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2-11-09 14:00: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功用;建设途径

一、引言

想要确保大幅度提升技工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进一步保证内部各类专业学生得到合理化发展,就必须在保证提供合理化的教学环境和技术设施基础上,构建起完善化的校园文化体系。想要达成这类目标,就必须要求相关领导凭借人文教育作为基础点,针对广大学生创造一类软硬文化相互融合的教育环境。长此以往,迎合日渐严格的技能型人才规范要求,令这部分技工学校毕业生可以长期在激烈的职业竞争活动中站稳脚跟。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

首先,宏观层面。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类学校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包括传统形式的校风校级、建筑结构、绿化景观、人际交往关系,以及文化实践项目。其次,微观层面。可以锁定为学校的思想动态,基本上借由学校既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加以渗透,属于一类软文化。

三、校园文化的功用

校园文化可以细化出教育、导向、凝聚三种类型。第一,教育功能。校园文化相对于学校特性和教学目标来讲,属于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点,即高端化的育人服务模式。第二,导向功能。校园文化主张凭借学校既有的组织工作方向、规章体制等,针对学生一切价值体系加以适当程度地引导与改造。第三,凝聚功能。在保证营造起和谐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基础上,激发出各类师生强烈的认可、归宿和融入意识,随后凝聚各方力量并衍生出饱含理想的群体理念。

四、在技工学校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须知精确化把控校园既有的文化特征、深入性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是贯彻科学发展理念的必要方法,唯独如此,才能确保快速构建起可靠的校园环境,顺势大幅度提升该类学校的教育内涵,并且促进技工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改革发展结果。第一,校园环境的美化改造。即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技工校园之内全方位地开展空间等艺术创作活动,如配合花草、树木等进行适当程度地点缀,进一步令整个校园充满无限的生机;再如定期针对教学和宿舍等楼宇进行全方位地粉刷、翻新处理基础上,督促学生及时地在教室、宿舍等区域进行积极地清扫。长期下去,维持整个技工学校校园环境的绿色、宁静状态][1]。第二,文化墙的精心设计。即尽量将技工学校校园各类实际状况考虑进去前提下,设计出完善样式的校园文化墙,保证其得到妥善性地文化着装之后,实时性提示学生遵守相关思想行为守则,秉承科学人性化的价值与人生发展理念。如在校园中各类较为醒目的区域进行名人画像、名人警句和校训板报安设[2。第三,技术设施的适当添加。这部分技术设施可以顺势细化出生活、教学、文化、体育、娱乐等不同类型的设施。作为技工学校中的优质化管理人员,要保证依照全新规范要求进行陈旧的宿舍改造,争取为广大师生创造更为优质化的生活起居条件;再就是考虑创建高端化的电教体系,如搭建起全面覆盖的校园电脑网,同时配备自动化的检索与借书系统,方便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再如积极修建排球、篮球、健美等专业化运动场地,保证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活可以变得愈加丰富[3]。第四,班级文化的妥善建设。作为技工学校的管理类人员,要保证逐步强化对各类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态度基础上,积极带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为日后该类校园文化内涵丰富,提供丰富性的指导依据。如在教室的正面进行班风标语张贴、在墙壁上添设宣传栏并实时性讲解班级文化,并且维持单位教室内部的清洁与美观效果,确保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文化的积极性前提下,为今后各班学生更好地传承整个校园文化,奠定基础[4]。第五,有益性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想要得到更为高效率地传承发展,就必须依靠丰富的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性载体,以达到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学生团队意识激发等更高等级层次的目标。如在单位年限之中开展校级运动会、知识竞答等活动,同时确保每项活动之中都深刻彰显出各类班级的凝聚力,凸显单位学生的风貌;再如实时性组织社区文化建设活动,鼓励更多的家庭、社会力量协调性地融合起来,为学生健全形式的人格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操锻炼等,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组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对于完善技工学校内部学生的价值、人生、发展理念等,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作用,可以说是贯彻新形势下学校特色化发展目标的关键性辅媒介。全面性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不单单能够催人不断奋进,彰显技工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同时更可以保证长期为内部学生提供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长此以往,真正促进我国技工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改革发展结果。

参考文献:

[1]周萍.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4(10):114-120.

[2]张倩.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0,19(06):133-145.

[3]陈定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职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10):177-189.

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中职特色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强劲的需求,中职学校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迅速扭转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情况。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定向紧密结合,为中职学校开创发展建设新局面提供浓厚文化氛围和精神动力,将新理念融汇进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观念,共创校园精神。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创建要与职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的职业定向、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其基本内容应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拼搏竞争精神、以人为本精神等。

1 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指借助中职学校,通过师生们的传承和创新,对精神成果和文化蕴涵进行不断地积累,其精神成果的总和构成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的精神,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校园文化的标志是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学校的文化品位。中职学校的职责是面向基层,以及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企业、社会区域等进行办学和人才培养。结合中职学校的职责,其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这种文化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是融入了更多中职特征、中职技能、中职道德、中职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因此,中职校园文化除了具有普通的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个性特征:①应用性。这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该特征是由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②职业选定性。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学生。学生进入学校,就业的方向就已经选定,结合所选职业的岗位要求,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并培养一定的专业技能。③特色性。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以及优势专业。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渗透专业知识,使校园文化具备独特性。④行业指向性。依托行业进行办学,这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所在,随着社会、行业的发展,校园文化也要不断地做出调整和变化,这是保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2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作用

