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04:1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环境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对外投资;投资环境;韩国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9202
1我国对外投资综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和入世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开放程度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在对外投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联合的《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74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5%。截至2011年底,中国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4247.8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2万亿美元”。
其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依然是目前我国的对外投资密集地点。
2韩国投资环境分析
2.1国家概述
韩国曾经是贫穷的农业国。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因此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小,经济对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自1962年开始,韩国着手发展经济,30多年来保持了年均8.6%的搞经济增长率,经济规模,社会财富、基础设施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在短短30多年间,韩国从成立之初的贫穷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总额据世界前列的新兴工业国。1995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1万美元,达到11432美元。(中国在2009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3650美元)
2.2产业结构
目前,韩国的产业结构有以下特点:
首先,制造业发达。韩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归功于具有
全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主要产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制造业。电子工业以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为世界十大电子工业国之一,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尤为迅速。
其次,服务业较为先进。韩国的金融体系比较发达,银行网络基础设施先进,寿险和财险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指标名列世界前茅,证券市场的主板和二板市场也很活跃。批发零售、旅游、运输、文化娱乐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发展迅速。
第三,农业脆弱。韩国的农业总生产值在上世纪50—60年代增长较快。之后农业增速放缓,但韩国人的主食——大米自给自足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韩国的耕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9%,发展农业依靠提高产量。因此,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迅速减少的问题,韩国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2.3外商投资环境
(1)吸引外商投资任务。
(2)投资环境。
① 交通运输:韩国陆海空交通运输均较发达,全国已建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国内的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和公路运输。由于韩国三面环海,航空业也发达,海上运输和航空运输在国际运输和国内的长途运输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韩国总的货物运输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国际货物运输量每年都在增长。
②通信设施:截止2009年2月底,韩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达到4599万户。截止2008年底,韩国互联网用户达到3536万人,人口覆盖率达到77%。韩国是全球3G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和手机定位等3G业务在韩国都发展得有声有色。韩国3G业务发展一直领先于欧美国家。截至2008年11月底,韩国3G用户数量约为1586万人,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34.95%,比欧美国家28%的平均水平高出许多。
③ 能源状况:韩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主要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要(转引自韩国统计厅)。
④ 产业格局:根据标准产业,韩国的1121个行业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不适合外商投资的行业,其中公共行政,对外事务,军工,邮递,证券交易所等金融管理、宗教团体等63个行业列在外商投资对象之外。第二类为适合外商投资,其中只有电视传播和无线电广播业2个行业尚未正式开放,禁止外商投资。第三大类为限制投资行业。报纸发行,定期刊物发行,沿岸渔业,发电送电及销售等27个行业部分限制外商投资。第四大类为其余的1029个行业,外资可以自由进入。
⑤ 建立东北亚物流中心:韩国正联合中国和日本,建立东北亚物流中心。建成之后,对东北亚的运输往来具有极大优势。
(3)投资法律与政策。
①贸易投资法律体系:《对外贸易法》和《外国人投资促进法》是韩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管理领域的基本法律。这两部法律与《外汇交易法》、《关税法》及其他专项法律、法规等构成了韩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② 促进外商投资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通过《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对外商投资的范围、允许投资类型、投资程序、投资之源等做了有效规定。
③ 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政策:韩国关税在实际执行中,超过99%的商品按从价税征收。同时,反倾销税、调节灌水和物价平衡关税所占比重最大。
④ 投资政策分析:现在,韩国对外资的开放程度很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指数高达99.8%,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了促进外商对韩投资,韩国中央政府允许各地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基于外资超过中央政府范围内的优惠待遇,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以及设立方便外国投资人的学校、医院等生活设施。
(4)投资风险。
① 国内政治风险:韩国政局稳定,国家风险和政治风险较小,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剧烈的政治变动或社会动荡。
② 地区安全风险:韩朝关系、韩美关系、韩日关系都会影响到我国在韩国的投资。
③ 国内经济风险:随着韩国外汇储备和纯债权的不断增加,对外支付能力大幅提升,加上外债结构比较合理,韩国的信用风险大幅降低。
2.4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状况
(1)中韩双边贸易。
自1992年建交至今,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在短短20年间取得了飞速发展。2010年,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2005年底,韩国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使中韩企业开展贸易的环境更为公平、公正。同年,韩国成为继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东盟之后第六个与中国贸易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国家。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整体规模不大,平均规模相对较小,多为几万至十几万美元,百万美元以上投资企业少;二是服务类企业居多,主要为金融、航空、海运、旅游及劳务、贸易分公司和代表处等;三是实业类企业并购、参股合资方式投资呈增势并趋于大型化;四是大宗收购项目对象主要为中间产品和元器件生产企业;五是投资主体国有或国有参股企业居多。
一、我国城市服务业外商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潜在服务市场。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外开放比较晚,开放程度比较低,目前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5%左右,不仅大大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45%的平均水平。从我国利用外资的存量上来看,至2005年底我国利用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约为FDI存量的70%,服务业不到30%;从流量上看,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吸收的外资一直维持在引资总额的25%左右。这与国际上服务业直接投资超过总投资存量的60%、流量的70%的现状有很大的差距。可见外资在我国服务业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国际资本也非常关注我国服务业市场,投资意向逐渐增强,因为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经验、规模等方面都较我国高很多,比较优势明显。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吸引的FDI流量一直增长较快,2005年服务业吸引FDI流量达到154亿美元,占当年外资总量的25.54%,而流入金融领域的外资则超过了120亿美元。这因为在中国加入WTO后,外资政策调整最集中的领域就是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范围,放宽准入限制,给与外商投资者以国民待遇,是服务业领域外资政策调整的核心。
伴随着我国对《服务贸易总协定》承诺的落实,近阶段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呈现以下特点:服务业吸收外资逐渐增加,许多产业吸收外资增幅显著,内部结构变化较大(见表1);金融服务业(包括金融领域外资)吸收外资金额和新批设立企业数均增幅迅猛;房地产业比例稳定下降,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均呈明显增势;水上运输业是服务贸易领域实际吸收外商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物流、电信、交通运输、咨询、旅游、文化和体育服务等吸收外资稳中有升;服务业的离岸外包项目蓬勃兴起,成为国际分工的高端表现。此外外资独资设企倾向明显,跨国并购和非股权安排成为当前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
影响我国城市服务业吸收外商投资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素。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2年建立的FDI的区位流向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4》和《2005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根据指标的可度量性、可获得性、代表性和相对独立性原则,我们可以探讨建立我国主要城市服务业吸收外资影响因素的新的指标评价体系。这里我们选取了包括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共45项可测算的三级指标,作为影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区位分布的变量(见表2)。
二、我国城市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排序
根据我国主要城市服务业外商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各种指标,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并将各指标带入模型进行计算(由于篇幅关系,计算过程略),得到各指标重要程度的排序(见表3)。
从结果(表3)中可以明显看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区位优势、城市市场开放度、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这4个指标上,其重要度指数分别为34.17、33.06、32.55和31.26。说明各城市吸引服务业外资,主要是以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地理优势为基础,这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也说明了改革开放的效果是显著的。其次可以看出,服务业外资的进入受各城市服务业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能力和工业化水平的影响比较明显;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较高的工业水平,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不但为服务业提供了知识型人才,也提供了可持续性的消费市场。但是城市创新能力和环境质量对服务业外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高技术含量的、创造高附加值、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外资机构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的倾向,这也说明我国的服务性产品仍以低端为主,不利于服务产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于是对政府而言在改善服务业投资环境、吸引服务业外资时,应首先抓住关键因素,积极促进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
总的看来,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大多是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的大型城市,例如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厦门、天津等,其经过较长时间的对外开放发展,在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社会运营效率和政策制度健全成度上具有领先优势;其次是中东部省会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例如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南京、大连、苏州、青岛、济南、长沙等,这些城市由于是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或对外联系密切,而占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后是其他的中西部城市或开放较晚、发展相对较缓的内陆城市,例如重庆、太原、郑州、哈尔滨、合肥、石家庄、南宁、乌鲁木齐等,由于地理原因或城市经济条件等原因而排名略后。而一些能源型城市和少数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则面临城市转型、缺乏比较优势的严峻困难,发展服务业的道路还很艰巨。
