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5 06:22: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音乐素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聆听,建立音准概念
在音乐的学习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歌唱,也要让他们学会聆听,因为音乐的教学是听觉和视觉结合的活动,学生在视听中感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及音乐风格。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聆听去建立音高概念,把握歌曲的准确度,为歌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愉快的梦》时,教师就设计了灵活多样的聆听活动,指导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提高音准准确度,做到真正的学会歌曲。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初听时,采用闭眼睛聆听的方法,教师言语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学生回答:做过。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愉快的梦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教师就此把学生带到优美的旋律当中,让学生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来畅想自己愉快的梦境,激发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去感受歌曲。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跟歌曲拍节奏的聆听,让学生边听歌曲边拍手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及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音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聆听环节在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性,并采用灵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聆听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建立学生的音高概念,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完成音乐作品的学习。
二、设计动作,辅助音准记忆
小学生的音准偏差除了可以通过反复聆听去提高外,用肢体动作的辅助方法来进行训练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可以通过身体或者手势的高低变化来对学生进行音高的训练,帮助他们记忆音高,感知高低音的不同,促进音准的准确度。
比如在学习歌曲《牧笛声声》这首歌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对学生进行音阶训练,找八名学生带上音符的头饰站到讲台上,按照do re mi fa sol la si do的顺序依次站好,并摆出一个比一个高的姿势,让学生齐唱音阶。学生在唱的过程中看到前边同学呈现的动作,感知音阶从低到高的变化。除了这个方法,教师还可运用柯达伊手势训练法,让学生感知音高,通過手势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的动作变化,辅助学生记忆音高。
动作的高低带动音的高低变化,把抽象的音高变成具体的动作,呈现给学生,让音高概念变得清晰,让音准练习变得具体简单。学生们在这些辅助动作的加入中逐步提高了音乐的感知力,音准能力无形中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三、轻声吟唱,体验音准变化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提倡轻声歌唱的演唱方法,避免歌唱过程中学生的喊叫和过度用嗓,这种错误的演唱方法不仅仅是伤害学生的嗓子,也会误导学生造成音准的误差。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轻声吟唱的正确歌唱方法很有必要。
例如,在教授四年级歌曲《山谷回响》时,教师就引导学生进行了轻声吟唱的演唱方法训练,教师首先给学生进行了具体的范唱,让学生感受教师歌唱当中的科学方法。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言语的讲授,告诉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演唱高音,纠正学生演唱当中大声喊唱的错误,并给学生渗透保护嗓子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同学们唱歌不能声嘶力竭的喊叫,这样会给我们的嗓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唱歌一定要学会轻声轻松地演唱,尤其是唱高音的时候更要学会运用假声,科学地去演唱,轻声地歌唱更能帮助我们把音唱准!除此之外教师针对这首歌曲的情感表现也进行了具体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山谷回响的那种幽静意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轻声歌唱法去表现作品。体会歌曲中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变化,感受轻声歌唱的音乐意境之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艺术素养 音乐成长维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53-01
艺术素养对小学生来说是塑造其人生观与价值观最好的途径,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能够有效促进其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为例解析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径。
一 小学生音乐成长维度――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成长维度的过程中,要遵守三个观点进行培养教育,使小学生的学习范围轻松自主。(1)禁忌用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小学生,不能用传统的教育形式,强制小学生达到成人所认为的审美结果。(2)不要在小学生自主创造表达的过程中,过多地将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小学生,也不要过多地干预小学生的自主思想,只需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3)尊重小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深入了解小学生在音乐艺术表达方面的思维以及感受,在给出评价的时候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来进行硬性的回答。
在培养小学生音乐领域的艺术创造能力时,可以采用四种方式来支持小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1)与小学生一起接触、感受、发现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中美好的事物,在不断的深入欣赏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和谐的声音,自然景色的美好。(2)让小学生接触不同的声音,从中累积经验,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受音色中的强弱、快慢。(3)在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创造更多与音乐艺术形式接触的条件,丰富小学生对乐感的感受和理解。(4)理解小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的行为,小学生会将感受加以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尊重他们的兴趣以及独特的感受。
二 小学生音乐成长维度――养成
1.小学音乐教学习惯的养成
冼星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小学生阶段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在这个阶段想要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要的工作是给现阶段的小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为了支持小学生的音乐艺术能力,给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可引导小学生通过唱歌、跳舞、弹琴等形式来分享艺术活动的趣味性,这样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激励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探究性。这个阶段的学习培养时间是小学生童年中价值较高的,所以更要注重生活、游戏活动中的教育效果,使小学生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通过与小伙伴、成人之间的交流来分享音乐艺术的学习感悟。
2.小学音乐教学环境的营造
给小学生一个心理氛围轻松的环境,使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特点能够毫不顾忌地展现出来,哼唱、肢体模仿等一些自主独特的艺术感受形式都要受到尊重,在实际条件下满足最大化的支持度,这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加入成人的框架模式标准思维,小学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每一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在逐渐的鼓励中培养生成。
