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素质工程

素质工程

时间:2022-08-28 03:4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素质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素质工程

第1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机械制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75-02

同志在院士大会上指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要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即卓越工程师的匮乏所致。同志也提出大力培养高层次卓越人才以适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人才,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是目前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与工程素质培养密切相关,而工程素质的培养必须以企业和行业的需求为基础,以社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为驱动,产学研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蓄积能量,开拓创新。卓越工程师中的工程素质主要指工程专业技术人在面向工程实践中和工程理论方法的运用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内在的潜能和适应性,并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其形成并非是各类知识的简单罗列和叠加,而是一个复杂的形成过程,它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要素融合在工程实践中,使各要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能够结合为一个统一体,并能够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应对策略。卓越工程师优秀工程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渗透到学习、生活、实践的每一环节,对于不同工程专业所需的工程素质和适应能力,具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和不同的训练环境。下面结合机械制造领域,探讨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的培养。

一、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企业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要求

将工程教育以服务于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观念作为核心,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人才能力及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把握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企业及行业的人才需求,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积聚产业,积极培养跨领域、跨学科的高端工程人才和后备工程师队伍。机械制造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成形方法、零件加工工艺和结构工艺性等基本知识,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对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掌握和了解,并为学习其他课程、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奠定基础。具有较高工程素质人才的要求绝不仅限于上述内容,必须瞄准工程科技前沿,特别针对企业和行业需求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掌握今后一个时期内机械制造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占领该领域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二、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的培养必须有一流的具有较高工程素质的教学人才为支撑

只有具有较高工程素质的教学队伍,才能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目前,在我国最需要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科大学教师和教辅队伍中,大约有80%到90%都是高学历出身却没有生产实践经验的知识分子,缺乏和工业界沟通渠道和生产实践体验。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教学的教学老师和实训教师,这不仅要求教学和实训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广阔的工程视野,而且要有较好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而且要根据工程训练和生产实际需要的特点,引领未来的工程师在技术层面培养较高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关键问题的掌控能力。

三、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培养必须将工程实践作为培养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脱离生产实践,主要体现在理论学习与研究脱离生产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研脱节等现象,理论研究与生产需求严重不“匹配”,很多情况下是背道而驰,一些目前已严重落伍的“技术”,还在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所谓的“研究”,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工程科技人才,必须加快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这就要求必须将工程师培养放在一个工程实践环节占有较大比重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来进行,全面提升学生对工程实践中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机械行业是一个与实践和积累结合较为紧密的行业和领域,必须在该领域有长时间的积累和领悟,接触面和知识面要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扩充,提升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创造力和实战能力。例如,将一些有代表性的工程零部件作为加工对象,让不同的学生去研究其加工工艺和成型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使其深刻领会各自的优势。因此,工程实践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引领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对机械结构、加工、制造技术的运作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并在创新工艺开发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另外,在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培养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或世界500强企业)深度参与工程师培养过程,充分结合社会资源和高校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和方法,将校企合作逐步进入可操作程序和将合作形式引向深入,机械制造企业全程参与课程设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包括请企业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老工程师进入高校课堂或聘请创业团队进入高校,开设“创业讲堂”等课程。

四、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的培养必须将工程训练中心作为掌握和提升技术水准的重要平台

目前,大部分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高校都有自己的工程训练中心,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工程训练教学,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实现将现有知识集成、拓展并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相关应用技能。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为将来从事集科学研究、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应用及市场和技术推广于一体的卓越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在工程训练中心基本的技能训练之后,利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或拿出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内容让这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自实践,实现所需要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在这些工作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自觉查阅相关资料,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所有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使其能够独立完成预设的目标和任务。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们建立了自信、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欲望得到激发和培养。另外,在项目推进和完成过程中,这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主动沟通能力、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均能得到大幅提升,在向卓越工程师要求的水平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总之,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的培养必须立足于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以社会应用为内在驱动,将企业、高校、实训中心相结合,对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对“工程内涵”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第2篇

由于历史原因、多元文化、用工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内部依然存在职工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高技能职工匮乏,部分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目前,创建并深化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加强职工综合素质的教育,尽快地使其掌握高新技术,是摆在公司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蔚州能源基地建设之需求。

建设一支适应蔚州能源基地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职工素质的提升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深化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职工队伍,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转变企业领导的教育观念,是提升职工素质的前提

领导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领导的观念就是企业的观念,提升职工素质,首先要从转变领导者的教育观念做起。企业领导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大局观念,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来贯彻执行,职工教育才会有一个常抓不懈的驱动力。其次,企业领导要站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并加大素质教育的资金投入,多一些职教管理的深层次思考,多一些创新,职工教育必须始终处于领导思想的前沿。结合目前实际, 公司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以先进适用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力,观念的转变必须围绕这一关键点,在先进适用技术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二、开展多种学习和教育活动,是提升职工素质的基础

一是坚持对职工进行开滦企业文化和矿情教育,引导职工树立共同理想信念,积极推进企业多元文化融合。如举办多种形式的演讲比赛,组建一些宣讲团,深入到班组一线宣传鼓劲,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使公司上下形成了目标一致、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的良好氛围,干部职工的思维方式、价值准则、进取方向和职业规范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职工思想素质也将得到一定的提高。开滦130年的历史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开滦人必须传承其文明的光环,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审视自我并超越自我,让优良文化传统激励职工艰苦奋斗,为开滦百年基业长青做贡献。

二是坚持开展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型职工,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健全学习制度或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一个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让职工群众确立崭新的学习理念,即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学习是为了创新,学习就是工作。在学习中要大力提倡职工“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激发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热情,达到职工自我教育、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创新、提高素质的目的。筹建处作为蔚州公司唯一的基本建设单位,在矿井建设中,依靠学习型组织建设、打造创新型团队,增强学习力,提高创新力,有力促进了职工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矿井建设。例如筹建处早在2008年就制定并下发了《鼓励员工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论文)的有关规定》,并以此为抓手积极开展职工素质提升活动,极大调动了职工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对于深化职工素质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是要确立正确的方针目标。联系煤矿生产经营实际,公司必须努力造就“四支队伍”。即拥有一支善于积累社会优势资源,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领导队伍;形成一支精通生产与管理,具有超前工作意识的区队长队伍;造就一支掌握生产的前沿技术,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力的科技人才队伍;锻炼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具有解决复杂难题的煤矿技术工人队伍。

三 、强化职工培训质量,是提升职工素质的主要途径。

培训是职教部门的重点工作,35岁以下的职工是公司生产的主体和远期发展的动力资源,对这部分人进行强化培训是公司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素质的重中之重,必须硬性推进。公司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实现不同内容的培训。以岗位技能标准为主,以岗位技能提高为重点,举办职工职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工技能鉴定培训;以“职工夜校”、“职工培训中心”和“青工学校”等为载体,对职工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积极组织职工进行二次技能的学习培训,促进职工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和素质提高。同时企业还必须不断探索适合职工特点的模式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讲座方式,采用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研讨交流等方法,因人施教,分层施教,力求职工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全面增强培训质量。

