时间:2022-11-28 14:4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混合式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引言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而是否贯彻其思想和实施混合型整合模式, 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所在。混合式教学是对旧的教学方式的扬弃,既坚持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又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弥补其不足,同时也抑制了现代教育技术企图取代传统教学的倾向及其局限性,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为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指引和要求下,一线教师纷纷开展将信息技术整合进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突出表现为整合层次浅、水平低、难以深入有效地推广。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感以下两点尤为突出:一是缺乏理论指导。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目的、内涵、方法途径等认识不清、掌握不透,难以做到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整合,造成实践中的失误、挫折较多,使不少教师从原来的热情投入,到迷惑失望,再到悲观退缩。二是缺乏低成本的有效可行的整合方法。实践中虽然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课例和课件,但大多数主要用于观摩、示范、参赛,精致的课件背后是教师的巨大投入,这种方式难以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当然更多的还是简单地跟风模仿,虽然易行,但难以发展,成效不大。
三、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是确定适合的内容。在内容的确定上曾经有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夸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所有的教学内容,每节课都应该应用信息技术,另一种则看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负面影响,认为其削弱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极力避免使用信息技术。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应该能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多用于新内容及问题的导入上;二是发挥计算机能够快速准确计算的特点,对于一些大数或在统计中的大量数据的加减乘除运算,可以使用计算器或计算软件;三是随机数的生成,在统计与可能性内容方面使用软件实现随机现象和过程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四是发挥计算机能快速作图的特点,信息技术在一些数形结合的场合可以得到有效应用;五是习题练习,网上有不少优质的习题库及课件可供课中课后练习测试使用。
二是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教学资源。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首先是到国内外比较“权威”的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网站收集课程教学所需的优质资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及反思、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师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小学数学网站的url地址及网站特点的简单说明,形成一个“资源库”,其中要重点收集整理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及课件,以2―3个为宜。其次分析筛选出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作为进一步改进、提高的“母本”。筛选主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是否清晰、详细、完整,是否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课件是否围绕教学,是否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一般应优先采用国内的教学设计。
三是教学单元再设计。首先以“母本”为基础,通过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发现“母本”的不足,确定可以改进的地方。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研读教学反思,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二是同其他课程设计比较,看其特点和优点是否正是“母本”的不足,进而予以采纳吸收;三是同国外教学设计、课件比较,重点分析国外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如交互式课件的使用、网络资源的利用等方面是否于“母本”。其次设计好“切入点”,这一点较关键,主要凭借教师的经验进行,就是将信息技术在适当的时间、地点、面向合适的学生整合入原来的教学环节中,并且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再设计要注重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改进和提高,要注重教学效果,不搞“大投入,大制作”。
四是教学实施、评价。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使用网络、交互式课件时,应先演示,并介绍相关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少问题是因为软件使用问题造成的,教师要加强指导。在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感受,看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促进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笔者还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提出问题、提出了多少问题、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
五是提高发展。一方面可以由点到线,在相邻教学单元中实行混合式教学,以形成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可以将课程单元改造成网络课程,不但支持课内教学,而且支持学生课外通过网络自学或在家长指导下进行学习,将整合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当然难度一般也比前者大。
混合式教学也是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的结合体。混合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而国家留学基金委发起的在高校开展的ISEC项目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主动学习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的项目。
《动物生物学》是ISEC项目中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之一,同时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ISEC项目课程《动物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的探索。
1 《动物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1.1 网络资源平台的在线教学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师生互动,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对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课程进行维护,依据课程的性质、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添加课程需要的相应的资料。其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点与已经上传的课程资料和互联网中的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的构建,使得平台可以师生共用共建。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课程的维护,不断的完善课程资源。
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维护包括授课的课件,与课程相关的视频,习题库,在线作业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资源的添加,配套动画辅助教学课件,开辟师生互动讨论区,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新闻的推送等。建立系统化和一体化的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团队合作学习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项目组机制,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PBL管理对团队合作的任务进行过程性监控。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充分利用项目组机制,设计丰富的教学形式,在讨论、评估和考核环节中均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开展。在项目的进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分组以数数的方式进行,相同的数字为一组。学生开展项目任务时要自觉主动的进行组间和组内协商确定项目具体任务和责任,并确定组内合作的规则、项目组中每个人所承当的角色及责任分工。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组内成员要自觉的进行讨论和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资源查找,以此达到学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1.3 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课程的考核形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教学探索的成效。在课程考试方式的设计中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采用过程性考核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在教学设计中兼顾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教学目标的结合。
2 《动物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2.1 课前教学设计
教师以网络环境为依托,在教学设计中更应该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依据《动物生物学》的课程特点,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并以课本为抓手,设计配套的教学任务定期。教师以作业的形式将上节课的知识要点到网络上,并规定截止日期,由学生完成任务,以此巩固知识点。并将此部分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最终的成绩中,此过程可以在老师的督促下进行,可以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教师在不定期的在讨论区发起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讨论,促进师生交流。同时,在讨论区中同学从不同角度发表的言论可以拓??师生的视野。课程的网络资源中有PBL项目,教师宜在合适的时间项目任务和要求,让学生随时随地均可以在平台中进行项目相关内容的讨论,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共享,最后完成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2 课堂教学活动
基于《动物生物学》课程的理论性强的特点,课堂授课中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导入,提出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讲解。授课中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前后知识的对比,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明辨性思维。在项目任务型的课堂中,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整个汇报的过程中,教师担任的是引导角色,整个过程中引导教学活动的展开,评价每个项目的成果,同时给出反馈意见,并指出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的方向。
