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3 01:3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学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
[来源:学科网]
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来源:学科网]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来源:学#科#网]
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
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众所周知,一堂生动形象的好课离不开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和一份通俗易懂的课件,当然最关键的还必须要有一个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的教学设计。今天我通过给大家梳理教案、课件、教学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来重点谈谈怎样做好一个课程设计,以便在讲台上展示出名师风采。
一、理清概念及关系
1.教案
教案,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方案,通常老师通过备课将自己所授课程以计划的方式呈现出来,一份教案主要包括:班级、授课时间、所授科目、课文标题、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授课时间安排等等。教案的编写有助于老师按照教学计划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课件
课件,这个词相对于教案来说比较新颖,是与传统教学计划相对的一个“时兴概念”。课件通常是指一种教学课程软件,它是授课人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课程内容,通过对授课过程的详细构思确定的课程软件,课件是授课内容的直接呈现。课件之所以是个较为时兴的概念,是因为它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而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推广的。因为它是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制作的包含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因素的教具。相比教案来说,课件在授课过程中显得更方便、快捷,尤其是其直观性更是让授课内容通俗易懂。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要素优化合理配置,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过程,里面渗入教学设计,是将教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一堂好课,需要较高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4.三者关系
教案与课件都是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最直观的呈现,教案是教师在课前有意识地进行设计构思,而以纸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结果,课件则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比如:图像、声音、视频进行授课所编写的授课内容。它们都是教学直观上的反映。教学设计则是授课老师对一堂课的整体计划,因此,教案的编写与课件的制作都离不开授课老师的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是教学设计的结果,教学设计是产生具体教案和课件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要素,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更直接地决定了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
二、教师如何写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都有一个认知: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预设性,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学设计的预设性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摆脱教学设计预设性所受到的制约,教师就必须选择和运用合理的教学设计策略,因此,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是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问题,这也是证明老师授课经验和授课能力的标准。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写教学设计:
1.系统规划,全局把握
教师应该系统分析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结构、范文特色,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将教材每个章节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教材生活化”,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讲授的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见下表:
■
2.难易分明,重点突出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英语思维中国化”也就是用中国的语法知识及表达方式来机械地学习英语。这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材上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语法知识特别抽象,抽象的东西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课程设计的时候考虑到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于较难的、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可采用简单化策略,用具体的例子或数据或符号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见下表:
■
3.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教学过程尤其是英语的教学过程一定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否则,就成了老师自己在那“自说自话”的单口相声,一位好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总是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和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体。以下面的表格来进行详细说明:
■
以上只是通过一些小例子来说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技巧性,教学设计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不但应该在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上下工夫,还要具备应急应变能力,以弥补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教学有法又无定法,老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姜扬,吴亚子.对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才智,2009(7).
[2]裴娜.陈述性知识及其掌握策略[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陈柏华.论全人发展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7(2).
[4]蔡铁权.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5]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学习指导案”起源于欧洲,“学案”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提出,后来逐渐被许多国家使用。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法的设计与提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和挑战。正如我国古谚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较于传统的教学,学案教学法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我国人才个性化发展。
一、学案教学法的内涵
学案是以学生教育为核心,以教材和课程要求为基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开放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手段,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文字学习资料和方案。有的学者将学案界定为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原理和教育规律,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第一步,学生可以依据编写好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课前了解课程内容和研究的重难点、理清知识脉络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概念。第二步,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学案”中设定的一些习题,进行自学检测来看自己掌握的程度,并在“学案”特定的位置做好学习记录,及时反思总结。第三步,学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即未掌握的剩余部分)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以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学案教学法更加凸显对学生探索知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学案是对应于教案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两者有相似之处,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但又必须对其加以区分,从而实现两者最优化的融合。实际上,它们最大的区别便在于原始的命名上,即“学”与“教”。陈蓓对教案与学案的主要差异归纳如下:1、教学理念不同。教案往往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而学案的教学理念更为自主、开放和创造。2、使用主体不同。教案的使用主体是教师,而学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导学方案。3、教学环节不同。教案环节的设置以教师构思为主,主要应用于课堂授课环节;学案环节的设置是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为出发点,同时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
二、学案教学法的特点
概括来说,一份完整的数学学案大致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结构、知识巩固四大块,要求学生知道学习内容和研究重点,由“学会”变为“会学”,掌握基本知识点和重点,最后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学案教学法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更具有灵活性、有效性和全面性,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而自主探究学习具有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强化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
1.灵活性。学案教学法打破了传统高中数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探究性和体验性的教与学。这是一种灵活的学习模式,使老师不会局限在自己的教案中,进而学生不会因老师的作用而局限在教案中。同时,学案可以分为教师编写和学生编写两大类,其呈现的方式可以是纸质版或者电子版。它的这种分类使得学生获取资源更加丰富,获取途径更加便捷。
