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设备管理与维修

设备管理与维修

时间:2023-02-17 12:18: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备管理与维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设备管理与维修

第1篇

当今时代是一个“速变”的时代,纵观地球进化史,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来的生物,不是最强大的生物,也不是最聪明的生物,而是对外界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生物。企业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设备管理维修模式的变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若利其器,首当顺其治。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重要一环的设备管理,怎样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走向绿色管理,这是人我们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努力创新,大胆实践,才能使企业的设备管理走上新台阶。

2 概念

自20世纪末,绿色浪潮由口号、概念逐步变成现实,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等绿色技术已开始有限地运用到机械工业和相关产业。作为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有必要从理论上、实践上将绿色技术引入到设备管理工作中。

2.1绿色设备管理:是指企业整个寿命周期内,对生产环境危害较小,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能源消耗量低,资源利用率高,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健康不会产生危害,有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的设备。

2.2 绿色设备管理:是指企业依据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确保员工生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的绿色生产理念及其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绿色管理是相对于传统企业管理而言的,它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管理。

2.3 绿色设备维修:它是顺应绿色技术而言的,即在确保机械维修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并行地考虑维修作业环境、资源利用和员工身心健康等因素的现代维修方式。

3 绿色设备管理

3.1现代设备发展方向:精密化、大型化或微型化、高速化、自动化、绿色化、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3.2 设备管理就是对设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决策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加强设备管理对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改善经济效益,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都有重大作用,其表现在:

3.2.1 加强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

3.2.2 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2.3 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加速企业现代化进程;

3.2.4 加强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要求。

第2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方案;强制保养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机械设备是重要的施工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企业的外在形象。为了使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备优良的性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企业需要把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由此可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将机械设备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设备管理工作中潜在着安全隐患

目前的建筑市场管理制度没有到位,市场不够规范,有些企业的领导只注重降低成本,盲目追求利润和政绩,而在必要的设备更新和改造上不投入资金,这样就使得设备老化现象普遍,设备非常陈旧,随之而来的设备隐患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增加。

1.2建筑工人发生变化,设备管理工作更难

现在的建筑工人主要由临时工和农民工组成,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也参差部齐,又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过任何正规的培训,所以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以及设备的维修保养了解很少,相比之前企业自有的1-8级的技术工人相差甚远。而且由于现在的工作内容基本属于承包性质的,因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流于表面,不能完整的进行,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1.3企业对于设备管理工作逐渐弱化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在管理工作中,经济效益和安全是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而对于设备的管理则总是被忽视,而且这种现像在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还有很多企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以说重要,做次要,忙则不要的态度对待。除企业态度的问题外,还因为很多企业缺乏真正的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专项人才,或者那些管理能力强,资质高的建筑施工企业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退出了设备管理这一层次。以上这些都是建筑施工企业对设备管理工作弱化的重要原因。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合理使用与调配

每种机械因性能和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只有严格按照机械的规格合理使用机械,才能减少机械的磨损,使其发挥最佳性能和最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的成本。调配各项目间的机械时,要提前掌握各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以及对设备的需求,以便解决机械设备在使用和维护之间的矛盾,使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能有效的进行。

2.2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是指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有关的承压和载人的一类设备的总称,与一般的生产设备相比,特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更大。由于特种设备较大的的危险性,为避免发生事故而导致的人身伤害和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的财产损失,保证生产的安全和生命的安全,对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显得尤其重要。

2.3培训人员,持证上岗

人员的陪训主要有作业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两方面,对人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培训工作必须有计划,有检查,有针对性,而且部署和考核都不能少。首先,要编制与实际相结合的机械操作安全手册,需要有详细的规程,再将手册分发给每个人并统一时间进行讲座和检查;其次,要对施工项目机械操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选择完成安全教育工作并具备上岗资格的人员;最后,对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也不能松懈。在整个安全培训工作中,始终要树立全员安全教育的理念,无论是领导、一般的工作人员或者相关人员的家属,都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让所有人知道安全在他们工作中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树立防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在严格和普及的安全培训之下,让所有人在思想上改变,从而在源头上减少机械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3.1方法

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强保养和零等候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以强保养为主体,对各个种类的设备修订使用、操作以及维护保养的规定,对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保养等条例需要确定。另外以零等候(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待维修人员、维修备件、维修工具以及维修资料的时间为零)为辅助,让设备管理人员及时的增补软硬件并完善。只有在这样主体加辅助的制度之下,才能有效的落实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让设备在最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效益。而且对于隧道施工企业,强零工程同样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3.2措施

我国在仔细分析了施工设备保养的现状和施工企业的特点以后,提出了对于机械设备的强制保养制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对于机械设备较好的保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那么要如何才能保证维护保养过程中不影响工作的效率,且减少维护的费用就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经过研究和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高对设备保养的认识,既然设备保养有强制性,就需要设备管理者不以施工紧张而松懈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二是,积极开展设备管理教育,让领导者清楚机械设备的效率受设备完好程度的影响很大,进而使领导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三是,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要养修并重,预防故障发生为主要任务,并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来制定详细的养护制度,确立对设备维护保养的周期,而且需要严格的执行;最后,在对设备的维护上要进行分级,有操作人员进行低级保养,维修人员进行高级保养,只有在保养上做好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另外,在机械保养维护周期的确定上,除了依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外,还需要收集维修次数以及故障发生的规律等数据,由相关的多种因素来确定。

四、结束语

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强制保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我们在对待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维护问题上,必须要严格把关,并使领导重视该问题,使各级人员在机械的管理、操作和维修上明确责任。只有人人重视该问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坚持将维护保养落到实处,预防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事故,以高效优质回报我们的施工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凯,江中波.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才智,2012年02期

第3篇

【关键词】曙光采油厂 设备管理 维修

随着油气勘探开采难度的加大和日趋复杂,采油(气)技术装备作为油气田开发目标的实现载体和手段,其重要性愈显突出。改善了老化油田的开发效果,加快了新增探明储量的产能转化效率,提高了各类油气田的开发水平,基本满足了油气田开发的需要

1 我国采油(气)技术装备

近年来,我国采油(气)技术装备制造行业紧密结合油气田开发的需要,针对“油田整体老化”、“多井低产”、“低丰低质”的开发局面,结合生产工艺要求,研制开发了高含水油田综合治理、低渗透油藏经济开发、稠油储量有效动用、气藏有效开发、超深及复杂类型油藏采油及完井、井下作业和大修等配套技术和装备。

