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18:53: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改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改方案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方案公布后,有的媒体指其“实惠看得见”,但也有一些专家和媒体认为其“空洞如八股”、“‘宏观’得让人说不出意见”。
专家:催奶师不可信
“毒奶粉”事件后,催奶师作为一个专为新妈妈解决母乳喂养问题的新职业头衔在不少城市蔓延,各种各样的私人催奶师也悄然出世,声称通过按摩可以促进妈妈的奶水分泌。但专家表示,这些所谓的催奶师并不可信,通过按摩穴位并不能解决奶水不足的问题。新妈妈奶水少,通过科学的喂养与食疗就能得以缓解。
逾七成人担心“查出病”而不愿体检
中国内地知识群体普遍对健康知识缺乏基本了解,许多人认为没有不舒服就表明身体正常,担心体检会查出问题而不愿轻易进行体检。这是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最近的一项对5000人进行的随访调查得出的结论。
调查发现:5000人中有1/4的人认为,所在机构每年组织的基础体检已足够,认为反复检查肯定检查出毛病;有3/4认为没有不舒服就是正常,他们因害怕查出问题而不愿进行体检;只有1/5会选择专业体检机构每年进行全面的、针对自己身体特点的健康体检。
上海老人玩球练平衡
上海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了老年人平衡训练项目,包括“传球和弹球”在内的这套平衡训练项目可有效减少老人日常摔倒的危险。目前正在静安区进行试点,老人们踊跃报名参加。此项目将在上海市推广。
由于身体的协调性、反应能力、注意力等方面功能逐步下降,在家中摔倒已成为老年人居家最常见的伤害。老人摔伤导致的骨折、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引起肺部感染等,都是老年人致死的高风险事件。
美国每棵蔬菜都有档案
为了让民众吃得放心,美国在保障蔬菜安全上可谓用心良苦――不仅种植过程有规范的标准,生产出来的蔬菜还要有详细的档案记录。蔬菜上面贴着相应的条形码,也称为“追溯码”,上面记录着蔬菜的产地、生产日期、类别等信息,通过它还可以查询到蔬菜的具体档案。
“每一类蔬菜都有不同的生产标准,菜在什么时候播种,是否需要使用农药,药物浓度是多少……都有一套标准。我们种植蔬菜时都要严格遵守,而且每次的管理过程和检查结果都要输入电脑进行记录。”一位来自加州的菜农说。一般来说,这些记录的保留时间必须超过蔬菜的保质期,例如蔬菜的保质期为3个月,那么信息要至少保存到送货后6个月。
声音
1. “‘老寒腿’经常泡泡腿。”
――浙江医院推拿科张杰医师介绍,“老寒腿”犯病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具有通筋、活血、活络的中成药。还要戴护膝、护踝,保护关节,防止受凉,入睡前可用温热水洗脚,水要泡至踝关节、甚至膝关节以上,每次泡10~20分钟,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2.“睡觉流口水不可小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炳元教授提醒,如果经常出现睡觉流口水的情况,可能是一些身体疾病导致,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孕10周,就该查耳聋基因。”
――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韩东一教授指出,中国人耳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约占60%。而筛查基因能从源头上阻断大部分耳聋的发生。如果孕妇和准爸爸中有耳聋家族史,如亲属中有耳聋患者,或者已经生育过聋儿的,就是耳聋高风险家庭,应对胎儿进行基因筛查。
这份为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方案有哪些新意和亮点?又将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本刊记者特邀有关专家,从洋洋洒洒上万言的新方案中择取精华,与您一起深入解读新医改方案。
全民覆盖“三合一”
打破城乡壁垒
[摘录]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
[点评] 医疗保障是医改的核心。以往只有城镇职工医保,这两年国家大力发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三块加起来基本覆盖城乡,称为“全民医保”。但三者筹资水平、保障水平差别很大,而且分属社保、卫生部门管理,不利于统筹协调。这次方案不仅提出明确的参保率指标,更描绘了最终实现医保“三合一”的制度前景。
基本药物制度
防止医生滥开新药贵药
[摘录]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点评] 目前,我国药物80%是由医院“开”出去的。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防止医生滥开大处方、新药贵药宰患者。为了避免“一刀切”,医改方案对医院“区别对待”:规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级医院如三甲医院按一定比例使用。
公立医院公益为主
改革以药补医
[摘录] 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加大政府投入,规范收支管理,使药品、检查收入比重明显下降。改进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近期要力争在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以药补医、规范运行机制和卫生投入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点评]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新方案提出公立医院改革在方向上必须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方向,同时加大政府投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政府如何补助、如何提高公立医院投身医改积极性,涉及面广,难度大,各地还是要进一步试点,通过实践探索出符合国情的改革方案。
社区医院“药品零加价”
“收支两条线”
[摘录] 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人才、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点评] 现在看病难,其实是到大医院、看名专家难。一边是大医院门庭若市,一边是社区医院门可罗雀,医院资源不合理配置。这次提出的措施并不新颖,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开始类似改革,但成效还不明显。关键原因是社区医院“庙小没菩萨”,缺乏人才。而“药品零加价”“收支两条线”等措施效果则值得期待。
药事服务费
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摘录] 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要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点评] 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是难点。这次明确提出“医药分开”,但具体怎么操作还有待探索。至于医院没有药品加成收入以后,怎么填窟窿?除了政府加大投入,是否还要老百姓掏钱?有市民担心:取消药品加价固然好,可又设立所谓“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是不是“拆东墙补西墙”或“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最后患者负担还是重。
投入机制政府占主导
实现多元化
[摘录] 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点评] 医改动辄几千亿元的投入谁来出,这是关键。经过多年“医改市场化”争论后,这次国家终于明确“政府主导”的方向。但专家指出,财政投入仍然缺乏硬性指标。另外,卫生投入“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很多穷地方的财政能否负担,也考验中央和省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应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专家视点:
新方案仅仅是打好了水泥框架
对于新医改草案,不少专家强调,这个方案最大特点是融合了各方意见,架构很全面,也留出了地方试点改革的多项选择空间,如争议比较大的领域―“收支两条线还是购买服务”,地方均可自主选择。
