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调查报告

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05 02:18: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调查报告

第1篇

2004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民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近两年我国经济连续保持9.5%的高速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以及经济增长对投资、出口的过分依赖,经济运行中资源、环境的制约日渐突出,中外贸易磨擦不断加剧。为此,今年以来中央在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在新的形势和政策影响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民营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的信心如何,对国家宏观政策和改革发展战略有何意见和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上述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05年8月至10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组织实施了“2005·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民营企业法人代表为调查对象,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8月10日发放问卷5000份,截止到9月20日共回收问卷1256份,其中有效问卷1207份,有效回收率为24.1%。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0.5%、3.2%、1.7%、12.9%、3.1%、1.1%、2.2%。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5.6%,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0.2%和14.1%。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6.8%、47.2%和46%。

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96.3%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45-54岁比重占四成,44岁及以下占1/3,55岁及以上占1/4;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超过3/4,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3;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接近一半,为经济类的接近1/3;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5%,其他职务的占5.5%。

一、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1、总体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未来走势谨慎乐观。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4.7%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43%认为“一般”,12.3%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2.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4年的水平高3个百分点,表明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趋好。

与去年类似,不同类型的企业景气状况呈现明显的差异,且今年的差异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

从不同地区看,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7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分别为22和26个百分点左右,前者比后者多11~15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企业在发展上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大,经营状况越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多3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多25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今年企业经营状况的差异明显,与2004年相比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近年来的能源紧张造成的油、煤涨价使采掘业一直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住宿、餐饮、租赁、商务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出口的增长给服装、电子等行业的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采掘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服装、化工、有色、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经营状况良好,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40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相反,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当前经营状况差于2004年,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只多8.1个百分点,比2004年的结果少24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也由2004年的44个百分点降为目前的28个百分点。

2、产销形势较好,但产品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盈利略受影响。

关于企业目前的产销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产(服务)量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的调查结果大体相同,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超过四成的经营者认为价格下跌,比价格上升的比重高20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去年5个百分点的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市场的需求并不太乐观。

分行业看,反映今年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主要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而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行业、制造业销售价格则普遍下滑。

与此同时,由于受能源涨价等因素影响,超过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成本上升,比认为成本下降的多71个百分点。

在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挤压下,民营企业今年的盈利情况受到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52.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盈利情况“好”(包括“非常好”、“比较好”、“有些好”),比认为“差”(包括“非常差”、“比较差”、“有些差”)的多4.4个百分点,比去年减少3.4个百分点;其中认为“非常好”、“比较好”的比去年减少7.8个百分点。

3、预期比较乐观,未来投资信心依然较强。

尽管面临成本上升、价格下跌的不利因素,民营企业经营者仍对未来表现出乐观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35.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四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57.0%认为“不变”,7.6%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7.8个百分点,与去年大体相当,比国有企业高13个百分点。

从从业人数的安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41.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计划在近期“增加”企业的从业人员,46.3%计划“不变”,19.6%计划“减少”,计划“增加”的比计划“减少”的多近30个百分点。而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情况看,计划“增加”的与计划“减少”的均为22%左右,也就是说不能净吸纳社会就业人员。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从投资计划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61%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13%表示会“减少”,表示“增长”的比表示“减少”的多48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1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显得比东部地区高,表示未来投资额会“增长”的比表示会“减少”的分别多54、50和45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有投资意向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为首选的地区,选择比重为38.8%;其次为西部地区,选择比重为29.1%;其他地区按投资意向的选择比重大小排序依次是:中部地区(19.8%)、“环渤海”地区(17.2%)、“珠三角”地区(16.3%)和东北老工业基地(13.2%)。其中,近半数(47.2%)的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长三角”为首选的投资地区,选择其他地区的比重差异不大;中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主要选择中部地区(32.8%)、西部地区(27%)和“长三角”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则非常集中地选择西部地区为计划投资的地区,选择比重接近七成,选择其他地区比重较大的是“长三角”地区(21.2%)。

二、产品出口情况

1、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上升。

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两年(2003、2004)进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分别高达37.1%和35.7%,今年1~8月为23.5%,其中出口仍达到32.2%的高增长。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47%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有产品出口的企业中出口额占销售收入一半以上的民营企业超过三成;与去年同期相比,37%的民营企业产品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1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出口状况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55%的民营企业有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有产品出口的民营企业比重分别为30%和33%;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民营企业中的42%出口量“增加”,比“减少”的多21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占27%,与出口“减少”的比重相同,中部地区出口“增加”的仅24%,反而比出口“减少”的少4个百分点。

2、中外贸易摩擦对部分行业的民营企业有较大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贸易总量的迅速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

中外贸易摩擦对民营企业的出口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以来欧美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企业产品出口有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和“影响较大”的分别为3.5%和11.9%,认为“略有影响”的为35.4%。

分行业看,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企业的比重较高的主要包括化纤(50%)、纺织(42.5%)、服装(26.7%)、橡胶(25%)、钢铁(20%)等行业。贸易摩擦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电子及通讯产品的出口厂家影响不太明显,7成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障碍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转型从两方面促进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同时,由于目前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期,传统体制的束缚尚未得到彻底清除,民营企业发展基础的薄弱也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困难、问题和障碍。此次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是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障碍。

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调查结果显示,3/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融资困难”,是所有选项中选择比重最高的,中西部地区选择“融资困难”的比重更是高达八成。

除了融资难外,民营企业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发展水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66.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人才短缺”,55.6%选择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52.2%选择了“管理水平落后”,47.5%选择了“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见表10)。

2、民营企业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亟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期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尤其在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需加强改善的力度。

关于外部信用环境,调查结果显示,29.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3.4%认为“未变”,17.4%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11.7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8个百分点。

关于民营企业经营者人身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7.2%的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0.6%认为“未变”,22.2%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仅多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目前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下,如何保护好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避免其在人身安全方面受到侵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民营企业对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真正实现公平国民待遇的期望越来越高。关于公平国民待遇,调查结果显示,2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63.7%认为“未变”,14.6%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7.1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5个百分点。

关于市场准入限制,调查结果显示,3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比去年“好转”,57.5%认为“未变”,8%认为“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6.5个百分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减少10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现公平国民待遇方面,民营企业经营者还抱有更大的期望。