1.1 常规采油技术

人工举升采油法是我国各大油田的主要采油方式,占油井的90%以上,其中,由抽油机一抽油杆一抽油泵组成的三抽油井占80%左右,原油产量占75%以上。我国抽油机的研制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节能效果差。在我国,钢连续抽油杆的研制和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高温电潜泵和高温螺杆泵技术与国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用于超稠油井的普通抽油泵平均寿命不超过1年,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要求,成为制约高温

举升系统的瓶颈[1]。

1.2 分层注水技术

国内油田的分层注水技术,在细分程度和应用规模上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吉林油田的注水技术最为领先。目前,国内分层注水新工艺有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技术、同心集成细分注水技术、液控式同心双管分注技术和双管分层注水技术。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测调效率,满足加密测调的要求,大庆研制成功高效测调联动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长庆研制成功智能测试调配技术和吉林研制成功注水井分层智能联动调配技术等适应油田特点的新型测调技术。

1.3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在我国原油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稠油蒸汽驱、水平井、超稠油蒸汽吞吐和SAGD四项主体技术取得突破,为实现稠油十年稳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2]。

1.4 水平井、复杂结构井开采及完井技术

我国的水平井完井方式主要有三种:筛管完井,套管射孔完井和其他完井。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生产实践,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采气装备研究所的膨胀管定位分支井完井系统和辽河油田的DF-1分支井完井系统为代表的两大特色技术。目前我国常用的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大部分为国外早期技术的改进与完善,作业效率低、工艺稳定性差,应用规模受到很大限制。我国石油部门组织“两院三公司”历时两年开展的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机械分段压裂、水力喷砂压裂和均匀酸化等多项技术,为水平井压裂开发整体区块试验奠定了基础。在水平井井下作业方面,目前油田以解卡打捞修井作业为主。根据水平井解卡打捞的具体要求,油田在借鉴常规工具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水平井解卡打捞工具、鱼头引入工具、磨套工具、扶正工具和检测工具共5类10种,基本满足了水平井解卡打捞施工的要求。

1.5 天然气开采技术

(1)高温高压酸性气藏开采技术A.高压气井安全生产系统:近几年随着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迅猛发展,井口装置的产量快速增加,质量较以前有所提高,部分井口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是与国外井口产品相比技术上仍然有较大差距。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所曾经研制出SC35—120型井下安全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2)井下动态监测系统: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的动态监测一直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国内已经研制成功光纤器件测量技术,但其可靠性和适应性有待验证。

(3)天然气井测试系统:经过多年的研发,国内已初步掌握了一整套气藏采样、测试工艺及其配套设备、仪器,能满足国内油气田试气作业的要求[3]。

2 曙光采油厂设备管理与维修

2.1 注水和采油

在很多情况下要用同一口井往一个层位里注水,又从另一个层位采油。类似的情况在地层的储集性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即,对一个高渗透率的地层来说,驱油的底水已经进到这口井里来了,而另一个低渗透率的产层还在继续产油。开采类似这种井的设备,根据地层的相互位置,可考虑采用一个或两个封隔器。

当生产层位于产水层上面时可以采用两个封隔器,即上封隔器将油层与管外空间隔开,下封隔器将地层隔开。注入的液体沿油管和生产管柱之间的环形空间经过液流交叉连接器进入同心短节,继续流到第二个封隔器以下的地方,从尾管排出,进入地层。从上面产层抽取的地层液体,沿同一个液流交叉连接器进入油管柱并上升到地面。当生产层处于产水层下面位置时,则设备会简单一些,它由油管柱和一个分隔地层的封隔器组成。油从下面的产层沿油管柱举升,注入水沿环形空间流入。

2.2 地面设备及工具

2.2.1水套加热炉

水套加热炉是井场和干线上主要的加热保温设备,用于原油的加热降黏,以提高流动性为便于集输,同时还可用于井口和值班房的保温。水套炉主要由炉膛、沸腾管、水套等组成。

2.2.2清蜡设备

油井结蜡是影响油井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机械方法(刮蜡片)定期清除油管上的结蜡,依靠油流把蜡带到地面上来,叫作机械清蜡。主要清蜡设备有绞车、刮蜡片和清蜡钻头等。绞车有手摇和电动两种。

2.2.3抽油杆吊卡

抽油杆吊卡工作时,靠吊卡移动惯性与抽油杆碰撞,前舌头转动,抽油杆进入提升位置,前舌头靠扭簧作用而复位。在提升时它起到保险作用,不会使抽油杆在中途松脱。当要退出吊卡时,必须使抽油杆座往后,下放吊卡到抽油杆本体处,按动后舌头,使前舌头转动,使闭环打开,吊卡即可退出。

2.2.4油管钳

油管钳用来上卸油管。使用时把钳子夹到油管上,转动钳柄钳子即咬住管体,用力越大,咬得越紧,直到把油管扣上紧或卸开为止[4]。

3 结论

由于大多数油田都是由性质不同的多油层组成的,所以在开采过程中,必须针对油层的特点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借以解决开采过程中油层出现的各种矛盾。本文通过对曙光采油厂设备管理与维修进行探讨,期望能够对曙光采油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国. 创新设备管理机制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10)

[2] 杨志安. 浅谈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J]. 中州煤炭,2009(01)

第4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技术 设备管理 设备维修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27-01

工业工程技术集合了物理学、社会科学、物料管理、数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与技术为一体,可用于人员、设备、物料、能源、信息组成的集成化系统管理,其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运用除了针对设备本身故障、病变以外,还为设备的维修与更新价值评价提供依据,是设备管理的一把利剑。

一、 工作研究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一) 拟定维修工作流程规范与标准

很多企业在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过程中,主要参考ISO9001的相关内容和标准进行,ISO9001中的内容是关于大众化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基本要求,存在普遍性,但却不存在个体性,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讲,还是需要制定切实可行和更加深化的维修工作流程规范与标准。对设备维修中的拆卸分解、组装清洁以及构件配合、人员操作等环节进行更为细致的管理,并拟定详细的规定和流程。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按照ISO9001标准开展的设备维修并不都能符合设备使用的要求,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拟定维修工作流程规范与标准应当明确提出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记录每一个维修的步骤和内容,绘制为序流程图,记录维修人员以及人员操作细节与效果。可使用SW1H what. who.why. where. when. How进行分析研究。

(二) 拟定故障处理标准流程

新时期的机械设备已经逐步趋于自动化、智能化与数字化方向发展,与传统的机械相比,新型的机械设备在组装、控制、运用与功能、使用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一直沿袭过于传统的故障处理标准流程,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出现不准确、不全面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要使用工作研究技术拟定新的故障处理流程标准。

