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4 07:0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年级数学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各单元的教学目标,相关配套习题都认真完成,较期初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教务处以及数学学科组的要求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轻慢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各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辅弱工作,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习惯培养、计算速度的提高、思维拓展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注重培养课代表以及数学小组长的能力,在小组内一帮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应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肯定。
5、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公开课的教授,重视运用教具、学具,能做到精心打磨,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好数学知识。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基本能做到精讲多练,提高练习效率。
7、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微信或电话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8、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要求学生在答题时要会圈关键字,写明思考过程,特别是非应用题要求写明算式,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会开小差或小动作,假期作业的完成也不太理想。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或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4、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辅弱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5、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6、计算能力差异太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可是却有大部分学生计算时不认真,粗心大意,优秀但不拔。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要做到提前并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四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国务院、教育部提出教育要均衡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平等教育。要实施平等教育,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适合学生均衡发展的、师生互动的、学生能自主操作的教育均衡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从新授课和主题活动课两方面进行探讨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均衡发展的模式研究。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平等教育教学,与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
(一)创境激疑。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其均衡发展意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②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例如教学四年级数学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一组数:33、36、3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接着出示另一组数:23、26、2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就是个位上的数是3、6、9?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中肯定会引发想探究的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和什么有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每一个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诱导下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均衡地发展。
(二)自主探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1.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如探索“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学习材料:2个硬纸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个布做的不同直径的圆、2条绳子、2把尺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方法:用绳子绕圆一周进行测量;在尺上滚动圆一周进行测量;把布做的圆对折后再测量。
2.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要求各小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分别写出能被2、5整除的数,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多,让学生自己收集所观察的材料,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
3.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呈现3/4=6/8=9/12后,教师问:上面的等式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的?放手让他们观察思考,通过交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4.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先请学生用12个正方形(每个代表1平方分米)纸片摆成长方形,接着要求同桌合作用24个正方形纸片摆成长方形,分别记录长、宽和面积的数据,问: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5.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如计算45+29时,学生想出了如下的方法:①40+20=60,5+9=14,60+14=74。②45+20=65,65+9=74。③45+30=75,75-1=74。④29+1=30,44+30=74。⑤45+5=50,50+24=74。⑥40+20=60,5+9=14,60+14=74。⑦用竖式计算。通过每一个学生自己亲自尝试,不仅解决了问题,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均衡发展。
(三)明理内化。
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新知,获取新知,并巩固内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四)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了能力。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为案例,简要阐述“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我们认为主要包括:活动内容与目标、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手段几个重要方面。
(一)构建“教育均衡发展的数学主题活动课”的内容、目标。
学生在完成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的学习后,教材设计了一堂《图形中的规律》综合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拼摆三角形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旨在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成功与发展。
根据教学实际,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原来的活动课教学目标比较单薄,教学内容几近空白,对学生不具挑战性,发展的价值不是很大。为了将“适合学生均衡发展的活动课”做的深入浅出,我们大胆地将主题活动的目标进行了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得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规律,还要求学生通过选用字母,表示出所摆的图形中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图数模型。同时我们更有意渲染气氛,让学生感受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及数学的简洁美,并让学生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下,规范地解决数学问题,享受数学的价值,促进了成功。
实践证明,新的教学目标更加适合学生均衡发展的实际,既依托了教科书,把握了教材的精髓,又使数学活动对学生更具挑战性,值得深入研究,增添了数学主题活动课的数学味,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促进了学生的成功与均衡发展。
(二)构建“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我们注重活动课的组织形式,积极贯彻“以趣导入”、“自主操作”、“感悟交流”的组织原则。
1.强化活动的趣味性,坚持以趣导入,深入浅出。在本堂课的活动中,采用学生颇感兴趣的“数青蛙”作为导入活动。在复习本单元知识重点时,让学生感到的不是艰涩、深奥,而是浅显、有趣,消除学生畏难的学习心理,营造出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2.强调操作实践,坚持感悟训练。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小棒,并按活动的程序,循序渐进地开展操作实践。引导学生从1个三角形、2个三角形,到3个、4个三角形,步步为营,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期间,教师充分发挥活动组织者的作用,进而相机提出7个三角形与N个三角形的研究,实现了思维训练的有序开展和跳跃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在活动进行时,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自主感悟,及时组织交流汇报,要求学生把活动中的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在教师的点拨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下,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不搞无谓的合作。我们寄希望于在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前提下,进行积极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数学主题活动课成为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个性的学习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积极的均衡发展。
