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

时间:2022-03-14 20:3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疼痛护理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疼痛护理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 肾结石; 疼痛

doi:10.14033/ki.cfmr.2017.7.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91-02

肾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人群,如急性发作可表现为剧烈绞痛、发热、畏寒,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疼痛为急诊肾结石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剧烈疼痛可引起机体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平衡。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针对急诊肾结石患者实施,旨在为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为探究在急诊肾结石患者中实施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收治肾结石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患者均为急诊入院,表现不同程度腹部或腰背部剧烈疼痛,经超声明确诊断为肾结石。个体化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2.5±7.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3例。常规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2.9±7.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协助患者完成治疗前准备,遵照医嘱实施药物和护理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M行干预。个体化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1)评估患者疼痛。按照疼痛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程度、性质、缓解及加重因素、是否放射痛顺序快速评估,对患者疼痛程度和对疼痛耐受程度进行分级。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健康知识接受程度、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2)疼痛护理。采用语言、行为方式实施护理,让患者感到亲切、和蔼,受到尊重。首先指导患者在床上安静休息,以蜷缩、屈曲、膝胸或患者自觉最舒适减轻疼痛。向患者讲解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肾结石发病及引起疼痛认知,消除患者对剧烈疼痛过分恐惧、担忧和紧张心肌。指导患者有规律呼吸,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让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交谈患者感兴趣事情或话题,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方法减轻患者疼痛。指导患者家属采用按摩、腹膜腰部,以帮助患者放松,提高疼痛阈值,减轻不良情绪。对于有发热、恶心、呕吐患者积极予以降温、止吐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1.3 观察指标

(1)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6 h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在0~10 cm刻度尺分别代表0~10分,10分表示剧烈疼痛,0分表示无疼痛,由患者主观进行评分[2]。(2)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方法等8项内容进行评估,总分50分,39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6 h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6 h后个体化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个体化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结石类型,为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以急性疼痛、畏寒、发热起病,具有症状表现重特点。急诊肾结石患者多合并有剧烈疼疼,为结石刺激肾脏或输尿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多呈绞痛,严重者可表现为休克[3]。研究指出,疼痛可反射性引起机体体液、神经调节紊乱,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造成影响,以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为主要主要表现,减轻疼疼痛可有效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4-5]。另有研究指出,肾结石疼痛可引起患者对疾病产生过分紧张、恐惧、担忧情绪,可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抵触等不良情绪,从而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6]。

临床护理工作在减轻肾结石患者疼痛中应用有重要作用,疼痛为人体主观感受引起发生,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保持乐观心态等方式均能提高患者疼痛阈值,从而减轻患者疼痛[7-8]。本次研究将急诊肾结石患者分组进行对比研究,个体化组在常规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通过护理干预后个体化组患者疼痛较常规组显著减轻。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评估患者疼痛及整体情况,拟定针对性疼痛护理方案,通过干预、健康知识提高、不良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精神安慰、按摩等多种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以疼痛发生机制为指导原则,通过非药物干预方式提高患者疼痛阈值,进而减轻患者对疼痛主观感受,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另得出,个体化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表明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在急诊肾结石患者中实施具有较高护理质量,得到患者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在急诊肾结石患者中实施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褚凝萍.人文护理关怀对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581-583.

[2]李自青,李凤霞,任凤荣,等.无痛护理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7):648-650.

[3]张丽萍,文艳,方莉萍,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症休克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79-281.

[4]牛效敏.个体化护理对肾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683-1685.

[5] 李颖,李水莉,单鑫,等.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缓解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7):902-904.

[6]李丽,胡梦玲,王婷,等.孤立肾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行肾盂持续冲洗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89-1490.

[7]李婉琼,李婉银,黎小梅,等.经皮肾镜取石术92例循证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03-104.

第2篇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VSD;游离皮片植皮;糖尿病足;感染创面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治疗费用最昂贵、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1]。SanniecK[2]等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溃烂(diabeticfootulcers,DFU)影响着15%的糖尿病患者,它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创伤,对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长期影响。血糖控制,先进的创面治疗和敷料始终是DF治疗主要部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新型引流、创面治疗方式,可有效清理创面坏死组织及渗液,为创面修复和后期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将身体某部位的部分或全层皮片完全分离,移植至缺损部位,并保持皮肤活力,建立血液循环达到修复目的。张安冬[3]研究发现,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下肢溃疡效果显著,对创面的修复效果明显。但糖尿病足患者因足部溃烂疼痛难耐无法正常休息,影响术后恢复。因此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疼痛缓解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探究使用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感染创面时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皮肤外科诊治的6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商讨同意,64例患者及其家属完全知晓研究内容和检查诊治措施,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理情况符合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IDSA)的《2012糖尿病足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4]诊断标准;(2)Wagner分级为6个等级[5]。0级,患者的足部有糖尿病足高风险的因素,无溃疡;1级,病人足部出现破损,表浅溃疡,且一般无感染;2级,病人溃疡向深部发展,有感染;3级,深部组织感染,伴随骨骼感染,骨髓炎或有深部脓肿形成;4级,骨质坏死、骨质缺损,其它软组织丢失;5级,通常为坏疽状态,可出现干性坏疽或湿性坏疽,为最严重症状。选取患者均符合0~5级分级;(3)患者年龄在40~75岁之间,且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严重心、肾、肺等脏器疾病及其他恶性肿瘤,无法承受手术治疗;(2)患者伴有精神障碍;(3)患者基线资料不全;(4)患者凝血功能障碍[6]。

1.3方法

1.3.1治疗方案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VSD治疗+游离皮片植皮进行足部治疗:(1)基础治疗:控制患者高血压,必要时给予患者胰岛素降糖治疗,保证患者血糖正常,合理使用抗生素[7]。(2)VSD治疗: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确保吸引负压在-125~-450mmHg(-0.017~-0.060MPa)。将敷料裁至创面吻合,覆盖患者创面上方,保持封闭完好。创面过深使用敷料填充,生物半透膜密封包裹创面进行治疗。每2h评估情况作出压力调整。(3)自体游离皮片植皮[8]:根据创面面积大小及深厚程度选取植皮厚度。去皮方法使用徒手取皮法或鼓式取皮机取皮法。1.3.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管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饮食及用药指导,给予心理指导、定时查房,关注患者创面恢复情况,给予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织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管理。疼痛护理管理:设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小组组长,5名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制定护理流程规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1)加强疼痛管理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进行系统培训。每月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参考评估结果,拟定针对性镇痛方案;(2)健康教育: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普及糖尿病足风险筛查、危险评估的意义,指导患者掌握创面感染的护理及科学镇痛方法,部分疼痛强烈患者可给予药物镇痛。(3)认知护理:采用音乐疗法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疼痛,叮嘱患者放松肌肉,增加疼痛耐受力;(4)舒适护理:调节病房温湿度,保持病房安静,定期更换床单,保持清洁。(5)护理:抬高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促进血液循环,适当给予冰敷。1.4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创面愈合所需时间,住院平均时间及住院平均费用。采用NRS(numericalratingscale,NRS)数字分级法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植皮治疗后5d,10d及15d疼痛进行评分。护理满意度:(1)非常满意:患者对护理过程及措施感到十分满意,治疗体验极好;(2)基本满意:患者对护理过程及措施感到满意,但还需改进;(3)不满意:患者护理体验很差,对护理措施感到失望。护理满意率=(基本满意+非常满意)/64×100%。患者疗效:(1)显效:患者足部感染及脓肿完全根治,植皮部位贴合生长快速,治疗效果优异;(2)有效:患者足部感染脓肿经过治疗后得到大部分改善,植皮部位生长良好;(3)无效:患者足部创面植皮后部位无明显变化,无好转。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64×100%。1.5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处理,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平均时间、住院平均费用、疼痛评分组间数据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等级疗效、满意度数据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满意率、治疗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愈合及住院数据对比

