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工作意见

社区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26 18:2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工作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工作意见

第1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创建活动的意见》、《“”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和《市安全生产“”规划》的精神,根据本社区实际,从年起,街道将健康社区和安全社区合并推进,为促进我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促进理念,在全街道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

一、创建目标

创建安全社区坚持以保障社区居民安全为宗旨,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因地制宜。努力形成政府推进、部门协作、社区主导、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在社区内开展安全促进工作,建立健全伤害预防网络,全面完善伤害监测体系,开展、推进安全项目,降低社区居民伤害风险、减少伤害的发生、减轻伤害引起的疾病负担。

二、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及管理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成立街道创建安全社区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街道创建安全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建立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2、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负责安全促进项目的组织、管理、统筹和协调,组织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安全促进项目进行指导和评估,同时承担与市、区爱卫办的信息交流、沟通等日常性事务工作。办公室下设6个工作小组(项目组),负责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组织、协调安全社区建设和绩效评审工作。

3、工作小组(项目组):6个项目组为交通安全工作小组、工作场所安全工作小组、消防安全工作小组、弱势群体安全工作小组(儿童安全、校园安全、老年人安全)、家居安全工作小组、体育运动安全工作小组;主要由安全办、综治办、卫生服务中心、社管科、文化站等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安全项目的具体实施。根据安全促进项目的要求,由各工作小组起草相应的项目计划、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项目工作小组(责任部门)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研究、监察和落实项目的推进情况。

4、技术指导组:成立由市、区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涉及的交通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涉水安全、学校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家居安全、体育运动安全等九类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对安全项目开展业务培训、指导、检查、评估。

5、专家顾问组:聘请国内知名高校及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行指导。

(二)主要部门工作职责

创建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职责,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

安全办:开展交通、消防、工作场所安全健康促进项目,建立完善交通安全监测网络,定期分析安全形势,提出安全预警,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社区安全宣传,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培训,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普及社区消防知识,确保家用燃器、电器安全使用;深入工作场所开展职业安全教育,对工作场所安全进行指导,保证社区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和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社管科、综治办、社区学校、妇联等部门:负责家居、老年人、儿童的安全促进指导。对学校安全促进项目进行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安全监测网络,检查学校对安全知识的教育,改善学校安全设施。开展社区安全宣传,维护社区稳定,预防和减少社区各类案件的发生;普及安全知识,建设健康家庭,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并开展相关领域安全促进项目。

文化站:开展社区健身运动安全宣传,对健身运动安全进行指导;不断完善健身点等运动场所安全设施的保养和维护,及时设置安全健身警示牌和正确使用告知牌。

城市管理所:加强涉水安全宣传教育,开展涉水安全促进指导,强化涉水安全措施,及时设施涉水安全警示标志,完善涉水安全设施,及时维护保养涉水安全设备。

宣传科:负责创建安全社区项目的宣传,与各项目工作小组协作,开展安全促进项目。

派出所:定期对社区开设讲座,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居民加强防范,学会自我防卫,培养安全意识;协作开展防盗、防火、防毒等相关安全促进项目。

卫生服务中心: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意外伤害的监测网络,定期分析,提出伤害预警,制定预案。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促进培训;开展社区心理咨询,普及健康知识;指导学校建立伤害登记制度;指导企业开展安全促进项目,达到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率。建立和完善伤害发生的应急预案,加强和规范伤害发生的紧急救治和救护。

三、主要工作进度安排

1、在建设健康城区组织网络的基础上,完善创建安全社区的组织网络,并明确相关工作职责。

2、对年---2010年间建设健康社区和建设平安社区等涉及伤害预防控制的相关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同时针对本街道开展需求评估、伤害现状调查、数据分析等,确定重点优先项目,制定有关项目计划。

3、召开创建“安全社区”项目研讨会议,全面促进本街道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4、组建专家顾问组和技术指导组,开展建设安全社区项目培训,组织项目人员学习考察。

5、对照安全社区标准,对社区现有伤害相关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项目执行经验。

6、严格按照安全社区工作标准,全面推进、开展伤害领域的安全促进项目,通过项目干预,提高社区内单位、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全面开展对安全促进项目的进程评估,及时改进项目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对项目进行适时微调。

8、持续参与“安全社区”相关活动,交流、学习项目管理实施经验。

9、在定期检查、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全面评估各安全促进项目。

10、组织专家顾问组和技术指导组专家,对项目进行终期评估,对干预前后伤害对人群、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项目干预措施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等进行科学评价。

11、根据项目推进成效,向“安全社区促进中心”申请认证,接受专家的考察、验收。

四、安全社区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整合资源

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建设安全社区的领导,建立多部门合作的组织网络。明确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在居委、企业单位全面开展伤害防制,在分析本街道伤害情况及社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安全社区开展干预工作的特定人群和特定环境。以六大项目管理、五大区域共建的形势开展安全促进工作。

2、多方投入,齐抓共管

各部门、各单位要保障必要的项目经费,积极支持、吸引和鼓励社区成员、企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投资、捐助安全社区的创建,营造居民群众生活、生产、居住的安全环境,完善政府投入、社会赞助并举的良性机制,促进安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以人为本,加大宣传力度,使安全社区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安全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逐步形成安全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覆盖社区内各行业及人群,全面开展安全促进项目,改善不安全环境,纠正不健康、不安全行为。

4、开展监测,科学干预

六个安全社区项目组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交通、消防、暴力、学校、河道、体育运动、老年人、儿童伤害发生的监测体系,定期上报;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相参与,构建伤害发生的就医监测网络。完善伤害数据收集渠道,分析本街道伤害发生情况,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对伤害提出预测、预警。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制定相关伤害的干预措施。

5、定期评估,及时总结

完善安全社区工作评估体系,技术指导组对各单位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组织市、区有关专家对各项目开展情况的中期、终期评估,保证各项目工作的有效落实和科学开展,科学评价安全促进项目的过程及其成效。

第2篇

今年,我社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级部门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意见的精神,以保一方平安为目的,以创建“平安社区”为载体,积极推进依法治社区的进程,紧紧围绕以街道为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责任制,积极开展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搞好安全文明版权所有活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社区创造安定的环境。

一、切实推进“平安社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凤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综治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好本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将社会治安管理、平安建设工作列入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推动平安社区建设的开展。努力形成全体居民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今年是“五五普法”第一年,我社区将结合综治宣传月,利用社区宣传栏、科普画廊、标语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居民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形成“书记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要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把矛盾调处的重点放在可能引发和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上,依法妥善地处置,确保社区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稳定。

四、积极推进社区11211工程,不断提高社区治安防范水平,整治社区及社区周边治安环境。认真做好特殊群体的重点防范工作,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同时版权所有加强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拒绝网吧、做文明学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绿色网络学习活动”,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防范活动。以社区网吧劝导队为主,依靠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止网吧等对少年儿童的侵害,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形成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

