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10:0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步行街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心商业区的功能正由原来单一的购物功能向综合的社会功能拓展,中心商业区中的步行街越来越成为集购物、娱乐、餐饮、展示、文化等多功能的休闲购物中心。在人们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逛街"的目的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购物功能上,享受丰富的、多层次的社会生活已成为人们日益迫切的心理需求。如何提高步行商业街的活力,增加步行街的吸引力,使人们能在简单的购物之余体味丰富的、多层次的社会生活。在这里我想针对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行为方式分析
要改善步行街的环境品质,就必须对步行街中的各种人的行为方式有所了解和研究,这样才能从人的使用角度出发创造出"以人为本"的空间环境。
在步行街道空间中,人们可以在慢速的步行活动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心理体验来实现精神上的满足,在亲切的尺度中进行交流与接触。步行街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如购物、表演、游戏、聊天、观看等等。我们可以将活动方式大致分为三种:步行活动、休息活动、停留活动。
① 步行活动步行活动是最自由、最基本的活动,对外部环境的要求最低,这种行为对空间的要求就是通畅。步行街中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在购物步行中,人们习惯边走边看,因而一般速度较慢。另一特点在于,人们喜欢靠近街道边界直线行走,以期观看到靠近一侧边界的景物和商品,很少有人喜欢在街道中间行走,因此步行街中间的行人密度相对较低。
② 休息活动人们在步行一段距离或时间后,都需要休息一会儿。这些休息活动有时独立发生,有时会结合餐饮、交谈、观看等活动同时发生。人们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步行后,不能进行休息活动,疲累之下,只好选择离开。这就大大地降低了空间环境的吸引力。所以在步行街中, 应设有专门的休息场所和设施。
③ 停留活动停留时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等候、逗留、观看及挑选商品,停留活动往往伴随着社会交往活动的产生。人们选择驻留地点的原则是寻找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街道中的树木、灯杆、柱子、墙角等对空间有一定的限定作用,往往成为人们选择停留依靠的地点。
二.空间设计分析
1.宜人的尺度 街道空间设计是商业街成败的关键。商业店铺的集中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这就是商业街的本质――室内商业活动沿店铺的街道空间向室外延伸。由此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变得有用而舒适,为商业活动中的人服务。 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就在10米至20米之间,至于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过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相反,国外商业街设计之所以经常被作为样板,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和“店大欺客”的形象、气势,其实商业街设计尺度的把握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的。 2.个性空间的塑造建筑个性大多是由色彩、大小、档次、风格、软性材料等来决定的。商业街的个性要求来自于其自身的建造目的――商业活动。就像纪念馆讲究凝重,科技馆讲究新潮一样,商业街讲究多元化的繁华效果,空间与功能要有紧密的配合。商业街的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的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商业街与大型百货商厦的区别。从以上这三点来看,商业街仅仅做街道和建筑就不够了,还要充分考虑室外空间的形态:哪里是过渡,哪里是该发散的,哪里让人停留,高差如何,动静分区是怎样的等等……我国一些商业街习惯人为地将其空间划分,反而影响了其个性的发展。而英国爱丁堡的王子大道,通过几个路口的自然分段后,再通过特色店面将街区自然划分,这就比较成功了。 3.空间的三维界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的设计,不限定它,就不成其为一个空间。走进一个商业街,就一定要告诉消费者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当然,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应该是一个合围的、具有向心的、聚合力的“积极空间”,避免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场所,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造形成的“积极空间”。因此,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这一手法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商业街空间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住宅区的商业街经常是同住宅建筑合二为一的,也就是常说的底层商业。顶部住宅,特别是高层建筑因与商业建筑个性不同,与商业街的建筑设计手法必不相同。多层、低层住宅如有可能,在尺度和色彩上适当加以商业特点能提高商业街与住宅的整体性。在首层商业与二层住宅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是必要的。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这样的空间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购物的空间都能给人以稳定的舒适感。
三.其他应注意的方面
1.对弱势人群的关怀
在步行街的建设中,对特殊活动人群的关注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步行街空间质量。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存在着一个弱势群体--包括老人、儿童以及行动不便的人士,他们对室外活动环境的要求较高。儿童与行为不便者在街道活动中是需要他人特别关照的群体,他们的活动对空间安全性、舒适性、畅通性等有较高的要求。在步行街中,应为盲人设置专门的盲道。
2.步行街内部的交通管制
步行街的交通管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一般来讲,步行街的长度500m以下,是比较理想的步行距离。在步行时段应禁止非机动车进入步行街,并在步行街路口的适当位置安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放场地,因为自行车与客运三轮车的大量涌入破坏了步行环境;大量自行车停放在路边,违章占道,破坏了步行街的使用环境;在步行街内飞驰的自行车也给闲庭信步的行人们以不安的感觉。非机动车交通完全可以疏散到临近的街道上。当步行街的长度达到700~1 000m时才有必要考虑自行车的进入。公交车可根据实际道路宽度等情况考虑是否设置。
3.保护历史文化特色
从目前国内外步行街建设的历史和实践来看,其建设不但是振兴城市商业的有效手段,更是旧城改造中保护传统历史街区的良策。因此,步行街的改造重点也在于如何在建设现代城市商业环境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原有街道既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增加步行街的文化吸引力。形成极富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来感染人、吸引人,促进中心区的商业繁华,塑造出具有魅力的城市空间环境。
四.新时代步行街的新特点
步行街经过各地及多年的融合已经为各地广泛使用,但传统步行街的设计常出现比如两侧建筑形态及空间单调,给人一条街的单调感觉,对人们的吸引力也越加馈乏。一方面固然有设计手法上单一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和商业规模不足有关,现在因为城市综合体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出现,商业规模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平方,这样形成步行街可销售)共同,业态上更为丰富,布局上更灵活,人流上互相流动,聚集了人气等等,这些特点对步行街的形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为步行街带来了更多的激情。
五.新时代步行街设计思路和原则
1.科学的外部流线设计
商业步行街应具备良好的外部流线设计。优秀的外部流线设计一方面提高了商业步行街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有力的促进了商户经营。
商业步行街的外部流线在规划之前,首先应当研究顾客从商圈至商业载体所采用的交通手段,当交通方式确定后,商业地产项目外部流线设计就应根据项目周边的道路情况及顾客的交通方式确定项目交通规划。交通流线的主要构成就是道路和出入口。一般来说,道路和出入口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立体交叉,互不干扰,人车分流。
在外部流线设计方面,停车场的设计应当实现两个分流。第一个分流应该实现停车场的外部流线与顾客步行外部流线分流,第二个分流应当实现顾客的停车场外部流线与商店搬运货物车辆的流线分流。
2.出入口的设计原则
商业载体的出入口是商业步行街接送顾客的重要门面,出入口摆在哪里,商业步行街的外部流线终与内部流线的交汇点就在哪里。商业步行街出入口的设计是一个规划的战略起点,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的技术问题。
一般而言,出入口设计应在:来往人数最多的路径附近、最集中的车站附近、最靠近主要路段的地方、最开阔具有视觉可见性的地方。另外出入口设计还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性因素,出入口位置应留出足够的集散广场,并有效避免人车交叉、客货交叉。
3.内部流线设计
现代商业地产项目无论是商业建筑、步行街、还是专业市场,其消费体系都是多元化,以满足顾客一切所需为主要出发点,来实现项目的最大商业价值。商业内部流线一般由断面和平面设计构成,它以入口、街道、电梯、自动扶梯为核心,同时影响着商场的商品陈列和通道的形态格局。
目前内部流线一般采用“回”、“井”型或其他不规则的狭长型来设计,形成人流的闭环。通过街道与动线的设计,再配合自动扶梯及电梯使顾客在购物过程中不自觉的形成立体流线体系,形成一个生动、活力、流畅的平面和空间街道布局。从这点来看,内部流线体系的设计最大的原则是“利于流动,流动四方”。
4.内部环境的营造
在步入体验经济的商业时代,商业建筑的内部环境设计也日益精彩纷呈,各个商业建筑为了营造舒适的环境留住顾客。同时也致力于使购物环境成为形象识别的载体,当顾客进入商业载体,最先感受到的是地面装修、商品陈列、商品广告、照明、天面装修所有的这些内部环境的因素,都构成了顾客进入商场的第一印象,其优美与否,对商业建筑的品质、档次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商业在顾客中的口碑。
五.结语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景观;建筑设计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商业步行街也在各个城市逐渐建立起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商业步行街景观建筑设计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并且对于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步行街的起源与发展
1.1步行街的起源
商业街的发展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它最早可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唐代。那个时期,国泰民安,商品交易也空前繁华,尤其是唐代国都长安城。长安城几乎成了商品交易的聚集地,最早的商业街模式便是“市”。到了宋代,随着银票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变得空前活跃,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固定的交易中心,“街”这个词也开始渐渐的取代从前的“市”。商业街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繁华与否的主要标志,从“市”到“街”再到“商业步行街”三个概念的跳跃产生了从“交易”到“购物”再到“休闲娱乐”的变迁。
1.2商业步行街的特点以及作用
商业步行街是指一个城市的商品交易的中心地带,商业步行街的特点即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商铺,商品数量和种类丰富,以服务交易为主,是了解一个城市形象的切入点,商业步行街建立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这个城市给人带来的印象。我国著名的商业街有成都春熙路、武汉光谷步行街、台北西门町等。
2商业步行街的景观建筑设计
2.1景观设计的内容及特点
景观建筑设计指在合理利用和安排土地的情况下,对某一地点进行景观要素的安排和布局,使其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这种建筑设计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景观建筑设计涉及公共领域、建筑领域、环境领域和艺术领域,从生态规划、区域风景规划到城市绿化、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利用和保护等,都属于景观建筑设计。商业步行街景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好坏与否往往决定着人们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商业步行街的景观建筑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街道的合理性和规律性,色彩的和谐性与建筑的艺术性等。要想设计好商业步行街的建筑景观,往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包括路面、公共设施、雕像、绿化等,要将这些东西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使其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并凸显艺术效果。建筑商业步行街内景观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与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景观建筑设计要呈现一定特色并能够展现和传承城市的地域历史和文化。