故障处理流程标准的拟定首先必须要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性能和特性相符合,利用工作研究技术拟定新的故障处理流程标准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的故障处理特点进行分析,制定明确的故障处理流程规范与标准。在企业适用的故障处理流程标准中,应当明确标注各类型故障以及特殊故障的处理手段和流程,包括故障申报、故障发现、故障处理与记录等等,而后还需要指出故障处理过程中的流程与细节。

二、 网络计划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是以多媒体图表的方式对段落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计划安排。其优势在于:工作流程与目标明确,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和秩序井然有序,能够按照工作规律合理并灵活的调整工作安排,使用相对灵活、可靠。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计划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并与设备管理与维修流程标准相吻合。

网络计划技术适用于大型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计划,包括方案拟定、定期检修与保养计划等等。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常易发现两项维修工作交叉,规定时间不够用,维修工作常常处于抢修状态,维修效果不佳。通过网络计划技术对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进行合理的计划与安排以后,可以有效的避免多项维修工作同时进行而出现矛盾的问题,提升维修项目的交互性和衔接性。

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对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进行计划设计需要明确设备性质与维修流程,根据前期制定的设备维修流程标准,综合考虑在多项故障并况下的维修工作安排。当然,也需要结合历史工作经验进行,利用计算机图表,对每项工作的关系进行整理以后,就可以清晰的得知各项维修与管理工作能否交互进行,按照关系梳理图表进行工作计划即可。

三、价值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一)利用价值工程确定设备最佳维修方式

最佳维修方式的确立需要综合考虑维修成本、时间消耗、维修效果等等。在传统的设备维修过程汇总,人们一般只单纯的考虑设备维修后使用寿命及其创造的价值、设备维修成本以及新设备购进成本与价值,很多企业在设备维修时甚至没有考虑到上述中的因素。实际上,评价设备维修价值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做的即是评价设备是否存在维修价值。企业需要综合维修时间消耗、维修等待过程中的价值消耗、维修成本(人工、物料等)、维修后设备使用价值,并与新设备购进成本与使用价值相对比,同时评价各种维修方式的有效价值,择优选择维修方式,或者评价是否进行维修,这就需要利用到价值工程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 利用价值工程进行重大设备采购的决策

当人们利用价值工程评价设备维修价值以后得知设备无维修价值后,就需要利用价值工程对重大设备采购进行评价。它需要做的就是围绕新设备设计、制造、组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物料消耗等因素,评价新设备的全部生命周期及其所创造的价值,对新设备采购与使用价值进行拆分和估算,寻求最佳的采购方案。

四、ABC分析法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ABC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对象的某一共同特性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按照对象的重要程度分类,也可以按照对象的属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就在于为了便于执行较为清晰的管理方式,使对象管理更加有秩序、有规律。一般来讲,ABC分析法会按照对象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类(决定性作用一类)、B类(较为重要类)以及C类(普通事物类)。

对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来讲,某些主要的设备与系统或许在总设备库中之占据了一层或两层的数量。但是,它的运作却是整个设备库运行的关键,对企业的运作、效益管理、产品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利用ABC分析法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明确设备管理的主题与重点,便于企业实施就有针对性,且突出重点和中心的设备管理手段。

五、 可靠性技术在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可靠性技术运用于设备管理与维修当中主要是根据设备故障统计与故障模式,分析各个故障处理技术与工序的可靠程度,它的作用也是对设备管理维修价值与效用的评价。

设备的可靠程度与设备实际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设备可靠程度决定了该设备使用运行是否能够符合生产需求、是否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与产品生产力等。利用可靠性技术对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进行评价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提出明确的工作决策,提升领导决策的准确性与正确率,同时也能够提升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可靠性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当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它的运用可以提升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质量和价值,包括分析设备维修与更新的价值,为设备维修或更新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占鸿.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01):524-530.

[2] 寸现才.赵继勋.谢兴.文工业工程技术在机械设备维修性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2014(S2):336-337.

第5篇

关键词:采伐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

加强林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和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代林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笔者几年来对林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浅谈几点体会。

1 林业生产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1.1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林业生产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林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2 林业生产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林业生产内部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林业生产的经营者们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到时老一代的专业采育专家们退出了林业生产设备管理工作的第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1.3 林业生产的再续利用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林业生产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2 林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 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林业生产的采伐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2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 采伐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3.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

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

3.2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林木生产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第6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 设备 管理 维修

工业工程简称 IE( industry engineering),是近些年在国内发展较快的技术。工业工程是指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备管理与维修领域,工业工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企业如果积极开展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的应用,将大大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同时降低设备管理的费用与成本。笔者总结了工业工程的常用技术在设备管理的一些应用,愿更多的企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为企业创造效益。

一、工作研究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其利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分析影响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帮助企业挖潜、革新,消除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方面的浪费,减轻劳动强度,合理安排作业,用新的工作方法来代替现行的方法,并制定该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1.制定维修工作标准流程

现在大多数企业根据 ISO 9000 的要求都有企业的维修标准,但一般只是一些维修质量方面的要求,对于维修工作中的拆装顺序、各工种之间的衔接配合、维修准备、维修人员的操作等没有详细的规定,以至于经常发生维修失误、维修延期的问题,对于经常性、重复性的维修工作应制定维修工作标准流程,优化维修过程。

制定维修标准化流程首先要记录下现行的所有维修步骤,绘制维修流程图及人员活动线路图。应用 5W1H ( what、who、why、where、when、how)对每个环节和动作进行分析研究。应用ECRS 方法(取消、合并、重排、简化)进行工作流程分析、工作线路图分析、动作分析,获得最佳的工作流程、最优的动作,以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

总成替换技术、交叉作业、同步协同工作、制作专用的拆装工具、制作专用的量具或定规、应用标准件等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应用作业测定技术可以计算合理的维修时间,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工作时间标准。

2.制定故障处理标准流程

随着设备向自动化、集成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设备故障也越来越复杂,设备故障处理也成为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大多数故障是曾发生过的,且有较成功的处理经验,只有少部分故障是以前没有处理过的新故障。可以对以前已出现过的设备故障进行总结规范,制定故障处理标准流程,并编辑成手册。在手册中明确标明出现何种故障现象时应采取的处理步骤。对普通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手册内容。企业只须保留少数高技术人才用于处理以前没有发生过的设备故障。当新的设备故障有了好的解决办法后,对原有的手册进行补充,并对普通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再出现这样的故障普通的维修人员即可处理。