四、完善机制运作,是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推动力

强化职教管理,提升职工素质,关键在于机制的完善与有效运作。健全机制、规范落实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动力与活力。企业要形成有力的发展机制,关键要促成“育人”与“用人”的一体化,形成由不适应岗位工作、培训、竞争上岗的环流机制。公司应对所有岗位均实行“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观念贯彻企业用人制度的始终。同时,人力资源部门与职教部门要真正做到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完全按机制办事,促使职工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技术、钻研业务,为自己保岗,竞岗和获得更高的福利待遇而不断提高素质,从而有效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好的体制是产生人才的基础,好的机制是使企业人才充满活力的关键,职工的工作、学习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主要看企业是否建立了良好的职工成长机制平台。因此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一是建立起企业各岗位操作要求与职工学历层次相对应的工作标准和岗位规范,使从业职工明确本岗位技术规范和学历要求,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使职工干有目标,学有方向;二是建立起企业职工职业生涯设计考核机制,做到“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使企业职工人尽其才,才展所长,职工都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成长进步;三是建立起企业职工人才需求和企业发展同步规划机制,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信息,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有的放矢的培养各类各层次的专业人才;四是建立起职工工作绩效评价、人员考评机制,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工作特点建立起操作性强、完整、规范、适度的绩效评价体系,开展有效的企业员工激励活动,对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能力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考评,合理安排职工职务晋升、薪酬升降、工作调配等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建立企业职工终生学习机制、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在市场的竞争中,企业是否具有长久竞争力,关键看企业职工是否具有终生的学习力,企业内部是否建立起了有利于职工学习的机制,积极的开展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引导职工自觉学习,激励职工不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六是建立起职工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的用人机制,不断激励职工通过工作一学习一提高到再工作一再学习一再提高的良性循环中成长,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

五、抓好学历教育,是提升职工理论素质的主要渠道

人才竞争一是技能、二是知识,职工技能不足可以通过岗位培训、技术练兵、继续教育来加以提高,而职工知识的不足和知识的陈旧,只有通过积极的开展回归教育来弥补,职工学历教育也就成为了对职工积极进行知识更新提高理论素质的主要渠道和形式。职工通过学历教育既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质,又使其取得与本职岗位相适应的学历文凭,在学习中既有明确目标、也有学习压力,只有从制度建设上规范职工学历教育,才能既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又能保护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一要结合企业所需和职工所求以及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结构,制定好企业的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人才工程规划;二要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企业实际,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从管理机构、计划管理、费用管理、证书认证等各方面规范职工学历教育的管理;三要坚持好五项原则,即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原则;全面优化队伍结构、鼓励进修高层次学历学位的原则;学用一致、按需培训的原则;鼓励自学成才的原则;学历教育函授为主、脱产为附的原则,促进职工学历教育的良好发展。高学历虽然不代表高素质,但高素质人才一般都有高学历。具体到每一个人,学历由低到高毕竟是一个素质提升的过程,这是事实。

学历培训教育是企业不断改善管技队伍文化和知识结构、提高管技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形式,在实际中需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进激励机制,鼓励管技人员参加相关学历培训。对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的按不同情况给予费用报销和一次性奖励。二是进行校企合作,选拔各单位工作成绩优秀,业绩突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管技人员推荐参加高层次学历培训(硕士、博士等),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三是严格岗位任职条件。应适当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以压力促动力,促使广大管技人员主动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

六、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提升职工素质的有效载体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激励职工由体力型向知识型转变,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实现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载体。

一是积极开展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增量创收,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各类劳动竞赛,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出精品、创高效” 生产竞赛活动;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以增收节支为重点,开展革新挖潜活动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班组和每个职工的生产劳动积极性。

二是经常性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练兵活动。针对煤矿新技能、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和实际工作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强化职工的工作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广泛开展“学练比”活动,积极为职工搭建发挥聪明才智和增强业务技能的舞台,从而提高职工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三是深入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做到常年不断线,而且要制定必要的奖励政策,增强其实效性。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攻关活动,启发职工的创新能力,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单侯矿井建设中储煤场的优化设计便是一例。

由于单侯矿储煤场原始地坪较低,若按照原来邯郸煤炭设计院提供的标高1036.00米进行施工,需要进行1.5m的土方回填,土方工程量很大,且土源无法解决,还要发生购土费用。为了节约投资和缩短建井工期,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反复分析研究、运用创新思维提出了几套设计优化方案。为了使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大量计算及核查,如检查皮带坡度是否满足要求,支架高度是否可行;改变高度后,所有支架、框架是否需要全部重新设计等问题,并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在技术方面一一进行论证解决。经过大量计算和方案对比后,最终决定把方案确定为:将单侯矿储煤场设计标高从1036.00米降至1034.50米的方案。通过设计优化,减少回填土150000立方米,减少回填土工期两个月。因为此时地面生产系统已是矿井建设主要矛盾线工程,使矿井建设总工期缩短两个月。在经济方面不算购土费用和工期提前费用,仅土方回填一项就为单侯矿井项目节约投资240万元。

七、完善干部管理和激励制度,是提升管技队伍整体素质的强力手段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管技人员素质的提升是深化职工素质工程的关键一环,完善干部管理和激励制度至关重要。

一是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主要是通过任职时间较长的常规性轮岗交流、多岗位锻炼管技人员的培养性轮岗交流、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调整性轮岗交流、工作需要的轮岗交流等四种形式将干部调到不同岗位进行培养和锻炼,使干部了解各单位的不同特点及其相互的业务关系,学习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实际管理经验,全面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或专业技能,丰富工作经历,提高实际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对新环境、新工作的适应能力。

二是实行挂职锻炼制度。主要以单位急缺的管理、技术岗位为试点,通过选拔工作突出的,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挂职到相应岗位任助理或副职进行岗位锻炼,进而提高管技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每半年对挂职人员考察一次,全面掌握挂职人员在所工作期间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情况。挂职锻炼结束后,挂职单位要提交挂职人员的综合鉴定,组织部门科学、严格进行考核,确保挂职锻炼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实行交叉任职制度。主要实施范围是基层单位党政正职。通过本单位党支部书记兼任行政副职、行政正职兼任本单位党支部副书记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中层管技人员整体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融入到安全生产经营工作之中,真正实现一岗两责,避免“两张皮”,人力资源部门必须严格界定交叉任职的职责,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党政正职相互间兼任职务的情况进行跟踪考核,不断规范、完善具体运作机制。

第3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司机师傅们:

大家下午好!

春暖花开,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启动“情系奥运,交通文明伴我行”素质工程的重要时刻。

首先,我谨代表向前来参加今天表彰会的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对今天受表彰的各位司机师傅表示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配合公司的工作,与公司同发展共进步。

北京市于今年的月日正式启动“出租汽车行业素质工程”,对出租行业的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出租汽车行业是展示首都文明礼仪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流动窗口,年北京奥运对于北京市出租行业来说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这样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大好形势下,启动“情系奥运,交通文明伴我行”素质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开展素质工程建设是使北创出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经受住考验的一个必要前提,也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向世人展示企业和出租行业形象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契机。

从上至下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素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特设办公室、培训组、稽查组、宣传组等相应的组织机构,集中公司主干力量共同探讨、研究方案。公司不但重视对司机素质的培养,同时要求公司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以规范的管理来服务司机,依靠人性化的管理来赢得广大司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秉承“管理人员服务好司机,司机服务好乘客”的一贯方针。

今天我们将拉开素质工程的序幕,首先就是倡议全体司机师傅们“摒弃驾驶陋习,做文明的士司机”,从细节抓起,注重培养司机在日常的服务中规范运营,安全运营,为素质工程的深入人心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素质工程绝不是一阵风,而是的一个重要工作,要贯穿于始终,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将素质工程建设落实到今后的每一项工作中去。今后我们将加大培训力度,为司机广开平台,做到司机培训率100%。利用多元化科学教具,比如光盘教材、幻灯片讲义、展板信息等,组织司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让司机在培训中学到知识,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我们还会不定期组织司机参加不同主题的公益活动,让司机在公益活动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把竞争转化为品牌战、服务战,以良好的服务、优质的品牌吸引司机、吸引乘客。

今天素质工程的正式启动,我们以表彰先进为起点,推进素质工程的全面展开。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司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你们的安全驾驶意识、文明服务意识继续坚持下去,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公司的素质工程建设,并影响和带动公司的其他司机,形成在司机队伍有影响力的先锋队伍。同时我们也号召广大司机积极主动的向优秀司机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服务和安全氛围。公司的素质工程建设工作需要你们的支持和努力,你们在外不仅代表着公司的形象,还代表着首都的形象,所以这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只有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整个行业的形象和首都的形象,希望广大司机站在为北京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奥运的高度、行业兴衰和企业兴亡的高度来认识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年的“、”做好准备。

积极响应全市出租行业素质工程建设,以“情系奥运,交通文明伴我行”开展的素质工程。此次启动将为广大司机提供了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也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所有北创人欢欣鼓舞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贯彻管理局的指示精神,我们相信在的指导下,的素质工程建设工作一定会落到实处,与北京市10万多名出租车司机共同迎接绿色辉煌时刻!