2.有效性。学生在上课前即被要求了解学习内容和理清学习思路,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点,自主探究思考提出问题,上课时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合作学习。该种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促进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因为学生在课前与课后均知道课程内容和研究重点,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降低学生做无用功的机率,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全面性。学案教学方法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于“学案”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对象主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内容必须是系统性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同时,高中数学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强调学生要有整体意识,思维需要具有连续性。符合要求的高中数学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衔接恰当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学案教学法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案教学法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刘蓉[5]研究发现教师与学生对学案本质的认识出现误区,学案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导学,但是教师因为对学案的认识错误,将教学内容习题化,从而把教材抛到一边,失去导学的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教师还会把“知识问题化”,这种问题驱动本是好的,但要防止“过度问题化”。王璐璐研究发现有的教师完全依托学案,放任自流,课堂上完全利用学案进行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并没有深入到学生中进行了解,给学生引路,解决问题,完全脱离了教师“导”的角色。郭学忠研究发现当前学案多以知识为中心,忽略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这对于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都是不利的。综上所述,学案教学法是顺应时展而产生的,进一步引导和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学案教学法来改进教学模式是一种灵活的、有效的和全面的教学途径,符合当前数学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但是当前高中数学学案教学法的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数学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反思。
作者:李慧 单位:敦煌市敦煌中学
1. 教学内容要新颖别致
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讲相对运动,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讲液体浸润、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 “ 落汤鸡 ” 而不说 “ 落汤鸭 ” 的道理;讲实深与视深,引用了诗词名句: “ 鱼翔浅底 ” 来例证。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信,宣传递轻松愉快。
我们的老师经常采用细嚼慢咽式的讲法。初上讲台,一节课的内容很快就讲完了,学生学习后就发生错误。随着老师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讲得就越细,课就越拉越长。譬如说,老师讲课不仅讲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讲了一些学生听课之后容易发生的错误。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美国学生通常是按自己的想法解题,中国学生有时自己没有想通,仍然按照课本上的作法去作。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封闭式的讲法,把各种可能的想法都给学生讲到,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2.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使之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高中教育作为将学生培养成人才雏形的重要阶段,我们为学生做了什么?事实上,我们的重点学科(如语、数、外、物、化、生)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教育,而这个能力可能还大多局限在解题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与教育。要实现完善的高中教育,首先要发挥各个学科的综合作用,从某个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表现出的气质。
3. 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新课程不仅仅改变了教材内容,更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程度。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素质是: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素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素质、课堂教学设计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教学评价素质。
为了适应这些特殊素质要求,教师应从学科专业性知识与教育专业性知识两方面加强自身修改。使自身在学科专业性知识方面 具有广博的物理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物理学史以及广义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知识、跨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在教育专业性知识方面具有相关的教育的政策法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论与学习论知识、教学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
4. 关于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的“2+1”模式指的是在高中三年教学中,用2年的时间教完高考所要求考查的内容,用1年的时间总复习。这给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了很大阻力。有人说,这种模式可以提高高考物理成绩,而事实上,2003、2004及2005年三年理科综合中物理部分的得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不是考试题目难了,而是应付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题海”中“泡大”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已淡然无存。认真分析一下近年学生的答题情况后发现,每年计算题的得分率都很低,很多学生只能完成物理考试的选择题部分。难怪有人说:我们高中三年教学就是为了高考的几道选择题。为了最后能用一年的时间总复习,很多教师在高一、二就赶进度,本该做的实验没做,本该探究的没探究,将物理教学等同于物理知识,又等同于物理题目,从而失去了物理课程原本所就具有的功能,失去了借助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培养学生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5. 关于教案的设计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而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有一个设计科学、思路创新的好教案。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使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创新。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现在的师生互动大课堂,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要转换成今天的能力立意。要求教师做到在教案中要渗透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分展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个教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优化45分钟全程,充分体现教学进程的导入、推进、、结束几个阶段,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教学思路的创新。要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由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到能力,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突出研究性、开发性课题的设计。
6. 关于物理实验的探讨
(1)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
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 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
(2)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
(3)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教案是教师依据自己的主观想法编写的,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必须接受课堂实践的检验.常言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教师课前备课如何周密,还是不易尽善尽美,在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上完一次课并不是教学任务的结束.教师不应失去深究课堂教学中得与失的机会.如果教师在上完课后趁感受、记忆最深刻的时候,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自己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十几年中,一直坚持写课后反思.使自己从能上课到现在能够轻松自由地驾驭一节课.从对教材的生疏到日渐娴熟.十几年的教学,使自己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写好课后反思,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势,不断有序地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完善自身的能力.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写课后反思可作为再次备课的必要补充.诚然,课前备课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但是,只有课前备课还是不够的,因为整个课堂教学是有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从教和学来看,学生的学是很值得研究的,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中悟出来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课,不考虑学生听课,这样的教学大多是事倍功半.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时教师辛辛苦苦备好的课 ,在班级讲授时竟是那样的不如人意;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有时反而会卡壳;而备课中没有特别注意到的内容,课堂上某个地方有所感触,脑中突然映现出有关联的知识,却收到了意外的成功.成为这节课的得意之处.教师若把这些课上的失误与意外的“收获”记下来,就会收到上一课进一步的功效.
