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理教育论文

物理教育论文

时间:2023-01-05 22:3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理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理教育论文

第1篇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教学范围扩大。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可以合理地对教学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了互动教学。另外,现代教育具有将个别化与协调型相结合的特点,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挥,教学具有针对性,形成了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放宽了对教学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需求,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方式都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我们说,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物理教学应推行的教学方式之一。

2探析物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实践

2.1教师创设问题场景,实现现代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背景下,要求物理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角,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背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兴趣如何得到提高;其二,课堂气氛如何营造。实际上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教学技术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使传统教学中生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十分清晰。通过问题创设,学生能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其为学生创设的背景更符合物理教学的目标,也使物理教学更加动态化和直观化。问题的创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首要条件,需要物理教师改变自身的观念。

2.2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

在问题背景创设后,教师应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建立作为教学任务。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进行分析。

2.2.1实现物理教学由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转变

物理教学中概念较多,较为抽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其具体化,这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在物理中力学基础的讲解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相关课件的展示,还要将其具体化。这要求物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作为教学重点。其次,在二者结合的实践过程中,要以物理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角色的分配,使其在主动思考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物理教学中,现代教育平台构建的基础,学生是教学主体,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才具有可行性。

2.2.2重视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

物理教学涉及大量的实践,因而具有动态特征。受限于课堂教学的空间性,一些大型教学模型无法在教学中进行展示,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导下,可建立相关概念的动态模型,并且可建立可视化的物理教学平台,通过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物理概念。其优势还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其具有整体上的物理观念,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物理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力学学习中,空间思维决定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因此,想要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平台,就要注重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

2.2.3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

物理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教学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个性思维,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但在现代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地实现创新,以使学生真正接受这一种教学方式。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物理的实践性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结合在一起。当然物理教学中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包括不能忽略物理实验的作用,掌握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方法和使用频率等问题。

3结语

第2篇

1.学前诊断,初定起点

学生在尚未系统学习“压强”这一物理知识之前他们根据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会对压强有一些普遍的前概念加混淆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从为压力即重力,又如压力受重力影响其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等等。这些普遍的、错误的前概念可以说正是体现了学生的起点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压力物理知识的学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程导航教学模式时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学前诊断教师在教学《压力》课程前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初定教学起点及确定课程教学的重点。

2.巧搭“支架”,指导“先学”

这一环节是初中物理学程导航教学模式的重点,教师先将“先学,’提纲列出并指导学生根据提纲要求开始自主先学。当然,学生的自主先学并不是盲目的敷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巧搭“支架,’进而引导学生一边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一边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激励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教学实验任务为学生巧搭“支架,’,指导学生自主先学相关的压力知识。一是以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为实验道具赴学生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夹住铅笔的两头稍稍用力感受两边手指的疼痛程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压力与重力的本质区别从中让学生分析压力的特征并总结压力的定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把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对压力的概念有进一步具体、深入的理解。而后教师将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常见生活现象的原理进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与重要性。

3.检查反思,了解学情

在这一环节中占主体地位的仍是学生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先学环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因而在“检查反思,了解学情”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来解决困惑。因学生存在认知差异性、不平衡性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擅长之处,这时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为同学解惑同时也促进学生自信心、自我能力的不断提高。但又因学生认知的局限性所以还需要教师针对学生遗留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指导,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之处通过检查反思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4.自主学习,适时指导

学生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压力”这一知识点为了巩固与加深学生对压力知识的理解于是在“自主学习适时指导”的环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的规划与设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把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遵循一定的方向进行学习包括习题练习、设计探究实验等。如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反思总结,提炼升华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裸堂上教师的重心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探究学习,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积极应用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自主学习的中心教师则为学生“把舵护航,’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而在教师指导下顺利前行。

作者:宋敏单位:江西省渝水区罗坊中学

第3篇

一、科学态度的培养与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采用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去探寻物理规律,一切的发现与思考都要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一切的想象都要用实验去求证。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运用科学求实的态度,绝对不能主观想象,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尽量做好实验课程的设计,各个实验环节的把握要做到位,排除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做到严谨仔细。绝不可以马虎大意,更不可以把实验失败说成是条件不足,设备不足,做实验前要充分准备,严格操作。

二、合作意识的培养与物理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提问过程中,要多让学生们互补答案,启发创造性思维,传递给他们合作的概念,一个完整的答案,可能是大家一起给出来的。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多采取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合作实验的方式,让他们一起出主意,一起合作完成实验,也可以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可以让一名同学负责任务的安排,另一名同学负责实验监督。然后,实验结束让他们角色互换再来一次,这样的合作可以培养很强的责任意识。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方式

