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案例

语文教学案例

时间:2022-08-15 01:1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案例

第1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下面是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欢迎参阅。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淘气的春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儿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起来。下面请几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读后进行鼓励性评价)谁来说说它们争论的原因?(它们为春雨的色彩而争论)教师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书。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点:

⑴ 请同学们看屏幕,说说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小而密)

⑵ 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春雨的特点,练习朗读。

请同学读,读后评价。

⑶ 听老师读,“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选择正确的读法。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2、抓住“争论”一词,结合下文来学习体会其含义:

⑴ 咦,小鸟们在干什么?请你在书中找到小鸟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⑵ 你喜欢哪只小鸟?把它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读,教师板书:

小白鸽无色的

小燕子绿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红色的

小黄莺黄色的

⑶ 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⑷ 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⑸ 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⑹ 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⑺ 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汇报朗读。

⑻ 请同学说一说“争论”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点拨。

⑼ 听了它们的争论,不知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⑽ 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请同学到屏幕前点击电脑,讲明理由。

(如,学生认为小白鸽说的对,可根据生活经验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黄莺为什么会认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点拨。

3、小雨不停地下,小鸟们的争论引来了其它的鸟儿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屏幕上出现学生常见的鸟类,如:孔雀、啄木鸟、仙鹤、大雁等。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鸟类说说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感悟平时所见到的春天色彩的美丽。

4、春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⑴ 放录音,听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⑵ 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⑶ 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

⑷ 理解句子“我本身是无色的,可是我能给春天送来美丽的色彩”的意思。

(教师点拨: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三、选择性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园去寻找春的色彩。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第2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育教学改革

一、等级的分配细化操作

(一)案例背景

一位青年教师地成长,就需要不断地打磨、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参加课改科研项目。我参加我校语文组承担的分层次教学子课题,并选取了我将要授课的高一新生物流管理五班为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班。对于中考的失利者一入新学校就要面对再一次考核,并将按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等级,显性的分层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困难和教学的困扰呢?

(二)案例描述

当我拿到这个课题时,无从下手,因为怎么分层成为我最大的难题。根据教学情况我们语文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借鉴了其他学校分层的经验,也结合自己学校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改变。

首先,初步了解分层教学。我们对高一新生进行第一次摸底考试,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从心里上重视语文。公布成绩当天,我看到了同学的失落,我并没有给学生马上分层,而是先给同学制定一个职高语文学习计划,再采取了隐性分层的尝试。我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备课,按照考试的状况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A、B、C三层的教学设计,进行一个月的教学后,结合大家的基本情况,给大家说明分层教学的实施。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分层,层次高的学生怕自己被超越,层次低的怕没有面子。

其次,努力加强学生对分层的理解。我的最大困扰就是学生对层次教学的理解,语文的教学是围绕B层学生缩减和展开的,接下来的一短时间出现过C层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当一个月过去后,我的一次测试改变了学生的情绪,一张卷子上出现了A、B、C三类题和不同的评分标准,C层的同学没有想到自己的分数可以在测试中超过A层同学还得到了表扬,而且我以此次测试为契机,增强底层同学自信,让很多同学层次进行调整,尤其是C层上到B层,B层上到A层,甚至出现了C层跳级A层的情况,学生重新找回了信心。

最后,把握时机,全面铺开层次教学。有了多次分层次实施的良好反应之后,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自我语文能力测评、对分层次教学的调查问卷以及对分层教学家长问卷调查。分层的测评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也使得分层教学能够一步步走下去。因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实在的收获,自己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有所认识,并且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有明显的进步,然他们获得了乐趣。

(三)案例分析

分层教学体现的是因材施教,或许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体现了,只是没有系统的运用到教学中。在分层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的感知――尝试分层――实践体会,分层教学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教学法,我们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了解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适合他;而且要让学生真正找到乐趣,找回信心;只有学生接受了,我们才能在层次教学法上走下去。