3、资源瓶颈制约尤其是能源紧张状况依然比较严重,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向集约型转变。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瓶颈约束也越来越显著。始于2004年的宏观调控旨在控制经济呈现的过热的趋势,并力图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缓解资源压力。从一年多以前钢材市场及“煤、电、油、运”普遍紧张的情况看,目前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49.8%)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钢材市场的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6%认为“变化不大”,仅5.6%认为“更加严重”;29.1%认为目前电力紧张状况“趋于缓和”,44.1%认为“变化不大”,25.4%认为“更加严重”;12.2%认为目前煤炭紧张状况“趋于缓和”,35.6%认为“变化不大”,39.5%认为“更加严重”;4.1%认为目前成品油紧张状况“趋于缓和”,22.4%认为“变化不大”,69%认为“更加严重”;12.5%认为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趋于缓和”,53.5%认为“变化不大”,17.4%认为“更加严重”。

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经过宏观调控,钢材市场紧张状况明显趋于缓和,电力有趋于缓和的迹象,铁路运输与去年情况相比变化不大,而能源紧张尤其是成品油紧张状况有增无减。

民营企业在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加大了资源的压力。调查结果显示,与2004年相比,34.5%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能源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10个百分点;36.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原材料投入“增加”,比认为“减少”的多近20个百分点;19.7%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单位产出的用水投入“增加”,与认为“减少”的大体相等。以上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亟待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对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的意见建议

1、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度比较合适或略显偏紧。

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明显得到缓解,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形势。与此同时,由于消费品价格涨幅的持续下滑,企业利润增长速度的连续放慢,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应做适当调整以防出现可能的通货紧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调查从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的角度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松紧程度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显示,36.9%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偏紧”,39%认为“合适”,24.1%认为“偏松”,认为“偏紧”的比认为“偏松”的多12.8个百分点。

调查表明,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合适,略显偏紧,希望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适时适度放松政策操作的力度。

2、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预期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取多项措施控制因部分地区不断飙升的房地产价格引发的房地产热。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房地产调控的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效最明显的措施包括“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45.6%认为“非常有效”,43.5%认为“比较有效”)和“限制新房转手交易”(42.9%认为“非常有效”,41.9%认为“比较有效”);其次是开征房地产税(24.1%、55.4%)和“增加信息透明度”(24.1%、53.1%);再次是“提高房贷利率”(12.3%、57.6%)和“增加土地供应”(21.9%、44.7%)。

尽管房地产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民营企业经营者仍预期房地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49.2%预期2006年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37.5%预期“持平”,13.4%预期“下降”,预期“上升”的比预期“下降”的多3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经营者预期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将上升的比重分别为57.4%和54.2%,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的45.7%。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本次调查还了解了民营企业经营者“所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住房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八成民营企业经营者反映其熟悉的人当中最近一年内购买了住房,其中76.8%的被购房屋目前用于“自住”,13.5%用于“出租”,9.6%处于“闲置”状态。调查表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有着比较旺盛的现实需求,买房投资或投机的比重并不高。房地产业仍将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

3、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对政府转变职能期望较高,希望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围绕着市场化、法治化的各项改革逐步进入关键时期。本次调查请民营企业经营者对目前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第2篇

一、社有控参股企业现状及业绩考核中有关问题

市供销社现有控参股企业5家,截止2008年底总资产4060万元,净资产2028万元,经营总收入3452万元,利润总额75万元,在职职工139人。5家企业中全资一家,控股3家,参股1家。除山庄和储运公司对外承包外,实际由市供销社(由董事会委托)聘用经营者经营的只有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三家。其中公司属于在城区专门为蔬菜批发交易提供服务的企业,是具有相对非竞争型企业;公司属于既是市场有限竞争型企业,又是为政府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农业生产资料专营公司;公司属于市场有限竞争型的烟花爆竹专营公司。

近几年来市供销社(受董事会委托)对公司、公司、公司进行了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这一考核虽然明确了各企业经营目标和相关工作任务,并对绩效进行了考评计奖。但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认为,现行的绩效考评办法不够完善,由于经营目标和计奖指标设置缺陷,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经营业绩好于上年,而奖励却低于上年。如公司2008年总经营收入为544万元,比2007年469万元增长16%,利润由28万元增加到33万元。而考核分却由2007年的122.8分下降至2008年的120.5分,经营者考核计奖由2007年13508元下降至2008年13255元。公司2008年利润为26.4万元,比2007年增长10%,而考核分却由2007年的100.6分下降至2008年的98.7分,2008年考核计奖则由2007年的11066元下降为10857元。

2、对企业发展做大的指标缺乏激励,或激励作用不强。如在、两公司业绩考核中,对企业发展做大的主要指标“营业收入”的增长却没有奖励,对“商品销售收入”的增长没有超额奖励。再如现行考核办法中公司利润每超基数3%,经营者只得到奖励1%(折算成奖金为110元)。由此从制度上政策上造成经营者对企业开拓发展做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3、各经济考核指标缺乏相互的比例关系。如在公司与公司考核指标中,工资薪金相对控制额与经营收入、利润没有比例关系,工资薪金增减没有依据经营收入的增减,使得工资薪金的确定只与基数有关,没有随着企业效益的好坏而变动。

4、奖励等效益工资收入在个人收入中比重过低,使得企业经营者比较注重工资薪金而对考核奖励不很看重。如2008年公司宁可突破工资薪金控制额而被扣减奖金来增加个人收入,出现奖金被扣减了收入却反而增加了。按测算,公司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薪金收入约为3.5万元,公司约为3.8万元,而经营者工资薪金数如平均按1.5倍计算,则分别约为5.25万元和5.7万元,与考核奖的比例约为5:1左右。

二、建议和设想

1、首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理念。同志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们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办法时首先要牢牢树立发展的理念,激励企业经营者做大做强。只有发展才能壮大供销合作事业实力,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力度,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供销合作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发展才能增加企业职工的收入和股东收益,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2、增加激励经营者做大做强的超额奖励的计奖指标,加大激励做大做强的力度。如在公司绩效考核计奖办法中增加“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增长及超基数的奖励指标内容。在公司业绩考核计奖办法中增加“营业收入”、“交易量”增长及超额的奖励指标内容。

