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5 05:4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程合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课程性质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与房产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地学习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业的管理型人才。
二、课程改革方案
管理性质的课程学习起来难免枯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也不例外,针对这一特点,为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还需组织好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课堂讲授多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带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解决问题;甚至对于过于偏重理论部分的章节,直接以形式多样的小组竞答来完成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课堂的教授不那么枯燥。
三、课程改革内容与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巩固理论
(1)课程内容设计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门课程共有八个章节的知识点,在涉及到每一个知识点时,都会由一个引导案例来展开,而所要教授的理论知识往往都是和这个引导案例紧密相关联的。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理论知识关联到实际案例中去,有的案例起到警示作用,告诫学生不能在招投标过程中以及施工中有违法乱纪、行贿、受贿等行为,同时还应知法、懂法;有的则是建筑业的热点话题,需要学生更深入的去学习的。不断的将社会上发生过的,或是正在发生的案例运用于课堂,使学生清楚这门课程是去做什么的,能解决怎样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课程改革方法
在这个环节,主要运用到了两种方法:
①案例教学法
有章前引导案例作为开篇话题,也有实事热点议题作为理论知识的佐证,还有综合性的案例分析题目作为知识点的巩固,能用事实说话的,尽量用案例说明,使理论充分结合实际。
②课内实践教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提供充分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条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先布置的任务,并在整个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
2、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①课程内容设计
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与枯燥,也是基于本门课程的特点,在对部分章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学生自学的元素。这些章节可以是这样几方面的知识点:招标文件的构成内容、评标方法、合同条款、投标文件的组成内容、资格审查文件的组成等,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在,前面说到的依据范本进行相应文件的编制,比起听课来,他们更愿意做;另外像合同条款这样的内容,采用小组竞答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给予一定分值的奖励来形成小组间的竞争,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自学完成学习,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②课程改革方法
在这个环节,主要运用到了下列方法:
a、问题式学习
利用一次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一个知识点,不是传统的上课模式,而是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前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答案,上课时以抽签方式决定回答哪道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抽签决定回答的小组,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完成学习。
b、任务导向学习
针对某个知识点,布置任务,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例如,投标文件的组成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不安排课内讲授,而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投标文件的编制,先将招标文件发给大家,根据招标文件对投标文件的要求,以组为单位,完成投标文件的编制。编制过程中,既阅读了招标文件,了解了招标文件的构成,同时,在投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又对投标文件的构成内容有了深刻认识。
3、要说要动,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内容设计
学习,不仅要学理论知识,还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应当得以体现,在课内应安排这样的环节和机会给学生锻炼。主要通过组织课内实践的方式来实现,在课前应提前说明任务和要求,再以一定的形式来展现,如针对某个话题开讲五分钟,对开标会议进行情景模拟,问题式学习法里面的竞答表现,任务式教学里的任务完成与分配等,在这样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
四、课程考核与考试的改革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门考试课程,不能免除考试这个环节。但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意义远大于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所以,对最终成绩的评定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课堂表现和课内实践成绩(占总评成绩50%)
这个成绩是由两个方面综合评定,课堂表现,是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与老师的积极响应程度来定夺,规定在上课只要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都会给予一定分值的奖励(视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分)。
课内实践部分,包括课上组织的一些小活动,每一次大家的表现都应当关联一定的分值。在活动组织完成后,都应当详细记录每位同学的得分或扣分的缘由。有些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要注意奖励有贡献或表现优异的个人,惩处那些不作为、滥竽充数之人。
2、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考试成绩是对课内表现成绩的补充,而不是评定成绩的主要参考,所以这部分的比重轻于第一部分。但它可以弥补老师没有真实评定到少部分同学的学习情况,是对课内成绩评定的补充,也是确定总评成绩的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 项目教学法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89-01
1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过程
(1)市场需求调研。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解决专业准确定位问题。通过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招投标公司、监理单位等相关行业、企业调研,获得相应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如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合同管理等,课程设置的内容也要兼顾随着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将更高。
(2)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结果,以及同行业、企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认真论证,将相应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知识和工作标准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编制从业人员职业岗位职责手册,同时,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这即为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学习领域开发
(1)设计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化教学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改变了“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理念,在项目课程中,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是关注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了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项目(模块)支撑课程标准,在纵向完成项目训练的同时适度横向引入知识点,体现了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
(3)确定工作任务。通过参与式研讨会,请企业一线专家与专任教师组成研讨小组,对职业发展阶段划分和岗位提升能力要求,找出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共同讨论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并归纳出工作任务的框架。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设计
(1)目标设定。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能够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编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能够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学生能够具备建设施工合同谈判、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合同在履行过程中控制的能力;并通过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
(2)工作任务。根据建设单位合约部人员、施工单位投标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招标机构招标工作人员、监理机构合同管理人员、工程咨询机构工作人员等企业工作岗位所要求具备正确组织工程招标活动、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标书评审与评价、施工合同管理、工程签证和施工索赔、合同争议处理等岗位能力,分别要求学生分组编制完成一份完整的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施工合同、索赔报告、合同争议处理报告等工作任务。
(3)课程实施。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将全班学生每6~8人分成一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
任务布置:教师课前布置工作任务书,并简单介绍完成任务的要点。
收集与构思:学生根据接受的工作任务书,利用课后时间,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自主收集信息,查阅文献资料,对完成项目的方法进行构思,培养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
