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药学

生药学

时间:2022-08-11 08:4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药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药学

第1篇

【关键词】化橘红生药学

中药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tomentosa’或柚Citrus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前者称毛橘红,后者称光橘红,为理气化痰之常用中药[1]。化州柚是柚的栽培变种,为化州市特有树种,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2],自古以来,其未成熟果实外果皮即作为橘红入药,习称毛橘红,品质最优,曾列为皇室专用祛痰圣药。柚外果皮作为化橘红入药,习称光橘红,其药材虽非道地,但因种植面广、产量高,在市场上也以化橘红品名进行销售,因品质差于毛橘红,严重影响了化橘红药材的市场声誉,给道地毛橘红药材的生产带来严重冲击。为科学区别两种化橘红药材生源及性状,现对化橘红两品种的原植物及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化州柚和柚原植物标本和毛橘红与光橘红未成熟果实全部采自化州市平定镇化橘红GAP种植示范基地,毛橘红与光橘红饮片按《中国药典》加工方法加工。以上原植物标本及药材标本均由课题小组采集,并由平定镇化橘红研究所林仁和主任鉴定。

1.2方法通过化橘红GAP种植示范基地的实地考察,采集植物标本,进行两种化橘红的原植物组织形态学研究,并对毛橘红与光橘红两饮片进行显微特征鉴别。

2形态、性状研究

2.1化州柚的植物形态学、性状研究

2.1.1化州柚的植物形态常绿小乔木,高通常3~5m,嫩枝、叶背面、花梗、花萼和子房均密被柔毛;嫩枝压扁且微有纵棱,并有微小针刺。单身复叶互生,嫩叶常暗紫红色,成长叶厚,椭圆形至阔卵形,长7~13cm,宽3~6cm,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圆,边浅波状,深绿色;羽叶倒心形,长2~3cm,宽约2.5~3cm。花春季开放,白色,极香,单生叶腋或组成腋生总状花序;花萼杯状,4浅裂;花瓣4片,矩圆形,白色,子房近球形,被柔毛,萼直径约1cm,4浅裂;花瓣长圆形;雄蕊20~25枚。柑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直径约8~11cm或稍过之,幼果绿色,被黄绿色绒毛,成熟果实柠檬黄色,绒毛不褪,果顶部稍凹,果皮厚约2cm,有极厚与果肉不易分离的白色海绵组织;瓢囊16瓣,味极酸;种子80粒以上,扁圆形,白色,合点浅紫色。

2.1.2毛橘红饮片性状呈类球形,已切成五角或七角状。直径8~15cm,厚1.5~6.5cm。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无皱纹,有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一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内侧柔软而有弹性。气芳香强烈,味苦、微辛。

2.2柚的植物形态学、性状研究

2.2.1柚的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5~10m。嫩枝压扁且微有纵棱,具明显针刺,幼枝、叶背面被疏短柔毛,单身复叶互生,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阔卵形,叶质较薄,长6.5~16.5cm,宽4.5~8cm,边缘浅波状,羽叶倒心形。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腋生;花瓣白色;雄蕊25~45;子房长圆形。柑果梨形、倒卵形或圆形,幼果绿色,无绒毛,成熟果实柠檬黄色,顶部稍凹,果皮厚约2cm,有极厚与果肉不易分离的白色海绵组织;直径10~15cm,外果皮光滑无毛,油室大;瓤囊10~18瓣,味极酸;种子80粒以上,扁圆形,白色,合点浅紫色。柚叶基部阔圆形,边缘有圆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有稀疏毛,叶质明显薄于化州柚,其他特征与化州柚相似。

2.2.2光橘红饮片性状呈对折的五角或七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开后较毛橘红大,直径10~30cm。厚5~15cm。外表面色略淡,黄绿色或黄棕色,无茸毛,有皱纹,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油室较毛橘红大,内侧柔软而富弹性。香气较弱,味苦、微辛。

3显微结构研究

3.1茎横切面特征

3.1.1化州柚表皮枯萎,表皮外有非腺毛。木栓层由4~5层细胞组成。皮层由3~8层细胞组成。石细胞散在,含较多淀粉粒。韧皮部20余层细胞,富含草酸钙方晶,韧皮纤维2~3环,每环4~5层细胞。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发达,有明显的年轮,次生木质部可见导管、木射线和木薄壁细胞。髓部明显。

3.1.2柚表皮外无非腺毛,韧皮部含方晶较少,皮层含淀粉粒较少,其他特征与化州柚相似。

3.2叶横切面特征[3]

3.2.1化州柚(见图1A)上下表皮均为一列。叶肉栅栏组织由3层短圆柱状薄壁细胞组成,共厚约70μm,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其长轴与上表皮垂直,形成栅栏。最外层栅栏组织含草酸钙方晶。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连,由一些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大,排列疏松如海绵状,含油室、方晶和气孔。叶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外有韧皮纤维环绕,皮层较厚,韧皮部富含方晶。主脉上方有栅栏组织与叶肉中的栅栏组织相连接。上表皮有非腺毛,多含方晶。

3.2.2柚(见图1B)叶肉栅栏组织3层共厚约28μm,最外层栅栏组织不含草酸钙方晶。叶脉皮层较薄,约为化州柚的1/3,其他特征与化州柚相似。

3.3饮片的横切面及粉末图特征[4]

3.3.1毛橘红(见图2A)表皮为一列类方形细胞,可见1~5个细胞的非腺毛,长可至110μm,基部直径约25μm,外被角质层,有气孔,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7~21μm,副卫细胞5~7个,排成放射式。中果皮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排列疏松,外侧有油室,径向长90~365μm,切向长490~980μm。草酸钙方晶主要存在于外侧薄壁细胞中,长9~18μm,中果皮散有维管束,导管主为螺纹,直径6~17μm,成束或散在。分泌细胞扁长形。

3.3.2光橘红(见图2B)表皮为1列多角形类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气孔,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7~21μm,副卫细胞5~7个,排成放射式,无非腺毛。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排列较疏松,外侧有大型油室,不规则排列成1~2列,油室较大,长圆形,径向长380~1220μm,切向长285~810μm。草酸钙方晶主要存在于外侧薄壁细胞中,长9~18μm,中果皮散有维管束。导管主为螺纹,直径8~20μm,成束或散在,分泌细胞扁长形。

4总结

毛橘红原植物化州柚为柚的变种,两者亲缘关系虽近,但两者原植物及药材在植物形态及显微构造上存在显著差异。毛橘红外表面为绿褐色或黄绿色,密被茸毛,质坚实,不易折断;光橘红外表面为黄绿色,无茸毛,质脆体轻,易折断。化州柚与柚的茎、叶横切面有较大差异,与化州柚比较:柚茎横切面表皮外无非腺毛,韧皮部含方晶较少,皮层含淀粉粒较少;柚叶脉皮层较薄,叶肉栅栏组织3层共厚约28um,约为化州柚的1/3,最外层栅栏组织不含草酸钙方晶。现把两品种的主要区别列于下表1、2、3,易于互相鉴别。

4.1毛橘红与光橘红原植物形态主要区别见表1。

4.2毛橘红与光橘红原植物显微主要区别见表2。

4.3毛橘红与光橘红饮片显微特征主要区别见表3。表1毛橘红与光橘红原植物形态主要区别表2毛橘红与光橘红原植物显微主要区别表3毛橘红与光橘红饮片显微特征主要区别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1.

2梁文皓.化州橘红志.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30.