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这也是提高学生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一个物理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难易程度有相当大的区别,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运用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一些技巧,就可以轻松拿下验证题。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会学生掌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远远要比教授他们知识重要,我们教师一定要做到授之以渔。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有不正确的认识。我们要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让他们明白:实验过程只是一个物理规律归纳总结的过程,只是一种科学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的展示。要重视“假想”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然,这样的假想也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做基点,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实验,去求证想象的正确性。创造性的思维是需要假想的。

四、在物理学习中掌握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要教授学生学会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研究问题,通过科学的思维找到一种最直接、最易掌握的方法,去探索、研究物理。这里介绍一种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和许多因素有关系的时候,为了能够保证这个物理量与其中一个特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就要做到能够控制其他的因素不改变。然后,通过改变这个因素的方法,探究物理量与这个特定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

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本来也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可见物理现象,当然也要通过物理知识去解答。比如,我在讲述大气压时,把小试管放入装满水的大试管,然后将其倒立,小试管将上升。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学生们都很兴奋,也很好奇,抓住他们的兴奋点,问他们为什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而且,通过观察,我发现,在这样的情形下教授的知识,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和掌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一个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们更要注重自身素质要跟得上,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物理教学,一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作者:程丽红 单位: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兴仁中学

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的物理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方式改革方面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现代教育技术积极的为物理课堂教学开拓方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为了更好的实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是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利用、开发、管理和评价,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进步和成果,为了实现教学的优化,要努力的提高教学效果,广泛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科技加快了教育教学领域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更新,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很难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在高校物理教育方面来说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模式”,二是基于因特网和“网络模式”。多媒体模式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进行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改变了传统相对固定和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图像、声音、动画和影响等方式丰富了物理教学方式,强化了高校物理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广泛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在现实中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和画面,动态的对变化的过程进行演示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较容易的获取到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动态,使广大学生参与到继续教育的学习中,利用高科技的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成为教学的主体,这也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资源。

2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一方面体现,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物理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是难免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

2.1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落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实际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中,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会制约和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物理中的应用。思想观念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顺利开展的影响因素。有的人的头脑里固有的思想观念,难以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对其有着错误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教育观念落后,没有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认识,很难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转化到教学过程中。

2.2经济因素也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开展起到影响的基础性因素。要想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取得全面的发展要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潜件建设三个方面入手,不可缺少,不可偏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需要经济方面的投入,没有经济基础的稳固,技术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因此,经济因素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教学手段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可以分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借助语言、教科书、板书、挂图、模型和仪器设备等;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投影仪、闭路电视、语言实验室、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等。

3.1幻灯和投影仪。这是在电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手段,比起板书来说方便快捷、更形象直观,还节约时间,幻灯片还可以长时间的保存,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将二者结合使用,可以选择适合的内容和其它教学手段相配合使用。

3.2电视和录像。教学电视具有鲜明的特点,声音、图画直观的得以展示,在高校物理教学中使用广泛,通过对学生提供素材,一般来说很难捕捉到和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要求条件比较高的实验等方面使用广泛,使用电视和录像,要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3.3多媒体计算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形象性、逻辑性、抽象性、历史性和情境性等方面的特点,仅仅依靠实验和观察还不够,很多知识很抽象,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具体性,要使教学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此外,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中必须要引进适合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要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研究方面多作探讨。

1)情景启发式教学策略。主要是对课本中的情景,对课题的理解方面有帮助作用,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示实物、音像和图片等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体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善于创设问题,使学生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交流式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和合作方面有更强的意识,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很重要,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在高校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第5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039-02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物理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落实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搞好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赋予物理教学新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培养目标[1] [2]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当今社会一种新型的和适用较为广泛的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典范模式。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注重“教”和“学”的结合[3],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是一个 “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怎样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指导学生教学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都很喜欢做物理实验,都喜欢动手操作。显然,实验就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科学。

“教”与“学”的结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内容上的结合,也可以是特点上的结合,还可以是模式上的结合。总之,只要能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关心和利用。可见,注重“教”、“学”结合,找到并利用好其结合点,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把素质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4]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最适合开展“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课程。因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落到“实”处,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事例,这样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才利于学生进行反思和设想,构思和设计更多、更优的解决方案。

