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9 14:55: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二节 教学策略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1.目的性和适用性
目的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实现教学目的的适合与有效程度;适用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契合与适宜程度。随着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新的教学策略。例如小学识字教学就有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多种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适用程度取决于其反映教学过程规律的程度,取决于它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要求的程度。
2.共性化与个性化
教学策略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的共性。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环境都会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所以,我们难以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教学实践过程。每个教师都能在学习、借鉴、加工、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处环境,发展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化色彩的教学策略。例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借鉴外语情境教学的同时,结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吸收中国占典文论中“境界”学说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加工,从而形成的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
3.稳定性与灵活性
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即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多变因素需要教学策略的不断调节来适应其变化,以求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4.思想性与技巧性
教学策略首先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化为方式、程序、手段等具体行为来体现的。所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而教学技巧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和“推进器”。只有教学技巧的设计没有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学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没有教学技巧的配合,教学就会剩下空洞的躯干,成为一具“僵尸”。
(二)教学策略的四个基本因素
1.指导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灌输式和启发式等教学策略就基于不同的指导思想。
2.实施程序
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程序化设计,虽然没有定式,但不管如何都得考虑怎样合理安排程序促进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1)把他人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2)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认知能力;(3)把蕴含于知识经验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
3.行为技术
制定出明确、易行的操作要领是实施教学策略的有效保证。
4.效用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检测、调节甚至校正教学策略实施的结果和途径。评价标准在于它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与教学对象的沟通性、与教学情境的协调性、与教学过程的同步性等。
(三)教学策略的六个方面
1.教学准备策略
包括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组织形式的设计等。
2.教学行为策略
包括呈示行为策略(如讲述行为、板书行为、声像呈示行为、动作呈示行为)、教学对话策略(如问答行为、讨论行为)、指导行为策略(如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等。
3.辅助行为策略
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课堂交流的有效组织、课堂强化技术的运用、积极的教师期望等。
4.管理行为策略
包括常规的建设、问题行为的调控、管理模式的设计、时空管理等。
5.教学评价策略
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关键词: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部分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事实上写作教学困难重重,问题不断涌现。
2015年上半年笔者一直在作文辅导机构兼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困乏、思想僵化的现象。学生的作文多缺乏真情实感。每节课只要教师读一个例文,学生的作文素材肯定和例文一样或相似,学生走不出思维的限制和羁绊。
于是,笔者对自己几个月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从自身找原因,试图寻找一些解决作文教学尴尬的可行措施,以期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呵护
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在指导儿子写作时提到:“写作需要一种呵护,一种激发,一种唤醒,一种等待,一种内心的自觉。”这就需要教师在写作课上呵护学生的写作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唤醒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是一种内心的自觉,学生只需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有时候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看到半个小时过去了学生还没有动笔写作文,于是就站在旁边指导,或许这时学生正在思考,教师的指导却会打断学生的思路。所以,笔者认为刚开始的写作可以给学生多一点写作时间,课堂完成不了的可以课后交,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即可。
二、语文课堂上可以有适当的片段练习
写作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描述优美的诗句,扩充文章的结尾,就文章中的某处空白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等。通过这些片段练习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有时间就写点,有想法就记下的好习惯。
三、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所以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给学生速读、精读、略读等读书方法,并且要求学生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随笔等。写作前翻翻这些资料,或许就有灵感了。或者对其中一些自己有感触的文字,与习作相关的文字,进行删减润色、灵活运用,学生写作也就不会困难重重了。
四、多角度命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钱理群认为,真正优秀的命题应该是能诱导学生回到现实和心灵生活中多方面思考的命题,是让学生冲破流行的套语,回到自身的个性,找到自我、讲出自己的话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的命题。由此可见,优秀的命题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半。因此,我们作文题目的命制需要下大功夫。如:向师生征集有创意的作文题目;向好的期刊、专著借鉴作文题目;“旧题”换新貌,激发学生在已有题目的基础上创新作文内容等。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使学生喜欢上写作。
五、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跳出传统的羁绊
叶澜教授说,任何事物真要长大,真要有力量,必须要有内生力。阅读就在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读书是写作的基础。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可以采用加强课外阅读,或者观看一些教学中推荐的阅读书目、影视剧的方式等。大量的阅读,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妈妈的手变粗糙了,她把光滑的手给了我”“春姑娘把小河的被子揭开了”“彩色的云朵”等富有孩子气息的天真调皮的语言,还是“黑暗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掩映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淹没了成千上万渺小的生命,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等富有哲理的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也就不罕见了。
六、创设良好情境,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的写作需要一个适当的环境。比如,写感恩类题材,就要引导学生在作文课上打开思路,放下顾忌,说出令自己最感动的人或事;写景类文章,就可以将学生带到景物中边欣赏边引导,再让学生写文章。同时,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同题作文,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写作,比时间,比质量,这样师生全方位参与的作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七、改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目前,许多学校教师的评语无外乎“字迹工整,思路清晰”等大而空的语句。更有甚者不写评语,不仔细阅读学生的作文,只是扫一眼,文中的错别字病句能看到就划出来,看不到则一晃而过。因此也提不起学生修改作文、私下评比作文的热情,学生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好的评语可以让学生在写作完成后获得一种成就感,增加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的评语应该有真意,有自己对学生作文的真实见解。
