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19:4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车改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本着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原则,以改革区直机关领导干部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为突破口,逐步转变多年来形成的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由政府大包下来的"大锅饭"做法,走机关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的道路,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新机制。
二、改革的范围和对象
范围: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区级各人民团体。对象:科级以下(含科级),属区委常委会管理的,在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直属机构,区级各人民团体担任领导职务的现任领导干部及在岗在编的一般干部。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副县级领导兼任的,若无公务用车,可按正科最高标准享受交通费补助,原则上不再配车,若有公务用车,不再享受交通费补贴。暂不包括下列单位:法院、检察院及老干局、交通总公司、农机总公司、物资总公司、粮食总公司、供销总社、汇通集团等单位。三权在市上的自愿参照执行,如国税局、公安分局、地税局等。
三、车改的具体办法
基本方法是:全区属于车改范围内的各部门,按其公务用车量的大小,核定交通补助费并随工资按月发放给个人,节约归已,超支自负。其具体标准为:下列部门:正职400元/月,副职200元/月,一般干部50元/月,工商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乡企局(私营经济发展局)、建设环保局、土地局、综合经济管理局、计统局、教育局、局、计生局、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工部、下列部门:正职300元/月,副职150元/月,一般干部40元/月、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审计局、司法局、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物价局、文体局、应急服务中心、广电局、技术监督局、卫生局、国资办体改办、科技局、环卫局。下列部门:正职200元/月,副职100元/月一般干部30元/月,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人大各委办政协各委办纪委监察局统战部文明办研究室老龄办保密办机关工委总工会团委机关事务中心妇联工商联编办党校党研室档案局手联社残联征集办教育督导室没有公务用车的区直机关各部门不再配备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助费。现有公务用车的部门,鼓励其将车辆上缴,从上缴并办清手续的下一月起改发交通补助费,现有车辆使用到期报废后,不再进行更新,其部门领导和干部,从手续办妥的下月起实行交通费补助,若没有上缴公务用车的部门,其单车年财政所拨费用减少30%。车改部门领导职工从领取交通补助费之日起,不再享受公车待遇。发放交通补助费不作为工资,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因公赴区外(不含渭城区)乘公共汽车(不含出租车)或外出乘火车、飞机的,按规定实报实销。版权所有
四、车辆的评估、处置
上缴的车辆原则上实行竞价拍卖。拍卖车辆必须进行评估,其评估程序为:1、由交车单位出具有关证件、材料,报区国资办。2、由区国资办组织有评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评估小组进行评估,现场进行技术鉴定,并出具《评估结果报告书》。3、《评估结果报告书》由区国资办验证确认后,提供给拍卖方,组织公开竞价拍卖。4、各交车单位要协同区国资办做好车辆过户手续的办理工作。
五、司机的安置
1、提倡司机停薪留职,自谋生计。停薪留职期间的住房、医疗保险和养老统筹的政策不变,但按规定本人应负担的部分必须按时足额上交本单位。停薪留职直到退休,工龄连续计算,退休时的待遇不变。2、允许年满50周岁(含50周岁)以上的司机自愿提前退休,其待遇比照职工提前退休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执行。3、允许年满45周岁(含45周岁)以上的司机自愿提前离岗。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有关手续。4、允许司机买断工龄,参照区属企业职工买断工龄的有关规定执行,其标准按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5倍确定。六、保证措施
2、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均不设司机编制,未执行车改政策的单位,其司机全部实行雇员制,其雇员费用由区财政核拔。2、领取交通补助费的领导干部,一律不许到下属企事业单位报销各种交通费用和借用车辆。3、领取交通补助费的部门领导干部不准为节省交通费而影响公务活动。区纪委、监察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部门领导干部用车情况和外出活动情况每半年检查一次,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检查结果。4、现有2辆公务用车的部门:工商局、教育局、计统局、水利局、土地局、组织部等,必须在8月31日前,向区国资办上交1辆。其部门仍按拥有公务用车单位对待。若不按期上交者,将追究其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5、没有实行车改的部门,要加强车辆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和车辆管理使用上的不正之风,违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6、鼓励群众对领导干部违反本方案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举报查实的,按处罚额的50%奖励举报者。对举报者打击报复的,按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中国的公车改革终于在20年之后全面启动,这是好事。但是车改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车改实施后,我最为担心四件事。
一是担心有的官员把自己的修车、用车发票等,塞进各种可以集中报销的费用中。我的建议,加强本单位的财务检查,在不定期的审计中,对涉车发票予以更多的关注,发现不当发票及时拿出并予以警告。
二是担心有的官员一手拿车补,一手开“他”车,找私企、私人借车,以权谋车。这种官员一般是原来就有公车坐,或者手上有实权。建议各单位的监察室多做一件事――登记官员私车,一旦发现官员开新车,要及时查清楚是自购还是借的。同时,按照此次车改方案的要求,发动群众举报官员开私企车的行为,并按借车天数与当地同样型号车辆的租金,确定受贿金额,严肃处理。
三是担心有的基层官员嫌车补低了,有可去可不去的地方就不去了。在中央车改方案的基础上,省级将有较大的自。在此,我提出两个调节方法。第一,能否把各县边远的乡镇视为车改制度中的“边远地区”,车补按照不高于中央机关150%的水平发放。第二,按照杭州的做法,设立车改区与非车改区。到离市区较远的其他区域从事公务活动的,可视为出差,按照现行规定报销差旅。
四是担心车补方案过于简单,车补“一刀切”会出现新的不公平。比如,在同一个单位,两位处长级别一样,但是用车量有巨大的差别,那么用车量少的一方确实是得到了一笔意外的“福利”。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原来温州车改方案的规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一,货币补贴多少,按照不同部门公务繁忙程度分成三类,再按照具体人员的行政级别分为七档。第二,涉改单位在不突破车补总额的前提下,对内部同一职级不同岗位或同一岗位不同公务活动,还可以在400元以内自行浮动,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第三,涉改单位中保留执法执勤用车的机构,相关人员的公务用车补贴降低限额标准,按相同职级的1/3发放。尽管温州车改补贴过高,但是,我不得不佩服其精细之极。从全国来看,温州车改方案设计得最为精细与精准,有效地回避了同一级别官员用车量不同而车补一样所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值得各省设计方案时学习。
(作者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责编/刘建 美编/宋扬
一、公务用车的现状及问题
我市原有的公务用车体制同全国一样,是计划经济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传统模式。20xx年至20xx年,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平均每年每辆单车帐面直接支出为2.7万元,加上司机工资、补贴、车辆保险、车库折旧、大修等费用,每辆单车年实际平均支出为7.7万元,三年公务用车实际总支出为2725万元。同时,三年新购车辆206台,购车支出1615万元,年均购车支出539万元。公务用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9%。
这一体制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至少7万元,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加上每年财政负担的大修费用等,公务用车支出的口子越来越大,财政及各单位早已不堪重负。二是公务用车私用严重。公务用车消费在民间早有“三三制”之说。即在公务用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三是公务用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据调查,社会其他营运车辆每万里运行成本平均为8215元,而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出租车的使用效率约为公务用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务用车的13%。四是超标、超编配车问题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反复论证,出台实施方案。制定好实施方案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关键。为使方案切实可行,齐齐哈尔市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公务用车改革办公室,采取调查摸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调研、多次论证的基础上,20xx年4月形成了《齐齐哈尔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行货币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二是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方案》20xx年5月在市直83个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同时确定了富裕县、铁锋区作为县(市)、区试点单位。