(三)构建“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的重要手段。
在活动课的教学活动中,可供选择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服务于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求真务实是我们对教学手段的最大追求。因此,我们把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我们的重要教学手段。
我们利用Power Point软件制作的是那种学生一看就能清楚,一想就能明白的内容。摒弃了繁杂的花边和不合时宜的音乐。我们的目的就是在降低活动成本的大前提下,返朴归真,让真正的重要信息抓住学生的眼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
我们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拼摆课件,一开始就是着眼于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操作而设计的,改变了教师对课件的独家专用,而学生只把课件当作动画片的滑稽场面。你可以看到,在活动中师生共同操作课件,拼摆图形,共同研究数学现象,感悟数学的魅力。
我们认为:“内容要精当,形式要活泼,手段要新颖”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温故入新探究感悟拓展研究活动小结”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复习安排:
1.前一周时间主要以分单元复习为主,帮助学生梳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注意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衔接。结合书本、练习册、总复习试卷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易错部分知识,将单元试卷以板书的形式分别呈现,再次考核,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总结。
2.在后一周时间里主要以综合复习为主,在总结分单元复习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年来期末试题题型,进行重点复习。加大对典型题型的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心理的调适,对于班上学困生的辅导上,鼓励班上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进行互帮互助;同时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查漏补缺;并联系其家长,进行家校联合,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引言:小学四年级正处于学生学习的过渡阶段,在该阶段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为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探索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面,本文将对新课程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索。
一、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计划
虽然在现阶段新课改要求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积极尝试应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虽然应用了全新的教学方法,但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因此,教师要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并发挥出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首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师生在课堂中的身份,教师需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自己则是引导者,通过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促使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课前还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要提前做好处理课堂突况的准备,以及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1]。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虽然基础,但却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出不容忽视的应用价值。在新课程改革中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此一方面使同学们发现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意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即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此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性,促使他们能够在情境中自主思考和学习[2]。
比如在讲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章节知识点时,该章节要求同学们在综合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该章节的教学要求,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计算知识,随后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展开讲解。当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教师便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去超市购物,而超市中有许多商品的单价为小数,此时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四件商品,分别是面包、牛奶、饼干、香肠,这四件商品的单价分别为11.5元、5.8元、7.6元以及9.3元,在付款时小明共支付了30.2元,请问共找零多少钱?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首先能够发现这一问题与实际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引导同学们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展开计算。通过上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讲述知识点的方法,同学们能够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愿意主动融入到情境中进行练习。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直观可视数学课堂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完善,该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所发挥出的教学价值越来越不可忽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的功能辅助进行讲解,由此可以打造直观可视的数学课堂,使同学们从直观的角度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3]。
比如在讲解“平移”这章节知识点时,该章节要求同学们掌握图形平移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现有的图形位置推测其平移的步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同学们直观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便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讲解。首先,教师在多媒体中呈现出一张网格图,随后再随机呈现出一个图形。接下来,教师可以请同学们规定要平移到的位置。当规定好位置后,教师便可以基于多媒体技术演示如何进行平移操作。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能够直观学习到平移的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通过上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不仅发挥出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价值,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四、积极交流互动,缩小师生距离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受到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忽视了课堂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因此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生也能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此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条件,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讨论性的问题,随后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并思考求解这些问题的方法,在学生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他们的数学学科思维将会得到提升,最终达到交流互动的教学价值。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新课程下小学四年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在当下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但教师在创新的同时还需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打造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程明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4:66-70.