二、网络计划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网络计划是利用网络图表达计划的进度安排及其各项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网络分析并计算网络时间值,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求出工期,并运用一定的技术组织措施优化方案。其优点在于能缩短作业时间,减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网络计划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应用主要在大型设备检修方案的制定、系统检修方案的制定及优化。在制定大的设备检修方案或系统检修方案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即按照检修规程去检修,检修时间不够用,这时不一定减少检修内容;还有的时候,在安排检修时会出现某些环节检修时间、检修人员不足,这时也不一定要延长检修时间,以上问题都可以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予以解决。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应先按要求绘制维修工作的网络图,然后经过分析确定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就是关键工序,关键线路所耗用的时间即为维修完成所需的最少时间。

要缩短维修时间就要设法缩短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序的完成时间。通过分析各个关键工序的维修工作量,采取技术、管理等措施缩短关键工序的完成时间,即可实现维修时间的缩短。

在保证维修时间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维修人员不足的问题,这时首先要保证关键活动需要的维修人员,然后,将那些与关键工序同时进行的工作推迟或提前一段时间,就可消除人员需求高峰,使维修工作对维修人员的需求降到最低。

三、价值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所谓价值工程就是以最低的总成本,为切实可靠地达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所进行的致力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是一种伴随着现代化生产而产生,把各种力量结合起来,按照合理的实施顺序来决定和实现最佳价值方案的科学管理技术。

1.利用价值工程确定设备最佳维修方式

设备维修方式有周期性预防维修、状态检修、点检维修、事后维修等,每种维修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某种设备而言,到底采取哪种维修方式,应利用价值工程的方法进行分析,选择最经济的维修方式。

设备维修综合费用包括设备停机生产损失、设备故障后果、设备故障预防与排除费用。通过对这些费用的分析估算,选择设备维修综合费用最低的维修方式即为最佳维修方式。

2.利用价值工程进行重大设备采购的决策

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选购应首先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经济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设备从最初选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以及报废处置整个过程的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的总费用,即所谓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设备产值率=该设备的产值/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设备利润率=该设备产品的利润/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选择设备产值率或设备利润率高的方案。

四、ABC 分析法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应用

ABC 分析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确定不同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 A、B、C 三类,所以称为ABC分析法。其中 A类事物,数量占总数的约 20%,但却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起着约 80%的作用,因此是管理的重点。在所有的设备中某些关键设备在总台数中占约 20%的比重,然而却对生产的产量、质量、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设备管理时要进行必要的分类,以关键设备为管理重点,分类可从生产、安全、经济、备用等几个方面对设备进行评价。对所有发生的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就会发现,有约 20%的设备故障所产生的故障损失却常常占了总设备故障损失的 80%,因此在控制设备故障时要重点控制这些 20%的设备故障。在备件的管理方面同样可以应用 ABC 分析法以优化库存资金的使用。少数备件占用了大部分的库存资金,而大多数备件虽然数量较多占库存资金的比重却较小,因此应重点控制这少部分备件的库存。

第7篇

关键词:烟草企业;集成;设备管理

一、集成设备管理系统需求的分析

对与烟草企业来说,设备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管理设备的种类繁杂,设备信息来源广泛,并且输出的数据结构复杂。根据烟草企业这种实际情况,提出集成设备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处理这些困难的技术措施,集成主要包括以下:

1.系统内的信息集成是针对烟草企业业务之间的信息管理集成。在每个业务部门设备之间的信息是相对独立的,每一个设备各自有着自己的档案、参数、维护、维修等独立信息,并且在传统的烟草设备管理中,同一个设备的信息管理与设备维护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这为企业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信息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部门多,不仅制约管理工作的进程,而且严重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

2.在生产过程中,设备前期、资产、维护等管理也是属于不同的部门,如果不能统一的管理设备的信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联系各各部门,这样势必会带来设备管理效率的低下,不能准确、可靠、及时的获取设备的数据信息,由于涉及的部门过多,在信息数据的收集中,出现的误差可能性也会随之加大,影响数据信息的收集或收集错误的信息就会延误设备的维修和正常生产的时间,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烟草企业有效的集合设备管理信息,就必须建立集成的设备管理系统,以便能快速、准确地为设备提供服务,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设计集成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根据烟草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的业务领域复杂的情况,通过分析,可以把烟草企业集成设备管理系统划分为四个过程,即设备前期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运行维护管理、设备维修管理。

1.设备前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是指设备从准备购买到投产这一阶段的管理,在这一段时间内烟草企业要进行有效管理设备前期各个环节。根据烟草企业的设备一般没有自制情况,必须通过采购的方式,所以集成管理要从设备购买的准备阶段开始,直到设备的投产使用。

通过集成设备管理,有利于规范设备期管理工作,实现对设备购买准备、设备选型、采购计划、合同管理,以及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并能够提供对前期管理工作的统计管理;前期管理的各项活动都要进行严格审批,最终实现各业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

2.设备档案管理。烟草企业的设备应该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科学合理体现,烟草企业根据分类标准对设备编号管理,生成设备身份,建立设备档案;设备的变动情况也要纳入到设备档案中,变动情况包括设备调拨、启用、闲置、移装、封存和报废,都要经上次部门审批,统一化管理。通过以下过程管理设备档案:输入设备基础信息管理、生成身份信息、设备折旧情况、变动设备资产和查看设备统计和设备身份系统等。

3.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是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监控管理、事故/故障管理和设备维护管理的统称。在设备维护中,设备管理是设备维护管理的主要方面。设备维护管理的过程是指设备运行管理、护设备用、设备监控管理、故障/事故管理、看剂库存和查看运行情况等。

4.设备维修管理。以预防为主是设备维修主要的方针,根据烟草企业的具体情况,应用合适的维修方式。设备维修管理包括大修、中修和小修。在集成设备管理中,设备维修管理是最重要的系统工程,相关技术人员登录集成设备管理系统后,查询设备的基本内容,需要维修的具体状况,根据反馈信息,制定维修计划,形成书面的形式报给生产管理办公室,生产办公室根据烟草生产具体计划,制定合理的维修时间,尽量不影响烟草生产计划的实施。

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维修设备需要更换零件是,技术人员首先登录集成设备管理系统,根据系统中的具体情况,填写零件申领计划,经上级审核后,打印领取单,到备件仓库领取零件,由集成设备系统统计保存,为日后的设备管理提供数据服务。

三、集成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由于台式机仍存在局限性,维修员工不能及时的操作系统,无法从集成设备管理系统中获取维护信息,不便与和上级联系,在现实中,通常是用纸张传递维修信息,不仅增加了数据信息再次输入的工作时间,并且在数据信息传递中出现错误和信息丢失的概率较大,移动通信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集成设备管理的弊端。

