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03:51: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间游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社会性;身体素质;个性;合作精神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幼儿身心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幼儿现实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持续影响。但是许多孩子在享受现代文明带给他们丰富的物资生活条件的同时,许多家长怕孩子出门玩耍、游戏时磕着、碰着,于是就让孩子躲在家里看看电视,看看书,玩玩电动玩具等。很少让他们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根本经受不住风雨的 吹打。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园尝试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的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因为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偶 身体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材料要求较低,往往"一根绳""一只包""一只竹筒"等随处可得的东西使游戏简单易行。如"滚铁环"、"跳皮筋"、"背月亮"等等,可以说这些民间游戏历经沧桑,代代相传,有着独特的魅力。
一、 民间游戏的开展
1、 把民间游戏有机的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不失时机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1)、晨间体育锻炼、上午、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较长,幼儿也相对集中,因此把一些技巧难度大幼儿不易掌握的"跳绳"、滚铁环"等民间游戏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当然为了游戏的顺利开展合理安排好场地、料是比不可少的。在游戏中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新玩法,让幼儿在玩中掌握各种运动技能。
(2)、晨间入园、课间、餐后和离园前,幼儿人数极不稳定,我们则会安排一些运动量小,比较安静、收放自如、游戏范围娇小的游戏。如:"手指游戏"、"翻绳"、"抓包"等,主要在于发展幼儿手眼协调性和手部小肌肉群,同时还减少了
幼儿们相互等待的矛盾。
2、家园互动,共同营造民间游戏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参与民间游戏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则积极做好家园互动工作,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户外、田园边走走看看,玩玩民间游戏。利用家庭和大自然为幼儿创设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和环境,使家长成为幼儿民间游戏的另一位指导者。对于少数能力发展慢的幼儿,他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可以更放松地学习"炒黄豆"、"玩玻璃弹"等,使他们能和其他幼儿同步前进。既让幼儿锻炼了身体,又使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二、 民间游戏的收获
几年以来,由于我们坚持民间游戏的开展,我园幼儿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具体体现在:
1、民间游戏促进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幼儿的耐力:"跳皮筋"、"捉迷藏"、"丢手绢"等,能锻炼幼儿耐力。大班幼儿在跳绳比赛中,跳的最多的一分钟为160下。大班大部分幼儿能轻松的跑完200米。
幼儿的灵活性:幼儿能在人群密集的场地上左闪,轻松自如的"滚铁环"。
幼儿的平衡性:"走高跷"、"走田埂"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许多幼儿能头顶沙包或交换手臂动作(查腰、上举、平举等)稳当地走完长而窄的平衡木。
幼儿的协调性:通过"抓包"、"背月亮"、"翻绳"等民间游戏,提高了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性。许多幼儿能快速而又协调的学会新动作,并且动作优美、 整齐、协调。
民间游戏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展,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各种动作,还促进 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因为民间游戏大多在户外进行,活动量大,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疾病明显减少,并产生了旺盛的食欲,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由此孩子们吃饭香了,睡觉好,身体越来越棒,从而也促进了幼儿的出勤率。
2、间游戏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1)、注重幼儿大胆,勇敢的个性培养。在民间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探索与别人不一样或更好的方法使幼儿勇于面对失败,敢于维护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引导幼儿大胆的参与活动。如"玩皮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索"皮筋"的不同玩法,如:可以弹、可以跳、可以当绳甩等等。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大胆的加入游戏中,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在创造中产生成功感,从而克服退缩行为。
(2)、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活动中互相合作着玩,可以让幼儿任意组合,在合作过程中让幼儿产生愉悦感和成功感,这样也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经常在户外安排一些合作玩的民间游戏,如:"荷花荷花几月开"、"金锁锁银锁锁"、"抬花轿"等,使幼儿体会合作的力量,合作的乐趣,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3)、注重幼儿的独立性、坚强意志的培养。调查证明当今社会上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独立性较差,缺乏坚强意志。在民间游戏中,利用它的独特作用,注重对幼儿多一点启发引导、少一点帮助代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断鼓励幼儿。让幼儿尝试着自己去解决,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3、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民间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快乐教育"。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愿我们民间游戏之花越开越盛,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间游戏;课间活动;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71-02
课间,虽短暂,但容纳着幼儿在园的诸多活动,体现出班级幼儿的发展。课间,虽自由,但自主中蕴含着有序与规则,体现出班级幼儿的常规。《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课间活动如何能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更好地开展呢?于是,我们进行了《优化大班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组织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尝试将民间游戏引入课间活动,有效地开展课间自主活动,让我们的民间游戏唱响课间活动的主旋律。
一、收集筛选、改良创新――引入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内容繁多,一味地拿来并不一定适合幼儿课间活动。于是,我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出发,充分挖掘,筛选改良,把优质的民间游戏引入课间。