“怀胎两年多,终于生下来了!”这是因开博客直言医改得失成为“医改问题专家”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感慨。
此次草案说亮点,有政府加大投入、全民医保、公共卫生机构“吃公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控制医生“滥开药”等等。但其实这些措施大多数这两年已经实施或者酝酿,比如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进展顺利,医保制度“三合一”的趋势倒是新提法。
而“医药分开”“收支两条线”这些公立医院改革难点,这次虽有触及,但没有确切的“药方”,操作性不强。比如“收支两条线”,大医院医生担心收入锐减,专家担心重走计划经济“大锅饭”老路,所以这次草案只提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探索,而公立医院则只是强调政府加大投入,地方可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水泥钢筋的框架是有了,但最后究竟盖成什么样子,就仍有待各方长期和艰苦的努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北京:65岁以上老人享11项优待
9旬老人享高龄津贴
京宝
2009年1月1日起,65周岁及以上的京籍老年人可免费乘坐北京市内地面公交,免费游览市区县公园、风景区、博物馆等;9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还将享受每月100元至200元高龄津贴。
沈阳:将设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经费
沈婉
沈阳将设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经费,用于老龄事业研究、老年文体活动、特困老人救助等。前不久,沈阳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透露了上述消息。
据悉,今后沈阳市将通过逐年提高退休人员待遇,扩大医疗保险范围,解决倒闭、解体企业实行医疗保险单独统筹,实现农村老年人参合率100%。2010年,沈阳市90岁以上老年人有望享受高龄补贴。该市还将逐步增加居家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增加日间照料站数量。并全面推行“一号通”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力争三年安装5万户。到2012年,养老机构床位数力争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
山东省:实施“银铃助老工程”
潘思兴
山东省老龄办不断加大为老年人办实事的力度,决定从省级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中争取资金用于“银铃助老工程”。
一、企业的渠道策略要与国家对于流通体制的改革和管理的方向保持一致
新医改方案中有关药品流通的论述有:“……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严格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覆盖面广、体系健全、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
这些论述够表明,医药流通渠道有两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渠道缩短,渠道必然会扁平化,一步到各级各类终端将是政府已经既定的政策选择,企业就应该适应;二是加强监管,实施资格准入制度,分级许可制度、如新农和供应配送网、以及一些商业公司社区卫生中心药品配送资格取得。制药企业必须重视以后这些渠道变化状况,及时调整自己商业渠道选择策略,抓住具备这些资质的流通企业,抱怨和等待是无用的。
二、产品的生产研发要与基本药物制度匹配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在一片众说纷纭中,终于在这次“新医改方案中”尘埃落定,将开始推行,而且明确规定基本药物定点生产、招标采购。文中有明确规定:“……制订基本药物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就是说,你能不能成为基本药物,或者成为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商,将决定了你的未来,因为国家明确规定了基本药物的使用纳入规范、并规定了使用最为广泛的使用范围、使用数量、医保报销的比例。
那么以前的对待基本药物和定点生产的企业来说,怎样调整自己的产品及其营销策略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以前的两种思想:“大企业图名而进入定点生产目录,小企业图利最好不进入定点生产,因为生产也因为价格低而亏本”的观念。成立政府公关部,及早介入基本药物目录产品线的完善、产品结构调整、定点生产企业资格申报取得、招标部门怎样才能做好招标等工作。尤其是不能怕国家定价偏低亏本。我想国家是不会把企业都往死里整的,关键是短期内体国家分忧,二是成立定点药企协会,当原材料涨价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抱团和国家有关部门去诉求涨价。
三、注重第三第四终端的深度开拓
很明显,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社区市场)是这次方案别强调的,这可能与经济发展了,要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政府有财力,要为广大民众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下的决心。总体上看是积极向上的,就是说国家将花钱解决中低层农村即城镇居民的医疗卫生问题。第三第四终端必将快速扩大。因此在很多制药企业折戟第三终端后,在推陈出新,重新组建队伍,制定好好规划,就可以在这一中低端市场一展身手了。尤其是文件中还提到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治疗产品生产厂家,更应该与时俱进,抓住时机,实现突破。
四、注重非公立医疗机构新特药营销
这份文件中,多次提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公立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降低公立亿元比例,完善这一块市场的多元化投资主体。鼓励疾病治疗中,健康保险作为支付手段,这比较明显就是富人的病,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富人要想使用非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产品,请到非鼓励医院,这里服务好、药物新、但要自己付费或者服绝大多数费用。
作为制药企业,应该成立专门针对这一块的营销队伍,研究这一医疗市场的的药品采购导向、医生用药导向、新特药销售方式等。
五、OTC终端的生产企业营销,“品牌+直供到终端”成为不二选择
【关键词】医院;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89-01
在新医改方案下,在科技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智能型、应用型、创造型的医学人才势在必行。医院的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岗前培训及时传递着医院精神、医院文化、医院行为和医院价值理念,同时对培养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医患沟通技巧、医疗安全及防范等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已成为我院的一项重要的培训,也是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社会而言,培训后的新职工的素质、技能、道德风貌等更加符合医院工作人员的标准,因而能保障医疗的安全性、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疗技术的创新和不断向前发展;对新职工而言,培训可以使他们对医院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让他们从心理、责任心、态度、形象等各方面做好进入工作角色的准备,还可以增进他们对医院的感情与忠诚度,增强了他们对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医院文化的认同;对医院而言,通过培训他们可以吸收一批有活力有能力有素质的新生力量,打造青年精英团队,共同开创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美好未来。我院的岗前培训工作每年进行两次,将这些新职工集中培训。培训内容紧促合理,首先第一节课我们就由科教科科长解析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十三项核心制度,也就是“国法的”的解读。第二节课有人事科科长讲解“家规”----医院规章制度。还有由医院院长讲述医院发展史、党委书记强化医德医风教育等等。这些实用性强的培训内容让这些新职工更加了解医疗行业、了解医院、了解自我的价值、人生定位、病人需求……有利于他们从思想上、道德品质上等多方面做好工作角色的准备,增进他们对医院的感情,增强他们对医院管理、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医院文化的认同。