表格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平均时间、住院平均费用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且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表格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植皮治疗后5d、10d、15d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71.88%(23/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表格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88%>81.25%),且数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第3篇

肝癌是病死率及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介入治疗全称肝癌介入治疗,是采用在不开刀暴露病灶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达到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是患者不开腹肝癌治疗首选方法。疼痛是伴随潜在或现存组织而产生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复杂的主管感受[1] 疼痛已作为临床中“第五生命体征”被重视[2]。多数患者在经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与控制,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均为介入患者,男5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岁,患者心、肺、肾功能正常。

1.2手术方法 对所有介入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选择穿刺点,用无菌穿刺探头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穿刺[3],从动脉内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根据实际情况给药。 选择性肝动脉灌注(TAI)治疗是通过导管以等于或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动脉内灌注药物。这样可使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1)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介入的目的、方法及治疗的重要性和优点,帮助其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术中积极配合;(2)进行疼痛教育的目的是改变患者错误的疼痛认知,学会减轻疼痛和自我放松的方法。(3)护士根据整体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疼痛认识教育,自身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从而实施最佳的镇痛方案。

2.1.2患者准备:告知相关术前准备,4-6h禁食禁水,判断有无禁忌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的程度。

2.1.3用物准备:检查导管的质量,急诊器械,1%利多卡因局麻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备好心电监护仪[4]。耐受力较差者可遵医嘱给予杜冷丁50mg肌注。

2.2 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屏气,放松,给予适当的安慰,疏导,转移注意力,减轻其痛苦。严重者可给予杜冷丁肌注。

2.3术后护理:

2.3.1评价指标:评估患者的疼痛,如:疼痛评估标尺,是一种将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结合起来制作成的疼痛评估尺。每位护士可随身携带一个疼痛尺,简单易行。其中0分代表无痛,1-2分为轻微疼痛,3-4分为轻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痛。

(1) 肝区疼痛:(1) 肝区疼痛:①创造良好的病区环境;②做好基础护理;③心理疏导;④三级阶梯止痛法。⑵伤口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平卧,患肢制动24h,并用沙袋压迫止血,观察末梢血循环情况、足背温度、皮肤颜色,并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疼痛,消除患者及家属对于疼痛感知的紧张,疼痛时可适当抚摸其皮肤,放轻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注意与下一班的交班,多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多给予恰当的人文关怀,让患者从心理舒适,减少其不适感。(3)腹痛: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安慰疏导患者。

3 结果

参与的80例介入患者绝大部分人均可耐受,均未发生出血,血栓,胆囊坏死等并发症,其中约38例患者除轻微疼痛外无特殊不适感;10例有呕吐,胃痛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给予兰索30mg静推或胃复安10mg肌注,使用保胃药后有明显的缓解;32例有不同程度难耐的疼痛感,其中24例,给予适当的解释安慰,转移注意力,抚摸皮肤等方法可缓解疼痛。其中8例,不可忍受介入后带来的不适感,背部,穿刺点出血不同程度难耐疼痛,遵医嘱给予杜冷丁,多瑞吉贴等止痛药有明显的改善。

第4篇

【关键词】 疼痛管理; 疼痛干预; 人工膝关节置换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pain management on pain control knowledge and attitude for nursing staff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reoperative period.Method:25 nurses who participate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nursing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Pain management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during preoperative period,the pain knowledge and attitude regarding pain of the nurse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Result: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in management,the totally 64% of the orthopedic nurses had learned about knowledge of pain but not systematically,64% and 32% of nurse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ought it necessary and very necessary to study.Only 8% of the nurses obtained knowledge of pain from academic journals before the pain management.The score of knowledge regarding pain of the nurses after the pain management was (16.08±4.12)score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68±3.87)scores of before the pain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ain management; Pain intervent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26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23

人工膝关节置换(TKA)作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患的手段,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然而,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手术本身也带来了严重的围手术期疼痛问题。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会出现中度到重度的疼痛,引起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疼痛时间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剧烈的疼痛可以产生应激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对一些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带来严重的威胁,甚至会导致患者休克[1-2]。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有效地控制疼痛,1936年,美国麻醉学教授EA Rovenstine在纽约创办“Pain Clinic”;1973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成立;自2004年开始,每年10月11日为国际镇痛日。随着对疼痛研究的进展,自控镇痛、局部神经阻滞、膝关节腔内注药、超前镇痛以及多模式镇痛等多种镇痛方式不断问世[3],但国外文献[4]报道仍有50%~70%的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最有效的缓解。有调查结果表明,受慢性疼痛困扰人口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占总人口的30%,在美国有1/2以上中至重度慢性疼痛的患者,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镇痛措施[5-6]。赵继军[7]对5000多例门诊患者进行疼痛现状调查,结果发现40%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其中50%以上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虽然相当数量的患者采取了一些镇痛措施,但仍有50%以上的患者承受着疼痛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268例住院患者的调查中还发现,80%的患者疼痛知识缺乏,88%的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Rawal等[8]认为,要解决这种镇痛效果不良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疼痛管理体系,而不仅仅是发展镇痛技术本身,要从以医生和麻醉师为主体的疼痛控制,转变为以护理为基础,以医生和麻醉师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有调查表明,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认识不足,致使疼痛控制效果不佳。通过实施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和治疗态度。

为此,本科自2014年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对护理人员实施了疼痛控制的组织管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12日-2014年8月30日就职于本院骨科的护理人员25名,参与疼痛控制管理实施,护理人员资料统计于2014年3月。护理人员年龄18~41岁,平均(24.00±7.23)岁;年龄:≤20岁4名,21~30岁13名,31~40岁6名,≥41岁2名;学历:中专10名,大专6名,本科以上学历9名;职称:护士13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以上5名;护龄:≤5年11名,6~10年8名,11~15年3名,≥16年3名。

1.2 组织管理及实施

1.2.1 组织形式 成立以骨科医生、麻醉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及患者共同参与的疼痛控制小组,制订针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疼痛管理计划。

1.2.2 培训内容 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能力及需求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疼痛的概念、常见原因、影响因素、病理生理、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围手术期镇痛新观念;疼痛的评估方法;手术前疼痛宣教内容;规范的疼痛记录;常用镇痛药阿片类药物及非甾体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拮抗反应、用药剂量及用药途径等。还选派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到国外或上级医院参加疼痛管理的培训学习;责任护士按时参加护理部疼痛护理学组定期组织的疼痛控制的交流学习。

在病房大厅张贴疼痛知识相关宣传资料,发放疼痛教育手册和疼痛教育温馨提示卡。在入院8 h内完成首次疼痛教育,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及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体验经历及需求,并进行相应的疼痛宣教。主要的宣教内容包括:疼痛的危害及镇痛的必要性;超前镇痛、规律镇痛、保护性镇痛等新的疼痛治疗理念;疼痛药物的使用等,以期使患者及家属能够更好地配合甚至主动参与疼痛管理。