1.集体出动,收集筛选。课题实施初阶段,我们动员家长,通过调查表、家长会等形式和家长们一起回忆、收集素材,采用网上查询等方式整理出了许多民间游戏。如挑花线、挑小棒、挤囡囡、踢毽子、跳房子、丢沙包、抬花轿、丢手绢、斗鸡、石头剪刀布等一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儿时的民间游戏。虽然收集到的游戏很多,但有些并不适合幼儿在课间开展。比如打瓦片,这种需要自然条件的游戏没办法在幼儿园开展,另外像老鹰捉小鸡等游戏,需要的空间和场地比较大,而我们班位于楼上,课间玩此类游戏,一来空间不够,二来势必会对楼层的其他班有影响,作为课间游戏,我们只能舍弃这些对空间和场地要求比较高的民间游戏。于是在收集到的游戏中,我们进行合理而科学的筛选、取舍,力争做到既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又符合我班的实际情况,为孩子所喜欢和接受。
2.改良创新,适宜有效。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两两结伴玩的民间游戏,原本我们觉得还是比较适合课间进行的,但是幼儿在真正玩的时候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炒黄豆”这个游戏,幼儿很喜欢玩,但是在天冷的时候由于衣服穿得比较多,幼儿手拉手翻就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改良,让幼儿手抓“尾巴”,这样就增长了两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更轻松地游戏。又如“斗鸡”,原本这个游戏比较强调冲撞搏击的,我们也进行了改良,取消了冲撞的内容,由原来的正面膝盖冲撞改为上下互碰,降低了危险性。
通过收集、筛选、改良,我们真正把民间游戏引入幼儿的课间,用民间的传统游戏来丰富课间活动。
二、环境创设、规则伴随――渗入民间游戏
1.室内室外,动静搭配。我们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游戏运动量的大小,把民间游戏分成了室外运动类和室内益智类两大类。室外运动类有跳房子、扔沙包、斗鸡、编花篮、跳皮筋、挤囡囡、抬花轿等;室内益智类有挑花线、挑小棒、抓七子、摆五虎、石头剪刀布、点兵点将、金锁银锁等,这样的分类很自然地把课间活动的场地以及人员进行了分隔和分配,促使课间活动能有针对性地兼顾室内室外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开展。
2.图文并茂,规则渗透。在环境创设中,我们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从材料的取放、规则的图示我们都和孩子们进行了商定。比如,在“挑花线”的游戏中,我们将花线藏于“娃娃”的口袋中,要进行活动的时候,从口袋中取出,游戏结束的时候将花线对折两次后藏于口袋中,有序而整齐。在“跳房子”的游戏中,我们在教室外走廊地面贴出了不同的“房子”,并在对应的窗户上贴出了不同的跳格子的方法,孩子们看着示意图,一个挨一个有序地进行。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将示意图展示出来,让孩子们能正确区分游戏的输赢。在“挑小棒”的游戏中,我们将规则制定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石头剪子布,先后分清楚,一把一抓放,动静分得清,你我轮着来,一根又一根,比出挑棒小能手),这样就避免了幼儿游戏时可能产生的矛盾。在课间游戏的环境创设中,我们采用图示法、儿歌法等不同的方法将各种游戏规则、游戏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之中,把教育的要求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幼儿自发的需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合理的环境创设不仅让民间游戏有效地渗入了课间活动中,更让规则与快乐渗入了孩子们的心中。
三、家长老师、共同指导――深入民间游戏
1.家长参与,唤醒生机。《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课题实施初阶段,我们也碰到了一个难题,如我们精心筛选的自认为适合幼儿开展的“挑花线”游戏,只有个别几个孩子课间拿出来玩,还有的花线全部是“摆设”。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好多孩子都不会玩。这种需要两两合作的游戏如果一方不会玩就进行不下去,而我们老师也难有三头六臂个个去帮助指导。我们课题组成员就这个问题商讨解决:何不让家长参与进来,让更多民间的人来唤醒民间游戏的生机与活力呢?于是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个“家长进课堂”的活动,把筛选出来的民间游戏内容列成一张“民间游戏课程计划表”共享给家长,邀请家长自己选择内容给孩子们进行“上课”。真有“家长老师”设计了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民间游戏:挑花线》,通过观看视频和步骤图、讲解示范、两两练习等形式,确实让许多孩子学会了。接下来的课间活动中,我发现玩挑花线的孩子比以前明显多了,还有的向同伴、老师展示新学会的“降落伞”呢!我们每两周开展一次,并把游戏内容、玩法、活动照片等展示在家长园地中,这样的做法吸引了更多的家长关注与参与,更唤起了家长陪孩子玩的兴致。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孩子们比以前更会玩,也更爱玩了。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群人影响另一群人。当家长全身心参与进来后,唤醒了我班课间民间游戏的生机与活力。
2.教师指导,自主公平。我们在课间自主游戏中的指导理念是:“多放手、少限制,多机会、少指定。”在游戏中,凡是幼儿自己能处理的事,如角色分配、规则使用、材料选择等,我们教师都放手让幼儿亲身体验、解决,让其充分感受游戏的自主和快乐。当然,这种放手并非“放羊式”的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在游戏初期幼儿缺乏寻找游戏伙伴的能力时,可引导幼儿先参加人数少的两人游戏,再逐渐过渡到玩集体性的游戏。为使每个幼儿都享有公平的权利和机会,在如何确定角色的环节中,我们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方法,如“石头剪刀布”、“手心手背”、“点兵点将”等办法选出。这样,游戏对幼儿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为了参加游戏,他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参与、指导,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民间游戏真正唤醒了课间活动的生机与活力,使得课间活动更加自主与深入。
四、同伴合作、妙趣横生――演绎民间游戏
通过一阶段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幼儿在内容多样的民间游戏中,在快乐的同伴合作中,演绎着课间活动的精彩。
1.同伴合作,收获多多。民间游戏的开展方式决定了幼儿之间必须有一种合作交往意识。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孩子们的争执打闹少了,游戏时总是三五成群,亲密无间,脸上时刻洋溢着快乐满足的笑容,这种收获弥足珍贵。
2.丰富多样,演绎精彩。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游戏,既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又培养了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的乐趣,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1)抛毽子。毽子的用途很大,可以用来抛、接、踢等,但是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踢毽子的难度较大,于是我们就和孩子们玩抛接毽子的游戏。我们用硬一点的纸做成了板纸,并在板纸上贴上了小手图案,让孩子在图案的提示下,能充分运用纸板将毽子轻松又有效地玩起来。在玩的同时还能进行你抛我数、你抛我接的合作性游戏。(2)丢沙包。丢沙包在我们的自主体育区里是现成的材料。只要准备好一个沙包,用黑白配的方法分好两队人马,游戏便可以由掷接、跳跃开始了。正确判断飞来的沙包使得孩子们成为了接沙包的高手。(3)陀螺。在我们的园本课程中,有一个活动是《好玩的变色陀螺》,我们“加工厂”里自制了彩色陀螺。不断飞转的陀螺让孩子们感受的不仅是色彩的变幻,同时让孩子们感知了陀螺就在地上的飞速转动。获胜的孩子能不断总结出自己的成功经验:比如使用的力度、地面的光滑度等都是影响陀螺旋转的主要因素。
幼儿在同伴合作的民间游戏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了团结精神,更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真正演绎出了民间游戏的精彩。
虽然民间游戏的材料是简陋、廉价的,但我们的教育是细致的、灵活的。民间游戏伴随着孩子们度过了零散的课间时间,保证活动环节的自然过渡,减少了幼儿的等待,更优化了我们一日活动质量。在民间游戏引入课间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课间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些民间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让我们继续传承民间游戏,演绎课间精彩吧!
