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林业调查报告

林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05 13:03: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业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林业调查报告

第1篇

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三荒”)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三荒”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三定”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1994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三荒”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购买了宜林地。目前,参与跨行业购买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镇下岗职工、城市个体工商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方案。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方案,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有的县将宜林地拍卖金纳入村有乡管范畴,能够用活用好。

3、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的范围、面积、期限、价格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宜林地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宜林地主要包括:荒山(约占全省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荒地、荒滩。有些地区对限制拍卖的宜林地也做了规定;宜林地的拍卖期限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如迁西的围山转、平原地区的路、渠、废耕地拍卖期为30年以下,立地条件一般的宜林地拍卖期为30-—50年,立地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地一般确定为50-—70年;拍卖面积根据本地宜林地资源存量、购买者的治理能力,宜林地的分布特点及村民的意愿由村委会研究决定,一般控制在10--100亩,购买1000亩以上的大户主要分布在承德市。关于拍卖价格的确定,一般由村委会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宜林地的立地条件等级、交通条件等确定底价。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宜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相对而言,迁西县的做法较为规范,对一般宜林地,由村集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治理难易程度、适合栽植的树种、预期效益及群众认可程度等情况确定价格;对拍卖的围山转,由村委会委托县农经部门集体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面积、株数、树势及效益等情况,进行资产评估。拍卖“三荒”和围山转须一次交清拍卖金,并逐年按每亩不低于5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均包到户的围山转,逐年按每亩50-—8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竞争承包的,实行逐年缴纳承包费(含资源使用费)。

4、不断完善宜林地拍卖政策

为促进宜林地开发治理,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台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如围场、滦平、曲周、玉田、唐县、迁西、元氏、赞皇等县都出台了关于加速开发治理宜林荒山、荒地的政策性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允许宜林地购买者依法拥有一定的经营自,允许继承、转让、租赁、抵押;(2)延长宜林地拍卖使用期限,由原来的30年延长到50年,最长的为70-—100年。(3)购买宜林地可以分期付款;可以

在拍卖后产生效益前的3-—5年内,免收土地使用费或承包费;可以,依法适当减免农林特产税、土地管理费、耕地占有税、乡村提留等。(4)宜林地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或配套设施建设,如在宜林地开发区修路、引水、架电等。(5)各类林业工程项目投资、小流域治理或经济沟建设补助费可直接投资到宜林地购买户。(6)坚持谁购买、谁治理、谁受益;鼓励下岗职工开发治理宜林地的。

(二)存在问题

我省宜林地拍卖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宜林地开发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全省宜林地面积仍有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区。尽管我省在拍卖宜林地,促进开发治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多数地区在治理宜林地上还没有突破,特别是有些山区县,大面积宜林地长期得不到开发治理,难以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二是拍卖行为不规范。有些地方存在仗权拍卖现象,拍卖缺少透明度;有的地方拍卖宜林地没有整体方案,没有统一规划和长远打算,拍卖的程序和手续不健全,有的拍卖后没有签订拍卖合同,有的虽然有合同,但合同容很不完善。

三是宜林地资源的价格评估不科学,评估结果不合法。宜林地拍卖价格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每亩仅1元。有些地区拍卖合同不合理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形成新的分配不公;有些地方拍卖金管理不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或收回后管理混乱,没有建立起会计和审计监督机制;有的村干部将宜林地拍卖作为自己,发财致富的捷径。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群众治理宜林地缺乏技术指导和服务;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在群众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扶持或贷款从而限制了宜林地开发治理的进度;宜林地产品销路问题没解决,影响了开发的资金周转。特别是资金、劳力、资源、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仍是制约宜林地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五是宜林地开发后的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造成农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治理之后,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从而给治理者造成新的“经济危机”。

六是有些地方,为了搞形式,不顾群众意愿,在宜林地拍卖中搞一刀切,将宜林地平均分配给农户,难以达到宜林地治理的预期效果;有些地方为谋取短期利益,存在重拍卖轻治理的问题。

三、对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几项建议

为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实践证明,通过宜林地拍卖,开拓农村市场,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调查的情况看,宜林地开发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迁西县有4.5万户农民投资1800万元,购买了15万亩荒山和围山转工程的使用权,通过宜林地治理使该县的板栗产量由83年的700万斤增加到96年的1500万斤,全县417个村靠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实现奔小康,占全县的53%;围场县已经出现了靠宜林地开发脱贫的百万富户(按现有资源估价);由此可见,拍卖宜林地,对增加农村投资和消费总需求,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换脑筋,加强领导和引导,从政策中找出路,从机制上寻动力,因地制宜,把宜林地开发作为振兴本地经济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

2、不断完善拍卖政策,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合理确定拍卖承包期。目前导致宜林地长期得不到治理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担心政策变化。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期限,可以消除群众顾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治理步伐,尽快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依法合理地给予购买者经营自,允许其在合同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经营,允许继承和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治理成果。

(3)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免一定的费税。特别是在宜林地治理的初期产生经济效益之前,减免税费的政策十分必要。因为,目前农民群众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治理初期无力负担应交的税费,适当减免,可以促使购买者集中精力投资治理宜林地。

(4)林业、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部门对于涉及宜林地治理的工程项目可以搞一些直接投资入户的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热情,而且能够加快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

(5)鼓励下岗职工及社会力量投资治理宜林地。鼓励农民、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宜林地。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遵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前提下,鼓励他们投资开发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业。林业部门要积极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积极协助开拓市场。对于当地农民无力开发的宜林地,可以面向社会通过招标、租赁、拍卖、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转让资源经营权或使用权。通过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生产资料向宜林地流动。使宜林地开发形成集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林果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宜林地治理开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建立技术、信息、劳务、物资等社会化服务网络,促使各类生产要素与宜林地资源形成合理配置。