三、我国城市服务业吸收外资中存在的问题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服务业资金、技术、管理和经验的不足,对服务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内部结构相比,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都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由于我国政府对服务业的开放一直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政策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外资的流入,造成我国服务业部分行业外商投资比重偏低。
2.服务业外商投资结构不合理。自2000年以来外资向房地产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倾斜的趋势十分明显,两大行业约占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的一半以上。这与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泡沫趋势的产生有很大关系。外资过于集中在传统成熟行业,资本追求短期回报,造成局部产业过热,却未能充分引导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壮大。
3.服务业自由化程度较低。部分产业或行业实际开放程度还较低,尤其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的市场准入门槛仍较高,尤其是金融业。
4.服务业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服务业还没有一个关于该行业的一般性法律,而己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规范文件,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影响到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我国城市服务业吸收外资的基本思路
在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新一轮的服务业引资竞争中,哪个地区具有更加明显的区位优势,具有较低的经营成本,哪个地区就可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而经营成本一般包括要素成本、交易成本和文化成本 。我国各城市政府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科学地推进服务业开放。逐步提高服务市场准入程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完善服务市场政策环境,为国内外服务提供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我国现阶段竞争力还很薄弱的部分服务产业的保护要适度。
2、利用外资和发展战略相结合,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在我国服务业外资主要投向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而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新行业和技术、经验短缺行业,外商投资还比较少。因此各城市政府要通过制定一些具体的投资鼓励措施,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引导,并制定出详细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其落实。
3、进一步完善国内有关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塑造健全的法制环境。我国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立法,另外随着外资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行为也日见增多,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安全,应当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措施,以维护市场公平竟争。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电力产业;投资政策
独联体(CIS)的电力工业建立在前苏联时期形成的发展势头上,其支柱是互联电网,用来构成一个功能强大、有效运行的联合电力系统。前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电力行业发生的最主要变化与经济管理独立机构的浮现以及该行业管理失控和私有化(导致电力设施的业主为数众多)有关。
哈萨克斯坦属中高收入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仅次于俄罗斯的独联体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独联体内发展最快的国家。为全球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本文针对哈萨克斯坦的电力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投资情况分析。
一、哈萨克斯坦电力生产情况
哈电力生产主要分为北部区、西部区和南部区。北部区占全国发电量的79.2%,西部地区占10.8%,南部地区占10%。北部地区发电量大是因为煤炭储量丰富,可作为矿山冶金综合体工业企业发电的主要原料,为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在哈电力系统中火电占据着优势地位,其中,煤炭发电占75%,天然气发电占10.1%,重油发电占4.9%,水电只占很小部分。基于哈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和在电力生产中使用廉价的煤炭资源可为居民提供较低的电价,根据哈政府2014年的发电量计划,中期内煤炭发电站在整个电力生产中仍将占有很高比例。2000-2011年哈发电量不断增加,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1.6倍,国内生产总值同期增长了8.4倍。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对哈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与2008年相比,2009年哈工业生产下降,造成用电量减少,发电量下降了2%。
2009年,哈共进口电力19.4亿度,金额8030万元;出口电力21.6亿度,金额4070万元。主要出口国为俄罗斯(占96%)和塔吉克斯坦(占4%);主要进口国为吉尔吉斯斯坦(50.4%0、俄罗斯(38.1%)。
截至2011年,哈统一电力系统拥有40个各种所有制的发电组织,其中包括70个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94百瓦,可用容量1.53百瓦。最大的电力生产公司为“萨姆鲁克能源”公司,其发电站占全国总装机量的28%。2011年6月,哈“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福利基金会将“埃基巴图斯”1号电站50%的股份交由“萨姆鲁克能源”公司委托管理,从而使该公司的发电能力由3670.9兆瓦增加到7670.9兆瓦,占哈统一电力系统总装机容量的近40%,2011年12月9日竣工的马伊纳克水电站入网后这一比例将提高到50%。
哈统一电力系统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电力系统并网,为开展国家间电力贸易创造了条件。
二、哈萨克斯坦电力消费情况
就用电量来说,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最大,这里集中了大型的冶金企业,其次是西部地区,第三位是南部地区。目前的用电大户仍然是工业,占70%,居民和市政用电量大幅增加,占17%之多,主要是因为市政建设迅速发展,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是居民和市政用电量增加的根本因素。与1990年全年相比,农村地区的用电量大幅降低,其原因是大规模的农庄数量减少、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下降等。
哈西部和南部为电力短缺地区,电力紧张状况通过北部地区的送电和从中亚共同电网(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国家电网)进口电力等得到部分缓解,而北部地区电力供大于求,除向南部供电外,还向俄罗斯出口电力。
三、哈萨克斯坦电力发展规划
哈萨克斯坦的未来发展发展规划:鼓励电力产业投资,加大对现有发电设备的现代化改造力度,不断增加新发电能力。确定电力开发项目时,首先考虑南部和西部的电力需求。在电力生产构成中,把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电开发),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不断增加“清洁”能源在电力生产构成中的比例,并开始核电、风电的可行性论证和试验开发。
计划投产的电站包括:马伊纳克水电站、乌拉尔斯克燃气轮机发电站、巴尔喀什热电站第一批机组;现有电站改造:恢复埃基巴斯图兹1号燃气轮机发电站8号发电机组、恢复阿克苏燃气轮机发电站2号发电机组、沙尔达林水电站现代化改造。根据哈国工业与新技术部正式公布的2011-2015年电力达产战略方案,2015年哈萨克斯坦的发电量到计划增加到1035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的用电比例增加到1.54%。
参考文献:
【关键词】AHP;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饭店业逐渐涌现会议酒店、经济型宾馆、主题饭店等经营模式,其中,会议型酒店成为我国饭店客源市场新热点之一。会议型酒店的客源具有人流量大、消费水平高、逗留时间长的特征,能为饭店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入会议型酒店。如何客观地评价和测算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如何依据具体的投资环境进行市场定位,是决定会议型酒店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较少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2.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指标体系
会议型酒店是在酒店的客源结构中,以出席、参观一个或多个会议,展览或其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客源占自己客源的重要份额,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会议功能、场所和设备的商务酒店。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会议型酒店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包含从内到外、从宏观到微观的各层面的环境要素。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确定了会议型饭店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原则:(1)相关性。指标的选取应与所要研究的目标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2)客观性。为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估的可信度影响,本文尽量采用数量指标,同时,尽量按比较客观和公认的标准处理非数量指标。(3)显著性。指标的选取应能最大限度地揭示样本间的差异。(4)全面性。指标选取时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描述和说明产业投资环境的优劣。(5)无差异性。政治和货币稳定性、外商的管制程度等因素对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具有显著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几乎无差异,因此可忽略。(6)动态连续性。指标体系需要能够揭示地区产业投资环境的内在发展规律,反映其现状、潜力以及演变趋势。产业投资环境的改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指标选取时动态与静态指标相结合,运用静态指标反映现状水平,利用动态指标预测发展前景。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研究,笔者访问了8个企业人士和6个酒店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影响会议型酒店投资的各种环境因素,建立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分析的指标体系,准则层包括四个方面(表1显示17个目标层):(1)基础设施指标(C1-C4)。着重选取了与交通设施和邮电通讯相关的指标。客(货)运量总计: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货物)数量;旅客周转量: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旅客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邮电业务总量:邮电企业为社会提供各类邮电服务的总数量。(2)社会环境指标(C5-C8)。主要反映社会稳定性和居民的消费观念。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性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3)经济环境指标(C9-C14)。此指标系所要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并突出考虑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4)行业环境指标(C15-C17)。主要反映市场竞争和需求情况。因为各地区大小会议、展览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具体数据,根据客观性的指标构建原则,笔者用接待旅游人数来代替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
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进行实证分析
3.1 层次分析法(AHP)简述
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学者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特点是对复杂决策问题的影响因素、本质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一个层次模型,然后利用有限的定量信息,将人为决策过程数学化,因此,多目标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即可转化为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构造比较判断矩阵;(2)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及一致性验证。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目标元素而言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判断同层因素的权数分配是否合理,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3)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验证。
3.2 数据统计及获取
3.3 权重计算
根据上述的计算步骤,得到每个个体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结果见表2)。经过一致性检验,C.R.