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现“文凭—水平”、“知识—能力”的转变。要解决传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只会学习不会做事,只有知识没有能力的弊端,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多在“实际”上下工夫。

(三)注重教法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改变这一弊端就要注重教法改革,加强学法指导,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现代教育模式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加强学法指导,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有目的的自学、讨论、交流,课后针对个别人作相应的辅导等。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节课程进度和难度,可以给学生介绍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爱上学习,进而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四)注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结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最需要和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具备特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意识。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个性化发展则是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重要源泉。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和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最突出的不足之处就是“个性化发展”受到制约,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来引导和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价值取向上有正确的定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5]

(一)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其中,知识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要有内在的统一性,认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紧紧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并努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融入教学之中。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知识点的联系,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认知结构和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要明确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其次是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及学生活动安排要合理,体现启发性和“双主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科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校物理学科实际的、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逼真的物理教学情境的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四)优化教学手段

要注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同先进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挂图及幻灯、录像等教学方式,打破课堂教学对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物理教学情境形象、逼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既要重视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又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网络媒体和教学手段,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等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和把握好物理课程的学科特点,运用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处理好“教”和“学”、“理论”和“实际”、“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芳.中学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1.

[2] 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 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

第6篇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例如在物理学科平台方面:《CSC电子备课系统》初中物理版、天翼全景多媒体教学软件高中物理版都是面向教师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又如《青鸟师友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再如几何教学平台的“几何画板”不仅适用于几何教学,而且也适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课程,它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以上四个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就很好的体现了“积件”思想。

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Internet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2、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笔者在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终损坏了仪器。然而,须知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如本人曾在网络环境下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虚拟电学实验室软件(在线版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获取新知识,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如果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观察模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广东教育资源网()资源中心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

本人在进行初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所以我通过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学科课件库网站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相。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物理学科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四、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1、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的物理试题中心、中国园丁网()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中国物理教育网()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但我们确信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中整合中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第7篇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但大多以“观摩课”的形式开展,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和操作平台,需要教师自己研制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甚至要做数十小时的准备。鉴于此很多教师都反映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项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条件上日趋成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届时计算机演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再是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行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指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下,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现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项行动策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CO)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其特征是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格式变化的、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忆、展示、发送和使用。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宗旨就是要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经过组合、重构,达到相互融合成为有机整体。从而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结构。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置身于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在实际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可以动态地演示一些变化过程,也可以把一些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等等。这都使得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有利于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 “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这个领域里面,市场上已有相当数量的物理教学软件可供购买,但能够真正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却不多,教师自制课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在此阶段上,寻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积件思路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是:“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例如在物理学科平台方面:《CSC电子备课系统》初中物理版、天翼全景多媒体教学软件高中物理版都是面向教师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又如《青鸟师友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再如几何教学平台的“几何画板”不仅适用于几何教学,而且也适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课程,它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以上四个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就很好的体现了“积件”思想。

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 上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 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反之,其它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此外,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Internet 网络来访问这些网站,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巩固性学习。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 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2、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发挥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笔者在上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很多实验不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有些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常常会进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终损坏了仪器。然而,须知这些“破坏性”强的学生实际上也是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实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现。如本人曾在网络环境下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虚拟电学实验室软件(在线版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获取新知识,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如果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观察模拟实验,从而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

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并促使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com.cn )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广东教育资源网(edu123.com )资源中心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cpenet.org )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

本人在进行初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所以我通过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com.cn )物理学科课件库网站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相。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与物理学科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学科信息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四、扩大信息来源,提高教学水平

1、了解物理学科发展时事形势、把握教学动态:

我们通过Internet在官方权威网站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订购的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这对于学生习题更新、掌握中考的习题形势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络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com.cn )上的物理试题中心、中国园丁网(teacher.net.cn )试题集锦栏目和其他一些重点中学网站试题库上下载最新的试卷、搜集物理相关试题,用来给学生作为测试题和平时练习。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

2、增进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网络的交互性给物理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如在中国名师教育网(cenre.com )我们可以与重点学校的名师专家探讨物理教育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中国园丁网(teacher.net.cn )、中国物理教育网(cpenet.org )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物理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但我们确信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中整合中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第8篇

 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7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7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t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共5页,当前第1页1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t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07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07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7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

共5页,当前第2页2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

共5页,当前第3页3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07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总之,我区2007年的教师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但

第9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

1.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课程改革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许多教师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积极选取探究式对中学物理进行教学。由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像学生的不适应,教师不能驾驭课堂等等问题。综上可知,对物理探究式教学进行研究十分的必要。

