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23:2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明吃完早饭,又像往常一样在穿衣镜前整了整衣领,系好红领巾,还检查一下拉链是否拉好。妈妈在一旁笑着说:“又不是去参加演出,何必这么认真?”小明回答:“妈妈,良好的仪表是对别人的尊重,到公共场所穿着就应该整洁、大方!”说完,他对妈妈说了声“再见”,就去上学了。
不多久,小明就走到了公交车站点,在站台上等车的还有好些人。不知谁喊了一声:“看,车来了!”人群一拥而上,把车门都堵住了。售票员阿姨连忙请大家排队上车,小明自觉地排到队伍的最后面。车刚要开时,又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此时车上已经没有空的座位了。小明看到这个情景,连忙站起身说:“老奶奶,请您坐我的位置吧!”说着,上前扶老奶奶坐下。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小朋友!”小明微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知怎么回事,司机猛一刹车,小明重心不稳,不小心踩到了旁边一位阿姨的脚。他不好意思地打招呼:“对不起,阿姨,把您踩疼了吧!”阿姨笑了:“没关系,小朋友,你也不是故意的。”
车终于到了站点,再走几分钟就到学校了,前面忽然传来一阵哄笑,小明一看,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围着一位盲人叔叔,有的给他乱指方向,有的还朝他扔东西,小明连忙上前制止了这些不懂事的小朋友的行为,他扶着盲人叔叔,热情地把他送过了马路。
中午放学,小明和同学兴致勃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走来了几个外国友人,看样子是来旅游的。同学兴奋地抓着小明的肩说:“嗨,那儿有老外,我们上去打个招呼吧!”小明说:“好啊,见到外宾就应该主动问好。”他们用刚学会的英语热情地向这些外国友人问好,其中两名外宾向小明打听天目湖怎么走,小明仔细地指点他们乘车路线,还向他们介绍了天目湖的主要景点。几位外国友人不住地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小朋友,真棒!”说着,还赠送了他们一人一份精致的小礼物。小明微笑着双手接过,又向他们回赠一套明信片。
回到家后,妈妈责备小明:“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小明正想解释,忽然发觉妈妈今天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就问她怎么回事。原来早晨妈妈洗衣服后来不及脱水,直接把衣服晾在外面,把楼下阿姨家晒的被单淋湿了,她刚刚上门来和妈妈评理,难怪妈妈憋了一肚子气。小明想了一会儿,笑着对妈妈说:“好了,妈妈,犯不着为这点小事生气,待会儿我下楼给阿姨道个歉。”“什么?”妈妈睁大了眼睛,“为什么要给他们家道歉?早晨我晒衣服时,他们家又没晒被单。”小明耐心地对妈妈说:“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我们家住在楼上,要多为楼下邻居想想。您忘了,上次我们家衣服掉下去,还是那位阿姨送上来的!”爸爸在一旁笑着说:“还是我们家小明懂事!”
晚上放学回家,妈妈兴冲冲地说:“今天我们不用烧晚饭了,你爸爸的同学请咱们吃晚饭。”“是那个杨叔叔吗?”小明问。“对,是他。”妈妈提醒小明,“他们一家可都是回族人,去作客时可要注意啊!”小明说:“我知道了,在杨叔叔家我保证不谈与猪肉有关的内容。”妈妈笑了,叫小明赶紧去把作业完成。
到了5:30分,爸爸下班回家了,小明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地来到杨叔叔家。小明在门上轻轻地敲了三下,“谁呀?”屋里传出了杨叔叔的声音。“我是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的!”小明高声答到。门开了,杨叔叔微笑着站在门口,“欢迎你们来作客,快请进!”小明把妈妈准备好的礼物递给杨叔叔,和爸爸妈妈换好拖鞋,这才走进客厅。
晚餐丰盛极了,妈妈直夸女主人手艺好,杨叔叔也不住地给小明夹菜,小明总是笑着表示感谢。晚餐后,杨叔叔说:“小明,听说你很喜欢唱歌,对吗?我这里刚好有几张音乐会的入场券,待会儿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吧!”小明高兴地接过票,连声说:“谢谢叔叔!”
从杨叔叔家出来,小明一家三口就打的去了体育场。这场音乐会真是精彩极了,小明听得如痴如醉,每场演出结束,他们都抱以最热烈的掌声。
回到家里,小明兴奋地说:“今天过得真有意思!”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我们中国的父母,尤其是一些名人,特别重视对他们的子女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名人丰子恺教育子女的故事吧。
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文学家、教育家。早年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五四"运动以后,进行漫画创作。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给孩子们讲要对人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说:"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次,父亲在-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当孩子们吃完饭,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嚷着想先回家。父亲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那时,小陈宝十三四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带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人家?人家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人家问好;人家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
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是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有出息的人。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心日子,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不够尊重,对别人缺乏爱心,不能和小朋友和谐相处等等。
只是知道对人要有礼貌,还是不够的。还要知道,礼貌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具体的礼节和仪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和可塑是很强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朋友们要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以身作则,抓住良机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我想,听了名人丰子恺教育子女的故事,家长朋友们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的。为了孩子的将来,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每个宝宝都会在成长中习得适当的礼仪。我们不能苛求宝宝在任何时候都行为得体,但可以有针对地培养,为其今后的社会性发展、与他人交往打好基础。
0~3岁宝宝礼仪培养
小宝贝
礼仪培养越早开始越好。18个月大的小婴儿,就已经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尽管他并不完全明白这些的意义。你不妨从这些做起:
培养同理心
和你的小宝贝一起来想想别人的感受。耐心地告诉你的宝贝,当他友好地帮助小伙伴寻找丢失的玩具时,当他慷慨地将自己的美味食物与小伙伴一同分享时,大家都会非常快乐。先让他对礼仪产生一个积极的态度,渐渐地,你会获得意外的收获。
因材施教
每个宝宝天生的性格与气质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宝宝非常外向,出门见到人就会挥手问好或者再见。而有些宝宝则属于“慢热型”。作为家长,要从自己宝宝本身的性格特征出发,因材施教,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伤害了宝宝的自尊心。
镜头:
2岁的佳佳内敛害羞,在自己的生日派对上受到大家的关注,小家伙感到非常不自在。大家齐声为佳佳唱《生日快乐歌》以后,佳佳并没有大方地对大家表示感谢,而是在妈妈耳边像小蚊子一样轻声地说“谢谢”。妈妈代他向大家转达了谢意,大家说,佳佳是个懂礼貌的好宝宝。
化繁为简
年幼的宝宝无法在同一时间表现出诸多的礼节。就拿餐桌礼仪来说,要让宝宝一下子在餐桌上表现得彬彬有礼、举止得体显然有些困难。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心急,要知道欲速则不达。应当每次只强调一个行为,例如“吃饭的时候要使用餐具,而不能直接用手抓。”或者“吃饭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等。要化繁为简,多加重复。
入园宝宝
在这个年龄段,宝宝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的控制力都已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强与提高。这时的他们更容易习得一些常规礼仪。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必要时,要“插手”
如果你的宝宝强行霸占别人的玩具,怎么也不肯还给人家,你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了。但不能直接从宝宝手里一把将玩具夺过来还给别人,这个行为本身也是一种强行掠夺,是在暗示“成人可以强行但宝宝不可以”,宝宝会愈发迷惑。而要冷静地告诉宝宝,他不能为所欲为,不能随意地霸占别人的玩具,否则他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后果他必须自己来承担。用坚定的语气对他说:“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他不应有选择的余地。
榜样角色