3、加强拍卖管理,规范拍卖行为

针对宜林地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在宜林地拍卖管理中应在以下环节中加以规范:

(1)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各地要根据本地情况,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宜林地拍卖应掌握:有林地不卖;有争议的不卖;按规定经营,合同期不满的不卖,严防借拍卖宜林地之名,破坏森林资源和其它土地资源。

(2)合理确定拍卖价格。为了使拍卖行为纳入规范管理,各地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宜林地拍卖评估机构,合理确定拍卖价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要严格拍卖金管理。各地对拍卖金的使用和管理要加强检查监督,建立严格的会计审计制度,定期检查拍卖金使用情况。

(3)规范拍卖程序。宜林地拍卖前要搞好宣传发动,使群众家喻户晓,要对拍卖对象和标的张榜公布,拍卖后要及时签订拍卖合同,并对合同进行司法公证。

(4)完善拍卖合同。为避免将来出现争议,各地要制订统一格式的合同,规范合同内容,合同中对双方的责权利要充分明确,特别对违约的责任,及违约后的裁定方式要严格规定。合同签订后,有关各方要签字盖章,有关部门要及时备案。

(5)合理确定拍卖面积,适度规模、自愿开发。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宜林地资源总量、农民的治理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承包、购买户的开发治理规模。要保证既能调动农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积极性,又能保护集体和本村农民的合法权益。一般掌握:对条件较好,单户经营干鲜果品等经济林的,每户开发治理的面积以30-—50亩为宜,联户购买股份开发的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个体户从事宜林地开发的,以50-—500亩为宜;对立地条件较差,从事防护林或用材林开发的,单户以50-—200亩为宜;联户或大户及团体以200-—2000亩为宜。

(6)及时确权发证。林业、土地等有关部门对已经拍卖的宜林地要及时确权发证,对出现变化的,要及时在林权证或林地使用证上注明。

4、建立土地资源流转机制,促使宜林地治理形成良性循环。为了使已治理的宜林地资源进入市场流转,应尽快建立适应我省特点的土地资源流转法律制度或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方式、允许流转的土地种类和范围,土地价格的评估,及土地资源的分类标准加以规定。

5、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宜林地的拍卖治理工作,在治理方式上要本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有利于促使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当地经济的原则;有利于加快宜林地开发治理的原则,可以先治理后拍卖,也可以先拍卖后治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于本地的治理方式。针对宜林地治理投资大,治理时间长的特点,结合目前农民群众经济实力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联户购买股份经营的经营方式很有推广价值。这种方式,一是增强了购买者的投资治理能力,二是提高了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三是提高了购买者治理开发宜林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四是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形成。

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建立新机制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以为基础,对群众依法或依照合同正常经营管理的宜林地资源要严格按合同执行,严禁集体强行收回转让,防止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加快治理步伐,尽快脱贫致富。

7、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强化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指导职能。完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促进开发的同时,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严防借开发之名,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要引导群众遵照林业部门的规划进行治理开发,对明显不宜开发或开发不合理易造成资源环境破坏的,林业部门有权责令其改变经营方式,屡禁不止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对资源转让取得的资金流失。对仗权承包或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8、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第2篇

英文名称:Tropical Forestry

主管单位:海南省林业局

主办单位:海南省林学会;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海南省琼山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0938

国内刊号:46-1046/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3篇

2008年12月16日,接到毁林报告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亲自带领我局陈铭复、陈良和番加省级经营所黎孟国、黄开和、林华生、陈学番在松涛管理局库区管理站吴晓华主任、罗锋副主任等人配合指认下,对兰洋镇番雅公益林24小班林木被毁点实地进行调查测量,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目的

1、测量被伐林木地块面积。

2、测算被伐林木株数。

3、测算被伐林木蓄积量。

4、检索被伐林木的树种名称。

二、调查依据

1、《海南省森林消耗量调查细则》。

2、《海南省林业调查数表》。

3、《树林学》。

三、调查方法

1、利用卫星定位仪(GPS)对吴晓华、罗锋指认的被伐林木地点进行卫星定位测量,并绘制被伐林木地点位置图及计算被伐面积。

2、在被伐林木地块随机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样地,宽度同为5m×25m。分别在三个样地里采取逐株清点办法,测算被伐林木株数。经计算,得出被伐林木的全部株数。

3、在三个样地里,分别采用全林伐桩实测办法,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推算出所有被伐林木胸径。对D胸≥5cm的,查《海南省林业调查数表》,得出被伐林木的单株蓄积,累计样地里被伐林木的蓄积。经计算,得出被伐林木地块的全部蓄积。

4、根据被伐林木遗留的枝桠、叶子等,查阅《树木学》,检索出被伐林木的树种名称。

四、调查结果

1、被伐林木地块面积为:329亩。

2、被伐林木株数为:10533株。

3、被伐林木蓄积量为: 252.63m3。

4、被伐林木的树种名称为:三角枫、厚皮木等杂木。

附件:1、番雅村委会公益林24小班林木被毁位置图

2、番雅公益林24班林木被伐样地蓄积表

第4篇

解我们侗族人民祖祖辈辈流传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风俗人情.在本假期里我对我村的侗族人民的各种文化,风俗习惯作了进一步的调查.

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来源于秦汗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

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梗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杉树著称.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的西北部,湖南,贵州的南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她的各种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同其他的民族一样,它也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民族风俗.比如说侗族大歌,山歌,芦笙舞,芦笙踩堂等等.其中芦笙踩堂是比较大型的活动,是侗族和苗族都有的一种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一次,但是在各个地方举行的活动不尽相同.