2.物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来自学生中的问题。

2.1.1 不能正确面对探究中出现的错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在物理探究学习中不是去发现错误,不是理性的分析与反思,而是在错误面前显得紧张、不适应(教育学/学科教育论文 省略/)。

2.1.2 由于知识准备不到位而放弃探究。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例如,研究和运用质点运动的一些规律时,涉及到时间、时刻、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也涉及到坐标系、函数图象、代数运算、矢量等数学知识。许多学生因缺乏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就放弃探究学习。

2.2 教师存在的问题。

2.2.1 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接受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而探究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完全采用探究式进行教学。

2.2.2 在物理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课堂驾驭能力。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特别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各式各样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将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失去信心。

2.2.3 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没有重视学生把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或实验同所探讨物理规律结合,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例如,研究电磁感应和自感的有关规律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逐步提示现象间本质联系的实验作基础,学生对这些规律就很难理解。由此可见,结合了实验的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3.物理探究式教学探讨

目前,探究式教学已成了贯彻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容易引起许多的问题,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这些问题,则有必要对物理探究式教学进行探讨使之完善。

3.1 模式探讨。

在讨论物理探究式教学时,我们必须明确“探究”≠“亲自动手操作”。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学生不一定都要动手做实验验证,重要的是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中学物理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可以有以下两种模式。

3.1.1 创设情境的纯思维物理探究。在物理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将要探讨的物理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在物理情境中主动地思考,不需要学生动手做实验。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有实验演示、文字、图片资料等情境,情境可以来源于实验现象、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等。在教学中,以创设的情境为载体来引发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物理规律的兴趣。

3.1.2 结合了实验的探究。实验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设计实验,从而获得新知识并加以应用。它的一般步骤如下: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假设并分析数据分析和论证反馈和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不一定都要严格按照探究式教学每个步骤,也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必须去探究,一些十分简单的问题或难以探究的问题不应该去探究。否则,浪费时间,导致无法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实验失败,教师不应该去指责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学生在失败中不断总结教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2 物理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完善。

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有必要对物理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从而使之更加完善。

3.2.1 做好进行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探究活动前做好准备,备好课,需要知道:①探究活动需要什么知识作为基础?②学生通过探究需要学到那些知识?这样,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分准备,从而很好地应对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2.2 在创建问题情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创建问题情景不能脱离了生活实际,要贴近生活,学生有了贴近生活的物理情景,更容易进入探究学习的状态。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时,教师创建的问题情景要既有难度又有梯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太容易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太难学生就丧失探究的信心。

第10篇

下面将XX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着,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本学期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 科技教育 教育 创新 实践模式

1.引言

文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然而,就目前普通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对文科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却明显不足[1]。为了弥补不足,高校提出在相关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或在选修课中开设科技教育课程,或在活动课中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技实践活动等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提高文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来说,远远达不到要求。如何对高等综合院校的文科学生进行生动活泼、行之有效,学生又乐于接受的科技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创建文科大学生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信息素养。

2.文科大学生中实施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模式的界定

2.1 基于STS的“三位一体”科技教育学习环境构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STS教育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改革方向和一种模式提出。这一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以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为出发点,安排现代社会的科技教育[2]。STS课程设计思想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三方面的相互联系,强调对个人的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相关科学和技术,为学生提供一种理解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并采取行动措施的有手段。在大学文科生中开展科技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现代科技素养的内涵包含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知识、国家经济的发展、个人生活质量与社会责任、科技文化的塑造等多方面的思考[3]。

结合STS教育实践和科技素养的认识,在大学文科生中加强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模式,构建出适合学生学习环境是根本,其中,包括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工构建环境。自然环境,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物质和资源的总和;社会环境,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人工构建环境,指由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多媒体学习系统、校园网络环境、教育网站、网络课程、虚拟学习社区等。如图(1)所示,自然环境是学生直接接触自然科学的环境,通过自然环境,培养文科学生自然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社会环境接触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平台提高文科学生社会科学技术素养;人工构建环境主要以学生的能力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出符合文科学生科技教育发展潜能的环境,通过人工构建环境的摔打和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科学技术能力。在这三类环境中,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体现出STS教育的群体没有改变,三类环境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及能力各有侧重,但是三者却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和社会一脉相承,相互促进。(如图中的双向箭头)。图(1)表示的是基于STS的“三位一体”科技教育学习环境构建图。

