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2 19:2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系统 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企业已经具有明显的知识密集特点,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据此进行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主要实践活动。为了实现企业有效的知识管理和高效长期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必须要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新时代的企业发展必须要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将这些转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有用的知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员工直接的交流沟通来促进企业的改革与知识创新。综合来说,知识管理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与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的手段,通过对信息、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以提高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也是现阶段信息管理活动最有效的方法。[1]
1.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知识时代特有的产物,不难发现知识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内在资本,知识管理的出现也体现出了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将日常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知识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知识和信息资源的独特作用,产品的知识含量、科技水平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之中必然会带来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转变,自此知识作为一种资本正式进入企业内部。知识管理与企业内部的物资资料一样也是一种投资,知识可以代替物质投入,从而降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节约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呈现出一体化趋势的背景下,知识的进步对于一个国家、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想要在世界舞台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合理有效的知识管理必不可少。知识管理在知识快速更新和技术换代的潮流中,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知识管理的形式只有不断更新才能适应这些变化。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交流沟通方式的同时,也为知识的创造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管理体系无疑将会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2]
2.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现代化的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何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是构建新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传统的管理系体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企业外部环境对知识管理的需求,这也是知识管理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是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整理、分析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知识库管理和协同工作能力,是现阶段实现知识管理最有效的手段。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前提条件是强大的计算机供给能力,能够保证从大量复杂的信息中,进行有效的分析运算,为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提供资源保障。合理高效的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成为解决企业信息问题,强化网络技术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相互结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型策略。高效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完整的知识管理方案,其有效性贯穿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为企业的所有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和知识支持。运作良好的企业知识管理体系还应当与企业内部的其他应用系统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帮助企业内部员工有效的完成生产的各个流程。此外,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一定要以企业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知识管理系统,保证其运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
3. 构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现阶段我国对于知识管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管理的领域和范围方面,对如何构建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充满挑战。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简单来说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主导的应用系统,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分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创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有计算机系统、知识库系统两个部分构成,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要求计算机系统具有大容量和较快的运行速度以及基本的网络功能,知识库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存放企业内部专业知识和信息以及外部环境相关知识主要场所。在知识库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数据资源的获取和输入是遇到的主要的难题之一,完善有效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必须要建立在完备的知识库的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零散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息,知识管理体系才能实现自主分析。知识管理系统由于其涉及领域广,系统的构建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整个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团结协调能力,企业背部各个环节相互配合,集中优势力量完善知识管理体系,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信息。[4]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必须要与其他环节相互补充、互相完善,只有企业内部的整体系统具有切实的政策统一性和一致性,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知识管理系统运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包含着与其他生产环节之间不同程度的合作与协同,换句话说,知识管理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会受到企业内部生产活动与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政策的制定常常需要在大范围的讨论之后做出,具有良好生产效率和反应能力的活动也会有较高程度的协作性。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运行是否良好,主要是通过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测定的,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能够将知识简洁的提供给使用者,帮助其进行分析决策。由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必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界面设计,在实现对信息资源有效处理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实现对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应用,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在复杂多变的企业外部环境中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知识管理系统为企业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才能满足企业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快速变化的应用环境。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运用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为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为企业更好的实现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勇,陈钰,曹国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结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2002,25(11):107-110.
[2] 赵曙明,沈群红.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0.
[3] 常志平,蒋馥.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战略分析[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3(9):89-92.
关键词:知识管理;战略管理系统
一、知识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一)知识的概念及特征
知识一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定义各有不同,我国有部分学者认为知识是对环节及情景的理解、认识、识别,和对事物复杂性的准确把握。从这个观点来看,知识应该是基于某一角度的信息整合而形成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基于对模式的承认和诠释,当然,知识还可能包括部分假设和推理,这也是属于覆盖的范围。知识可以是显性的,被社会及公众所认可,它也可能呈现出隐性的状态,仅仅存在于某个人的脑海之中。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说,当人们意识到了信息的真实意义和重要性时,他们就获取到了相关知识,所谓的知识工作者就是依靠自己信息的理解能力来获得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行动。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行业专家、领域学者、企业管理者都是知识工作者,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必然是由一群积极寻求集体知识和智慧的知识工作者所组成。要对知识进行管理就必须明确和理解知识的特性,概括地说,知识具有高度精炼性、指导行为性、环境的选择性、广泛影响力、自我完善力、资本化、复制的限制性等明显特征。
(二)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1、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知识有着不同的定义:从知识管理流程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的开发、创造、积累、共享等流程的控制,而这些流程也必须和企业组织流程相融合;从知识管理目标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有利于企业、单位等组织发展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要提升组织的运营及创新能力;从知识管理对象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内部人员的知识和知识资产的管理;从知识管理方法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策略。
2、知识管理的本质。知识管理过程也是系统的发现、选择、提炼、释放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该系统能够对特定的问题有更加深入、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管理的关键是人及人所具有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着力点也应放在知识创新上。
3、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知识的管理来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规律,它可以用动态过程表达出来:知识编码和累积——知识传播和交互——知识的开发与保值增值——知识的开发与保值增值实体化——知识市场价值化。
4、知识管理的难处。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知识通常都具有自己的表达途径,并且数据形式存在,所以管理起来相对简单;而隐性知识基本上存在于个人的头脑及经验中,如果具有隐性知识的人不愿意将他的知识表述出来,那么管理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不容易被妥善的处理,企业就意识不到某些知识的存在,会出现下列情况:第一,因为没有及时处理隐性知识,企业依然按固有的思维工作,导致工作重复、管理浪费、丧失机会成本;第二,因企业隐性知识外溢而造成损失。
二、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解析
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是将企业知识管理提升到战略层次,并会渗透到战略系统中,成为保证战略系统高效运作的手段,以知识性增长机制带动企业发展。
(一)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界定
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会以知识为重要的资源来配置生产要素,并为知识的创新提供土壤,其主要业务是销售知识产品和提供知识服务。例如:咨询企业、金融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产品研发和创新的生产企业都属于知识主导型企业。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是会保证知识的积累、流动、共享,也会为了达到这种理想的组织状态而不断对组织架构和战略制定进行调节。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经营所需要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企业去充分开发新知识、新技术,用知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使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总的来说,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具有如下特征:将知识作为创造企业价值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知识管理能够给企业创造较大的回报、将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附于持续创新、企业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人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
(二)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模式实质的分析