新职工中不仅有刚刚迈出学校门槛的医学毕业生,也有引进的专家、骨干医务人员,对医院而言这些新职工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给医院带来新的希望和无线的活力。如何将这些新生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我院快速发展的洪流,必须做好新职工岗前培训。做好岗前培训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制定新职工岗前培训方案
详尽的培训方案是保障岗前培训有序进行的基础。根据不同的对象、学历、专业等内容进行培训,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并对培训内容、时间、授课老师做出详细的计划。培训开始前向新职工解读《新职工岗前培训方案》,使其对培训的目的、要求和课程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接受岗前培训。
2 培训内容准确全面
岗前培训是让新职工熟悉并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同时以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患者服务。因此培训内容尽可能的要求准确和全面,同时每一项培训内容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2.1首先将为大家进行“国法”----《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让大家必须做到依法行医,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保障患者利益,确保医疗安全。
2.2进行“家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培训》。
2.3进行《医院发展史讲座》,讲述医院文化、组织沿革、医院现状。重视人才成长,鼓励新职工要爱学习、善于学习,加强个人素质修养,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奋发进取。做好角色的转换,努力适应医院这个大家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为患者提高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2.4进行《医德医风专题讲座》,书记根据医院实际,结合当前的医疗环境,讲述了新时期医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了《医院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医德”是医院职业道德的核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特别是新职工要树立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2.5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新职工上岗后要高度重视医疗安全也要重视生产安全,在医疗活动中,规范用水用电,强化消防安全措施,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2.6进行《院感及公卫知识培训》,没有医务人员可以绝缘于医院感染之外------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后勤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其贯穿于医院每一位职工的工作,只有医院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新职工《院感及公卫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列举的是新职工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检验相关知识”、“医保相关知识”、“爱婴知识”等等,整个培训安排科学合理。
3 笔者新职工岗前培训的体会
3.1促进新职工角色转化。使其快速完成从学生转变为医务工作者的角色,以慎独的工作态度,为每一位患者做好服务。
3.2选择良好的师资力量,保证培训效果。
3.3帮助其树立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医疗专业不同于一般的行业,必须养成终身学习得习惯,不断提升自己,以过硬的本领为病人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3.2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及考核评价,促进培训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3.3通过培训,提高同事之间的凝聚力,提升集体荣誉感,增强责任心。
力,是现代医院管理中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1 品牌塑造策略
1.1 医院品牌经营战略
医院品牌建设是一个确立医院品牌的理念,建立代表医院品牌形象的院徽及医院标识系统和其他的广告宣传品,整合医院品牌传播系统的过程。从医院竞争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医院之间在医疗技术、质量、价格、服务等因素之间日益趋同化,而且许多优势越来越容易模仿,如果单靠某一方面的优势来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显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医院的品牌设计,打造强势医院品牌就显得相当重要。只有独具特色的个性品牌,医院才能与其他医院明显地区别开来,才能增强就医顾客对本医院的忠诚度和可信度,才能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一旦消费者在你提供的医疗服务中形成“消费满意”,他往往会与医院建立起长久的良好的医疗供需合作的关系。医院的品牌,除了固有的技术含量,服务质量和价格三大要素外,还应有专家知名度、专科特色、高精尖仪器及技术水平等要素形成的无形资产,包括医院的社会信誉度高、专家知名度高、人群中口碑好等等。
1.2 医院品牌的塑造方式
1.2.1 强化CI理念
CI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英文缩写。塑造医院整体形象重在宣传策划,大力强化CI理念,强化医院整体形象。医院CI理念要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医院CI理念要表达医院整体形象的内涵,包括医院精神、院徽、院旗、院歌,医院建筑、室内陈设与设计、院内各种标志物、会场、车辆、文件、员工制服以及各种印刷品等。使医院从理念、行为、视觉等方面形成自身形象的特色和优势,并被社会和群众识别、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品牌是医院最重要的资产,具有较高的认知品质,统领其他所有的竞争能力,处于核心地位,能够使医院保持赢利能力。对于患者来说,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可以感知的实在利益,而品牌竞争力就是这种利益的最佳表现。
1.2.2 构建多种媒体宣传平台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面对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如何将医院的专家和医疗技术特色乃至医院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加以传播,采取怎样的形式宣传医院的整体形象,这是构建医院多种媒体宣传平台的发展战略问题。因此要对品牌进行包装,医疗服务认定的是技术,评价的是医院,所以要重视好马配好鞍、精品宜精装,营造品牌的外环境。要在创立名学科、培育名医、名护和名管理专家、发展特色技术和创新技术等方面下功夫,把好整体宣传、策划、包装对象和效果的各个环节。依靠媒体宣传塑造医院品牌形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多媒体光盘等,大力宣扬医院的技术特色、重大医疗成果,介绍新业务、新技术,宣传医德新风和好人好事,以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医院的了解,减少群众求医治病的盲目性,扩大医院的知名度。
