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调查报告

心理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19 06:0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调查报告

第1篇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8

】页/【

2708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调查研究目的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高中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8%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

高中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本校高一年级学生

(二)

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一)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高中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二)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高中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高中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通过调查学习适应性,大体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占29%,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他们会自觉学习。而第二种类型占63%的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第三种类型10%和第四种类型4%的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漫画或干脆睡觉(以下用A,B,C,D四种代号表示四种类型)。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A和B学生表示喜欢做些难题,而C学生感到怕,D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当问卷中提出老师讲课出现错误时只有30%的A学生敢于提出来,其它(包括B,C,D)的学生都选择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议论。这也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专制”的弊端。对于学习的目的性,A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B,C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而D学生表示不明确。

(2)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识,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四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实型的高中生顺从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内控和自我导向表现,重视传统和社会评价。从众型的学生相当顺从社会规范,但这种顺从是他人导向的随波逐流,也有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倾向,顺乎自然生活方式,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对于道义及人情这类价值不甚注意,认为金钱至关重要,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高中生人际关系。

高中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异性同学的关系,和师生关系。

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10分,表示人际关系最好;最低为0分,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14%的学生达到8分以上,表示人际关系较好的类型;40%的学生达到6分—8分数段,表示人际关系一般;有47%是不及格的,人际关系较差,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你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时,有81%的学生都答会,当问及“你的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

”时,71%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查高中生才会说出自己的“丑陋”,但确是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4)高中生的人格特征。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修订出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中把学生人格倾向分为八个方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高一589人调查结果如下:

人格倾向    百分比

学习焦虑    45%

对人焦虑    36%

孤独倾向    17%

自责倾向    9%

过敏倾向    3%

身体症状    9%

恐怖倾向    2%

冲动倾向    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点。

(1)抽象能力有较好发展,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

(2)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和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3)学习自觉性较高,但也容易表现出独断性,争强好胜,坚持错误,但仍稚嫩。

(4)能根据社会要求约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发展,能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点加以分析。

(6)对人生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人生和世界评价带个人人性特点。

讨论与建议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为让教师们培养出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新时代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辅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产生。

(2)开发学生各种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4)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5)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3、学校内形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体制与教育形式。

(1)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

(2)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包括智力发展情况,非智力发展情况,学习成绩,职业兴趣,学习态度方法等)。

第2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第3篇

关键词:了解;调查;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41-01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必要前提。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高中教师104名,参加统计的问卷为104份。

2、调查工具:《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项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组成,80项问题分为10大类:(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2)心理承受力差;(3)适应差;(4)心理不平衡;(5)情绪失调;(6)焦虑;(7)抑郁;(8)敌对;(9)偏执;(10)躯体化。每类包含8个题目,每题分值为0.1―0.5分,总计4分。每类分为四个等级:A:低于0.99分,为正常;B:1-1.99分,为轻度心理问题;C:2-2.99分,为中度心理问题;D:3-4分,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在调查的高中教师中,除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一类有50%心理正常,其余各类均有80%―9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附统计表)

第一类: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A:10人 9.6% B:64人61.5%

C:14人 13.5% D:16人15.4%

第二类:心理承受能力差:

A:52人 50% B:2人1.99%

C:30人 28.5% D:20人 19.2%

第三类:适应差:

A:8人 7.7% B:60人57.7%

C:18人17.3% D:18人17.3%

第四类:心理不平衡:

A:14人 13.5% B:52人 50%

C:18人 17.3% D:20人 19.2%

第五类:情绪失调:

A:2人 1.9% B:58人 55.8%

C:20人 19.2% D:24人 23.1%

第六类:焦虑:

A:6人 5.8% B:64人 61.5%

C:12人 11.5% D:22人 21.2%

第七类:抑郁:

A:4人 3.8% B:46人 44.2%

C:30人 28.8% D:24人 23.2%

第八类:敌对:

A:10人 9.6% B:70人 67.3%

C:4人 3.8% D:20人 19.2%

第九类:偏执:

A:14人 13.5% B:64人 61.5%

C:8人 7.7% D:18人 17.3%

第十类:躯体化:

A:8人 7.7% B:66人 63.5%

C:8人 7.7% D:22人 21.2%

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灰心,心理压力大;心理不平衡;适应性差――对环境及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失调――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心理烦躁,对许多事情感到心烦,无缘无故紧张;抑郁――情绪低落,感觉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虑等;偏执――对人不信任,固执已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等;敌对――喜欢与人争论,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爱挑毛病,爱刺激或激怒别人;躯体化――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四、影响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成因

1.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教师的工作量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和试卷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等。高中教师更是还有周一至周五的早晨、中午、晚上和周六、日全天的值班工作。此外,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教学方法如何更新才能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更新的考验。工作上的压力、更多精力的投入,使得教师身心疲惫。