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加权,则得到各个城市的综合得分(结果见表3)。
计算结果得出综合得分的排名情况是:北京第一;上海第二;天津第三。
4.结语
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合理的,能正确、全面地反应一个地区会议型酒店投资环境的具体情况。投资环境的具体分析给投资者以直观的、量化的指导,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基础。同时其结果对于具体地区来说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利于地区制定针对性措施改善自身的状况以吸引投资者。
参考文献
[1]兰肇华,邓志维.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房地产投资环境比较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5:27-28.
[2]张博.SCHD设计院信息化建设风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4.
[3]邓宏兵.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3:150-154.
[4]孙国瑜.中国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绩效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6.
[5]王湘.论旅游地的旅游环境质量评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2:35-38.
[6]范德成,王晓辉.区域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7.
一、交通投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带动了对交通建设的需求。交通建设行业逐渐成为了我国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交通建设行业是我国的国有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交通投资企业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主要经营的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项目投资初期一般资金投入数额巨大,而资金的回收期较长,回收速度慢。并且交通投资企业的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这远远不能够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巨额资金投入的要求,因此,交通投资企业在政府的法律政策的支持下,正在寻找新的融资方式和新的投资回报渠道。在新的渠道的寻找中还是会伴随着财务风险。
1.企业所处的投资环境的多变性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都是多变的,这就使得交通投资企业面临的环境也具有复杂性,而且各种环境因素对企业的投资项目影响的方向和程度都是不同的。当企业处于一个较差的环境当中,比如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出现,就会使企业的投资收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项目风险。由于交通投资企业主要经营对象是各种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的开发和建设。项目风险主要是指当企业正在施行的项目可能由于客观或者主管的因素发生而无法执行、项目进度可能发生变化、正在施行的项目成本发生超支、项目的规格达不到要求等等。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参与投资项目的各级员工、项目建设过程、基础设施或者技术对项目运作产生影响的因素的失误是企业受到损失的风险。由于交通投资建设一般是新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建设,对管理层和施工员工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对于管理层而言,在项目投资之前需要作出科学准确的决策,作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核心,正确的财务决策能够对企业财务预测结果进行恰当的分析和选择,它需要做出财务决策的管理层有非常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综合分析对比的能力,如果判断失误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对于普通员工,技术性要求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如果由于施工员工的技术出现了问题,导致项目的建设不能正常进行下去,就有可能使项目中断甚至停止,这都是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交通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投资环境分析。投资的相关环境是指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一系列因素。主要包括:相关市场因素、相关资源、相关科学技术水平、相关地理环境、相关基础设施、相关政策等。分析投资环境的法因各个行业的不同也不一样,对于交通投资企业来说,投资环境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调查分析法。这是一种定性的方法,是借助交通投资行业有关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实践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其中,调查又分为直接调查(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和间接调查(资料、书籍、财务报表、调查报告等)。在调查得到资料后就进行信息的加工、整理、筛选和汇总。在剔除了虚假信息和偶然性因素之后,根据这些高质量的信息对投资环境的好坏进行判断。(2)加权平均法。是先对影响投资环境的一系列因素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综合分数的一种预测方法。在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预测,以一定的分数为标准,分数高的说明投资环境好;分数低的就说明投资环境一般或者投资环境差。
2.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最大的是债权融资方式的运用。债券融资对企业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负债融资能够为企业带来节税作用,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好的时候,负债比例提高能够使企业的收益率提高;另一方面吗,负债融资对企业的财务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不利的时候,收益增加同时财务风险也相应的增加。因此,由财务杠杆的作用我们可以得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就需要确定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适合的资本结构能够使企业的资本成本降到最低,并且这种最佳资本结构能够使企业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给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最大的收益。因此,合理的融资方式、合理的筹资结构可以最大的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使企业的自有资金收益率最大。具体方法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该资产系统风险系数×(市场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R=Rf+β×(Rm—Rf)。这个模型主要又来分析企业的风险收益率的决定因素和度量的方法。
3.企业建立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对投资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预算管理的一种方法。主要针对工程的进程完成情况进行预算分析、工程的成本费用的使用请鲁昂进行分析、工程的收入和财务收益分析、企业的期末的财务状况和企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的分析。这种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是企业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定期对企业工程进行预算,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全方面控制。
4.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控制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来保障。首先,企业财务部门应该设由一名总会计师,由总会计师和企业的财务人员共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工作进行管理;并且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专门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统筹管理。其次,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文化,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5.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进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的办法。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在企业内部不同层级之间进行权责分工,目标不仅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内部控制的实施程序应该能够用来量化风险评估程序。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一般分为三步程序:第一步是估计风险的重要性;第二步是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是发生的频率;第三步是考虑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并且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3.1房地产策划员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1.能够至少使用一种调研方案完成市场调查工作;(一)开展市场2.能够收集和记录市场调研信息;
一、房地产调研3.能够收集市场信息项目市场调查研;
(二)信息分类1.能够对市场调研信息进行汇总汇总;1.能够进行市场细分资料整理;
(一)开展市场2.能够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信息汇细;
二、房地产;3.房地产策划师工作的要求
3.1 房地产策划员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 能 要 求
1.能够至少使用一种调研方案完成市场调查工作
(一) 开展市场2.能够收集和记录市场调研信息
一、房地产调研3.能够收集市场信息项目市场调查研究
(二) 信息分类1.能够对市场调研信息进行汇总汇总能够按照信息来源和特征进行分类
1.能够进行市场细分资料整理
(一) 开展市场2.能够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信息汇细分调研总整理
二、房地产
3.能够进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调查
项目定位
(二) 收集项目1.能够收集项目及周边规划信息规划设计资料2.能够汇总项目规划设计资料
1.能够对项目投资环境进行资料收集
(一)收集房地
2.能够收集政府的政策与法规
产投资环境资料三、房地产
项目投资策划
(二)房地产投1.能够收集汇总地段的影响因素资环境资料分类
2.能够对投资科目进行分类
1.能够记录周边竞争性楼盘调查表
(一)建立市场2.能够记录客户购买行为类型表和客户资料表3.能够收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档案
4.能够记录和汇总客户回馈信息四、房 地
产 项目 整1.能够根据项目特点提出媒体推广合 营 销的建议方案
(二)广告投放策划2.能够收集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资与监控料
3.能够监控广告投放实施情况
(三)销售资料1.能够跟踪现场销售过程汇总2.能够对现场销售情况进行汇总
相 关 知 识
1.市场调查的作用、特点2.市场调查访问法3.市场供求的知识4.统计数据收集知识1.调研信息分类的知识2.信息分类的方法1.市场细分的概念与作用2.信息汇总的方法
3.消费者调查与分析的知识规划设计资料分析汇总的方法1.房地产项目投资环境要素2.政策法规收集的范围与内容3.投资估算知识
1.项目总投资构成的知识
2.地块影响因素分析的内容与方法1.数据统计方法市场竞争的分析方法3.消费行为学相关知识
1.广告投放的主要形式与内容2.反馈信息的收集方法3.广告媒体效应监控方法
1. 销售工具种类及用途、特点的相关
内容
2.销售情况日报表的撰写方法
3.2 助理房地产策划师
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 能 要 求相 关 知 识
1.市场调查的原则
2.市场调查问卷的制定方法1.项目概况调查与分析的方法2.市场宏观调查的内容与方法3.竞争对手资料分析内容与方法4.市场需求估算方法与内容5.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方法1.房地产市场细分的原理2.市场评估报告的编写方法1.规划与建筑知识
2.设施与配套对比与分析的方法3.户型特点与配比的知识1.投资环境的内容
2.房地产项目投资环境的影响要素1. 房地产项目投资成本费用的构成2.投资估算方法
3.房地产相关经营税费内容
1.房地产营销的机会威胁分析方法2.房地产营销环境分析1.广告媒体的投放原则
2.广告媒体选择方法与注意内容
1.能够确定调研范围与流程
(一) 制定市场2.能够设计调查表和调研问卷调研计划
3.能够组织策划员开展调研工作1.能够评定调研信息,剔除误差信
一、房地产息
2.能够对项目概况进行分析项目市场调
查研究(二) 市场调研3.能够对市场宏观调查进行分析
内容分析
4.能够分析竞争对手资料5.能够估算市场需求状况6.能够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1.能够制定目标市场细分计划
(一)制定市场
2.能够制定项目细分参数
细分计划
二、房地产3.能够进行项目竞争性分析项目定位
1.能够进行产品分类分析
(二)产品分析2.能够进行竞争产品的分析和判别(一)分析房地1.能够对投资环境进行分类产投资决策的影
2.能够对投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三、房地产项目投资策1.能够计算投资项目的具体费用
(二)房地产项划
2.能够制作各项投资汇总表目投资估算
1.能够分析市场消费群体的构成
(一)目标市场2.能够分析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分析况和消费人群分布情况
3.能够进行目标客户群定位分析
1.能够进行媒体的选择和组合
四、房地产
项目整合营(二)媒介信息2.能够制定投放频率及规模销策 划搜寻和分析
3.能够对广告设计工作进行指导
4.能够组织和实施公共宣传现场活1.能够准备销售资料2.能够制定销售工作计划1.能够收集客户反馈资料
(一)客户跟踪2.能够整理归纳客户信息
3.能够编制客户意见表
五、房地产1.能够收集项目周边物业管理资料项目售后服(二) 项目物业
务和物业管管理资料准备2.能够编绘物业管理流程示意图理
3.能够进行物业公司的初步筛选
1.能够对物业管理前期介入中提出
三)确定项目物合理建议业管理合同文本
2.能够指导编写物业管理合同书
(三)营销准备
1.销售策划的程序2.销售计划的编制方法客户意见表的编制方法1.物业管理的内容与业务范围2.物业工作流程示意图的编制方法
1.物业管理前期介入的概念
2.物业管理合同书的编写格式与方法