一、多渠道收集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大部分散落在农村、社区,而且基本没有完整的记载,所有要收集一定量的民间游戏资料,作为我们的课程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同时多渠道、多方位的收集,才能有游戏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广泛发动、相关文化部门协作、实地考察学习等方法。
1.广泛发动,主要运用家长资源收集民间游戏。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他们参与支持对民间游戏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收集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制作了倡议调查书。让家长了解活动的意义,激发家长参与收集并配合的积极性。许多家长中三代人都同时参与了这一收集工作,把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的名称、玩法、材料等一一详细地记录了下来,有的家长为了能更清楚地介绍玩法,还用图示进行了记录,有些相同的有了各种不同的玩法,为教师提供了可多项选择的内容。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就收集了上百个民间游戏。向家集游戏资料的第二渠道是“民间游戏征集箱”。征集表的收集只是一个短时期的收集活动,为了能让家长长期的进行收集活动,让收集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在园内设立了征集箱,便于家长的随时收集,这也符合了民间游戏收集的特点,毕竟许多的游戏都是通过回忆、采集等方式汇聚收集的。
2.教师有方向的查阅当地相关部门的文献、收集资料。民间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拓宽视野,更深入地收集民间游戏的内容,从与民间游戏有关的书籍中收集相关的游戏,同时,也不断收集国内外幼教同行在开展的相关的研究进程与成果,从民间游戏、民间文化、传统游戏领域区查找、收集。通过网站的收集我们还和市图书馆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中心提供的民间游戏书籍《旧时儿戏》和相关活动信息,给我们的研究活动带来了更宽广的事业和空间。如,我们收集到的《旧时儿戏》中有本土游戏100多个,为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了许多的线索。
3.走进农村、社区实地考察记录。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流传于生活,因此,教育者要深入民间生活,进入社区,特别是民俗博物馆、老年协会等场所。那里往往存有原生态的民间文化,或口口相传、或以物代言演绎独特的游戏精髓。在走访中我们找到了许多的民间小玩具,如,竹蜻蜓、响绳、接子,听到了许多书籍中没有的原汁原味的童谣,看到了老人们一板一式的唱、念、打、跳的表演。就在实地的调查、考察中收集了许多被孩子后来百玩不厌的经典游戏。就是通过这样的实地走访、记录,我们才能把这些幼儿喜爱的民间艺术改编成了易学易玩的民间游戏。
二、多维度筛选民间游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风俗及习俗都发生了不断的演变,而民间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游戏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精心筛选和整理。在筛选时,要充分注意到游戏的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
1.合理筛选民间游戏。民间游戏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土习俗不断发生着演变,这使民间游戏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甚至还夹杂着不健康的内容。所以,运用收集来的民间游戏,还面临着如何筛选、如何创造性地继承的问题。
(1)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优秀的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积累,是优秀教育智慧的结晶,对那些具有质朴、诙谐、活泼特点的深受幼儿喜爱的民间游戏,我们可结合幼儿园的环境条件等选择使用,在形式与内容上尽量保持原貌,如:摇船、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但对于一些在内容、情节、规则、相配的儿歌、童谣等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我们可不采纳,或重新编写改造,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2)注意游戏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幼儿园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一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游戏。二是针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不同需要来选择民间游戏。例:在寒冷的冬天,“轧壁脚”、“脚尖脚跟脚尖跳”、“跳绳”等是即时热身的好游戏;在炎热的夏天,运动量较小些的“系带子”、“扔砖”、“跨步子”等是较理想的选择;在室内,可选择一些安静些的游戏:“炒黄豆”、“摇小船”、“盯铜板”等;在室外,则更多是奔跑一类的游戏。同时,每天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戏内容、同伴、材料、地点等,自主自由地游戏。三是随机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以符合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以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例:“摆渡”、“推小车”游戏都是发展幼儿手臂力量的合作性较强的游戏,游戏的运动强度较大,所以游戏时提醒孩子轮流交换角色外,还可与其他的游戏相结合,以调节活动量;在“踢小石子”等游戏中,对孩子的平衡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可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调节游戏的难度。
(3)注意游戏的安全性。在选择运用民间游戏时,应对游戏的场地、材料、动作的设计等加强安全性的考虑。例:在“扔砖”游戏中,可利用废旧的木块、沙包等代替砖块;在玩“老鹰捉小鸡”或其他四散跑一类的游戏时,应选择松软的草地或塑胶地,以免擦伤、跌伤等。
2.改编创新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创新,可使游戏的趣味性与当代幼儿生活融合,使游戏本身焕发出新的光彩。在组织民间游戏中,我们发现有的游戏的活动量太小,达不到运动的目的;有的游戏由于本身的难度、幼儿的年龄特点等原因,学习掌握游戏有障碍。改编、创新民间游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材料。以往那些随手可得的砖块、瓦块、铁箍等,现在已是难觅其踪影,于是现代的一些现存的游戏材料成了我们垂手可得的首选之物。
(2)玩法。有很多民间游戏常使孩子乐此不疲,但也有些游戏则不然,但只要教师把握好孩子的游戏特点,对游戏的玩法随机的调整改编,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熊和石头人”游戏中,“石头人”一直是走和保持身体的某一姿势为动作,反复进行,时间久了,孩子便会失去兴趣。此时,教师把石头人走变为模仿各种小动物的走路。于是,走、跑、跳、爬、滚等各种基本动作有机地融于游戏之中,不仅激发了游戏的兴趣,更让孩子充分地活动了身体。
(3)规则。以往孩子游戏,教师是把游戏规则讲解得非常清楚的,在游戏中还要不停地提醒。而回忆自己小时侯游戏时,更多的游戏规则是在游戏中逐渐产生和自动完善的。孩子玩民间游戏,为何不给这样的机会?于是,有很多游戏,在告诉孩子基本的玩法和安全要求外,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共同建立游戏的规则。有的规则是大家认可的,有的规则可能随玩法、材料、场地等的变动,又有新的变动。在师生或者生生共建规则中,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多通道组织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以其简洁生趣的民谣、多姿多彩的游戏形式、魅力无穷的游戏内容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实践证明,民间素材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积极地开发会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1.环境的创设
(1)创设宽松的户外运动环境。我园户外场地宽阔,草地、绿树成阴。这一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为孩子的自由嬉戏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孩子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2)创设丰富的室内环境。创设专用活动室,供幼儿定点定时活动。利用走廊、大厅等空间,创设环境,提供游戏的材料,供幼儿在一日活动各环节,自由结伴进行游戏。
(3)收集、自制民间游戏材料。为充分挖掘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发动教师和家长,以及孩子,共同收集废旧的器材,并进行设计制作。进一步激发孩子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2.教学方法