愉快情景教学法是李吉林老师无数次课堂实证中总结出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与理论积淀的学说方法。她通过对语文语言的学习,擅长在教学的整体活动中去挖掘与开展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学习策略,以进一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与沟通。教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有机提取来升华学生所能运用的有效知识,所有的场景都具有积极向上并且愉悦的氛围。所谓愉快情景教学法很容易理解,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双方的互动更是积极与融洽的。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被我国多个学科所移植与采纳。笔者将愉快情景教学法引入钢琴教学中既是一种创新,也是具有一定实际教育意义的。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愉快情景教学法在国外也有过类似的学说思想,在英国有一位教育家赫•斯宾塞就提出了类似的愉快情景的教学思想,被称为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具有一定指导性与前瞻性。这种快乐教育与愉快情景教学法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很多的教学方法都是广泛适用于所有学生的,但同时又缺少了个别性与移植性。笔者认为一种教学方法不仅仅是用来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更是一种育人心智与品行的有效手段。接下来笔者简单介绍一下钢琴的学习。学习钢琴应具备基本的乐感与听感,因为学习乐器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耐心,所以往往钢琴课是较为枯燥的,愉快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避免之前传统教学法产生的不足而保留其精华。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用有趣的、学生喜欢的方法,或者说是设定一些和课堂内容相联系的场景,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书本上枯燥的内容能够主动地去了解,也就是说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懂得自己去了解、去欣赏,最后获得到自己在情感上的升华。而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使他们消极地被动地去接受。那么愉快的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技巧,比如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改变现有的沉闷的课堂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来说,我们的愉快情景教学法面对的是一个班级,也就是非常多的学生,而不是单独的“一对一”的传授,当然,这是情景愉快教学法的特点,同样也是它的一种优势。
在钢琴的教学方面,用愉快情景教学法进行授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其中的关键在于“调”字。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引是极为重要的,简而言之,情景教学法就是只有教师主导学生的意图和方向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称为成功的愉快情景教学法。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发现美的、全面发展、积极向上的人为目的,让学生在很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对自己曾经不敢兴趣的东西通过教师的指引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才可以称为愉快情景教学。
二、教学策略
1.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的引导方式,并多加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融入其中。在学生眼中,长年累月的进行乐器练习是非常乏味且枯燥的,尤其对初学者而言,往往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却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好多初学者就自暴自弃了。但是,怎样能帮助这些初学者坚持下去呢?我们都知道,要想把一门功课学好,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喜欢他才能坚持下去。乐器学习也是如此,对于初学者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帮助下,学生才能坚持下去,并轻松地走过乏味的初学阶段。刚开始学习钢琴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采用一些能提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多引导、多鼓励,让学生自己融入钢琴的乐声之中,感受钢琴乐曲带给他们的快乐。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信一点,教师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弹琴,更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兴趣浓厚地主动投入学习之中才是关键。愉快情景教学正是针对这一情形而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情在探索的乐趣中投入学习,能够自己主动地学习并探究问题的答案与结果。而在接下来的连续的情境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与鼓励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让学生因为好奇心和探索欲及自信心的满足自己要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高涨的情绪主动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融入到老师所营造的情境中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幅度提升,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教材的选择,既要注重技法的训练也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即使是针对初学者的教材,也要加入一些旋律优美、带点情感的教材,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要让学生在演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创建情境时,要带领学生用耳朵、用心灵去领悟自己所演奏出来的旋律,给学生们的心灵插上一双翅膀,让他们在想像中飞翔,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动机以及兴趣。
3.适当地运用情境
把别人经历过的事情当做经验融入自己的思想,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在学生可以应用一些适当的演奏技法或能恰当地处理一些表彩之后,对情感体验的升华,就成为了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如何提高学生对乐谱的理解,提高情感体验的深度就得凭借教师的指引,在教师的带动之下完成更进一步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这个教学阶段,要凭借自己对曲子的理解和以及情感的体验来带动学生,用合适的语言指引学生,让他们能全身心地进入情境。学生依据教师的情感经验再融合自己的情感经验并达到一种思想上的升华,在自己的思维里勾画出另一个画面,从而增强对生活的领悟力,丰富自己的情感。
4.运用教师自己的情感体验拓宽教学情境
教师要让学生在所营造的情境当中,更好地理解琴谱。教育本身是以美育为中心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能造福社会,并很好地为人民服务。钢琴音乐是通过美妙的乐音与流畅的旋律来丰富人类的情感与净化情操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人们对待美的认知,是通过各自的社会阅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学生对待审美通常缘于家长、周边社会以及教师的感知,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与审美感知,对待社会中的善美与丑恶都能够具有分辨的能力。当然在教师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的这种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是教师传授的一个目标,亦是一个转换站,将教师的信息转为己用。钢琴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扩宽心境,并且最终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通过怎样的具体模式去创建适合学生情景的方法,首先应该真正熟悉钢琴作品。如巴赫的钢琴曲PartitaforSoloViolinNo.3,名字为无伴奏小提琴独奏组曲第三部,而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是由三首奏鸣曲和三首帕蒂塔(partita)组成的,是他为他的学生写的教学作品,也可以说是他世俗音乐的一部分。几首曲子都是分散写的,没有具体的写作纪录,其心境一般都是虔诚的,但也有因为生活所迫写就的。巴赫此时的作品表达的却是生活的快乐、丰富与充实。所以对待每一部钢琴作品,教师都应该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完成丰富并且快乐的学习过程。
三、运用原则
透过一些确切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和之前最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愉快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在整体上都有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还仍有上升的空间,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段摸索前进,尤其是在表情的处理上。表情,可以说是在交流、沟通中的最主要的一种手段,将其恰当地融合到愉快情景教学中能让人在思想情感的表达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对于愉快情景教学法在西洋管乐中的教育原则,我们应该遵循一下两点原则:
1.教师并不是主体