2.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要素
(1)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要有明确的主题。例如哈尔滨中央大街,是目前亚洲最长最大的步行街,曾被授予“国家人居环境范例最高奖”。中央大街是以欧洲建筑风格为主题的,其中有不少的欧式建筑,这也是它闻名于世的原因。这些建筑汇集了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使中央大街成为一条西方建筑的艺术长廊。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才形成的建筑风格样式汇集街内,使得中央大街成为远东地区最著名的街道。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在中央大街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涵盖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为世上少见。商业步行街设计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才能使步行街风格统一,并且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至杂乱无章。好的设计主题,可以成为整个商业街的亮点。(2)街道的建设也需要注重色彩的运用,部分街道会以鲜明的暖色调为主题建设街道,这样会给人带来一种非常热情的感觉,也会使人感到心情愉悦。西班牙风情街富有清朗明丽的地中海风情,凹凸有致的石材墙面,优雅别致的拱形门廊,精致的铁艺装饰共同构成兼具古典气息与现代时尚的建筑群体。更重要的是,店面窗篷色彩各异,并且掩映在绿树树丛中,完美再现了奢华雅致的欧洲商业街风格。(3)商业步行街的交通组织体系。商业步行街的车流、人流量较大,设计时应考虑到步行街所在的地段、附近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程度、路面的宽窄等因素,保证步行街有顺畅的外部交通和舒适的内部交通。以北京王府井大街为例,它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长安街北侧。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1800m,每天进入这条街的中外顾客多达百万人次。由于人流量、车流量巨大,所以交通组织体系尤为重要。王府井大街入口处设有地铁站点,而且公交车十分便利、发达。在商业街内部设有灯市口和王府井站,并有103、104、108、111、120、420、802、803等多达17路公交车经过。
3商业步行街景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探究
3.1关注步行者的心理需求
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商业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表现在商业街的一些人性化设计上,在展现出商业建筑美感的同时又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良好的视觉享受,这才是商业步行街建设的最终目的。而目的决定行为心理,由于步行者出行的目的不同对景观设计也有着多种不一样的诉求。喜欢购物的人可能会更多的关注店面的外部设计和店内的装潢,而另一些想要去进行娱乐活动的人则会关注更多的娱乐设施的美观程度或是外部建筑风格,外来旅游的人员追寻的是特色建筑与标志性的景观、建筑、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商品展示和特色艺术表演等。商业步行街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人群的分布进行景观的设计。
3.2以商业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
商业街作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内部建筑应多为人们消费和娱乐为主,不可盲目地追求美观而忽略了它的主要目的。盲目追求艺术性和审美,忽视了其实用性和商业性,往往会给经济造成一定影响的,而且不同的景观建筑有不同的功能,设计师要满足其自身的功能,既要实用,方便舒适,为商业步行街提供正常运行所需的硬件设施,外观又要与整个步行街协调一致。
3.3要做整体规划设计
商业步行街的各个景观之间往往相辅相成,不能用片面的观点看这些建筑,他们组合在一个空间里通常都是为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而存在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做整体规划设计前,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处理好各个景观建筑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要有整体的规划,整体风格统一但又不乏变化。在空间布局上,也要有整体观,商业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或者成网状、线面组合布局,不可杂乱无序。线状布局的典型,如天津古文化街、上海新天地等;网状布局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线面组合如合肥城隍庙等。
3.4注重于地域自然、文化景观融合
商业步行街建筑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好的建筑设计要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融为一体,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更突出了地方特色,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4结束语
商业步行街建筑景观设计研究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在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需要结合多种艺术手法和设计技巧进行优化设计,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根据当地的特点建设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相适应的商业步行街。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更深一步的研究,促进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发展,推动我国的商业经济发展。参考文献:
[1]吴昊洋.哈尔滨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2]费菲.商业步行街景观建筑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曾冬.地域化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
[4]徐默诵.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导则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
单个小商业―市集―室外商业街―商业综合体,随着商业模式的演变,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商业步行街更像是一个纽带,串联起各种商业业态,让各业态相符依托,使整个商业综合体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活力个体。这一纽带设计的好坏在商业综合体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的从商业步行街的业态组成和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上介绍商业综合体内的步行街设计。
2、业态组成
2.1. 步行街租户组成
2.2. 从商业步行街租户的不同角色,我们可把步行街中的各个业态划分为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精品店。
主力店:一般指商业综合体中的核心租户,其特点是规模大,知名度高,在租金贡献和面积占比方面起到核心影响作用;它对购物中心的整个客流和品牌引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购物中心的商业业态定位基本可在其主力店的选择上反映出来。主力店业态多为百货、餐饮(如酒楼)、休闲娱乐(如影院)、超市(大卖场)、专业店(专卖店)。主力店在商业综合体内的核心占比一般可占到30%~50%
次主力店:相对主力店面积较小,主要凸显其单一维度下的品牌引领作用。比如星巴克,还有健身中心等等,这都是次主力店的考虑。尽管有些面积比较大,也是次主力店。
精品店:一些特色商户,丰富整个商业购物中心的业态.
3、流线设计
流线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空间中活动路线的时序。时序即为带有明确方向性和次序性的总动线。商业建筑中的流线设计其实可以借鉴一部分江南园林设计的设计元素。因为其特点是相似的。“径莫便于捷,而又莫妙于迂”。商业流线设计的目的是合理的组织人流,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间按照设计意图浏览整个购物中心,避免疲惫、迷茫及乏味感。设计中可以采用点、线、面的组合适时调节商业流线的韵律。其中:
点―商业出入口和中庭空间,消费者在这里聚集停留,商家可在此做展示宣传;
线―串起各个业态,使消费者在其中行走的空间;
面―各种商业业态
3.1.中庭和出入口的设计
商业综合体作为一个内向的建筑,出入口主要的作用是吸引人流的进入。而便利的交通往往是商业人流的主要来源。所以它的布局应与公共交通交通结合,人流集中点接近,同时它的形象需要更醒目。
中庭作为商业体中人流聚集交汇的场所,不仅起到引导顾客消费动线,同时又是其休憩交流的场所。在室内步行街中,中庭将各部分单元连接在一起,即可活跃空间形式,又可调节空间氛围。
3.2.步行街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平面大部分都采用“街”的形式把一个一个零散的店铺串联起来,有规模较大的主力店(面积一般在5000O以上),有规模一般的次主力店(面积一般在800O-2000O之间),还有面积比较小的精品店(面积一般在300O-600O左右)。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朝向室内“街道”,这也体现了大型商业建筑的内向型特点。为了增加室内步行街的多样性,设计利用走廊空间尺度的突然增大而形成一个比较开阔的――中庭,步行街和中庭的设计体现了建筑空间的个性和特色,它们是消费者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也是构成建筑空间最重要、最基本的骨架.
步行街的设计原则:
a.内凹外凸的可视性原则
室内步行街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有曲线的、直线的、折线的、还有曲直相结合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其中直线方向明确,且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弧线可以给人带来流畅感,弧形的中庭及走廊设计能够给人一种流动的空间感,可以增强视觉延展性,增加购物趣味,让顾客对商业空间产生想主动了解的意愿。所以虽然设计中室内步行街的形态各异,但都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内凹外凸的可视性原则。此原则能够增大商业界面,使得店铺“能见度”更高,争取满足人体视线能够看到的最大范围同时也能促进商业建筑中的人流流动。
b.合理的尺度
合理的空间大小、尺度以及形状变化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空间感受。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进行消费活动,室内空间的尺度设计尤为重要。步行街的尺度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体工程尺度需要,还应满足广告展示需要。步行街是良好的展示空间,它可以聚集人流,拉动人流移动,消费者在移动过程中能够看到更多的店铺。步行街的尺度应该增加消费者的可视范围,为店铺创造良好的展示效果。
步行街中庭宽度一般为8米,两侧走廊宽度在3.5米至4.5米范围,走廊应考虑4股人流并排行走的宽度,同时预留休息、人流停靠区域。步行街长度应控制在300米范围以内,避免人员在长时间走动后产生倦怠感。步行街层高一般控制在5.4米至6.3米范围内,一层取大值。步行街最小净空应满足一层3.6米,二层及以上各层3.3米。
c.移动的连续性
步行街在商业综合体中作为主要的交通载体,引导顾客进入各个功能空间。尽可能的设计为一个完整的环状路线,保证人流的连续性,从而为顾客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消费环境。由于目前的商业综合体体型越来越大,在庞大的单层面积里,如何使商业综合体保持其商业活力,已成为步行街的设计出发点之一。设计在保证步行街连续性的同时,可增加一些可变空间和活动节点,为顾客增加不同的多样的空间节点,丰富其个性化选择,打断因过长的步行街流线而带来的倦怠感和视觉疲劳,使整个购物环境保持一种积极地活力。
3.3.业态布局
针对各业态对步行街商业氛围的营造,人流的引导作用,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精品店在平面设置上分别有以下一些特点。
主力店的布置分为两种:端头布置和中部设置,根据步行街的规模有时会出现两种布置方式的组合。主力店设置的方式体现了其在商业综合体中的作用:从外界带来更多人流;引导商业综合体中的人流方向;品牌引领;带动提升租金和消耗较大的营业面积解决建筑空间中的“死角”。
次主力相对消耗的营业面积没有主力店大,但其也有一部分定向人流,与主力店共同营造商业综合体的商业氛围、建立品牌定位和拉动商业人气。设计中一般将其设置于中庭周边或一些主力店无法顾及的商业“死角”。
精品店面积较小,布局灵活,其设置在连接主力店的动线两侧,根据各种经营类型的不同,其在面积控制和布位上也各有特色。如餐饮店,由于工艺要求其必定会存在就餐区和后厨区的划分。一般餐饮店铺都是控制在300平米-500平米的范围内,餐厨比为2:1-3:1。厨房应考虑部分与外界联通的面,用以作为热厨区的泄爆。普通精品店应考虑净深对商铺的影响,一般面宽:净深=1:2~3。店铺面向步行街的面宽最小为1个柱跨(8米左右),主要为考虑设置店铺的展示面。
