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6 15:4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学习问题自我评价
每一个学习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问题之所在,要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学习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便尤其显得重要了。对学习问题可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1、时间安排问题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
(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
(2)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
(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
(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
(5)一周学习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
(6)是否把所有的时问都花在学习上了。
2.注意力问题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
(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
(3)学习时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体验。
(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3.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
(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
(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
(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问题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
(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
(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
(4)是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
(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答案 (回答“是”)越多,学习的效率越低。每个有学习问题的学生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例如一个学生毛病是这样的:在时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聊天边读书;在学习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这位学生的病一列出来,我们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了。
二、自我改进法
1.SQ3R法
罗宾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几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成的。
(1)概览(Survey):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2)问题(Question):即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阅读(Read):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该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4)背诵(Recite):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Review):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1)选择一个目标。经过对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你已经找出自己的症结所在,但对改变它你不可性急,而应该首先选择其中较为可行的一项进行重点突破。我们常观到某些学生在接受长辈一顿训斥后,立即制定一个宏大的学习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十有八九是执行不下去的。我在学英语时,有一天忽然下决心要从阅读原版小说入手,结果我借了一世界名著《马丁.伊登》,并且向朋友宣布,我要花一个月时间啃下此书。结果呢,我连第一页都没能读完,因为里面的生词查不胜查。后来我选择了比较适中的学习目标,先从世界名著简写本入手,结果越读兴趣越浓,不再视英语为畏途了。
2)实行新的学习程序,如果你的症结是行为拖拉,为克服这个缺点你就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规则,每天不完成预订的任务不睡觉。如果你的赞美是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应分析不集中的原因。在寝室读书不集中,则应责令自己到教室里去读。如果读半小时后不集中,则应略为休息一下,或改变一下学习内容。如果原因是对读书不感兴趣,则首先努力去读自己有兴趣的书或改变单调枯燥的读书方法,将读书与工作、娱乐、陶冶性情结合起来,或给自己的学习以一定的奖励。坚持一段时间后,随着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浓厚。
【关键词】大学英语 学习动机 强化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水平也成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同时我国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差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大学生都表示,英语学习主要依靠个人的努力,只要个人付出一定的努力,就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事实也证明,很多大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十分优秀,也考取了四六级证书。但现实中却无法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也听不懂外国人表达的意思。根本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过于功利性,把英语学习当做继续升学或者就业的敲门砖,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要学习目的,忽视了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近年来,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研究认为,个体学习成效除了受智力因素、外部条件等制约之外,还与性格、意志、动机以及信念等内部动机有很大关系。其中动机被认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变量之一。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维持学习者精力投入和学习热情的重要情感因素,学习动机强烈则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长时间的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如果学习者不具备正确的学习动机,一切将无从谈起。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大学生摒弃传统的功利性学习动机,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作为学生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强化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1.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利性的学习动机下,很多大学生根据考试安排和课程设置等来制定学习计划,往往会陷入题海战术,以死记硬背等学习方法来短时间提高学习成绩。《大学生英语课程要求》中将大学生英语学习目标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级别,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提高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为最终学习目标,尤其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里有几个注意的问题:一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要具体而详细,最好分别到每一周、每一天的具体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督促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学习计划是动态调整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习者发现学习效果和学习计划有所出入时,要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充分发挥学习计划的引导和督促作用。三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力和决心。如果过难,则会打击学习者的动力和信心。
