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媒体管理

媒体管理

时间:2022-11-18 22:35: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媒体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媒体管理

第1篇

但这个任务不是容易的事情,表达自由也不是一种绝对的权利,司法有时需要对此加以协调。言论自由也要因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众的健康与道德,个人的名誉与隐私而受到限制。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言论自由应当在什么时候受到什么样的限制,媒体到底有哪些权利。这方面,我国至今没有人介绍其国际准则,我在此进行简要介绍。

1994年8月18日—20日,在国际法学家协会的司法与律师独立中心的召集之下,4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的法学家和媒体代表,在西班牙的马德里相聚,研讨媒体与1985年联合国《司法独立基本规则》所确立的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系统规范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的规则。最后形成了《关于媒体与司法独立关系的马德里准则》。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媒体监督司法的具体规则

(一)审前程序中

在审前程序中,《媒体与司法关系的马德里准则》第1条规定:“基本准则并不排斥在司法调查程序阶段对法律秘密的保守。这种情况下,秘密保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对被怀疑和被控告的个人的无罪推定的实现。不能限制任何人了解官方调查结论和调查情况的信息。”

总的来说,《马德里准则》要求,在审前程序中,对公众的知情权要进行一定的限制,以免造成审判尚未开始,民众即已经产生民意审判的结论;另外还要保护个人的隐私,以防止公众对犯罪嫌疑人无罪推定的权利进行侵犯。但根据国际公约和各国的立法实践,在这一阶段,媒体只少可以从事以下的活动:1、司法当局不提供审前调查信息,这并不限制媒体的独立调查,调查所得的信息事实上可以出版和发表。2、当被拘留的人带到法官面前时,在法官面前的听证程序是可以公开的。3、审前信息的秘密性并不能限制犯罪嫌疑人的言论自由权。如他可以将自己受到虐待的情况公诸于众。犯罪嫌疑人对于过度的强制措施和虐待行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媒体是可以报道的。以上内容是基于无罪推定又不妨害和泄露官方调查短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以上内容保密是违背人权标准的要求的。

(二)庭审过程中

这与审前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在审理程序中,一般情况下,公众和媒体有权参加庭审。这时媒体与司法双方应当说在地位上没有谁是特殊的一方。

1、一般情况下审判是公开的,但对于是否录音、录像没有对法院提出特别的要求。《媒体与司法关系的马德里准则》第5、6条规定:“基本规则并不排除对因私人原因而进行的调解与协商过程的录音、录像。基本规则并不要求有对庭审过程现场直播或者现场录像的权利。”由于法庭的严肃性以及避免因为录音录像对诉讼参与人心理上的不良影响,这一规定是符合审判的基本规律的。

2、不能公开审理的情形,必须遵循“法律先定”的原则。《马德里准则》第7条规定:“任何对基本准则的限制必须由法律事先作出规定。如果有授权自由裁量,这种权力只能授予法官。”言论自由也要因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众的健康与道德,个人的名誉与隐私而受到限制时,应当根据法律的事先规定。

3、适用的程序。《马德里准则》第11、12条规定:“辩方和媒体有权利在最大程度上知悉进行限制的理由(如果必要,对此理由有保密的义务),并有权对这些限制提出抗辩。法院对媒体进行必要的限制总是难免的,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权力容易被滥用,应当如何防止这些例外扩大化。一般来说补救的办法是要求法院对不能公开的原因进行听证。

(三)审判后程序中

审判后,唯一的问题是司法的威信,这个时期媒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司法裁决的评论。这时当事人双方的纠纷已经解决,司法与媒体的关系也变得相对简单。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司法威信和言论自由之间求得平衡。《马德里规则》第1条规定,媒体有权“在不妨害无罪推定原则的前提下,对审理前、审理中和审理后的案件加以评论。”媒体自由的界限是只要不煽动对抗法律的执行就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此除了加以对于言论自由的一般性限制以外,不另附加特别的限制。

二、司法的配合与媒体的自律

(一)鼓励法官向媒体提供信息

《马德里规则》在《附录·实施的策略》中指出:“法官应当接受有关处理媒体事务的规定。应当鼓励法官提供牵涉到公共事务的案件的判决书的简写本或者以其他形式向媒体提供信息。尽管对于法官回答媒体的问题可以通过立法作出合理的规定,但法官不应当被禁止回答公众提出的与司法有关的问题。”各国司法机关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来实现《马德里规则》的这一规定。

(二)在对媒体的约束方面

在媒体的制约方面,除了前述法院根据事先制定的法律对其加以约束以外,各国的媒体一般通过媒体内部的职业道德准则来实现。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新闻法和媒体法律规范,现在只少可以通过媒体制定媒体从业人员道德准则来进行自律。

三、媒体自由优先于司法权力

第2篇

新媒体是一种是一种集数字化、互联网、信息集成于一身的信息传播新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互联网+”概念的深入人心,新媒体逐渐在社交和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媒体时代,授课教师的课堂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学校与教师只有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来构建更加完善的课堂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课堂管理问题及其对策,具有比较好的现实意义。

2新媒体时代的课堂管理策略

2.1将新媒体引入到课堂中

新媒体并非洪水猛兽,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只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授课教师应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诸多特点,并且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在新媒体背景之下的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与传统环境相异的心理及行为方面的特点,从而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课堂授课中纳入新媒体的元素,让课堂的师生互动内容与网络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举例来讲,授课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方便的新媒体工具在网络上获取更加多样化的资源作为教学材料,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让一成不变的知识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同时,新媒体具有强大的音视频编辑功能,能够将传统授课手段中的一些不易描述的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知识更加易于理解。多样化的知识展现形式有助于学生从事物的有趣表象探究到其所具有的本质,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也能够使学生增强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其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充足的新媒体元素,以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作为基础,向学生及时推送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平台上积极讨论和争辩,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一举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一人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一言堂局面,使教学质量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在效果上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新媒体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具有充分的开放性与足够的虚拟性,能够将师生之间的无形界限消弭掉,提升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授课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变小了。由此可知,新媒体的引入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2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的教师课堂管理中,应该学会以学生的视角来看待授课中的各种要素。教师应该将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一堂课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上,而将教学的主体让位于学生,从而通过自身的引导和监督,激励学生自身的探究性和创造性,使之对知识产生兴趣,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成就感。教师不应再以灌输性的模式去强迫学生掌握知识。在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的来源十分多样化,教师只有在授课中选择契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内容,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着重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时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均较强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换位思考,将学生的真实需求作为自身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管理变得高效与和谐,提升教学质量。

2.3教师应转换课堂管理思路

在新媒体时代,教师的课堂管理思路也要及时转变。首先,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新媒体对于大部分九零后并非一个新鲜事物,但对于一部分教师则显得陌生。学生热衷于新媒体最大的原因便是能够借助其获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最新、最快信息,还能进行即时的沟通共享。教师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必须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学会熟练使用各类信息技术,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里提取所需的内容,同时完成对所获取的内容的判断和筛选,将去伪存真的部分引入到教学中来。其次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分享信息。课堂授课的本质是将教师的知识、方法与观点传授给学生。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输是单向的,这些信息难以实现共享,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各类信息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共享。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思考方式告诉学生,并展示出基本的知识框架,留出疑问和探究的“点”,通过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在“共享”中逐渐消化了知识,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第三,应注重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整合能力。新媒体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由于种类繁多,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遴选鉴别与整合。这是新媒体环境下必须具备的素养,只有形成了知识整合能力,学生才不会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迷失,从而提升其理清思路的效率,尽快定位所需的信息,通过梳理与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结构体系,树立媒介融合的意识。

3结束语

新媒体是颠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一个新生事物,但其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大学期间正是一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的过程。一些学生由于过分依赖新媒体,沉溺在网络中,发送了对自身的要求,学业退步,这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最终实现课堂的科学管理。

作者:朱金玉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高生平,庄岑,项涛,李瑞青,张玉婷,李会,王清政,赵志刚.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山东化工,2017(03):98-100.

[2]田建荣,尹达.基于创新驱动的高校课堂改革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6):155-158.

第3篇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对媒体产业的影响

目前,全球媒体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普遍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同时传媒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媒体产业占比越来越大。

从报刊业看,全球报刊产业已经受到包括互联网和手机在内的新媒体的显著冲击,但我国报刊业仍有一定增长。2000年以来,日美等发达国家的报刊业已经处于衰退趋势,来自网络媒体的竞争是重要原因。相对来说,我国报刊业规模受互联网的影响还不明显,总印数和出版总量还保持着较大幅度增长,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过我国报刊业发展也遇到包括纸张涨价、金融危机下企业对广告业的投资压缩、报刊业自身的经营机制等挑战。深化报刊业改革将是全面推进报刊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出路。面对各种危机,我国报刊业积极转型,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国内部分报业集团已经在整合新兴媒体,实现内容一次生产、多次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报刊业联合重组已经开始,并初见成效。

从图书出版业看,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重。我国图书销售收入仍呈增长态势,但销售量近几年逐步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习惯的变化,各种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读书量减少;二是网络阅读的冲击。因此,未来将有更多人采取网络和手机阅读的方式,传统图书出版业势必面临巨大挑战。不过网络文学和出版将促进整体出版业的发展,在网络模式下,作家的作品由全体网民共同决定价值大小,能够迎合大众的作品将获得出版机会,无法迎合大众的作品一样可以被人们获得。网络文学会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会有更多有出版价值的作品出现。现阶段,每年销售的网络文学作品超过1000万册。