2 宣传媒介策略
2.1 新闻策划
医院新闻策划是按照新闻普遍规律,结合医院特点和需要,通过新闻媒介,树立医院服务品牌形象,营造医院良好外部发展环境等宣传目标的相对独立的传播手段。最重要的是要寻找新闻焦点,制造关注效应,但必须有社会性、有新闻性,必须符合社会需求,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步。
2.2 新闻宣传的特点
新闻宣传是医院宣传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策略,是指利用新闻媒介对医院发生事件进行传播的过程,以达到与社会沟通和树立良好医院形象的目的。医院新闻宣传内容包罗万象,要求新闻素材客观真实,时效性强,既要突出医学专业特点,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融学术性、新闻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组成新闻的事件可以是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也可以是医院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可以选择体现医院急救能力和水平的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也可以选择医院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所采取的措施等社会热点。
2.3 新闻宣传的引导
医院宣传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经常沟通,深入交流、真诚合作,方能确保医院有一个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环境,方能实现宣传工作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撑的目标。
2.4 新闻宣传的方式
“正面宣传为主”是社会主义传媒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针。而要达到最佳宣传效果,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至关重要。医疗卫生领域的新闻在采访写作过程中必须遵循新闻采访写作的要求,即要严格把握真实性,讲求时效性,还要突出重要性和可读性。
医疗卫生领域的新闻又有它的特殊性及专业性要求,因此,在写作医疗新闻尤其是医疗科技成果新闻时,应着力于对专业术语的“翻译”和解释。既讲求报道的科学性,又要注意追求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人、说服人,不要让成堆的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术语成为读者接受新闻的障碍。凡是有利于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的新闻,应充分利用不同的传媒方式,多渠道、立体交叉、全方位加大医院宣传报道力度。
3 公共关系策略
3.1 医院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
医院作为一个公共事业单位,不是以赢利为最终目标,而是以塑造医院美好形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单位,要通过与社会各类公众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其主要职能包括:(1)让公众了解自己。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和渠道,将医院与公众有关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公众,让社会各类公众更快、更好地了解自己。(2)了解公众需要。收集公众对医院的需要和反映,使医院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公众信息又能及时迅速反馈到医院中来,形成双向沟通。(3)密切同公众的联系。医院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组织,必然要与其周围的各类组织和人群发生联系,这也是医院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4)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各种义诊、咨询、宣传等活动。如支援农村卫生、开展扶贫义诊等。扩大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有利于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3.2 医院公共关系的主要特点
医院开展公关活动的目的是争取有利医院的宣传报道,帮助医院与社会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3.3医院公共关系的主要活动
医院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是强化医患沟通的过程。利用一些重要的纪念日、节假日等定期举办专题活动,扩大健康知识传播覆盖面,扩大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次,加强对外部组织的联络协调工作。医院要同政府、新闻界、学术团体、兄弟单位以及药品设备供应商等建立稳定、公开的沟通关系和信息联系,如通过赠阅医院的介绍、专家简介、多媒体光盘、院内报刊等资料定期与他们交流医院的发展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争取最大理解和支持,通过他们的宣传,加强品牌形象。此外,要广泛开展、参与公益活动。医院作为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任务,需要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如为社会慈善机构募捐等;为老年人免挂号费和诊疗费,为老干部、老教师、劳动模范等做健康宣讲、送医,开展卫生下乡义诊活动,到社区进行健康宣教,设立济困病房、向公众表示节日致庆、感谢等。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一方面充分体现医院对社会的一片爱心,展示医院良好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亲善人际关系,从而使医院逐渐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3.4 医院公共关系的有效途径
首先,医院公共关系离不开“媒体”宣传,这是公共关系最重要的活动方式。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沟通方法,开展宣传工作,加强社会公众对医院的了解,以达到树立医院美好形象的目的。利用医院主办院报、制作视听材料以及上街发宣传材料等形式直观、迅速地将医院的内部信息传送出去,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使医院健康、稳步、持续地发展,让医院“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4 广告宣传策略
4.1 广告内容策划
医院进行广告宣传要定位清晰,选准关键,让受众接触到广告以后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4.2 媒体方式选择
在广告传播过程中,目前可以利用的广告媒体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户外广告和网络,各种媒体各具特色。每一种媒体各有优缺点,选择一种媒体具有局限性,通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组合起来进行使用。媒体组合方式通常有广播电视、瞬间媒体与印刷品等畅销媒体的组合,电视、杂志等大众媒体与户外广告等促销媒体的组合。媒体组合使广告受众增加,增加了广告的传播深度,实现了重复效应。同时,媒体组合增加了广告传播广度,延伸了广告覆盖面,实现了延伸效益。
5 网络宣传策略
5.1 医院网站定位
医院网站建设应定位于一个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网站,强调服务为本,突出知识经济。医院网站的建设模式,应将服务作为网站建设的基本宗旨。这对于提高医院整体的形象、诊疗水平,改善医患间的关系,扩大与同行的交流,降低医疗成本,推动医院信息化的进程,加速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样的医院网站应当能够提供网络特色服务、全面展示医院风貌、沟通医患双方的联络、提供全面的医学信息情报服务。
5.2 医院网站带来的效益