2.加强情感驱动。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对学习活动最好的刺激莫过于兴趣,兴趣能使一个人的努力到达惊人的程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明确提出,情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重要的地位。首先,创设期望情感。教师和鼓励和期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要摒弃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思想,而是走进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对学习后进者或者偶发性学习不良者要及时鼓励和引导,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及时解答。并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克服心理焦虑和不安情绪,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创设稳定情感。所谓稳定情感是指在英语学习中保持一贯的高效的学习动机,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冲击,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是长期的和持续的,并不会因为英语课程的结束、证书的考取等因素而结束。作为一种语言,英语学习伴随终身,毕业入职之后也要继续加强学习,因此要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大学生有激情和活力,个性张扬,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成大学生学习成绩止步不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负责布置任务,为学生创设情境化的模拟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这里教师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教学任务的选择要与所讲授的内容相契合;二是教学任务不要紧紧局限于教材,最好和学生的专业方向相适合,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熟悉真实的工作场景;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活动予以指导和评判,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既意识到各自的问题,又能看到别人的问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这就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组织能力提高了要求,英语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要了解当前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发展特点,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前沿。
总之,学习动机是影响大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适时纠正其消极动机,并及时强化其积极动机,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行为心理学 当代大学生 学习现状
1.行为心理学简介
行为心理学是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毕生。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人内在的态度、思想、认知等会外在化而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心理学正是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分析心理,从简单外化的行为窥探人的内心深处。
2.主要调查结论的行为心理学分析
2.1超九成大学生曾逃过课。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一战场”,大学生的课堂出勤和参与情况直接决定着其在大学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多少。然而,调查显示大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仅不到一成的学生表示从未缺过课。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学生逃课现象如此严重?或许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端倪。受调查学生中一大部分是由于社团活动或学生会工作等事务冲突,权衡上课与否利弊后选择逃课的,抑或自学能力强,另外找时间补课,觉得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一定数量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选择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完全听不懂,或是老师照本宣科,还不如自学来的实在,从而对代课教师产生厌倦情绪。如此看来,学校的管理及教师的授课也值得当今的教育主管部门引起重视。很多高校以教师的科研情况作为评价一切的指标,导致教师只重视个人的科研情况,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然而,另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对上课失去兴趣,感觉上课无意义,所以不愿去上课。对上课失去兴趣源于个人的认知,他们没有认识到或轻视上课对获取知识的重要性,进而产生了上课无用论;认为上课没意义,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学生学习没有目的性,从行为心理学上讲,人类行为是有目的的。所以失去了学习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也就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渐渐养成逃课的习惯。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当今逃课现象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如今的高校已经不再像七八十年代时,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课堂学习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具有浓重的学习求知气氛。行为心理学中班杜拉认为:那种通过自己的行为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将是非常吃力的,而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对榜样(或者示范者)的观察而习得的,在此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形象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大学生在看到自己同学经常逃课然后考试成绩很不错,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当做示范活动的形象性表象,对其进行效仿,这种榜样作用引导行为进行适当的操作,使其从上课和逃课的边缘转化为经常逃课,渐渐地,更多学生倾向于逃课,这样高校中逃课现象就会盛行起来。
2.2七成大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大学的“六十分万岁”果然名不虚传。一个六十分,引得无数学子不惜为之铤而走险。
在“坦白地说,你有过作弊行为吗?如果有,为什么?”一题中,只有三成同学表示从未考试作弊,超半数的同学表示作弊原因为“不愿挂科”。
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只是依靠考前突击备考。而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难度不断加大,仅仅靠考前突击而去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已经不太现实,所以更多的学生将目光投向了作弊,企图通过作弊来达到目的。行为心理学认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象,整体行为所选择的途径和方式总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则,托尔曼认为在人类身上,这一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也就是说人类的这种心理特征使得大学生对待考试不是脚踏实地地上课学习,而是采取考试突击的方法,甚至采取作弊这种违背道德、违反纪律的方法。考试作弊不仅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败坏了学校的良好学风,损害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
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作弊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学校处分,如果侥幸没被处分,反而会助长这种风气。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学生诚信的缺失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造成危害。其实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测试,还包括对人格和态度的考核,如果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又何谈职业道德,更谈不上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了。