四、小结

集成设备管理系统符合烟草企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实施该系统可使烟草企业的设备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在能保证生产计划顺利进行,更有效率的完成对设备的维修、维护。从而能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为了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分析,首先应该要了解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主要是对企业的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以及改进工作。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分析,组织专业的维修机构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设备的保养工作主要是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定期的保养工作,这样能够保证设备的工作参数以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处于正常的运行范围内,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出现损坏以及老化等现象;设备的改进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在生产上的新要求和新需要,及时调整设备的技术性能,使其能够不断创新、升级改造。

2企业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缺乏对设备的管理意识

企业中设备管理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因为相关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对设备进行管理的意识。目前企业设备的自动化技术不断在提高,其可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次数在逐渐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甚至一些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过程中,对设备的管理工作采取轻管重用的方式,这就导致设备只有在出现故障时才得到有效的维护,在日常的工作中过多使用设备,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逐渐减少,同时还影响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水平和质量。

2.2缺乏对设备的日常维护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在引进一些设备之后,没有及时对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维护的培训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是了解如何使用设备,但是对设备的维护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很难在设备出现问题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导致企业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设备的技术性能也逐渐下降,这样不仅会提高设备在维修方面的费用支出,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2.3缺乏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

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设备的管理技术的影响。目前企业中的设备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积极进行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等先进维修与检测技术的引入,导致设备管理的方式与措施不科学,并且也没有专业的仪器和检测设备作企业的后盾,这样就很容易使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设备损坏的问题。

2.4缺乏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

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出现问题还在于设备的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企业为了更多地追求生产效益,在设备管理中的支出比较少,因此企业的设备管理中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不能够使企业的设备管理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环境有待加强,员工的福利待遇不高、工作条件比较差,这些原因都导致企业中设备管理相关部门中缺乏优秀的人才,影响设备管理的效率,设备管理的质量也有待提高。

3解决企业设备管理问题的措施

3.1提高企业对设备管理的重视度

为了解决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企业要提高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社会化、专业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将趋于社会化,因此在设备管理中,也应该加强社会化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进行自动化管理模式,这样能够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在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中,可以与专业的设备维修部门相结合,不断优化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资源配置,借助设备维修部门采用的管理模式,对设备进行基础管理、改造维修、检测与诊断,这样能够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使企业的生产能够按照科学的模式进行正常运行和开展。

3.2树立正确的企业设备管理理念

加强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设备管理理念,加强设备管理机制的健全。为了能够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要足够重视设备的管理工作,以及设备管理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在采购、调试、安装、使用、检测、维修设备以及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时刻树立设备管理的理念;同时企业的技术维修部门以及生产部门也应该建立比较健全的设备管理机制,这样能够使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岗位,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负起各自的责任。通过企业内部的权责管理模式进行设备管理,能够有效地开展设备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而确保企业中生产部门的正常运行。

3.3提高设备管理的技术水平

企业要提高设备管理的技术水平,这样能够保证企业设备管理的质量。在设备管理中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进行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提高管理设备工作的科技含量,使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趋于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进而实现企业的高科技设备管理工作,对设备进行日常的保养、改造、维护工作,优化设备的管理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限。

3.4加强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培训

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设备,企业应该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在企业的设备管理部门中,结合相关的设备使用情况,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能够在设备的生产加工地、设备协会等场所听相关的设备管理专家演讲,并能够通过讲座等形式学到更多有用的管理设备技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同时企业还应该改善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使其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设备管理工作中去。

3.5建立设备管理维修档案

为了提高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企业还应该要为设备管理工作设立维修档案。企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数量比较多,而且设备的使用周期、使用情况各不相同,为了提高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企业可以为设备管理工作建立维修档案,这样能够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同时还能够详细地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维修,保证企业的生产发展更加顺利、平稳。

4结语

第9篇

【关键词】生产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

前言

设备是生产企业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因此,加强对于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保证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加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加强对于设备的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因此,本文对企业的生产设备管理进行探讨。

信息化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的标志。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十分的重要。企业的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还缺乏现代化,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落后的管理方法和观念,因此,这些严重的制约着生产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的信息画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应用软件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这其中包括了对于企业设备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部分。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要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一个先进的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这个系统为平台,加强对于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

1.生产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就是将人、计算机、设备等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加工和利用,运用现代的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理论,优化设备的管理流程。形成一个动态的高效的设备管理的工作平台,从而是生产企业能够高效的配置设备资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保证设备的稳定和安全性,控制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费用,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设备可靠的、正常的运转,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发动机。它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网络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1.1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部分

设备的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子系统,它促进了设备资产管理的数据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的提升,确保了企业的设备能够得到最大的优化配置和使用率的提高,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能力的进步。

1.2完善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设备的配件成本,促进对于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全面提升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节约企业的设备管理的成本,高效透明的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1.3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方法的更新和发展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促进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以及标准。能够推进企业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可以保证企业的设备管理推动企业管理的进步发展。

1.4设备管理能够节约维修资源,最大限度的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

设备的管理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强对设备的维修管理。维修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节约维修成本,提高维修的速度和效率,节约维修时间,防止企业设备因为维修而单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2.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将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管理,维修管理和零部件的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设备管理的信息系统,进而能够和企业信息管理的其他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设备的运行监测管理系统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的检测和管理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决策系统。这三个系统的协作和一体化管理,通过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全面的对企业的设备进行检测和安全控制,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企业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为针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信息支持。

2.2设备的维修管理系统

对设备进行检测其运行状态,是为了防止其故障的发生,从而保障企业设备的维修。对于设备的维修,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专业的维修管理体系,从而是的维修管理专业化、集中化。维修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企业的维修高效、迅速、反应及时,从而防止企业的设备因为故障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节约时间成本。

2.3设备的零部件的管理

在企业的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中,对于设备的零部件备件进行管理是重要的设备管理工作,科学地、合理地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备置,能够保证在维修设备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提供优质的设备零部件进行更换,这是加强对于设备的维修管理的物质保障。这样可以节约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保证维修的周期,提高维修的质量,保证机器的高效恢复运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正常进行。目前的设备的备件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的水平。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对于企业的设备的零部件的采购和管理。构建先进的信息化的零部件的采购和库存管理。拓展和优化企业的零部件的供应链的管理,大幅度的节约采购成本,节约设备维修的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总结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设备的信息化的演变也是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取得突破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必须改善和加强企业的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利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处理企业设备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卫兵.浅谈加强对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魅力中国,2009,(25).