1.2.3 实施流程 患者入院后,首先由医生及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其次,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基本评估,测评患者及家属对于疼痛的认知程度,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疼痛教育,使其了解镇痛方案、各种疼痛知识,并基本掌握疼痛评估的方法,能够主动地配合疼痛管理过程;然后,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相应的疼痛干预,骨科医师及麻醉医师共同完成围手术期按时镇痛。护士在患者康复治疗前半小时口服常规镇痛药,降低患者康复训练时的疼痛,提高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围手术期疼痛情况由护士指导患者自行评估,确定疼痛程度。疼痛评估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评估-处置-再评估;不仅评估患者静息时的疼痛,还要评估活动时、功能锻炼后的疼痛。护士参照VAS评分量表酌情处理患者疼痛情况,当疼痛评分≥5分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使用有效的镇痛药物,在评分≤4分时,则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冷敷、改变、按摩、活动肢体、分散注意力、音乐疗法、理疗等。

在疼痛干预后,及时观察患者的依从性,评价镇痛干预措施实施后的疼痛控制情况,根据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调整或者增加疼痛控制措施,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评价指标 本院自2014年3月13日起实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以本科25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25分,回收率为100%。护理人员于3月12日首次填写Abdalrahim等[9]设计的“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作为疼痛管理实施前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2014年8月30日再次填写调查问卷,作为疼痛管理实施后对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该项问卷内含21项问题,主要对疼痛认定、疼痛控制、镇痛药相关信息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答题正确率的统计,量化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与疼痛控制态度的把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疼痛知识需求情况 本组64%骨科护理人员学习过疼痛知识,但不全面;64%和32%的骨科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学习,只有8%经常从学术期刊上获取疼痛相关知识,见表1。

2.2 护理人员实施疼痛管理前后疼痛认知情况比较 实施疼痛管理后,护士对于疼痛认知程度测评得分为(16.08±4.12)分,明显高于实施疼痛管理前的(9.68±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护士主要通过临床工作实践获取疼痛知识,其次为学校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或自学等途径。一方面,通过临床工作或自学疼痛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护士在学校教育中获取的疼痛知识非常有限,工作后参加系统的疼痛知识继续教育机会又不多,因此护理人员疼痛知识比较匮乏。本研究显示:64%骨科护理人员学习过疼痛知识,但不全面;64%和32%的骨科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学习,只有8%经常从学术期刊上获取疼痛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疼痛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的认知情况,提高其对超前镇痛与定时给药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患者镇痛药物依赖性的认识,使其良好地把握镇痛药物剂量,并能进行适当的疼痛评估与选择合适的疼痛控制方法。

疼痛管理制度作为国外骨科的常规制度已施行多年,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van Valen等[10]的研究指出,通过进行疼痛的相关教育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的知识、改善护理人员对待疼痛的态度,从而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疼痛控制。Hanley[11]则指出护理人员具有的疼痛相关知识和疼痛管理态度直接影响着其进行疼痛管理的质量。我国疼痛管理制度起步晚,发展较慢。目前国内大多数护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足够的理念和知识,使疼痛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李漓等[12]采用Margo McCaffery设计的《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对374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证实,国内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相当缺乏,平均答对率仅38.9%,明显低于McCaffery等[13-14]报道的72%的标准。喻惠丹等[15]采用Rod Sloman设计的《老年人疼痛知识调查量表》对621名护理人员的研究也证实,疼痛知识问卷平均分仅为41.17分,远远低于80%的合格率。

以科主任、护士长为团队的主导,加强了整个组织管理的权威性,一方面保证了各个方案的实施,另一方面,增加患者对于疼痛干预的信心;由骨科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使疼痛管理的模式向医生-护士-病患模式转变,在该模式中护理人员成为疼痛控制的主体,这与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充当医生与患者桥梁的作用相适应:(1)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教育并实施疼痛干预,确保了对患者教育的落实及镇痛干预措施的及时执行;(2)护理人员能更及时地对疼痛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及观察[16];(3)护理人员能够更及时地将疼痛干预的情况向医生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更改干预措施;在管理方面,护理人员内部分层次管理,各司其职,形成一个一体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这不仅保证了疼痛干预的顺利进行,还有助于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动态评估及评估-干预-再评估的模式,使得疼痛评估成为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这一方面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利于护理人员掌握整个疼痛变化,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疼痛干预措施的及时调整,提高了疼痛管理的效果,缩短了疼痛管理过程。经本研究证实,通过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疼痛控制的质量及患者对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总之,通过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实施合理而有效的镇痛管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知识的掌握及正确的态度认识。该疼痛管理模式可以作为建立“疼痛管理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丘,刘英,许方荣.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5):10-12.

[2]王丽娜,段嫦丽,尹保民.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2):54-56.

[3]刘振宇.骨科术后疼痛处理综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41-143.

[4] Howington J U,Hanel R A,Harrigan M R,et al.The Neuroform stent,the first microcatheter-delivered stent for use in the intracranial circulation[J].Neurosurgery,2004,54(1):2-5.

[5]王春雪,王拥军.建立慢性疼痛的组织化医疗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7):601-602.

[6] Merboth M K,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2000,35(2):375-383.

[7]赵继军.疼痛临床管理[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9):61.

[8] Rawal N,Berggren anization of acute pain services:a low-cost model[J].Pain,1994,57(2):117-123.

[9] Abdalrahim M S,Majali S A,Stomberg M W,et al.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program on improving nurse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pain[J].Nurse Educ Pract,2011,11(4):250-255.

[10] van Valen R,van Vuuren H,van Domburg R T,et al.Pain management after cardiac surgery:experience with a nurse-driven pain protocol[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2,11(1):62-69.

[11] Hanley J.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eristomal pyoderma gangrenosum[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11,20(7):S12,S14-S17.

[12]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11):633-635.

[13] McCaffery M,Robinson E 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 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quiz 45-37.

[14] McCaffery M,Ferrell B R.Nurses’ knowledge of pai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how much progress have we made[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1997,14(3):175-188.

[15]喻惠丹,Petrini M,刘义兰.护士对老年病人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5-698.

第5篇

【关键词】疼痛评定;腹腔镜术后;应用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29-01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是常见临床护理问题。疼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联系,合理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心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疼痛管理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重要标志。将数字评分法量表应用于腹腔镜术后病人,旨在提高护士和病人对疼痛的认知,有效处理不同程度疼痛,提高病人舒适度、护理质量和患者就医满意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6-9月择期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男性88例,女性112例,年龄16-76岁。住院天数5-7天。

1.2方法

1.2.1成立组织 2013年5月确定疼痛护理管理办法与人员组成,护士长负责观察组,高年资主管护师负责对照组。依据科室人员结构、病人情况,确定使用数字评分法量表进行观察。

1.2.2人员培训 5月对科室所有护士疼痛评估工具、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进行培训并考核。

1.2.3数字评分法 用数字0-10代替文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将一条直线等分为10段,按0-10分次序评估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中间次序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

1.2.4建立疼痛评估流程 当班护士按护理程序依据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具体为:依据量表进行疼痛评估――判断疼痛程度――制定护理措施――实施镇痛――效果评价。