如果你的宝宝拒绝向他人道歉,不肯说“对不起”。那么告诉他,他现在就像是灰姑娘里的坏姐姐。童话故事里的许多善与恶的角色,都可以用来作为教育宝宝的素材,因为这些角色的作用与力量在宝宝的心目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印象。
赞扬无敌
如果你的宝宝可以自觉地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等,请不要吝啬你们的赞扬。适当的奖励也无可厚非。
【关键词】《说文解字》;《礼》;社交社仪;素质教育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明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精华,范围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有着深刻的社会渊源。我们青少年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受益者,但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本文试图从《说文解字》中去窥探一下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期望对我国现代的素质教育有一些启发。
上古社会是一个原始宗教礼制的奴隶社会,原始宗教、阶级观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上古的社会的礼仪制度也无时不体现了这一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由此可知,礼仪在上古社会是有着严格的阶级分别的,是属于社会上层人民。社交礼仪也主要是在这些处于上层社会中的人群中进行的。从社会交际的场合和性质来区分,上古的社交礼仪可分为祭祀礼仪,行政礼仪和生活礼仪三大块。三大礼仪中,以宗教礼仪居于主要地位。《说文》在进行释义时,不仅直接引用了《周礼》中相当一部分来说明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同时也间接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一些社交倾向和禁忌。
一、祭祀礼仪
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中国的上古社会是神权社会,实行原始宗教礼制并以此来管理国家。《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整个国家生活中的一件事。对天地自然是异常崇拜的。《说文》示部:“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祗,地祗,提出万物者也。”
礼的最初意义是祈福的行为。《说文》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富也。”由于祈福的频繁,产生了一系列与祈福有关的字。如:“禧,礼吉也;,以真受福也;禄,福也;:福也;,祥也;祥,福也;祉,福也,助也;福,佑也;祗,敬也;,安福也;,神也。”为了达到祈福的美好愿望,祭祀礼仪应运而生,对祭祀人的穿着,祭祀的供品,祭祀的时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祭祀的服饰。
《说文》示部:“,戒,也。”这是对参加祭祀人的一个首要要求,洁身净体,以示对神的尊重。
《说文》衣部:“,蔽?也。《周礼》曰:‘王后之服衣。’郑玄注: ‘……从王祭先王则服衣。’”
《说文》衣部:“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乡。”天子与王后在祭祀先王时都有专门的礼服,以示对神灵的敬重。
2、祭祀的食物。
《说文》示部:“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用手拿着肉供奉给神。
《说文》酉部:“奠,置祭也。”用酒食祭奠。
《说文》示部:“礻比,以豚祠司命。从示,比声。汉律曰:‘祠礻比司命。’”祠:《周礼》郑注:“求福曰祷,求得曰祠。”小民遇病痛凶灾,则向司命神许愿求福,得求之后,如期还愿。礻比、祠就是还愿。
《说文》犬部:“,宗庙犬羹。犬肥者以之。”羹,《曲礼》曰:“凡祭宗庙之礼犬曰羹”
3、祭祀的时令。
《说文》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牲,用圭璧及皮。” 周代春天的祭祀叫做祠。这是由于用来祭祀的物品少,而仪式文词多的缘故。《礼记・月令》,农历二月,祭祀不用牲,而用玉器、毛皮和缯帛。《说文》示部:“(音月),夏祭也。”《礼记・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夏曰,秋曰,冬曰。”郑注:“此夏殷之祭名。周则春曰祠,夏曰。”
《说文》示部:“,谛祭也。从示,帝声。周礼曰:五岁一。”是审谛的祭祀。周朝的礼制说,五年奉行一次祭。谛祭,《段注》:“谛祭者,祭之审谛者也。”朱骏声《通训定声》:“汉儒说鹅三。”一、郊祭之,即祭天,是王者之大祭。二、殷大祭之,天子诸侯宗庙的大祭。三、时祭之,宗庙四时祭之一。
《说文》示部:“(音峡),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从示合。周礼曰,三岁一。”关于大合祭,《春秋・文公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公羊传》曰:“大事者何?大也。大者何?合祭也。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毁庙,是指直系亲属超过高祖的,自移神主到太庙中。
《说文》王部:“闰,分之月,五岁再闰,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从王在门中。《周礼》曰:‘闰月,王居门中,终月也。’”闰月,由剩的未分的时日组成的月份,五年闰两次。每月初一,行告祭之礼,天子居处于庙堂之中,闰月居处于正室门中。《周礼》说:“闰月,周王居处于正室门中,整一个月。”
4、祭祀的器具。
《说文》王部:“,圭。尺二寸,有,以祠宗庙者也。”圭,长一尺二寸,上端安有勺,是用来祭祀宗庙的礼器。
《说文》示部:“,”社肉,盛以蜃,故谓之。是祭过土地神的肉,用俗名大蚌蛤的蜃作的祭具装着,所以叫它“”。
5、祭祀的方式。
《说文》示部:“(音灌),灌祭也。”,用酒灌注在地上使神降下。灌祭:《书・洛诰》:“王入太室”孔颖达疏:“者灌也。五以圭酌P16之酒以献尸,尸受祭而灌于地。因奠不饮,谓之。”
《说文》示部:“,烧焚燎以祭天神。从示,此声。《虞书》曰:‘至于岱宗,。’”
6、出行礼仪。
《说文》示部:“,告祭也。” 天子诸侯将要出行时要举行礼。
《说文》示部:“,师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周礼曰:于所徵之地。”。军队行进到了止息的地方,耽心怠慢了那里的神,就下马祭祀它们。路途中的祭祀统称礼。
二、行政礼仪
相对于祭祀礼仪,《说文》对于行政礼仪方面的记载较少。
《说文》王部:“,桓圭,公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公执桓圭。”郑注:“公,二王之后及王之上公。双植谓桓圭。桓即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使它的上面安定)也。桓圭,亦以桓为[音同转,指花纹]饰,圭长九寸。”
《说文》王部:“,大圭。长三尺,抒上,终葵首。”即大圭,长三尺,上端削薄,安上一个椎形的脑袋。《礼记・玉藻》:“天子”,郑注:“之言,挺然无所屈也。” 是天子所持的玉笏。
《说文》王部:“瑁,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似犁冠。《周礼》曰:‘天子执瑁四寸。’”诸侯来圭玉来朝拜天子的时候,天子用瑁玉来覆盖圭玉,象犁冠头覆盖在犁木上一样。
《周礼》说,“天子拿着瑁玉,方四寸”。
《说文》草部:“,茅藉也。礼曰:‘封诸侯以土,以白茅。’”当时礼制规定:天子把五色的土封给诸侯,用白茅作的席子包垫着。
《说文》草部:“,朝会束茅表位曰。《春秋国语》曰:‘致茅,表坐。’”君臣聚会的时候用茅草来标明位次。
三、生活礼仪
《说文》生活礼仪反应的范围很广,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看。
1、穿戴礼仪。
《说文》部:”(音夫),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天子,以象之。天子朱,诸侯赤,大夫葱衡。” ,蔽膝,相当于现在的围腰。天子用朱色蔽膝,诸侯用赤色蔽膝,大夫用青色蔽膝。
《说文》部:“袷,士无有袷。制如,缺四角。爵弁服,其色(音妹)。贱不得与裳同。司农曰:‘裳,色。’”士人的蔽膝没有而有袷,像酒,切四角。士人祭祀时,戴着雀形的帽子,穿着礼服,它们的颜色都是赤黄色。由于地位低贱,袷不能与下装颜色相同。司农说,下装是浅红色的。上古社会对于衣服的颜色有要求,等级不同,穿不同颜色的衣服。
《说文》丝部:“(音其),帛苍艾色。《诗》:‘缟衣巾。’” 是未嫁女所穿的衣服。
《说文》髟(音标)部:“(音抓),丧结。《礼》:女子衰,则不。” 是妇人丧时的发髻。《礼经》规定,女子在服斩衰、齐(音咨)衰丧服期间,扎丧髻。丧则不扎丧髻。
2、佩饰的礼仪。
《说文》王部:“,三玉二石也。《礼》:天子用全,纯玉也;上公用(音忙),四玉一石;侯用;伯用埒(音列),玉石半相埒也。” 全是纯粹的玉;即三分是玉,二分是石头的玉石;是四分是玉,一分是石头的玉石;埒是玉石各一半,二者相等的玉石。《周礼》规定:天子用“全”作为装饰品,上公用“”,侯用“”;伯用“埒”。
《说文》王部:“珩,佩上玉也。所以节行止也。”一组玉佩中横在最上的玉器,是用来节制佩玉者行步的。
《说文》王部:“王綦,弁饰,往往冒玉也。”弁是一种礼帽。分皮弁、爵弁。皮弁用皮革制成,为武冠,用于田猎或征战;爵弁用布制成,为文冠,用于祭祀。《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郑注:“会,缝中也。读如綦。綦,结也。皮弁之缝中,每贯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 。
《说文》巾部:席,籍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周礼》说,天子诸侯的席子,有用黑白斧形图案的绣边装饰物。
3、其他礼仪。
《说文》口部:“唁音艳,生也。《诗》曰:‘归唁卫侯’” 唁即遭遇丧事的生者之意。《诗经》说:“回去慰问亡国的卫侯。”
《说文》部:“金(音俺),低头也。《春秋传》曰:‘迎于门,金之而已。’” 《春秋左传》说:“对在门口迎接卫侯的大夫,卫侯只是点点头罢了。”
《说文》手部:“,提也。”王筠《句读》:“《曲礼》:‘长者与之提。’注云:‘提,谓牵引将行。’”即搀扶着老人,为老年人引路。
《说文》广部:“庠,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庠是掌管礼仪的官敬养老人的地方。夏代叫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四、结语