广播电视产业受互联网媒体的影响最不明显。近几年来我国广电节目产量基本稳定,广播电视产业的广告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原因在于整体广告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互联网广告和手机短信广告、手机网站广告等新型广告渠道的扩展推动了整体广告市场增长。同时,总体广播电视消费基本稳定,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消费时间没有发生变化。据调查表明,80%的用户认为使用互联网不会影响其听广播的时间。整体观众的广电消费时间基本稳定,不过年轻群体消费下降趋势明显。

从未来看,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等网络媒体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网络媒体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最突出的表现在于综合了所有传统媒体渠道特征的互联网的广告渠道效应还不足以与传统媒体媲美,手机媒体业务也刚刚开始起步,市场价值和空间还有待挖掘,广告效应模型有待研究。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的CPM(每千人广告成本)优势很明显。对于网络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很多人持有非常乐观的预计。未来10年互联网和数字电视在媒体消费中将成为媒体消费的主流,其中互联网媒体将可能占到1/4左右的市场份额,手机媒体也可能会达到百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手机媒体业务市场特点与监管

移动通信经过20年发展已经成为最普及的一项服务,而且服务形式逐步从话音向信息服务过渡。从全球发展看,2009年全年,全球平均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比达到23.3%。预计到2013年这一比例将接近33%(见图1),而其中3G的发展促进了移动数据业务重心向视频类业务发展。

根据对全球主流3G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业务类别分析(见图2)可以看出,目前给用户提供的手机业务中,通信类业务种类占比由44%下降到34%,而娱乐类、媒体类和商务类均有所上升。基于视频的媒体类应用(如手机电视)和娱乐类(VOD等)应用,成为3G亮点业务。

在中国,2009年~2010年间虽然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业务收入都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09年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超过1500亿,约占国内电信业务总收入的22%。截至2010年6月份,我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22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4.5%。2010年二季度,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总体规模为639亿元,同比增长22.9%,环比增长9.65%,其中移动增值业务贡献了超过60%以上的收入。我国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由短信开始起步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表现为业务种类的丰富,业务类型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2010年移动增值业务收入虽然仍以短信、彩铃、WAP传统的增值业务为主导,但移动互联网占比有明显提高(见图3)。与互联网对传统业务的渗透速度相比,移动互联网的渗透更迅速,更便捷。网络化(包括互联网化)的业务被赋予了新的特性,诸如移动性、随时随地性甚至互动性等,并带给用户更多的自由和便利。2010年在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四大移动热点业务中,手机电视、手机阅读是非常典型的媒体业务。

在中国,与其他服务类似,基于手机提供的媒体服务要接受各部门的行政监管。其中,工业信息化部主要是依据《电信条例》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经营主体颁发手机增值业务的相关业务许可证并对市场和服务进行监管。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工信部、广电总局等媒体主管部门则依照《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条例和规定进行手机信息内容的监管,在牵涉到意识形态和民众舆论的新闻内容上,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提供者与传统媒体是等同的。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条例规定,网络上的数字产品也需要接受版权监管。

2010年典型手机媒体业务的发展情况

手机视频和手机电视业务手机视频业务是通过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为移动用户提供视频内容的新型通信服务。按照业务内容划分,移动视频主要包括移动视频消息、移动视频邮件、移动视频内容配送业务、移动视频游戏、移动视频电话/会议、移动视频购物、移动视频监控等几种业务类型。高质量的移动视频业务对网络带宽和终端传输速率要求很高,并需要有更加先进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支持,还与传输和交换等技术有关。

从全球3G业务发展现状来看,

移动视频及其组合应用已经占据了3G应用的制高点。对于正处于3G起步阶段的国内运营商来说,欧美、日本和韩国运营商在3G业务发展上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手机视频通信方面,日本和韩国领先全球。在NTT DoCoMo、3UK/3HK推出的76种3G业务中,视频相关业务就有26种之多,占到所有3G业务的34%以上。它们的3G应用主要在娱乐领域,如动漫、手机游戏、社区、音乐等。欧美运营商则在3G业务发展初期以视频类业务作为突破口。

在国内,2009年随着我国三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的铺开,手机视频受到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多的关注,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基于3G的视频通信业务,例如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可视电话、视频点播、视频会议业务,中国电信的手机全球眼业务以及中国联通的可视电话业务等。其中在手机上观看传统电视节目的业务形式是2010年电信运营商主推的服务类型。

互联网视频业务的赢利方式主要可能有两种,一是靠内容收费,二是靠广告收费。而移动视频业务内容不够丰富,也未聚拢足够多的用户,因此这两种收费模式的条件均未达到。与互联网视频类应用相比,移动视频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规模应用,赢利模式尚不清晰。虽然GGLive等的手机视频业务已经吸引到贴片广告及文字链广告的投放,但在依赖广告的互联网视频业务尚未赢利的前提下,指望广告支撑起手机视频是不现实的。互联网视频的赢利模式是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后向”赢利模式。移动视频与之不同,增值业务的发展使得手机拥有便捷的支付系统,手机用户也具有一定的付费习惯,这使得移动视频向用户收费采用“前向收费”模式成为可能。目前处于业务发展初期,用户通过手机内置或者下载的视频客户端享受移动视频应用是最主要的业务体验方式,因此将视频客户端软件摆放到移动应用商店中有利于业务的推广。加入应用商店的手机视频客户端软件商将获得运营商在流量等关键环节上给予的大量优惠甚至免费政策,双方再就软件销售进行分成,而没有加入应用商店的手机视频客户端软件商则只能依靠用户为流量付费,在市场中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因此,软件开发商、服务提供商、手机终端厂商和移动运营商都青睐应用商店模式,使得手机视频客户端成为应用商店中的重头商品之一。

鉴于手机视频业务处于培育用户阶段,初期推广上运营商主要采取免流量费作为推广的主要手段。自2009年4月1日起,中国移动用户在国内地区通过WAP方式和客户端方式访问浏览手机视频门户、观看手机视频业务、下载客户端以及使用客户端所产生的流量,不收取流量费。用户漫游出境将根据漫游地的漫游资费标准收取流量费。此外,中国移动凭借与广电的三年独家合同占领手机电视市场先机,并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中国移动将手机电视列为TD手机专属的重要业务,已在全国27个省(市)开通,覆盖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中国移动还制定了500万用户的发展目标,其中月均使用用户200万。相对而言,由于采用广播制式,在不占用运营商带宽的情况下,CMMB的播放效果明显好于流媒体电视。然而,终端匮乏、电视用户对“小屏幕”不易习惯以及内容资源的不足瓶颈仍然存在。据CNNIC数据显示,目前手机电视业务的普及率不足4%。

据统计,2009年我国移动视频行业市场规模近50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45%。在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600亿的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移动视频份额较小,不足以与成熟的移动增值业务竞争,但随着3G网络建设的进一步成熟,移动视频类应用将会取得进一步发展。预计我国移动视频市场在未来三年仍将保持40%以上增长率,201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0亿元。其中手机电视依然是主流业务,预测到2012年手机电视用户数达到3000万。

手机阅读手机阅读是指利用手机或专用手持阅读终端(一般称为电子阅读器)等承载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进行在线或离线阅读的行为。用户一般通过手机或电子阅读器阅读新闻早晚报、小说、杂志、动漫、资讯等内容。手机阅读分为手机终端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两大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时间被分散,人们需要更便捷的阅读方式,因此手机阅读业务将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根据CNNIC近日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亿,已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数的60.8%。其中,75.4%的用户使用手机阅读服务,成为仅次于手机在线聊天服务的手机上网第二大应用。

移动阅读延伸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其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已开始显现,但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目前正处于萌芽期和爬坡期,产业链不够完善,在标准统一、终端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内容运作、版权保护、赢利模式等方面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从产业链看,内容提供商、软件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电子阅读器的终端生产企业大多在寻求以自身为主导的手机阅读产业链,而并没有形成以某一环节为核心的统一和有序的产业链结构。除了产业链的协作有待加强,标准的统一问题也亟待解决,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终端和不同的网络制定规范的标准成为一大挑战。

从运营角度看,考虑到手机阅读的使用特点,对于手机阅读产品的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阅读方式和读者设计,在业务功能上一定要区分于传统的阅读。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方式阅读为例,由于主要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尤以年轻、时尚的工作人士、校园学生等为主,在内容上主要侧重于能发挥多媒体终端特征的内容,如漫画、教育内容等,突出随身精短和多媒体显示特色。在计费上区分“刚性”需求和“娱乐”需求,运营商或者内容提供者按照内容特性收费。而基于WAP方式获取业务的用户主要是互联网小说读者,因此提供的手机阅读产品主要以连载文学和原创精品为主,计费方式上继承互联网文学特征,以免费为主,精华部分按章节计费。在功能设置上,手机阅读基本移植互联网阅读习惯,排行榜、下载查询、互动书评等成为基本功能。