综合治理和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社区综治工作,不仅是维护社区秩序的需要,而且是保一方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大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具体措施,认真做好社区综合治理和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切实维护社区的稳定。

第3篇

实现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有劳动收入、经济收入人员应保尽保、提高保障能力为目标,统一政策,突出重点,合力攻坚,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为构建和谐宽城提供有力保障,以深入研究解决民生问题,专项行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维护全区各类人员社会保险权益为重点,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二、实施范围和工作重点

(一)实施范围

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各类有经济收入人员。宽城区内应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二)工作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服务型企业中的宾馆、商场、酒店以及中介服务业,各类尚未参保的非公经济组织。重点是生产型企业中的大型加工企业。流通型企业中的运输、物流企业等;

2各类有经济收入的城市居民;

3尚未实现全员参保和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参保单位;

4解除劳动关系后。未及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人员;

5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新招聘工作人员。大专院校毕业学生;

6应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重点是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和医院、科研机构等各类事业单位以及中省直行业单位。

(三)政策界线

享受养老、失业保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统一按照国家及省市的有关文件执行。专项行动期间,继续执行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对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有劳动收入、经济收入人员参保缴费办法做出如下调整:

1城镇各类有经济收入人员中尚未参保人员。凡达到就业年龄均可参保缴费。城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最早可从 年 月起参保缴费。

2男达到60周岁、女达到55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允许延长缴费达到15年,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参保人员。延长缴费年限最长不能超过5年。

3缴费基数可以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选择档次,个体参保缴费人员。也可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0%或60%为基数申报缴费。参保人员达到养老条件后,按统一规定的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和待遇调整办法执行。

4可凭《再就业优惠证》和《灵活就业证明》社会保险部门领取社会保险补贴。其中,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4050人员按其当年实际缴费数额的50%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其他人员按实际缴费数额的15%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5按规定办理参保登记和申报缴费的企业和个人,专项行动期间。一次性补缴其应缴社会保险费的可缓缴滞纳金。

6原则上自 年 月起参加失业保险,财政全额拨款或部分拨款的事业单位。凡在专项行动期间参保并且一次性补缴以前欠费确有困难的可先制定欠费缓缴计划,经审核批准后自 年 月起缴费,欠费部分在申领失业保险待遇时一并补缴。其中,大专院校参加失业保险,按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自 年 月起缴纳失业保险费, 年 月至 年 月期间的失业保险费可暂缓缴纳。

7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费工作意见(试行) 政办发[ ]33号)文件精神,未参保且无缴费能力的集体企业。其退休人员直接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可到社会保险个体分局办理参保手续。

三、工作方法及步骤

统筹考虑,专项行动分为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参保缴费三个步骤。协调推进。

(一)宣传发动

1全面动员。市政府在全市召开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专项行动动员大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保险宣传日”活动, 月份为社会保险宣传月。届时,区将组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在主要街路、广场,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牌匾,广泛宣传,全面动员。

2政策业务培训。社会保险部门定于 月 日对我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讲解社会保险政策。街道和社区负责对应参保未参保的单位和城镇各类有经济收入人员广泛宣传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相关政策、业务手续及办理程序。

3跟踪报导。新闻媒体对专项行动和社会保险政策进行系列跟踪报导。对积极参保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扬。

(二)调查摸底

调查摸底和参保缴费同步进行。 月中旬至 月底。

1调查内容。调查摸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达到就业年龄人员参保情况调查。掌握企业参保状况。掌握应参保未参保人员底数。二是调查统计驻区单位基本情况,

2调查方法。区劳动保障局负责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具体落实调查和动员参保工作。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调查。填写《社区居民未参加养老保险情况调查表》和《驻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调查表》社会保险部门派专人协助我区劳动保障局,指导调查,提供政策答疑,收集整理调查情况。

3建立未参保情况信息库。区按月向社会保险部门报送《社区居民未参加养老保险情况调查表》和《驻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调查表》社保部门负责建立 市应参保单位和未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

(三)参保缴费

1区劳动局与社保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社区负责组织填写《参保缴费申报表》并督促其在填表一周内持《参保缴费申报表》社保宽城分局办理参保手续。属于驻区单位和区属企业到社保宽城分局办理。

2区劳动保障局对单位和个人申报情况随时登记并按规定时间向社保部门报送。对重点单位开展稽核审计。专项行动期间。

3强化监察执法力度。对拒不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申报、缴纳社保费的单位。并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按要求整改的予以处罚,直至申请法院强制征缴。

四、组织领导

第4篇

一、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规范工作运行机制

各镇、街道(工业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市红十字会条例》和市办公厅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

*区红十字会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单独建制,依法履行职责。镇、街道(工业区)应当建立红十字会组织,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受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区红十字会对下级红十字会具有业务指导与主管职能。镇、街道(工业区)应按时做好红十字会的换届工作,选举产生红十字会会长、副会长等理事会成员。由副会长主持日常工作(兼),各镇、街道(工业区)在不增加总编制的情况下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镇、街道(工业区)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一是红十字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二是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三是红十字会的动产、不动产和所属单位上缴的收入;四是红十字会所在单位的资助;五是区、镇两级政府的拨款。各镇、街道(工业区)要将红十字会的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拨款额不低于每人(管辖区域常住人口)每年1元的标准,并设立红十字会银行账户,专款专用。

二、积极推进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夯实红十字会工作基础

红十字会工作在基层,各镇、街道(工业区)要把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服务社区作为红十字会工作重点,在巩固朱泾镇红十字示范社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石化街道、枫泾镇、亭林镇、张堰镇、廊下镇、*工业区等红十字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

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支持和加强红十字卫生站建设,把红十字社区工作纳入文明小区建设规划中。每个社区红十字卫生站,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可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老年活动室等统筹考虑,整合资源,功能互补。社区红十字卫生站设备添置费用,可通过镇、街道(工业区)财政投入和上级红十字会资助及社会捐助等渠道加以解决。日常经费由各镇、街道(工业区)财政承担。

企业、学校、医院、委办局等基层组织可根据有关规定建立红十字会组织,其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一是红十字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二是所在单位的资助;三是有关单位和个人捐赠的款物。

三、广泛开展红十字公益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红十字会在我国虽然已有百年历史,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社会和群众的知晓度不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红十字会和红十字人道救助事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十字会工作,支持红十字事业。各红十字会组织要围绕*区的中心工作,把学习和宣传红十字会法规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弘扬红十字精神与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促进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利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画廊、版面等多种宣传途径和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红十字精神,提高社会对红十字会工作的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增强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为进一步发展红十字事业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知识培训,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家庭护理、居家安全与保健知识培训,是红十字会体现“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宗旨的一项传统业务。要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5个中央部委《关于广泛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红一字[20*]44号)要求,支持红十字会在居民以及机动车驾驶员、导游、交警、企业员工等人员中开展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培训,并把培训与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发展红十字会组织结合起来。通过培训,增强居民在应对突发性事故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城市形象。