2.2 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模式的界定

科技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模式和传统的科技课程开发过程中,人们将主要的目光都集中在教材的编写,再围绕教材来设计教学资料和教具,这种状况属于一种封闭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文科大学生科技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针对这种情况开发基于STS的科技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笔者通过多年担任文科《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开放式课程开发模式:课程主题课程资源课程活动。如图(2)所示,简单来说,就是围绕某一主题或某一中心问题构建课程资源,从而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该开发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中,课程主题是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关键部分,科技活动是课程开发的基本成分,三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需要其他部分的支撑才能够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是一个开放和动态的生成过程,随着活动过程的实施,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活动设计,同时需要相应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主题、课程资源、课程活动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和教师应注意恰当处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和生成性主题的关系,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从点到面,开发和利用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实验操作、网上搜索、网站建设等),了解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以及其对科学研究领域、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乃至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课程的设计,将科技知识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各领域完全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本论文所说的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具体界定如下:

大学文科生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模式,主要是以STS课程设计思想为基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将某一科技主题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合。

对文科生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界定,如下面图(3)示意图所示。

3.文科大学生中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模式的实施

实施模式的构建将有助于改进文科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应该紧紧抓住其“实践性”特征,以实践活动的创造性为横坐标,以实践的目的为纵坐标。

3.1 科技主题的选择体现创新性

科技主题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体现创新性:

其一,科技主题的选择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将来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其二,要研究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实际条件选择科技主题。其三,选择某一科技主题,从点到面的展开,从而动态的生成教学资源。

3.2 课程资源的教学体现合作性

课程资源的教学合作性,体现在对教师教学表现形式的转变。在文科大学生科技教育视角下,传统课程实施和综合实践模式课程实施在表现方式上要实现转变。具体如下表1所示。

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逐步生成动态课程。以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原因在于课程内容不是预先规定的,而是以某一科技主题为出发点,由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共同搜集、筛选、整理相关内容,对该主题的内容不断地扩充而生成的。

实践活动方式是结合具体的科技内容和现有的课程资源而设计的。结合课题内容,适当介绍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如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方向,有计划地设计探究活动的具体方案,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不断生成的实践活动。比如,设计了一种由某一科技主题为出发点,从科技内容和活动方法两方面展开的坐标模式。科技主题是根据“三个面向”的原则,在充分挖掘周边环境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选定的(定原点);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展开是教师和学生不断交流中,共同创生的(建立坐标轴);学生自主地选择活动方式和研究内容,自主决定研究课题(选定自己的坐标位置),然后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探究活动。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模式动态课程生成如图(4)所示。

3.3 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现多元性

文科大学生实施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模式,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应突出体现全程性、多元性、多样性。

全程性是指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多元性是指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者可以是指导教师,或是教师小组,或是学生本人,或是学生小组,甚至是与实践活动相关的校外人员等;多样性表现在评价的手段和方法上,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

4.总结

文章对文科大学生实施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模式进行探讨,主要以STS理论为依据,从模式的界定、科技教育主题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来探讨,与此同时,尝试在本校展开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文科大学生中实施科技教育综合模式,需要精心选择科技主题,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以科技创新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以课程科技活动的搭建为平台,走出了一条有学校特色的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之路[4]。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杨宏霞,张玉琦,霍涌前.以化学为主题的对文科大学生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广州化工,2011,(14):159.

[2]亓殿强.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导论热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163.

[3]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9,131.

[4]薛振田,陈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广州:中国冶金教育,2011,(5):1.

作者简介:

钟友坤(1977年-),男,汉族,广西岑溪人,广西河池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物理教学与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

何丹康(1977年-),男,汉族,广西马山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助教,研究方向:电子通信技术。

第12篇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数学;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朱泰英(1964-),男,朝鲜族,吉林省吉林市人,上海电机学院数理教学部主任,教授。(上海 20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B07099)、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JYJG-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49-02

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上海电机学院2011年首次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将开展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并计划于2012年正式招生,这标志着学校的办学层次又有了一个重大提升。当前,如何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创新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学校正在着手解决的一项重点工作。