城市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步行和商业活动的统一体,也是人们观光旅游、体验交流、休闲娱乐的中心场所之一,更是展现城市景观,表达城市精神、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商业步行街是环境优美、人性化设计、情趣化配置为一体的商业景观环境,并展示着城市文化、精神风貌和当地社会生活。
商业步行街景观概述
1.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1)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对某一地区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景观要素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并体现出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商业步行街景观是城市街道景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景观形态,它具有外在的物质要素和表现形式。例如街道的连续性、延展性、节律性,空间的进退有序、开阖有法、曲折有度以及对视觉焦点的处理导致了街景在统一中不乏变化;建筑、路面、照明、植物、雕塑、座椅等具象景观形体,通过其形式语言、色彩、光线上的变化,以及人们辗转游走的路线、观察角度的不同,呈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目的
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通过一定形式处理和功能优化,形成具有良好欣赏效果和多种功能作用的街道风景。
(1)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2)创造优美宜人的景观效果,美化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城市生活需求。(3)记载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
桂林正阳步行街现状分析
1.桂林正阳步行街
桂林市正阳步行街,是桂林市一个具商业和游览双重特性的旅游景观,于2001年1月1日向市民和游人开放。此区域位于桂林市中心,南起杉湖北路与杉湖相接,北至解放东路,东伴举世闻名的漓江,西邻桂林市中心广场。
2. 桂林正阳步行街现状分析
据记载,桂林正阳路是一条古老的街道,有上千年的历史。直到今天都是桂林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并且它也将继续繁荣下去。在正阳步行街欣欣向荣的今天,也带动着其周围地段向着商业、休闲娱乐方向的发展。
桂林正阳步行街景观设计现存问题与改造方案
1. 地面铺装多处采用凹凸不平的铺装,有碍于地面铺装的舒适性
路面铺装是商业街景观构成的一个重要内容,铺装的设计应具有观赏性和功能性,不仅适应人们的审美要求,更应满足人性需求。桂林正阳步行街地面铺装多处采用凹凸不平的铺装,有碍于地面铺装的美观和舒适性。
在改造中,地面铺装要具有舒适性和美观性,可以利用的铺装材料有:沥青、水泥、透水砖,瓷砖、条石及木材等。像桂林正阳步行街这种开敞式的空间考虑到室外环境的特性,选择的材料应注意平整、防滑、方便清扫等。
2. 缺乏标识导向系统
标识导向系统指在空间与信息环境中,以系统化设计为导向,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辨别和形象传递等功能以帮助陌生访客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的整体解决方案。
漫步在桂林正阳步行街你会发现没有任何标识导向系统。所以对于初来桂林正阳步行街的游客来说,会给其带来诸多不便。
在改造中应该添加标识导向系统:(1)在正阳步行街入口处添加此区域总平面图,方便游客识别区域。(2)在转弯节点处放置具有艺术特色的交通指示牌。(3)可以利用地面铺装形式引导、指示交通。
3.缺少无障碍设计
为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在步行街中必须具有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设施条件,使残疾人能在此有足够的活动自由度。
桂林正阳步行街虽然有无障碍设计,但不能形成系统,而且部分盲道被占用。很多商家为了促销或增加营业面积,不惜占用盲道,严重违背了人性化设计要求。
在改造中,应该清理遮挡盲道的物品,使盲道能够畅通;在原盲道的基础上,完善盲道,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盲道系统。
4. 人流量大,供游客休息的座椅较少,无法满足客流量需求;仅有的座椅缺乏艺术特色;座椅无遮挡设施,给游客带来不便。在桂林正阳步行街主街,道路两侧均为植物与石质座椅结合形式的休息处,由于材料的物理特性,到了夏天被太阳暴晒,冬天十分冰冷。所以很少有人在此休息。在改造中,应该采用木质和金属设计座椅,轻巧优雅并且牢固,可以利用原本座椅与花坛相结合的形式,节省空间,但原植物没有起到遮荫的效果,所以可以适当把植物加大,在起到观赏作用的同时,满足人性化需求。
在桂林正阳步行街主街的一十字交叉路口处,是一小型广场,虽然有大树的遮荫,但因位于十字路口,四周开敞,人们从心理感受上缺乏安全感。
在改造中,可以把该区域的休息座椅与相关的设施作为整体的休息空间,形成一个半围合?空间,给人带来安全、舒适的感觉。
此区域在注重人的私密性的思考的同时又要为观赏提供条件,因为此区域位于十字路口的特殊性,所以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观赏点,观赏的对象既可以是街景,又可以是在步行街活动的人,这样又可以满足人们的另一方面的心理需求。
5.建筑风格不统一,缺乏文化特色
桂林正阳步行街的建筑,形式各异,风格不相统一。在改造中,应该统一建筑风格,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由于正阳步行街位于桂林王城(位于市中心的独秀峰下,是明代靖江王府)附近,所以建筑风格可以与其相统一,既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又能使商业步行街具有统一性。
结语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需求;环境景观设计;改善策略
一 商业步行街的产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步行街也在不断进步,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当代社会,在经济繁盛和审美疲劳的双重环境中,人们的需求不再只是偏向于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反映出了人们追求的各种形式的审美需求,现如今消费和审美已经成为一个互相逆转的过程,二者之间已经在相互转化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商业步行街应运而生。商业步行街刚开始只是给人们提供消费的场所,没有“商业”意义。但是后来,汽车的频频出现,给人类和自然带来了很大危害。例如,尾气、噪音、燃料耗费、车祸等,频繁的消费负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反思。后来,车辆被禁用,街道变成了只能人们步行的构造。可见,步行街在最初意义上具有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但是几年之后,商业利益的驱使,大量商业性元素的运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这种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功,而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至今,商业步行街已成为现代化都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 商业步行街的多种需求
商业步行街的文化建设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可能涉及社会、历史、环境甚至更重要的历史文脉的问题。商业步行街的建构问题其最根本上说它是一个不断丰富层次的过程,也是在消费社会和审美过剩的当下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2.1 从心理学对步行街的理解
从心理学上来看,需求就意味着某种匾乏,匾乏就意味着人们要追求更接近自己心中的需求,只有这种需求被满足了,才能克服这一负面效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需要用大量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满足高强度社会压力带来的疲惫感,所以当今社会背景下的步行街建设,也不仅仅是消费,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是一种心理愉悦度和审美需求的集合体,顺从当下流行趋势,迎合人们阶段内的审美需要,也成了步行街的灵魂所在。而对于步行街的文化建设也是如此。
2.2 从经济学对步行街的理解
从经济学上来看,需求就意味着市场,市场就意味着有利益可争取。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商业步行街,不得不考虑大众消费的市场需求问题。调整步行街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种类,优化商品分区,只有适当的消费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才会带来步行街的不断丰富,不断提高,蒸蒸日上的景象,由而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收人,这就是商业步行街必须关注人们需求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 商业步行街环境景观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3.1 应科学处理步行与车行之间所谓的对立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商业步行街中不允许车辆穿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车辆穿行和步行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二者之间应该是密切联系的,不应该是对立的。站在商业步行街的角度上来讲,步行和车辆通行之间的关系受到商业步行街本身人流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商业步行街的店主和消费者对其步行和车行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消费者希望能够减少商业步行街的车辆,但是店主却希望增加车辆的通行。不论从哪个方面来分析,都是正确的。从商业步行街自身的角度来分析,步行街需要与周围环境进行沟通、交流、物质的转换等,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车辆这一载体的参与。因此,对于商业步行街的车辆禁行,我们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过度,车辆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地区内通行,这样既合理规划了车辆的通行,还促进了商业步行街的自身发展,同时还能为消费者及商户提供便利,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提升了商业步行街的知名度。
3.2避免环境景观设计过于追求艺术话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不少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很精美,让人们看到步行街不禁流连忘返。但是,设计者们挖空心思想要设计出富有艺术气息的步行街,却忽略了步行街本身创建的目的是供人们步行、消费。要做贴地气,有人文气息的设计过于精美的设计虽然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却降低了商业步行街本身的实用性,设计因人而生,因人而变,追求美的形式的同时也要注意步行街最根本的作用价值。所以,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不应片面追求艺术话,而忽视本来的商业意图。
3.3 应避免地域文化特征的缺失
纵观我国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大家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环境景观同质化现象严重、过于崇洋。至于这其中的原因,笔者在下面部分再作分析。其实商业步行街环境景观是局限于特定时空背景下。所以说在进行环境景观设计时,绝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环境因素,诸如经济、艺术、、文化特质之类。[3]很明显,欧洲各国的商业步行街之间区别较大,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的人文风情的不同,它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而是个性化的事物。这也应了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在认真分析当地的文化特质、历史背景,结合现代潮流并关注大众的消费行为与游览需求,才能设计出富有地域性文化特质的商业步行街的环境景观。
3.4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应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出现应用,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被很多领域应用,比如科技领域、设计领域、建筑领域等,由此看来“可持续发展已是人类社会共同选”。在这个共同选择的背后是人类在环境、人口、资源等方面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与挑战,人类要战胜这些危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