3.小学音乐艺术培养环境及家庭音乐辅助教育的影响力
小学生音乐艺术的养成环境,最重要的地点之一是家庭。影响小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来源于家庭的教育方式,只有在关系平等、良好、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给予小学生美好事物的向往,家长在家庭中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都会造成潜移默化的主导影响,家长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音乐类型的书籍、照片、视频等形式的艺术作品,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家长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提供一些相应的指导,可以引导孩子就当前的音乐形式做自己的联想,加深对小学生音乐领域艺术能力的养成。
三 结束语
在小学生音乐教育中,发现、观察、分析是教育的基础,只有通过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小学生现阶段的需求,才能提供给小学生自发表达、创作的环境,将口号式教育转化到实际应用中,逐步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将对今后的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以及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对于我国来说,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阻碍作用。部分中学学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本校的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艺术培养。随着学校对新课程改革制度的学习和研究,大部分中学学校已经意识到艺术培养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这是我国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中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大部分学校由于长期以来并没有将音乐教学作为重点来抓,致使音乐教学质量较低。因此,切实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我国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其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是由于教学质量水平较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该课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枯燥无味,甚至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教学生唱一些流行歌曲,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会引起一部分学生对中学音乐学习的反感。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切实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保障教学效果成为当下中学音乐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如何切实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师要对当下中学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并制订出可行的教学措施,保障音乐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1.中学音乐教师应改变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
对于现代化教育来说,传统的中学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用,教师应改变以往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从思想上进行音乐教学的创新。对于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来说,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理论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并不理解。
2.中学教师应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但是这并不代表它是一成不变的,而对于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说,部分音乐教师却片面地认为音乐教学内容是静止不变的,甚至多年来,一直使用一套教学计划,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音乐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今天,中学音乐教师应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例如,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今后的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3.教师应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音乐这一课程孤立起来,这样将会对音乐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音乐教学与初中语文知识中诗词的结合。如《水调歌头》这不仅仅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音乐教学内容,因此这时教师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起积极影响。因此,中学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的制订,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当前中学生音乐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是指通过音乐作品,加之实际的音乐实践来达到学生在音乐欣赏、音乐表演或者创造等方面能力。然而,音乐素养不仅仅包括音乐教育,还包括有关音乐的基础知识等理论性内容。当前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或者各种音乐类考级、音乐类比赛,不仅仅要考察学生乐器使用能力,同时还要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一系列的考核。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素养才是一个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基础与关键。目前我国中学生音乐教育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具体的教育效果并不乐观。很多中学生只是一味地去练习演唱技巧或者乐器的使用熟练程度,从表面上看学生对演唱技巧或者某种乐器使用的非常熟练,技法也非常绚丽,但稍微做些改变,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更有甚者让他们看谱去演奏就不会了。学生们学了很久的音乐,只会演唱或者演奏固定的曲目,其他类型的完全不会,更谈不上自己创新了。音乐是什么,音乐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什么作用,怎么利用音乐去改变改善或者丰富我们的生活,这些问题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而言才是最关键的。笔者通过近些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音乐素养课程学习时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就以小提琴学习为例来说,学生的识谱能力以及节奏感普遍比较差,如果让他们单独去学习某几个音符,基本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之所以进行小提琴学习时,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小提琴不同于钢琴类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它需要通过自我的听觉以及感官来把握小提琴的演奏。所以小提琴教学需要教师着重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以及节奏感的把控,通过不断地训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的是声乐,但是同样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识谱能力以及节奏感的把握。这些学生对自己较为熟悉的歌曲往往能够很好的演艺,一旦让他们自我去识谱演唱就很难做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强调最多的就是歌曲歌词的准确性以及演唱表演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即使有着高超的演唱能力,但自我独创或者自我提高基本没有可能。所以,音乐教育中音乐素养的教育才是关键,他关系着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长久发展。
二、改善意见