2.3四分之三学生认为宿舍氛围对自己影响大。
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不仅能让学生们拥有舒适的休息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陶冶学生的情操。
本次调查在“你所在宿舍的学习氛围对你影响大吗”一题中,74.28%的被调查者表示宿舍的学习氛围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是“比较大”,仅有25.72%的学生认为宿舍对自己影响不大。
学生在宿舍里往往会被宿舍的大风气、大环境所影响,甚至是同化。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反应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刺激与同时发生或接近发生的反应自动联结在一起,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没有认知过程。通过对一些学生进行的采访得知,很多学生认为舍友的行为对自身有直接的影响,以周末上自习为例,他们“更多地愿意跟舍友一起去,认为这样会使上自习变得更加有趣味,倘若宿舍同学都不去自习的话,大多数情况下自己也就不去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人手一本”早已司空见惯,在宿舍环境相互影响的情况下,男生宿舍很容易就变成游戏厅,女生寝室则变为电影院,这些很多都是宿舍同学之间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
2.4九成大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目标不是什么花瓶,需要制订计划,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去实现它。通过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使自己达到目标,也使自己明确每一个任务的目的。促使自己实行计划。制订学习计划是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自我监控学习进度的手段,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制订学习计划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在大学里,你会制订学习计划吗”一题中,有三成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制定”或是“根据课程表”学习,制订学习计划并能严格执行的大学生占被调查者总数的一成都不到。
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进行的,或者更贴切地说是根据老师为我们制订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进入大学之后,我们的学习形式已不同于高中时代,更多的时间是靠自主学习。从行为心理学上说,这就存在一种抗条件作用,即如果对一个已形成的条件反应撤销其强刺激,并同时使一个新的反应与原来条件建立联系,则会使原有的条件反应更加迅速地消除。进入大学后,升学的压力消失,老师家长的要求降低,没有了既定的学习计划,按计划学习的强化条件消失,使得这一条件反应不能维持;轻松地学习模式便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很快形成新的条件反应。出于此原因,很多大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还在等待着别人的监督和提醒,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自我独立性。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与当代大学生在高中时代所承受的过高升学压力密不可分。
2.5六成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元素已经被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青年大学生的青睐。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校大学生如果能合理利用网络,它就会是很好的学习辅助工具,如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交流信息等:但如果不加节制地玩网络游戏,他影响的就不仅是学习,还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浪费大量的金钱。
在“你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什么”一题中,六成学生表示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
在我们的随机实地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表示上网时间过多是影响自己学习的最主要因素。课余时间本是大学生用来巩固所学,发展自我爱好,提升能力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却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网络上,这一类同学很难从网络世界中抽身,很容易为自己沉迷网络找各种理由。不仅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而且容易使他们养成凡事都为自己找借口的自私、懒惰心理。这一类同学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往往更容易相信虚拟的网络,这难免会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虽然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得到很多从书本上得不到的东西,但是网络在提供无数信息的同时,也充满了无数的诱惑和陷阱。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大学生上网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目的:一是通过网络辅助展开学习工作等基本事务;二是通过网络来获取一些自我提升与发展的信息;三是通过网络进行娱乐,包括看影视剧,玩游戏,聊天等。在行为心理学中,操作性条件作用,即有机体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这个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根据变化对有机体的产生的影响,从而改变有机体的行为。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网络是无处不在的,当大学生每次通过网络放松自己后,获得了身心的满足感,上网这一操作对于有机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后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练应用电脑及网络早已成为了大学生进入社会职场必需的技能。然而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而不是单纯地沉迷于网络,就要求当代大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从心里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性。同时也要求学校对网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3.对改变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论,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希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3.1增强自我规划及监督能力。
一方面,大学生要规划好自己的近期目标(可以是一年)和长远目标(可以是四年),还应制订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选择最适于学习的场所(如自修教室、图书馆等),并适时对计划安排做出调整。从学会规划日常作息或学习安排等小事做起,逐步增强自我设计能力,给自己以信心和力量,就会让自己看到希望和前途,注入新的前进的动力,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
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监督,力求知行合一。大学宽松自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但如果不能控制自己,致使自己陷入懒散与迷茫中而不能自拔,则会使自己在大学一无所获。
3.2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创新。
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工作,帮助、教育学生提高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摆正人生的位置,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这就对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处于性格发展、定型的年龄,生活阅历少,辅导员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我国高校现阶段开展的班主任制度还不太成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班级的学风管理,此外还要增加学生对就业等各方面信息的了解,减少他们对于专业、对于未来的诸多疑惑,从而能够以一个更加自信的姿态面向大学生活、面向未来。