本次调查为了更具体的了解芦笙踩堂,所以对这个传统活动做了比较具体的详细的调查.

前面已经提过,芦笙踩堂是一种大型的传统活动,它的活动流程包括几个节目,首先是活动负责组织向现场撒纸包糖,跟着就是青年男子也义务的向现场的小朋友发糖果,这个流程主要是引起现场的气氛,其次就是跳芦笙舞,芦笙舞是由吹芦笙的青年男子和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青年女子一起完成的.这个节目是纪念我们祖先的一项主要活动.再次就是进入活动的了,这个流程包括侗族大歌和比芦笙.唱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最拿手的一种活动.住在侗乡的侗族人民,他们的侗族大歌都是自编自唱的.因此这个节目也就是所有流程中最热闹的了.唱侗族大歌的人都是在当地比较有名的中年妇女----“歌仙”.当然这些歌也是他们自己编的.唱歌开始的时候,是”歌仙”们一起唱,随着就是”哆耶”. ”哆耶”也是属于侗族大歌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它的”阵营”不同.

”哆耶”是侗族人民每次大型活动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因此,它在我们的芦笙踩堂里面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哆耶”开始时,活动组织负责人叫上在场的青年男子们围成一圈,再由”歌仙”中的一位带头唱” 哆耶”.其余的人都只是跟着唱后面两个字.他们唱着祖国的美好未来.赞扬着党给人民的爱,感谢党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今天.

随着”哆耶”的结束,就是”比芦笙”所谓的比芦笙就是几个芦笙队在一起吹,再由芦笙评判组评出哪个芦笙队吹的芦笙最响亮谁就是最后的获胜者,这就是比芦笙.·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这就是活动的全过程了.

当然,这种活动在各个村寨都有不同的举行办法.在我们村举行办此活动的日子是正月初八.之所以选这个日子是因为古代的老人们希望我们村的人民们生活过得正正稳稳的,永远奋发图强,”八八发财”.还有一个值得说明的就是我们村举办此活动的地点也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地方.人民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祖先们,在很久以前就选择我们村附近的一个比较高的山头做为我们踩堂的一个固定的地点.祖先们希望他们未来的子孙们奋发向上,步步高升.因此,正月初吧当天村里的青年男女们三五成群的相约到此山头去等待活动的开始.

在我们村举办这活动之前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环节那就是在正月初八的前夕,村里派有一个专门的人走街串巷的叫喊,他叫喊的目的就是通知人们明天去哪里举办活动,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唤醒沉睡一年已久的祖先们的灵魂同我们一起去庆祝传统活动.因为在我们村里流传中说只要叫醒了祖先们,活动的当天我们就能很顺利的举办此活动,同时天气也会顺着我们的意,去参加活动的人们也会安全的回家.

还有一个传说,那当然也是关于”踩堂”的传说了,听村里面的老人说,如果正月初八”踩堂”当天天气特别的好的话,那么这一年我们村的人民的生活就会更上一层楼.因为,祖先们会保佑我们那一年,风调雨顺,稻香鱼肥,外出挣钱的人们也会一切顺意,村里的人们也会和和气气,幸福美满.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接班人.我会为因为自己是一位少数民族而自豪,我会好好的珍惜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第5篇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摸清我市林木种质资源本底,对加强我市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关系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查清我市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资源)、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还将为我市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市现在和将来林木遗传改良提供科学服务。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一)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指在我市自然分布、以原生群落存在和生长的树种,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调查内容包括:种类、地理分布、单株或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

(二)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指用材林、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观赏树木及花卉(木本)等树种(品种)种质资源。调查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生长情况。

(三)古树名木。指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具有特殊文化历史纪念意义的名木,以及人类活动密集区内树体胸径大于100cm的大树等。调查内容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

(四)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指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省外、国外)引进的本市没有的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相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调查内容包括:引种树种(品种)产地、引种时间、驯化方法、栽植立地条件、生长发育情况、用途、繁殖方法等。

三、方法和步骤

(一)制定方案。各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报市林业局审批备案。

(二)收集资料。各市(区)责成专人收集本辖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本辖区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林业区划资料、果树花卉及古树名木等单项类种质资源调查资料、树木或有关植物的考察报告、林木引种情况、良种基地建设、地方志、树木志、植物志等。

(三)培训人员。各市(区)组织对调查技术负责人员和调查队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全面理解技术规程、实施细则的规定,掌握调查方法和野外工作方法。

(四)外业调查。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遍及全市山、滩、村庄各个角落,要把这些资源准确查清,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细致工作。要深入发动群众,忆查当地林木种质资源,同时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了解当地林木种质资源概况。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方法,初定调查线路,在做好材料准备、调查工具准备和安全防护准备后,科学安排,进入实地调查。所有树种都要按要求拍摄影像,采集制作标本。

(五)内业整理。外业结束后,各市(区)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报市林业局,调查资料由市林业局进行全面审核,审核不通过的要退回进行补充调查。市林业局按照规定格式进行全市统计汇总,并以市为单位编制调查工作报告和报表,上报省林业局。

(六)督导检查。为了保证调查工作的严肃性,督导检查工作贯穿于全市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全过程。调查工作启动后,各市(区)要进行阶段性自查,市林业局将全面检查各市(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时间安排

(一)2011年9月

1.制定《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2.做好全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调查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各市(区)建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队伍,制定本市(区)具体调查方案,报市林业局审核备案。

4.组织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培训。

(二)2011年9月—11月

1.开展外业调查工作,重点抓住秋季果期这个季节。

2.进行必要的内业整理。对一些调查任务量大的地区或山系,为避免遗漏和重复,可进行阶段性简要内业整理。

3.开展专业指导。市林业局将到各市(区)检查指导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各市(区)也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本市(区)面上工作进行巡查督导。

