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行业

农业行业

时间:2022-07-22 00:2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行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行业

第1篇

(一)广泛与政府部门开展互利协作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政府和行业协会对话的制度。行业协会在政府补贴、检疫等许多事务性工作上与政府有着密切合作。法国政府的农业和经济管理部门大多委托相关的行业协会负责绿色食品的认证及监督管理工作;韩国的农业协作合同组织是协调政府与农户间关系的桥梁与纽带,具有生产经营、金融服务及社会保障诸多职能;日本政府的农业政策、农业项目和措施主要通过农协实施,农户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也通过农协及时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使政府能够适时调整应对。这些国家的农业协会在保证政府的宏观政策实施、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组织实施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

相对于欧美农业生产模式来说,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发展模式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农业生产条件与我国相类似,同样面对过与我们现在“三农”相似的困境,他们通过发挥农业行业协会协作组织功能来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化经营。日本生态农业建设得到农业协会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全力支持,日本农业协会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实施统一管理,降低了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本,使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得以实现。农业协会不仅在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上提供服务,还在生态农产品市场建设中构筑本地化有机食品的直销模式(AFNs)。

(三)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经营行为

西方国家的农业相关行业协会能够根据本国及本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在本行业内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质量及流通标准体系。德国农民联合会可以对有关农业方面的税率、进出口政策、农产品标准及环保规定等的制定和实施施加影响。日本农协参与稻米质量检验,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具统计,日本全国1253个具备资质的稻米检验机构中,约有一半隶属农协。

(四)统一协调对外贸易关系

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代表农民参与到国际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并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政府的谈判决策施加影响,使得相关规则制定和技术标准符合本行业的整体发展利益。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普遍对损害本行业利益的相关进口产品展开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起反倾销诉讼及建议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保护措施。而我国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受体制及自身能力影响以上功能基本是缺失的,已不能适应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五)农业协会积极充当科研与产业衔接的纽带

澳大利亚农牧业的民间经济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组织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及信息服务。为农场主提供先进适用技术、管理方法及相关的市场信息。农牧业的研究经费通过各专业协会会费以及公司产品拍卖销售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反哺于科研机构。以各专业协会为纽带,开展相关的技术咨询、中介、培训等工作,将农牧业生产与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接轨,较好地将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到生产应用中,在做到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农牧业生产力水平。

二、对我国农村行业协会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启示

(一)强化行业协会法制建设

我国现有的大型行业协会都不是由市场主体自发创立的,往往由市场主体管理者由上而下设立的,并依附于政府的相关部门,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业协会只是政府某些隐形权利或影响的延伸,没有起到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应通过加强行业协会立法及完善行业内部管理规则来明确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逐步完善我国行业协会运转模式。

(二)建立社会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助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合作经济性专业协会约占合作经济组织总数的85%。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工作中,由于行业协会组织更了解微观情况,往往能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平衡、兼顾不同主体的环境利益,更易为各方接受。应通过强化行业自律,维护地区或行业内部的整体利益,通过与政府加强协作,帮助政府完善行业管理。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都在短期内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他们依靠农协组织合作经营,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应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目前,我国产业化实现的根本在于培育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应因势利导,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帮扶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四)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战略

行业协会应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目前,农产品生产及运输标准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形势。应逐步建立与国际标准相符的农产品生产及运输标准。行业协会应积极推进IS09000系列标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相关产品生产及运输标准控制体系,协助政府建立起适合我国农产品生产及运输的行业标准。

(五)帮助政府及企业按WTO规则调整农业政策及农产品贸易策略

WTO多边贸易体系中有非歧视原则、谈判机制、报复措施、合理对抗机制等许多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农业协会应充分研究相关行业国外的贸易制度及产业政策的变化,根据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的情况提出合理意见,帮助政府及相关企业及时调整产业政策及产品结构,以规避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

(六)农业协会应积极推进农业先进技术应用

第2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中全会和、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题,以落实安全责任、传播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为重点,聚焦安全改革发展、监管执法、事故预防和服务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坚持“三条底线”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在全社会凝聚弘扬安全发展共识,为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两个明显下降”筑牢思想基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活动主题

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活动主要内容

我市“安全生产月”活动与全国、全省同步。于2017年6月1日至20日,各县区局要组织农业行业管理企业同时开展。

(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话改革、谈责任、保安全”主题宣讲活动。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安全生产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意见》和《安全生产法》、《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渔业法》、《动物防疫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主要内容。二是组织企业开展依法履行主体责任“三个一”活动(企业主要负责人上一堂安全公开课,开展一次安全生产谈心对话,开展一次安全承诺宣誓);三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四是开展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五是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科学观念。

(二)履职尽责,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监管。结合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实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排查治理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农村沼气、屠宰厂(场)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死角,切实防患于未然。

1.渔业船舶安全:要求对拥有渔业船舶的单位、企业和个人要有完善的通信、消防、救生设备配置。禁止利用渔船从事非法载客载货运输,严禁超载和酒后驾船及其他违规作业。对朽烂船只和“三无”船只进行销毁。严厉打击非法电、毒、炸捕捞案件。加强对鱼药、饲料销售、渔业生产主要区域、水产品市场进行宣传检查,严禁销售违规药物、饲料,确保水产品安全健康。

2.农业机械安全:开展农机驾驶员和操作人员安全培训技能培训,加强拖拉机的登记和安全技术检验,确保拖拉机的运行安全,加大对拖拉机驾驶人员的交通法规、安全知识和驾驶技术的培训,严格驾驶人员考试工作,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注册登记率、年检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要积极推进全省重点机动车及其驾驶人安全管理共享信息平台的运用,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开展道路行驶拖拉机安全综合整治。

3.农村能源安全:开展培训,普及农村沼气能源安全知识,定期对沼气建设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对已建造的沼气池进行安全排查,排除隐患,同时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4. 兽药生产及屠宰企业安全:一是对所有兽药生产企业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隐患进行排查治理,重点区域包括中药提取车间、消毒剂车间、消毒剂原料库房、危险品库房、燃气房、锅炉房等,确保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的安全距离、相关安全设施设备、消防设施等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二是对所有畜禽屠宰企业的涉氨制冷设备设施、分割间、产品整理间、包装间等人员较多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逗硬整治各类安全生产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5.工程项目安全:建立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情况,定期检查安全落实情况。作业人员除经企业的安全审查外,还需按规定参加安全操作考核,取得安监部门核发的《安全操作合格证》,坚持“持证上岗”。临时性人员须签订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接受入场教育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

6.机关办公安全:一是重点加强单位的水、电、气、消防安全器材、公务车辆等的安全管理,做好防盗、防火、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同时加强对机关办公楼、住宿区、机关院落日常监管工作,严把食堂等饮食安全,预防和杜绝病从口入,同时加强对单位职工、驾驶员、食堂工作人员等安全教育,做好单位环境卫生以及餐厅卫生,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加强实验室化学品使用、废弃等各环节隐患排查治理,严防泄漏、中毒、爆炸、燃烧等事故发生。要定期对实验室设备和人员防护、废弃物处理等重点环节进行排查,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机制。