转眼已经半年过去了,这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以往都是作为学生结束最后的考试的日子,现在却是作为老师,帮着学生一起结束最后的复习。以往是担心自己考试,现在是担心孩子们最后的考试。一个学期里,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这是我正式踏上讲台的第一个半年,时间嗖嗖地还是飞走了,2011也走了。
一、工作上。作为一个班的副班主任,辅助正班管理这个班级。其实这个班的大部分孩子们都还比较乖,比较听话,自觉性也比较高,所以也比较容易管理。而且有几个孩子也比较早熟一点,有一些骄傲。初来乍到的,自己也跟个孩子似的,有时候会跟孩子们斤斤计较。孩子一句无心的"我还是比较喜欢我们以前的数学老师,因为她比较有经验。"让我伤心许久。让孩子们看出我的不成熟,该说他们聪明呢还是说我嫩呢?很多事情没有经验,就连前几次的教师会议都是听的不清不楚的,不明白要做什么事,怎样去完成这些事,渐渐地,也慢慢上手,会议不再是一知半解。
二、教学上。最开始,对学生不是很了解。每一堂都希望自己认真去备,认真去上,但是实际教学毕竟不比实习,那时三天才修改一份教案,现在已经三天上了三个课时并且还有众多学生的反馈,自己的反思出来了,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又想把事情做好的匆忙感。
两个班101个学生,工作量是实习时候的两倍,那个时候也是教两个班,但是是小班化的,合起来也就一个班的人数。也许是方法不对,因为搭班的班主任经常会说,以前的那个数学老师都没像你这么辛苦地盯着他们订正作业的,我也不知道。那作业不用订正的吗?还是我把他们估计的太高,以为提到一点,他就该完成全部的,然后交上来后发现都是不合格的。同样的,这样的方式,既累到自己,学生又不会感激,尤其还遭到一些学生家长的告状。我想他告的是对的,是我不对,不该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是我没有高效率的工作,当然跟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家长的监督作用也有关系。我想我该摸索一条比较省时又有效率的方法出来。一直在改进中。2班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上课乱接话的,想说话就说话的,上课站起来走动的,被老师批评两句就不来上课闹走失的等等,都让我切身体会了教师难当,要做好一个孩子王是很辛苦的。
尽管只是一个副班主任,但是两个正班主任围着我转,自然而然之中也学会一些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以前觉得这么文绉绉的话,这么对着孩子讲道理不是我的作风,但是还是去做着,并且越做越上手,希望自己少一点脾气,多一点耐心。
对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因为我的作业本都是一个一个学生来批改的,显得工作量极大,在学校的时间里根本不可能坐在那里备课,但是效果还是不显著。像有些孩子根本对自己的学习不重视的,明明有能力考好的,明明理解能力还不错的,但是由于他们不愿意去做,因此,成绩还是没有什么提高,也没有因为我对他们多讲几次就把基础拉上来。
学校的教研活动我积极地参加,这个学期里上了两节公开课,但是个人还是觉得自己上得有很多缺点的,另外,指导老师的骨干教师研修班的汇报课我也去参加听课了,收获颇多,正是上了一课我的薄弱环节,练习课的教学,对我启发很大。参加了连片校区的公开课的听课活动,还有陶山学区的市级公开课的研讨活动,学到很多。
三、生活上。刚踏入社会,很多做人处事方面都不成熟,加上有时候性格比较内向,校区又和新校区分开,消息不灵通,与其他教师关系也比较淡,不容易才把学校里几位老师和名字对上号。听见同样刚踏上工作这条路的另一个老师说冬天这么冷还要这么早起床,真的很不舒服,想回到过去。过惯了大学里的生活,那种慵懒的状态一时觉得很难调整过来。不过对此倒是早有心理准备。之前又一次实习每次都是5点多起床坐一个小时公车到市区去,晚上照样5、6点回来。这个学期在学校里住了两天,觉得并不因为我住学校而省了很多时间所以还是回家了。在家里也比较方便,上下班坐车半小时,走路十来分钟。通常在比较累的时候睡过去睡回来,一次还不小心坐过头。
另外这两个班可怜的孩子们遭遇了罕见的“水痘”大爆发。经常有一批一批的学生不来上课,曾经害怕进教室,害怕触碰学生。
这一个学期,同时也渐渐明白“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老师得有一桶水”这一句话的重要性。最后,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个真正会教的老师。
关键词:小学阶段;课后作业;设置
一、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阶段特性等具体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设置。首先,教师要考虑孩子的耐受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长时间的学习如同“坐在长满钉子的凳子上”,他们没有长久的耐性去应付大量数学习题,因此课后作业的设置要适量。其次,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设置作业尽量生活化,且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例如,小学四年级数学有小数知识的学习。笔者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将所有面值的钞票或硬币找出,随机抽出一些,以元为单位进行换算并相加。这样用生活中的“活教材”进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小数知识。
二、设置层次性的课后作业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和差异性,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数学课后作业的设置也要有差异性和针对性,要适合所有学生。对此,笔者选择的方法是进行课后作业的分层。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做严谨的计算题,而有些学生喜欢做趣味性的应用题,笔者就会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中分出层次,进行搭配,并划分挑战组和舒适组题型。
三、设置多样化的课后作业
数学教师的教学并非只能是单一的“照本宣科”传统模式,数学教学也可以伴有生动形象的图画、声音等多种形式。同样,家庭作业的设置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把作业变成图片、表格、对话、情境图,更容易让学生牢记所学知识,也更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实现“寓作业于乐”。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知识的学习中,笔者便设置了家庭作业:谁是亮眼睛――寻找家中的三角形,并动手验证其稳定性。除此之外,笔者打印了几张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作为“抛砖引玉”的寻找案例,给学生启发。在观看图片、寻找、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相信学生能把握三角形的特性,牢固掌握知识。
总之,课后作业应该富有个性化、具有针对性,它对每个孩子都是“合身”的,切合实际的,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的机会。数学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设置出让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课后作业。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学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好奇心强、好动、精力旺盛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益,是广大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善猜好问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总结出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或者提出自身的独立见解。
2.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学生独立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有着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顺应了学生成长的特点,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使用等实践操作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中掌握数学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交流合作能力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课堂效率提高的措施
1.对教材的研究整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认真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在实现教材主题、实质的掌握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相关学习策略的研究,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加工,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2.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标之下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方法尽享自主的学习。
3.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水平进行关注,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进行鼓励。
4.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和声音、视频等为一体,创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演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应该正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每一堂数学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显.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7).