(三)2011年12月—2012年4月

1.开展内业整理工作。对已开展的外业调查情况全面整理,掌握各市(区)调查工作进展。

2.做好继续调查和补充调查准备工作。

(四)2012年5—11月

1.继续调查和补充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工作以及必要的补充调查。

2.内业整理。各市(区)对本辖区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编制调查工作报告。

(五)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市(区)汇总。各市(区)编制完成调查工作报告和报表,上报市林业局。

2.检查验收。所有工作结束后,编写调查成果报告之前,市林业局组织对各市(区)调查工作进行验收。

3.全市汇总。市林业局根据各市(区)及市直有关单位的统计汇总材料,进行全市汇总,完成全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总结,撰写《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第6篇

关键词林地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保障,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森林不仅能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木材,在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稳产增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人类生活需要加之受经济条件薄弱的限制,使部分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违反政策法规,毁林开荒、蚕食林地,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即以舒兰市第三次森林资源调查为依据,阐述了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及给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

1.自然概况

舒兰市位于吉林省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26°24′―127°45′,北纬43°57′―44°39′,总面积340820公顷。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区,西部主要为第二松花江形成的冲击平原。该区域属第二松花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呼兰河和细鳞河,向这两条河流汇集的大小河流近百条,主要河流自东向西流向并汇入第二松花江。此外各类中小型水库较为广泛,主要有亮甲山、响水、小城、太平、沙河等水库,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该区域水资源丰富,水流清澈,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2.森林资源调查

舒兰市第三次森林资源调查从2005年4月开始,同年9月结束。采用航空照片调绘与标准地调查同时进行的方法,按《吉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规定的技术标准对舒兰市林业局辖区内的20个林场(林业站)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前后两期调查结果对照见表1。

3.结果分析

由表1调查数据可看出:十年间,该市有林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主要原因:一是农民毁林开荒,不断蚕食国有林地;二是采矿、修路、旅游景点开发占用了部分林地。而疏林地、灌木林地的减少,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因其自然生长郁闭成为有林地而使其面积减少、部分林地经人工改造成为未成林造林地使其面积减少等其他原因。沼泽地减少部分基本被开垦成为水田,把林业用地改变成为非林业用地。增加6701公顷非林业用地均由林业用地转化而来,大部分是农民毁林开荒使农田增加所致。在十年中,林业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植树造林工作,但由于森林资源破坏比较严重,森林覆盖率仍然下降了2.72个百分点,在调查过程中林地流失现象随处可见,由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已十分明显。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因森林资源的破坏而使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已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生产。调查中发现一些小的河流溪水干旱季节已经断流,部分干枯的小水库、山塘已经种上了旱田作物。当地人说,这些小的河流在原先即使再干旱也从未干枯过,山上树木很多并且都是大树,但现在因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干旱时经常干枯断流,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水资源短缺,使一些小型水库、山塘因蓄水量不足而不能保证其下游水田灌溉,致使部分宝贵水田改为旱田耕种,这种情况已不鲜见,而因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山洪暴发、水土流失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点人们已认识到了,但为什么还要继续破坏为数已不多的森林呢?除了人们素质较差外,主要还是经济上的原因。除大量林业工人主要靠正常采伐林木维持生活外,当地社会消耗量也是大得惊人。舒兰市辖区内共有15个乡镇,326个村,1084个自然屯,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46万人。绝大多数村落和林场交织在一起,形成农林混居之状。这些人简单的生产生活用具和烧柴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乱砍滥伐。由于他们居住在林区,绝大多数农业人口都靠耕种有限的土地来维持生活,他们依靠进山乱砍滥伐来满足自己一些简单生产、生活用具及烧柴的供给以减少资金的支出,靠蚕食林地、毁林开荒以增加耕地面积来提高收入。加之少数以盈利为目的的盗伐林木行为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致使有限森林资源遭到不断破坏,使森林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有些破坏严重的森林正常生态效益在短期内已很难恢复,使环境恶化、水文失调,形成或干旱沙化或洪涝成灾的现状。可见,加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林业的重视程度,加大林政工作的管理力度,抑制林地的继续流失已是当务之急,若不采取有力措施,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后果难以想象。

我们既然生活在地球上,就有责任关心它、爱护并维护它,即使暂时没有办法使它变得更好,至少也得珍惜现有的环境,更好地利用现有经济和科技条件,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生态平衡,真正做到“青山长在,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第7篇

征稿栏目

1.前沿聚焦: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学科前沿、生产实践前沿问题的观察性、前瞻性论文。

2.工作研究: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自然资源产业等有关科研、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总结性论文或调查报告;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性论文。

3.资源•产业:刊登农业、林业、土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相关产业经营、创新与发展的论文。

4.环境•安全:刊登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关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论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论文。

5.经济•管理:刊登生态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绿色食品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有关论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论文。

6.生态•旅游:刊登绿色生态、生态工程、生态控制;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的论文。

7.园林•园艺:刊登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工程、园林技术;花木园艺、果蔬园艺、育种栽培方面的论文。

8.动物•畜牧:刊登动物科学、动物保护、畜牧科技方面的论文。

9.农林•植保:刊登植物保护、植树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论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绿色材料工艺、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论文。

11.能源•技术:刊登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论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绿色食品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储运流通方面的论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论文。

征稿对象

欢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积极赐稿!

