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

时间:2022-08-27 07:5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学风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学风建设

第1篇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学风 教学改革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in the University

HU Doumeng[1], ZHOU Weibin[2]

([1]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2] Teaching Affair Division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and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ro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analyze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discipline competition; style of study; educational reform; initiative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这里讲的学风,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具体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学习态度等学习精神方面的表现,是一个班级或者一个专业,甚至是一个学校的整体性表现,具有一定的群体性、一贯性和稳定性。良好的学风一旦形成,就会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能时刻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矢志成才。可以说,学风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较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该如何自主支配课余时间;一些同学认为,大学是一个“补偿性的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二是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只有一个体现在就业方向上的模糊概念,不知道专业课程该怎么学,或者认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太枯燥,缺乏实际意义。三是沉迷游戏现象日趋普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大部分同学进入高校后都配置了电脑和智能手机,玩游戏、上网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和学校学风。

学风建设需要教、学双管齐下,从“教”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教师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上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这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提升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广大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指高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开展专业竞赛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课外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科竞赛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进大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改进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积极参与大型学科竞赛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结合自身教学特色的专业学科竞赛,尤其是部分学科竞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与市场发展相结合,不但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还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学科竞赛有效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学科竞赛是以比赛的形式,考查大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对打造一支具有过硬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科竞赛的开展,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这些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往往能够很快和参赛学生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项竞赛活动,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竞赛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针对实际问题的师生交流和互动,从前期培训,到后期具体指导,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到指导学生具体操作,这些环节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教师参与学科竞赛辅导,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修正自身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认识自己、剖析自己、自我提升的过程。

学科竞赛的选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科前瞻性,或者具有一定市场需求,往往能够为指导教师指明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科当前发展的热点问题,为本学科教学体系改革和科研方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目前,学科竞赛得到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指导教师在实践过程与管理部门的不断沟通和磨合,竞赛的前期培训、中期管理和后期总结评估,只有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其中,赛事的组织、管理和经费安排,也只有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因此,指导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教学管理的参与者,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能够为学校建立科学竞赛运行机制和合理的管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首先,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希望大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完美结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或者说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即通过在竞赛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既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将这些知识加以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成就感,参赛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科竞赛能够为参赛学生在短期内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即要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在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学科竞赛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学习。与常规学习不同,通过学科竞赛,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有明显提升,这种学习模式是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一种延伸。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随着竞赛开展的深入,参赛学生必须要将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梳理,逐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竞赛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有些问题,学生需要从未学习过的知识中寻找答案,甚至需要在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寻找解决办法,不但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效拓宽了学生学科结构和知识面。

再次,学科竞赛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科竞赛的开展,首先就是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而开展的。学科竞赛的赛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竞赛级别越高,完成赛题的难度越大。赛题一般采用要求参赛选手对所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作符合主题的作品等形式,赛题的本身就对学生创新性提出了要求。要完成赛题,参赛学生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在不断吸收竞赛课题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竞赛方案,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体现,对于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学科竞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的开展,就是希望通过竞争的形式,激发参赛选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或者名次。作为参赛者的大学生,都期望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够获得回报,因此竞争意识会贯穿整个竞赛的全程。学科竞赛有一部分采用个人参赛的形式,更多的则是采用团队参赛的形式,这种类型的竞赛,从赛题设置的角度来说,需要的知识面相对较宽,在指定时间内一个人往往不可能单独完成比赛,团队成员必须对课题任务进行分解,每人负责某一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几个方面共同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完成赛题。这个过程,是团队不断交流、不断磨合的过程,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促进学风建设的有力手段。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规范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参赛热情,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史宁,陈芳.简论学科竞赛与高校学风建设之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

[2] 韦伟.试析学科竞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5(6).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36-04

引言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只有在优良学风的指引下,学习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搞好高校学风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现代意识、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己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研究高校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学风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指在学风建设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应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要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能准确反映高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第二,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要求综合、全面,但又要尽量避免指标之间的复杂,要能反映高校学风建设体系的整体要求。第三,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在实现对定性指标定量分析的同时,也能对定量指标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较多,基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在科学性、系统性、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高校学风建设的指标体系。笔者将目标层高校学风建设(A)定为4个一级:学校组织保障B1、学生学习风气B2、学校学风氛围B3、学风建设效果B4,4个一级指标下面共设置了29个三级指标。高校学风建设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A大学学风建设评价

(一)A大学学风建设的综合评价的数据准备

基于以上评价体系,本文以A高校的10个学院为例,评价其学风建设状况。该校10个学院的学风建设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按照设定的标准,由等级1—5进行打分。如人才培养方案D1中,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明确,培养计划合理,富有个性化,课程结构科学合理为5分;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明确,培养计划基本合理,缺乏个性化,课程结构基本合理为1分;再如英语六级通过率>=80%为5分,

(二)A大学学风建设的主成分分析

根据上述评价体系设计,运用SPSS软件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对A大学学风建设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前6个主成分,其总的贡献率为87.063%,如表2所示。

(三)A大学各学院学风建设评价得分

A高校的10个学院6个主成分得分以及综合得分的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A大学管理学院学风建设水平名列第一;理学院、医学院、经济学院学风建设情况较好,稍稍落后于管理学院,学风建设水平在该校处于中上水平;电气学院、机械学院、学院、艺术学院学风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艺术学院其学生学习风气在最后一名,影响了整体学风建设的效果。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高校校风建设是关系到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此,着力做好高校校风建设评价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建设至关重要。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学风建设涉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通过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利时机,树立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建良好的教风和考风,促进学风提升

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础,考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教风对学风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优良的考风能够促使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完善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通过制定严格、合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及鼓励工作。

(四)优化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氛围,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餐厅、寝室等充满文化气息,以拓宽大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徐子东,张光磊,李木子,张亚男.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1).