(1)民间游戏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一些小型的民间游戏如:斗鸡、炒黄豆、摇小船、脚尖脚跟脚尖跳、背张歌、木头人等,因其简便易行,小巧有趣,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可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穿行。如,体育活动开始时,可用“炒黄豆”配儿歌“炒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幼儿两个一双地进行游戏,在欢快的游戏中活动身体;体育活动结束时,来个“脚尖脚跟脚尖跳”,由慢变快几遍,一边说一边跳,能放松全身肌肉,愉悦身心。
(2)创设情境法。有很多的游戏,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和竞争意识。如:“推小车”游戏,单一地让孩子在场地上玩,孩子们玩一会儿,便会因吃力而马上放弃。若有一个“帮XX”运东西之类的情节,有障碍之类的场景,那么孩子会为完成某一任务而在游戏中更有坚持性。
(3)角色扮演法。此方法更适用于小班幼儿。教师和孩子一起扮演游戏中某一角色,让孩子感觉游戏的真实性而投入与活动。如:“猎人捉野兔”中,孩子们把自己当成小兔,在由教师扮演的猎人一次又一次的寻找中,以最快的速度跳进“山洞”(由圈、盒子、轮胎代替)中,发展了幼儿快跑和跳跃能力。
3.课程的设置与安排。
(1)专门化的活动。集体活动,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集体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掌握一些民间游戏的基本玩法,建立基本规则,并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小班是每周一次,中大班是每周一至两次活动。
(2)大带小活动。教师有意识地把不同年龄的幼儿组合在一起,选择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共同玩的游戏,游戏的要求等更趋于小年龄。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大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等,小孩子在模仿哥哥姐姐中,学会游戏、学会交往等。每月一至二次。
(3)区域性活动。专门设立民间游戏区,并根据场地分割成几个小区域:游戏区、竹竿区、铁环区、跳房子区……每周各班可轮流进入。活动中,孩子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内容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这样更能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给予幼儿更多发展的自由度。
(4)渗透性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以及其他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如: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会自动发起游戏,在宽松的氛围中,巩固复习已学的游戏内容,同时进行即兴的改编、创编游戏,从而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在来园、离园等时间,孩子们都可以即兴游戏。
一 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幼儿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自兴趣。幼儿只有对民间游戏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投入进去。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积极搜集民间游戏,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设置游戏场地,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提供物质保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六个解放,其中就包括“解放时间、解放空间”两方面,强调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时间、空间归还给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温暖、宽松、少限制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二 创新民间游戏内容,增添民间游戏的趣味性
时代在发展,同样民间游戏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所以我们在让孩子喜欢上民间游戏的同时,还要不断创造、积累,赋予民间游戏新的生机和活力。
1.创新游戏童谣
许多民间游戏还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幼儿在游戏中边吟边玩,始终处于欢乐之中。幼儿对有些儿歌内容已熟记,这时就可以请幼儿尝试改编儿歌内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时代的信息编入儿歌,这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维持时间就长,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
如民间游戏“切西瓜”,我们让幼儿学会了“切西瓜”的基本玩法后,引导他们说说,除了切西瓜还可以切什么水果呢?这时幼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的说切苹果,有的说切香蕉,有的幼儿会联想到电子游戏“切水果”兴趣就更加高涨,还将游戏中切水果的姿势引用到现实游戏中,带起了一股潮流。
幼儿在改编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并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的合作能力。
2.创新游戏玩法
有些传统游戏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加以改进,在创新游戏方法上,我们让幼儿自己思考新的玩法,让幼儿边玩边动脑筋。这样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幼儿的思维更加开阔。如民间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适合集体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四散逃跑追捉时不安全因素较高而存在危险性,在老狼追小兔环节改变逃跑方式为做造型。游戏时,小兔子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选两名幼儿扮演老狼站在中间,小兔一边转圈一边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2点了”“5点了”……直至“天黑了”,当老狼说“天黑了”的时候,小兔要摆个造型不能再动了。重复游戏时,可以多人进行合作摆造型,老狼这时提问你的造型是什么?如果造型是老狼喜欢吃的东西,就要被抓走。
三 创新民间游戏材料,增强民间游戏的吸引力
以往那些随手可得的砖块、瓦块、铁箍等,现在已是难觅其踪影,怎么办呢?很自然我们就会想到替换传统材料。
民间游戏“骑马”,传统游戏中需要借助竹竿进行游戏。但是在我们周围竹子已经很少了,而报纸幼儿园每天都有,时间久了就有一大堆报纸堆在角落,所以我们就用废旧报纸卷成小棍,在外面用彩色胶带裹起来包装成彩竿,再在顶部制作一个小马的头,这样漂亮、形象的自制玩具让幼儿不喜欢都难。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准备和制作游戏材料,也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幼儿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想,幼儿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去做。
四 拓展民间游戏空间,凸显民间游戏的有效性
民间游戏往往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结合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可将民间游戏融入到各个环节。
1.民间游戏进区角
陶行知呼吁:“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十分喜爱自主性游戏,他们能无拘无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挑棍”“挑花线”等游戏。这些游戏运动量小,可以起到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民间游戏进户外活动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如跳皮筋、捉迷藏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例如,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幼儿谦让、合作的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3.民间游戏进家庭
关键词:儿童民间游戏 园本课程 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
一、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价值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民间游戏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代代传承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1.多元智能与民间游戏的完美融合