第10篇

关键词:设备 管理 探讨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要完成生产计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和强化设备管理,以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求得生产上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一、建章立制,强化设备“三项基础工作”

1.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

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的重心,列入企业发展规划。把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指标(一般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在98%以上,静密封点泄漏率小于0.5‰)纳入经济考核责任制,与经济效益挂钩,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不断提升设备管理的地位,增强全员设备管理的意识,保证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健全组织,把“网络建设”作为设备管理的立足点

实行公司、生产厂、车间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以车间的设备管理为基础,辅助单位的设备管理为依托,设备管理部门为核心,生产、安全、供销等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体系。由于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使设备管理工作层层抓管、组织有序、力量充实,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管理网络,为设备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3.夯实基础,把“制度资料”作为设备管理的根本依据

根据企业生产设备管理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制定《机动工作管理制度》,统一制定下发各类管理台帐(包括设备、特种设备、密封点、闲置设备、事故、连锁等)、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状况报表、各种作业票等,每年对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进行更新,使设备管理人员掌握设备的第一手信息,为做好设备管理和检修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严格管理,抓好设备的“三个重要环节”

1、加强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包括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与移交等主要环节。定购设备前,进行充分的调研,组织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和论证。设备购置实行公开招标,择优录用。严格控制所选型设备的技术参数,保证所选设备充分满足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新购设备到货后,组织有关单位开箱复验,对设备质量,运输情况,随机附件,备件,随机工具,说明书及图纸技术资料等进行鉴定、清点、登记与验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队伍安装调试,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后,会同监理、生产单位、设备管理部门予以验收,验收合格组织有关单位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单位。

2、加强设备使用过程管理

(1)设备操作工人必须通过上岗培训,熟悉自己所使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2)设备使用单位要制定机动设备使用责任制,对每台设备实行挂牌管理,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

(3)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定时巡检,并做好巡检记录。

(4)严格控制设备技术参数,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5)操作人员对设备执行“清洁、、调整、紧固、防腐”十字作业法,并做到“四懂三会“,“四懂”就是懂设备结构、懂设备原理、懂设备用途、懂设备性能;“三会”就是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1)成立包修保运专业队伍,由机、电、仪专业技术人员所组成,专门负责设备维检修。

(2)包修保运单位和人员实行区域负责制,坚持巡检制度,做好巡检记录,以减少重复故障。进行经常性抽检和设备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应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维修。比如:利用超声波测厚仪对锅炉、压力容器测量材料厚度;利用超声波测振仪对压缩机、电机振动部位进行测振;利用无损探伤对特种设备重要部件和材料进行疲劳与损伤程度检查等等。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适时安排维检修,防止故障及事故的发生。

(4)积极推行现代有效的维修手段,把小修、中修、大修,预防维修、预知维修、主动维修等各种维检修方式和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可靠的、科学的维检修体系。

(5)在检修中实行挂牌检修制度,在完成检修项目的同时,挂上检修牌,注明检修单位、检修负责人及检修完成时间,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检修质量。

三、严格要求,建设“三零工程”

1、推行设备的“零故障”管理

通过培训和技术比武等手段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能,实行标准化操作的认证考试,推行岗位人员的标准化操作。制定符合实际的定修模式,变事后维修为主动维修。采用备件质量验收卡和检修质量跟踪卡的形式,狠抓备件质量和检修质量。选定攻关课题,对易发生故障设备进行攻关改造。确定目标,落实责任,奖优罚劣,严格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

2、积极实施“无(零)泄漏”工程

制定《无泄漏管理办法》、《无泄漏验收标准》、《无泄漏考核细则》,把动、静密封点落实到人。班组、车间开展经常性的查漏、堵漏、制漏活动,并以此作为考核个人、班组、车间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把无泄漏作为设备考核的重点,使“跑、冒、滴、漏”达到零。

3、严格实施“零库存”工程

①严把采购验收关

备件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和定点相结合,在验收上,坚持供货单位、采购单位、使用单位、设备部门会签制度,不单纯以价格杠杆作为评定备件质量的依据,坚持以质论价;在入库上,坚持计划、要求、验收结果相统一,杜绝三无产品入库和无计划采购,坚持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把采购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与奖金挂钩,做到库存备件零退货。

②严把储备定额关

结合生产使用耗损规律、采购特点、供货的及时性、资金占用等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库存周期不超过15天,在确保设备维修不受影响的同时,积极与供货及维修单位协商。最大限度压缩库存资金,减少库存成本。做到库存备件零积压。

③严把备件保养关

严格执行库存备件保养制度,确保备件不丢失、不损坏、不变形、不锈蚀、不老化,并定期盘点,造成备件报废的按备件入库价给予赔偿,全年未造成责任损失的给予奖励,做到库存备件零报废。

四、开展全员设备管理活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念,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

80年代初,宝钢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即全员维修管理制度(简称TPM)。经过近20年的实践应用,证明这套管理体制是适合现代设备维修管理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现代设备维修管理方式。要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念,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使设备全员维修管理体制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2、加强培训,苦练内功

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而且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知识和理念。企业要舍得智力投资,加强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开展形式多样的设备管理活动,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积极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月”、“完好机泵房”、“完好配电间、仪表间”、“设备管理达标考核”等活动,在检查评比中做到奖惩分明,差距典型分清,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设备管理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第11篇

在当今钢结构制造产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输变电铁塔(钢管杆)等电力设备的制造竞争尤为激烈。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应取得两个成果:一是设备的技术状态最佳,二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费用最经济。在现代管理理念中,成本不仅指直接的生产费用,也包括诸如质量成本、设备成本等管理成本。

设备成本构成:设备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总体规划下,保证设备管理各环节的低费用,力求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最低。

设备管理成本主要包括购置费用(直接影响折旧费)、维修与设备管理人工成本、维修材料费(主要是备件)、外修费、停工损失等。设备管理成本的控制不是被动的控制,应将更多的设备成本从不可控制成本变为可控制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对设备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有效、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的综合管理是现代设备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在经历了以事后维修和预防维修为基础的传统设备管理阶段后,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所有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已经成为现代设备管理的主流观念,成为设备维修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时下,先进的企业都在运用TPM管理模式-全员设备维修制度,其包括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两层含义,要求设备的综合效率最好,要求以寿命周期为对象进行全过程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过程包括选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维修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作,但却是企业设备成本最明显的部分。从整体的观点出发,要降低维修成本,必须同其它环节的工作相配合,抓好全部各环节的管理。进行全过程管理,可以克服和防止两个脱节:一是设备的前半生(生产和安装)和后半生(使用和维修)的管理脱节,加强与设备制造单位和使用部门的横向联系;二是克服后半生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脱节,加强内部各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共同管好设备。

同时,可以运用设备综合效率分析法,运用年费法,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定量测算,以达到求得设备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不能只求节省设备购置费用,而不管使用费用是否经济和对企业的贡献是否最大;不能只求节省使用费用,而不计购置费用高低。

钢结构企业的设备成本控制应从设备综合管理的角度,探讨设备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控制方法,克服单纯地依靠各个管理环节单独控制的观念,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