[2] 魏伟.社会因素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3] 顾岱泉.浅谈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0).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学风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大学生学风的现状

1.1 学习目的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着逃课、考试不及格等现象,大学校园里学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淡化。

长春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和端正,有长期学习计划的学生只占1/3。楚雄师范学院和湖北省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对武汉8所高等院校所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实际利益。上海理工大学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理想抱负趋向于实际主义,而因为国家利益角度上的学习动机较少。学生缺乏学习原动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如何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还比较茫然。江南大学的研究显示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明确的学习目的。

1.2 学习兴趣

长春大学的调查显示,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影响。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与“对专业兴趣”成正相关,有近13%的学生“对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1.3 学习态度和习惯

长春大学的1/3的学生认为自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增加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难度。湖北八校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20%~35%左右的同学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习计划、预习复习、听课、总结等方面都不理想。江南大学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松懈,观念淡薄,缺课、听课效率不高、与老师主动交流少。上海理工大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少自制力,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是积极健康的。多数学生逃过课,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不理想,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来学习。楚雄师范学院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学习态度较好,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缓慢。河北理工大学的学生有较大的课程重修比例和旷课率。

1.4 学习时间

长春大学将近半数的学生每天自学时间在2~3小时,15%的学生在4小时以上,28%的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湖北八校的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3~6小时,这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在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进行学习的人数仅占18.2%。

1.5 学习能力及自我评价

湖北八校学生认为能力一般的比例最高,都在40%~43%之间;大学生认为与自己在高中时相比,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比较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标准主要是自己的学习目标、未来工作的需要和考试分数。

1.6 参加学术活动

长春大学有关的调查显示7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术课题的研究或论文的撰写,一半学生没有获得过任何级别学科竞赛奖励,学术讲座数量应提高。

2 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长春大学的对策:从学生入手,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领导,优化学校的管理机制,以教风带动学风。

楚雄师范学院:重视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不断健全学风建设,并且不断寻找学风建设的新方法。

上海理工大学: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珍惜在校教育的机会,并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江南大学:提高全校对学风建设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学风建设的主动参与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重庆师范大学: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其思想教育;一手抓就业培训,一手抓班级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整体学风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价值观,并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建立良好品质,并完善相关制度。

河北理工大学:以学者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并结合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3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日益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己和学校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展开了对大学生学风现状及其成因和对策的研究。从各高校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角度、程度各有不同,成因研究相对较少,对策研究大体相似。对学生的现状研究,有的高校研究得不太全面,对学生学风的改善效果就不会很好;而有的高校却研究得非常细致,有利于学风的全面改善。对学风现状的成因研究,只有少数高校进行了研究,这不利于学校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对策的研究,各高校的大体方面相似,具体工作程度却相差很多,各高校应该细化各方面工作,制定能落到实处的全面的具体工作项目,从而能用实际行动来改善当前大学生的学风不良现状。目前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只有部分高校进行了研究,而大学生学风问题却非常普遍,基本上每所高校都存在学风不良情况,尤其是普通高校,而且每所高校的具体情况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各高校都应重视起学风建设,从本校情况出发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对策,切实全面改善学生学风现状,使大学生能够抓好在校的最后时光,充实自己,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邓克金,薛蛟,程如冰.大学生学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

[2] 张奎,李祥永.对高校大学生学风情况的调查及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学生管理工作,2008(125).

[3] 缪娟.大学生学风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26(1、2).

[4] 刘昌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动力态度伦理[J].石油教育·管理之窗,2003.2.

[5] 姜明.从大学生就业难的角度谈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25(4).

[6] 刘昌明.新世纪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学研究,2003.26(1).

[7] 杨梅.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及建议[J].科教文汇·教研教改,2008(7中).

[8] 于欣欣.大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启示[J].教师,2010(66).

第4篇

关键词 学风 措施 效果

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学校求生存、创品牌、谋发展的基础。高校只有始终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学风建设的良好效果。

一、领导重视,制度完善

抓好学风建设,需要建立一整套学校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把学风建设当成影响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学生思想状况,研究学生工作,发现学风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学风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有针对性的出台一系列与学风建设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一)深化教学改革,以教风带动学风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力推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确立献身教育、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追踪学科前沿,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二)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教育引导学风

当前,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已成为发展趋势,扩大招生、高等教育大众化直接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风气也会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利用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成人成才教育、就业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广大同学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四六级英语学习、考研辅导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科竞赛等形式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以良好的考风促进学风

注重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努力创造和谐务实、求真创新的机制和效果突出的育人环境。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关于加强考风考纪的相关规章制度,开展考风、考纪教育活动,开展诚信教育和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等措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遵规守纪意识。

(四)利用和发挥好学生评奖评优、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等工作的“杠杆”作用,以典型树立引领学风

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学生评奖、评优等一系列评比表彰活动,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以典型树立引领学风的良好局面。

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特色的校园文化,进一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 社团文化节”、“公寓、饮食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为学生素质拓展搭建更好的舞台,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开展一系列学术讲座和学科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更扎实的学好专业知识,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以此推动学风建设。

(五) 抓好制度的健全和落实,以严格管理推动学风建设

1.严格课堂管理

把好课堂教学关,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工作队伍应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共同做好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工作。让每一位任课教师均能主动管理课堂教学秩序,做好课堂考勤记录;每一位班主任、辅导员均能定期与任课教师联系,配合任课教师做好课堂管理工作,均能详细了解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经常不遵守教学纪律的学生进行教育谈心,对课堂违纪达到规定课时的学生进行警示和纪律处分,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

2.严格学生日常管理,促进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达到建优良学风的效果

进一步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本着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考风考纪教育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争做文明大学生、爱我校园、保护公物和毕业生文明离校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学生按照《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对违纪行为加强管理、及时制止,对违纪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严肃处理,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的环境,促使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达到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

三、结束语

只有全校各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全体师生认真落实、努力实践,学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才能取得长足进步,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大大提高。学风建设事关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立校、教育质量强国等大事,因此,学风建设任重道远,学风建设研究需坚持不懈,用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不断变化了的现实情况,使学风建设研究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

[1]武祖剑,祖权.大学生学风建设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6):125-127.