3.3 房地产策划师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 能 要 求
相 关 知 识
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 能 要 求
1.能够确定调查的主题和内容
相 关 知 识
1.市场调查的流程与方法2.市场调查组织方法
1.房地产市场分析与预测的方法2.项目swot分析方法3.成本和需求估算方法1.商务环境分析的内容2.商务环境分析的方法房地产市场细分的方法2.细分市场的评估方法3.市场定位的内容与方法1.项目规划设计的概念2.规划设计要则
3.项目用地的功能性质分类方法1.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概述2.总成本的构成容内
3.房地产投资项目成本计算方法4.财务分析工具的使用和评价方法1.投资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2.投资风险评估的方法
3.投资风险防范对策的相关知识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2.文案撰写格式与方法
一、房 地
1.能够针对项目强、弱势进行分析产 项目 市
场 调查 研(二)市场分析2.能够进行项目定价分析评价究
3.能够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预测
(三)商务环境1.能够针对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
析分析2.能够对法规、政策等软环境进行
1.能够确定市场细分的内容和目的
(一)确定目标
2.能够进行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市场
二、房 地3.能够对项目进行市场定位分析产 项 目
1.能够对产品进行定位定 位
(二)项目规划
2.能够提出项目方案规划
建议
3.能够制定设计任务书
1.能够对项目成本进行估算
(一)项目效益2.能够对项目投资收益进行静态与
动态评估评估3.能够制定投资项目的运营计划
1.能够确认投资风险因素三、房 地
(二)项目风险
产 项目 投2.能够评估投资风险
评估
资 策划3.能够提出投资风险防范对策
1.能够编制商业建议书
(三) 编制商业2.能够编制预期现金流量表
计划书3.能够撰写项目市场评估报告
4.能够撰写可行性报告
(一)营销价格1.能够制定目标价格方案策划2.能够制定价格策略
1.能够编写项目销售推广计划书
(二)制定销售
2.能够估算项目销售推广费用
四、房 地推广计划
3.能够制订项目销售推广活动方案产 项目 整
合 营 销1.能够制定营销目标和策略策 划
2.能够制定各阶段营销控制实施方
(三)营销管理案
3.能够组织和实施营销培训计划和培训
4.能够提出营销组织构架建议
(一)售后服务1.能够制定客户维持与服务计划策划2.能够制定公关策略(二)选择物业1.能够确定项目物业管理要求管理方案2.能够选择物业管理方案
(一)组织市场
2.能够选择市场调研方法
调查
3.能够组织实施市场调研活动
1.价格形成的原理2.产品定价方法
1.项目销售推广计划书的撰写方法2.销售推广活动的组织技巧1.销售控制的方法
2.阶段性营销策略的制定方法3.销售培训流程与内容4.销售组织与日常管理的方法5.营销成本费用的构成1.售后服务技巧2.售后服务组织方法1.物业管理成本构成2.现代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五、房 地产 项目 售后 服务 和物 业管 理
3.4 高级房地产策划师
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 能 要 求相 关 知 识
1.房地产项目的影响因素的内容2.市场调研目标的设计方法1.土地价值分析方法2.项目市场定位决策方法3.项目功能设计的相关知识4.成本控制的方法5.财务评价的分析指标
6.财务评价中主要变量分析方法
1.能够分析市场宏观环境、微观环
(一) 制定市场境对项目的影响调研策略2.能够制定市场调研的目标
1.能够进行项目土地价值分析
2.能够制定市场定位策略一、房 地
产 项目 市
3.能够审定项目功能设计方案
场 调查 研
(二)市场定位策4.能够根据市场调研报告作出项目究
划投资机会分析
5.能够进行市场投资预测
6.能够进行房地产项目财务分析
7.能够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措(一) 项目产品1.能够制定产品设计方案定位2.能够制定产品定位策略
1.能够制定项目概念设计方案
二、房地产(二) 项目形象
2.能够制定项目品牌策略
项目定位定位
1.产品定位的流程与内容2.产品定位的注意事项及方法1.项目形象策划的概念2.项目概念设计的制定方法3.项目品牌策划的概念
(三)项目整体1.能够制定项目定价目标定价2.能够制定项目定价策略
(一)房地产投1.能够制定项目投资资金来源与运
三、房地产资项目资金管理用方案2.能够制定项目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投资策
(二)房地产投1.能够设计项目资金筹措渠道划
资项目融资策划2.能够制定项目投资资金间接筹措
1.能够选择定价方法,确定基本价
(一)审定营销格总体策略2.能够制定项目上市计划四、房地产
项目整合营
1.能够制定媒体推广策略
销策 划(二)营销推广
的总体策划和评2.能够选择推广效果测评机制并制估定评估方案
1.能够制定和实施物业管理团队组(一)物业管理机建和招聘计划构组建2.能够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五、房 地
产 项目 售(二)全程物业管1.能够策划全程物业管理概念后 服务 和理策划2.能够制定物业管理模式物 业管 理
1.能够制订物业管理综合经营模式
(三)综合经营模策划式策划2.能够进行物业管理品牌策划
项目价格定位的原则
1.房地产项目资本结构知识
2.资金筹措的方式、渠道和制度1.投资资金筹措渠道的种类2.投资资金间接筹措的途径与方法1.项目价格阶段性调整策略的相关知识
2.上市计划的制定原则1.广告时机与媒介的选择方法2.广告测评机制与评估方案的制定方法
1.物业管理组织与人员架构的知识2.物业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的制定方法1.物业管理模式的制定方法
关键词:区域 投资环境 综合评价
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劣取决于诸多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争取和利用外来资本,必须研究区域投资环境的状况,制定优化投资环境的对策,以全面客观地把握未来投资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而积极有效地营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
区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内容
所谓区域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或行政区划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空间。区域投资环境是一个经济体或区域所具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有机综合。是指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投向以及资本运行和效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是影响和制约投资活动及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含政治、经济、历史、自然、技术和物质条件等诸多方面。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成的有机整体。其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两个基本特征。即区域内的各条件因素状况有相似的特征,同时有由于各地区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层次及空间布局的非均衡性,各地区所表现出的各自的特殊性。
在投资环境的诸多组成因素中,经济环境是一个涵盖面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因素,它广泛涉及与投资者相关的各种经济内容。如经济体制的健全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物价及货币的稳定性、市场环境、生产要素供给水平、行业竞争状况、专业化协作水平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涉外经济政策等;自然资源环境则是指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能否满足投资需要;人力资源条件则包括人力资源的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劳动力的可供量;技术环境主要包括相应时期的技术政策、科技发展水平、科技人员素质及数量、科技结构与组织结构等。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区域内的运输条件、通讯条件和公用设施等条件区域内交通便利程度等。
国内外现行投资环境的评价与借鉴
目前,国际上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众多,虽各有侧重,但都把政治稳定、法律完备以及行政办事效率等作为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对投资环境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系统、规范的评估办法。这些方法大都以国际一流的投资环境为标准,从技术环境、物质环境、人才环境、行政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开放地区进行对比评价,从中找出与一流投资环境的差距,有针对性提出这些地区按国际标准构建投资环境的建议。
但是,从综合评价区域投资环境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国内外现有的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对国家或具体项目的投资环境分析,不适用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不具有可比性;第二,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和数量描述。而在投资环境评估中,定量分析方法,可对投资环境的认识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第三,许多指标体系的指标设计不适应我国现行统计范畴,具体运用时可操作性较低,影响评估的真实结果。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投资环境评价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 对一个区域内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如何选择指标决定了整个评价体系的效果。在指标选取上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指标的选取应建立在充分认识、系统研究的科学基础上。全面性:指标选取应从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去反映其系统的整体状况。可比性:指标要保持相对稳定性,选用范围和口径相对一致的指标, 便于城市之间的比较。系统性: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能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使用。可操作性:指标数据的选择、获得、计算必须立足于现有的统计年鉴或文献资料,采用通用的统计口径,便于有效地进行定量分析。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
通过以上分析,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兼顾影响投资环境的所有要素。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素质和成本、社会生活环境、政府部门管理效率等六大类因素,共计55个评价指标。第一层次包括6大类因素,主要考虑全面原则;第二层次是将上述6大类因素分解为23个评估项目;第三层次是针对不同的评价项目,选取55个具体指标。具体指标在选择时要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尽可能进行量化,既有总量指标,又有相对指标,即考虑了整体性并能显示出区域内的差异性(见表1)。
实证研究
(一)数据的搜集和量化处理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于政府统计公报、统计年鉴,部分数据则需要通过抽样调查取得。指标数据从来源上看分为三类:直接取自统计公报、统计年鉴。这一类有34项,占总指标的62%,可直接用于投资环境评估;合成定量指标。有三项,如通过煤、铁、铝、盐、石油、黄金的储量合成反映矿产资源状况,通过万人拥有犯罪人数和交通死亡人数合成反映社会治安指数,通过养老、医疗和失业覆盖率合成基本社会生活覆盖率等,是通过统计资料一些相关指标合成而成;是定性指标,这类在体系中有18项,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管理效率”和“社会生活环境”两方面。此类指标数据难以直接取得,而在评估体系中又不可缺少,需要通过抽样调查取得。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由于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较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复杂。因此,需要利用因子分析对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信息浓缩,用少数几个公共因子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并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同时各地区在计算各地区在公共因子上的因子得分,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投资环境进行分类评价。
(三)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2010 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相关调查的数据,首先对各大类指标分别进行了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均通过检验, 适合作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SAS统计软件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各大类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并计算因子得分,计算结果:省会郑州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总体得分1.323,位居18个省辖城市之首,其总体得分是第二名的1.6倍,是第三名的6.9倍,说明其投资环境远优于其他城市,是河南第一类投资环境区;得分处于第二位的是洛阳,总体得分0.806,与第一名相比,洛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与其后的第三名相比优势也异常显著,高出3.2倍,可视为第二类;总体得分0.000到0.200之间的有5个城市,按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安阳、南阳、新乡、焦作和许昌,可视为第三类;得分-0.200到0.000有6个城市,按照得分高低依次为济源、漯河、濮阳、商丘、鹤壁和开封,可视为第四类;得分-0.200以下的有5个城市,按照得分高低依次为平顶山、三门峡、驻马店、周口和信阳,可视为第五类。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各省辖市区域投资环境有以下特点:第一,按照得分的离散程度,第一、第二类与其它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余三类,类别与类别之间以及类别内部,虽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数据的离散程度不大。这说明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在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中,郑州、洛阳在区域投资环境改善方面,成效显著,较其它城市优势日益突出。第二,工业基础比较好,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位居前列。第三,改革开放力度大、行动早的城市位次比较靠前。第四,居于后列的多为农业型城市。这些城市原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教育相对滞后,对外来资金吸引力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区域投资环境的实证分析,可看出本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系统和全面,能够较准确的分析和描述区域投资环境的基本特征,评价各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指出其优势及不足。并且可以为政府部门科学地评估、比较和监测区域投资环境的变化,全面客观地把握未来投资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而积极有效地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邓宏兵.投资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引言