五、提高红十字会赈灾救助能力,着力构建备灾救灾体系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独特优势,支持红十字会开展对内对外的合作与交流。切实帮助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支持和激励各级红十字会进一步做好备灾救灾、人道救助和社会公益服务工作。

第5篇

社区2017年平安建设工作计划(一)

今年,我们社区坚持以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部门综合治理和创安工作意见的精神,以保一方平安为目的,以创建平安社区为载体,积极推进依法治社区的进程,紧紧围绕以洋山镇为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责任制,积极开展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搞好安全文明活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社区创造安定的环境。以下为我们社区20XX年平安建设工作计划:

一、切实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镇综治办和镇党委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综治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好本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将社会治安管理、平安建设工作列入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推动平安社区建设的开展。努力形成全体居民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

今年是五五普法第四年,我社区将结合综治宣传月,利用社区宣传栏、科普画廊、标语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居民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形成书记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要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把矛盾调处的重点放在可能引发和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上,依法妥善地处置,确保社区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稳定。

四、不断提高社区治安防范水平,整治社区及社区周边治安环境。

认真做好特殊群体的重点防范工作,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同时加强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拒绝网吧、做文明学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绿色网络学习活动,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防范活动。以社区网吧劝导队为主,依靠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防止网吧等对少年儿童的侵害,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努力形成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

综合治理和平安社区建设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社区综治工作,不仅是维护社区秩序的需要,而且是保一方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大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具体措施,认真做好社区综合治理和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切实维护社区的稳定。

社区2017年平安建设工作计划(二)

XX社区地处六合城区中心,商业繁华地段。辖区内现有米巷小区,长江新苑,河滨花园,金宁广场,永宁雅苑五个规模较大的小区组成,面积1、2平方公里。居民住宅楼48栋,住户2530户,常住人口7425人,流动人口662人,辖区单位12个,有志愿者队伍10支130人。党总支下设七个支部,共有党员54名,离退休党员13名,生活困难党员3名。

今年以来,我社区将按照街道党工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五星级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坚持以明确的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阵地建设,强力推进我社区平安创建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各项综治制度。

在街道综治办的指导下,社区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小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平安创建的具体事项,同时,社区成立了治保会、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整个社区划分为4个治安小区,实行社区干部包片区治安制度,每个片区有一名小组长具体负责各小区的治安工作。建立社区干部、小组长、小区治安员的三级治安防范网络。

二、创新载体,全力做好矛盾排查和化解。

以创建五星级社区为载体,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综治社工、治安志愿者、居民小组长的力量,每半月对辖区社会矛盾纠纷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对出现的矛盾,社区干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现场不能及时调解的疑难矛盾纠纷,带回社区调解室,由社区组织调解,仍不成功再按规定移交到街道综治中心调解。上半年,社区调解工作小组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7次,接待群众3批14人次,受理矛盾纠纷4件,调解成功4件,调解成功率为100%。

三、强化措施,扎实开展群防群治。

由于我社区地处城中心,侵财性案件高发,又被列为市文明创建示范点这也是我社区平安建设的一个重点。我们将努力做到:一是针对4个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我们积极与物业管理部门共同配合、协调管理。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对小区的安全、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进行管理和登记。二是对无物业管理的2个住宅小区,由社区保安和治安志愿者佩带袖章,按时在所负责的区域内进行巡查,禁止收破烂人员和流动摊贩进入,尤其是对流动人口、外来人员、流动商贩进行询问登记,发现问题及时与社区干部和片警联系解决。保安、治安志愿者实行每周一次例会制度,汇报各小区的巡查情况和治安防范情况,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排查。三是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员管理。针对我社区地处城中心,门面房较多,我们将与社区民警不定期进行检查,建立了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档案,与出租房主签定治安保证书,使社区管理到位,确保了其住宅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四是广泛开展治安模范小区的创建活动。为了认真做好平安社区的创建工作,计划五月份对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在各个小区开展创建治安模范小区活动,每个社区干部按照网格化分工负责1个小区的创建活动,与各小区的物业公司及时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社区干部与社区民警配合,经常深入到小区,监督检查治安防范工作,使每个小区的停车棚都有专人看管、值班室24小时有人值班,做到楼房有人管、院落有人护、大门有人看,确保治安防范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平安创建的认识。

我们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采用法制宣传栏、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举办法制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防火、防盗、反、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不同年龄和人群,组织他们进行法律培训。在5月份的综治宣传月中,我们将邀请街道司法所的干部为居民进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知识讲座,组织社区文艺队参加平安创建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居民的自我安全意识、家庭法律意识、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罪犯的能力有所提高。

五、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为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社区成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帮教领导小组,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与他们签定帮教协议书,每季度定期对他们进行一次回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及工作状况,通过回访谈心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鼓励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对一时无法就业生活确有困难的社区积极主动地为其办理低保使他们处处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目前社区7名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均已得到落实。将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不足,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巡逻队伍,健全群防群治组织,整改突出治安问题,化解不安定因素;把落脚点放在减少发案上,增强居民群众安全感上。认真履行保一方平安职责,全面提升平安社区创建水平。

社区2017年平安建设工作计划(三)

2017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为认真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艰苦性和复杂性,克服麻痹大意和松懈性。以减少安全事故为目标,加强机构队伍和法制建设,完善责任体系,夯实工作基础,做到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围绕和谐、平安主题,加强我辖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结合我辖区实际,现将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成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由社区书记亲自抓总负责,综治专干具体抓,并和驻区各单位进行紧密联系,齐抓共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强安全宣传力度,定期办好安全宣传黑板报。并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各类档案。

二、协助配合各部门、公安机关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认真做好本辖区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每月定期对辖区内安全隐患进行排摸,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社区安全检查力度,坚持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院落、小区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制度,以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发生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如社区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并做好记录。

三、做好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安全检查管理以及夏季防汛工作,防止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无群死、群伤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认真开展创建安全示范社区、平安小区的活动。抓好社区个院落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守楼护院。大力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投入,减少各类可防事故的发生,为打造平安建设作出贡献。坚持以防为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和谐社区生活环境。

第6篇

“晋江很特殊”――这是晋江“三合一”场所整治战线上所有工作人员常常提起的一句话。据介绍,晋江是全国经济强市,民营经济在这里展翅腾飞。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充分发挥侨台优势,走出一条依靠民营经济和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以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路子。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全市大中型企业较少,小型企业较多,有些小企业资金少,生产规模不大,设施简陋,厂房用地少,安全条件极差,同一幢建筑就集车间、仓库、员工宿舍、住家、厨房、办公于一体,甚至私拉乱接电线,擅自安装、违规使用锅炉等,加上一些企业业主消防法制观念淡薄,员工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差,由此衍生的“三合一”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严重的“三合一”隐患问题,第一步就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市政府成立“三合一”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每月召开一次分析会,每季召开一次小结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消防安全联席会,通报“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研究协调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每月的26号(晋江市安全生产日),市四套班子领导都亲自到挂钩的乡镇(街道)督促指导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检查“三合一”场所综合整治情况,检查督促落实整治措施。