三是制定原则,规范操作。为确保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实施,我市确定了七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传统公务用车模式,实行货币补贴的原则;二是坚持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的原则;三是坚持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节约财政支出、减轻财政负担的原则;四是坚持保证工作需要,任何时候在规定范围内不影响公务活动的原则;五是坚持从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支出情况和各单位工作量及职能特点出发,分类、分档确定补贴标准的原则;六是坚持分步进行的原则;七是坚持市直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
四是合理分类、分档确定补贴标准。补贴标准的确定,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既不能偏离改革方向,又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要保证实际工作需要。为此,我市明确了以下分类、分档的原则:1、参加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按前三年单车实际支出及工作量大小分类;2、保证特殊职位工作需要,据实发放;3、市直行政及财政全部供养事业单位的交通补贴费,由市财政按方案规定的档次核拨;4、财政部分供养和不供养的事业单位的交通补贴费由单位自行解决和市直机关分类核定补贴(主要是根据前三年车辆费用支出实际情况采用基数法确定的补贴标准)。并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务用车个人补贴标准最高限额和财政补贴经费的档次。
五是以人为本,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富余人员安置是公务用车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齐齐哈尔市从稳定大局角度出发,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如提前退休、退养、解除劳动关系、就地转岗、停职留薪创办和领办企业等安置方式,做到了“退养的愉快、转岗的安心、解除关系的称心”。
六是规范运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原有公务用车统一上交市财政局,经中介机构评估后,带原牌照按照依法、公开、规范、透明的原则,实行公开竞价拍卖。同时,为保证各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后工作用车需要,市政府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运用市场化手段组建经营性公务用车服务公司。公务用车服务公司按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
七是严明纪律、强化监督。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涉及诸多环节,涉及各方面利益,必须严明纪律。为此,齐齐哈尔市专门成立了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参加的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纪律监督组,出台了《全市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若干暂行规定》,并及时下发《关于严明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对车辆搞好登记造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取得的成效
(一)堵住了体制漏洞。
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后,明显堵住了两个方面的漏洞:一是公务用车带来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得以杜绝。特别是相互攀比购车、以车顶债、车辆修理费用畸高等诸多问题都不再存在。二是公务用车私用得以根治。存在多年的公务用车消费“三三制”问题从源头上得以解决。
(二)减轻了财政负担。
公务用车改革实行后,减轻 了财政压力,改善了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前,齐齐哈尔市公务用车年费用为3790万元,改革后,财政支出交通费补贴仅为1134万元,节省财政资金2656万元。
(三)改善了干部作风。
长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不把公务用车当作工作的手段、办公的条件,而是成了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公务用车改革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外出办事、下基层多是坐公交车、乘火车,由于没有可供随意使用的公务用车,再也不会出现“白天跑公路,晚上回家住”的现象。实践证明,公务用车改革改善了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减轻了基层单位和群众负担,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拉动了消费需求。
一直以来,齐齐哈尔市个人拥有汽车比例不高,尤其是机关干部更是寥寥无几。公务用车改革的实施,使机关干部每月都能有一定的交通费补贴,有关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为机关干部购车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可用未来5年交通补贴费抵购车款,同时可享受竞拍价格25%的优惠等等。至今为止,市直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700多名县处级干部中,已有300多人购置了车辆,有效拉动了消费需求。
四、几点启示
(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做好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基础。
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制定《方案》期间,齐齐哈尔市不但充分借鉴了有关省市的经验教训,还抽调大量工作人员深入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为《方案》的科学制定打下坚实基础。
(二)统筹配合,协同推进,是公务用车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
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牵头组织部门,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的力度,定期掌握公务用车改革的进展情况,召开协调会,分析、协调和解决公务用车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财政、监察等有关部门也从资金保障、政策扶持和加强监督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务用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正确处理加快改革与规范操作的关系,是公务用车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
公务用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要加快推进,又要规范操作。为确保规范操作,齐齐哈尔市制定了资产审计评估、产权交易办法等系列文件,用以指导和规范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部门,加强对公务用车转让的监督和管理,使公务用车转让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防止暗箱操作,确保了国有资产不流失,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既坚持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强力推进不动摇,又较好地保证了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规范有序。
尽管在一片争议声中,但从2010年1月1日起,杭州市第二批市级机关单位加入了公车改革行列,新一轮车改启动。参加车改的单位,取消公车,按级别发放车贴,车贴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
2010年4月,湖南津市、双峰县、临湘市不约而同低调启动公车改革,掀起一场车改“风潮”。不过湖南这几个地方的车改与杭州不同,他们保留公车,将公务车统一张贴“公务用车”标识,便于让公众监督。
尽管一个是货币化车改,一个是保留了公车的改革,但两者有一点相同:在“公”字上做文章。杭州车改试图让车贴真正用于公务;湖南车改试图让公车真正姓“公”。
杭州车改:车贴不能变现
杭州这次车改的政策和自去年5月1日起杭州市级机关首批20家单位进行的公车改革基本一样:一律取消公务用车,所涉车改单位公车一部分向社会公开拍卖,一部分用于组建机关服务车队,司机妥善分流;所有在编、在职、在岗人员全部参加车改,按级别发放车贴;公务用车可向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提前预约租用,或自行解决;车改单位工作人员在车贴使用区域从事公务活动不再报销交通费。
杭州车改实行按级别发放车贴,被称为“货币化车改”。
车改车贴标准分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的市级机关,依照实际工作职务层级共划分为9个档级,最高的是正职局长(副厅级),每月2600元,最低的是科员、办事员及其他人员,每月300元。另一类是专司执法监察、稽查等职能的部门,适当减少档次、缩小级差,共分为7个档级,最高的依然是正职局长(副厅级)2600元,处级以下每月600元。允许这些车改单位在不突破车贴总额的前提下,根据同一职级不同岗位或同一岗位不同公务活动范围和频率,自行确定处级(不含)以下个人公务用车补贴标准,并报市车改办备案。
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车改办主任何新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杭州参加车改的公务员发放的车贴,每月全部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卡内车贴金额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如用于向服务中心叫车后刷卡付费,公交车、出租车、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除此之外,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地消费”。
那么车贴标准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杭州市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此次车贴的制定标准以工作职能、责任、公务活动所需交通开支为依据,通过养车法、打的法等多种方法测算,同时以国内南京、哈尔滨等地的车贴标准为参考,最终确定了一套车贴标准。
据一名曾参与区级车改调研的工作人员举例,一辆1.8L排量的公务用车,车价在15万左右,月固定成本约为2150元。按单位出60%的标准计算,加上每月变动成本中汽油费540元、停车费150元,最高一级的补贴在每月2000元左右。这位工作人员说,“局级人员在最高补贴标准上提升600元可以理解。”
“要想直接改革掉这些人的既得利益难度较大,谁会把装进口袋的钱再掏出来?2600元是个暂行策略。”一位公务员说,“先用补贴换车,然后慢慢削减补贴,最终实现按实际工作量补贴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