2.升学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调查发现,许多老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教师的最大心病,学生考试学绩不理想是教师生活中的最大挫折。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也都以学生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家长把学生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加大投入,给孩子开小灶,通过各种渠道加重教师负担。升学的压力不仅加剧了校与校之间的竞争,还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升学压力既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杀手,更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杀手。

五、改善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全面提高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第4篇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为了掌握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探索”课题组开展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主要从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和对学习、恋爱、就业问题的看法等方面入手,了解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自填问卷的调查方式,当场发放并填完即回收,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此次调查共发放试卷300份,回收294份,占问卷总数的98%,对其进行全部统计调查。调查的学生主要是在校2009、20110级的高职生,其中男生166人,女生128人。

调查资料后统计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况及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本次调查的高职生中,独生子女占23.13%,非独生子女占71.43%,单亲家庭占3.06%;他们的学杂费有78.57%来自家庭收入,8.16%是亲人赞助,另外银行借贷占10.20%。

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94.14%的学生觉得在家里感到很温暖,84.48%的学生认为在家里有一种和谐一致的气氛,68.97%的同学和家人讲话时注意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80.00%的同学,他们的家人彼此之间都一直合得来,最后,有88.62%的学生,他们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一直得到充分的关心。

二、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每个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人际关系也不例外,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终生的幸福都有重要影响。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有不同的评价,在被调查的学生中,70.03%的学生认为在人际关系中,大多数人是友善的;69.69%的学生认为结交新朋友是因为他们很有意思,彼此合得来,志趣相投;54.36%的学生认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要找可依赖的朋友商量,但有38.68%的学生认为遇到困难时,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求人;有65.85%的学生交朋友的一般途径在各种社交场所。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大学生选择朋友最重要的品质进行了调查,见表1:

三、对恋爱问题的看法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决定和对方建立恋爱关系时所依据的条件里,有11.42%的学生认为对方比我优越,50.87%的学生认为各有所长,另有30.80%的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77.85%的学生认为恋爱最终达到的目的是结为情投意合的伴侣;82.01%的学生认为巩固爱情的最好途径是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完美;87.89%的学生认为了解恋人的最佳途径是诚挚的交谈和细心的观察;另外,对待失恋后的态度,我们也进行的调查,见表2:

四、适应能力方面

在适应能力的调查方面,24.57%的同学最怕转学或转班级,但有53.98%的同学不担心此类问题,适应能力较强;49.13%的学生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容易同别人接近;在生活条件方面,60.55%的学生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也能过得很愉快;在社交活动方面,49.13%的学生很喜欢参加社交活动。

五、在校学习方面

在学习动机、态度、方法上,我们也做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6.15%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一般都能达到,53.85%的学生则达不到;40.91%的学生认为如果别人不督促自己,自己很少主动学习;74.83%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很想设法弄懂它;45.80%的学生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感到烦恼;63.64%的学生并不想尽早毕业找工作;83.2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很重要,但看77.97%的学生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参考书上;70.28%的学生没有花很多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有62.24%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感到力不从心。

六、就业方面

在就业目标方面,有54.20%的学生有明确的就业目标,45.10%的学生则没有;有67.83%的学生经常考虑自身就业问题;就业去向方面,82.52%的学生最希望到大中城市工作;就业态度方面,乐观者占26.92%,不乐观者占27.97%,心态一般者占41.96%;在应聘成功的条件中,54.90%的学生认为要有一定工作经验,29.37%的同学认为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另有13.99%的学生认为要有若干证书;在自主创业的重要条件上,48.25%的学生认为资金支持最重要,23.08%的学生认为技术支持最重要,18.88%的学生认为社会关系最重要,另外,在就业目的的考虑上,每个同学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见表3:

七、结论和思考

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到的结论如下:

1.大部分学生家庭关系较和睦,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需多关注。被调查的学生中,超过80%的学生家庭关系较和睦,能很好的处理和家人之间的矛盾,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另外,非独生子女占71.43%,这些学生在家中有的排行老大,有的老二,有的最小,且有一部分同学来自乡镇,这也反映出有少部分家庭的子女在学费支出上比较困难,需要申请助学贷款来缴纳学费,作为学校,应时刻关注贫困生的心理状况,院系领导,老师,辅导员、校医院、班干部要充分发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作用,给贫困生以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让他们感觉到温暖。

2.高职生处理人际关系较被动,需注意培养良好个性。从调查结果看,当前高职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调查的侧重点主要是对高职生人际认知、人际交往及相处能力的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主观上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认识,大都能重视人际交往,但在处理双方矛盾的问题上大部分同学显的较被动,表明高职生还要进一步锻炼自己的个性品质,诸如宽容、谦让等良好个性,平等真诚地对待朋友,将心比心,培养自己的角色互换心理,消除隔阂,获得真正的友谊。

