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礼仪

学生礼仪

时间:2022-07-08 01:4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礼仪

第1篇

参加仪式的学生要衣着整洁,系好衣扣、裤扣,戴好红领巾,脱帽,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升国旗奏国歌时,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直到国旗升至杆顶。

少先队队礼:立正站直,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眼睛注视受礼者,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国歌是音乐形式的国家象征。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仪容、仪表、仪态的常规

衣着得体:中小学生的日常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特别是符合学生身份,整洁大方。

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依照规定佩戴红领巾或团徽。学生不化妆、不戴饰物、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

参加集会、听讲时坐正立直。坐正:头正颈直,上体与座椅靠背基本垂直。立直:抬头挺胸,上体、双腿与地面垂直。

行走稳健:行走姿势正确、步幅适中,稳健有力。在楼道、教室行走时,慢步轻声;在街道上,靠右行走;不摇肩晃臀,不多人勾肩搭背行走。

谈吐举止文明:是仪表的综合要求。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待人接物中,表情自然,动作大方。

与人交往、谈吐的礼仪常规

尊称(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回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说“谢谢”。

使用体态语言的礼仪常规

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握手:是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祝贺或鼓励的礼节。

握手前起身站立,脱下手套,用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

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老友间可握得深些、久些或边问候边紧握双手。

多人同时握手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后再伸手,依次相握。

招手:在公共场合远距离看到相识的人或送别离去的客人,举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

鼓掌:是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要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右行礼让: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校内的礼仪常规

进校第一次见到师长,要止步立正鞠躬问好:“老师好!”“校长好!”人多时,可以点头示意问候;见到同学,可点头致意,招手问好。

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

课上准备提问或回答问题先举手。正确动作是:端坐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举,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等老师允许再起立发言。

进入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敲门,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进入他人房间也须先敲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家中礼仪常规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礼让他人。

离家前,向家长打招呼:“我走了,再见!”归家说:“我回来了!”

见家长离家或归家,主动招呼,递接物品。待客、

第2篇

一、礼仪的含义和和重要性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展面发展。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ѧϰ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 近年来, 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以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教育的偏失

当代大学生其父辈母辈, 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 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百般呵护, 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 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 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 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的时候, 上述状况更为严重。在教育内容上, 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 急功近利。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 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2. 学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 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 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 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 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 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3. 社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 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 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 如违纪行为的泛化, 酗酒打架屡见不鲜, 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 等等, 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 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 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 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同时, 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 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 一些大学生抱怨在公车上主动让座, 常被另眼相看, 因此, 即使让座, 也要看人, 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4. 自身修养的不足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形象的时代,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 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 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 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 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 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 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的言行。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以为身着奇装异服就是追求酷, 平时故意讲脏话, 觉得才够爽, 把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小儿科行为, 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大侠风范等等。这也是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礼仪的功能 1. 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

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 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 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 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3. 礼仪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礼仪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礼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宽容、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进退自如的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能够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互帮互促的事业盟友。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首先帮助别人,善结良缘,助人即助己,这是一条黄金规则。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每年都要公布400 位巨富的排行榜。这400 位巨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然而,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优秀的人格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总结了40 余名诺贝尔奖得主,发现他们在儿童时期的智商大都为中等或中偏上,并非神童,后天的成才主要取决于良好的人格素质。有关学者认为,21 世纪,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选择主要看其人格素质的优劣。由此看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三本护照,即学术方面的、职业方面的和人格素质方面的。只有这样,才以适应当前高技术化、竞争激烈和人际互动频繁的社会需要。而礼仪正是塑造高品质、高素质人格的重要途径。

4. 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学习能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的今天,我们的礼仪也正日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站、坐、行、打接电话、掌握办公礼仪、会谈礼仪、庆典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礼仪在今天,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在招聘员工进行面试时,看其能否将放在门口地上的扫帚捡起放好。

5、礼仪是组织形象的根本保证

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假如你代表某个单位去作接待工作,有来访者会对你的彬彬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为无礼,蓬头垢面,他可能就会认为你所在单位的人员素质低下,进而怀疑整个组织形象和实力。(举例我系同学要搞活动去拉赞助时的形象问题) 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国北方某省与一位县长讨论投资建设一制药厂的可行性。在签订协议之前,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制药车间,就在进入厂房的瞬间,县长将一口浓痰。啪嗒。一声吐在了厂门口,引起了外商的恶心与反感,于是收回了投资的承诺。在归途中,外商给县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信中说:你作为一县之长都这么没有修养,很难想象你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很细微的表现,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应当是体会最深的了。

日本一家公司,由于扩大经营,需要买一块居民区的地皮。通过做工作,其他住户全搬走了,但只有一位老太太表示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老屋,她要在这里度完余生,公司毫无办法。当老太太决定到公司表明态度时,公司一位小姐的接待使她改变了初衷。小姐见到她,即向她鞠躬表示欢迎,老太太表明来意后,小姐领老太太去总经理办公室。在日本,进房间通常是要脱鞋子的。当老太太把鞋子脱下时,小姐连忙把自己的鞋子让给她穿,因为当时天气很冷,便搀扶着老太太上楼。正是这位小姐高尚的礼仪修养改变了固执的老人。组织中极简单的礼节所起的作用是相当不简单的,小到一个商店,一个家庭,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轻视礼仪就会损伤组织形象。为组织、国家带来不良影响,组织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国家也无法立足于世界。现在社会上不少企业不惜花费重金聘请或评选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为自己的企业树立公众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品貌端庄、言谈有节、积极向上,颇得公众的认可和赏识。于是,企业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可见,礼仪对组织形象的重要性。