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引导,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独特的学习方式,灵活地将多元智能培养融入到幼儿喜爱的民间游戏中。在游戏中,幼儿扩大了知识水平和视野,身体得到了发展。也进行社会交往、合作、自制力、抗挫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形成了积极主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乐于创造的良好品质。[1]
2.文化认同与民间游戏的有机结合
民间游戏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承载着本土的历史与文化,在民间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轻松愉悦的体验,而且接触和学习了本土文化,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乡土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儿童对乡土生活乃至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增强文化认同感。
3.经费紧缺与优质教育的有效缓和
当前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普遍比较紧缺,而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游戏课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民间游戏课程大多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自然的、低结构的乡土游戏资源和材料,有效地降低了幼儿园的办园成本,使得幼儿园课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二、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原则
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要念好“土”、“趣”、“适”、“灵”四字经。
1.“土”,即本土性
不同的民族、地区都有各自的儿童民间游戏,因此要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的内容往往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的方言,这些都使民间游戏具有本土化的特点。如“点点呦呦”、“踢踢板板”等具有特色方言的说唱民间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
2.“趣”,即趣味性
趣味性是儿童游戏的生命。民间游戏内容趣味性强,形式自由,有一些带有明快节奏的儿歌,幼儿可以边玩边唱,幼儿被民间游戏的无限乐趣深深吸引。很多民间游戏正是因为其本身具备的浓厚趣味性才得以代代相传。因此,能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是选编民间游戏时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3.“适”,即适宜性
代代相传的民间游戏生命力十分强大,游戏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宜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但有些民间游戏随着时代的变迁,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落后性,有的一些民间游戏还存在不符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不利于儿童安全的内容。因此,民间游戏的选择、组织,都应该以幼儿的先是需要为出发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4.“灵”,即灵活性
民间游戏的材料简单易备,大多来自大自然,如石头、瓦片等一些废旧物品。这些原始、自然的材料,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可促进幼儿自然天性的发展。同时,游戏往往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只要幼儿有兴趣玩、想玩,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她们就能三五成群自由地玩上五分钟、十分钟。
三、构建民间游戏课程
1.碎片化游戏:零散时间中的民间游戏
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但是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来园以后、离园之前、饭前饭后等都属于环节过渡中的零散时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鞋带方便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实践中进行。如“穿线绷”、“石头剪子布”、“东南西北”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提高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质量,也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很好地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2]
2.阿拉大讲堂:传承文化,说学唱游
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作为重要的实施形式,应该充分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选取适宜于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一系列园本教研活动,探讨民间游戏与课程的融合、与其他游戏的融合,在学期计划和周计划中做出安排,并落实到一日活动计划中。
(二)打造经典区域:玩转智慧,乡土拾趣
依据《指南》中所指出的“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的精神。筛选部分适合投放到区域中的民间游戏,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让幼儿在自发、自主、自愿地与同伴游戏和与材料的互动中提升能力,增加智慧。教师可以在创设一个固定的游戏区域“玩具博物馆”,鼓励幼儿开展民间游戏,如穿线绷、吹泡泡、铁皮青蛙、挑棍儿等。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情况,不断调整投放的材料,使区域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不断丰富和深化区域活动。[3]
(三)混龄户外时光:民间游戏,释放于行
让各个年级段的幼儿走出教室,宽阔的场地,亲密的接触,让孩子展现天性,增长知识、锻炼体魄、激发亲近自然的情感。在摸、爬、滚、打中,感受最原始的自然状态,孩子们在自主、自愿、自由的民间户外混龄游戏过程中感受了民间混龄游戏的自主与合作的快乐,使民间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快乐的源泉。
活动1“跳竹竿”
活动流程:欣赏哥哥姐姐跳竹竿――哥哥姐姐领跳――自己学着跳
活动2“滚铁圈”
活动流程:用铁钩带动铁圈连续滚动――与哥哥姐姐一起比赛看谁的铁圈滚得远
活动3 “斗鸡”
活动流程:观看哥哥姐姐玩斗鸡――和同伴一起自由斗鸡――挑战哥哥姐姐
实践证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游戏课程唤起了幼儿的游戏精神,愉悦身心的民间游戏激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各种民间游戏资源,让民间游戏重放光彩,把民间游戏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与其他领域、一日活动自然融合,让幼儿自由自主地在民间游戏中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雯倩.李珊择.置于生活视野下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建构.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7-8).
民间游戏是竞技民俗中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之一。正确认识民间游戏,并将它引入幼儿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因此,我将民间游戏作为本园课题《民间游戏在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开发与运用》中的子课题之一,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其特点是:广泛性、自由性、竞赛性、趣味性,内容具体、生动,形式活泼、轻松。下面谈一谈,在本园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户外体育民间游戏活动的点滴体会。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同时还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明确规定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并且幼儿的活动是主动活动。通过观察、调查发现:以往,在我园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只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户外体育活动缺乏主动性与目标性。即使在组织的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强调动作的要领,看起来幼儿好像是“动”了起来,实质上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能充分实施新《纲要》中提出的“发挥幼儿自主性”,让“要我学”主动内化为“我要学”呢?并且让每一位幼儿都主动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呢?