每一个教师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掌握的基础技巧和基础知识水准都不一样,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拥有更多的、更加成熟的演奏经验和技能,可以称为是专业人士,但在专业上的专业,并不代表在教学法上的专业,教师应该在愉快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之下,把讲解变成是一次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而不是枯燥的照着教材中的乐曲进行排练。如果我们国家将都是一样的音乐家,只会弹奏一样风格的乐器,演绎一样的表情,那么将永远都不会出现像贝多芬、莫扎特一样的音乐奇才了。
2.学生是教学的本体
愉快情景教学法不是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以学生的认知为主要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是不变的,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思维去教学,要紧贴学生的主观意识,每个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背景不同,所以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们应采用有效的、符合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的教学,使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过程与不一样的教学评价。
四、总结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老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步骤及行为方式的综合。教师教学策略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影响到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及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形成。下面浅谈一下教学中比较实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1.变式教学策略。
所谓的“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对解题进行合理的转化,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就是教师不断的更换命题的非本质特征,变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转化命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配上实际生活应用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未知事物。通过变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它是我们教学中常用而且有效的手段。
2.“示错”教学策略。
新坐标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困难,要包容的看待。正视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获得成功的信心。而示错教学就是一种较好的策略。在有些易错点处,教师故意出错,然后向学生提问,让其反思。这样通过示错―纠错―醒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疑点,在误中思,在思中悟。这样既让学生领悟了易错点,而且也提升了学生自信心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动力。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并掌握了技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及时评价与激励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所做的任何问题和任何步骤给予及时评价,改变传统教学中不给任何评价或批评多于鼓励的评价。学生学习的信心是在老师及时评价和鼓励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异想天开”是在教师的激励下产生的。所以教学中要对学生做到及时评价和激励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发散思维。
4.“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关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辩性,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教学只有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目标,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注意运用上述几种教学策略,对于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益的。当然不论是那种教学策略,唯有激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和自己探索未知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音乐教师应该怎样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课堂讲解,深化学生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否生动有趣会对学生理解和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必须透彻了解和熟悉教材基本内容,具备渊博的知识、较强的综合和组织能力,能够准确概括和叙述,快速引出课堂教学主题,确保学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以《赛马》这节欣赏课的教学为例,我们应先为学生简单讲解“赛马”这一专用名词的来历,将蒙古人民性格中的勇猛、豪放、果敢、机智等特点清晰地揭示出来,并把他们热情好客、勤劳善良的民族特性表现出来。上述内容对于启发学生欣赏二胡独奏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并能使学生深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蒙古人民在草原上激情赛奔的画面。
二、注重基本功锻炼,培养学生的歌唱姿势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唱歌姿势,并有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为学生成长奠定基础。优美的唱歌姿势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且可以使人看清歌手的基本功底。演唱姿势分为站姿与坐姿,不管歌手选择怎样的姿势,都应自然打开双肩,挺直身体,收回小腹,放松身心,眼睛注视前方,直到进入最佳的唱歌状态。例如,在讲解唱歌姿势时,教师要亲自示范,让学生加以模仿,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不但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强化学习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接触的事物和生活阅历较少,所以在音乐赏析和意境感悟时会比较困难,由于缺乏实际生活经历所以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影响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创设适宜的音乐教学情境为学生在理解音乐与生活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想象的桥梁,消除音乐与生活之间的隔阂,促使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最终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绘画、诗歌、故事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多方位的音乐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力。例如,在第一册课本中有一首名为《玩具兵进行曲》的曲目,这是一首管弦乐,对于在生活中很少接触管弦乐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以这首曲目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一边侧目倾听,一边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前有一个小孩他有很多的玩具,每天晚上玩具们都会趁小孩睡着后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借助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可以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故事的情节而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将自己想象成玩具兵跟着音律而动,让学生在享受创编动作乐趣的同时,丰富想象力,提高音乐素养。再如,在学习《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演唱这首歌曲,语速让学生自己去把握,随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歌曲的旋律曲调让学生思考用什么语速来演唱可以将这首歌曲的内涵阐述出来。接着,鼓励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气氛,把欢快的情绪唱出来,这样一来,一个创造性活动就完成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改进评价方式,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新课改以来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策略。因此,我们要改进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在乐器、舞蹈、唱歌和欣赏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另外,我们还要遵循音乐教学客观规律,从学科特点出发,将音乐小品和演唱会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教学评价中来,体现音乐学科的价值,促进音乐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效果,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广大音乐老师坚持不懈地对音乐教学进行探索与创新,就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易然,邵有云.怎样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J].大舞台,2010(11).