3.能理性对待恋爱关系,但要学会情绪管理。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对待恋爱的动机、目的、态度和遭遇挫折后所选择的选项体现出他们较理性的态度,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高职生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情绪的困扰,有的会表现出极端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及学习生活。所以作为学校,应该从多种途径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合理的宣泄情绪。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4.适应性较好,但学习上较被动,存在倦怠心理,需克服自身惰性。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比提前就业重要,也制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有的期望值过高,会因为达不到目标而灰心丧气,有的自制力不够而没有花时间在学习上,所以这些学生把时间大部分都用于上网玩游戏、恋爱和交友上,不思上进。我们应该帮助高职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消除心理障碍,调适学习心理,作为学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培养学习的成功感。

5.就业态度、动向积极健康,但期望值较高,需调整就业心态。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视社会现实,有明确的就业目标,但就业期望值较高,如有82.52%的学生最希望到大中城市工作,同时存在着对职业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54.90%的学生认为要有一定工作经验才能成功被应聘,另外,一些高职生在职业追求上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同时,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就业是生活的需要。调查表明,现实的就业形势对高职生来说并不乐观,高职生较高的学习目标和理想不能如愿实现,又不愿意从最基础、最低层、最现实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做起,学习心理矛盾而复杂,造成高职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态。作为学校来说,应该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要对他们开展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而不是到毕业时才进行。因此,如果从入校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政策教育、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正确成才意识和成才道路的引导等指导教育,那么,他们在三年的耳濡目染中就能够形成科学的、正确的就业和职业概念,明确今后职业方向的初步定位和合理规划,并随着社会劳动力市场对用人岗位需求的变化,在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同时随时调整知识结构,锻炼职业要求的能力,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陈水生.“好高骛远”――高职生就业的心理障碍[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4)

[2]黄玉斌.高职生学习倦怠心理透视与心理调适[J].职业时空.2010(1)

第5篇

本次调查中,我们在电信系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调点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本次调查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和同学对此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购买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平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习,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成灾!”。

第6篇

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未来是否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可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本事。”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景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景,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着手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的项目及资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得多。我们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进行调查工作。

调查的设计:

(1)时光:20x。9。5--------20x。9。30

(2)对象: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3)方式:问卷、座谈会等

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分别从小学生 “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我错误的态度”、及性格、本事、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的认识自我、良好的情绪注意力、心理承受本事,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供给了详实的参考数据。

(二)调查情景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一个小学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必须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从我们的调查情景看,能正常学习的小学生占98%,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97%,有必须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99%。我校在校生为1800人,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3%,约为300多人。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教师同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从我们的调查情景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99%,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97%,在这一方面,也有1—3%的 小学生有心理障碍。①父母关系与父母的对话程度十分好的,占51%,比较好和一般的,占21%和19%;几乎不交流和根本不交流的,占4。5%。与父母的最大分歧是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30%;其次是溺爱和过高期望的,占13。4%;与父母产生矛盾时解决的方法,经过对话解决的学生,占75%,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理解的,占12。3%。②对学校的态度和师生关系上。学校生活十分满意的,占59%,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占38%,不满意的占2%。对与教师沟通程度感到十分好的,占36。4%;其次是一般的,占32%,比较好的,占25%;几乎没有对话和根本不对话的学生,占6。1%。与教师最大的分歧是学习上的,占15%;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13%,其他86名,占20%。与教师产生矛盾时的处理方式是经过对话来解决的,占63。6%;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理解的,占17%;第三用间接方法(第三者或信件)的,占7%;第四是反抗,不想上学或逃学的,占1。3%。③与同学关系上能够交心的朋友,占48。4%;其次是有几名的,占38%,第三

是没有的,占13%。交友的最大障碍是性格上的差异的,占17。4%;其次是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占7%。再就是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占6%。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处理方式是经过对话来解决的,占64%,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理解的,占17%;第三是用间接方法解决的,占7%。

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此刻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做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99%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4、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思想应当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必须的毅力。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占99%,有1%的小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5、在一般情景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坚持愉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完美未来。调查情景证明,95—97%的小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3—5%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6、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本事,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理解新生事物。这方面心理正常的占99%,有心理障碍的为1%。

以上的调查情景证明,就本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1%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的范畴,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可是其绝对数还是较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认真研究,剖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所以,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礼貌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很多研究证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所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我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我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再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保护儿童权益公约》的广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阵车鸣声、传呼声、麻将声、成人吵闹声中,一向不停地在倾述着什么,但他发出来的微弱声音,早已被成人社会的“噪声”淹没了,最终当一切噪声停止,才听清孩子说了一句:“你们为什么都不听我说呢?”。我想这个公益广告的确把儿童的生活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难怪那么多小学生感到孤独,认为谁也不理解自我,不尊重自我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教师总是要管这管那。

据调查,我校独生子女约占35%。发现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着自理本事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本事较弱,依靠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本事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靠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在我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光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觉得学校教育主要是尽可能多培养“应试人才”,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剩余的时光来做自我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此刻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没有到达欢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他们觉得,自我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光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三、齐抓共管,多方面做好心理指导