2.3 教学质量评价
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评价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网络作业,手写作业,动物生物学实验,PBL的项目展示,思维导图的绘制,学习态度和出勤等。考核形式多样,在网络平台中,除了练习作业外,网络互动,项目完成过程中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都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最终成绩中。同时,网络资源平台中留下的痕迹也为老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便利。出勤部分的考核通过手机微信中的小程序或微助教实现。每个环节都设置了可以考量的标准。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助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开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这种将网络运用到教学中的混合教学模式帮助教师将教学内外的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突破教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英语;阅读课
一、引言
在英语新课程的要求中,也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中,旨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英语新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混合,还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学习相混合,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模式的更新。笔者以自身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为例,谈一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上的应用。
二、课前在线预习
在现今网络发达的时代,学生的课前预习也不仅止步于教材的内容,而是越来越多的借助多媒体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社交平台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比如QQ、微信、微博、博客等。教师可通过这些社交软件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等进行分享,方便学生通过社交软件下载学习,进而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研究,从而提高预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新视野第二版英语《LoveWithoutLimitations》时,在社交软件上,为学生提供本课的教学目标:“1.Tounderstandthetruemeaningof‘love’andtalkaboutit;2.Tolearnhowtoscanapas-sage等等,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从而有目的地进行预习。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导入、教学、训练、评价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多种媒介辅助教学,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导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并且对该课相关知识点进行纲领性的指导。此外,还要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有效地分配,使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形成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小组中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以及对该课内容的见解,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丰富资料库,加深对该课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总结出本课阅读的主题。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针对每组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解决小组讨论中遇到的个别问题,提升学生探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积极交流互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小组交流中,促进学习的有效性。之后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针对阅读主题进行相关资料的阅读,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独立完成。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迹可循,能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的查找,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以及主动阅读、探究的意识,从而提供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评价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在全方位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客观、全面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正确有效地分析、反思,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评价以及元认知能力。
四、课后复习
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复习,利用自主学习平台、社交软件以及广域网资源等媒体资源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设置一定的检测活动和作业,促进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充分促进学生在课后对教学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提升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大学英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有效地使教学融合了大量的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将教材与时代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网络与课堂紧密联系,避免形式化的产生,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宜,高见.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一项校本研究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
关键词:SPOC;中医翻译;混合式教学
近些年,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与MOOC相比,SPOC更加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通过限定学生规模和课程的准入条件,避免了MOOC的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情况。因此,SPOC是将MOOC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MOOC的继承、完善与超越[1-3]。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连接学生中医药知识和英语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解决中医英语翻译传统课堂课时不够、学生课堂参与机会少、翻译练习枯燥等问题,是中医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重点。本研究将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没有平行班,且学生只有30余人,所以本教学研究需跨学期展开。2019年9月选取2017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020年9月选取2018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实验组,2组各35人。在实验开始前,组织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加中医翻译测试,测试的题量、题型、难易度基本保持一致,分别得到实验组平均成绩68.23分,对照组平均成绩67.43分。2组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任课老师按照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大纲要求,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主讲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进行翻译训练。1.2.2实验组开展基于SPOC平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分为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和线下翻转课堂两大教学模块。下文将以“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为例,详细介绍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实施过程。1.2.2.1线上教学过程教师提前2周布置学习任务,学生5人一组,共7组,在上课前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登录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翻译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翻译的视频和课件学习,完成相应内容的线上小测试,检测自主学习情况;(2)针对教师线上提供的中医经典汉英资料,收集其中修辞手法的翻译并分组讨论翻译方法;(3)完成线上作业,找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适当翻译;(4)线上互动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教师全程监控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学生线上单元小测试成绩、视频和课件观看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互动讨论次数等学习记录均计入线上学习成绩。1.2.2.2线下教学过程在线下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以下学习过程: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结果总结,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1)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各小组派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翻译的线上视频、课件的学习成果。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和其他组共同评分,成绩计入小组成员平时成绩。通过学生的成果汇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翻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2)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并总结汇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线上提供的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翻译的双语资料,学生分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翻译案例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作出总结,最后根据学生案例分析情况进行打分,成绩计入小组成员平时成绩。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医古文汉语资料逐步建立中医思维;另一方面,通过英文资料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医古文不同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和方法。(3)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找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适当翻译”的线上作业,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汇报翻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表现进行打分,成绩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在该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理解《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常用修辞手法的内涵,拓展其医古文知识面,而且还能在自主翻译过程中逐步提升探究、创新等能力。