3、调整基本工资薪金与绩效考核奖的比例。如各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现有工资薪金不变,今后根据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只增加绩效考核奖(这也是多数销售型企业的通行做法),使绩效考核奖在职工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现在的1:5左右提高到1:1左右。如将公司2008年的业绩(包括利润、商品销售额、总经营收入、计奖额)作为基数,将公司2008年的利润、总经营收入、交易量、计奖额作为基数,以后两公司新增长(或减少)部分按计奖办法作为新增加(或减少)的奖金额。

第3篇

[摘要]为了解中小微企业税负与成本现状,现选取A市35家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2017年上半年企业营业压力加大,税前利润出现负增长;企业要素成本、融资成本等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总体税负率有所下降,但企业获得感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值得关注。

[关键词]成本;减税;盈利;税负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57

1 基本概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剔除停产的1家企业,回收有效问卷34份。其中:中型企业16家,占47.1%;小型企业12家,占35.3%;微型企业6家,占17.6%。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其中制造业24家,占70.6%。

1.1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导致税前利润负增长,微型企业税前利润大幅下降

2017年上半年,样本企业营业收入160.02亿元、营业成本13.15亿元,同比累计增长0.9%、23.7%,较1季度提高24.7个、42.6个百分点。受此影响,税前利润负增长,实现利润总额9.94亿元,同比下降15.4%,与1季度基本持平,微提0.4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利润增长速度较高,经过2年快速增长后于今年1季度出现大幅下滑,2季度经营形势好转,上半年同比增长1.9%;中型企业相对平稳,波动幅度小于小型企业,同比下降21.9%;微型企业获利能力在波动中走低,同比大幅下降91.1%。

1.2纳税总额持续回落,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差额收窄

2017年上半年,样本企业纳税总额3.29亿元,累计同比下降20.5%,较1季度回落19.4个百分点,自2016年2季度起连续5个月下降。其中,增值税1.35亿元,企业所得税1.30亿元,同比下降33.9%、11.7%。从各税种占比来看,增值税占全部税收比重最大,为40.9%;企业所得税略低,占39.4%,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与增值税差额逐渐收窄;受某大型企业2季度实现消费税4695万元因素拉动,上半年消费税超过城镇土地使用税位居第三,达到14.6%。

1.3企业总体税负率下降,各行业增减不一,但增速均有所放缓

2017年上半年,企业税负率2.1%,同比下降21.2%,增速于2016年下半年逐渐降低。其中,建筑业自2015年下半年起连续2年走高,2017年上半年超过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税负率达到4.1%;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税收负担高位运行,税负率为3.8%;制造业税负回落,为1.9%;其他服务业冲高回落,为1.7%;批发和零售业持续低位运行。此外,2017年来,各行业税负率增速均有所放缓,与上期相比,其他服务业降幅最大,下降224.5个百分点,制造业降幅最小,仅下降0.4个百分点(见表1)。

1.4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众多,税负率较低

近年来,为帮助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出台了较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放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抵扣等。从被调查的4家高新技术企业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税负率低位运行,2014年来税负率平均为1.4%,低于其他传统企业0.9个百分点。2017年2季度,受某科技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税负率出现上扬,达到6.7%,同比大幅上涨500.1%(见表2)。

1.5产成品价格微涨、销量增势减弱,制造业经营下滑

2季度,被调查的企业中有20家表示原材料成本继续上升,但比1季度下降11.8%;产成品价格微涨,有16家企业表示价格上涨,较1季度增长5.9%;但销售量下降的企业明显增多,2季度为8家,是1季度的4倍;库存基本持平。

2 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经营成本持续走高,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

从调查情况看,2017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且差距逐渐拉大,成本逐渐攀升仍然是企业下一步发展的主要阻力,包括原材料、人工、融资等成本。一是2季度人工成本增加过快首次超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成为挤压企业利润的首要因素;二是营销成本居高不下,第二季度,41.2%的企业认为营销成本挤压公司利润;三是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占比87.9%,但因缺乏银行愿接受的抵、质押资产和贷款利率太高,企业的融资负担较重,迫切需要国家解决降低贷款抵押担保条件,加强信贷支持、加大对重点支持行业的政策倾斜、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等问题。

2.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

为了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被调查企业主要采取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或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的方法,占比72.2%。但是,企业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微企业缺乏技术人员、研发能力不强并且研发资金缺乏,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获取新技术或产品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的技术,2016年第三季度至今,94.1%的企业没有产生新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或专有技术,自主产权的更新周期较长,69.7%的企业在1年以上。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中小微企业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新科技、新产品的支持,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从而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如某板业公司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3减税政策效果不佳,企业获得感不强

今年以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升级。但在一系列减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实际运用中门槛过高等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一是政策落实存在一定问题,97.1%的被调查企业很关注或基本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其中20家企业通过浏览官方网站的形式在当月就对优惠政策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享受优惠政策过程中部分财税扶持政策因条件苛刻无法有效落实,导致虽然国家优惠政策优惠力度较大,但企业获得感普遍不强,41.2%的被调查企业未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二是“营改增”后建筑业税负持续增长,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8.1%,“营改增”后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新老项目的减负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受财务管理粗放、进项税抵扣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业减税效果不佳。

3 政策建议

3.1加强中小微企业人才利用支持力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受制于资本、技术等条件限制,对人才吸引力有限,探索高水平人才报酬补助制度,建议由政府主导,对投身中小微企业的高水平人才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帮助中小微企业顺利实现经营模式升级、产品结构转型。

3.2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

建议设立由市政府主导,银行、财政、金融办、工商联、企业几方参加并监管的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市财政根据企业担保数额做相应匹配。探索研究建立中小微企业授信机制,逐步扩大授信规模。做好产业引导基金、小贷公司、财政担保、融资担保、典当行等融资平台建设,研究探索“轻资产融资”方法。

3.3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加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减轻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方面的税收负担,增强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同时,要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使其成为各项优惠政策的有力推动者,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各种账簿和规范税收核算,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

3.4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

建立中小微企业技术支持与经营服务平台,鼓励中小微企业向新业态新行业转型,除了对高科技、先进制造业继续鼓励支持外,对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等新行业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4篇