交流与讨论:小组成员在组内成员交流、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交流后每个小组根据任务安排完成一份工作成果。
汇报与总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担任汇报会的主持人,按小组分别派一名汇报人上讲台汇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本组其他成员可以就不足和疏漏进行补充汇报。各小组汇报结束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评价:提高过程评价的权重,学生成绩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评。评价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一致。包括收集资料的方法能力;选择资料的利用价值,运用资料的使用能力,独立实施计划的实践能力;小组成员的合作工作能力,项目作品的知识掌握程度、项目作品成果、书面报告;自律遵守工作纪律,参与小组集体活动情况和小组研讨的参与程度。
4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课程改革。搞好课程改革,总的原则是减少文化课,多开专业实践课。不要过多地讲解复杂公式推导、理论计算,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安排适应学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每一次课教学的信息量和难度要适宜,要边做边学,要把学生的看、听、做结合起来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2)教师角色转变。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老师要运用好主持人的角色,在教学中控制教学的过程,而不要控制教学内容;要不断地激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文件准备。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上课前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组织好教学内容,把有关的知识、技能、标准组合在一起,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编制适用教学的校本教材,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由主导作用向引导、指导、协导转变。教师是工作任务的设计者,动态教学的调控、管理者;教师备课量增加,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强,自由度大;学习质量评价出现多元复杂情况。思考教学过程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关键词:模拟实训;招投标;角色分工
一、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的提出
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今后要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涵盖了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及竣工结算等环节。而其中招投标环节作为一条主线,将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有机地贯穿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探索。笔者认为应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中进行模拟实训,以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贯穿招投标全过程,内容涵盖工程招标、投标(含投标报价及技术标编制)、评标、合同评审及谈判、合同签订等一系列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的实施
课程设计模拟实训是以南宁市江南区一个回迁项目为工程背景,该项目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16层,基础为静压桩和筏板基础。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需结合之前学过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融会贯通,通过角色扮演,分组完成该工程项目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及公告,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发售,技术标、商务标的编制,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及签订合同的全过程,力求真实再现实际招投标工作的整套流程,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只是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具体操作流程:
1.组建招投标团队
学生六人为一组进行角色分配,分别扮演招标方和投标方,每组推选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完成招投标模拟实训。各组自行去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各自分别作为招标方和投标方应具备的条件及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法律责任,并对招标方、投标方在招投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决标成交阶段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各自拟一份提纲。老师课堂上通过对双方拟定的工作任务进行点评,把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业务基础知识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课后再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完善。
2.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
老师发放工程项目资料(含配套图纸),由于这套图纸的技术标和商务标部分分别在施工组织管理和建筑工程预算的课程设计中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学生对这套施工图纸比较熟悉,只需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订,便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与招投标的文件资料和流程的学习。学生根据给定的工程背景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并制订工程项目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老师先从招投标情况、投标人资质条件、投标文件组成及评标委员会组成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招标组围绕上述要求完成招标文件(含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本部分内容已在前导课程中基本完成,这里只需修改完善即可,各招标组可用广联达算量软件及博奥计价软件进行工程量及套价的核对及修订。
各招标组完成招标文件后,在课堂上分别阐述各自的内容,投标组针对招标组的阐述提出问题,并对招标组进行答疑。老师最后再一一点评及修订,选定比较好的一组招标文件及招标控制价作为投标组投标报价的依据。
3.编制投标文件
投标组每组拟定一个单位名称作为小组的模拟投标单位名称,并制作一枚印章为投标及签订合同使用。各投标组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围绕老师提出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并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截止时间前递交标书。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投标文件的组成;(2)对招标文件进行实质性影响;(3)投标文件应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加盖印鉴,并加盖法人单位公章;(4)投标人为中标可以采取的投标策略。
投标组编制完成投标文件,同样要分组进行阐述,由招标组进行提问,投标组进行解答,老师一一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投标组根据修改意见完善投标文件并在投标截止时间向招标组递交标书。
4.开标、评标、定标
招标组选派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开标会主持人、工作人员及评标委员会委员。学生需在模拟开标前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开标会主持人的职责;(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组成;(3)评审办法、程序等;(4)确定中标候选人,签订施工合同。
完成一系列程序后,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排名,招标组成员表决选定第一候选人为中标人,最后按要求签订合同。
三、总结、归纳及评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的模拟实训,各小组编写一份报告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心得,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各组互相交流、分享。老师根据各组及每位成员在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打分。
总成绩=模拟实训活动表现评分(40%)+成果评分(60%),其中模拟实训活动结合考勤、在本组中分配的任务量及贡献、参与的积极性等评定,成果评分包括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施工合同的编制及开标评标材料等。评选出前三名的小组及最佳表现学生3名进行奖励。通过此次模拟实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基本掌握了招投标的流程及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54-02
一、“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按照以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在我国境内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无论是施工任务的发包还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材料、设备及服务的采购,基本都需要通过“招标”这种采购方式来确定合适的承包人。因此,工程招标投标知识与合同管理知识,是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知识。
在建筑类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目的就是给学生传授进入建筑市场就业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即工程招标投标知识与合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参与或组织工程招标投标的工作能力,以及根据合同内容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的能力。