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一、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经验的固化,是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也是概念之间的连接。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发现尽管各学者在阐述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时所定义的产业链节点内容不甚相同,但几乎所有的专家在研究中都会涉及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内容的不断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也在不断扩充细分,移动门户、移动虚拟运营商、咨询服务商、金融机构等正逐步融入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

人的能力可以分为很多种,如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发展方向及发展水平,除与人的智力条件与成长环境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接受的教育有关。因此,获得知识是培养能力,特别是专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和途径。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是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组成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由这些知识组成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土木工程师职业多样化的需要,也能为土木工程师的发展提供坚实而又宽广的理论基础,为他们向较高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上的保障。

可以看出,实践技能也应为土木工程师所具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完成任何专业技术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还需要创新、认知、社交等能力,因此,现代的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兴趣和爱好,而且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各方面都具备比较高的能力,或在某一个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和能力,同时,注意加强品质修养,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地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成就美好的人生。

二、综合性的能力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三、土木工程师的专业技能

1. 工程能力。工程能力就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在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时应用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对于土木工程师,工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从事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如果缺少必要的工程能力,将是一个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在大学学习阶段,土木工程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工程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具有能够根据使用要求、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与施工的实际情况,经济合理并安全可靠地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

2.科技开发能力。科技开发能力是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土木工程新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科技开发能力就是在现有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提出改进设想并予以实施的能力。科技开发能力主要依靠自身有意识的培养,要在实践过程中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 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能够围绕实现工作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人际活动能力,包括组织各种参与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处理各种技术交流、经济交往的能力等。

土木工程是一种群体性的工作。对于土木工程师,应具有必要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各工种工作的协调等。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未来土木工程师需增加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学等基本学科的知识,可持续发展并不要求土木工程师成为这些学科的专家,但对工程项目作出决策时,必须征求这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与他们共同研究、贯彻和发展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土木工程师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学会并善于应用有关的法律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和处理工程项目委托方、公众、社会、团体、政府以及自己所属单位的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妥善的解决各种现实的与潜在的、短期的与长期的、局部的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符合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综合性,大量问题需要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和工程实例来解决。土木工程师要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就要依靠他们自身的各种能力。为了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灵活、有效并具创新性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一般需要具备:工程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技能。因此,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飞鸿,关惠平.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的学生素质与个性化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7,(6):88―90.

第5篇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设计管理;流程;

一、输变电工程设计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输变电工程设计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设计工程发包管理和工程设计程序管理两个部分,包括从建设项目核准后的设计委托到设计后评价的全过程管理。

(一)创新输变电工程设计发包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输变电工程规模日渐扩大,工程性质也日趋复杂,依传统发包模式进行的输变电工程,时常发生设计与施工配合不易与权责划分不清的纷争,面对不断增加的纷争与新建工程的时程压力,有必要创新输变电工程设计发包模式,开展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的有机结合和互动运作。

1.1.1、输变电工程设计发包的传统流程

传统的输变电工程设计发包模式,习惯独立于施工工程先期开展招投标,人为地将本来具有天然联系的设计与施工工程分割成先后独立的两大部分,将投入太多的人时投入到监督、反馈和变更上,导致了人时的浪费,设计进度和设计效率的低下。

1.1.2、创新输变电工程设计发包流程

1.1.2.1、工程设计与施工统一发包

顾名思义,工程设计与施工统一发包,是将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做打包处理,统一交由一家投标公司或多家公司联合投标接包承担。工程设计与施工统一发包,具有设计与施工有机衔接、互动参与的优点,能较好的解决设计与施工配合难、权责不清的弊端。工程设计与施工统一发包,减少了管理和协调的工作,并有利于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控制,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1.1.2.2、模式

BOT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也是一种新兴的工程承包方式。在BOT模式中,私营企业或外商取代政府成为融资主体,承担融资风险。BOT可以使融资风险由各参与方进一步分担。政府不承担资本成本、经营成本与财务成本,而是通过控制项目的收入流,间接地鼓励项目公司承担风险。目前,我国的BOT模式运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以利用外资为主,二是运作范围有所控制。由于我国的输变电工程还没有私营化,因此BOT模式在输变电工程上几乎还没有试点。

1.1.2.3、在工程设计的发包阶段就引入风险管理

在项目统包模式下,业主不仅赋予承包商建造责任,还要求承包商负起设计责任。表面上看,业主几乎将所有的风险都转移到承包商的头上。但实际上,如果不能在项目的实施中对风险进行认真的识别和有效的管理,这种模式会给双方带来严重的风险。

(二)完善输变电工程设计程序管理

目前,我国的工程设计管理总体上程序得当,成效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往往照搬经验,只停留与对设计单位的各种资质、经营范围加以控制等;在设计成果的评审中,也往往注重设计成果的狭义可行性,缺少对成果的经济性或最优性进行管理。

1.2.1、工程设计管理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机制

工程设计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如何解决在设计项目管理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是围绕具体设计项目所展开的管理工作。

工程设计管理与设计程序一起并行发展,其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基本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程序性的,其主要的是确保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总体目标与方向的正确性,其内容包括正确的理解设计程序、制定切实有效的设计规划、实行设计检查等。而另一类是技术性的,对设计项目的展开进行设计质量、日程和成本等方面的控制。无论程序还是技术,工程设计管理通常都是设计管理者在工程设计管理目标明确后,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根据工程设计的实际特点,建立设计质量目标,规定质量要求,安排应开展的各种活动及对各种设计要素进行总体计划并计划如何实现的过程。

工程设计管理通常应遵循确定合理的项目目标、工作内容、组织目标、组织工作内容,进行组织设计,确定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配置人员,设计工作流程与信息流程,以及制定考核标准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是对某一方面问题的解决与回答。

1.2.2、注重解决工程设计中的问题,突出程序创新

“问题”是指人的主观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当人对客观认识不足,而有进一步了解的意图时,便会产生“疑问”;当人对客观现实觉得不如人意,有意图加以改变时,便形成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要求的是行动上的“解决”。

1.2.2.1、工程设计问题的层次性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有不同层次。进行一项新工程项目设计,本身就是用一个新产品去满足市场需要的问题。

1.2.2.2、工程设计问题解决的阶段性

工程设计问题通常没有现成的解决“措施”,其解决要注重阶段性和步骤计划。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预备阶段、突破阶段、实施阶段。每个阶段又包括若干步骤。1、预备阶段包含四个步骤。发现问题;调查收集资料;组织整理;研究;目的在于理解问题内在的规律性,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突破阶段一般有三个步骤:探索;突破;形成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