[2]徐卫.大学生学风状况调查及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1):98-101.

[3] 杨毅.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88-189.

[4]李波涛.高校学风状况调查探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320-321.

[5]薛奋勇 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50-51.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省属高校 学风建设 对策

学风体现在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之风、学生的学习之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诸方面,它是经过合力打造、学校几代人为之努力而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氛围和积淀。学风建设主要指高校为创新学风建设的新机制,改革影响学风的各方面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与学校办学定位和自身专业相适应的学习目的、态度、能力和品质等。从实践来看,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风建设日益成为各高校的重大建设工程。本文将针对目前省属高校学风现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加强省属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省属高校的生源多数来源于本省,离家较近,在周末尤其是节假日里,多数学生都回家,宁静的校园空荡荡的,缺少生机与活力,让留在校学生也提不起精神。即使在学习期间,也有部分学生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回家,这种风气不仅在省市内学生之间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会勾起少数外地学生的思乡之情,学习心思不足。

省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比较注重自身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为了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每个年级会有少数学生在校内外做各种兼职以增加自己将来就业成功的筹码。加之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量学生思想彷徨,课堂学习精力不集中,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以逃课、旷课来学习那些被认为更有利于就业和发展的知识。比如,低年级有些学生在为将来顺利就业考相关证件;高年级有部分学生舍弃上课的时间准备考研、考公务员。这些“本末倒置”的现象是影响大学学风建设的普遍现象。

再者,当今好多高校纷纷搬迁到郊外新校区,相当部分教师的家离学校较远,平时学生只有上课才能见到老师,课下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易找到合适的老师沟通。学生的专业学习、课程作业、毕业论文缺乏教师的及时、正确地指导,难以进步,更不会有出色的成果。此外,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使得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他们缺乏敬业精神,没有对所从事的教学内容深入钻研,不能主动挖掘自身的创造力,更无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学术研究意识淡薄,教师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风建设必然会失去强劲的推动力。

近年来省属高校领导非常重视学风建设,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风建设活动、探索了一系列加强省属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 做好思想工作,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理想的特点,在全面推进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实行“点面结合,分年级指导”的方针,帮助学生分阶段构筑自己在不同阶段的生涯规划目标。从新生入学开始,加强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本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教育引导,统一大家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使学生明确进入大学的目的及其奋斗目标,比如结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想做什么?”、“我会做什么?”、“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等问题,由学生自己制定出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职业做一个正确的规划。

二 、规范制度,严格考核,培养良好的学生日常行为

除了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之外,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应该制定专门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制定网上及电话采访等形式的家校联系制度,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学生的到课情况和思想动态进行督察,实行“三查一签”制度,“三查”即辅导员老师亲自查课堂、寝室和审查《班务日志簿》中反映的情况,并对其中记载内容加以指导和评价,“一签”是指当日值班的班干部每日固定时间来学工办签到并与辅导员老师沟通解决当日事项等,确保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和学生的学习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是对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的综合反映。在课余时间里,学生主动学习的人数多少和时间长短、组织开展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能力水平也反映出学生学习风气的好坏。结合省属大学学生的特点,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应该结合各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习交流会及引进高质量的学术讲座等,使我们的校园将会充满生机与活力,避免形成“空城、空室”。总之,有一定量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学校的文化氛围将会浓厚起来。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生关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学风建设。

五、 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后勤设施的建设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培养爱的品质。大学新生一进校就要培养他们的母校情结:爱学校、爱师生。校后勤管理部门有必要在学生经常学习生活的室内适当配备冷暖设备,让在无忧环境下长大的新一代大学生们在特殊环境中能够感受到母校就是他们温暖的家。有了温馨和谐的环境,更多的学生将会变过去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远的工程,不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根据当前省属各高校学生现实情况,我们需要立足现在,率先夯实学风建设基础,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思路异新天地宽,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只要省属高校师生齐心协力,不断创新思路、改革办法,就一定会形成具有省属大学特色的学风建设模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永恒的主题。文章阐述了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剖析了二本院校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四大

>> 对三本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二本院校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 三本院校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二本院校结构力学教学实践思考 二本院校本科生学风状况及应对措施 浅谈高职高专和三本院校学风建设 二本院校的“制胜法宝” “沙里淘金”二本院校 高等职业院校优良学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二本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 优良学风建设浅谈 优良学风建设探析 关于三本院校慕课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班风建设研究 二本院校“电路分析”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二本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探讨 对高职院校团建促进学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精英学院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独立学院优良学风建设思考 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之反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董奇.一流大学须有一流学风[N].光明日报,2014年1月1日.

[3]孙汉中,刘霞.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241-242.

[4]张丽,林鑫.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0(1):169-171.

[5]彭怀祖,杨建新.基于分层教育理论的榜样教育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88-91.

[6]季靖.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国际比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93-95.

[7]黄晓波.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反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3-48.