针对当代社会的发展来说,建筑与环境艺术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行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居住等,这一概念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的发展更加迅速,最近几年,城市中的商业步行街层出不穷,这些商业步行街的出现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步行街需要遵循的原则。城市商业步行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要重视从人的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它的物质环境与精神因素,其中精神因素是它的内在动因,物质环境的设计创造是它的外在形式与实现手段,只有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需要与限制,现在与未来的双重矛盾。精神因素体现的是人本精神,物质环境的设计创造要求生态设计。人本精神、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只有设计中完全体现了人本精神与生态设计,商业步行环境的可持续性才能体现。
结语
商业步行街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消费和审美的平台,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李泽厚说过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永恒地守护着人生是美学不朽的圣职。当然商业步行街最初的雏形就符合这一观点。商业步行街本是为解决城市的消费行为、交通通畅和环境压力而兴起,无论是现实性、理论性,商业步行街的研究应该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并继续探讨其环境景观设计的各种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C9讲[M] .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张笑寒.商业卡行街的地域文化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关键词:步行街;防火设计;难点 ;策略
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economic level, covered pedestrian street springing up across the country, architectural features such as follows: strong sense of modern design, for example, sun block rain and comfortable indoor walking function, integrating shopping, leisure, service a variety of functions in one. Because of its unique design concept, brings beyond the design of the current fire code, so it needs to strengthen relevant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fire.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overed pedestrian street of the fire prevention design difficulties and design strategy, for a covered pedestrian street space form, travel distance and direction, state, and a series of fire safety design requirement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 pedestrian street; fire protection design; the difficulty;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B21
有顶步行商业街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随着人们的生活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改善其购物环境,步行街建设形式多样化,具有传统的步行街和现代化商业步行街等多种形式,为了提高其建设质量,消防安全首当其位。防火安全的设计,疏散设计,有顶步行街的防火设计是否局限于国家消防规范,只有处理好设计中的难点,以安全性为前提,才能更有效的体现出消防安全在有顶步行街中的意义。
一、有顶步行街设计的难点
传统的商业步行街是由历史发展形成的,一般都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和次城市中心区,象征着城市的繁荣,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商业资源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传统的步行街街道用挑檐、重檐、敞廊盖顶或过街骑楼遮挡风雨。而现代的商业步行街大部分以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为主。主要特征为:供市民购物游玩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有顶步行街的两侧有引导人流进入的入口,顾客可以通过此入口流动在商铺之间。步行街两侧建筑模式繁多,空间大的知名超市、主力店、影院、KTV等及鳞次栉比的小空间摊位。也具备着半开放和交往的景观空间。有的商业街不仅有顶棚,还在入口处设置门窗,形成完全封闭的室内商业街。对于此种建筑模式,防火设计难点有以下几点内容:
1.1、受限于室内空间形态
有顶商业步行街空间受限于空间形态。根据现行的消防设计规范来说,有关中庭的规定将牵制建筑物组成的围合空间,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防火分区如果利用实体墙和防火卷帘,建筑设计的空间感毫无疑问遭到破坏,如果不分隔,将会导致超过规范要求,商业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过大。
1.2、疏散距离超过安全范围
规范规定要所要求的是安全疏散距离为30m,而步行街人员到达室外安全地点的疏散距离往往超过了30米,增大了危险性,假设事故发行生,肯能会因为防火设计不当导致人员伤亡。其次,有顶商业街两侧商业建筑的部分安全疏散出口都设置在步行街内,首层无法直接对事发,需要借助商业步行街疏散。
1.3、现行国家消防规范不适用有有顶步行街
有顶的商业街的防火设计往往不适应国家现行消防规范的排烟设计。对于排烟设计,设计者往往按照现行的消防规范设计商业步行街的自然排烟。这样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净空高度大于12m的顶棚,由于“层化”现象,自然排烟窗是否能真正起到排烟的效果。其次,对于商铺的安全疏散,商业步行街还担负着一定的作用,满足了现行消防规范对中庭排烟的设计要求,对于步行街人员的安全疏散是否确保。
二、有顶步行街设计的研究
2.1、相关标准条文
根据福建省步行街消防设计的有关规定:
(1).室内步行街建筑的耐火等级设计不低于二级。
(2).首层沿步行街长度方向每隔60m应设不小于6m直接对外的疏散出口;室内步行街两侧商铺的疏散门可直接通至步行街,但首层通过步行街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大于60m;二层及以上楼层商铺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不大于37.5m;靠外墙设置的疏散楼梯间在首层应直通室外,不得再经过步行街通向室外(不包括每隔60m应设不小于6m直接对外的疏散出口的数量)
(3).步行街首层通向室外的各出入口距离出口15m范围内的店铺,应采用实体墙与步行街进行分隔,保证步行街内人员安全疏散。
(4).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建筑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可采用实体墙、防火玻璃或钢化玻璃加喷淋保护,如采用防火玻璃或钢化玻璃加喷淋保护,应提供火灾可行性试验报告;相邻商铺之间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实体墙分隔到顶(禁止采用防火卷帘或轻质隔墙替代),隔墙上严禁开设门窗洞口。
(5).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应设置独立的排烟设施;商场等大空间区域应按不小于500 m2划分防烟分区,排烟系统进出口布置应确保加压系统吸入口不受烟气影响。
(6).商店应采用防火墙与步行街进行防火分隔;
(7).商店内应设置不经过步行街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8).当直通室外安全出口宽度不足,必须通过步行街时疏散时,应设置防烟前室与步行街连通,且该疏散出口的宽度不得大于总疏散宽度的20%;
2.1.1 设计策略探讨
2.1.2、防火设计要根据不同形式的步行街
不管是传统的步行街,现代商业步行街以及有顶步行街,防火设计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根据不同的建筑模式来进行不同的防火设计。步行街内街是参观和浏览人员的主要通道,在疏散安全方面担任着重要的责任,非封闭的顶层结构模式才能使用有顶步行街的设计。假设采用封闭顶层设计,内街可以设置为中庭,并配合机械化排烟措施。在顶盖部位材料设计时,可燃性低燃烧度有限的不燃或者难燃材料是最佳选择。采用耐火极限高于2.5h的不燃少提为其支撑的安全结构设计。支撑体系为钢结构。低于不同的建筑或者单一针对有顶步行街,确保安全防火的耐用级数。
2.1.3、控制火灾荷载,形成防火隔离带,利于安全疏散
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到步行街两侧商店,确保人员疏散安全,对于步行街的设计材料要求都严格要求,比如宽度,高度,横通道,材料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性。有顶步行街更是要做好防火分区,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比如店铺之间最狭处宽度间距的要求,不小于8m。步行街无固定的火灾荷载,除了人员通行外别无其他用途,真正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使有顶步行街真正成为疏散的安全区域,根据福建省消防设计建议第③条中,从店铺到安全出口到露天步行街出口步行距离要控制在60m以内。
2.1.4、店铺街道排烟效果
有顶步行街要设置自然排烟设施,排烟窗的面积要尽量加大,开口面积不小于步行街地面棉结20%。为了防止烟气向步行街蔓延,排烟装置应该是每个商铺所具备的。将烟气排出室外。影响有顶步行街排烟效果的有如果烟气沿顶棚下长距离蔓延,烟温冷向地面沉降,顶盖受热,上层热空气层都会产生热降现象。所以,储烟池构造设计是是有顶盖步行街应采用的,出烟口两侧应设挡风板,池深应达1m以上,顶面有隔热措施。防止热障的产生。步行街的排烟设计要进行严密的防烟分隔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高层建筑。有顶步行街和商铺内以及回廊可以设计机械排烟设计,使烟气可以有效防止无法向步行街蔓延。
2.1.5、采取防火分隔,控制火势
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是尽量把火灾控制在商业建筑内,防止火势的蔓延。主要设计措施有:“步行街建筑面积超过一定规模时,建筑要主要设计自动喷水灭火和自动报警系统。其次,要有一定的耐火极限,主要设置在店铺面向步行街一侧的护构件。再次,商业建筑储存区的设置,采用防火耐性高的墙体和楼板进行分割,业主要藏储层取货交通楼梯和营业部位的疏散楼梯要分开设计,方便业主来往于商铺和仓储层提取货物,自行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性。再次,采用非接触式图像式火灾探测系统和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可以适用于室内封闭的有顶步行街。
三 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各地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建。有顶步行街已经成为当下火热的商业建筑模式,应该着重设计好防火设计,遵循国家消防规范要求,设计标准也要遵循建筑模式,明确划分防火区域,做好防火分隔,控制火灾荷载,根据店铺的实际效果做好排烟措施,使各项商业建筑和资源得到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雁秋.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研究[J].建筑学报,2009,(12):75~77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人性化;山西巷民族街巷
一 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的相关概念
商业步行街是步行街的一种,存在于城市中商业活动较为集中的街道,由大量的零售业和服务业商店组成,与其它商业街不同的是商业步行街是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的集中商业买卖区域。本文从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两个方面来研究如何达到人性化设计。显性要素即具体要素,包括基础平面、垂直面和上部平面三大部分,本文只对基础平面和垂直面进行论述。基础平面环境即底面包括大地、水体、低矮的植被、座椅以及所有铺地材料等;垂直面环境包括建筑立面、照明设施、指示牌等。隐性要素即抽象要素,如街道空间环境的历史文化、地域性等。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性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和思维模式等,在保证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产品进行优化,已满足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追求,其前身是人体工程学的出现和发展。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人是直接接触和使用步行街空间环境的主体。从设计的本质来说,任何设计观念的形成都是以人为基础。就步行街空间环境设计的本质来说,在以人性化为主要设计理念的前提下,最终运用各种综合手段,来创造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以满足人们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及精神需求。