1.3评价指标
(1)课程结束后,组织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参加中医翻译测试,测试的题量、题型、难易度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测得2组平均成绩。(2)课题组对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翻译测试结果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测成绩平均分77.2353高于对照组平均分64.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2问卷调查结果
课题组对实验组学生发放了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问卷结果表明:有31人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教学模式。在多选题“你最喜爱的翻转课堂活动是什么”的回答中,29人认为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环节可以帮助掌握所学知识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0人觉得自己在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并总结汇报环节更愿意主动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31人认为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不仅有助于自己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探究、创新等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基于SPOC平台的中医英语翻译翻转课堂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认可和好评,是培养学生中医翻译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讨论
3.1基于SPOC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3.1.1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基于SPOC的线上学习平台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点学习,在线下翻转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中医英语翻译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4]。同时,教师通过翻转课堂中学生个人和小组的线上视频、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结果总结,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等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线上和线下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3.1.2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传统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仍采用教师主讲中医翻译理论和技巧,学生进行翻译训练的模式,这种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氛围不佳。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完成学习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次实施的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以“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为例,在线上学习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医古文常用修辞手法翻译的视频和课件学习,完成相应内容的线上小测试,检测自主学习情况;然后针对教师提供的中医经典汉英资料,收集修辞手法的翻译,并分组讨论翻译方法;学生完成线上作业“找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修辞手法并给出适当翻译”并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发现。在线下翻转课堂环节,要求学生完成课件学习成果PPT汇报、线上学习资料小组讨论结果总结、线上作业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等学习任务。通过这些学习任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中医翻译的学习兴趣。
3.2基于SPOC的中医英语翻译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2个方面虽然基于SPOC的中医英语翻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效果显著,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线上教学方面,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线上教学视频的形式、内容,以及线上测试、作业的数量和内容[5]。(2)在翻转课堂环节,应合理安排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不建议中医英语翻译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都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比如中医翻译原则、中医翻译技巧等需要理解和应用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翻转教学,中医翻译的过程、中医翻译的单位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则不适用。
参考文献
[1]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2]梅雪,孙颖,曹珊,等.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微生物学各论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9):36-38.
[3]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53.
[4]孙淼,魏巍.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在眼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9):18-20.
在线课程平台设计
针对《电机与拖动》课程的三大块主要内容,设置了直流电机、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机三个教学情境,尽可能将知识点碎片化。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已经具有的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上,完善了相关教学资料,按照翻转课堂教学的要求重新整理了教学简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在教学视频中,除了提供一份《电机与拖动》课程完整的全程录播教学视频之外,还陆续增添了按照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所录制的若干短视频,同时将原有的试题习题电子版答案,也陆续逐个录制为短视频进行讲解,以供学生课前课后反复观看,就像教师在一对一教学,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设计
目前,传统的课堂面授式教学只能满足那些学习成绩较好、可以跟得上老师教学进度的学生,一般人数基本在所教授学生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学生则是学习成绩一般,当堂不能将老师所讲授知识全部消化理解的同学,这部分学生都需要课后再花费时间去消化理解课上知识。原有的简单的电子课件,经过这么多年的检验,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将知识点碎片化所录制的短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对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起到极大地促进。这样一来,也可以做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目的。《电机与拖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变压器三部分,是将《电机学》与《电机拖动》结合起来的内容。由于课时有限,重点讲解电机和变压器的外特性。教学内容目前主要以教学情境为主,围绕直流电机、变压器和交流电机三个教学情境,梳理每一个教学情境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知识点碎片化,为录制微视频做好准备工作。以直流电动机为例,说明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任务:①直流电机的基本特性;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拖动及实现;③并励直流电动机的拖动及实现。
教学目标:①掌握直流电机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②掌握直流电动机性能;③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④了解电枢反应、电枢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公示、换向的定义及改善换向的方法;⑤熟悉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接线、启动、改变转向及调速方法。
碎片化知识点: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可逆原理、直流电机结构、额定值、额定功率、磁场、电枢反应、电枢电动势、电磁转矩、电磁功率、运行原理、电压平衡方程式、转矩平衡方程式、功率平衡方程式、工作特性、C械特性、换向。
教学重点: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用途、运行特性以及他励和并励直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
教学难点:直流电机的内部电磁过程、分析问题、计算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课上所讲授理论知识内容,我们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在课外增加了围绕直流电机展开的小型设计项目。通过分组完成小型设计项目的手段,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直流电机的各种特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
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自动化专业学生特点,围绕直流电机、变压器和异步电机三大知识模块,将知识点碎片化;根据分解后的知识点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的38个短视频,每个短视频时间长度在5分钟至15分钟;同时配套相应的在线作业题目、在线测试题目以及讨论题目,认真梳理并完善相关网络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等内容。