[8]顾明远.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J].教育研究,2010(1):56-5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公民层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2014SJB679)”的研究成果。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社会因素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85-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风建设俨然成为当代高校优质人才的培养,输出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分析了解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是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应对的问题。

1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风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具体是指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对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和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积极作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学风建设势在必行,并且提出了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严谨的学术风气。

1.1加强学风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大学生的基本职责,也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只有学风端正,学术氛围浓厚,广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专心钻研学术内容,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经济体制不断革新,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给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学习目的不端正,学习态度功利化的现象。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充分掌握,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又一考量标准,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1.2加强学风建设,是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良好学风的建设,不仅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人才的竞争,必须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作为保证,而学风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水平。高校学生只有在优良的学习氛围中,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使自己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能够吸收各类知识和信息的综合型人才,顺利走上社会,在市场经济中不被淘汰。

1.3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重要内容

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学风的好坏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动力,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责任意识。

2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环境方面

2.1.1社会环境

原本属于社会经济生活范畴的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教育领域,引起学生价值观的改变,在多元化的经济利益导致学习动机和目的多元化的同时,也使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变得浮躁。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读书无用功”“经商创业热”“厌学热”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2.1.2家庭环境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养尊处优、唯我独尊的意识浓,进入大学后,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有的父母甚至已经给儿女预留好了工作,使得这些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进而影响到学习心态和行为。

2.1.3学校环境

目前,有些高校的教风不正严重影响到优良学风的建设。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同时,教学内容的枯燥、方式的陈旧也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为人教育”成为一纸空谈。

2.2学生自身方面

2.2.1学习目标不明确 动力不足

古人云:“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读书只是为了“混文凭、混日子”,不能够确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给自己一个定位,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不能严于律己。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习目的明确,但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的大学学习完全是为了获取文凭来谋求理想职业,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把读书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2.2学习方法不当 产生厌学心理

很多初入高校的学生由于习惯于高中时的被动式教育,存在着被动灌输的倾向。这些学生在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过程中,不能及时摆脱自身在高中的依赖心理,仍采用高中“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找不到适合自身的大学学习方法,致使很多原本很优秀的学生出现学习心态浮躁,精力旁移,在学习上产生心理落差和厌学心理。这也是高校“挂科”现象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2.3自我约束力差 学习意志情绪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在为学生查阅资料、增长见识提供平台的同时,也带了诸多隐患,一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上网玩乐,将学习搁置一旁,旷课、考试舞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某些专业(如大学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时常利用学习时间打牌、玩游戏、睡懒觉、看小说等,荒废学业。

2.2.4学习能力下降 集体观念淡薄

高校中“背多分”的现象使学习的最终目的仅是应付考试,因而造成很多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降;对书本外的知识掌握更是少之甚少,也使很多学生在研究专业知识时受到局限,无法开拓创新。此外,团结精神的弱化、同学之间关系的社会化成为现今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针对现今高校学风的情况,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解决既需要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3.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自主性

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心的问题,一个大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才会有强劲的内在学习动力和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因此,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这才是学风建设的治本之策。教师要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强烈情感,进而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

3.2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管理制度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着眼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创新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应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该适当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的选择权。

3.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宿舍”促学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转变,宿舍在大学生“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轨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成员作为相互活动、接触较紧密的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相互之间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宿舍文化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与班集体相比,同处一室的同学关系更加密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宿舍内表现得更加真实,宿舍的风气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为加强宿舍管理,以“宿舍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宿舍纪律,从环境卫生、学习风气、遵守校纪校规、团结文明意识等方面对宿舍进行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可在学风建设方面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校宿舍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许志光.谈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J].松辽学刊,2002(4).

[2]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史资料,2007(5):20-21.

[3]周全.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

2008,15(2):73~74.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部分学生入读大学后学习目的并不明确。特别是大学新生,由于刚刚结束高考,十年寒窗苦读的任务终于完成,他们一时之间不清楚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缺乏高中时期的学习动力,从而放纵自己。2.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轻视课堂教育,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睡觉、吃东西等现象屡屡发生。更有甚者抱着读书无用论的想法,认为上了大学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从而不去上课,在寝室睡觉,打游戏。3.没有合理的大学规划。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没有转变“受人管制”的教育模式,认为大学学习如同高中学习一样,应由班主任看着自己完成作业,由家长督促自己学习。这些学生无法在短期内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缺乏学习动力,不能有效地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大学规划。长久下去,这些学生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整天无所事事,大学四年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

二、产生不良学风的主要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1)校园活动过多,分散学习精力。当今高校的学生社团五花八门,少则数十个,多则数百个。新生初入大学对很多事物充满新鲜感,不少学生报名参加数个社团,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充裕,课堂知识不能及时消化。(2)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意志不够坚定。不少学生对大学生活没有规划,完成高考这个大目标之后,丧失了学习动力,得过且过。有些同学起初还能保持高中时期的学习劲头,但是随着周边同学的影响,最终被同化。(3)对专业不满意,学非所爱。一些学生的大学专业是家长帮忙填报的;一些学生仅追求热门专业,填报专业时并不了解专业设置,入学之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产生厌学情绪,渐渐失去学习兴趣。2.外界环境因素。(1)高年级学生的误导。一些成绩较差的高年级学生在新生入学报到时传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他们挂科累累,能否毕业还是未知数,传授的经验往往会误导大学新生。(2)高校管理机制不健全。尽管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规,但对于违反条例的学生往往落实不到位。例如,对于旷课累计一定数量的学生要予以开除学籍的处分,很多学校因为担心开除学籍之后学生会做出过激行为,不敢执行这条校规。(3)任课教师教学质量不达标。部分教师在授课之前不备课,课堂上对着课件照本宣科,上课时不与学生进行交流,不顾学生是否吸收课堂知识,长久下去,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消退,课堂出勤率降低。