从以上可知,上古的社会交往活动以祭祀为主,因此,祭祀礼仪在整个社会交际礼仪中比重最大,也最为完美。也即一定的文化形式是一定经济主体的反映。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近一步发展,祭祀礼仪不断简化,行政礼仪和生活礼仪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的特色文明礼仪,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善于从古人的智慧中吸取营养,因地制宜地用于教学实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将是我们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 .岳麓书社,2001年
[论文关键词]礼仪教育 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公民的文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礼仪教育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总体而言,传统礼仪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渠道来进行,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
一、家庭教育:礼仪教育启蒙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人生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 重点突出爱心教育。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 紧抓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留意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指明方向。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
3 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在欢愉的气氛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学校教育:礼仪教育规范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在学前阶段和中小学阶段注重礼仪教育,同时也应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文化教育不仅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而且从其适用性来看,各种各样专业化的礼仪文化,如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应用性课程的开设,也为其今后步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修养和素质。
1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定期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帮助学生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
2 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将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实行长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 开展校园礼仪活动。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其中“礼”的达到要靠“乐”,孔子说的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音乐,而且包括诗歌、舞蹈,简言之,即艺术化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养成礼仪习惯。如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举办讲座、演讲比赛、礼仪辩论,讲礼仪故事,成立演出队,自编节目如小品、哑剧等进行以礼仪为内容的文艺演出。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激励学生效法礼仪行为,既提高活动的文化层次,又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还能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之花处处盛开,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
4 教师礼仪率先垂范。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必先正己的道理,在日常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质,尊重爱护学生,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正如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因此,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做到课堂上用文明语言上课,平时言谈举止当楷模。
5 创新礼仪教学方法。礼仪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其中包括:(1)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在课堂上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2)模拟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在实施这种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设计一个情景,如应聘面试、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内在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学更生动直观,取得了预期效果。(3)实践教学法。礼仪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礼仪课程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声誉,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社会教育:礼仪教育实践
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宋朝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说明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社会教育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深化与践行阶段,可以通过政府、大众传媒、社区和家庭予以引导推进。
1 政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将礼仪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进一步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塑造人人讲文明、守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形象,营造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一是崇尚礼仪的舆论氛围。城市主要地区、繁华大街要设立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和宣传栏,利用多种载体、手段宣传文明礼仪,倡导文明新风。二是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净化文化市场,发展各类群众文化事业,形成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网络。三是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动党政军民、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努力形成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四是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要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管理和监督工作,努力形成崇尚礼仪、争先创优的育人氛围。
2 大众传媒。礼仪的作用发挥是靠人们自觉来维持的,是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化单位,在宣传礼仪文明、建立良好风气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广告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
3 社区和家庭。创建文明社区。社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以组织居民进行礼仪文化的学习,以及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和评比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应广泛开展“创文明社区、做社区主人”和“绿色社区”“社区志愿者”等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方便、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文明社区。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谈社会风气》
科技的进步,工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这些都值得我们骄傲。
但是,今日的社会风气,却令人忧心忡忡,摇头叹气。
现在的公民,吃好的,穿好的,丰衣足食,但却因此养成了奢侈浪费的坏习惯。看!一些赶时髦的年轻人,为了赶上潮流,每天打扮得“娇里娇气”的,不惜这些衣物的昂贵,花费了不少的金钱。如此贪图荣华富贵,再这样下去,怎得了?