一、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游戏
在收集整理后筛选出的内容上,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大、中、小班幼儿处于不同年龄阶段,选取的内容或动作既要适合各自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又要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幼儿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本身,幼儿参加民间游戏活动的动力是幼儿的自主性。因此,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始终考虑幼儿是否在游戏中玩得有兴趣,是否得到身体上、心理上的锻炼。如,在游戏“推小车”、“滚铁环”等中,我们让幼儿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幼儿的竞争意识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也获得了锻炼的实效性。
二、让幼儿主动参与民间游戏的准备与创编
凡是能够让幼儿选择、计划、准备和作出决定的地方,我都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给幼儿,让他们成为游戏的主体。如,请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计划制定。首先,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我会问:“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样的游戏?这个游戏除了这样玩之外,还可以怎样玩?”整个过程中,教师、幼儿之间都可以提供一个商量、计划、创编的机会,使幼儿了解到自己的活动目标,教师也了解了自己在游戏中需要关注的地方和指导的策略。其次,让幼儿参与游戏的准备及布置。有的民间游戏中需要活动材料,如民间游戏《老狼抓人》。在幼儿玩熟悉之后,我便结合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再创设,和幼儿共同商讨如何进行场地布置。同时还提出任务:我们怎样走出危险的地方,并且不被老狼抓住?怎样才能战胜大灰狼……引导幼儿想象设计、在我们经过的地方如何设置好?需要哪些材料?幼儿的兴趣较浓,相互讨论、交流,思维非常活跃,很快就设计出场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玩过一个游戏之后,很快就不感兴趣了。因此,我就主动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的创编,引导幼儿去探索和思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如,在《飞火箭》游戏中,将原来提供的折纸材料更换为报纸,引导幼儿思考:报纸除了可以折火箭,还可以怎样玩?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使幼儿从“被动”变为了“主动”,并且给幼儿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有时,还鼓励幼儿自己去组织设计和创编各种玩法。如,同样给幼儿提供一张报纸,可以怎样玩?可以一人玩,也可以小组合作,想想如何能“一物多玩”。游戏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不知所措,有的把它揉成纸球投篮筐,也有的将它卷成筒状当望远镜,还有的把它当成过河的垫子……可见幼儿已经主动参与了设计,并且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愉快。游戏结束后,我让幼儿参与活动的整理,如场地的整理与收拾等。
三、创设全方位、多元化的民间游戏活动环境
为了让每一位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我们充分发挥户外场地宽阔的有利资源。在平整的操场上,画有“方格子”、“跳房子”、“圆圈”等,让幼儿在入园或离园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玩一下。因为我们知道幼儿学习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我们正是通过对环境的利用和创设来引导并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新《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孩子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以上是我园在幼儿为主体中开展的民间游戏活动,也是我们在学习领会新《纲要》精神中的一种探索。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丰富的环境、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多种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的玩法,也是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途径。通过游戏中富有挑战性的系列游戏玩法,可以不断激发起幼儿学习的欲望和参与热情,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自主发展的能力。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民间游戏世世代代被传承,并为幼儿所喜爱,作为本园的课题,我们也将不断对此加以研究,使它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幼儿园)
1.民间游戏的传承。
对于当前的教育事业来说,游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做好相关的措施,会对孩子们的茁壮成长带来非常好的影响。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期望能够家园合作,利用各种手段对当前所知道的民间游戏分析与筛选出适合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游戏。
2.游戏素材的整理。
民间游戏集聚丰富的民间内涵,形式喜闻乐见,深受儿童喜爱。对于民间游戏的素材整理是十分关键的,有许多游戏会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有一些游戏会对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有所影响,所以适当地选取游戏是对孩子们更加愉快游戏的前提。游戏要尽量保持原汁原味,以保证文化的传承,但是也要以安全、有实际意义、有趣、幼儿理解较容易为基本。
3.民间游戏的作用。
无论是民间游戏还是现代化的游戏,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从中愉悦心情,健康成长。幼儿时期处于发育的时期,如果能够做好娱乐项目的锻炼就会对幼儿的发育起到良好的作用。其次游戏对于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启蒙的作用,也许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团队合作,但是在无形之中就对孩子们进行了培养。比如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都是从中进行团队合作锻炼的游戏。
二、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探讨
1.游戏与教育相融合。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对于教育来说,幼儿的教育以入门为基本。我园对于教育与娱乐相融合的观点的理解就非常深刻,园方对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并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表示非常赞同,鼓励教师在备课的同时把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并对传统的民间游戏进行分析与整理出一系列的针对当前儿童的游戏。
2.游戏的作用。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玩是非常痴迷的,并且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的能力并不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与引导,在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得到身体的锻炼,并能够与小伙伴们在集体活动中形成集体意识概念,进行一个锻炼雏形。对于游戏当中涉及到的游戏用具也要进行改善,民间游戏当中的沙包、陀螺等都是可以手工制作的,这样就可以继续开展手工制作课程,幼儿可以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游戏器材进行游戏,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地做到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进行游戏的开展。
3.开展动手设计比赛。
动手设计实践对于开发大脑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正是出于最懵懂,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此时如果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想象力加以创造,会对其进行很好地锻炼和开发。如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鼓励,可以设计光荣榜,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荣誉意识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4.游戏的不断设计。
一、民间游戏融入班本课程的意义
将民间游戏巧妙地植于班本课程之中,可以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供可选择的学前资源。幼儿园在考虑课程平衡的基础上,应从儿童出发,从教师出发,从课程文化出发,并结合自身的的实际,创造性地将本地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融入课程之中,加以补充与完善,使幼儿教育更有个性与特色,更易于儿童接受。
2.开发儿童潜能,满足个性需求。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贴近儿童的生活;玩具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易学、易会、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与竞争性强等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潜能,满足其个性需求。
二、民间游戏与班本课程融合的策略
立足于国内一些优秀课程模式和教育共通理念的采用,依据园本课程建设的现状开发及建设,我们在将民间游戏融入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游戏的收集和筛选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现象不同,民间游戏各具地方色彩。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的重要价值,请他们帮忙搜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要 “安全、健康、实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筛选、整理,取其精华,古法新玩,与幼儿园的课程活动结合起来,构建具有特色的班本课程,并引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
1.尊重每一个幼儿,平等对待,给予孩子充分的自,通过创设民主、宽松的活动氛围,给他们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探索规律,使其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发展。
2.重视教师的角色。班本课程是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课程应建立在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基础上,它首先是引发幼儿的兴趣,将幼儿自发的兴趣和教师引发后的兴趣作为课程最初的内容。老师要与儿童建立一种平等关系,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到自然规律和生活常识,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新知识。
如大班幼儿玩“滚铁环”时,开始不满足于直线行进,在教师提出谁的玩法更多就可以和老师互换角色当小老师时,幼儿看到其他班幼儿玩“踩树桩”的游戏,一幼儿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说:“我们绕着树桩滚,看谁滚得又快又稳!”大家高声叫好,这个提议得到了认同。在这样的互动中,滚铁环有了多种玩法:蛇形走、接力滚铁环、钻过滑梯滚、环形滚……孩子们也在不同难度的挑战中获得体能、智能的发展。
(三)环境创设中凸显民间游戏氛围