学校层面,经过调查,我们已明白,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景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使每个人明白,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经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在这次调查中,我和小学生们融切相处就是一例,这也是我能完成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一样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导工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忙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必须的时空;注意观察,能够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

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5)要异常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异常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理解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简便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第7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有相关人士对期刊编辑人员的心理问题有所关注,但是主要集中于社科类期刊的编辑,目前国内对医学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很少,尤其对青年编辑的心理问题研究甚少。为了解青年医学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吉林省78名青年医学编辑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发现青年医学编辑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随机选取吉林省78名≤35岁的医学编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性31名,男性47名;责任编辑42名,一般编辑36名;年龄26-35岁,平均29.86岁。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3]。调查人员当场讲解后,被调查人自行填写问卷,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78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100%。量表分为90个项目,5个等级,表示为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统计指标总分、各因子分和中度痛苦水平(因子分>=3分)因子的发生率。任意因子分>=3分或SCL-90总分>=160分为阳性,视为有心理问题[4]。同时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多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心理问题发生率

78名医学编辑有11名(14.10%)编辑有心理问题,其中焦虑3名(3.85%)、抑郁2名(2.56%)、人际关系2名(2.56%)、强迫2名(2.56%%)、躯体化1名(1.28%)、偏执1名(1.28%)。男性5名(6.41%),女性6名(7.69%),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4,P>0.05)。责任编辑存在心理问题7名,一般编辑4名,两者相比差异明显(x2=4.78,p

在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偏执方面,青年医学编辑的得分分别为1.82±0.52、1.56±0.51、1.81±0.45、1.63±0.52、1.80±0.51、1.56±0.51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1.76±0.67、1.34±0.45、1.69±0.61、1.42±0.43、1.57±0.61、1.52±0.60分),其中人际关系差异显著(t=2.21,p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期刊给编辑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医学编辑人员的躯体化、焦虑等心理问题不断出现。本研究显示青年医学编辑在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方面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还发现,青年医学编辑中责任编辑的心理问题出现率高于一般编辑,这与责任编辑在工作中花费的精力和压力高于一般编辑有关,另外责任编辑还要同时肩负期刊的思想性、政治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样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促使医学编辑在情绪、情感、内心上的不适逐渐上升,最终产生心理问题。

导致青年医学编辑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一般有认为有以下几点:(1)部分编辑认为自己工作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繁忙,压力大[5]。(2)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面对压力和问题,无所适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心理调整方法,或者出现问题后未向有关机构求助,长期压抑、心理不适。(3)医学编辑部常无独立的经济核算,经济效益相对较少,未能引起上层领导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导致编辑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感觉自己生活无意义。为了改善青年医学编辑自身的身心状况,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做到有心理保健意识,当遇到挫折或者心理困扰时,应树立正确的态度,善于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转移、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将压力转化成动力,以期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2)调节好自己的生活规律,按时休息,适度放松。(3)科学合理的脑力劳动,避免用脑过度,要讲究用脑卫生,避免过分单调的用脑。(4)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建立自己明确的信念,严于律己、动机纯正,言行一致,襟怀坦白,工作认真负责。(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长期的身心紧张会扰乱机体的品哼,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紧张之后的适度有效锻炼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式[6]。

研究显示[7],男性的心理问题要少于女性,本研究表明男女之间在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这可能与本研究中选择的男性多于女性有关,女性在这种男性较多的工作环境中,可能受到了更多的男性同事在工作上的帮助,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总之,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核心期刊面临的激烈的竞争,对杂志社和编辑的要求更高[8],青年编辑要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和责任心与事业心,其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前所未有。事实上,青年编辑素质的高低与期刊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而心理健康与否则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好坏[9],所以青年编辑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工作压力,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在内心建设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不断提高自身和期刊的素质。同时,相关部门应给与编辑工作一定的重视,减轻其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庄晓文.浅谈医学期刊编辑活动中的编辑心理 [J].医学情报工作,2004,12(5):386-387.

[2]张勋,栾奕,库雪飞,等.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75.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4.

[4]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 12(5):260.

[5]肖红,侯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J]. 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4,10(4)262-263.

[6]高艳华,张增学,王敏.科技期刊编辑身心症状的主效应因素 [J].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14):158-159.

[7]薛鸿赢.编辑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99.