情境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走进数学课堂,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该使学生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引导着。”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和营造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情境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出愉快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数学知识抽象、乏味。如果孩子不能完全融入课堂,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投其所好。故事是孩子所熟知的,听到熟悉的故事,孩子的兴趣自然会被激起。而把整节课置于一个故事情境中,孩子成为故事中的某一角色,那么孩子便会自然地融入课堂。如:一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这一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事物排列的简单规律。教学这一课,如果单纯讲授,对于七、八岁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一定很难理解。所以我将整节课置身于“小熊生日会”的情境中。“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可爱的小熊和他的爸爸、妈妈……”所有孩子都被故事吸引认真地听着,整节课在故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作为小熊的好朋友,大家共同动手布置房间、准备礼物……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孩子都认真地参与其中。一节课下来,孩子不但能说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还能说出一些抽象事物的排列规律。可见情境教学可营造最轻松的学习氛围,并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将某些孩子觉得难解且枯燥的例题转化为趣题提出,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开始积极思维,思维处于活跃和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如:在讲解六年级数学广角的《鸡兔同笼》问题时,我将例题设置为一个古代学者提出的趣题情境,将例题改为:“一笼兔子一笼鸡,两笼并作一笼里,数头七十二,数脚一百七,猜猜多少兔子多少鸡。”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起,纷纷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中,主动去探究问题。
3 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后,数学教学倡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创设游戏情境,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一个“拼桌布”的游戏情境。孩子们和我一起动手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布拼一个长方形桌面。学生在自己动手量、动手剪、动手粘的过程中,学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学会了求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可用割补法,可谓一举两得。
4 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如果只从书面去理解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呆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而创设接近于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能利于学生去探索知识。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时,我设置了一个全班共同植树的生活情境,学生融入情境中,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适时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应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理解策略 合理选择 渗透 提升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旨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起安排了六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倒推、替换、转化。我认为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际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这一意识应该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小学四年级来说,倒推、替换和假设的应用相对较少,列表、一一列举、转化比较常用,而“画图”法可以说是应用于整个四年级下册数学中,就“画图”策略我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策略意识的理解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策略性知识,以促进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由于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受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问题的内容、难度、解决问题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那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地数学思考活动,形成对策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的策略”例题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题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这里要让学生理解到“画图”法不仅包括画实物简图,还包括线段图等等。这样学生在纸上图图画画可以拓展思路,使用这项解题策略,比较符合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特点,也使学生通过“画图”法使问题的情境具体化,使思路比较清晰。
二、重视策略的合理选择
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后,就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结构的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建立解决问题模型的过程,要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首先要理解实际问题的特点。
例如,教学“画图”法这一策略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采取什么策略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行程问题”时要让学生先根据题意列表整理:两人行走的速度要列入表中,再想想两人各行走多长时间,于是列成下表:
小明从家到学校 每分走70米 走了4分
小芳从家到学校 每分走60米 走了4分
这样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这类问题的知识特点,同时在与“解决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策略进行比较,也从而提高了他们运用这些策略的自觉性,并感知这种类型题应选择画线段图的策略。在练习时,要将两种题型进行比较,进一步感知这种问题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比较中理解这类问题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特点,合理地选择相应的策略。
三、重视策略意识的渗透
运用“画图”法这一策略我觉得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这一单元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策略。例如解决一般应用题时,都应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这是“画图”策略的运用,即在遇到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提示学生这类题目可通过“画图”法这一策略去解题,在遇到有关行程类题目时提醒学生可提示学生能够这类题目可采取画线段图这一策略去解题。因此,可以说画图法这一策略随处都有,关键是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才会逐渐增强。
四、重视策略意识的提升