湖南车改:公车贴标识
自2010年4月20日起,酝酿约4个月的湖南省津市公车改革正式“动刀”:全市178台公车,除了贴标识,还规定“人、车、卡合一”,即每台公车只确定一名司机,其他人不能开。由司机本人去加油,司机信息卡与加油卡配套,信息比对合一才能加油。按政府采购签订的协议,加油站有义务举报加油卡营私现象。津市车改有很重要的一条:非工作时间,公车一律入库。配套的处罚措施是,违反禁令将通报全市机关单位,严肃处理。
车改后,津市市委书记何英平和市长尹正锡的车率先贴标识。
如今,走在津市街头,时不时能看到一些车的前挡风玻璃上贴着碗口大的红纸,上面写着“公务用车”四字,红底黑字,字有乒乓球一般大小。
在津市车改第二天,就有人反映有公车在不恰当的地方出现,“开公车去按摩”,后经调查并非如此,但津市纪委并不否认当地存在公车私用现象,他们推动公车改革的一个初衷,就是要把公车与私车区分开,让百姓来监督,让公车真正姓“公”,回归公务车的本色。
而公车私用是全国的通病。目前中国公务车共522万多辆,一年共消耗4000多亿元。国家发改委有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媒体此前也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几乎与津市同步,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的256台公车于4月下旬全部贴专用标识;4月27日,临湘市公务车统一张贴“公务用车”标识工作启动。
尽管津市公车改革在实施,却显得低调。车改进行了好几天,住在津市市委门口以及对面一家饭店旁的几位居民,都不知道市委院子里研究并实施了公车改革方案。有媒体记者联系当地宣传部门进行采访时,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题材敏感,暂不向媒体公布”,“公车改革刚实施,想出成效后再请媒体”。
车改的波及效应
杭州的“货币化车改”曾引发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按级别发放车贴有变相福利化的倾向,正职局长每个月每人2600元的车贴显得过高。
一名杭州公务员抱怨说:“按照车改规定,副厅级巡视员每月车贴是2200元,正处级调研员每月车贴是1100元,但他们因公务出去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一些实职中下级公务员因公出去办事的时间较多,但他们的车贴却要少了不少,这不公平。”因此,有人认为“车贴是对特权的赎买”。
但即便如此,杭州车改的节约效应却显示出来。
据杭州相关部门统计,西湖、江干、拱墅、余杭等七区在实行车改前,公车费用为9354.7万元,车改后实际开支为5796.02万元,下降38%。参加杭州第一批车改的有市委统战部、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等20家单位,一共取消了230多辆公车,车贴费用比车改前公车开支下降了32%。
杭州市车改办在车改前做过测算,市级机关现在一辆公车包括司机在内的费用一年约为10万元,一年公车开支为1.2亿元。按照目前方案规定的车贴标准测算,车改后财政支付仅需6099.4万元,财政节约率近50%。
对公车张贴标识的湖南临湘方面也表示,“如果新规执行到位,至少可将公车使用费降10%”。去年,临湘公车费用每台至少需6万,还不包括司机的费用。
“总的来说,杭州车改迈出了突破性一步,不仅能减轻财政负担,也有利于淡化‘官念’。”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对杭州车改表示肯定。
“在一些全面推行车改的单位,因为公车一辆不留,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也随之销声匿迹,未出现此类举报。”杭州市纪委副书记陈章永说,车改刚刚推行时,有的单位担心一些干部会不会因为没有了公车而减少下基层,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试点表明,这些情况没有出现。
这方面,湖南车改却遇到了难题。
对于津市“非工作时间,公车一律入库”的车改规定。津市财政局副书记、津市车改领导小组成员高毅坦言,这一点可能难以付诸实施。比如突发事件,领导要及时到现场。
关键词:公车改革;财政经费;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C9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公车改革的必要性
公车产生的问题长时间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多数地区,引起了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的强烈反应。我们现有的公车制度在多年的实践中突显出几个问题:一是超标准、超编制使得财政负担逐步加重;二是对公车严重依赖,没有车就不出门办事,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三是公车私用十分普遍,助长了特权地位的歪风邪气;四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隐性的浪费十分严重;五是在公车购买、维修、保养等环节上,存在着经济违纪违法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也曾进行多次的公车专项整改,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公车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对公车使用过程中滋生的不良行为深恶痛绝。这些问题产生于公车的配置、购买、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现行的公车管理制度应继续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公车使用逐渐规范化。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也是我们建设一个环保型、节约型的社会的必要环节。
公车的改革,第一,有助于消除公车代表身份和地位的特权观念;第二,有助于减轻财政负担,近年以来车辆在整个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排在前三位,还有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而且公车购置费、日常运行费及维护费等已成为各级财政的负担;第三,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第四,有助于制止私用公车产生的腐败行为。在一些单位中,存在大量的公车私用、滥用等违纪违规现象,如探亲访友、度假旅游、私人庆典,在加油、维修过程中揩油,满足个人私欲。通过公车改革,加强公车使用过程中制度漏洞的治理,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公车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经费运行的影响
公车的采购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因为一些政府机关私自提高采购标准、增加公车数量及配备,导致公车消费逐年大幅增长。在公车的运行维护中产生了更多的保险、保养、维修、燃油费,公车的数量之大、使用效率之低,对公共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推行公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公车改革有利于组织经费配置的合理化。机关事业单位需要经费财政资源以完成使命并实现组织目标,但获取稀缺的资源也是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财政经费必须在众多相互竞争的利益中实现最有效的配置。在公车改革探索过程中,需紧扣公共预算及财政管理等角度,促使相应的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其次,公车改革有利于单位经费阳光化运行。随着公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衔接条例,保证政策的持久执行;公车改革还需警惕“公”“私”之间的灰色地带,要提升社会监督力度,强化公车管理制度,防止既使用公车又拿补贴的怪圈现象。公车改革必须减少公务用车支出在机关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中的比例,通过发放相应的交通补贴,来保障国家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是有必要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因为公车使用等问题导致的腐败现象,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经费公开化运行。
最后,公车改革有利于单位经费账目公开化。以往,在机关事业单位预算与决算账目中,公车支出项目比例都相对较大,并且明细十分混乱,使得公车支出成为机关事业单位经费公开化的屏障。因此,加大公车改革,构建社会化公车运行体制,有利于内部经费账目的公开,促进群众对单位经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三、完善公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每个地区的财政收支水平也不一样,政府的各项支出需要与财政收支相匹配。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改革工作,坚决不能一刀切,反而遏制改革的动力。当然也不能降低改革的标准,做表面文章,所以要全面考虑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并出台有针对性改革方案,使得方案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二)加强管理,合理使用。降低公车数量从根源上减少了国有资源的浪费,如何提升保留的那部分公车的使用效率,减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腐败问题,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公车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学习国外公车改革的模式,比如给公车加入“电子芯片”或采用GPS 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一整天有效记录公车运行轨迹、时速和加油、维修等信息。通过这个管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公车调配、加油、维修保养、司机管理以及保险理赔方面的工作,并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将公车资源进行合理合规的分配使用。
(三)完善制度,规范补贴。“遵从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承受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与职务的级别、岗位和实际工作量相匹配;与工资制度改革以及补贴等政策相匹配;交通补贴标准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原则。”①因公务交通费补贴属于职务消费范畴,它不是职工福利。补贴规模既不能过于悬殊,也不能搞平均主义,防止借改革之名滥发津贴,特别是现职人员退休退职后,原则上不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公车改革对机关事业单位经费合理化、公开化运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合理的开展公车改革工作,切实推进单位经费的阳光化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欣欣.公车制度改革要突破什么[J].t望,2010(1).