自1978年党的以来,我国外资政策开始步入初创与修订时期,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许多跨国公司逐渐将投资的触角伸向我国,但这一时期国有企业仍然占据国内市场的中流砥柱地位。1997年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外资政策进入完善与发展时期,跨国公司掀起了对中国投资的狂热浪潮。同时,外商独资化在这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自2001年以来,我国外商投资保持了连续13年持续增长的可观记录,投资数量的连年增长,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成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然而,近年来关于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声音此消彼长,少数大型跨国企业关停在华工厂现象被浓墨重彩的渲染为“外资撤离潮”,不免引发了很多对于中国投资环境的质疑。因此,当前真实的中国投资环境如何,其如何影响外商投资效率与决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目前国内的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1.国际投资环境的特征
投资环境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能够决定投资主体投资决策并影响其投资运行及收益的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国际投资环境包括被投资国对外商投资具有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等综合条件。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依照其表现的形态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投资者在被投资国之外,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所以要求投资者对被投资国投资环境有相对深入的了解,较为精准的分析?u估,从而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
2.目前国内的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为大力促使中国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我国对外商投资者给予了许多“超国民待遇”,使得外商投资的门槛一度降低,并成功吸引了外商投资者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外商投资结构的一些问题:外商在华投资力度在第二产业过大,第一、三产业呈现明显缺陷;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就较为突出,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存在尤为明显的行业非均衡;外商投资的地区性歧视致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愈演愈烈;我国略见倚重于外商投资。现如今,伴随着经济的日趋增长与持续稳健的发展,我国已经不再有对外商投资的急切需求,更加公平、自由的投资环境使外商投资者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投资与竞争压力。一些品牌的在华投资阔度正在逐渐紧缩,如2011年12月,达能乳业关闭了其在上海奉贤县的制造厂,这些变化更明显地表现在IT行业、家电产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由此也引发了关于中国投资环境丧失优势的激烈讨论。中美商会的《2015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被大于60%的会员企业列为全球优先投资目的地前三名或第一名。中国欧盟商会的《2015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显示,中国在全球经济战略中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其重要性比例较上年增长2%。由此可见,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态势平稳,投资环境优劣也不再仅仅由外商投资数量进行衡量,少数企业撤资实属正常,而这种走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3.目前国内的国际投资环境变化的原因分析
(1)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上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大批本土企业逐渐成长起来,无论国有企业或是民营企业,其竞争力的现实表现与潜在能力都不容小觑。中国企业在美国财富榜世界500强排名中上榜数量持续飙升,至2015年已高达106家。本土企业竞争力的上升对外商投资具有一定的压力效应和挤出效应,一些由于经营不善竞争力下降的企业会退出或紧缩对中国市场的占有。
(2)劳动力成本增加
我国普通劳动力工资呈持续上涨态势,2005年以来,大部分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增长加快,这对于外商投资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劳动力成本的普遍性、趋势性攀升一方面有助于引导企业依靠改进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以及节能减耗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挤占了外商投资的利润空间,外商投资多数致力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多年廉价劳动成本的适应性导致企业重新寻找利润突破点也不尽如人意。
(3)引资政策调整
我国自2006年调整引资政策,开始了由数量竞逐向质量竞逐的引资转型。2008年分别颁布实施了《企业所得税法》和《反垄断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标准,实现了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公平、自由竞争;2010年《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和《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同时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标志着外资企业一路绿灯的“超国民待遇”时期正式迈向过去式;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等领域。引资政策与法律环境的重塑使我国投资环境对外商投资者利弊各半,这就要求外商投资者要重新认识和评断中国投资环境以发掘更好的投资机遇。
(4)能源、生态环境的约束强化
2010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据有关规定,我国将严格限制重污染、高耗能及产能过剩的产业投资。2012年起实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强调引资“三认同”原则,其中产业认同明确指出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同时对于高消耗、低效率产业将严令限制。如今我们已挥别了那个以牺牲能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追利逐益的“摩登时代”,因此一些资源密集型外商投资逐渐撤离中国也实属正常。
二、国际投资环境与投资效率的关系
1.国际投资环境对投资效率的引导作用
投资是投资者凭借主观判断为了将来能够获得一定经济利益流入而付出一定物质或非物质成本代价的行为。效率是指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程度水平。从企业财务目标的角度,投资效率可以说是通过管理者的投资行为使企业能够动用的资金得到最合理的分配,获取最大程度的增值。所以,有效的投资行为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或超预期的价值增值,提高企业竞争力。
国际投资环境作为外部制约条件对企业的有效投资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国际投资硬环境对于投资效率的引导作用毋庸置疑,完善、开放的国际市场,稳定的?济发展水平能够大幅减轻信息不对称,提高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当被投资国拥有良好的国际投资软环境时,企业会受到被投资国的社会公众监督以及相对健全政法体系制约的强度较大。此时,企业为了在公正、透明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长久地获得一席之地,会尽其所能展现企业诚信度,以便获得更加畅通的金融服务,改善企业的投资状况。而且企业会从提高经营管理保证其投资行为准确高效,从而保障投资效率。换言之,企业投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和竞争力,企业会顺应被投资国投资环境的引导,加强管理者的动态投资战略意识,综合考虑内、外部资源的整合问题,保持投资策略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匹配,保证对有效投资机会的及时把握,实现企业的投资目标,提高投资效率。
2.国际投资环境对投资效率的选择作用
投资者在接受与适应被投资国投资环境的同时反映了国际投资环境对投资效率的选择作用。以我国为例,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严令禁止外商投资涉猎重污染、高能耗及产能过剩的产业投资。通过高能耗行业与全国工业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高能耗行业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缺乏优势。所以,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变实际上是帮助外商投资者进行了投资范围的选择,有利于投资者将眼光投向更有价值和战略意义的投资领域,规避由行业特性与政策变更造成的对投资效率的损害。此外,劳动力成本呈现攀升趋势导致外商利润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竞争力较弱的外资企业被迫退出中国市场。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恰好是一个对企业生存价值能否实现的选择过程,是一个择优竞逐的过程,优化了竞争市场,保存了那些有战略投资眼光、竞争实力雄厚、投资效率高并且善于从多方面规避风险的投资企业。
3.投资效率对国际投资环境的逆向作用
外商投资的管理者作为投资效率与国际投资环境相互联系的承接载体,其主观意识的投资决策对投资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其资金投放的方向也间接反映了被投资国投资环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投资环境的长期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由我国外商投资流向不难看出我国产业投放不均衡,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等缺陷,应当引起反思。在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产业、行业给予不同的政策照顾,促进有效投资的均衡投放。同时,改善由于我国投资硬环境造成的亚健康投资局面,促进我国投资环境的优化,助力投资环境的成功转型,营造双赢共进的局面。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国际投资环境;主成分分析法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也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各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吸引现代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是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各国、各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吸引到更多更优质的国际投资。
一、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经济数据在统计年鉴上没有单独列出,具体数据难以获得,本文利用第三产业的有关指标和数据对武汉市服务业的大致现状进行说明。首先,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比重不断扩大。1990年以来,武汉市的经济增长迅速,GDP从1990年的176.83亿增长到2010年5515.76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的产值从1990年的57.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812.9亿元。1998年后第三产业的产值开始超过第二产业的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41.44%增加到2010年的51.00%,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一半。其次,第三产业投资增幅较大,投资收益明显。投资额从2004年的55.33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220.49亿元,并且三大产业的固定投资增长率中,第三产业的增长率最快,充分说明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中部六个省会城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比较分析
(一)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投资环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影响投资环境优劣的指标有很多。相对应的对投资环境具有以下要求:良好的经济环境;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技术基础和市场条件不可或缺,且要求高于其他产业。另外,作为经济整体的一部分,也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投资环境要求,如基础设施条件以及社会生活环境。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本文选取了以下指标:
(二)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区域比较的选择