在《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中,多次强调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营造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必要性,并通过对美国城市中现存开放空间具体案例的分析,在尊重场所背景文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场所人性化设计导则,使城市中的开放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更好地为人服务。由此,本文认为城市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一方面强调设计必须尊重场所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强调具体设计应一切为人所用。
二 乌鲁木齐山西巷民族街巷概况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并作为新疆旅游业的中心重点城市。山西巷位于乌鲁木齐南门和二道桥之间,曾是龙泉街的前身。据笔者所做调研得知,此处并没有真正一条街巷名称是山西巷,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会将这个片区称作”山西巷子”。本文所改造的民族街巷位于山西巷子中间的一些小巷,当地人直呼的“铁皮巷”、“作坊巷”等。之所以选此处进行改造,是因为这里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以二道桥市场以及国际大巴扎同属于原来二道桥民族传统商贸区。但就目前街巷环境来看,与二道桥市场和大巴扎环境相脱节。
三 乌鲁木齐山西巷民族街巷改造的人性化体现
(1)显性要素的人性化设计
本文通过对山西巷民族街巷外部及内部的物质空间调查认为,这片区域可以改造成具有新疆代表性的商业步行街,以此来作为二道桥商贸圈的开端。由于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尺度、建筑立面、街道设施、地面铺装以及盲道、无障碍通道的设计是人们最容易发现和感知的,也是突出人性化设计的具体载体,因而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1)空间尺度的人性化设计
据笔者实地测量与考察得知,山西巷附近的小巷长度大部分不超过500米,此长度符合《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步行商业街长度的规定,过大过长的商业街,会导致行人产生距离感,难以亲近,而且对人的体力也是一个考验。因此,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改造后的商业步行街在长度的设计上应保持小巷原有的适宜长度,增加巷与巷之间的节点空间,设立开敞的小品类休闲广场,让人愿意“滞留”,使人在心理上受到关怀。不仅如此,根据测量得知,山西巷附近的小巷宽度大部分在10米左右,两旁的建筑多为3层左右,整体街道两旁建筑的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大多在1和2之间,符合街道亲切感的空间尺度关系。(图1)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街道过宽、建筑物过高,使行人压抑并缺乏安全感。购物的人们多倾向于平行移动,而垂直方向的移动多数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所以,改造后的商业步行街在空间尺度方面保持原有街道宽度适宜的特点,在对建筑高度的控制上也应符合人的心理,即打造双层商业步行街,营造宜人、亲切、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
2)建筑立面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场所》一书中曾提到:“影响步行商业中心成功与否的重要空间设计特征之一就是避免“死空间”。对于维持城区的活力来说,保持面向步行者的店面的连续性是必要的。突然隔断的空间地块以及与街道不统一的秃凸建筑对于步行活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因此,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的人性化设计应体现连续性、连通性原则。
根据笔者所做调研,山西巷民族街巷沿街建筑立面和巷中建筑立面由于新旧建筑之间的混合,商业店面门头招牌形式的大相径庭,商家随意摆放搭建的商品以及建筑外立面所用材料和颜色的不统一,使得建筑立面凹凸错落,整体混乱,毫无可观赏性。为体现人性化设计,在改造的过程中,将原有建筑一层的外立面进行修复和整合,使商业店面及门头招牌进行统一的高度和宽度设计,并将民族图案和装饰纹样通过现代建筑材料运用于建筑外立面,突出新疆地域特色的同时形成视觉连续性。对于步行街二层建筑外立面将统一运用雕花木柱和透雕装饰进行设计,增加人们的视觉复杂性。
3)街道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设施是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人性化设计的突出体现。原有山西巷民族街巷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导致街区中的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因此,在对其进行改造中添加人们需要的街道设施,具体如下:(1)护柱。将护柱设置在步行街入口处,其高度为40—45cm,不仅可以起到阻止车辆侵入、划分引导空间和丰富景观的作用,同时还能作为辅助座椅供人休息。(2)公厕。将公厕设置在步行街的一层和二层中间,通过区别于店面的颜色和铺地来方便行人的使用。(3)座椅。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写道:“在评价特定区域中公共环境的质量时,必须把能否为人们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因此,在对山西巷民族街巷的改造中为了服务于多种使用者将添加多样的座椅:如木制无靠背长椅(约0.9m×1.8m×0.4m),这种长椅可以提供多种休息的可能性;可移动的靠背座椅;围绕花池边沿或环形长椅等,对其位置的摆放应尽量满足不同需求者的观看方向。座椅多选用温暖舒适的木制材料,其他辅助座椅可以选用金属、瓷砖、石材等材料,体现步行街多样化设计。(4)指示牌和照明设施。山西巷民族街巷作为游客对新疆地域文化直观认知的重点区域,指示牌的存在是必要的。因此,将在街区入口处添加指示路标牌或在临街建筑墙壁上加入交通引导图,使旅游和购物的人群对此区域有个整体且较为清晰的认识。在照明设施的改造中,将原有照明进行重新设计,使街灯在颜色、形态及排列顺序上形成连续的景观,与街道民族地域风格相统一。(5)街道植被。在街巷绿化设计中,本着原有绿化设施,增加特有的植物景观。根据街巷的尺度,种植并加入具有特色的景观树以及亲人尺度的灌木、植物容器、鲜花盆景等,来增添街道的温馨和亲人特质;同时,还可以在内街根据商户不同条件和需求,进行墙壁的垂直绿化、阳台绿化、门头绿化等形式来丰富街景,营造环境宜人的商业氛围、优质的街道气候等。
4)地面铺装的人性化设计
地面作为商业街区三度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商业街区建造的好坏起到重要的意义。人们行走时的感觉在商业街区设计时显得尤为重要,“走”感觉的舒适和随意,是决定商业街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对山西巷民族街巷地面铺装进行改造时,将采用流线型铺装,起到纵深引导的作用,减弱直线型街道的单调,增加街道趣味性。在材料的选择上,本设计将全部采用砖铺装,从而创造出一种空间感。
(2)隐性要素的人性化设计
隐性要素的人性化设计通常是对场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要素、社会状况的解读后,将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环境设计中。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巷中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新疆地域特点的是经营方式和买卖方式上的独特性。一方面是业态规模小、网点多、品种齐全、价位较低,特别是一些民族小商品和土特产品,所售价格往往比其它地方低很多,受到当地人们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买卖方式较有特色。天然的户外巴扎、热情的沿街叫卖、巷中手工作坊中叮当的声音、买卖者之间讨价还价的自在过程都是独特之处。这种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买卖行为,以自身的优势存在,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新疆传统巴扎的身影、历史与现实的延续、传统与现代的交会、趋同与特异的较力。因此,在改造中将保留原有独特的买卖方式,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统氛围的营造,增加整个商业街区的人气,突出山西巷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在对山西巷民族街巷进行改造过程中,将传统买卖方式保留在现代商业步行街购物空间环境中,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符合当地人的买卖行为方式。除此之外,商业步行街在规划中,要对零售、娱乐和餐饮在内的混合功能进行总体规划,对促销、维护和活动组织进行协同管理,全面体现人性化管理和服务。
四 结语
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较为重要的活动场所,人是使用主体,宜人的商业空间环境是商业街成功的重要因素。当代城市商业空间的设计理念将商业效益的关注度逐渐转移到人的体验、商业街人性化尺度、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上来。本文从步行商业街空间环境的显性和隐性要素——宜人的空间尺度、连续的建筑立面、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保护等层面入手,探讨人性化步行商业街的构建,真正做到将人性化设计思想和原则运用到空间环境的表达中去,希望通过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来进一步提升当代人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朱荣.城市公共环境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5] 陈懿君、阮如舫.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地域性营造[J].江苏建筑.2012,2.
[6] 张荃.人性化商业街空间尺度探讨[J].山西建筑.2011,7.
关键词:酒庄、红酒、步行街、规划与设计
馀庆酒庄位于大连市华南板块,占地面积约20000余平方米, 由于此项目的地理位置的特殊,其容积率控制为0.3,地上建筑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因此酒庄的地面部分只能看见九栋形式各异的欧式独立的小别墅(每栋均为不同主题的红酒会所)掩映与园林之中。由这几栋独立建筑围合的下沉广场,形成了一条长120余米的步行街。
项目定位为葡萄酒的储藏、销售、品尝、文化、休闲旅游等一体的综合性酒庄。
酒庄(Chateau)一词源于法国波尔多,原意是城堡。酒庄多是建造在海边或山谷里,不仅风光美,而且气候好,阳光充足。如此梦幻、迷人之地,本身就应该是个旅游的好去处(即所谓“3C”概念:海边――Sea;沙滩――Sand;阳光――Sun)。
在为酒庄选择设计方向的时候,我们知道葡萄酒意味着生活中的世俗快乐:声音、味道和颜色。所以,人们在品尝葡萄酒时不仅得到巨大的享受,同时也在建筑中享受到同样美妙的视觉体验。同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酿造美酒和建造存放这些美酒的建筑。人们会自然习惯的把一种美酒和某种设计风格、生活品质联系起来。
整个酒庄规划为:一心,一环,五个功能区。一心即红酒中心小镇,一环即葡萄酒文化体验环线(包括地下步行街),五个功能区为:葡萄酒文化体验区、红酒文化展示区、红酒储藏区(包括VIP个人红酒储藏单元、红酒酒桶储藏)、红酒温泉区、运动休闲区。
整个酒庄中的步行街设计,是跟甲方沟通、调整最多的地方,也是我的第一次对步行街相关规划设计有所了解的开始。在商业地产的各种形态中,无论是从操作的角度看还是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商业步行街无疑是其中比较复杂的一类,但也是形态最为丰富的一类,商业步行街从立项建设到开始营业,设计到建筑规划、市场定位、主题定位、装饰装潢、商业布局、商铺间隔、宣传推广、招商销售以至商场的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易地方式,城市街道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步行街发源于中国,唐代时期,长安就有了著名的商业街:东市和西市。到了宋代,清明上河图就是典型的商业街,而今城市街道几乎成的汽车的天下,能有一段只属于步行者的商业街道以成为一种奢侈。所以很多城市的步行街也成了一个城市的休闲旅游的一个必经之所,也成了一个城市的名片,像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也是北京唯一的一条步行街,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中华商业第一街,都是赫赫有名。
步行街―― 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街道开敞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其一般位于城市的交通枢纽和交通集散的地点,如火车站、地铁站、长途客运站,每天聚散大量的人流;还有沿江、河、湖、海边得风景优美规划步行街的理想地点。
随着商业形态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购物渠道以趋向多元化,如大卖场、折扣商场、网上购物等越来越多的瓜分着商店购物的份额。因此,现在人们到商业步行街以购物为目的的比例逐渐减少,而以休闲逛街、外出吃饭为目的的人则大为增加。
国际一流的商业步行街具有的特征:
1.硬件设施一流,包括市政、交通和商场乃至购物环境的硬件设施;
2.它应该是多功能的,比如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餐饮、旅游等;
3.商业步行街管理水平应该是一流的,不仅要具备普通的商业物业管理功能,而且在步行街整体形象宣传方面,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水准方面也应该是一流的;
4.世界著名步行街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味。
本次设计的步行街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并争取甲方的最大利益化,进行新的尝试:将步行街融入到酒庄之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红酒文化步行街。步行街二侧规划设计为各国跟红酒有关的特色餐厅,红酒专卖店,红酒文化馆(出售各种跟红酒有关的物品)等等,打造一个以红酒文化为内涵的高端步行街。