四、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

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2、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3、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第3篇

【关键词】学生;礼仪教育;礼仪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但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让人十分担忧:以自我为中心,高傲自大,缺乏理想,不能吃苦,不懂感恩,意志薄弱……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从小就受到过分的呵护,到了学校以后,往往受不了学校纪律的约束。有许多家长对子女可谓关怀备至,以致孩子在情感上只是单向的“输入”,却不知如何去付出,长此以往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第二,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最基本的父爱和母爱,心灵往往有较大的创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在校学习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第三,留守少年儿童,以及州县农牧区子女、草原干部子弟前往西宁市区独自求学,无论是隔代监护型,亲朋监护型还是自我监护型,监护的责任其实就成了孩子自己。这些孩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情缺失,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第四,家长自身素质存在缺陷,家庭教育环节薄弱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好坏。许多家长因受自身文化程度的影响,缺乏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造就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第五,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如一些恐怖电视、不良行为游戏、,就像一棵棵毒瘤,危害着孩子们的健康,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了重要影响。

第六,学生在校的思想教育课本枯燥,教授的方式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学生接受效果不好,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通过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设文明礼仪课程

为了把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我校从2008年9月起就增设了校本礼仪课程,五年来先后共对五千多名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二、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为了学习现代文明礼仪知识,遵守现代文明礼仪规范,开展了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活动旨在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活动深入地开展,广泛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全体中学生的文明素质修养。

三、开展“礼仪故事大比拼”活动

为营造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九年级学生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礼仪故事大比拼”讲故事比赛。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开展我最讨厌的“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问卷活动

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300张,收回272张,回收率达到91%,其中有效问卷248张,占全部问卷的83%。此活动的开展让全校师生在思想上、意识上认识这些不良行为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

五、《有你真好》感恩系列活动。通过《有你真好》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恩”、“感恩”

活动分三个阶段:1.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利用每周周末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2.利用家长会的时间与家长一起探讨感恩的话题;3.组织观看影片《背起父亲上学》。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理性的思考、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蓄满了深深地感恩情结。

六、开展“日行一善,善行一生”实践活动

根据西宁一中2011年 “日行一善,善行一生”活动方案,我校扎实推进了以“日行一善”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过程上,我们以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落脚点;在内容上,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侧重点。

七、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讲文明、懂礼仪、学会宽容、谦让、理解,展现他们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风采,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明氛围,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为此,我校特举行“爱在文明、美在礼仪”演讲比赛活动。

八、开展“文明礼仪”手抄报比赛

为了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校举行了主题为“中学生文明礼仪”的手抄报比赛。活动使学生们懂得文明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

九、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黑板报评比活动

第4篇

关键词:礼仪教学;中职学生;就业优势

我国中考的人才选拔制度,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升入高中,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则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样也就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普遍偏低,反映出学生的部分现状。他们无求知、上进的愿望;不想上课或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肯花时间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精神和学习毅力。受传统的社会认同度影响,中职学生比普高学生比,优越性差,不被社会认同,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常表现为冷漠,厌倦、缺乏兴趣。日积月累学习中的问题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造成少数学生综合素质不理想。抓住这些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礼仪教育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的能力。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已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礼仪教学的步骤与实施方案

我校建校以来一直狠抓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长久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蓝领人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礼仪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对中职学生除专业优势的培养外,也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行为习惯。

1、从理论上掌握

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礼仪规范的基本内涵,通过精练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对学习礼仪规范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从实践中提高

使学生树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在生活中实践礼仪的意识,结合课堂演练和课后练习,将基本的个人礼仪(如仪态、仪容、着装和交谈等)练习好,锻炼出讲究礼仪的好学生。

3、理论结合实践将课程内容提升到更高层次

礼仪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通过课堂模拟练习,使学生们将课程上的内容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在学生进行现场模拟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指导,使教学效果更好。

礼仪教学提高学生自身礼仪修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懂得如何塑造成功的个人形象及进行得体的社会交往,从而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除次之外,礼仪课上还要注重文化艺术的教育。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塑造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活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一些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作品。如读诗歌、散文、听音乐、看舞蹈、欣赏书法美术作品等。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思想也得到启迪。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艺术理论和鉴赏性的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礼仪教学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