教学设计与方法建设 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继续深入探索课堂教学内容改革,完善基于建模和解模理念的项目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在课堂主讲方式。通过问题讨论、随堂练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尝试课堂面对面和在线自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前需要提前观看课程微视频,完成相应的预习内容。在课堂上则侧重与教师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及掌握。课外增加围绕直流电机展开的小型设计项目,通过分组完成小型设计项目的手段,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
结论
本论文依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电机与拖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对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完善传统教学与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
1混合式教学简述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活动逐渐赶上社会需求,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曾经风靡全球的教学形式主要有:MOOC、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但是这些教学形式也只是在当时盛行一段时间就消沉了。由此可见,教学形式的更新是极快的。鉴于各种教学活动的流行,我们综合总结了各种教学的有点,并将之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有传统教学、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的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即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是:在“适合的时间”为“适合的人”,采取“适合的技术”,为“合的学习风格”而传递“适合的优化技能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习成就,达成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包括教学理论混合、教学方法混合、教学资源混合、学习环境混合和信息技术的混合。混合式教学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混合技术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支持,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解惑者的理念。
2混合式教学活动分析
在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根据知识的不同,将知识点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能力型三种,然后根据不同分类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有:式和教学方法有:讲授式教学方式、学习成果汇报方法、小组学习方式、竞赛方式(包括辩论赛、技能比赛、知识竞赛等)。对于课程概论,学习要求以及大部分的知识型知识点,我们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和课堂互动的传统教学方法。对于技能型和能力型的知识,主要由教师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有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完成。并将学习成果做成汇报的ppt,在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小组学习是学生课下学习补课缺少的一部分,主要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小组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在任何时间地点,围绕学习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学习积极性很高。此外,在课堂上,我们还组织一些知识竞赛、学科热点辩论赛、参观学习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进行课外教学活动的前面,会将活动通知通过各种手段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准备。在课程的教学资源上,我们以课本为主,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资料为辅,让学生能够拥有你足够的学习资源。我们对于所有分类后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只要可以做成微视频的知识点我们都已经做成微视频,并将之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供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时候使用。在上述的课程教学中,无论课下还是课上,我们都是用到了网络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几乎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因此,我们提出一个适合混合式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
3混合式教学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需求
根据对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分析,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连接学生、教师、资源和学习过程的综合系统平台,能够全面支持混合式教学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功能。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混合式教学对网络教学微平台学生端的功能需求:小组学习、作业管理、课程资源、学习活动、课程问卷和反馈。小组学习。在这个功能中,我们要求提供学生查询小组情况、小组任务、小组成员互评功能。小组情况主要提供学生查询本小组成员,以及全班小组情况;在小组任务功能下,学生可以查询最新的小组任务、以前的小组任务和上传下载小组学习记录单以及提交小组任务;在小组成员互评功能中,主要提供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学习互动的相互评价,以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一个资料。教师账号登录后这里的功能为分配小组任务、查看小组任务、查看小组评价。学生作业。学生的作业,上交、通知都会在这个板块里出现。教师新作业以后这个板块会有提示,提醒学生浏览新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作业的下载、完成和上交。最后,在教师的账号下,这里的内容应该是学生作业的、查收、统计、以及优秀作品作业的分享。课程资源。学生登陆以后,将会看到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关本门课程学习的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师ppt、微视频、共享资源。课程介绍主要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上课方式以及注意事;教师ppt主要是上课教师将自己上课使用的可将上传给学生共享,让学生能够参考学习或者课下复习;微视频功能主要是提供学生浏览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微视频进行浏览学习,并可以对微视频进行评价;共享资源中主要呈现的是教师和学生寻找的本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教师登录后相应的功能变为资源的提供和。课程问卷。对于课程进行前、中后期,我们将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学习反馈的问卷。在这个功能中,主要提供教师发放和学生提交问卷,同时能够将学生的问卷进行简单的分析。学习活动。在这个功能下,学生可以提出任何关于课程的问题,有同学或者老师进行解答。主要弥补学生在课下学习中没有教师指导的缺陷,学生也可以在这里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关于学习的帮助。同时这个功能中还将包含教学活动的通知、策划书、海报等信息。课程中有任何教学相关的活动都将在这儿呈现。意见反馈。主要提供学生和老师提供使用反馈和学生私下联系教师的功能。意见反馈功能主要搜集使用者对平台的意见和反馈,以便修改整理平台,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联系教师功能主要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可以在这里将个人的不愿意让同学知道的问题向教师反馈,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登录后可以查看学生联系记录,以便回复学生。注册和登陆。学生在学期开始,利用学号、姓名、学院、专业、联系方式(QQ、微信、手机号码等)信息注册,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学生管理;在每一次使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先登录,才能进行平台的使用;登录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资源的使用和记录学生平台使用的情况。学生端设置个人中心板块,主要包含以下功能:个人信息、我的通知、我的作业、我的任务、我的资源、课堂活动等功能。个人信息功能下不仅包含学生本人的详细信息没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小组信息,和最新的学习动态;我的通知主要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通知,信息,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参加教学活动;我的作业和我的任务中主要包含学生的个人学习作业、小组学习作业和个人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任务以及评价;我的资源功能主要记录学生对资源的访问情况,在课程评价时,资源的使用记录将会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项指标;最后的课堂活动功能主要为学生提供课堂活动的具体策划、流程、安排以及评价方式,一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寻找相应的辅助资源,然后参加课堂活动,同时也提供学生策划课堂活动的平台,学生根据策划书策划一个课堂活动,教师评审后给予回复,若能够通过,学生即可组织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生端相对应的教师端的功能需求主要有以下:我的班级、资源管理、作业管理、评价、问答、问卷、教学活动。个人中心功能板块主要为教师提供教师的课程表、教师的个人信息、平台动态。其中课程表板块为教师提供教师的每周课程安排,教师根据课程安排设计教学活动;个人信息平台是教师为学生展现的个人资料,学生在选课时以教师资料为参考,包括往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平台动态主要是指平台中教学活动的通知,学生问答板块的参与以及教师教学计划的提醒。我的班级板块主要包括教师授课的班级、班级的学生情况、小组的角色安排等功能,使教师能够方便的管理多个班级的多个小组学习。教学资源管理主要是提供教师上传、管理教学资源的功能。打开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就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保证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源是最新,与课程资源最为贴近的。作业管理主要包含学生(任务清单)作业的、作业的回收和统计功能。教师在每次课前,将课程的作业到微平台中,学生接收到通知以后,根据任务清单的要求,自主的进行网络学习,课上学生就能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评价板块为教师提供学生作业的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学生成果的展示。教师的问答板块和学生的学习讨论板块是同一个板块,教师通过问答功能可以给同学提出与课程相关的讨论话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的提问将会出现在教师问答功能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选择请同学讨论或者教师直接回答的反馈方式。问卷板块主要是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已经制作的问卷,在微平台中,回答后问卷板块将会对问卷进行统计,并将量化结果反馈教师。教师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问卷分析,这样的结果既能够方便的统计数据,也可以分析单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学活动板块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宣传和通知。当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竞赛时,在这儿将相关事项,信息将会显示在学生板块的学习活动中。混合式教学是结合传统课堂、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的综合的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环境和教师、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交互,学生自主的增加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进行大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活动在教室和虚拟教学环境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协作学习。