本文将武汉放在中部地区,与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的其他五个城市做比较主要是考虑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是中部地区经济已有一定的实力,工业化已经过了起飞阶段,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各种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巨大,在这一地区考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有现实意义。本文意在探讨武汉市在中部地区具有的区位优势,综合分析武汉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的发展环境状况。
(三)中部六省会城市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
分析
1.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分析过程。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投资环境总体评价的主要方法。文中分别用X1-X15表示2011年中部六个省会城市GDP总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15项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从相关矩阵表知道,人均GDP、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客运总量、货运总量、邮政业务总量、万人公汽数量、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科学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程度达到0.7以上。主成分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表中可以看出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7.072、4.342、2.337,贡献率分别为47.150%、28.946%、15.581%,累计达到91.676%,表明这三个主成分已经提供了初始数据所能表达的足够信息,即它们能够充分反映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得出的主成分表达式如下:
(四)武汉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结果
得到的中部六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综合排名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武汉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综合排名靠前。在第一主成分中的排名第一。主成分一对GDP总量、人均GDP、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客运总量、货运总量、万人公汽数量、邮政业务总量、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科学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解释程度高。武汉市在第一主成分中的得分为4.2364,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长沙(1.2756)。说明这些方面与长沙、郑州、太原、合肥、南昌相比具有优势,具体表现在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和科技基础上具有的优势。在第二主成分综合排名中武汉市排名第四,落后于太原(第一)、长沙(第二)、郑州(第三)。第二主成分中对人均绿地面积、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解释程度都在0.7以上。在第三主成分综合排名中,武汉市居第三,落后于合肥(第一)、长沙(第二)。说明武汉在城市的绿化环境、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不具有优势。第三主成分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解释程度达到0.762,职工平均工资解释程度达到0.802,说明武汉市在这两方面的投资环境弱于合肥和长沙。从综合排名的角度看,武汉市居于第一名,后面依次是长沙、郑州、太原、合肥、南昌,说明总体而言,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居于中部之首,对于国际投资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综合来看,也有很多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方面。
三、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尽快完善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对全市资源、人才、经济、区位等优势的系统研究,一是抓紧清除影响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尽快出台促进发展的政策法规、服务举措和激励机制,加快重点领域的服务标准化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按照把武汉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金融、物流、信息和技术人才等中心的要求,加快制订和完善武汉市中长期发展整体规划和各单项子规划,确定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三是通过规划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区为现代服务业中心、远城区为现代制造业中心的发展格局,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
2.积极发展金融、物流和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一是积极发展金融业。加快“汉口银行”在省内外大中城市的布局经营;加快建立“光谷科技银行”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的步伐;加快金融机构的引进和金融产品的开发;建立健全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逐步形成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二是健全以全市支柱产业和产品为主导的物流体系。三是积极推进和开发通讯、会展、网购、中介等新兴电子商务,强化信息对现代服务业的推动融合作用,提高对现代制造业的服务效率和推动作用。
3.大力推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换代。一是从增强武汉市软实力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出发,组织清理抢救全市传统服务业的老字号品牌,对传统服务业的“老字号”品牌进行市场化运作,容许企业或个人继承、转让、参股和拍卖,使之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出贡献。二是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网络信息手段,为传统服务业提供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支持,推动经营模式的升级换代,形成现代企业运营模式,使武汉的传统服务行业得到新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高新民,安筱鹏.现代服务业:特这、趋势和决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张菊萍.“十一五”武汉市服务业发展主要成就及“十二五”发展初步建议[R].武汉市统计局.2011
[3]王煊.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J].企业导报.2009(9)
[4]刘晓萍.我国现代服务业外商投资环境评价研究——基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实证[D].厦门大学.2008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优势分析
一、原州区招商引资的紧迫性和招商引资优势的局限性
与东部地区相比,原州区在引资规模、引资结构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但长此以往,则会给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带来沉重的负担,给原州区乃至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障碍。东西部地区在引资规模和结构上的差距,如不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调整,势必拉大东西部发展差距,造成恶性循环,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极大障碍。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原州区必须解决好招商引资问题。
原州区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例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有基础较好的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及相关产业。但是,这些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若不加以及时利用,也会成为劣势。因为,(1)优势具有动态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些优势是天然的,有些则是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如技术进步。尤其是前一种优势,它会随着别国(或地区)该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而逐渐消失,甚至演化为劣势。原州区不但要重视现有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的保持,还要及时加以转化,创造新的优势。(2)优势具有相对性。与东部相比,原州区在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如煤炭、盐矿方面具有优势,但受运输距离与方式的影响,对东部地区来说,进口能源与原材料可能更经济合理。因此,任何优势都不是绝对的,在开放经济中,情况更是如此。(3)优势具有综合性。经济优势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原州区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会被交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劣势所弱化或低消,结果,很可能综合劣势大于综合优势。因此,在认识西部地区的优势时,不要单纯强调自然资源及劳动力优势,离开其他优势的配合,已有的优势会大打折扣。
二、原州区招商引资综合因素分析
1.原州区招商引资区位分析
(1)原州区的资源优势。这个比较利益对于不少外商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问题是,原州区的这种比较利益,由于长期缺乏资本、产品结构不合理,使得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低,开发技术差,开发成本高。因而,资源优势方面的潜在比较利益转化为现实比较利益的程度很低,转换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量颇高。这种情况使中、小外商望而却步,对于条件好的跨国公司又很难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2)原州区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原州区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如果不同一定的资本和技术相结合,则无法形成人力资源优势。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原州区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弱化和流失。这种走势也不为以市场和技术含量的增加作为投资衡量指标的中、小外商看好。外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比较利益,宁愿花高价聘请熟练工人、技术工人,也不愿因为节约工资开支,而使投资效益下降。外商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很可能作出即使多花点工钱,也要向东部投资的决定。
(3)原州区的市场优劣。从市场角度分析,人口是组成市场的最主要因素,而原州区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劣势。另外原州区市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难以形成市场规模效益。因而,原州区在市场方面的劣势明显。
2.原州区规模经济分析
规模经济可使企业取得高效率与低成本的效益。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代表着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外商在考察投资可行性时,规模经济的发育程度是一个重要指标。
对规模经济,可从两个层次进行考察,即内在规模经济与外在规模经济。内在规模经济指厂商通过自身规模扩大,而得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成本下降的比较利益。其特点是单个厂商密集使用资本和技术,实现集约经营。它反映着一个企业自身的素质及其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主要由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等综合因素所决定。至于有多少个厂商能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最大有效规模及市场的容量。内在规模经济发展得愈充分,企业在产业内部的垄断地位愈巩固,在市场中的垄断优势就愈明显。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具有内在规模经济的企业能够首先获得规模效益。但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其他厂商会因单个厂商的得益而投资于该产品生产,导致竞争激烈,利益分散,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限制。
原州区虽然也有一些企业,但是企业规模有限,既不存在个体上的优势,也不存在群体上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个体优势还是行业优势多集中于东部地区。也就是说,原州区既缺乏内在经济效益,也缺乏外在经济效益。规模经济的缺乏使企业在竞争中难以通过自身内部挖潜以及行业技术集中或扩散而更具实力,因而势必对外商的投资回报期、投资回报率及投资风险等带来不利影响,致使外商踌躇不前,给原州区的引资造成困难。