二、“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主观认识上,对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课程具有很强应用性的特点。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到位,缺乏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缺乏对与课程有关的设计性、综合性实践环节的重视和指导。其二,组织管理上,学校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由于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尽合理,影响了教师针对课程的不同理论内容开展对应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评价、对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充分等,都影响了“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综合教学效果。其三,实践环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不强,部分授课教师指导课程实训任务的开展内容过于简单。现在开展“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校不多,已开展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校采用的模式太单一,只是简单地模拟某个项目进行投标、召开开标会、进行合同的谈判、草签合同等,并不能涵盖整个课程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另外,学生也普遍觉得实训内容太过简单,不能激发参与的兴趣,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其四,教学方法上,未能有效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等。
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传统“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很少具备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在建筑行业的就业竞争水平,就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转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强调学生的工作态度培养,培养学生“不解释问题,只解决问题”的健康思维方式,以及“把不喜欢的分内事情做好,积极为领导分忧”的工作意识。
三、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专家戴士弘教授提出,课程教学设计的目标必须突出能力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三个基本原则;职业课程的教学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大学是以知识为本位),突出能力目标。因此每一次课、每一门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有能力目标。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岗位能力设置课程体系,以工程招投标工作流程为项目主线,以招投标任务为载体,设计招投标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情景一:对建筑市场的认识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学习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通过本教学情景的教学,学生能具备辨析某项目建设程序的合法性的能力;辨析某项目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的能力。同时,学生能认识建筑市场的有形化,了解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基本功能,体验工程发包与承包以招投标的方式在交易中心完成的过程,掌握交易过程中对主体资格的要求。
(二)教学情景二: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准备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正确组建招标机构和落实招标条件;正确选择招标方式及划分标段;根据实例模拟申请招标;根据实例说出招标文件的组成,模拟编制招标文件;根据实例模拟编制标底。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施工招标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施工招标机构的主要职责与构成、招标形式及日程安排、招标申请的程序、招标文件的构成及编制方法等知识。
(三)教学情景三: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实施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根据实例说出招标公告的组成,模拟编制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根据实例说出资格预审文件的组成,模拟编制投标人资格预审;模拟发售招标文件;模拟组织现场踏勘与招标答疑会。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实施阶段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的组成内容;掌握投标人资格预审的作用、程序及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了解发售招标文件过程;了解现场踏勘与招标答疑会的工作流程,招标答疑的编制等知识。
(四)教学情景四:建设工程施工投标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应用;根据实例模拟进行现场踏勘及复核工程量;根据实例模拟编制建设工程施工投标文件。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建设工程施工投标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建设工程施工投标决策的步骤及相关工作内容;了解现场踏勘的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和核实工程量的工作意义、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掌握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与内容、编制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五)教学情景五:定标签约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根据实例模拟进行接受投标人递送标书;根据实例模拟进行建设工程开标;根据实例模拟进行建设工程评标;根据实例模拟进行建设工程定标签约。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定标签约阶段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接受投标人递送标书的流程及记录;熟悉开标会议程序、无效投标文件的界定和投标保证金的规定;熟悉评标的原则及相关法律规定,初步评审、详细评审的工作内容要求;建设工程定标的含义、期限、原则与方式;熟悉合同商务谈判与履行的基本概念、评标资料整理与归档等知识。
(六)教学情景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本教学情景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完成以下任务:拟定某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编制索赔报告。通过模拟完成以上实训任务,学生能具备完成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各项工作的能力,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掌握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索赔报告的内容组成等知识。
四、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单项技能训练,先训练学生的单项技能,再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模式。
其次,引入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现场演示教学,教师辅以讲解、示范。
再次,以真实工程为背景模拟工程招投标各环节,让学生参与实际案例的全过程模拟招投标,全部工作交给学生,由他们自行组织整个模拟过程,老师讲解、评价、考核,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最后,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五、结语
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开展模拟各项与招标及投标有关的工作,可以使学生系统地练习建筑市场开拓、招标、施工单位的投标策略、投标,以及模拟开标过程、评标、合同谈判、合同签订等一系列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基本技能的水平,同时使学生树立职业人意识和正确的工作态度,从而可以很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因此,应继续探索并完善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教学设计,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琳琳,张原,王幼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经济,2010(7)
[2]解本政.工程造价专业招投标模拟实验室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1(5)
[3]沈央珍.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学生活动模块[J].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2007(6)
一、《劳动法规》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根据学生毕业后对《劳动法规》课程内容的现实需求和课时的要求,此门课程选择了以《劳动合同法》为主要内容,配合《劳动法》的部分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掌握未来将要遇到的各种劳动法律方面的问题。具体内容设置如下:课程导入(4学时);主要授课内容(28学时)、复习考试(4学时)。其中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四部分:劳动合同的订立,理论依据为所选教材第二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依据教材第三章;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依据第四章,以上三部分为课程的重点内容;劳动合同争议的预防和处理,依据第八章。以上四部分内容构成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及遇到违法情况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所需的理论框架。以上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要解决讲授内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理论知识的转化方式和学生技能掌握的训练,这是职业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劳动法规》课程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建立需要有两个特定的主体,分别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了使该门课程更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授课教师分别针对授课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导入阶段除了要向学生介绍《劳动法规》这门课程的总体情况及《劳动法》基础理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安排就是根据先导课程《经济法》的相关内容将学生分组,由不同小组的学生组成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组织学生给各自的经济组织选定名称、确定注册资本及经营范围、建立经济组织的组织机构等。在此基础上核定各经济组织需要劳动者的数量、专业等信息,由各小组学生根据授课教师提供的本地媒体的招聘广告及本经济组织的人员需求,仿写各自经济组织的招聘信息,此种课程设计既让学生了解到现实中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及对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又让学生真切体会作为用人单位确实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在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总结各经济组织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个人素质的要求的共性与不同,实现学生(未来的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换位思考。