第4篇

关键词:媒体 媒体品牌 生态管理 结构体系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是指建立在媒体品牌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一种持续性、外部导向、多因素交织催化的媒体品牌管理模式,或者是基于媒体品牌生态化运作目标而设置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主要以媒体品牌价值永续保持和使用为旨归,是一个长期复杂、涉及诸多环境因素的系统工程。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是一项涉及诸多环境要素的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确立的关系总和便构成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框架。基于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特点,可以将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划分为计划系统、组织系统、领导系统、控制系统、评价系统和创新系统。这些系统以彼此的共通性、关联性和互补性相互结合,组成具有特定关系结构、体现整体协同效应并不断发展演化的结构体系。①就每个构成系统而言,由于彼此间组分不同、功能相异和角色有别,因此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物能流转过程及结果表现。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计划系统。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是基于媒体品牌资产和价值利用,通过整合媒体品牌内外环境要素,实现媒体品牌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不仅仅意味着媒体品牌核心价值提升与媒体品牌活力保持的过程,而且在更大范围内体现着媒体品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目标实现和计划完成的过程。任何媒体品牌的管理都需要详尽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只有合理制定相应的计划,才能明确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目标,掌握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步骤,协调媒体品牌生态管理主体间关系,增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主动性和绩效性。因此,合理构建计划系统就成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前提。为此,首先要根据媒体品牌成长实际情况,结合媒体品牌拥有企业内外环境状态,按照媒体品牌价值培育和提升规律,通过媒体品牌管理主体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讨论,设置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计划的具体目标;其次要全面分析媒体品牌生存发展环境,明确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资源需求,提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具体形式,指出某一阶段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重难点问题;最后要保持计划系统的开放性,不断向外部环境输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计划的相关内容,及时处理外部环境的反馈信息,促进计划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组织系统。计划系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决策和活动的先导,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基本结构。在构建计划系统的基础上,作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主体应该合理组织管理要素并使之处于高效运转状态,以确保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即设计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组织系统。一般而言,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组织系统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静态组织系统,主要以培育媒体品牌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主体、对象、目标、任务、手段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关系为内容;一种是动态组织系统,主要以构筑媒体品牌价值链和延伸媒体品牌价值空间为目标,以有机结合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要素、条件和环节为手段,旨在实现要素功能优势互补和媒体品牌价值整体提升。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践表明,仅仅重视静态组织系统设计的做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媒体品牌市场竞争要求,只有将两种组织系统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满足媒体品牌持续发展需求。然而,两种形态的具体结合也要依附于特定的方式,方式选择的不科学、不合理都会影响到整个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组织系统的健康稳定。可见,如何有效设计组织系统,实现两种形态的催化互动和协同共生,是提高媒体品牌竞争优势,促进媒体品牌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冷静面对和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领导系统。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交互联系、彼此影响,形成多元的关系结构和复杂的功能机制。多元性体现为要素间关系的纵横交错,复杂性体现为要素间关系结构决定的功能形态的丰富多变。媒体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使得媒体品牌管理不仅要保持要素间关系结构的有序稳定,也要注重管理系统功能的整体提升,而这又有赖于领导系统的建构及其功效发挥。领导系统主要由领导者、领导活动和领导环境组成。领导者是领导系统的核心要素,是领导活动开展和领导环境建构的主体条件;领导活动是领导者和其他管理主体按照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内在要求进行相关活动的过程,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理念转化为管理实践的过程;领导环境是制约和影响领导活动开展的环境因素和条件,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也包括媒体品牌拥有企业的环境、媒体品牌竞争环境等。领导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系统和规则系统,需要管理主体按照媒体品牌价值提升的内在要求性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从这个层面上讲,领导系统的运作过程也就是媒体品牌价值最优化、价值链完善化的过程。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控制系统。在媒体品牌成长过程中,媒体品牌及媒体品牌拥有企业环境条件的复杂多变使得媒体品牌表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既有可能是持续进化,也有可能是衰退弱化。目前多数企业面临市场竞争诱发媒体品牌优势下降,造成媒体品牌偏离正常发展轨迹的问题。同时,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过程也存在由于要素间、环节间在内容、性质和形态等方面存有差异而导致协调成本偏高的情况。对此,一些媒体品牌拥有企业逐渐认识到媒体品牌发展误区,开始在树立预防媒体品牌衰退意识的同时,通过构建控制系统,科学设置控制目标,有效确定控制主体,准确锁定控制对象,不断强化控制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方式和控制手段②,对媒体品牌管理活动进行导控和适当制约,确保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绩效的正常发挥。作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系统具有多层面内容,在时间维度上既注重近期媒体品牌管理活动及其绩效的控制,也注重媒体品牌价值战略的长期规划;在空间维度上着眼于媒体品牌内外环境之间协同关系的控制;在价值维度上加强对媒体品牌价值链的控制整合;在投入维度上注重人财物资源投入成本的控制;在制度维度上注重管理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的建设及二者间关系的有机整合;在文化维度上注重要素文化与系统文化、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之间的协同控制。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评价系统。每个实施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企业都应该具有评价系统,忽视或者忽略评价系统在整个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体系中的作用,就会严重影响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及其绩效发挥,对媒体品牌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产生不利影响。评价系统是对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施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有机系统,它主要通过多层面、立体化的评估活动,发现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全面、准确的评价结论,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计划制订、组织实施、领导推进和控制整合提供参考,进而增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实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媒体品牌信息是评价系统的主要任务,参照相关研究,这些信息可分为“判断导向”和“发展导向”两种,判断导向的评价信息主要强调过去管理行为的绩效水平,反映已完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展导向的评价信息着重研究未来管理行为的改进方向,突出未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在评价系统构建及运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一是要充分调动各层面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及时发现和控制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要全面关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系统内外环境关系及其变化走向,增强评价系统的预见;三是在注重“判断导向”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发展导向”信息,提高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全面性。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创新系统。创新系统是增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竞争优势,推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持续演进的重要机制。伴随媒体品牌资源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媒体品牌生命周期的相对缩短,创新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模式,提高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水平,成为多数企业实现媒体品牌价值提升的主要策略。由于创新系统更突出管理理念、方式、手段、机制以及途径的协同创新和整体创新,因而被提升到媒体品牌战略管理高度。目前,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创新系统集中体现在全面创新,即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完善创新手段、优化创新机制等方式,不断培养和激发管理主体的创新意识,整合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系统内外环境要素,增强媒体品牌核心价值。从概念上看,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创新系统包括全要素创新、全员创新和全时空创新三方面内涵,全要素创新是指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协同创新,创造有效的创新工具和良好的创新机制,促进创新活动持续进行;全员创新是指充分调动系统内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挖掘创新主体的创新潜能,提高整体创新绩效;全时空创新是指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连接不同区域环境下的媒体品牌创新系统,实现创新时空观的全面扩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适应,共同组成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创新系统。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系统。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涉及的环境要素种类丰富、来源广泛,需要进行一体化的梳理与整合,这一动态过程就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过程。从内容上看,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包括要素整合、结构整合、功能整合、信息整合等。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内外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天然形成的,也不是外力施加的,而是基于要素之间的自组织性,其结果就会造成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演化方向的不确定性。要保持整个生态管理过程的有序稳定,并取得良好的管理绩效,就必须合理规范和控制构成要素的变化取向,提高管理过程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而这又有赖于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机制就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现内外环境适应互动、达到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平台。然而,整合机制的运作结果具有两极性,如果整合力度过小,内外环境要素的不良行为就得不到及时控制,弱化管理绩效;如果整合力度过大,内外环境要素的能动性就会受到抑制,影响管理效果。所以,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要启动整合机制,就必须确立内外环境及要素协同共生的理念,借助力度适当的整合手段,合理疏导内外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网络,使得各构成要素都能各安其位、各显其力,避免相互之间的功能妨害,以实现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有序运转和高效发展。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保障系统。保障系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系统,它对于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运作、发展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障系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按照管理内外环境实际及变化特征,遵循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本质规律,构建有助于促进内外环境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关系链,推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持续高效发展的功能机制。在要素层面,保障系统要基于要素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要素功能的生态活度,预防要素功能的衰退弱化,保持要素之间关系的持续稳定,实现保障内容的全面化。在目标层面,保障系统要基于媒体品牌稳定发展、生态发展和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媒体品牌的竞争优势,培育媒体品牌的特色专长,延伸媒体品牌生态链,扩大媒体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拓展媒体品牌的影响范围和辐射力,实现保障目标的多元化。在方式层面,保障系统要基于媒体品牌结构层次的合理化、功能机制的健全化和环境关系的有序化,科学选择保障措施和方式,合理制订保障计划,结合媒体品牌经营管理的实际,灵活应用与合理组合保障手段,实现保障方式的多样化。在机制上,要基于媒体品牌生态管理主体、内容、目标、手段和方式的有机关联性,细化各管理层面的责权利关系,认真落实管理目标和任务,定期开展管理绩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实现保障机制的有效化。

参考文献:

1.康胜:《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未来与发展》,2004(2)。

2.张向阳、党胜利、刘志峰:《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企业经济》,2009(6)。

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服务教学;多媒体设备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2

The Maintenanc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Multimedia Classrooms

Duan Qiang

(Hunan Institute of Judicial Police Modern Education Center,Changsha410131,China)

Abstract:The multimedia classroom equipment direct impact on teaching,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multimedia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at outlined the process of daily use precautions and solutions,as well multimedia classroom equip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ensure true multi-media classrooms for teaching services.