礼仪教育在职校应当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而不能看成短期行为或口头要求。要有教材,专职教师,还要有课时安排的教学计划,并辅助于考查的手段,教师一方面要讲授礼仪教育的本质,即“真、善、美”的教育。同时也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要丰富同学们的礼仪知识,同时良好的习惯得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从中得以纠正,加强平时习惯养成教育,使之习惯成自然。只有经常性的教育与训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某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往往成为下意识(潜意识)的行为,为此,学校应该有礼仪规范监督员,来监督学生日常礼仪规范,每周的升旗、降旗、集会、课上起立、课下活动,都要有人监督检查。班与班之间展开评比,学校还可以成立礼仪表演队。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把学礼仪、用礼仪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与约束相结合,使之养成习惯,自成方圆。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更是一所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集中体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必须把礼仪教育放在首位。其理由有以下两点:

首先学习礼仪是个人的需要,人人都学习礼仪,提高个人素质,自觉执行礼仪规范,进而有助于增强人际交往促进事业顺利发展。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由此看来作为中职学校开设礼仪课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礼仪是中职学生就业的重要优势

中职学校的就业机构在推荐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发现: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在就业时更有优势。而礼仪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就业时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1、很多中职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制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入校如入职,专业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在专业相同的情况下,礼仪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容易融入群体生活,会快速的进入工作状态,比同专业的学生更占有优势。

第5篇

学好礼仪 美化形象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代的青少年有理想,有热情,他们向社会寻求理解和信任,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在这变革和迅猛发展的时代,真正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青年,毕竟是少数的。为什么许多青年还在理想与现实的十字路口上失意徘徊,落伍为生活的弱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地认识礼仪与形象的重要。

浑圆瑰丽的梦想,固然充满了鲜活的诱惑,但创造精彩的过程,更会滋养你不屈不挠的创造情怀。一个商人靠着自己坚韧的毅力而取得的成就,他的成功与礼仪、形象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生最幸福最壮美最起伏跌宕的动人乐章。

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还记得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赫尔岑曾经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礼仪,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正确认识形象的重要是获得成功的基石,想想那些事业上的成功者,哪个没有自己的“光辉形象”?世界球王贝利,开始踢球时,有一次上台自我介绍,由于衣服穿戴搭配不得体,人家骂他“黑货色搞不出什么名堂,连最基本的形象也处理不好”,这句话给了他很大打击。但他毫不气馁,一边刻苦训练,一边美化自己的形象,即使走在街上看到镜子也要把衣装整理一番。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了驰骋五大洲的世界超级球星,成为人们崇拜的足球英雄。可见礼仪和形象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同学们,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允许我们停留于顾影自怜之中,让我们“学好礼仪,美化形象”,努力用双臂构建自己的人生大厦。

第6篇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社会道德规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教养、精神面貌和交际能力的综合反映。礼仪教育是指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统的影响,使之掌握社会生活中的礼貌、礼节、交往程序等,学会表达尊重和敬意的活动。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文明礼仪的使用,提高中学生文明素养,已经成为学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学生文明礼仪使用现状的确不容乐观。

一、当前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现状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现状,本人对某校高二年级的6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630份问卷,实际回收问卷527份,收回比例是83.7%。经统计合格问卷为502份,合格比例是约79.7%。数据证明此次调查结果有效。

1. 中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偏低。通过调查中得知,有21.2%的学生遇到老师从不主动打招呼,有21.6%的学生从不说“谢谢”、“对不起”、“你好”之类的礼貌用语,有26.7%的学生经常说“脏话”。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偏低。教育方向的偏差,家庭教育的失重,使中学生出现了礼仪修养的“盲点”,在部分中学生的身上难以见到文明的举止,优雅的打扮,迷人的风度,礼貌的问候。

2. 中学生对自身和周围同学的礼仪水平满意度较低。通过调查中得知,有73.7%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水平较低,有7.6%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水平很低;有70.9%的中学生认为周围人的礼仪水平较低,有12.4%的中学生认为周围人的礼仪水平很低。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周围人的礼仪水平满意度都较低。

3. 中学生所受礼仪教育渠道偏窄,知识偏少。通过调查中得知,有15.4%的中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礼仪教育,有84.6%的中学生虽然接受过礼仪教育,但次数和内容很少;有27.9%的中学生是在学校获得礼仪知识的,有51.3%的中学生是在家庭中获得礼仪知识的,有20.8%的中学生是自己习得礼仪知识的;在学校环境中,有26.9%的中学生是通过班会课获得礼仪知识的,有30.7%的中学生是通过其它学科教学获得礼仪知识的,有42.4%的中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获得礼仪知识的。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所受礼仪教育的渠道偏窄,知识偏少。

4. 教师自身的礼仪影响偏弱。通过调查中得知,有18.1%的中学生认为老师的礼仪水平较低,有10.1%的中学生认为老师的礼仪水平很低。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从来不开展礼仪教育,或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而无暇顾及礼仪教育;或自身礼仪修养不高而无能力开展礼仪教育;或自身不修边幅而不能以身作则开展礼仪教育;或自身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开展的礼仪教育效果较差;所有这些都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实效。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所以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自身的礼仪影响偏弱。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礼仪教育的欠缺,也有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同时也有中学生自身不注重提高内在修养等原因造成的。