在学生初步形成策略意识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问题,重视策略意识的提升。解决问题的情境要丰富,难度和复杂性要有层次,呈现的方式也要多样化。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体验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模仿性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二是变化性练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生搬硬套;三是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实际问题时,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提高与发展。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唯一的,解决同一问题时也不是只限于一种策略的应用。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要有整体观念。如:四年级“画图”的策略,要给学生留有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关注个体差异。教学时要因势利导,通过比较使学生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并力求做到方法的优化组合,选用得当。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认为在用“画图”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讲究策略,即重视对策略意识的理解、合理的选择以及适度的策略的提升。这样,可以使习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到一种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简洁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夏新.运用数学画图思想绘制精彩高效课堂――分析画图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08:110.
[2]蔡和章.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金田,2014,06:486.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
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具体目的如下:
1、提高学生的计算、速算等数学基本能力,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良好的数学校园文化氛围,在全校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
热潮。
3、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
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活动时间:
第十七周周三、周四两天,周三一、二年级分别进行口算和算二十四比赛,周四三六年级进行数学竞赛。
四、参赛人员:
一至六年级先在班级内进行海选,每班选出10名同学代表班级到年级进行比赛。
五、竞赛方式:
由数学教研组统一安排,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竞赛。
六、竞赛内容:
一年级口算比赛;
二年级算二十四比赛;
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
七、活动要求
1、命题要求:(1)一年级口算试题,以本学期教材为重点,以学生速算的快、准、巧为特点,适当变化题型。(2)二年级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让孩子熟练运用来进行算二十四比赛;(3)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命题力求多样新颖,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拟定100分题。(3)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年级为单位,以本为本,适当拓展,力求难易适中。
2、一年级口算竞赛时间为3-5分钟,二年级算二十四竞赛时间为6-10分钟,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时间为40分钟。
3、评卷:竞赛当日下午第五、六节课,采用密封、交叉评卷的形式进行,评卷教师为一至六年级教师。
4、设奖:各年级按成绩由高到低评出一等奖为所有参赛人员的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5、成绩汇总:竞赛活动后,阅卷教师统计学生的成绩,并进行成绩分析,再上报教研组存档。
6、各年级的任课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决定在20XX年11月2日举行数学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三、参赛对象
一至六年级每班选派10名学生参加竞赛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1. 竞赛时间:
五、六年级11月2日 上午9:009:40
一、二年级11月2日 下午13:4014:10
三、四年级11月2日 下午14:5015:30
监考人 :
五六年级 冯常宝 李兰琦 陈 燕 夏 欣
一二年级 孙 莉 李玉侠 潘晓蕾 李 梅
三四年级 杨韶芬 李伟伟 赵玉红 宋丽丽
竞赛地点: 三楼会议室
五、竞赛形式
按规定时间笔试完成竞赛试题
六、竞赛标准
根据卷面等级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一二三四六年级 一等奖18名 二等奖24名 三等奖18名
五年级 一等奖21名 二等奖28名 三等奖21名
八、考号安排
各年级从一班开始排序 一班:1至10 号
二班:11至20号
三班:21至30号
四班:31至40号
五班:41至50号
六班:51至60号
七班:61至70号
九、注意事项
1.请各班数学老师将参赛学生进行编号,提前带学生对号入座。2.如监考老师有上课任务,请提前进行调课。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三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特举行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
二、竞赛时间:时间待定。
三、竞赛地点:罗州小学(上面)
四、参赛对象:全乡完小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心小学每班4名,其他校点每班2名。
五、竞赛方式:采用笔试形式完成
六、报名时间:20XX年6月1日到20XX年6月16日。
考场布置:张维琴 徐春 吴艳 舒培焕 谭凯 吴刚 何
八、奖励办法:
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发奖学金分别30、25、20元和奖状。辅导教师获相应辅导奖,发荣誉证书和奖金200、180、150元。
九、注意事项:
关键词 数感 数学效能感 数学教学
分类号B849
1 引言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已成为科技进步的有力武器,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亦成为时代的要求。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数学教育领域相关课题研究的广泛开展,另一方面依赖于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进步。在数学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领域备受关注的两个概念“数感”和“数学效能感”自然而然地成为研究热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数感和数学效能感则是影响学生数学能力水平的核心变量。数感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日益凸显,数感的发展可以使学生更灵活地辨认数字模式和数字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运算,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数学效能感是一种情景性和问题特殊性的评估,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程度的评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有重要影响。数学成绩是当前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集中体现,也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变量。数感和数学效能感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两个重要变量,深入了解数感、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为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数感和数学效能感积累资料。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1)根据已有研究修订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感测试量表,为数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2)探讨数感、数学效能感和数学成绩的关系,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三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3)以对数感、数学效能感和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基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并尝试提出改进方案,为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选取农村和城市的四年级学生各200名进行测验。测试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89份。被试分布如下:a值为0.8335,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效度是通过专家评议确证的内容效度。本研究对上述量表进行了修订,除第2—4、3—2、4—1题的题总相关与独立样本t检验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题目与量表总分的题总相关都比较高,相关系数大多达到0.40以上,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剔除上述3个鉴别度不高的题目,进而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