第2篇

[摘 要]:本文对红车轴草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关键词]:红车轴草 生药学

豆科植物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is L.)别名有翘摇、红花翘摇、红三叶、红三叶草、红花苜蓿、红椒草。首载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公元739年)中亚阿维森纳的《医典》(公元980-1037年)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亦有记载。药用红车轴草的带花序的茎枝。本药材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已知黄酮类成分有柳穿鱼苷、槲皮素、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异李鼠素等,异黄酮类有鹰嘴豆芽素A和B、染料木素和大豆素、红车轴草素等50余种;还有含有香豆精,有机酸,甾醇、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中医认为其有止咳平喘,解痉止痛,润便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喘,咽痛,胃痛,痛经,便秘及精神不振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药材的一些提取物有抗肿瘤,治疗胃溃疡、胃癌、乳腺癌,骨质疏松症,调节人体自身雌激素不足等多种功能,因此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更由于红车轴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和世界许多地区,资源十分丰富,开发远景非常广阔。在此,对红车轴草进行了生药学方面的研究,以供参考。

1 药材性状

本品长20~40cm。茎圆柱形,具纵向沟纹,密被棉毛,质脆易折断,断面周边浅黄绿色,中间白色,最中央成空腔;掌状三出复叶,多卷缩,总叶柄下部较长,可达10cm,上部较短,托叶披针形,下半部与叶柄合生;小叶无柄,呈卵形、椭圆形或近菱形,长2~4cm,先端钝圆或略长,基部楔形,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细齿,上面近无毛;下面被疏棉毛;花多数密集呈头状花序,苞片大,卵圆形,花萼钟状,5齿裂,具长毛;花冠紫红色、棕黄色,长10~13mm,翼和龙骨具长爪。(图1)

2 显微特征

2.1 茎横切面(约2mm):表皮细胞1列方形或长方形,外被角质层,并生有棉毛;皮层细胞长方形或椭圆形,约5~8列;维管束外韧性,韧皮部细胞较小,外侧为中柱鞘纤维,内侧为木质部,木质部导管多为单列径向排列;髓部细胞多角形或椭圆形,中央长呈空腔。(图2-1、2-2)

2.2 叶主脉横切片: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椭圆形,大小基本相似,细胞内常含颗粒状物,上表皮几近无毛,下表皮有疏棉毛;栅栏组织,细胞2~3列,细胞长方形,海绵组织细胞含叶绿素和颗粒状物;维管束周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内侧为1~3列厚角细胞;含方晶。(图3)

2.3 粉末:浅黄绿色至绿色。气孔不定式,细胞3~5个,长径约18μm,短径10μm;花粉粒圆形或椭圆形,具3浅沟,直径35~55μm;非腺毛,细长锥形,中部直径10~30μm长短不一,长可达1500μm;腺毛长卵形,多细胞,柄短,头部长50~65μm;纤维有3种类型,短梭型,有壁孔,长梭型和晶纤维,直径10~30μm,导管多为螺纹,有时可见孔纹导管,直径10~30μm表皮细胞椭圆形或方形,壁略厚,含颗粒状物;叶肉细胞长方形或类圆形,含叶绿素和颗粒状物;髓细胞较大,多角形。(图4)

3 理化鉴别

3.1 薄层色谱:样品溶液制备,取本品粉末10g,加50%甲醇10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浓缩至近于,加水25ml使溶解,加盐酸1ml,加热回流2h,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30m1),合并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制备,另取槲皮素、异鼠李素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lmg的对照品溶液;薄层板,0.5%氢氧化钠硅胶G板;点样,供试品溶液2μl、槲皮素1μl、异鼠李素21μl;展开剂,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4:1),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图5)3.2 紫外光谱: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h,滤过,取滤液1ml,置25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再从前容量瓶中取溶液2ml,加甲醇稀释至10ml,以甲醇为空白对照,进行光谱扫描,在紫外光区261nm和215nm处有明显吸收峰。(图6)

第3篇

关键词:垂叶黄精;显微特征;生药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8-0063-03

垂叶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Polygonatum curvistylum Hua)的干燥根茎,又名黄精、弯花柱黄精[1]。分布于云南的大理、泸水、剑川、丽江、香格里拉、德钦等地。生于海拔2700~3900m的林下或草地[2]。有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之效。用于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3]。目前对本品的研究尚处于空白,为了能更好的开发利用该资源,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扩大黄精属植物的药用资源及对其深入研究提供生药学资料,也为该药的药材标准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材料 垂叶黄精标本及药材采自云南德钦、香格里拉、大理。标本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陶德定研究员鉴定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垂叶黄精Polygonatum curvistylum Hua。

1.2 试剂 乙醇(化学纯),冰醋酸,甘油,甲醇,TO型生物透明剂,0.1%固绿,0.5%番红,石蜡,FAA固定液,氨试液,三氯甲烷,丁醇,冰醋酸,中性树胶,双缩脲试剂(Biuret),茚三酮试剂,α-萘酚(Molisch)试剂,碱性酒石酸酮(Fehling)试剂,碱式醋铅试剂,碱性苦味酸(Baljet)试剂,异羟肟酸铁试剂,重氮化试剂,硅钨酸试剂,碘化铋钾,改良碘化铋钾。

1.3 仪器 FA2004N电子分析天平,BM-Ⅵ生物组织冷冻包埋机,CS-Ⅳ型摊片烤片机,QP-Ⅲ生物组织切片机,TS-12H+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Micr E400 Nikon显微镜,数码显微照相机,GZX-9030 MBE 数显鼓风干燥箱,生物组织摊片烤片机(CS-IV型),生物组织刀刃磨机(MD-II型),ZFⅡ型三用紫外分析仪。

2 原植物鉴别

根状茎圆柱形,常有短分枝,粗2~10 mm,茎高13~50 cm。叶有3~4(~6)枚轮生,纸质,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长1.8~7 cm,宽1.5~8 mm,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叶初时上举,花后下垂。花序具1~2朵花,总花梗长1~5 mm,下垂,花梗长3~12 mm;苞片微小,膜质,披针形,长2~3 mm,生于花梗中部或中上部,早落;花被淡紫色,花被裂片及花被筒上部颜色较深,圆筒形,全长4~10 mm,花被裂片长1~2 mm;雄蕊着生于花被筒中上部,花丝极短,长不足1 mm,花药黄色,长约1.5 mm;子房卵形,长约2.5 mm,宽约1.8 mm,花柱和子房近等长。浆果枣红色,球形,直径4~9 mm,具2~8颗种子,种子淡黄褐色,球形,直径约3 mm[2]。

3 性状鉴别

本品呈结节状扁弯柱形,长5~15 cm,直径0.2~1.5 cm,表面黄棕色至黄褐色,有纵皱纹,可见少数须根及须根痕。质坚硬,较柔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有众多淡黄色维管束小点散列。气微,味甘,淡。见图1。

4 显微鉴别

4.1 根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细胞类方形,微波状排列;外被角质层。基本薄壁组织中有许多类圆形或椭圆形黏液细胞散在,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38~42束,外韧型或双韧型,散列。见图2。

4.2 叶横切面 上表皮细胞1列,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栅栏组织细胞1列,不过中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类圆形黏液细胞散在,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脉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下表皮细胞1列,较上表皮细胞小,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排列紧密。见图3。

[KH*3D][JZ][XC20110814.TIF;%85%85]

[HT6][JZ]1.上表皮细胞 2.叶肉组织 3.黏液细胞 4.维管束 5.下表皮细胞

[HT6H][JZ]图3 垂叶黄精叶横切片图

4.3 根茎粉末特征 粉末棕黄色。(1)表皮细胞表面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并呈连珠状增厚;(2)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有的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50~140 μm;(3)黏液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4)导管为环纹或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5~40 μm;(5)薄壁细胞长圆形或长方形,壁稍增厚。见图4。

4.4 地上部分粉末 粉末黄绿色。(1)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无气孔。叶下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平直,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气孔较多,不定式;(2)导管为螺纹导管,直径5~8 μm;(3)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50~140 μm;(4)纤维成束,多与导管相连,壁稍厚,纹孔明显。见图5。

5 主要成分

经系统预实验,垂叶黄精根茎中主要含蛋白质、皂苷、多糖、还原糖、黄酮类、蒽醌类、萜类、挥发油以及生物碱等成分,可能含有内酯、香豆素类、甾醇成分。

6 薄层鉴别

取3个不同产地的样品粉末各1 g,加70%乙醇20 mL,加热回流1 h,抽滤,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之溶解,加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 ℃)-乙酸乙酯-甲酸(5∶3.5: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的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3个不同产地的药材供试液在同一硅胶G板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6。

7 讨论

本实验通过对垂叶黄精的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得出原植物形态主要特征为叶细狭,在花开后向下俯垂。根茎横切面主要特征为基本薄壁组织散有较多黏液细胞,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多为外韧型或双韧型,散列。粉末特征为: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壁呈连珠状增厚;有众多草酸钙针晶及黏液细胞;导管为环纹。叶横切面中脉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主要含有蛋白质、皂苷、多糖、黄酮、蒽醌、萜类、挥发油以及生物碱等成分。薄层色谱中,三个不同产地药材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重现性较好。

本文可为垂叶黄精的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该药提供一定的生药学鉴定依据。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7:2042.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32~734.