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已难以跟上时代形式,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中地位凸显,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积累、创新和利用,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模式的实质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模式化的坚持统一指挥原则,逐渐形成了一条职权等级链,个人仅受其上级领导的控制和监督,狭窄的管理幅度会增加组织的管理层级,使不同层级的沟通距离扩大化,高层管理者不能对低层业务活动直接监督,只能通过规则、条列来控制各管理层,企业如同一部运转中的机器,依靠标准制度作为剂来保证这部机器的正常运转,个性差异和人的判断减少到最低限度,过多的关注结构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精力上的浪费,企业应重点关注具体业务发展、组织内部发现并发挥潜在能力、为企业引入新生力军;其次,管理职能,随着内外部环境不断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以支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应使员工迅速的获得新知识、新技术,培养组织的自我学习能力来应对环境的变化,企业对外界信息的变化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管理者更是要承担起随时彻底变革组织结构的责任;最后,管理理念,传统企业管理组织模式多由上级对下级实施控制和监督,权力的分配由上而下逐渐削弱,高度集权在一定层度上保证了公司的稳定性,但却抑制了企业的知识创造性,特别是一些管理者出于个人利益隐瞒或伪造相关信息,使得信息和知识被模糊化、失真化,企业高层传达的信息难以在一线落地,信息在经过层层的传输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与之相反,知识管理理念下有较大程度的分权与授权,这就有利于知识实现共享,员工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企业信息,享有一定的企业经营知情权,相关制度和要求也更容易被员工掌握,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愿意主动学习,更具主人翁意识,节省了大量的管理精力和管理成本。
(三)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结构的分析
从知识的视角来审视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行为可领会更对的管理理念,从而形成新的战略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战略为一个体系,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经营管理之中,知识管理战略系统可以慨括为如下几点:首先,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看待,从知识的视角对企业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实际上也是知识管理指导战略管理系统的切入点;其次,分析企业知识管理和战略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将战略系统分为战略、事业、职能等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关联,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作用与各个层级,这样便形成了基于知识管理主导的战略管理系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战略管理系统应明确企业的知识优势在哪、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流程最终会在全企业推广、企业各业务单元实施知识管理的最佳时机不同、知识积累和创新可形成交互的网络;再次,进行企业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战略管理系统的管理,在明确了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思路系统后,便可以通过确定组织权责、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的过程来进行战略管理,使企业内的每个业务单元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工作都达到一种恰当的饱和状态,既然企业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要进行管理,那么当各个业务单元就会明确自己的业务侧重点;最后,选择时机,实施战略前要检验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并评价本企业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完整的反馈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的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的战略管理系统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好的方法应该先以试点的方式在企业进行,然后再逐步的实施全面推广,通过不断的实践及反馈来逐步完善系统。
作者:曹颖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白山稳.基于灰色理论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0.(25)
[2]马小勇,牛东晓,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能力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
Abstract: Combined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the actual statu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n a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terprise and practical requir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rchitecture of a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terprise, and builds its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harePoint platform,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关键词: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SharePoint;汽车研发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harePoint;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053-02
0引言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高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集中的行业,也是技术创新不断,人才流动频繁,竞争日益加剧的行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价值链前端,即汽车的研发水平是汽车生产企业的核心业务。汽车研发过程中反复用到跨领域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这些行业知识随着产品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蕴含于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因此汽车研发过程中,知识成为汽车研发设计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成为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企业除了重视显性知识之外,对隐性知识管理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现今大多数企业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仅仅是对纸质文档记录的管理。利用知识管理相关方法,有助于我们将隐性知识规范化、元素化,帮助我们最大化的利用员工的隐性知识,并且使得我们对隐性知识的利用更加的有效快捷。本文主要针对汽车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固化、再利用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基于微软SharePoint技术平台构建某汽车研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对汽车研发企业中的设计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共享,对于制定合适的企业知识管理策略有关键作用,有效保证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1汽车研发企业知识管理需求分析
参考国内外汽车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结合一些汽车企业成功的知识管理经验,并根据汽车企业及员工自身特点对知识管理提出如下需求:
系统应该对各种车型开发过程中的隐性、教训、重点技术攻关和常见问题进行总结收集、整理、审核、分类、存储和检索;对实际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的提炼、电子化审核、存储和共享;建立各种知识库,以便于工程师查询、利用;建立专家数据库,提供问题征答、讨论平台;对各类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存储并提供多种检索方式,方便使用;将知识管理融入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
企业对知识管理系统提出的需求主要从知识的分类,知识的流转过程,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利用各个方面出发,能实现汽车企业知识的有效管理。本文针对知识管理中知识显性化、积累和固化等问题,借助微软SharePoint门户平台来帮助汽车研发企业进行知识管理。
2汽车研发企业知识处理流程
汽车研发企业知识的处理流程应该包括知识收集、知识提交、知识审核、知识存储、知识检索、知识利用等过程。具体的知识形成和共享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是对隐性知识的整理和收集,将收集的知识按照一定格式和要求撰写成技术文档,对提交的技术文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如果评审拒绝了该知识,则将拒绝的原因及提交知识一并返回给知识的创建者;如果审核批准该知识,则将提交知识按一定的存储方式和存储路径存放到企业知识库中。企业中的其他员工只要具有权限就能检索和查看该知识。
3基于SharePoint的汽车研发知识管理系统
SharePoin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企业级信息共享平台和协作平台。SharePoint Server 2007是基于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3.0技术的一个完整的企业协作应用平台服务器。它通过引入一组集成的服务扩展了WSS 3.0提供的各种功能,如信息共享平台、文档管理平台、工作流平台、业务流程管理框架和开发基础框架,企业范围内的搜索功能、个性化内容和通知以及扩展的应用程序集成等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将人员、信息、系统和业务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共享知识、加强客户沟通以及提高流程效率。
3.1 体系架构本文给出的基于SharePoint平台的知识管理系统体系功能架构如图2所示。本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包含以下3层:展现层、应用层、数据层。
①展现层:用来提供系统与外界用户之间交互的途径,为系统的展现部分,该层将用户与系统的应用逻辑分离开来,可由JSP、ASP网页等实现,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Web浏览器、PDA等实现对系统的访问,从而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定制,知识的搜索,获的与自身相关的消息等。
②应用层:各种形式的知识;具有强大搜索功能,包含各种知识应用的导航界面;知识交流;能实现知识网上点评、评审电子化工作流、用户权限管理等。该层以传统的内容管理系统为基础,并整合先进工作流技术、单点登录等技术,具体提供完善的知识管理与应用管理层功能,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安全权限管理、工作流管理、个性化、内容管理、知识搜索引擎、等,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部分,该层管理通过与Web展现层、数据存储层的交互而实现。
③数据层:负责知识资源的存储,包括元数据、关系/对象数据库、文件系统等,也可以建立在具体实体数据库上的虚拟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其与应用层之间通过统一的数据存储接口进行访问。
3.2 功能实现
3.2.1 知识库建立知识库的目的是将所有散布在企业各个方面的现有知识汇集起来,通过文档管理的形式,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集合 ,并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权限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根据知识来源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文档和技术经验知识库。将知识收集后,再依据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对所有知识进行分类管理,转化为知识管理系统中可供使用的知识对象,包括工作流程、工作模版、文档知识、技术经验。系统会根据用户类别自动赋予用户相应权限,知识创建者可以编辑修改以及删除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者可以改动所有人上传的知识。知识管理系统使知识管理变的有序、合理,能够使用户更加有效、快速的利用现有的知识。
3.2.2 用户权限管理合理的授权能够保证员工只能访问授权的内容,恰当的层次划分可以简化授权的过程。本系统采用了基于SharePoint的多层分级用户管理机制,系统中用户的权限层级由底到高分别是查看组、审批组以及拥有最高权限的管理组。根据企业内部不同角色的成员分别赋予查看、上传、编辑、审批、以及管理权限。通过预先定义好的权限级别分配到各SharePoint组中,大大简化了管理员的权限管理工作。并且系统允许基于站点和库分层次来设定权限,默认情况下,每个层次会继承上个层次的权限。这种方式既提供了各成员对知识系统的可访问性、便捷性,又保证了重要文档资料的安全性。
3.2.3 搜索管理由于企业存在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文档、表单等,员工查找有用的文档或内容会越来越困难,导致大量时间被浪费,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内容索引和搜索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方便快速的帮助用户搜索和查找网站、文档、人员和网站内容,以及任何其他符合需要的索引的企业内容,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搜索是对系统中所有可搜索内容的的检索,可以是隐性的主题、某一属性、或者是隐性中的内容等等。
3.2.4 工作流管理工作流可以帮助企业遵循一致的业务流程, 并通过管理业务流程中涉及的任务和步骤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能。这样就使那些执行这些任务的人员能够将精力集中于执行工作任务而非管理工作流。在本系统中,采用二级审批,针对不同的知识文档的审批等级提交给不同的用户组,审批后根据审批是否通过决定文档的下一步操作。若是通过则将知识文档转入对应的知识库库,系统其他用户查询浏览下载;若没有通过则文档依然储存在上传知识库中,并且发送电子邮件给隐性提交者,等待提交者修改后,再次启动工作流(如图3)。
3.2.5 知识交流提供各种汽车知识的专题讨论板、在线问答、信息等功能。知识交流的设计我们以SharePoint内容的几种列表库为基础,利用“调查”表我们可以进行在线的问题收集,利用“讨论”列表构建属于系统的知识交流专题论坛,供工程师进行在线的知识交流讨论。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在汽车企业中的知识管理需求,根据某汽车研发企业的实际情况,基于SharePoint平台建立了知识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功能体系架构组成、具体实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知识管理系统在汽车企业中的应用提供具体指导,对汽车企业利用知识管理来提高产品开发水平,加强管理,塑造并强化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涂曙光,陈曦,赵琦峰.Office SharePoint Server 2007开发入门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金飞腾,赵正德,张东,卢志国.基于SharePoint的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6,(11).
[3]苏建华,李良城.WSS构建团队知识平台.四川电力技术2006年04期.
[4]张建义,王俞,亮剑.NET:SharePoint Server 2007开发时间.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Office IT and Servers User Assistance.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for Office SharePoint Server 2007[M] .USA: Microsoft Corporation, 2005.