二、小组合作式学习落到分层教学中的困难

(一)案例背景

我校多年来一直主张小组“合作学习”,这次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我们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结合我校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分层次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时候会造成滥竽充数的学生,尤其是C层同学会共享其他层次的劳动成果,甚至一些小组学习虽然看起来热闹,但实质上己经失控,学习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这里,我提供自己的《荷塘月色》教学中的一则案例。

(二)案例描述

在上《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我将全班39位学生按照每组层次1:2:1的比例进行分组学习,采取的是混层次协作式学习这篇文章的4、5、6段的修辞手法,每小组成员设定了不同的任务目标,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好最到位。一声令下,学生们马上积极讨论分析,开始讨论文中的句子。教室里到处是“比喻、拟人、夸张……”的声音,5分钟时间到,没有一组同学把意见统一下来完成任务的。我让每组组长作为代表发言,分析句子的修辞,结果每组都有不少错误,有的组还在争论,有的没有找完,有的层次的学生根本不开口,听别人的结果。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变化分组的学习要求――分配组长记录,小组里A、B、C三层每层一段分析,有异议的单独提出来讨论定稿,最后进行代表发言,看哪组拿第一。

教室里的气氛又开始紧张了,五个小组都积极参与看谁能第一完成,同样的学生还是花了大量时间在讨论上。不过这次效率有所提高,原来没有参与的学生也进行了活动,各个小组基本能够把修辞找出来。但原定的教学时间增加了一倍,本来是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出现了坐享其成,分工不明确的情况,经过及时地调整,学生的明确目标,重新分配工作任务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案例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他人学习中获得高效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首要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案例教学法开展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应用策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完成小学语文的知识积累过程。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因为学习经验和学习阅历有限,所以,在教学开展中要运用案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积累知识,把抽象的知识构成变成形象的理解方式;(2)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案例的引入能让学生认真思考与学过的那些知识点产生联系,并且学生会主动探究产生什么样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不同的视角看到问题;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加强师生间的共建,在讨论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措施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有教学案例的引进,因为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小学教学开展的关键基础,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影响整个教学案例的顺利实施。案例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文字案例、音像案例、视频案例。所以,选择案例要有知识性的特点,使学生对案例阅读和分析后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开展《滥竽充数》这课的时候,里面主要讲述学艺不精,不能再经受推敲的故事,但是小学生从来没有踏入工作岗位,接触更多的相关事件,所以,教师运用音频给学生播放一段同志同声传译时的音频,给学生讲解学习英语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够精益求精的没有几个,这就要求小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精深程度。这个教学案例就很符合案例教学中知识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反思中可以有所收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2.评析研读典型案例

当选择到合适的教学案例,通过研读开展评价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实现呈现的教学案例,仔细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尽快地进入案例的情境学习中,先要对案例中的材料细细研究,比如古诗《锄禾》,教师带领学生先要逐字逐句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教师在幻灯片上播放写作大环境和作者当时的意境,在信息渗透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列举一些案例把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中,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讲孩子剩饭的故事,提出问题:“孩子在家里为什么不能剩饭?”答案是因为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后期学生能够适应案例教学法以后,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案例中的因果联系,逐步地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探究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担任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任

务,所以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要避免专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扭曲,同时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案例教学开展中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得到提升,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也符合素质教学的发展理念。

第4篇

关键词:师范生 实践性知识 示范教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08-01

随着教师发展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范式向“实践”转变,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成为当前职前教师培养必须面对的课题。实践性知识是师范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并拥有的特殊知识形态,其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撑。

由于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默会性”,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中应该把内隐学习放到重要的位置,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实践个体与具体情境互动,从而产生实践性知识。内隐学习是认识人类知识的新视角和新见解,“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提出,知识的获得是在无意识状态,也就是说在获得复杂知识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在控制他们的行为,却会运用这种支配行为的规则,人“在没有意识到刺激环境潜在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学会并利用这种结构做出反应[1]”,师范生的经验性学习就是一种内隐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可以具体采取示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