湖北在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找出差距和问题,从而可为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提供舆论导向与参考依据,也对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郑伟民等[1]构建了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优化思路。贾玉巧[2]分析了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特点、特殊要求、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力求获得具体、通用的现代服务行业投资环境评价因素。也有一些学者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进行了研究:金英笋[3]比较了中韩两国金融、保险业的投资环境的差别,佘松涛等[4]运用TOPSIS决策法建立决策矩阵分析了金融环境对于投资吸引能力的大小。在房地产行业,陈俊华等[5]以西部典型城市攀枝花市为例证进行了多层次综合评估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攀枝花市房地产投资环境高于四川省的整体平均水平。陈基纯等[6]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房地产投资环境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地区差异明显。周勇等[7]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引入到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中,并通过辽宁省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文连台[8]就提升文化创业投资环境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另外,在旅游行业,佘国强等[9]指出旅游投资环境分析方法应该是针对具体地区、具体项目进行的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具体项目构建了长沙市旅游投资项目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相关评价。吴晓春等[10]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对陕西省10个地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也提出了改善旅游投资环境的建议。郭伟等[11]运用可拓工程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河北省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评判得出了河北省各市旅游投资环境强弱5个不同等级和11个城市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排序。综上,已有的文献在引导我国各地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不断发展和深入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评价对象多为城市,以整个省级行政区作为单位进行评价的文献较少,对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文献更少;二是针对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的投资环境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但对现代服务业进行整体评价研究的较少;三是忽视了基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设置相应标准对初选指标体系的筛选。鉴于以上分析,为了侧重于揭示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因素,本文将构建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客观评价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及中部各省的状况,并比较分析湖北省与发达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结合问题形成的机制提出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系统性、客观性、比较性等原则,按照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具体要求[12],结合国家、湖北省统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公布的定量指标,确定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21个指标构成。
3实证分析
3.1判断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及各省统计年鉴,为了消除评价指标量纲差异对因子分析的影响,本文将原始数据进行Z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各指标均值为0,方差为1。然后将样本的各个指标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KMO与Bart-lett检验。如表2所示,KMO检验值为0.721,大于0.7这一临界值,且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样本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3.2提出3个公因子借助于SPSS软件进行公因子标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从20个变量中提取4个公因子,4个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数据表明这4个公因子能够代表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充分反映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概况。利用所选数据作的公因子碎石图可以看出(见图1),提取前4个公因子时,特征值变化十分显著,而提取第4个以上的公因子时,特征值的变化很小,曲线平缓。由此也可以说明4个公因子的提取对原始变量信息的刻画有显著作用,而4个以上公因子的提取对原始变量信息的刻画无显著贡献。
3.3因子旋转及因子解释在对所提取的4个公因子建立载荷矩阵时,由于原始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部分因子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为突出各公因子代表的变量,明确每个公因子的意义,以便于对每个因子载荷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方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旋转,从而得到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13]。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每一个值代表原有变量与每个公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则公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越强。从表4中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指标X1、X2、X3、X4、X5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基础、消费支出,因此命名为经济环境因子;第二公因子在指标X6、X7、X8、X9、X10、X11、X12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对经济贡献度,因此命名为产业环境因子;第三公因子在指标X13、X14、X15、X16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包含了教育水平、人口结构、就业贡献度等方面对现代服务业的环境支撑,可以命名为社会文化环境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在指标X17、X18、X19、X20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科技支撑状况,可以命名为科技环境因子。3.4公因子排序及综合得分为了计算公因子得分,利用回归法将公因子对指标变量作线性回归,得到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该矩阵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乘积,可计算出公因子的因子得分。
3.5评价结果分析从表5的统计分析结果看,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位居第12位,在中部6省中位于第2位。虽然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排名在全国处于中上地位,与中部6省相比稍有优势,但与上海、北京、广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从以下各类公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经济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17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3位。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对生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扩大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近年来湖北城乡居民逐渐提高的消费支出释放出了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使现代服务业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整体发展态势。产业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10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1位。尽管湖北现代服务业集群效应初现,但是湖北的金融、房地产等科技含量高、需求潜力巨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当前,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其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已达50%以上。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等反映现代服务业规模、结构方面的指标也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就在于湖北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偏低,制约了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因此,切实提高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激活引资与投资机制,仍可谓当务之急。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9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2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撑。当前,湖北总人口中45.5%在农村,农村的教育水平与人口素质相对落后,人才的欠缺已成为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湖北省应立足教育人文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推动形成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加快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切实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挥湖北现代服务业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潜力。科技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7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1位。2013年,湖北通过开展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市场成交额与三种专利授权数持续扩大,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增强;湖北还探索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研究机构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并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通过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当前,湖北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湖北还应积极发挥科技的核心支撑和强力引擎作用,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4提升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4.1增强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动力
4.1.1实施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为加快推进符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首先,基础设施建设须先行,重点应投向城镇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其次,各部门应抓紧制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法规,落实经费保障,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通过持续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畅通资金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第三,要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为驱动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城镇建设、提供就业、产业协同和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特别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镇产业体系品质,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14]。
4.1.2优化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环境湖北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根据现代服务业不同阶段的投融资需求与特点,在投资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投融资多元化方式:第一,坚持财政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湖北应该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按照“整合存量,统筹增量”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关键领域、重点产业。第二,推进银行制度创新。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等新模式,加快开发适应现代服务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保险质押等贷款融资产品,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第三,完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吸纳就业多、发展前景好以及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的现代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第四,建设湖北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按照不同业态、不同成长阶段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提供包括贷款担保、天使投资、投行券商业务等在内的差异化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的对接,积极破解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难题。