[关键词] 支行 公司业务部 矛盾 解决矛盾

一、矛盾产生

1.支行客户经理调查项目时存在的问题。(1)收集基础资料存在与原件不核实的现象;(2)调查项目不知有多少项内容该去调查、核实;(3)具体调查每项内容缺乏切实可行的技巧和方法;(4)财务数据的核实,只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核对,甚至不核实;(5)客户经理根据客户所讲的“故事”和收集到的未全面核实的财务报表进行撰写调查报告。

2.支行行长审批项目时存在的问题。(1)客户经理营销资产业务,支行行长缺乏信贷知识和经验,急功近利,盲目听从客户经理;(2)支行行长营销资产业务,客户经理为了照顾上下级关系,在自已本身经验不丰富的情况下,被迫接受,甚至和企业一起做报表。

3.公司业务部审查项目时左右为难。(1)由于以上原因,公司业务部在授理项目时,不能快速处理,造成积压现象;(2)有时会因找不准风险点轻易枪毙一个项目,或大量削减授信额度。

二、矛盾分析

1.A行客户经理基本功很不扎实,无法对企业过去事实全面调查、核实是矛盾的最关键之处

比如信用风险应涉及的必需调查内容(行业状况、经营状况、管理现状、借款用途、现金状况等),A行客户经理(支行客户经理、支行行长、总部审查人员)调查情况如下:

支行客户经理――对调查内容不理解或不知道,结果是资料收集不齐,对企业进行调查核实是简单的、片面的,根据企业提供的简介撰写调查报告或让企业撰写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导致对风险点判断不准确或不知道风险点的哪里。

支行行长――对调查内容不全面理解或知道,大多数不参与具体调查过程,根据与企业法定代表人交谈结合客户经理调查结果进行宏观感受风险点。

公司部审查人员――对调查内容不能全面的理解或知道,只是在支行客户经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片面的分析和判断(即使去企业调查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全面揭示企业的风险点,或者不能揭示核心风险点,对支行上报的项目为什么可行,为什么不可行不能作出正确回答。

中小及微小企业是A行所面对的客户群,所以调查的重点侧重于微观和具体。在调查内容未能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公司部审查人员对风险点的识别度与支行往往不一致,这种局面的结果是:(1)要求支行提供更多资料去证明企业经营情况;(2)风险点不一致,审批可能性存在问题,项目退回或减少授信额度。这样就产生了公司部与支行的矛盾。

2.A行客户经理对企业未来的预测能力较差

对借款人未来的预测,必须是对借款人进行全面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否则以错误和虚假信息为判断依据的风险分析就会误导贷款决策者,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

支行客户经理及行长――应该侧重于对企业的过去各项事实进行调查核实,然后进行预测(支行是调查员)。

公司业务部审查人员――根据支行调查事实,结合项目所属的行业情况进行预测及风险判断(公司部是分析审查员)。

由于支行客户经理及行长对项目不能全面调查核实(无能力调查或职业道德问题),所以公司部人员充当的角色即是调查员又是审查员。这样公司部人员在自身素质不是很高的前提下“效率”、“服务”明显跟不上,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3.现行的培训模式意义不大

老员工――基本功不轧实,对项目的调查“雾里看花”;工作方式“制式思维”、“轨道效应”比较严重,当前培训效果不佳。

新员工――新人上岗,带着自已固有的其它领域的知识和体验,面对一个崭新的工作内容和环境,激情高涨,但A行目前的培训模式无法让其快速成长,只能靠自已慢慢积累经验或悟出其中的道理。

外聘专家、教授来A行培训,侧重于发展型和思路型培训,在A行客户经理基本功还不牢固的情况下,外来培训结果往往是上课激动,下课冲动,上市场之后不知道该怎么动。

A行内部的应用型培训,培训的内容侧重于制度类和办法类,往往是今天考试,明天忘,根本无法在客户经理脑海里根深蒂固。对于实战经验、技巧和方法培训较少,况且A行并没有编写有关实战型培训的教材。

三、解决矛盾

1.行业信息

由于网站对查询行业信息是需要收费的,不便于公司业务部审查人员及支行客户经理查阅,所以对借款人的生存环境不能准确预测,建议A行总部订制一些行业网站,以便更好的查询、了解行业信息。

2.教材编写

“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已的问题自已来解决,建议组织全行最优秀的信贷管理人员根据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具体内容,最大限度结合A行成功的和失败的贷款案例编写教材。

3.培训对象

支行客户经理、支行行长、公司业务部审查人员。

4.培训内容

A行自编教材。培训时每项案例业务都要进行动作分解,每项分解的内容同时找到对应的体系文件或规章制度,实践要对应理论,而不是理论联系实践,提倡反向教学。反向教学有利于对体系文件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解剖自已、警示自已、提高自己。外聘专家授课。对于A行优秀信贷管理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才有针对性地外聘专家和教授来讲课,或待A行大部分客户经理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后,再大量外聘专家和教授侧重于发展型和思路型培训。

5.实践运用

增加授信调查报告需要调查和落实的内容,引导和迫使客户经理进行调查核实,对培训的内容加以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目标

通过实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基本摸清我区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分布、职业病发病人数及主要职业病发病特点,研究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为保证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顺利完成,区卫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以下简称三部门)成立市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和实施,定期组织检查、开展督导检查和评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名单见附件。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调查工作小组,在省、市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指导组的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开展调查人员的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负责调查资料汇总分析、数据录入和调查报告撰写。

各镇、街道、管委会成立相应的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领导小组,由经济发展部门牵头成立调查工作小组,具体实施辖区内的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

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当地镇、街道开展调查工作。

三、调查范围、对象、内容与方法

1.调查范围:全区。

2.调查对象:辖区内年月日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职业病危害企业。

3.调查内容:辖区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和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填写《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附表1、附表2(附表另发)。

4.调查方法:各镇、街道、管委会具体实施本辖区内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区疾控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

(1)各镇、街道、管委会调查工作小组将调查表以文本、电子邮件、调查员入厂调查等方式分发到各企业,由企业填写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并上交调查工作小组。

(2)各镇、街道、管委会调查工作小组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进行汇总,填写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汇总表,并连同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统一上交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调查工作小组根据调查结果,随机抽取2%的企业调查表,由调查员入厂复核。