2.1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如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按照不同专业层次提出要求,并认真考虑其内容和形式能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道德素养提升的内在需要。

2.2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真精神。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在课堂教学方面,中职学校应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求真的创新精神。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课堂教学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与知识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渗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知识传授的狭隘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了知识之间的网络联系,在文化视野和中职生涯中,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重组。同时,将知识的学理内涵进行深化,将其提高到文化层面的高度,在培养技术能力的过程中,知识既是经验的引导,同时又是文化的实现。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情趣,拓展其视野,实现能力培养与人格升华的双重目标。

2.3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中职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的形式,充实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中吸纳富有情趣、适应学生的文化内容。这种情趣性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味。中职学校在建设课外文化的过程中,其目的是培养精神文化,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物质文化,这是建设中职学校文化的前提;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支撑。对于校园文化来说,校园物质文化属于硬件,这种硬件设施完善了校园设施建设。

2.4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的载体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随着办学时间的不断延长,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出与时俱进性,更要对载体进行创新,进而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为此,要对文化活动进行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思路方面,在变中求新,新中求精;二内容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其情趣,开阔其视野,升华其人格,培养创新能力;三方式上,通过与企业、社区等进行“联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将校园文化建设延伸到校外,整合校内、校外两种教学资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进而,全面展示了校园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等。校园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以创新教育的理念,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抓好三风建设。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核心竞争力

3.1 强化物质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物质文化是学校各种实体的总和,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载体,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物质文化反映出的典型特征是: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楼一室都好像在对你说话,都在向你眨眼睛,在对你歌唱。所以说,建设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而为物质文化奠定基础和基石,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

一要构筑自然景观,注重建设文化景观。

二要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在物质层面上突出中职的特点。

按照增强中职特色的总体方向,进行校园景观的设计,不断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强调绿色环保,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可以没有豪华的教学楼、体育馆,但是必须要有先进的实验楼、实训楼。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因此,实践性教学设施的建设要放在首要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职学校要按照教学工厂的模式设计教学环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这种教学环境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于一身,使专业教室具有多种功能,进而打造中职的环境和氛围。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都可以人名、企业命名;树应统一标出它的特征特性、树龄等。校园内还应增加名人石雕、刻上带有文化意义的文字等;花草的养护水平要高。这些文化可集中反映建校以来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校友、优秀合作企业家、或有过重要贡献的人,每项物质文化都应该按“艺术”精品的标准来建设。还有校徽、学校标志、校歌、信封、文稿纸、提袋、校服、画册、校刊、教材、光盘、校园网战、学校产业的产品的标识等都应该印上无声的文化。

3.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制度来强化教学,然后用文化将教学进行内化。制定制度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外办学方面的。如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订单培养、跟踪调查毕业生等机制的建立与运行。二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度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与国家精神相符;与社会现实情况相适应;与学校现时实际情况相适应。注意与时俱进,创新建设工作。二是注意重制定,轻执行,或重执行,轻监督、轻评价反思问题。

3.3 精神文化要追求“中职”的理想

通常情况下,校园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所形成的信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这是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进而在深层次上体现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在精神形态方面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及校风、校训等校园内的精神上的东西。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①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②加强和谐校园建设。③积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

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化需求,不断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等。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打造自身的特色专业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4 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中职学校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高科技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

首先,借助网络的交互性、快捷性和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校园文化主体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

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开放性和隐匿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不同的文化主体参与到相应的问题中去,为提高校园主体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而营造了文化氛围。

最后,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环境,提供了条件。青年学生凭借网络文化的共享性,通过电脑畅游世界、博览群书。使学生的思想更加的丰富,并且培育了校园主体的判断力和识别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为学校营造了全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综上所述,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建设校园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要经历一个完善、定型和不断深化的过程,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定位时,要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中职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遵守“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充满活力,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宏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1,29.

第3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必要性;对策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技工教育的发展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与重视,其在面临较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较大的发展挑战。加强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顺利发展运营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笔者将对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相应地探讨。

一、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校园文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指的是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并被所有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以及行为规范等的总称。校园文化又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合理与否也体现出学校的运行良好与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加强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学生在更为健康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技工学校提高自己的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与普通的高校相比,技工学校有其特殊性: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同,这也制约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技工学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端正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实则是技工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都是在学校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凝聚形成的。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技工学校要充分发扬长期以来的学校优良传统,借鉴其他学校的典型的优秀的校园文化,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专业技术教育工作,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技工学校还要注意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改善学校的整体教风,从而构建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资队伍。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各个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二,要加强技工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为精神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努力完善技工学校的校园建筑和场所,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工作、娱乐的场所,也能够为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合理的校园建筑环境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除此之外,技工学校还要加强校园的广播站等建设,从而更好地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工作,使得校园文化内涵能够深入人心。

第三,要完善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文化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各种规章制度和传统的仪式都属于学校的制度文化。校园的规章制度是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的保障。各个技工学校要努力完善自己的规章制度,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从而为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工学校还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校园的文化制度。