关键词:知识管理、油气田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企业发展形势,信息化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而油气田开发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也在向实现信息化建设。同时知识管理是一门新兴科学,伴随着油气田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表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企业间面临的竞争逐步转向以知识为主的竞争,所以,知识管理对于油气田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知识管理的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即知识管理的组成要素及逻辑关系。油气田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
1、管理框架的五大要素
知识人员是指携带可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企业员工;知识资产是指油气田企业拥有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管理流程是指知识的产生、传递和使用等实践活动,使得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成为可能;管理技术是指知识管理实施中需要的软、硬件技术;管理环境是指知识管理的战略、策略、组织、制度和文化。
2、战略与战略模式
油气田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长期的生存,以企业内外的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的战略谋划、策略、战术和管理方法的集成,它必须包括整个企业内知识获取、共享与利用目标、活动计划、资源分配、支持活动规划和相关的评测体系,并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战略模式包括:客户为重点的战略;企业员工对知识的责任型战略;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建立知识管理计算机系统,促进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
三、油田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的发展历程
国内油田企业自发展之初就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初期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探领域,自九十年代开始逐步向油田开发、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等领域推广应用。以胜利油田为例,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是系统引进阶段。在油气资源勘探领域购买引进国际流行的专业软硬件系统,进行应用和消化吸收。这个阶段借鉴专业领域的国际相关标准。
二是离散的应用系统阶段。各业务单位或部门组织开发满足本业务系统需要的一些孤立的专业应用系统。这个阶段可谓“遍地开花”,开发推广积极性空前高涨,数据建设资源、开发应用模式各自为政、重复开发,没有权威的标准可遵循。辩证的看待这个阶段,既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同时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意识的普及;既锻炼培养了人才队伍,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同时也增加了运行维护和集成整合的难度。。
三是数据整合和专业应用平台整合。针对前一阶段信息化建设工作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在油田层面上对在用的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建立完善源头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统一数据资源标准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纵横向两条线进行整合,形成一部分纵向贯通、横向关联覆盖的专业信息应用支撑平台。本阶段随着专业信息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应用,同步形成了分系统、分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标准。
四是整个油田层面的集成整合提升。制定完善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并实践了数字油田建设构想,规划建设了企业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了覆盖油田核心业务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应用平台,数据资源和应用体系建设标准趋于完善。
五是数字油田和智慧油田建设推进阶段。为提升油田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要求,探索完善现场自动化系统建设标准并向生产现场信息化建设延伸,在全面推进数字油田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能够借助业务模型和专家系统全面感知油田动态、自动操控油田活动、预测油田变化趋势、持续优化油田管理的智慧油田。
四、油气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油气田企业的领导们在刚开始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对它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能通过信息化一下子将企业的收益提上去,但在初始建设时,往往是投资较多,而收获较少的,面对这种情况,领导们就对信息化失去信心了。这些高层领导常常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这对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是非常不利的。此外,有些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于自己的判断非常有信心,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有一种排斥的态度,而信息化的建设又对他们作用的体现存在一定的威胁;即使是对信息化非常推崇的管理者,他们往往受传统理念的束缚,继续用已经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来指导工作实践,要知道,信息化建设不仅仅要进行操作方法的学习,而且要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学会分析和决策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涉及的领域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变得越来越少,因此缺乏了总体协调和系统联系的能力,在宏观上没有办法用一种同一系统的理念来进行调控,这对总体效益的实现产生了影响,技术人员也被制约和局限了。
2、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功能都是非常完善的,但是他们所需要或者所应用的都只有其中的一两个功能,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需求水平还跟不上信息化的发展。但这也并不是因为企业在购买时盲目挑选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市场上的选择余地不大,也或是企业处于长远发展的考虑来购买。出现的后果则是那些未被利用的功能都在快速的贬值,而且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沉没成本。
3、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依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要对企业进行高层次的管理重组。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建设时,资金大部分都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引进,而忽略了与之配套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因此投资回报率不高,甚至出现负数,这也是造成企业信息化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
4、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油气田企业的信息采集往往只有非常少的渠道,不够灵活,而且采集的信息源基础又不一致,不统一,这就使得一方面信息来源片面,另一方面传输速度不够迅速,阻碍了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也影响了这些信息功能的发挥。
五、油气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
1、目标的建立
建立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库和人才资源库,实现知识共享,加速知识创新进程,提高职工素质,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使知识管理成为建设国内同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的重要支撑。
2、包含领域
生产领域包括企业所有与生产有关的基础技术资源数据的管理;企业文化领域包含企业文件精神、领导讲话思想的传达和宣传;管理领域包含规章制度管理、项目管理、图案管理、文档管理、客户管理、员工管理等;培训考核领域包含员工的交流、培训与在线考核等。
3、系统平台设计和管理架构
知识管理系统开发平台采用 Visual 2005,系统结构为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管理架构上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现层。数据层用于对数据及资料的存储,应用层为各个子系统或功能模块,展现层提供对这些子系统或功能模块进行访问的界面。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知识管理系统用于油气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由于现在油气田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这种情况还会维持很长时间,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员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并且运用到管理中去,这样才能保证油气田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段鸿杰、油田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思考、数字石油和化工,2007.6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提出知识管理系统不仅是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与工具,并给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原则及模型。文章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系统 系统构建
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
(一)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学习型组织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nge)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提出的,以“五项修炼”为基础,具体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个部分。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点在于结合自身环境,建立起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战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与实施组织学习,使得诸方面都得以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组织集成了信息型组织中以“技术”为主和知识创新型企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两者有机融合,更有效地实现了知识转化。
(二)知识管理概述
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是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而营造全员学习氛围的最佳手段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则是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1.知识的分类。根据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划分方法,可以将“知识”归纳为四种类型: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在此基础上为了对知识进行有效地管理,将知识又划分为两大类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为可编码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载体的、可确知的。对于组织而言,这类知识较易被其它组织模仿,因此也易失去竞争优势。隐性知识的特点是不易被认识到、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对于组织而言,隐性知识是其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必须通过组织内部知识显性化将这些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交流和共享的知识,而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够用综合的方式利用显性和隐性知识。
2.知识管理的定义。综合归纳国内外学者有关知识管理的观点,知识管理的定义可表达为: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资源的获取、共享、创新、应用等过程进行测评、组织、控制、技术和领导,以期达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的过程。简言之,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拥有知识的人和知识管理工具的组织和开发。
3.知识管理的特征。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与以往的企业管理相比较,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高度重视知识的创新和共享。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为此企业管理就必须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度重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适当、有效的激励是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组织管理需要创造一种环境让员工人尽其才,创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与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促进个人显性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个人隐性知识的共享和显性化,并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化到产品和服务中去。
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知识的创新、员工的创造性的发挥,有赖于企业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高度重视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即企业管理在追求自身价值目标的同时,更注重追求整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知识管理对于学习型组织构建的意义
知识管理可以提升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对知识积累、创新和应用的能力。然而影响核心能力形成快慢的关键因素却是对知识的获取、积累、传播、学习。学习型组织通过对知识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加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速度,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性以及创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发展。组织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最基本且是最重要的功能,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组织各要素相互联系、整体发展,从而使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共有知识,使组织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发展。
知识管理有助于克服传统组织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习型组织的扁平式结构。
可见,知识管理是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管理活动,没有有效的知识管理活动,学习型组织就不可能得到持续的发展,组织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
(一)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KMS)则是组织实现知识管理最好的平台。结合上文对知识管理的分析可知,知识管理系统注重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环境因素,在分析企业知识供需的基础上,以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为指导,将企业的信息技术及知识管理技术、组织变革、企业文化及激励机制等各种知识管理要素进行集成,实现系统化、动态化的知识管理与控制。在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人是产生知识、运用知识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
知识管理系统的指导思想就是组织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从而增进组织对知识的获取、选择、共享、创新的意识和水平。通过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0引言
企业要想保持永久性的竞争力,就必须有效地创造、寻找和分享组织的知识,并及时地让这些知识能衍生新的创意和商机。然而,许多企业因为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过度地分工使得组织构架很复杂,再加上没有知识管理(KM)的概念,一直使得他们的知识杂乱无章,难以搜寻与分享,并且难以一致、不断重复,造成了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被忽略。类似这样的公司就需要考虑开发一套知识管理系统,以其能很好地将企业内部的知识这个无形资产加以整合并合理利用。
当然了,开发一套知识管理系统之前要先将企业所需要的知识管理系统构架规划出来,本文将透视七层的KM构架与其重要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结合西门子知识管理系统IMS来说明如何实现一个基于WEB的知识管理系统。
1知识管理系统的七层构架
图1KM的七层构架图
对于一个机构而言,知识(Knowledge)是从相关信息中过滤、提炼及加工而得到的有用、有价值资料。机构所拥有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
显性知识指内容清晰明确,易于通过图文表述,便于整理、储存、编码以及传播的知识资源;如经过滤及总结所获得的资讯情报、方法技能、原则原理、规律规则等。
隐性知识指在个人头脑或机构文化中隐含的,内容较为个人化、主观化和经验化,难以用书面形式表述的知识资源;如经验、构思、洞察力、判断力、机构文化下的行为模式等。部分隐性知识可以通过有效的归纳、整理和编码后转化为显性知识。IT管理只能提供隐性知识交换的管道,但对于大部分情况,这个管道并不能丰富到真的转换隐性知识,然而,IT能够加速隐性知识的整合,特别是跨越组织内外边界的时候。下面本文将从IT的角度来介绍七层的KM构架。图1显示了KM的七层构架图。
1.1界面层
界面层整合各个独立的平台,优化系统内容,负责知识管理系统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它把人和信息技术的基础措施连接起来,并使员工创造,表达,使用,检索并共享知识,是知识管理架构中的最高层。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唯一能与最终用户直接交互的层面。为了企业内部的有效协同和结构化知识的顺利分享,协同的知识管理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l高效的协议:知识系统所用的网络协议不应阻塞网络带宽,并且应提供移动客户和可移动机器在远离系统的地方能对其内容进行安全和快速共享的功能。
l便携式的操作:公司的不同部门经常使用各种不同的平台和操作系统环境。协作平台的运作应当是便携式在所有的这些平台上都可操作。(使用
[2]吴昭德,西门子的知识管理,KMCenter,2005/1/5
[3]康健,IBM知识管理实践:蓝色大象翩翩舞的知识动力,21世纪管理.2003-04-15
[4]ICN/ICMIMSTeam,IMS(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basictraining,2003/01/03.