1.理性看待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类型的音乐考级
“音乐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以及道德情操方面的影响很大”,这个说法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上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度。现在很多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去学习一个乐器或者学习演唱,家长也逐渐支持学生们加入到这个音乐学习的大潮中。正是因为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各种类型的音乐考级、音乐比赛不断涌现出来,有时会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社会上有很多针对于考级内容而编制的教材,这些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技能,但是对于学生全面掌握音乐理论以及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作用并不是很大,有时还会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有些学生通过了考级,就认为自己具备了很优秀的音乐素养,但在自身发展上又碰到了很大的瓶颈,这就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误区,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继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所以,社会音乐类考级一定要制定较为全面的考察范围,不仅仅要考察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要考察学生的音乐素养,国家以及相关音乐协会要制定相应的考级教材,用优秀的教学内容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2.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现如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类音乐培训机构已经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音乐素养训练、音乐考级专项、乐器短期速成等各种教育教学类型层出不穷,很多家长和学生仅凭着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所接受的培训类型。音乐素养培训是一个系统的课程,它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基础知识、乐理理论进行学习和掌握,需要学生知道如何自由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自身音乐技能。但是现如今很多学生通过乐器速成班,生硬地去学习一些乐器。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不仅没有对音乐更加感兴趣,反而会因为学习的难度加深、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逐渐的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现在社会上的各类音乐培训机构要负起责任,要保证那些真正想学习音乐的学生能够通过培训机构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能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学习音乐知识。
三、结语
音乐相对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而言,较为复杂较为神秘,它是通过对人感性的影响来作用于人的思维或者生活方式。从表面上看,不管是乐器演奏还是声乐演唱,只要通过反复练习、刻苦训练都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实质上音乐更为深入的内容,只有对音乐有着自己的理解,才能够表现出来个人特色。中学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何通过音乐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道德情操,是每一个音乐教师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音乐技巧的教授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训,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才能够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者:曾晓萍 单位: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
一、赏词
“赏词”指的是欣赏音乐中歌词的美。每一首歌歌词都是一首美丽的诗,当学生在欣赏歌词的美的时候,他也体味到音乐中的美。比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的时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词中描绘的优美的图景: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平静的湖泊、金色的鲤鱼;浅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这一切都让学生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欣赏歌词的美也是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学生在欣赏歌词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懂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传达生活中的美。
二、赏乐
“赏乐”是提高音乐审美素养最核心的一个步骤,指的是学会欣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乐如潮水般起伏不断,有,也有低潮,这样才具有律动的美。在“赏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节奏的律动美、旋律的线条美、声色的立体美、曲调的波动美。以旋律为例,阿炳的《二泉映月》开始处表现了叹息的旋律。那么在欣赏之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欣赏这种旋律,以及这样的旋律中所包容的忧愤之情。以节奏为例,古筝曲《渔舟唱晚》第一部分富有歌唱性,第二部分活泼流畅,好像是渔民紧张捕鱼时的情境,而第三部分音乐速度很快,表现了渔民捕到很多鱼时的激动心情。学生就可以通过这种节奏来想象渔民捕鱼的场景,从而去感悟音乐的节奏美。
三、赏情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英国教育家比奈・雷默提出:“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对音乐审美原则的感知和领悟。”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说过:“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可以说,“赏情”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关键步骤。圣人孔子在向师襄学习音乐的时候,反复练习一首乐曲,师襄说可以练别的曲子了,而孔子却说他虽然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却还没体会其中的情感,因此还要再练习。孔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知道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没有情感的音乐不是真正的音乐。同样的,如果不能听懂音乐中的情感,就称不上具备音乐素养了。
“赏情”是在以上几个步骤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有时交融于以上的步骤中。以教学三年级《森吉德玛》一课为例,让学生先感受马头琴委婉、深沉的音乐声,然后启发学生感受乐曲两个乐段用相同的旋律、不同的速度所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境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的无限美好,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从而体会到乐曲中所体现的对蒙古族人民由衷的赞美之情。学生在情感审美中,情感有了共鸣,从而使音乐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情感审美效果,审美体验价值得到体现。
四、赏境
“赏境”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最高阶段,是指学生能够体会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甚至学生能被这种意境所感染,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被其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每一首乐曲都有自己所体现的独特的意境,有的雄壮激昂,有的低沉悲愤,有的轻快活泼等等,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这种意境,并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把他们所感受的音乐意境表达出来。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实现音乐学“审美体验价值”。
参考文献:
[1]廖家骅著.《音乐审美教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08.