(3)区疾控中心调查工作小组按照全国统一的编码及程序软件,录入调查数据。

四、工作步骤

1.组织部署与培训阶段(年月日~月日)

(1)各镇、街道、管委会成立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和调查工作小组,做好辖区内调查工作部署,确定辖区内调查对象,并于年7月日前将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和调查工作小组的名单报区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卫生监督所)。

(2)调查培训:年月日前,完成对各镇、街道、管委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技术骨干的培训。

2.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年月日~月日)

各镇、街道、管委会完成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并于年月日前将辖区内企业调查表和调查汇总表上报区疾控中心。

3.调查总结阶段(年月日~月日)

区疾控中心完成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复核调查、数据录入、数据审核、结果分析,形成调查总结报告。

五、措施和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管委会、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本次职业健康状况调查作为贯彻落实《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年)》的一项具体行动,作为促进我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实际举措,各镇、街道、管委会、各部门应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各负其职,抓好落实到位。

2.强化培训指导,落实工作职责。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各镇、街道、管委会要认真研究,并结合今年正在开展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的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职责。

3.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调查质量。区疾控中心设立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对调查情况、调查数据录入进行抽查审核,做好质控记录,确保调查工作质量。

第6篇

应用文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是人们处理事务、传递信息、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应用也就越来越多了,如发电子邮件、写求职信等。

职业中学的新版语文教材应用文的比例也明显增大,由原来的11种变为24种。职业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也明确将应用文写作提高到重要地位,江苏省对口单招高考中也是每年必考题型,分值达10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劳动的准备。”因此,笔者认为新时期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要突出应用文教学。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本人曾经对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调查,调查中很多学生(38.8%)认为应用文是重要的,但了解(8.4%)的很少,经常看(3.2%)经常写(1.27%)的也很少,没掌握(67.1%)应用文写作的占大多数。总的说来,学生对日常应用文的了解甚少,掌握不多,现状令人担忧。

作为注重技能教学、实践教学的职业中学,作为语文老师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用文自身具有的固式化特点,枯燥无味,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其兴趣不高,而且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主观上很轻视这门课程。

如何改变应用文教学中这种不利局面,让学生有兴趣学,使应用文教学“灵动”起来?

首先,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的实用性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应用文“实用价值”,使其觉得“我要学”。同时在教学中尽量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他们感觉应用文应用就在身边。

其次,在比较中让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规范性 这个规范主要分格式规范和语言规范。

学习应用文难点之一在于准确把握每种文体的写作格式,每一种应用文都有固定的格式,通常称之为体式。所以应用文的这种文体特点决定了其体式繁多,难以了然于心。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文体呢?笔者尝试着采用比较法教学。所谓比较就是让学生发现应用文格式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从宏观上分类把握体式,化繁为简。如按格式分,启事、通知、计划、总结、海报、说明书这几种应用文体,它们在格式上就有着相似或相同之处,它们的结构都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而它们的落款都包括署名和日期;按正文分,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的正文都是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通过比较,学生们很容易地找到规律。只要研究各种文体之间的异同,有的放矢,学生学起来简单,自然就增强了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而作为老师也大大地缩短了讲授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应用文写作难点之二就是语言使用规范性。为了让学生对语言准确性有足够的认识,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举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加以分析,一方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能引起学生的对用语规范性的重视。比如,某校政教处为了解决学生们在下课时敲打饭盆的现象,专门制定了《校园十不准制度》,并且并且印发给了每一位学生。其中有一条这样规定:“吃饭期间禁止敲打饭盆。”就这样一条规定,我对学生说:“如果敲打的不是饭盆而是‘碗筷’或‘勺子’,算不算违反了学习纪律呢呢?或者不在吃饭期间在其他时间呢?”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那么,我们如何修改才能让人无懈可击呢?”有同学回答说:把“禁止敲打饭盆”改为“禁止敲打餐具”。因为“餐具”涵盖了“饭盆”等就餐用具,把“吃饭期间”去掉,表明在任何时间都禁止,这样就没有漏洞了。由此观之,规范化地运用语言,能让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杜绝不必要的误解,做到准确无误,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看到学生们对兴致颇高,我顺势发动学生对平时生活中广告、报纸、杂志上的用语进行仔细的“挑刺”,发现其中的错误或不当用语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如此一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同时对规范使用应用文用语重要性的认识更深刻了。

第三,在实践中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注意实践性 应用文顾名思义重在“应用”,我们不但要掌握它,还要经常地运用它,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作用,巩固所学成果。如学校举行篮球赛写一份海报;丢饭卡了写一份寻物启事;让学生亲自制定班级班规,让他们自己去推敲用语的准确性及逻辑的严密性;放假期间鼓励学生深入到社区、企业调查研究,写出有针对性、实践性的调查报告,这样在学生了解生活丰富社会经验的同时,又使学生充分运用了自己所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应用文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在教授时要以学生作为写作练习的主体,选择切合他们自身的实际素材,让学生在学中练“学然后知不足”,在练中学,巩固已学的知识,不断提高应用文写作的水平和能力。

第7篇

    案情:李某担任某地国税局税收专管员,在对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审核工作中,发现多家企业弄虚作假,谎报残疾员工人数,不符合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标准,由于其与福利企业负责人私交密切,遂不履行自身职责,对企业虚报的材料予以审核通过,致使多家企业享受了不应享受的退税优惠政策,造成国家税收损失370余万元。在此期间,李某还利用职务便利,多次索取、收受上述企业贿赂10余万元。

    分歧意见:对于李某的罪数,存在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不构成滥用职权罪,应认定受贿罪一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受贿行为和滥用职权行为属于目的行为和手段行为的牵连,按照对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应以受贿罪从重处罚。第三种意见认为,李某同时符合受贿罪与滥用职权罪两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两罪,数罪并罚。