写课后反思可使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教两个班时,常常在给第二个班上课的时候,觉得格外得心应手从容不迫,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前一个班.原因在于教师上完第一个班的课以后,习惯于对刚才上过的课做简短的思考,对其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这些思考在短时间内仍能记忆犹新,应通过反思对教案做及时的修正.否则时隔太久就会使一些颇有新意的教学体会从我们记忆的长河中白白流失,十分可惜.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我们有的教师虽任教多年但在某些内容的教学上总处于徘徊停滞状态,原因可能在于此.
写课后反思可使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检查和批改作业是教师获得课堂效果反馈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从学生作业的检查和批改中可以直观地发现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哪些被同学真正掌握了,哪些还没有被掌握或掌握的不牢.问题的出现若是普遍现象,说明教师讲课中有疏漏,教师应及时地查找自己讲课中哪些地方讲的不透或方法失当.同时在作业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好学生对某些习题的别解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的思维.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记下来,以期在下一次教学中扬长避短.
写课后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温馨感人的师生关系还有欠缺,这与不够重视课后反思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一位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固然重要,但从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真正形成沟通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优点.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课堂教学中某一题的解答,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置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之处的见解,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鼓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在反思中,把学生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激励.学生与教师在共同学习中,共同进步,相互剖析.这样,师生间达到琴瑟和谐的境界,师生关系得到最好的和谐.
写课后反思,没有固定的模式.惯用的形式一般有四种:旁注、点批、总评和串析.旁注:就是在教案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旁注的重点是教学的“细节”:由教学过程中,某一具体内容或过程所引发的点滴感受,及时用简要的语言真实的记录下来,防止突如其来的感悟成为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坚持旁注有利于灵感的积累.点批:点批就是在教案环节的中间处写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或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或独特的做法,或失落的感悟,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坚持点批有利于“教艺”的提升.总评:就是在课时教案的结尾处写反思.总评的重点是教学的“整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坚持总评有利于“风格”的形成串析:就是在章节教案的结尾处写反思.串析的重点是“归纳”:对一个阶段积累的教学反思进行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从多个特殊的现象中梳理出本质的东西.坚持串析有利于经验的提炼
我们青年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注意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又要走自己的路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累教学经验,就一定能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形成就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一、重难点年年依旧,忽略学情分析,建议因材调整
现象:在网络逐渐普及的今天,“无纸化备课”成为主流,很多地区和学校纷纷采用电子备课,从而使教师从繁琐的手写备课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钻研教材。但笔者在检查教师的备课资料时发现,电子备课虽然有反思,有重建,也有局部改动,但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一栏目,却是年年涛声依旧,无一例外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剖析: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条件。但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只凭主观经验或者照搬以往经验,甚至直接网上下载,根本没有考虑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校、各班和学生学习情况不一,教学重难点自然也就各不相同。如在一节“后滚翻”教学中,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团身滚动,难点是推手时机。但实际情况是:该班大多学生前滚翻基础较差,甚至连前滚翻的基本动作都没有掌握好,结果导致了一节课无法正常推进。因此备课前,我们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接受水平做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在平时具体的教学中留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找准符合学情的教学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手段,并在学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难点一成不变,缺乏技能剖析,建议适时变动
现象:现在学校提倡超周备课,即提前一周将课时计划备好。更有甚者,还有超月、超学期备课的教师。这样,教师早早就备好了课,各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早已设定。虽然,在课后反思中也提到了动作技能学练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在后续教学中,并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进行有效剖析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也体现不出相应的变动。这样的难点设定,成了空中楼阁,一纸空文。
剖析: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现实与课前预设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体育教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课前无法预料的诸多情况。所以,教学重点与难点也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着学生对知识、技术、技能的逐渐掌握而发生变化。即旧的难点突破了,有可能又会产生新的难点。其次,体育教师在制定下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时,要根据上一节课学生技能的学习情况和动作技能要求,对单元教学计划灵活地进行微调,或者适时变更新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不断剖析动作技能、适时变更重难点,更好地适应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三、重难点形同虚设,缺少教学跟进,建议针对突破
现象:目前很多体育教案存在“大而统”的现象。所谓“大而统”,就是体育课教案存在着较多的“大同小异”,即从课的开始到结束,无非就是跑一跑(绕操场跑步)、做一做(做固定徒手操)、听一听(讲解动作要领)、看一看(动作示范)、练一练(分组练习动作)、玩一玩(体育游戏)、抖一抖(放松活动),最后就是评一评(课堂小结)。这种教案放之四海而皆准,缺少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个性备课,更无针对难点的专项突破。这样的备课,形同虚设,自然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
剖析:为什么要在教案格式中的重要位置设立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栏,无非是把教学重点与难点作为导航标,引领教师把教学重点、难点作为教和学的主攻方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程序,制订解决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步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体育知识与技能。如教师在教授武术动作时,依据课堂进展和学生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边讲解边模仿、多角度示范(正面、侧面、背面)和分解与完整,甚至还可采用非正常速度进行示范等方法,使学生看清、弄懂和完全了解所学动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学会,并熟练掌握动作。当然还可以采取诱导法、分解法、迁移法以及增加辅助练习等,深刻剖析教学过程,巧妙化解教学疑点,彻底解决难点。切忌对重点难点心中没数,在教学中平铺直叙,缺少跟进,本末倒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四、重难点面面俱到,缺失提炼精简,建议突出重点