3.3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价值。
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我们应注重对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学院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使之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价值链,与课堂教学文化一起共同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昌,刘英,范舜英.探讨不同行为心理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煤炭高等教育,1986(1).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外贸增长和与外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要求英语专业学生不仅精通外语、知识广阔,而且能掌握日常办公技能。而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大学生英语教学摸式,难以培养出这样的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故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生课程教学需求(试行)》,要求高等院校在外语教学传授学生工作和社会交往所需的基础外语知识,同时注意开拓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发挥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就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一、自主学习定义及必要性
《自主性与外语学习》最早提出“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有学习责任心的学习者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制定、细化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自我检查评估(节奏、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效果)、发现不足、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必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首先,大学生英语教学不同于中学时代填鸭式被动学习;学生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去支配,这需要大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其次,改变教师为主的传统大学生英语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够发挥大学生个性、创造性,能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最重要的,21世纪是信息化世纪,信息量大变化快,要求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扩充知识、提高英语技能,这一切都需要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
第一,目标不明确、没有确实可行的计划与策略。据调查全国70%的大学生英语专业学生侧重于考试和毕业要求的内容,只关注毕业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学习目标仅限定于专业四级、专业八级;学习英语的动机只求顺平毕业,缺乏对知识的求知欲。但还是有很多大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策略对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但没有把认知转为确实可行的方法和计划。
第二,过度依赖于老师、缺乏学习自主性。大学教师每节课要教授30人以上,没办法因材施教;导致学生没办法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继续像高中生那样依赖着教师。学生虽然了解自己学习状况,能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但不能有效的管理自己学习,没能坚持自主学习;所以他们往往不能按时地完成他们学习计划、学习目标。
三、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一)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动机,激发求知欲望,改变被动式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首先,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通过这种潜移默化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枯燥无味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的乐趣,慢慢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常用“你能”“你可以”此类话语鼓励学生勇敢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自信心,产生学习兴趣,慢慢确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帮助树立学习动机就要双管齐下。教师要在教学时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长的方面,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和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有意识,有机会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不断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内在欲望,激发学生各种内在的动力,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自主地去完成学习。
(二)重视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教师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教授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掌握也不一样,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自练、吸收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的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要想掌握一门外语,单单课堂和教材中的教学远不能使得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学生必须在课外独立自主地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和口语训练,同时探索更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教师的指导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成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的方法、记忆的技巧、复习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和阅读技巧、写作技巧、听说技巧等。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技巧,学习自然轻松,学习的信心也跟着提高,并且乐于自我练习和实践,从而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
(三)建立有利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相关规定,建立传统教学与网络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新型教学模式拥有丰富学习资源,完美的师生互动等,这样既发挥出传统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有弥补其课堂内容、形式单一的局限性。再者建立新模式需要以下实现条件:(1)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计算机操作技术,包括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工具查询获取学习资料的能力,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评价判断、加工处理以满足课堂需要的能力,在课堂上参与交流信息的能力。(2)要充分利用英语教学软件和网站学习相关信息资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例,它拥有了传统纸制课本,同时配套了英语教学软件和学习网站以及学生学习管理模块,极大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四、总结
总而言之,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发挥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不良习惯,调动学生自身主动性,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玉坤.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成功(教育),2013,(5).