翻开报纸,常看见一些杀人放火、抢劫偷窃的案件报道。现在有许多好高骛远,好逸恶劳,整日贪图舒适安逸的生活。于是就投机取巧,去抢劫偷窃,希望能舒适一辈子。但是,他终究自食恶果的。更严重的是,败坏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害人害己,何苦呢!
更要不得的是,人人都缺乏公德心。河川里有来自工厂的废水,有垃圾的淤积,既脏又臭。街道的两旁,尽是一些果皮纸屑和塑料袋,天空也弥漫着浓浓的黑烟,这都是公民自私自利的行为,促使整个社会变得很没有公德心了。
所以,朋友们!别再奢靡沉醉了,为了我们,也为了下一代,一起手拉手,心连心,互助合作,将这些败坏的风气铲除,把良好的风气发扬广大,使我们的社会走向更光明灿烂的康庄大道吧!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礼尚德”的传统。礼仪作为一种基本的行为规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表达彼此善良愿望与美好情感的作用。礼仪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特征的道德规范的受教育者。因此,普及大学生礼仪教育,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势在必行。
1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1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很好的被我们所继承和发扬。在我国古代,礼仪就备受重视,《礼记・曲礼》指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充分说明各种行为都受到了礼仪的约束。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但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竞争,而且文化的竞争也被更加重视。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礼仪教育则不可推卸地肩负着传递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他们的礼仪教育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和现代意义。
1.2 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不断进步,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建立是离不开礼仪教育的。从古至今,礼仪一直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说明礼仪使人们相处和睦,使国家安宁健康的发展。2005年主席强调:“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
1.3 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
人际交往能力关系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美国著名哲人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能15%是专业技术,另外85%是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由此可见,任何社会的交际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1]知书达理,待人以礼,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大学生应加强礼仪教育,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交往原则,提高个人人际交往能力。
2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2.1 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高校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不但担负着传授知识,让大学生增长才能的任务,而且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以应对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迈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技能。礼仪教育的内容、手段都应以满足学生需要出发。礼仪教育内容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在介绍国外礼仪惯例和中国传统礼仪的同时,还应包含礼仪的历史起源等介绍。礼仪教育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通过运用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把礼仪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还可以采用网上聊天、辩论或咨询等方式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进行更广泛的礼仪教育,使学生能在接受礼仪教育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
2.2 提高教师礼仪素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体现着自身素质和修养,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仪容仪表大方得体,谈吐高雅不俗,会在不经意间对学生起到陶冶熏陶的作用,使学生积极学习教师身上良好的礼仪品质,“见贤思齐”,自觉提高个人的礼仪修养。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提高个人修养素质,注重礼仪。同时,教师可以将礼仪知识融入到教学课堂中,把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寓于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提高个人礼仪修养,通过师资培训和自我学习,成为一名学术渊博、职业操守高尚,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高校教师。
2.3 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品格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健康、和谐的礼仪环境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良好的礼仪氛围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了礼仪就在自己身边,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耳濡目染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品格。一方面,学校开展礼仪文化活动,如通过广播宣传文明礼貌行为、组织礼仪知识竞赛、辩论等。另一方面,在公共场所,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地张贴提示性的标语,随时能提醒全校师生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广大学生从最基本的仪表、言谈和仪态举止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从小事中得到升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2]
2.4 加强礼仪实践教育
实践活动是学生们实际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极好的训练平台,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性,可以通过个人礼仪、面试礼仪和职业礼仪来进行教育。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面试礼仪是成功求职的临门一脚。求职者能否实现求职目标,关键的一步是与用人单位见面,与人事主管进行信息交流,以便使人事主管确信求职者就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职业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这些礼仪,将使个人的形象大为提高,这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
综上所述,礼仪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文明有礼、道德高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通过学习礼仪、遵循礼仪、弘扬文化,大力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使他们成为言行文明,知书达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营销礼仪 1、营销礼仪的含义
营销礼仪是指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用以维护企业或个人形象,对服务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是一般礼仪在营销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名营销人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并保持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个人形象,就必须了解、熟悉和正确使用营销礼仪。一般说来,在营销活动中,言行合情合理,优雅大方,自然得体,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办事,按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礼节程序与客户相互往来,都是营销礼仪的基本内容。
2、营销礼仪的特征
营销礼仪属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组成部分,代表企业,反映企业形象,是围绕企业营销目标而运转的企业化个人行为。营销礼仪既重视情感沟通,也注重信息交流,注意利用大众传媒来沟通企业与公众的关系,旨在实现理性和感情的结合,实现情理与利益的和谐统一。营销礼仪的主要目的在于树立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一套能代表企业的营销礼仪会带上企业文化的色彩,除了具有一般社交礼仪的特征,还反映企业内部规范的独特之处。营销礼仪既注重礼仪的民族特性,也重视礼仪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如诚信服务消费者,处处尊重消费者,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的营销人员应针对不同的民族和不同信仰的公众,采取适当当地风土人情的令人愉悦的营销礼仪,从而使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企业形象为当地人们所接受。?