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通过利用走廊、水泥地等空间,画上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房子”、布置照片墙,画面上都是孩子们游戏的场面,以图文并茂的版面、形象真实的实物展台的形式,凸显民族游戏主题,让环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让孩子时刻都能自由结伴进行游戏,交流游戏经验,感受游戏快乐。
(四)与主题活动亲密融合
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进入课程,不但可以发挥本身民俗文化韵味,也可作为载体,丰富的教育活动,并在这个领域让孩子们知道民俗文化。
如:大班开展的“红红的新年”主题单元活动。为了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们首先从孩子们的关注点――“我的生肖”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自己及父母的属相以及有关十二生肖排序的故事,我们还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鼓励、帮助幼儿进行创新:角色区――初三老鼠娶新娘、动物渡河比赛、老猫睡觉醒不了等等玩得不亦说乎;户外活动区――龙和蛇的竞赛、小兔子种萝卜、舞龙舞狮、猴子摘桃等气氛热烈;赶小猪,捉龙尾、老鹰捉小鸡等多种户外活动各显神通,在民间游戏的舞台中,孩子们玩着与背景相同的民间游戏,尽情的舞动和表现,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使幼儿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精深。
(五)家庭、社区的配合
一、情境点燃兴趣,引发师幼互动
情境是指在一个具体场合下,与当事人直接有关的全部社会事实及其组织状态。何谓游戏情境?就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创设的情节和环境。而我们发现,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并加以充分利用,为师幼互动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在小班民间游戏《小兔和狼》游戏中,游戏一开始,小兔们跟着兔妈妈边念儿歌边做双脚齐跳动作,来到草地上吃草,针对此游戏情节,我们的老师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KT板扣成草的形状,在一个纸盒的两面分别贴上草,这样就做成立体的草丛状,将整个活动场地布置起来,为游戏创设了合理的游戏环境。
在上述游戏案例中,绿油油又富有立体感的草地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可以随意组合、自由结伴,选择自己喜欢的草丛中去玩耍,表现得那么悠然自得,从视觉效果上也感到拓展了游戏的空间。适合的游戏情境除了刺激了孩子的兴奋点,同时还增添了民间游戏的乐趣。
二、提问激活思维,促进师幼互动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样,在民间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应是如此。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
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教师游戏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把握机会及时地进行有效的支持与引导。而提问作为幼儿园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将游戏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
游戏中教师倡导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努力营造合作的氛围,让幼儿处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在合作中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可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以爱心和热忱接纳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尊重和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探究游戏活动中愉快地学习,而民间游戏在有效的师幼互动行为中得到不断的升华。
三、分享推进交流,激励师幼互动
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师幼双方都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而情感的交流更能激励师幼间的互动,孩子们在游戏中被教师肯定与欣赏时,会让孩子收获自信、体验成功。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游戏分享活动的环节,进行多向的交流互动,引导孩子们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如:小班民间游戏《母鸡和小鸡》游戏结束时,师生在软质地上共同席地而坐交流。教师面带微笑,开心地问到:“宝宝们,刚才在游戏中觉得开心、好玩吗?”听到老师这样的话语,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回答:“很开心,游戏真好玩。”老师接着又问:“有谁来说一说,游戏中什么地方最好玩?”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希望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让自己与大家分享。有的孩子说:“小鸡过小桥时好玩。”有的孩子说:“钻山洞时很好玩。”还有的孩子说:“老鹰来抓我们时。”……老师用肯定的语气说:孩子们说得真好,下一次再来玩时,我想你们一定还会发现好玩的地方,下次还想玩吗?”“想!”孩子们的声音中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游戏也就自然结束。
孩子们的感情是彩色的,当孩子们与老师一起在进行交流时,其实也就是在积极建构有效的师幼互动。在此分享时刻,师幼间的互动真正得以体现,孩子们运用动作或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交流中获得老师与同伴的认可,情绪高涨,激情流露,而老师则也充分肯定孩子们的表现,激发孩子们再次游戏的兴趣。在互动中,老师与孩子们都获得了不同的发展,而游戏分享活动在师幼互动的助推下更加积极、有效。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民间游戏;教学活动;构建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65-01
民间游戏,是幼儿在生活与学习中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给幼儿提供了接触与了解民族文化的机会。加强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能丰富幼儿园教育体系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开发各地的特色民间游戏,将民间游戏转变成为教学素材,有利于幼儿园教育创新。重视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幼儿教育进步。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构建的现状
就目前幼儿园教育情况来说,民间游戏资源并没有得到全面开发,教育工作者的民间游戏资源应用意识不足。这种新的教育观念没有在农村幼儿园得到普及,城市幼儿园又缺少民间游戏资源,民间游戏课程构建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定位难统一。在当前的教育队伍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幼儿园管理者特别认可民间游戏课程,近半管理者认为民间游戏课程可有可无,还有部分管理者不支持民间游戏课程的建立。幼儿教育工作者对民间游戏的认可度不同,影响了民间游戏课程在幼儿园的建立。
(2)民间游戏课程内容系统性不强。民间游戏的具体内容,对于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在当前民间游戏活动组织实践中,体育游戏开展的次数最多。其次是语言类活动与益智类活动。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自己真正玩过民间游戏,更多教师所了解的民间游戏形式不足,内容不丰富,与民间游戏的接触机会不多,直接影响了民间游戏内容的科学性。不同类型的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不尽平衡,不利于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
(3)民间游戏活动开展时间不平衡。民间游戏活动实施的时间是否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工作者对民间游戏的重视程度。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比较重视晨间活动、午间活动及其他活动,真正落实民间游戏活动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没有被当成常规的游戏活动,因此实施频率不高,影响了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构建的对策
(1)加大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力度。重视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才能让民间游戏活动更加出彩,更加丰富。选择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民间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集体活动,才能让民间游戏的价值发挥出来。在新的幼儿教育指南中,年龄在三到六岁的儿童,喜欢追逐与躲闪类的游戏。教师应当本着幼儿的发展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游戏资源。像老鹰抓小鸡这样的民间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可以被当作常规幼儿游戏活动。明确幼儿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目标,深入民间收集多种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生动且有趣的活动形式,能促使民间游戏成为幼儿喜爱的娱乐方式。另外,要重视民间资源开发主体的丰富。教师是民间游戏开发的重要主体,同样,家长与幼儿也可以成为游戏的开发者。加强家园合作,调动家长的幼儿教育积极性,让家长与幼儿或教师分享自己儿时玩过的民间游戏,丰富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构建的内容与资源,有利于课程更具系统性与丰富性。
(2)丰富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是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实施的重要前提。要促进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管理者与教师需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场所,并准备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安全,是幼儿活动场所的第一标准。加强户内与户外游戏场所的建设,给不同种类民间游戏活动的实施提供适宜的场地,有利于民间游戏课程内容的丰富化。在户外游戏场所的建设中,条件好的幼儿园可以选择安全的塑胶材料,条件不好的幼儿园可以保持土质地面,但杜绝用水泥与砖块等硬质材料。民间体育活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保障幼儿安全,提供规模足够的户外活动场所,有利于民间游戏活动的实施。而像语言与益智类等活动,对环境要求不高,可以利用活动室或学校走廊与午休室组织幼儿玩游戏。
(3)合理安排民间游戏活动的实施时间。在幼儿园,教师会利用大部分时间组织幼儿玩游戏,因此,幼儿园具有充足的时间实施民间游戏。民间游戏的丰富性与特色性,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了优化民间课程体系,教师要对幼儿的活动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接触民间游戏。可以将动静结合作为组织游戏的原则,每天组织幼儿做室内游戏与室外游戏。利用早晨锻炼的时间,组织幼儿玩一些体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午休后,可以在午休室组织幼儿玩一些益智类活动,如我问你答、组词找朋友等。合理利用教育时间,对民间游戏的实施进行合理规划,才能促进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视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举措,有利于幼儿园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民间文化,促进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会让幼儿园教育活动更接地气,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活动,在幼儿园,民间游戏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这是由民间游戏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民间游戏有以下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有浓厚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有些游戏能够代代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幼儿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