[2]邓玉梅.自主学习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建设 调查
一、大学生学习过程状态调查
1. 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为信息学院理工科专业在校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率为100%,涉及六个专业四个年级60个班级。其中,男生占72.7%,女生占27.3%,符合理工类专业男女生比例特点,一、二、三、四年级所占百分比依次为41.5%、30.2%、17.1%、11.2%。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通过谈话等形式,拓展了调查的维度。此次问卷共设计题目30个,涉及学风建设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问题,调查比例基本符合理工科专业学生实际。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的非认知因素之一,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总是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学习,学习效率较高。调查表明,在促使自己学习的动力方面,26.2%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祖国的建设,37.1%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研选择好的工作,19.7%的学生认为来自家庭的压力,仅17%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活动与学科内容的兴趣推动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对所学专业兴趣方面,大学生总体满意度不是很高: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34.9%的学生感觉一般,11%的学生认为不满意。可见专业兴趣有待提高。在学习努力程度方面,有43.9%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程度一般。在课堂学习方面,8.7%的学生选择很专心,79%的学生认为有时分心,11.9%的学生认为难以听进去。可见,大多数学生听课效率不是很高,这可能与他们选择自学有关。
2.2学习策略
大学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调查显示,40.5%的学生认为自学更适合自己,29.4%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更适合自己。对学习计划,只有16.6%的学生总是能够拟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看书、学习;66.9%的学生偶尔拟订计划;16.5%学生甚至从来没有制订过计划。可见,大多数学生学习计划性不强,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目前的学习困难,65.2%的学生认为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难以形成良好习惯,14.2%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功底较差,15.1%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心理负担沉重,值得关注。
2.3学习环境
45.7%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好,46.7%的学生则认为教学水平一般,只有7.6%的学生认为教学水平较差。13.9%的学生经常去图书馆;超过50%的学生很少甚至不去图书馆,这表示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条件的利用不足。接近90%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非常有用,有必要开。
二、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理想的发展目标与缺乏现实学习动力之间存在矛盾
尽管在校期间他们的发展目标和学习目的十分明确,但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对专业发展前景的预测也不乐观。理想与现实脱节,造成一些学生不愿为学习多做努力。
2.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增强与自控能力较弱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主体成才的愿望强烈,但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实现大学的自主学习。
三、认识与对策
学风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其内在本质是学校育人的软环境,是一所高校重要的无形精神力量,是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其外在的反映是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的风气和习惯。加强学风建设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结合我们的调查和进行学风建设的实际,我们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以下几点认识和对策。
1. 多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专业满意度,将就业意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举办专家、校友报告会和学术论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帮助他们发觉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从而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以赛带学,根据理工科学院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和科技大赛,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2. 提高学生主体性意识与行为的一致性,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职业生涯发展教育,鼓励、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自我管理完成阶段目标,通过目标的合理自查与调整,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有序性,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随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习原动力的问题,变“他律”为“自律”,推动良好学风养成。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从提高认识、树立榜样等方面着手,抓住学生中的骨干和主流,弘扬优良学风。
[摘要]在民办高校中,学风建设一直是工作的重点,良好的学风会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类型,分析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即引导学生做好各阶段有关职业的生涯规划,分析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人才需求状况,加强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
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对策
[作者简介]刘颖春(1984-),女,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基础部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宿迁22 38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BXLKTYJ130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67-04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兴产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民办高校在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有一些共同特征,即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包括各种专业的人才、专门的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并将他们培养成复合型、立体型的“社会职业人”。其创立让高等教育更大范围地实现了普及化、全民化。但是,民办高校总体仍处于办学的初始阶段,生源质量、收费机制、社会认同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很多差异。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仍是民办高校工作的重点,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障碍