稿件要求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

2.文稿内容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论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为宜,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

4.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5.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内回复,全部稿件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则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6.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E-mail、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编辑联系有关事宜。

7.投稿方式: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或通过邮局投寄,并请注明:投稿《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1804号邮编:430074

E-mail:

网站地址:Http:∥

第8篇

【关键词】华南虎;新闻传播;舆论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华南虎事件,作为2007至2008年度中国新闻传播界乃至娱乐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以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激发了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介的共同热情,并令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几个非常本质的问题:

什么是新闻事实?

社会公众诉诸新闻传播的本质需求是什么?

中国大众媒介的价值观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是主观选择还是客观趋势?

笔者以为:从“华南虎事件”中凸显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多元延伸的新闻事实,更展现出中国新闻传播和社会舆论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多元化媒体对单元化媒体的优势替代,传者、受者与新闻当事者之间话语权的动态转移,以及新闻传播对真实、道德、教化等不同目标的追求秩序的改变。这些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对中国的现实社会正在并将持续产生深刻影响。

一、华南虎事件新闻价值的解构

“华南虎事件”作为一系列新闻事件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交错展开,其动态传播过程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诸多个人博客、网络论坛等点对点实时传播的个人媒体深度参与,不仅令新闻事实的舆论导向高度分化,同时也令许多大众媒体不知不觉中作为间接当事人卷入其中。因此,在展开深入分析之前,有必要按时间顺序对华南虎事件的动态进程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

2007年7月6日,经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多家单位的7名专家教授4个多小时论证后一致认为:由陕西省林业厅组织的“野生华南虎调查队”通过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的科学实地考察,所作出的陕西镇坪华南虎调查报告,科学合理地证实了野生华南虎的生存。同日,陕西省林业厅新闻“已经30年没有踪影,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甚至认为己经濒临灭绝的野生华南虎,在陕西镇坪仍有生存”。

2007年10月3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七组村民周正龙在该县神州湾一处山崖旁,用胶片(31张)和数码照相机(40张)同时拍摄到两组清晰的野生华南虎照片。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会,确认周正龙的华南虎照片经由陕西省林业厅组织野生动物专家和影像专家共同鉴定真实可信,宣告野生华南虎在陕西重新被发现,并奖励“拍虎英雄”周正龙2万元。

2007年10月13日,陕西省林业厅公布了两张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

2007年10月15日,网上出现名为《陕西华南虎又是假新闻?》的帖子,针对周正龙华南虎照片的诸多疑点,号召网友们帮忙鉴定。

2007年11月16日,一网友通过网络公布了一张老虎年画,年画虎与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高度相似,这一发现成为华南虎事件的重要转折之一。

2007年10月16日,陕西省林业厅官员对周正龙华南虎照片“造假说”公开回应,予以明确否认。

2007年10月29日,陕西省镇坪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站长李评,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节目采访时,直接批评当地某些官员“说话不负责任”,以此公开宣告自己一直以来对周正龙华南虎照片真实性的置疑。

2007年10月30日,中科院研究员傅德志表示:敢以脑袋担保周正龙的华南虎照片造假,并呼吁司法介入。

2007年11月9日,世界权威科学杂志《科学》登出题为“Rare-tigerphotoflapmakesfurflyin china”(珍稀老虎照在中国引起更多风波)的新闻稿,并在所刊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旁边注有“flatcat(平面大猫)”字样。

2007年11月10日,国家林业局为了证实野生华南虎现状派出十位专家赴陕西进行专题调查。

2007年11月18日,华南虎年画生产商骆光临向《东方早报》展示了年画虎底图,19日《东方早报》就此进行了报道。

2007年11月23日,陕西省林业厅再次就华南虎事件最新进展发表声明,将继续关注华南虎事件。此前,该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表示:若周正龙华南虎照片有假将辞职。

2007年11月26日,门户网站网易独家公布了周正龙所拍摄的40张华南虎数码照片,并有新闻报道说网易新闻主编马红斌事前与周正龙交涉华南虎照片版权时,周正龙开价一万元一张。

2007年11月27日,周正龙报警并开始准备网易公司。

2007年11月29日,一直支持周正龙的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的博客中出现承认造假的文章,后被证实是黑客所为。

2007年11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预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将出席12月4日上午的新闻会,届时会回答有关华南虎事件的相关问题。

2007年12月2日晚上,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到网易,一致指出周正虎所拍摄华南虎照片是假老虎。

2007年12月4日上午,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在新闻会上通报了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赴陕西开展华南虎专题调查的结果,并表示国家林业局不能越位判定华南虎照片真伪,且也不能据虎照的真假来断定陕西省镇坪县是否真正存在野生华南虎。同日,陕西省林业厅表示:关于野生华南虎的进一步官方野外调查将在当地第一场雪后继续展开。

2007年12月9日,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鉴定结果。

2007年12月21日,据知情人向网易网站提供的一个秘密帐本,多家媒体新闻:称该账本信息显示在2007年1月和2月期间,镇坪县林业局曾向陕西省林业厅派遣的华南虎调查队送礼、送钱,其中包括了两部手机和金额约10000的“行贿”细节记录。

2007年12月21日之后,由“秘密帐本”牵出关于调查队的一系列新闻,主要内容即陕西省林业厅先后向华南虎调查队拨款16万元专项经费,但该调查队在镇平县实地考察时曾向多位村民向导打下欠条,镇坪当地相关官员均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2008年6月29日上午10时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在西安举行新闻会,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周正龙因涉嫌诈骗犯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已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3名省、县相关责任公务人员受到处分。

上述一系列动态新闻事实每每出现舆论拐点的重要催化剂,正是如下以个人身份进入大众传媒视野的关键“新闻当事人”,主要包括:

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坚信周正虎所拍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通过以极富情感张力的博客文章(可参见, 2007-11-06