3.营销礼仪的本质
营销礼仪是企业子尊重、诚信、和宽容和平等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礼仪方式,它的本质是企业形象的一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营销礼仪是企业营销活动和日常工作中所体现的礼仪,包括企业和营销人员的行为或程序礼仪,企业对公众的反应或反馈礼仪。营销礼仪的主体即企业或企业的营销人员,他们既有接受公众礼仪的反馈和引导,培育公众礼仪向善、向美的义务,又有不可因公众对自己的礼仪不周或缺失而产生不满或报复心理,进而影响企业和营销人员应有的礼仪态度和礼仪行为的义务。他们应该始终坚持把营销礼仪与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把个人的礼仪融入企业的营销礼仪之中,自觉维护自身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
营销利益概述 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局部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人才竞争,发展到企业整体性竞争-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论,它是由众多个体形象组合而成的,而营销礼仪正是塑造个人形象、企业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工具。
1、营销礼仪的含义
营销礼仪是指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用以维护企业或个人形象,对服务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它是一般礼仪在营销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名营销人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并保持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个人形象,就必须了解、熟悉和正确使用营销礼仪。一般说来,在营销活动中,言行合情合理,优雅大方,自然得体,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办事,按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礼节程序与客户相互往来,都是营销礼仪的基本内容。
2、营销礼仪的特征
营销礼仪属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组成部分,代表企业,反映企业形象,是围绕企业营销目标而运转的企业化个人行为。营销礼仪既重视情感沟通,也注重信息交流,注意利用大众传媒来沟通企业与公众的关系,旨在实现理性和感情的结合,实现情理与利益的和谐统一。营销礼仪的主要目的在于树立和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一套能代表企业的营销礼仪会带上企业文化的色彩,除了具有一般社交礼仪的特征,还反映企业内部规范的独特之处。营销礼仪既注重礼仪的民族特性,也重视礼仪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如诚信服务消费者,处处尊重消费者,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的营销人员应针对不同的民族和不同信仰的公众,采取适当当地风土人情的令人愉悦的营销礼仪,从而使企业的产品、服务和企业形象为当地人们所接受。
3.营销礼仪的本质
营销礼仪是企业子尊重、诚信、和宽容和平等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礼仪方式,它的本质是企业形象的一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营销礼仪是企业营销活动和日常工作中所体现的礼仪,包括企业和营销人员的行为或程序礼仪,企业对公众的反应或反馈礼仪。营销礼仪的主体即企业或企业的营销人员,他们既有接受公众礼仪的反馈和引导,培育公众礼仪向善、向美的义务,又有不可因公众对自己的礼仪不周或缺失而产生不满或报复心理,进而影响企业和营销人员应有的礼仪态度和礼仪行为的义务。他们应该始终坚持把营销礼仪与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把个人的礼仪融入企业的营销礼仪之中,自觉维护自身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
营销礼仪与个人形象 我们知道,个人形象主要是指一个人相貌、身高、体形、服饰、语言、行为举止、气势风度以及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而这些正是营销礼仪所涵盖的内容。营销礼仪与个人形象塑造密切相关,以营销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仪容、仪表,是展示良好形象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现代市场营销活动中,由于营销活动与社会各方面关系越来越方便,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每个企业营销人员的个人形象对促进企业营销活动都有重要作用。
(1)得体的营销礼仪可以给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营销活动交往中,根据交往的深浅程度可将人的形象分为三个层次,即对于那些只知其名未曾见面的人来说,一个人的形象主要与他的名字相关;对于初次相见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来说,一个人的形象主要与他的相貌、仪表、风度举止相关;对于那些相知相交很深的人来说,他的形象更多的是与他的品行、文化、才能有关。由此可知,第一印象是由人的相貌、仪表、风度举止等综合因素形成的。对于营销人员来说,留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成功的前奏,因为营销交往中第一印象具有首因效应,并会形成较强的心理定式,对后期的信息产生指导作用,因此对于第一印象要给予高度重视。对自身的形象精心设计,给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得体的营销礼仪可以充分展示营销人员良好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营销礼仪是公司推销员皮鞋上的
闪光,是他脸上的微笑,是他同别人握手时显示出来的风度。任何公司,不论以何种方式与顾客发生联系,其间必有营销礼仪。
营销礼仪正是衡量营销人员教养和风度的一种共识尺度,它要求每位营销人员讲究礼貌、仪表整洁、尊老敬贤、礼让妇女、助人为乐等,如果他的一言一行与营销礼仪规范相吻合,人们就会对他的教养和风度有所称道。
(3)得体的营销礼仪可以恰当地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尊敬他人是获得他人好感进而友好相处的重要条件。尊敬他人就是对别人尊严和人格的尊重。在营销活动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如做到衣冠整洁、举止文雅,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在各种公共场合中。在待人接物活动中,不修边幅、不讲卫生,这种不良形象不仅是对别人、对社会群体的不尊重,而且也是对自己人格的不尊重。可想而知,一个对别人不尊重的人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因此在营销活动中,要学会尊重他人,注意自己的文明形象。
2个人形象与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良好的形象,是它最大的无形资产,是竞争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优势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形象好,顾客就比较喜欢购买它的商品,供货商也乐意与之打交道,同时,这样的企业对人才亦具有凝聚力,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也容易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因此,许多成功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力求通过有限的、有形的资金、人力投入,获得无限的、无形的重要的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
所谓企业形象,是指企业自身行为通过传媒,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也就是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内在气质和外观形象两个方面。内在气质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基本态度、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公德水平。外观形象则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展示给消费者及社会公众的识别标记,如企业的知名度、技术力量等。企业的形象始终与企业的每位成员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及社会公众接触到的是企业的某一个部门,与某位具体成员发生交往关系。若每位成员都能做到态度热情、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就会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而在企业营销活动中,企业营销人员又是企业人员中与消费者及社会公众交往最多的一个群体。可以这样说,没有营销人员的良好形象,就无所谓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营销人员既是企业良好声誉和形象的直接创造者,也是企业形象的建立和塑造者。
1、 营销人员的形象是企业形象的代表
在社会公众面前,在纵横交错的营销关系中,营销人员需要经常代表企业进行各项活动,代表企业向消费者及社会公众企业的一些最新消息,经营新方针、新举措,解答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企业及企业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疑问。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营销人员是企业的代表,营销人员的形象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2、 营销人员是企业形象的主要塑造者
任何一个企业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大量的营销活动。而企业的所有
营销活动都是由企业的营销人员策划、组织和实施的。为了求得成功,客观上要求营销人员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都要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礼仪修养,以良好的社会公众意识展示企业的风貌,用符合礼仪的行为塑造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先有个人形象,然后才有企业形象。个人形象是企业形象的基础。影响人员遵行礼仪,既是个人形象的塑造,又是企业形象的再造。由此可见,影响人员承担着企业形象塑造的重任,是企业形象的主要塑造者。
3、 营销人员是连接消费者和用户的桥梁
企业形象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就对公众的感受和印象方面讲,企业的商品和服务质量是影响消费者与公众的两个重要因素,商品形象同企业形象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商品形象能为企业形象增添光彩。而服务质量也是影响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响人员,营销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在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形象的认识,多是依赖于企业员工形象及商品的品质,企业员工形象主要是影响人员的形象。消费者会把营销人员对他们的尊重、关心、负责看做是企业对他们的尊重、关心、负责。因此,营销人员通过营销活动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2.3营销礼仪的修养过程和方法
礼仪修养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陶冶、磨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加深对礼仪的认识之外,还包括激发礼仪情感,养成礼仪习惯等,在礼仪修养过程中,只有经过反复认识、反复感染、反复实践才能得其要领,真正符合礼仪的规范要求。
2.3.1营销礼仪的修养过程 1.提高营销礼仪认识