(三)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6月16日为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主题,组织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宣誓,积极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开展农业机械安全操作使用、农村能源建设与使用、渔船及救生设施设备、危化品等的使用的安全知识宣传。开设安全生产宣传展板,展示事故案例以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组织农机监理、渔政、农村能源、兽医兽药等科站现场发放安全生产倡议信、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画册和安全操作挂图,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知识,解答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把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四)全面开展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各县区及局属相关科站要根据实际工作和安全生产特点,加强对重点区域、重要场所和重要农业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管和监控,集中整治农业安全生产非法违规行为,深挖整改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农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本次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由朱国勇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站负责人为成员的2017年市农业局“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安全生产月”有机构、有经费、有专人,做到活动有部署、有方案、有内容、有措施、有检查、有整改。

第3篇

烟草行业以其税利之多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税收来源之一,但是,烟草作为吸食作物,对人的健康可以产生危害,并可能因人的基因型不同而会诱发一些疾病。自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来,各国包括我国的控烟力度逐渐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烟草行业如何发展,有几点思考。

进一步加大控烟力度。控烟是整个国家的事情,是全民的事情,烟草行业在这方面已作了一些工作,例如已确定加大烟盒上的警示等等,还应顺应世界控烟发展趋势,加大控烟力度,可作两方面工作,一、运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控烟的必要性,二、加强控烟手段,严禁售烟给未成年人,适时、逐渐地调高卷烟价格,寓禁于征等等。这从经济效益上对烟草行业影响不大,但对控烟会效果明显。

千方百计减少卷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在目前没有完全禁烟的情况下,为了人民的健康,应从农业和工业两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农业大力推进绿色或有机种植,包括选优质品种(含有害物质少),选择适宜土壤,(含重金属及其它污染少)避免连作,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采用提高烟叶钾含量降低烟碱含量的优质栽培技术等等,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烟叶中包括烟焦油在内的有害物质种类和含量。工业上则是改进(增大)过滤效果,促进燃烧能力,大力降低卷烟中的焦油含量。不论工业和农业,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卷烟中焦油含量是目前卷烟减害的重中之重内容。此外,适当加入一些有利于减少卷烟毒害和给人补充有益物质的中草药,也是个重要方面,当然减害这方面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努力开发烟草行业的新增长点――烟草分子农业。烟草作卷烟吸食已有几百年历史,但随着科技发展,烟草行业还可实行两条腿走路,除制卷烟外还可另辟蹊径,找出高价值利用烟草的新途径,作为烟草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看来,发展烟草分子农业就是这样一个可能的新增长点。烟草分子农业可定义为:利用重组烟草生产稀有的高价值的医用药物和工业用品等物质的新型烟草农业。利用重组烟草可生产医用抗体,人和动物用疫苗、医用蛋白、生物多聚体(用于医学)、工业用蛋白质和酶等高价值物质。发展烟草分子农业有许多优点:其一产值高,如用来生产修复损伤的人表皮生长素,每公顷烟草的产值可达40万美元,生产人蛋白C(一种抗血凝蛋白)和血清蛋白(用于静脉注射)产值均可达400万美元,而每公顷烟草作卷烟的产值仅20万美元,可见发展烟草分子农业的产值比作卷烟生产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其二成本低,如生产重组蛋白的成本仅相当于通常微生物发酵体系的2―10%,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0.1%;其三,生长期短,烟叶不必像制卷烟需要等到完全成熟,生长40d左右的大田烟叶即可收获利用;其险小、安全,传统生产医用药物常用微生物发酵或哺乳动物组织培养,常有细菌污染的风险,也有病毒感染性蛋白传染给人的危险,而利用转基因烟草生产则没有这种风险;其五,可催生和带动相关的新产业和老产业。

烟草分子农业国外发展很快,2009年全球已有100家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从事分子农业的研究,(包括烟草)三分之二在欧美,我国仅有8家科研机构和院校初步涉及分子农业这一领域。目前,国外已有9种烟草生产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的第Ⅰ、Ⅱ阶段,有2种已大量生产和为人们利用,有的已进入大田试验。加拿大烟草分子农业受到政府的支持,要求像对待传统生产药物一样对待烟草生产的药物,在美国植物(包括烟草)源医药研究、试验、开发、生产及商业规范由美国农业部和药物管理局负责,我国则可以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全程管理或者是和医药管理局共同管理。

烟草分子农业是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一个新领域,国外许多烟农已由为生产卷烟而生产烟草改变为生产药物而种植烟草,我国烟草行业也有必要加快研究和开发步伐,尽快抢占烟草分子农业这个新领域,让这个新增长点既能减少烟草对人的危害,收控烟之效果,又可比传统生产卷烟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财源。烟草行业在目前抓好一、控烟;二、减量;三、新增长点,既顺应民心,又增强发展活力。即使未来卷烟工业发展受到一些影响的时候,烟草分子农业可以来弥补,支撑烟草行业更有活力的持续发展,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

(1河南农业大学教授、2河南省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4篇

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起草的农业行业标准《NY/T1451-2007温室通风设计规范》自2007年9月、2007年12月实施以来,至今已近10年,鉴于标准引用了《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并采用的是2003年之前的版本依据20世纪90年代数据统计得出的气象数据资料,《温室通风设计规范》标准修订工作列入了2016年农业行业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目前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完成(以下简称“修订稿”)。

除编辑性修改外,修订稿的技术内容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前言中,删除了附录性质的陈述,增加了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2)标准的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温室通风系统的工程设计和通风系统运行调控方案设计”;

(3)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删去了引用《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部分,气象数据资料在附录B中给出;

(4)修改了“通风量”和“换气次数”定义的中英文描述;

(5)原标准中的“设计一般原则”和“温室通风设计要求”合并为一章,章标题改为“基本要求”;

(6)由于已经制定了《NY/T2133-2012温室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设计规范》标准,在修订稿中删除了有关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设计的内容;

(7)增加了“室内空气循环”和“通风系统运行调控方案设计”两章;

(8)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常见设施蔬菜、花卉对空气温度、湿度的要求”;

(9)原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室外气象参数”改为资料性附录“通风设计用室外气象数据”,并修改了内容。直接给出了全国359个气象台站各月的室外水平面太阳辐射照度、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室外最大空夂湿量、昼间最多风向和昼间月平均风速数据;

(10)增加了资料性附录“蒸腾蒸发热量损失系数β”;

(11)原标准的资料性附录B“温室覆盖材料的透射率”和附录C“温室覆盖材料传热系数”合并,标题改为“温室常用覆盖材料性能”;

(12)删除了原标准的资料性附录D“作物适宜种植密度的叶面积指数”;

(13)修改了原标准的规范性附录E“自然通风系统设计通风量计算方法”,并将该部分内容纳入正文;