[2] 新浪网友BBS留言,blog.省略/emaycomcn,2007-12-24

[3] 关克,新浪BLOG文章,华南虎引发一场捍卫人权的战争,blog.省略/guanke1964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树立大通道、大绿色的理念,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绿化促美化、以绿色促文明、以绿色促致富为核心,坚持绿化、美化、经济化原则,以面路一重山造林、治理“青山挂白”为抓手,以省道主要交通干线绿化为重点,加快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步伐,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港城崛起。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工作小组,负责编制全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完成市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正文、设计表、设计图;负责各乡镇编制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的技术指导,业务咨询;负责协调林业、国土、交通、公路、建设等部门齐心协力完成规划任务。

三、规划范围

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包括现己建成通车的省道两侧边沟外缘起10m—30m,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则窄。道路边沟或隔离栅外缘100m范围内沿线村庄绿化、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青山挂白”、一重山等造林绿化。

四、规划任务

对规划范围内的所有地块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编制造林类型表及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各地应参照附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确定建设地点、内容、规模和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即年至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年度安排)等,进行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制定实施的关键性措施,编写规划设计报告。

五、规划内容

一是对道路控制线外两侧绿化带规划,分别旱地、低洼地和排水不畅的水田、排水良好的水田,高架桥两侧、厂区前沿、居民点前沿等按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的种植方案规划设计;二是对一重山造林规划,分别无林地、疏林地,按适地适树进行造林或补植套种规划设计;三是对道路两侧“青山挂白”的规划,分别对坛口、挂白点治理采用不同种植方法进行设计;四是对村庄绿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建绿色家园,开展村庄四旁绿化种植珍贵树种进行绿化规划设计;五是对造林绿化技术进行规划;六是对种苗需求量进行规划;七是对管护工程进行规划;八是对施工组织进行规划;九是整个工程建设投资概算,十是提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六、工作步骤

(一)搜集资料

1、各乡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生态公益林界定报告及2006年资源数据;

2、各乡镇最新统计年鉴;

3、各乡镇有关部门专项规划报告;

4、底图:道路两侧绿化带规划采用道路设计图(1:2000),村庄绿化采用村庄规划图(1:2000),“青山挂白”规划采用1:2000的实测图,一重山规划采用1:1万地形图和林业基本图。

(二)外业调查

1、调查规划方法:采用现地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2、调查规划内容

(1)道路两侧绿化带规划调查应记录各地块的基本情况,如地名,道路名称,地类(早地、水田、低洼地、厂区前沿、居民点前沿等),绿化长度、宽度、面积,公里桩号,填方量,是否采用挖沟起垄等特殊措施,立地条件,排水条件。风力大小,造林地块与路面高差,年度安排等。

(2)一重山规划调查采用1996年—199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材料,对一重山的无林地、疏林地等进行现场全面核对,对主要小班因子发生变化的地段进行补充调查。技术规定参照《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2006年)执行。应记录的因子:乡镇、村、林班号、大班号、小班号、小班面积、造林面积、地类、林种、生态林等级、山权、林权、海拔高、立地质量、病虫害种类、程度、树种组成、郁闭度、年龄、每亩株数、造林类型、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年度安排、备注等。

(3)“青山挂白”坛口治理规划应落实地点、片号。类型(石壁、乱石堆、泥石堆等)、面积、垂直高度、水平宽度、造林类型、山权、林权、海拔高。立地质量、年度安排等。

(4)村庄绿化规划为村庄规划图中的绿地范围、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四旁”等地,应落实地点、片号、类型(片林、带状、公园等)、面积、长度、宽度、造林类型、年度安排等。

(三)内业整理:通过内业整理,完成项目建设分地类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分类型面积统计表;道路两侧绿化带分道路名称分类型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填方量和特殊措施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分类型面积统计表(分年度);项目建设单位面积工程量表;项目建设指标表;项目建设单位面积投资表;项目建设总投资表;项目建设分年度投资表;省道边沟外缘两侧绿化带造林类型表;一重山宜林地造林类型表;一重山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青山挂白”治理措施类型表;村庄绿化造林类型表。

(四)编写规划设计报告书。按照《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大纲》要求,正式编写××县(区、管委会)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使用说明书。

(五)制图。按照《大纲》要求,编制项目建设分布图(以县区为单位,比例尺1:60万—1:20万);绘制各类植物配置图,编制道路两侧绿化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青山挂白”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村庄绿化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一重山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10000)。

(六)提交成果。

(1)以乡镇为单位提供规划设计报告(含正文、附表、附图等),并分乡镇和道路名称进行数据统计汇总。

(2)电子文档格式:文字以·doc格式、图以.jpg或.dwg格式。

七、部门分工

绿色通道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协调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地方为主,部门分工”的原则,政府牵头组织,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合力推进。省、县道绿化由交通、公路部门按管辖范围各自负责,在公路两侧红线范围内组织规划设计;道路外侧绿化带由林业部门规划;沿线一重山绿化由林业部门为主负责;乡村绿化由建设部门规划;“青山挂白”治理由国土部门规划,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配合进行规划。

八、时间安排

(一)7月5日之前,完成市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培训。

(二)7月15日之前,完成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有关资料搜集及外业调查工作;

第10篇

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工作措施

一、培养合格的信贷队伍

在信贷业务中,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既要培养人才又要引进人才。加强信贷人员对各种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对《合同法》和《担保法》的学习;加强职业教育,要培养其运用金融、会计、法律等综合知识能力,更主要是强化其职业道德。信贷人员应该抵制各种诱惑,视信用社的资金是自有资金,对不该、不能发放的贷款,杜绝发放。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担保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从贷款的始点彻底杜绝信贷资产发生风险。