1.2.5规范疼痛评估频率、记录方法及规范化疼痛询问方式 麻醉失效后开始评估,每小时一次,共评估4次,如果是“剧痛”,报告医生,给予镇痛处理后评估一次,然后每4小时评估一次,直至“不痛”为止。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日期、时间、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处理措施、不良反应和护士签名。

1.2.6实施疼痛干预 在评估基础上制定个性化、切实可行的非药物护理和药物干预措施。

1.2.7落实疼痛教育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的疼痛教育贯穿住院过程始终。

1.2.8效果评价 疼痛干预后,观察患者依从性,观念行为是否已转变;评价措施落实效果,是否达到患者期待的镇痛效果。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疼痛照顾、止痛效果、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1.2.9督导管理 护士长每天进行疼痛评估、记录情况、措施实施、疼痛教育、病人满意度检查;每周反馈疼痛管理情况;每月进行疼痛相关知识考核。

3 讨论

3.1外科疼痛护理常规存在缺陷 护士对疼痛认知不足,表现为习惯化思维,普遍认为手术疼痛是必然的,无需过多关注和特殊处理,对病人的疼痛反应表现漠视,导致判断不准确,无主动观察和缓解疼痛的措施,只是依赖医嘱给予常规药物处理。疼痛与其他4项生命体征不同的是,它不具备客观的评估依据,而且引起疼痛的原因和影响疼痛的因素较多,加之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人对疼痛的描述又不尽相同。而病人对疼痛造成的影响认识更是不够,有忍耐和夸大描述现象,导致护士对疼痛判断不准确,制定的措施无个性化,病人的依从性差。

3.2应用评估量表评估疼痛实施护理的优点

3.2.1提高了护士疼痛护理知识和技能 护士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教育,即有效帮助患者控制了疼痛,还改变了护士工作状况,使其积极学习疼痛相关知识,更新护理理念,相信患者对疼痛的评估,及时处理疼痛而不是鼓励患者通过忍受的方法来解决,合理地评价镇痛药的作用和成瘾性。护士注重与患者情感交流,善于观察,理解尊重,不仅思想上重视患者疼痛反应,更在行为上关怀照顾患者,从而提高了护士的疼痛护理技能。

3.2.2疼痛教育的落实 术后疼痛是患者和护理人员共同面对的话题,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程度能预测整体护理的满意度。不论患者疼痛程度如何,对患者进行疼痛控制知识教育,可改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评分 。护士在术前即进行疼痛干预教育,了解其对疼痛、止痛药物的认识、疼痛体验经历及需求,讲解镇痛新观念、疼痛评估方法及意义,教会非药物镇痛措施和药物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减轻疑虑担忧,使其术后积极参与疼痛评估,配合镇痛措施的实施。

3.2.3程序化疼痛管理 应用评分量表对术后患者进行评估,使疼痛评估更科学、准确、有依据,缩短了疼痛管理过程。

3.2.4综合性疼痛干预措施 疼痛评估是进行有效疼痛控制的首要环节。即可判断疼痛是否存在,还有助于评价镇痛治疗效果。依据评估所得的量化数据,拟定有效的个体化方案,并不断及时调整,是护士提供的疼痛护理措施更规范、有效。疼痛评分≤3分,护士主动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疼痛评分为4-6分,报告医生,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干预措施;疼痛评分≥7分报告医生,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强阿片类药物与非***体类抗炎药合用)干预措施[3]。

3.2.5疼痛管理的过程评价 应用护理程序对疼痛实施评估―干预―评价,使疼痛管理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提高了疼痛控制质量,确保了疼痛管理的整体提高。

3.2.6病人参与服务质量高 应用评分量表和进行疼痛教育,提高了病人对疼痛的认识,主动参与配合护士实施缓解疼痛措施落实。同时提高了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定时巡回观察的意识,变被动处理为主动询问,建立了良好护患关系,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间接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病人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5版,427-442页。

[2] 赵继军,宋丽娟,国外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2007.42(10):882-883页。

[3] 黄天雯,何 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设[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1.46(3):221-224页。

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病房规范化护理对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肿瘤科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中重度癌痛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无痛病房管理的实施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三阶梯镇痛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90例给予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癌痛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了癌痛,对实现癌痛患者的无痛化管理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无痛病房;疼痛控制;规范化;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39

Effect of painless ward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LU Mei-hua,MAI Hui-cheng,ZOU Xiu-ling

(Longjiang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Foshan528318)

HUANG Min-qing

(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51001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inless ward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Methods:The tumor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3,152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u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received three steps analgesic therapy 6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while 90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rapy painless ward standardized nursing.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ain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pain relief rate and satisfaction.

Results:The pain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pain relief rate evaluation,statistics,comparis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i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The painless ward standardized nursing care of cancer pain,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ain,to facilit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painless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and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Painless ward;Pain control;Standardization;Nursing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限于目前的医疗水平,许多癌症患者一但查出就已到了中、晚期阶段,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严重浸润和破坏周围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导致难以忍受的疼痛,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体质等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直接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以WHO“三阶梯镇痛原则”为基础的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药物治疗,80%的癌痛患者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缓解[2]。根据WHO在肿瘤防治规划中提出“让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我院肿瘤科于2013年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实施无痛病房管理,提高了癌痛患者止痛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肿瘤科无痛病房创建前(2012年2~9月)及无痛病房创建后(2013年2~9月)收治的晚期癌症并伴有中重度癌痛患者共计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9例,女63例。年龄29~77岁,中位年龄56.7岁。肠癌31例,胃癌29例,乳腺癌27例,直肠癌33例,肺癌32例。入组标准:(1)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确诊为晚期癌症的患者。(2)癌痛患者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在4~6分以上。(3)认知功能和沟通能力良好,能准确描述疼痛情况。(4)对本研究的目的和方式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将2012年2~9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2~9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无痛病房规范化护理的实施两组均实施三阶梯镇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2.1.1 注重护士培训针对卫生部癌痛示范病房标准细则,了解护士对癌痛知识的理解和态度,以及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认知度,然后根据医护患三方的不同要求,从理论到实践,对无痛示范病房的护士制订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包括:癌痛的基本知识、评估方法,止痛效果评价,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护理,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等。培训形式:每周组织1次疼痛知识的小讲课或疼痛护理技能的操作示范;每周组织1次癌痛患者的护理查房;每周组织1次医护联合病例讨论;提供癌痛治疗和护理的专科书籍让护士学习。通过强化培训,增加护理人员对疼痛护理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使癌痛患者得到有效规范的治疗。

2.1.2转变观念,提高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对无痛示范病房的护士进行强化培训,使护士深刻理解和掌握疼痛管理知识,树立尽早控制癌痛利大于弊的基本理念,从而转变观念,做到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正确评估疼痛。(2)教会患者如何评估疼痛强度,并向医务人员准确报告。(3)消除患者和家属对成瘾性和耐受性等理解上的误区,解答疑虑,帮助患者和家属树立对癌性疼痛和止痛药的正确认识,告诉患者癌痛是一定能够控制的。(4)需要时对癌痛患者进行“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照顾[3]。