二、礼仪教育的改进策略

1. 加强礼仪知识的教育。《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和江苏省《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如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特别是重点讲解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使这些文明礼仪知识入中学生的知、行;其次,要根据语文、艺术等课程的特点,选准教育时机,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教育;第三,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把相关礼仪知识教授给学生;第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还要通过开发礼仪校本课程,来加强礼仪知识教育。通过以上各种教育,把相关的礼仪知识教给学生。知是行的基础,只有在知的基础上才能谈行。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不是学生没有礼貌,而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做,可见加强礼仪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2. 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学校和班级要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中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文明礼仪,使中学生知礼、懂礼,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这里所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校一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目的是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全员、全面地开展,真正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努力提高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和水平。

3.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礼仪习惯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逐渐培养,离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较难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学校和班级应结合实际,适时开展各种活动。一方面,开展讲礼仪故事、进行礼仪辩论赛、进行礼仪知识竞赛,或开展礼仪征文活动,或成立礼仪表演队,或开展以自编小品、哑剧为内容的文艺演出,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利用每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契机,举办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第三,可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劳动等形式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能激励学生去效仿好的礼仪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 礼仪教育 道德品质 家庭 班集体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礼仪的目的是社会交往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做人。做人先知“礼”。礼仪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一种言行仪式。礼仪是一个人品位的外现,礼仪是一个人涵养的展示,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的标志。

礼仪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表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中小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落在引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讲礼仪包含对他人的宽容、谦让、尊重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懂得谦恭,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本人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出以下对策。

一、道德品质是礼仪的基础

学习礼仪,要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为根本。一般来说,一个有自尊的人,待人接物比较文明,谈吐文雅,与人交往时,能尊重对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般说来自尊心强的人,其道德修养也较高。所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美化自身。人人讲礼仪,也能净化社会风气。要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因为个人的礼仪是以个人修养作为基础的。

二、培养学生礼仪重在实践

一个人的礼仪是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反映出来的,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学生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无处不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懂礼仪,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与人交往,展示一个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讲文明的中学生应有的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展现自我的礼仪言行。礼仪涉及内容很多,每种礼仪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打电话、接电话、待客等,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学生要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中学生。

三、家庭是礼仪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家长的礼仪素养、家庭的文明礼仪氛围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般来说,家长素质高的,孩子的品德修养也比较高。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平时很少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是他们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养。有些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行为上,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运用文明礼貌的言行,真正做到礼仪教育以家庭为根,以社会为本。

四、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懂礼貌,讲礼仪。抓住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时机,特别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要求。只有学生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我们的课堂才会轻松愉快。

五、把班集体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利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充分依靠班干部和班团委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文明之星”“守纪之星”的评比等。让学生通过平常的锻炼和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六、以生动的活动形式作为礼仪教育的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学生在活动中懂得文明礼仪的内涵,显示个人的优雅风采,体现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

总之,学生良好的个人礼仪并非自然形成的,也非一日之功,培养要从小处着眼,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只要学生不断地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文明人。

每一年东盟博览会都在南宁举办,南宁市民素质与修养将接受世界八方来客的考验。南宁市民应该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把我们的良好文明礼仪修养展示给外国朋友,这是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南宁承办东盟博览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给世界人民留下良好的形象,也为自己赢得尊重,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在世界上口口相传。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礼仪素养

一、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表现形式

(一)课堂礼仪的行为失范。进入大学后,学校过于注重师生平等,却忽视了课堂礼仪反映的师生间的互尊互敬。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的高效,却助长了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不正之风。不仅上课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屡见不鲜,课上玩手机、睡觉亦是平常,更有甚者课堂大声聊天、随意打断教师讲课,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二)师生、同学间交往礼仪的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尊重意识淡薄,缺少谦虚随和的态度。对于师生间的交往,大学生丧失了路遇老师见面问好的意识,常常视而不见;课下大学生更是对不投自己喜好的老师恶言相加,捏造、散布不良信息,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声誉。

在同学间交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崇尚个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若与他人遇到分歧,经常意气用事,轻则恶语相向,重则触犯法律。

(三)校园公共场合的礼仪行为失范。在校园公共场合缺乏公德意识,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在图书馆内高声打电话,大声喧哗旁若无人;占座现象严重,导致图书馆座位利用率低,造成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不自律行为看似日常生活小事,但细节决定成败,这些行为不仅妨碍影响了他人,更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良好形象。

(四)仪容与服饰穿着的行为失范。随着时代潮流的日新月异,大学生衣着张扬个性、特立独行。但有些大学生则过度追求时尚,盲目追求潮流,经常在校园中穿着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与学生形象背道而驰。

二、造成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教育制度弊端的限制。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在很多地区还十分普遍。为获得优异成绩、提高升学率,大多数中小学选择“捷径”,将教学工作完全扑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唯一的标准便是成绩。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很好的贯彻与重视,是导致国内很多优秀大学生礼仪素养很低的原因。

(二)家庭教育的先天不足。家庭教育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现在很多家庭对学生早期的礼仪教育是缺失甚至是误导的。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外出打工等原因,忽视了对孩子启蒙时期的教育;其次,家庭变故、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也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最后,由于今天的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人的过度溺爱导致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习惯,为日后孩子的自私自利、散漫无礼埋下了种子。