现象:在前滚翻教学中,某教师设计的教学重点为:团身滚动,难点是两腿均匀蹬地、团身紧、肩背臀依次着垫、推手及时和两腿并拢前伸等。在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些教学难点,教师设计了很多铺垫游戏和方法策略。纵然教师拉大嗓门,下足力气,处处“尽心尽力”,然而,由于难点太多,练习方法太多,教师教的散而忙,学生练得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师生都顾此失彼,无所适从。
剖析: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动作要点。教师把多个教学重难点放在一节课里,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本节课中,只要抓住“团身紧”这一难点, 而不是过分强调两脚并拢、直腿前滚等动作细节。这样一旦解决了主要难点,就会促其掌握初步动作。该教师把学生多处的“病痛”安排在一节课中进行“诊治”,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得到的效果往往是“一病未治”。由此可见,备课时需要教师把握动作的结构,一一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清主次难点,紧扣关键难点,并以此为突破口,选用针对性强的练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重难点。对于一些不影响完成动作的小毛病、小难点等细节,可以暂时搁置,留在后续教学中解决,或通过辅助练习解决,而不是把多个重点、难点都放在一节课中去解决。
五、重难点混淆,缺乏理性把握,建议深刻理解
现象:在检查教案时发现,有一部分教案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同或相似。这除了教师应付检查而简单复制粘贴原因外,也是教师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概念认识模糊,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制定教学难点之故。这样就会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无法准确定位,在教学过程中突发的教学问题就会难以应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剖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重点”是同类事物中重要的或主要的部分,“难点”是问题不易解决的地方。由此可见,体育教学重点可理解为动作技术结构或完成与掌握动作技术的主要和重要的技术部分,难点是突破重点的难处和关键部分,需要教师要下力气去教、学生要下功夫去学的部分。教学重点重在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相连,主要解决学生的发展需要问题。教学难点重在与体育动作技术结构的技能教学相联系,主要解决技术教学问题。教学的重点不一定是难点,教学的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当然也有二者相同的时候。根据笔者实践总结,准确确定教学难点,一般可从三个部分来制定,即学生掌握需要很长时间的部分、学生感到危险和困难的部分以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计算机逐渐走进生活,也走进了课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形象逼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社会背景及多媒体教学的涵义
1.社会背景。21世纪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对英语教学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多媒体教学的涵义。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
二、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不可否认,多媒体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英语课堂由于引人了多媒体而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1.极大的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目前,许多中学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英语教学资源依然是传统的模式。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以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调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大了教学容量,而且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人,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将以前需抄在黑板上的内容事先做人课件之中,课上只需轻轻一点,即刻显现于屏幕上,既节约了板书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指导、点拨学生上,开展密集快速的语言实践活动。
2.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提高英语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的缺陷,给英语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多媒体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加深所学知识印
象。譬如:Careful reading(详细阅读人教版高二下unitl5Destination )
Fill in the blanks while reading;
Rio de Janeiro Kitzbuhel
通过细读课文,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在通过这两个地方的风景图片的展示,学生更加明白作者的意图,更加增强了学生对旅游胜地的向往。同时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先展现表格及提示项目(Items ),接着让学生填空练习,并设置自定义动画来配合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清晰、明了。这样不仅扫除了学生的词汇障碍,更加深了学生对所要掌握知识的印象。
(1)学活用好语言,使语言的工具性得到落实。教育技术媒体是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同时延伸,它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地域、宏观、微观等的限制,生动形象地进行学习。运用教育技术多媒体进行听力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录音材料,如天气预报、广播、对话、广告和课文配套的听力朗读等,由于其语速正确,有明显的口语发音特征,如连续、弱读、缩读等,同时还富有情感,可以使学生沉浸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大量的听力训练及跟读模仿可以缩短学生的口音与地道英语之间的差距,从而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而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人大都只会读与写,即“哑巴英语”。现代化的教学中正是多媒体应用为学习者创建了更多更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使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得到落实。(2)提高语言素质,增强了自信。面对枯燥、单调的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一种烦躁、厌学的态度,并显得很被动。而通过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则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环境。教育技术这一独特的教学手段进人英语领域,其教学方式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可进行快速的英语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从而让学生更直接更明了的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甚至未见过、未体验过的。如在人教版英语高一下U-nit14里,由于万圣节、盂兰盆节、宽扎节等在中国学生眼中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如何让他们融人这个氛围,并轻松地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就成为了一个难题。于是,笔者从网上搜集了大量国外过这些节日的资料,然后做成集声、像为一体的播放资料,一下就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学生在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画面中情绪高涨,思维也极度活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对英语了解得更多、懂得更多了。尤为重要的是,播放资料中纯正、地道的口语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促进他们的口语模仿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激起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从而使他们敢于’“open theirmouth”。