完善机制执行不力将追究责任

2008年11月23日8时10分左右,晋江市陈埭镇四境社区第32业路41号晋江恒发发泡橡塑有限公司电线短路引发火灾事故,造成1人死亡。经“11・23”火灾事故调查组及有关部门现场勘查、技术鉴定及综合分析,认定该火灾事故系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据介绍,此起火灾事故中,起火建筑为两幢相连建筑,属“三合一”场所,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核通过。经查:陈埭镇相关领导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够落实,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指导不到位:陈埭镇下四境社区干部、陈埭派出所下片民警在事故发生前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上报,也未督促该公司按期整改到位;陈埭镇四境社区干部对公司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不细致、督促检查不到位。因此晋江市纪委、组织部、监察局联合下发通报,对9名责任人作出“诫勉谈话、全市通报批评”等处理。为此,晋江市通过建立联动机制、排查机制、整改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乡镇(街道)分管“三合一”厂房整治工作的领导、下片(点)的乡镇(街道)领导、公安派出所所长等,分六种不同情况分别予以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停职检查等处理,对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及其他相关责任人也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也极大地触动了领导干部的神经。

铁碗整治 穷追猛打劲不松

晋江市东石镇安办第二社区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检查时发现,一家服装加工厂为“回潮”的“三合一”场所,存在严重火灾隐患:四层的楼房,一层为生产车间与员工宿舍,二层、三层为生产车间,四层为员工宿舍,应急灯、安全疏散标志、灭火器等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只有一个疏散通道。工作人员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该厂业主立即将员工宿舍搬迁,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增设第二逃生通道。该镇安办、边防所、派出所、工商所、消防中队、执法中队、电厂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人员复查时发现,该厂业主黄某不但未按要求落实整改,而且态度恶劣,两次擅自撕毁封条,破坏东石电厂电表箱外锁,自行通电,继续生产。晋江市公安局根据相关规定,对业主黄某作出拘留5天的行政处罚决定。铁碗整治手不软,穷追猛打劲不松。上述案例只是晋江市铁碗整治“三合一”场所的一个缩影。针对“三合一”场所屡禁不止,回潮现象时有发生的现象,晋江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三合一”场所综合整治工作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三合一”厂房整治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三台一”场所,坚决予以查封:对不配合整改、拒绝整改或妨碍执行公务的业主,按《消防法》、《省消防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警告、罚款直至行政拘留。各乡镇(街道)也组织开展地毯式排查,采取强制安全教育、收取保证金、断水断电、查封拘留等方式,集中时间和力量,对存在的“三合一”场所进行彻底整治。

宣传发动 让群众入耳入眼入心

“此次活动像一场及时雨,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其实火灾事故与安全隐患就在身边,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时时处处注意消防安全,更重要的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懂得了一些实用的防火灭火常识,在危险面前不是恐惧不安与束手无策,而是从容面对及时处置。”参加完晋江市举办的“三合一”宣传活动后,来晋江务工的黄先生深有体会地说。在开展宣传活动中,晋江市消防大队和“三合一”整治办编制《晋江市“三合一”整治汇编材料》,印发《告全市企业的一封信》,并通过悬挂标语横幅、设立公益广告、印制消防安全知识明信片等形式,在来晋江务工人员集中的乡镇(街道)进行消防安全宣传,不断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和防抗火灾的能力。同时,将每周星期三、星期五下午确定为“三合一”整治工作咨询日,在社区、学校广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为企业、群众提供指导和咨询,有效提高广大企业和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晋江市还充分发挥晋江电视台、晋江经济报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跟踪报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在晋江经济报设立了“三合一”整治曝光台,将市整治办和消防大队每日深入各乡镇(街道)抽查发现属于瞒报、漏报的“三合一”企业予以曝光。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理解、支持“三合一”场所整治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发动群众积极地参与其中。为此,晋江建立“三合一”场所举报奖励制度,明确举报范围和举报方式,对信息准确的举报人按火灾隐患的等级和程度分别给予200-500元的奖励。

“三合一”企业有百害无一利,坚决予以取缔,对于优化我市经济运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在晋江市委常委会研究《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合一”企业整治工作意见》时明确指出了该市铁腕整治“三合一”场所的目的意义。2002年至2008年,晋江共排查“三合一”场所7705家,全部完成整改。一大批火灾隐患得到了有效消除,火灾事故逐年下降:2008年全市共发生火灾351起,死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2556万元,与2007年同比火灾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

第7篇

20*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特大地震、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维稳任务异常繁重等严峻形势,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扎实工作,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努力消除*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3.09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6亿元,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263.6亿元,同比增长22%;服务业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7元,同比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9元,同比增长21.1%。

一、经受复杂严峻考验,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共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在非常时期、关键时刻,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一)抗震救灾工作高效有序。面对突如其来、历史罕见的*特大地震,临危不乱,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群众有序疏散,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稳定社会秩序。第一时间全面排查辖区房屋受损情况并实施分类评估处置。第一时间筹集抢险救援物资,加强市场供应和监管,始终保持了市场秩序稳定。第一时间组建民兵预备役等抢险救援队伍,在全市最先赶到都*市受灾最严重的中医院等地开展抢险救援,从废墟中成功营救被掩埋群众24名。发挥救援基地作用,累计收治灾区受伤群众2812人,接收安置受灾群众513人,向灾区捐款捐物达2亿元。投入6000多万元,优质高效地完**市重灾区*镇和*乡7000余套板房建设;投入5000万元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出动2000多台次救灾车辆,组织1800余名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服务,涌现了一批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主动应对宏观形势复杂变化。面对地震灾害影响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审时度势,围绕抓投资、促消费、保增长,果断调整决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化挑战为机遇。在震后第一时间走访区内重点企业,多次召开投资座谈会、专题协调会,为企业排忧解难,与阳光保险集团等10余家知名企业签订总额126.5亿元的投资协议,成功挂牌出让了*1号、15号商业金融用地,坚定了投资者来*发展的决心。积极应对金融风暴影响,强化经济部门职能,加强对经济运行中主要经济指标和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控;围绕投资拉动,做好政策服务,加快项目促建,成功促成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百扬大厦、成商二期、新华之星等9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围绕消费拉动,引导重点商贸企业依托各类节庆活动刺激区域消费,保持了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先导效应显现

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优转型”,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3:27.6:72.1,服务业对税收的贡献率达到86%,现代服务业先导效应和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一)产业规划更趋完善。深入实施“一三七”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发展。按照“全域*”理念,精心编制和完善《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专业服务发展规划》和《工业总部基地产业发展规划》等各项产业规划,出台了《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建设20*年工作意见》《*金融核心区概念性发展意见》,完善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配套政策,引导和推动了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要素向现代服务业七大重点领域集聚。