误区一:将企业知识管理等同于购买知识管理软件。
我国的知识管理发展历程与全球知识管理发展的历程基本一致,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强调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的价值,将知识管理当做it系统项目看待,认为购买功能强大的知识管理系统就可以完成知识管理的工作。但事实上是,知识管理是一种深层的组织变革,更多的功夫在“管理”而非“it”:即便买了最强大的知识管理软件也不能带来知识管理的成功实施。不少开始实施km的企业由于未取得预期成果,组织内已不再提知识管理,所购买的软件或系统基本上成为摆设。即便在那里仍然“做”知识管理的企业,也处境艰难,知识管理工作和相关人员成为“边缘工作”和“边缘人群”,无法真正对企业经营产生价值和效益。
误区二:将知识管理工作等同于撰写、保存知识文档。
许多知识管理的推动者将km实施等同于写文档、存文档,主要围绕知识文档展开:企业要求员工共享知识文档,不写则扣分,然后在文档的基础上建立知识库。这看似是一个很圆满的解决方案,但却忽视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文档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互联网已经爆炸企业内部也会爆炸)、企业的具体情况(知识最多的人都是最忙的人)、知识型员工的成熟度(我有知识,但不一定能写出来)。这样的结果是,大部分的知识库建设项目在初期的时候无法产生有价值的内容,在内容达到一定的积累后,却发现知识库里的文档少有人查看,无法发挥作用。
对于知识管理而言,知识库很重要,但知识库不是知识管理的全部,一个适用的知识库也不是强制要求出来的。在中国第二代知识管理实施方法论中,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managementcenter)认为不仅仅要管理知识的最后表达形式(文档),更重要是去管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个文档怎么来的),该过程比最后的结果更加重要。
误区三:认为员工会自动自发的参与知识管理
理性的人,对于变革,第一反应是忽视,认为其不存在并与自己无关;再次会去拒绝,寻找拒绝的接口(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没用);最后才可能去考虑了解、参与。知识管理对于大部分企业员工是一个陌生的事物,在没有系统的理念普及和共识达成的工作前,盲目去推动知识管理,注定要走向失败。
对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员工不会参与;对于看不到对个人持续价值的变革,员工的参与不可持续(即便有kpi、领导的强制),所以员工不会自动自发的去参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在知识管理推动过程中,必须让员工知晓知识管理什么、知识管理对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和业务意味着什么、能够如何帮助他们、他们需要哪些付出,如果员工不理解这些内容,知识管理项目不可能推动起来,也不可能持续下去。
事实上,在企业中大部分员工都是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员工,他们每天都在处理信息和知识,也苦闷与自己效率的低下。各层级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大都可以归结为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利用和创新问题,所以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的价值不言而喻,做知识管理的cio们需要去将这种观点传递给你的同事。
误区四:在知识管理实施运营上投入太少
虽然当今的中国有全球最豪华的政府办公楼,但我们的公共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能力却没有随着办公楼的增高和豪华提升。有钱后的中国企业买了最昂贵的知识管理咨询、知识管理软件,但却鲜有在知识管理实施运营上的投入。这就出现了90%以上的知识管理实施项目举步维艰,不到三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就不了了之。除了做知识管理的几个人热闹外,大部分员工和管理者作壁上观,对所谓的“知识管理”嗤之以鼻!笔者曾经见过一家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ecm+企业搜索,他们的km负责人跟我说,我们买的系统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但我也看到,他们的知识库里基本没有内容,有的内容阅读数量也少的可怜。见过更离谱的企业,当我建议他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去完善的时候,该同志说了一句“田老师,如果你觉得这个系统不好,我们就再买一套”!
知识管理自有其价值,对于当前的中国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做知识管理不能成为一种运动,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尽心竭力的对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如果企业没有在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上的投入,km不可能实现。买什么样的咨询和系统都不能真正提升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知识管理价值再大也无法发挥。
误区五:购买了不合适的知识管理系统
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是最容易发生欺诈的时候。中国的知识管理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在系统上是各家都自卖自夸、都将知识管理作为标签和噱头。有许多“做”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的厂商自己本身都不理解什么是知识管理,你能期望这些企业给您提供适用的kms?我们了解的情况是,那些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同软件中的所谓知识管理模块或者功能,基本上没有一家能用起来的,没有一家实现知识管理的,他们仍然主要还是一个解决事务性流程的办公系统。
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科技
自从Nonaka与Takeuchi在1995首先提出了“知识型企业”的观点,自此知识管理的研究到达一个高峰。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发展,不仅在学术界引起讨论,也为企业界高度关注,他们纷纷投入大笔资金导入知识管理系统模式。然而,知识管理系统模式忽略了知识的本质,无法对应企业营运设计,仓卒的导入过程,最终只能引致失败。
虽然企业组织导入知识管理的失败原因中,有过度重视信息科技甚于管理模式之趋势,但考虑到管理的对象为组织中每日大量流通的信息与知识,为能有效储存、应用、分享,应用信息科技促进知识管理模式的实现仍是最佳方案。而应用信息科技以促进知识管理的议题,多是走向研究所谓的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KMS)。一般所讨论的面向主要有二,一是由管理的角度,另一个是由信息科技的角度。管理方面多是讨论如何使知识管理系统符合组织策略、提升团队工作绩效;如何应用知识管理系统使组织成员能适当取得所需知识,以组织活动为思考对象。而信息科技的角度则是以知识管理系统为主要思考对象,研究如何应用新的信息科技使系统更有效率、实现知识管理架构、知识管理功能等。
本文针对信息科技进行研究,许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案例多属于功能性导向,将知识管理系统视为作业工具,单纯地仅为辅助组织中信息流通而建置,致使建置而成的知识管理系统与一般信息管理系统大同小异。这主要是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不够清楚,以IEEE对知识管理的相关解释中提到“知识与信息两者不能用同一种工具管理”,正是阐明若要以信息科技辅助实行知识管理,则必须考量知识与信息在本质上的不同,也就是深入了解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
文献探讨研究
(一)知识与信息的定义
知识有别于数据(data)与信息(information),是一种经过系统化、结构化之直觉、经验与事实。1953年希腊哲学家Plato首次对知识定义为“justifiedtruebelief”,自此开始了知识学派的讨论与研究,对于知识的本体论,许多学者皆在深刻的研究下提出不同见解。
一般多承认数据-信息-知识的三层式分级,且知识的产生须在人的心智之中,知识皆为行动的凭借。归纳得到以下三点:知识是概念性的思考架构,信息是事实性的数据讯息;经由理解过程,信息能被储存且针对特殊任务成为知识;知识以非结构性方式产生于思考过程,知识的移转则以非结构或半结构方式。
由于立足点角度的不同,对于知识的定义与分类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组织与个人观点。以组织观点来看,知识为有效对应特殊任务的信息集合,且是用来创造价值的对象,而以个人观点来看,知识则是将信息融会贯通的所得,是个人结合背景与经验对信息的理解。因此在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时,必须考虑到所管理的知识类型,若是管理组织知识,则应考虑到知识具有对应任务与创造价值的性质。若对个人知识做管理,就必须注意如何将信息正确送达个人以供参考使用,及如何正确地将个人理解后的知识再度外显分享与循环创造。
(二)知识的类型
1.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此类型之观点在于认为知识存有显性与隐性之分别,且两者并非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循环创造的,而在转换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隐性知识是绝对无法具体化的。因此Alavi与Leidner认为知识管理系统对于显性知识应以建立“知识宝库”的方式储存管理,而对于隐性知识则可透过信息科技建立“知识网络”予以传播,从而可以有效促使知识创造循环的产生。
2.移动性与嵌入性知识。此种观点多是以组织角度进行知识的分类,将组织中所具有的知识,依其存在的媒介为分类标准,移动性的知识容易外显为文字,方便进行移转,嵌入性知识则难具体化表现,移转过程多为非结构方式。因此在以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为考量时,需要了解不同的知识是搭载于不同的媒介上而进行流动的,以信息工具辅助管理时,就必须针对知识型态的不同,设计不同性质的信息功能来支持活动的运行。
3.程序式的知识与宣告式的知识。程序式的知识是动态的、难以言表的、透过经验建立的行为知识,如跑步、走路、弹钢琴等,宣告性的知识为静态的、容易以语言或文字具体化,如书本上记载的知识。此类型观点亦以组织立场为观点,将组织内部流动的知识予以归纳分类,有助于了解进行知识管理时,哪些知识是流动于组织中,以及哪些知识是需要管理与传播的。
总结以上三种知识分类在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其相近之处,隐性知识类似嵌入、程序性知识,显示知识则与移动、宣告性知识性质相近,表示学者皆认同“知识”具有一段由模糊至清晰间的区域,虽然经由特定的程序或工具可以将模糊性高的知识逐渐转化为较清晰的外显知识,但也有一部分的知识是目前绝对无法完全清晰表达的。因此在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时,要能了解所针对的知识是位于区域的哪一段落,才能开发出有效率的系统平台,越外显的知识越能利用信息科技分享、应用与储存,内隐性高的知识则可以透过信息科技进行外显化与宣告的动作,尤其是两者间的转移更可利用信息科技来加速转化。
(三)知识管理的定义
早在1998年时,学者FaheyandPrusak就已经对组织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提出质疑,因为当时许多的知识管理案例都太过重视技术层面的应用,从而忽略了管理层面的考量,将知识视为与信息无异,而欲以结构化的方式取得、储存、传送于组织和个人之间。如此一来,知识管理系统就与信息管理系统大同小异,而组织花费大量的成本与时间所建置的知识管理系统,原来仅等同原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加强,也难怪无法确实达成知识管理的使命于组织之中。因此,为了能真正建置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亦需要针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进行归纳。
有关知识管理的论点归纳如下:知识管理对象包括组织内个别成员和整体组织,知识管理是对数据、信息、知识进行组织与转化的过程,成功因素有赖人、流程、组织规范、信息科技配合,知识管理以增进组织成员和组织的利益和发展为目的。
知识需要被管理的想法起源于组织观察学者PeterDrucker,之后有关知识管理的学术研究亦多将焦点放在组织之中。一般来说,组织为聚集众人力量来获取共同利润的集合体,而将获取利润过程中所得的经验、知识进行管理与分享,使整个组织的成员皆能有效率地学习与利用之,进而使组织的获利能力获得提升,即是组织知识管理。由于知识的储存媒介不同,多认为组织知识管理的处理对象为信息、知识、人员、程序,效果则是增进组织效率、竞争力、创造新的知识与组织利润。以组织知识管理的观点看来,所要处理的对象不只是静态的信息或知识,更包括了复杂的人与工作程序,因此在讨论组织知识管理时,信息科技通常不具有显著的地位,而注重的是组织文化与结构、领导者态度等。
(四)知识管理的程序
除了定义的归纳之外,为了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势必对其管理动作的过程要有清楚的了解与认识。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针对知识管理的程序活动进行研究,项目多以知识的取得、创造、蓄积、扩散等四个主题为主。
1.知识的取得。学者Cohen&Leviathan认为,企业对外界新信息的吸收与同化的能力,有助于企业进行创新。吸取的能力可以分为个人层级与组织层级,而组织层级是靠个人能力去达成的。