三、解决高校学风问题的对策

大学在教育方式上应注重主渠道教育与个性化引导相结合,即一方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1.以教风带学风。(1)课堂教学是学风建设的主战场,教师教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学风建设的成果。任课教师需要在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完善课件内容,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有维护课堂纪律的义务,对于课堂旷课、吃东西、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教师有权进行考核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教师要在教学纪律、教学质量、作业布置、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规范的检查落实,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积极研究改变教风学风的对策。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并及时向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反映学生关于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以管理育学风。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建立“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3.以榜样树学风。认真做好各类奖学金、先进个人、优秀宿舍的评比工作和表彰工作,及时树立典范,营造争优创优的氛围,让学生实现“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是学生的优秀代表,高校可以围绕此类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优秀事迹塑造光辉形象,把各学院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组成一支优秀队伍,利用这支队伍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学生中广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树立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使这支队伍在学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全校师生必须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全员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只要方法得到,工作到位,就能真正地推进学风建设。

作者:胡枫 祝腾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宝龙.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建设 有效机制

学风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状态和行为表现,具体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这几方面,而且随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办学理念的转变,多数院校都一直将学风建设作为高校重点工作之一,但近些年出现的学风问题,使如何改善和提高学风建设也演变成高校更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存在模糊性

一是随着物质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进入高校就读,并认为只要坚持读完所有学科就能顺利拿到文凭,所以在学习态度上存在偏差,上课时不认真听课,心不在焉的学生不在少数,对待课后练习和考试也采用应付的态度。

二是多数学生都认为就算获得文凭也不代表能找到好的工作,而且拿到文凭也是一件较为容易的事情,那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没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呢,所以学生并没有将如何通过努力学习增长知识,获得文凭作为学习目标,多数时间都是以娱乐为主。

三是学习兴趣缺乏,没有动力和积极性,具有厌学情绪,由于高校部分教师授课存在完成任务,按照传统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对我院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都不能坚持将一堂课认真听完,最多认真听半个小时。

2.学习纪律差,自由散漫

一是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力低,在进入高校就读之前,学生都是被家长和教师管着,属于他律,但现在处于较为轻松的自律环境,自控能力不足。此外有学生虽然认为自由散漫不好,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出现上课经常迟到、玩手机、看杂志、听歌等现象,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效率,也影响周围学生的学习环境,导致整个课堂学习纪律较差。

二是学生道德素质较差,由于没有认真学习,为了通过考试,采取带小抄作弊,抄其他同学答案的方式,或是在全国性考试中,用通讯设备获取答案,找替考的形式,这些不讲社会道德,不重视学习过程中道德规范的学生大有人在,严重破坏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纪律。

3.学习缺乏计划性,随意性较大

一是学生对教师具有依赖性,教师要学生怎么学,怎么听,学生就按照这种套路,很少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加上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没有按照预习、上课、复习、总结的流程进行,让学生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参照。

二是学生对自我要求太低,对上课内容能基本掌握,通过考试即可,不需要会一题多解,不善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缺少坚持学习的毅力,有的学生能坚持每天都自习,去图书馆,但有的学生则是隔三差五去,有的甚至从来不自习。

三是校园学习氛围不浓,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由于受到财力和人力的限制,高校在学习氛围的营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监管制度不是很齐全,管理力度不强。加上有些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积极主动去查阅资料,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其中,但如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在玩,他们也就不思进取,随大波逐流,随意性较大。

二、关于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有效机制构建的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不良学风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后学生的教育质量,针对目前大学生在学风上都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问题,建立有效的学风建设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学风态度,建立健全的日常管理机制

学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所以大学生学风建设首先要以思想教育为导向,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仅是接受到新知识,新方法,更加重要的是能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在今后就业中需要具备的元素。比如通过人文素养报告,先进人物事例交流活动等思想教育活动,来端正学生对学习态度和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在端正学生正确学风态度时,还需要以建立健全的日常管理机制为后盾,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形成持久的良好学风。关于建立日常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学风建设的监督体系,监督学风建设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于不负责的高校管理人员给予行为惩罚,起到强化监督的效果。二是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体系,包含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学风建设能按照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当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制定学风建设责任制度,保障学风建设能高效实现,这里的责任制度不仅包含了对教师职责的划分,而且包括对执行者的管理职责规定,以保证学风建设责任到人。四是建立学生学风自主建设制度,由于学风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完善这项建设是非常好的方式,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的自我管理机制。

2.以课堂学习纪律的保障来帮助树立学风建设机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效率的高低,听课讲课的纪律好坏直接反映了班级的学风状况,所以要建立有效地学风建设机制,课堂学风的建设是必要内容。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师为主导,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尤其是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是学校制定班级每周学风评分制度,通过监督管理人员不定期的对课堂学风情况抽查,达到从制度上不仅约束教师认真教学,对违纪学生加强管理,帮助纠正不良思想,而且约束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其中还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指导优秀的教师也能在晋职晋级中获得加分。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良好学风建设活动,比如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经验交流和分享,并每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考评,成绩偏低的学生,教师要与之进行沟通,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让学生通过班级其他学生的优良学风来感染自己,达到营造良好班级学风环境的目的。

3.以校园学风文化为支撑来促进学风机制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机制的载体,如果学校仅仅依靠班级学风来改善整个学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校园整体的学风状况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高校一是要对校园的人文景观进行建设,多摆放一些建设,雕像或是字画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二是鼓励学生都参与知识竞赛,创意比赛等来丰富学生生活,并努力达到通过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来代替沉迷网络世界的目的。三是要求刚进入高校的学生每周要晚自习和去图书馆学习,达到激励学生能尽可能多到图书馆、自习室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物质资源的目的。

三、结语

由于当前大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存在模糊性,学习纪律差,自由散漫,学习缺乏计划性、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本人认为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学风态度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有效的,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的日常管理机制,以课堂学习纪律的保障来帮助树立学风建设机制,以校园学风文化为支撑来促进学风机制建设均能有效地完善高校学风建设机制,并改善学生的学风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瑛,李军海.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理念――辅导员工作的逻辑导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63-64.