2.1.3“三化一体”的健康教育即健康教育常规化、个体化、专病化[3],对癌痛患者做到真实评估、按时服药,确保给药剂量准确,出现副作用时及时报告。健康教育由床位责任护士负责,制订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疼痛相关知识教育,解除其疑虑,明确告诉患者和家属疼痛是可以缓解的,鼓励其向医务人员及时报告疼痛,不必要忍受疼痛。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同时能准确表达疼痛的性质、部位和强度。告知患者按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止痛药,提高止痛治疗依从性,以有效控制疼痛。帮助患者学会疼痛的自我管理,书写“疼痛日记”,做好疼痛记录,教会患者应对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同时发放疼痛教育小册子,让患者进一步加强对疼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1.4药物护理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者轻、中、重度疼痛分别选择三阶梯止痛药物,优先选择患者易接受的口服给药途经,因为口服给药途经患者可自行完成,同时减少了因反复静脉注射给患者增加的不必要痛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4]。护理人员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严格掌握药物的半衰期,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做到按时、按量地规律给药,并对用药前后进行对比,观察镇痛药物的疗效,及时记录相关内容。对用药后出现的副作用,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如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应及时调整镇痛药物。

2.1.5心理护理责任护士用换位法充分理解患者的处境和感受,同情、关心和支持患者,耐心倾听其主诉,让患者疏泄其不良情绪。运用放松疗法有目的地训练患者的意志力,如倾听音乐、深呼吸、按摩放松等技巧,使患者身心放松,从而缓解其疼痛。进行“全人、全家、全程、全队”总动员,安慰、支持、鼓励、帮助患者,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2.2评价指标(1)癌痛评估。从患者的入院评估到出院评估是一个系统、持续、动态的过程[5],责任护士在入院8 h内使用《疼痛护理单》对患者进行首次整体的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患者对疼痛的认识、理解合作能力等。常用评估方式包括数字分级法、口述词语描述法、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疼痛表情量表法[5],我院使用《疼痛护理单》,责任护士在患者报告疼痛时、服用镇痛药物后30 min进行疼痛评估,疼痛治疗过程中或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每2~4 h评估1次,把疼痛评分及时记录于疼痛护理单中。将疼痛分为0~10不同的数字,并制成疼痛测量尺,对癌痛患者的疼痛进行分级,根据NRS评分分成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表现为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中度疼痛4~6分,表现为刺痛、触痛、跳痛、痉挛痛、烧灼痛;重度疼痛7~10分,表现为疼痛妨碍正常活动,共分四级。此评分法有利于护士准确掌握疼痛程度,适用于动态评估及疼痛控制效果的观察。(2)患者满意度。于出院前1 d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现场收回,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层次。(3)癌痛缓解评价标准[6]。 完全缓解(CR):治疗后疼痛消失,不影响睡眠;部分缓解(PR):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对睡眠影响减小;轻度缓解(MR):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仍影响睡眠;无效(NR):疼痛没有缓解,甚至加重。

2.3观察与记录以患者主诉为依据,结合其实际情况,客观准确地在《疼痛护理单》上记录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的伴随症状、体症及活动情况等。镇痛后再次评估疼痛的情况,并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师并进行相应护理,做好记录。每次评估后均要及时记录,记录时间具体到分钟。

2.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效果

3.12周后两组患者癌痛缓解比较(表1)

3.2两组癌痛患者治疗2周后的满意度比较(表2)

4讨论

4.1对缓解癌痛效果显著表1结果显示,中度癌痛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注重护士培训,转变观念,准确的疼痛评估,三化一体的健康教育,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落实疼痛护理的各项措施,提高了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护士帮助患者争取家属与社会的支持,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条件,可为患者遵医服药提供保障[6],癌痛控制效果更为明显。重度癌痛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重度癌痛患者大多数因癌细胞转移及扩散累及多个器官,导致病情反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造成癌痛控制效果不明显,这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值得高度重视和实践。

4.2能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落实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护士为患者镇痛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大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建立满足患者需求的长效机制,真正落实“三好一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3提升了护理人员素质通过优化癌痛评估和健康教育,消除了癌痛患者的疼痛误区,减轻了癌痛患者的痛苦,充分发挥了无痛病房护士的作用,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作用[7]。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未得到规范的诊疗、护理是普遍现象[8]。癌症中晚期患者忍受着疼痛的折磨,治疗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患者希望更多的是缓解疼痛,而护士是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者,掌握了患者第一手病情资料,在控制患者癌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是满足患者需求的前提。目前,我国护士疼痛知识水平与实践尚待改善[7],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规范化培训与继续教育,加强疼痛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增加了护士疼痛管理知识,转变了护士对疼痛的处理态度,并能正确评估患者疼痛,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无痛示范病房建设,提升了护士素质,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4.4规范了癌痛治疗创建无痛病房的目的是规范、合理、高效镇痛。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难忍受的症状,因此,建立健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具体制度和评估机制,采用个体化给药和治疗方式、癌痛规范化的诊断方式和护理措施[9],是创建无痛病房的最终目标。要使晚期癌症患者从疼痛中解脱出来,是肿瘤科医务人员最紧迫的任务,护士在癌症疼痛护理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肿瘤无痛示范病房建设,提高了癌痛的规范护理水平和护士疼痛管理意识和技能,责任护士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对肿瘤患者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疼痛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地控制癌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深入开展是今后肿瘤科护理工作的重点,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Donna I.Effective control pain in cancer[J].Tumor Del,2001,32(2):17-21.

[2]董彦鹏,孙莉.癌痛治疗现状与进展[J].协和医学杂志,2011,2(4):367.

[3]唐小丽,黄敏,王国荣,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长管理效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317-1319.

[4]陈慧兰,陈画华.肿瘤放疗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0):377-378.

[5]冯娴,杜嫣妮.骨科无痛病房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48.

[6]张惠聪.对癌痛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82-83.

[7]张海燕.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1):15.

[8]丁玥,杨萍,孙丽秋,等.北京市30家医院住院癌症患者疼痛及控制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82-285.

[9]童莺歌,叶志弘.《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的汉化及应用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66-68.

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在肿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1~7月82例我院收治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评估,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品管圈干预,包括组建疼痛管理团队,确立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护理中存在问题,制定疼痛管理制度及疼痛优化护理措施并实施。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强度、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品管圈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症状,观察组患者在疼痛认知、自我护理活动认知、自我护理处理、自我护理活动及HRQOL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水平,明显地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增强。

关键词 肿瘤;疼痛:生活质量;品管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34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pai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pain control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MENG Fan-shi,YANG Duo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853)

AbstractObjective:investigated the intervention of special-pai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pain control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Methods:82 gastrointestinal patients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ccepted standard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accepted the intervention of special-pain quality control circle,including established pain-management team,investigation,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ain nursing,management and optimized measures.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he intervention of special-pai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d postoperative pain symptoms.The pain perception,self cognition,self care nursing treatment, self care activities and HRQO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Conclusion:The intervention of special-pai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very feasibl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pain control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Key wordsTumor;Pain;Quality-life;Quality control circle