从事现代营销活动,就应了解与现代营销活动相适应的营销礼仪。一位营销人员只有在营销礼仪知识的指导下,才能在各种营销活动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提高对营销礼仪的认识是进行礼仪修养的起点,也是实现营销礼仪修养其他环节的前提和基础。提高营销礼仪认识是将礼仪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通过ѧϰ、评价、认同、模仿和实践过程,逐渐学习、构造、完善自己的社交礼仪规范体系,并以此来评价他人的行为,调整自己的交际行为和交往行为。人们总是通过学习,尽可能的开阔视野,丰富礼仪知识。一般可通过学习利益史、伦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一般知识,还可以通过日常的观察、学习、了解社会习俗和风土人情,积累各方面的社会知识。这是开阔视野,增加礼仪知识的重要途径。
2、明确角色定位
营销礼仪修养的目的之一是要通过修养,使个人的言行在营销交往活动中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社交角色相适应,从而被人理解、被人接受。
营销活动中的角色则是指在营销活动中处于某一营销关系状态的人,或者说她是指某一个个体在营销关系系统中所占的一定地位。社会对于不同的营销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营销活动中的角色既包括社会、他人对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在社交中的行为的期待,也包括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营销角色是人根据自己对社会期待的认识而实现的、外显的、可见的外部行为模式。具有不同社会经验的人,对于营销角色的评价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在营销活动过程中,随着主客关系和社交对象的变化,角色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人扮演的不是一个营销角色,如庆典嘉宾、谈判者、拜访者。既然每一个人在营销活动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营销角色,那么重视营销角色定位、加强营销角色的礼仪修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为我们加强营销角色的礼仪修养提供的客观的根据。
在营销活动中,每个人按其所处的身份地位为实现其存在价值而完成一系列行为。挡经理就要有经理的样子,挡推销员就要有推销员的样子。营销角色不仅给每个人确定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规范,而且为人们相互识别、相互交际、相互评价、相互理解提供了标准。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往往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出现,这种身份的变化就是角色的变化,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对这一角色所认同的规范。
营销活动中角色不同,应遵循的礼仪要求也就不同。不同的角色,如上下级之间、男女之间、亲朋之间、主宾之间,其礼仪要求是有差别的。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社交成功的主要标志是个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和社会的期待相符合。营销活动中角色的实现是建立个人对自己的角色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例如,一位经理在公司里他是管理者,管理着几个部门,其礼仪要求主要体现在听取汇报、检查工作、指导员工、决策规划等方面,要求他能平等待人、科学决策、说话和气等。对外当他面对客户时,则是一名推销员,要求他热忱真诚、彬彬有礼、大方得体,两种角色的礼仪要求是不同的。
在营销活动中,要把角色扮演得恰到好处、礼貌有加、事事得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每个营销人员已方面要重视营销活动中角色的定位,增强角色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礼仪修养,以适应多种角色的不同礼仪要求。
3、 陶冶礼仪情感
在正确认识营销礼仪的基础上,还需要得到感情上的认可,才会自觉地去遵守礼仪规范。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即使凭理智去遵循礼仪规范,也会显得不自然。例如,营销现场每天要接待成千上万名不同的顾客,有些顾客非常挑剔,如果营销人员没有良好的礼仪情感,是难以做到始终如一、服务周到、以礼相待的。礼仪需要真诚,如果缺乏对他人的关心、重视、尊重、一切礼仪都将变成毫无意义的形式。
陶冶情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成于应有的礼仪认识相一致的礼仪情感;二是要改变与应有的礼仪认识相抵触的礼仪情感。
4、 锻炼礼仪意志
要想使遵循礼仪规范变成自觉的行为,没有持之以恒的意志是办不到的。营销人员只有自觉地坚持修养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如站、坐、走、微笑,才能这些规范行成为自觉的行为。在现实世界中,礼仪规范实际遵循起来并不是畅通无阻的,好心不得好报的事则屡见不鲜,有时你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却有可能被别人说成是假惺惺;一个人对经理说话礼貌、客气却被视为拍马屁。凡此种种,不仅需要你能克服错误舆论的非难、亲戚朋友的责备和埋怨,而且更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克服来自本身情绪的干扰,不为眼前的局面所困扰,继续保持良好的礼仪。这种礼仪行为持之以恒,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礼仪修养除了需要提高礼仪认识、陶冶礼仪情操之外,还要注意锻炼自己的礼仪意志。
5、 养成营销礼仪习惯
营销礼仪修养是最终目标就是要人们养成按礼仪要求去做的行为习惯,如见面的礼仪、
电话的礼仪,日积月累的修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又如养成控制自己声调、表情的习惯,时间长了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在营销礼仪修养过程中,通过一些看得见的礼仪训练,让营销人员通过模仿、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以后的营销礼仪实践将有所裨益。
2.3.2礼仪修养的方法 在礼仪修养方面,必须强调实践的作用,与实践相联系时礼仪修养的根本方法,一切礼仪修养如果脱离了实践,就必须是空洞的礼仪说教。一般来说,礼仪修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与实践相联系:
(1)只有在人们相互交往所形成的礼仪关系中,才能改造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就是说,一切礼仪修养必须结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来进行。一 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在对别人,对组织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哪些行为时不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同样,要克服自己的不礼貌行为,培养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必须依赖于较晚实践。人的有礼和无礼的行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脱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不可能有礼仪修养的。
(2营销礼仪修养要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也就是说身体力行。在礼仪修养中,人们懂得了哪些行为时符合礼仪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的,就要把这些原则、规范立即运用到自己的交往实践中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并时刻以这些准则为标准,对照、检查、改正以至清洗自己思想中一切与礼仪不符合的东西,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品质。
(4)营销礼仪修养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通过反复,逐渐提高。营销礼仪品质的形成,是以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希望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一次完成。因此,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就必须把对礼仪的认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化为实践中的礼仪行为。然后,对自己的行为再进行反省、检讨、并把从反省中得出的新认识再贯彻到行动中去,如此不断循环,从而达到提高礼仪品质的目的。
2.3.3营销礼仪培养提高的具体途径 1、学校培训
许多学校将营销礼仪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和科目,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营销礼仪专门人才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营销礼仪教育中,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师资力量雄厚、理论水平高、教学手段比较先进的优势,来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礼仪培训。
2、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是结合一定的职业要求对在职员工进行礼仪培训。目前职业培训在我国营销礼仪的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职业培训虽然时间较短,但是可以反复进行,并且这种方法也具有自身优势,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联系具体职业活动来进行。另外职业培训的操作性比较强,可以提供现成的实验基地,避免礼仪教育走向空乏。当然,职业培训也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几个人身上,而应该通过局部培训来提高整个组织的素质。
【关键词】传统礼仪 现代礼仪 主旨 融合 政治意蕴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73-01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一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的主旨
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看来,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人们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涵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1.礼仪的政治意蕴
中国的礼仪源于政治。古人认为,礼是“国之干也”“政之舆也”,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依据,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倘若没有礼,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四方。
2.礼仪的道德意蕴
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和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立于礼”是为人之善,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
3.礼仪的社会意蕴
在中国历史上,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礼仪调控社会关系的内在机理,主要是通过礼仪所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和价值评判功能来调节人的情感和意识,约束人的行为。
二 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
1.相对于传统礼仪,现代礼仪的内涵和作用范围大大缩小
现代礼仪所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外化修养和某种程式化的规范,是一种交流的“语言”,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传递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以快捷、简明、实效为其特征,力求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其形式及传递信息被对方准确无误地认识和理解。而中国古代的礼仪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要比用刑和政来治国优越得多。