1 开展示范教学

从师范生在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角色看,观察者、模仿者的身份是师范生建构自己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师范生通过学徒式的观察,思考他人的教学行为,判断他人教学行为引发的效果,领悟到他人的实践性知识,继而把领悟到的他人实践性知识迁移至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程实施中提供师范生可以观察、模仿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需要开辟其他的观察渠道,师范生置身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而非中小学课堂成为师范生最主要的观察场所,任课教师应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任课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师范生观察模仿,从而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教学一直兼具着多种意义,任课教师除了传授教法知识和技能之外,本身课堂的举止言行就是师范生感悟教学教法的资源和榜样。师范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上,耳濡目染,观察体悟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剖析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

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展示教学行为”和“剖析教学行为”两个方面,因为并非所有被师范生所感受到的经验最终都能发展为实践性知识。所以,不仅要让师范生了解可以“怎样教”,还要让师范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教”。

譬如,在教学“预设与生成”时,平时教师习惯于跳过师生问好环节,直接开始教学,学生在这节课上却突然起立齐声问好,教师在学生坐下后,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的问好,很突然啊,我的课前预设里没有这个环节,可见不管教师怎样预设,课堂总是会有些意外生成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预设与生成。”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在刚才的意外生成里,任课教师“我”是怎样做的,那样做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的启示。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和学生一起剖析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怎样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从而积累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 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教育性质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不是旨在科学原理与学说的教育,而是把科学原理与学说的实践性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2]”,案例教学,首先应选取典型案例,采取案例的合理呈现方式――是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还是通过图像影音展现,对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哪些地方应详细哪些地方可以简略;然后通过叙述真实性事件,提出问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习者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和行动方案,从而“巩固教学或者其他领域的各种实践性知识,所以它可能更适合于实践性知识[1~2]。”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是“从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儿童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加以积累和传承的[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来自教学实践并指向教学实践。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最大障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缺失、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案例应该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即选取一线语文教学实录、教学片段、说课视频等,可以展现实践者面对某一教学情境的应对(比如课堂收束、新课导入等),也可以呈现相对完整的一个阶段。总之,教学案例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实践情境,使师范生以教育者的角色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训练专业思维,整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二是为了激发师范生的思维欲望和研究意识,应该选取蕴含一定教学问题的案例。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先是教师呈现教学案例,然后再提出、明确研究的问题,这种模式违背了问题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规律,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建构性,应该是师生统一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阐释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呈现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比如:在进行句子教学训练时,为了使师范生了解并掌握“通过分析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来揭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教师先出示《穷人》一课中桑娜和丈夫对话的内容: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那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然后,教师引导师范生品读、体悟对话中“我”后面的问号以及两个省略号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后,师范生意识到对话中几个标点符号对桑娜心理状态的理解非常重要,也为理解桑娜怕丈夫不同意抱回西蒙孩子的心情起到关键作用。在对文本有了深入分析之后,教师出示一段这次对话的教学片断,师生共同剖析教学片断,归纳总结教学片断中的实践者是否抓住了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功能、是否恰当地引导小学生体会到桑那的复杂心情,从而,师范生收获关于句子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

第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不仅表现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牢牢掌握,还体现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极其有限,因此,语文教师想要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相应的也将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教学压力。而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善,更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比较受欢迎的就是案例教学法。总之,能够加强对于语文教学管理,并充分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才既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更加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二、语文案例教学的定义

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模拟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而展开相关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与此同时,它还更加强调将学生代人到案例场景之中,这样则更便于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探讨。现如今,这种教学形式已经被应用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了。

三、案例教学在语文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一)灵活运用教学案例

实际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的运用,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鉴于一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将一些相对抽象的案例变得更加具体化。比如:课文中出现了“军国主义”这样一个词语,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多数学生只能理解其本身的含义。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比如:日军侵华……这样则S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甚至还能将他们的生活积累唤醒,这时候,他们也必定能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军国主义”的真正含义。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的营造对语文教学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之上,教师一定要巧妙地挖掘教材,进而引出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展开案例情景教学活动:首先是创设一个逼真的情景,这样就能将教学案例与该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其次是创设一个具有情感的情境,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如果能够从情感角度去创设情境,学生则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创设影像情境,主要还是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去营造出的一种情境,进而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词为例,鉴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且短短的诗词还难以让他们深刻的体会诗人的真实情感,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或者手段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则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76又比如,在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讲解郑和远航的历史,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郑和航行的路线表示出来,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借助图书馆的资料对课文内容展开深人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三)加强对案例的深人挖掘