(二)产业空间有效拓展。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创新城市拆迁理念,将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有机结合,在“阳光+市场+保障”拆迁办法基础上全市首创“模拟拆迁”方式,变要我拆为我要拆,使拆迁难点变为惠民亮点。启动16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完成拆迁总面积25.19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总户数3638户。完成花果、大观、粮丰、包江桥片区4000余亩土地的征后实施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三)产业承载能力提升。实施试验区重大项目182项。天府时代广场、仁恒置地广场、*、创意科技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春熙商汇、佳霖商务楼、红星路35号等重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年新增商业商务面积7.6万平方米。

(四)产业转移成效显著。组建*金融街企业家协会,成功举办首届*金融街论坛暨20**金融博览会,24家金融企业新入驻*。着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引进了中怡保险经纪、丰田通商株式会社、雪佛龙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重大产业化项目10个,新增各类地区总部及分支机构55家,引进包括奇尔顿、富登信实、伊顿电气等知名企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企业509家,意大利费雷服饰等知名品牌20个。强化锦金区域合作,成立锦金区域合作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工业园,加快实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引进投资1亿元的锦金合作肉鸡养殖项目,带动当地1000户农户增收。全年预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66.98亿元,完成市级目标118%;实际利用外资5.54亿美元,完成市级目标116%。获“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区”和“中国民营经济首选投资区”称号。

三、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纵深推进

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按照“大统筹、大集中、大流转”的思路,大力实施“三改五化”,全面完成“198”区域26369.5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健全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全市率先公开挂牌出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迈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价”第一步,成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标志。

(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剥离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重点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强化区级经济部门服务经济工作的主体责任和职能,出台了街道办事处预算编制管理调整办法、工作考核办法等配套改革制度,为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社区治理机制改革取得新进步。全面撤销涉农街道村建制,按城市社区标准成立社区居委会。按照“政社分开,强化自治”的原则,结合街道职能调整,在部分街道开展了社区治理机制改革试点,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探索社区工作职能归位,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社区服务基层的活力进一步激发。

(四)城管体制改革取得新经验。明晰职责,界定了区城管局及其下属事业单位与街道办事处和清扫保洁公司的职能职责,强化了街道办事处属地主体责任。下放户外广告设置建议权和监管权、清扫保洁公司监管权等管理职权到街道办事处,强化了基层城市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下放140名城管监督员到街道办事处,增加监督员对简单问题即时处置的职责,实现了网格管理的重心和力量下移。探索建立了城管联合执法机制、第三方委托测评机制、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不合格清扫保洁公司退出机制等系列配套制度,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五)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加强区属国有投资公司管理,规范企业融资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偿债能力,努力提升国有公司配置资源利用效率和贷款资金使用效率,全年区属国有投资公司累计完成融资38.01亿元,有效解决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组建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协调担保机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共为全区114家企业担保融资5.16亿元,同比增长47.9%。

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紧紧围绕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加快环境建设和城市更新,着力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市政建设快速推进。加快区域道路网络建设,机场路东延线等道路建设顺利启动,基本完成*路等道路的整治改造工程,实施道路硬化工程64处。开工建设新型社区25万平方米、新居工程53.24万平方米,竣工39.09万平方米,安置群众2566人,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对沙河沿线排水口41户排水户及*南街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完成了**路共计14幢建筑的外立面装修、光彩亮化及道路铺装工作,城市功能稳步提升。

(二)环境治理更加深入。加强环境体系建设,成功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三环路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作,并顺利通过市政府检查验收。全年共计完成破墙透绿2485米、新增绿地12.8公顷,区域绿化覆盖率达42.1%。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完成攀成钢等高耗能企业搬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深入开展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绿化带提挡降土、裸土覆盖、道路硬化“三大工程”,加大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治理,实施燃煤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区域空气质量日益改善。深入实施小流域治理,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实现5个月达标。深入开展噪声治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4.6%。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

(三)“最清洁城区”创建全面提速。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创建任务,投入2.13亿元深入推进全市“最清洁城区”创建。着力优化配置城市管理资源,将全区661万平方米道路清扫保洁全面推向市场。着力开展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年共计清运生活垃圾15.6万余吨,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100%。着力强化城乡规划执法监督,有效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全年依法拆除违法建设30万平方米。创新无物管院落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星级院落评选活动,老旧院落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加大城区综合管理和专项整治力度,城市执法管理立案查处率100%,结案率100%。强化户外广告管理,全年共拆除违法大型户外广告38处,共9700平方米。

五、深入推进民生改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安宁

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财政资金对社会事业的倾斜,着力改善民生,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

(一)就业社保更加充分有力。建立城乡就业联动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认真落实“962110”就业援助,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77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3.5%,保持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面完成医疗保险征缴扩面目标任务。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2.97%。投入205.8万元全额补贴,在全市率先将低保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员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通过廉租住房补贴及实物配租、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为1312户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发放租金补贴333万元。围绕“八统一”建设要求,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所卫生服务站的新建和升级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

(二)社会秩序更加安全稳定。切实加强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领导包案、督查督办和稳控劝返等机制,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职工、农民工维权工作,确保了企业和谐、职工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切实加强各类市场监管,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全力做好地震、奥运期间重点维稳工作,保证了全区社会大局稳定。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扎实推进“一案三制”建设,实现全区应急预案管理满覆盖。开展创全市“最安全城区”活动,加快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6年保持下降趋势,广大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明显提高,被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评为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区”。

(三)社会事业更加均衡协调。投入专项资金5600万元,全面完成9大类54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困难家庭、农业户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助,投入2.8亿元完成龙王庙小学等中小学排危维修和实施*三幼、*育才中学、*中学等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增加投入3110万元将全区新建学校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到八度。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组织申报省、市重点技改项目18项,科技项目48项,专利申请980件。组织和引导各类投资7378.3万元,完成13个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设16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顺利完成区图书馆二级馆达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成效,糖画和水井坊酿酒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新建22条全民健身路径和5个“1+2”农民健身工程,成功举办20*/2009赛季A1汽车世界杯大奖赛等重大赛事。启动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加强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全年无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在中心城区率先启动计划生育家庭惠民政策试点,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以内。残疾人工作获“*省白内障无障碍区”称号。以争创“*省双拥工作模范区”为契机,双拥工作更加扎实深入。认真落实老干部各项政策,切实关心老干部的学习、生活、健康和福利待遇。国防教育、预备役、人防、老龄、档案、地方志、民宗、侨台、机关事务等工作持续发展。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政务环境行政效能稳步提升

坚持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按照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履职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深入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2项。深化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基层司法所运转更加规范。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主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听取区政协的意见与建议,全年共办理省、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20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充分发挥*区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作用,区政府各类会议全面开放。