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技工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包括运动会、校庆、演讲、模拟大赛等,号召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领域,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如广播站、书法协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活动的舞台,也努力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总结

技工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其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认识文化建设的意义,加强团结合作,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全面落实。政府应该更为重视技工教育工作,加大技工教育方面的资金、人力等投入,促M技工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王娟(1984-),女,籍贯:山东巨野,工作单位:菏泽高级技工学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

参考文献:

[1]金莲姣.技工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

[2]袁燕,吴亚萍.高职现代学校制度与学校文化、制度文化的关系及融合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

[3]张茜.现代学校制度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第4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校园文化 民族特色

校园文化能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是一所学校展示办学理念、宣传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在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多年的美术专业教师,因工作需要,多年来,我一直参与了所在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就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浅见,以和各位同仁探讨。

一、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要多要全

校园文化要能达到为师生成长营造科学有效氛围的目的,就需要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要尽可能的全面,在形式上要尽可能的丰富多彩,要科学利用校园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件事情,切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突出自己的办学及地域特色。

长期以来,有些中职学校的老师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存在一定误解,认识不到校园文化在师生成长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来学技术的,学校应该关注对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因而在学校建设投入中应该着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而校园文化及其建设是可有可无的。有些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则因学校场地的一时限制,或是别的原因觉得校园文化建设无从可做,无所作为。对于前者,众所周知,毋庸质疑,我在这里不再赘述。对于后者,我认为纯粹是一种借口和推脱。因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很多,它可以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且,校园文化建设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内容上要求尽可能的全面。大到一个学校的校训、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班级黑板报、教室里的学习园地、主题班会和德育室建设等等,小到草坪上的一个小小标语,教师走廊、楼梯间的一句名人名言、一副名人画像,甚至是一句温馨的小小提示语……我们都可以去动心思,去积极尝试。只要校园的每一个空间被我们科学合理的开发,只要校园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被我们恰到好处地利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就不愁营造不出良好的氛围来。

二、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突显职教特色

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在内容上要尽可能的全面,在形式上要尽可能的丰富多彩外,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本身的办学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特色上与普通高中的最大不同点是发展职业教育,开办职教专业,在培养目标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这就必然要求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一最大的办学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必须突显出来,而且应该成为各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体现职教办学特色上,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必须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来。例如,我们在各学校的职教基地,可以打出这样的标语“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创造未来”,像这一内容,几乎每一个职业学校都可用。而在各学校具体的实训基地,特别是在各专业实训室的布置上,则又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学校所开的专业不一样,有些就是开办了同一个专业,它的发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每个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办学档次也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在这部分的文化建设上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突显出自己的特色。

三、民族地区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地域民族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除了要体现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外,还应该体现出它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这好理解,很多职业学校,它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都是面向市场的,与学校所在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如我所在的学校,因为所处我国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现在恰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水利和矿产资源的正在大力开发,需要很多水利和厂矿企业的相关技能人才,针对这一地域实际和市场需求,我们学校就开设了供用电专业,并相应建设了这一专业的实训基地,在供用电基地的文化建设上,相应突显出了供用电的专业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还应体现出它的民族特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越来越加大,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职业教育的投入也是逐年加大。那么,作为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上有它的民族特征,如我所工作的学校,为了继承藏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根据市场需求,我们开办了唐卡绘画专业,建立了唐卡绘画实训室,在这些实训室的文化建设上,我们的布置更多地考虑藏族风情和民俗特征。

【参考文献】

[1]乔春洋. 现代学校管理[M]. 羊城晚报出版社,2002.

[2]陈旭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陈德华. 成功教育理论与实践[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叶平. 创新教育解析[J]. 新华文摘,2000.

第5篇

有了专业公司的参与,从技术的角度上保证了校园文化设计的成功,但要想使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柴园特色,更贴近全体师生员工,还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参与。美术教师从美术专业角度出发,设计了“此木亦柴”的“柴之园”校标;根据校园的建筑风格,设计了学校的备课本、办公信笺、信封;设计了学校的名片、宣传手袋、活动邀请函、校服等。学校充分利用档案室资料,搜集了学校历史上的名人,并以他们来命名学校建筑物的楼牌名。仲仁楼(张一麐,字仲仁。江苏吴县人,著名爱国人士,1931年创办我校);振音厅(王振音,学校第一任校长,聋人,后长期在宝岛特教学校任教);冠群楼(柴冠群,柴园的主人,激励盲聋学生在体育和艺术上能够夺冠超群);泽恩楼(冯泽恩,第五任和第八任校长,在任期间提出:加强职业训练以利将来立足社会,增设打字、雕篆、缝纫、烹饪等职业教育)……这一系列的楼宇命名,使校园的楼宇更具有厚重感,更具有人文性、历史性。英语组的教师,将这些楼牌名巧妙的从A、B、C开始排列。康乐楼(学前康复幼儿食用)AmenitiesBuilding,盲教学楼BlindDepart-ment,仲仁楼ComplexBuilding,聋教学楼DeafDepartment……

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数字校园文化

传统的手段,对于校园文化的表现总有些不尽如人意,在“柴之园”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充分运用了现代媒体、技术手段,增强校园文化的表现力。