[2]赵翠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探析[J].大舞台,2011(2).
[3]赵翠芹.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1(3).
[4]赵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我们发现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的物理课程资源非常的少,往往不能通过实际的生活资源解决学生的认识概念,以及通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困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开拓课程资源,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课程资源主要是找相关的物理问题或者可以让学生理解的物理情景.
1.1源自于生活最重要的来源主要就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产和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例如,给学生呈现几种晒衣服的情境,要求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衣服容易晒干,继而引发学生猜想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2源自于现代传媒所提供的课程资源例如,和学生一起学气压的知识,就可以举例一个美国旅客在空中突然飞机门打开了,他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处于安全状态.
1.3我们的物理教学应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联系例如,同学们都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一个理想化实验.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人通过实验验证了,请问是什么实验?你是如何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1.4源自于对教材知识和概念的深度挖掘适当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如为什么说水的密度是1000kg/m3,有红外线,有紫外线吗?力臂和力的作用线的区别和联系?导线,用电器如果没有电阻行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适当将概念分阶段地提高
知识的学习和深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未知走向已知、摸着石头过河,同时还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这也是认识的规律.例如,密度的概念,我们认识问题时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分析,知道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一般的不相同,然后再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是第一步.经过对于密度概念的初步的认识,为了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通过适当的和必要的物理练习再进行确认或者事实认定,这是第二步.最后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道密度概念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有关密度使用时的规律.这是第三步.最后上一个台阶的是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到密度在一些情况下是可变,当然这个可能超过了课程标准的范围,但是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一些密度的变化问题再加深学生对于密度概念的认识.初中物理中力的概念的学习,力臂概念,电阻的概念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认识.物理概念教学活动是有计划地分段进行的,在设计“如何教学”时,首先需要把物理教学内容划分成一定数量的可教、可学的单位,这些单位通常称作物理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物理教学内容,在物理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解决好如下一些问题:要根据物理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物理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广度应要求恰当;物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要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物理教学内容难点在哪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检查,要有可操作的方法;物理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要恰当,有科学性.最后,练习的配量,包括练习的量和质,练习的方式和方法,都要精心设计.
3重视概念的应用
概念是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应用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的深刻理解.实际上概念教学的目的,意义,方法都在于能够应用,应用时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能够让学生能够看到,能够接触到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有些老师为了接轨中考,任何一个概念学习了以后就喜欢用中考习题作为学生练习的材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起点太高了,而且中考的习题虽然有些难度不大,但并不适合刚刚学习这个概念的学生,可能有区域,教材特点,实际生活中可能就无法让刚刚接触物理概念的同学适应.因此我们建议刚刚开始的物理概念的教学,不应该围绕中考进行,而应该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能够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实际选取材料,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有用,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如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力能够使物体变形,如馒头,弹簧变形,通过自己在生活中骑自行车的实例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自己拍打桌子或者自己不小心撞击到物体感知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如惯性的概念,通过自己骑自行车感知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自己被别人推动理解惯性是维持物体静止的原因.总之教师通过身边的事实或者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来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切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概念,巩固概念.初中学生尤其要注意这些.