一、目前公务用车管理的现状
公务用车的管理现状虽然在各地情况不一,但总的看在财政支出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据有关报道,“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截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数字,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在职务消费中,车辆消费占到全部国家财政支出的38%;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普通居民的电话调查显示,95%以上的公众赞成对公车进行改革。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截至到2004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1620个,拥有公务用车2791辆(含各种执法执勤等特殊专用车),每辆公务用车的平均使用寿命估算为10年,每年还需新购置、更新公务用车大约270辆,需要大约4100万元,用于维修、补贴、路桥费、燃油等项开支为约为1.03亿元。而我市在编制每年市直部门预算时,为每辆公务用车安排的资金仅为1.6—1.8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各单位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欣喜地看到,2004年春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节假日封存公务用车的相关制度,市领导团拜时全部是乘坐出租车出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这个良好的开端,为我市进一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公务用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激励机制,公车私用严重。虽然公务用车是因工作需要配备的,但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现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费用,完全由当地财政部门负担,缺少相应的利益调节激励机制。这种“大锅饭”式的管理,无形中助长了某些领导干部,甚至是个别领导干部以车谋私、公车私用的欲望。以前,我们在很多的相关报道中看到过这样的报道:在公车使用中,公务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及其他占三分之一。而现实中用公车接送亲属子女、迎亲嫁娶、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不胜枚举,用餐时间公务用车停放在各大宾馆、饭店门前的比比皆是。
(二)使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惊人。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相比,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相对低下。据有关资料表明,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每年行驶近4万公里,每万公里运行成本最低为12500元,有的甚至更高,而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每辆出租车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5%,其使用效率确是公车的5倍。这种公车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机关提出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是截然相悖的,也不符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由于公车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公车在使用及维修保养等方面浪费严重。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某个乡镇的一辆公务用车,在2003年的一年中,竟然更换了46个轮胎,当然一方面是以轮胎的形式解决了一些不合理的开支问题,另一方面也隐藏着惊人的浪费和腐败等问题。
(三)费用居高不下,财政负担沉重。据2004年底报表数据显示,仅市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就拥有公务用车922辆,用于公务用车的费用达4349.9万元(其中维修、燃油、路桥费全年共计2690.3万元;工人工资、福利按平均每人每月1500元计算,全年共计1659.6万元),而市本级每年新购置、更新150部左右的车辆所需要的费用,假设已每部车平均20万元计算的话,支出就是3000万元,此外,还有一些单位的“交通费用”项目支出及车辆折旧因各种原因尚未统计在内,此项开支就已占全年市本级财政支出77542万元的9.5%。
(四)超编超标配车,违纪现象屡禁不止。中央对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已有明确规定,我市也在年年进行清理和检查违纪违规的小汽车,但一些干部将配备使用小汽车看成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视为一种待遇。不是从公务需要出发,而是相互攀比配好车,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最终出现公务用车豪华风、攀比风、更换风等问题。据2003年8月我市清车“回头看”报告中引用的数据,全市836个单位共清理登记1999年3月以来车辆1180部,其中违规车辆437部,公车私照车辆135部,借用车辆13部,没有控办手续车辆196部。透过上面的数字不难看出,虽然我们每年都在进行专项治理,但是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三、公务用车使用中出现问题的成因
(一)公务车意识根深蒂固。多年来我们一直沿袭着公务用车的制度,一是确实在执行公务中确实需要有公务用车,因此人们也普遍接受,而此项制度也得以延续。二是当初我们的经济不是很发达,工资水平偏低,公务员买不起车;现阶段,由于我们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个人购车创造了条件,标志着公务用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官本位思想相对严重。公务用车有些确实是工作的需要,如一些重要的、外出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公车更是一种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因此,某些人不愿放弃公车,甚至有的地方出现车改后又大量借用企业车辆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导致公务用车改革举步维艰,甚至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尴尬局面。
(三)相互攀比风愈演愈烈。有数据表明,1997年我国以集团购买为主要对象的中档轿车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而适应私人购买的普及型和微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还不到30%。如果说在前几年,中国的公车消费以15万元左右的桑塔纳和捷达为主的话,那么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合资车型和进口轿车也纷纷看中党政机关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从20多万元的帕萨特、雅阁、别克到40多万元的进口佳美、风度,再到更高级的奥迪、宝马、奔驰……,正是有了足够的挑选空间,一些领导干部才加快了公务用车更新换代的速度,从而助推了相互之间的攀比之风。
(四)公车改革方案不尽完善。近年来,一些地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目前尚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统一的改革方案,有了许多成功的典型,但也有不成功的范例。比如佛山、惠州等地,率先进行了车改,并取得了较大成功。从他们“车改”实践来看,一个县(区)或市直机关,“车改”后每年可节约交通经费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经济效益显而易见。而前几年大庆市轰轰烈烈的车改,由于没有摆脱改革者本身为利益所纠缠的框框,从而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四、今后我市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我们要进行的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的基础上,杜绝目前公务用车造成的财力和资源的浪费,减轻公务用车给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节约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纵观各地公车改革的现状,大多采用以下几个方案:一是取消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车改后取消公务用车,各单位不再购置新车。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发放一定数额的交通费用,在交通费用发放和使用方面,有的以现金形式发给公务员本人自行支配,超支不补,节余归己的;有的不发现金,费用由单位集中管理,个人在规定限额内凭票报销用车费用,超支不补,节余转入下一年度使用;有的发放部分现金,其余部分由单位集中调剂使用。二是取消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取消各部门公务用车,由政府组建公务用车出租公司,按企业模式运营管理。三是保留公务用车,实行报废不更新制度。严格核定各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现有公务用车仍由各单位自行管理使用,但对缺编车辆和今后报废的车辆不再重新配备,给予缺编单位一定的车辆补贴,逐步取消公务用车。
借鉴外地先进的做法,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我认为我市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案:
一是公务用车市场化。每个单位保留1—2部公务用车,以备单位日常的公务活动,然后组建政府公务用车租赁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今后各单位公务人员乘车外出时,可以优先选择公务用车租赁公司的车辆。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又能节约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二是取消公车后,补贴到人。将所有单位公务用车除每个单位保留1—2部外,其余车辆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不允许搞单位内部协议转让、暗箱操作。拍卖所得,全部上缴本级财政,用于弥补各单位的经费不足。然后,按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性质和公务活动量将车补直接补贴到人,超支不补。对于车补高低如何界定,我认为还是应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同时参照外地一些成功经验,每人每月确定在200—1200元之间较为合理(《补贴分配表》附后)。