“工程数学”课程作为学校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应用型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素质以及后继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学校正在开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如何科学地进行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正确地把握好课程教学改革,是学校数学课程任课教师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围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上海电机学院为研究对象,就技术应用型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教学实践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一、“工程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的行业性本科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目前学校的办学定位。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内涵的发展建设,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办学层次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2011年学校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的批准,标志着学校研究生层次教育已正式启动。按照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求,“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数值分析和矩阵理论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使学生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计算方法与基本原理以及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解决实际数值计算问题的能力,而后者作为一种基本数学工具,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从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对数值分析和矩阵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来看,很多研究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运用工程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其从事深层次专业研究的创新能力;另外,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同学科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设置之间的矛盾、课程内容多而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之间的矛盾,还有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偏重理论轻实践等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课题研究基于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想理念,并结合学校目前技术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研究生“工程数学”课程体系设置中,重点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专业研究方向进行分类培养,以达到专业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教育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目的。本课题在“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手段与新技术应用结合、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学校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本课题的研究,将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为目标,可以为学校将来其他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同类型院校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依据。

二、课程教学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针对学校正在开展的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对其培养方案中的“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包括教学内容的遴选和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实践环节的加强及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设置

根据学校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目标,课题组前期与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的研究生导师进行交流,同时对国内一些应用型特色的高校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进行参考借鉴,并深入到上海电气集团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在广泛、深入地了解专业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按需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制定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资料。在保证课程内容达到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标准要求外,还分析研究如何将数学理论方法同相关的专业内容相融合,突出其应用性和技术实用性的特色,使学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其中数值分析部分包括了数值逼近、插值与拟合、数值积分、线性与非线性方程组数值解法、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及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等教学内容。在其内容设置上尽可能在算法实现、算法实例、实践实验项目等方面体现电气工程学科的特点,将当前一些新思路、新方法融入到讲授课程内容中,使学生真正能将数值计算方法应用到本学科的项目中去。矩阵理论部分包括了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复习、代数特征值问题、Jorden标准型、向量范数、矩阵分析、矩阵分解及广义逆矩阵初步等教学内容,在其内容设置上尽可能注重培养学生较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较好的计算能力。另外,教学内容注意侧重让学生掌握理论方法与使用原理,强调工程应用思想、逼近和近似思想、迭代思想和离散化思想。

2.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课程教学方法上探索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除了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外,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和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将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教学,实现了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如在矩阵论教学中,可以选择电气集团风电企业控制系统中不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理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例子;在数值分析教学中,可通过运用多媒体创作软件制作有关算法的动画教学软件,使学生对算法的构造与机器实现等内容有更鲜明的感性认识,强化其对算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加强实验环节,注重科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按照学校“工程数学”课程设置标准要求,要突出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软件使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利用所学数学理论知识解决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授矩阵函数在线性控制系统方面的应用、广义特征值与震动理论关系等方面内容时,介绍有关工程实际背景及物理意义,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学有所用,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借助于学校临港校区新建的公共数学实验室,通过增添数学实验课时,以Matlab数学软件为工具,加强学生对科学计算的直观意识;通过由专业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编制计算应用程序,将工程数学方法应用于解决较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中,这为学生把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练地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进行科学计算创造了较好的教学条件,更为其后期进行深入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4.灵活制定课程考核机制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程度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本课程评价方式探索采用了平时作业、上机开放练习和学期末最终独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作业应具有针对性,能为所学内容服务;上机开放练习主要是给学生自主安排上机实习,将所学工程数学方法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并按规范定期撰写相应的上机实习报告;期末独立考试是对学生综合掌握所学课程知识的一种最终检验。平时作业、上机实习和学期末考试在最后的成绩评定中一般以1∶1∶3比例进行分配,这种考核机制将有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工程技术领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如矩阵理论部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课程教学内容查找最新相关专业文献,总结阐述矩阵理论在工程领域方面的有关应用,以课程论文的方式作为阶段性课程作业,使学生不仅了解数学理论方法的实用性,同时也锻炼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将来专业课题研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5.加强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建设

本次学校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工作是上海电机学院首次开展的研究生层次教育,学校和数理教学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配备了由2位教授、2位博士组成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学师资团队,在课程教学中,做到了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包括教学内容的设置安排、教学方法的探讨、上机实验报告的评定等等,在首次“工程数学”课程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并为将来学校其他学科专业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累积了较好的教学经验。

三、结语

本文基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以具有技术应用型特色的上海电机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就学校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本课题研究旨在建立和完善学校研究生“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技术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努力为学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建国.论技术本科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隆广庆,唐帅.研究生“矩阵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3]马慧彬,张忠武.工科硕士研究生《数值分析》课程的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3):103-104.

[4]刘慧.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改革模式的研究—— 矩阵论及其应用课程改革总结[J].化工高等教育,2006,(4):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