3、实施阶段从前两个阶段找到的契机开始,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大致包括四个步骤:发展;验证;实施;满意。这最后也是一种心理状态,恰与问题发生进的心理状态对应。

1.2.2.3、工程设计问题解决的系统性

工程设计问题既然具有层次性,其解决又具有阶段性,最终的解决方案自然也应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即不仅要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内容完整、功能齐全,更要求子方案之间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有序相容和网络协作,同时,确保方案的操作执行人员遵循管理中的系统不相容原理。

1.2.3、基于服务的工程设计管理流程

对于一个全过程的设计活动来讲,设计流程应该是从设计单位吸引业主开始,到重新吸引新的业主为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不间断过程。创造并持续满足业主的服务需求是始终贯穿流程的主线。

充分理解业主需求

定义设计需求和评审设计要求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1)业主对工程设计的要求,如工程项目的技术、进度和费用要求,设计交付后的服务要求等;(2)业主没有明示规定,但应该包括的预期用途所必须的要求。(3)与工程设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如设计依据、设计规范、标准和基本建设程序;(4)业主对设计项目提出的附加要求,如设计项目采用新技术或项目管理与手段要求等。

2)与业主保持有效的沟通

与业主保持有效的沟通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设计单位应选择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途径,与业主进行有效沟通,即使收集业主的反馈信息。与业主沟通的主要内容为:(1)拟实施的工程设计信息;(2)有关合同、定单在执行过程中的问讯、处理,如要求和更改确定等;(3)工程设计过程及阶段设计完成后的通报等。

与业主的沟通方式主要有:(1)信函方式收集评价信息,以便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2)制定并实施工程回访计划。了解业主、施工单位或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见;(3)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交流,如技术交底会、现场技术协调会和业主座谈会等,动态的理解业主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4)业主满意度调查等。

3)工程设计内部流程

合理的内部设计流程重要解决什么时候搜集什么资料、了解什么情况,与不同专业商讨什么问题、开展什么工作等,保证设计工作忙而不乱、事半功倍、提高质量、减少返工。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工程设计内部流程,有以下四个阶段:(1)设计准备;(2)设计初步;(3)设计深入;(4)设计完善。

二、输变电工程设计素质管理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工程设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传统工程设计中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等管理越来越让位给知识、技术、能力等素质管理。

(一)大工程观与工程设计素质管理

2.1.1大工程观

“大工程观”的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理念体系。“大工程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整体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不仅要把工程系统看作一个整体,而且还要将其放到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中去,把它们共同看作一个整体。第二,学习终身论;培养工程人员终身学习能力,发挥主动精神,用自己的自信心和判断力来对付新问题。第三,功能持续性;重点关注设计工程系统循环使用周期与长远发展问题,关注工程系统的灵活性,可以更容易地给系统增加新的功能,或者改变现有的功能,使其重新适应变化的需要。

2.1.2、工程设计素质管理

大工程观的提出、推广与实践,是工程设计素质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根据大工程观的有关理论,本文将工程设计素质定义为:解决工程设计实际问题的意识、技巧和能力,是工程设计人才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的综合表现。好的工程设计素质不仅要有比较扎实的工程设计基础理论和设计实践知识,而且需要见多识广、思维开阔,善于触类旁通,具有创新精神,并且能利用已有的技术、能力,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1.2.1、知识管理的四大流派

从某种程度上,信息和知识发展史就是科技和艺术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国内外学者关于知识管理形成了技术、行为、经济和战略等四大学派。

2.1.2.2、背景、实例和过程: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三大方面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工程设计的特点出发,本文将设计活动中涉及的知识主要分为三类:1)背景知识;主要指工程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市场信息、设计标准、设计原理知识、工程分析等。2)实例知识;实例是凝聚知识的最佳载体之一,设计实例知识包括设计的成功实例和失败案例,具体表现为设计文件、设计图纸等设计档案资料,直接记录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配套成果等,真实地反映了设计实践活动的历史过程。3)设计过程知识;包括设计流程、设计经验、设计习惯,反映设计单位在多年设计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数据和计算模型,总结开发过程中解决各种难题的经验。

2.1.2.3、工程设计技术管理

技术是技艺、技巧和技能等的总称,技术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开发、利用技术,创造财富、获得竞争优势。设计技术管理就是要通过对设计技术的开发、利用,达到设计项目所规定的设计要求。

工程设计技术的管理内容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包括技术的预测、评估与选择,研发与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转移、扩散与商业化及组织管理等。狭义上的工程设计技术管理通常是就某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组织管理,其主要内容是对工程项目技术规定、技术规范、技术要求、技术条件、技术规程、技术导则等的协调统一。

2.1.2.4、工程设计能力管理

工程设计能力是工程设计单位吸收、应用、适应以及更新现存技术的能力,它是工程设计潜力与实力的总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1)寻找可靠技术,并决定最合适技术与信息引进的能力;(2)对技术的学习、改进以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能力;(3)通过制度化研究,对采纳技术渐进性创新,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管理基本上可以表述为从搜索、学习到创造的链式学习过程。

(二)输变电工程设计素质管理

输变电工程设计素质管理是工程设计素质管理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具体运用,它具有工程设计素质管理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色。

2.2.1、输变电工程设计知识管理

2.2.1.1、输变电工程设计标准的层级与分类

输变电工程设计标准是输变电工程设计知识的核心内容,输变电工程设计标准是输变电工程设计知识的主要体现。根据层级的不同,设计标准有不同的内容,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一般而言,层级越高,使用范围越大,标准的效力越高。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设计标准也有所不同。

输变电工程设计标准的主要原则是:以用为先、简洁适用,创新优化、节约资源,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在设计理念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标准化设计,推行全过程和全寿命周期最优化设计,提高变电站建设的效率和效益。在性能指标上,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合理造价,不片面追求高性能、高配置,不盲目攀比,追求性能价格比最优。在设计标准上,以不突破现有的设计规程、规范,遵循公司典型设计总体原则为前提。

2.2.1.2、输变电工程设计的内容深度管理

整个输变电工程建设通常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申报批准立项、工程设计、执行工程建设等五个阶段。其中,可行性研究作为基本建设程序中为项目核准提供技术依据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研究编制而成的分析成果,事实上也是工程设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2.2、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管理

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趋势管理、任务管理和重点领域管理和措施管理。在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管理上,以提高设计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重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为保证,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设计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充分发挥设计单位的整体优势,全面提高设计单位的综合设计技术实力。

三、输变电工程设计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可以归纳为5个步骤: 制定目标;执行目标;成果评价;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设计思想是:第一,将企业任务转化为目标,管理人员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第二,目标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程序管理,即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并进行流程式的目标分解。第三,目标管理具有整体性,只有组织成员的分目标都完成了,组织总目标才能完成。第四,过程中更多依靠自我指挥、自我控制。第五,管理人员依据分目标对各成员进行考核和奖惩。

(一)设计管理流程要项、策略及影响因素

根据相关文献整理、案例研究及有关专家学者的访谈,初步可以将设计管理分为设计质量管理、设计进度管理、设计成本管理、设计图说审查及其它(如奖励措施、设计创意等)五个管理层面,如图4-3。

(二)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管理

3.2.1、质量与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质量是相对产品质量检验阶段而形成的,是指产品与特定技术标准符合的程度。广义的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质量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还包括无形的服务;它不仅是静态的结果,也是活动或过程的反应。