4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一个适合混合式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整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6).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06).
[3]黄发国,张福涛.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09).
[4]杜芸芸,张光忠,李岑.《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教师微平台理论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20):165-167.
[5]丁连红,王晓林.个性化混合式教学教师微平台构建研究[J].科技信息,2013(03):39.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许多护理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在学时方面有较高的相同性,为了优化课时安排,可以开展合班教学,采用理论与实验分离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实验分离式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重要器官、重要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由观察、分析组织切片,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模式开展的。笔者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发现,传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劣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康复医学生的需求。对此,为了更好地探究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本文采用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2015级康复医学30人与护理学30人2个专业的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组,另外选取2014级康复医学30人与护理学30人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常规教学组。两组学生在高考时的成绩、男女比例、年龄以及文科理科等多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学时数均一致,教学的难易程度相同,并由同一组教师进行教学。
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也就是先合班上理论课,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上实验课。实验课上,教师先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本次实验所讲解的器官、组织的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观察石蜡切片,最终让学生拟写实验报告。
混合式教学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1)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①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及教学计划的明确
非康复医学的学生只参与组织学内容而不参与胚胎学内容,在实际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集体备课并按照康复医学与非康复医学的培训目标,重新设计并编制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学时安排中,康复医学专业应当更多,并适当优化组合教学的内容。
②学时设计
学时设计上,将传统的理论24个学时、实验16个学时变更为理论与实验各20个学时,也就是每次授课包括2个理论学时与2个实验学时,学生可以借助理论来开展实验,借助实验来验证理论。
③授课班级安排
将传统的专业混合大班授课转变为各个专业分开的小班实验室授课。
(2)教学过程
①课前
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创建学习小组,然后发放问题。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群或QQ群等给每组发放不同但是与专业相关的启发性问题或病例。例如康复医学专业,可以发放“为什么药物对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差”,借助这类问题促使学生掌握血、脑脊液屏障的组织结构特征。学生在课堂之前,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课本内容,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②课中
课中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检查课前小组的学习状况,各个学习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课前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并提出质疑,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借助观察组织切片来判断各个小组的争论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引导和控制教学环境即可。
二是观察组织切片,小组成员各自观察切片,在观察过程中,采用显微互动系统拍照储存不同放大倍数之下的典型结构图片,小组内相互讨论图片的各个特征结构并对比,并将其制作成PPT,借助观察客观、真实的图片,每个小组纠正或补充自己的观点。
三是在切片观察完成之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成员上台借助自己小组制作的PPT重新阐述并补充观点,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在该成员描述完成之后进行补充或及时纠正,教师将小组表现与组间互评成绩加入平时成绩。
四是教师在课堂中观察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借助单独切片考核的方法监督其学习,考核成绩也可以计入平时成绩。
五是分工完成实验报告,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在相互合作、讨论下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将小组每次实验报告总成绩的平均值计入实验报告成绩。
六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纠正、补充和引导,促使学生在解决课前问题的同时,掌握重要组织、器官以及结构的形状特征。
③课后
教师对本次课堂上小组的互动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从而激发各小组的竞争意识。教还可以把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在整理之后,借助网络发放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网络上随时随地学习,弥补自己课堂上的学习缺陷,巩固所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3)评价标准
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期末理论成绩占据50%,实验成绩占据50%,实验成绩中包含20%的实验考试成绩以及30%的平常实验课程成绩。实验考试内容主要以器官辨认及幻灯片考试两大结构为主,平常成绩主要包含20%的实验报告成绩以及10%的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成绩主要以考勤、切片考试、小组学习表现、问题讨论情况以及PPT汇报等为主。因此,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两个方面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
在学生学习完成之后对混合式教学组开展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含是否喜欢理论与实验结合教学、是否喜欢小班授课形式、学习积极性等。
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二、结果
1.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混合式教学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医学专业及护理学专业学生,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2.混合式教学组调查问卷结果
对2015级两个专业的学生(60人)发放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率非常高,高达59位学生喜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所有学生都喜欢小班授课形式,详情见表2。
三、讨论
在相互学习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及时借助客观、真实的切片图像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并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小班授课形式上,教师可以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目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形成性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体现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体现现代化医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引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教和学都有明显的推动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实现高效教学。
本研究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医学专业及护理学专业学生”。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质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其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另一结果显示:“对2015级两个专业的学生(60人)发放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率非常高,大多数学生喜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小班授课形式。”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乐观程度更高,更愿意参与学习,其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个性化教学,还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综合教学水平,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姚志勇,王喜梅.高职高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医学,2016,22(12):163-164.
[2]李锦新,马宁芳,刘玉荣,等.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式PBL教学模式探索及其效果分析[J].解剖学研究,2015,32(6):509-512.
[3]夏平,徐邦生,姚健,等.基于Blackboard教W管理平台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J].解剖学杂志,2014,37(1):247-253.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