案例教学的运用效果想要实现最大化,加强对案例的深人分析以及挖掘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同样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进而鼓励学生思考:“山谷中究竟有怎样的谜?’’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还相对比较低下,因此,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展开引导,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合理、准确的答案。除此之外,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相应的分析,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自身在思考问题时所存在的不足,并且也更加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只是作为教师,在展开案例教学活动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对相关案例的深人挖掘。

四、结语

语文这门学科知识,无论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的模式也开始发生了转变,而一个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地,而且也能更好的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通过研究调査发现,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性的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既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又利于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总体而言,小学语文课堂不能成为一潭死水,只有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并将案例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到课堂之中,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作者:段闵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昌东镇尤口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范蓓蕾.案例法:语文教育学教学的最佳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2]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第6篇

封面学校介绍

(1)封面学校介绍 无

教改前沿

(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身学习理论的重新解读 姚建忠

(6)生态课堂:演绎教育的和谐 薄方林

(8)语文课堂学习策略 徐静佩 陈奇斌

教育感言录

(9)善意的谎言 陆国杰 李金洋

教改前沿

(10)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刘萍

(12)以人为本,开辟作文创新之路 王青

(14)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顾晓红

教育感言录

(15)在张扬个性的心灵对话中充满活力 史小芳

教改前沿

(16)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探索 钱维娜 陈卫东

(17)新理念 新课堂 新评价——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李增强

(19)“全程式”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沈小花

科研指津

(20)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校本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策略 彭丽君 孙闯 孙雪昭

科研经纬

(22)巧借“节日、纪念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魏仁飞 宋飞

(23)低学段数学教学中情境设计与运用研究 林金江 朱春明 朱玉勤

(24)激发学生数学课堂的“主角意识” 张燕

(26)数学教学的“有疑——无疑——疑中出新” 晁林

(27)引导学生 走近数感 屠莉琴

(28)对数学符号教学的思考 良

(30)品德与生活课程育人功能的有效落实 宗引囡

(32)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王建凤

(33)小学舞蹈创编和教学的艺术特点 刘静洁

案例与分析

(35)两种教法 折射不同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与分析 顾桂荣

(37)关注个性差异 尊重个性体验——一年级《家》的教学及评析 朱健琳

(38)《两只小狮子》教学片段及反思 王洪汝

(39)在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学会做客》口语交际教学案例与评析 许嫣

(41)多媒体进课堂教学尝试——《比尾巴》教学有感 陆玉芳

(42)学会真正的阅读——《雨点》教学片段及反思 刘芳

(43)一个文本 多种感情 几多回味——《去年的树》教学与反思 方利

(45)以玩为主:一年级语文教学示例

及简析 陶友云

(46)在游戏中学数学——一年级“数的组成”的教学 张荣森

(47)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园地 唐晓红

教学衔接研究

(48)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濮荷英

(50)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周惠琴

专题研讨

(52)语文教学的“关系” 张菊荣

争鸣之页

(54)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 李明霞

(55)营造互动的数学课堂教学 周敏

热门话题

(56)阅读:回归自然,还“本”求“真” 庄蓉琴

(58)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 吴刚

(60)运用开放性策略 追求可持续发展 任建华

名校专版

(62)抓教学三项常规工作 促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陶建良

(64)语文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陶沁

(66)着力探索 倾情“对话”——语文课堂精彩的“生成” 俞培菊

(68)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 杨春蕾

(70)注重情感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 蔡秀华

(72)小学体育应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学 沈伟华

名师教学研究

(73)教师——“富有个性的读者”——特级教师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片段及分析 虞岳明