[2]陈鉴.大众化条件下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6-108.

[3]孙马.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7):35-38.

[4]辛绍军,辛贺.学用相长的大学生学风建设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6):60-62.

[5]张丽,林鑫.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0,(A01):169-171.

[6]谭洪波,朱宁.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大学生成长团队”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15(2):170-173.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46-02

本文以三峡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768份,回收率为92.27%。调查涉及我校14个学院,包含文理工各个专业,覆盖各年级。

一、我校大学生学风的现状与特征

1.学生学风总体状况较好,存在的问题呈多因素分布状态。调查结果显示22%的同学认为“很好”,69%的同学认为我校的学风“一般”,9%的同学认为“很差”,同学们对我校学风总体评价较好。在“我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统计中,27.3%的同学选择“学习动力不足”,23.7%的同学选择“学习氛围不浓”,21.1%的同学选择“创新实践不够”,17%的同学选择“迟到旷课普遍”,10.8%的同学选择“舞弊时有发生”。从统计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影响我校学生学风的因素分布较广。

2.部分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功利倾向,缺乏学习主动性。在对学习动力的调查统计中,54.56%的同学选择“个人生存的需要”,23.54%的同学选择“父母及亲友的期盼”,21.89%的同学选择“社会发展的需要”,五成学生是迫于生存需要而被动学习,学习的功利性较突出。在“影响我校学习风气的主要因素”的调查统计中25.3%的同学选择“学习目的不明”,在“我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统计中27.3%的同学选择“学习动力不足”,表明目前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3.自习、上网、社会兼职是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业余时间的利用是体现学生学风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如何安排课余时间的调查统计中,28.5%的同学选择自习,27.4%的同学选择上网,16.8%的同学选择外出逛街或游玩,10.04%的同学选择做兼职,5.1%的同学选择谈恋爱,12.1%的同学选择“其他”。各选择项的分布比例比较均匀,但自习、上网、逛街、社会兼职等已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部分同学能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4.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关心与指导仍需加强。21.15%的学生认为只有少数老师能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答疑解难,44.81%的同学认为只有部分任课老师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答疑解难。总体上看,虽然绝大部分老师能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并答疑解难,但仍有近三成的老师很难做到,任课教师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进行学习指导仍需加强。

二、我校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学生学业指导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发展规划。调查显示,25.30%的学生认为“学习目的不明”是影响我校学习风气的主要因素,27.30%的学生认为学风最主要的问题是“学习动力不足”,这说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个人发展规划。主要原因在于进入大学后,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学生未了解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和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又由于导师制落实不到位,失去了教师的及时提醒与必要指导,势必陷入无所适从和盲目徘徊的尴尬境地。

2.功利社会的影响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理性的丧失与功利性的增强。调查显示,33.28%的学生认为当今社会能力重于学历,49.70%的学生认为能力和学历二者都很重要,11.10%的学生认为社会干扰因素过大是影响我校学风的主要因素。这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习理性的丧失与功利性的增强,过分强调实用和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学习。在校期间过早和过度分散学习时间与精力是影响学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与教学方式的落后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激情的下降。在本次调查中,10.8%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是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18.29%的学生认为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15.46%的学生认为逃课是因为“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和“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已成为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对课程设置意义的认识不到位,也有课程设置本身不合理的因素存在。

4.公寓管理不到位与专业学术活动不足直接影响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学生公寓是高校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阵地,强化公寓管理,促进公寓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对促进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12.31%学生认为“进一步改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加强我校学风建设的关键,54.47%的学生希望寝室可以成为“自我完善的舞台”,这充分说明进一步强化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已是当今学生的共同期盼。

三、推动我校大学生学习风气进一步好转的对策思考

1.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风建设。加快我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门化和专家化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组织保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工作考评机制,保证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风建设。

2.进一步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良好教风带动学风建设。一是改革教师教学的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转变为集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研究与改革为一体的综合考核。教学效果既要突出教学的科学性也要强调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指导,体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对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应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与健全教学评价与激励约束体系,切实保证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以教师教风的彻底转变带动学生学风的进一步好转。二是完善教师答疑的管理制度。要求所有教师在上课之初向学生公开自己的答疑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各学院要建立相应的检查监督机制,确保教师答疑工作持续进行。答疑内容既可以是学科知识疑点的解答,也可以是专业思想的指导和学术问题的共同探讨。

3.进一步探索学生公寓管理的新方法,以公寓的科学管理督促学风建设。一是推行学生公寓楼层负责制和辅导员公寓巡查制度。推行楼层学生助管责任制,实行以楼层为单位进行公寓安全教育、卫生检查、学风督导、党建活动、文化建设、信息沟通等比较切实可行。各学院建立辅导员和学生班主任公寓巡查制度,重点听取楼层学生助管的工作汇报,并巡查学生寝室对学生助管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二是积极开展苑区文化建设。一要加强苑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如必要的宣传橱窗、活动场地等;二要加强苑区文化活动的引导,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内容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扩大影响和教育范围。