(三)高校教育的断层。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大多关注专业教育与技能培养,礼仪教育仍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高校往往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容易忽略“礼仪”这一反映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造成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逻辑上的断层。

由于礼仪教育的效果难以量化分数进行定量考核,高校管理者对礼仪教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将礼仪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等非必修课程。教育者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礼仪素养的忽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四)礼仪素养实践的缺乏。目前我国大学生礼仪素养实践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礼仪教育课堂缺乏实践。课堂上没有条件将所学的礼仪知识应用于实践,往往是道理讲得多,实际历练少。其次是缺乏课外实践。大学生在学习礼仪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明白了礼仪知识的内容,却缺乏习礼的过程,不知道这些礼仪该什么时间什么场合用。课外实践机会少,大学生的实践效果更是难以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效果。

(五)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缺失。由于大学生存在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低等内在缺陷,面对外来文化往往有着对西方文化一边倒的倾向。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片面否定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把追求西方不合理的文化作为时尚,实则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伪装。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自觉性,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关健在于改变大学生的个人思想认识。要切实完善高校的德育体系,从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文化素质入手,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为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铺好基石。

(二)发挥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的礼仪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是任课教师或者校园内其他管理人员,都应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挥榜样的作用。这要求学校要对教职工进行全校范围的礼仪素养培训,提高教职工整体的文明素养,在生活中教职工要严以律己,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改变大学生。

(三)学校应提高礼仪课程重视程度,建设校园礼仪文化。高校应首先从礼仪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着手做起,提高礼仪课程的地位,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同时改革礼仪课程上课形式,增加课程实践的比例,将理论应用于行动。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对礼仪素质的重视程度,必须在校园内创设良好文化氛围。为此,学校应加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相关知识,开展相关活动,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胡道安.关于当代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科技文汇,2009(4):65-66.

[2] 秦国华.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思考 [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3):80-82.

第9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成因;矫正对策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素养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素质、处事能力。“知书懂礼”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素质与礼仪素质越高的学生,越容易取得成功,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社会年轻人才群体中,大学生占据半壁江山。大学生数量之多,他们身上不仅带有明确的个人形象,而且还映射着家庭甚至社会的精神面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与社会期待不符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表现出不识礼、不守礼、不行礼、不尚礼的一面,严重违背了社会礼仪素养要求,这与大学生高素质身份不相称的,应找到其形成原因并积极改善和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分析

1、客观方面的原因

(1)深受家庭礼仪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为“90后”青年,家里多数只有一两个孩子,父母过多的呵护与宠爱让其“恃宠而骄”,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凡是有利的事情都要归功于自己,需要负责任的事情都是他人的错,只知道向他人索取,不懂得为他人付出,更不会为他人着想。“孔融让梨”的佳话也只能是一句佳话了。其次,父母并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也许父母本身在生活中就存在较多的不文明现象,使得孩子受到不好的影响。

(2)高校礼仪教育重视度不足,未设立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就当前而言,我国处于素质教育实践的“深水区”,在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转型过程中,我们面临来自于教育体制本身的严峻挑战,譬如重视成绩、升学率等,而在学生良好素养的培植、文明礼仪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关注欠缺,以至于很多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现象。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一教育缺失的问题,逐步将礼仪教育课程提上人才培养日程。但由于此项工作仍处于初步萌芽期,而且许多教师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礼仪教学还未成为重点。

(3)社会环境多变,越来越多关于文明礼仪的负面新闻冲击着眼球。2013年社会事件“十重门”反映出的公共道德争论问题,使得整个社会都有些躁动,社会上、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不文明现象混杂,加之缺乏对处于校园和社会过渡时期的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与指导,这也给我们的大学生培养工作带来外部环境上的生存困境。

2、主观方面的原因

(1)礼仪践行能力欠佳。礼仪修养贵在内外兼修。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说的“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是指人的外在装饰,比如衣着言行等。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缺乏外表的修饰就显得粗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都接受过思想品德教育,具备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认知,但是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礼仪意识与礼仪行为的不协调,即主观愿望、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的矛盾,是大学生礼仪养成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知识结构的均衡能力有限。长期以来,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很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认为理科比文科的发展机会多,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不到完全的均衡。许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和书面)差,缺乏基本的交往表达能力,严重影响了人际沟通。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加之读书的减少,使得语言方面的功底越来越弱。

(3)忽略了提升礼仪素养的重要性。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终究步入社会的他们能否在之后的工作中出类拔萃,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大学生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链条中顺利建立积极正面的个人形象,逐步拥有高效的人脉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个人礼仪素养至关重要。个体若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提升个体的礼仪素养。虽然高校通过一些措施和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文明礼仪,但却收效甚微。

二、矫正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对策

1、强化礼仪意识

近年来,学生获得礼仪知识的渠道主要源于家庭、学校以及所生活地区的风俗习惯等。分散的学习渠道与零散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主体在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时很难建构起系统全面的对于礼仪规范的认识。缺乏礼仪意识是造成大学生礼仪素养普遍缺失的最主要原因。事实上,作为先进文化的接受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大学生有义务也有责任在社会生活中将礼仪文化发扬光大。