4选择教学策略
【关键词】照本宣科策略 问答策略 对话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69-01
作为一名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呢?之前我认为:教学就是按照教学目标和课程计划教给学生们在某一阶段所要掌握的知识。现在看来,确实是我们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成了我长久的困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书中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著的《思维教学》。这本书对“教学是为了什么”这个观点阐述的很明确,即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聪明的思考者,造就终生爱学习的自主学习者。从新课程的角度看,就是要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有助于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是:照本宣科策略(以讲课为基础)、问答策略(以事实为基础)、对话策略(以思维为基础)。那么,如何运用这三种策略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 三种策略的正确运用
1.照本宣科策略(以讲课为基础)
教师传达新知识时,最适用的策略是照本宣科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的教学中经常运用到。在这种策略中,教师只是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但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如幻灯片、视频影音等材料。如在讲述“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时,在课堂导入时播放视频来介绍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新思想传入的背景。同时利用板书设计表格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理清思路。
2.问答策略(以事实为基础)
教师要考查学生学到的知识,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用这个策略,教师能发现学生知识中有哪些疏漏。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很好地评估、澄清和组织学生的知识。问答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比较符合新课程对学生和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问题的设计是课堂问答的首要环节,也是问答是否有效的核心关键。设计问题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应当具有启发性和渐进性。问题不可超出学生的能力要求或者认知水平,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要求。如在“”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1)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的什么思想开始的?(2)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怎样的口号?(3)这一口号有何局限性?(4)对当时的社会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此来将的背景、主张、局限性和影响进行归纳说明,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3.对话策略(以思维为基础)
对话策略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增强其语言实践的真实感,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的机会,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可等学生说完后,归纳并重组学生要表达的意思。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有疑问时可随时提问,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我说你听”的话语霸权为平等交流,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 三种策略的有机结合
为了科学使用品德教材,拓展教育教学空间,提高教学能力,我们要仔细研究课程,认真研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积极改进教学活动,实现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研究课程 研磨细节 教学活动 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积极拓展教育教学空间,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仔细研究课程,实施有效教学
教学中,我们要针对课程本身,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1.教学目标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教学目标要简洁明了,要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学习《社会呼唤诚信》,我们要把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承诺,了解社会中的各种承诺形式作为学习要点。把感知消费者、市民、合同双方对诚信的期待作为学习的难点。
2.选定教学内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适量,讲多了学生不能消化吸收,讲少了学生又吃不饱。我们要精心安排教材内容,合理组织练习训练,要让学生便于接受,乐于接受,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蔚蓝色的地球》,我先是采用话题引入,我们生活在蔚蓝色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地球的主人,你对地球了解多少呢?然后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外观,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看到地球上有很多蓝色,你猜猜这是什么?白色的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让学生参加读书活动,从太空中看地球全貌,从麦哲伦环球航行了解地球。不断拓展同学们对地球的认识。这样安排教学内容,要点突出,条理清楚,对地球的认识更全面。
3.组织教学活动。(1)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简练。如果老师的课堂语言喋喋不休,里嗦,就会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降低整节课的学习效率。我们的课堂语言要力求简洁,要点突出。(2)时间把控要到位。我们在备课时,要把教学的每个环节安排妥帖,尤其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有了事先设计,教学时才可以更从容,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更精确的调控。(3)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品德与社会,更要体现一个老师的师德,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在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以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4.优化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尽相同。我们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了解具体学情,选用合适的教法。例如学习《我国的国宝》,我就采用了播放视频和讲故事等教学形式,学生通过视频直观了解长城,通过故事加深对长城的认识。
二、研磨课堂细节,实施有效教学
要想上好每一堂课,就要仔细研磨,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尤其要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研磨课堂细节,就是要仔细推敲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如怎样进行课堂导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和板书,乃至于老师在课堂上的眼神、表情、手势等,都可以事先设计,为课堂应变做好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千差万别,既要遵循教学设计有序展开,又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课堂教学活动具有突发性,可能出现教师意料不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沉着应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
1.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每个教师讲课时,都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错过每一个教学细节。学习《让爷爷奶奶高兴》,以学生课前“我做爷爷奶奶追星族”的家庭调查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爷爷奶奶为家庭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自然而然对爷爷奶奶产生敬意,从而理解老人家的情感需求。为了此次活动,我让学生收集了爷爷奶奶的照片和有关爷爷奶奶的故事。有的同学很细心,收集的照片很全面,有爷爷奶奶做家务的照片,有爷爷奶奶以前的工作照,还有爷爷奶奶锻炼身体的照片,我鼓励学生制成动感影集,并上简洁的说明语。同学们纷纷效仿,一部部动感影集制作成功,爷爷奶奶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真正的明星。
2.巧妙处理学生的“露怯点”。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相交织的过程。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感情十分丰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自然的。我们面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不急不躁,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修正学生们的学习方向,积极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学生从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印象才更深刻。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客观面对,要与学生共渡难关,要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学生能够克服困难,改正缺点,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三、改进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真实的学习体验,可以直接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获得对客观世界和万事万物的感悟,我们积极改进教学活动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活动安排要动静结合。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既要有游戏、表演、演唱、练习等让学生身体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讲授、鉴赏、研讨、交流等让学生坐下来用心思考的活动,学生的身体静下来了,但是他们的思维却处在更积极的活动之中。
2.设计活动要难易合适。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每一节课中也应该是多元的,孩子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异,教学活动安排应该先易后难,前一个活动是热身,是铺垫,后一个活动是发展,是提高。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