医院网站的定位,对医院网站的建设来说,提供了可靠的开发依据。同时,也为医院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它给医院和社会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1)经济效益。医院网站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网站的网上挂号、网上预约、网上会诊、远程医疗等医疗服务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提高医院的收入;(2)社会效益。医院网站可以广泛地宣传医院,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网站开展的各种咨询和服务可以给求医的人们提供各种便利和选择,为医生对外交流技术与知识创造良好环境。网上会诊、远程医疗的开通可使疑难病症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得到国内、外各大医院的有名专家为其制订治疗方案。
5.3 医院网站内容的策划
作为一个综合型网站,其宣传展示内容必须是全方位的,既能反映医院概况,又充分体现网站为医患服务性的交互性。
总之,作为新形势下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策略,医院宣传不仅能直接吸引病源、增加经济效益,更能积累无形资产,创造社会效益,对于医院良好公共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医院宣传策略的许多问题都还在进一步探讨中,讲究宣传策略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医院品牌、树立医院良好的公众形象,这不仅是新形式下医院宣传工作的主题,也是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和群众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共同开创医院各项事业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罗刚,齐德广,李长青.浅谈医院的品牌建设.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4(1):65
政府“多预防”百姓“少得病”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医轻防”的观念,老百姓也是得了病才想着去医院检查,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百姓和国家的负担。面对看病就医问题突出的现实,《征求意见稿》提出,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这意味着政府担起责任加强疾病预防,保障人民健康。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说:“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如果全民能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那么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将得到提高,得病机会将减少,医疗负担也会相应减少。
政府“多保障”百姓“少担忧”
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医药费用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居民尤其是城乡贫困居民“有病不敢医”,因为一个人生病往往全家都被拖垮。
为了减少老百姓的担忧,让老百姓病有所医,我国正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医疗保障多了,群众看病的担忧就少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认为,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医改最重要的内容,抓住了当前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症结。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94亿人,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也已在2∞多个城市推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
政府“多监管”百姓“少花钱”
得不起病,吃不起药,“看病贵”成为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与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混乱,与医药领域的腐败有密切关系。《征求意见稿》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举措有望给这种局面带来转机。
《征求意见稿》提出,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千兵说,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采用的形式,对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但是基本药物目录如何制定、如何管理等细节有待进一步落实。
医疗“多网点”百姓“少跑腿”
缺少人才、缺少设备、缺少房屋……因为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老百姓只能“跋山涉水”求医问诊。
“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针对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征求意见稿》勾画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前景。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万余个。2007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达到2.26亿人次。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说,基层医疗机构多了,看病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就会少受“东奔西跑”之苦,城市大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
医院“多便捷”百姓“少麻烦”
《征求意见稿》要求,要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进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公立医院的改革是近期医改的重点。努力让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看病就医,也是《征求意见稿》中比较明显的信号。
医疗改革无疑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一项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民生改革。从去年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开始,到今年1月2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份充分汲取了民意的医改方案终于迈入实施阶段。
这次国务院通过的新医改方案,对那些争议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其回归公益性的目标没有改变,其中一大亮点是,未来三年总投入8500亿元用于包括医保、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等五项改革,重点是用三年时间建立全面涵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制度,减轻居民就医负担。新方案细则有望于“两会”前向社会公布,翘首以盼的老百姓终于看到了医药改革的曙光。
政府投入加大,医疗资源下沉
三年投入8500亿元必然会减轻老百姓个人支出部分的费用,这是新医改中最实实在在的实惠。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郁馨认为,近年来政府投入占筹资总额在不断下降,最低点不到16%,在整个卫生保健消费支出中,个人支出最高达到60%,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个人承担的卫生费用逐年上升。这是“看病贵”的重要原因。
而“看病难”的一个原因则是医疗资源的分布“头重脚轻”,基层医疗资源极度贫乏。资料表明,中国现有的医疗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如此一来,普通民众看病岂能不贵,又岂能不难?