Keywords:Multimedia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services teaching;Multimedia devic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目前全国各地高校都在大力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它使教学效率大为提高,教学质量也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科学有效地管理、维护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功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也越来越成为当前广大高校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呢?本人从事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工作5年,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配置

管理人员多媒体教室组建好之后,就成为学校的重要教学资源,必须加强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管理制度,以制度为核心,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管理,现代教育中心需要制定《多媒体教室管理条例》并且把它制成制度牌悬挂于多媒体教室墙壁的醒目处。《条例》简要介绍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一般方法和和应注意的事项,规定使用多媒体教室需按课表安排或经教务处批准。

(二)明确职责,指定专人担任管理员管理人员需要对各种器材、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器材设备的正常工作。多媒体教室的管理首先要考虑人员配置问题,以平均每人不超过10个教室的管理工作量为宜。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水平,选用的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必要的电脑知识、用电知识,动手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服务意识,要主动、耐心、热情地为教师服务。

(三)对设备使用和维修情况进行登记,及时掌握各个设备运行状况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应该经常课前课后在各个教室巡查,向老师了解各个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我们为每个教室配发了《教学仪器使用情况登记本》,对每次故障情况及解决维修情况进行登记。如投影机灯泡更换时间,电脑硬件更换时间,设备会发生哪些经常性故障都做了详细记录,维护人员据此对教室的每台设备运行情况了如指掌,解决起故障来也就得心应手。

二、多媒体教室硬件和软件的维护

学校多媒体教室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场所。由于机器使用频繁,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造成机器故障很多,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开展。因此必须加强日常维护。

(1)做好投影仪设备的防尘工作;

(2)防止机器震动;

(3)防止设备潮湿高温;

(4)做好系统维护更新工作。

三、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科学管理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增多,在多媒体教室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果,我们必须提高对多媒体设备的科学管理与日常维护水平。针对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量大等特点,应该认真研究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教室管理。多媒体教室是学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确保教室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切实加强管理。制定完善的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制度,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要填写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卡和故障情况记录本,以及维护维修记录。通过记录及时了解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中的各种问题,以便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维护。科学、合理地管理多媒体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许可制度,需要教多媒体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许可制度,需要教务处和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多媒体教室正常上课由教务处根据课表统一安排,其他部门借用教室,应由主管部门领导签字并向教务处提出申请,教务处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二)多媒体设备管理。多媒体设备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与维护。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随着设备的增多,使用者要求的提高,要求管理者对所有设备能够熟练地操作,出现故障能及时排除,对教育技术的新观念、新知识能够尽可能地掌握,能够对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知识保障。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维护管理不仅要认真仔细,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准时,不怕艰苦,更要有体力,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在进行多媒体设备维护工作中,要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做好工作,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定期检查多媒体教室设备,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全面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安装杀毒软件及教学软件,并进行系统升级等,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检查多媒体其他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话筒、功放、音响、投影等。学期中及时维护、升级系统。期末彻底检查全部设备,并做投影机过滤网清理及计算机系统备份恢复、多媒体设备除尘、更换设备等工作。学期结束前,检查清点所有多媒体教室设备。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正确使用和科学维护各种设备,要求管理人员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设备操作规程,立足于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使用,保证设备的安全,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的软硬件问题,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提高排除设备故障的能力,同时还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教室的日常管理,如设备的开关,多媒体教室设备的卫生。他们应掌握简单的操作,能够处理简单的问题及故障。

多媒体教室都是计算机、投影机、功放、话筒、音响设备等多种电子设备的集合体,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岗之前进行多媒体使用培训。通过培训教师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培训后发给合格证,持证上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维护维修设备、应急处理突发设备故障的能力也提高了要求。因此,必须有计划地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开拓视野,达到与时俱进的管理工作效果。多媒体教室管理中所需的专业技术比较广泛,涉及到电子电路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网络知识等,目前要以此为训练重点,使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人员能够完成多媒体教室各类设备的管理、保养维护、故障的判断和排除;能进行计算机基本的操作和软件安装;能了解各设备相互良好匹配条件,并能对多媒体教室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及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

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室的日益增多,多媒体教室分散,数量大,使用频率高,网络安全性差,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厉害,多媒体设备检测和维护保养工作越来越繁重,使得必须建立多媒体教室集中管理系统来解决问题。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基于校园网,在多媒体集中控制室通过控制计算机对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实现集中管理、控制、维护等功能。在集中控制室能够了解到各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的使用与运行情况等,在必要时能对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远程控制,可以远程对各个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进行杀毒以及软硬件的维护等。采用集中控制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模式,使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感到更容易、更方便、更快捷、效果更好。运用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管理人员通过管理平台,在多媒体中央控制室实时监管所有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情况,实现对多媒体教室的集中控制、远程状态监测、远程协助、远程接管等管理功能,以方便教师与管理控制者的沟通,及时排除隐患和故障。通过“自动检测”功能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情况,当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自动检测”就会提示故障地址、故障现象和处理方法,对于不合理、不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室,随时可以中断其设备的使用。还可以通过TCP/IP协议实现网络控制。

总之,利用多媒体中央控制室系统可以对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只须在控制室里操作几个按键便可以管理所有教室。这样既弥补了多媒体技术管理人员的不足,也减少设备的维修维护费用。还可以减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多媒体技术管理人员节省更多的维护维修设备的时间和精力;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业务或者协助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不断更新的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涂晶洁,张莉.网络化多媒体系统的设计[J].2004,10

[2]黄立和.校园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远程控制的实现方法[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张洪英.多媒体教室设备常见故障及维护[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30

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危机管理;突发事件

新媒体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作为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地方,人口密度较大,尤其是在国内众多高校不断扩招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高校发生各类危机事件的概率大为提高,为高校有效管控校园危机事件带来了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校危机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应当成为高校应对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内涵

正确认识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首先要对新媒体及其特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所谓的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方式,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和高速通信网,以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下的媒体形态[1]。相较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实时交互性强、信息影响范围广、信息传播自由度高等特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信息传播的数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其中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各类虚假有害信息,这也给了一些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利用新媒体误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

简单来说,高校危机管理是高校应对各种未知或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其目的在于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切实维护高校师生合法权益和高校声誉,是高校平稳、有序运转的重要措施。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不可控风险。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系列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掌控能力和处理效果,使得危机从出现到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危机蔓延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极大地压缩了高校危机管理的预警和处理时间。由于难以预料新媒体对高校危机事件最终的发展走向所起到的作用,使得危机事件产生影响的不可控因素大增。其次,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在高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频繁,使得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机事件在高校之中快速蔓延,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经过朋友圈、微博和QQ空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进一步扩散到高校之外,从而由开始的高校危机事件进一步演变为社会热点事件。这不仅增加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监管难度,而且使得高校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要考量的因素大为增加。如之前发生的安徽芜湖高校女生元旦意外坠亡、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等危机事件不仅使当事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极大地损害了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此外,高校学生正处于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误导,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消除了社会与校园之间的界限,学生卷入社会纠纷事件的可能性较以往更大,这也会加剧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再次,新媒体的发展对现有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在新的危机形态下显得滞后和被动,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捉襟见肘。但是新媒体也为高校危机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效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尤其是在高校中的传播特点,对于不断提高高校危机管理能力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新媒体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事物,很多高校对新媒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危机管理多停留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没能从危机公关的视角看待高校学生维稳工作,对危机的事前预警和事后的处理措施还不成熟,对新媒体给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作用缺乏清晰认识。此外,很多高校教职工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把高校危机管理同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割裂开来,简单地认为高校危机管理对于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是一种浪费,没有认识到高校危机管理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二)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危机事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措施匮乏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对新媒体认识不充分,没有针对新媒体建立危机预防长效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才进行相应处理,临时成立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更有甚者在危机发生时仅由辅导员或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处理,高校各部门缺乏一个系统的危机应对机构。这样不仅会错过危机的最佳处理时间,而且会使得事件借助新媒体进一步蔓延,使事件扩大和复杂化。一些高校对于发生的危机事件没能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以便更好地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校危机事件,在危机发生时提升危机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4]。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很多高校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只是以公文的形式在学校官网这一渠道,对于事件实时处理进展没有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下进行信息同步披露,不利于师生和外界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出现误解和谣言等不利情况。

(三)危机管理能效较低

造成高校危机管理能效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没有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才加以重视,以致贻误了危机的处理时机。二是危机管理者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认识层面较浅,对新媒体在危机事件中所起作用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高校危机管理者很多都是兼职教职工,缺乏专业的高校危机管理技能和相关培训,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手段较单一。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应对措施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高校危机事件的预警

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对提高高校的危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原有高校危机预警机制的基础上,一是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相关信息和高校相关决策,加强对高校师生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同时依托学校宣传处、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定期与高校危机事件和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主题信息,正确疏导负面信息,积极宣传正能量,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对学校的凝聚力。二是组织专职人员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信息的搜集、分析,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及时发现可能出现校园危机事件的危险信息,并立即启动应对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三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完善师生和高校领导层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消弭师生对学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相关决策的不满因素,同时积极吸纳、听取师生对学校发展建设中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一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信任度,防止出现因上下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出现的有损学校声誉和师生利益的危机事件。

(二)完善危机事件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

为避免在师生之间出现各种谣言和非议,防止事件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一是应及时利用微信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等新媒体平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广大师生和外界大众被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不可信信息所误导,争取获得舆论的主导权以及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事件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二是根据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学校相关决策、制度和危机处理的信息传播者和解释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正确危机事件相关信息,避免谣言传播、降低危机管理成本,有效利用新媒体切实维护高校声誉和正当权益。同时发挥新闻发言人在高校领导层和师生以及外界大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作用,形成高校上下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学校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提升管理人员媒体素养

高校危机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进行持续的投入。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和危机管理制度建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信息的扩散速度十分迅速,对高校危机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和媒体素养不断提高。其一,高校应重视对危机管理人员的日常培训和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使危机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使之具备基本的危机公关素养。在危机发生时,快速进行初步处理,避免因未能及时有效处理使得事态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而产生负面影响。其二,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媒体素养,积极面对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及时转变思维模式,熟悉各种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和相应特点,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搜集的有力工具。其三,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以专业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要求自己,在高校师生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在高校中使用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适时传播积极向上信息,利用新媒体对高校师生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有关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各种产生形态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应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紧紧把握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危机管理机制,有效维护高校声誉、师生正当权益和安全稳定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作者:荣耕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范卫萍,姜德锋.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校园危机传播管理研究[J].新闻传播,2012(3):151.