青年沙龙

(75)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 谭敦舫

教育感言录

(76)执手相看泪眼,竟成无语凝噎! 时守礼 熊苏芹

海外传真

(77)美国全方位浸润式的价值观教育 朱芳仪

治校方略

(78)校园管理中的文化建设 韩培珍

(79)本刊理事会名单 无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129―02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高职高专中的师范类学校,培养对象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师范生专业发展潜能的培养是迈向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从教素质,提升其专业发展潜能则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高专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坚持以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准确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但是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特点是章节多,内容多,而实际的授课时数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矛盾?首先,要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体系、更新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使教学具有实用性;其次,要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本着“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加大从教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坚持“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教法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学科特点――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记忆。虽然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周的教育见习,但是时间短,学生只了解些皮毛,不能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就出现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时候做不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师讲课的时候举了很多的教学案例,很有代表性,可学生听过之后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是累垮老师,耽误学生。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应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把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案例融入教法课堂中,加大学生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训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兴趣。通过模拟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探索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活动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所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下面以笔者一节研讨课为例,谈谈如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在教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1. 适当地进行教材内容整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

笔者讲授的是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四节“教学策略”中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内容:预习指导、课堂导学、作业辅导、板书设计、教学机智。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一课时完成,基于新课程、新课改对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和整合教材提出的新挑战,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这节课的安排是学习课堂导学中的导语、提问、讲解、板书设计,然后进行模拟教学,利用拟教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引出教学机智的内容,其余内容自学完成。整合之后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快、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加大课前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也很多,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通过汇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负担,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缓解因“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而产生的矛盾。

3.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学理论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笔者采用的是点拨法、案例分析法、拟教法。

点拨法,在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更快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案例分析法,使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方法,同时在拟教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教学角色。

4. 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因为导人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序幕,要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如本节课给同学们讲《公鸡吃米》的故事:“1938年,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走上讲台,陶先生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讲桌上,陶先生按住公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旧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上,不一会儿,大公鸡就开始吃米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其实,学生学习就如同公鸡吃米,应该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这就涉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采用讲故事导人,达到“有趣、生动、引起注意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教作了榜样。

5.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落实“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拟教。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教学实施策略’”。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做到教法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填补教材的空白,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最后以模拟教学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讲课者自评,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在“教、学、做”中把发现、感悟、交流、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6. 充分利用备课小组,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拟教训练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课堂中进行模拟教学。虽然师生一起听课、一起评议,没讲课的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收益,但那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要想“绝知此事”必须“躬行”。因此,本着“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备课小组,小组内学生一起备课,组内讲课、评议,组长记录,教师及时检查。每个小组要推选一名代表在下次课进行课前练讲,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每次的模拟教学中,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技能。

总之,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明确高职高专师范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进行教材整合、学科整合,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专业潜能的挖掘,使师范生达到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具有熟练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2]李志厚,新课程教学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韦志成,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第9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智慧型;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90-01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智慧型教学方法,可以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学习语文的习惯,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智慧,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形成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生成更多的教学智慧,还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课堂活动,这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教学

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并且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特点设置一个实际可行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分配给学生扮演,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读、演、听、看的方式进入情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学案例:教学一年级下册《棉花里的阳光》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思考,怎样晒棉花鞋才能让奶奶穿着暖和。教师将一双棉花鞋带进课堂,鼓励学生来到讲台上,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叙述摆放棉花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考摆放的角度和方法,从而寻找最佳位置。通过操作,学生理解了文章中晒棉花鞋用“摆”字的原因,学生发现“摆”能使棉花鞋更大面积地被阳光晒到。这一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情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机智性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具有机智性,是评价教师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具有机智性教学智慧的教师,当遇到一些突况时,能够从容应对,能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阅历巧妙地解决问题,同时将探索到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方法,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多的语文知识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们说出自己记忆汉字的方法,有学生说:我用认识的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顶”和“盯”两个字;有学生说:我用形声识字法记住了“蜻”和“蛐”。老师表扬了学生们的发言后,让学生通过做出动作识记汉字,让学生盯着窗户和黑板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盯”字的含义。学生们通过盯的过程,体会到“盯”就是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看。然后,教师让学生用“盯”字造句,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三、创造性教学