(14)修改了原标准的资料性附录F“通风系统设计通风量计算参数”,删除了“温室风压系数”内容,并改标题为“通风风口及防虫网特性”。

本文分标准结构、必要通风量计算、自然通风量估算、资料性附录4个方面,就主要技术内容的修改思路加以介绍。

标准结构

修订稿对原标准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相关章节。例如,将原标准的第4章“符号”和第3章“术语和定义”放在了一个复合标题“术语、定义和符号”之下,分成“术语和定义”和“符号”两节。

将原标准的第5章“设计一般原则”和第7章“温室通风设计要求”合并为一章,章标题改为“基本要求”,修订稿所涉及的通风系统设计及运行调控满足条件、温室通风系统类型选择、设计通风量要求、必要通风量确定方法、自然通风系统和风机通风系统设计、空气循环和通风系统周年运行方案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规定和一般性原则均置于该章。

原标准中“自然通风系统设计通风量计算方法”由于篇幅长,放在了规范性附录中,而修订稿中修改了自然通风量估算方法,并将全部内容置于正文。

修订稿中增加了“室内空气循环”和“通风系统运行调控方案设计”两章。“室内空气循环”章在室内空气循环气流组织方式、循环风机布局和安装方式、循环风机风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通风系统运行调控方案设计”章节着重强调了运行通风设备进行温度、湿度调控时的一般要求、通风机运行控制要求等。

必要通风量计算

温室通风设计包括通风能力设计和通风调控设计两方面。通风能力设计有2项主要任务,一是确定通风窗口的尺寸和位置;二是确定通风机的规格和数量。通风调控设计则是在通风机和通风口等硬件设施确定后,对风机风量和窗口开闭大小的日常管理调控措施。通风窗口尺寸、位置以及通风机规格、数量的确定,取决于温室内环境对通风量的需求。因此,计算必要通风量是进行温室通风设计的前提。

计算必要通风量一般要基于温室排热、除湿和增加CO2含量3方面目标,也称为排除多余热量、湿气和增加所需CO2的必要通风量。设计通风能力时需要知道最大必要通风量,而通风调控设计时则需要知道调控时段的必要通风量。

原标准推荐的最大必要通风量是通过比较以上3种必要通风量计算结果,最终取其中最大值获得的。但由于气象数据获取困难、通风量计算繁琐,实践起来有一定困难。另外,由于排湿需求,一般早上温度较低时,通风量不宜过高,通风时间也尽量缩短。如果按最不利室外气象条件来计算排除多余湿气的必要通风量,最不利情况应该是室外高温高湿的时段,而此时对于室内环境调控的主要矛盾是降温而非除湿,计算得出的除湿必要通风量会远小于排除热量的必要通风量。因此,通过相对确定的室外气象条件估算除湿必要通风量对工程设计的意义并不大。增加CO2必要通风量的估算会受室外CO2浓度水平的影响,即使室外CO2浓度达到350 μL/L的水平,距离作物增产所需CO2浓度(500 μL/L以上)也还有较大差距,必要通风量的估算仅是限定CO2浓度水平不低于一定值的前提下进行的,采用此方法估算的通风量会趋于某一定值,如限定CO2浓度水平不低于270 μL/L时,则通风量为0.021 m3/(s・m2);如果限定CO2浓度水平趋向于室外水平,通风量则趋近于无穷大,此时用于工程设计也没有实质性意义。因此,修订稿推荐,仅需计算排除多余热量的最大必要通风量,该必要通风量计算采用温室预计使用期间最热月份的气象数据,同时以附件形式给出了全国各省份气象台站12个月的数据。例如,表1所示为采用本标准方法计算得出的北京地区某连栋玻璃温室作为育苗用途和栽培用途时的必要通风量,该温室单栋跨度9.6 m、5连栋、长48 m、檐高4 m,面积2304 m2。

在修订稿中,仍保留了除湿、增加CO2和排出有害气体的必要通风量计算方法,以供通风调控设计时参考。

自然通风量估算

无论温室通风还是工业、民用及其他用途建筑通风,准确计算自然通风量一直都是研究人员的难题,既有外部条件尤其是室外风速、风向变化无常的原因,也有内部作物、设备等情况复杂的因素。在原标准中,推荐了一套自然通风量估算方法,该方法虽然是基于理论推导出的可行计算方法,但实践中风口型式多样、灵活,相关参数难获得,工程设计时既繁琐也很难达到工程需要的准确程度。因此,修订稿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修订稿不再给出整个温室自然通风量的估算方法,而是推荐了几种简易的通风口气流量估算方法,同时在资料性附录中以曲线图形式给出了风口气流量增加率与进(出)风口面积的关系,风压和热压作用对风口气流量的影响,防虫网压力损失等相关信息,如图1~3所示,供设计人员在设计通风口和估算通风口气流量时参考。

资料性附录

修订稿汇集了“常见设施蔬菜、花卉对空气温度、湿度的要求”“通风设计用室外气象数据”“温室常用覆盖材料性能”“蒸腾蒸发热量损失系数β”“通风风口及防虫网特性”5方面的技术数据和信息,以附录形式提供给设计人员使用,均为资料性附录。

“常见蔬菜对空气温度的要求”包括种子发芽、营养生长和食用器官生育A段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常见蔬菜对空气湿度的要求”指空气相对湿度,这些数据引自《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理论与实践》[1]。“常见花卉对空气温度、湿度的要求”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最适温度、花芽分化最适温度和适宜相对湿度,数据引自《设施花卉栽培技术》[2]。

“通风设计用室外气象数据”涉及全国359个台站,包括台站信息、各月的室外水平面太阳总辐射照度、各月的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各月的室外最大空气含湿量、各月的昼间最多风向和各月的昼间月平均风速,这些气象数据根据《建筑用标准气象数据手册》[3]中的标准年气象数据统计得出,该标准气象数据提供的是台站全年各月每日逐时的干球温度、含湿量、水平面太阳总辐射照度、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是使用1995~2005年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获得。修订稿中,台站信息含海拔高度、经度和纬度;室外水平面太阳总辐射照度取各月逐时数据中的最大值;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是当月所有日逐时温度中不保证率为5%的温度值,即按月30天计算的不保证时数为36 h;室外最大空气含湿量取当月所有日逐时含湿量数据中的最大值;昼间最多风向采用地方标准时8:00~17:00的当月所有日逐时数据,以16个方位风向的出现频次,由大到小排序后取前3位;昼间月平均风速取当月所有日地方标准时8:00~17:00的逐时数据的统计平均值。如表2所示为其中几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温室常用覆盖材料性能”合并了原标准的资料性附录B“温室覆盖材料的透射率”和附录C“温室覆盖材料传热系数”,并补充了部分数据。

“蒸腾蒸发热量损失系数β”是鉴于计算必要通风量时而增加的资料性附录。在附录中以曲线图的形式给出了特定条件下室内温度升高值与通风率以及蒸腾蒸发热量损失系数的关系,蒸腾蒸发热量损失系数与通风率的关系和蒸腾蒸发热量损失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供确定β值时参考。

“通风风口及防虫网特性”给出了5项技术内容,分别为风口气流量增加率与进(出)风口面积的关系;风压和热压作用对风口气流量的影响;进、出风口局部阻力系数;有效防控各类害虫的防虫网孔口尺寸;防虫网压力损失。这部分内容供设计自然通风时确定通风口位置、尺寸,估算气流量,以及选用防虫网和计算防虫网阻力时参考。

结束语

目前,标准修订稿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并已刊登在温室行业相关网站上,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敬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改。

参考文献

[1] 李天来.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0.