新医改立足于健全基层医疗建设,明确将重点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等建设。从2009年开始,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医院建设,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卫生院,平均每个县2-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
同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也将得到重点发展。在3年内,将新建或改造37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将转变,特别强调加强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等预防保健功能。社区卫生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开展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
让老百姓方便快捷地看病治病,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加大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使得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这是新方案中令人欣慰的一点。毕竟,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850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字。
设立医院监管机构
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公立医院如何有效地为患者服务,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个医院监管机构,以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管理。
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此次医改方案将探索在卫生行政部门内建立一个类似香港医管局的医院监管机构,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和规模,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比例。
类似香港分设卫生署和医管局的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公认较先进的医疗体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晓华认为,医管局模式有助于促进解决现有医疗矛盾,依法确定公立医院职责定位。
事实上,内地东部地区已开始引进医管局概念。2006年,无锡市参照香港医管局模式,在卫生局下面成立一个新的管理机构――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对公立医院实施管理和运营分离,实行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责任制改革。
此次设立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的思路与卫生部在2008年新成立医疗服务监管司形成对应。在一定形式上,体现了管理和运营的关系。但内地不会照搬香港医疗卫生模式,与香港分设卫生署和医管局不同,内地医改后设立的监管机构不会独立于卫生部。“医改方案会体现出中国独有的模式” 胡晓华表示。
有专家认为,新医改方案中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的部分有原则性,无实质性内容,不能独立于卫生部的监管机构无法有效监管。其实,新方案只是提出一个方向性的思路,具体操作还需要进行试点,今后三年,公立医院的改革需要循序渐进,选择在若干城市进行试点,逐步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和监管的主要措施和运行机制。
新人助推新医改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国务院筹划启动新一轮医改,由16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成立;2007年,医改协调小组委托包括北京大学、世界卫生组织等在内的多家海内外机构提交、讨论医改方案;2008年10月,新医改方案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3.5万余条……
医改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而又极为艰巨和复杂的重大改革,一个好的方案更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来协调推进。新医改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通过,但其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茅调任卫生部党组书记,自然被理解为是一次助推新医改的人事调整。
《中国医院院长》:您如何评价国家卫生计生委“三定”方案?其自身定位与职能转变是否明晰?
王虎峰:国家卫生计生委“三定”方案中,一些新的或加强的职能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一些过细的事务性的职能得到调整;一些与其他有关部门交叉的职能进行了衔接与归并。总体来讲,在这些关键点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三定”方案有明显的改进与进展。
我认为,“三定”方案较好地处理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其一,理清了宏观政策制定和微观事务性管理的关系。新方案明确取消了五项职责,下放了五项职责,这对宏观与微观的把握和调整是一个进步。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的部委机构,就应该体现这种抓大放小的理念。否则各司局处室每天被事务性工作牵扯,将无法对宏观战略问题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
其二,进一步处理好了医疗与健康的关系。原卫生部没有树立大健康的理念,实际上是“医疗部”。健康部门的人都在忙医疗,显然有失偏颇。医疗能够解决看病问题,但不能解决少得病、不得病的问题。新的方案比较好地调整了健康与医疗的关系。这是一个明显改观。
其三,合理地处理了卫生与计生的关系。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组建,不应是一个机械的组装过程,而是在大健康理念下,对两部委职能的优化融合。wHO对健康的定义不是没有病,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这就要求在社会层面,对失独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鳏寡孤独家庭等进行很好的社会保护。这就拓宽了原来计划生育的范畴,更加符合大健康的概念。当然卫生与计生两个部门要真正做到一加一大于二,还需要磨合。
《中国医院院长》您认为此“三定”方案对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与合作规定是否清晰?
王虎峰:首先要明确一点,政府部门间有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各部门职能有边界,但合作无止境。再大的部委也需要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越管越细,最终形成了100余个部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社会发展彼此联动,部门间的相互关联和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此,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也就显得愈发重要。所以,适当归并相关部门,既适应国内改革发展需求,又符合世界发展趋势。
在部门分工协作中,部门间职能交叉一直是难点。这导致相关部门不能很好地履行相应职责,带来负面的连锁效应。而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三定”方案,在职能界定上有明显进步。专门阐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其他部委职能的交叉与衔接。但对于如何处理具体工作事务,比如审批职责、监管职责、公共服务等职责的交叉点,不能仅依靠“三定”方案。“三定”方案不可能将千丝万缕的细微关系全部明确。要真正建立部委间的良好协作关系,需以“三定”方案所规定的职责范围为基础,克服部门意识,摒弃门户之见,形成协作的沟通机制和政策形成机制。
《中国医院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国家卫生计生委。这是否意味着国务院医改办协调能力的减弱?这个转变对医改的推进有何影响?