第4篇

黑面神为大戟科黑面神属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 (Linn.) Argow)的全株。拉祜名为瓦打尾列,其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散淤止痛,止痒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散瘀止痛,治疗胸痛、偏头痛、产后子宫收缩痛,还用于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疾病[1]。黑面神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散生于山坡、平地旷野灌木丛中或林缘。笔者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对黑面神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详细描述黑面神的生药学特征,为黑面神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来源鉴定

样品采自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经赵琪钟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大戟科黑面神属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 (Linn.) Argow)的全株[1]。

2植物形态

灌木,高1~3m;茎皮灰褐色;枝条上部常呈扁压状,紫红色;小枝绿色;全株均无毛。叶片革质,卵形、阔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7cm,宽1.8~3.5cm,两端钝或急尖,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干后变黑色,具有小斑点;侧脉每边3~5条;叶柄长3~4mm;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mm。花小,单生或2~4朵簇生于叶腋内,雌花位于小枝上部,雄花则位于小枝的下部,有时生于不同的小枝上;雄花:花梗长2~3mm;花萼陀螺状,长约2mm,厚,顶端6齿裂;雄蕊3,合生呈柱状;雌花:花梗长约2mm;花萼钟状,6浅裂,直径约4mm,萼片近相等,顶端近截形,中间有突尖,结果时约增大1倍,上部辐射张开呈盘状;子房卵状,花柱3,顶端2裂,裂片外弯。蒴果圆球状,直径6~7mm,有宿存的花萼。花期4~9月,果期5~12月。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散生于山坡、平地旷野灌木丛中或林缘。越南也有分布[2],见图1。

3性状鉴别

长1~2m,全株均无毛;茎皮灰褐色;小枝灰绿色,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革质,卵形或宽卵形,长3~6cm,宽2~3.5cm,两端钝或急尖,全缘,上面有虫蛀斑纹,下面灰白色;托叶三角状披针形,枝及叶干后为黑色。花单生或2~4朵簇 [1];雄花花萼陀螺状,长约2mm;雌花花萼钟状,直径约4mm,萼片近相等。蒴果,圆球状,直径6~7mm,有宿存的花萼。根呈长圆柱形,横向延长,长短不等,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类白色,气微,味淡。

4显微鉴别

4.1叶横切面显微组织特征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突起。上下表皮内侧各有1~2列栅栏细胞,海绵组织中含大量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见图2。

4.2叶片上表面观组织特征叶片上表皮细胞紧密呈类方形,上有极少平轴式气孔,副卫细胞2个,偶见草酸钙簇晶。见图3。

4.3叶片下表面观组织特征叶片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呈不规则弯曲,细胞大小不等。气孔多为平轴式,较少为不定式。见图4。

4.4根横切面显微组织特征根类圆形,表皮细胞数层,类方形或扁圆形;表皮细胞下为5~7层紧密排列的类方形木栓层细胞,较表皮细胞小;基本薄壁组织有7~8列细胞组成,细胞较大,大小均匀;内皮层有1~2列细胞组成,细胞较小,排列紧密;中柱鞘外薄壁细胞3~4列,环绕维管束,维管束为外韧型,射线有2~5组成。木质部中导管大小不一,类圆形,韧皮部较狭窄。见图5。

4.5茎横切面显微组织特征茎木栓层细胞数列,排列紧密,类方形;皮层由数列薄壁细胞,散有大量淀粉粒,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内皮层由1列细胞组成。韧皮部较狭窄,。木质部较宽广,导管单个茎向排列;木射线明显,较宽广,由3~5列组成。髓部细胞类圆形,细胞较大,细胞内含大量草酸钙簇晶。见图6。

4.6植株粉末显微鉴别淀粉粒大量散在,大小不一,直径较小,多为类圆形,多存在于薄壁细胞。草酸钙簇晶大量存在于叶片组织、茎的髓部。叶片组织草酸钙簇晶数列排列成紧密的条状,有时单个散在;茎髓部草酸钙簇晶大量散在。网纹导管较发达,直径较小,极多。木纤维较明显,壁厚。见图7。

5理化鉴别

5.1糖和苷类化合物[3]取黑面神的热水提取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在试液与浓硫酸交界面产生紫色或紫红色环。取黑面神的热水提取液1ml,加入1ml碱性硫酸铜试剂,水浴加热5min有砖红色沉淀。 取黑面神的热水提取液5ml,加入2ml正丁醇进行萃取,正丁醇萃取液蒸发去溶剂加入5%α-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在试液与浓硫酸交界面产生紫色或紫红色环。

5.2黄酮类化合物[3]取黑面神的热水提取液20ml趁热过滤的沉淀物,溶于1ml的乙醇,加热少许镁粉振摇,再滴加3滴浓盐酸,2~3min内即可显较淡紫红色。

5.3鞣质类化合物[3]取黑面神的丙酮提取液1ml,加热1ml明胶溶液,立即变浑浊,随之生产部分白色沉淀。取黑面神的丙酮提取液1ml,加1ml入醋酸铅,生产黄绿色浑浊。

5.4三萜类化合物[3]取黑面神的乙醇提取液5ml置于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残留物加1ml氯仿溶解,并转移至小试管中,沿着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ml,硫酸层显红色,氯仿层于紫外灯下有绿色荧光。取黑面神的乙醇提取液1ml ,滴于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100℃,呈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5.5挥发油[3]取黑面神的石油醚提取液滴于滤纸上,油斑在室温下挥发,留有少许痕迹。

5.6检查生物碱[3]取黑面神的乙醚提取液,经酸提碱沉后,用有机溶剂氯仿萃起,取氯仿层溶液1ml,加入2~3滴碘化铋钾试剂,无沉淀。取黑面神的乙醚提取液,经酸提碱沉后,用有机溶剂氯仿萃起,取氯仿层溶液1ml,加入2~3滴碘化汞钾试剂,无沉淀。取黑面神的乙醚提取液,经酸提碱沉后,用有机溶剂氯仿萃起,取氯仿层溶液1ml,加入2~3滴硅钨酸试剂,无沉淀。

6分析与讨论

第5篇

关键词:玫瑰花;生药学;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1-0109-04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鞣质、脂肪油、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玫瑰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玫瑰花水煎剂可使血管平滑肌扩张,降低冠状动脉结扎所致的心肌缺血。玫瑰花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其药用价值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玫瑰精油是从玫瑰花中提取出的珍贵工业原料,被誉为液体黄金,是黄金价值的1.5倍,利用纯天然玫瑰精油加工制作的玫瑰精油软胶囊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有益成份,而且能够防止皮肤老化、平扶肌肤细纹,调节肌肤的平衡,调节女性内分泌等功效。我国利用玫瑰花开发出来十几种新药、特药、中成药及美容美颜等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销量剧增,价格居高不下。

玫瑰花主产于山东、安徽、浙江、内蒙古等地。山东为主产地之一,主要栽培于平阴、定陶、单县等地。2005版药典对玫瑰花的质量标准收载的较少,并且在不少地区发现其混淆品现象。笔者曾对山东玫瑰花的生产栽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控制玫瑰花药材质量本实验对其总灰分、醇浸出物、水分进行检查,并用电镜扫描观察花粉粒的超微结构,对山东产5个样品药材质量进行研究分析,为制定玫瑰花的质量标准以及玫瑰花的产业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实验药材