2.传统礼仪讲求礼与法相结合,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在古代,礼之所以能在治理国家上发挥作用,是因为礼与法相结合。礼包含了法,为法的灵魂;法是礼的后盾,是法的具体体现,法与礼互为表里,互为补充,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两件法宝。现代的法制社会,礼与法是有严格区别的,违法则以刑律处之,违礼则属于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的范畴,最多受到议论或舆论的批评,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相对于中国传统礼仪的等级制度,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现代礼仪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向对方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建立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的,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一种自尊,也要记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中国传统礼仪则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各等级之间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也享有不同的礼仪规格。
三 现代礼仪与传统礼仪的融合、矛盾
礼与俗的分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前者渐行渐远,甚至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为人诟病的对象,而一些淳朴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被新的民俗或时尚所替代。要想在新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就离不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日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礼仪教育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一、礼仪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
(一)礼仪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则契合
在现代社会,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用以律己、敬人的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以礼貌、礼节、风俗、习惯、惯例等方式固定下来的交往程序和行为规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是一种制度秩序,更是一种道德规范。礼仪不仅体现个人的道德情操和知识教养,也能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礼仪包括如尊敬、自律、宽容、平等、遵守、真诚、适度等一系列原则。尊敬原则一方面强调要尊敬他人,不能伤害他人自尊心及人格,另一方面要敬自己,要自尊自爱,这是最基本的礼仪原则;自律原则就是要进行自我约束,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宽容原则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有包容的心态,凡事不可过于苛刻,但也应有一定的原则;平等原则要求我们对所有人要以礼相待,一视同仁,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等而差别对待。
党的十强调全社会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确立了不同主体相应的价值准则。在国家层面,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要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它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热爱国家,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友善他人。公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主体,而礼仪的一系列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
(二)礼仪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一致
礼仪精神是以“德”为中心的礼仪信念和追求,它集中体现在“情”、“爱”、“尊敬”几方面。清华大学著名礼学家彭林曾将礼仪精神概括为敬、静、净、雅四个字。从总体内容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首先,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角度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宽容的心灵。其次,追求“和”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角度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以建立和谐关系为主要目标,礼让不仅包含对自我的约束,而且包含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最后,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层面看,礼仪是一种“秩序”的价值追求,“无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是治国的道德标准,是人们所应遵循的社会规范,通过礼仪的价值观念约束人们的行为,国家才会安居乐业、秩序井然。由此可见,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的礼仪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三)礼仪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相同
礼仪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善良的人性,高尚的人格,规范的人伦。它首先是作为社会公德在一定的社会范畴里发挥作用,并逐渐扩展到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领域,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协调彼此的关系,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转,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化的新成果,是执政为民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其从三个层面提出的要求最终目标就是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因此,礼仪的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
二、以礼仪教育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是由于礼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我们可以将礼仪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充分发挥礼仪教育的优势,以礼仪教育为切入口和重要抓手,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礼仪教育既可以作为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又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要重视提升自身礼仪修养
当代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礼仪修养的提升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自觉学礼、知礼、循礼、行礼。首先,大学生自身要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纠正对礼仪的认识偏差,正确、深刻地认识礼仪,强化礼仪意识,自觉习礼、学礼;其次,要知行合一,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付诸以实际行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礼仪实践活动,在亲身实践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认知,强化价值认同;最后,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影响、引领周围的人,从而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
(二)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礼仪教育
1.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视度不高,在课程的开设中,较少涉及礼仪教育课程的编排,更缺乏相应的礼仪教育实践。所以,加强礼仪教育,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高校应合理规划礼仪教育课程设置,提升礼仪课堂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比重地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礼仪教育,改变他们以往对礼仪教育的态度,从自身开始重视,再由“看”转变到“做”,做到“知行合一”。
2.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礼仪教育不仅要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而且应转换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礼仪方面的投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礼仪的传播,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教师就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礼仪修养,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打扮等,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将礼仪教育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学校也不能一味地只强调学习成绩,应该把礼仪素养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中,这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校应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活动,如校园礼仪风采大赛、成立礼仪队、校园不文明现象展示、礼仪讲座、培训等礼仪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礼仪活动和公共活动。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礼仪规范,又可以强化学生对礼仪的认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从而形成良好校园礼仪风尚。此外,高校应充分利用宣传栏、校报、广播、网络、微信等平台大力倡导校园礼仪文明,引导学生知礼、学礼、遵礼、行礼,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应该明确的是:以礼仪教育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包括政府、家庭、社会、媒体等各方力量共同协作,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可将这种理念和做法向全社会加以推广,从而有助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和谐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1]蒋Z萍.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光明日报,2015,(01).