1.景观灯

每到傍晚,当你走进“柴之园”校,映入眼帘的是校园主广场上一块硕大的云彩石,上面雕刻着由社会爱心人士为学校搬迁而作的柴园赋,下面是白色的细沙,背面的碧绿是慈母竹,上方悬挂着“此木亦柴”的校徽,地面上一排射灯照向云彩石。主广场上由地灯引导,向校园的各个方向扩展,草坪上的草坪灯,旱船船坊里的宫灯,连廊内的壁灯,雕塑旁的矮柱灯,操场周围的顶灯……这些景观灯全部采用电脑控制,在不同的时段将不同类型的灯开启。灯光彼此辉映,使得整个“柴之园”校给人美轮美奂的感觉。

2.数字广播联动

数字广播系统是校园文化的“软零件”之一,它承载着学校作息时间的广播、重要事件广播、学生文艺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学校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首创了数字广播联动系统。系统将校园分成了22个区域,202个音箱喇叭,173个LED显示屏。在控制中心,将每天不同的时间节点编成不同的程序,当有需要的时候,广播里便会播出悦耳的音乐,教室里和公共区域设置了LED显示屏,会同时显示汉字、图标,取代了传统的枯燥铃声和红绿灯,满足了盲聋学生的不同需求。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地震、火灾等),在控制中心按下按钮后,整个校园便会有刺耳的警笛声,同时LED显示屏上显示相对应的隐蔽、逃生等图标。

3.“E卡通”

我校的师生人手一张IC卡,这张卡片接入了苏州公交、地铁、图书馆等系统,具有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图书馆借阅图书等功能。同时,在校园内,又具有考勤、食堂消费、超市消费、门禁等功能。学校用社会上的爱心款,建成了爱心超市,学生可以使用“E卡通”内的虚拟爱心币在超市消费。所谓的爱心虚拟币,是根据学生平时在校园内的表现,如帮助他人,作业认真,成绩进步,作品得到某项荣誉……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给予爱心模拟币的奖励,让学生知道,自已付出了,一定会得到回报。这张卡还可以起到“门禁”的作用,每位师生员工的“E卡通”都可以根据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开启不同办公室的门锁。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校园文化建设

第6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意义

前言

当前党和国家正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强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当前职业学校要抓住这种机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的人文校园。校园文化建设是学习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人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1.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作用

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校园文化分成三个层面:首先是物质层,这是校园文化的表层部分,包括校容校貌文化形象、校园人文景观环境、教学手段、科研条件等,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第二是制度层,包括工作学习制度、责任制度及其他一些特殊制度,它主要是规定了学校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第三是精神层,它是学校成员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是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学校与学校之间不会轻易缩小的重要差别,对于凝聚力量,激发热情,鼓舞干劲,营造气氛,唤醒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⑴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一旦校园文化形成,必然会对广大师生员工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效应场”,师生员工必然受到影响和熏陶,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何而做,如何去做,从而使个体行为和作风从“无序”逐渐变为“有序”,自觉或不自觉适应学校精神的要求,又反过来促进其巩固,从而形成该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重要的个性特征。

⑵规范作用

校园文化形成后必定会具有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⑶激励作用

先进的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潜在力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发因素和原动力,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学校期间遇到曲折或挫折时,它会给人们以信念的支撑,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发展的力量源泉。

⑷凝聚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认识并体验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会使生存于同一所学校的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进而升华为强烈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把师生员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⑸筛选作用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在它影响下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一切外来信息、社会影响有筛选的作用。这种筛选作用源于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但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表现出较大的坚定性和独立性。

2.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1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2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职高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

2.3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和一个勤奋进而素质拓展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实践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四育目标”,是职业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

3.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并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从管理层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这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二是拓宽与挖掘本校的文化资源:如建设校史室,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编制系列校训,要求学生“自主、自律、合作、探究”,使学生“强能力、高技术,宽视野”成为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用的人才。

三是校园应该处处体现高雅和文明。要形成丰富的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道路文化、花草树木文化、石文化等。校园要经常活跃着戴有标志的文明岗哨和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对不良的文化现象定期排查整治。要检查和维护校园的设施完整和良好卫生的保持。

四是充分展现建筑的美感。校园中要处处点缀着给人于启迪的知识点,要有文艺长廊、科普长廊等等。要张贴有历史影响的中外教育界人物。

五是利用动植物美化校园。要形成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四季有花、芳香四溢的幽雅环境。

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必定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师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习的科学发展。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卢永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2.

[2] 邓宁,邓文达.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S1.

[3] 吴慧.关于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及内涵发展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1.