(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实施。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启动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办理“两集中、两到位”,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加开放的政务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方便快捷的办事环境。围绕创建“行政效能最高城区”,不断优化政府组织机构,转变政府工作作风,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办事质量明显提升,履职能力明显增强。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设“绿政通”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中心”的窗口服务功能,全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45127件,未发生一起投诉件。

(三)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开展以“深化作风建设,树立清风正气,为‘四区’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切实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个人事项报告、“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出差考察学习等制度规定,开展部门街道主要负责人公开述职述廉,强化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积极开展“两公开一评议”活动,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开通了纪检监察机关24小时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88”,坚决纠正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截至目前共受理举报1*件(次),办结率达97%。完善了干部绩效考评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廉洁承诺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向社区延伸。21写作秘书网

第8篇

[关键词]青海藏区;社区矫正;手段;探析

[中图分类号]D9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25-03

青海省不仅是一个农牧区还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青海藏区主要是指青海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注:青海藏区指果洛藏族自治区、玉树藏族自治区、黄南藏族自治区、海南藏族自治区、海北藏族自治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区,简称青海藏区。]由于藏区牧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社区矫正难度增大。以玉树州杂多县为例:杂多县目前有22个矫正对象,有的乡,社与社之间相距近100千米,[注:青海省司法厅.关于在西宁市、格尔木市等地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2009年9月.]

为此,省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司法厅厅长毋法祥两次深入玉树、果洛等农牧区基层调研、指导社区矫正工作,力求使罪犯的社区矫正工作在我省藏区获得更高的质量,努力探索和运用具有青海藏区特色的社区矫正手段。

1 青海藏区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点分析

(1)自尊心理。由于千百年来,各民族独特的经济、文化等情况,形成了民族的习俗和社会意识以及造成的民族不平等、民族歧视等现象,使藏族的不少人抱有极大的自尊心理。这种心理,一方面表现在长期艰苦的生产实践中,藏族不畏和勇敢剽悍;另一方面表现在藏族同其他民族间的隔离状态还没有达到完全的融合。上述情况反映在藏族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上则表现为宗教观念深,民族自尊心强的特点。

(2)排斥心理。由于少数民族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宗教摄入其内心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他们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认同感,导致少数民族社区矫正对象对非本民族的监管民警难以认同。藏族社区矫正对象愿意接近本民族的矫正人员,排斥其他民族的矫正人员,对其他民族的矫正人员“敬而远之”,甚至不服从其他民族矫正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从而给社区矫正活动增加难度。

(3)浓厚的宗教心理。从调查情况来看,60.2%的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在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地区,这些地区的特征是: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知识贫乏,宗教影响根深蒂固。[注:雷扬兰.关于我省藏族服刑人员问题研究.西海法学论丛[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藏族在所属民族宗教氛围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对本民族宗教牢固的信仰。犯罪后会更加深对本民族的寄托和感情上的依恋,而这些对于藏族社区矫正对象缓解犯罪后的所产生的焦虑、紧张心理是有益处的,同时宗教中所提倡的“博爱” 、“弃恶从善”等美德和善行对矫正也极为有利。藏族社区矫正对象中有80%的人有念经的习惯,他们认为民族信仰至高无上,一旦遇到有辱本民族宗教的言行,他们所选择的解决办法是置法律而不顾,实施强烈的反抗[注:雷扬兰.关于我省藏族服刑人员问题研究.西海法学论丛[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青海藏区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形成原因

(1)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藏传佛教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伴随着地质板块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挤压,青藏高原边缘的地势仍在不断上升,地质运动引发了一些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现象。另外,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青藏高原的特殊气候,大部分地区春秋相连,气候变化无常。青藏高原上冰雹、雪灾、泥石流、地震、山洪等各种极端气候变化和地质演化非常频繁和剧烈,使得当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体现出自然的威力和人的渺小。这样饱受生活煎熬的藏族投身宗教慰藉的愿望就更加迫切,宗教摄入人心的深度和广度就更加容易。受宗教教义和传统风俗的强烈影响,经过长期积淀已渗透到信教群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他们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在民族领域宗教已不再是单纯的信仰,而是一种文化或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影响和决定人们心理与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注:薛炳尧,李刚.对维护少数民族人权与法治和谐的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宗教对他们的性格、心理活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生活观念等影响重大。

(2)文化程度偏低。由于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的制约,多数藏族社区矫正对象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更谈不上受法律教育。从调查看,在社区矫正对象中,初中占48.1%,小学文化占31.2%,而且41%社区矫正对象只会讲藏语,略通汉语,不会讲汉语的约占26%,[注:青海省司法厅.关于我省社区矫正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1年9月.]可见藏族社区矫正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3 青海藏区的社区矫正手段探索

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青海藏族地区,由于地理区位、民族身份和民族文化等方面与汉族社区的较大差异,致使上述各项社区要素都有很明显的“民族化”、“本土化”特征,在青海藏区农牧民以地缘、亲缘、血缘为纽带连接在一起,世代相衍相依,具有共同的语言、生活习俗,人际交流感情相通,认同感、归属感极强,对办理共同的事务能够达成高度的一致性。在藏区自然村内人们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均相对集中,人们往往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域范围、以同样的方式从事同样内容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这种集中有利于人们互相交流与服务。藏民族社区秩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本土性的社区资源,这些本土性的社区资源自然也会为犯罪的社区性矫正提供动力和成功的可能。作为社区矫正的物质载体,社区矫正要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资源,合理配置这些社区资源便是提高社区矫正效率的一大关键。笔者建议,青海藏区社区矫正应当适应省情与民情,应针对青海藏区藏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要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采用各自不同的、具备当地藏民族文化特点的社区性矫正手段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藏区社区矫正应适用民族文化特殊性的“地方性知识”的精神性矫正方式,并注重发挥藏民族工作人员和藏族志愿者的作用。