总之,品德课堂中有许多智慧的火花,我们要针对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让课程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策略;学习兴趣;课堂容量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学习形式中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懂得不同类型的英语学习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够拥有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英语运用能力。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英语掌握情况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以生为本,掌握班内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就要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情境当中,必须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因此教师要在学年开始前、每一堂英语课以及教学进行到一个单元结束的时候,通过有效的教学检测了解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初中英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每一堂英语课上都能够主动探索,置身于讨论、交流以及自主思考之中,有意识地自主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做好学生英语知识的衔接,让英语课堂的新授能够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点上。在每一堂课上教师要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英语能力的提升。
二、巧妙引导,激发兴趣,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1.激趣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教师首先要通过激趣引入,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的教学环节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鼓励学生学习英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如在Mother’s day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的英语习作进行导入,让学生感知其他学生眼中的妈妈的爱,然后教师再组织小组内进行讨论妈妈的爱以及在母亲节应该为自己的妈妈做些什么,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情感和教学内容产生了共鸣,学生也就很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2.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一些初中生的英语能力较差,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弱,而作为英语教师要兼顾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外部情感因素,建立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而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同样的课堂上得到提高。
三、多媒体课件指导教学,引领成长
1.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
初中英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此时在有条件的学校,英语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如在音标的教学中一些学生仅凭教师的口传身授,是很难掌握音标的发音方法的。此时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发音动画更好地了解发音方法,而且可以让学生对于音标在不同单词内的读音有所了解,能够通过多媒体的引导认识音标,并学会和掌握音标的用法。当学生掌握了音标教学,英语的听说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拓展课堂容量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声音、图像以及视频课件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而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凸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整堂课中的教学地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教学重点,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余下的时间进行巩固训练,扩大词汇量的积累,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以及英语习作教学。这样,多媒体辅助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比传统的英语教学更能彰显高效课堂的意义。
四、先学先问,后导后教
1.先学先问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先学先问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在Read and act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导学卡,让学生能够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当学生在自学中发现了不明白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注到书上或者记录到问题本上,准备在课上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先学先问完成的好的学生,对敷衍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促使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形成。
2.后导后教
在学生先学先问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要开展后导后教。此时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师此时的后导后教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在先学先问中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汇总,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同时对课前不懂的问题要通过课上互动解决。如果在课上仍旧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延伸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英语学习能力。
五、多种活动,引发学生自主意识
英语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英语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词汇大赛,让学生各展所长,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并评出优胜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而在阅读教学以及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前口头作文完成深度思考,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教师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拓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但要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加强锻炼,而且要指导学生定期阅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成简单的英语写作,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进一步提升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洋.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J].才智,2010(28).
一、PLC知识体系构建
PLC在工业生产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已逐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技术,其知识体系由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构成。理论知识体系包含PLC构成原理、软硬件结构、编程指令;实践应用体系包含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PLC技术的学习有着编程易学而不易精、编程方法灵活、PLC知识的学习需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PLC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充分表现出了以下特点: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编程需要实践的验证才能发现程序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编程能力,实践是提高PLC编程能力的必由之路;编程需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有意识地培养逻辑思维是有效学习的基础;需要扎实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PLC的程序是直接作用于对象的具体工作过程,对对象具体工艺过程的理解是系统设计学习的保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知识、经验的保存和积累。因此PLC知识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二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构建过程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交织验证、共同推进、由浅入深,最终融会贯通,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经验,并内化为固有知识体系。因此,在PLC技术教学中以其知识体系构建为导向,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
二、以PLC知识体系构建为导向,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的选择
从PLC知识体系构建角度来看,PLC技术的有效教学关键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联程度,二者相辅相成。对PLC教学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例如某一控制程序,理论推导与实际运行结果是否一致,就只能通过实践验证。从PLC的知识体系学习特点来看,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PLC的基础,PLC的编程讲究编程经验的积累和创新,编程的灵活性、逻辑性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逻辑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PLC实验设备的运行监控,才能对具体的概念、器件或编程语言等有很深的理解和感悟,真正掌握PLC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适用于PLC技术教学呢?探究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PLC知识体系构建过程是培养学生在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框架下,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实现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过程。因此,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本学科的教学实际。