二、规范贷款操作程序

贷款操作程序是指贷款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各项环节,是保证贷款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合规合法性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建立信贷关系、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贷后检查监督、贷款收回、贷款展期、逾期处理、信贷制裁等环节。在信用社实际工作中,建立信贷关系十分重要,近年来农信社为农户发放“贷款证”,评定信用等级,就是建立信贷关系的体现。然而农户以外的贷款,农信社却往往忽略了建立信贷关系的环节,在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等环节中,则应注意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

三、健全内控制度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既有政策因素、社会因素问题,也有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要提高农信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不断强化信贷员和信贷会计及事后监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作用,完善信贷操作的合规合法情况,把信贷风险控制在原始的萌芽之中。

四、强化风险管理

农信社在各种风险中应始终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安全经营,提高资产质量。首先是贷款投向上应该分散风险,行业上不能过于集中;其次在借款个体上,贷款不能垒大户,目前农信社普遍存在借名(户)贷款,累加了信贷风险;再次要根据农信社实际情况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把资金投向特色农业、林业及个体经济发展中去,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在小额贷款、短期贷款方面做足文章,发挥农信社小银行的作用。

五、落实信贷员风险责任

要加强信贷人员管理,强化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信贷员要严格要求贷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贷档案,信贷档案包括:借款申请书、借款人担保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法人委托书、担保人书面担保书、贷前调查报告、借款合同、贷款审批报告、抵质押物凭证和清单、信贷员承诺书、贷后检查报告、展期申请书、展期协议及担保人同意展期证明、贷款催收通知书等资料。其次要建立贷款管理与风险防范奖惩机制,对贷款营销额大,且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100%的信贷员可按一定比例的贷款营销额进行奖励,对到期贷款回收率低于95%的信贷员,按逾期贷款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增强防范风险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第11篇

[关键词]林业 管理调查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09-01

1.前言

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的加重,给林业调规划设计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调查规划的难度增加,反映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要快而准。调查规划的界线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总体范围,对流域的综合规划治理,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牧业、生态工业等的综合优势。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林业调查规划的模式及其弊端。

2.林业管理调查工作的现状分析

2.1 重视程度不够

林业建设发展目标的确定应当建立在掌握林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可以为基层林业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这关系到整个林业的发展。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可以通过林业调查、林业检测和林业监督等手段,对林业森林资源的家底进行全面摸清,并应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进行林业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达到发展林业事业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调查工作人员没有从思想上对该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转转,画画图,统计上报数据,工作粗糙,不够深入,造成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缺乏科学性。

2.2 人员素质不高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不高,是最艰苦的行业之一。林业调查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很多高学历的技术人员不愿意从事该行业,而现有的人员也不注重业务学习,自主学习效率低下,从而造成整体队伍素质不高。由于基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思想作风漂浮,很多人员自身不愿意从事该行业,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除此之外,林业部门的工作标准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进而影响到林业工作的发展。

2.3 部门负担较重

林业调查工作需要野外作业,有时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作量又很大,导致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的负担比较重,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林业调查人员老化,由于林业调查工作艰苦,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该工作,而年长者思想上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成果;二是林业调查工作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而相关部门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也不够,一些毕业生由于缺乏吃苦精神,加上宣传教育工作的不足,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改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林业技术队伍的不稳定,很多调查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3.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当前社会和各级相关部门都加强了对林业工作的关注,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林业管理部门应当抓住机遇,正确地处理好林业生产建设、林业调查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关系,并重点突出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林业相关部门应当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完善详实的林业调查和规划标准,并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弥补调查报告和规划方案中存在的漏洞,从而为国家林业部门制定林业工作方向提供有力依据。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国家对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林业调查部门务必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由过去单一的生产服务向分类经营、造林抚育服务转变;由单一的资源调查转向生态、造林、采伐、造材、木材市场、林业科研动态等更为全面的调查,实现基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者的统一,从而为林业的发展制定全面科学的调查规划设计报告。

3.2 建立管理章程

建立健全基层林业规划调查的相关管理章程,有了科学、完整的调查规划管理章程,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就可以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问责制度。基层林业调查人员所提供的调查数据是否准确关系到整个林业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调查工作负责。确立严格的问责制度,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调查规划工作人员对调查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可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最终达到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水平的目的。林业调查规划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在部门队伍建设上应注意年龄阶梯及管理人员专业的多面性,并为工作人员的成才、公平竞争提供有力的条件,有力推动整个基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教育类视频、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讲座、进行小组讨论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3.3 强化信息建设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需要多个专业的知识做支撑,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综合性和多学科的技术,从而确保林业调查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调查规划人员除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以保证调查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林业调查设计的成果是制定林业政策方针、核定利益分配、评定森林经营成效的主要依据,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在调查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技术。作为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如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让工作人员进行充电,也可以把一些技术人员送到林业院校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4 规范规划设计

要想提高基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首先必须要充分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根据他们所学专业和自身的特点来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和工作范围,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工作质量。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合理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对绩效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对绩效不好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将考核重点放在对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生产业绩的考核及管理水平的考核上。这样可以使个人的发展和进步、福利和待遇与单位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达到提高基层林业调查规划队伍整体水平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调查做为服务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如同林业在社会经济工作中一样。工作范围在不断的扩展、效益在不断的延升、内涵在不断的丰富、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因此,我们应在林业规划设计工作中积极探索相关路径,针对林业资源展开合理利用,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远安县;低产林改造;问题;建议;对策

1 引言

低产林改造工程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要求,能够调整和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产出率,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远安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全县总面积17.5万hm2,林业用地13.1万hm2,森林面积10.8万hm2,森林蓄积量332万m3。据1999年二类资源清查表明,远安县有低产林1.3万hm2,但平均蓄积量不足1m3,这些低产林如不加以改造,提高质量,将严重制约远安县林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以来湖北省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开展低产林改造,笔者认为只有科学合理开展低产林改造才能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富县的奋斗勘戟。