在实行上述改革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保留下来的公务用车,要在公车上印制统一标识,便于社会监督;各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公务用车使用制度,非公务活动不得使用。要建立用车工作日记,对每次出车的任务、人员、时间、地点进行详细记载,便于内部监督。
公务用车改革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这项改革必将推动行政管理的提速提效,具体讲可以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超编问题。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在我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年我市将加大编制减员的力度,全市要减员12581人,其中市直要减员1195人,公车改革会减少大量的司机和车辆管理人员,直接缩减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对于改革后闲置下来的司机,从维护社会稳定,压缩人员编制的角度出发,我这里为他们选择有五种途径。第一,报考原单位公务员或转任其他岗位;第二,对于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的司机,可以选调到政府公务用车租赁公司工作;第三,可按政策办理退休或提前退休;第四,愿意自谋职业的,原单位要按有关政策办理并提供帮助;第五,临时工、合同工的,要按和约规定解除其雇佣关系。
二是减轻财政负担。在当前经济发展急需建设资金的情况下,通过公车改革能够节约相当的资金,可以作到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真正用在教育、科技等“刀刃”上。
三是缓解能源紧张,促进建立节约型社会。最近有媒体报道,美国每辆汽车每年消耗1.8吨燃油,欧盟1.5吨,日本1.1吨,而中国竟然高达2.3吨。如果一辆普通的中国家庭轿车,例如:排量1.0的夏利或者1.4的POLO,每百公里平均油耗约6公升,要想一年消耗2.3吨燃油,365天都在不停地行驶,平均每天需要行驶130公里;假若是一部排量1.8的帕萨特或2.3的本田雅阁,每百公里平均油耗11公升,平均每天也要行驶70~80公里。而我们的公务用车的配置一般都在排量1.8以上,因此,公务用车的燃油耗费是造成高耗能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而我国的石油主要依靠进口,要从根本上缓解能源紧张的矛盾,就必须加大节约力度,以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关于印发《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省直各部门(单位):
《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2017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
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
实施方案
为巩固和扩大公车改革成果,加强对公务用车使用的监督,规范使用管理,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XX〕40号)、《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鲁办发〔2017〕45号)、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公务用车平台建设的通知》(发改电〔2017〕756号)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原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公务用车实施标识化管理,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公务用车使用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全省制定统一的喷涂图样,统一安排部署,省、市、县(市、区)、乡(镇)分级喷涂,加强监督检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二、标识化管理范围及喷涂样式
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部门(单位)的保留车辆。
1、机要通信(非涉密)、应急保障、离退休干部服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统一喷涂公务样式的标识和监督电话;
2、行政执法用车统一喷涂行政执法样式的明显标识和监督电话;
3、执法执勤用车按照《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财行〔2011〕180号)相关规定,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图案。
三、标识化喷涂图案规格及位置
公务和行政执法样式的喷涂设计图案规格,请登录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通知栏下载,网址为sdjgswj.gov.cn/col/nav/tongzgg/tongzgg_tongz.html,字体为黑体。深色车辆喷涂标识颜色为白银色,浅色车辆喷涂标识颜色为警蓝色。
喷涂位置在公务用车前车门两侧中间。
四、组织实施
(一)登记统计,核实车辆
各参改部门(单位)根据公车改革后保留车辆情况,按照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规定要求,向本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报送《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喷涂车辆申请表》(见附件1),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要对各部门(单位)提供的喷涂车辆明细,认真予以核实,并建立公务用车标识喷涂管理台账,登记入档备查,做到账实相符。
(二)选定企业,组织喷涂
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将参改单位应喷涂车辆数量、车型及使用性质等,提交选定的喷涂企业,喷涂企业严格按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和要求,即统一确定的字体、颜色、位置、尺寸等,有序组织喷涂工作。
(三)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各部门(单位)要健全完善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制度,建立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长效机制。新购(含上级调拨、经批准购置的车辆)公务用车应在办理车辆牌照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标识喷涂工作;公务用车实行标识化管理后,如出现标识老化、破损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各部门(单位)要主动向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及时补涂或重新喷涂标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行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明确标识化管理主体(原则上为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和监督主体,细化工作分工,强化日常监管。要把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践及其困境
目前,我国公车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以上问题其实是通过两种途径最后聚焦于一点:公车私用和超标超编配置导致公车浪费严重。
公车改革从1994年开始,截至目前已经16年了,其中在全国掀起了两次车改。原来只在个别地方实行的公车改革,目前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在积极推行,第三次车改浪潮正在全国掀起。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相继开展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纵观历次公车改革运动,改革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加强内部公车资源和使用资源的配置,通过集中统一管理、严格规章制度,提高公车运行的效率和降低公车运行的成本;二是实行货币化,把原来的公车费用通过货币化的形式转移到使用人的工资中(工资化),与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减少浪费、降低支出;三是公车社会化(市场化),把公车资源和公车使用需求资源参与社会市场配置,公车经费不与使用人的工资结合,而是直接购买社会服务。从公车改革的现状看,目前采用前两种形式较多,但后一种形式从理论到实践正在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
不少地方采取加强公车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严格车辆点边管理,统一公车定编标准,实行归口管理。通过实行经费定额管理,实行国库统一支付,对车辆配备、更新、加油、维修、保险等环节实行全程统一管理。通过实行加油定点定量管理,实行一车一卡,凭卡对号,确保在定点的基础上实行定量管理,按不同型号车辆和维修等级选择不同资质或类别的维修企业,实行在定点维修基础上的优质低价的最佳组合。通过统一调度、统一派车管理,合理调节用车需求,大大提高现有公车的效率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以上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跳出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从本质上说公车还是单位所有、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单位处置,公车资源仍是单位配置而不是市场配置,因此传统的公车存在的弊病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由市场配置,可大大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克服计划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公车集中、统一管理只是公车管理体制改良,不是公车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公车改革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评价公务用车改革模式优劣、选择和构建最优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标准。笔者认为,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至少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是公务用车改革要有利于规范职务消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最初动因就是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公车腐败。因此,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设计、选择以及实施都必须坚持这一初衷,力求实现这一目标。
二是公务用车改革必须保证正常公务活动用车需要。公务用车改革不能影响党政机关各项工作的开展,应该避免由于车辆不到位而降低工作效率现象的发生。