第7篇

这些在时代改革中成长的天之骄子,正在经历着一场不一般的革命。首先是离开学校这种优越的环境,来到一个白天是白天,黑夜也是白天的工厂里。二是气候变化,早晚温差大。特别是冬季深夜里起床上班去触摸冷冰冰的机器,更是一种抵触。

二、学生多自我为中心,少奉献精神

刚刚成年的90后,不管矛盾的起因,他们很少把错误归因于自己,而总是埋怨别人。殊不知,任何矛盾都有两面,他们很多事情上都缺少一点点的让步,有些时候甚至错误地选择罢工等极端的形式来抵制一个公司几十年的规章制度。

三、学生经济头脑过于“强大”

经济时代产生的这批学生,他们会把公司比作牟取暴利的资本家,自己好比是一个当年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离开五指山要去斩妖除魔。很多学生在工作中不积极,认为多干活也是为老师做的。

四、学生攀比心强

他们攀比谁的工作轻松,谁的工资高,而不是我今天做了比别人多又好。如有一同学第一次厂里分配的岗位他不喜欢,说工资不高,工作又累。于是,通过调整,又分配到了他要求的岗位。可是好景不长,一星期后,他又觉得现在的岗位比原来的更苦更累,又要求换到老岗位去。工作既要轻松,又想得到高工资,都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没有付出怎么会有回报?总之,时代的宠儿正在经历一场无声息的革命。社会是个复杂的大舞台,还要他们继续摸爬滚打。正当“小荷才露尖尖脚”啊,他们简单的伦理关系需要在现实的大课堂中慢慢磨炼。但今天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培养。我们必须加强在校学生精神品质等多方面的培养。

1.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都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吸取知识只能靠自己,就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作为家长,一定让孩子认准方向,选好专业,那么学生自然会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

利用班团活动等,多讲述成功人士的成功案例。所谓成功都不缺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优秀品质。他们身上处处体现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精辟、深刻,哲理丰富,起到振聋发聩、鞭策人心的作用。

3.专门开设训练课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如学校开展的教导队训练,门槛低,只要是要求进步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规定每天早晨五点钟起来晨跑,下午四点开始军事训练。天天如此,风雨无阻,每年都吸引很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其不仅仅在于锻炼身体,更主要的是这样很好地养成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了学生意志和恒心。其每年都为学校各部门培养了不少的学生骨干,对学生的自信心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很多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觉得自己每天都过得相当充实,也提前为学生就业做好身体和心灵上的准备。

五、小结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76-0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面临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严峻挑战,如何建设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21世纪时代特征和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时至今日,高职院校无论从学校数量、招生数量、毕业生数量等方面均已占中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国职场人员的整体素质、中国未来的发展后劲,甚至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进程。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又直接塑造、影响甚至决定着其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因此,研究、发展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探寻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使其健康而迅速地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内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高职院校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知识的广泛交流、传播及高职院校师生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节奏和精神风貌为基本形态的群体文化”[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它们全方位地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包括优雅的自然环境文化、完善的设施文化、积极的方式文化三个方面;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核,是其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前提和根源,其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自身特殊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心理、行为,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思想的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行为规则。“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3] 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偏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协调,导致其发展结构不合理;崇尚娱乐性、通俗性,导致庸俗文化盛行、富有启迪性的高雅文化反而偏少的喧宾夺主现象;重视现代性、轻视传统性,割断校园文化的历史文化传统,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对校园精神文化弘扬不力。

2.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缺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高职院校内所有的组织和成员。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人员,而学生是其主要主体。但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过于狭窄,仅限于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影响下的骨干分子和特长生,而校园中的其他组织成员大多游离在外。学校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教师和学生等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相互配合,校园人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旋律”突出不够。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素质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倾向,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不力,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发挥不够。目前高职院校中,各种灰色文化(如西方思潮热、读书无用论、恋爱低龄化、公德意识差、“牛皮癣”现象、老乡抱团意识、考试作弊等)不断滋生蔓延,这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4.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来历不同的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差别不断缩小。许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从自身出发,充分挖掘体现学校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的文化内容,建设适合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相反,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彼此借鉴、相互套用,使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共性多、个性少,特色不鲜明,趋同现象严重,进而影响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不能在大学生思想中产生共鸣,致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也非常不利于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5.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领导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形成校园育人合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不能从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精力主要放在日常业务工作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研究较少,规划缺位,导致在人、财、物等投入方面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文化发展的需求。

6.校园文化建设中开放程度不够。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不够充分,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隔阂,开放性不足,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严重的“孤岛现象”。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对环境育人的作用缺乏深刻理解,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塑造人的灵魂的高度来认识,只是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点缀,导致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严重不足,人、财、物的投入均无法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2.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规划乏善可陈。部分学校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界定混乱,片面或简单化地理解其内涵,甚至把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等同,不清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四个内容。部分学校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仅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临时性的突击任务来抓,大大削弱了校园文化社会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不力。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健全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各部门难以形成建设合力,致使其很难把校园文化放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层面进行建设,也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难以真正发挥。

4.对待“外来文化”缺乏科学态度。部分高职校园人对待“外来文化”存在两种错误倾向:要么拒绝“外来文化”,认为一切外来思想、外来文化都不如自己的校园文化,或者都不适合自己的校园情况而一概加以摒弃,否认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校园与社会之间沟通的积极意义,导致自我封闭。它严重地影响了校园人对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追求,窒息了校园人的思想活力,抑制了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削弱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要么照抄照搬“外来文化”,使部分校园人对本校的优秀文化传统缺乏感情,导致中国的高职校园文化趋同现象严重而缺乏特色。

5.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的辐射和渗透。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各项改革举措纷至沓来,人们的思想也在随之快速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尚未成熟完善,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依然存在,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目标,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社会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功利主义思想盛极一时,这些都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非常消极的作用。