LD (learning disabilities)是西方欧洲国家惯用的省略术语。至今,可查阅到的有关学习障碍的术语和定义已经超过90种。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提出的学习障碍概念是国际学术界最早的界定,他认为学习障碍是儿童的发育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阅读、说话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等方面,并不包括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智力障碍。长久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很少探讨LD的界定,他们大多是以“学业不良”“差生”“双差生”“后进生”等名义对LD进行相关研究的。“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等词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学习障碍”的出现频率最高。但是,这几个概念一直被混淆使用,一些研究者时常把“学习障碍”界定为“差生”“学习成绩低下”。如他们认为LD儿是指那些智商虽然正常,但主要科目的学习成绩不合格或低于平均成绩的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儿童,或者是那些由于学习成绩差而被留级以及被教师们评定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儿童。本文研究的大学生学习障碍指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障碍。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
研究对象为宿迁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中北学院三所民办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见表1。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自动删除无效问卷,最终提交成功问卷880份。
(二)研究工具
主要采用访谈与问卷法。在前期访谈及已有研究的经验基础上编制涉及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维度调查问卷。项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剩余60个题项,组成调查问卷。信度分析,进行信度检验时采用个别项目信度,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和Cronbach a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测量问卷的组合信度为0.88,这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效度分析,计算5个分类表和总量表项目总分的相关,5个总量表与分类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52,0.826,0.867和0.805,这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三、结果
(一)不同年级在学习目标、动机、态度、兴趣、情绪方面的差异
从表2的目标、动机、态度和情绪4个分量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年级组学生的得分差异十分显著。一年级的学生各维度的水平都相对较高,而高年级却并未显示出其年级优势。
(二)学习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学习态度和动机分量表上的差异水平极其显著。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更高,学习态度更积极主动,女生学习水平整体高于男生。
(三)文科大学生与理科大学生学习各维度的差异
从69页表4可以看到,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在态度、动机、兴趣3个量表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理科、工科大学生。
四、结果分析
(一)分析学习各维度的年级差异
各年级的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各维度水平会随年级的增高而呈总体下降的趋势。一年级学生学习各维度指标要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三学生各维度指标在总体上略低于其他年级。国内有关学者关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研究结果与这个结论较为一致。大一学生进入大学时间不长,还没有完全适应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在高中时候形成的高压式的学习习惯仍然存在,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使自己在考试中获得满意成绩。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从高考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学习压力变小,所以学习的各维度指标变低。
(二)分析学习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结果表示,在态度、动机、目标和情绪4个分量表上,男女大学生的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低于女生。女生比男生在学习中,自控力更强,更努力和细心,态度更为端正,目标更为明确。在现实社会的职业选择中存在性别歧视,这使女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女生学习的重要动机和目标是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能够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并能够在未来获得满意的工作。男生更为理性,学习如果有兴趣支撑,则会更主动。在兴趣分量表上,男女生差异不大。
(三)分析学习各维度的文理科差异
结果显示,文科大学生在态度、动机、目标、情绪、兴趣5个分量表的分数明显高于理工科大学生。文科生中女生相相较多,学习较为用功、踏实,而理工科因为专业课程难度较大,考试容易出现低分、挂科的情况,很多学生会出现畏难、厌学等情绪,进而不愿意学习、逃避学习,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文科大学生考试相对容易,但就业范围较理工科类学生而言相对狭窄,因而文科生更注重增加自己其他知识的学习,尽量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所以,会出现几个分量表分数相对较高的情况。
五、学习心理障碍类型及产生原因
根据一系列调查数据和访谈,笔者总结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的几种类型。
(一)缺乏学习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所学东西很感兴趣的学生占13.75%,选择对自己专业态度感觉一般、没什么特别感受的占60.11%,觉得自己学习充满动力的仅占16.9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自己专业没有兴趣,因而学习动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外界督促和教师的严格管理。学习动力不足,往往表现为对学习提不起劲头,上课自由散漫,不认真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拖拉或者不完成,甚至有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不能坚持学习,缺乏具有社会意义和深刻的个体意义的远景性学习动力。
(二)缺少学习目标和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占48.30%.选择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的占56.02%,选择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在认真执行的仅占18.52%。由此可见,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大部分时间在混日子。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博得家长、教师或他人的赞扬。一些大学生认为既然已经考上了大学,就大功告成了,缺少抱负和期望,坐等毕业;一些人习惯了由教师带着、盯着、赶着学习,对大学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随波逐流。
(三)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空闲的时间里学习的学生占29.43%,选择上网的占31.36%;选择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占23.75%;选择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不会主动学习的占48.64%;选择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的占36.1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够,仍需要有外界监督和督促。