设备的使用方针是爱护使用,不仅要对设备多加爱护,更重要的是还要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设备管理本质上是设备运动过程的管理,设备运动形态有两种: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设备的综合成本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重视对设备可维修性的考察

设备的可维修性是降低维修费用、减少停工损失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于一些瓶颈环节的设备,其可维修性更为重要。因此,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在购置设备时要注重对其可维修性的考察。

1.2做好设备投资预测

设备不仅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而且对产品的品种也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在当今钢结构企业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设备作为科技的直接载体,其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如采用型材(钢板、角钢、等径管、方管等)套料工艺时最好有套料软件相配合;火焰切割机在进行多头切割或异形切割最好有自动调高装置和FASTCAM软件相配合。总之,在对技术和市场把握较为准确的情况下,力争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结构升级化和合理化。

1.3用价值工程指导设备购置

运用价值工程考虑寿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效益,是现代设备购置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设备综合成本的有效办法。价值工程就是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取得最好的功能效益,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购置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因此,在设备购置时,要对设备的购置费用、品质、性能、可维修性、使用维修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其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求得最佳的价值。例如,在选购角钢自动生产线时,在各种品牌的权衡中,是选择“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还是“天水锻压机床”,或是新出来的“阳光科技”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价值工程进行综合的分析,作为领导们决策的依据。

1.4掌握设备的磨损规律和故障规律

设备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要在初期磨损阶段爱护使用,在正常磨损阶段精心维护使用,在剧烈磨损阶段前及时修理。相应地,设备的故障变化规律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故障期精心安装、认真调试、强化试运转、严格验收;在偶发故障期和加强维护保养;在进入磨损老化故障期前及时进行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重视经济和技术劣化。在钢结构企业的新形势下,必须重视对经济、技术劣化的应对,其基本做法就是提高设备的生产运转效率,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在技术劣化之前及时进行更新工作。

1.5维修经济性的考察

维修保障性越高,设备停工损失和劣化损失就越小,但费用也越多,钢结构企业尤其是做输变电线路铁塔(钢管杆)具有特殊性质的电力行业,停工损失是巨大的,不仅有直接的经济损失,还有间接的由于不能按期交货而产生的对企业信誉的影响。

1.6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预防维修制度是现代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的维修制度,在此维修制度下,又可以分为日常维修、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维修方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费用。首先,可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如对状态易于监测的故障实施预知维修,对维修方便、故障有规律的实施定期维修等。其次,可根据经济性的不同选择维修方式,将事后维修费、预防维修费、状态监测费、停机损失费等进行比较,选择费用最小的修理方式。再次,按设备不同的劣化形态选择维修方式,预知维修是较好的维修方式。

1.7TPM-设备的全员生产维护

设备分级分口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不能仅靠设备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将与设备相关的全体人员组织到设备管理中来,通过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使设备管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这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最有效办法。具体做法是:从横的序列上,要充分调动各环节职能部门,特别是车间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正确处理由于分工不同所形成的要求和利益矛盾;从纵的序列上,要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他们充分信任,可以有效地解决设备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实践证明,企业形成良好的横向纵向序列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设备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1.8正确处理维修费用和维修效果的关系

单纯地降低维修费用而不考虑维修效果是不可取的。钢结构企业数控设备多,用的进口备件多,价格高,如PP103板线的一根滚珠丝杠就需要将近1万元,为韩国进口;而国产备件往往是质量较低,如何求得两者的综合平衡,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问题。对于关键部件,必要时一定要使用进口件以提高维修效果;对于一些国内可以通过质量控制达到质量要求的部件,可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主研发控制质量,也可以配合国内的相关厂商进行操作。

1.9实行设备信息管理

要注重全过程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及时进行研究和解决。设备采购过程中也要注重从使用、维修部门获取信息支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另外,还应注重厂家信息情报的收集,为设备采购、维修和改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10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设备的综合效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对重点设备进行重点管理。其主要评定要素:故障的影响,有无替代设备、开动状况、修理难度、对质量的影响、原值等。通过对以上要素进行综合评分,一般地讲,重点的A类设备占10%(如角钢自动生产线、角钢自动钻孔生产线、平面钻、1200T/8M+500T/4M双机联动折弯机等),一般的B类占75%(如行车、剪板机、车床、冲床等),次要的C类占15%(如磨光机、滚轮架等)左右。

2效果评价和组织措施的落实

(1)设备管理的效果评价,使用经济技术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①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的台数与设备总台数的比率。

②设备故障率:故障停机时间与生产运转时间的比率。

③单位产品维修费用:维修费用与产品总产量的比率。

④维修费用率:维修费用与总生产费用的比率。

(2)设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必须通过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给予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要将设备管理放在企业的战略的中心环节,做好设备管理的战略规划。

②要提高设备管理的层次,建立设备管理责任制和完善的考核体系。

③建立全厂的设备管理责任制度,完善考核机制。

④将全过程管理理念运用于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维修、使用引入到设备定购和设备使用的全过程。

⑤建立以全过程管理,寿命周期管理,预防维修制度为核心的设备管理体系,使设备管理部门从日常维修转变到状态监测上来。

⑥主动利用自身的科技力量。

经过近几年的设备管理实践,运用上述观念和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以预防维修制度为核心的维修管理方式,我们设备的完好状态基本达到100%,故障率较低,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进行。同时,维修费用逐年下降,我们自主制作的一些备件产品如埋弧自动焊的导电嘴、卷板机的复合套等,节省了大量的维修开支,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

3结论

设备成本的控制不是简单地限制各种支出,而是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主动地降低总成本,而不以单项成本为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设备管理的主动权,掌握设备成本控制的主动权。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 设备管理 意义 问题 措施

现代企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设备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与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部分企业针对机械设备的重用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在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设备的管理,转变思念观念,强化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时展需求的机械化专业队伍以及设备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企业加强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企业加强设备管理是其加强内部管理的重点内容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设备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及手段,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物质财富,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是重要的物质标志。企业的生产设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企业的资产占有率、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企业设备管理对于加强内部管理,促进企业长足发展意义重大。

1.2 企业加强设备管理是其正常生产的前提保证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设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企业生产能够拥有经济且优良的技术设备,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拥有最好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种和类型,有效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通常企业需要按照市场需求和预测来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论是在企业产品的设计制作、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均能得以显现。只有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更好地节约资源,有效地降低成本,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企业整体生产发展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标志。

企业设备管理能够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效率等。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都会根据合同进行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签定合同后法律效力立即生效,除极特殊情况外不得随意变更,否则违约将要承担严厉的经济制裁等。这种情况下,设备管理水平如果不高,设备的良好运转如果不能保证,就无法按照规定履行好合同规定内容。很容易出现违约现象,那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进而失去市场竞争力,让企业陷于困境之中。