王虎峰: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我们可以姑且不论医改办该调整的原因,不妨分析一下该调整对推进医改有何影响。
首先,我们应明确,如果靠钱或权推动医改政策的沟通协调,那么由实权大、财力强的部门来牵头,协调工作就比较简单,但这恐怕不是长久之计。从此角度来讲,新的医改办需要重新考虑推进医改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取得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
其次,对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既主管公立医院又改革公立医院,大家担心或许存在阻力。但我认为,自身推动和超脱者推动各有利弊。所谓超脱者改革就是之前的状态,体改部门以旁观者的立场推进改革,在不涉及自身部门利益的前提下敢动刀子。但是,随着医改的深入,许多涉及行业的发展问题和管理问题需要专业部门解决。对此,卫生部门更了解行业情况,更有话语权。如果能将改革、发展和管理有机结合,由卫生部门推动改革,自有其优势。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将自身推动和超脱者推动的优势相结合。因此,我建议,在将国务院医改办设置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基础上,由其他部门监督和推动改革,如人大、政协。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会越来越难。前一阶段的增量改革相对容易;而进入存量改革的公立医院改革则比较困难。正因如此,不管国务院医改办设立在哪个部门,若想真正推动医改,都需要政府所有部门的参与、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推动,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否则这项改革难以深入持续。
《中国医院院长》:与此前的“三定”方案相比,新方案在职能中明确提出“负责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评价运行机制,建设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议”。您如何看待这项规定?
王虎峰:在我看来,这将更有利于均衡系统地推进公立医院发展改革和管理。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的公立医院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为只要医院发展了就“一白遮百丑”,导致改革力度不大,管理精细化不够。
此次“三定”方案首先明确提出“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紧接着“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评价运行机制”。前者是改革,后者是管理。两者结合,便有效弥补了以往的短板。公立医院所面临的改革、发展和管理三重任务不可偏废,更不能以发展代替改革。对此,此次“三定”方案给出了很明确的信号。或许意味着,各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问题将无法再次回避。“三定”方案中对此问题的提出,对未来改革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推出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卫生信息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医改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广卫生信息化工作经验,去年底,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5省市被卫生主管部门确定为全国实施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先行示范区。
这些示范区积极探索建设以健康管理和服务为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平台及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在近日落幕的2011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国产操作系统旗舰企业之一――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中标软件)高调亮相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与成果展。
中标软件结合新医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推出了系列自主可控、安全易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得到了专家及与会嘉宾的肯定与好评。
据了解,该系列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本次新医改试点的先行示范区――重庆。
作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重点支持企业,中标软件多年来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中标软件结合重庆试点的卫生信息化现状,面向省级平台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建设的信息建设需求,推出了基于中标麒麟桌面及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于村级医疗卫生室专用健康终端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基于中标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及中标麒麟安全云操作系统的省级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县级医院信息化、远程医疗平台。
同时,在新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中标软件针对当前医疗信息系统信息格式不统一、重复建设严重、数据交互困难、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推出了基于中标麒麟安全云操作系统的“医卫云”解决方案。
移动应用创新模式
在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模式的创新方面,中标软件还推出了中标凌巧移动医疗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与以往不同的是,医改近期实施重点涉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五个大方面的系统化梳理与改变,而并非单独针对某一项问题,因此在民间,被赋予了“大医改”的含义。
在分步骤有序破解的思路下,近期医改已取得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等部分阶段性的成果。
9月,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宣布,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目前,“大医改”正在针对前一阶段工作中遗留下来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攻坚,针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思路也日渐清晰。
行百里者半九十。已经渐渐厘清的“大医改”进程,正按照既定计划,开始步入深水区。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方面,攻坚工作还将持续到今年年底。目前,有的省份只是简单地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没有按照国务院补偿机制文件要求实施综合改革,机构还是在老的体制机制下运行。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指出,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措施,扭转机制建设滞后局面,将严重影响医改的深入推进和实际效果。
为此,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已明确要求,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是基层机构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到今年年底要集中精力、人力、时间,同步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强调,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各地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已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的指导意见》,并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意见,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顺利推进。
随着前两项任务的初步完成与成果巩固,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号角也从“县级医院”传来。201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办《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明确指出,以“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为着力点的公立医院改革将分层次推开,今年以县医院为改革重点,进行综合改革。有关人士透露,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对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会拿出具体方案。