第8篇

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便是其中一个。留守儿童大多存在自卑、不自信、自闭、叛逆、压抑、孤僻等心理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 成长背景复杂。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尤其是生活在相对偏远的农村的孩子。由于他们的父母大多或离异,或离世,或因经济困难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抚养,导致他们缺少父爱母爱,也常常受到他人的嘲笑,所以他们更懂得世态炎凉,这类孩子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

2. 文化背景差异大。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他们便把孩子接到所在城市上学,但这类孩子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受到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让他们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3. 监护人监护不到位。由于父母本身文化素质低,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又大多年老体弱,文化素质也不行,天高皇帝远,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仿佛脱了缰的野马,没人管,不会管,或者管不了。对于后来被父母接到所在城市一起生活的孩子来说,父母工作大多不稳定,他们的居住场所也不固定,而且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为了改变现状,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里就显得非常的疲惫,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问题,他们根本就没了心情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不是责骂就是打,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一种家的归属感,言行上就会出现叛逆的表现。

4.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常年在外打工,居无定所,学校和家长很难建立固定的联系方式。导致学校无法及时将孩子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反馈给父母,父母也不能够及时的给予纠正。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言行,临时监护人凭着人家的孩子不好管的心理,对其说两句便听之任之,是为管不了。

5. 缺少存在感。留守儿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被遗忘的一类群体,除了物质的缺失,他们还普遍感觉缺少爱,缺少被关心关注,没有存在感。因此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一幅无所谓、不可一世的态度,或者采取一些乖张或过激行为来引人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获取心里的存在感、充实感。而且,他们的那些乖张过激行为往往是威胁社会稳定的隐患,一些行为甚至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

三、调查问题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对留守儿童负责,更是对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负责,因此全社会应该一起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让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继续关注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之所以存在大量留守儿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外出打工,以争取改善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留守儿童也常常因为家境贫寒和缺少父母的爱而遭到耻笑,感到自卑。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父母尽量在家打工,给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2.关心贫困农民工子女,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很多留守儿童或因为经济原因,或因为自身心理原因,往往在义务教育还未进行完就已经辍学,过早踏入社会。帮助留守儿童完成义务教育,不但能增加他们的知识量,而且学校还能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正确的引导和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减少他们步入歧途的机会。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采取减、免、捐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二,对进城务工人员中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在接受政府、学校及个人资助时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筹措经费。三,利用好希望工程、教育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等渠道,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完成学业。四,学校定期进行家访,加强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了解更多学生情况,并给不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做思想工作,减少孩子辍学失学率。

3.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思想沟通,尽量抽空回家见见孩子。父母打工再辛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幸福与否与物质的增加并不一定成正比,有了丰富的物质但缺乏精神的满足,那算不得幸福。所以,孩子的父母,除了给予孩子物质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精神的慰藉。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是给予他们他们心灵的安慰。现代社会不是古代,天远地远的距离都可以通过电话拉得很近,父母在远处若能常常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烦恼,听他们的故事,从中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和言行,让他们感觉到父母虽然再远方,却仿若在身边一样的关注着自己。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舍不得那几个路费,衡量一下究竟是钱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增加亲子关系。

4.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关注。没有谁愿意被人遗忘,如果愿望被遗忘,只能说明他是害怕人家记不得自己,所以告诉自己要遗忘。留守儿童大多有这样的心理,他们缺爱,没有存在感,或者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所以渴望他人(尤其是亲人、朋友记得自己)关心、关注自己,但他们害怕,害怕被忽视,被当成自己隐形人!如果感觉到被亲人、朋友忽视了,他们会很受伤,如果他们确实是这样,社会各界的你们请一定要看见他们!不要忽视他们!给予他们除了物质更有精神上的关照顾。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男生;女生

由于现行教育过度关注小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出现各种心理的不良倾向,有的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因此,不论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我对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五年级一班和六年级四班进行了《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

(一)时间:2013年9月12、13两天。

(二)地点:六年级四班和五年级一班

(三)对象:随机抽选五、六两个年级合计113人。

二、调查人:李小菊 郭正军

三、调查步骤:

(一)确定选题,制定调查计划

(二)通过书面资料和网络资料,设计调查问卷。

(三)确定调查对象,对其发放问卷。

(四)上交问卷,核查、统计数据。

(五)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四、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用列表百分率统计。

五、调查项目及内容:

问卷共分五大题,一是我的学习生活;二是我的性格;三是我的行为习惯;四是我的人际交往;五是这就是我。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的学习生活

1.你目前的居住情况。85.9%的学生和父母一起居住,其余选择了其它。

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五年级有78.13%的选择没有知识不能生存,六年级的为73.08%。

3.你感觉到学习压力吗?有41.6%的觉得没有有压力,41.59%人觉得有压力。

4.如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五年级学生压力52.3%的学生觉得来自考试压力和作业压力,而六年级74.1%学生选择B.考试压力和C.升学压力。

5.老师布置的作业。94.6%学生都选了A.认真完成。

6.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多吗?五年级学生有53.4%选择了A 不多或者B 一般,六年级的只有16.4%。

7.课堂上老师提问。有24.8%选择了C.等别人答 和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其余主动回答。

8.考试前你感到紧张吗? 20.4%选择了C.不紧张,其余学生都选择了A 或者B。

9.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在意吗? 选择B.无所谓和C.不在意的两个年级只有77.1%。

10.你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五年和六年级均有20.4%选择C.老师传授。

11.平时你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了吗?选择B.没有的5.2%,女生没有;六年级的32.7%, C.正开始32.8%。