教师及学生总结以上教学活动环节之后,进入课程的下一阶段,第二部分主要授课内容的学习与实践。当学生用工信息招到(虚拟)满意的劳动者后,用人单位就应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授课教师根据此部分的授课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仔细阅读教材的相应理论内容(共3页)及劳动合同法N.17条的法律规定,在学生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的格式及基本内容起草适合本经济组织的劳动合同,使学生能够动手书写、熟悉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进一步掌握各条款的法律规定。在学习约定条款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试用期劳动合同解除的情景再现的环节,根据教师提出的不同情形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况下劳动者、用人单位管理者怎样有效解决试用期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涉及到如何遵守法律规定并清晰、得体地阐明各自的观点,以减少劳资纠纷。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接触、了解到劳动合同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书———劳动合同,通过阅读、书写、角色扮演,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书写能力,也让学生体验到职场遇到问题时应如何以正确有效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知识点多,具体有:劳动关系的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试用期管理、保密和竞业限制制度、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和处理,这些法律规定与现实情况联系紧密,有大量案例可供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给学生提供了运用理论分析具体案例,积极参与课堂内容,发挥主动性与创造力的机会,并且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和处理会涉及到部分第八章劳动合同争议的预防和处理的内容,在此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向学生介绍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和程序,让学生逐渐完善对劳动纠纷救济途径的了解,及对有可能产生的纠纷有必要的预见能力,以避免相应纠纷可能的出现。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开始各自履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的过程,其中《劳动法规》涉及到工作时间和工资问题是劳资双方利益最大冲突问题,也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相关规定,如计算工作日、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加点、加班的工资,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配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职场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知法、守法、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第四章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是课程的难点所在,不同的劳动合同主体出现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最终会出现经济补偿能否获得、具体数额及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获得经济赔偿与经济补偿的关系等。法定情形多,综合情况多,要求学生具有熟练掌握劳动法律规定,综合运用各章理论,通过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授课教师针对此部分内容要加大学生自主阅读的要求,与学生互动提问,认真讲解、分析总结法律条文的含义,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全面掌握劳动法规的内容,为学生就业后维护合法权益,知法、守法、用法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学习过程中各种法律文书的熟练书写、案例分析、法律条文的内容可作为学生安排的课后作业。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占30%,实践考核占70%分值。理论考核中期末闭卷考试占30%,实践考核从学习态度和纪律占50%、业务内容占50%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完成教学大纲的学习要求,掌握教学内容。能力目标是:书写相关法律文书,解决遇到的劳动法规问题。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阅读能力及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劳动法规》课程改革的实践总结
通过《劳动法规》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授课教师明显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课堂气氛、学习热情、师生互动等教学状态都优于传统讲授的教学方法,达到了快乐学习、快乐教学的目的。《劳动法规》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要求课程实行小班额授课,学生人数不宜超过二十五人,而且,在教室中应多置可供学生书写的黑板,保证学生均可以充分展示各自的创造性的课堂成果。
作者:翟江 单位: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项目课程;学生学业评价;评价方案构建
一、项目课程理论下。物业管理法规课程的内容重组与任务设计
(一)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的基本定义
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项目教学法是项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创设近乎真实的职业环境,设计相关工作任务(项目),让学生参与与体验项目的制作完成过程,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成果。
项目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职专业课项目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引入项目课程理念,进行项目教学实践,改革与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也必然地会成为当前重要的职教课改活动。
(二)项目课程物业管理法规学习内容的重组和学习活动的设计
1 学科体系下,课程物业管理法规的弊端
物业管理法规是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内容主要是:学习一系列的由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订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特定的物业管理法律规范。
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具体来讲包括物业管理法律、物业管理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物业管理法规和规章。如《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
在旧的学科体系下,物业管理法规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分章节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个学习的法规内容相对孤立、理论味重、学习内容枯燥、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学习效率低,而且通常仅仅是借助卷面考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等等弊端。
2 项目课程理论下,物业管理法规学习内容重组和学习活动的设计
项目课程理论下,课程物业管理法规主要的变化就是:学习活动是模拟设计在物业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为完成一项物业活动任务,要求掌握与使用与之相关的物业管理活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内容,设计项目学习任务、组织学习过程、达成学习目标,最终促进学生学业的提升。
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能了解相关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内容,特别是一些规范性的应知应会要求,要做到能熟悉地解释。
(2)技能目标
能在相关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在模拟的物业管理活动中加以运用,顺利实施,体现一位专业人员应具有的技能素质。
(3)情感目标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自主与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等,激发自信心,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归属感和团队精神等。
围绕物业管理行业的典型工作过程,结合项目课程物业管理法规的学习目标,借鉴项目教学的理论,可以将课程学习内容整合为一个学习项目,并按一定的顺序设计出阶段的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一:夯实学生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基础
学习内容: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基础
主要知识点:物业管理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主要是为下一步学习物业管理法规打好知识基础,提升法律的常识,培养守法的意识。
主要学习活动:生本小组学习,生活与行业案例的讨论、学生体会的交流等。
任务二:熟悉流程、尝试进行模拟物业服务企业的设立
学习内容:《公司法》《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主要学习知识点:公司与公司法的概念;公司的特征;公司的分类;物业服务企业的认识;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及其具体条件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是如何设立的。(后两个知识点为重点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1)生本小组学习,制作课件,课堂展示交流。
(2)模拟创建企业活动(能力拓展):依据《公司法》《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创建物业服务企业。(内容包括:公司名称、公司的类型、章程、法人代表等职务分工、资质、注册资金、办公地点等)。展示形式:借助课件、电子文档等方式,举行公司成立活动,展示公司设立的过程。
任务三:了解物业项目招投标、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学习内容:《合同法》《物业服务合同》
主要知识点:合同与合同法的概念;合同订立的程序(要约与承诺);合同成立、生效、履行和违约承担的方式等;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与物业服务合同的区别与关系;物业服务合同的格式、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1)生本小组学习,课堂交流展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成果。