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工具和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或视频拉近学生与课文中知识点的距离,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教师要将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例如,学习《草原》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草原的场景,让学生对陌生的草原产生形象上的认知和体验。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草原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不当之处用恰当的方法给予指正。当教师询问学生应该如何保护草原时,可能很多学生回答不了。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从草原功能入手,结合国家保护草原的政策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四、艺术性教学

语文教学具有艺术性,教师要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教学活动艺术性地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教学进度和深度,让学生觉得语文是一门乐趣十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进步。教学案例: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亲身体验并有意义的照片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述照片内容,和同学们分享快乐。学生们对这一活动都十分感兴趣,争先恐后地到讲台上介绍。一位学生讲述自己去航天大楼参观的经历,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大家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述。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仿佛他正置身于航天大楼给大家讲述着航天器。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对于其他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位同学也自信满满地给予了解答。这一课堂活动,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五、结束语

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提炼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感受,然后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应用智慧型教学法,在讲课^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语文教师营造的课堂有没有走出旧标准,是不是符合新课程精神呢?回顾一些教学案例,让我们看看一线的语文教师是如何建构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课堂的。

教学案例1:《让学生都去“找”桃子》(高中语文选读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六自然段,请大家默读后思考,这一段体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生默读后发言)

生:忸怩不安!惶恐不安!怯生生的!

师:大家回家的时候,感觉是急切的,想快点回到温馨的家中,为什么“我”回家的心情是惶恐不安的?

生:因为“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生:在“我”的心里,只有大堰河的家才是自己的家。

生:我认为“新客”这个词用得好、用得妙。

师:(佯装惊讶)请你说说好在哪里,妙在哪里?

生: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迷信的说法是“命克父母”,于是被送到大堰河家里抚养,五岁时被领回家中,但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因此,艾青被领回的是一个缺乏温暖,没有亲情的家。“新客”一词正表明了艾青的处境和心情。所以,我认为“新客”一词用得好。(全场一片掌声)

在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默读,增强了默读的效果,使学生更深地理解了诗句包含的内容,体会到了作者对新家的感情,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在学生默读并发言后,教师提出问题:“我认为诗句中的‘新客’一词用得不当,你是如何认为的呢?”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全篇文章,分析“新客”一词的使用是否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为什么回到自己家里却说是做了“新客”?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文章,更深地体会到了“我”对新家的感受及“我”和父母的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探求新知,去感受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位教师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即做课堂的主导,重视学生的个体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到这些,教师的角色已然发生了从教书匠、讲解员到主导者、促进者的转变,这样的课堂是成功的课堂。

教学案例2:《“碧透”还是“红透”》(高中语文必修一讲读课文《沁园春长沙》)

我在讲授《沁园春长沙》一课的过程中,有同学当堂打断教学,提出疑问,想给诗句改字,我鼓励道:“嗨!果然气度非凡,请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向名人挑战的表现。这位同学质疑“漫江碧透”的“碧透”,我请他为大家详细分析了他的观点……最后,我为大家播放了多媒体教学录像,大家实际观看了“漫山红遍”下的“碧透”江水。

以上教学片断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对学生打断教学并大胆质疑的行为的包容,并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这样的做法符合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了平等对待,所以,能够包容学生在课堂的突发状况,进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激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最后获得了预期之外的成果,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

结合以上教育案例,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一个过程,只要教师认真寻求角色转换的方式方法,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的学习,就一定能实现语文课程所承载的母语教学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伏荣超,《让学生都去“找”桃子》[J].语文建设,2004

3.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孙春成,《“碧透”还是“红透”》[J].语文建设,2002

第11篇

在新的学期里,我县中学语文教研工作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本年度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一是抓好课题研究工作,并且将二者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一、树立较强的校本研究意识