设计时充分利用下沉广场的不规则性,吸收了根据古人对园林的设计曲径通幽的思想,步行街的设计采用曲线形设计,并在其间放置一些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增加空间的层次感,避免空间过于单调与呆板,增加行进于其间的人的好奇心,在视觉上吸引人们前往与探索。
步行街的地面地标高与材料设计丰富而富有变化;天然光与人工照明相互配合,仔细安排了广告牌、图标与商店招牌,色彩协调而鲜明,整体感觉步行街充满了欢庆的气氛,令人沉浸其中,吸引人们前去购物、休憩,也将此成为整个设计的亮点。
步行街二侧的建筑外墙采用通透的落地玻璃,使之内外的界线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
关键词:益阳商业步行街;长沙太平街;文化视角;策略
益阳商业步行街2004年2月2日正式开街,其商业定位是从根本上改善益阳市的商业投资和现有购物环境,优化本土商业结构,形成聚合效应,成为推动益阳市经济发展、拉动益阳市消费的杠杆和湘中消费圈的核心。然而,步行街内商家们惨淡经营的局面,整个大气的设计与商业步行街门庭冷落的氛围却向它的实用价值提出了深深的质疑。益阳商行街起步晚,资金有限,经营者素质不高,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而忽略它的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等因素,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益阳商业步行街的文化渊源
益阳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梅山文化的起源地。益阳商业步行街位于益阳市商业中心地段的赫山区赫山庙。赫山区,原名益阳县,置县于秦代,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悠久历史,古属长沙郡,是三湘大地著名的古县之一。赫山区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三国时代,吴蜀争荆州而距益阳;唐代名相裴休,在益阳的白鹿山上诵经讲道;会龙山的栖霞寺,是建于晋代的一座古刹……益阳商业步行街是益阳市政府和益阳市赫山区政府以“政府主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发建设的市政重点工程,初期规划以销售中、高档精品为主,是欧陆人文风情与益阳竹乡文化有机结合,很好的发挥了商业步行街的文化、购物功能。
2.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现状
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建成借鉴了全国众多步行街的经验与教训,坚持高品位、高质量地进行设计、施工,以求为益阳建成一个集购物、旅游、娱乐、餐饮、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初期,益阳商业步行街开发建设符合益阳市整体规划,适应当今城市建设发展的潮流;同时也利于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和城市化进程,整合商业资源,彰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商业价值,推动益阳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步行街在发展过程中,商业氛围与文化环境严重脱节,商业步行街的经营者普遍亏损,益阳商业步行街日趋冷清,实力薄弱者大面积的关门倒闭留下的也是怨声载道,时刻准备将手上的店面转手,以求更好的去处。纠纷和冲突持续不断,愈演愈烈,而且局面还在进一步得恶化当中。
三、益阳商业步行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长沙太平街相比,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3.1从商业步行街的地理位置来看,约占59.88%的人认为商业步行街的地理位置不合理,仅有39.82%的人认为商业步行街的地理位置合理,原因在于:其一,它受赫山区政府近距离管辖,具有政策优势;其二,它在商业步行街的入口新建了一个公交站,方便消费者进出步行街。而超过49.53% 的调查者认为长沙太平街交通方便,易于到达。仅有34.32%的调查者认为长沙太平街交通不便利,但它的改善空间很大。由此可见,益阳商业步行街在空间布局上不合理,地理位置优势不明显。
3.2从步行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来看:仅有11.7%的调查者经常去益阳商业步行街购物,46.4%的人只是偶尔去一次,还有24.5%的人不喜欢去步行街购物;而对长沙太平街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且平日经常去的人约占20%;喜欢但只是偶尔去一次的人数约占70%;不喜欢,只把它当作普通道路的人数为约占3%;现在已经不去或很少去了的人数仅占7%.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与长沙太平街相比,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吸引消费人群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3.3在问卷者对步行街的总体印象方面:44%的人认为益阳商业步行街只是简单的购物广场,没有什么特色,超过27%的人对商业步行街比较失望,没有“城市名片”的效果,仅16.7%的人对商业步行街的印象很好。而超过67.3%的调查者认为太平街具有复古式建筑风格,街道整洁,是旅游观光的特色景点。约占51.7%的调查者认为长沙太平街的商品具有民族特色,价格合理,是领略历史文化气息的好地方;仅有9.3%的调查者认为长沙太平街没有“城市名片”的效果。
3.4从商业步行街的经营模式和商品的质量来看:约占59.8%的调查者认为益阳步行街的经营模式单一,商品缺乏特色。益阳商业步行街商品几乎以外来品牌服装为主,在步行街里面,很难找到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商品。
3.5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来看,益阳商业步行街的消费人群以18-45岁为主,消费者多以购物为目的,它以名牌商品为主,消费水平多在200-500元之间,打破了消费者固有的消费,容易助长“攀比”之风,不利于倡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的消费观;而长沙太平街以学生和游客为主,以旅游观光为目的,消费水平集中在200元以下,100元以下的高达67.2% ,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消费者自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4.益阳商业步行街发展“瓶颈”的原因
与长沙太平街的蓬勃发展相比,益阳商业步行街的惨淡经营与商业步行街文化底蕴的缺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然,某些经营者的资金有限,虚假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模式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完善,商业人气不旺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商业步行街的选址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4.1缺乏整体规划,地理位置不合理。
益阳商业步行街是老城区,历史上靠近郊区。在2002年建成后,虽然靠近赫山区政府,但附近的金嘉利购物广场和万木春商贸城货品更丰富、基础设施更完备、选择性更大,价格更合理,商业步行街远远比不上他们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且它靠近街道里面,街道窄,不便于停车,也不利于人群的集中与疏散。
4.2封闭式的环形建筑风格。
益阳商业步行街的从整体来看是封闭式的环形的建筑。一方面,街道过于拥挤,不便于人流、车流的出入;另一方面,商品集中在一起,缺乏时尚感和层次感,不利于整体建筑风格的美观和商业步行街规模的扩大。
4.3经营模式单一,模仿过多,缺乏特色。
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商品不像长沙太平街一样具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它主要以服装经营为主,尽管后期有泰阳证券、塔客堡中西餐厅旗舰店、古罗马魅力会所、川神火锅城等一大批主力品牌店进驻,但并没有改变益阳商业步行街单一的经营模式。以服装为单一导向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它与外来市场的竞争。
4.4商业氛围与传统文化严重脱节。
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兼顾它的文化内涵,只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它原有的建筑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它自身一些有特色的品牌和特色文化,像安化黑茶、桃江美人茶、松花皮蛋、茶文化、竹文化、佛教文化、古三国文化等并没有发展起来。
4.5商业步行街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
益阳步行街的进驻商家共200多家,超过67.52 %的人认为商业街里的经营者漫天抬高商品价格,以高额的售价赚取价差来获得利益。甚至有少部分经营者采用非法途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等等,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商业步行街所力求的高品位、高质量的形象,更使消费者对步行街品牌的认知度越来低并趋于恶化。最终影响了整条街的经营业绩,导致现在停业、亏损比例是居高不下还颇有上升趋势,发展危机愈演愈烈。
4.6功能的多样化水平不高,社会服务水平低。
相比长沙太平街,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城市绿化、卫生环境,社会治安、公共设施方面等存在明显的不足。54.32%的人认为步行街周围缺少相应的绿化措施,且垃圾随处可见,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其次,社会治安方面,它周边存在很多流动性的小商小贩,缺乏相应的安保措施,严重影响了市容整洁。
5.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策略
针对益阳商业步行街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参考了大量的书籍资料,经过认真地数据分析和调查研究下,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益阳商业步行街未来发展的策略:
5.1整体规划,空间合理
在商业步行街的整体规划上,改变它现有的环形结构,将商业步行街与金嘉利广场、万木春广场重新进行统一规划,扩大它的整体面积,使其能够引进更多的店铺,丰富商品的种类。在商业步行街的建筑风格上,可以将步行街与使益阳特有的山水文化和佛教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5.2改变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引进品牌,优胜劣汰
改变商业步行街以服装为导向的单一发展模式,引进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商业步行街市场资源、发展潜力,吸引大型知名的餐饮、娱乐、休闲项目等进驻益阳商业步行街,形成多功能的、综合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一些资金来源不足,竞争力不强的经营商户逐渐淘汰,优化市场环境。
5.3树立品牌形象,突显益阳商业步行街文化内涵
可以发展益阳地区的土特产品,如竹制品、农副产品(黑茶、擂茶、皮蛋等)、小商品等带有益阳特色的地方特产。其次,益阳是世界羽毛球冠军之乡,培养出了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等7位羽毛球世界冠军,益阳还是八一女排训练基地,因此,在步行街周边可以引进具有体育休闲功能的商家进驻,或者举办一些有意义的体育项目展览,也可以邀请羽毛球世界冠军举行大型公益讲座,或进行体育项目代言等,吸引投资。
5.4完善益阳商业步行街城市功能。
城市绿化方面,增加步行街的景观设计,在步行街中心或建一个小型的花坛,或适当地引进鲜花市场。步行街文化方面,可以在步行街里面建一个中小型的书城,或建一个大型的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城市休闲、娱乐方面,步行街里面可以建一个游乐场或小型的公园,或者在适当的地方修建一些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如座椅、凉亭等),停车场等。
5.5政府加强对益阳商业步行街的管理和引导。
益阳商业步行街发展的资金有限,政府必须对绿地、花坛、步行道、街道照明设施、路牌、广告灯箱等的建设注入一定的资金。此外,还应提供为顾客服务的各种设施,包括为消费者提高可供休息的座椅、标志醒目的公共厕所,座椅不仅是休息设施,更是影响公共空间活力的关键性因素。
6.结语
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引导它正确、合理、有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经济发展中,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固然重要,但对一个城市来说,更长远的发展在于它的城市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未来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中,商业步行街文化将成为一股新的经济力量,它必将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
益阳商业步行街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先天不足,后天改造有限,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冲突严重,过度商业化致使城市文化功能逐渐丧失等不利因素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在以长沙太平街为参照对象,对益阳商业步行街的的“病态发展”深入剖析,从中发现以益阳为典型代表的中小城市商业步行街在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了有利于益阳商业步行街发展的措施,益阳商业步行街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兼顾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实现益阳商业步行街的健康、有序、飞速发展。同时,能够给我国其他地区中小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谌金中.论益阳城市文化的向度.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一期