2、营造礼仪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老师,就是一本好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都可以影响到学生,规范他们的文明礼仪。因此,各大高校在注重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师师德修养的示范作用,加强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重视家庭礼仪环境的培养,是礼仪教育的重点。各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平台资源,通过网络、广播、报刊、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礼仪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礼仪的重要性,在潜意识里纠正不重视礼仪的错误看法,做到真正的“主动”学习礼仪。此外,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载体,通过开展礼仪知识讲座、编排礼仪短剧、校园文明礼仪网站、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相关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积极普及相关知识,使大学校园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3、开设礼仪课程

高校应重视礼仪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把社交礼仪课设为必修课,在课堂上讲授利益相关的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提升礼仪素养当成必做事、乐于做的事。高校还可以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就业方向设立具备针对性的礼仪咨询与培训部门,针对大学生目前的个体情况和社会需要开设不同层次的专项礼仪训练课。并在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过程中随时关注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通过这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与训练,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礼仪知识,提高礼仪修养,实现大学生提高专业修养的同时延伸其为人处世的“软实力”的目的,为大学生未来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小莉,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

第10篇

《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书构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礼仪制度,经过劳动人民的实践,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体系。但在中,“礼”作为“四旧”遭到了批判,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根基受到了动摇。道德文明的滑坡、社会生活的无序损害了国民形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插队、抢座现象频现,令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国人蒙羞。

一、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象与原因

(一)家庭礼仪教育意识淡薄。1.家庭对孩子礼仪教育方法失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成为了家庭关注的重点,家长们喜欢将更多的财力放到孩子身上。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尽量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对孩子过分溺爱,使他们养成了懒散、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惯,他们不懂得分享、缺少责任感,也自然会产生不文明的行为习惯。2.父母育儿观念中缺少礼仪教育元素。农村多数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重“智”轻“礼”,认为智力发展不容忽视,而文明礼仪可有可无,等孩子长大自然会明白。家长注重智力等方面的投入,唯独不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二)小学礼仪教育流于形式。1.师资匮乏。农村小学礼仪教育被边缘化,没有授课时间的保证,也没有师资力量的支持,礼仪教育变成了课余活动。礼仪教育刻板、无趣,小学生“被”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行为,不能自主探究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2.教法不力。农村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多是为应付检查,缺乏系统性,多是通过班会渗透,教师很少将其融入就餐、打电话等日常生活之中。没有专门的教材,多是分散于思想与社会教学中。(三)社会环境对礼仪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礼仪教育尚未列入课程体系,未形成整体性规划,缺少政策支持,礼仪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公众人物的一些不雅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冲击了礼仪教育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与修养。

二、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将礼仪教育融入家庭教育。1.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早晚洗脸刷牙、衣服朴素得体、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同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小学生要严于律己,将标语放在随时可见的地方,用标语提醒自己改正错误的行为;要制定礼仪行为表,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奖罚;要模仿身边的教师、同学,用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激励自己。2.合理选择家庭教养方式。(1)多与孩子沟通。家长要敞开心扉,与孩子多交流,例如谈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让他们了解自己工作的艰辛,或者可以多讲一些礼仪故事,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2)强化温馨家庭。父母要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与孩子互助互爱,尊重孩子的决定,提高家庭的凝聚力。3.营造家庭礼仪氛围。父母要借鉴《家庭》、《家训》、《家礼》等文明礼仪的瑰宝,指导孩子的礼仪修养。父母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注重为人处事的方式,做孩子礼仪行为的楷模。(二)提高学校礼仪教育的实效。1.培养小学生知行合一的礼仪行为习惯。(1)尽早开展礼仪教育。学校要让学生尽早接触礼仪知识,如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仪容仪表礼仪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辨别能力。(2)强化礼仪训练。学校要重视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并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礼仪行为,成为一个学礼、懂礼的人。(3)明确礼仪教育的具体要求。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小学生明白该怎么做。当他们亲历实践的机会多了,就会将礼仪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礼仪素养自然也就会得到提升。(4)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学校对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定期检查、评选,对表现好的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不规范的礼仪行为要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深入自我学礼探究。(1)广泛阅读礼仪教育书籍。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礼仪教育书籍,如《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读本》、《日常行为规范图解》、《文明礼仪教育》等,让他们懂得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按时完成作业。(2)观看礼仪宣传片。教师要带领学生观看文明礼仪的宣传片,让他们以自己的日常生活礼仪活动为素材,编写诗歌、小品、相声等节目并在学校演出,以强化小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主动探究。(三)争取社会对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支持。1.完善小学生礼仪教育体系。小学生礼仪教育要纳入教育体系,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各学段礼仪教育的内容,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编写小学生礼仪教材,要接近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易于他们理解。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礼仪知识与习惯养成结合起来。2.优化育人环境。由于小学生缺少社会经验,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利的因素会影响礼仪教育的成果。政府要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礼仪氛围。学校和家庭要配合起来,分析家庭育儿方法欠妥的地方,指导家长学习礼仪教育的方法,培养孩子的礼仪素养。“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教育,能展现人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小学生是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礼仪教育,规范小学生的行为,提高小学生的礼仪修养。