三、多媒体计算机为英语备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案是实施教学的方案。在上课之前,英语教师都会认真地做准备,只有做好充分地准备,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传统的备课形式是:教学大纲、研究全套教材、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备学生”和准备教具等。但在实践中,由于教学管理者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其实只能查教案)等原因,造成教师对备课的理解狭隘化。有些教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这样的教案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备课,而忽视了学情;只强调对教师的检查而忽视了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只强调了统一的格式,而忽视了学科的特点及教师的个性。有不少教师将多数时间花在写教案上,而对学生的研究不够。随着新课改理念渗人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引进,网络为教师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创造了有利的硬件环境,成为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各种CAI课件资源大大增强了教学资源的交互性和实时性,备课的方式多样化,备课的内容丰富化。在条件许可的地方还可以进行网上集体备课,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将全国的优秀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备课。这样的备课,使授课的内容更加新颖,能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单位时间内学得更加扎实,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备课。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反应,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和教学思路,以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高中生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找数据材料。
1.2.2问卷调查法,对1100名高中生发放问卷调查。
1.2.3数据分析法,对所掌握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
2 前言
运动损伤是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对高中生而言,尽管造成运动损伤的条件、原因不尽相同且不可避免,但和其它事物一样,它亦存在普遍规律和自身特点。笔者经过调查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教学中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发生的可能。
3 高中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
笔者同本校校医合作,对3个年级的1000多名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一年的跟踪调查,并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见表1、表2)。
4 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4.1高发期明显。如表1所示,在一年中3月、5月、9月、10月这4个月份中,学生损伤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月平均人数达143人,约占总调查人数的14%,特别是3月份,损伤率达15%。其主要原因是:3月、9月是新学期开始阶段,在返校后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课堂要求,因此,开学后易发生运动损伤。5月和10月学校的运动比赛活动比较多,且多半是对抗性强的比赛。如篮球赛、足球赛、各年级各班之间的友谊赛及运动会等。同学们课上课下都积极锻炼,由于身体的过度劳累而未得到及时恢复,疲劳的积累造成了损伤。
4.2运动损伤种类明显。如表2所示,在诸多运动损伤种类中,擦伤位居首位,挫伤位居第二,这两种损伤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损伤类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4.2.1器材及运动场地有限且质量差,这增大了运动损伤的机率。
4.2.2身体素质差,保护意识不强以及莽撞行为也是造成擦伤的主要原因。
4.2.3训练不够,机体劳累的产生或做大幅度动作很容易造成挫伤的发生。
高中体育课教学中,运动损伤是很严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若不加以重视,积极预防,不仅会给某些顶目的开展带来影响,还会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效果,并造成高中生对体育课产生不良的心理作用。
5 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高中生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损伤有明显的特点和自身规律.针对这一点,我们各方面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大大的降低损伤的发生机率。
5.1客观方面的预防措施
学生活动的场地和运动设施,学校方面要做到专人专管,及时加以保养。对存在安全隐患和损坏的设施及时维修或更换。根据各校的办学条件开设相应的选项教学把损伤降到最低点。
5.2 主观方面的预防措施
5.2.1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导者,应以教案为主线根据课的项目内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发生损伤及其发生部位,做到心中有数,并事先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等。
第一,准备部分。要把有关的安全知识作为教学目的之一,把与本节课有关的自我保护方法传授给学生。准备活动要充分,适度。在一般的准备活动后。还应做与课主要内容有关的专项准备活动。除此,对运动负荷较大和易伤部位,要做特别准备活动。还要注意在项目交换时,补做专项准备活动,从而达到防止发生运动损伤的目的。
第二,课的基本部分。课的基本部分是一节课内容的关键,是师生的双向活动。须有物质条件如场地器材等做保证,应充分考虑到场地、器材、气候等因素及场地器材分配和学生分组情况。在教学进行中,对那些较为复杂、多变、难度大的技术动作,应及时提示学生加以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练习,同时加强保护措施。还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分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及可能出现错误动作。并予以纠正提示,以减少因不正确动作而产生的损伤。
第三,课的结束部分。促使身心负荷得到合理调整,达到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下节课内容做大概介绍,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学有所得的心情过渡到下节课的学习。
5.2.2作为高中生,本身要提高思想认识,不能麻痹大意,在思想上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意识。选择科学的锻炼方法,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6 结论
预防运动损伤是高中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与管理中,应予以足够重视。学校要在客观方面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主客方面体育教师从写好教案引起重视,通过教案的构思落实到行动上,并加以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积极配合教师健康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这样,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损伤就会大大降低,素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方面才能更为高效地推行。
参考文献:
一、集体分工
开学初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所有人员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每一个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备课组长结合各位老师的长处和特点,进行必要的分工,我们对备课提出明确要求:
(1)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位和主备人。这样使得集体备课在时间、地点、人员上得以保障。
(2)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内容为两个部分:①总结上周得失,②讨论下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求也有两点要求备课组所有人员做到“四个统一”,即学进度,学目标,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主备人需提前一周准备内容,形成大体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并准备好作业纸。
二、各人初备
备课组每位老师根据集体分工,每人主备一个单元,在各人备课时我们要求:
(1)认真钻研本单元的内容,写出备课提纲,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写出详细教案。
(2)尽量提出有独特性的设计方案。
(3)鼓励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摘取和借鉴别人的优秀课例、习题、多媒体课件等。
三、集体研讨
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过程最重要的环节,我们每星期集体活动时,大家都要
(1)研讨教材。认真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词汇、相关的短语、相关语法、句型等。
(2)研讨学生。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拿出具体的对策。