消化道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疼痛,手术引起机体创伤及生理改变,使疼痛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HRQOL)。尽管在药物治疗上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多数患者还会因疾病发展加重疼痛。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有关教育、行为指导、认知咨询、营养和放松治疗等方面的护理知识均有相关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疼痛症状[1-2]。术后为患者提供咨询或指导,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处理是临床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但是多数护士对如何处理癌症疼痛没有足够的信心和经验[3],在护士的护理经验和对患者护理干预的需求方面产生了矛盾[2]。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疼痛专项品管圈干预在术后治疗中的作用,计划包括咨询、优化疼痛治疗、按摩以及放松治疗来减轻接受治疗中肿瘤患者的大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疼痛认知和疼痛处理技能,同时对比住院患者的干预效果,旨在指导临床肿瘤治疗中的护理工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7月我院收治消化道肿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25例。年龄31~70岁,平均(61.50±10.13)岁。病程1~5年,平均(2.07±0.33)年。食管癌18例,胃癌34例,直肠癌26例,其他14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国际抗癌联盟TNM系统第6版(2002年)消化道诊断标准,且为早期肿瘤。(3)均为择期手术。(4)意识清楚,具有一定表达理解能力。排除标准:(1)既往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2)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病史。(3)2周内服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消化道肿瘤术后常规护理常规,包括术后功能锻炼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进行疼痛专项品管圈干预,内容包括:

1.2.1组建团队科室设置疼痛专项管理团队与执行小组,由科主任、科护士长及专业护士组长组成管理团队,负责专项活动的组织、统筹与督导,并制订活动方案与培训。执行小组由病区护士组成,3~4人1组,负责具体活动执行。

1.2.2品管圈活动方案(1)培训: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系列培训,邀请某医科大肿瘤专家到院内进行疼痛专科讲座,讲解疼痛观察评价指标、疼痛生理与心理、疼痛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及疼痛控制相关注意事项等,使所有成员系统掌握疼痛的评估、疼痛治疗、疼痛缓解方式、优化疼痛管理。(2)选定主题:经调查疼痛患者主要存在问题是对疼痛及镇痛药物认知障碍;护士缺乏正确疼痛评估及镇痛技术;护患缺乏足够沟通时间。(3)疼痛管理制度:参照国内外肿瘤护士工作职责,包括疼痛宣教评价表、疼痛护理质量评价表、疼痛评估表、工作满意度调查表。(4)疼痛优化护理措施:①信息宣传和咨询,由执行小组护士利用宣传手册进行15~20 min信息咨询。手册包括疼痛信息、疼痛缓解方式、放松术。在患者入院3 d内举行咨询会议,由护士主持咨询会议并在会议开始时将手册分发给每位患者。②优化疼痛治疗,即基础日常治疗中增加疼痛专项护理。包括为医师提供的反馈过程,通过常见疼痛评价标准(五指疼痛评分表)对疼痛强度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疼痛症状,告知医师。③按摩治疗,每日轻揉按摩头颈肩四肢肌肉,20 min/次,2次/d,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转移注意力。④放松干预,即指导患者放松关节肌肉,保持功能位;运用深呼吸法或看书聊天听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所有患者均给予步骤1、步骤2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决定是否采取步骤3和(或)步骤4护理措施。(5)品管圈活动为期6个月,品管圈团队每月组织1次活动反馈,对活动效果进行分析,根据质量问题调整护理措施。

1.3效果评价

1.3.1患者疼痛评估(1)疼痛强度。采用五指疼痛评分表,于术后10 d测定疼痛程度。量表采用0~5分描述疼痛:大拇指标明5分,代表无法忍受;食指标明4分,代表疼痛剧烈;中指标明3分,代表中度疼痛;无名指标明2分,代表轻度疼痛;小拇指标明1分,代表轻微疼痛。(2)疼痛缓解时间。

1.3.2自我护理能力于出院前评估两组患者3个方面的

自我护理能力:(1)疼痛认知,分为疾病认知、自我护理活动认知两部分,通过从“不足”到“非常好”可视模拟范围来评估。(2)自我护理处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1~5分5个不同反应级别,最高分120分,最低分24分。(3)自我护理活动。利用自我护理调查问卷对自我护理活动进行评估。问卷中记录了16种痛风自我护理活动问题,其活动程度按1~5级评分:1分为非常差,2分为比较差,3分为中等,4分为比较好,5分为非常好。

1.3.3生活质量(HRQOL)利用HRQOL 3.0 版本调查问卷的第29条和第30条的全球生活质量分量表进行评估,条目评定分为1~7分7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u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强度及缓解时间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表2)

3讨论

消化道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疼痛症状,越来越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仅采用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将护理内容与疼痛认知与技能紧密结合,以促进疼痛治疗的有效性,最大程度缓解疼痛。开展优化疼痛护理技术提高疼痛患者疼痛知行能力的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入院来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明显下降。品管圈活动在解决临床护理难题、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品管圈活动被广泛运用于临床,通过发现问题,探讨原因,集思广益,制定改进措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使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4]。肿瘤患者面对一系列疾病状况,除承受生理痛苦,很多患者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情绪波动,认为手术不能缓解症状,甚至加速死亡,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肿瘤的治疗。另外,护士对如何缓解疼痛普遍没有足够的信心和经验,也是肿瘤患者治疗中遇到的一大障碍。如何从护理专业角度管理和干预肿瘤患者是目前临床护理普遍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本院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和专业的医疗人员一直在为肿瘤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精神鼓励和症状的处理工作,但缺乏护理理论的指导意识和科研的方法学知识,因此效果不理想。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2012年科室肿瘤患者疼痛护理需求,将提高疼痛患者疼痛知行能力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找出问题核心,通过完善专项护理制度、疼痛优化护理,一种系统的方案,对肿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信息宣传和咨询、自我护理活动以及放松治疗等,在经过上述护理措施后,患者对疼痛和自我护理活动的认知,以及自我护理处理、活动等方面均明显改善,且HRQOL明显转好。对照组术后10 d后,对照组平均强度达到了(4.47±0.97)分,而观察组减为(3.03±0.98)分。结果说明,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使患者正确地认识疼痛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大大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减轻患者消极和对抗情绪,积极地配合医院医师与护士的工作。

肿瘤患者很多治疗和保健需要在家庭中进行[5]。这就要求临床护士必须将护理重点放在指导患者自理能力、疼痛处理技能等,才能取得好的护理效果,对患者得到良好的疾病缓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疼痛护理过程中为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医院对从事护理的护士进行完善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得其护理经验更加丰富,增强护士的护理信心,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专项品管圈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疼痛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水平,明显地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鹏,安志洁.“品管圈”活动提高癌症疼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满意度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6):714-716.

[2]戴安娜,高庆,王艳华.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32-33.

[3]钱美秋,黄晓娣,解珊珊,等.品管圈在改善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1):45-46,44.

[4]李红,余春华,吴洪美.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01-1203.

[5]孙莉,刘瑶,贾立红,等.在胃肠外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58-61.