三是公务用车改革应遵循节约原则。改革要有利于控制车辆支出,同时在公务用车改革模式设计中充分考虑运作的经济性,在车辆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改革除了要算“经济账”、“财政账”之外还要算“政治账”,要统筹考虑政治和社会效益,历史地长远地看待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四是公务用车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财政与社会承受力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制定制度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设计、改革方案的制定、出台,要建立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不能凭热情、拍脑袋做决策,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例如,有些地区曾提出3年内不许购置公务用车的要求,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3年的禁期一过,出现了集中突击购车的现象。其实车辆的购置、更换应实事求是,如果车辆发生正常报废,更换新车也无可厚非。
三、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模式创新
公务用车改革最终要实现三个“减少”,即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改革成本、减少社会动荡,实现共赢和多赢,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结合各地情况创新改革思路,优化改革路径。目前,如何克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是决定车改成败的关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纪委《关于开展1+X专项督查、推动加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落实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纪办[**]56号)和《**市纪检监察机关在重要时间点开展廉洁纪律督查工作方案》精神,持续抓好重点时间节点廉洁纪律督查工作,持之以恒纠正“”,根据**市委、市纪委工作部署及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检查的通知》要求,拟于**年12月15日至**年春节期间,对全市各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实施“X”专项检查,专项督查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监督检查时间
第一阶段:**年12月15日至**年元旦;
第二阶段:**年1月17日至**年春节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办公用房管理使用
主要检查内容:1、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是否存在变通现象;2、单位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总面积是否符合规定标准;3、是否存在单位办公用房出租出借,是否存在领导干部占用多处办公用房,是否存在干部退休后仍占用办公用房问题;4、是否存在豪华装修办公用房情况。
(二)公务用车管理使用
主要检查内容:1、是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本单位公车管理制度;2、是否落实派车制度,有否派车记录;是否实落实节假日公车定点停放制度,节假日使用公车有否出车审批记录;3、有无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是否存在公车私用行为,公车有否违规出现在休闲消费娱乐场所、旅游景点、住宅小区等场所;4、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号牌改挂;5、行政及参公事业单位是否按要求实行车改,取消车辆是否均已封存入库;是否按照长车改办文件规定使用范围使用车辆。
三、监督检查方式
办公用房:采取现场查看和实地测量方式。抽查单位不少于3个、每个单位2间。
公务用车:采取现场查看和非公务场所暗访相结合方式。抽查单位不少于3个,非公务场所(休闲消费娱乐场所、旅游景点、住宅小区等)暗访不少于6个。
此时距离2004年武侯区全面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已6年。办公楼旁原来停放公车的场地,早已变成了私车的海洋。
看得见的账,看不见的影响
“纵观那么多车改方式,最彻底的应该还是我们。”武侯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李晓燕告诉记者。
日前,在公车改革试点年的大背景下,各地各种模式的车改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关注。昆明车改搞得轰轰烈烈,杭州模式的争议又起,而已实行车改6年的武侯区却显得很低调。记者辗转多个部门,终于采访到了车改政策出台的核心机构――机关事务管理局。
“车改最直观的成果,就是财政资金的节省。”李晓燕说。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2003年,武侯全区61个区级部门和13个街道共有公车1072辆,全年财政负担公务用车费用1995万元,这其中包括平时使用经费1495万元,新车购买费用500万元。车改采取取消公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形式,全年发放补贴1581余万元,加上保留的公务用车的养车费56万余元,两项合计1637.85万元,共节约了357.15万元,节约率为18%。
“并且,这只是短期效益。以前,各个单位的领导用车不是买完就算,过个两年还要不断换车,换车的时候还要互相攀比。车改6年来,我们不用再买新车,也不用配驾驶员,这里节约的钱就更可观了。”李晓燕说。
武侯区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局级干部算得更具体:“以前全区所有局长、部分副局长都配有专车和专职司机,光养一个司机每年都得五六万元,一辆车每年的燃修保也起码得2万元,全区一百多人享受专车,这是多大笔开销?现在全没了。”
市民廖先生说:公车改革应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能节约经费,二是能有效防止公车私用的腐败行为,三是能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从节约经费来看,武侯区的公车改革有积极的因素。
除了经济账,车改还带来了其它方面的长远影响。
“这对建立廉洁政府、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武侯区纪委副书记王睿对记者说。
车改之前,武侯区的群众对干部公车私用反映颇多。采访中,一些干部也坦言,以前给干部配的车,很多时候多是用作其他用途,“上班时办公事,下班后,尤其是周末,都把车子开了回去”。
公车私用成了建设廉洁政府的一大隐患,这成为了纪委最头痛的事。“以前每年都要就干部用车问题给领导干部‘打招呼’,甚至给车子贴封条,但效果不理想。现在填补了车辆管理的漏洞,就不存在了,公车都取消完了。”王睿说,“这还消除了用车的矛盾,避免了干部为用车扯皮,对于建设和谐武侯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据了解,武侯车改的影响辐射还在扩大。在2004年改革时,由于工作需要,公检法等单位的公车没有纳入车改范围。然而,6年的车改也推动了这些单位的用车规范。“现在这些单位还没买车的干部骑自行车办事来回是常事。”李晓燕说。
低职级赔本,高职级得利?
“改革之前,我们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包括领导干部、一般干部、专家学者、人民群众。”武侯区纪委常委、区监察局副局长胡永清告诉记者,“采取什么方式、定什么标准,都经过了反复权衡。”
最终,武侯区选择了货币化车改的模式。这也是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一种方式。
武侯的方案是:根据职务等级高低,财政部门逐月拨付公务交通费给个人。具体标准是:局级正职1600元/月,局级副职1400元/月,调研员1120元/月,助理调研员980元/月,科级正职600元/月,主任科员500元/月,科级副职500元/月,副主任科员450元/月,一般干部(其他人员)400元/月。
3年后,由于油价不断上涨,武侯区调整了一次补贴,每个级别上涨了几十到两百余元,该标准使用至今。
这个标准是多是少?究竟是干部们牺牲了自己使用公车的利益,还是又获得了一项政府福利?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现在洗个车都要自己洗,各人的车各人开,以前这是专职司机全包的,你说是以前方便还是现在方便?”武侯区委某部门的处级干部陈冉(化名)说。他笑称,以前不仅可以随便用车,还可以不停换好车,改革首先触动的就是像他们这样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虽然每月有一笔车贴,但待遇上肯定是不如以前。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以前下班用个车还有点心理障碍,生怕别的干部、群众看到要非议。自己开得不舒服,群众看到不舒服。现在开自己的私车,再也不用担心人家说啥子了。”陈冉说。
而对于一般干部来说,举手赞成的是大多数。“反正我们以前也没车。公车一般都是领导干部才有的特权,我们平时出去办个事能用一下。上下班不方便,还是要买私车。以前养车是自己全包,现在还有了一点补贴,还是不错噻。”武侯区卫生局的一名同志告诉记者。
然而,也有干部表示了不同看法。车贴到底是不是福利,关键是看每月用于公务之余还有没有结余。对于一部分办事多、补贴少的科员级干部,恐怕每月还有倒贴之虞。
“科以下的干部,车贴还是偏低了。”武侯区审计局的一名正科级干部严文(化名)对记者说道,“现在油价好贵哦,上下班路上加办公事,五六百块连油费都不够。”
采访中的一位局级领导也提到:“跟杭州那种动辄两三千的车贴比,我们的车贴标准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油价摆在那儿,群众自己一算,就知道发没发多。从网上反馈来看,还是正面意见居多。”
然而,对于“车贴不够”这样的说法,有的市民却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采访中,一位姓廖的市民就指出:“武侯区的幅员面积小,如果只是办公事,一个月500块钱哪里会不够?如果把上下班都算在里面,才会不够,而这部分本来就不应该是在车贴里扣的。”
车改后,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也出现了。
“现在出去办事没公车,大家出去都是开自己私车。但单位里就有几个调研员级的干部不买车,遇到今天有个会,他就喊,小严,今天的会你也去听一下。我一个科长咋敢不去嘛,只好当司机送他去,还浪费半天时间在那儿开我根本不用去的会。次数多了,自己的车贴还要倒贴。”严文诉苦道。
一些无车的干部也提到了他们的苦恼。“在近的地方办事还好,有的时候要到双流、温江这些地方开会,坐公交车太费周折,可能要提前一个多小时出发。打的又太贵,不太方便。”武侯区政法委综治办的副主任科员张竹说,“这不利于行政效能的建设。”
对此,陈冉坦承,武侯区这样按职级一刀切发放车贴的做法,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局级干部开会多用车少,车贴最多;科级干部办事多用车多,车贴却少。“在制度设计上,我们尽可能做到科学。但这里也牵扯到一个待遇问题。领导干部以前就有专车,难不成取消了专车、车贴还拿最少?目前,只能兼顾公平,没法绝对公平。”陈冉说,“在今后的制度调整中,一步一步来解决。”
胡永清也表示,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买私车,但开展工作没有条件讲,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工作都要做好。
该推广还是该观望?