工程质量袭用广义的质量概念,认为工程质量就是工程的使用价值,是工程满足社会需要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它体现在工程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五个方面。通常把为实施工程质量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统称为质量体系。一个组织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应既满足本组织管理的需要,又满足顾客对本组织的质量体系要求。

3.2.2、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管理

工程设计质量是指从整个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需要出发,对工程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它的工作程序、工作进度、费用及成果文件所包涵的功能和使用价值。设计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审查设计基础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审查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审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内部专业交底及专业会签制度;进行设计质量跟踪检查,控制设计图纸的质量。

(三)输变电工程设计进度管理

工程进度管理是指在既定的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通过执行检查实际工作进度并与计划对比,对出现偏差分析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地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的过程。

3.3.1、工程进度管理的方法、任务和计划系统

工程进度管理的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是指确定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进度控制目标,并编制其进度计划。控制是指在项目的全过程中,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协调是指协调与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和工作队组之间的进度关系。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有关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按期完成整个项目的任务。

3.3.2、输变电工程设计进度管理

输变电工程设计进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按质、按量、按时间要求提供施工图设计文件,它可以分为设计前准备和设计两个阶段:在设计前准备阶段,进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期目标、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编制详细工作计划、控制计划的执行、现场调研和分析;设计阶段的主要进度管理任务是:编制设计阶段工作进度计划并控制执行、编制详细的出图计划并控制执行。

(四)输变电工程设计成本管理

3.4.1、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设计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经济效益、社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应当力求做到适应、安全、美观、经济。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据统计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很高。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途径是技术与经济结合对设计成果进行经济优化。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多方案选择,优化设计,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入技术领域,节约投资;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动态比较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奖励节约。经济优化具体做法:增强设计标准意识,积极推广标准设计、限额设计。

3.4.2、输变电工程设计成本管理

输变电工程设计成本管理是对设计单位在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可靠地实现项目所需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输变电工程功能与费用比,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亦即输变电工程设计对成本的考虑,一开始就不仅要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而且也要尽量降低项目的运营成本,以提高输变电工程的整体效益。

1)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如图:4-6

2)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

设计方案的优选是指从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在备选方案中确定先进、合理和协调的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和应用各种新的技术及设备(如建筑节能技术、节能设备的应用等),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技术经济效果,为了达到最优目标,必须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对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各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功能上是否满足需要,在经济上是否合理。通过对设计方案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和评价,为选用最佳设计方案,实现最佳投资效果提供依据。

(2)输变电工程的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及其投资估算,作为受控制的投资限度以控制初步设计,并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限额设计的前提是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心设计、保证使用功能,体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基本原则,合理使用人力、物力、材力,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贯彻限额设计的执行,其责任单位以项目法人和总体设计单位为主,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都要各负其责,设计、施工、物资采购都必须实行招标,加强工程监理。

结论:

输变电工程设计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三抓一创”重点工作之一;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集约化管理,统一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管理、合理控制造价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电网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推广应用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有利于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备规范,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土地占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为电网规划、成本控制、资金管理、集中规模招标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金水 薛海燕.工作流技术及其在工程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微型机与应用,2004年第5期

[2]李伦.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程建设,2008年第2期

[3]廖小文.基于设计阶段控制电力工程造价的分析与研究.科技风,2008年第6期

[4]叶伯颖.项目管理理论在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农村电气化,2009年第3期

[5]刘国余.设计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6]毕星 翟丽主编.项目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7]纪燕萍 王亚慧 李小鹏主编.项目管理实战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8]Mark Oakley.Design Management.Blackwell 1990

[9]Khang D B,Myint Y M.Time,cost and quality trade-off in project

management:a case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9

[10]Edited by 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te,Design Manage Review,USA Boston,2004

[11]Edited by Charlotte & Peter Fiell: Design for the 21st Century,Taschen Cmbh USA,2003

[12]Llessard,Charles,Lessard,JosePh. Project management for engineering design.Synthesis lectures on Engineering,2007(2):100-111

[13]罗德尼.特纳.项目管理手册[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4]苟伯让.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5]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6]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17]焦留成.供配电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18]邱毓昌.高电压工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

大学生科技创新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群体在国家相关机构和学校的组织和领导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思想创新,如大学生职业规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协会兴趣小组活动等。另一类是实物、成果创新,比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维数字建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开放性实验室的科研活动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反映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尽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并且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仍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活动的形式多样,但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学校对工程实践的投入不足,工程型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设施不全;科技创新的成果流于形式的多,转化率较低。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新创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加大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力度,在改革发展中解决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内在联系

1.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平台

通过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首先,能够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增强了实践能力,进而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学生课堂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的平台,真正体现了工程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最终目的。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工程知识的继承发展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提供了舞台。如: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首先要认真选题,通过文献检索、市场调研等确定自己的竞赛题目,然后设计方案,进行上机演练、调试、修改完善、产品制作,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完成产品期间,要和老师、同学、公司、专家以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等打交道,学生通过与他人交谈、交往、联系,学习了待人接物的道理,锻炼了个人处理好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和指挥协调管理能力。

架构基于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1.积极营造创新气氛和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是前提

营造创新氛围是办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首先,要在舆论上大力宣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要通过学校的校报、学校校园网、广播、黑板报、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来宣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其次,要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都要向学生开展创新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有思考、有综合,也有创新;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多出综合性开放式的题目,让学生有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对于有科研项目的教师要在科研活动中吸收学生,参与到课题的各个环节中。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

2.创新机制,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制度是保障

完善相关制度是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实施、条件保障单位和部门的职责,成立学校层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实验中心以及相关学院之间的相互配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出台相关政策,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和相关待遇、经费、工作场地及实验仪器设备等方面要大力支持。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的老师,要建立和完善在成果认定、职称评定、评优评选、出外学习培训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对于学生,则从课外学分的认定、优秀毕业生推荐等方面制订奖励制度,从而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3.整合各类资源,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基础

学校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类教学科研资源,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频率。特别是由二级学院分管的具有共享性质的大型加工设备、分析测试仪器,应该由学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配置充足的专项经费,加大对一些创新实验室或者实习基地的支持力度;卓有成效地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和专业比较密切相关的企业要舍得花精力和一些费用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学科专业为单位,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从专业课程的设置论证到实施要严谨求实,每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什么素质、培养哪种技能必须明确,能够体现育人特色;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题目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鼓励学生结合实习企业情况自选题目,指导教师把关等。

4.分阶段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重点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要持续开展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分阶段进行。大致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较高级阶段和高级阶段。(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属于启蒙认识阶段,适合于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新生处于基础学科学习时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还是比较缺乏,但大一的学生有热情,精力旺盛。学校要下力气,做好前期工作,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科技创新等活动来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兴趣。九江学院的“濂溪讲坛”从2006年至今已举办了101期,从开办至今邀请了国内著名学者、外交官、社会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在弘扬九江的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师生的学术和文化视野、启迪人生智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学校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2)中级阶段。中级阶段属于认知阶段,通过结合大二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从学生开设的实验实践课程入手,经常举办一些专业化、体现学校特色的、与学科设置相匹配的各类学科及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九江学院每年都举办全国3D大赛选拔赛、三维数字设计大赛和信息技术水平大赛、钳工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通过比综合素质,加强课题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思维。(3)较高级阶段。较高级阶段属于实践阶段,由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作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高校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7]由于九江学院积极参加江西省教育厅以及全国的学科竞赛选拔赛,学校在师资力量、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按照新制定的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于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根据获奖等级进行成果奖励,以此来激发师生的工作热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属于实践提高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创新意识培养和熏陶,创新意识逐步成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参与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九江学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个人的职业规划及发展要求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从2010级开始,学校开展了课外学风的选修工作,要求本专科学生在完成必修学分后还应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学分,课外学分形式多样,有毕业综合技能测试、开放性实验、参与课题研究、等等;另外,学校在申报成功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的基础上,以此为依托,认认真真地选拔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准工程师培养,在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以上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2名学生,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大四的课程全部在企业完成。以工人的要求进行管理,以工程师的目标进行培养,力争使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一毕业就能够顺利进入岗位。