实验材料采集于山东平阴玫瑰镇西胡庄花田、定陶黄店镇朱庄村花田、单县莱河镇帅楼村花田,样品见表1。

2 实验方法与结论

2.1 性状鉴别

2.1.1 仪器解剖针、放大镜、镊子等。

2.1.2 实验结果花蕾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0.7~1.5cm,残留花梗上有绒毛;花托半球形,与花蕾基部合生;萼片5,披针形,黄绿色或棕绿色,被有绒毛;花瓣多皱缩,展开后卵圆形,呈覆瓦状排列,紫红色,有的黄棕色;雄蕊多数,黄褐色,花柱多数,柱头在花托集成头状,略突出,短于雄蕊。体轻,质脆。气芳香浓郁,味微苦涩。各样品的鉴别特征见表2。

2.1.3 结论不同玫瑰花外观性状各有差别,可能因产地环境、气候、土质等不同导致花期的不同而产生的影响。

2.2 灰分测定

生药中灰分的来源包括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又称“生理灰分”,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即总灰分。同一种生药,在无外来掺杂物时,一般都有一定的总灰分含量范围,如有变异,则说明中药的质量受到影响。规定生药的总灰分限度,对于保证生药的品质和纯净程度,有一定的意义。如果总灰分超过一定限度,表明掺有泥土、砂石等无机物质。因此灰分的测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药的内在质量,而以灰分为标准,可以对中药进行质量控制。供测定的生药样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2.2.1 仪器FA一1104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马福炉,电炉,坩埚,坩埚钳,干燥器等。

2.2.2 实验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项下规定。取供试品3-5g,置炽热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称定重量。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结果见表3。

2.2.3 实验结论不同玫瑰花总灰分有一定差异,其中大红花的含量较高,传统的含量较低,但均符合药典规定的不大于7.0%。

2.3 醇浸出物含量测定

玫瑰花含挥发油类和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浸出物的含量测定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尤其当活性成分不明确时,更具有实际意义。对玫瑰花进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药材的内在质量,以此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对其进行质量全面控制。供测定的生药样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2.3.1 仪器试剂FA-1104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锥形瓶,烘箱,干燥器等;乙醇为分析纯。

2.3.2 实验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A项下规定,用热浸法测定。取供试品约4g,称定重量,置250mL的磨口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100mL,塞紧,称定重量,静置1h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h,放冷后,取下锥形瓶,精密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过滤器过滤。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rain,迅速精密称定,结果见表4。

2.3.3 实验结论不同玫瑰花醇浸出物的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紫枝”的浸出物含量较大,而“大红花”的含量较小。

2.4 水分测定

水分含量多少对保证药材质量是一项重要指标,控制药材水量限度,可保证其在一定保存期内无发霉变质或有效成分不水解和分解,特别是花类药材,若水分含量过高,则很容易变质,因此应严格控制其水分含量。供测定的生药样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2.4.1 仪器FA-1104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称量瓶,烘箱,干燥器等。

2.4.2 实验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项下规定,用烘干法测定。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ra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C干燥5h,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lh,冷却,称重,至连续2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结果见表5。

2.4.3 实验结论不同玫瑰花水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单县”水分含量较高,定陶大红花水分含量较低,和贮存条件有一定关系。

2.5 玫瑰花的花粉粒形态学研究-

花粉粒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雄蕊产生的一种主要繁殖作用的器官。花粉粒形态受植物核基因的控制,

具有独特的组织构造,其外壁具有酸碱和抗生物分解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可保持数万年不腐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此发展起来的孢粉学技术在探讨植物起源、演化、分类和亲缘关系上有重要的作用,对玫瑰花样品的花粉形态作了比较详细的扫描电镜观察,为建立科学的玫瑰花分类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5.1 仪器试剂解剖针、剪刀、镊子、放大镜、显微镜(天堰)、日立H 8010扫描电镜、醋酐、硫酸、水合氯醛等。

2.5.2 实验方法选取采集的花蕾(每个样品分别选取6朵),剥开花瓣,取出花药,均匀撒布在粘有双面胶的金属载物台上,用常规真空喷金法喷金处理后,置于日立H-8010扫描电镜下观察,扫描电压为75kV。经普遍选取有代表性的视野,放大400倍观察花粉粒群体形态,2500倍观察花粉粒个体形态,6000倍观察花粒表面纹理,并且分别进行显微拍摄。取其代表性的花粉粒10粒,测量花粉粒极轴长、赤道轴长,计算平均值,表示花粉粒大小。在观察花粉粒大小、形态时,为扩大观察数量,辅以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检查样品按药典显微鉴别法中花粉粒与孢子制片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见表6。电镜扫描图:“丰花”(见图1-3)、“传统”(见图4-6)、“紫枝”(见图7-9)、“大红花”(见图10―12)、“单县”(见图13-14)。

2.5.3 实验结论玫瑰花花粉粒类球形或长球形,赤道面观椭圆形,极面观三裂圆形或近圆形;萌发孔为沟状,有3条孔沟,样品间差异不明显;花粉粒表面纹理多数为不规则的条状纹理,有穿孔。

3 讨论与小结

通过性状鉴别及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不同玫瑰花的性状及花粉粒之间差异不明显,定陶玫瑰花的花粉粒极轴和赤道轴均略长,是否与产地、生长环境等不同所产生的影响。这一点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中药的总灰分包括中药本身经过灰化后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又称“生理灰分”,和外界的无机搀杂物灰化后遗留下的残留物。各种中药在无外来搀杂物时,总灰分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有变异,则说明中药的质量受到了影响。本实验所用样品均符合药典标准。

浸出物的含量对中药玫瑰花的质量评价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对玫瑰花进行浸出物含量测定,获得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紫枝和传统浸出物含量较高,其他浸出物含量差别不大,可能与产地环境、气候、土质采收期有关。

第6篇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65-02

我校药学本科专业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40%,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药学》时,受到以下三方面的限制:①汉语言能力的限制;②课时的限制;③知识衔接能力的限制。这三方面的限制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的《生药学》教学效果不佳,如何使民族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期内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本项目组从事多年的生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就少数民族学生《生药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认真开展了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积极申报《生药学》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并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立项资助。下面就谈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做法。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理论知识。

在学习《生药学》课程当中,存在着不同的生药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有些药材外观非常的相似不容易区分,药理作用和功效具有记忆起来非常的琐碎而且相似的问题,生药的性能功效用的又是白话文,不易理解,难以系统掌握,从而缺乏学习兴趣,这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掌握《生药学》带来了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考试成绩。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对《生药学》教材充分深入地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课堂教学的体会。

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包括:教学文档的准备、课程进度的掌握、课堂设计等内容。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相应的教学文档以外,还要对每一堂课的课程进度要了如指掌,对每一堂课进行精心的设计:怎样开头,哪一部分是本堂课的部分,这堂课如何结束,如何和学生互动,这堂课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当教师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一般都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生药的性能、功效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和目前学生比较熟悉的西医西药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缺乏中医理论知识,就很难解释生药的性能和功效,为生药的掌握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对教师提出来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主讲生药学的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知识,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掌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我们通过在网上搜集、利用数码相机实物拍照以及自做动画等方法准备基本素材,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烦琐枯燥的生药学课堂教学活动变得形象生动和具有感染力,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药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4.采用实物展示的教学方法。将生药标本带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现场观察生药标本和描述生药特征,使枯燥的教材文字变成了有趣的实物观察,这样更有利于对相类似的生药进行非常直观的区分,便于掌握和总结相类似药材的共同点的不同点,对少数民族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极大的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5.在课程体系当中融入地方特色。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形成了新特的药用资源,有一些新疆的特色民族药材对一些特殊疾病具有疗效,民族药不仅独具特色,而且贮量大、品种多、质量好,如新疆的软紫草、雪莲、一枝蒿、麻黄、甘草、肉苁蓉、红花、黑种草籽、孜然、巨菊、刺山苷等。我们作为新疆的一所高校,最终的目的是为新疆医药事业培养一支实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药学后备军[1],因而很有必要在课程体系当中体现出新疆地方特色,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适当掌握常用的新疆的特色药材,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6.在课堂教学当中适当结合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适当的向学生介绍目前学科的国内外前沿,使学生了解当前生药学的发展现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往后能借鉴和通过更深一步的学习这些知识,将其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这对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实践教学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的培养是实用性生药学人才教育的重点。少数民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动手操作,但是普遍存在不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细节,这导致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目标相差较大,为了使少数民族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就需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景象合理的改进,使实验教学具有验证、综合和实验研究三大功能。现就少数民族学生生药学实验课的改革谈几点体会。