幼儿民间游戏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幼儿可以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地玩耍。
3.幼儿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取材方便,简便易行
幼儿民间游戏有的是徒手进行的,甚至只用幼儿身体的某个部位、做出某个动作就可以玩。玩具十分简单,一般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小石子、小木板等,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
4.幼儿民间游戏易学、易会
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活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玩具材料的准备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幼儿自己来控制。
二、民间游戏的作用
1.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大自然能够愉悦人的身心,而大多数民间游戏是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的,幼儿可以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充足的阳光。幼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感冒几率减小,免疫力增强,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2.民间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民间游戏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大小肌肉的发展,增强心肌收缩,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使幼儿心血管正常发育。如“挑花线”游戏,用一根绳子,经过幼儿的小手绕、勾、拨、翻后,可以变出好多的物体形态,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金锁银锁”“背月亮”等游戏,使幼儿的手、口、脚动作灵活协调;“抽出七打八”“斗鸡”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也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促进了幼儿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还有利于幼儿食欲的增加。如游戏“背人”,幼儿在背、跑、跳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体能,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
3.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韵律感、节奏感及表演能力的培养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有一部分民间游戏配有童谣。童谣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口头文字,其音乐性就表现在它语言的韵律美和鲜明的节奏感上。双声、叠韵、双关、谐音、对仗等手法的运用,使童谣唱起来悦耳动听,再配上游戏的动作,就更受幼儿的欢迎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既感受到了韵律的美又满足了自己的游戏欲。流传千年并因时、因地变异出不同版本的《狸斑童谣》就是“小儿联臂踏足而歌者”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游戏“追虫虫”“虫虫飞”,它配有儿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念起来琅琅上口。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满足了幼儿好动、好玩、好说的心理需求。
(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演力。好模仿、好表现是幼儿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为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的环境尤为突出。民间游戏中的儿歌是表演不可缺少的道具,它有渲染气氛、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的功能。如民间游戏“推小车”,做游戏时,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扮演推车人,一个扮演小车,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加入儿歌后,幼儿边推小车边念儿歌,适当分散注意力,而不单单集中于小车,推小车就格外轻松。“买蛋糕”时,如果加上周围幼儿的配合,一唱一和,就能使此游戏情趣十足,同时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4.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大多数民间游戏都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歌谣包含着许多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如“荷花荷花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至六月――六月荷花朵朵开”,这首儿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仅能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使幼儿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而且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知识。
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于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是对小班的幼儿,作用更为突出。首先,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我们不仅仅是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锻炼说话的胆量。在民间游戏中,幼儿处于放松的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可以大胆地说话。其次,民间游戏中有丰富的“说”的材料,可以使幼儿有说的内容、有想说的愿望,这大大提高了幼儿口语发展的速度和效率。此外,幼儿民间游戏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听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些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晓超,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09).
一、大力开发利用民间游戏
1、广泛搜集幼儿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内容丰富,但刚开始教师掌握的民间游戏不多,适用于幼儿各年龄段的民间游戏更少,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有关地区的幼儿民间游戏的资料信息,到农村进行访谈、采访和搜集,了解有哪些幼儿民间游戏资源可以运用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来。教师还可以在学习会上,回忆自己儿时玩过的民间游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其次,教师可以们走出园门,向幼儿家长、同学、邻居和朋友请教。
2、精心筛选幼儿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流传民间,必然受到人们文化素养、社会环境、地域条件及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加筛选整理地照搬游戏,显然是不行的。在筛选游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幼儿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行性。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
3、适宜改编幼儿民间游戏
从民间游戏的内容上进行适宜地改编和创新。我们可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三种方法,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从民间游戏的形式上进行适宜地改编和创新。在游戏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游戏材料投放的形式上使幼儿能自发积极地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创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心得游戏规则与玩法。
二、有效组织开展幼儿民间游戏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民间游戏。幼儿年龄不同,要选择与之年龄相适应的幼儿民间游戏。中、大班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较好,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动作难度稍大,规则较严格的民间游戏做;小班幼儿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应选择一些规则单一、形象具体、趣味性强的民间游戏。
2、寓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非常丰富,在组织游戏时,我们注意在活动内容上要动静交替,在环节上过渡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时间。不仅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同时,重要的是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使幼儿得到自由和发展。
3、加强组织指导,不断丰富深化民间游戏。游戏水平的高低、幼儿兴趣的大小,关键在于教师合理指导。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
三、开展民间游戏的几点体会
1、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儿童身体发展。幼儿民间游戏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幼儿民间游戏具有的浓厚趣味性,能引起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使幼儿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情绪高涨、乐而不厌。
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启迪幼儿智慧。幼儿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扩大其视野,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3、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民间游戏易懂易学,种类丰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幼儿玩起来竞争激烈,趣味盎然,其乐无穷;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合作、竞争、守规则伴随游戏始终。
4、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发展。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与小伙伴交往的艺术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