5.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

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型工程类人才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实用型人才,要求培养的过程必须注重实践环节,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要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切入点,[8]通过将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骨干技术人员聘用相结合、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先后聘请中铁集团大桥七处、昌河集团、6354所等企事业单位的高工作为我院的兼职教师,同时利用寒暑假选派部分教师分别进入企业学习、锻炼。学院采取了相关考核和激励措施,使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化、常态化,这种“双师型”队伍在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了源头引导作用。

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BIM;建筑工程;应用现状;从业者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发展推波助澜,外加国内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和宏观调控,BIM技术全覆盖整个建筑物寿命周期是大势所趋,是时展的必然。

1BIM的提出

BIM技术源于1975年乔治亚理工大学ChunkEastman教授提出的“BuildingDescriptionSystem”理念,信息时代的到来,又为建筑业的变革推波助澜,建筑信息模型(BIM)应运而生。BIM技术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提出到后期投入生产和运维阶段,存在于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其通过可视化和可量化分析的优势实现随时提取建筑材料信息,精准计算工程量,设置时间轴可虚拟施工等,也可以用作项目的方案优化和设计优化以协助决策者做出准确的判断,实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多方管控等。而BIM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开始施工前将建筑在计算机上模拟建造一遍,在施工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这样的优势使BIM技术成为建筑业的一大发展方向,有极大的空间有待挖掘。

2BIM的国家政策解读

近几年,我国陆续颁布了有关推广和应用BIM的政策,BIM的推广应用得到了政府政策的持续强力支持。2011年5月,国家住房和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快建筑信息模型、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2013年8月,住建部在指导意见中强调2016年以前,对于政府投资的2万m2以上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要求采用BIM技术。2014年7月1日,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BIM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应用。2015年4月14日的《关于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也强调,截至2020年,完善BIM应用标准、实施指南、形成BIM技术应用标准和政策体系。2016年8月《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再次明确提出要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在政策的引导下,建筑业开始了对BIM探索的浪潮。

3国内BIM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起点较低,相对滞后,但发展速度快,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国内BIM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开发到大众传媒宣传风暴到现今提供者激增的过程,并即将进入大量潜在用户涌现的膨胀顶峰期。BIM的应用起初也只是停留在大型复杂项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前期大量的经验教训,近年来,BIM在建筑业的应用初见成效,图1为国内建筑工程应用BIM技术的内容。大型项目中采用BIM技术的包括北京奥运会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乐园等。这些项目中主要核心软件是BIM5D,该软件是将传统3D图加入时间进度计划和图形、钢筋、安装工程量,实现了管理前置,最终受益于业主。而时间进度计划中的工期会直接产生效益,所以BIM技术不分国界,在国内的应用也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在项目应用中政府充当了“外部动机”的角色,要求在公共项目中优先使用BIM技术,项目参与方也要有一定的BIM实力,全过程对BIM技术跟踪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分析其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从总体趋势来看,国内已从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对BIM的尝试转向业主对BIM极高的认知度,万达、龙湖等大型房地产商也在积极探索应用BIM,大中型设计企业拥有专业的BIM团队,施工企业应用BIM的案例不断提升,并将其逐渐投入运维阶段。部分中央企业以及广联达、斯维尔等软件开发公司、高校正在全力推动国内各中小型建筑工程项目引进并应用BIM技术,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内企业更关注BIM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而在软件购买和硬件升级方面的重视度远远低于国外。

4BIM从业者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伴随着BIM技术的广泛推广,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培养BIM人才是BIM应用的当务之急。BIM涉及到多种软件,涉及建筑、结构、机电模型建立的建模软件,施工进度质量控制以及碰撞检查的施工方面的软件,运营管理FM和数据管理PDM,还包括一些项目优化软件绿色设计和模型检查。所以BIM技术涵盖了大量的计算机学科知识,要实现软件间的互导和交互应用,从业者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BIM同平台对话。在建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要实现项目的应用价值最大化,BIM从业者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能够将建筑项目各阶段,各专业协同应用,统筹管理,实现项目数据信息横向打通。从业人员心理和思维方式是关键,BIM从业者要尽快转变传统的2D思维模式,积极分享数据资源,乐于接受新技术和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对BIM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起到助力作用。BIM技术开放的数据系统必然带来数据的知识产权被盗用和套用的问题,相关专业人员要互相监督,注意保护自身的权益,防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增强法律意识。从长远角度来看,建立并完善BIM项目的争议处理机制很有必要。

5结语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覆盖全球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助力推进BIM技术,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积极引进并应用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及后期运维形成BIM产业化和互联网对接模式。BIM时代的到来必将淘汰大量预算人员,复合型的成本管理人才才能适应时展。

作者:郭晓芳 单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潘佳怡,赵源煜.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1):6-11.

[2]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等.BIM在国内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1):12-16.

第8篇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自焦煤公司下发了关于《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责任法人目标考核办法》以来,我们吉宁矿领导高度重视。因为,只有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才能实现本矿工作的“全面安全、本质安全、持久安全”,才能提升生产效益。为此,我矿领导专门成立了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自查小组,加强对自身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完善和改进。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工作执行率,增强工作实效,我矿自查小组形成了专门的负责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实施。狠抓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自查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抽查方式,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检查力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改善工作方式,进一步夯实职工素质工程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扎实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一)严格执行“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制度

领导干部是单位的带头人,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行为大大影响着职工的积极性。根据公司要求,我安监处认真落实“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工作措施。通过对干部人员的积极鼓励,加强指导,大力推行此项措施,积极营造“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官教官”的学习氛围。同时,加强监管,确保干部上讲台一个不少,职工被包保培训一个不漏。严审干部的教案,对其进行积极指导,确保教学工作贴近生产实际。培训讲课以安全生产、合规操作、遵守职业规范、严守职业纪律、不违规作业、增强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

(二)加强合规操作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生产是我们煤矿企业的永恒主题。结合总公司的指示,安监处想方设法加强职工的合规操作培训,进一步规范他们的从业纪律,为我矿增产增量打好基础。一是加强“三项岗位人员”依法持证培训工作,即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这三类岗位人员的持证培训。确保依法持证上岗率达100%。二是加强对管理人员、班组长的专业素质培训。特别对班组长还进行了依法持证培训,共100人次。三是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专业技能、合规操作、操作流程等方面作为培训重点。旨在提高专业技术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和工作技能。经组织培训后,专业操作人员共达标500人。四是注重岗前、转岗培训工作。井下、地面职工的上岗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地培训两部分。前期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3个月,着重掌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相关的技能。然后再进行实践培训,至少半年,实现员工的上岗培训和三级培训。

(三)注重学历继续教育,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

当前,知识就是竞争力。华晋集团十分重视我们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因此,我们吉宁矿安监处认真按照公司要求,狠抓学历继续教育。积极鼓励职工自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今年上半年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我矿前期将班组长和安管人员共83人安排到临汾培训单位进行升学培训,取得毕业证,提升他们的学历水平。二是根据我矿生产需要,需成立专门的钻探队,专门抽调了40人进行探放水特殊工种的培训,均考试合格,证件正在办理当中,中旬就可以拿证上岗了。三是其他人员的学历教育,主要包括煤矿的重要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实现了煤矿“六长”和副总工程师大专学历6人,大专学历10人。安全生产管理员大专学历16人。特种作业员和班组长取得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50人,中专学历50人。其他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共83人。煤矿特有工种学历教育,高中、技校以上学历50人,中专学历30人。