1.优化和强化生药学基础实验。目前统编的《生药学实验》教材内容多,在现有的实验课时的制约下,很难全部完成,而且内容不够精练,因此需要对生药学实验内容进行精练,优选出最基础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部分,做到“少而精”。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将生药学实验分成了五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生药横切片的显微鉴别,第二板块为生药粉末的显微鉴别,第三板块为生药理化性质的鉴别,第四板块为中成药的显微鉴别,第五个板块为生药的性状鉴别。具体实验安排:①药材横切面的显微鉴别,将根和根茎类药材横切面的显微鉴别合并为一个实验,观察人参、大黄、甘草的显微特征,人参是典型的根类药材的代表;大黄的入药部分是根以及根茎类,在观察时比较根和根茎的不同点,观察异型维管束分布在哪个部分,是怎样分布的;甘草是新疆的道地药材,横切面的显微特征具有代表性;通过观察这几个药材的显微特征,掌握根和根茎类药材横切面的显微特征。②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以金银花为代表,通过观察其粉末的显微特征,掌握粉末镜检时,着重观察的腺毛、非腺毛、草酸钙结晶体、花粉粒的形状等形态特征,掌握粉末鉴别的常规鉴别操作要点和过程,明确粉末鉴别的意义[2]。③药材的理化鉴别:利用药材本身的特征性成分或选择适当的溶剂提取特征性成分,利用其理化性质进行鉴别,如显色反应、沉淀反应、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的鉴别[2],掌握常用的理化鉴别技术。④中成药的鉴别,以最经典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的为实验材料,主要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共六味药组成,这些成分在鉴别过程中会对彼此的鉴别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如何利用其中成分的显微特征加以鉴别,从而掌握显微鉴别在中成药鉴别中的应用。⑤性状鉴别:除了识别实验当中接触到的生药外,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利用生药标本,根据教师讲课进度识别各类药材。通过以上的实验板块,使得学生初步掌握对生药品质进行评价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生药奠定一定的实验技巧。

2.新疆特色药材融入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生药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在生药学实验完成了前面的五个模块后,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使实验的质量、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3]。具体方案是:教师给予一个新疆特色药材如孜然,提示学生做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显色反应、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的鉴别)以及从中提取挥发油,学生根据以下的步骤完成实验过程:①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②设计实验方案;③在实验课中讲述实验方案;④进行实验;⑤得出实验结;⑥按照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在整个的实验过程当中只起到指导的作用,结论做好由学生得出。这项实验可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考察学生对生药鉴别技能,掌握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学生不仅验证了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科研工作的一般思路与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设计的能力,同时在把新疆特色药材融入时间教学环节,体现了新疆的地方特色。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3.不断地更新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课程通过以上的环节,可以使实验教学的内容得到不断的更新,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阶段,变的十分成熟时,就可以普及到普通的生药学实验教学当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实验教学的陈旧性,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采取结合室外辅助教学的方法。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采取“走出去”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非常直观的教学效果。我院有两亩的教学实验田,和南山实习林场,这两个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学习生药学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条件,学生们在田间地里可以观察药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从药用植物的出苗到开花结果,从田间管理到浇水、施肥,均亲历亲为,并且掌握了一些土壤营养的知识以及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这些都是在生药学的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并对药用植物的原植物形态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从而使整个生药学课程变得直观、生动而且有趣,变成了少数民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阿依姑丽・艾合麦提,杨晓君.少数民族学生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7,23(4):27-29.

第7篇

摘要: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是生药学个论内容烦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对生药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改革方法如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把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建立参与与讨论式的授课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实习基地和开放式标本馆;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生药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11-02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于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门“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1]。潍坊医学院于2006年新设药学专业至今,针对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药学已经开设了八年。生药学和其他药学专业课不同,生药学个论中需要掌握约100种重要生药的基源、采制、产销、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等。生药学虽然学习内容较为简单易懂,许多内容学生都可以自学,但是各类生药却容易混淆,需要费时、费力去记忆,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枯燥、无趣,学习兴趣不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生药鉴定的基本素质。提高生药学的教学质量,是在生药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对生药学教学进行了下列改革。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生药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乏味的问题,课件制作需生动有趣,引用大量图片,如生药基源植物图片、生药性状图片、生药显微图片等。在课堂讲述时使用启发式、问题式、导入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多媒体中加入视频,如冬虫夏草的伪品区分;在讲述川乌时,加入相关草乌中毒及急救的相关视频,学生有了较直观的认识,学习积极性提高,对相关知识印象深刻,以加深记忆。此外,在授课过程当中,将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穿插到课堂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如麻黄、何首乌、当归、黄连的名称来源,人参、柴胡、川芎等相关的民间故事,加深学生对生药特征和功效的记忆。

二、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开辟实验室为第二课堂,建立参与与讨论式的授课模式

传统的理论授课都在多媒体教室,对于个论中部分被子植物类生药,我们试行在实验室进行讲述(实验室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参照多媒w课件或对照生药讲述完生药的性状时,学生可以直接观察药材的外部特征。教师讲述显微特征时,学生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横切面装片和粉末装片。简单的化学鉴别也可以当堂完成,如黄连的粉末加稀盐酸,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黄色针状结晶析出。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最直观的药材认识,避免死记硬背,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对于个论中部分生药的药理作用及功效等,我们采用参与与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源自英国[2]。“参与式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我们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8人左右,一般在上课前二周通知学生准备,让学生重点查阅相关生药的药理作用研究及最新研究进展。每组准备二种生药,分工交流讨论,共同制作PPT,讲述时随机抽取1人进行讲述,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进行提问。最后由老师进行提问、总结及评价。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限、讲述水平参差不齐、讲述内容或表达有误、重点不突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因素,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预留20分钟的时间进行评价,重新总结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及时纠正表述有误的学生,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另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课后教师把自己制作的PPT再传给学生。参与式与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缺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自开设生药学以来,我们选择潍坊临朐沂山、潍坊浮烟山森林公园、潍坊植物园作为野外实习基地,开展为期3天的野外实习,在认识中药原植物的同时,还制作腊叶标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全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药学院还建立了50平方米的开放式生药标本室,各类生药陈列在玻璃柜中,全天自由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观察生药性状,充分满足学生对各类生药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

考试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生药学传统的考试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察,考试评价不合理。我们对生药学课程实行考试改革,逐步由终结性考核过渡为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内容:(1)4次随机单元测验(10分);(2)学生独立撰写小论文(10分);(3)实验考核(10分);(4)实验报告及学生互评(10分);(5)期末考试(60分)。

(1)平时单元测验每学期4次,事先不通知,在课堂当堂完成,时间20分钟左右,这样既可以提高到课率,又可以督促学生课堂认真听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学生独立撰写关于对中西药的看法和中药未来发展趋势的小论文,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天然药物资源的观念,还可以增强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医药发展学习的志向。(3)对生药学实验考核进行改进,实验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①认识常见的中药,将常见的生药放在实验台上,让学生依次辨别,并讲述药材的名称、来源、药用部位;②粉末药材辨认,让学生自己制作水合氯醛实验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找出各部分的构造。(4)除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外,我们还增加了实验小组各成员互评得分,实验小组每人根据成员平时在实验课的表现打分,平均分即为个人得分。生药学实验考核引入学生互评,使学生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3]。(5)学期期末考试。我们对期末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除了传统的考试类型外,还增加了考察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性题目。

总之,生药学虽然是一门记忆难度较大、比较枯燥的课程,但是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后,我们将对“生药学”这门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以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少青.生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

[3]邱德敏,雷光东.在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中开展学生互评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8(12).