一 、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1、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素质。音乐知识实际就是音乐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音乐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精通语文、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通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音乐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音乐技能素质。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声乐、演奏和指挥。声乐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懂得怎样唱歌,不要求教师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码要能利用方法来唱歌,而且句句在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说话,张嘴就跑调。演奏技能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本领,音乐课上能利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为学生伴奏,虽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让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
3、音乐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比其他课程更加重要。相对来讲,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兴趣要大。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好控制。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巨大的动力,兴趣使学生去思考研究他所喜爱的学科。在教学中,运用直接兴趣,把枯燥的乐理知识用有趣的方法形象地传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激发大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如在《数鸭子》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画面:大屏幕上是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边上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小草和小树,当学生走进教室,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和极大兴趣。借助这种被点燃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数鸭子》这首歌歌谣,配上我美妙的钢琴伴奏,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注重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愉悦学生的身心。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决定着兴趣的高低。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充满童趣。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是打击乐伴奏等等。
4、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大树妈妈》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熟悉这首歌,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把学生分成几组,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歌曲内容。又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我首先问学生:喜欢旅游吗?你喜欢去哪儿旅游?喜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让学生准备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钢琴弹奏着《郊游》,学生模拟野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1、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实现的保障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才能分辨出这首音乐作品里所蕴含的情感和审美因素,才能得到美的享受。要实现音乐对学生的教化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和审美效果,只能经过音乐欣赏来实现。因此,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鉴赏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导,采用动静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音乐认知途径和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第一,要引导学生“乐”听“会”听;第二,发挥视觉效应,视听结合欣赏;最后,我们可以采取结合表演欣赏音乐的方式来锻炼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2、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的锻炼
音乐审美的锻炼是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在所有的音乐教育中,首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才能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加如此。对他们而言提高音乐的学习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应是以审美教育为主、德育为辅的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来锻炼学生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品行修养各方面不断得到教化和提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态度。
3、对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基石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培养和加强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生活中探寻节奏,并通过模仿和感知,去体会其中的节奏美,并能初步区别不同节奏之间的差别,来培养和锻炼他们感知节奏的水平。在模仿中学习,学生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4、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中职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音乐层次
学前专业的学生在一入校就已经接受了乐理、钢琴、声乐等专业类音乐课程,因此在音乐技能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提高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为前提,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文化,更准确地感知音乐。
二、应如何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水平
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必须以学好音乐各方面知识为前提,首先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爱上一种音乐演奏或演唱形式,深入直接地接触音乐、感知音乐。那么,应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音乐水平呢?单纯会唱、会演奏是片面的,学习音乐中的故事背景、历史文化,情感表达与传递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接受者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的提升才是音乐教学水平的最好验证。还有必要学习国际上各种音乐教学法,及时吸取营养,以此来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水平。学前教育在国内的发展趋势是很好的,需求也比较大。拥有基本的音乐教学水平对于学习学前专业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一门学习音乐学科的基础课,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先学习音乐素养。它的重要性,就好比单词、语法结构对于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一样。音乐素养教学是一门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非学不可的课程,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石。音乐作为一门非常具有艺术文化的学科,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我。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使学生心情愉悦。音乐素养顾名思义就是音乐素质教育,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素养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学到音乐中所饱含的精神。例如学习音乐《常回家看看》能够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习音乐《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体会到爱国情怀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运用音乐的时候放开自己的心怀,让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学得更好。
四、应如何提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精选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
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现代音乐作品,以此来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有效改善目前音乐内容比较单一化的教材现状,在教材中多以古典类的《费加罗婚礼》为主,尽管这些名曲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内容却不够贴近学生的欣赏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现代音乐作品,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次是通过乐理知识,提高职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最基本的五线谱、节奏、和声、音色等欣赏乐曲的基本工具,当这些乐理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时,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