[2]蔡火凤.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医院;经营与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医疗事业的各项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医院在实施各项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展开医院经营和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医院的实际管理体系,保证医院管理向着更加信息化、高效化、民主化方向发展。因此在医院的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需要积极的探索有效运用新媒体的方法,保证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新媒体优势,以此有效提升医院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医院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新媒体技术概述以及对医院经营和管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1.1概述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在其支撑下发展出了很多的媒体形态,如比较常见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这些形式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被人们称之为“第五媒体”[1]。同时新媒体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尤其是其自身拥有的消解力量,能够真正消解传统四大媒体的分界线,消解各个国家之间的边界,消解消息发送者、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这种全新的媒体形式不仅能够实现不同人、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之间实时沟通,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应的新媒体软件将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传递,其具有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等特点,是其不断扩大发展范围的最主要原因[2]。

1.2积极影响

1.2.1医院内部工作

在医院中利用新媒体开展各项工作,主要有以下积极的影响:一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开发出来的各项软件,能够为职工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二是通过交流软件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准确的传递各项指示;三是利用电子文件形式传递各种上级文件信息、最新医疗行业动态信息,减少了传递信息浪费的时间。

1.2.2与外部的联系

在当前网络平台下,基本上各家医院都有官方网站、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群众能够详细了解到各家医院的人员结构、医疗团队以及医院信息等。同时有需要的人还可以随时通过网站中提示的联系电话、在线客服与医院相关部门联系,便于人们提前了解医院概况,选择适合病情的医院治疗,提高治愈效果。除此之外,医院通过网站,可以随时将医院建设情况、专长、医学知识等展示给人们,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患者与医院的沟通效率,还可以提升医院形象,以此保证能够创建出全新的营销模式和服务形式。

1.2.3与患者的联系

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们会通过各种基于新媒体技术产生的软件进行沟通和联系,医生和患者也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微信、QQ等与患者随时保持联系。方便患者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也能使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治愈情况,便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医生的好感,还可以真正帮助到患者,发挥出医疗行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医生的职业责任感,保证其更加积极地为医疗事业服务。

2新媒体背景下医院经营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2.1管理人员对新媒体不够重视

在信息技术、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开始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和模式,以求能够在时展的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医院也开始跟随发展的脚步,积极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促使医院能够在医疗行业中拥有良好的竞争力[3]。但是实际上,依然有一些医院由于经营者的创新意识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到新媒体对医院经营管理拥有的积极促进作用等原因,无法有效地将新媒体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导致医院在管理模式及理念上无法满足现时社会对于医疗事业的要求,从而影响其积极发展。

2.2新媒体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大

关于新媒体在医院日常经营以及管理中的应用,在当前医疗行业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一种情况是现时大部分医院已意识到新媒体对医院实现积极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且积极地引进各种全新管理和经营模式、方法,但是关于新媒体的真正功能、作用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缺少新媒体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新媒体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很多功能都被闲置;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医院对于新媒体的认知情况不佳,片面地认为新媒体就是简单的利用微博、微信平台等开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利用传统的工作思维、方法开展工作,导致新媒体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3加强新媒体技术在医院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3.1提升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加强新媒体应用率

想要保证新媒体能够有效应用在医院实际经营或者是管理工作中,就必须要提高医院内部管理人员的认识,并且通过管理人员的支持,将新媒体真正利用在医院实际工作中[4]。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新媒体能够真正被应用,提高新媒体的应用率,促使医院能够利用新媒体更加长远健康地发展下去。首先,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医院中各个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使其能够了解新媒体对于医院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并且加强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同时需要强化领导的使用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多多使用新媒体技术与职工进行沟通,以此保证能够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新媒体文化,促使新媒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出应有作用;其次,医院中的管理人员需要大力推动医院的官方微信平台、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的建立工作,并且及时的安排专业人员关注新媒体实际使用过程中,患者对于新媒体的各种建议。同时积极的使用新媒体宣传医院的先进医疗技术、普及各种医疗知识,以此保证能够拉近医院与患者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后,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管理,促使医生能够通过新媒体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有效的为需要患者进行远程服务。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还可以提升医院形象。

3.2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减少医生门诊工作量

现下医院的一般就诊方式是很烦琐的:排队、挂号、就诊、再排队、缴费、做检查等,病人的就诊时间在重复等待中浪费,很容易出现患者满意度降低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医疗纠纷,这种影响对患者及医院来说,都是不好的。因此,首先,各个医院需要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减轻门诊医生的工作负担,更加有质量、有效率地开展工作;其次,实施分级诊疗之后,真正有需要的病人能够在专业的医生治疗下保证治愈率,利用新媒体技术减少由于等待而浪费的大量时间,将耽误病情的概率降至最低,提高整个就诊环节的效率;最后,新媒体技术还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与主治医生直接联系的针对,这需要鼓励医生多利用新媒体,如在时间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就诊后也可及时跟踪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回访复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3.3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宣传,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

保证新媒体能够真正在医院的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需要加强对新媒体优势的宣传工作,使新媒体的应用能够落实到医院中每个部门、每个人日常工作中,以此保证新媒体能够真正达到辅助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目标。加强医院中各个部门、人员的思想意识,通过培训等教育方式,帮助医院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新媒体意识,使其能够通过了解到新媒体的真正作用,将其更好的应用在工作中。医院在积极使用新媒体辅助日常工作的同时,需要向患者和社会群众传递一种新媒体的使用意识,建立起医生和患者以及群众随时联系的平台,有效加强新媒体的重要性。这样人们就会从医院的努力中感受到医院对其的重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声誉。

3.4加强内部交流效率,保证信息能够及时传递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4G、5G网络的普及,新媒体已经影响、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其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时医院内部都通过新媒体设计出了专属的内部交流、沟通软件,通过使用该软件对医院内部人员沟通、交流产生的改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医院中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该软件与员工实施及时有效的沟通,或者是传递一些上级下发的文件信息等,保证各种信息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给对方,提高医院内部信息流转的实际效率;二是管理人员能够将一些医院管理、经营中需要传递的各种指示,通过文字、语言等形式传递给相关人员,以此减少传统交流过程中的障碍;三是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利用文字、文件或者语音的形式,减少了信息经由各个部门、人员传递浪费的时间,加快了信息传递时间;四是医院管理者在做各种决策之后,需要将医院的改变信息传递给职工,通过新媒体能够有效减少中间环节,促使医院中的职工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了解医院动态[5]。

4结语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不断出现,现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利用新媒体改变原有的工作状态和学习情况,与他人积极地进行交流。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积极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利用新媒体,能够有效加强医院日常工作效率,提高管理工作质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医院与社会各界的人员随时保持联系,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解决人们就医难的问题,以此促使医院更加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巩阳.新媒体技术在医院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20,7(1):277-278.

[2]唐莉,杨培娟.新媒体技术在医院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8(3):253,255.

[3]王妍霖,刘虹.新媒体时代医院危机管理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138-140.

[4]于涵秋,王蕾,杜孟凯,等.新时期医院新媒体管理对策探析[J].中国医院,2019,23(11):78-80.

第8篇

关键词:中职 多媒体教室 管理运行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随着中职学校课程教育改革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室已然成为了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系着具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对于促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来说,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从中职多媒体教师管理及运行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改进。

1 中职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现状分析

受传统管理运行模式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职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模式依旧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为指导,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存在。

1.1 系统设备设计落后

从中职多媒体教室系统及设备的设计现状来看,其不管是程序上还是功能设计上,依旧和最开始引入多媒体教室时的状态一样,这一现象是由不科学的管理及运行理念导致的。在传统的理念中,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室就是用来减轻教师负担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屏幕来代替黑板,只需要轻轻一点鼠标,以往书写半小时的内容瞬间就呈现出来了。这一观念延续至今,中职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人员及学校领导依然认为,多媒体教室只要能够开机、播放幻灯片查询资料就可以了。

1.2 管理难度较大

除了系统设备设计落后之外,中职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过程中,还面临着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同专业对多媒体教室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在较短的时间里有了较大的增长。伴随数量增长而来的,就是管理难度的加大。由于专设的管理人员较少且就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条例和制度来说并不完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

1.3 信息共享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多媒体教室的功能除了满足一般教学需求之外,还承担起了一个更大的教育任务,即局域内甚至局域外的资源共享。在这一趋势下,许多中职学校都建立起了信息平台,以多媒体教室为主要载体进行校内外的信息交流,在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改革及信息化建设。但是从中职多媒体教室管理及运行的现状来看,其显然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发展不足。

2 中职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新模式

通过前文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和掌握了中职多媒体教室传统管理运行模式的现状及弊端。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浪潮,基于系统设备设计落后、管理难度大以及共享程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今后中职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模式创新呢?