[2] 孙红梅.设施花卉栽培技术[M].2版.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10.

[3] 张晴原,杨洪兴.建筑用标准气象数据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

第5篇

Abstract: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CAD technology has been very widely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Bu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till remains an the primary stage,which based on handwork such as objects,models and drawings and samples to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body design method without using the modern CAD design method. At present,foreig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mpanies have started to use CAD modern technology,while problems such as not precise enough,long design cycle still exist in domestic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mpanies. Basing on the present industry competition,it is urgent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mpanies' overall application of CAD technology.

关键词: CAD技术;农业机械;现状;问题

Key words: CA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machinery;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202-01

1什么是CAD技术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的设计与分析,达到理想的目的,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一种技术。

2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目前农业机械行业的装配以至样机试验的验证,存在着诸多不合理、错误的设计,这些不当之处甚至很难被发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制造和运动仿真在许多企业中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产品试制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也给农业机械提供了新的条件。CAD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手工绘图、发图、凭图纸组织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方式,将其变成了在图形工作站上交互设计,用数据文件发送产品定义,在统一的数字化产品模型下进行产品的设计打样、分析计算、工艺计划、工艺装备设计、数控加工、质量控制等新型的技术管理方式。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逐步向专业型CAD软件发展;操作方式趋于智能化、宜人化,以减少用户的信息输入量和记忆量;CAD系统不同程度的提供了参数化设计功能;CAD软件一般可提供轴承、紧固件等标准件库,有些CAD软件还可提供交互式建库工具;一些CAD软件已能够进行三维建模,提供三维标准件库,模拟三维装配;许多CAD软件都不同程度地提供了图纸的分类和查询管理模块;许多CAD软件提供了由零件图拼装成装配图和自动生成零件明细表和BOM表的功能。

4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CAD技术在我国农机行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4.1 仅作为绘图工具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机企业对CAD的应用主要在二维绘图上,只是在设计过程的绘图阶段用上了计算机,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

4.2 缺乏农机专用CAD软件农机企业目前使用的CAD软件,多是二维或三维机械CAD通用软件,这些软件缺乏农机标准件和常用零部件库和农机常用图形符号库等,对农机设计中的一些计算和参数的查询也难以满足。农机企业急需一种自带标准件和常用件参数化图库(含农机标准件),具有各种类型农机具设计引导模块的农机专用CAD软件。

4.3 标准化工作落后在CAD技术标准化方面,我国国家标准跟不上国际标准的更新和发展,国内CAD软件系统在数据交换和标准化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农机企业在应用CAD技术时,企业技术部门也没有根据CAD的特点,对企业已有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订立新的标准,严重影响企业间的交流和企业内部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使农机企业的CAD应用水平很难提高。

4.4 信息集成技术与网络化技术落后广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经过多种集成形式实现CAD/CAE/CAPP/CAM/cAQ/PDM/ERP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农机企业的信息集成技术非常落后,企业各部门相互独立使用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许多软件之间不能共享数据库、缺乏必要的数据接口,不同部门、不同应用软件之间通信困难。CAD采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给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农业机械的设计工作是典型的群体工作,群体成员之间必须协同工作,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关联,必须应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技术,进行设计群体成员的交流,这必须以网络为基础。目前,农机企业网络技术较落后,远不能达到异构环境下的协同设计和组建网上企业的程度。

4.5 缺乏长远的系统规划很多农机企业在选择CAD软件时,都希望选取技术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CAD软件,而缺乏对自身人员配备、使用目的、管理水平等作全面分析和持续的、阶段性的长远规划,缺乏对软件开发商研发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考查,简单模仿其他机械企业。而一些软件开发商由于自身原因,致使使用这些软件的企业得不到软件的升级和后续服务,企业被迫改用其他CAD系统,企业长期积累的技术资料又无法被新的CAD系统识别,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5总结

CAD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我国农机生产领域中方法和观念上的变革。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中,将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CAD技术、CAM技术等)。此外,在农业机械制造中,加工中心、加工与喷漆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及揉性制造技术、装备机器人等领域也将广泛应用,农业机械的制造质量与可靠性也将进一步提高。因此,采用CAD技术发展农机制造业,才能提高我国农机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岩,张智勇,贾宇琛.基于CAD技术的农业机械设计软件的改进[J].农业网络信息,2010(2).

第6篇

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自1994年组建以来,在贯彻执行国家农业金融政策,支持农业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应看到,农发行在业务经营中始终存在着一些令人关注的,特别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入世”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巨大变化,农发行应如何充分发展其职能作用,成为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深化的重要一方面。

一、当前农发行业务经营面临的困境

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筹资成本较高。目前;国务院规定农发行的资金来源渠道包括:资本金,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发行金融债券,财政支农资金,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境外筹资等。从表面上看,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筹集具有多元化特征,实际上,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当前农发行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向中央银行借款。即:由农发行总行负责向人民银行统借统还,各基层行则通过直接向总行申请系统内借款满足资金需求。在主要依赖中央银行供应资金的情况下,一方面加大了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农发行的资金运营成本,制约了其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的空间,长期看,不利于农发行的生存和发展。

2.贷款投向单一,且资产规模呈萎缩之势。农发行成立之初,其信贷资金运用曲工商业贷款和开发性贷款两大部分构成。1998年以来,为了配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对粮棉油收购资金的管理,国务院决定将开发性贷款和粮棉加工贷款从农发行划出,农发行的职能变成了单一的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农发行成为事实上的粮食收购银行。不仅如此,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农发行的粮油贷款业务萎缩现象日益突出。粮食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独家经营的格局被打破,其他经济主体也参与市场收购,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必然导致粮食收购量减少;同时,农发行独家供应收购资金的格局也逐渐被打破。今后,随着粮食市场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农发行贷款递减的幅度将会继续增大。这必将对农发行的经营和管理产生深远的。一是收购贷款规模萎缩,使有稳定收息来源的补贴贷款下降,直接造成贷款利息收入的减少,影响农发行的收益;二是有补贴贷款的下降,导致从补贴收入中分割给企业的费用减少,使农发行从企业费用收回不合理占用贷款的空间缩小,资产质量难以改善;三是政策性贷款的减少,表明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支农作用日益弱化,迫切需要对其政策性金融支农职能重新定位。