第8篇

生药材显微鉴定是生药学课程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包括粉末和切面显微鉴别两大块。此模块主要是掌握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制备,特别是手工制备生药横切面及纵切面的装片需要的技巧很高。笔者选择我校早年从湖北中医学院购置的永久装片,其有大黄根茎、何首乌根、牛膝根、薄荷茎、水菖蒲根茎、玉竹根、黄连根茎、石菖蒲根茎、川牛膝根、黄檗茎皮等100多种药材的横切面装片。以上资源笔者都是采用USB接口内置摄像头的生物显微镜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之成为生药学教学的数字化资源。生药学课本中显微鉴别的图片是手工绘制的,而实验中在显微镜下看见的镜像比较模糊,与教材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生药学实验中还是难以辨认自己所观察的图像。学生将在实验中所看见的镜像与笔者提供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对比,就非常容易识别自己在显微镜中所看见的细胞组织图。

2生药材理化鉴别的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理化鉴别的数字化资源开发主要以水试、火试、微量升华为主。水试鉴别的生药材有红花、番红花、秦皮、香加皮、苏木、姜黄、熊胆、小通草、南天仙子、胖大海、乳香、没药、青黛、儿茶、牛黄、石膏、远志、板蓝根、白芷、柴胡、重楼。例如红花用水浸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褪色;番红花入水后水呈黄色,水面无油状物漂浮,水底无沉淀;阿魏与水共研,成乳白色液体,并伴有大蒜的特别气味;熊胆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可逐渐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且不扩散。还可对常见的用粮食粉末掺假增重的山药、茯苓、三七、贝母、冬虫夏草、鹿茸进行水试鉴别。火试鉴别的生药材有海金沙、血竭、沉香、麝香、珍珠、青黛、王不留行、檀香。微量升华鉴别的生药材有大黄、牡丹皮、薄荷、儿茶、斑蝥、茶叶。针对牛黄、麝香等贵重药材,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避免耗费贵重药材,节约学校的实验经费。

3生药学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习题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在网上制作生药学课堂教学的课件,每一种生药材的课件包括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化学成分、药理及功效等内容,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精心制作。练习题数据库包括每课习题集、章节习题集、综合习题集,还可结合我国中药执业药师考试模式编写类似的习题集,相关习题集可为学生以后执业药师考试提供帮助。

4生药学实验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我校生药学实验课共有30课时,分六大类:一是植物细胞组织结构及细胞后含物的认识,其取材简单、来源丰富,都是平时日常生活所见物品;二是20种生药材的粉末显微鉴别;三是生药材的微量升华;四是生药材的理化鉴别;五是灰分测定及水分测定;六是浸出物的测定。针对植物细胞后含物主要观察黄豆芽导管,其导管类型丰富;马铃薯的单粒和复粒淀粉粒及其层纹;梨的石细胞;生姜的油细胞;薄荷的腺毛和非腺毛;小白菜叶的气孔。生药材的粉末显微鉴别实验有大黄、甘草、半夏、肉桂、厚朴、天麻、黄檗、黄连、茯苓、猪苓、金银花。生药材的微量升华实验有大黄、茶叶、薄荷、牡丹皮、儿茶、斑蝥。生药材的理化鉴别实验有大黄、黄连、川乌、白芍、厚朴、肉桂、苦杏仁、甘草、黄檗。同样对这些实验操作及现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学生通过反复观察相关视频及图片,可以规范其实验操作,提高显微镜下图像的识别能力。

5将生药学专业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建立数字化资源库

生药材中含有晶纤维的中药有27种左右[1],包括黄柏、苦楝皮、川楝皮、甘草、红芪、山豆根、合欢皮、苏木、降香、苦参、皂角刺、葛根、鸡血藤、山楂、枇杷叶、五加皮、厚朴、檀香、吴茱萸、椿根皮、瞿麦、紫荆皮、大石斛、香附、中麻黄,把这些药材各自的晶纤维图片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生药材中纤维的鉴定有类型、形状、大小、壁特征,有48种药材[2],把这些药材的纤维图片归纳在一个文档里面。生药材中采用荧光鉴别分析的药材有34种[3],笔者对这些生药材逐个进行实验,并对每一种生药材的荧光颜色进行数码摄像。比如三七甲醇浸出物淡蓝色、丹参水浸出物亮蓝灰色、白芷水浸出物蓝色、麦冬药材薄片浅蓝色、板蓝根水煎液蓝色、苦参甲醇浸出物黄绿色、茜草乙醚浸出物天蓝色、独活乙醚浸出物蓝紫色、前胡乙醚浸出物淡天蓝色、秦艽药材断面黄白或金黄色,还有浙贝、黄连、银柴胡、葛根、远志、香加皮、秦皮、黄柏、女贞子、木瓜、牛蒡子、蛇床子、金银花、野、槐花等生药材,将这些药材荧光颜色的照片数字化处理后集中在一个文档中。生药材中采用微量升华及显微化学反应鉴别的有50种[4],笔者对每一个生药材微量升华及显微化学反应鉴别进行数码摄像,将其数字化处理后集中在一个文档中。上述内容都是在每个学期生药学课程最后两个课时给学生进行串讲。这些生药学专业知识非常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系统掌握,巩固了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实验考试成绩。本文来自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6结语

第9篇

【摘要】

目的对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和小决明Cassia tora L.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其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鉴定的方法对决明和小决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决明和小决明在生药学特征上有明显区别。结论通过对决明和小决明的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对比,能很好地区别决明和小决明。

【关键词】 决明子 生药学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Cassia obtusifolia L. and Cassia tora L. systemically in pharmacognosy,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MethodsCassia obtusifolia L. and Cassia tora L. were compared by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Result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assia obtusifolia L. and Cassia tora L. were obvious in original plant, morphology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ConclusionCassia obtusifolia L. and Cassia tora L. are completely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s.

Key words:Semen cassiae; Pharmacognosy; Morphology; Microscopy

决明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青盲、目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决明子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收载品种,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1]。本文对决明和小决明进行生药学研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为完善决明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1 材料

分别收集了四川、陕西、重庆等产地的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原植物和种子,以及广西、成都中医药大学苗圃的小决明Cassia tora L.原植物和种子。药用植物和药材均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教授鉴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原植物鉴定

2.1.1 决明

Cassia obtusifolia L.一年生半灌木状草本,高1~2 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2~4对,在下面两小叶之间的叶轴上有针刺状暗红色腺体;小叶倒卵形,长1.5~6.5 cm,宽0.8~3 cm,先端圆形有小突尖。花成对腋生;小花梗长1~2.3 cm;萼片5,分离;花瓣5,黄色,倒卵形,长约12 mm,具短爪;发育雄蕊7。荚果条形,长15~24 cm。种子多数,菱状方形,淡褐色或绿棕色,有光泽,两侧面各有一条线形的浅色斜凹纹。花期7~9月,果期9~1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生于村边、路旁、山坡等地。

2.1.2 小决明

Cassia tora L.与决明形态相似,不同点为:植株较小,臭味较浓。下面两对小叶间各有一个腺体;小花梗,果实均较短;种子较小,两侧各有一条宽广的浅黄绿色带。分布于中国台湾、广西、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野生或半野生。生于村边、路旁、荒地等土壤肥沃处。

2.2 药材性状鉴别

2.2.1 决明

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形似马蹄,长3~7 mm,宽 2~4 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一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一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胚乳灰白色半透明,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中间有多处弯曲。气微,味微苦。

2.2.2 小决明

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 mm,宽2~3 mm,表皮棱线两侧各有一片宽广的浅黄绿色带。子叶呈“S”形折曲并重叠,中间无弯曲。