在新的一年里,要把握好校本教研的特征:校本教研必须立足课堂;校本教研必须立足学生;校本教研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发展广度和深度。总之,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这是校本教研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提升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很好地利用教研组资源,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形成老、中、青全方位能量的互补,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具体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学校语文组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年度中学语文活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来开展:一是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问题,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的问题。为了减轻负担,可将“创新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一并归入到“三维目标”的课题研究中来。

1.三月初各校教研组上报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促进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

2.各校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若干节研讨示范课,选好上课老师,针对教学实际确立研讨课的内容和目的,精心备课,保证公开课质量,抓好听课出勤率,加强评课活动并有详细记载,充分发挥公开课的研讨示范作用,各校教研组也应在校内各年级组织好同类研究课。

3.各校教研组要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校内教研资源,要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适当安排校际之间的观摩、考察、学习、交流活动,将校本教研活动推广到全县各学校。

二、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工作

我县有两所学校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实验研究,有一所(自治区申报的教育部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置与实施》的实验基地学校,本年度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和教学素养。

1.各校教研组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2.各校教研组要鼓励并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教育教学素养。各校教研组要进一步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一、两本教育教学论著,每位教师要认真通读一、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从而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加强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语文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实验教材进行专题性研讨,并引导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围绕课改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研讨,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3.进一步抓好以“教材教法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活动,开展积极有效的“教材教法”研究活动,全面推动语文学科教研氛围,确保资源共享。

4.继续做好课改系列调研工作,从内涵上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化为语文教师们的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课改形势的需要。

(三)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工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理论水平。

1.认真落实课题实施计划,各校教研组继续组织实验教师全面、深入地进行课题实验工作。

2.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各实验校课题组成员要经常交流、探讨,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开展实验与研究。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及时做好成果汇总和研究备案工作,认真撰写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3.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教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学案例、论文评选活动,各教研组每周要安排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要围绕课题组织一次大型的教研活动。

4.课题组要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要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行为跟进”环节的反复,来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受益。收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论文和案例以及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

5.“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本年度要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学校自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学段中的五个板块,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可以取其一进行横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联系起来,结合学情,按年级进行纵向研究。

6.组织参加四月初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活动。实验学校要有阶段计划和总结,要有作文方面的专题总结报告。“十一五”期间的实验学校将于2011年全部结题,要认真收集过程资料。

(四)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三月初学校将达标计划和活动安排上报教研室,开始校级达标活动,四月份必须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达标计划要有步骤、有安排,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以年初申报为准。

2.组织全县中学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研讨课选拔赛暨新教材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3.征集关于“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截稿时间为3月20日,并将征稿中的优秀篇章编辑成册。

4.为及时掌握中考方面的信息,有效地抓好中考复习工作,参加四月份州中考研讨会。

5.四月份举办奇台县第四届“春蕾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大赛活动。

6.继续实施优质课工程。

7.认真组织期末考试、抽测的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8.组织好自治区第四届现场作文竞赛的组织工作。

9.各校编辑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集”和教师“创新写作优秀论文集”。

10.参与县教研室《奇台教研》的编辑工作。

2011年奇台县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安排表

时间

活动安排

一月份

1.期末考试及评卷、质量分析。

2.制定2011年度学科工作计划。

3.召开教研工作年终总结会。

二月份

1.参加“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征文及评选活动。

2.全面展开“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这两个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跟踪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情况。

3.教研组长工作例会。上报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教研计划、达标计划以及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截止3月14日)

三月份

1. 初中课改经验交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赛活动。

2.组织参加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初、高中研讨课赛活动及中考、高考研讨会。(下旬)

3.准备第四届“春蕾杯”竞赛。

4.参与《古城教研》第一期的编辑工作。

四月份

1.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县级达标。

2.第四届“春蕾杯”大赛。

3.参加学校“综合性学习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研讨课活动。(二中、四中、天和、老奇台、西北湾、东湾)

五月份

1.各校教研组征集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教师优秀论文。

2.准备期末考试。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4.教研组长工作例会。(督促检查课题开展情况)

5.视导评价。(学校待定)