公立医院的改革方案出台,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容易。一些部门和地方机构开始“死守”固有利益,这是横亘在“大医改”面前的一大难题。新的改革方案,不可避免会在相关部门之间来回研究。既要冲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实现改革的“小步快跑”,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改革主体的利益诉求,充分调动利益各方的积极性,这是改革的设计者们必须要突围的重要关隘。
与此同时,更好发挥民营医院的“鲶鱼”效应,给“大医改”以持续的动力,也进入决策层的关注视野。201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2010[58]号)为破解民营资本进入医疗体系打开了窗口。最近,针对民资进入遭遇“玻璃门”的现实状况,高层正高度重视58号文件的推进情况,密切观察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机构的落实情况,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有效的推动医改。这不仅意味着民营医院要在打破公立医院垄断、促进公立医院改革中发挥重要的“鲶鱼”作用,更意味未来中国医疗领域多元市场模式的建立。
曹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研究员,财新网等媒体专栏作家。主要从事医疗卫生经济、医院资本运作和医院管理等领域研究。拥有医学与金融专业学习背景,医药企业、医院、金融等行业工作经历。合著出版《医院产业资本运作与集群化》一书,并发表多篇文章。
日前,《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试点城市。
根据改革《方案》,深圳市公立医院将打破医生的“铁饭碗”,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在未来3年内,深圳将有近3万医生与编制脱钩。此外,针对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未来3年,深圳公立医改将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同时,降低药占比调整临床用药结构,探索建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合采购等。
作为试点城市,深圳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有何亮点?是否能够成为全国公立医改的样本?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指出,深圳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跟国务院印发的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相比,并无太多变化。其中,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和取消行政级别,成为其中最大亮点。改革方案中约束性指标较少,预期性指标较多,改革效果仍有待观察。
公立医院改革是2009年公布的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2010年,在17个城市启动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4年试点城市扩大到34个,今年增加到100个。今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等改革措施,并提出进一步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到2017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将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
曹健指出,根据国务院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每个试点城市出台本地相应的改革方案。作为试点城市,此次深圳出台的公立医改方案,即是在国家指导意见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制定而成。
“深圳的改革方案,跟中央印发的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相比,并无太大变化和新意,思路和措施上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其中,取消公立医院的编制和行政级别,成为改革中最大的亮点,也是走在全国公立医院前面的。”他评价。但是,即使取消了编制,究竟有多少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愿意跳到体制外,对促进社会资本的实际意义究竟有多大,仍然有待观察。
曹健认为,本次深圳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中,所提出的约束性指标较少,而预期性的指标比较多。例如,在改革中,分级诊疗率究竟达到多少具体的比例,具体有哪些医保报销优惠政策,这样的约束性指标,在改革方案中提及较少。而像探索医院的第三方审计监督等措施,规定比较宽泛。因此,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和落实,仍然没有时间表。
曹健指出,自从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以来,改革一直通过试点的方式进行,至今试点城市已达100个。从国务院前期的试点城市评估报告来看,很少有城市能将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措施都全面落实,通常只能在一两个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例如,镇江市的医联体模式,上海的分级诊疗模式等。但是,很多试点改革成功的经验,也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其改革成功经验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才有可能在全国推广。
曹健表示,医疗改革牵涉利益错综复杂,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找到能够在全国统一推广的改革方案,因此暂时只能通过试点和评估的方式探索改革路径。全面实施公立医改,恐怕还需很长一段时间。
“两票制”是新医改几大核心问题之一。从2007年医改小组正式提出“两票制”的说法以来,关于两票制的对策研究成为了医药行业现阶段的一大热点。行业机构、企业、商纷纷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一场关于寻求招商模式出路的战役愈演愈烈。
的确,两票制如果坚决执行,招商模式必将面临大幅整合,只有“厂商合作”的模式才能让模式得以留存,商才能继续生存。因此,以招商为主要销售模式的医药企业纷纷对“即将实行”的两票制感到非常的无助。然而,笔者认为,站在透视中国国情的高度纵观国家整体发展,对两票制的担心无疑是杞人忧天,因为两票制短期不会实施。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两票制是针对生产企业到医院的产品流通过程,约束所有医药生产企业。因此,国内 “工商一体”,即工业商业同属一家,工业向商业供货,商业在向外供货的模式将难以留存。为了合理避税,这种情况在国内长期普遍存在,如果两票制严格执行,像这样工商同为一家的关系应已经算一票,从商业到医院只留下了一票,而根据工商一体企业的配送能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两票制要实施,这种模式必须改变。如果改变,除了对医药企业的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也将对纳税有大幅影响,全国的影响将非常大,易于造成混乱。
第二、 目前国内医药市场销售情况是模式与自营模式五五开,像北京双鹭等大型医药企业,销售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更是超过60%。如果两票制严格执行,即使能对部分商通过“厂商合作”方式收拢,大量企业的销售额必然会遭到沉重打击。如果两票制严格执行,药价必然会下降,老百姓必然受益。但国家除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也必须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全国性的动荡是国家最不希望的。
第三、 纵观世界,任何一个方案都离不开大的战略思想,也必须符合整体战略目标。中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不允许出现大的震荡与不和谐。因此,笔者一直对两票制的严格执行持怀疑态度。从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曾经轰动一时,到近期偃旗息鼓,到现在“国家定原则,地方定细则”的思想不难看出,新医改方案在系统落实的问题上难以统一,碰到了困难。而真正出台的是一些“点”上的方案。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次大的变革都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因此,通过两票制来“一刀切”药价虚高问题只考虑到了老百姓,没有考虑到企业利益,不符合现阶段的情况,是不现实的。
去年举国上下强调“和谐”,而今年的主题则毫无疑问是“信心”二字。因此,企业家应充分认识到两票制、新医改等方案产生的背景,正确判断宏观形势,前瞻性地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