转贴于

2.3 显微鉴别

2.3.1 组织鉴别

决明:最外为厚的角质层,表皮为一列栅状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在细胞1/2和下1/3处各有一条光辉带;其下为一列支持细胞,略扁状厚,相邻两细胞间有大的细胞间隙;内方为6~8列营养层薄壁细胞,越向内越狭长,内含酸钙簇晶,直径7~14 μm;最内一列种皮细胞排列整齐,长方形;胚乳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含糊粉粒。子叶为单面叶,上下表皮均为一列排列较整齐的细胞,且上表皮细胞较下表皮细胞大;栅栏组织为两层圆柱状细胞,靠近上表皮的一层细胞较下层细胞长;海绵组织细胞椭圆形,靠近栅栏组织部分细胞呈类圆形,排列较为整齐,可见细胞骤小聚集成簇现象。见图1~2。

小决明: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为15~23μm,部分支持细胞呈葫芦形,营养层细胞5~6列。见图2~4。

2.3.2 粉末鉴别决明:粉末黄棕色。①角质层碎片透明,表面可见波状弯曲的网状花纹。②栅状细胞侧壁不均匀加厚,表面观细胞多角型,壁厚。③支持细胞侧面观呈哑铃状表面观多角形,并可见上下两层同心圆。④草酸钙簇晶散在,或存在于子叶、种皮薄壁细胞中,直径7~14 μm。⑤胚乳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含糊粉粒。见图5。

小决明:粉末绿棕色。①角质层碎片较少,表面观可见多角形网状花纹。②部分支持细胞表面观不见两层同心圆,内为一不规则类圆形胞腔。③草酸钙簇晶较多且大,直径15~23 μm。见图6。

3 讨论

决明和小决明药材在性状和显微结构上大体相似,但仍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表1 决明和小决明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对比(略)

在收集的商品药材中,决明和小决明的种子常常混杂在一起,其中小决明的种子仅占很小的比例,二者性状相似,因而易混淆,鉴别二者最重要的依据是种子棱线两侧为条形凹纹还是宽带。

本文首次发现了决明子子叶细胞中的海面组织有细胞骤小聚集成簇的现象,且在决明的种子中排列较为规则、多见,而在小决明中则较少见,是否可以将此作为二者区分的依据,有待进一步研究。

决明和小决明在显微结构上大体相似,都有角质层、栅状细胞层、支持细胞层、营养层、胚乳及子叶。子叶为单面叶,叶中有两层栅栏细胞等,但在其形状大小、数量上仍存在着差异,可以利用这些显微特征来鉴别,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草酸钙簇晶和支持细胞。

第10篇

【关键词】沙针;显微鉴别;红外图谱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020-03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s Characters of Osyris wightiana

LI JingyunLI XinghangZHENG Cail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s of Osyris wightiana. Methods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Fu Liye transformative infrared spectroscopy.Results The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Osyris wightiana is stable. The infrared spectral of different batches of samples of Osyris wightiana are similar in shape. Conclusion The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s of Osyris wightiana can be served as references in practical identification work.

Keywords:Osyris wightiana;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infrared spectral

沙(Osyris wightiana Wall)属于檀香科植物。据记载,其根部含有类似檀香的芳香油,具消肿止痛功效,常作为檀香的代用品[1];其叶以蒸汽熏浴之法,用于治疗疟疾[2]。除外,沙针的鲜根或鲜叶捣烂外敷治疗痈疮红肿,疥癣,刀伤,骨折等[3]。从这些记载看,沙针的主要药用部位是根和叶。经文献检索,发现对沙针的研究报道主要以化学成分研究为主,朱向东等[4]报道了关于沙针的化学研究,温远影等[5]对沙针精油成分的初步分析等,沐建华[6]也只报道了其在区域资源分布方面的情况,而在生药学方面未见报道,只有薛晓明等[7]在檀香木红外光谱比较方面提供相关参考。因此,对沙针的根和叶进行生药学方面的显微特征及红外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可为沙针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1仪器与材料

11材料来源沙针于2015年3月1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在广西南宁市伊岭岩村和罗村按季节分别采集4批次样品,每个季节采集不低于3植株,取药用部位根和叶干燥打粉备用和固定做石蜡切片。均经广西中医药大学郭敏副教授鉴定为Osyris wightiana Wall。

12仪器DMB-1223型数码显微镜(麦克奥迪实业集团公司)、DUG-942312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JP-300A高速多功能粉碎机、NEXUS47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公司)、WS70-1型红外快速干燥器(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W-4A粉末压片机(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玛瑙乳钵等。

13试剂干燥KBr(光谱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方法

21组织切片观察采用改进的植物石蜡切片方法[8],进行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切片展片和贴片脱蜡复水及染色树胶封藏制片。

22红外图谱观察

221仪器性能检测用聚苯乙烯薄膜(厚度约为004)绘制光谱图,测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性能。

222实验参数设置样品干燥温度:60℃;时间16h;光谱扫描范围4000cm-1~400cm-1;分辨率为4cm-1;扫描次数为16次;扫描时在Omnic 80软件中设置时扣除H2O和CO2的干扰。

23实验样品制备

231空白样品片制备将KBr适量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粉末状,混合均匀,备用。取少量KBr粉末,干燥,将干燥后的粉末填充于模具中,用压片机压成透明片状,即得。

232供试品片制备取沙针根和叶4批样品,在60℃下干燥、粉碎处理,粗筛后过100目筛,再将供试品粉末在红外快速干燥器中干燥。分别取供试品粉末适量与空白的干燥KBr粉末,以适当的比例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至混合均匀。取适量混合均匀的粉末填充于模具中,用压片机压成透明片状,即得。

24样品测定

241空白样品测定按样品制备项下空白样品制备方法进行操作,将空白片置于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扫描测定,观察并保存图谱。

242供试品测定及图谱处理将各压制好的供试品透明片,分别置于红外光谱仪中,按照实验参数设置项设定好的实验参数进行扫描测定,得到各供试品图谱,保存,即得。使用Omnic 80红外光谱处理软件对各供试品图谱进行平滑、基线校准,保存处理后的图谱,再利用软件求出处理后的图谱的平均图谱,保存,即可。

3结果

31显微鉴别特征

311沙针根横切面显微特征木栓层细胞5~10层,类长方形。次生皮层较宽,可见淀粉粒,细胞呈类椭圆形或类长方形, 细胞中可见方晶。韧皮部细胞紧凑,多为不规则形状。木质部约占切面1/2,导管类圆形,多单个散在,木纤维细胞数量较多,木射线明显。无髓部。见图1。

312沙针叶横切面显微特征上下表皮均为一列类长方形或类圆形细胞,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上下表皮内均有细胞稍立柱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类圆形,叶肉组织细胞中均可见簇晶。叶脉木质部中导管多单列径向排列,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层明显,维管束上下均可见厚壁组织,周边薄壁细胞亦有簇晶。见图2。

313沙针根、叶粉末特征粉末为黄绿色。纤维多呈梭形,直径为29~58μm;淀粉粒多,单粒直径为8~18μm;不定式气孔多见;晶体可见簇晶与方晶两种,簇晶较多,散在或于薄壁细胞中,直径为25~41μm,方晶多散在,量稍少,直径为23~28μm;导管多见网纹导管,直径为34~68μm。见图3。

32红外光谱鉴别特征[JP2]对沙针的药用部位根和叶各采集了春夏秋冬四季4批次样品进行红外检测,旨在对比根与叶之间以及根、叶各自在四季不同生长周期中的差异程度。经检测,得到根和叶每一批次的红外图谱,各组数据及图谱对比发现,根与叶各自各批次红外检测数据及图谱在特征区吸收峰的峰形与峰位基本一致,唯峰的强弱有少许差异,可视为较为稳定的图谱特征,经取平均值分别得根和叶4批次的红外平均图谱。见图4、图5。

4结论

实验表明沙针的根、叶的横切面显微特征稳定,其不同批次样品的红外检测得到的红外图谱形状大体上相同,其特征区吸收峰的峰形与峰位基本一致,唯峰的强弱有少许差异,可看作不同生长时期引起的差别。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同时使用以上鉴别特征M行鉴别,以保证鉴别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中国植物志(第24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3

[2] 李耕冬,贺延超.彝医植物药续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15.