2.教学方法的确定
(1)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内容案例化是以典型案例为主线进行设计,强调学生间接经验的形成。通过典型而实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讨论程序,借鉴和吸取他人的经验,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到学习中。例如“十字路通灯”控制程序,用步进阶梯指令的单流程编程法和分支与汇合编程法编程的案例比较,理解程序编写思路、编程技巧的优化,提高编程能力。案例教学将学习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引导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总结、提炼出具体的专业和职业知识及技能,并积累经验,通过抽象思维和处理综合性问题,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反思,对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和设计要素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最终获得工作能力。
(2)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结构模块化是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将课程设计成相对独立的模块,细化具体的学习单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便于组合,增强课程的适用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的学生的需要。从中职学生的角度分析,可分为三个模块。①基础模块:包含PLC的基础理论,会用基本逻辑指令、步进阶梯指令等编写难度不高的控制程序并进行相关实验、实训操作,设计简单的PLC控制系统。②提高模块:包含高级功能指令模块、变频技术基本知识,进行典型的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操作。③综合模块:在提高模块的基础上掌握变频技术、PLC的通信与自动化通信网络、闭环控制与PID控制技术和触摸屏、组态设计等,能进行复杂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达到一定的精通程度。例如物料搬运、输送、分拣系统设计,可细化为送料、搬运、输送、分拣四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设置多种不同的控制要求,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各有所得。
(3)应用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PLC知识体系是基于实际生产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教学要始终以工程开发建设的思想指导教学过程,从工程角度出发,以能够设计和调试机电控制系统,达到与从业相关的职业要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学最终目标。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方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适用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有利于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组织和开展教学,指导学习者朝着目标有序学习;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切合实际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设计一条对物料进行分类、分拣及统计的生产线系统。这是一项具体的工程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尤其合适。首先,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懂得硬件系统由送料系统、机械手、物料输送线、物料辨别传感器、物料分拣系统、PLC模块、变频器模块、电源模块、按钮指示灯模块等构成。学习控制程序,可以懂得程序编写思路、编程方法技巧,并应用到编程学习中,提高编程能力,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学生以独立或以小组合作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项目设计,每个学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因此,学习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让学生直接体会专业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明确学习任务,突出实用性,体现“理实一体化”教改思想。
(4)教学辅助策略。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能够改善理论教学条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丰富理论教学内容。例如,利用PLC仿真软件可形象实现程序的控制原理、梯形图功能的描述,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直观,加大知识获取的信息量,并缓解课时有限与教学内容丰富的矛盾,部分解决了教学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组织学生到学校实习基地或企业的生产线进行现场教学,了解生产设备的整体结构、原理和其控制网络系统的组成,把生产实际与理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设计出最合理的机电系统控制方案。
三、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交织验证、共同推进,达到最佳效果
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重点是做好四个教学环节:任务引入、知识传授、实验实训和拓展延伸。任务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出教学任务,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知识传授,注重难点、重点的讲解,融入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实现一个个任务的形式完成学习;实验实训,突出学生自主性,以学生分小组按任务实施操作为主,教师引导辅助,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延伸,对实践结果和理论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引申,注重结论的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机械手的点动、单流程、连续控制项目设计,首先用多媒体演示机械手各控制过程,明确学习任务;其次,讲授编程思路和所需知识、设计说明书包含的内容;再次,编程和实践验证并比较不同程序的优劣,选择最优方案,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交织验证、共同推进,帮助学生完成PLC控制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突出技术与应用的中心地位,达到最佳教学
效果。
四、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为此我从指导与学生自主写作、引导学生评改作文、教师评改作文、学生累积作文素材等方面探究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探究 策略 自主 评改 素材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认知语言,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心应手准确地驾驭语言,这就必须注重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令教师困惑不已,为此,我多次尝试运用各种作文教学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还是无济于事;参考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上网观赏了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优质课,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总难于实施。在我无所适从时,一件小事引起我的反思,我给一名学生面批作文,发觉错别字满天飞,又条理不清,我诚恳地劝说学生:“如果你能通过查字典或咨询他人将作文修改得一字不差,我就在班级表扬你,否则就得受到批评,行吗?”当我阅读了他修改后的作文,让我惊讶,竟找不到一个错别字,内容叙述清楚多了。在我深思熟虑之后,终于为自己找到作文教学的基点了,从中深切领悟到叶圣陶先生所说:“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点拨,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其内涵是让学生在自我评改中学到本领,在自主参与中获得写作能力的发展。
我在自我解剖作文教学所存在的弊端中,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一)写前自主领悟,例文引导:写前我只是先让学生自阅自悟每一单元的作文内容,再结合经典例文指导。由学生在阅读例文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写作的基础知识与训练的目标要求及重点进行自主解析,教师适时评析。对于文章具体的立意与题材、编章结构的设计、语言表达与修辞等不作任何指导。同时结合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如影视或课件或实物展示等,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中去感悟要写的内容。总之,老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也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在和谐的环境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各抒见己,我也时刻不忘多给予鼓励与赞赏。这样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表达及思维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不再是老师纯粹的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体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作文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写中自主列提纲,做到胸有成竹:学生自由写作要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留给学生思维想象的时间与空间。我在教学时都要求学生针对作文题列提纲,做好谋篇布局,特别是在选材立意、语段过渡、细节描写、主题揭示等方面都要体现在提纲里。列提纲的方式也可以多样性,比如思维导图式、框架式、线性式、图案式等等。同时要将限时作文与围绕某一主题的非限时作文训练相结合,更能展现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能实现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再不会像先前因老师对立意与内容形式指导过于细致周到而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不敢逾越雷池半步,以致于写的内容基本上是老师已指导过的。培养好学生列提纲的写作习惯,是实现中心突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语言富有表现力的优秀作品的前提。