3.信贷资产质量差,经营风险加剧。由于和政策的原因,农发行发放的贷款大多数都是信用、保证贷款,信贷支持的是经济效益较差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棉花企业,业务范围和贷款投向的严格界定性,使农发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较差。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发行的经营风险将进一步加剧。一是增量贷款风险加大。粮棉市场化改革后,大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了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农发行的信贷资产业务由过去全部为政策性业务变为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并存,甚至以经营性业务为主。此时,农发行的信贷风险更多地转化为市场风险。在目前的企业信用状况下,若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配套措施,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企业发生亏损,就会导致贷款损失。二是贷款收息难。市场化改革前,粮食企业支付贷款利息的主要来源是财政补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通过销售利润支付利息。而改革后,国家将逐步减少乃至取消对粮食企业的财政补贴,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及时足额支付贷款利息,农发行的收息难度会越来越大,业务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对改善农发行业务经营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拓宽农发行职能范围,增强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当前,无论是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还是从农发行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来看,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农发行职能。作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应在继续搞好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前提下,逐步调整政策性贷款结构,支持重点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竞争能力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国务院对农发行职能准确定位后逐步开办新业务,以增强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

(二)改善负债结构,建立长期、稳定的融资机制。农发行政策性职能的发挥有赖于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因此,农发行应借鉴国外政策性银行筹资的成功经验,增强自主筹资能力,多渠道开辟资金来源,减少对中央银行借款的依赖性,降低资金筹措成本。一是努力组织存款,加强对开户企业管理,清理企业多头开户,限制辅助账户存款额度,最大限度增加企业存款。二是适当增加财政性资金来源比重,争取国家各种形式的支农财政性存款。三是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从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这应是农发行筹资模式改革的主方向。对筹资成本高于投资收益的差额,财政应给与补贴。四是逐步降低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比重,改进中央银行对农发行韵融资方式,从直接提供再贷款向主要通过对农发行发行的债券办理再贴现这种间接方式上转变。五是积极利用境外筹资,统一办理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转贷业务,特别是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亚洲开发银行对我国的农业项目贷款和扶贫开发贷款的转贷。六是可将邮政储蓄存款划归农发行使用。

(三)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当前,农发行在改善现有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资金调度管理,尽量减少头寸资金等无效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大力减少表内应收息。提高对收息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积极帮助企业促销清欠,改善企业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增强顺价销售能力;切实做好粮食风险基金等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督拨付工作,督促财政、粮棉主管部门及时分解拨付至购销企业,并及时足额收贷收息。三是督促企业加快超期高价位库存粮油的补贴销售工作。四是积极清收粮棉企业其它不合理资金占用,挖掘内部资金潜力。五是督促各级财政部门、购销企业按规定及时足额消化亏损挂账,归还农发行贷款本金。六是有效防范企业改制风险,保证存量资产安全。要主动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做好债权落实工作,防止企业逃废、悬空农发行债务。

第7篇

分析框架

1兼业家庭配置生产要素考虑的因素

就兼业农户家庭而言,农业与非农业的边际净收益相等时农户根据净收益最大化来配置生产要素的前提条件。因此,除了劳动力配置以外,农户会考虑这样一些因素:一方面,如果把补贴全部投放到农业生产上,那么肯定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但如果投放在非农行业上能获得更高的利益,他们则会考虑把补贴资金投入到非农行业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造成对农业要素投入的不足,导致农业净收益下降;另一方面,兼业农户家庭也会担忧如果不把政府农业补贴投放到农业生产上,今后将可能不能再获得补贴,因而又不得不把农业生产补贴投入到农业生产上,从而增加了农业生产要死的投入,以实现精耕细作而提高农业收益。

2模型估计方法

由上述分析可知,农业补贴对于农业净收益的影响取决于农户配置农业补贴资金和家庭劳动力的综合作用.如果农户配置农业补贴资金和家庭劳动力于非农行业,那么农业净收益就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在数据给定的条件下,可以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11]估计农业净收益因兼业家庭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补贴和劳动力而发生的变化.估计的模型如(1)所示,其中Ii表示农户i的农业净收益,β为系数向量,Xi为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包括了农户家庭的耕地面积、户主教育水平、户主民族等方面的变量;ξi为总干扰项,其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农户把农业生产补贴和劳动力配置到农业生产上,而得到的农业净收益增加量θi,第二部分为农户把农业生产补贴和劳动力配置到非农行业,而导致的农业净收益减少量μi,第三部分为一般意义上的随机干扰项。

为了同时估计出系数向量β和农户配置农业生产补贴和劳动力参数,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MLE)来估计模型(1)式.可知,农业净收益增加量θi和农业净收益减少量μi具有单边分别的特性,假设θi和μi是独立同分布(iid)且都服从指数分布,θi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δθ和δ2θ,μi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δμ和δ2μ.同时,还假定θi、μi和vi相互独立,一般干扰项vi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δ2v的独立同分布,且分布函数为正态分布.由此假设,根据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可得,总干扰项ξi的概率密度函数如(2)所示。

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1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对贵州省普定县A村、B村和C村农户进行的调查.普定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且贫困率是国家贫困率的两倍,下辖11个乡镇、317个行政村、总人口为402,000,除汉族外,还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和彝族等20多个少数名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左右,农业劳动力占全县劳动力的三分之二.

2变量选取

本文所选取的因变量为农业净收益、自变量包括户主和家庭特征变量以及农户居住地的二元变量.首先,就因变量农业净收益而言,因为无法衡量兼业农户家庭农业劳动的报酬,所以农业净收益等于农业总产值扣除中间要素投入,但并没有剔除家庭农业劳动的报酬.其次,就自变量的选取而言,耕地面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净收益和农业生产补贴的金额,因此耕地面积作为自变量之一.

户主个体特征与农户家庭是否从事了非农行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影响农业净收益.因此,选取务农程度、是否为汉族、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为户主个人特征的自变量,其中,户主务农程度分为4种———只务农、不务农、兼业和只上学不务农,分别赋值为1、2、3和4;兼业家庭户主民族为汉族比例为68%;户主教育程度从文盲、小学未毕业等直到大专及以上,分别赋值1到8,数值越高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户主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离婚和丧偶,分别赋值1至4;家庭是否有病人、老人和小孩需要照看也会影响农户生产生活情况,因此,自变量也包括家庭每年生病人次数以及家庭老人和小孩数;是否接受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户所在村的虚拟变量也作为自变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实证结果的分析

1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

基于模型(1)式所得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因变量为对数的农业净收益,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表2采用了最小二乘和双边随机前沿估计方法,同时给出了样本总体和兼业家庭的估计结果.由表2可知,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系数的显著性与最小二乘法一致,同时兼业家庭最小二乘法调整的R2为021,表明可观测到的因素能够解释农业净收益份额为21%,这反映出总干扰项(ξi)能解释农业净收益的份额高达79%,说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除非特别说明,以下的分析都是以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下兼业家庭回归结果分析问题.估计结果显示:就兼业农户家庭而言,耕作面积在01%的显著水平上农户影响农业净收益,农户耕作面积提高1%,农业净收益提高078%.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农业科技培训可以使农业净收益提高242%.农业科技培训使得农业净收益提高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农户种植经济价值更为可观的农作物.例如,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户栽培竹荪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没有接受农业科技培训是很难栽培这类经济作物的.虽然接受农业科技培训能显著地提高农业净收益,但是表1中显示只有23%的家庭接受过农业科技培训,因此加大该地区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力度能有效地提高农业净收益.同时,还发现农户所在的地理区位对于农业净收益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地理区位反映了交通便利程度,地理区位越好交通越便利,出售农产品的交通成本就越低,农业净收益就越高.