量表的效度检验,测验修订之初,研究者与指导教授、数学教育专家以及小学数学教师讨论试题内容的切合程度,根据其意见进行修改,建立内容效度。
2.2.2 数学效能感量表
数学效能感的测量采用了罗静婷修订的数学效能感量表,该量表根据俞国良主编的学习能力感量表修订而成。该量表为两点量表,以小学生为被试,共有15题。其中第3题和第6题答案选“是”得2分,选“否”得O分;其它各题答案选“是”得0分,选“否”得2分。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数学自我效能感越强。该问卷同质信度的a值为0.68,分半信度系数为0.7a。效度方面,与王才康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相关系数为.455**;与詹敏娟论文中使用的国小学生数学科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相关系数为.614**。
2.3 研究程序
对张慧贞(台湾地区)国小四年级数感测试量表进行修订,形成一个适用于大陆地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感测试量表,为该领域研究的广泛展开提供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量表初步形成后,根据试测结果,对各项目进行合理性分析,对量表进行区分度(每个题目与量表总分的题总相关均达到0.40以上,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和信度、效度检验(量表的同质信度为0.822,分半信度为0.801);正式测试后,根据数据分析大陆地区小学四年级学生数感发展特点。
同样以上述小学生为施测对象,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探讨数感、数学效能感和数学成绩的关系,为在该领域开展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数据和参考。
3 研究结果
3.1 小学生数感发展特点
男生在数感测验中的总分以及了解整数的意义、比较整数的大小、合成与分解整数、了解整数运算的结果、发展不同的计算策略五个维度上,其平均数均优于女生。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合成和分解整数的维度上得分在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整体而言,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数感测验总得分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统计分析表明,城市学生在数感测验上的总分以及了解整数的意义、比较整数的大小维度上的得分优于农村的学生分,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而合成与分解整数维度上的得分也在0.05水平上显著。在了解整数运算的结果和发展不同的计算策略两个维度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3.3.1 数感、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
数感、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相关分析表明,三者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
3.3.2 数感、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回归分析
以数感和数学效能感为自变量,以数学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3.3 小学生数感、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
(1)数感与数学效能感对数学成绩的回归系数都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0.538和0.201;
数学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在给教学教育注入活力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考验。一学期结束了,好好总结一下教学工作吧!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六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师述职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总结范文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接近了尾声。本学期,我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年来,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为了使教学更加有序,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后感,教学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及时进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以便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
二、注重课堂教学。
我注重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后进生通常有些是基础差,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力求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布置就要有检查,因此我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还有一些是因为一直以来学习习惯差,加上家长由于工作等各种原因对孩子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使孩子长期以来自由懒散惯了,形成了不良的习惯。作业写的非常马虎,更严重的是经常少写、不写作业。对于这部分学生不放弃进行个别教育,及时督促。
五、树立良好的学风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老师批评,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不对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难题知道来问老师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差生了解原因,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和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进步,但是还有反复,我就不断地进行教育和疏导,要允许学生在行为上有反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教师们的帮助下,本学期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体而言,这学期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对于“得”我会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对于“失”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去改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返回目录>>>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总结范文本学期是五年级的第一学期,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数学思维以及基本的数学能力。由于五年级的教材,无论从认知上还是能力上都对学生比以前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少数同学出现了学习困难的现象。所以,这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本学期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我在假期里就提前制定教学计划,认真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带领全组老师通读教材教材。每一节课后,都认真布置作业,坚持形式多样的批改作业的方式,注重对学生错题的收集和纠正工作,真正做到了教学八认真。
二、重视教材的灵活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听组内、校内外同行老师的示范课和随堂课;请教育专家随堂指导;坚持参加各种(区上)的教师研培活动,重视组内的集体备课,使自己的教学更严谨、更科学。
三、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活动,学生才是主体,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尽量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辅导,做到使学困生进步、使学优生更优,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为此,我尽量抽时间大量阅读各种教育书籍和教学资料,写出心得、体会,从理论上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五、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搞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把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也同行分享,11月为成都市小学数学教师上了示范课《分数大小比较》,深受专家和同行的好评。5月,随省小教中心的领导一行,为学校和老师上了《小数乘法》的示范课,并作了题为《计算教学策略》的报告,受到好评。
六、对年段组的工作认真负责,带领全段老师搞好教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学生的数学特色活动。例如:设计单元小结表、开展数学生活手册的评比、利用节假日鼓励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成功举办了小樱桃杯数学竞赛活动等等,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生气勃勃。