混合式教学是指综合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数字化网络教学模式的一种策略。当前主要是指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E-Learning)这两种典型教学形式的有机融合,即线下线上教学结合。混合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面对面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进行整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管理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管理学原理的课程体系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综合管理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专业管理素质、社会责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改革、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有力的条件。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管理学原理》课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应用于《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可以将《管理学原理》课程实践部分内容按照管理职能分为若干个管理技能模块,在每个技能模块训练中采取学生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男生与女生互动等方式,营造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很愿意提出问题、深入探索问题,最后概括总结问题。这样,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配合课程项目的开展,全员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互联网+”的新形势要求课程改革。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教学改革引入了新的理念。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在从“辅助者”向“引导者”转变。互联网+课程建设,给探索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模式,灌注了新的理念。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课程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基于这种新理念,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进行调整,用信息化改造它,用混合式教学法改造它,以在线学习、MOOC等方式促进《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达到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2.市场对人才新的需求要求更新教学方法。新的市场环境对管理者的素质、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从粗放型向技术型、智力型转变,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高校的教学方式也要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改革。混合模式教学方法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用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学生在教师面对面的教学指导下,获取理论知识,在线上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互动,甚至共享全国名校名师优质课程,从中获取更广泛的知识,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协调、管理、创新能力。
3.教学对象的变化要求教学模式改革。目前“95后”已成为高校的主要教育对象,他们生长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普遍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的特点,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模仿学习能力很强;1995年后中国电子信息迅速发展,中国家庭电脑在1995年以后开始增多,更确切地说,“95后”是真正的网络时代人,信息化程度特别高。在教授《管理学原理》课程中,要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模式,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用混合式教学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强调的原理、方法、原则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管理过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因此,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除了学习管理理论外,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管理理论、原则、方法的能力。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是把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以便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面对面教学。《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中的面对面教学,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管理基础知识,而且指导学生怎样运用管理知识。学生通过分组研讨、小组汇报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一步讨论课堂中遇到的疑惑及问题。同时,教师针对学生课前网上讨论企业案例和课堂研讨分析企业经营案例的情况,在课堂上结合企业案例和学生讨论结果,讲解各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做进一步的总结、归纳和拓展。此外,教师布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及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保证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2.网络在线教学。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网络教学课件,建立网络教学交流平台等,引进MOOC网络教学,精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形成新的教学结构,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探究管理知识。教师通过网络开展对学生的辅助教学,弥补课堂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3.学生协作学习。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课程学习的研讨、交流、合作,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运用ERP沙盘模拟是以沙盘教具为载体,进行协作学习,学生运用管理学及其他学科中的知识做出生产、供应、营销、技术、财务、人力资源与后勤等有关方面的决策,使学生树立了共赢理念,增强了全局观念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重传统教学与混合教学模式的统一。混合教学中的在线方式虽然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便利的沟通工具、先进的互动手段等独特的优势,但教学中不能完全采用线上教学,如果缺少教师的系统教学设计,缺少教师在课堂的系统教学,教学效果并不会很好。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2.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定位。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线上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主观上主动学习,特别是《管理学原理》课程,才能真正获取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该更多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注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理论课教学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探索一种《管理学原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次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管理学原理》课程体系。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学团队应该进行教材建设,根据混合式教学新特点,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编写一本全新的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管理学原理》教材,以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需要。
作者:陶会平 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禹海慧,吴孝政,易想和.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考———基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混合式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新名词,它由网络学习(E-learning)的概念发展而来,以指导发现学习理论(guideddiscoverylearningtheory)为基础。对于混合式教学,国内外学者围绕其理论基础、方式、目标和效果给出了一些定义。Driscoll(2002)认为混合学习指的是四个不同的概念:结合或混合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育目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将任一种教学技术(如video、电影等)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使学习和工作协调一致。何克抗(2004)教授指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王莹(2006)认为: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英语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强调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混合式教学借助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材施教,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广泛结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混合,如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理论的混合等,只要教学系统要素中的任一要素是混合的,都可以称之为混合式教学。我们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如何混合这些要素,使其实现最优化,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从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出发,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其优势。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教学方法的混合