(2)模拟签订合同签订过程。以学校为甲方,小组模拟公司为乙方,借助物业服务合同的范本,编写一份接管校园物业管理的服务合同(主要注意合同的格式、主要内容)。
任务四:熟悉典型工作任务,模拟物业管理过程的相关规范
甲方:中国电信公司
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本合同由甲方委托乙方就培训服务项目提供服务,并支付培训服务费用。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定义
1.1甲方和乙方以下单独称为“一方”,合称为“双方”。
1.2“本合同费用总额”是指乙方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全部培训服务内容并达到双方约定的培训目的所涉及的全部费用;包括乙方为提供培训服务而发生的培训费、授课费、教材费、材料费、复印费、税费(包括但不限于营业税、增值税等)、培训师等人员的交通差旅费、住宿费等全部费用。
1.3“培训服务”指本合同第二条及附件所述的服务。
第二条培训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2.1乙方应积极、负责地按照本合同的条款和条件,为甲方提供有关培训服务,并保证按甲方要求的时限和行业公认的准则,保质保量地完成甲方所委托之服务事项。
2.2乙方应根据服务事项的进度及双方议定的计划日程,及时向甲方提供本合同所列课程的培训服务,达到既定的培训目的。
2.3培训服务内容及名称
根据甲方举办的培训班的安排,由乙方向甲方提供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具体内容由双方课前确认,并由乙方提供具体的培训大纲,课程执行时需达到甲方要求。
2.4培训时间及地点
年月日,由讲授课程,地点为。
2.5如果甲方在培训班开始前变更、取消该培训班或调整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或者在培训课程授课前变更、取消培训课程,甲方应当在培训课程开始前至少个工作日通知乙方;如果因此给乙方造成损失的,双方可协商由甲方给乙方相应的补偿。
第三条费用及支付
3.1本合同费用总额(含税价):人民币大写元,小写元;其中价款为人民币大写元,小写元,增值税款为人民币大写元,小写元。
除另有约定外,甲方无需就本合同项下委托事项向乙方支付上述费用之外的任何其他费用及税费(包括但不限于营业税、增值税等)。
3.2甲方凭乙方开具的相应金额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支付本合同费用,并按照以下第种方式向乙方付款:
(1)一次性支付
培训服务完成之日起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本合同费用总额。
(2)分期支付
甲方分期向乙方支付本合同费用:。
3.3乙方向甲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乙方应派专人或特快专递方式在发票开具日后30日内送达甲方,送达日期以甲方签收日期为准;若因逾期送达的,每逾期一日,乙方应按逾期送达发票金额的万分之三支付违约金,若因逾期送达造成甲方无法抵扣的,乙方还应赔偿甲方由此遭受的损失,金额相当于逾期送达发票可抵扣金额。
3.4如乙方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或本合同约定,或不能通过税务认证的,甲方有权拒收或于发现问题后退回,乙方应及时更换,如因此导致未能在第3.3条约定时限内送达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乙方应当按照第3.3条约定承担逾期送达的违约责任
3.5本合同费用总额的所有支付由甲方以(银行转账、电汇、支票等方式)付至乙方。甲乙双方银行账户信息和纳税人信息:
甲方信息如下:
开户行:
银行地址:
户名:
账号:
纳税人识别号:
地址:
电话:
乙方信息如下:
开户行:
银行地址:
户名:
账号:
纳税人识别号:
地址:
电话:
3.6若根据本合同约定乙方应当支付违约金和/或承担赔偿责任,则甲方有权从上述任何一笔付款中直接扣除相应金额。
第四条双方权利义务
4.1甲方权利义务
(1)负责组织甲方学员及学员管理;
(2)提出培训需求和培训要求;
(3)协助乙方了解具体培训需求;
(4)负责提供培训场地,并根据乙方授课需要,为乙方布臵培训环境提供协助;
(5)对培训过程进行录影及录音(但应当经乙方和/或培训师的同意);
(6)按本合同约定付款。
4.2乙方权利义务
(1)保证在本合同签订时及履行过程中持续具备合法有效的教学培训资质和许可;
(2)负责组织和有效管理本合同项下培训所需培训师;
(3)保证培训师按照甲方培训需求和要求认真备课授课,保证培训质量,达到甲方培训目的;
(4)在培训全程:
a.应于培训服务开始前一周与甲方就培训前课程内容咨询、教学设计及课程讲授内容进行充分沟通,按照专业准则和甲方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设计课程和内容;
b.应保证每一位学员在甲方指定的时间持有培训课程教材,教材内容编写要确保学员今后学习的可用、可借鉴;
c.应提供符合甲方实际需要的后期培训课程建议;
d.应于培训评估中使用中国电信集团统一的评估表,评估结果如未达到满意以上(80分以上),甲方有权扣减本合同项下培训服务费总额的%。
第五条知识产权
5.1除另有约定外,乙方为本合同而制作的培训课件、培训胶片、定制培训建议书、方案以及其他培训资料,无论是纸质或电子件(合称“培训资料”),其知识产权和所有权归甲方所有。
5.2乙方为完成培训资料而使用他人作品/肖像的,应当保证乙方对该等作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版权),或保证已经取得原作者/著作权人/肖像权人的合法授权使用、且对乙方与甲方约定的培训资料的归属和使用无任何异议,保证培训资料对该等作品/肖像的使用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乙方应向甲方出示与原作者/著作权人/肖像权人签订的作品和/或肖像许可使用合同或其他许可使用证明。
5.3乙方为完成本合同项下培训服务而使用培训师的,应当与培训师签订书
面协议,明确获得其作为表演者的全部授权,包括但不限于许可甲方有权使用其肖像、对其培训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复制发行、以及通过网络传播等权利。同时,乙方应向甲方出示与培训师签订的、含有上述内容的相关协议或其他许可使用证明。
5.4如果有人提出法律或行政程序(合称“侵权指控”),声称甲方使用培训资料侵犯了其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乙方应负责解决,并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和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侵权指控中所产生的一切诉讼费用、合理的律师费用、调查费用、和解金额或生效法律文书中规定的赔偿金额)。
如果在侵权指控的审理过程中有关法院或行政机关禁止甲方继续使用培训服务成果的部分或全部,乙方应酌情采取以下措施之一:
(1)使甲方免费重新获得使用上述培训服务成果的权利。
(2)免费更换或改造上述服务成果,使甲方不受上述禁令限制继续使用服务成果。
第六条保密
6.1乙方对甲方所提供的所有资料以及在本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甲方及其关联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资料、客户信息等资料和信息(统称“保密资料”)负有保密义务。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不得将保密资料的部分或全部用于本合同约定事项以外的其他用途。乙方有义务对保密资料采取不低于对其本身商业秘密所采取的保护手段予以保护。乙方可仅为本合同目的向其确有知悉必要的雇员披露保密资料,但同时须指示其雇员遵守本条规定的保密及不披露义务。
6.2乙方仅得为履行本合同之目的对保密资料进行复制。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如软硬盘、图纸、彩样、照片、菲林、光盘等)留存保密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素材、半成品、成品)。乙方应当在完成委托事项或本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日内,将保密资料原件全部返还甲方,并销毁所有复制件。乙方应当妥善保管保密资料,并对保密资料在乙方期间发生的被盗、泄露或其他有损保密资料保密性的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因此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负责赔偿。
6.3如乙方违反本合同关于保密的约定,乙方应赔偿因此而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6.4本保密条款自保密资料提供或披露之日起至本合同终止或解除后年内持续有效。
第七条合同变更、解除
7.1合同一经确认,双方均应按本合同约定履行。除本合同另有约定外,如一方提出变更(包括培训时间、师资及培训内容的更改)、解除合同的,至少需提前日提出,经对方同意后方可做调整。
第八条不可抗力
8.1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战争以及其它本合同各方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防止或不能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
8.2本合同任何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本合同的义务时,应在不可抗力发生之日起日内书面通知本合同的其它方,并在不可抗力发生之日起日内向其它方提供由有关部门出具的不可抗力证明。
8.3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受影响方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8.4如果因不可抗力的影响致使本合同中止履行日或以上时,甲方有权决定是否继续履行或终止本合同,并书面通知乙方。
第九条违约责任
9.1合同一方未履行或未有效履行本合同项下义务的,均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须据实赔偿。
9.2一方如违反第七条约定擅自变更、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履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培训服务费总额%的违约金。
第十条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
10.1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10.2所有因本合同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将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双方不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则任何一方均可采取下述第种争议解决方式:
(1)将该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在进行。仲裁语言为中文。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2)向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10.3仲裁或诉讼进行过程中,双方将继续履行本合同未涉仲裁或诉讼的其它部分。
第十一条合同生效及其他
11.1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合同部分或全部服务工作转让第三人承担。
11.2未得到对方的书面许可,一方均不得以广告或在公共场合使用或摹仿对方的商业名称、商标、图案、服务标志、符号、代码、型号或缩写,任何一方均不得声称对对方的商业名称、商标、图案、服务标志、符号、代码、型号或缩写拥有所有权。
11.3本合同的任何内容不应被视为或解释为双方之间具有合资、合伙、关系。
11.4本合同一式四份,双方各持两份,具有同等效力。
11.5本合同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11.6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通知都必须按照本合同中的地址,以书面形式或双方确认的传真或类似的通讯方式进行。采用信函形式的应使用挂号信或者具有良好信誉的特快专递送达。如使用传真或类似的通讯方式,通知日期即为通讯发出日期,如使用挂号信件或特快专递,通知日期即为邮件寄出日期并以邮戳为准。
甲方:中国电信公司地址:联系人:电话:传真:邮编:
乙方:地址:联系人:
电话:传真:邮编:
11.7附件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若附件与合同正文有任何冲突,以合同正文为准。
本合同附件为:
补充附页
经友好协商,对本合同条款补充、修改如下,本补充附页为合同正文的一部分,与合同正文冲突时,以本补充附页为准:
甲方:中国电信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年月日
乙方:
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可模拟一个工程项目,从项目提出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整个项目建设阶段所涉及的合同管理工作,让学生在案例实践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公平公正、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维护各自合法利益,最终合力完成各阶段的合同管理工作。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模拟的项目不能凭空锻造,需要查找一个真实存在的项目,最好是本地区范围内或者本校范围内的新建、在建或刚建成的项目,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通过互联网、档案管理机构或相关人脉收集项目的各类资料,例如原始地形图、方案设计图、施工图、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评估报告、政府审批文件等前期资料,在征得相关单位的知识产权授权后,在课堂上作为案例课的第一讲向学生讲解。工程前期工作的推进程度是合同谈判的基础,在讲解过程中,要向学生详细说明项目的具体情况,如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图纸推进情况等,让学生熟悉项目,同时指导学生查询资料,结合法律法规、招投标等课程,提高案例的准备质量。
第二,分配案例课程中学生的各项工作,根据学生的知识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熟悉合同,让施工技术课程掌握较好的学生扮演承包人角色,对项目前期工作和整体建设程序掌握较好的学生扮演发包人角色,对法律知识、政策文件较熟悉的学生扮演政府监督(合同备案机构)角色,各小组5~6人,设组长一名。因课堂时间有限,各小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资料,在课堂上课时间则主要设计为组长向教师汇报资料准备情况,各组之间按建设程序的推进步骤进行沟通,沟通过程中教师观察并点评。
第三,从项目提出到竣工验收,大致需要签署工程咨询合同、勘察合同、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等,各合同的策划过程、谈判过程、订立过程均应在案例教学课程中体现,学生根据各自的分组、角色进行资料准备、风险分析、合同谈判、合同备案,在资料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查询资料、独立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法律、合同范本类的书籍,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互联网电子阅览平台查阅,各小组应将沟通情况、查阅资料情况、分组会议讨论情况形成记录并最终报给教师,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求知欲望、课堂表现力等进行评语、打分。
第四,课堂时间应充分用于招投标、合同谈判、合同索赔等现场观摩性强的案例实践。目前高校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般实施大课教学,动辄一两百人在一个大教室上课,例如用课堂时间让各小组分组讨论,会使课堂气氛喧闹不堪,影响案例课程效果。又如模拟招投标阶段各项工作,在课前,根据项目情况,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投标人限时编制投标文件,课中模拟开标、评标场景,开标时,招标机构、招标人、投标人、政府监督人员角色就位,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招标人(或招标机构)按招投标法程序主持并进行开标,开标完后评标委员会就位,根据招标文件评标方法和细则进行评标,评标过程可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可要求投标人澄清等。在整个过程中力求真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开、评标的工作氛围,评标完成并推荐中标候选人前三名后,由教师给予点评,评标依据是否正确,是否公正合理,是否易引发未中标投标人投诉等,进行具体分析。应注意的是现有建设工程评标办法主要有综合评估法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课程中最好采取较为简便的综合评估法,一是课堂时间有限,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会花较多的时间,除非仅选择项目的一至两个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评标,二是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性较强,学生需有相关的造价编制经验才能胜任,在校学生的相关造价知识和实践能力还不具备的前提下,不建议采用。
综上,对于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创新,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发散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由浅入深,可以先从规模小、投资额小的项目做起,掌握建设工程各实施阶段合同管理的相关步骤和基本方法,再循序渐进,结合工程造价、法律法规、施工管理、施工技术、工程经济、财务管理等学科配套知识,进行评标、合同谈判、合同索赔等案例练习。在索赔的相关实践中,教师可加强对索赔方向的指导,如参考一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考试真题,再同样采用以上案例教学方法由学生扮演各自角色,当合同索赔事件发生后,编制索赔意向书、索赔报告,审核索赔报告、给出索赔意见等等,这样同时可增强学生在毕业工作后面对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考题的把握能力。
作者:虞海 单位:四川乐山师范学院
关键词: 《债与合同法学》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习评价
《债与合同法学》是法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主干课程。债与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债与合同法所规范的各种债特别是合同之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规范市场主体及其经济行为、维系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债与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实务问题。《债与合同法学》的教学改革,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法学人才的需求,围绕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展开,恰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
一、《债与合同法学》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的根本规律和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即以一种简化形式表达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式或架构。传统上,《债与合同法学》的教学总是指向终结性考核并以此展开教学活动,主要着眼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证明,这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无法实现为实务部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法科教育者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使教学模式的改革落到实处。针对法学专业的社会发展需求,应以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司法实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大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模式应更多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终极目标的教学,代之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整合间接知识经验,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切实设计好实践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充分对接,进而构建双主体教学新模式。
债与合同法学的内容丰富。债与合同法学是民商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债与合同法学》课程由《债法总论》和《合同法学》两部分组成。《债法总论》作为债法基础理论的总汇,是形成合同法知识和能力的基石[1]。该部分囊括了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分类、债的效力、债法上的责任等诸方面,立足阐述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及学说的同时,对于国外先进的债法制度及其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合同法学》则以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分为总论编和分论编。总论编主要是合同法总则内容的阐述,同时介绍合同法学的基本理论;分论编是合同法分则的内容,逐一阐述合同法规定的15种有名合同。由于《债法总论》的内容多以《合同法学》为例分析,因此,《合同法学》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除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两种债的内容放入债法总论中讲授外,将《债法总论》的其他内容融合《合同法学》内容中。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根据前序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应结合最新的立法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和难点,立足强化学生解决实体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补充较多的实践应用性教学内容,增加较多的典型案例分析讨论。选用优质教材,编写教学辅助资料,更新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二、《债与合同法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目前《债与合同法学》仍未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多媒体网络领域。在这种条件下,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建多样化交互方式,提供丰富的教学情境,完善实践课程。这样教学活动就涵括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新型的网络教学活动,两者之间既有分工上的区别,又能形成知识和功能的连贯。前者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消化,后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后者体现了教学相对异步性和教学时空分离性的特点[2]。在课堂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活动中,要将任务驱动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贯穿于始终。前者旨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后者则能为教学注入活力,其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关注学生在模拟情境下的表现。例如让学生置身模拟的合同纠纷仲裁程序,从各自承担的角色出发感受和理解程序问题。这样不但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维中[3]。