    评析: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第一,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是争议焦点之一。判定的关键在于明确李某国家工作人员的职责,具体说来:主体上,李某身为税收专管员,具有对福利企业退税申请审核的岗位职责,应当对申请企业调查核实、制作调查报告、提出退税建议;主观上,李某明知相关福利企业不符合国家退税条件的规定,仍同意办理,具有滥用职权的主观故意;客观上,李某实施了滥用职权行为,明知企业虚报残疾员工人数,不符合福利企业条件,仍放弃职责,滥用职权,在退税审批表上填写“同意申请”;行为与损失的因果关系上,李某的审核结果是下一退税流程开展工作的依据。正因为李某滥用职权,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才得以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以致造成国家损失370余万元的税收收入,因而李某构成滥用职权罪。

    第二,是否存在牵连关系是争议焦点之二。本案是否构成牵连犯,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受贿构成要件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识。本案同时存在索取型和收受型受贿,索贿型犯罪并不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只要行为人利用职权索贿,即构成受贿既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又构成渎职犯罪的,是完全独立的犯罪行为,不存在所谓的牵连问题,也不存在重复评价问题。就收受型受贿来说,受贿与滥用职权之间虽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和关联,但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只要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即可构成受贿既遂,并不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实际实施、实现。从查明的事实看,李某与福利企业负责人私交密切,其滥用职权的行为不是以得到贿赂为目的,因此该两罪不存在牵连关系。

    第三,如何判断罪数是争议焦点之三。众所周知,刑法判断罪数的要素即行为的个数,本案中,李某行为由四个要素组成:(1)滥用职权;(2)为他人谋利;(3)收受贿赂;(4)造成重大损失的事实。上述要素包含的行为由两个相互间隔的动作先后完成,可以按照时间阶段进行分离,具备滥用职权与受贿两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行为要素,且数行为之间不存在法定的关联。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即加重处罚。如果同时受贿,自然应当数罪并罚。司法实践中,依据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两大基本原则,对此类案件除刑法有特别规定(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的以外,原则上实行数罪并罚,有利于实现罪刑均衡。

第8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87-02

随着对数据决策的重视,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的掌握数量分析方法的经济管理人才,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必须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进行教学改革。统计学作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简述数量分析方法的重点课程和必修课程,则是改革的重点。目前,根据信息管理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不好学,难度过大,理论与实际脱节,对理论推倒无法理解。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不太理想,所以统计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课程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三多两难”,即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理解难,记忆难;二是高度抽象性,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很大的难度,而现实的统计学教学却忽视了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

1.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统计学教学,仍以教师理论讲述为主,以系统阐述学科理论为主导,以理论,公式推导为内容,偶尔列举个别例题对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辅助说明,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重概念、轻实践,重理论、轻方法。以教师为教课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课上不愿听课,或者听课效果不明显,同时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法也不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记住统计学的公式、概念、原理,由于统计学的三多两难,导致学生对知识点会在考试后基本忘完,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

2.不重实践的思想仍很严重

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和很多实质性学科的结合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比如卫生统计学、军事统计学、管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如果教学中缺少了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环节的支撑,教与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被有效调动起来;同时,目前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统计软件如SAS、SPSS、EXCEL的出现使得各种统计方法有了计算机的支持,统计工作者可以凭借统计软件直接对各类现实问题进行数据分析,而不必了解其中的公式。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得计算变得简便、准确,同时也使得效果变得生动、轻松,而现实是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足和学校计算机环境建设上的滞后,很多统计学在课上很少讲到统计软件的应用,也没有实验课来支撑统计软件的学习,导致统计软件在统计课程教学中应用远远不够,学生掌握的能力与现实脱节,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3.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统计学考试,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的综合。其中闭卷考试的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等等,这种方式主要注重基本公式,基本理论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质量,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涉及较少,对于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靠死记硬背学习统计,没有从本质上抓住统计学的知识精髓,没有形成灵活运用知识和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有的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而平时成绩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上课率和做作业的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上课率,但是却无法保证学生的上课效率,导致了学生虽然人在这里,但实质上可能没听课或者做别的事,效果并不好。

二、信息管理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学习

结合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增加一些在经济管理分析中具有清晰应用前景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引入计算机的案例和学习内容,同时以精选的例题和案例来复原典型统计问题的情景,通常可以采用一是案例引导法,以现实问题的提出为起点,然后通过解决方案的设计,书面陈述解决过程和结果为线索组织教学,通过对案例中一些问题的引导、说明教学内容,使得案例与课程的基本原理融为一体。其中的案例要么结合当前经济管理实际,要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统计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即时应用能力。二是案例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角,教师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2.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再仅限于记公式、背原理,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在学期之初,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比如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信阳地区企业调查,要求学生在学完统计学课程后完成一份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实施,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的调查报告,为了减少搭便车的情况,每组人数限制在2~3人以内,这样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就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具体到某一部分内容,可以在学完某部分内容后向学生明确这部分内容可以做调查报告中的哪一部分工作,同时教师进行过程指导。这样就在任务的驱动下,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实现统计教学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关注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能力,一方面,在上课阶段有意识的使用统计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并解释结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统计软件来做课后习题和处理实践问题,提高学生自身的统计软件的动手能力。并建议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中,开设8~10个课时的实验教学,利用现在比较成熟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EXCEL[3]等让学生亲自来处理各类经济管理问题的数据分析,一步步演示图表的做法和计算的过程,从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均值、方差、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这样避免了枯燥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巩固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统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在课题教学环节,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可以从展示大量原始数据开始,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可以方便快捷的生成统计图形图表,这样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增加课题信息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繁琐的公式推导和复杂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来,可以演示较复杂的、篇幅较长的现实案例,并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清晰。

4.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试内容

统计学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能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的三种能力,拟将考试成绩分为下面几个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采用期末笔试形式,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原则和步骤,在出题时尽量结合实际问题去测试;二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比如案例互动环节的讨论的积极性)和完成作业情况进行评定;三是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调查报告,主要考核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完成调查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以调查报告的情况作为该项成绩的考核依据,另一个是上机测试,每次实验时结合统计学每一章节的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上机操作,比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等,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作业。

不管做哪一种改革措施,教师都在其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改革的效果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实践知识都是直接影响统计学教学质量的,因此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一是要加强自身学习,改善知识结构,不断了解课程所属领域前沿动态,广泛涉猎,不断更新知识。二是多做研究、多做实践,不仅在专业上,而且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做研究,为了弥补实践经验不足,如可能则深入实际,到企业中进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元欣.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4-85.