2方差分解:农业补贴影响农业净收益的效应分析

兼业农户家庭配置农业补贴和劳动力因素效应的分析结果见表3.其中,随机误差项δv、农业补贴和劳动力非农配置δμ和农业配置δθ都通过以上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出来,且都在0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由E(θ-μ)=δθ-δμ=-03161,表明大多数兼业家庭把农业补贴和劳动力投入到非农行业.总体而言,农业补贴降低了农业净收益,但提高了非农行业净收益,因此农户家庭净收益总量是增加的.农业净收益无法解释部分的总方差(δ2v+δ2μ+δ2θ)=12775,这其中889%由农户配置农业补贴和劳动力所贡献;而在农户配置农业补贴和劳动力总效应中,农业补贴非农配置相对于农业配置几乎处于一个绝对的优势地位,达到705%,农业补贴配置在在总效应中仅为295%.这表明,农业补贴并没有达到提高兼业家庭农业净收益的作用,农户更趋向于把农业补贴和劳动力投入到非农行业。

3农业补贴对农业净收益的影响

本文主要关注农户配置农业补贴和劳动力在农业生产和非农行业中各自导致的农业净收益变化量,对应的估计式为(6)和(7)两式.(6)式表示农户把农业补贴和劳动力配置到农业生产中获得的农业净收益增量百分比,(7)式表示农户把农业补贴和劳动力配置到非农行业中导致的农业净收益减量百分比.就总体样本而言,农户把农业补贴和劳动力配置到农业生产中使得农业净收益增加37%;而把配置到非农行业中导致农业净收益减少4652%.就兼业家庭而言,部分农户把农业补贴和劳动力配置到农业生产中使得农业净收益增加367%;而另一部分农户则配置到非农行业导致农业净收益减少4664%(表4).综合作用下,就总体样本和兼业家庭而言,农户配置农业补贴和劳动力的净效应(8)式,分别导致农业净收益下降952%和994%.根据表1中总体样本和兼业家庭的农业净收益均值分别为631元和723元,那么农业补贴导致总体样本和兼业家庭的农业净收益分别减少60元和72元。

讨论

上述分析发现,由于兼业家庭具有从事非农行业的优势,这会诱导兼业家庭把农业生产补贴和劳动力投入到非农行业,从而获得更高的家庭净收益,但这必然不利于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经济的发展既离不开农业也离不开非农行业,但以上数据表明兼业家庭占农户家庭总数的74%,如果以此推算,那么就会有大量的农业补贴资金被农户投入到非农行业,从而损害了农业补贴政策激励农户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农业净收益的下降对农村经济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非农行业净收益高于农业净收益,这就会激励农户把物质资源和劳动力投入到非农行业,从而促进当地非农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农户把家庭资源和劳动力更多地投入到非农行业,短期而言,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目前,在农村或多或少地存在耕地抛荒的现象,这表明农村非农行业的发展挤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第8篇

在我国,广西一直以其宜人的气候以及美丽的风景著称,其休闲旅游行业经济是广西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经济作为广西区域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有效推动广西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农业技术与休闲行业有效结合,共同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休闲旅游行业经济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技术的发展创新也能促进广西休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就能保证两者相互推进、共同进步,同时对于广西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也有着莫大的好处。因此,如何采取措施,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成为了当前人们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1将休闲行业与农业技术发展有机结合

将休闲行业与农业技术发展有机结合是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合理构建首要前提和保障。如果两者没有有机结合,只是在形式上结合,最终就会导致两者貌合神离,无法真正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体验,最终也无法达到推动广西休闲旅游行业以及农业技术行业发展的目的。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其实就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广西的休闲旅游行业完全地渗透着农业技术相关的内容,同时广西农业技术的发展也要充分融入休闲旅游的相关元素。例如,铁皮石斛是广西的道地名贵保健中药,有“仙草之首”的美称,能够有效滋养五脏,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但在前来广西观光旅游的游客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了解广西有关铁皮石斛的相关种植知识及保健功能,而使得广西铁皮石斛种植行业发展堪忧。而通过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在观光客较多、人流量较大的旅游观光地区进行铁皮石斛种植及使用功能的相关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广西铁皮石斛,同时也可以与一些旅游公司合作,制定铁皮石斛宣传手册,生产优质的铁皮石斛鲜条进行销售,或在农家乐、酒店等地方当作特色产品销售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铁皮石斛种植的地区组织安排游客进行种植、采摘体验,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广西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推进广西休闲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广西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2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富有地方特色

要想有效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广西休闲行业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广西特色。当前,地方区域特色的严重缺乏是广西休闲旅游行业及农业技术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其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使其具有广西的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为每一个前来观光体验的人们留下不一样的影响,使其有更加新奇的感受,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体验,为广西经济放入发展提供动力。广西的休闲旅游企业应加强与当地农户的合作,引进资金来修缮农户住所,将其统一规划建设,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投入,组织当地居民加入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引进更多的休闲农业项目,引导游客住到农户家中,使其在娱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广西当地民俗农业文化,在发展旅游行业的同时有效地推广广西农业技术。

3合理建设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园区

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合理地建设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园区是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的旅游部门应加大投入,结合广西当地的景观环境以及农业发展特点,建设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园区。目前,在桂平市的石咀镇小汶农业示范园,就建设有铁皮石斛种植观光区、十多种名优水果采摘体验区、钓鱼烧烤及农家餐厅,为人们提供观光场地,在休闲观光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水果栽培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同时,该示范场在304省道旁边,其不远处还有一处北回归线公园,从市区乘坐8路公交车就能够直接到达,交通十分便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除了建设示范园,将一些综合的农业种植园逐步改建成乡村旅游园区,也能够将广西的休闲行业与农业技术创新结合,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构建。

4结语

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西休闲旅游行业的支持以及广西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进行广西休闲行业与农业技术的有机结合,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富有地方特色,并且合理地建设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园区,有效地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进而推动广西旅游行业经济以及农业技术经济的同步发展,为促进广西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姚胜德 单位:广西亚热带名优水果实验示范场

第9篇

从下图可以看出,不同年代,创业企业所属的行业差异较大。早期以工业加工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服务业、餐饮和休闲娱乐业的比例在逐年提高,这似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密不可分。

创业年龄和学历的行业差异

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年龄和学历有很大的行业差异。从各行业创业年龄的比较中,我们发现:26~35岁是不同行业占主体的创业年龄,其中,以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最大;36~45岁的创业者在工业和农业加工业中占了很大比重;而相对较年轻的创业者多喜欢从事信息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