从一开始的惊人之举,到后来的低调,武侯车改已不知不觉进行了6年。这期间,无数省内外的地方政府前来学习取经,按理说,好的制度应该推而广之,然而时至今日,武侯区仍是一枝独秀。为什么推广不开来?
“从先天条件来说,武侯区有很好的车改优势。”胡永清告诉记者,“一来,武侯区是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地处平原,交通便捷,这是山区丘陵地区无法复制的;二来,武侯区辖区范围小,只有70多平方公里,工作区域集中,这也是车改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有的县份辖区太大,交通不便,进行车改就很困难。”
除此之外,领导者的决心也起了很大作用。“车改绝对是个好事情,然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对于政府和百姓来说的。”陈冉说,“对于决心实行车改的领导者来说,首先触及到的就是他们的利益。真的下定决心,很难。”
大家好!2014年,在公司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兄弟单位的配合下,我和总办的全体同志一起,坚持以公司经营管理为中心,立足本职岗位,按照“服务、参谋、协调、效能”的指导思想,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本部门的年初计划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按照上级的《通知》要求,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总办主任,我深知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公司的形象。为了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我注重加强学习和锻炼,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2014年,我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为了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好地执行公司的各项政策,提高执行力,我还认真领会了公司的文件精神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不断学习锻炼,我增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的自觉性,提升了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我的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紧扣中心,认真履行职责
总办是公司的窗口。总办的整体形象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公司的形象。2014年,我紧紧围绕公司的决策部署,加强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了总办的职能作用。
(一)管理机制实现新突破
1.落实、修订和完善了车辆改革方案。公司车改办法已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试行,并按照股东要求,向各股东单位书面汇报了车改工作方案及具体实施情况。通过试行,车改办法取得了预期成效,在借鉴相关行业的实施经验与标准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总办对试行方案进行第二次补充修订,进一步明确车改意图,调整补贴项目与标准,细化执行措施。经财务部对车改前后费用情况的统计核算证明,车改办法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对公司车辆实施改革的初衷,2014年车辆相关费用较2013年下降万元,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开源节流工作已初见成效。
2.修订完善了薪酬制度及绩效考核办法。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对薪酬与考核方案进行多次讨论审议修订后,2014年4月公司完成了《河南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薪酬与考核(试行)办法》草案的拟订工作,已提交董事会与股东单位审核。审核通过后,公司将全面实施新的绩效管理办法,逐步实现战略性薪酬与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取得新成效
1.完成了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续签、学历认证及员工基本信息采集工作。为了维护公司及员工的根本利益,根据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结合公司基本情况,2014年8月1日完成员工三年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续签工作。
为保证现行薪酬制度中学历工资依据的科学性与真实性,2014年12月,总办按照总经理办公会要求,完成了对执行学历工资的员工学历认证工作,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提交了情况汇报。
完成公司员工与高管人员的基本信息采集工作,为公司即将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奠定基础。
2.开设人事档案公司账户,实行员工人事档案的统一管理。为了便于实施对员工人事档案的统一科学管理,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公司于2014年10月在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开设了人事档案的单位账户,自此将对所有员工的人事档案关系实行统一管理。截止目前已经逐步调转了李丽洁、张豪、尚庆东、刘洋、李贞和、郑松涛等部分员工的人事档案调转入单位户头。
(三)发展战略研究迈出新步伐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过后的发展机遇,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重新拟订公司发展战略与实施规划。总办负责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工作。11月,总办完成了《公司发展战略与实施措施》初稿拟定工作,目前已通过对行业内优秀企业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二次修订完善了初稿,计划于2015年提请专家审核定稿。
(四)配合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
1.为了配合税务部门的纳税服务年宣传活动,总办与财务部根据已经办理的税收优惠情况,向税务部门提供书面的宣传材料,并先后在《河南日报》、《河南税务研究》等税务专栏与专刊上正式发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积极配合财务部门按照审计组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妥善做好审计组成员的接待安排,为审计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协助投资部完成公司向国家科技部及高新区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递交的《河南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公司关于发起设立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投资公司情况汇报》。
4.根据科技部网站的《关于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13和2014年度统计表的通知》精神,总办在12月上旬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完成了填报工作,计划在上报公司领导审核后提交到河南省科技厅。
(五)日常行政工作管理再上新台阶
1.成功组织召开公司董事会。总办人员在会前协助董秘准备议案材料、进行会务筹备,并做了详尽的会议记录,协助董秘完成会议纪要等工作,为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胜利召开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提供了有效的配合。
2.根据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要求,总办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年检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延期。
3.组织多种形式的内外部培训。在总公司《2014年员工培训计划》指导下,公司2014年先后在全员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各类学习培训活动11次,为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了较好的内外部环境。
4.圆满完成了收文处理、文件归档、考勤管理、接待等日常工作。
(六)党风廉政规定得到落实