[2]刘爽,宁雅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途径探究[J].法治与社会,2015,(01).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种社会规范。大学生肩负着继续发展并弘扬社会主义事业的大任,更应当身体力行的遵守礼仪道德,影响身边人,为文明社会风尚的形成做出贡献。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够自觉做到讲文明,讲礼貌,言谈举止也能体现出一定的修养,但是同时也存在少数大学生行为不文明,语言不优美的现象。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1.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大意义
1.1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教育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礼仪是维系人类社会中和谐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所讲的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礼仪概念、具体的行为规范并向其传承一些优秀的礼仪传统。通过教学培养,使大学生了解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符合的礼仪规范,并以此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将固有的道德规范和日常礼仪行为进行有机的统一,从而真正的显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应有的高度的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质。
1.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推动全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文明,讲礼貌反映了社会文明的程度,普及和加强礼仪知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教育,塑造一大批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注重卫生和纪律的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大学生。并通过实例让他们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进而影响并规范社会人们的道德行为,这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1.3有助于大学生养成优良的文明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中,礼仪是沟通人与人的关键,是人类生活中的剂。礼仪是各类交际活动的关键,人类礼仪的提升与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日常化,如何调整礼仪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便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讲究礼仪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同时又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个别区域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教育阶段缺乏基本礼仪知识的培养,没有形成良好的礼仪文明习惯。因此,在进入大学后,礼仪有失规范,表现为随地吐痰,扔纸屑,不遵守秩序,不尊重教师,迟到,早退,旷课等,甚至不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也无法完全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人分享,这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导致人际交往受挫,影响心理健康。通过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礼仪、礼节,有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掌握沟通技巧,在沟通过程中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2.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意识到在高校教育中,礼仪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及整体素质的提升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工作做的并不到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逐步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
2.1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礼仪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起到切实的效果。社会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一种有效形式。礼仪教育可以抓住社会实践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们感知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亲自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加强礼仪实践。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的运用到社会和生活中。此外,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挖掘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进一步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2完善学校管理,注重他律和自律的有机结合
高校本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大学生尊师重友,善良互助的品格,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倡导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2.3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开展礼仪活动
学校应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的设置“礼仪培训”课程,也可在大学选修课程中设置人文修养类课程。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日常礼仪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大学新生要及时做好礼仪教育讲座,并及时组织礼仪培训,以便规范其日常行为。对于要进行面试的各类毕业生,应聘、进入单位等应注意的问题要做好早期指导。
2.4明确舆论导向,增强大学生重视礼仪的信心
高校应抓住机遇,通过校园广播,报纸,广告牌等形式的媒体,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总之,礼仪教育的修养代表了一个人的性格和文明程度。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42~44.
一、礼仪和礼节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共同遵守的礼节、仪式,即必须严格遵守的一种礼貌行为规范和法则。礼仪和礼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礼节是待人接物的规矩,表示尊敬、祝颂、哀悼等,属于礼仪行为规范。这些规矩往往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礼仪和礼节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而礼节则是这种行为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在举行婚礼仪式时,夫妻互拜、互赠礼物,主婚人、证婚人讲话就属于礼仪的一种具体礼节。
2、礼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礼节则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中国是一个礼仪大国,远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就非常重视礼节,并把礼节作为约束人们的行为和安邦治国的一个重要手段。统治阶级要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很多礼节已被逐步淘汰。但礼仪则变化较小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礼仪一般是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下运用,而礼节则是人们日常交际也要运用的一些具体规则。很明显,礼仪是针对公关交际活动的整体而言的,礼节不仅在正规交际场合中常用,在非正规交际活动中也常用。例如,公关交际场合中常用的握手、问候就只是一种具体礼节。
二、交际礼仪的种类
1、日常交际礼仪:日常交际礼仪即非正式场合中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称呼、迎候、介绍、致谢、致歉、告别、握手、拥抱等礼节。
2、公关场合交际礼仪:公关场合中的交际礼仪是指正式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即正式交际礼仪。它主要包括舞会礼仪、晚会礼仪、宴会礼仪和开业、剪彩等各种庆典礼仪。
(1)、宴会礼仪:设宴招待来宾,是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一种礼节。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交际形式有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等。日常交往常有家宴、便宴等形式。
(2)、晚会礼仪:晚会礼仪是社交活动中诸如为庆祝节日或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日而举行娱乐性活动所运用的一种交际形式,对于联络感情,加深友谊,扩大社交范围是很有益的。
(3)、舞会礼仪:舞会礼仪即在种种舞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礼节,也是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式活泼,气氛融洽,格调高雅,宜于在节庆日、周末和生日、婚礼等喜庆礼仪中举行。
(4)、开业、剪彩等庆典礼仪:开业典礼是指企业或服务行业开张时举行的仪式。剪彩礼仪是指重大工程竣工或开业典礼,以及其他庆典所动用的仪式。
三、交际礼仪的特点
1、交际礼仪行为的规范性:规范性是交际礼仪的本质特点。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对此,交际礼仪都有明确的规定。
交际礼仪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规范性:人们无论谈论什么事都要运用礼貌语言。例如,人们见面时相互问候,告别时说声"再见",以及在交谈中双方所使用的都是比较规范的礼貌语言。
(2)、行为的规范性:在公关礼仪活动中,人们究竟应该怎样施礼都有一定的规范。例如,人们见面时以握手等行为表示问候,告别时用握手、招手表示再见。关系特别的甚至以拥抱、亲吻表示问候和告别。及至对于怎样握手、拥抱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2、交际礼仪范围的普遍性:交际礼仪既然是人们交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法则,那么它的形成和发展就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从古至今,礼仪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人们的一切交际活动中,并且普遍地被人们所接受和确认。
3、交际礼仪形式的多样性:交际礼仪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就其日常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就有鞠躬礼、握手礼、亲吻礼、拥抱礼等多种形式,正式交际场合中的礼仪更是多种多样,礼仪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
四、交际礼仪的作用
1、交际礼仪是人们沟通思想的桥梁:实际生活告诉人们,没有现代交通,通讯便没有现代化;没有沟通同样也就没有现代化。可见社会需要礼仪,人类需要沟通。沟通是礼仪的首要功能,也是礼仪的首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