(1)精神性矫正方式。在青海省,藏族的生活区域相对集中,这就有利于造就同一区域的相同民族在等心理素质方面的相同规则性要求。藏族是青海藏区世居的主体民族,藏族是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其比重占全省人口的21.96%,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比重49%[注:《青海年鉴―2009》2000年是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5年是1%人口抽样调查数,2002年以后是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数。]。青海藏族地区社会经济欠发达,群众普遍信教,宗教观念比较浓厚,藏传佛教在我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基础。大多数藏民族以藏传佛教为其生活的至高精神支撑,对宗教的信仰几乎构成其生活的全部,截至2009年8月底,全省共有宗教活动场所2142座,其中藏传佛教寺院694座,专职宗教教职人员29614人。信教公民约有222.32万人,占我省总人口的40.3%。如果针对藏族社区矫正时,能够合理利用这种民族资源,将会有助于少数民族罪犯顺利回归社会。正如马克思•韦伯关于法律社会性的论述:“是习俗的实际规律性创造了法律,法律却不能反过来创造习俗的规律性。”[注: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68-369.]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必然对社区矫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宗教都是鼓励人们积德行善的,例如佛教中的五戒具体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我们将以上列举的宗教戒律同我国的法律比较,即可发现这些戒律的规范内容同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禁止性规范的具体内容相一致,且调整范围超过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宗教对于少数民族群体而言有着全面的规范作用,这种规范作用不仅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还规范了人们的精神层面,包括善恶观的建立、规范意识的形成、因果报应的理念等。宗教来源于藏民族生活的这片土壤,它比国家制定法更能有效的体验到当地、当时的地方性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伯尔曼在其《法律与宗教》一书中讲到:“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为僵死的教条。”[注:[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53.]宗教禁忌往往对一种社会秩序的形成、存在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藏区进行社区矫正就不得不考虑宗教资源作为 “传统”的力量,法律的外部强制性与宗教的内心自律性相结合,才能够保证人们更好地遵守法律。一个信仰宗教的人如果触犯了法律,做了恶事,即使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要受到内心的责备,还会担心受到不良的报应而感到恐惧。所以,基于我省藏民族与宗教间的特殊关系,利用藏传佛教对于藏族的影响作用,势必有利于防止藏族地区犯罪行为的发生,也有利于对罪犯的矫正。对藏族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社区矫正时,应充分利用宗教当中的宗教人士对广大藏民族群众进行教育,也应注重发挥、民族习惯的作用。

(2)大力发展藏区社区矫正的志愿者队伍。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有一支稳定的合格的志愿者队伍。社区矫正是在开放的环境中执行刑罚,对志愿者的需求量很大,我省虽招募社会志愿者309人,[注:青海省司法厅.关于我省社区矫正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1年9月.]但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按照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社会志愿者协助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规定,各地要大力发展社区工作志愿者,特别是要引导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笔者建议,在藏区应发展有责任心、公益心的支书、村长、有名望的长老、佛教人士为社区矫正志愿者,高度重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3)注重发挥藏族工作人员的作用。在青海藏族聚居区开展社区矫正时,应注重发挥藏族工作人员的作用。由于藏族习俗和独特的民族心理,他们不愿意向其他民族矫正人员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抵触心理较强烈。此外,语言方面的障碍也加剧了这种状况的发生。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藏族社区矫正对象大多数对本民族工作人员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信任本民族矫正人员,愿意接近本民族的矫正人员,服从他们的管理与教育。因此,在青海藏区建设社区矫正队伍时,应当根据这种特殊情况,培养、发展藏族专业司法助理人员,以准确掌握藏族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征,有效地改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为促使藏族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兰花.青海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社会基础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西宁市东关社区建设为分析点[J].青海社会科学,2009(4).

[2] 刘希,周明明.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矫正[J].贵州警官学院学报,2008(5).

[3]刘希.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社会控制[J].犯罪研究,2006(3).

[4]杨方泉.社区矫正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 刘希.论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社会控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2).

第9篇

一、优待老年人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在致力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把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当成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1998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优待规定》),并根据省优待规定,分别于2001年9月和2005年6月,两次对《优待规定》进行了修订完善,逐步扩大优待范围,提高优待标准。同时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财政按辖区内每位老年人1元的标准设立老年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老年事业;将老年人优待工作作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落实到位,监督到位。在此基础上,各级老龄部门和涉老优待职能部门相继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为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老年人优待工作的积极性,我们一方面借助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优待规定》,通过电台节目“桑榆茶馆”、晚报专版“夕阳红”等大力宣扬优待老年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与市慈善总会办公室、电视台配合制作了一期关爱老年人的公益广告;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老年法下乡”、“老年文艺汇演”等形式以及开展敬老模范村居、模范家庭,敬老好儿女、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关爱优待老年人和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主要做法

1.发展养老事业,不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一是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劳动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征缴力度,切实保障离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共7478个,参保职工32.5万人,参保率达90%以上,其中,退休职工4.7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共1713个,参保职工7.7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18万人,全部按时足额领取养老保险金。农村养老保险从1991年开始实行,2005年全市共收农村养老保险费4100万元,比2004年增长10.2%,共支出547万元,增长33.7%。二是在全市农村坚持开展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活动。目前,签订率已达到86%以上,兑现率达到95%以上,家庭养老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另外,全市80%以上的村(居)将敬老养老纳入了村规民约,制定了具体的敬老措施和赡养老人的标准,规范了村民的敬老养老行为。三是实行了农民退休和养老补贴制度。全市共有900多个行政村实行了此项制度,少的每人每年100元,多的达5000元,近两年共为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1000多万元。各级还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养老基地,把一些荒山、荒滩和荒地无偿交给老年人开发经营,集体给予一定形式的帮助,收入归老年人所有。乳山市南黄镇南黄村2000年建成养老基地,老年人自愿参加“老头队”,经营50多亩土地和150多亩速生林及育苗基地,每位老人年收入3000元左右。目前,全市已建农村养老基地320多处,有近万名老年人受益。四是建立了以市、县、镇三级财政供养为主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五保供养经费筹集难题。今年全市共有五保对象9736人,需五保供养经费1507.4万元,已全部纳入三级财政预算。五是大力发展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从2002年开始,全市大力实施“星光计划”,投资1亿多元完成“星光老年之家”项目65个,总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从2005年开始,市政府加大了敬老院建设力度,市级投资1500万元,各市区配套1000万元,对64处敬老院全部进行改、扩、新建,目前已有29处完工,新增床位5000张,预计11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改扩建,基本满足五保对象愿进全进的需求。从2005年7月开始,我市开展了市属单位联系农村敬老院工作,64个市属单位分别联系1处敬老院。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联系基层、服务社会、关爱老人、改进作风的大事来抓,一年来共走访慰问敬老院260余次,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劳动100多次,为敬老院提供帮扶资金约70万元,各种慰问品折款约4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另外,市级财政为100周岁以上、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长寿补贴金,乳山市在此基础上每人每月加发50元。荣成市、文登市等市区还为100周岁以下的高龄老年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优待和补助。

2.实施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制度,努力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2005年,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共6668个,参保职工40.7万人,其中退休职工5.4万人。从2003年6月起,我市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又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把参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50元,比国家、省标准均高出10元,目前全市农村参保人数共122万人,参保率达94.56%,全省最高,其中有21万农村老年人参保,全市9700多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此外,各市区还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大病救助制度,将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城乡贫困老年人纳入其中,进一步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文登市2005年为城乡老年人补助大病医疗费用30多万元;环翠区将391名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并为36人提供了大病医疗救助。另外,全市镇以上医院还普遍设立了老年门诊和老年人家庭病床,县以上医院对前来就医的老年人普遍免收挂号费,对彩超、B超、CT、脑电图、心电图、化验等检查项目以及住院费、诊疗费、治疗费均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减免。各级卫生部门还组织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