据统计,远安县低产林主要包括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非目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灌木林、有害生物(葛藤)入侵后形成的低产林分等,总规模为1.3万hm2,分布在全县7个乡(镇)103个村,但主要分布在沮河沿线的花林寺、旧县、洋坪、茅坪、河口及远安县老林区茅坪场等乡镇,5个乡镇低产林面积占全县低产林面积的80%。具体分为3种类型,即低产有林地,面积0.7万hm2;低产疏林地,面积333.3万hm2;低产灌木林地,面积0.6万hm2。据调查分析,造成低产的原因主要是林木采伐后没有及时更新造林,杂灌、荆棘丛生,天然更新不良等因素。这部分低产林土层较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适宜改造发展丰产林。

2 远安县低产林改造的有利条件

2.1 远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远安县委、县政府结合远安县实际,提出要把远安县建成山区绿色经济强县,首要任务是要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并多次提出要求,加强对低产林改造的调查研究,加快全县低产林改造步伐,同时从2008年开始把低产林改造纳入乡镇目标责任状进行考核。

2.2 群众积极性高

近年来,随着远安县林产工业、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消耗量较大,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这一劣势日益明显,许多林农强烈要求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林地产出率。

2.3 远安县改造低产林已有成功的经验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远安县林业部门筹措资金,对沮河沿线部分低产林全面改造,营湿地松速生丰产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20年生湿地松亩平蓄积已达8m3;同时从2000年开始,远安县利用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在茅坪场等地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发展经济林,栽植板栗66.7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全县改造低产林400hm2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远安县低产林改造存在的问题

3.1 改造缺乏长远规划

远安县低产林众多,但对低产林怎样改造、如何改造、采取什么方式,全县缺乏长远科学规划。

3.2 资金投入不足

低产林改造每亩省投资仅3 000元,难以实现从低效到高效的改造要求。根据远安县的初步测算,发展(改造)1hm2高效经济林的投入在7 500元左右(不包括水、电、路等配套措施),财政投入只占40%,速生丰产林6 000元/hm2左右,财政投入占50%,资金缺口较大。

3.3 项目之间差异较大

同样是造林项目,低产林改造、天保造林、退耕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差异较大。天保、退耕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造林小班最小面积没做统一要求,而湖北省对低产林改造要求每个小班不得低于2hm2,影响了部分林农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3.4 山林分山到户的制约因素

据调查,远安县个人所有山林面积12.4万hm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4.2%,全县低产林的90%是农户经营,很多林农没有能力来改造低产林,且一片低产林涉及众多农户,思想难以统一,难以有效组织开展大规模改造。

4 远安县低产林改造的基本对策

4.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远安县应组织结合1999年二类资源清查资料,对全县低产林进行科学规划,全县拟计划用5~7年时间低产林进行改造,每年666.7hm2,规划时要结合远安县的林业产业进行规划,对沮河沿岸的低产林改造,以发展湿地松等速生丰产林为主,适当发展高效经济林,对茅坪、河口、荷花等老林区以发展乡土树种红薄皮马尾松、栎类为主,兼顾发展经济林,实施时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改造实施。

4.2 分类指导,精心实施

(1)全面改造,对交通方便、坡度平缓(6~15°)、土层深厚的低产林采取全面清除杂灌、荆棘,清林整地,人工造林,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及高效经济林。

(2)带状改造,对坡度较大(16~25°)的低产林,采取带状改造,按一定的行距,砍一茬留一茬,清除杂灌、荆棘,保留目的树种,栽植合适树种,以后逐年进行带状抚育。

(3)对坡度较陡(25°)的低产林采取综合改造,保留目的树种,对缺苗地段清除杂灌、荆棘,进行补植补栽,封山育林。无论采取何种改造方式,都要加强改造后的抚育管理,确保改造成效。

4.3 制定政策,增加投入

(1)建议湖北省提高低产林改造投资标准,同时适当安排工作经费。

(2)适当放宽低产林改造小班面积限制,小班面积不低于0.3hm2较为合适,以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参与低产林改造的积极性。

(3)建议改造方式要因地致宜,尽快出台综合改造的相关标准。

(4)县委、县政府要制定低产林改造的具体优惠政策,用政策调动社会团体、个人参与低产林改造的积极性。

(5)在县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挤出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用于低产林改造。

(6)金融部门要给予低产林改造者以信贷支持。

4.4 创新机制,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

(1)积极推进低产林地流转,鼓励党政机关干部、社会团体及个人以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参与低产林改造,经营年限可延长到50年不变,使投资者吃上定心丸。

(2)创建低产林改造联合体,组建股份公司,林农以低产林入股,投资者以资金、技术入股,将分散到户的低产林统一规划、规模开发、规模经营,收益后投股分成。

(3)招商引资,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参与低产林改造;四是将低产林改造与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低丘岗地开发相结合,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4.5 培育大户,典型示范

在低产林改造期间,县、各乡镇要选择积极性高的大户进行示范,办好示范点,从种苗、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做到优先规划设计、优先技术指导、优先种苗供应,并加强管理,使大户早见效益,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4.6 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

低产林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低产林改造纳入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要像抓造林、封山育林一样抓低产林改造,把低产林改造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山头地块,签定责任状,并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对成效显著的要给予重奖,提拔使用,对成效差的要给予通报批评,进行诫免。

参考文献: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低丘岗地和低产林改造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08〕19号).武汉:湖北省人民政府,2008.

湖北省林业局.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武汉:湖北省林业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