4.1.3完善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体系鼓励湖北地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化基地、高等学校等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管理机构,形成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体系。首先,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务环境建设。其次,按照《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要求,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方向,优化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具体包括:围绕生产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改造提升生产业。加强网络化、个性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15]。第三,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现代服务业学科体系,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湖北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急需的产业人才。一是积极落实《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加强对以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的投资,有计划地扩大招生规模。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建立一批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高素质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二是合理制定规划、支持地方和高新园区(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和高科技现代服务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训。三是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科技专家库,为开展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提供支撑。四是深化开放交流,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大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尤其应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通晓国际惯例、熟悉现代管理的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第四,支持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强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转移、投融资、人力资源、交流与培训、信息与宣传、知识产权等服务。另外,要扶持人才中介业务的发展,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工程,通过培训,引导其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创新的保护力度。
4.2探索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4.2.1加强跨国和跨区域的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平台建设随着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趋势明显,湖北已成为吸引投资的前沿阵地,必须推动湖北现代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湖北可充分发挥自身交通方便、文化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包括商贸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旅游、对外工程承包、文化出口等服务贸易,加快崛起进程。再如,湖北是法国在华投资最大的省份,可进一步拓展湖北与法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投资合作,充分借鉴该国的经验,不断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对内开放合作中应注重区域协作共赢发展原则,湖北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这一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支撑带,以及与湘、赣、皖三省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契机,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全局和局部、长远与当前、沿江与腹地的关系,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4.2.2形成“两圈一带”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联动格局在“两圈一带”、一元多层次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依照优势互补、和谐共赢、整体联动、彰显特色的发展原则,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集成化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为集聚核,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造现代服务业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引导武汉提升开放层次,加快建成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国际化示范区。二是促进宜昌、襄阳等大城市扩大开放合作,实现开放型现代服务业经济跨越发展。三是支持鄂东北、鄂西北、鄂西南等地区加快开放步伐,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开放型经济增长极。同时,进一步做实“武鄂黄”、“武襄十”、“武荆宜”三条生产业功能带,并在继续完善现有服务业总体投资规划、重点产业专项规划、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制重点市州或者县市区现代服务业投资规划,形成完备的现代服务业投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地建设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
4.3构筑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优势积极构建具有湖北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现代服务项目建设。按照“策划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要求,突出抓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起龙头作用的大项目、对转型升级起关键作用的新项目、对全局发展起长远作用的好项目的引进、培育和建设。确保在建项目、前期项目和策划项目之间每年能够保持一定规模流转,增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力和后劲。
4.3.1统筹好制造业与生产业的投资结构湖北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制造业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从湖北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以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途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鼓励企业在生产的上游、下游环节适时、有序地实现制造业企业向生产业企业的转型。而生产业的发展,减少了制造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提高了制造业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为湖北省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完善的协作与配套环境。
【关键词】外资;江西省;外资引进;外资利用
一、文献综述
1.FDI研究
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FDI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早已为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早期研究FDI对东道国经济的,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作用传导机制主要是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强调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资本积累作用,如Rowstow首先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利用外资来改善在经济“起飞”阶段所面临的资本短缺约束;依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分析和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哈罗德—多马模型,钱纳里和斯特劳特(Chenery & Strout)进一步提出了“双缺口”模型。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出许多新趋势,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企业和产业全球化导致国际生产体系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技术进步内生化的新增长理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开始集中探讨被传统的“双缺口”模型所忽视的FDI技术外溢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科高(Kokko,1992)考察了跨国公司在他国设立子公司并引致技术在当地溢出的效应,并将“溢出”定义为:由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而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但跨国公司却无法获取其中全部收益的情况。对溢出效应的最早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麦克多加(MacDougall,1960)在分析FDI的一般福利效应时,第一次将技术溢出效应视作是一个重要现象。许多研究发现流入发达国家的FDI对东道国企业存在着技术外溢效应,如Nadiri(1991)、Globerman(1994)。然而FDI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外溢效应假设的检验效果要复杂得多。Blomstrom & Persson(1983)、Blomstrom(1986)、Blomstrom & Wolf(1989)、Kokko(1994)、Kokko & Zejan(1994)、Sjoholm(1999)等人分别发现FDI技术外溢效应假设在乌拉圭、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成立。但是Blomstrom(1989)、Haddad & Harrison(1993)、Aitken & Harrison(1993)、Goldar(1994)、Haksar(1995)、kokko(1996)对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检验结果并不支持FDI技术外溢的假设,或者发现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成立。
2.中国引进外资综述
1992年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中国引进外资由初始阶段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引进外资中原有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变得更加尖锐和复杂化,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国有企业带来的冲击引起了各方面的激烈争论。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使得中国引进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引进外资的战略和对策成为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陈强(2000)分析了近期流入中国的FDI的一些特征,如外商独资企业在FDI总额中比例的上升表明外商已从过去试探性的合资-合作进入到对股权的控制和对市场的深入开发上;加工贸易成为近期FDI中唯一正增长的投资方式;从投资主体来看,港澳台地区及其他亚洲国家对我国投资的已经过去。Coughlin & Segev(2000)对流入中国的FDI的投资类型、投资行业、投资主体和地域分布等方面作了更为详尽的阐述。
大量涌入中国的外资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Lardy,1994,1995;Wei,1995;Zhang,1999,2000,2001)。但是,专门研究外资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影响和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应对策略的研究仍很少见。引进外资涉及国内经济改革和国际经济合作两个方面。由于对这两个方面,特别是对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缺乏系统分析和全面认识,许多对策性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政策分析需要理论指导,但目前关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理论研究相当薄弱。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二战后国际经济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于引进外资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明显表现出不平衡的特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对外资的认识是有所不同的。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上,关注的问题有如何降低引进外资的成本和如何制定合适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等。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开放以及外资的不断涌入,人们开始逐步将目光转向我国引进外资的规模和结构的研究上,注重研究资本流入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资本流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和加入WTO对我国引进外资的影响。
二、江西省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