6.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普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快速发展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师数量快速增加、办学投入迅速增加,然而,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有相应增加,使高校负担加重。因此,各高职院校不得不将有限资金重点放到“保重点”、“保稳定”、“保运行”、“保发展”等基本投入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鸡肋”项目,不得不压缩资金、减少投入,导致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举步维艰,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素质层次差距拉大,部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力不强,也进一步影响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

7.大众传媒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深深地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园人,如果不对其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取舍,其消极因素就会侵蚀校园文化,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的负面效应已越来越突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冀望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者能以之为鉴戒,使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茁壮成长、日臻繁荣。

参考文献:

[1] 温景文.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N].光明日报,2005-08-17.

第9篇

【关键词】黄山市;地方文化;校园文化;徽文化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研究课题初显于我国教育界,很多专家学者就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融合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加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区文化的融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热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与发展情况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校园文化也必然要随着文化发展的脚步而不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高校所在的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区文化继承与弘扬的有机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黄山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黄山学院因地处徽州文化发源地而据得天独厚的地方文化资源,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虽然校园文化特色已形成,但整体的校园文化还需在不断融合与舍弃的过程中日臻完善。目前黄山学院校园文化不断发展前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徽文化的融合则至关重要,校园文化要不断融合徽文化当中的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风格。

黄山学院针对徽文化研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宝贵思路与借鉴。学校开展了各类徽州文化学术研究活动,出版了一系列的学术论著,培养了大批徽学人才,收集了大量的徽州文献资料,一方面,推动了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另一方面,也为黄山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与徽文化的融合创造了相应的条件。

2 黄山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与徽文化融合的方向

随着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地区文化在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越发不可忽视。黄山学院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不断吸取融合徽文化当中的特色元素,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徽文化在千百年传承中形成的T多文化功能相结合。

2.1 古徽州人的思想观念与校风的融合

当前学生普遍存在集体观念淡化以及追名逐利的现象,导致高校校园价值导向的混乱。“大学就是个亚社会”的说法在各高校也广为流传,这种现象显示出当前高校校风建设中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扭曲。黄山学院在校风建设方面应积极与徽州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世界观相融合。古徽州人观念开放目光长远,处事严谨且务实。将徽文化中的淳朴民风和古徽州人的团结精神以及开放求真的世界观、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是黄山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2.2 古徽州人的教育风气与学风的融合

古徽州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风尚,古徽州文风兴盛,读书是一种优良传统,“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在徽州人的内心深处,“天下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徽商成功走出去并不断壮大后,对家乡的文化教育尤其格外关注。徽商与士子,在荣归故里将外界好的学习风尚带回了徽州,促进了徽州的学习风俗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黄山学院在校园学风的建设过程中,应将古徽州的学习风俗进行传承,形成全体人员积极向上、争相学习的优良学风。

2.3 古徽州人的处世之道与教风的融合

行善积德,是徽州人的处世之道。“立业先立德,严己宽待人”,古徽州人千百年来不断积累沉淀的为人处世之道不光发人深省,而且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有很深远的影响。黄山学院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学生的不断扩招使得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教学之风的建设也愈显重要。有德之师与勤学之生的结合则是校园教风建设的关键,应将古徽州人的和谐处世之道与黄山学院的教学之风相结合,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2.4 徽派建筑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融合

黄山学院基础设施建设深受徽派建筑风格的影响,徽派建筑给人传达的是一种精神文化,学校的每一栋建筑都能使人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所在。师生员工不光有优美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同时也受到蕴含其中的文化的长期熏陶。徽派建筑与学校建筑风格融合,实质就是校园文化与徽文化的融合。

3 黄山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与徽文化融合的对策

3.1 开放严谨、务实求真的校风建设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校风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与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是否学有所得的重要影响因素。黄山学院与徽文化结合所形成的校园风尚富有特色。将徽文化融进校风建设当中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加强与地区文化之间的沟通,加速与地区文化的融合。因为只有开阔的胸襟才能容纳各种文化,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次,要有严谨的态度去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教学过程中都要做到严格要求、严肃认真、谨慎严密,以严谨的态度从事学习、管理以及教学等各项工作。

最后,务实求真的校风建设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关键。求真务实是学习、生活与做人所不可或缺的一种良好的态度与作风。教师员工要以严谨开放的态度进行教学与实践;广大学生要脚踏实地、踏实刻苦、务实认真地去求学。

3.2 自主不懈、谦虚好学的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既是时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它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在与古徽州学习风俗的融合之中,我们应该明确加强学风建设应以自主认知为起点,造就肯学习、会学习和敢学习的优秀学生群体。学风是经过长期的塑养而形成的,是在广大教师与领导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主体长期坚持的优良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充分吸收徽文化当中的教育方式方法的精髓,提高学生水平与综合素质,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以完善自身为基石,以实现目标为方向,形成自主不懈、谦虚好学的校园学风。

3.3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建设和谐校园,重点在于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当中的重要一环。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和谐,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面对问题相互交流中的民主、在相处时的亦师亦友,它能让学生与老师尽皆敞开心扉。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时,老师有宽容严谨的教学之道,学生有尊重理解的求学之心。

3.4 加大投资,合理开发

古徽州的徽商很好的诠释了教育投资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正是因为他们重视教育,在取得一定的资源后,兴办学堂,注重文化教育,徽商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成为一代儒商。黄山学院正在不断飞速发展扩大,师生人数的增L使得学校要继续深入开发,这就要求在学校的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在加大投资开发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校布局与资源的有效利用,要确保做到快速合理的开发。

4 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校软实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增强广大师生的凝聚力以及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高校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不断交融之中,寻求两者融合的方向与方式方法,促进高校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深入挖掘地区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将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既传承与弘扬了地方传统文化,又建设了特色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彭磊,徐峰.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与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5):8-10.