[2]宫春子.快乐统计教学方法探讨[J].统计教育,2008,(1).

第9篇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XX元,认为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个单位能留大学生多久?

第10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深化,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尤其是既精通英语又掌握商务贸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愈加紧缺。用人单位既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在职场中进行有效交往及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如何培养实践能力,最终落实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

1 实践探索

通过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基本建立起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注重培养职业与岗位认知、业务流程的把握及岗位实操能力。针对主要实践岗位商务助理岗、外贸业务岗、跟单岗、单证岗设定实践项目、内容和实践教学方式。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日常教学中,引入实际业务的实例、材料满足即时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认知实习、模拟实训、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满足系统实践教学的需要,形成即时实践教学与系统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内实训:主要是B类课程,依据各门课程标准进行。本着教学做一体的原则,将语言教学与商务运用结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学中做,做中学,学习过程也是运用过程,实践过程。

(2)课程综合实训:依照课程体系逻辑,分别在第1、2、3、4、5学期安排专业认知实训:通过举办认知实训讲座、现场观摩和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专业认知实训;国际贸易流程实训:以完成一笔进出口业务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为主线,涵盖国际贸易流程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寻找客户、函电往来、合同商定、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贸易术语、货款结算、合同履行等环节。英语听说实训: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主要包括电话交谈、接待来宾、商务宴会、商务会议、商务旅行、求职交际等几个模块的集中训练。外贸英语函电综合实训:各类商务信函的写作,如:建立贸易关系函、询盘函、发盘还盘函、订购确认函、信用证修改与展期函、包装方式函、装运事项函、保险事项函、索赔与理赔函等。商务英语综合实训:以国际商务的实际业务为背景,以商务英语应用活动为主线,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亲身体验商务英语的应用技巧,掌握常用商务场景下的英语交流。主要内容涉及国际商务中函电、交易磋商、商务接待、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催证改证、包装发运、出口报关以及议付货款中的英语应用等。

(3)技能大赛:主要有校内专业技能大赛和校外各项社会大赛,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4)顶岗实习:广泛拓展实践的空间,不定期组织学生去相关行业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熟悉岗位流程。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鲁台经贸洽谈会志愿者服务活动、做英语支教活动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缩短岗位适应期。

(5)毕业实践:通过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实际业务操作,提高业务运用。同时,结合工作实践,以行业企业调查报告,业务流程梳理等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如图1所示)。

2 存在问题

外贸业务岗位的特殊性限制了校外顶岗实习的批量进行,加大了顶岗实习的难度。难度在于大多数外贸企业规模不大,单位需求人数少,很难一次性接受大批学生实习。同时,外贸企业的实践工作流程多涉及商业秘密或企业的核心机密,专业性强,接收单位不太可能接纳学生进行实质性实习或不放心让学生顶岗操作,学生即使到了实习单位,也难以深入介入具体操作。

第11篇

2002年,联想集团在香港宣布以现金5500万港币入主汉普,并将联想现有IT咨询业务悉数注入。张后启终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汉普的资金问题,却将自己陷入人动、进入半隐退状态。

同一年,大学毕业4年、没有半点背景的杨伟庆创立了艾瑞市场咨询。时值互联网的泡沫年代,这个中国首家专门为互联网行业服务的市场调查公司只有4名员工,挤在上海一个非常小的房子里办公。

现在,张后启坐在金算盘的办公室里,思索着如何用他的SaaS再为中国IT咨询寻觅一条新的出路; 而艾瑞已经是中国知名的网络经济咨询机构,每年中国网络经济、电信增值等新经济领域的数十个行业研究报告。

品牌、规模、专业性……虽然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但相对于仍在苦苦摸索的IT咨询公司,以市场咨询和分析为主业的市场咨询公司日子过得要滋润得多。

活出一个“品牌”

在邓白氏公司美国新泽西州的总部里,有一个橱窗,里面展示的是一辆自行车和一张纸。160年前,邓白氏创始人刘易斯•大班就骑着自行车到各地区进行调查,然后拿着调查报告找当地教堂的牧师签字,再给客户,以此证明调查的可信性。

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杨彬――1997年,这位易观国际创始人兼CEO还在政府单位工作,因为与邓白氏公司的合作,来到其美国总部参观。2000年,杨彬放弃了“铁饭碗”,与朋友创立了易观。如今,易观每年为超过5万名来自于TMT产业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行业用户、投资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高级主管提供资讯产品和服务。

“‘活着就是品牌’,尤其对于咨询公司而言,更是这样。”回顾易观的发展史,杨彬感慨地说。

易观国际创立之初,杨彬发现,围绕电信领域的咨询公司,有品牌、有规模的非常少,许多不知名的小公司在其中挣扎。近10年过去了,小公司一批接一批地减少、消失,规模公司依然没有几家,当年的竞争对手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做一两个项目挣点钱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构建一个专业的、成体系的、有规模、有品牌的咨询公司。”在杨彬为这些困惑时,大部分本土IT咨询公司还在因为没有品牌和知名度,仅靠签单和打单,总是有一单没一单、难有稳定的现金流而发愁。

在PC产业,渠道可以成为本土厂商抗衡洋品牌的利器,可以在三四级甚至五六级市场开辟新的客户群。但咨询业只能靠抽象的品牌影响力一举抓住客户。品牌的建立需要长期的积累,动辄几十年的案例累积、经验积淀令本土咨询对跨国公司望尘莫及。正经历着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缺乏管理经验的中国企业,甚至想抢滩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都渴望本土咨询能提供比跨国咨询巨头更有价值的服务。

“国内咨询产业的发展滞后于改革开放的时间点,不足20年的时间。”杨彬认为,尽管弱小是中国咨询公司与生俱来的特点,但他们建立在全球资讯产业发展基础之上,借鉴已有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反而更能专业化发展和有序成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克服了好高骛远的心态,物美价廉的本土咨询的选择空间变得更大。”

在细分市场

找本土优势

见到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是在端午节假期的一个慈善活动上。袁岳身兼多重身份: 管理咨询、主持人、写书、客座教授、慈善家等。他坦言,这是为了抓住客户。“我们做的研究和咨询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普通的商业领域到公共公益、政府事务、国际关系等。我就得出现在各个领域,让客户更容易认可我。”