(四)缺乏学习方法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认为自己学习效率高的仅占11.25%,选择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一般的占51.59%。民办高校的学生,高考失利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商、能力上比一本、二本的公办学校学生差,而是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出现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的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家庭条件较好,无就业压力。民办高校的学费比公办院校高出两倍,因而民办高校中很多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没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毕业后要么子承父业做生意,要么家里通过良好的人脉关系安排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来上大学就是混张文凭,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形成种种学习障碍。二是高中基础不好,到大学后仍自暴自弃。民办高校的学生或是高考失利,或是在高中时成绩就不好,到了大学后,对自己的定位仍然是差生,或觉得自己没有前途,因而自暴自弃,不想用心学习。三是上进心较弱,耐挫性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因为高中成绩属中下游,对自己期望值不高,并且有些同学经常被教师教育谈话,因而,他们中有部分学生上进心较弱,习惯了自己的平凡和普通。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没有太多的压力和触动,也不会主动去改变成绩不好的现状。四是家庭、社会、学校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一个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单亲家庭和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都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发展。还有一些家长秉承读书无用的理念,对孩子的要求是能毕业就行,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同时,社会多元化严重影响学生对成功的评判,加之就业越来越难,让很多学生迷茫,学习没有激情。学校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也可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让学生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
六、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一)引导学生做好各阶段的有关职业的生涯规划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自我认知,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结合社会与市场环境,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和所想达到的职业目标而做的方向性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学习目标、缺少学习规划等,帮助学生解决好其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即定心、定位、定向、定点,使学生在平稳、正常的心态中,把握好职业定位,并尽早确定职业目标,选择好职业的发展地域范围,同时按照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
(二)分析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人才需求状况
很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缺乏学习主动性,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身上的责任感不强,不知道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对人才竞争的危机感准备不足;有一部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以为父母可以为自己毕业后包办工作和出路,不需要担心;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彻底失望消沉,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暴自弃。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教育学生,现代社会人才济济,而且职位招聘越来越公正透明,找工作时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有一技之长,仍然是可以找到好工作、有好的前途和未来的。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提高,开设心理学必修课和开设学习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从正面向学生教授学习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科学性并加大力度,教会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应对挫折的策略以及心理调适技巧。
(四)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针对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学习计划性、自主性、独立性差以及不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情况,民办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专业产生认同感和兴趣。其次,让学生认识到高校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内容是丰富且具有专业性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目的是具有探索性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订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再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笔记记录与整理、制订学习计划、资料查找与利用、提高记忆效果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
[
参考文献]
[1]高玉敏,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
[2]李伟兰.论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基本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
[3]刘风华,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初探[J].潍坊学院学报,2008(1).
[4]聂霞,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时斌.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l.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
[6]孙维武.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处理[J].科教导刊:上,2011(9).
[7]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8]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3(4).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力 问题 对策
大学生学习力是大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简称,是大学生在学习上所具有的潜能,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效力、学习毅力、学习创新活力和学习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不仅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的学业成长,而且直接决定大学生立足社会的竞争能力。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强调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当今,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学习力日益受到关注。近期,我在对韩山师范学院7674名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动力普遍不足。
刚经历完高考的大学新生在学习上普遍如释重负。不少“老生”对新生高谈“大学生活远比中学丰富且轻松”,可见学习松懈在其他年级学生中并不罕见。学习动力不足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力最突出的问题。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层次不高,有明显的自我本位和庸俗化倾向:21.3%的学生表示“为振兴祖国而学”,50.0%的学生“先为自己后为祖国而学”,22.8%的学生“完全为了自己而学”,4.9%的学生“为光宗耀祖而学”。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较有兴趣和热情,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缺乏求知欲望:25.3%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45.4%的学生兴趣“比较浓厚”,26.6%的学生兴趣“一般”,2.4%的学生“没有兴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主动性不强,处于“动力缺乏”状态:有的学习要求不高,浅尝辄止;有的学习懒散,耽于玩乐;有的甚至对学习厌倦冷漠,畏缩逃避:自我感觉动力充足者仅占34.4%,动力一般者占47.8%,动力不足者占14.3%,完全没有动力者占1.9%。