[2]陈正祥.改革开往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10.

[3]蒋德意.论高校校园文化功能的拓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8.

[4]戴毅斌.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17.

[5]朱毅峰.构建创新型高校校园文化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9):15.

[6]蒋洪池.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及塑造[J].高教论坛,2003(1):6.

[7]梁建忠.新时期问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21.

[8]构建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园精神文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9-11.

[9]姚宏伟,李世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DB/OL].http://.cn/Periodical_dj200909115.aspx,2010-3-2.

第10篇

【关键词】新时期 民办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策略

当前教育形势下,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是由相关社会团体或个人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利用非政府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的反映师生共同信念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新时期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加强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一、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相对于文化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来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介质载体,以教育学生为导向,以校园精神文明及物质文化环境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现象及特定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高校是传承民族文化与缔造社会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校园文化形式,通常包括映射和促进青年学生思想文化观念发展的各种精神物化环境及文化氛围。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最能反映校园文化的本质,高校校园文化具有独特性与艺术性、互动性与实践性,传承性与渗透性特征。高校校园文化蕴涵的精神信念、传统习惯、道德风尚等要素,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驱动力。学校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能够有效深化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以及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并对其思想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激励、诱导和规范作用,对社会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辐射、提升和示范功能。

二、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指以构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民办高校属于新型办学模式,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为必要: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和谐的校园环境进行人才资源教育和培养,把握民办高校教育特征,加强民办高校个性化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教育内涵、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是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导向下进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渠道。作为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协调学生人际关系,激发其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新时期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加强其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落实如下策略:

(一) 转变学校发展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导向

当前社会发展的快捷化导致了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民办高校的主管部门要立足于长远发展的基点,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及积极作用,转变学校发展的理念导向,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资源的拓展与整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与落实。

(二)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注重物质文化建设的合理配置

直观来说,校园建筑与自然景观以及教学基础设备等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与物质基础。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实际,注重体现民办学校的个性化办学特色,注重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注重人文环境的优化,体现新时期高校教育的教学理念,实现校园文化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的和谐统一,充分张扬新时代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及艺术魅力。

(三)完善学校机制体系,注重制度文化建设的灵活构建

制度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严格贯彻和落实教育政策,结合新时期建设的人才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各项校园规章机制,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机制,制定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创新和实践,以适应时展为目标,指导学生主动发展,创新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加强学校活动实践,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的拓展融合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学生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及人际关系等动态发展基础上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倡个人奋斗,注重健康文化理念与校园活动的有机融合,加强学生团队组织建设,鼓励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民办教育发展营造健康校园文化氛围。

结束语

相对来说,高校是融合、传承和缔造社会思想与文化的重要渊源。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发展作用重大。新形势下,加强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内涵;意义;对策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校园文化表明着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和精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索和回答的紧迫课题。可以说,每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大学校园文化表明着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和精神,是联系协调学校人际关系的纽带,是学校的形象和灵魂,是在大学长期办学的实践基础上,所积累、传承的大学精神和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总和的群体文化。本课题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明晰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和过程,为长期以来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通过这种推广来宣传众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同时帮助广大高校思想教育者了解校园文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有助于为当代大学教育的变革和价值选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其次,从现实意义来说,大学校园文化对当代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升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样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直接为我校的大学生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借鉴。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目前概况: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前身是陕西教育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但2012年才升为本科,2013年,成为陕西省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唯一试点院校;2014年,被陕西省确定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作为一个新升的本科院校,而且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学前命名的高校,备受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从这两年的建设状况来看,虽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和同类型二本院校相比,依旧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就拿学校的学习气氛来说,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习气氛浓厚和学习气氛差的同学比较少,分别占有7%和8%,而认为学习气氛良好的和一般的同学比较多,分别占37%和48%。作为一个本科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很重要,但是调查结果体现出来的现象,不尽如意。说明在同学们的心目,我们学校的学习气氛属于中等水平,在保持的水平上有待提高。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老师上课都感觉生动形象,让人很感兴趣,这类人占80%,只有20%的学生认为老师严肃,不负责任。说明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很好,上升空间很大。

1、树立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

我们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做了为时一周的问卷调查和谈话访问,9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有影响,比如校训,调查显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校训“厚德载物”,94%学生认为校训对自身有影响,很重视自己学校校训的精神内涵,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对学生个人各方面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和学生共同发展。但只有6%的学生了解学校的主流文化,剩下的94%的人要么了解一点,要么就不知道学校的主流文化是什么,从这一调查就可以显示出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欠缺和不足。所以,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要有以下4方面的定位和眼光,积极努力的将本校建设成一所具有自身品味和时代特征的学校。