第8篇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ients afterabdominal surgery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lf-control vein analgesia nursing management scheme.Methods The patients ofabdominal surgeryin our hospital 142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admission time is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controlgroup 71 cases,the conventionalanalgesia nursing management;Group 71 examples,implement way of postoperative intravenous self-control analgesia nursing management,compared two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nursing management effect.Results The team all the indexes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Abdominal surgery;Intravenous analgesia;Care management programs;Application effect

在手术后,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中的一种,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苦痛,还对患者的机体功能造成了影响,使患者的术后恢复受到了干扰[1],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实施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镇痛管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能够对患者机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在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继上述四大生命体征外,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2]。静脉自控镇痛泵是在患者的静脉输液管上连接置有镇痛药物的自控注射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1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19~62岁,平均年龄在(47.9±5.8)岁,其中剖宫产手术21例,胆管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8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例,子宫切除术1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胃癌根治术11例。研究组71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20~63岁,平均年龄在(48.7±5.4)岁,其中剖宫产手术23例,胆管取石4例,肝部分切除10例,开腹胆囊切除术3例,子宫切除术15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胃癌根治术13例。入选患者均进行腹部手术,在基线资料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1.2.1宣教 在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前,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用药史、药物的依赖性,解决因不当、引流管不通畅、敷料包扎问题导致的疼痛等,对于正在止痛患者要观察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及时汇报给医生,做好疼痛评估几率,为医生诊断患者的疼痛和治疗提供依据。由于患者术后镇痛措施是由护理人员完成的,因此在正确执行医嘱外,护理人员要在自己工作权限的范围内,采用非药物的疗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带来的痛苦,如改变、调整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此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宣教,说明术后发生疼痛的危害性和镇痛的表药性[3]。疏导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机体对麻醉剂疼痛的耐受力,为患者及家属介绍镇痛泵的原理和使用,亲自示范操作,使患者及家属在手术能够会固定镇痛泵,见啥连接处的漏液问题,防止输液管发生扭曲,避免不停地自行加药[4]。嘱咐患者及家属,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1.2.2监测生命体征 麻醉药对机体循环系统有抑制的作用,一些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混着持续使用自控镇痛期间,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患者呼吸频率发生改变,要检查患者皮肤的颜色、气道[5],如果患者呼吸轻度受阻,要将患者唤醒,引导患者采用舒适的,保证起到通畅。如果患者血压低于基础血压20%,要立即停止使用,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抑制,要立即向医生反应[6]。

1.2.3不良反应监控 在使用镇痛后,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要针对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1.3评价指标 疼痛分级按照WHO分级标准,分为四级,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不良反应为患者手术后24h内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嗜睡、呼吸抑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2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χ2检验,组间比较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镇痛护理管理后的疼痛比较 研究组患者镇痛护理管理后的疼痛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管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9篇

随着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已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手术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如疼痛、外形受损、经济损失、社会角色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甚至死亡1。而疼痛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人们已逐渐对术后疼痛的产生和处理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术后无痛逐渐成为患者的基本要求。疼痛护理管理是促进疼痛护理走向专业化的有力保障,其宗旨是提高控制疼痛护理工作的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本护理单元对使用镇痛泵的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管理,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200例外科术后患者进行镇痛泵的护理管理。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例患者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21~52岁,平均38.9岁;有外科术史者63例,其中49例患者自述对术后疼痛有恐惧感;137例患者无外科术史,表现为对术后疼痛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

护理方法

术前指导:①心理指导:根据患者身份、阅历、经验、年龄、性别等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的麻醉方法、术式、护理安全等相关问题,认真倾听患者提出的疑问并给予准确回答,消除患者顾虑。②镇痛方式指导:说明镇痛的方式、方法,镇痛泵的基本结构和使用原理,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③疼痛评估方法指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此方法简单且易行,相对比较客观而且敏感,实用而方便。麦—吉疼痛问卷(MPQ),此为一种多因素疼痛调查评分方法,它的设计较为精密,重点观察疼痛及其性质,特点,强度和伴随状态和疼痛治疗后患者所经历的各种复合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采用调查表形式,表内附有78个用来描述各种疼痛的形容词汇,以强度递增的方式排列,分别为感觉类,情感类,评价类和非特异性类四类。对患者的要求较高,表中的词类比较抽象,相对复杂,所以有时患者难以理解,并且花费时间较多,所以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情绪评分(ES),不论急慢性疼痛都会伴有程度不同的情绪变化,使用VAS尺进行评定,“0”分端为“最佳情绪”,“10”分端为“最差情绪”,临床以“0~2”分为“优”,患者情绪良好,面容安静,应答自如;“3~5”分为“良”,情绪一般,安静,面容淡漠,指令回答;“5~8”分为“可”,情绪焦虑或抑郁,轻度痛苦面容,勉强应答;>“8”分为“差”,痛苦面容,不止,强迫,无法应答。

术后指导:填写镇痛访视表,评估镇痛效果。①镇痛泵使用护理:术后当天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指导正确翻身的方法,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减少疼痛及防止管道滑脱、扭曲和打折,保证药物进入管道通畅。护士主要负责镇痛泵安置情况,穿刺点情况,测量生命体征,进行VAS评分,运动阻滞评级,Rames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并在随访表上做好记录3。②活动指导:根据术式、病情、医嘱等制定下床活动方案,以由近及远,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为的原则进行活动指导,出现疼痛时应与患者一起分析出现疼痛的原因及疼痛的性质,指导放松、分散注意力等物理方法以减轻疼痛,必要时请示医生。③镇痛结束时指导腰部穿刺点的护理:镇痛结束拔除硬外管后,指导家属热敷腰部穿刺点,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和消散3。

讨 论

通过200例外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泵的护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恐惧、焦虑等不适,患者及家属满意。

参考文献

1 陈妙霞.术前患者心理应激及干预[J].护理研究,2003,17(3):261—263.

第10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60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84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6.3±9.5)岁,其中59例患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患者患腰椎骨质疏松症,26例患者患腰椎管狭窄症,24例患者患颈椎病。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病椎部位有疼痛和压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抽筋、疼痛、四肢麻木以及肢体活动障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骨科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应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首先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客观、准确且全面地评估,在全面系统的问诊基础上重点地采集患者的病因和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以及伴随症状等,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建立患者的疼痛档案,准确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提前进行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积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对行为反应过激的患者给予耐心劝解,给予包括自我控制疗法、分散注意力、音乐疗法以及暗示疗法等心理护理干预技术缓解患者的疼痛。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争取与患者家属建立和谐和信任的关系,鼓励家属安慰并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生活在温暖和受重视的氛围中,以增强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情况。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是指患者从住院第1天直至出院的这段时间,住院费用是指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各种费用总和。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以(x珋±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b)-0112-04

Assession of nursing care on patients' pain satisfaction in orthopaedic postoperative

ZHANG Yingxia WANG Yu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the 463rd Hospital of PLA,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rthopaedic postoperative nursing effects on patients' pain satisfaction. 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and surgery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3 in the 463rd Hospital of PL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nursing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nursing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i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pain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on pain management were tested. Results The current pain level, pain degree, the past 24 hours before the operation pain, preoperative expectations of postoperative pain between two groups all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1).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to pain treatment, patients the analgesic effect in hospital, post-operative patients to relieving pain in fully satisfied, satisfied, not satisfied, completely dissatisfied of the two group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1). Conclusion The different nursing service demand, combined with "people-oriented" nursing mode, giving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fracture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Satisfaction; Bone; Nursing; Pain