(二)有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对于科班出身的老师,通常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但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也呈现出快速的更新,因此,作为音乐老师,也应当让自身保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深度,及时掌握新的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通过对学生生活的贴近,以及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有效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水平。
(三)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饲养;措施
实际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与弹奏技巧,还要让学生具备音乐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发掘音乐的魅力,真正做到发自内心的热爱钢琴,愿意投入精力到钢琴学习中。为此,深入探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对全面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要素
1.音乐听觉素养
钢琴演奏中,学生首先是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魅力,通过钢琴演奏出的音乐来帮助学生了解钢琴的音乐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提高学生听觉能力方面入手,让学生不断进行听觉训练,掌握钢琴音乐的音高与音色。同时,不同的乐曲通过声音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培养学生钢琴音乐听觉素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听力训练来了解钢琴曲面所表现的情感特征,力求在后期的音乐能力训练中,学生能够真正将感情融入到音乐演奏中,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音乐感知素养
学生进行钢琴弹奏的练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觉素养,知觉能力是学生心理感悟的具体表现。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就必须获得一定的感知能力,通过分析琴谱,掌握其中的音乐术语,读懂音乐所要表现的风格。
3.音乐情感素养
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不单单是指技巧上的提升,更重要的还是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情感的提升,要求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能够与音乐本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钢琴教学的本质上来看,学生音乐情感素养建立在听觉素养与感知素养基础上,学生只有通过仔细聆听与感知,才能获得情感上的认识,然后将其转变为自我能力的一部分。
二、当前钢琴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钢琴教学依旧沿用传统板书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严重下降,学生的音乐素养难以提升。
2.对音乐基础知识的重视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演奏与音乐理论不熟悉,之前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理论培训,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存在不足。针对学生这种知识组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会以为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较好的音乐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只重视重点内容的讲解,忽略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样必然导致学生音乐能力长期不能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实际钢琴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忽略学生实践培养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个人伴奏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掌握理论后即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往往会忽略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很难形成音乐思维。
4.对学生即兴演奏的重视度不够
教师即兴演奏能力的不足,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课堂即兴演奏,而是更多地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曲目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演奏水平,学生的即兴能力严重不足,这样使得学生需要即兴演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手足失措的情况。
三、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方式
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主体验钢琴学习的心得体会,全身心地投入至钢琴创作的海洋中,让学生产生足够的愉悦感与成就感。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钢琴音乐会,让学生准备钢琴弹奏项目。
实际钢琴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理解水平与钢琴基础存在严重差异,这必将严重影响钢琴教学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钢琴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钢琴理论讲解,学生很难感受到钢琴音乐的真正魅力,更别提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升。所以要求教师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添加趣味性与生动性的内容。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经历为课程导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挖掘钢琴音乐内在的作用与价值,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欣赏音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钢琴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学习兴趣。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比如让学生体会音乐感知的过程,对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钢琴教学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例如,教师在讲解完钢琴音乐理论后进行示范性的表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演奏的盲区,为学生演奏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奏后,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曲面的与基础演奏技巧后,让学生体验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努力发挥自我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做到融情感于实际学习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摆脱传统单一的复制与弹奏,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奏风格,达到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目的。
4.注重钢琴手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
钢琴音乐表现主要依赖手指的弹奏,钢琴演奏过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每个手指,并且手指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能够有效把控钢琴弹奏曲面的音符流畅度、均匀度与清晰度。因此,在钢琴音乐实践能力培养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手指能力,比如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练习滚硬币,提高手指的灵活能力;手指力量的提升可以采取按压桌面与墙壁的方式;手指独立性的训练可以使用皮筋将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绑起来,经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将慢慢获得手指独立的能力,这样演奏起来更加流畅。
另外,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应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让学生控制好演奏情绪、速度与效果。在钢琴演奏中,情绪的融入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个人情感与作品情感联系在一起;即兴表演中,对学生演奏速度要求较高,速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好即兴演奏的节奏,使演奏效果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只有把握好情感与节奏,才能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奏者。
四、结语
总之,钢琴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真正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情感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慧.浅析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和方法[J].黄河之声,2014(05):74-75.