20世纪初以来,外语教师一直在寻找最佳的语言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尽快地掌握目的语。在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影响下,听说法、情景教学法、自然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相继出现,这些教学法开阔了语言教学的视野,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发展。但从外语教学实践来看,它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有效地掌握目的语的问题。过多地依赖或推崇某一种教学法的做法往往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产生某种偏差,甚至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不利于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罗立胜等,2001)。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发挥其各自的优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混合
“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导致教学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可以采取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知识,还要在课外引导、监督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也不再“被接受”知识,而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混合
混合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是指传统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自主学习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的讨论、信息检索和处理、资料共享、成果展示的自主学习(李蕊丽等,2006)。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相互讨论、帮助等方式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可以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可以形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大量共享资源,并制定合作规则,实现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混合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英语的考核方式往往是期末考试的形式,一张考卷就决定了学生的成绩。而混合式教学中,我们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在线讨论、课后作业、在线自主学习等六个方面,占评价的50%。通过网络平台来监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将口试和笔试的内容与网络学习内容相结合,拓宽考试内容的范围。
三、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医用物理学;混合式教学;内容模块;资源整合
1更新观念,深化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
传统意义上的混合教学往往指的是某种教学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模式,最简单和直接的理解就是将E-Learning同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混合;之后,出现了翻转课堂模式,但这一模式的实施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若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则就会在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多问题。2003年,祝智庭教授在国内首次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了详细介绍[2]。十余年来,我国高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如上海交大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3]等。医用物理学同数学、化学等课程一道共同构成医学生入校以后即接触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医学生学习医学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物理学基础,为医学图像诊断、医学技术创新等提供物理学依据,因而既具有“物理学”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医学”特色。正是由于医用物理学课程具有这样的双重特性,因此无法仅通过在线学习去有效地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目前医用物理学课程的理论授课学时从120学时减少到30-40学时[4],如何根据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将“在线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用物理学课程,通过线上与线下课程的整合、问题导入与自主探究的结合、物理学基本理论与医学实践的融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2构建内容模块,促进知识融合
2.1知识点模块
所谓知识点模块,是指以模块化的方式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物理学内容呈现出来,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每一个模块,并且能举一反三。教学中,我们将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基础模块分为普通物理的力、电、光、原子物理等内容模块,包含大学物理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专业模块是根据我校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的需要所设置的模块,分为医学影像物理学模块和医用电子学模块,内容包括X射线、磁共振、核医学、超声、电路基础、半导体器件和放大器的基本原理、集成运算放大器、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通过模块构建,既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
2.2物理学思维方法模块
教学中,我们经由思维方法模块建立起经典物理学知识与当代医学问题的“医-理”融合,具体分为四个主要环节。以“超声”模块的教学为例:一是通过线上课程,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用大量的视频与图片展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这样的教学导入来引发学生思维动机;二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为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三是通过超声模块的实验教学,以实证式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以此进一步激发其思维活力;四是通过学生课后搜集相关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反思,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2.3医学的物理问题模块
解决学生不喜欢、听不懂物理课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与“医”相结合[5]。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问题探究”将知识模块与思维模块串联起来,我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以“心电图”部分的教学为例:课前,让学生收集临床心电图资料,思考“心电图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课中,教师从电偶极子这个物理模型出发,讲授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瞬时心电向量、空间心电向量环、平面心电向量环、心电导联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与自我探究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课后,我们主要是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并设计其他物理规律的验证实验方案,从而提升对知识的掌握与思维的培养。
3优化教学环节,促进资源整合
3.1课堂教学资源
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是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我们一是在处理和加工教材的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呈现。1999年,我们就尝试编写出版了《医学物理学基础》教材,突出与强化了“医学”特色;二是在活化和优化师生、生生的互动上下功夫,努力激发蕴含在学生中的探究欲望进而在动态教学中生成资源。我们的“医学物理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课题也被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三是在建设和实践案例式教学资源上下功夫,努力完善在“医-理”融合中的问题导向,进而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深化资源。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医学物理学》(案例版)教材,同年出版了《医学物理学学习指导》,我们参编了人体的生物电场、原子核和放射性等章节的编写工作,为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实验实训资源
在实验教学的设计环节,我们按照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设计了必做实验模块和开放式实验模块。必做实验模块包括:液体粘滞度的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心电图机的使用、超声诊断仪的使用、旋光仪的使用、窗口技术。此外,适度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实验项目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比如:MCT-D1激光模拟实验仪的使用、非正常眼的模拟与矫正、用扫场法观察核磁共振并测量旋磁比、X-CT计算机模拟实验——图象重建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等。
3.3网络学习资源
医用物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既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既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主动学习,又要为师生的教与学创设情境化的问题空间。多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自主开发的系列网络学习资源,在省部级课件大赛中多次获奖;同时,我们借助学校的网络资源平台,精心制作了适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理论授课20学时的《医用物理学》课件,适合麻醉学专业理论授课29学时的《医用物理学》课件,以及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论授课26学时的《普通物理》课件,上传到平台供师生学习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教学
1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
1.1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既可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自由、自主地学习。
1.2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一种朴素的教育理念,孕育、萌芽、形成于中外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之中。国内外学者围绕有效教学开展的研究很多,但对有效教学的内涵如何界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见解。根据相关文献,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客观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以适当的教学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获得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自我发展,实现教学过程和结果双方面的有效作用,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1.3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形成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它所依靠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理念和技术支撑,特别是对以数字化教学形态呈现的高职课堂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结合网络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依靠网络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老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校兴趣,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