一年来,我按照公司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总办工作实际,尽职尽责,廉洁勤政。一是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大局,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发展凝聚力量,通过谈心交心等形式,沟通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了总办成员合心、合拍、合力,创建了心齐、气顺、劲足的工作环境,带动了总办工作的创新发展。二是狠抓制度管理。坚持把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贯穿于思想、作风、纪律、工作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之中。客观公正地对待总办员工,不厚此薄彼,不搞远近亲疏,营造了相互协作、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和谐氛围,增强了总办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年来,我和总办员工都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没有发现一例违法违纪问题。
过去的一年,总办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兄弟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总办全体人员团结奋斗、自加压力和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2014年工作情况,办公室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进取精神。从意识上对总办的参谋助手作用认识不够,主要是做日常性、事务性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对于领导未安排部署的工作缺乏主动思考,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待提高。二是整合分析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政策信息资料的处理工作方面。2014年,公司的行业政策与资料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存在分散不成体系的问题,缺乏一种进行有效获取、传递以及交流信息的平台和渠道,使行业相关政策的取得还不够及时和全面,而且尚未建立对信息的整合分析机制,缺乏对政策信息的敏感性与前瞻性,不能迅速就新的政策规定作出反应并给出有效建议。
我一定清醒地认识和认真对待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新的一年里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5年打算
行政工作涉及面广,头绪繁多,不容易创造显著业绩,却很容易因疏忽遗漏产生失误。作为公司各项行政事务的主要执行人员,全面、细致、及时、周到是我的责任,耐心、热情、谦虚、敬业是我的本分。在新的一年里,总办将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完善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完成员工人事档案统一管理工作;
(二)修订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人力资源体系。
二、关注国家政策和行业动态的发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建立分析机制,充分发挥资料信息辅助效能。2015年将建立对行业政策及信息资源的比较分析、系统整合机制,并逐月落实,充分发挥资料信息系统的辅助功能。
(二)关注国家及地方行业扶持资金申报及有关政策动态,争取政府基金支持,树立行业品牌形象。
(三)根据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拟订企业年金实施方案,并按照总公司统一安排进行调整与落实。
三、在农开公司统一领导下,确定并落实《公司发展战略与实施措施》
四、开展公司企业文化的系统宣传与建设,提升公司企业文化竞争力。
(一)修订企业文化手册并成稿;
(二)制作公司宣传图册;
(三)重建公司网站,使其成为公司内部交流的平台以及对外品牌形象宣传的窗口
一种创造的快乐
谈到改装,李建军滔滔不绝的话语中掩饰不住兴奋,近乎一种狂热。不过,李建军是一名理性而务实的玩车人,他对爱车的改装比较谨慎,因为他不但需要玩车,还需要这部车在日常使用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李建军的轿车保养得很好,坐在李建军的轿车上,怎么也难以相信这辆车已经有5年的“历史”。经他改装后的车,外观上几乎没做大的改变,只是车顶开了一个天窗,望得见蓝天白云。内饰加装了一些功能仪表,可以对发动机的运转情况一目了然;座椅经过了真皮改装,汽车音响上加装了低音炮功放和机头,喇叭选用的是市场流行品牌的。由于原车的进气不够顺畅,李建军将汽车的进气改了,让发动机进气更顺畅,选用的是国产的材料。李建军表示经过改装进气,提速虽然比以前快些了,但车在跑起来之后,想持续快速行驶还是不行。此外,他的爱车轮胎加宽了,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和操纵性。
李建军对汽车的改装初衷比较简单,他更多地是想从中找到创造的乐趣。他认为:“对自己驾驶技术有信心的同时,如果把一辆本来表现就很不错的小型车改装一把,使车辆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驾驶起爱车,真是一种乐趣。我一天到晚都开车在外面跑,一天的生活几乎都在车内度过。改装车的乐趣在于可以让自己在这个居所中体验到一种快乐。如今,改装后的那种乐趣、、舒心,我亲身感觉到了。而且,买一辆好车是经他人制造好的,自己改装一辆车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去创造,这是一种创造的快乐。”
改装也经济
谈到汽车改装的心得,李建军认为,无论怎样改变汽车的结构,改装汽车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此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度,操之得当,则会“画龙点睛”,操之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会影响驾驶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车主的个人喜好进行汽车内外的装饰,以及对汽车性能和动力的改装。改装是不分贵贱的,只要适合自己品位,对车有利就行。
改装汽车的目的无外乎在于追求时尚以及追求实用两点。偏重时尚的人群以20多岁的年轻人居多,他们更愿意让自己的爱车外观看起来更漂亮,内部更舒适,彰显自己的品位等,来满足车主的虚荣心。他们改装的部位更多的是车身,比如大包围、尾翼、轮圈,以及进行一些内部的装饰。而另一种则是更侧重实用性,通过改装来提升汽车的性能,这以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为主,改装的部位主要集中在缸线、火花塞、地线等凸显内在品质而又比较隐蔽的部位,仅从外表看,根本看不出一丝改装的痕迹。
不过,对于那些追求时尚而又不肯花太多银子的购车者来说,改装如何既经济实惠,又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事情。李建军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和朋友的交流总结了不少的经验,我们不妨来仔细看一下。
外观改装
汽车的外观如同一个人的衣裳,穿上个性鲜明的衣服更容易彰显自己的品位。所以,为自己的爱车做一个形象设计,体现自己的个性,这已经成为现代人追逐的时尚。一般的外观改装包括前后杠、两裙边、高尾翼、开孔发动机盖、天窗、前大灯装饰板、贴纸、HID疝气大灯等。
许多车主可能更倾向于加装“大包围”,汽车加装简单的外包围,可使车显得更饱满一些。其实,这样改装除了看起来比较酷以外,并不能有效降低车身高度,对安全行驶并无太大帮助。
此外,用天窗换气是一种对空调影响小,而且不易灌入尘土和噪音的方式。手动天窗主要因坚固耐用,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价格比较便宜,所以,普遍为广大车主使用。不过,需注意的是,如果车本身强度不够,不宜安装,因为车顶子薄,撑不住天窗的框架。
外观改装推荐方案:
尾翼+贴纸,费用控制在2000元以下。贴纸五花八门,选择一套600多元左右的就非常不错了,一经贴牢,不易撕下。加装尾翼花钱不多,但是能够有效改善行车稳定性,一般是许多车迷改装汽车必动的“手术”之一。
经过外观的改装,轿车有了自身的个性,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领有牌照的车如改变车身颜色、车型、车架、驾驶室或发动机,需事先报车管所批准方可变更。另外,如要改变车辆原设计性能、用途、结构等方案,应报车管所批准,在指定的改装厂或修理厂进行。如果私自安装,在爱车年检的时候恐怕会遇到麻烦。
内饰改装
车室是爱车族活动的重要空间,自然,车内环境是否舒适典雅,对车主的心理及生理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美化汽车内饰,适当地点缀一下,更多地是为了拥有一份好心情。当然,汽车内饰改装包括车内颜色的搭配,也包括座椅、换挡杆头、各式各样的仪表等重新装饰。
车内的色调有些单一,或者过于色彩鲜艳繁杂,您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思去装饰。比如目前流行的一种桃木装饰。高贵而略带古典品质的桃木纹,会给人精神一振的感觉。一般在汽车的仪表盘、方向盘、车门等部位加装桃木。真正的桃木价钱不菲,仿桃木外观并不比桃木差,但价格要便宜很多。在专业的改装店,千元左右就可以完成一套仿桃木的内饰加装了。
由于原车仪表一般只提供转速、油量等少数笼统的数据,无法满足车主的要求,加装几个如机油压表、机油温表、水温表、电压表等小仪表,不仅更具视觉冲击力,还可以随时掌握第一手的引擎运转情况。
对现在的驾车一族来说,长时间驾车和自驾车出游,音乐肯定是不能缺的,根据不同的心情播放音乐,既可以尽情地享受驾乘的乐趣,又可以减轻驾驶的疲劳。一般来说,音响改装无非是主机、功放和喇叭的选购,但达到效果的音响改装价格不菲。
内饰改装推荐方案:
喜欢豪华感觉的车主,真皮座椅肯定必不可少。通过改装,不少普通车就能达到与豪华型车相媲美的内饰效果。而且它不吸烟尘,透气性好。进口的黄牛皮价格不菲,国产的档次差一点,但价格也要便宜许多。选择哪一种就要看您的喜好和经济实力。
脚踏板和排挡头都属经济实惠的小部件,价格在100元上下,经过精心改装不但视觉上感觉会更酷,而且更适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