学者Davenport&Prusak认为,组织对外界吸收知识的不同方式,与组织对取得的知识有无潜在利益,都与增加组织竞争力有关。知识的吸取除了由公司内部创造外,还包括以“收购”的方式收购具备这些知识的组织,或是雇用拥有这些知识的人员;或是透过与大学的研究组织合作、聘雇顾问等“租用”的方式;“指派专责单位”、“融合”、“适应”及“网络”等途径取得知识。
学者Leonard-Barton提出从外部找寻专门知识的观念,认为所有的知识不一定要完全自行研发,如果公司外部已经有发展完整且为公司所需要的知识,不妨可从外部引入。所以应考量公司内部提供的技术与策略上之需要,然后思考如何从外部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知识的创造。学者Nonaka&Takeuchi研究了日本公司所进行的知识创造,在他们的研究中知识转换的过程就是内隐与外显知识间的互动过程。这种知识转换的过程大致上可分为四种模式:
共同化(socialization):由内隐知识转换成内隐知识,藉由分享经验而达到创造内隐知识的过程。不用透过语言进行学习,获得内隐知识。例如学徒观察、模仿和学习老师傅的技艺,在转换过程产生共鸣的知识。
外化(externalization):由内隐转换成外显知识,将内隐知识透过隐喻、模拟、观念或假设,以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尽管表达本身可能不够精确,却能促进成员间的对话或集体思考,将观念逐步厘清,并产生观念性知识。
结合(combination):由外显转换成外显的知识,个人透过文件、会议、计算机网络进行知识的交换与结合。同时透过对既有知识的分类,结合有利于外显知识的传播,产生新的知识。
内化(internalization):由外显转换成内隐的知识,当经验透过共同化、外化与结合后逐渐内化成个人的内隐知识。内化的原动力在于边做边学,同时以语言、故事传达经验与知识,或将其制作成文件手册,均有助于将外显知识转换成内隐知识,并产生系统化知识。
3.知识的蓄积。当组织取得所需要的知识之后,应该将知识分类整理成易懂的形式或符号,以便提供使用。运用制作知识来源分布图,可以整理知识,或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等科技辅助,进行组织知识整理与储存。Davenport&Prusak提出制作知识分布图与模型的观念以促进知识的整理与储存,并提供寻找知识的途径;虽然组织透过建立数据库系统产出知识分布图,但是除了科技运用外,知识分布图必须兼顾准确性及便利性,才能发挥其效能。
4.知识的扩散。学者Davenport&Prusak提到知识的移转与扩散的情形,每天在人们身边发生,其过程包含两个步骤:传达与吸收。因为知识移转的成功与否,除了看知识提供者,能否有效地表现出所拥有的知识外,另外知识接受者有没有能力吸收,也是相当重要的。组织应多方面加强促进知识的交流,例如茶水间谈话室、知识博览会、面谈会议、故事、录像带、师徒制等。
整理以上对于知识管理的程序探讨,将心得列举如下:知识管理的程序可分为取得、蓄积、扩散、创造;发现多数学者于讨论某一项程序时,都必定会关联到其它程序的项目而无法避免,表示出整体知识管理应是连续、不间断的行为;四个主要程序项目内的细部做法,会因组织类别不同而有不同的动作;信息科技在辅助整段知识管理的程序当中,效果最显著的部分为知识的蓄积与知识的扩散。
本文相关结论
知识管理的议题包含管理与信息科技两个面向,因此为了能有效设计出实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对于知识管理理论和程序的了解,是有必要的。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是一长期性、持续性的作业,且注重人力资本与程序运作,现将知识管理理论和其系统模式建置归纳如下:
(一)形成分享的组织文化
知识管理重在知识分享的理念,文献中许多学者均提及知识社群的概念,也是知识管理范畴最困难、专家们最想解决的部分:个人隐性知识的引发与分享。由于个人知识的分享是组织创新的关键,是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从而引发个人知识成为组织知识,并透过知识交流与理解产生创新将是管理的重点。
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亦是最大的障碍,当组织文化是助力时,知识管理的推动当可顺势而为,反之则当以渐进改变的方式为之。为留住个人知识及鼓励分享知识,企业界有许多做法可供参考,包括奖励创意、提案建议管理系统、强调文件化作业、月报制度、竞业禁止等,其目的都希望使个人知识尽量外化,长期形成分享与学习型的组织文化,进而提升组织竞争力。
(二)知识管理工具的善用
知识管理的推动需要工具的协助与配合,尤其是考虑到在组织流通的信息量与知识量如此庞大、传统的管理工具势必无法有效控管的条件下,因此知识管理的另一研究领域即是信息科技发展。为成功推动知识管理,善用信息科技的协助是必要的,信息基础建设的完善、电子化环境的建立或是相关信息系统的引进均是信息科技协助知识管理的部分。
(三)文件化作业的强化
“文件化”是组织中推动知识管理最基本也最强调的作业,其目的包括留住人员知识、使新进人员更快融入工作、减少重复作业的投入与增进效率等。不管是例行性业务或是特别的作业,完善的文件化作业将有助于提升任务处理的效率,节省重复作业的成本;以每份文件为基础,经过不同时期的修改与增删,更是组织中知识的不断累积,成为组织竞争力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关键成功要素,惠普公司
一、知识及知识
(一)知识
在农业社会,土地与劳动力的结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工业时代,以石油为代表的物质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进入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
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从知识归属角度考察,知识可以分为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从知识的属性角度考察,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可以编码,可以记录的知识,其传播空间理论上可以不受限制。而隐性知识则指难以编码,一般只能通过面对面交流进行传播,在传播空间上有所局限。个人知识一般以隐性知识为主,而组织知识基本都是显性的。根据Delph
(二)知识管理
对于知识管理的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组织从不同的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将知识管理定义为:以增强竞争
知识管理大师达文波特(Davenport)认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涵义是“通过特定的信息技术,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
积极实施知识管理的IT巨头微软公司指出知识管理的关键是“组织、流程和技术合成一体
尽管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通过分析以上学者
第一,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重点在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而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质是
第二惠普公司,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因为信息管理重在对信息——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
第三,正如日本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所说:“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
第四,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转移、
二、知识管理发展与存
(一)知识管理
斯威比(Karl E. Sveiby)博士在1986年到1990年一系列著作(《知识型企业》,1986;《知识型企业的管理》,1987;《知识管理》,1990)被认为是知识管理的开创者。从各国知识管理的实践看,知识管理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到1990年),此阶段主要是对知识资本的认识。第二阶段(1991年到1997年),此阶段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动知识管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微软和IBM等著名IT大公司纷纷开始实施
(二)企业知识管理存
如上所述,自1998年以来,知识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理论界和工业界对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及其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众多企业开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KMS)及子系统(如客户知识管理系统,CKMS)。但由于知识管理不仅仅涉及技术,还与企业管理流程、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有关,是
实施知识管理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与企业高层战略、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文化、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等方面关系密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企业内部不同群体的利益问题。因
商业目标不明确。正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主任欧戴尔(O’Dell)指出那样,知识管理无法在企业有效推行的首要原因是:“推行者不能将知识管理与真正的商业目标连接”。实践中,大多企业认为推行知识管理就是管理“知识”或者管理“人”,认为只要实施
在企业组织文化层面,知识共享机制不畅通。知识管理自1998年伴随着知识经济进入我国,到现在不过10年多时间,应该说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起适应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留一手”等传统观念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为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制造了的困难。同时,知识共享的激励和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很多企业在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选择了众多不同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HRM等。这些系统间缺乏任何联系,无法
三、实施知识管理的关
随着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式。如联想的知识库专用系统——专家库,对于隐性知识显性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惠普公司,有效地降低了重复劳动,避免了组织失忆。青岛啤酒共识通过在企业内部网上建立跨部门的知识频道,改善了部门间的知识转播模式,有力
(一) 知识管理的关
关键成功要素(criticalsuccess factors, CSFs)是确保管理者或组织获得成功的核心要素,知识管理的CSFs可视为确保知识管理成功而必须关注的重点要素或行动[1]。知识管理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提炼。
表1 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
层次
要素
策略与规划层
知识管理必须配合企业经营战略
组织与制度层
建立了知识管理组织并确定了负责人
有专门知识团队研究和设计知识管理方法
具有制度保障知识贡献和共享
知识共享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正在形成
技术平台层
建立了分类存储知识的企业知识库
建立了沟通与交流的知识协作中心
建立了保证知识沉淀、共享、传播和交流的信息技术平台
br> 识管理遇到了一定的挫折,但这不能全部否定惠普进行知识管理的经验。同时,这也再次印证了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理;基于培训师网上讨论库的产品知识汇总数据库;基于工艺流程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全球网上共享知识中心等。同时,积极对员工积极IT技能培训,为全公司开展知识管理铺平了道路。
公司内部的共识是:要成为管理者,只有通过讲课等形式与大家分享经验,扩大自身影响力。惠普还把这种分享与和员工的个人业绩评估紧密结合。员工乐于分享,将获得额外的加分。另外,惠普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名誉上的鼓励惠普公司,对那些乐于与大家分享知识员工个人铭牌上加上星形标志,同时在物质上加以奖励。
的负责人——CKO(首席知识官),从组织和制度上积极进行知识管理的实践。
和管理方法参差不齐的问题等。同时,从这些问题和具体业务需求进行驱动去寻找知识管理要管理的内容,如:从产品销售中相关知识的传播,找到的关键问题是培训师获取知识和传播知识的效率。这样的知识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保持一致,同时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为成功实施知识管理打下了战略基础。