六月份

1.征集教师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2.认真组织期末考试、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3.参与《奇台教研》第二期的编辑工作。

七、八月份

1.本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抽样分析。

2.对县级第三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考评。

九月份

1.教研组长工作例会。

2.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第12篇

河北省邢台学院 陶西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学案例因其兼顾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既能及时捕捉记录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能总结提炼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智慧,帮助教师积累资料,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而近些年被中小学校所重视,为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仔细审视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会发现存在特点不具备、素材不合适、主题不明确、描述不具体、分析不透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中小学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应做到“六要”。

一、案例特点要明晰

教学案例作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内容和格式上与研究报告、论文、教案、教学日志等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必须首先要搞清其基本特点。“教学案例,即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仔细分析其含义,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真实性。事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不是杜撰的。②问题性。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在内,且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设想。③过程性。案例是对一个事件实际情境的动态性的描述,有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④典型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普遍性,“要能够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分析、处理、诠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对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二、案例素材要适当

案例素材的选择对于教学案例的编写非常重要。教师每天遇到的事件往往很多,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件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在选择案例素材时,必须要看事件是否适宜做教学案例的胚胎。如事件是否有问题性,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事件是否有典型性,能否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隐含普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事件是否有价值,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学习和借鉴;事件的过程是否跌宕起伏,能否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等等。总之,选择案例素材要符合教学案例的特点,切忌事件干瘪、平淡、虚假、无意义。

三、案例主题要鲜明

编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学案例要有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是编写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教师既可以从日常积累的教学素材中发现问题,思索困惑,从中选择主题;也可以先确定主题——最好是自己感悟颇深的,然后根据主题搜集相关的案例素材。无论怎样确定案例主题,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带有倾向性的问题。②案例的主题要新颖,有时代感,使读者耳目一新,能引起读者共鸣。③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读者带来启示。④案例主题的切入点要小,切人点越小案例分析就越透彻,案例的价值就越高。

四、事件描述要完整

案例是一种教学事件,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对撰写案例来说非常关键。事件描述要围绕主题实事求是,内容既要恰当取舍,又要力求完整,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关于过程的叙述,要有一个按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能够反映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叙述要经过加工编辑,要有逻辑层次,而避免把教学情境原原本本全记录下来,没有概括和浓缩;要揭示出人物(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说明教师心理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说清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师、对教学效果等的看法如何。关于结果的叙述,要说清教学中产生的即时效果,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如何等等。结果的叙述要实事求是,观点鲜明,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清

晰的结果描述有助于作者对案例的分析和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

五、案例评析要深入

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是案例的精华所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围绕案例的主题评析成功或失误之处,针对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说清其内含的理论依据,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策略,给人以启示。

针对案例撰写中容易出现评析与事件描述相脱节的的情况,教师在撰写案例评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论要密切联系案例实际

撰写案例评论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剖析其中所隐含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空讲教育理论。

2.评论要客观中肯

对案例的评论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而不是讲空洞的大道理。也不要罗列教育理论的条条。而要将相关的教育理论自然地融合于分析之中。I

3.论述要重点突出

对于已写成的案例事件,要反复阅读,依据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4.分析要独到深入

每一个事件都有其背后发生的原因,每一项行为都体现着行动者的观念。案例分析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行为揭规律。通过对事件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分析,反思与讨论“事件给出的教训或启示是什么?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规律。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对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要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表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案例形式要灵活

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案例、评析或反思。”H规范的格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基本的撰写要求,掌握案例的撰写技巧,撰写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案例。但过分讲究格式,有时也会束缚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间。教学案例本身就不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那样严密,所以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时,根据事件的具体内容,形式可灵活一些,语言可自由一些。总之,只要是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反思与讨论,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即可。至于形式,在具备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可灵活掌握,自由发挥。

参考文献

【1】章亮.例谈教学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管理,2009(9).

【2】何如涛.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教学与管理,2006(10).

【3】茹红忠.教学案例的审视与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

【4】谭振宪.怎样撰写教学案例.语文教学通讯,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