首先,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自身要有个准确的定位。必须定位准确,明确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和意义。

其次,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界定要与时俱进。全球化、网络化是当今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也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境遇,它们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客观上要求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要改变传统形式,增强时代的气息。[1]

再次,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界定要突出其本质特征。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抓住了其本质特征,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最后,要体现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当今时代正处于不断对外交往的深化之中,我们要更加充分地利用外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充实自身的体系宝库。

2、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机制

首先,夯实新时期{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从我们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调查发现52%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所在的学校,这就说明我们的学校所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环境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比如说只有50%的学生对图书馆满意(这就包括对图书馆的公共设施、图书等的要求,公共设施方面,比如自习室,11%的同学觉得够用,这就说明做的不好;图书方面,虽数量可观,但是书籍整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90%以上的同学表明进了图书馆找不到检索的书目),23%的学生对商苑满意,22%的学生对体育场满意,剩下的像教学楼、食堂、宿舍、水房的满意度在5%左右,这就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学校的硬件建设落后。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对校园内部的各项硬件设施进行建设,比如图书馆增加座位和管理老师、食堂扩大建设规模、教学楼新建、室内体育场的建设等。同时,还要加强校园软件设施建设,比如增加本校和外校教授的讲座、增加研讨会的数量等。因为有80%的学生表明学校提供的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太少,不利于大学生文化的拓展。

其次,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根据调查显示,本校36%的学生认为领导、老师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89%的学生还不清楚本校校训和校徽的含义,60%的同学不知道学校有先驱人物,针对这些,学校可以创建自己的校园文化周进行宣传和普及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可以组织相关文章征集比赛或者大型辩论会来弘扬本校的校园文化。同时,校方可以从细微处着眼,在学校各个角落中不经意体现校园主流文化,比如垃圾桶侧面可以设计成几种不同字体的“师”字、名人雕塑的修建以及校园地砖上的主流文化体现。

最后,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认为,领导、老师在制度文化建设这一环节起着支柱和核心地位,介于64%的学生不知道领导、老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制度建设方面,领导老师要做好制度的引领和监督,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起到最大作用。

3、创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

首先,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打造网络思想教育阵地。随着当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校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将学校图书馆的无线网对外开放,学校阅览室数量增加。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官网建设方面,内容要及时准确,结构要完整,布局要合理;要尽可能发挥贴吧的作用,引导校园文化发展朝着积极方面。同时图书馆的免费网络下载论文系统需要加强。

其次,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思想糟粕纷至沓来,本校大学生必须学会在良莠不齐的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对国家的认可度和自我的爱国心,比如社团组织义务劳动和乡村支教活动,(这一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要重点建设,因为只有50%的学生对社团建设和组织的活动表示一般满意)。同时注重文化建设的形式创新,以吸引学生的认可接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立足国家,立足社会,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提{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校园文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要注重实际。比如针对有些学生心理不健康,本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者安排专门的心理老师解决该问题。再比如,学生有就业恐惧,学校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总之,应该从学生实际已遇到的问题或将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问题。

三、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以丰富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输送人才。尤其是正在起步中的各大高校,例如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鉴、吸收其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探索自身发展的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优秀大学。

第12篇

1.1缺乏大众化是校园文化的又一问题某些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缺乏大众化,一些高校安排的项目和内容只考虑到优等生,而把大多数的中等生及相对劣势的差生忽视了,要知道中等生和差生才是一所学校最庞大的阵容,所以说学校举办的活动只考虑有特长的同学参与是相当不科学的。相反的,学校应该举办一些丰富的、适合大多数同学的、大众化一些的活动,这样就使得参加人数增多,从而加快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1.2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不突出众所周知,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历程、建校时间和文化底蕴,甚至是有不一样的培养人才的方案,所以说,不同的高校建设校园文化一定要有鲜明的特征,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就目前高校开展的校园活动来看,很多的高校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高校特有的个性,没有体现出高校自身的特点。

2、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就目前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问题来探讨,已经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工作,更别说是文化建设的深广度的问题,高校的育人功能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2.1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我国高校校园

文化建设始终都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主要营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就得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党政工作,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来引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同时也要注重全校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培育师生遵纪守法、勤俭节约、追求真理的民族精神。加强以为指导地位的执政工作,要求对全校师生进行全面性的积极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在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中重要作用。

2.2在校园文化建设时注重整体规划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短时期就可以实现的任务,相反的,它是一项艰巨、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长期发展的产物。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专门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机构,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行整体规划,使高校各方面的文化和精神面貌有极大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另一方面,明确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加以正确的管理,同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2.3校园文化彰显个性的同时突出大众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既彰显个性又能突出重点,把各自高校的文化底蕴、历史变迁、建校时间及背景都着重突出强调,同时也要把各自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显示出来。只有把各自高校的特点搬出来,才能更加吸引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才能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另外,在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同时着重突出大众化,争取让学校各个年龄段、各种兴趣爱好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在安排校园活动的时候让活动更加贴切、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2.4着重强调精神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