企业设备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安全稳定的生产。企业若想做好生产经营,前提必须要安全生产,否则一切工作都会无功而返。因此,上到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始终如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并且必须强制性地执行安全生产,无条件地服从安全生产需要,要让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条件。针对我国的安全事故调查表明,安全事故中个别人为因素除外,有80%以上是由设备因素造成,尤其是涉及电器、压力容器、动力运转等设备,设备管理不善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安全生产的前提是首先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转,其中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对于消除安全隐患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具有重要作用。

1.3 企业加强设备管理是其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条件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最终目标都是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而企业加强设备管理是其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条件。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一是加大产量,增加劳动生产效益;二是节约消耗,降低成本,设备管理在这些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位置。

(1)设备是加大产品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企业加强设备管理对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增产创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明显提出,加强设备管理需要与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实现设备的良好运转;要有效发挥新设备的先进性,确保设备高效得以利用,对于设备的故障和安全隐患要做好预防,从而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改造和更新老旧设备,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装备,提高设备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的时限,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2)通过提高设备生产效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而言,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围绕设备进行工作。若想全面提高他们的运营生产率,必须首先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避免发生设备故障和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3)设备管理是节约消耗、降低成本的前提。因为原材料的消耗大多通过设备来实现。如果设备状态不佳,自然会使原材料消耗加大,例如出现大量废品导致原材料浪费等。对于能源消耗而言,设备的消耗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加强设备管理,从而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转,是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前提。了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通常设备维护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资。通常设备都应该配备一些常用部件、易损部件,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设备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加之零部件消耗加大,自然会增加设备的维修费用。特别对进口设备而言,某些零部件费用极高。在设备运转达到一定周期后要定时检修,其费用也较大,如果做好设备管理,就可以延长检修周期,减少检测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企业设备管理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2.1 设备管理人才缺乏问题

部分企业因为设备管理人员福利待遇较低,缺乏必要的培训学习,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设备管理人才流失严重,严重缺乏的问题。而现在的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尤其是企业缺乏工程师、高级机械技师以及经验丰富的维修人才,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

2.2 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问题

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作为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对待,特别是对于恶劣条件下使用设备时,其维修和保养必须按要求落实做好。然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通常会受到机具和生产任务的制约,导致工作无法有效落实,造成设备的非正常磨损越来越严重,降低设备完好程度和使用寿命。设备维修是一项相对技术含量较高但条件艰苦的工作,很多设备维修人员并不愿意从事该项任务,因此在设备维修时很可能为了减轻工作难度或工作量而推卸责任减少维修环节,表现为把能够维修的机件直接用新部件更换,类似这样的“以换代修”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不利于维修人员提高维修技术,但却增加了维修成本,导致了资源浪费。如今,随着机械设备的技术含日益增高,机械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这就对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因为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维修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专业维修人才严重缺乏,加之设备维修工作长期以来处于“被动维修”的状况,因此要想实现将设备的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相对较难,导致了设备故障频发,损坏严重,维修困难的问题。

2.3 设备超负荷运转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招投标工作的逐渐规范,很多时候要求中标企业必须在固定的短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这就导致了设备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检修,最终导致小毛病逐渐演变为大问题。在很多企业“重用轻管”的拼设备现象都普遍存在,其必将影响企业的设备完好率以及企业的生产或施工进度,而一旦任务被拖后又必然要加班加点进行弥补回来,因此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时间又会被占用来赶进度抢任务。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导致设备技术状况日益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日渐提高。

2.4 设备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

设备管理机制不健全是企业设备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很多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职责不明确,经常出现“谁都管,谁都不具体负责”的现象。设备的操作人员只管操作,而不管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保养,而由于操作不当或者缺乏保养而设备损坏势必给维修工作带来难度,设备维修人员知道损坏原因后,又容易对操作人员心存不满,而操作人员只能依赖维修人员,这样就形成了“操作人员只管操作、维修人员只管拆装、管理人员没法管理”局面,使设备管理工作陷入僵局。即使有些企业制定了奖罚措施,以解决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问题,然而这种奖少罚多、以罚代管的制度容易导致操作人员不服处罚,并由此损坏设备或者干脆辞职不干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制度无法有效执行成了一纸空文。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确实存在许多难题,其形势十分严峻。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必定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3、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生产经营是企业活动的核心内容。如果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企业就可以加大产品产量,提高产品价格,期间决定生产稳定运行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设备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使企业维修成本增加,更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进程,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说,做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良好运转,才能有效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运行。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设备备品备件的供应管理工作。企业的每个车间都拥有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生产设备,这些设备需要专门的人员来维护保养,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设备管理体系,以及从设备管理屋到车间管理层、维修人员、班组人员等组成的设备状况监督系统。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了设备故障,具体负责人员必须立即上报给维修负责人,由维修负责人立即组织维修工作,情况严重时上报车间设备管理负责人,再逐层上报,形成层级分明、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然而,维修人员查出设备故障后,如果没有设备的备品备件,那一切努力全成徒劳。因此,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是必须做好设备备品备件的供应管理工作。企业有关部门要与车间保持良好沟通,根据车间所需的备品备件做好购买、调配和管理工作。

(2)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设备维修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专业能力较差的问题,企业必须通过必要的手段加以有效解决,首先,要增强维修人员的职业意识,通过奖励措施或者其他途径使其认识到维修位能够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能够带给他们光荣和自豪感;其次,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学习活动或者技能比武比赛等,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办法树立优秀维修人员的典型,再以点带面,形成人人赶超技能的良好氛围,锻炼和提高整个维修队伍水平;再次,是通过工作实践锻炼维修队伍的意志,形成敢于吃苦,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使其能够凭借过硬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完成设备的维修任务,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建立符合实践需要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取得经济效益,必须建立符合实践需要的管理模式,设备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实践表明,设备管理通过细化管理模式,明确职责任务后,极大地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之合理的奖惩措施,使设备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4)形成“设备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企业大都拥有很多设备,单纯依靠维修人员进行维护保养显然无法实现,因此要鼓励企业全体职工都参与到设备管理的队伍中来,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每台设备都能够安全稳定运行。要形成“设备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使每名职工都认识到只有设备运转良好才能出效益,只有出效益自己才能提高福利待遇,使设备管理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将设备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 裴旸.论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1,(01).

[2] 李贞卿,曾建川.论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08,(22).

[3] 张桂萍.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01).

[3] 刘亚洲,常军.企业设备管理新思路探索[J].科技资讯,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