4.进一步加强完善和规范学生常规管理,以常规管理推动学风建设。一是加强早锻炼、晨读和自习管理。实践证明,加强学生早锻炼、晨读和自习管理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学院要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学生工作处要继续坚持学生早锻炼与晨读的检查、登记与定期公示制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自觉将课余时间用到学习上来。二是加强课堂考勤管理。要积极加强学分制管理制度下课堂考勤管理的探索与创新,继续强化任课教师课堂第一责任人意识,在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课堂考勤管理并及时与学生管理部门沟通。要逐步推行辅导员随班听课制度,要求辅导员每周至少随自己管理的学生班级听课2学时,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学生会学习部要推行课堂考勤抽查制度,每个月至少抽查课堂考勤1次并将抽查结果进行公布。三是继续坚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制度。一般情况下,各学院每学期期末应向每位学生家长寄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详细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心理、缴费、等方面的现实情况,主动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对达到学业预警、考试舞弊、留级和有怨学倾向的学生要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及时做好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四是继续抓好学生考研的动员、组织与服务工作。考研是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各学院要坚持贯彻早动员、早规划、早准备、创新高的原则,把学生考研纳入学生人生规划,并在精神激励、方向确定、专业辅导、物质保障等方面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我校学生考研参考率和录取率的稳步上升,带动我校广大学生确立更高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婷.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l2.

[2]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l,(12).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风建设;不同角色教师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60-02

学风,顾名思义即学习之风,实质上它既包括学校治学精神、态度、方法,也包括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一所高校的特征和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量度。目前,高校的学风状况已经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抓好学风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直以来,学校里的很多人认为学风是学生学习状况的综合体现,认为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部门的分内之事,与学校内其他角色教师没有关系。正是这些片面、不科学的认识,影响了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责任落实。事实上,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整体的大工程,需要全校所有教师的重视,齐心协力,多管齐下,不同角色教师都应该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尽到自己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学风建设的局面,塑造高校优良学风环境。本文将对高校不同角色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做简要分析。

一、专任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011年,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

大学的最基本职能是教学,也就是说学生在其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接受课内外知识,因此专任教师是高校学风建设的突破口。

(一)专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里的专任教师都是“授业有专攻”,他们很可能在任职过程中,只需要讲述有限的几门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在年复一年地讲述中早已烂熟于心,有些教师的课程讲义多年没有更改,讲课只是照本宣科,不注重课程知识的更新,也不注意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衔接和发展。加之高校教师科研任务繁重,压力巨大,花费很少时间备课,只是因为上课而上课,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很多同学觉得听老师讲课和自己看课本没什么区别,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是因为分数限制调剂到现学专业,本来就对现学专业缺乏了解和兴趣,如果这时再遇到讲课不负责的教师,他们更有理由为自己的逃课厌学开脱,这种不良情况蔓延开来,就将形成恶性循环,对高校的学风乃至高等教育的建设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这就要求高校任课教师,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授课方法、方式,同时平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注意自身理论知识的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增加讲义内容,不要让学生觉得课程学是“吃不饱”。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科研进程以及本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成果融入课程讲述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本专业的光辉前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研读本专业文献,同时教学相长,遇到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一方面也为自己的科研开拓新思路,寻找创新点,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二)专任教师对课程堂纪律的管理决定学生的听课效率

一个活跃而不嘈杂,严肃而不压抑的良好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听课效率有重要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自己把课讲好,学生在下面做什么,听不听,或者上课来不来,都无所谓。其实不然,可以想象,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说说笑笑,东张西望,教师在上面讲课哪还有底气?课堂乱成了市场,即使有同学想认真听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若不加以制止,何谈建设良好学风?

专任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学生的课堂管理者。检查课堂出勤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依靠提高课堂的感染力,知识性、趣味性,来博得学生的青睐,让他们对课堂产生“向心力”,不知不觉之中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专任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高为师,德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平日里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时对人的态度、口碑,决定了会不会被学生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尊重这个人,那自然会喜欢听他的课,也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本门课程知识,在学生看来,若不好好学习,就会对不起这么优秀的老师,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劳动,他们会更加努力学习,回报老师。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天长地久,良好的学风就会逐渐形成。

二、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推进作用

从当前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模式来看,辅导员作为核心力量既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多,与专任教师相比,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是高校学风建设最直接的组织实施人。所以,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与辅导员的作用息息相关。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生在思想上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他们一方面想要生活自由,却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感到迷茫;一方面急切地需要吸收专业知识,却又对课本上枯燥过时的理论知识提不起兴趣;一方面沉寂在进入大学的喜悦之中,一方面又承担着因为分数限制没有选到自己理想专业的无奈。尤其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在种种困惑中迷失自我。

这期间,辅导员自然而然地承担起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入学之初的新生教育,辅导员将让大家了解大学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索求知的过程,它相比于高中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高中教师紧紧看管的“被学习”。并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所学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形势,制定短期、长期目标,使新生尽快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

另外,辅导员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给予特殊关照,千方百计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要为此产生自卑心理,不让一名同学掉队,从而维护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做好专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专任教师由于精力有限,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专业知识,他们往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学到知识,却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思想动态,这就在专任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沟壑,不利于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而辅导员的工作恰好填补了这一空当。

辅导员不定期地深入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状况,把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并与任课教师共同分析学生的要求,找到问题所在。辅导员向任课教师反馈问题,有助于专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有利于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同时也能消除学生与专任教师之间的误解[2],让学生充分领会任课教师的意图,减少教学活动的噪音,对良好的学风建设起到监督促进作用。

(三)通过开展系列学风活动,树立优秀学生典型促进学风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更愿意向自己身边的典范学习取经。辅导员会适时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身边的榜样等系列性讲座活动,让学生有选择地汲取经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在班级、宿舍之间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营造人人乐于学习,勇于争先的学风建设氛围,加快学风建设进程。