返回目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总结范文感慨于时光的匆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付出的充实,也有收获的喜悦。小学时代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四年级的数学,在自己不断摸索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我的肩上也扛着太多家长、学生的希望及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的期盼。一年的磨练,给了我很多。我可以说:我是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来的!因为我早已告别刚站上讲台时的羞涩,克服了种种压力,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学!一串串脚印,一串串收获。
这一路走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努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实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认识:
一、用正确的课堂教学观“武装”自己。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为了追求课堂的实效性,我认真地学习了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课堂教学要有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我在上梯形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用七巧板来拼梯形,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机会探索,并有所发现。学生们拼出了个各种不同的梯形,我再让他们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学生有独特见解的,我给予恰当的肯定,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用七巧板拼梯形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认知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的做法有三点:(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设计意图都弄清楚,理解教材的结构,知道在哪里需补充资料,在哪里需要有所删减,抓准每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努力做到在课上能运用自如。(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关注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与同年级组老师一起探讨学习新知识在哪里可能出现困难,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考虑教法,思考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
三、时刻注意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语言简洁明了,克服自己刚教学时罗嗦,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合理布置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为学生、学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回目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三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分析、综合潜力,决定、推理潜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潜力。透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取得的成绩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取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潜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构成潜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方法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带给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群众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潜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
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成绩。
本学期期末考试题是县进修学校出题和统一抽考。班级成绩比较好。全班38名学生参考。总分3169.5分,平均分83.41分,90分以上有14名,优秀率36.84%,及格率97.37%。
(二)、设计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透过测量自己的体重,加深对重量单位的理解。测量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潜力。
(三)、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用纸对折、拼图等。在完成知识教育后,教育学生将剩余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五)、用心参加教研活动。
用心参加本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并坚持详细做好听课笔记。认真参加教学预案设计,听、评课活动,主动向老教师请教教法,并虚心学习。本学期撰写了自己的多篇教育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并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的教学设计论文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不足之处
1、有些家长在那个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此刻:家长不配合造成了学习成绩差。
2、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认真。
3、学生随堂练习中由于时间紧,练习的不够深,学生的自学意思薄弱,个别学生上课小动作多,听课不认真。
4、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明确。
三、改善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作业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抄错数字等现象。
2.针对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及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研究,加强互相之间的合作、互助,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差异教学和个别指导,个性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到位,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加强混合运算计算的训练,强调运算顺序。
4.重视基本算理教学,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的、单调的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
减少学生因错误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误。
返回目录>>>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累和潜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好动、计算潜力和理解潜力、行为习惯差等实际状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忙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课堂上我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潜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班上的王杨、熊红杰、陈余等学生,上课时用心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简单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
又如康军、张婷、张坤等学生,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用心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2、认真备课,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完成教学要求
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因此在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从基础抓起,平时就要盯牢。取得进步就要表扬。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构成了良好的学风。
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