2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2.1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责任感
混合式教学首先要求授课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要及时更新知识,根据行业发展、就业趋势、岗位需求等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其次,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要求授课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无论是线上教学资源的制作,还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都要求高职教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将学习形式多样化。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要求授课教师对混合式教学保持积极性和责任感,保持对学生的重视,对教学组织过程的重视,对教学的不断反思和改进,使教学真正有效。
2.2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情感要素,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和完成线上线下学习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反过来作用于教师的教学,促使教师更精心的准备教学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此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3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
混合式教学离不开线上教学资源,线上教学资源既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又要有质量,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能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要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对关键的知识点,抽象的、复杂的、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技能,要采用形象、直观、可视等方法展现出来,让学生看的懂,易于理解和掌握
2.4线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线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效果,也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与线上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应根据线上学习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该是线上学习的重复照搬,而应该是深层化、具体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可以采取小组学习、展示汇报等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3.1目标性原则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要有目标,不仅每个教学单元要有目标,线上线下教学环节要有目标,而且要把单元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导向,课堂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顺利有效地进行。
3.2评价性原则
要想落实教学目标,就必须根据学生表现、状态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这就是评价性原则问题。混合式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依靠教师做好引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可、自我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3情感性原则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方式多样化,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QQ、微信等多种交流工具开展教学交流,避免了学生因面对面害羞而不敢与老师交流的情况。师生通过论坛、话题讨论等板块活动增进来感情,活跃了气氛。作为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学习、理解,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学会去接受、信任、接纳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学会尊重、宽容与理解学生;学生也更加信任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4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基础课的有效教学实践
4.1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目标设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必须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提升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根据课程标准和岗位技术要求,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掌握word图文混排的操作;会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了解网络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浏览器和internet工具。(2)能力目标。具备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解决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岗位中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服务学习、生活、工作的习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
(1)案例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边实践、边做、边学,老师针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情况做相应的引导和咨询,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2)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任务分解、教—学—做和经验。总结有机结合,采用“教师布置任务一小组制定方案完成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模式,实现“教、学、做”合一。通过工作岗位任务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探索与学习,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门的求知欲望。(3)综合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化解重点和难点,进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综合运用“优慕课”APP、微课、视频、教学动画、教学资源库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4.3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有效实施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自学、讨论、作业和测验等环节,教师通过“优慕课”APP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的步骤和要求完成课件、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观看,完成自学测验或作业。教师及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学习学习任务,同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情况,对测验或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做好线下课堂教学准备。(2)课上学习。线下课堂教学是线上教学的巩固和提升,解决学生线上学习遇到的难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课上学习分为线上学习反馈,课堂任务创设、任务实施和评价提升四个部分。教师根据线上学习中学生认知的薄弱环节,带领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汇总提炼,确定课堂实施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教师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进行巡查和答疑。实施完成后各小组进行作品的展示和汇报,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最后是教师点评和和总结。(3)课后拓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更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应该是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相结合,因此课后的能力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优慕课”APP布置课后任务,通过任务拓展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师生通过微信、QQ、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进行实施方案的探讨,学生完成拓展任务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享,锻炼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4.4课程有效教学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每个知识点都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课程理论知识由网络教学平台自动评分,学生的实践作品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得出综合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的评价学生出勤、课前预习、线上学习活跃度、测验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有效的帮助教师了解和反馈学情,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优化教学流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便捷和高效。
5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课堂讲授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发挥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线上、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过程的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由教师为主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提高师生教学满意度,这对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实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7]张玮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