作者:李罗 单位: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国民素质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如果说是因为有星光才让人类注意到星辰,那么是什么让人类感知了道德?我认为,是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化,让形而上的道德变得有迹可循。

一、时代的发展呼唤礼仪教育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国人的物质水平提高了,但却并未因此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国民形象与大国形象明显不符。而这无关意识形态的差异,主要受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影响,目前国民形象塑造的主要问题就是礼仪的缺失。在国内,我们看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在国外,我们看到著名景点仅用中文标注的“请勿大声喧哗”、“请勿随地吐痰”等。中国人在世人眼中的特点是“粗俗”,虽然有钱,却难登大雅。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如今被视为无礼之国,这真是全体中国人的悲哀。

提高国民整体形象,提升国人礼仪素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而高校作为青年人才走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培养基地,作为培养国家精英后备人才的重要环节,尤其应该承担起礼仪教育的重任。根据我们2012年以南京八所高校在校生为对象进行的礼仪知识问卷调查和礼仪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目前大学生的礼仪现状不容乐观,大学生礼仪教育急待开发出系统有效的方法。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争取广泛具体的支持,激发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任何事情要做好,激发实施者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首先,应使教育者意识到礼仪教育不仅利在当代,更功在千秋。礼仪教育的作用是个由近及远、环环相扣、利民利国的过程。开展礼仪教育最初将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礼仪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增强学校的美誉度,增加学校的吸引力,带来更多优秀的学生,令所在的学校跻身名校之林。而当所有高校都意识到礼仪教育的这一功效,并积极予以推广时,量的积累将使国民素质出现质的飞跃。因此,高校领导作为学校的掌舵人,应该将礼仪教育作为一门重点课程来抓,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支持,定期研究、加强领导,并编撰制定合理可行的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同时,普通教师们也应该主动了解礼仪教育的形式内容,明白“个人风格”与“师道尊严”并不冲突,理解礼仪对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义。

(二) 培养、引进优秀的师资

一所高校是否优秀,不在于有没有高楼,而在于有没有名师;不在于有没有性能卓越的电脑,而在于有没有活跃的头脑。优秀的师资是高校生存的根本,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根本。通过与在校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我们发现: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是否有人格魅力。特别是像礼仪课程这种特殊的,在视觉、听觉、感觉上有较高要求的课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会高于其他课程的教师。遗憾的是,目前几乎所有承担礼仪课程的教师都是自学或社会培训,师范类院校在礼仪教育专业的设置上几乎是空白。我们期待师范类院校开设礼仪教育专业,为各大高校输送专职礼仪教师,打破礼仪教育的系统学习在师资培养上的瓶颈。我们也期待各高校积极进行礼仪教育专业人才引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其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礼仪水平。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务必先正己。教师是学生最常接触的人,也是直接仿效的对象,教师个人形象与群体形象能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影响力,只有所有教师都加强自身礼仪方面的修养,才能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保证充足的课时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它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尤其适合礼仪教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50%的同学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学习礼仪,但在被调查学校中只有三所在部分专业开设了礼仪课程。因此,学校应加强对礼仪教育的教学任务安排,将礼仪教育列入公共基础课的行列,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每学年都开设礼仪相关的课程和模拟实训,尽量使礼仪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熟悉社交场合的礼仪,以此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编写系统的礼仪教材

礼仪教育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它积淀了中国文人、智者几千年的智慧,融合了世界文明发展的精髓,又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大学礼仪教育教材应该博采众家之长,将礼仪教育与品格教育相结合,既要有理论上的高屋建瓴,又要保证实践上的接地气和可操作性,既要有道德信仰的核心观念,又要有具体可行的规范来予以表现。礼仪教育教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及有关教育机构应大力开展学生在交际礼仪、职场礼仪、恋爱礼仪、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教材建设,尽快出版一批符合社会需求,融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为一体的,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教材。学校应出台相关措施,鼓励教师用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案例和语言来充实礼仪教学的内容,为传统礼仪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材编撰的过程中来,了解被教育对象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丰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场合的需要。

(五)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

礼仪以“自律”为特征,但“自律”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自律”群体的产生要通过无数次“他律”而实现,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于帮助师生规范自身行为、修正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十分必要。

  1.要将礼仪考核列入教师的师德考核范围,保证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一是制定《教师礼仪规范手册》,从服饰仪表、言谈举止、坐姿站相、待人接物、性情作风等五个方面具体说明教师礼仪规范的内容,并让教师了解礼仪规范的评价方法。二是将教师的礼仪风度、师德作风列入学生的评教内容,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三是可以进行“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重点关注教师在人格魅力和精神感染力方面的表现。通过这些方式把教师在礼仪方面的现实表现与评奖评优、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挂钩,激励教师带头注重礼仪,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2.要将礼仪规范列入学生综合测评和毕业资格审核的范围,将礼仪考核的各项指标落到实处。第一,制定《大学生日常礼仪规范》,并以此作为量化考核的基本准则。第二,强化检查监督工作,设立专门的礼仪检查部门,做到常查、常评、常总结。第三,改进礼仪教学考核方式,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考试成绩要结合学生上课的表现、训练情况、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的检测成绩等予以综合评定。第四,将学生日常礼仪表现纳入学期德育测评,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考核,将学生的礼仪表现与其评优、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等直接挂钩。第五,将礼仪学分变成学生的必修学分,对不能获得规定礼仪学分的学生,不予通过毕业资格审核。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及礼仪观念的学习主要来自课堂,但行为的养成,主要来自于自己的重复练习和周围所处环境的影响。围绕礼仪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优势。