[3] [JP3]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广西本草选编(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4:640-641.[JP]

[4] 朱向东,徐波,王飞.沙针(Osyris wightiana)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956-959.

[5] [JP3]温远影,王蜀秀,王雷,等.沙针精油成分的初步分析(简报)[J].植物学通报,1991,8(1):49-50.[JP]

[6] 沐建华.文山州檀香科野生植物资源及价值[J].安微农业科学,2014,42(33):11749-11750,11754.

第11篇

关键词:  菊三七;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侗族、壮族、畲族、拉祜族、彝族、苗族、阿昌族、土家族中均药用[1~8]。《本草纲目》于“三七”条云:“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厚,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蕊如苦荬絮。根叶味甘,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云南中草药》:“甘、苦、温,有毒。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痈肿,皮炎,无名肿毒,外伤出血”。《草木便方》:“活血,续接骨。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无毒。入足、手阳明经,兼入血分,治跌打损伤。生用破血,炙用补血,主治止血、散血、箭伤杖扑、跌打损伤,包敷患处,即可痊愈”。《天宝本草》:“治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疾”。

   

彝族传统用于治疗乳腺炎、咽峡炎、扁桃体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蛇虫咬伤、干疮(疥疮)[8]。

    作者在对常用民族植物药菊三七进行了生药学鉴定,以期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菊三七,采于云南大理古城边,海拔1 900 m。经刘圆博士鉴定为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YD-1508轮转式石蜡切片机(浙江金华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ony DSC-100 数码相机(索尼公司);KQ 3200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显微镜(上海兴行实业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取部分新鲜药材,剪成小段,用FAA固定液固定一周,按常规石蜡切片法,经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并经固绿和番红染色,制成永久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成像系统成像。

2.1  原植物鉴定

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多年生草本。宿根肉质肥大,有疣状突起及须根,断面灰黄白色。茎直立,具纵棱。基生叶簇生,匙形,全缘或有锯齿或羽状分裂;茎下部和中部叶互生,长椭圆形,羽状分裂,边缘浅裂或有疏锯齿,基部具2~5浅裂的假托叶2枚;茎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着生于枝顶;总苞2层;花全为两性,筒状,金黄色,花冠先端5齿裂,花柱基部小球形,分支先端有细长线状具毛的尖端,长约4 mm。瘦果狭圆柱形,有条纹,被疏毛;冠毛丰富,白色。花期9~10月(见图1)。生于海拔1 500~3 000 m的山谷阴湿处及树林下。分布江苏、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2.2  性状鉴别根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顶端常有茎痕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折断。质坚实,不易折断,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黄色,有心。味甘淡后微苦(见图2)。

2.3   显微鉴别

2.3.1   幼根横切面呈不规则圆形。表皮为1列不规则方形细胞,外壁增厚。皮层宽广,超过横切面的1/2。维管束为外韧型,导管单个散在或几个成群。髓部小(见图3) 。

2.3.2   幼茎横切面呈花瓣状。表皮为1列不规则细胞。皮层、韧皮部窄。每瓣凸状起有2~3个维管束,为外韧型。导管单个散在或1~2个排列成行。韧皮部外侧有较多分泌道。髓射线宽广。髓部大,超过横切面面积2/3(见图4)。

2.3.3  叶横切面上表皮为排列1列稍方形细胞,下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可见气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主脉表皮内有5个维管束,呈半月形,外韧型,可见分泌道(见图5)。

2.3.4   粉末木栓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淡黄色。菊糖众多,呈无色透明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碎片。网纹导管多见。纤维单个或成束状存在,纹孔明显,纤维直径12~17 μm。

3  讨论

    菊三七为多民族用药,资源丰富,本实验通过对菊三七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这些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的研究,能够很好地鉴定菊三七,并为其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由于所采取样品的不完整性及切片过程等原因,未能对植物的其它部位进行显微组织鉴别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国钧.中草药彩色图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2.

[2]张 艺,钟国跃.羌族医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85.

[3]潘炉台,赵俊华,张景梅.布依族医药[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492.

[4]杨本雷,余惠祥.中国彝族药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380.

[5]宋立仁,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61.

[6]覃迅云,罗金裕,高志刚,等.中国瑶药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85.

第12篇

摘要: 目的: 正确区分人参和商陆,避免临床上误用。 方法: 对人参和商陆进行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结果: 二者在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特征和粉末特征均有较大差异。 结论: 人参与其伪品商陆可以通过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区别。

关键词: 人参, 商陆, 生药学鉴定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1] ,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贵重药材。人参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下,山东、河北、山西亦有种植。历来有多种它种植物的根伪充人参。四川气候不适宜栽种人参,不能引种,而民间有将商陆(四川别名:土人参)当作人参进行栽种,并把其根误作人参出售的现象。商陆为商陆科植物Phytolacca acinosa Roxb.或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干燥根

[1] ,功能利尿消肿、解毒散结,且有小毒。商陆与人参的功用相去甚远,决不能替代,故应将二者严格区分,避免误种和误用引起经济损失和医疗差错。现将二者生药学特征描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1 植物形态

1.1 人参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主根肉质,纺锤形或圆柱形,常分枝,顶端有明显的根茎。茎单一,直立,无毛。一年生者具一片三出复叶,二年生者生一片五出复叶,三年生者生两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增加一叶,至第七年生六片五出复叶,以后随年生增加而复叶的枚数不再增加。复叶轮生于茎上端,有长柄,小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12cm,宽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沿脉有稀疏刚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总花梗长7~20cm,长于叶柄。花小,淡黄绿色;萼边缘有5齿;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上部2裂。浆果状核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1.2 商陆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主根肥大,肉质。茎直立,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5~25cm,宽5~8cm,全缘,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且下延,柄短。总状花序,长达20cm;花初为白色,渐变为淡红色,花被片5,雄蕊8~10;心皮5~8,分离。浆果扁球形,熟时紫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垂序商陆的茎有棱,雄蕊和心皮多为10枚;花序及果序下垂。

2 药材性状

2.1 人参(生晒园参)

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3~15cm,直径l~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横纹和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有支根2~3条,着生多数细长须根,须根上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顶端根茎(习称“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气微香而特异,味微苦、甘。

2.2 商陆

主根圆锥形,长10~18cm,直径0.7~2.5cm。表面栓皮已去除,呈淡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残留的栓皮。顶端有地上茎的残茎,切面呈现数层同心性木化的环,下部多分枝。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有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气微,味甘淡、久嚼麻舌。

3 显微鉴别

3.1 横切面组织特征

3.1.1 人参根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韧皮射线宽3~5列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大多单个散在,或数个聚集,径向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见非木化的纤维,木射线宽广,中央可见初生木质部导管。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3.1.2 商陆根

木栓层为数列至10余列细胞,皮层较窄。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环,形成层连续成坏,每环几十个维管束,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的木纤维较多,常数个相连或围于导管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有少数草酸钙方晶,并含淀粉粒。

3.2 粉末特征

3.2.1 人参根粉末

树脂道碎片内含黄色块状或滴状分泌物。导管多网纹或梯纹,少有螺纹,直径10~55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0~70μm,棱角锐尖。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略波状弯曲。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复粒山2~6个分粒组成。见图1。

3.2.2 商陆根粉末

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针晶纤细,针晶束长40~70μm,亦可见草酸钙方晶。木纤维多成束,直径10~20μm,壁厚或稍厚。木栓细胞棕黄色,长方形或多角形,壁稍厚。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3~30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形,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导管以网纹导管为主,亦有具缘纹孔导管。见图2。

4 小结

综上所述,人参与商陆在原植物的形态上有复叶和单叶的区别;在药材的性状特征上有无根茎、断面有无同心环方面亦有较大差异;在显微特征中有无异型维管束及具有不同类型的草酸钙晶体。利用常用的生药鉴定方法进行鉴定,人参与商陆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以区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