[2]张鑫鑫,王建坤.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206-207.
[3]景鹏.谈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和方法[J].音乐时空,2015(11):140.
[4]刘春序.刍议大学钢琴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黄河之声,2015(08):58-59.
一、高中音乐课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由于高考科目不包括音乐,音乐教学虽然属于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却没有得到重视。这使得很多高中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教学,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作为学生来讲,音乐课程的学习与高考的关联不大,对音乐的学习只是出于个人爱好,如果学生本身对音乐没有兴趣,音乐课就成了摆设。另外,受传统模式的影响,音乐老师的教学慢慢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教学大都以老师授课为主,单方面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1.创新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老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的体系,打造新型课堂。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内容是一个具体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分成若干的部分,又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原有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其重新进行分类,合理组合。音乐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对课堂重新进行审视以及反思,改良等等。让学生的注意力从书本上渐而扩大到现实生活中,一改从前只会读死书的状况,在现实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中来学习音乐。这样使音乐教育不再停留于表面,渐渐走进现实,走进学生的内心。想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求音乐老师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让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音乐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继承传统音乐的知识和技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独有的魅力,感悟音乐中的情感,陶冶情操,更好的享受生活。因此,老师上课应该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感悟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为主。比如:老师可以把当下流行的电子音乐、外国歌曲、歌剧,以及学生或者自己的原创音乐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让课堂和外界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将会更有兴趣学习音乐,感悟音乐的魅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有效的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而又轻松的学习音乐知识,音乐老师就需要细心地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备课的时候,多想想什么是学生容易接受的,什么是他们已经懂的,上课时要用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不去考虑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纵使教学课件和教学方案做的很出色,也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只有教师备课时,充分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摸清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清楚学生的兴趣点,就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方式是存在差异的,他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学习,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留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自己去调整学习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把学生的需要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弥补音乐教学周期性比较长的缺陷,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在的学生大都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由于青少年往往喜欢流行事物,所以对于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存在不足。要是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对流行歌曲的兴趣引入音乐经典的学习,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关于京剧的一课中,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段李玉刚所表演的霸王别姬的视频,让后再联系电影梅兰芳的剧情向学生介绍京剧艺术。以兴趣为引导,让学生从以往学习中的被动位置变到主动位置,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创新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目的。
3.改变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改变教学方法,变动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去感受音乐。比如通过表演能让学生融入音乐的意境,让他们学会体悟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比如:欣赏完民族歌曲,在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蒙古的民族风情和歌曲特点后,通过一定的引导,学生都开始有了想表演的欲望,老师可以让他们换上蒙古族服装,放着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如同身临其近一般,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动作等等来表现蒙古人眼中世界的美好,体会草原人的感情世界,也就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和音乐有关的活动。比如,经常举办与音乐有关的校园比赛,校园演出等等,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文艺活动中来,自己唱歌,编排舞蹈,音乐剧等节目,给学生们一个舞台表演的机会,展现自我。积极鼓励他们把课堂上所学的音乐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音乐知识变的实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 课外 音乐活动 音乐素养
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课堂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得到了激发和培养,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在课外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然而,在现在的农村学校,虽然课堂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课外音乐活动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农村中学生在课外所受到的音乐素质的培养相对匮乏。针对目前农村学校音乐课时和教育设备相对较少,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情况,我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作了探索与尝试。