倡导下就尝试开展知识管理,下面结合表1对惠普的知识管理进行分析。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知识管理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或者正在着手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来提高企业的效率、促进创新从而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但在中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中尚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知识管理对于中国企业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所以许多中国企业在知识管理实施中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从而最终迁怒于知识管理本身。
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储存、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同时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知识交流和使用场所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知识管理过程涉及组织战略、架构、组织文化、知识工作者、制度、IT系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某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导致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不理想。
从总体上说,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涉及到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的软硬件支撑两大部分。
其中,知识管理理念包括知识管理目标管理、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企业制度、战略机制等方面的建设。
知识管理的硬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IT平台,它是一个支撑企业知识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平台,通过因特网、内联网、外联网和知识门户等技术工具将知识和应用有机整合。
知识管理的软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系统,它通过文件管理系统、群件技术、搜索引擎、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等技术工具,使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
知识管理不仅是一套系统
从本质上讲,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的管理实践。知识管理不等于一套所谓的知识管理系统,据有关数据显示,知识管理是“95%的管理+文化和5%的技术”。
我国知识管理实施领域最大的障碍和问题在于企业忽视了人(知识工作者)和文化问题。许多知识管理系统厂商虚假宣传通过他们的软件、系统、平台就可以实现组织的知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
目标管理 要成功地实施企业知识管理首先必须明确企业发展前景和方向。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一定要与企业总体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文化建设主要是创建企业共享文化、团队文化、学习文化和创新文化。
在企业中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消除阻碍沟通的等级制度,建立员工之间相互平等信任、宽松、和谐的共享型企业文化。
通过为员工提供直接交流的空间和虚拟空间,如会议室、茶话会、讨论社区、视频会议等,创造交流共享的环境;采取知识共享激励措施,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鼓励全体员工加强交流。
通过多学科团队、虚拟团队等促使企业内部从各部门的多头作战转向团队协作,强调与内部员工、客户、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的协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建立学习型组织,塑造组织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氛围,提供学习条件,通过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建立知识库和在线学习系统,员工自学、“师傅带徒弟”、参加会议、聘请专家、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鼓励员工探索新的领域,促进员工终身学习。
组织推动 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还需要设立专门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CKO),CKO应是副总裁一级的人物,是具备权利、声望、财务预算能力的企业高层领导的一员,具有明确的重要地位,以确保工作执行的权威性。
团队建设 建立一套企业人力资源的选拔和评价体系,鼓励更多的员工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共享知识,为员工提供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
制度建设 主要是建立知识的运行机制、明晰机制、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制度保障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
如建立知识的收集与文档积累机制、知识分类与标准化制度、利用与转化机制、更新与清理机制、传播机制,共享交流等知识运行机制。
通过考核制度对员工的知识管理贡献和成果进行审查和评鉴,将知识共享的数量和质量、参与程度与个人的工作绩效评定挂钩;同时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管理,促进并奖励知识共享。
战略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的战略部署,通过评估当前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现状,找出差距,形成知识管理目标和知识管理战略规划。
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应该反映总体的竞争战略,采用个性化的战略模式,实施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知识联盟、知识转移、知识保护等,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
软硬件支撑
在知识管理的软硬件支撑中,中国大部分企业的硬件环境都不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硬件也毫不逊色,对知识管理的硬件支撑系统本文不再详述。
但中国的知识管理的软件却不尽如人意,鱼龙混杂,许多挂着知识管理的“羊头”的软件和系统根本不能促进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利用。
笔者认为,真正的知识管理软件必须能够实现以下的管理功能:
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企业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作用在于帮助员工迅速找到所需的知识资源,显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的分布情况。
知识库将企业的各类知识条理化、知识标准化和知识分类编码后,储存于知识库。
专家网络 专家网络包括专家地图、专家解疑和专家评议。
业务流程 对企业内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业务流程都要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处理,把指派任务、任务跟踪、通知和情况汇报等职责流程都通过工作流实现。
协同工作 通过建立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和企业级的高效配合和协作,及时地沟通交流,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有效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为工作创新提供有效的空间和氛围。
企业培训(E-Learning)建立在线学习系统,根据员工岗位以及需要而设计课程,将企业的一些基本技巧、操作性知识制作成文件手册、训练教材等放在网上,实现员工自主、随时随地地进行在职培训。
CKO工具箱为CKO和相关领导提供多种知识推进功能,包括知识规划、知识跟踪与推进、知识评测、知识审核等。
【关键词】 知识管理;房地产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一、对企业知识管理的认识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以企业正确的经营决策和获得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为目的,通过开发、组织、整合和共享知识,使企业和员工掌握与经营业务工作需求、与职业发展需求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企业智力资本的积累和优势。知识管理不等同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企业的知识运用和积累是脱离不开人的,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级员工在运用和学习知识、发挥头脑的知识、经验并且进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强调如何开发和管理员工的隐性知识,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和特殊技能,经验和判断力,洞察力和前瞻性都是隐性知识的体现。
房地产企业是管理型企业,是依靠脑力的企业。虽然房地产企业开发每一个项目的基本过程在概念上是相同的,但是这个过程是无法标准化,无法像一般制造工厂在一个流水线上按照标准化工艺和流程数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生产的全过程。每一个房地产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市场环境、客户,规划条件,产品设计建造、营销过程。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特殊性来进行一系列的经营策划和管理控制过程。在这个特定管理过程中,隐性知识起到一个核心组织决策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参与者需要市场信息、专业规范、图纸和过程文件记录等显性知识为分析决策的基础。房地产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产生互动的机制和平台,使隐性知识能够表达出来对管理过程产生积极影响,并转化成为企业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外化成企业的管理文件。
知识管理的机制作用就是要使企业经营决策能够最大程度利用有价值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使企业智力资本得到不断的积累。对于企业员工,企业的知识库和交流平台能够帮助员工通过学习内化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员工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由企业显性知识和别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的过程。
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的管理活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作推进和结果产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隐性知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和机遇时,才会释放出来。隐性知识是人的潜能,它需要外部环境的诱发,否则,它会像沉寂的冰山一样被淹没在大海之下。认识隐性知识的价值会使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评价员工的价值,营造一个宽松自由交流的、尊重员工思想和价值的企业文化氛围。
往往人们对于知识的重点在于那些通过书本或教育与培训获得的原理知识和事实知识,但是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创新,这个决策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汇编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由大量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社会关系知识共同构成的,它们之间大量的交叉融合,相互诱发,相互转化。一般信息管理注重知识库的建立,而知识管理则是将人、信息资源和交流平台整合在一个互通的环境中,提升各级员工的决策和行动能力。