(四)全面落实,抓好其它重要培训工作

除了常规的培训工作以外,我们还认真组织落实对新技术、新工艺设备的培训,力争操作人员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还着重加强了“手指口述”培训。共达标100人次。结合生产经营活动,我安监处还积极开展技能鉴定技术比武培训活动。

三、上半年的工作成绩

总的来说,上半年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安监处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职工的共同配合下,我们吉宁矿职工素质提升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一是干部人员更加重视,积极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共同学习进步。二是我矿的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产工作向更规范化、合理化、安全化发展。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我矿良好的学习气氛,大家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都大大提高。为下一步的素质提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工作中的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第9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工程素质;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171-03

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科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其中,教育评估方法和体系的建立则是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前提和基础[2]。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汽车设计、开发及性能匹配等方面的工程实践活动,因此,良好的工程素质是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生工程素质评估属于系统工程范畴,涉及的因素及层次较多,在实际评估中会面临很多问题。一般研究停留在定性评估方面,而定量方面尚未得到研究。层次分析法正是一种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学生工程素质的评估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组合分层,然后针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进行定量描述,并计算出每一层次中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最后,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总目标重要性的权值,以得到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结果,从而实现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的决策评估问题[3,4]。

一、方法与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所包含的因素按照隶属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分层,一般分为目标层(最高层)、准则层(中间层)和方案层(最低层),各层及各因素之间通过连线来表达相互关系,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2.构造判断矩阵[3]。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假定判断矩阵某元素bij,那么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需要给出Bi与Bj的相对重要性。重要性赋值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比例标度,如bij=1,表示Bi与Bj一样重要,如bij=9,表示Bi比Bj极端重要。

3.计算单一准则下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3]。对上一步所得到的判断矩阵B,计算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如下式所示。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比率CR的计算如式(3)所示,当CR≤0.10时,则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是满意的。

二、应用实例

现对三个学生评估其工程素质,工程素质包含的内容和特征较多,本文提取其中典型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作为模型准则层因素。目标层A:工程素质评估结果;准则层C:工程实践能力C1,创新能力C2,人文素质C3;方案层:学生P1,学生P2,学生P3。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比较各因素相互之间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相应计算,结果如下:

(1)判断矩阵A-C(针对评估目标、准则层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赋值),如表2所示。

由式(2)~(7)计算得:λmax=3.086,CI=0.0432,由表1得,RI=0.58;则CR=0.0745

(2)判断矩阵C1-P(针对工程实践能力准则、方案层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赋值),如表3所示。

同样可得到:λmax=3.010,CI==0.0051,RI=0.58,CR=0.0088

(3)判断矩阵C2-P(针对创新能力准则、方案层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赋值),如表4所示。

同样可得到:λmax=3.010,CI==0.0051,RI=0.58,CR=0.0088

(4)判断矩阵C3-P(针对人文素养准则、方案层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赋值),如表5所示。

同样可得到:λmax=3.0677,CI==0.033,RI=0.58,CR=0.0569

(5)层次总排序及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由式(8)~(9)及式(3)得:CI=0.029,RI=0.58,CR=0.05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该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排序为:学生C1>学生C2>学生C3,且定量权值如表6所示。

三、结语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学生工程素质评估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方案层各因素(各学生)相对于工程素质评估结果(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从而得到学生工程素质评估结果。计算示例表明,本方法可行。

当然,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估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各个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很难制订固定的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评价标准做适当修改。

参考文献:

[1]郑燕萍,闵永军,蔡伟义,等.汽车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6-78.

[2]何兆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构建发展性学生素质评估体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7(2):5-9.

第10篇

云南电网公司员工素质工程的内涵

云南电网公司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导入了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新理念——麦克里兰(McClelland)素质“冰山模型”(图1),并将此理念贯穿于员工素质工程的始终。

依据“冰山模型”,人的素质包括显性的知识、技能素质和隐性的潜能素质两部分,前者属于水面上的冰山,与工作绩效直接相关,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进行测量和观察。后者属于水面下的冰山,往往很难度量和准确表述,但却能对工作绩效产生更为重要、深远的影响。相比较而言,人们通常注重显性素质的培育而忽略了隐性素质,或者说对隐性素质重视不够。

为此,公司结合企业的实际和员工队伍的现状,以“一个基础、两个支持、八项任务”(图2)构建了员工素质工程的主要内容,从而较好地统筹了“冰山上”和“冰山下”、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

提升员工素质的关键措施

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人才评价是全部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基础。所谓“为治以知人为先”,如何保障企业正确的识别人才,是首先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公司借鉴“冰山模型”理论,从2009年起开展了供电企业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及行为评价标准的研究及应用工作。建立起了“以职系为基础,以职能为主线,以岗位为依归”,包括了5类职系、26项职能所含38项通用类能力要素和169项鉴别类能力要素、覆盖供电企业643个常见岗位的素质模型,集中反映了企业对各个岗位的员工能力素质的要求和期望。同时,配套开发了相应的岗位培训规范、培训课程、评价试题库以及测评应用系统,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

开辟多元职业发展通道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电网企业需要一大批员工长期在一线岗位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然而,历史形成的惯例是一线岗位岗级低、待遇低,当员工成长到一定阶段,只有通过行政职务的晋升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提高薪酬待遇,“技术技能优而仕”,导致技术技能骨干断层,许多本身也只适合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人员,也因感觉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而过早产生职业倦怠。为此,公司在传统行政职务晋升的通道上,开辟了技术、技能专家职业发展通道,即在专业技术和生产技能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职务、岗位不变,但岗级、待遇可以不断提升。其中:技术专家最高可享受到省公司正职的待遇,技能专家可享受到地市供电局正职的待遇。2011年,公司选聘技术专家50人,其中:一级技术专家1人,二级技术专家1人,三级技术专家5人,1-4级助理技术专家43人。2012年,选聘技能专家8人,其中:一级技能专家1人,二级技能专家3人,三级技能专家4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技术、技能岗位员工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健全员工培养开发体系 首先,建设教育、培训“双系统”。通过培训系统的建设,组织大规模、体系化、针对性的业务技术培训,解决员工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的提升问题;通过教育系统的建设,潜移默化、长期熏陶,解决员工价值观、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性格特征等深层次的隐形素质的矫正和提升问题,两者协同推进,促进员工素质稳步提升。其次,打造高端人才的“摇篮和孵化器”,2008年采用产学研协作中少见的“两站合一的模式”建设博士后、研究生工作站,一些科研成果已在公司系统得到应用。第三,启动持证上岗工作,推动员工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2008年,公司从制度标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资源保障体系、激励约束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全员持证上岗管理体系,先后获得了专业技术资格、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电工进网作业许可、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等几个主要证书的培训取证资质。新建了5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形成了覆盖水力发电、火力发电、供用电、电力建设的工种门类齐全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第四,2009年在云南省首家建立了竞赛获奖员工直接晋升相应职业资格的制度化机制,截止到2011年底共计119名员工获准晋升相应职业资格。