“一些大的国际公司选择我们,是因为我们更懂中国国情。”袁岳认为,本土咨询必须在细分市场里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

1992年,袁岳用13万元资金创办了零点调查公司。“当时,一般人都不懂我们干的是什么,竞争也少,稍微明白点的客户自然会来找你。现在,客户的选择余地大了,就看你用什么方式把他抓住。”

零点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做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调查,当时,零点只有6个人和很少的资金。创业的前5年,零点几乎没挣过钱,因为袁岳做了很多看似不赚钱的研究,如中国私营经济状况调查、全国投资环境评估调查等。这些调查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为零点积累了声望。

“在一个刚刚成长的市场,谈不上做多大的生意或赚很多钱。就像养小孩一样,你培养他时当然要亏钱。”袁岳一直坚信,真正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就不用担心这件事不能继续。事实上,他也总能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支持,“从没缺过钱。”

另一方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则曾经感叹,谁能把中国的经济问题研究明白,谁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跨国咨询机构上百年的经验和“Global Rules”,在美国、欧洲都行得通,惟独到了中国,无法完全适用于转型下、改革中的中国企业。

因此,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本土化的优势,或许使本土咨询公司从夹缝中破茧而出。

“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有3种类型。”艾瑞研究院首席分析师曹军波认为,一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涌现了很多利用国家转型变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机遇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服务类企业; 二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抓住并借鉴了国外成功模式,很好地做到了本土化的企业; 第三种类型的企业同时利用了国内和国外的资源,形成在国内的竞争力。

“目前大部分咨询公司都属于第二类,并逐渐摸索着向第三类过渡。”曹军波举例说,随着国外互联网市场趋于饱和,许多竞争对手已经将目标瞄准了中国的互联网领域研究和咨询,“要攻也要守,强化本土服务能力,是本土咨询最大的挑战。”

评 论

请扶植本土咨询!

IT咨询始终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阔别咨询业几年,在张后启眼里,“这个产业几乎没有发展”。“本土化”是保护本土咨询企业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本土咨询业接轨国际市场的一道障碍,现在的博弈就在于,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谁先跨过这一道墙。

第12篇

家族企业,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几乎占据了所有企业的半壁江山,且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根据相关统计,美国家族企业的比例达到54.5%,英国为76%,澳大利亚是75%,西班牙是71%,意大利和瑞典甚至超过了90%。在亚洲许多经济体中,家族企业更是成为了企业的主要形式。

“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显示,全球100家家族企业第一名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00家长寿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最后一名也有超过225年的历史。

与之相比,9月3日的福布斯“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则显示,在沪深港三地上市的684家内地民营家族企业中,已完成二代接班的仅占7%。

从来都是创业容易守业艰难。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表明,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约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其中,缺乏继任计划是许多家族企业没能传到第二代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巴菲特曾这样形容家族企业传承之艰难:“如同让2000年的奥运游泳冠军,去赢取2020年的奥运金牌。”

和发达国家相比,1978年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家族企业,可以说才刚刚走过蹒跚学步的“孩童时期”。去年曾有一份抽样调查,内地家族企业第一代企业家的平均年龄是46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期。尽管绝大多数家族企业还处在第一代企业家掌控的阶段,然而,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将企业传承发展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毕竟英雄终会老去,只有顺利的传承才能延续家族和企业的光辉。

代代薪火相传,以期基业长青,这是家族企业与生俱来的使命。而企业传承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铸就的。精明如华人首富李嘉诚,看似15分钟就举重若轻地解决了接班人问题,但其背后却是数十年的运筹帷幄未雨绸缪。

香港中文大学的范博宏教授在研究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250家上市公司后发现,华人家族企业大部分都无法逃过争产、分家这一关。1987年至2005年,在公司创始人退休之前5年到之后3年,排除市场变动后的股价平均下跌60%。香港近80家企业在传承中股价平均下跌了80%;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交接的前后三年,股价滑坡接近40%。未来5至10年,我国将有300万家民营企业进入接班换代的关键时期,其中,家族企业占据过半比例。近年,国美内斗、郭家争产案等豪门纠纷不绝于耳,企业家们应该如何才能引以为鉴,面对企业传承这一课题,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传承方式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效仿欧美,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将管理权“禅让制”给职业经理人,建立相互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组织体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名列全球500强的众多家族企业,例如沃尔玛、福特、洛克菲勒、索尼等等,都是采用这一方式,沃尔玛集团的“去家族化”,更被喻为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典范。另一种是由家族成员掌握大部分股权,所有权与管理权不分离的“世袭制”。

这两种模式孰优孰劣?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国家,和欧美相比,更注重血缘和亲缘的联系。例如日本和韩国较早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且发展得非常好,但家族企业传承方面,日本有婿养子继承的先例,韩国则更多为“长子制”,都和家族、血缘保持一定的联系。子承父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在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传承中仍是主流。有调查表明,在已考虑接班问题的中国家族企业中,多数第一代企业家还是希望能由家族继续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其中约45.4%的企业家表示希望子女能继承家业。与此同时,中国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资本市场发展还在发展初期,社会信用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这也令众多企业家在选择职业经理人时颇多顾虑。企业只能因人而异、因企而异地探寻解决方案。香港的李锦记家族就通过极具特色的“家族委员会”,打造出百年企业。

目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做法是将所有权和继承权统一到继承人手中,毕竟企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股权分散容易导致太多隐患。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发展环境的变化,一些中国家族企业的第一代掌舵人也渐渐发现,企业原有的一些制度弊端逐渐显露了出来,并突出地表现在家族化的治理方式和家长制的管理思维上,“交班”之际尤为明显。因此,他们开始寻找家族传承和现代化制度的结合点。一方面保留家族传统的优势和核心文化,另一方面吸收现代公司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理念。很多企业开始着手股权多元化,在保持整个家族控股地位的同时,让更多的职业经理人进来。企业传承应该追求的是“亲”和“贤”的统一,使得企业的管理权和所有权尽可能完美地平衡。8月25日,美的创始人,70岁的何享健将国内最大的“白色家电集团航母”的掌舵权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自己的子女只享有股份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美的的交班给业界带来了很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