一、突破传统,以学生为本,拓展活动内容。
农村学校开展音乐的课外活动,多是为了各种类型的音乐竞赛、展示、汇演等而准备的,可参与的学生也只在学生团体中临时选拔,如为了参加中学生文艺汇演,规定声乐、器乐、舞蹈等参赛曲目,活动课就局限在声乐、器乐、舞蹈的练习上。这样,课外活动就成了小范围的艺术特长生的再培养,而忽略了课外活动课对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真正意义。本着学生成长需求,我们应打破应付式的课外活动模式,根据现有教师的专长、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需求,注重课外活动内容的拓展和丰富,让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高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服务于活动。
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配备相对较少,若单靠个别音乐教师则是非常不够的,如果能更有效地开展好音乐课外活动,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我认为,首先应当充分发挥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潜能,首先在其他学科教师中选拔音乐人才,并让其参与到音乐活动课的指导当中,当然可以先对他们进行部分音乐知识及技能的训练,如可以对各班的班主任进行合唱发声方法、指挥等方面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让其他学科教师音乐素养得到提高,通过这些教师的带领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次,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的媒体设备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如可以利用校园的联网电视进行现场的音乐讲座;利用校园的广播设备播放优秀音乐作品;利用班级的黑板报、学校的橱窗等开展“音乐角”专栏,让学生自主地参与音乐的学习;利用音乐教室或报告厅等场所开设“学生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学习成果。另外,还可以通过校报开设音乐专栏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艺术之星”的展示等。总之,创造更好的条件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丰富活动内容,注重活动成效。
音乐活动课应当注重广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
首先,开设节日型的专场音乐活动。如:母亲节开设“歌颂母爱专场歌会”,建军节的“军歌大联唱”,国庆节的“红歌献给祖国专场合唱比赛”,“元旦文艺汇演”可作为每年学校的文艺专场,等等。学校里以班级为单位,可以独唱、小合唱、大合唱的方式进行,元旦演出可将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此外,我们还可以针对如绿色家园、生态校园建设等,开展一些主题性的音乐活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音乐的学习和展示中来,而且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德育方面的熏陶。
其次,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比赛,可以发现音乐特长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音乐的比赛活动方式方面,可以采用个体性质的如音乐技巧的比赛,例如,可不定期开展“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器乐竞赛”、“曲艺大赛”等形式的以学生个体的方式参加的音乐比赛,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音乐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同时激励他们在专业方面不断加强练习,磨炼了毅力和进取精神。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集体方式参与的比赛,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的音乐比赛,例如,“校园合唱比赛”或“集体舞蹈大赛”,等等。
最后,开展一些娱乐性、全员性和带有服务性质的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娱乐性,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关键是老师怎样为学生组织各种类型的娱乐性的音乐活动。比如,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音乐游乐园”活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布置各种类型的音乐知识问答,学生在游园的过程中合作回答问题,得到奖品,增长知识,找到快乐。
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会操的时间开展学校全体学生基础舞蹈动作的培训,各个班还可以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自己独立编排具有本班特色的舞蹈动作。我们可以开展校园的“方阵拉歌”活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先按年级段分别教授规定歌曲后,再由教师带领各班的学生,根据歌曲编排一套具有年级特色、与歌曲风格相符的动作。
面对充满竞争与挑战的21世纪,竞争激烈、观念混杂,而大学生们多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思维活跃。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人生经历较顺当,社会阅历较浅,容易以良好的愿望来幻想未来、勾画人生,因而当面临现实常常难以适应,加之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学生还要承担经济负担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重重压力。由此而来的种种矛盾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无情地呈现在当代大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幼稚的心理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然而,传统的思想工作历经磨难,步履维艰。因此,发挥音乐教育的功效,通过音乐欣赏来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调整和理顺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据教育部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高校都有数十人自杀,我国每5个大学生中就有1人有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上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其心理机制的健康与发展以及其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培养,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音乐欣赏是音乐疗法中的重要途径。其过程就是使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怜悯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生音乐鉴赏素养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素养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鉴赏;素养
引言
一、学术价值:
A.大学生音乐鉴赏素养给中国音乐文化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榜样,对中国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B.调查分析了大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动态过程。