在一些企业管理实际情况中,他们还没有知识管理的概念,就是信息管理也是很不完善,不清楚本企业已经拥有哪些知识,也不知道企业已有的知识是如何存储和使用的,没有设立企业知识库,有的只是文件档案系统。结果当一个新项目到来时,企业员工缺乏有效的知识库支持,总是凭各自掌握的、并不完备的知识来开展新的工作,而且有些新错误是老错误的重现。对于如何开发利用隐性知识更是缺乏认知。
处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需要真知灼见来发现那些真正有价值、可以依据用来决策的信息。企业成员所拥有的战略眼光、经验、直觉、洞察力就成为过滤器和度量衡,知识管理是在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之后的新的、更高层次的管理境界,是对企业智力资本价值真正重视。
二、企业的知识管理层次
詹姆斯・布赖恩・奎因根据企业知识管理的水平,划分企业知识管理为四个层次:
1.Know-what(知道是什么)
在这个层次,企业知道要干什么,收集了相关的知识,但是还没有完全具备掌握该领域已有知识的能力,这仅仅是一个基本的但并不充分的基础,处在入门者的状态。类似于一个大学毕业生,他学过各种专业知识,也许知道应该干什么,但从来没有真正干过。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员工往往只是按指令行事(Know-what),没有解决管理系统中Know-how的问题,管理运行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产品和服务也就不稳定。
大多数中小房地产公司还是处在Know-what层次,尤其是最近十年房地产业火爆,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也转战房地产业,招兵买马搞起房地产,他们的目光是关注房地产业的利润,都想从房地产中捞一杯羹,但没有长期打算。但是其中一部分注重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注重人力资本积累的企业经过3~4年、数个项目经验过程可以提升进入Know-how层次。
2.Know-how(知道如何做)
在这个层次,企业已经具备了将普遍存在的知识(专业书籍、规范、标准)转化为实际结果的能力。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具有比较完善知识库和交流平台的知识管理支持系统,比较完善的培训教育,使得员工能够掌握已知的知识和规律,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要使员工提升到Know-how层次,必须有广泛的支持讨论、解答指导和对话的方式和办法,这样员工才能找到Know-how的感觉。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能够规范娴熟地运作,保证一般性的产品和服务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有一些较大规模,有一定开发经验的房地产企业处在Know-how层次,他们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3.Know-why (知道为什么做)
在Know-how阶段是以利用信息为中心,是学习已有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结果,本质上是学习模仿。Know-why代表着对知识的系统理解,不仅知道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知识管理系统不仅要提供一般层次上支持平台,还要对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形成企业内部的一套具有独特经验积累的、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传统的产品和服务,处在这阶段的企业已经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并且提供高端的产品和服务。处在Know-why层次的可谓凤毛麟角,万科、龙湖等在品质优秀的企业上在这层面上做了许多努力。
4.Care-why(关注为什么)
这是一种自我激励创新,探索新机会、新游戏规则的模式,往往存在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高科技团队公司,它们志向于探索新的为什么,新的技术、新的标准和新的规则。这完全是以创新为使命,以创新求发展的知识管理模式。
三、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许多房地产集团企业处在快速扩张的发展时期,在一些新项目的城市设立项目公司。在缺乏有效的集团知识管理体系的情况下,缺乏整个集团知识管理和共享体系,各项目公司往往是另起炉灶,使得各地公司的管理水平完全取决于当地招聘的人员。这是快速扩张的房地产集团公司所面临的管理难题。从防范管理风险的角度,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对于集团企业尤为重要。
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对企业内部知识进行高效地创建、分配、获取和分享,使得员工及时使用这些知识应对新的问题和机遇,提高整个企业工作决策的水平。知识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三部分功能:(1)显性知识的确认、汇集、分享、应用。(2)隐性知识的表达、交流和总结。(3)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的显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之后,将成为企业的智力资本的一部分,将更容易交换、融合、传播和管理。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知识管理系统应由以下方面组成:
1.知识库。知识库里存储显性化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知识,以及关于知识库的积累、精选、管理、验证、维护和使用传播规则。对知识库内容的管理不仅是添加新内容,还应包括对陈旧内容的定期剔除。知识库中要防止充斥大量未经整理的。无规则的信息。知识库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1)各类专业领域的一般性理论和实践知识,这类知识以专业的书籍文献方式体现。
(2)专业规范文献,如技术标准、技术图集以及法律、法规。
(3)企业编制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根据企业自身管理要求和经验形成的管理文件。
(4)项目流程中产生的成果性文件:设计图纸及变更、策划报告、项目计划、调查报告、合同文件。
(5)项目流程中形成的记录文件:会议纪要、总结报告。
(6)市场客户、供应商、竞争者的情况和分析报告,这些大量的信息需要去收集和甄别。
(7)各种类型、各种品牌产品的标准、技术说明以及分析评价报告。
2.交流平台。以网络的软硬件为基础,为显性知识的使用和隐性知识的交流提供了工具和手段。交流平台一方面具有连接知识库,查询检索的作用,还有交互性作用,人们之间交流信息的显示、传递、记录和考核,共享员工的隐性知识,形成更好的决策意见。
3.领导和激励机制。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获得企业高层领导的倡导和支持,需要企业文化变革,知识共享不能是命令式的,需要自由宽松和激励的环境引导员工接受和适应知识管理的文化。关注学习环,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企业专有经验知识)转化,从企业曾经犯过的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从最高管理层到各个部门需要有专门人员来修订完善企业SOP、ISO9000管理体系文件和企业技术指导书等企业管理文件,优化企业管理流程。
上海瑞安房地产公司通过建立在MS SharePoint 上的知识管理平台,将流程编制成“知识历程图”,将流程中的活动、人员、文件产生(知识沉淀)和存储通过MS SharePoint加以管理。建立知识考核制度,对上传文档的质量进行考核。通过设立分专题的社区论坛,鼓励员工对各类问题提出观点和意见,每半年、一年对员工发表文章进行评选激励,员工还可将知识积分兑换成奖金,以此激励员工参与到知识管理过程中。
四、知识管理团队
知识管理系统需要一个团队去建立、执行和维护,这个团队要确定所需专业技能来源,确定需求和控制,激励企业各层面人员的参与,使知识管理团队结构化、组织化、战略化和技术化。知识管理团队由以下人员组成:
1.协调管理者。这是具有企业管理经验,能够超越部门边界,联系不同领域合作共事的人员,起到桥梁和沟通者的作用,他们比公司中的一般人员能够更快地学习,并能够很快地补充和理解其他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在处理事务时,不墨守陈规,既具有创造性,又不失理性。协调组织者可以是具有以上特征人员组成的一个小组。
2.企业各部门的专家(技术权威)。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各方面问题做出比较深入分析和判断。对于各部门、各项目公司的重要方案和决策提出专业的审核意见。专家组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珍贵的专家资源,这个专家组不仅是总部的人员,也要注意吸收各项目公司的高级专业人员,共享集团专家资源,弥补各地项目公司人才不齐状况。专家团队负责解答员工问题,定期培训技术人员,汇集总结流程管理中的隐性知识并显性化,修改完善公司管理文件。
3.信息技术部门。IT技术是支持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他们要对各部门用户需求有深刻理解,并且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在知识管理系统创建时,能将公司整体性的客户需求科学合理地表达,与外部咨询技术服务人员进行良好地沟通。投入使用后,维护和改进知识管理系统。
4.咨询顾问。对于第一次涉及知识管理系统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件陌生的事情。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背景是建立在整个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之上,需要对原有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进行重新认识、定位,重新梳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这必然会带来人们在观念、习惯上的冲击和改变。咨询顾问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指导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咨询顾问另一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作为有经验的旁观者,他的看法是专业的、公平的、客观的、没有偏见的。咨询顾问有助于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工作展开。
五、从知识管理的角度选用人才
1.技能和专业知识。它是指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是人脑与手配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专业知识处理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如外科医生,工程师、技工等。
2.认知能力。它是指对问题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前瞻性。这方面知识在制定解决方案、规划经营战略是十分重要的。
3.经验。经验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积累和升华出来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体验和综合判断能力。这种经验很难通过知识的传授获得,只能从实践中获得,任何一个人要具有经验都要经历一个学习曲线,经历事件和时间过程是获取经验的两个因素。面对复杂的情况,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潜意识地、快速反应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4.品格。人的品格影响到他与别人的交流,一个性格开朗、质朴谦逊的人更容易与别人交流。品格决定了与团队成员和谐合作关系。
5.学识。它是指一个人拥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这些知识系统性的理解和掌握,学识广博的含义是指不仅具有本专业的知识,还具有管理、经济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对事物的分析会更透彻、更全面,会给别人带来不同角度的、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学识的积累依靠一个人的个人兴趣和长期积累,广博学识能力比专业知识能力的替代成本更高。
1.2001—2010年境外信息管理研究进展——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
2.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链”的建设与实践
3.以信息构建与信息交互为定位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以美国iSchool联盟院校为样本的分析
4.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特长初探
5.公共危机信息管理EPMFS分析框架
6.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的一次变革
7.普适医疗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8.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
9.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
10.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11.中国大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现状评述