[2]费明胜.论商业街的困境与创新,2003年,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8卷第6期
[3]诸宁.国内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与改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步行,出入口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广场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不仅是极大地丰富了所有国民消费的场所,也是为我国大小商品经济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机遇。而怎样运行好,管理好城市商业综合体,怎样设计好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出入口,怎要去设计好一个公共空间,一直是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商业运营师不断研究的问题。我们就简单的探讨一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运行,和出入口设计。
二、城市商业综合入口空间形态
1、平面布局
从平面布局上看入口与建筑的关系大致以下儿种有:连续式,凸出式,凹进式,独立式,交叉式,按照建筑不同的自身条件和空间形式,选择适合的平面布局方式。连续式,只在建筑的外部界面上开口,并不破坏建筑的几何秩序,入口与建筑的平面位置相重合。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视觉保持连贯统一,除了开门之外,平面上不做其他特殊处理。这种建筑入口可用图案装饰标明位置,通过入l:I周围材料的颜色、肌理的变化或是构筑物的设置,使其与它所临商业综合体近的地方进行明显的区别。凸出式此类入口依靠雨蓬、门廊等构件或者建筑本身的体量,突出出于建筑主体。布置灵活,造型方便,适应性强,有明显的提不引导作用。凸出式入口是比较常见的入口形式,在设计时主要注意整体性把握。凹进式,将凹入建筑主体的部分形成入口空间,凹进式入口将一部分外部空间引入建筑内部。既不破坏建筑外观的整体性,又使建筑形象形成丰富的光影虚实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引导作用突出,给人以醒目的方位感和空间感。还可以有效减轻交通人流的压力缓解公共建筑入口与街道的矛盾。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地带,较多被适宜采用。独立式建筑入口与建筑主体完全分开或者通过架空构架等元素与外墙面分离,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空间元素存在。由于与主体分离,独立设置,所以这种形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灵活的多变性,可以随着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建筑风格特点进行调整,满足入口的标志功能和文化功能。交叉式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建筑入口空间的形式同时具有上面的两种或二种类型,在凹进的入口空间上伸出雨蓬或者柱廊,从而使整个入口形象生动活泼。在采用该方式时,要注重防调性,避免相互矛盾而变得凌乱。
2、剖面关系
综合体建筑立体式入口从剖面关系上具备水平、高差、立体这二种空间形式。根据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和综合体建筑的使用需要,以一种形式或者多种形式组合出现,使入口空间呈现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空间序列。水平常用的空间设计手法有围和与架空,在竖向上空间变化较微小或者没有变化,常在综合体建筑的主入口出现,起到过渡缓冲的作用。给人以开阔和震撼的视觉效果。高差在建筑设计中,`常使用增减、叠加等方法进行空间的设计。这种方法沿城市综合体建筑立体式入日空间研究用到入口空间的设计中,常通过底界面的竖向变化来塑造和增强空间的层次感。立体立体形式的入口空间不仅意味着水平方向的过渡,还通过楼梯、夹层、中庭空问使几个不同层高的空间相互穿插时运用地下通道与地下交通相连接,以取得垂直方向的空间过渡。对立体式的入口空间来说,空间的序列和节奏尤为重要。在设计中,可以利用地下广场、空中走廊、步行平台、楼梯坡道等界面组合成点一一线―面的空间序列。可以沿卞要人流路线逐一展开一连串形态不同的界面,使空间序列起伏抑扬、节奏鲜明,避免单一调沉闷的空间效果。
三、城市商业综合体步行街设计与出入口设计
入口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最基本的部分,自从建筑产生伊始就出现了。“宅之受气于门,犹人之受气于口”,“气口如人之口,气口足,便于顺堂纳气,利人物出入”。步行街入口是指步行街出入口部分的空间及其周围环境,是步行街区与周围环境(包括建筑、城市干道等)之间的过渡和联系的空间,是一个有一定秩序的人造环境。步行街入口往往形成开放性空间,它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建筑、道路、广场、标牌、植物、地形等,它的范围、大小、层次应突出以人为中心。步行街入口是整个步行街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形成一个节点,是人们进入步行街的“序幕”,是对步行街感知的重要范围,烘托并影响步行街在其所在区域和城市的地位。在城市空间中,步行街不是孤立的,而是城市统一体中的一个单元,通过其入口空间同其他单元对话,从而使自身形象完整。
1、 功能出入口的功能一般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基本功能是入口最主要和原始的功能,包括交通功能及安全防卫功能:衍生功能指后来衍生出来的功能,精神功能。步行街入口不同于一般的入口空间,例如建筑的入口或学校,居住区的入口,它不具备安全防卫功能,又由于限制车辆的通行,并不具备复杂的交通功能,但步行街出入口往往汇聚大量的人流,其位置多为人流和车流垂直相交处,故交通功能颇为重要。步行街入口最突出的功能是其衍生功能或精神功能,它界定了整个步行街的空间领域,往往成为步行街形象标识,甚至成为城市的景观标志。
步行街入口是人们进入步行街的必经之途,是步行街交通的节点,因此,交通功能是步行街入口空间的最基本的功能。商业步行街的入口往往是人流汇聚的节点,为了便捷交通,步行街的入口多设在交通效益最高的街角区域,靠近公交站点并接近市民主要汇聚的方向,充分利用城市街道和公共交通设施,形成入口广场,以容纳更多的人流;同时,作为商业街的起点,具有鲜明的入口意象和引导性,起到汇聚人流的作用。步行街入口的精神功能首先体现在其标志功能上。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步行街而言,入口往往成为设计思想外泄的点睛之笔。主入口是界定内与外的重要标志,体现着步行街的精神面貌,是步行街的“脸面”。步行街入口空间的精神功能除了标志功能外还有很多,如传播文化信息,引导人们对街区文化的认同,增加步行街区的亲切感和归属感等。
2、功能出入口的类型
按平面构成方式分按平面构成方式的不同,步行街入口可以分为广场型、院落型、线路型三种基本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
广场型是指带有集散广场的步行街入口空间。步行街入口节点放大处理,形成面积较大的集散广场,这是比较常见的入口处理方式。在广场上可以设置配泉水池,座椅花坛,入口具有相对动的特征。
院落型入口具有相对静的特征,类似于庭院,具有停滞性,人可以停下来进行交谈等活动。在一些传统街区的步行街入口设计中,常常融入中国传统庭院空间意向,将入口空间设计成类似四合院入口庭院,以清水照壁。
四、结束语
其实商业综合体的步行空间设计,步行出入口设计,不是一个简单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运行,地段选择,市政建设,金融管理,产品宣传销售等综合的大问题。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一定是要服务市民,也要便利商业发展的,商业就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命脉,而从城市商业综合体,步行出入口这样的关键重要的小细节,却也往往关乎着一个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否成功。
参考文献
[1]江泓.商业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11)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商业建筑在功能和形式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相继建成了数量众多的大型商业广场,它们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形式多样。立天唐人公司立足时代的潮流,是一家专业的商业地产投资运营商,在全国各地已有多个商业地产项目,“绿色城市综合体”是我们的核心产品,“加速商业繁荣,共建绿色城市”是我们的核心投资理念。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商业地产模式。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展览、文化娱乐、健身休闲、餐饮、交通等城市空间的两种及两种以上进行优化组合,在空间上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综合体空间上通常存在一个公共连接体,连接体周边设置各业态主力店,连接体与主力店之间相互连通。由于综合体建筑规模和尺度巨大,功能复杂,发生火灾后容易导致蔓延迅速、人员疏散量大、扑救难度及财产损失大等后果,其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现代消防设施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独特性。而目前我国尚无针对此类商业综合体设计的专门规范,疏散设计除依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外,还要遵循相关功能涉及的众多规范。因现行国家标准对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所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足,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保证消防安全,是我们当下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针对德州唐人中心商业综合体在建筑方面的消防设计进行了初探。
一.项目基本情况
德州唐人中心位于德州市安然居小区以东,三八路以南,滨河路以西,东方红路以北。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约为57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综合体部分地上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包括地下超市、综合百货、室内外步行街、SOHO楼(公寓+办公)、LOFT楼(公寓)、娱乐楼等。百货楼高28m,娱乐楼高23.6m,公寓楼高150.2m,室内步行街高18.2m,室外商业街高18.2m。
二、防火设计难点
由于该项目建筑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依照现行国家防火技术规范关于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规定,难以实现本项目特定的使用功能、建筑效果及构造需求。防火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如下:
2.1防火分区
《高规》第5.1.2条的规定:“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
根据上述规定,在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条件下,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本工程设有一条长约250m,宽10m~14m,高18.2m的室内步行街,步行街的两侧由小型精品店铺组成,见表2-1和图2-1~图2-3所示。
表2-1室内步行街各层建筑面积
如果按照现行的国家相关防火规范,需要用防火卷帘将各层的开口与回廊进行分隔,但此种作法无疑会破坏建筑设计的效果,防火卷帘需定期进行检修,后期维护费用较高。另外,在应用中,防火卷帘也逐渐暴露出可靠性较低的问题。结合本项目商业广场的建筑特点,如果中庭四周全面采用防火卷帘进行防火分隔,则需要采用大量大跨度的防火卷帘,消防安全水平难以保证,且不能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因此不建议在本项目内采用此种分隔形式,但若不分隔,由于商业街的上述结构特点,将导致步行街中庭防火分区面积过大,不能满足《高规》第5.1.2条的规定。
图2-1室内步行街首层及商铺示意图
图2-2室内步行街二层及商铺示意图
图2-3室内步行街三层及商铺示意图
2.2安全疏散
《高规》第6.1.7条的规定:“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第6.2.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本商场建筑中布置的部分疏散楼梯在首层不能直接通向室外,人员需通过步行街公共区域到达室外,最大疏散距离为38m,不满足高规上述两条要求,见图2-4。
图2-4步行街首层疏散距离示意图
第三章初步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的大型商场设计理念已从传统单一的百货商店转向综合性的商业中心。这些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往往集购物、休闲娱乐、运动、餐饮于一身。商业布局上,也有多种的形式,既有满足人们对不同风格和品牌需求的精品商业街的形式,又有适应家电、百货、超市业态的面积较大的主力店。
不同的业态和商业功能布局的可燃物和火灾荷载的分布特点、火灾和烟气蔓延特点、人流特点也不同。如本建筑内的步行街,由大小不一的中庭、公共走道及其两侧面积较小的一连串精品店组成,其中宽敞的中庭和走道组成的公共区域,占据了步行街的较大一部分面积,这部分公共区域主要是火灾荷载较低的人流通行空间。
由于这样的建筑和商业布局特点,如按规范要求数千平方米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在连通各层的中庭开口处设防火卷帘在商业街中实施有很大困难,会造成人流通行空间隔断和使用大量大面积、大跨度的防火卷帘,增加消防设施本身的不可靠性。因此,需要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新的设计理念进行论证并提出相应调整方案和加强措施,确保其消防安全功能是否可达到规范要求的同等水平。