从下图各行业创业者学历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低学历创业者多分布在传统的工业加工和农业加工业中,而高学历创业者多喜欢从事信息服务业。

不同行业的融资渠道

各行业资金门槛不同,他们的创业资金来源也各有特色。从下图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个人资金是所有行业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其中,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除了个人资金外,合伙集资也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而信息服务业、工业和农业加工业则更较多地从银行获取贷款作为其创业的主要来源。

不同行业投资回报预期

从投资回收预期图中可以看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农业养殖业和信息服务业希望能尽快收回成本,其中希望半年内收回投资所占比重最大;工业加工业和农业加工业则对投资回收周期较为理性,希望在5年后可以收回成本的所占比重最大;而休闲娱乐业、农业种植业则主要预期在2~5年之内收回投资。

从投资回报预期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加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创业的投资回报更为乐观,希望达到10倍以上回报所占的比重最大;农业、批发零售业则较为保守,希望能达到投资总额1倍的占主体;而餐饮业、休闲娱乐业预期达到5~10倍投资回报的比重最大。

不同行业的资金门槛

从下图可以看到,工业加工业的资金门槛是九个行业中最高的,投资规模主要集中在50万~100万元;其次是农业加工业,投资规模主要在30万左右。信息服务业和服装加工业的投资规模主要在5~30万之间;餐饮业、农业种植业和批发零售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10万以下。

各行业依赖优势不同

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和产品差异,所要求积累的资源和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从下图各行业依赖优势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批发零售业而言,熟悉项目进货和销售渠道是其最大优势,而工业和农业加工业、信息服务业则更看重对行业的熟悉程度;掌握关键技术则是服装加工业的最大优势所在。

不同行业创业初期的困难

第10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区营造人人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引导农业行业人员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形成农业行业人员主动遵守农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由“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强化农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使全区农业生产进一步形成安全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发挥农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更好地保障全区农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安排

(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结合6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农业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集中咨询、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传播农业安全生产知识,营造良好的农业安全文化氛围。

时间安排:6月-7月

(二)开展“安全生产行”活动

扎实推进区“和谐农机”建设,增强全区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农业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开展“安全生产行”活动。

1、大力宣传农业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采取边检查、边发现、边宣传的形式,对农业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基础扎实的街道、社区和农机户的先进经验进行宣传。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以及领导不重视农业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农业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

2、适时组织观摩活动。对在工作中发现的安全生产正面典型适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强化农业行业人员责任意识。

时间安排:3月-12月

(三)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建立案例宣讲制度,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利用年度检验、下乡执法检查等有利时机,进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切实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安全意识,提高对农业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时间安排:5月-10月

(四)扎实开展农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做好全区农业行业人员以及农机驾驶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力度,利用执法检查、农业机械年度检验、农机驾驶员考试等时机进行培训。对驾驶大型农业机械及联合收获机械的驾驶员,在参加培训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行业资格鉴定,鉴定合格才能驾驶大型农业机械。

时间安排:2月-12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街道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农业安全文化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第11篇

关键词 农机管理 计算机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高新技术,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农机行业中也不例外。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已经逐渐得到了农机行业的认可和重视,并开始逐渐的在农机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鉴于此,本文就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农机行业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计算机技术在农机行业中应用的主要方式

1.1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个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收集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以此来为各级的农机化管理部门指导农业机械生产、经营、供应以及维修等活动服务,是目前我国农机化管理部门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开展农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农机化信息进行分类和对农业机械管理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内容、业务量、业务性质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调整能够有效的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成效。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农机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不但要注意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且还应积极的利用决策分析方法、数据库、模型库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来促进农机化管理的智能化、集成化发展。

1.2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配备与更新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农业机械的配备过少,就难以确保农业生产任务及时有效的完成,而如果农业机械的配备过多,又无法充分的发挥机械应有的效益,从而因此提升了作业成本。因此,农业机械的配备问题是“农业机械化管理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但是如果在农业机械配备的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在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利用VISUAL BASIC高级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知识,设计出界面友好、人机交互的农机配备数量确定的工作界面,并以此来确定所应配备的最为合理的农机数量,实现以最小的设备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除此之外,农业机械使用期限的确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过长,不但会影响到生产的性能和作业的质量,使得油料费和维修费升高,而且还会带来安全隐患。但是如果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过短,则会因为使用年限太短,折旧费过高,而影响到经济效益。此时如果利用计算机技术设置一个科学的农业化管理信息系统,并以此来对农业机械的状态和使用寿命做一个合理的评估和预测,则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使得农业机械的配备与更新工作更为科学化、合理化。

1.3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和维修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无论是农业机械的设计,还是生产制造,还是创新,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例如,在农机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CAI,Computer Aided Innovation)来为农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而在农业机械的维修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技术查询,从而使得很多以往维修过程中的难题能够得到及时、快速、有效的解决;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农机故障的检测,在传统的农机维修中,故障检测通常是采用机械式的方法,利用一些常见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的,但是在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之后,就使得检测的省略了很多繁琐的步骤,变得更为便捷,而且检测的结果也更为准确,使得故障检测工作更为便捷、快速、科学。

2计算机技术在农机行业中有效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农机行业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其有效应用,本文基于笔者的经验,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两点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注意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在农机领域的支持力度。随着农业机械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农业机械管理的过程中,所面对的、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如果仍然依靠传统的、人工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精确度低,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趋势是毋庸置疑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在农机领域的支持力度,以确保计算机技术在农机行业中的顺利、高效应用。

二是,要重视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农机行业的计算机人才是确保计算机技术在农机行业得以有效应用的前提,没有相应的人才,即使购置了计算机设备,也只会让其成为摆设,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因此,为了能够使计算机技术在农机行业的应用更具成效,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阎楚良,杨方飞,张书明. 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其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 农业机械学报,2004(06)

第12篇

(一)青岛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概况

青岛市拥有9家国家级、46家省级和7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上半年,其固定资产总额95.5亿元,主营业收入248.19亿元,出口额达16.12亿美元。从行业划分来看,龙头企业中种植业11家,养殖业5家,蔬菜加工43家,水果加工6家,花生加工26家,肉食品加工11家,面粉加工10家,水产加工13家,其他行业6家,企业行业覆盖农产品加工的各个领域。青岛市农业企业具有数量多、行业广、层次多和外贸强等特点。

(二)青岛市农业科技人才概况

青岛市一线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附表),从人数上看农业企业科技人才数为142人,仅占总人数1696人的8.37%,拥有博士学位的企业有17名,占2.02%,硕士有6人,占1.79%,具有高级职称10人,占1.26%,可见无论从人数、学位、职称哪个角度来看,农业企业的科研型人才的比例都很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所占的比例分别是87.14%、98.21%、97.26%和94.46%,在人才的数量与比例上占绝大多数。在调研42家的龙头企业中,认为企业科技创新十分重要的比例达百分之百,在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中,选择人才缺乏的有37家,占调查企业的88.10%,可见科技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瓶颈。