三、机关行政、后勤教师对学风建设的保障作用

良好学风的建成除了一线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努力以外,学校机关行政、后勤教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学校教务处、团委、保卫处、就业处、后勤等行政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保障学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风建设也不能脱离严格有力的制度保障。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行为规范,具有约束、引导的作用。无论是良好学风的形成还是保持,都需要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做保障。高校行政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风建设的具体方法、措施,并不断完善教学、考试、实习、学籍管理及奖惩制度,使得学风建设更加科学、规范、高效[3]。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风氛围

大学生在参与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后,很少一部分人会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学习仅限于课本知识,却忽略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拓展锻炼。因此,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组建精品社团,营造优良的学风氛围也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学生课余时间沉迷于网络,消磨时间,同时参加这些活动也是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和互补,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建造,也需要学校各部门职位角色的教师的良性互动,共同努力,才能使高校学风建设取得成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4-24(A2).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 学风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20-0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学校的文化氛围、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书育人、考试风气以及宿舍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加强校风、学风、教风、考风和舍风建设对各高校来说始终是应该高度重视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1 高校人才培养中影响因素的内涵及作用分析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经验的沉淀,是学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校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可以把师生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良好的校风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可以促使师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一种风气氛围,也是一种群体行为。良好的学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学风还可以内化为向上的精神动力,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

教风即教师的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教风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良好的教风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可信度;良好的教风可以带动学生的学风,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考风即考试的风气,是指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者对待考试的态度和对待人才质量标准的态度。考风是校风、学风、教风的集中反映,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良好的考风可以发挥指挥棒的“导向功能”,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人才观念等“学风”向积极、主动、向上的方面转变,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人才培养观念等“教风”向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1]。

舍风即宿舍的风气,是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学生彼此之间在文化教育、情趣、价值观等方面相互接纳,由一定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状态[2]。舍风是校风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风学风在学生宿舍的直接体现。良好的舍风有助于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融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助于推动整体校风学风的建设与发展。

2 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各种因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在校风建设上,部分高校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对校风建设的重点难点认识不清,建设措施落实不力,建设合力尚未形成等;在学风建设上,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成长目标不确定,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屡禁不止,作业抄袭现象普遍存在,沉溺于恋爱、网游而荒废学业等;在教风建设上,部分老师表现出了教风不够严厉,师德不够崇高,治学态度不够严谨等问题;在考风建设上,考试作弊行为较为严重,存在代考、夹带、抄袭、传递、偷看、发送手机短信等现象;在舍风建设上,对舍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相关机制和队伍的建设力度仍比较薄弱、具体的措施和活动的实效性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进一步解决。

3 “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对策

校风、学风、教风、考风和舍风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五个重要因素,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因此,高校需要把这五“风”作为一体来进行建设,充分形成工作合力,即“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校风建设是根本,学风建设是核心,教风建设是关键,考风建设是保证,舍风建设是基础。

校风建设是根本。加强校风建设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师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大学的文化品位,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校园文化环境。要经常举办各类学术文化活动,邀请本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学者主讲,还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演讲,传授各学科的最新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要根据学科、专业和年级特点组织各种专题学术讨论会、学科竞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外语角等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还要支持、指导学生文化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如美术、音乐、舞蹈、书法讲座及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于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3]

学风建设是核心。加强学风建设要明确高校的育人方向,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并主动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努力。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生存的需要、竞争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进而产生强烈的紧迫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风建设中;要以制度建设为手段,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学生考评激励办法、文明班级创建等制度,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加大对学科竞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与投入,使学生在各类高水平的竞赛中赢得荣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在学风建设中还要高度重视入学教育,通过开展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主要课程、本专业的学术及实践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这些会对学风建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风建设是关键。加强教风建设重在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提高。师德师风建设要从敬业(社会责任)、勤业(治学态度)、创业(创新精神)、乐业(道德情操)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加强,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倡导忠诚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长的表率、人生的楷模,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广大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培训机会不断地学习,扎实基本知识、强化专业知识、接受最新科技成果、完善知识结构;要通过走访、调研,借鉴其他高校的讲授方式,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还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风建设是保证。没有好的考风,就没有好的学风;没有好的学风,就没有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考前动员、案例教育、成本分析教育等,增强学生严守纪律、努力成才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要加强对考试的管理监督,通过严肃考场纪律、加强考场座位安排、严格评分标准,建立完善的命题、监考、阅卷等管理制度,对违反考纪的学生,要按有关规定及时、严肃处理;要积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可以加大计算机随机考试、撰写课程论文、或者开卷考试的力度,从技术上加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难度,从根本上避免学生考试作弊的可能性。

舍风建设是基础。舍风是校风学风的微型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非常直接的影响和作用。加强舍风建设,首要是转变高校管理者对舍风建设的认识,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其次是要保证学生在舍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建立各种学生团体组织,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高度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坚持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要加强宿管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威望、责任心强的宿舍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包括辅导员、学业导师(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学生骨干等;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舍风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团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还要以创建优良学风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实效性强的宿舍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宿舍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

校风、学风、教风、考风和舍风各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又从整体上互为补充,五者必须融为一体。创建校风、学风、教风、考风和舍风“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坚持以校风建设为根本、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教风建设为关键、以考风建设为保证、以舍风建设为基础,需要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常抓不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伟.从高校考风、学风、教风建设看创新人才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4):26-28.

[2] 丛培宇.浅谈大学生宿舍舍风建设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2(13):92.

[3] 陈冀南.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关系及对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