在教学中应同时强调施教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者的主体地位,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开放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课堂即兴讨论法和法律诊所法是《债与合同法学》较好的教学方法。《债与合同法学》与普通人现实生活的高度贴近,有利于课堂即兴讨论的展开。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受教者人数的限制,可以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4]。法律诊所能够从实战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证据意识和证据收集、判断能力,利用法律诊所指导学生处理合同案件,增强《债与合同法学》的教学效果。在真实的案例中,学生首先要对事件有一个结构性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诉讼行为,选择证据、调查证据,从而证明当事人的主张[5]。
三、《债与合同法学》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方面的改革
法科教学的评价机制应当强调多维度评价,不仅仅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具体来说,应当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方法的合理性同时纳入评价机制。传统上,《债与合同法学》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的是期末考试的方式,有时加上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主要是以学生在课堂讨论及模拟法庭、模拟仲裁中的表现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将考试成绩重点体现在期末考核上忽视对平时过程的考核,因此无法体现学生的思想认识、平时过程学习的能力水准。为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应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改革,破除传统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形式单一、评价结果过于量化的弊端,优化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由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由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学习成效转变。
在《债与合同法学》教学改革中应建立过程考核机制。在课前视频自学、课堂讲授与讨论、课后专题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通过期末考试及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的参与率、话题的点击量、发帖量和课上参与讨论、课后实践等环节分别给出考核成绩,按照相应比例评测学生学习水平,建立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为主的评价机制。应进一步丰富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问题或情景的综合判断、分析与处理能力。考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识记,又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注意设计科学的测评方案。根据知识的类型和认知过程的差异,根据知识类别和认知过程的要求设计测评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书林.亚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5):187.
[2]徐晓放,夏春德.开放式教学在合同法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探索,2011(2):89.
[3]牛玉璞.突出《债权法》教学的特色,提高法学专业本科人才的法律应用能力.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4.
[4]卓韦,王韦.“参与式”教学在《合同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4(33):54.
目前,高职《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高职《财经应用文写作》课堂大都是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通常是通过讲解定义、特点、结构构成、分析例文等几个环节完成教学安排,同时教师片面注重课堂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导致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之间比例不合理。由于实践课程较少,大部分是理论教学,学生的写作经验很少,应用能力差,与学生就业后实际的运用脱节,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可以发现,单调的程式化的教学结构模式只能使教学从理论到理论,从格式到格式,使教学与专业脱离,教学与社会脱离,毕业生的财经应用写作能力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以上问题导致该课程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教学,教学的质量难以保障。笔者认为在高职《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属于行动体系的教学方法;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有如下优点:(1)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能将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2)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3)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4)具有整体性、一定的难度、综合性、探究性,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5)与实际生产过程或商业经营活动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更好的说明上述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本文以《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合同文种运用项目教学法为例。
一、项目实施对象分析:
本项目实施对象是财经类大二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财经基础知识。在实施项目教学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下,学生基本掌握了合同的概念、写作格式和要求。因此组织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这些优势,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内容分析:
以代表公司谈判、制定并签订合同作为切入点整合有关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对课程内容体系加以重构,通过代表公司谈判、制定并签订合同,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有效提升合同的写作技能。
三、项目内容:
(一)设置目标。要求签订购销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和运输合同。(1)A公司与B公司要洽谈购买3万件服装的业务,衣服的均价是每件120元。(2)C公司拟租D公司的写字楼,有500平米,D公司要求的租金是500万一年。(3)E公司与F公司洽谈承包F公司20层房子的建设问题,F公司开出的承包价是4000万。(4)G公司打算将5吨苹果交给H公司运输,H公司开出的运输费用是50000元。
(二)项目完成。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并对任务进行分解,每个学生亲自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操作技能,将抽象的理论一步步深化内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1)学生自发组成3-5人的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公司,并与其他公司进行谈判。(2)谈判的结果写成协议书。(3)每组根据谈判结果,制订一份合同。(4)通过学习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指导和评价,评定一份最好的合同,并进行签约仪式。项目教学法最终目的是完成任务,从谈判到制定合同再到合同签订,各学习小组能通力合作,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技能,渗透了就业教育。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切实提高了《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性,,在高职《财经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钟莹单位: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双跨”课程;工程教育;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50-02
一、对工程教育的认识
(一)工程教育实际是社会经济生产与理论模式课程的高度结合
工程教育是指将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经济生产中的工程任务相结合,以任务为导向带领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学生在完成工程任务的时不但理解了理论知识,也增加了实践能力。在这里,工程任务要与实际工程相符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工程教育是对生产项目工作的有机分解与统一
将一个完整的经济生产工程理论化,并根据其发生的特征结构化、模块化,合理拆解以后重构成理论教学课程的过程是工程向课程转化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对完整的工程进行合理的拆解是有技巧的,要注意切入点和断层位置,重构也要顾及横向重构与纵向重构两个维度,不是盲目的章节组合,在联系的前提下实现尊重现实工作需要的分解与统一。
二、“双跨”课程的工程教育改革思路
“双跨”课程是不同于认知性的公选课的课程,它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直接或者辅助参与社会经济生产的工程任务类课程模式,所以它的工程教育改革也是不能忽略的。
“双跨”课程的工程教育改革应该以完整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创业型大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公司工作或者自己创办产业,以公司、产业的经济任务为背景,在工作中摸索课程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归纳新经验。
这里以商务类“双跨”课程《国际电子贸易与单证缮制》为案例,描述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
此表将完整的制单出口流程界定为合同商定、资金流、商流三个工程分解,每个工程分解都有其需要的工作能力构成的子工程支撑,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观察点,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进行监测。
下面是合同与信用证两个子工程的设计内容:
(一)子工程一:合同
1、工程项目准备
问题1:你对国际商事磋商了解多少?磋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问题2:你了解形式发票么?形式发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问题3:你知道订单么?订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工程项目任务
任务1:翻译英文合同的主要条款并理解其内涵
任务2:根据磋商中行走的函电拟定一份国际商事合同
3、能力提升训练
实训1:给定资料,填写合同主要条款
实训2:给定资料,拟写国际商务合同
(二)子工程二:信用证
1、工程项目准备
问题1:信用证与合同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问题2:信用证的性质与特点如何?