12.信息管理学科整合的变革路径研究
13.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14.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发展
15.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辨析
16.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其安全
17.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的信息管理流程重组
18.基于BIM的建设领域文本信息管理研究
19.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20.浅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21.论信息管理的层次结构体系——基于对象和内容的阐述
22.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
23.公安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4.信息管理理论视角下差错信息资源的研究
25.关于信息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26.国内外信息管理研究的流派与研究框架
2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思考
28.美国健康信息管理核心模型分析及启示
29.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30.面向整体政府的政府信息管理研究——以澳大利亚为例
31.关于信息管理
32.从边缘到中心:信息管理研究的学科范型嬗变
33.基于远程通讯的农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4.再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35.我国儿童健康信息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36.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
37.信息管理视域下的差错信息研究
38.基于BIM的大型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研究
39.信息管理一级学科的变革路径研究
40.试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初探知识管理
41.基于知识管理的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创新研究
42.面向公共危机决策的信息管理机制研究
43.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体系研究
44.iSchool运动背景下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特色与分野探析
45.公共危机信息管理过程研究——以河南“钴60事件”为例
46.基于BIM协作平台的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研究
47.基于元数据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新方法探索——走向规划信息的全面管理
48.危机管理研究进程中信息管理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
49.基于RFID与ZigBee的羊场养殖信息管理系统
50.中国高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51.国外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述评
52.基于国营农场的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3.图情档一体化系统与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构建高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54.基于B/S模式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5.面向21世纪的中国信息管理类专业教育
56.从国际个人信息管理专题研讨会(ISPIM)看当前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
5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58.智库建设背景下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信息管理实践与启示
59.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热点研究
60.西部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广西师范大学的实例分析
61.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管理研究
62.云计算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63.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探讨
64.信息管理技术视角下微博研究综述与趋势分析
65.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
66.基于树模型的电力监控系统链路信息管理
67.基于B/S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68.大数据时代的灾难信息管理
69.关于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与咨询服务体系的思考
70.战略信息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71.基于知识图谱的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72.信息构建(IA)对信息管理的影响
7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74.基于统计元数据的卫生信息管理
75.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6.信息生态学——企业信息管理的新范式
77.从信息管理优化角度探析税收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78.中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79.霍顿信息管理思想简论
80.政府危机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模型构建
81.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
82.欧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对我们的启示
83.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4.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
85.基于RFID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以烟台油公司为例
86.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87.关于差错信息管理
8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方向)专业学生择业预期与就业能力研究
89.WebGIS及其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前景
90.基于网络技术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91.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危机信息管理研究
92.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
93.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94.信息管理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95.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96.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进展
97.基于多学科融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98.基于危机预警的企业网络口碑信息管理
99.国内外健康信息管理现状
100.指纹考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01.面向政府危机决策的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102.基于信息时代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变化分析研究
103.基于WebGIS的农机化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04.上海市黄浦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思考
105.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综述
106.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比较研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
10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08.基于WebGIS的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
109.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110.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
111.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及决策机制研究述评
112.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
113.更新观念 重构管理——对信息管理发展的思考
114.开拓学科交叉的管理新领域——评沙勇忠教授新著《公共危机信息管理》
115.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116.现代企业中的信息管理
117.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118.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119.技术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以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为中介变量
120.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121.基于扎根理论的个人信息管理行为研究
122.世界典型城市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比较
123.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再造与实践研究
124.国内外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125.ABC分类与信息管理法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分析
126.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绩效考核分配中的应用研究
127.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128.大数据在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29.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13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131.信息管理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现状分析与建议
132.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33.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
13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35.可拓学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136.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137.信息生态学——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新模式
138.谈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