(三)写后自主评改,相互探究:让学生审阅自己的作文,并用红笔自行修改,修改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①认真寻找错别字并加以修改。②在朗读自我作文中发现并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做到文从句顺。③分析立意与选材是否适当(先设定立意与内容选取的标准和要求,指导学生立意与内容裁剪)。④要求适当思考作文的谋篇布局,文章构思是否能将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得到充分展现。⑤优秀学生还可以揣摩文章的修辞手法、描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等等是否恰当。也可根据写作要求与学生实际来确定修改内容。除了学生自主评改外,要加强学生相互交流修改过的作文,不仅要认真修改对方的作文,而且更要关注对方自改的是否准确无误,并及时给对方指正分析原因。让学生在评改中畅所欲言,以激发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能充分暴露学生在写作知识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与主动探究。
(四)教师精准评改,突出“一文一得”:教师评改学生作文,要切忌面面俱到,不管字词句等语言表达还是写作手法、篇章结构都进行细致入微地修改,甚至有些老师将学生的习作改得一无是处才“心满意足”。当学生拿到作文,往往信心倍受打击。因此要根据本次的作文要求或针对学生实际能力进行某一方面的评改即可,突出“一文一得”,学生也易消化掌握。同时教师评改要多面批,让学生在师生对话交流中获得感悟。在讲评时,对于学生的写作与修改情况都要作恰当具体分析,也可以请学生自己谈谈写这次作文的感想与在写作修改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习作范文加以讲解,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朗读所提供的范文,充分暴露学生写作与修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师指导具有针对性。
(五)日常累积素材,拓写作之源泉:注重作文教学如果仅仅评改作文还远远不够,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感受品味生活。老师要常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写好日记,必须反对随意性无实际意义应付式的写日记;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多关注学生对字词音形义的理解,让他们拥有丰富的词汇,并能在写作中应用自如;多阅读适合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书刊并做好读书笔记。为了能充分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我在平时每节课教学前留几分钟让学生讲名人历史故事或每天富有启迪意义的所见所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阅读或演讲或讲小说故事或即兴抒写平时生活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人事物等各式各样的竞赛;也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大自然的意韵,不经意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外写作活动。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老套的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文体训练,而对于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往往成为教学的盲点。因此,必须构建一种以写作能力训练和文体训练有机结合的训练体系,以实现逐步培养基本写作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精辟地说出了作文与生活水融的关系,作文“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在于生活。同时阅读优秀作品,既可以陶冶情操,更能从中借鉴写作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大有裨益的。
总而言之,通过“四环节一累积”的作文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作文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求同求思维与发散思维,实现了从写前作全面指导向写后学生自主参与评改的重心转变,从教师主导作文向学生自由发挥作文的方式转变,从纯粹作文指导的课堂教学向自主作文评改积累作文素材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转变,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
关键词:师范院校书法教学策略
《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三字’(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训练”的要求。但在当前,一些师范院校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事倍功半,令人无奈。那么如何使师范院校的书法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入手。
一、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书兴趣
教学中首要关注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在不断强化其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书兴趣。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书法本身特有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已故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书法史、赏析书法佳作、组织学生交流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萌生自豪之情和使命之感,迸发出学习书法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作用,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师范生将来的工作性质,使他们意识到书法学习对今后的帮助。可以带领学生在欣赏书法佳作的同时品析作品的内容,体味书法对学识修养提升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做事马虎、心浮气躁的学生,帮助他们在练字过程中磨练意志性情。当学生树立练字目标变得实在而明确后,更愿意努力去学习书法。再次,要让学生增强练字的信心,促使兴趣内化。要使学生的练字兴趣不转瞬而逝,就一定要将外在不稳定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稳定的需要和决心,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借助作业展示、评价交流、比赛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取长补短,增添信心,获取不断进取的动力。
二、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传统的书法教学大多是“教师以多示范为主,学生以多练习为主”,这样容易使教和学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要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可优化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优化示范。示范是使学生迅速领会书写要领,进行有效练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示范是在黑板上用毛笔或粉笔进行演示,一些学生会受观察角度和距离的影响而看不清示范,降低学习效率,若使用实物投影则会避免这一不足。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中锋、侧锋的变化不太容易理解,教师通过语言也不一定能把笔墨的变化过程完全解释清楚。但是,通过实物投影的放大演示,就能将笔画粗细、墨色浓淡、线条流动走向等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摩,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书写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大大加深了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实践,练字就事半功倍了。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营造静心练字的气氛,使学习的环境得到优化。
第二,优化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总结,要比教会学生写出几个漂亮的字更为重要,所以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例如“江”字,先分析结构,再分析局部和笔画特点:左半边的“三点水”旁,呈弧形排列,形窄;右半边是“工”,形扁,笔画粗细长短不同。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观察得越仔细,头脑中字的印象就越深刻,书写起来就会比较准确,而且有序的观察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临帖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做到“授之以渔”。
第三,优化练习。书法教学要讲练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课堂练习时,为了解决“学生多,时间少,指导面窄”等困难,可以将学生按照书写能力或者人数分成学习小组。指导时,教师就可以深入学习组中进行难点的再次示范和针对性指导,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也会在互助互评的学习组氛围中学得更有滋味。第四,优化评价。评价在书法学习中意味着修正错误,指引方向,是学生最为重视的。但纵观老师的评价,有的是重评数量轻评质量,有的是重评价轻反馈,有的是重批评轻鼓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因此要及时评价优化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老师评、小组评、同桌评、自己评等,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听取不同的声音,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书写情况并建立更高的书写目标。教师还可以采用适当的等级评价,建立一套批改评价符号;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注评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练字。
三、渗透书法赏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书法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笔论》中说:“书者,散也。……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因此,书法课不能仅是练习,一定还要定期安排欣赏课时,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多欣赏名家名作,使他们在心态、性情、认知、意趣等诸多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并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临摹,不太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引导,致使不少学生只会打开字帖照着写。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求学生学习书法家们的运笔和结字的技巧,并把其优点运用到自己的书法练习中来。在学生练习到有一定的基础时,教师就要指导他们注意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尝试创作练习,写出自己的字来,能够学以致用,走出“只会临不会用”的悲哀。
在素质教学的今天,书法教学也应该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以上教学策略仅是笔者通过实践的一管之见,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