一是以班级、学院为单位开展系列活动,针对社会上关注度较高的新闻事件召开讨论会、辩论会,谈一谈哪些是符合礼仪、哪些是不符合礼仪的;可以开展“礼仪之星”评比,举办风采大赛,进行礼仪公益海报比赛、礼仪摄影大赛等。二是要认真做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仪式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举行这些活动时对学生的礼仪规范提出明确要求,注重仪式的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既有意义又有可行性的,而提高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效果,实现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师生们长期持续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不是为了某一个国际活动或国际赛事而暂时开展礼仪教育,而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了全面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我们期待有更多人关注大学生礼仪教育,期待礼仪教育能以高校为中心向社会辐射,期待礼仪能帮助国人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媛媛.大学生礼仪教育需求调查及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3(1):52- 56.

[2] 黄明伟.礼仪教育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8- 8- 4.

第12篇

关键词:空乘专业;礼仪;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差异化服务成为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质量是很难被复制的,这是民航企业体现差异化的关键所在,“微笑服务”“零缺陷”等都是民航企业的品牌价值体现。空乘人员主要从事客舱服务,其形象、举动等都直接影响着航空公司的声望。有调查显示,46.2%的乘客认为优质的服务是吸引客源最好方法,同时乘客也会对民航企业形象有一个较高的评价。所以,空乘专业学生必须加强礼仪指导和训练。

一、空乘学生应具备的形象素质

1.准确的角色定位

在礼仪活动中,人们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为实现其存在价值而完成一系列行为。角色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认识评价的标准。在礼仪活动中,人们会以不同的身份出现,而这种身份也是在变化之中的,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对这一角色认同的行为规范。在交际中,人们凭借彼此的行为模式来相互识别和评价。混淆角色及其行为规范,轻则是不道德、失礼的表现,重则受到舆论的谴责和众人的唾弃。角色不同,要求也就不同。

2.良好的心理素质

礼仪活动同时也是主客体接触的过程。主客体双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现礼仪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各种心理上的缺陷和障碍不但不利于表达自己,而且也妨碍对他人的认识与交往。在空乘礼仪活动中,主客体双方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有以下几种:(1)自信。自信能给交往对方强烈的感染力和良好的影响,也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可以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础。(2)尊重。参加礼仪活动,既要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自敬和敬人是相互关联统一的。有自尊心的人能够重视自己的价值,珍惜自己的形象,能努力上进,不甘落后。尊重别人,要做到尊重别人的正当权利,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尊重别人的信仰习惯,尊重别人的人格等。(3)坦诚。在礼仪活动中,要坦白诚恳,对人坦诚相见,绝不口是心非。个人的信用要靠坦诚来维护,绝不能靠虚伪。在空乘礼仪活动中,要充满诚意,主动热情地进行沟通,真心实意地进行交往。(4)乐观。乐观的人有较强的交际魅力。人们都愿意和那些充满乐观精神、不怕任何困难、性格活泼、积极上进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和那些悲观消沉、呆滞腐化的人交往。

3.独特的交际能力

“魅力”是一个模糊的衡念,但从礼仪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交际魅力总的来说离不开谈吐、仪表、气质风度、才华、学识、品德、性格等。在礼仪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往往更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力,他们说话有人听,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帮助;而另外一些条件并不差的人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其中就是魅力的作用。富有魅力的人对他人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给周围人提供的精神方面的激励,这种激励使人们更愿意与他们交往。

二、加强空乘学生礼仪训练的措施

1.针对性训练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空乘礼仪对学生的形体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必须做针对性训练,使其符合空乘礼仪的要求。通过形体训练,使学生在具备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对其性格、兴趣、人格进行了塑造。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组织一些比拼技能的比赛,如航空急救、化妆、才艺、礼仪、面试技巧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职业形象。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系列行为的评价,通过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对职业礼仪内容的应用能力。这样改革了以往终结性培养模式,提倡将学生的行为举止、仪容仪表、待人接物、模拟操作、社会实践等礼仪行为相结合,作为学生考核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加强情境模拟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进而激发其求知、求技、求新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校应重视空乘专业训练场地的建设,如客厅、形体训练室、酒店等,通过在这些场地模拟,让学生处于一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之中,让礼仪知识更具体化、规范化和普及化。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

教师要为学生模拟空乘接待服务、舱内服务等情境,以此为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建立标准化的岗位,使乘务长、乘务员等各司其职。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小组划分角色,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与职责,教师带学生完成一次飞行过程全面服务的情境设计,并开始按角色练习。

参考文献:

[1]尹菲,武瑞营.形体礼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