(3)研讨教法和学法。俗话说:“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我们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共同的教学内容,讨论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上我们采用主备人先以“说课”形式讲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自己的教学思路,所有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分析怎么教,然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教案、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给发备课组成员。
例如,在教Unit2(8A)school life时,我先对教材进行分析,然后大家各抒己见,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节课定为听力课,结果一开始在导入部分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外国学生的课余生活的照片,一下就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极大兴趣,此时向学生提问:
Do you enjoy your school life?Whyor why not?
What about your school life?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
在和谐,民主的自然交流中过渡到新课的讲解,结果本节听力课非常成功。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这是集体研讨的成果。
四、成果展示
集体备课的最终成果体现于教学和教学案。而如何使用教学案以实现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教案的编写上要求:每个成员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对主备人的教案进行添加和取舍,形成自己的教学案。教学案必须要体现:
(1)层次性原则。要兼顾本班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2)多样性原则。教学案的题型要多样化,不拘一格,可以有词汇默写,缺词填空,词语辨析,句子翻译等。
(3)实用性原则。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题型,同时注意习题的难度,梯度以及可用度。合理地设计课堂内容。
五、相互交流
每周集体活动时,我们首先对上周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分析,教的怎样,学生学的怎样,还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补充什么等等。
由于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在集体备课时树立了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反思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减少了工作负担,提高了我们这个群体的整体水平,各人都觉得受益匪浅。具体讲:
(1)集体备课有利于集思广益,正确无误地把握重点、难点。每个个体要想把握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难度较大,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例如牛津英语预备教材Unit8中教locker这个单词时,有年轻教师提出重音怎么读,大家互相讨论出正确的发音。
(2)集体备课有利于上好公开课。本学期我开设一堂公开课(Unit 7 clours);接到任务后,我们备课组开始集体备课,年青的老师帮我做了大量的课件,通过一幅幅图片来展示各种不同的颜色,展示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了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直观感受,丰富了课堂形式,提高了课堂效益。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受到了听课老师们一致好评,我深感依靠集体的智慧弥补了自己的理念,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深感依靠集体的智慧弥补了自己的不足。通过集体备课、团队协作,我们这个小组中有两位老师获得省级优课竞赛一等奖。
(3)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词汇教学; 实践性;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105-02
多数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将人才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既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特色,又适应了当前的人才需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传统的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不少高校对语言类课程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改革,但不是很完善。本文主要围绕国际汉语词汇教学,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实践模式进行探讨。
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词汇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类核心课程之一,是专门为将要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实用性课程。该门课程针对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对词汇词义的描写和解释,目的是使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可以进一步熟悉国际汉语教学的词汇体系,把握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国际汉语词汇教学。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不同于本体的汉语词汇,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它面对的对象是外国人,外国人一般都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其次在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帮助外国学生掌握词汇词义,更重要的是会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词汇。因此,国际汉语词汇教学非常注重实用价值,注重对实际语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外国学生解决语言交际困难。所以,在这个专业词汇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明白这一点,要求学生去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词汇知识转化为能力,能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形象简明地进行词汇教学。
二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词汇学的内容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语言要素教学的核心,它不同于本体的汉语词汇教学,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我们从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两个方面说明。
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词汇学内容的选择
国际汉语词汇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它不同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以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应重点学习与国际汉语词汇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国际汉语词汇教学概说、汉语词汇构成、汉语词汇单位(离合词)、词汇的构造、熟语、文化词语、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特殊词语的教学,此外还有汉语词语偏误。特殊词语的教学主要包括虚词、外来词、 用法特殊的词语和容易混淆的词语。文化词语的教学主要包括数词、颜色词、象征词和人名、地名等。汉语词语偏误主要指词语语法偏误、语义偏误、词形偏误。
2 增加汉语词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汉语词汇学课程改革要分配好讲授理论知识的课时和教学实践训练的课时。国际汉语词汇学理论知识要转化为教学能力,归根结底要借助实践环节的训练。首先,我们制作课程教学大纲时,就要安排好实践学时,可实践的具体词汇项目内容如:离合词教学、熟语教学、文化词教学、虚词教学等。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交叉进行效果更好。如教师讲完“离合词”内容后,安排一次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模拟留学生课堂讲解离合词的用法,同时老师可给出一些留学生常错的句子,让同学们分析其偏误。
三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
1 基于HSK语料的偏误分析训练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留学生汉语语料,比如我们讲到离合词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偏误分析。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这个周末我要见面好朋友”。这句话的错误也很明显,同学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即这个错误属于离合词的语法偏误,而且能说明理由,掌握离合词的用法。通过这样的偏误练习,学生们可以逐一地掌握重要的词汇项目。