问题3:信用证、托收、电汇三种支付方式的业务流程是怎么样的?各有何优缺点?
问题4:工作中如何选择支付方式?注意哪些问题?
2、工程项目任务
任务1:学习信用证的主要内容
任务2:审核信用证
3、能力提升训练
实训1:译证
实训2:审证
三、“双跨”课程工程教育改革的成绩
(一)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工程视野
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听中学,教师主体——没有PDCA的循环过程;理论知识点为观察点;分节分段,打散完整工作体系,节奏感强,但是瞎子摸象,缺乏整体性;缺乏目的性的教学,学生没有方向感和动力;后期没有提高阶段,不能体现温故知新。
而工程教学具有以下明确的优势:做中学,学中做,学生主体,教师指导——体现PDCA环节;工程任务拖动理论知识点;宏观与微观统筹兼顾,时刻站在全局角度分析局部;设定工程项目准备要求,指定问题为教学方向做准备;加入深化提高内容,可持续学习。
(二)培养了学生跨界的思维模式
“双跨”课程的工程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模式,了解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并有机地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 合同管理 教学思路 教学实施
一、引言
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揭示了建筑工程市场的一般规律;明确了招投标工作的程序和规则,揭示了“招标工作、投标工作与施工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2、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借鉴“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依托服务业,服务服务业”为指导思想,创立“一线贯穿、二元结合、三个模块”的教学模式,即将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元紧密结合,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细化为不同能力要素,并根据培养不同能力要素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
二、本课程教学要求
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技术核心课程,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程序和基本工作,掌握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掌握工程投标报价技巧及索赔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要素,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招投标各环节的工作,基本具备招标投标的工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渗透“诚实守信和对企业忠诚”的素质教育。
2、《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涉及“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体系。具体而言,(1)、编写投标文件时,涉及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写,要求要有较好的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2)、编制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时,涉及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写,要求要有相关的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知识;
3、开标、评标的过程,要求依照程序、依法进行,因而要求学生必须熟悉与建筑工程招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技术经济评价”等众多的管理知识。
4、工程合同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工程安全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核心。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使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
三、教学思路设计
1、制订了符合行业和课程特点的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
以“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建筑行业”为指导,创立“一线贯穿、二元结合、三个模块”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框架。
突破传统考核理论和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作为单独项目分别考核,针对理论考核项目设计课程自测系统。
2、转变考核理念,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手段改革
改变“平时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综合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作为单独的项目分别进行考核,只有这两项目同时合格(或达标),该课程学习才算合格;将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素质、能力分解,实行职业技能达标制,对涉及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点,要求逐项达标,且规定一次考核未达标者允许重考,直到达标为止;其次,采用计算机辅助自测系统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验。由专业教师开发出大型的试题库并上传至服务器,形成自测系统,同时配备标准答案,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阶段后即可上网登录该自测系统实现自考。
3、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是"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知识模块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二是将一些实际的施工、投标案例引入课堂,对其中与本课程有关的理论和方法等进行分析点评,有效开展验证启发式教学;三是将学生分组,根据模块教学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模拟招投标现场进行开标与评标活动;四是以赛促学,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五是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斯维尔招投标模拟软件”将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制作成交互式的计算机辅助CAI教学课件,并将该课件上传至多媒体实训室的服务器供学生使用。
4、强调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的培训
教学中融入职业岗位培训内容,坚持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以“行业企业、学院实训基地”为依托,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训,使学生掌握招标、投标全过程及相关文件的内容,体验招投标过程中的实际场景。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手段
1、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大力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坚持“做中学”,寓教于乐,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职业能力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上通过使用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实训以及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3、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平台,工程造价等相关软件,利用机房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使学生可在机房中完成招投标全过程的仿真训练。
(二)、教学内容
采取课堂教学模块与单项技能训练模块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实践岗位能力的需要融入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有:对建筑市场的认识;招标方的工作;投标方的工作;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具体而言:1、对建筑市场的认识。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建筑市场的有形化,了解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基本功能,体验工程发包与承包以招投标的方式在交易中心完成的过程,掌握交易过程中对主体资格的要求。2、招标方的工作。教学要求:使学生能编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组织投标预备会,编制工程标底,组织开标、评标,评标后中标通知,拟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3、投标方的工作。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完成投标项目的前期工作,申报资格预审,提交相应保函,编制投标文件,签订合同。4、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拟定合同条款,签订工程合同,全面履行合同管理,正确确定索赔事项,编制索赔报告,成功索赔。
(三)、建设实训基地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可以采用模拟企业真实情境的方法进行建设,其中:电算实训室应配置工程计价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工程算量软件,学生可使用实际工程图纸编制工程造价,并能够利用该实验室为其他单位编制标底,审核结算,以便获取一定的收益。
(四)、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制度
学院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监控,全院教师要树立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充分反映学生不同智能类型和水平;拟广泛采用笔试、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作品评价、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第二版) 朱永祥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