随着交通及建筑领域的高速发展及运作,因骨折原因而发生的手术越来越多,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而相应地,骨折手术患者往往对对疾病本身的了解及治疗上的误区,而导致其手术前情绪波动较大,继发相应的心情紧张、焦虑、心理障碍等不良心理活动[1-2]。疼痛作为骨科手术患者的首发症状,围术期疼痛更是骨科医护人员和患者较为经常面对的难题,往往需要专业的护理干预。由于护士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为密切,其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对于患者满意度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他们在住院期间希望更多的得到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因此提示骨科护理人员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拓宽知识、增进护理视野的同时,更要注重临床护理的实践应用,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提升,适应骨科领域护理专业技能的迅猛发展。本研究通过疼痛管理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并对相应的疼痛进行评估,合理运用优质护理的理念,为患者制订科学及合理化的缓解疼痛的方案,提高患者的术中术后舒适度,促进机体骨关节的功能康复,为提高骨折手术患者对该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并接受骨折而手术患者20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9.2±6.3)岁,术后住院(20.4±2.2)d。手术类型:髋关节置换术103例,股骨颈骨折手术45例,胫腓骨骨折手术22例,腰椎压缩骨折手术30例。手术类型:髋关节置换术103例,股骨颈骨折手术45例,胫腓骨骨折手术22例,腰椎压缩骨折手术30例。所有患者均智力正常,且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者无法交流、伴有系统性疾病、智力不健全、不配合调查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样本脱落者。将收集到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20~64岁,平均(48.0±6.1)岁;护理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21~65岁,平均(49.8±5.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参照术中的麻醉方法、手术部位及患者本身健康状况进行指导,并依据患者本身病情,及时监测其生命体征,查看患者引流管是否通畅、遵医嘱服药,术后常规服药、讲解术后说明,并解释注意事项等。护理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的内容为:①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全而评估并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同时学习相关护理理论知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的锻炼,促进局部及整体肢体的功能回归。②健康指导:术前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宣讲,使其对疾病及手术护理具有一定的认知,建立医患间的信任,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责任护士应当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选择指导。③手术护理:术前,给予患者皮肤消毒,对患者行全麻,手术前一晚给予患者生理盐水灌肠。手术当日早晨给予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及时换药,清洗床单等并进行消毒。术后患者四肢手术后,用支架、枕头、沙袋等把患肢抬高,保证血液的及时回流。对于行石膏固定的肢体的摆放,应遵循舒适为首的原则、静脉回流及时畅通,石膏无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宜。同时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患肢血液的流通情况。④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预防压疮: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强化,工作中应做到勤观察、勤整理、勤按摩、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避免患者患肢由于局部长期受压而导致的淤肿。正常的护理中,给予患者床头翻身卡记录,每4小时翻身1次。针对患者不同的护理,均应在软枕或其他设施架空骨突处给予支撑,避免因身体的空隙所带来的压迫而影响手术效果。预防便秘:由于患者术后活动受到限制,肠蠕动会有所减弱,便秘是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很容易对高血压等合并症患者带来危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正常的按摩腹部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嘱其进食粗纤维食物,促进肠胃蠕动。

1.3 观察指标

护理实施6个月。采用1997年修订版的美国疼痛协会关于患者对术后疼痛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其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进行测定。其中关于疼痛程度的界定,本研究按照疼痛程度,将评分定分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满意度依据患者对疼痛护理服务的态度,共分为完全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完全不满意。研究由专人发放问卷,指导填写完毕当场收回。本研究共发放患者调查问卷为200份,完整收回200份,有效问卷率为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 15.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中位数(M)及四分位数(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上的差异比较

结果显示,当前、过去24 h、术前的疼痛程度及其术前对术后预期的疼痛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上的差异比较[分,M(P25、P75)]

2.2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结果比较

通过对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住院期间疼痛护理、术后止痛效果的满意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完全满意、满意、不满意、完全不满意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而一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4。

表2 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例)

表3 患者对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例)

表4 患者对术后止痛效果的满意度(例)

3 讨论

现阶段随着骨折病例的不断增加,骨科手术的实施率也不断增加。由于手术往往会给骨科患者在心理上带来紧张、焦虑的情绪。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发展,护理领域的分化程度也在逐渐增加。专科性的护理理念也在不断加强,其对于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更是有所提高。针对骨科患者所伴有的这种不良心态,医护人员除了要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外,还要鼓励并给予其关心,满足患者日益趋于温馨化、人性化的需求[3-4]。因此,骨科患者在住院期间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外,还应针对患者所对应的功能障碍,给予患肢康复教育及其心理康复,主动将患者的功能预后及护理满意度作为护理的目标。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不断给予患者鼓励,积极强调活动及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定期为患者及家属进行骨折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

骨科患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疼痛程度较高[5]。疼痛的出现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质量,给其心理及身体带来较多的不良情况[6],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关节坚硬、肌肉萎缩等较多不良反应。在疼痛患者疼痛度的评价显示,85%以上的患者属于中重度疼痛,超过一半者会反映术后的镇痛效果较不明显[7-11]。有研究报道指出[12-16],在疼痛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的态度在此过程中的较为重要,积极的护理可给患者在精神上形成广泛的认知,针对术后患者的护理,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需对护理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改正并提高护理质量,并将对护理结果的评估与评价与临床质量相结合,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全面提高,给予人文关怀,营造较为和谐的、充满人性的护理环境。

第12篇

【关键词】疼痛管理;护士作用

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1]。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2],并日益得到重视。

1疼痛管理的意义

1.1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严重的急性疼痛,如术后、创伤后疼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脉搏、呼吸加快,血压、血糖升高,氧耗量增加等,干扰内环境的稳定,延缓康复。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疼痛控制方案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有效的镇痛是患者的迫切需求。

1.2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睡眠、饮食、活动等,尤其是对癌症患者,疼痛可以引发或加剧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为患者控制疼痛。

2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角色职能

2.1护士是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3]

护士每天24h守护在患者身边,往往最先了解患者疼痛的各种不适症状。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和观察患者的面容、体态、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正在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护士还有责任观察止痛效果,有无不良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告医师。

2.2护士是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3]

很多止痛措施是由护士完成的,因此护士的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着疼痛控制的效果。护士除了要执行有关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外,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3]。此外,护士还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活动肢体、呼吸调整、分散注意力等,为患者减轻疼痛,减少或替代其对止痛药物的需求[4]。

2.3护士是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3]

疼痛管理是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临床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理疗师等都是这个多学科团队的成员。护士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看护者,在疼痛管理中,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服务。护士参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护士的病情观察为治疗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个体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护士是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3]

护士是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的主要实施者。美国《癌症疼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在治疗计划中,应包括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治疗方面的教育。”

3展望

在我国临床工作中有关疼痛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因此,加强疼痛管理的教育与培训非常重要。

3.1将疼痛管理纳入护理教育

我国的疼痛管理刚刚起步,正在步入专业化轨道。疼痛管理是一门新知识,疼痛知识的普及乃当务之急,应将疼痛管理知识正式列入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疼痛相关知识学习,包括疼痛治疗学、护理学、心理学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的整体水平。

3.2在临床中开设继续教育项目

继续深入开展疼痛管理培训,可采用病例分析、小组讨论、概念辨析、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护理人员存在的困惑,并增加培训后的效果反馈与检验,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实践能力。

3.3在临床实践中培养适于中国的疼痛专科护士

在欧美等发展国家,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管理中起着主导、协调、实施和培训等重要作用[5]。国外疼痛专科护士在培养模式、资格认证、角色职能的发挥等方面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但国外的文化背景、教育制度、医疗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以及人员素质等都与我国有很大差异。目前,我国还没有较高机构认可疼痛专科护士。我国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可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启动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认证和使用等相关工作。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形成系统规范的疼痛专科护士培养体系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CleveLV,BossertEA,SavedraMC.Scientificinquiry:cancerpaininchildren:theselectionofamodeltoguideresearch[J].JournalforSpecialistsinPediatricNursing,2002,7(4):163-165.

[2]MerbothMK,BarnasonS.Managingpain:thefifthvitalsign[J].NursClinNorthAm,2000,35(2):375-383.

[3]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