优化激励约束措施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在传统的考核、表彰、奖励的基础上,开展了员工现场生命自救互救培训、员工辅导计划、“和谐温馨”变电站建设三项工作,高度契合了公司现阶段员工在安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不同需要。一是建立员工现场生命自救互救培训机制。公司2009年针对意外伤害高发的工种和最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在综合医学、消防、地震、动物研究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编著了17.9万字的培训教材,实行全员轮训并规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必须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方可上岗。二是实施员工辅导计划。建立了员工心理在线评测系统,编印了《员工心理自助手册》,针对“近期发生职务、岗位变动,出现情绪波动的员工”等12类重点人群,开展员工心理疏导,建立帮助工作机制。三是从强化人文关怀入手,推进“和谐温馨”变电站建设,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

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借用“工程”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遵循目标指标化、任务项目化的思路,形成包括工作项目、内容、主办部门(单位)、协办部门(单位)、责任人和督办人的健全的任务目标体系和任务落实体系,逐年逐级分解下达项目推进计划。其次,突破员工队伍建设单一或过度依赖人力资源部门的传统,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和评估办法,把员工素质工程开展情况纳入组织绩效管理,形成公司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归口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共同承担起建设员工队伍应有的职责。第三,为提高认识水平,掌握工作信息,共享工作经验,通过会议动员部署、现场调研辅导、建立联络员工作网、编制专门工作简报、借用外脑合作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内外媒介交流等有效措施,建立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员工素质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

提高员工素质 人均素质当量:2011年公司主业在岗合同制员工(母公司口径,不含县公司)人均素质当量达到0.93,比2008年提高了0.4个点值。人才密度:2011年公司人才密度达到93%,比2008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文山、保山、德宏供电局等10家单位的人才密度已经达到100%。高技能人才比例:2011年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83%,比2008年提高了11.53个百分点。全员培训率:2011年公司系统培训总人次为437430人次,人均年培训学时72小时,全员培训率达到99.33%,同比2008年上升了2.46个百分点。其他关联指标:2008-2011年,公司员工中产生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102人,云南省技术状元18人,特别是电力行业特有工种的持证上岗率大幅提升,2011年达到98%,同比2008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员工的论文获奖数、科技进步奖获奖数、知识产权获取数、QC成果获奖数,都在持续较快增长。

强化基础管理 员工素质工程的开展,进一步健全了人力资源方面的数据、指标、台账,规范了相应的制度、标准、流程,革新了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方法和工具。2008-2011年,公司先后组织编制了人力资源职能战略、五年规划和分年度行动计划,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组织架构一体化调整,厘清了各级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工作界面,完成了工资分配制度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了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出台了规范劳动用工的系列文件,修编了人才评价管理制度,健全了教育培训体系,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一体化、规范化、信息化。

第11篇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当前经济发展新态势下,着力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的进展,是国有企业保持创新活力,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秘密法宝”。企业党群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势必会削弱党群工作效果。失去了党群工作的“人文关怀”“柔性管理”,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会降低,进而产生思想不稳定、职工离职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因而,开展党群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不仅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更是带动职工群众、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党群干部 素质提升 途径

一、党群干部应当具备的主要素质

一是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对党群干部起码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成效。党群干部要自觉同党的指示方针保持一致,在涉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时,要从大局出发,顾及整体利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还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党群干部往往要面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问题,如果党群干部不具有较高政治敏感,就难以正确地认识和判断形势,难以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二是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党群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塑造良好的形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会“事半功倍”。

三是全面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党群干部所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包括基本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到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等多个学科。能力是一个人知识、智慧和技能的综合的外在表现,是指人们经过实践积累,在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时具有的一定水平。党群干部应当具备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教育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执行能力等。作为党群干部,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出众的能力,才能适应各种不同工作的需要。

四是健康的身心素质。思想政治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这就要求党群干部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是学习、工作的本钱”,要保持身体健康,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营养均衡,节制饮食,控制烟酒,保证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

心理素质是党群干部做好工作的主观因素,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反应。党群干部要有处变不惊的从容,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客观、公正地处理好各类问题;还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一定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直面挫折和困难,才能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实现党群干部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开展党群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设,就是要从应当具备的各项素质入手,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途径,扎扎实实推进各项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实现党群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的需要。

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围绕企业工作全局,要结合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的特点,以理想信念、形势任务、民主法治、先模精神等为主要教育内容,每年设立相应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群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要注重时效性,注意结合国家重大事件、新闻热点、企业生产任务等广泛选题,创新形式和内容。

二是抓好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是提升党群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素质建设工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和有关部门和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定制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培训体系,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要创新教育培训形式,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可以开展“轮流课堂”,党群干部人人当老师上台讲课,这样自然会形成一股压力,迫使他们加强自我学习。还可以采取“案例演示”、“体验式教学”等模式,对党群工作中具有程序性、流程化、制度性的一些知识,由学员扮演相关角色,现场模拟演示,实现了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增强了学员的直观感受,可以有效提高培训效果。

第12篇

一、加强艺术素质教育是大工程观的内在要求

1.大工程观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的结果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现代工程理念的体现。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工程师理性地认识和合理改造自然,追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大工程观较好地反映了现代工程教育实践化、宽泛化、整合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指导理念。这就要求工程师要从认识自然和合理改造自然的哲学层面上去反思自身的工程价值取向,树立“天人合一”的现代和谐工程理念,使工程与人、社会、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状态。大工程观与现代工程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大工程观也是追求人———自然———社会之间和谐的教育价值观,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2.提升艺术素质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艺术素质是履行好工程师职责的重要前提。工程师是工程活动的多元主体之一,是工程的主要创造者、创新者。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工程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综合素质为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工程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艺术修养,能够展现出道德、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成为在才智和社会成就上的佼佼者。近年来,我国的许多理工科院校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工程艺术素质。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现代和谐工程理念的内涵、作用和意义,树立先进的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工程文化观、工程生态观、工程伦理观,弘扬和落实现代和谐工程理念,提高大学生的价值综合能力,是落实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不难看出,加强艺术素质教育是大工程观的内在要求,提升工科学生的艺术素质是大工程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

二、加强艺术素质教育必须构建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工程教育中不仅关注工程学科知识体系,也要关注工程的文化内涵;教育不再以工程知识为中心,而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不仅关注学生学习和掌握已有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受到包括工程知识在内的工程文化的全面熏陶,能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要进一步加强艺术素质教育,必须构建和完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1.构建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是培养现代工程师综合能力的有力举措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是落实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本质要求。大工程观以系统论为基础,体现在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上。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体系内的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更强调人文要素和技术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不仅仅强调工程单元设计与管理的能力,更强调单元工程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不仅仅强调工程设计与管理的能力,更强调工程与人类、社会、自然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为前提,如果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可供综合的要素或元素,就谈不上综合。因此,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打破专业界限,拓宽专业领域,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突出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思维训练,培养大工程观所要求的工程综合能力。在基础学科层面上,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在学科门类的综合上,开设人文素质类系列课程,拓宽公共基础类系列课程,真正体现融合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大工程观教育思想。在学科专业的综合上,打破学科壁垒,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整合工程基础类系列课程,建立工程综合课程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宽厚的工程基础能力。在专业课程的综合上,整合专业技术类系列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为技术大综合提供可供综合的技术元素[3]。

2.构建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工科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两个层次:一是具备人文知识。即掌握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解包含其中的人文思想。二是培养人文精神。依靠人文学科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和环境熏陶而形成道德、情感、价值观以及自由、批判的精神。人文精神是主体对精神世界的最崇高的追求,是完美人格的主要标志,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知识只有内化为人文精神,其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一个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问题。具体而言,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

三、艺术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

艺术素质教育是基于工程文化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加强工科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把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包括工程学科知识体系在内的艺术文化的熏陶,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