2.1 完善硬件软件

多媒体教室是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室,要想充分发挥这一基础的重要作用,硬件设备的完善及软件系统的及时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在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对硬件软件进行有效完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配置情况及运行情况进行检修。针对存在问题的硬件设施、设备,应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更换,从而保证硬件条件的良好运转;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各个专业学习需求的不同,对多媒体教室中的软件系统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且尽量实行与专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减少专业知识的混淆及使用过程的混乱,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复杂操作给计算机系统带去的损害。

2.2 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除了硬件设备的检修及软件系统的更新之外,中职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模式的创新还应对相应管理制度进行有效地落实。首先是使用制度的完善。就中职多媒体教室使用的现状来说,比较随意,如教师如果认为课程教学有必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进行的话,与管理人员说一声或者打个招呼,就能将多媒体教室借出来。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应对责任制进行有效引入,如果在课程安排外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时,需进行签名,表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其次是管理人员具体职责的落实,如在进行多媒体教室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落实哪些内容等;最后是多媒体教室使用规范的建立和完善,并且这一规范应张贴在每一间多媒体教室中,引起师生的关注,尽量减少使用过程中由操作不当造成的硬件或软件的破坏。规范中应包括了多媒体设施的开关说明、有效的应急措施等。

2.3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中职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模式的创新,除了硬件软件条件设施的完善及管理制度的落实之外,还应综合推动多媒体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中职学校教育资源及教育信息的共享奠定基础,从而推动中职学校的课程教育改革及信息化建设,完成多媒体教师管理运行的终极创新。首先,学校应加大投入力度,成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小组,对全校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考察,确定信息化的基本水平,为建设方案的科学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其次,还应与其他学校取得有效合作,借鉴其他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及技术,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最后是教师推动及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在课程教育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就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针对信息化不足的地方,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正确为中职学校信息平台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4 合作学习模式的进行

为了促进中职多媒体教室的信息化建设,在管理运行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还应有效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其他学校搭建多媒体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共享,为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加强学校间的合作,促进教育领域教育事业的共同繁荣及发展。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中职多媒体教学管理及运行的传统模式来说,依然存在系统落后、管理难度较大以及共享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应从系统设施、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平台等多个方面入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存在问题的硬件设施、设备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更换;有效引入责任制,落实管理人员具体职责,建立规范教室的使用说明,减少使用过程中由操作不当造成的硬件或软件破坏;有效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其他学校搭建多媒体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共享,综合推动多媒体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为中职学校教育资源及教育信息的共享奠定基础。作为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工作准则开展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推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争取为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有利环境的创造做出贡献和努力。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学校,福建 龙岩364000)

参考文献:

[1]江文化.创新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60-62.

[2]陈金玉.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41-44.

[3]孙淑莉,宋登江.论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多媒体教室的科学管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3):99-100.

[4]陈金玉,位二伟.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的外包服务运行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53-56.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目前最广泛的教学方式,它既能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老师可以通过板书和讲解的形式来完成,也能结合多媒体视听技术,利用图片、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来表达。这样的表达方式直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随着多媒体教室利用率的不断提高,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也就成为了一大难题。如何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好多媒体教室,确保其正常运行,为教学提供便利的服务,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

(一)多媒体监控中心的管理与维护

目前,学校教室基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多媒体教室一般都达到了好几十间,这么多的多媒体教室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通过统一监控来实现。因此,监控中心是整个多媒体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管理员只有通过监控系统来对每一间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才能确保做到一旦多媒体教师发生故障时,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从而确保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多媒体教室设备主要有投影机、计算机、音响、中央控制系统、屏幕、机柜等。设备的管理主要是安全方面的管理,几乎所有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都面临着失窃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设备价格昂贵,一旦失窃,将给学校带来重大的损失。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在多媒体教室设备中,主要设备就是投影机和计算机。它们不仅仅是价格昂贵,实用频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增加整个多媒体系统的使用寿命,才能为学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投影机的维护:

1、投影机要有稳定的工作电源

投影机所使用的电源应与动力电路分开并由稳压器,UPS供给,必须是带有可靠接地的三相电源,而且信号源与投影机电源最好同时接地。目的是由于当投影机与信号源连接的是不同电源时,两零线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电位差。在插拔电源插头时,要使用投影机电源处于关闭状态。

2、投影机要防震

投影机在使用数小时后机内温度很高,在开机状态下严禁震动,搬移投影机,防止灯泡炸裂。因为目前大部分投影机使用金属卤素灯,在点这点亮状态时,灯泡两端电压在60-80V左右,灯泡内气体压力大10kg/cm,温度则有上千度,灯丝处于半容状态,此时振动投影机灯泡易炸裂,而且现在金属卤素灯泡价格都不便宜。

3、投影机要注意散热

在使用中要注意让投影机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第一,要保证投影机的通风口畅通,通风口分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在它的底部,出风口在它的后面,所以不要使其底部和支撑面贴得太近,也不要在通风孔处放置任何东西,以免通风不畅,影响散热。第二,要经常清理空气过滤网。过滤网的网丝很细,很容易损坏,所以拆卸时动作要轻,清洁时切忌用螺丝刀等硬物,最好用吸尘器吸干净网上灰尘杂物,然后重新装好。第三,在天气炎热并且室内通风不好时,可用风扇帮助散热,这样可以保护投影机,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避免了投影机因过热而自动保护停机,影响正常教学。第四,投影机停止使用后不能马上断开电源,一定要先关机呈等待状态,让机器散热完成风扇停转后自动停机,这一点对保护投影机特别重要。

4、投影机要注意“TEMP”指示灯

在使用过程中,“TEMP”指示灯变红,表示投影机过热;“TEMP”指示灯变红可能是灯泡过热,以上两种情况下都应停机,待风扇停转后,关掉电源,使其冷却,并检查通风散热情况。如果通风散热良好,待投影机充分冷却后,再开机使用。如果重新开机后,“TEMP”指示灯很快又亮,可能是灯泡老化,应进一步检查灯泡。

5、应尽量减少开关次数

因为开机的冲击电流会影响灯泡的寿命;另外,关机后应等待5分钟以上才能再次开机操作。

二、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探讨

真正做到科学和有效的管理好多媒体教室,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下面结合自身的一些管理经验,来谈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管理职能部门分工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分工不明确,一个多媒体教室由多个职能部门来管理。比如说多媒体教室维护工作主要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来负责;多媒体设备的采购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多媒体设备的安全管理由保卫处负责;环境卫生由后勤部门负责;多媒体教室上课安排由教务部门负责等。这样的管理比较分散,分工不清,职责不明。一旦多媒体教室出现问题,责任要根据管理分工来划分,很多上课老师根本就不能明确什么问题该是什么部门来解决。所以,很容易导致推诿扯皮,设备利用率低、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解决等问题,势必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管理制度的问题

要对多媒体教室实现科学与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做到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目前,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根本就看不到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上墙。这样的管理也就显得很不规范,师生对多媒体教师的关注也就不够重视。其次,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将操作步骤与方法张贴在多媒体操作台附近,便于教师按图索骥。反之,势必存在一些随意和不正确的操作,导致多媒体设备的损坏。

(三)教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是任课教师在使用,可以说,任课教师的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一般来说,教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很多年轻教师特别是才开始上课的老师不怎么熟悉多媒体设备,比如有些老师在上完课后直接将电源关闭,这样的操作对投影机的灯泡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操作方法应该是在控制面板上将投影机关闭,投影机需要通过3-5分钟左右的散热后才能关闭电源。

2、某些老师责任心不够强,比如某些时候将带的茶杯打翻,一旦茶水进入多媒体系统的某些设备,势必引起故障的发生;还有某些老师在下课期间让学生来操作多媒体系统,不正常的操作也会导致系统的故障发生。

3、有某些老师随意添加、删除软件,随意插、拔U盘等不规范的操作都会导致系统中毒发生故障。还有就是不同时期购置的设备,使用方法与操作步骤有所不同,造成教师短时间内不易操作,影响上课等等。

(四)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完好率和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大多数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素质都不太高,这与他们的待遇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多媒体管理人员的学历要求一般不高,相关专业大专学历即可。因此学校付给他们的待遇也就相对较低,与学校任课老师相比,相差甚远。很多学校的管理人员甚至都是零时工,福利很差,因此他们的地位也就不高,他们的工作也得不到老师们的尊重。这样的工作环境势必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他们提供高服务的质量和管理那也就有点强人所难。

三、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的一些建议

针对以上多媒体教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积累的一些管理经验,下面就目前多媒体管理与维护提出一些优化的建议。首先,建立规范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包括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守则、多媒体管理人员制度等。其次,明确多媒体教室的管理职能部门,特别是购买部门和维护部门应该统一,这样才便于今后的维护与维修工作。再次,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不仅是培训他们如何来使用多媒体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加强他们对多媒体设备的认识。最后,加强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素质,虽然管理人员学历不够高,待遇不够好。但学校领导和老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忽视他们的存在。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比如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学历,学历提升后,可以转为正式职工。也可以鼓励他们评职称,可以发展成为任课老师。这样势必会加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是维持教学正常秩序的重要保障,只有参照他人管理经验,结合本身管理实践才能管理和维护提升一个层面,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董小飞,周祥.多媒体教室的设备配置和使用管理[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4):63-65.

[2]李娜.浅谈高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J].福建电脑,2009,(3):2-3.

[3]陆静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管理[J].管理维护,2009,(5):53-55.

第10篇

[关键词]大众媒体 媒体信息资源管理 数字资源保存

[分类号]G352

大众媒体(mass media),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专指广播事业中的报社、电台、电视台,亦常被人们称为“新闻媒介”。最早出现的新闻传播工具是平面媒体的报纸,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影和电视等逐渐成为新型媒体传播工具,传播方式也更新为数字传播,电视、报纸和杂志都在朝数字化的方向迈进。一般而言,网络亦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已有诸多研究。笔者暂且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媒介,不予以讨论。本文主要探讨以电视、报纸、电台等传统的新闻媒介为代表的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探讨如何使之成为受众免费、自由获取的信息资源。

1 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概括而言,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资源,如报纸、广播、电视、通讯、新闻记录影片等,进行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再传输利用等一系列的活动。

然而除报纸外,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介多以声音、视频等流媒体的形式向外传播信息,这类媒体节目,尤其是电视新闻作品,大部分是一次性消费,作品播出后,人力、物力的投入都随之一次性消耗掉了,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丧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知识财富,这是一种无形的信息资源浪费。早期的电影、电视和广播作品,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专门的机构对这些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收藏,因此很多老电影、老歌、新闻史料等媒体作品已经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那些没有纸质版本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大众媒体信息资源实施管理,以便于公众获取,有效保护并延长其使用的生命周期,最大化的发挥其信息产品作用十分必要和迫切。