(三)人才共享的意义

发达国家约80%的科研工作在企业中完成,我国由于创新体系尚未健全,农业科研还是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科技人才也集中于此,但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通过企业来完成。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人才共享,是一种双赢的活动。一是可以提高科技人才的效率。实现人才的流动,特别是向企业流动,可拓宽农业企业选才用才的视野,弥补高端创新人才资源的不足,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理想模式;二是实现智力资源的共享。共享人才的同时对其所拥有的知识、技术、观念等智力资源也实现了共享,可大幅提升企业原有人才素质的提高;三是,建立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信息桥梁。农业科技人才到企业,可在企业与原单位间建立信息交流桥梁,使企业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信息,又能使原单位了解企业的创新需求;四是降低研发风险。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需要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进行保驾护航,实现人才共享可提高科技创新的成功率;五是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在企业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人才可进一步检验在原单位取得的理论成果,将大幅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

(四)农业科技人才共享的现状

在走访调研中,几乎所有的龙头企业都有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工作,但大多数流于形式,对企业科技创新产生的实际影响很小,其中人才共享的主要问题有:政府唱独角戏。农业企业人才共享工作缺乏企业、科研机构和市场的有效参与,政府根据相关政策唱独角戏,各方对政府的倡导做形式上的回应,付诸行动的少之又少,导致人才共享内容上虚多实少,形式胜于实效,人才共享效果不佳;农业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脱节。农业科研机构的众多科技人才每年都会形成很多的科研成果,但由于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不符,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研与农业企业生产需求脱节严重;缺乏有效的共享模式。农业企业行业众多、规模不一,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政府在倡导人才共享时,往往忽视了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人才共享的模式需进一步改进。

二、农业科技人才共享中的问题

从调研中发现,青岛市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共享主要面临四大障碍:

(一)用人观念障碍

人的行为都受观念的支配,农业科技人才共享的观念障碍普遍存在于个人、原单位和企业中。多年来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或深或浅都有“铁饭碗”的思想,通过课题、论文等“硬件”来提升职称、改善收入,到企业去挂职,需投入较大的精力,而结果却不明朗,还有人担心自己的知识产权会被侵占,致使在人才共享过程中,科技人才的主动性不强,甚至有抵触情绪;有些科研机构门户观念浓厚,担心核心技术的泄露和关键人才的流失,在人才共享的过程中口号叫的响,实际运作的主动性不高;用人企业由于担心核心技术泄密,想用人却又有防备心理,不想让共享人才担当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只让他们担当技术顾问的角色,这反过来会挫伤人才的积极性。

(二)利益分配障碍

人才共享的主要产出就是创新成果,但创新成果的分配往往会造成矛盾。一是成果的归属,研究机构提供了科技人才,企业提供了研发资金和创新条件,双方在创新成果的归属上一旦发生纠纷就会极大地阻碍人才共享的后续发展;二是创新成果的价值。从现行体制看,科研机构追求的是成果的数量和署名权,而企业注重创新成果所带来的市场利润,如果通过共享产出的成果无法转换成市场利润,企业参与人才共享的积极性会迅速降低。

(三)技术保密障碍

很多企业通过多年的生产经营,都有一定的核心技术与成果,这些技术和成果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稳定市场的重要资源,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存亡。在人才共享过程中,调研的企业有近半数担心其核心技术的泄密风险。科技人才在企业挂职的过程中,基于其自身的科学素养有可能发现企业的核心技术,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部分或全部有可能通过科技人才的流动和科研论文外泄,进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信息交流障碍

信息交流是科技人才共享的基础之一,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网建设滞后,缺乏对人才信息的整合与分类,阻碍了企业与科研机构人才信息交流,使人才信息缺乏统一性、连续性、长期性和权威性。使企业无法及时获取可靠的人才信息,还会出现信息滞后、信息失真和信息错误等现象。在调研企业中,约有80%的企业认为人才信息获取的途径不畅。

三、实现农业科技人才共享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规定的引导和法律保障

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是农业企业人才共享的前提,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对人才共享的鼓励和引导并给予法律保障,科研机构也应通过相应的规章鼓励人才到企业挂职,并根据挂职的实效予以考核。青岛市2011年通过的《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第三十八条提出“支持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选派科学技术人员到基层、企业和农村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活动……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的重要参考”,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也把到企业挂职锻炼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缺乏实施细则和可行的评价方法,人才待遇、用人模式、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等问题还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人才共享的实际效果因此也大打折扣。

(二)淡化“楚河汉界”的人才观念

人才是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由于多年的体制原因,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门户观念浓厚,要实现农业科技人才共享首先要破除这种“楚河汉界”的人才观念。一是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各方破除门户障碍,为人才共享提供政策、法律、信息、服务等保障,促进人才的流动共享;二是农业科研机构应鼓励科技人才到企业挂职锻炼,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推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切实利用科技推动农业企业的发展;三是科技人才自身要打破铁饭碗的思想,积极参与企业的人才共享活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四是农业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科技人才到企业挂职,为其提供配套的工作条件,使科技人才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根据其贡献给予奖励。

(三)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共享模式

张小明(2002)将人才共享的模式分为,人才租赁、委托共享、借用共享、跨行共享、购买共享、项目式共享、候鸟式共享等模式。农业企业行业众多,涉及种植、养殖、饲料、果蔬加工、肉食加工、奶制品加工、花生加工和农产品物流等多个行业。由于规模、行业不同,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根据国内外的人才共享经验,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共享的适宜模式有三种:咨询式共享。是层次较低的人才共享模式,是指企业聘任科技人才担任培训、指导的顾问,为企业提供业务培训、学术讲座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特别是排解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项目式共享。是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将各方科技人才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开展科研工作,包括基础性研究、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等,要求企业与科研机构前期有较好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企业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联盟式共享。是人才共享的高级模式,是在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创新联盟的基础上的人才共享,以实现农业产业长期持续发展为目的,是在人才培养、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长期、稳定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共享。科技人才在创新联盟的长期合作中,实现思想、知识和技术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创新的效率。

(四)构建农业科技人才信息交流平台

农业科技人才共享首先要实现人才信息共享,建立交流平台有助于企业、政府、科研机构间的人才信息交流,使企业能够聘用到急需的科技人才,科研机构也可通过信息交流了解企业的人才缺口,引导适合的人才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人才共享的效率,有助于人才才能的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可由政府或各涉农协会为管理机构,统一组织企业、科研机构的人事部门按统一标准建设“农业科技人才数据库”,依托于互联网络,构建人才信息的获取、整理、存储和机制,实现人才信息网络的专业化、行业化、系统化,并对单位免费开放,实现人才信息共享。青岛市已经建立的“青岛市科技创新科综合服务平台”(www.sipc.cc)包含了科技计划、科技成果、高新企业、技术合同、仪器共享、科技文献和科技融资等多个平台,如将人才信息交流平台纳入,将大大促进人才共享的效率和效果。

(五)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