12.当你学习有了进步或取得好成绩时,你希望怎样?43.4%选择了D.自己知道就行了。

存在问题:

1.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

2.还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3.考试、升学压力还是普遍存在。

4.玩的时间偏少。

建议:

1.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2.利用班会和课堂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利用家长会和校讯通建议家长多带孩子读书,并走进生活。

二、我的性格

1.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女生有61.8%选择是,而男生43.1%。

2.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的地方时。跟着流泪和非常激动的占58.4%。

3.受到委屈时。选择C.独自生闷气的男生有15.1%,五年级比六年级多,女生9.7%两个年级相当。B.与人争吵的4.4%,女生无。其余均选择A.为自己辩解。

5.做事不成功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均选择了A.不服气,再做的占78.9%,其余选择了其它。

6.你是否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你坏话?选择A.是的人占29.2,且男女比例相当。

8.你在游戏或与别人竞争中输给了对方,是否就不想再干了?97.4%选择B.不是的。

9.竞选干部时。选择A.我能行,努力争取的人占65.5%,选择C.无所谓的10.6%,其余均选择了B.当干部要多做事;D.不愿当。

10.你在考试失败或竞争失利后,有过自己反正不行的想法吗?选择A.是的人有16.8%,其余均选择B.不是的。

存在问题:

1.孩子的自信心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2.安全感比较缺乏

3.独立判断是非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建议:

1.老师可以利用课堂,班队会或各种活动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多表扬,少批评、讽刺、挖苦、打击。

2.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家校合作与联系,培养孩子独立人格,让家庭给孩子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三、我的行为习惯

1.学校做值日。两个年级中,选择A.认真做的84.95%。

2.对学校的纪律的常规要求26.5%的人选有时违犯,五年级的1名男生选择B.老师来就遵守,其余均选择A.自觉遵守。无人选择D.经常违犯。

3.你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请打√,否则打× 这题中,两个年级有11.5%的人选择了A.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选择 B.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的占3.5%。

5.课间,你会在走廊或教室里追逐打闹吗?选择C.没有的占47.8%,1人未选,4人均为男生选择了B.经常,其余为A.有时。

6.双休日你会上网吧或在家玩电脑游戏吗?选择B.经常的有6.2%,且均为男生。女生选择C.没有的比较多。 7.上课或集会时,你遵守纪律吗?选择A.能遵守的占81.4%,2人未选,15.9%选择了C.有时会违反纪律就,1人选B.不能遵守。

8.你每周的零花钱有多少元?五年级选择A.10元以下的占77.6%,六年级是61.2%,选择B.20-30元的五年级17.2%,六年级30.9%。

存在问题:

1.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有待于加强。

2.遵守规则方面有待于提高。

3.零花钱随着年级而增加,但吃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继续培养。

建议:

1.关于遵守规则方面,老师要给家长讲明学生情况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2.班主任和家长、各任课教师联系,并驾齐驱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讲明自我约束和守规则的重要性。

3.利用各种活动,讲明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让家长利用空余时间根据孩子特点陪其锻炼。

4.指导零用钱的合理使用。

四、我的人际交往

1.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选择D.孤独的有1.8%, E.自卑的2.7%,B.一般的6.2%,C.不合群,没有,其余均为A.快乐,1人选择了C和E。

2.家里来了陌生客人。选择C.不理睬的5.3%,选择D.怯生的14.2%,其余均为A.喜欢和B.主动招呼 。

3.你认为学习成绩重要还是交往能力重要?选择A.学习成绩重要的15.9%,选择B.交往能力重要的7.96%,D.其他的1.8%,其余均为C.两者一样重要。

4.你到学校的心情是。选择C.有时烦的15.04%,1人选择D.不愉快,选择B.一般,的19.5%,2人未选,其余选择了 A.愉快。

5.你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怎么样?6.2%选择C.很少交流,30.1%选择了B.一般,这两项的比例为36.3%,其余均选择了A.很好。

6.你会换位思考问题吗?有7.08%的人选择B.不会, 9人,占7.96%未选(估计是和下面的15连得太紧,学生没有看到) ,其余均为A.会。

7.你会反省自己吗?选择A.经常的28.3%,选择B.偶尔的48.67%,2.7%选择C.从不,7.96%未选。(估计是和上面的14连得太紧,学生没有看清)。

存在问题:

1.学生已经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缺乏主动性。

2.高年级学生缺乏和父母的沟通。

3.学生还存在不能愉快地在学校学习。

4.帮助弱者、换位思考以及自我反省方面还有待多关注。

建议:

1.培养自己宽厚,仁慈的品格。

2.培养博爱之心。

3.培养同情弱者之心。

第10篇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乐意选择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在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上,来自的城市的大学生的期望值高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是,两地大学生都较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缺乏实际经验是当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就业人数过高。因为大学毕业将面临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而这一过程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资。大多数企业侧重倾向于那些有实际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学生。而我们的调查记过显示,当今的大学生在这个方面更为薄弱。