2 教学案例赏析法
一些地方高校,留学生数量有限,加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对外汉语课堂的机会不多。学生常常不熟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不了解留学生学汉语的特点。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课堂的教学视频和学习教学案例的机会,让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更直观的体验。教学视频资料可以选北京语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汉语课堂教学示范》,这是很好的课堂案例。教学案例可选朱勇老师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一书,这本书不仅可以让人对教学案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借鉴专家对案例的分析。另外,观看教学视频或学习教学案例之后,应该引导学生按《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对案例进行点评,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经过思考和比较,学生的体会更深刻。
3 模拟对外汉语课堂演练
模拟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国际汉语词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给出的内容可以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中生词和课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也可以是模块训练,重点练习特殊词语的教学,如离合词、趋向动词、时间名词、方位词、非谓形容词等。老师可先布置作业,如:北语教材第三十五课《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二(下),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离合词,并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正规的教案,制作PPT课件,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组完成。下次上课时候学生上台讲课,其他学生和教师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全班同学轮流进行课堂实战演练,保证每位同学得到真正锻炼。
4 教案撰写
教学技巧的形成要靠不断探索、长期积累和充分准备。充分准备要从备课开始。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据此,指导学生撰写教案就成为课堂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撰写词汇教学教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语讲解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一般情况下,虚词和特殊动词和形容词详讲,其它词语略讲。第二,讲解词语要准确,从课文出发讲解词语,用法不要拓展过多。第三,重视语用教学,多使用情境教学法,词汇例子要生活化。尤其在讲解一些抽象的词语时,我们要精心设计一些情景,使学生能理解所讲词汇的意思并能具体地运用。
5 课件制作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利用生动直观的手段,如实物、图片、动作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来设计相关语境、创造情景、提供例句等,以利于W习者对词汇规则的直观感知和深刻理解。课件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表示事物的名词可以用图片说明(如果能准备实物更好)。第二,结合板书使用多媒体,不可忽略汉字书写。第三,词语释义文字不可太多,意思简单的词语可以不释义,通过图片说明,给出用法例句。此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制作课件的实际能力,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制作纳入考试的内容。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学生在课堂演练中都熟练自如地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6 课外实践
通过课外实践可以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与校内外的外国留学生互学,对其进行课外辅导,为其就业积累经验,并为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只具备词汇的教学能力也不能完成汉语教学工作,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想胜任这个工作,就一定要具备词汇教学的能力。为此,我们还可以搞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教学设计比赛,对外汉语教学问题辩论会,举办本科生和留学生的联谊活动,网络实践,论文研讨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网络实践”即面向国内外汉语学习者,参考已有的成果,建设我们自己的汉语学习免费网站,通过网上沟通、BBS、网络课程辅导等形式,为汉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网络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
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
除了传统的词汇理论部分考核外,为更好地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词汇教学能力,课程考核时可以把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分项制定词汇教学课程的实践考核指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词的展示。用什么样的方法将要学的生词展示,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生词的语音、语义有一个初步印象,这是词汇教学的第一步。方法如词语联想导入、歌曲导入等。 二是解释词义和用法。要根据具体词语采用恰当的方法解释词义,可以利用字形、语素释义、对比等方法。除了词义,还必须讲解词的用法,即词的语法功能,也就是词与词的搭配问题,有时也涉及组词成句的问题。三是词语练习:练习题目的设计,练习过程的操控等。词语练习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针对词语的语法功能、组合特点、使用对象、句中位置等方面设计练习;练习形式要多样;练习量要充足。
五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实践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词汇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语言规律,从而面向外国人进行词汇教学。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教授汉语词汇的能力。另外,要想教好词汇,教师不仅需要我们本文谈到的具备扎实的汉语词汇学知识和丰富的词汇教学实践,还要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理论,要对汉语语音、词汇、汉字、语法和文化教学有整体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好词汇,建立起词汇敏感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深入浅出。
参考文献
吴光芳
(明光中学,安徽 滁州 239400)
摘 要:英语课堂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英语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重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善
一、做好课前准备,紧扣教材是根本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材,筑牢“双基”,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未来生存创造条件。尤其在我国学习外语是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课堂,紧扣教材这唯一教学资源,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认真研究大纲、教材和教法。其次,认真研究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效率最终看的就是学生的收获。所以课堂设计就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风格等,教学才能真正因材施教。第三,科学设计教案。教案如同战士的武器,没有科学的教案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教案设计应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注意课堂教学的过程性;预测教学困难;准备应急措施。
这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关键。
(一)优化学习氛围,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内容,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 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将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可以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分散知识系统化,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三、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它大的方面就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互相配合所营造出来的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小的方面具体一下:
(一)英语教学的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例如词汇教学中,当需要就某个词举例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举较为真实的例子,也就是就学生的实际拿学生举例。其目的是使学生受关注并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在亲切中加深记忆。
(二)英语教学的新鲜感
其来源于教师讲到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而对学生来说又很新的知识。这要求教师有较较广的知识以及较强的观察力。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上课内容设计一些互动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练习反应的T or F, 或者是根据图片猜内容。在复习单词时可以采用抢答法,对于答对的同学可以适当给点小礼物奖励一下,来激励学生。
(四)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复习语法as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举了下面几个例句:1.Child as he is, he knows a lot. 2. Ugly as I am , I am gentle. 3.Much as I like him, I wouldn’t marry him.4.Try as I might, I didn’t make it. 然后让学生翻译句子的意思,这样很容易就把as引导让步状语从句要倒装,以及如何倒装的几种结构就体现出来了。
英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者与学者之间产生一种和谐和共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英语的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还要不断更新观念
(一)更新教师观。
传统的教师的作用只是传授知识,并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而《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更新为师生互教互学,从而构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更新学生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不伤害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还体现为激励、赞赏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课的难易程度的把握,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学习的教案 学习的氛围 总结反思 表扬激励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高度关注的热议话题。所谓“自主学习”,是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把它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主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学习遇到疑问,教师要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例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让学生思考“父亲是不是真的确定不了那是叔叔?那为什么还脸色煞白地让母亲去看个究竟?”让他们根据语言、神态去揣摩父亲当时的心理,使学生更能理解文章的主旨。像这样该问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设疑、释疑中理解文章的主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2、以境引趣。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在班上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制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
传统的语文教案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参考书的思路,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制订的。在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忽视学生这一头,不太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因而所制订的教案片面体现了教师的主宰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常常侧重于知识内容,很少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更少考虑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差异。教师过多地考虑我怎么教好这一课,而不考虑学生怎么学好这一课。这种备课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针对学生各自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参与设计目标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答辩能力、探究能力,提出相关的问题后由学生自读自悟,从而实现由教师的讲授向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转变。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改变教师a单向命题的状况,把教师出题与学生自主找题结合起来,把作业的难易程度与学生个体的答题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我出题的意识和习惯,调动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作业积极性。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初中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极强的表现欲。语文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互问质疑、情境设计等手段,诱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确保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每一节课安排相当的时间放手由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解疑、去体悟。这一点教师要舍得忍痛割爱。而这些时间内学生释放出来的能量与才华是最可宝贵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感,开展群体的竞争式的交流活动,例如演讲时空、辩论比赛、口头作文、即景表演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语文教师要有博大的情怀、坦荡的胸襟、宽容的风度,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培养学生大胆怀疑、勇于挑战的胆量,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理敢争。这样的愉悦的双赢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正确评价,把总结反思的权力让给学生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仅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水平,这就有赖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有效的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应尽量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只与少数尖子学生对话;应以学生的自评互评为主,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应充分展开学习的过程,避免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要注意智谋的激励,既不能挫伤学生也不要廉价表扬。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即不仅要重视学业结果的评价,同时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以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唯一的理念。在课堂上可围绕其“自主学习”品质外显行为特征展开评价。如能否积极参与?能否独立思考?能否自由表达?能否善于探究?能否敢于否定?能否富于想象等。在评价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强化其正确的思考过程,不断纠正错误的思维习惯,逐步改善学生自己今后的学习策略。
五、开展多样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学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堂的查字典比赛、书法活动、仿句练习、网络资料搜寻、网页制作等活动。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宠物介绍、家乡介绍、民居介绍;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自创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评论、小辩论……
六、表扬激励,树立学习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