目前新闻媒体单位,考虑到制作节目的成本和效率以及自身事业的发展需要,无论是报社还是广播电视总局,都非常重视自身媒体资产的管理,纷纷引入了管理平台。然而对于公众而言,除了定时收看电台、电视台播报的节目这一单一途径外,很难根据自身需求再次主动地获得这类媒体信息产品。大众媒体信息资源属于公共信息资源范畴,全体社会成员拥有自由平等地获取、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权利,因此,如何突破新闻媒体单位的局限,实施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使其公开展现在公众面前,公众可以免费、自由地使用这部分信息资源,充分保护公民信息权亦是十分必要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报社对媒体信息资源的管理

世界各大报业集团纷纷采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对其媒体信息资源加以管理,提供数字资产的有效使用和再利用,使数字资产保值和增值。“路透社”是通讯社成功转型的代表,它把新闻看作经过若干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将各道工序的质量要求量化为可控指标,按照该指标对生产流程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以便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工作效率。早在1973年,路透社开始使用“莫尼特”系统来存储和传送其经济信息。1985年后,路透社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发集成数据网(IDN),并于1987年利用该数据网逐渐取代“莫尼特”系统。目前,路透社集团构建了多媒体数据库对其媒体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该数据库涵盖了路透财经电视、路透商业资讯、关系数据库、路透网、路透电子邮件、路透电子讯息平台等。

入世后,国内各大报业集团亦开始采用先进技术对其媒体资源进行管理,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如新华社、广州日报、大众日报、南方日报等,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当属新华社的多媒体数据库。该库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多媒体、多文种新闻信息综合数据库,汇集了新华社文字、图片、图表、视音频、报刊等全部资源和社会上其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资源。目前,该库存储100余亿汉字的文字信息,36万张的图片,4000余张图表和200小时的视音频信息,拥有新闻稿库、经济信息库、人物库、组织机构库、专题背景库等20余个大库,100余个子库。

2.2广电行业对媒体信息资源的管理

广播电视行业积累的媒体信息资源,除各种稿件、网页、图片、版面文件、背景资料信息外,还包括大量数字化的音频、视频内容。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的广电企业开始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例如,IBM公司与索尼公司研发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帮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将其庞大的录像带库数字化,使摄影胶片得到更好的保护,这些内容是CNN花费了21年的时间才收集起来的。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台式机访问CNN的数字视频、音频、图像和文本文件。

我国中央电视台率先将媒体资产管理的概念变成为现实。央视音像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国内电台媒体资产管理的典范,该系统包括网络通信、视音频处理、视听审看、上下载处理、转码中心、编目检索、存储管理和远程7个子系统,涵盖传统视音频处理、信息网络、多媒体处理等多项技术内容。随后,中科大洋、捷成世纪、新奥特等国内知名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其中,大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基于先进的松散耦合体系架构设计,可灵活适应于国内各级电视台及音像资料馆和其它媒体单位,其先进性得到了国内中小型电视台的一致认可。

2.3合作研究项目

国外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已逐步认识到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纷纷开展一系列实验型的项目,英国和美国走在了前面。2001年1月,由英国图书馆牵头,联合了牛津大学、OCLC、以及奥莉夫软件公司等组织结构,共同开发英国图书馆内历史性报纸的数字化保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型。该系统的目标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缩微胶卷中的重要历史性报纸进行数字化,以联机的格式递交报纸信息,并且对数字化的报纸进行标引加工,提供高级便利的检索服务,向广大用户展示反馈结果。

美国国会图书馆与SCOLA公司合作,开展了国外新闻电视节目保存的研究项目。基于满足未来研究需要的目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经与有关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对备受公众关注的国外新闻电视节目,例如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以及菲律宾的新闻节目,加以保存并保证其在需要时可被查找。根据合作协议的规定,SCOLA需在半年时间内用数字格式将播放时间至少为3 75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加以保存,并确保国会图书馆和有关研究人员可以访问这些节目内容。如今SCOLA已经与大约90个国家就电视节目拷贝的接收和传播达成协议,将其所转播的节目采用数字化格式进行长期保存。

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开展的工作很少,几乎是空白。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走在了国内其他高校的前面,开始注重校园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园报刊、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园网络等。上述两个大学将这些校园媒体信息收集起来,加以简单的归类,提供简单的关键词检索和浏览检索的功能。

3 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中存在垄断

从宏观上说,信息资源有自然资源、私人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之分。其中公共信息资源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一切负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在行政过程中产生、收集、整理、传输、、使用、存储和清理的所有信息,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在我国,电台、电视台和报社都属于事业单位,其经费很大一部分源自政府财政拨款,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经济信息报导、人物访谈、科教片、纪实片等都应该属于公共信息资源,是社会的公共物品。然而目前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的管理局限于广电和报社内部的管理,造成了媒体信息资源的不公开和不透明,这无疑带有垄断性质。公民具有信息权,享有免费使用公共媒体信息资源的权利,因此,应该倡导公民零障碍利用大众媒体信息资源,这就需要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参与其中,将其纳入公共信息资源存储计划,打破垄断,延长大众媒体信息产品的使用周期。

3.2管理技术问题

广播、电视、报纸上的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且有重复,是否所有的广电节目、报纸资料都需要进行收集,如何判断信息资源的收藏价值,通过何种途径,运用何种方式进行收集以及如何去重,这是收集面临的技术难题。保存的主要任务是使其内容在未来的再现,与收集面临的挑战相比,长久保存面临的挑战似乎更严峻。由于技术、软件的过时以及存储介质寿命等原因,很难保证今天保存的媒体信息资源在10年或者20年后还能够读取出来。因此,如何长期保存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除报纸外,广电节目多以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的形式存在,如何有效地对这些资料进行查找和利用,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技术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多媒体检索技术和构建一套合适的组织方法。

3.3管理经费问题

对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的保存是长期性的工作,因此预算应该是长期的,包括存储设施、收集设备费用、员工工资等。管理成本只是经济问题的一个方面,经济问题还涉及利益驱动、经济模型等问题。比如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动机是什么?有哪些经济模型可以适用于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的管理?经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由谁保存的问题,如果没有经济利益,商业公司就不可能参与进来,大众媒体信息资源保存的责任很有可能落在那些由长期稳定经费支持的保存机构,如图书馆和档案馆。大众媒体信息的管理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对于保存的经济分析还非常缺乏。

3.4法律和责任体系问题

电视、电台节目同其他任何出版物一样都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由哪些机构来负责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哪些组织、机构和个人等有权力复制和使用大众媒体信息资源,都值得探讨。在大众媒体信息资源摄取、长期保存以及提供资源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涉及诸多知识产权问题。例如,在长期保存过程中需要对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拷贝,将拷贝的数据更新组织到已存储的资源体系中,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对部分数据内容进行删减、修改等,这些将会影响作品完整权、修改权和版权信息完整性等。

4 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

4.1确定管理责任者

对于个人而言,会凭个人兴趣爱好收藏经典歌曲、电影和电视作品,并可能随时凭个人兴趣转移而将之删除。同样,对于大众媒体信息生产单位而言,他们已承担了各自媒体信息资源的保存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垄断性和单一性,无法满足公众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并且这种保存也不稳定,当生产单位无力或者不愿意保存时,仍会导致数据的永远消失。所以,为了使有价值的大众媒体信息资源进行长期保存和管理,应该由有固定和长期收入的值得信赖的专门机构负责。同时,考虑到管理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笔者认为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是较适合的机构。众所周知,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是一个国家最高的资料收藏管理机构,它由国家专门拨款维持工作,并且享有“知识产权豁免权”,即国家任何新闻出版部门出版发行的作品,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都拥有优先收藏权。因此,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在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中应该起主导作用,与大众媒体机构共同管理。

4.2构建媒体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

标引和检索是大众媒体信息资源管理的两大核心内容。针对大众媒体信息的采集和保存而言,都需要构建合适的分类体系,对资源进行组织。媒体节目分类一直是传媒业内和学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纵观国内外媒体节目分类方法,原则上都离不开内容、形式、功能、对象、风格等十余个分类维度。目前,国内外可供借鉴的媒体分类体系研究主要有:Ehrenberg的《节目类型因子分析研究》、Frank等的《电视节目类型》、张海潮的《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王振业等提出的“多层节目分类系统”、刘燕南教授等提出的“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法”等。

制定媒体信息资源元数据对其进行标引,完成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亦十分必要。媒体资源大部分是视音频资料,利用全文检索技术难以对媒体信息进行直接查找及内容浏览。而元数据通过对媒体信息内容的描述可实现媒体信息的快速查找、准确定位功能,且统一的元数据标准,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奠定了基础。Dublin Core(以下简称DC)是一种通用的元数据方案,其子元素属性集具有扩展性,因此可以在DC基础上针对媒体数据特点,加以扩展,设计所需的子元素集,以便更好地描述媒体信息资源。

4.3开发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

媒体信息资源多以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信息形式出现,目前主要采用先标引后检索的方法,为用户提供服务,即先将媒体信息内容转化为描述性的文字,然后采用文本检索技术对这些描述性的文字进行检索。该方法实现简单,但检索效果的好坏依赖于对媒体信息内容的标引质量,而且对庞大的媒体信息资源进行标引也绝非易事。因此,除了采用这种先标引后检索的简单检索方法外,还应该积极探索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即通过分析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视频中的镜头、场景、镜头的运动,声音的音调、响度颜色等特点,直接根据媒体对象的内容语义及上下文联系的特征进行检索。