四、目前平均就业率不高

从数据统计来看,在已毕业和即将毕业的人来看,平均就业率为49%以下的占29%,50%-69%的占28%。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人数过多,就业生自身的条件相对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部分学生选饿出国或者读研究生。

五、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现场招聘会、上网和亲友介绍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也有少数人选择报刊和上门推荐。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在就业途径还是比较侧重于现场招聘,不过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近来部分学生求职的途径之一。

六、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

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我们也不难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出由于缺乏实际的实践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

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

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第11篇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初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引言

我校地处广州市南沙区西部边缘,属于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近些年来,南沙区的社会经济事业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这既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机遇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硬件方面的投入奠定了基础;挑战是经济上去了可是人的素质并没有同步提升,家长对子女的成才观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升学的压力一直困扰着学校。另外,市场经济在构建过程中,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也在不断地侵蚀着学生的心灵。以上这些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失衡,心理素质下降,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这对社会、家庭及中学生自身成长所起的作用都是消极的。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与生理症状的厌食相似,是一种生理意义上对知识的厌食行为,是学习主体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对知识的排斥,由此引起学习行为上的懒惰表现。本调查从我校学生厌学状况入手,对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对策探讨。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鱼窝头第二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共850人。共回收84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25份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鱼窝头第二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厌学的总人数为346人。其中七年级88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0.3%,八年级116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3.6%;九年级142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6.7%。男生258人,厌学占总人数的30.3%,女生88人,厌学占总人数的10.3%。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6个方面:

1.有24%的厌学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成绩差,进而对学习不敢兴趣。

2.有16.5%的厌学学生沉迷于网络,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能够找到成就感,进而在网络中寻找自我价值,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事情。

3.自控能力较差:3.9%的厌学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行,上课不遵守纪律,有想学好的想法,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4.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因为成绩差,很少得到周围人的认同,从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提高学习没有信心。

5.父母离异,有2.2%的学生因为父母的不和,可能会产生不安全感、多疑等心理。

6.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由于家长采用的教育方式不当,很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

四、厌学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自信

1、自我评价不当。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重要标志。自我评价是否恰当可能激发或压制人的积极性,由于长期学习成绩较差,未得到他人的认可,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甚至产生对自己潜力的怀疑,悲观、缺乏自信,因而压制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厌学。

2、基础差、学习困难。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成绩一直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低人一等的悲观自卑心理,加上意志力差,进而惧怕学习,产生厌学。

4、消极心理。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的位置,于是很多学生就有"混"的想法,准备初中毕业后就去上职高,无法努力学习。

5、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厌学心理与以往研究一致:男生比女生厌学心理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本身好动、贪玩,较难长时间安静下来学习,喜欢成群结队,再加上社会重男轻女现象,男生人数多一点,从业人员男性为多,男性就业范围较大,对初中男生产生更大的诱惑;社会不良风气对男生更容易产生影响,容易引起群体厌学。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厌学

1、溺爱过度。一些父母溺爱孩子,从吃、穿、用一切满足孩子,家务活从不让孩子插手,使孩子养成了贪图享受,懒惰、不愿吃苦,不能吃苦的习惯。自私和依赖性强,学习积极性相对缺乏。

2、期望值过高。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专心于学业,长出息,长本事,能够出人头地。由于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接受不了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急功近利,对学生训斥、打骂。结果,适得其反,会导致学生厌学。

3、家长决定孩子的命运。有的家长凭借手中的权利、社会关系为子女谋取好的出路,优厚的生活待遇,使学生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父母,因有优越感、自满感,而放弃了自我追求、丧失了学习动力。

(三)父母离异

家庭的破裂,对成长中的孩子方方面面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而且还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情感心理。有些父母为了尽量地减轻痛苦,尽可能地回避问题,不让孩子参与到这场纠纷当中。但是,孩子们仍有可能会产生成绩下降等问题。

(四)社会不良影响导致厌学

一些学生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认为努力学习没有用,关键要建立一张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网,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难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以及自我控制力差,难以抵制外界诱惑,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很多学生喜欢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将时间用于学习上。

(五)教学体制中的不合理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课程的单一,教师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其次是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信息灵通的好奇心等。

五、对策探讨

由于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和预防他们的厌学情绪就必须多方面入手。

(一)开展励志教育,树立学习自信心。

家长应该和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通过典型模范的引导教育和劝导,积极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

(二)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作为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厌学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知识,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学科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刻不容缓。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逐渐明显,单纯的行为教育效果不大明显。对于厌学的学生要有效的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帮助学生能换个角度重新看待自身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不再过于片面或绝对化看自己。

(四)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因此这部分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补偿法)减轻心理紧张。

(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社会、家庭应该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一,作为家长,要转变传统的读书为了升学的思想。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表率作用,带头学习,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二,作为老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态度,对于学生的成绩不能过于看重,更不能只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偶尔犯错,要耐心的引导,而不是指责与批评。