3.狠抓优待规定贯彻落实,倡导全社会关爱优待老年人。省、市优待规定出台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市区、开发区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各项优待内容。在候车(船、飞机)室设置老年人专用座椅;老年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优先进站、检票、上下车(船、飞机);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半价乘坐公共汽车,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汽车;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有线电视初装费享受半价优惠;老年人免费使用收费公厕等。乳山市对持老年证乘坐出租车的老年人实行优惠: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半价,70周岁以上老年人2公里基本里程以内免费。全市所有收费公园对老年人免费开放,收费的体育健身场所以及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和文化宫、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一律对老年人实行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同时,我们还鼓励支持全市各类服务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商家关爱优待老年人活动,倡导商家对老年人实行优惠或免费服务,今年又为每个参与商家统一制作了“关爱老年人定点优惠服务单位”牌子,截至目前,参与此项活动的商家已超过百家,行业涉及钟表、眼镜、服装、干洗、布艺、摄影、理发、医疗、法律服务等各个方面,使全市老年人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了关爱和照顾。

4.做好老年维权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001年以来,市和各市区人大、政协先后两次对老年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视察。各级司法部门把《老年法》和《条例》列入普法计划,普遍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老年法律咨询服务站、维护老年人权益小组、涉老纠纷调解小组等老年法律服务组织。我们与司法部门联合为部分老年人发放了“法律援助卡”。各级法院(庭)对涉老案件都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和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原则,有效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几年来,我市涉老案件和赡养纠纷结案及调处率均达到96%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老龄问题和老龄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关注。有的单位和基层领导对老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关爱优待老年人的自觉性不高。二是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存有死角。一些公益窗口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执行优待规定打折扣,如老年人进入旅游景点应减免门票费用的待遇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个别公厕不执行有关老年人免费入厕的规定,一些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在水电暖等方面还没有或没有完全享受到优惠政策。

建议:一是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尊老敬老宣传教育活动,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营造贯彻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的良好环境。继续把贯彻落实老年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宣传计划,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纳入党校教育、中小学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之中;结合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敬老爱老先进典型;在报纸、电台、电视和刊物上办好老年人节目和老龄工作宣传栏目,做到刊物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形象,广播上有声音。二是建立健全党政主导、老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定期召开有关涉老优待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强化行政的、社会的和舆论的监督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不断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确保各优待服务场所、设施和窗口按照《优待规定》的要求,设置优待标识,落实优待内容。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老年事业投入机制,可以通过政府划拨一部分、福利彩票或其它方式资助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的方式逐步增加对老年人优待工作的经费支持,大力开展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

二、老有所为情况

(一)基本情况

在我市41万老年人口中,约有70%都是低龄健康老人。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观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中许多人有知识、有经验、有潜力、有热情,也有很好的劳动习惯,不愿意赋闲在家,渴望发挥余热,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老有所为”已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需要。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珍惜老年人“壮心不已”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坚持“党政主导,老龄牵头,社会参与,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鼓励各市区从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本企业、本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形式,充实新内容,为老年人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把老年人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时空优势和年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调研情况看,我市目前共有老年知识分子1.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9%;有各类老年人才组织和团体216个;老年人常年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科技开发、教育、医疗、社会服务、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人数约27500人。这些老年人通过自发成立老年群众性组织、接受原单位和社会的聘用或者在涉老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使晚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提高了社会对老年人重要作用的认知度,而且推动了老龄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发挥老年人政治优势,引导参与中心工作。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的需要,真正体现党政领导“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老有所为”工作,各级老龄组织和涉老职能部门都把“老有所为”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组织和动员广大老年人,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治安、宣传政策法规、技术经验传帮带等方面发挥作用。市委、市政府为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英模的政治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2002年开始,对市区、乡镇领导班子进行年终考核时,在每个考核组里都配备了一位退休或退居二线的担任过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赋予他们充足的权力,鼓励老同志参政督查、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效果。2005年进行《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的第二次修订时,市政府通过基层老龄组织在近4万老年人中开展了大型征求意见活动,使修订后的优待规定范围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更好地维护了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益。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充分发挥基层老党员的政治优势,在社区分别选派有文化、威信高、肯负责、有能力的老党员担任支部成员,参与社区工作,并定期组织辖区居民召开组织生活会、思想工作汇报会、民主评议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万多名老党员参与了村(居)组织的学习教育、发展党员、民意收集、卫生监督、社区服务、再就业、参政议政等活动,成为影响和带动村(居)服务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

(2)鼓励老年人投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我们在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同时,坚持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为老年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有专长、有技能、有热情的老年人,退而不休,接受原工作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聘任,为企业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让老经验服务于新发展。部分市区的工商部门为鼓励老年人自我创业,专门制定优惠政策,为持老年证创办、领办经济实体的老年人免去当年的工商管理费,大大增强了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的自觉意识。2005年,我们发动全市企业和商家在老年人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鼓励老年人争做政策宣传员、决策参议员、致富信息员、民情联络员,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提供一条有价值的民情信息,挖掘一条争资立项的线索,引荐一个外地投资意向。一年中,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老人共引进外地投资意向28个,提供合理化建议500多条,其中有80%已进行了成果转化,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宝贵财富。不少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还自发组成宣讲团,采取入户座谈、文艺说唱等形式,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科技知识和致富经验。

(3)支持老年人服务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各市区、各镇(办)以及青少年较多的村(居)老龄工作部门普遍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定期组织老年人为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知识培训、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我们还与市老干部局、老年体协、老年大学等涉老部门积极配合,大力加强“五老”骨干队伍建设,组织老科技工作者、老医学专家、老教育工作者、老艺术家们开展科技下乡、健康义诊、助学助教、文化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和谐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市按照全国、省老龄办关于开展“银龄行动”的工作意见,在全市首次启动了“银龄行动”,坚持就近、方便、可行、实效、自愿的原则,广泛动员老年知识分子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风气、技术经验传帮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着手筹建老年人才数据库,为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银龄行动”储备和集中人才。此外,还有不少老年人自发成立群众性组织,发挥优势和专长,分别成立了老年治安巡逻队、老年劝导队、老年便民服务中心、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种老年组织约280多个,活跃在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医疗机构、居民社区等地方,为城市建设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乳山市老年志愿者队伍,2005年5月成立以来,参与人数已迅速增至800人,他们通过开展维护社区治安、倡导公民遵守社会道德、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活动,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4)建立“老有所为”激励机制,扩大宣传和影响。为充分调动广大老年人发挥余热,关注城市建设,奉献公益事业,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发现、培育、宣传典型,并通过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模范老人评选活动,大力表彰一批在“老有所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充分发挥好他们在“老有所为”活动中的示范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去年我们同市委宣传部等六部门联合表彰了100名模范老人,今年计划再评选表彰“十大模范老人”。同时我们定期组织召开全市“老有所为经验交流会”,借助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去年老人节期间,我们与市人事局、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离退休人才专场交流会,为离退休人才和社会企事业单位搭建一个人才供需的信息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