4.4媒体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

目前,媒体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可以借鉴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如数据的更新、迁移和仿真。更新,是指将存贮媒体的信息拷贝到新的媒体或转变成新一代格式,如将原始的Beta录像带、8磁道盒式录音带拷贝到电脑的硬盘或光盘上。迁移,是指把数字信息从一种软件硬件的配置向另一种软件硬件的配置转移,或者是从旧的计算机技术体系向新的计算机体系进行转换。仿真,是指一个计算机系统对另一个计算机系统的部分或全部的模拟,使两者接受同样的数据,执行同样的程序,获得相同的结果。此外,还有数据封装、数据考古、数字图形输入板、虚拟计算机、比特流拷贝、模拟备份和复制等技术用来支持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在实践中,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手段相互结合的策略保存媒体信息资源。

4.5落实管理经费

第11篇

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是运用传播手段与其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其实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健康体,各种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近些年来,新闻造假风愈演愈烈,破坏了媒体的形象,危机不期而至。从而新闻媒体也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但是帮助企业解决危机的重要工具,而且也需要进行公关活动,需要进行危机管理,从而才能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当然媒体在进行公关活动时有其特殊的优势,同时也与一般的企业有所区别。在公关视阈中影响新闻媒体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公众、媒体组织形象、媒体危机事件(主要是假新闻事件)其中公众是决定新闻媒体发展的根本因素。

公众作为新闻媒体信息的接收者,它不单单处于接收信息的被动地位反而对新闻媒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新闻媒体要什么样的信息、新闻媒体自身要进行怎么样的风格定位、如何进行改革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由公众决定的。而媒体组织形象是建立媒体公众信誉度的核心因素。“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其形象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与媒体发生联系的公众,对媒体及其各种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各种印象、感情和认知评价的总和。”①具体而言媒体形象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其权威性高低、导向性强弱、信誉度好与坏和品位度高与低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媒体形象是超越现实资产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品牌。再者媒体虚假新闻是破坏媒体组织形象的关键。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人为内部危机更多地表现为报道失实与报道失误,而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假新闻,此类危机是影响公众对媒体印象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通过人为努力也可以完全避免的。

二、媒体危机事件影响媒体的公共关系目标的实现

公共关系的目标主要包括: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

“认知度,即组织被公众所了解的程度。”“美誉度,它表示公众对组织信任、赞许的程度。美誉度是褒贬倾向性的统计指标,是对媒体道德价值的判断。”②与美誉度一样,和谐度也属于对于媒体道德价值判断的范畴,但却是美誉度在目标公众中的延伸,即“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是组织从目标公众出发、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获得回报的指标。”③ 1月18日、19日,国内两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和《青岛早报》分别刊登了题为《深海围“鲨”》《猎“鲨”行动》等有关我国舰艇编队索马里护航情况的稿件。经查实,两家报纸的相关报道都是由同一名社会自由撰稿人编造杜撰,内容严重失实。报道刊出后,又经网络传播,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此事件中,表面看来会提升这两家媒体的“认识度”,由于消息的刊登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该媒体的受众,使其“认知度”提高,但是具体而言,最终调查结果该新闻媒体提供的是虚假新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那么就算是认知度的提高也是公众的负面认知。除此之外,报道虚假新闻破坏了媒体的形象,而且也得不到公众的赞美与支持,种种的因素都会降低该媒体的美誉度。在一般的情况下“美誉度”与“和谐度”总是相辅相成的,报道虚假新闻,只能使公众改变以往对其的看法,形成不良的印象。由此可能发生的就是公众从此会对该媒体产生偏见,不会与该媒体进行合作。

三、加强新闻媒体的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中国有句古话很有道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在新闻媒体日常的工作中,就缺少关于虚假新闻危机事件的“预”。“防微杜渐”、“防范大于救灾”等生存智慧和管理哲学,对危机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危机管理的最高目标,在于防患未然,而非亡羊补牢。在新闻媒体的日常工作中就忽视了危机意识的培养,缺乏敏锐的危机判断能力。

建立专业性常设性危机管理组织。一般情况下,现在的媒体内部大都划分为编辑部,广告部以及主管新闻采写的部门,而从来没有设置有关危机管理的专门组织,当危机来临时通常都是临时抱佛脚,没有专门的专业人员来组织解决危机。

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所谓危机预警,是指组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危机的诱因及危机的征兆进行事前检测和评判,并据此作出的危机警示的管理行为。”从整个危机管理体系来看,危机预警属于事前管理的范畴,是组织由常态管理进入危机管理的转折点。在现行的媒体内部管理制度中,很少有一套完整的关于危机管理与危机预警的制度存在,危机意识淡薄。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危机管理,人人有责,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要求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具有怀疑的精神,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完善新闻媒体信息体制。媒体在转载一些新闻时并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与核实,只是在时效性或者利益上面来考虑,在这方面没有相应的转载体制,才使那些虚假的信息迅速扩散,扩大了事件的不良影响。 《深海围“鲨”》《猎“鲨”行动》系列假新闻,报道刊出后,又经网络传播,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现在的新闻媒体不重视把关的作用,经常不假思索的转载一些新闻,而根本不思考该新闻的真实性,不具有怀疑精神。

相应的危机管理制度。危机发生后,要设置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事件的善后工作。“媒体要建立接待中心,设立监督部门,实行道歉制度。”杜绝虚假新闻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具有舆论的功能,对其他行业的造假行为经常进行批评与曝光;但面对自身造假,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很弱,很多情况下还有抵触行为,不能积极的面对社会的监督,不利于形成“造假可耻”的观念。因此,各个新闻媒体要积极回应社会的监督,接受社会各界对虚假新闻的监督、举报和投诉,形成公开道歉制度。

注释

① ②李道平:《公共关系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57页

第12篇

对比传统教学,教师要花费较多板书时间,授课信息就会相对较少,会减少了对问题的讲解时间。这种教学方式既沉闷枯燥又费时费力,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学校课时有限,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又多,通过多媒体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节约时间,可以更深入展开问题探讨。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量与更多的热点问题。第三,多媒体教学提供虚拟环境,让理论与实践场景再现。在传统财务管理的教学中,通常都是把空乏理论和公式不断推导,实际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很难讲解清楚。有了多媒体之后,可以使得实际遇到的问题,展示在多媒体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二、财务管理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管理的多媒体教学在各个方面显示了它所具有的优势,节约板书时间,传递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但多媒体财务管理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课件质量不佳,教学内容过多,讲课速度过快,过分地依靠多媒体设备,离开多媒体无法讲课的现象,尤其年轻教师排斥传统教学等,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改进。

1、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财务管理授课的速度,也可能让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而影响教学效果。财务管理课程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在授课中减少了板书时间,也减少了思考的时间,会使得学生跟不上教课进度。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财务管理的内容只能通过“一屏换一屏”的方式出现在屏幕上,尤其是重点难点,很难加深印象,影响知识形成和课程内容的整合吸收。多媒体财务管理教学单位时间内传播信息量大,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在不断积累容易出现“信息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教师授课时一定要把握好讲课速度。

2、财务管理课程多媒体教学可能忽视学生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因材施教是教师最主要的一项职责,然而在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花费了很多心思去认真制作教学课件,一旦完成,便不会轻易改动,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使课程教授束缚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下,教学的内容一成不变地按照课件教案程序进行大大地降低授课质量,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财务管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主要是通过演示来进行的,因此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因素是所制作课件的质量。尤其是部分老教师计算机水平有限,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软件课件制作也能简单地沿用板书格式,利用POWERPOINT完成一些简单制作,或将教材中的内容照搬到屏幕上,失去多媒体的很多作用。特别是满屏的文字,不会加入视频材料或制作动画等。因此,目前课件教学制作常出现问题如文字色彩与背景颜色搭配不合理,容易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和视觉疲劳。课件制作应避免课件书本化、课件提纲化、课件图像化。

三、财务管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策略

多媒体的发展和运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财务管理也在这个趋势中,为了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我们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作用。财务管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辅助教学是其功能和作用应所在,而不能过于注重表面形式而脱离教学,更不能把课件当成是减轻备课压力、节省时间的工具。教师应该基于授课的目的,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利用这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财务管理课件的运用技巧。第一,掌握多媒体运用技巧要选择好教学内容,例如掌握财务管理的授课内容时,围绕资金主线,可以用红色线条,如同企业血液般穿插在企业各个方面,要比传统的手工画线条要直观而方便。在此过程中,边播放,边讲解,能完善内容,加深学生记忆。第二,恰当使用动画效果是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投资管理需要一系列的数据和预算,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被学生接受,在幻灯片课件中加上适当的动画。在选择投资方案,预算收益时增加喜庆的动画,直观、清晰又生动的表达程序的传递的过程。同时教师在每一张幻灯片之间如果考虑动画的设置,增加情趣,收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除了动画效果外,在财务管理多媒体教学中巧用声音效果也很重要。例如在财务管理损益分析时候,达到盈亏平衡,我们利用鸣笛声,以示警惕,意味着超过这个界限就会亏损。企业破产出现的界限,可以利用杂碎花瓶的效果,表示难以挽回。总之巧用声音效果,也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另外注意多媒体教学资料的搜集与积累、教师平时应该留心搜集图片、视频、动画素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发挥作用。

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多媒体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财务管理课程教授过程中要教师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教授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法,达到授课的目的。在设计安排教学内容上应符合规则,不能堆积文字,让内容的呈现次序、呈现方式和呈现容量安排详略得当,使多媒体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重点难点。

4、加强对财务管理多媒体教学的管理。财务管理教学要切实受到学生的接受,加强对财务管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监控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交流和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之一。通过组织多媒体使用和制作课件的研讨会、讲座等,举办优秀多媒体课件展评以及多媒体授课比赛等活动,促进优秀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提高,推广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经验。加强多媒体教学也要接受多媒体授课评价。而这种评价不仅要接受专家和教师同行的,而且还需要接受学生评价的考验。这些评价和监督能促进多媒体教学的不断进步。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