(六)建设我校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为了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要多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以便让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以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如:开展读书笔记的评比活动,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些有益的书,并引导学生懂得用零花钱去买些有用的书,然后看谁读的书多,谁做的笔记好。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有事可做,有事可谈,多花时间读书,少花时间写信,在书中找到他们的黄金屋。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渐热爱科学知识。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106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58人,女生48人;大一学生约占55%,大二学生约占30%,大三学生约占8%,大四学生约占7%。被访学生都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19岁。

1.2方法。

前期组织编制调查问卷,进行测试筛选项目,最终确定问卷项目。在网络问卷星中设置问卷进行调查。在网络社群如班级群、学生干部群、社团交流群等大学生群体中随机邀请被试进行测试。

1.3数据处理。

问卷星网络施测后后台自动进行数据分析。

1.4调查内容。

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及行为,大学生对待上网的态度及网络对自身的影响。

2.结果分析

2.1当代大学生平均每日上网时间偏多。

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每个人上网时间都平均增加,相较以往一般成倍上涨。而且现今大学对学生的管束比较松,很多大学生在大一就带电脑进入寝室、进校园,这样上网时间增加则理所应当。就调查结果来说,一半以上的人群平均上网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剩下的一半人群里也有44.34%的人群在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仅有6.6%的人在一个小时以下。

2.2大学生平日上网为了娱乐多于学习。

在现今信息业发达的时代,上网大学生做得最多的事情无非是打游戏、网购、交友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或连续剧等。当然不乏一些人上网是为了看新闻、查资料。大学课业比较轻松且课程较少,所以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经历了高三繁重课业的同学们一下子不太适应,从而觉得无聊、没事干。空闲时间里做得最多的便是浪费时间,做一些高中没时间做的事以打发空闲时间的无聊。调查中,上网看新闻、查信息、学习、查资料、更新博客、跟帖灌水、收发邮件的人群没有超过50%。而打游戏、网购、交友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或连续剧则一般高达70%~80%之多。由此可见,大学生上网娱乐多于学习。

2.3上网与人交流为了排遣压力、诉说烦恼的人群偏多。

对于现在很多人而言,网络是一个与人交流的很好平台,不局限于时间、空间,只要你有一个聊天工具、一个账号,就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就可以和他们交友聊天、谈天说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消除压力、打发时间、述说烦恼、分享快乐的平台。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不用有心理压力,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不爽的、想倾诉的都可以说,解决了人与人面对面说话尴尬的问题,也解决了见面时间、地点确定的麻烦。但也有不好之处,那就是长时间网上聊天使人与人的交流能力减弱。使很多人在网上能聊得很好很多,大话侃侃,可是一到现实当中,就变得腼腆内向、不善交际。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们是为了疏减心理压力和烦恼才上网聊天的,但也有很多人是为了丰富精神、满足心理才上网聊天的。当然也有人为了网购才与人聊天,但这只占10.38%。所以大部分大学生上网聊天都是为了交友,释放压力。

2.4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还是比较少的。

很多人在一些方面不是很文明,因为网络上很多信息都是虚假的,许多人顶着假信息做出不文明行为。但在这次调查中,76.42%的人从来没有在网上进行过不文明行为,说明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程度上说,素质文明还是不错的,但也有23.58%的人使用过一些不文明语言或者对一些人在网络上进行过语言攻击。说明现今素质培养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国家性质。

2.5长期使用网络使很多人在一定程度上现实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长时间使用网络交际,使很多人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出现一些问题,他们常觉得和周围人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话题,与他人不亲近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不喜与他人交往,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顺利,感觉其他人都容易和自己发生矛盾。心情烦闷,觉得现实没有网络世界好。调查中,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并且在信息时代这一问题是逐步深入化的。

2.6信息发达时代,网恋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

对于网恋,人们众说纷纭,有赞同,有反对,也有中立的。赞同的人觉得网恋是一种人际交往、拓宽交际面的手段,使身处不同地点的人们也能聊天交友,甚至恋爱。反对的人则觉得网恋存在种种风险,现今很多人都借着网恋进行欺诈行为,又因为网恋具有“见光死”的常态,使很多人对网恋持避而远之的态度。对于这个问题,持中立态度的人最多,调查中高达72.64%,中立的人觉得网恋,或许说恋爱是顺其自然之事,并不那么排斥网络恋爱,但也不是很提倡,持“无所谓”态度。

2.7现今很多人都患上IAD网络成瘾综合征。

在调查表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是否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调查。就调查结果来看,106问卷中,13人在一定程度上患上了较轻微的IAD,网络成瘾综合征的比例说明现今很多人没有网络、没有电脑就不能生存,当然这一现象不止出现在大学生人群中,很多人群,甚至小学生中都存在这种网络成瘾现象。体现出很多人对网络的依赖性,体现出现今许多人在网络方面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危急的。

3.小结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