3.1将步行街走道设计为“临时安全区”
该室内步行街两侧商铺店面的间距为10m~14m。拟将室内步行街首层及环廊设计为“临时安全区”,以解决部分疏散楼梯必须疏散到室内步行街首层,而不能直接通向室外的问题。根据火灾蔓延、烟气扩散机理,借鉴其他类似工程的做法,并考虑本建筑布局特点,将室内步行街防火设计方案总结以下几点:
1、步行街及各层环廊仅作为人流通行的走道使用,不布置摊位、展示台等阻碍人员疏散的物品及任何可燃物体。
2、室内步行街两侧的商铺之间及与步行街公共区之间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并达到如下要求:
1)将步行街两侧不大于300m2 的非餐饮类商铺、不大于500m2 餐饮类商铺,商铺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防火隔墙,且两侧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
2)商铺与室内步行街公共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C类防火玻璃进行分隔,并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相关参数如下:
A、玻璃的厚度宜在10mm~12mm之间,高度不宜大于4.0m。
B、店铺的店招宜布置在玻璃外侧,且采用不燃烧材料。玻璃的上檐至楼板处采用不燃材料进行封堵(吊顶至楼板处封堵构件耐火极限不小于1h),其封堵材料在店铺内侧宜与玻璃平齐,如确有困难时,材料凸出宽度不大于50mm;除可开启的玻璃门外,其他部位玻璃之间的缝隙采用防火胶进行封堵。
C、设置独立的自动喷水系统冷却保护。
D、自动喷水系统的喷头采用边墙型快速响应喷头。用水量按保护长度和保护时间计算确定,保护长度按沿街玻璃铺面最长的店铺的实际长度的1.5倍且不小于30m确定,设计喷水时间不小于3.0h。
E、喷头安装在店铺内侧吊顶下方,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小于150mm,且不大于300mm。喷头间距不大于2.0m,也不小于1.8m,与玻璃的水平距离不大于0.3m,喷头的安装如图3-1所示。
图3-1室内步行街两侧商铺采用玻璃分隔示意图
3、商铺、辅助用房等开向室内步行街公共区的门在火灾时能自动关闭。采用带电磁门吸的双向弹簧门(不带定位器),平时采用电磁门吸使之常开,火灾时报警系统切断电源,使门自动关闭,关闭后能从两侧手动开启并再自动关闭。
4、百货商场或主力店等其他大型商业空间按建筑面积不大于4000m2,餐饮或娱乐等业态按不大于2000m2划分为独立的防火分区,并采用防火墙与步行街进行分隔,每个防火分区防火卷帘的长度不得超过与步行街相连开口长度的30%且不应超过10m。除首层外的其它楼层任一点到楼梯间的疏散距离不应大于37.5m。
5、疏散楼梯的出、入口通道与楼梯梯段和前室门宽相适应。
6、临街商铺内均设置感烟探测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机械排烟系统。
7、在步行街各中庭内设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8、步行街内的消火栓设消防软管卷盘,间距不大于30.0m,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3m。
9、步行街公共区及环廊内均设置火灾探测器,净空高度大于12.0m的空间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
10、步行街顶部设置的自然排烟窗或排烟口的有效排烟面积不小于步行街首层面积的20%,排烟窗除能自动开启外,还能手动远程无电源开启。
11、第一、二层面向步行街的商铺上沿设置出挑宽度不小于1.5m且耐火极限不低于1.0h起到防火挑檐作用的耐火构件。
12、室内步行街公共区的地面和墙面装修采用A级材料,其他部位的装修不低于B1级;顶棚为不燃材料,其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h。
13、首层不能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楼梯能通向屋顶,并能通过在首层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楼梯疏散。
3.2安全疏散
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同时着火的可能性较小,安全出口不足的防火分区向相邻防火分区或室内步行街开设甲级防火门作为辅助安全出口,以达到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出口宽度满足每百人1m的要求,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通向室外或疏散楼梯前室)宽度不小于规范要求的70%,辅助疏散出口设置在常用人流通道上或常用人流通道的两侧。
除步行街外,疏散距离大于30m的商业区域向相邻防火分区增设甲级防火门,作为辅助疏散出口,以保证每个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距离不大于30m,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出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辅助疏散出口设置在人流走道上,或人流走道的两侧,以易于被人员发现。
3.3自动灭火系统
快速响应喷头比标准响应喷头动作快,能更好的控制火灾规模,减少火灾损失,提高灭火成功率。因此,本工程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均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3.4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由于本建筑不同功能区的人员荷载相差较大,造成部分区域疏散楼梯宽度不足。本报告提出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借用开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疏散出口”的理念,以达到各防火分区疏散出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此外,步行街内的疏散距离相对偏长。为提高疏散出口的利用效率,快速引导人员疏散。拟在本建筑商业区地面设置具有火灾时能优化疏散路径功能的集中控制型疏散指示系统。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宜大于5.0m;并步行街首层设置疏散导光流标志,导光流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大于3m,转角处不大于1.5m。
此外,本建筑需要疏散的人员较多,所需疏散时间偏长。故要求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5.0Lx,楼梯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5.0Lx,并保证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60min。
3.5救援
1、沿商业区四周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小于4.0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大于8%。消防车道距建筑的外墙大于5m且小于15m。
2、在不小于商业区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条长边长度的底边间隔不大于30m布置消防登高操作场地,消防登高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小于5m,且不大于10m,场地的坡度不大于3%,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小于15m和8m。
[关键词] 步行商业街 交通系统 商业价值
“愚者卫马,智者用车,贤者徒步”,可见人们对交通的关注由来已久。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城市始于作为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是城市的本原。”因而,城市的意义与交通系统息息相关。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城市始于作为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是城市的本原。”因而,城市是交流,甚至是交通活动的化身;交通是城市的意义的体现。
到了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严重的人车矛盾,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极大不便,不少城市又在城市中心区恢复步行系统,把购物人流集中的传统商业街对车辆封闭。有人认为随着机动化时代的到来,商业与交通之间的兼容性已不复存在,禁止机动车交通是解决商业街矛盾的唯一良药,只是目前还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只能暂时委屈目前存在的人车混行的商业街,等待时机成熟。现代的步行街不同于古代的步行街,人的需求、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不同的城市形态、历史文脉和步行街的所处的部位以及周围环境,对步行街的交通组织,包括步行街附近的公共交通和停车安排,以及如何为步行商业街内活动的人们创造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系统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合理组织步行商业街的交通系统,提高步行商业街的商业价值
步行商业街的交通空间是一个半封闭空间,可以分为内部交通系统和与周围道路衔接交通系统两部分。因此,步行街的交通规划按对外交通系统和内部交通系统两部分分别进行交通组织对策研究。现代步行商业街“在布局形态上,从商业干道发展到全封闭或半封闭的步行街,从自发形成的商业街坊发展到多功能岛式步行商业街,从单一平面的商业购物环境发展到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立体化巨型商业综合体,从地面型步行区发展到第二层平面系统的步行天桥商业和地下商业街。”这一发展过程揭示了这样的三个功能设计上的基本原则,即在交通系统上,多向发展、多功能转换和立体的步行系统。
从实践上来看,步行商业街交通组织对商业价值的开发与实现着实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使步行街充分展现出商业开发的潜能,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目光。研究步行商业街交通系统,以有效提升城市步行街的商业价值为目的,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设计停车场,提升步行商业街的商业档次
近年来我国的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小型交通发展迅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人机动车辆,停车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应考虑停车的位置、规模和形式,以及建立高效智能的停车管理体制,才能满足人们的停车需求。
1.停车场的位置选择
《商业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商业步行区附近应有相应规模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或多层停车库,其距步行区进出口的距离不宜大于10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在停车场与城市道路之间应设置缓冲区,使车辆借助缓冲区来实现从城市快速交通到停车场慢速交通的转换。
2.停车场的形式和规模
停车场一般有三种停车方式:
(1)地面停车场。设置在建筑物的附近,使用方便,但是占地面积比较大。所以在用的紧张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应该多利用与商业街垂直的道路设置。另外要注意同人行广场明显区分开,避免人车的相互干扰。这种方式在郊区商业街中适合使用。在市内,除保留少数地面停车之外,尽量采取别的方法。
(2)附设式停车。在建筑物的顶层或者地下层设置,即屋顶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可以节省用地。地下停车库可以避免气候的影响。
(3)立体式停车楼。立体式停车是停车建筑物,它又包括两类:升降式,主要通过升降机把汽车送到各个楼层。坡道式,般与建筑物合并成塔式独立设置,容量大,较为经济。
三、创造宜人舒适的步行商业街交通空间环境
对商业街的交通的改善手段有多种,应因地制宜,视具体情况而定。并应从被动解决交通矛盾与城市商业萧条问题,逐步转向主动地创造以“人”为主导、一切为“人”服务的步行商业街上,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若要使步行商业街空间舒适、宜人,必须使形成步行商业街空间的界面之间的关系符合人的视域规律。当高宽比为1∶4时,空间的界定感不强,要对步行商业街进行空间的二次划分。当高宽比为1∶2时,空间的界定感较强,这时步行商业街的设计不宜布置过多过大的环境设施。当高宽比为1∶1时,空间的界定感很强,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应注意建筑与街道一体化的处理,注意街道和建筑在装饰上的协调。
街道的空间序列是一种多层次秩序的组合,步行商业街的这种特性为界面的变化提供了基础,既丰富变化,又统一有序。步行商业街空间界面的变化和装饰的对比应在人的视觉秩序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不然会造成混乱和支离破碎的空间效果。
另外,在城市商业步行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中,要重视从人的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它的物质环境与精神因素,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需要与限制,现在与未来的双重矛盾,达到对土地、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人们购物环境的改善,提升步行商业街的商业价值。
总之,通过对城市步行商业街交通系统研究,合理组织步行商业街的交通流,创造宜人的商业交通空间,实现对步行街商业价值的有效提升,为城市步行商业街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