C.从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模式上看,我国教育存在的弊端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的教育目标,是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章 大学生音乐鉴赏素养现状分析
第二章 大学生音乐鉴赏素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全面加强大学生音乐鉴赏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素质
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任,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历史经验早已证明,音乐环境的熏陶对于中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面推进素质的规定虽然要在出台,但是实际执行中依然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师都是通过高考进入高校工作的,而高考依然是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因此如何既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又能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形势政策,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认识没有到位:
师范院校是教师培养和成长的根据地和摇篮,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师范院校前进的步伐应领先于普教院校。只有素质性的教师,才能进一步培养出能力突出的学生。所以,师范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培养模式,由原先的注重专业教育转移到重视素质教育。
(二)师资培养力度不够:
应尽可能地多给师范教师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和建设出一支强有力且合格的师范院校师资队伍是培养出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师专业教师多一些的培养和进修基于,不断地深入挖掘工作动力和发展潜力,培养出一支合格同时优秀的师范教师队伍,这样才能进而培养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三)不断地深化与完善课程改革:
就目前而言,高师教育依然在不同程度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出发点还是让学生取得应试考试上成绩,没有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点,理论课程占据着大多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比较少。
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应热爱音乐教育事业
音乐教师的第一要求必须是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事业,客观来说,音乐教学事业是一笔投入与回报并不成正比的事业,因此,高师学生必须要明确该职业的性质所在,同时时刻以一名优秀的教师来严格地要求自己。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只有自己热爱音乐,才能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传递给每一位受教育的学生,只有让每个学生从内心真正的热爱音乐,从内心情感中与音乐发生共鸣,才能使得自己进入到音乐领域中属于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作为音乐教师而言,也应当将每一分热爱给予自己的学生,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因材施教,施教者与受教者产生化学作用,只有这样,音乐教师才能指引学生的正确成长与健康发展,使得音乐不断地发挥出陶冶情操的有效作用。
三、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丰富的文化修养和内涵
长期以后我国的音乐教育陷入到一个误区当中,既过度重视学生音乐技能上的培养,而忽视了音乐教育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深刻内涵,这在高师的高考招生考试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过度注重音乐技巧考试,而普遍对学生的文化课分数要求偏低,这就造成学生在入学之后对文化课。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此外,我国很多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于学生文化课程的培养,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人文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
当前我国的音乐基础教育模式。通常是由某一名音乐老师来进行某个班级或某个年纪的音乐课程。这种音乐教育模式必然要求该教师成为在音乐领域的“全能选手”,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性理论,同时也要有声乐键盘、指挥创作、演唱创作等多方面的音乐才能,这些才能的掌握就迫切要求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一定要具备这些基本的职业技能。五、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高师专业的学生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具有同步接收最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与提高。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求加强对多种音乐教育方法地吸收与补充,不断地加强对变化中课程标准的认识,同时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一些经典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实践中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具体落实到音乐教学上,教学上必须以音乐性、审美性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点出发,尊重教学发展规律,寻找音乐教学与日常生活、社会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在音乐教学的技巧设计方面,应以“学生兴趣为学习动力”“尊重学生、面向学生”“既重视教学规律,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多种理念,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来对音乐教学和音乐培训理念缠身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想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独创性学习的激情,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掌控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的具体使劲方面,应将学生的听觉审美和情感诶眼放在显著地位置上,应让学生感觉到不同音乐的多种魅力,情感上与音乐产生共鸣,具备首先理解音乐的表达目的,从而展现出音乐的魅力,最终达到创造音乐的最终能力。
结语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师专业的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已经越发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高师学生应积极投身到各种社会实践当中,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以适应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程建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实践与思考[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