(二)学习方法缺乏效力。
大学生学习力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学习方法缺乏效力。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大部分学生重视学习的计划性,但计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不强,在学习上自我组织和管理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中,82.6%的学生学习有计划,但能严格执行者仅13.1%,49.2%的学生“有计划,有时执行”,20.3%的学生“有计划,难以执行”。造成学习计划未能执行既有计划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原因,更有学生自身意志力不足的原因。在听讲、笔记、作业、复习、应试等学习环节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失当而学习效果欠佳。有的学生不重视预习、不带着问题听讲,有的被动接受知识懒于思考,有的不注重平时积累等到复习考试才搞大突击。在调查中,55.1%的学生“有时预习”,17.9%的学生“极少预习”,5.6%的学生“从不预习”;51.0%的学生“有时做课堂笔记”,5.8%的学生“等复习一齐抄”,4.1%的学生“从不做”;对待完成作业,16.0%的学生“慢着来”,16.2%的学生“抄别人的”,1.9%的学生觉得“无所谓”。
(三)学习毅力普遍缺乏。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对大学生来说早已入耳、入脑、入心,但却往往不能付诸行动。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坚持性、持久性,学习意志薄弱。有的学生好高骛远,样样都想学,精力不集中,最终一事无成;有的开始学习劲头十足,但半途而废;有的执行学习计划有始无终,对预习、做笔记、复习等需要坚持的学习行为不能持之以恒。在调查中,仅13.1%的学生学习“有计划,严格执行”,21.4%的学生“坚持预习”,39.1%的学生“坚持做课堂笔记”。这一情况表明,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坚持性普遍缺乏。另外,不少学生缺乏迎接学习挑战、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决心。当学习遇到难题时,近一半的学生不想坚持独立思考,11.3%的学生“马上问别人”,32.6%的学生“很想得到别人指点”,3.6%的学生对难题“不懂拉倒”。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参加挑战性学习活动缺乏信心。如对学习竞赛,想参加怕失败者占23.7%;对科研活动,想参加信心不足者占41.4%。
(四)学习创新活力缺乏。
学习创新活力是学习者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将新颖、独特的学习方法寓于其中,以实现创新学习活动的实际本领。当前,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学习中显现学习创新活力者却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循守常规学习,满足于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对创新学习缺乏认识、重视不够、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创新学习是高尖端技术人才或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事情,与己无关。对自身的创新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如在对创新学习水平的自我评价上,仅8.0%的学生自我感觉“很高”,28.3%的学生感觉“较高”,52.2%的学生自认水平“一般”,10.2%的学生自认水平“差”。又如对创新创业类活动,仅29.0%的学生“很感兴趣”,53.2%的学生“有点兴趣”,15.0%的学生“没兴趣”,2.3%的学生“很讨厌”。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创新活力。
另外,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大多数大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分科学习能力上呈现普遍的不均衡。大学生往往存在“文科生学不好数理化,理科生学不好文史哲”的学习能力局限情况,文理渗透的学习能力普遍不够强。大多数文科生的社会调研能力和大多数理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大学生学业成绩显现的学习潜力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处于学习潜力一般水平,学习潜力出类拔萃者为数极少。大部分大学生反映,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应试教育模式,学习潜能未能很好开发,到了大学,由于受自身的应试惯性、学习惰性和学校学业评价单一化、终结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潜能仍未能很好挖掘。
二、增强大学生学习力的对策
大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表明,当前大学生学习力的状况从总体上还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力还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因而增强大学生学习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研究增强大学生学习力的对策,不仅是社会和学校培养人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且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究的重要课题。我着重从大学生个人层面对增强学习力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确立高远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大学时代是确立志向的关键时期,远大的学习志向能使大学生将学习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紧密结合,激发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内驱力,指引大学生为目标的实现而坚持不懈。反之,近景性和庸俗性的志向容易使大学生达到目的,即丧失动力、不思进取。大学生要重视学习目标的确立,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清国家前途命运,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定理想信念,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确立高远的学习目标;要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将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体现到服从社会需要、热爱所学专业、夯实专业知识技能基础的具体行动上,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习道德修养,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始终保持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
(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能力。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能力。大学生要提高学习能力,树立实践理念,确立新的能力观,为参加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准备;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参加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要积极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鉴于以上,大学生通常可以参加下列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其一是低级形态实践活动――练习性实践活动,如朗读文章、做计算题、练习听力、临摹字帖等;其二是稍高形态实践活动――教学性实践活动,如专业实验、见习、实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等;其三是高级形态实践活动――社会性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人物访谈、志愿服务等。
(三)掌握科学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力。
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事半功倍,反之,学习则会事倍功半。大学生要重视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要扎实用好传统学习方法,而且要灵活用好新的学习方法。传统学习方法按照教学环节可包括预习学习法、听讲学习法、复习学习法、作业学习法、实验学习法等,按照发展智力的方式可包括观察法、思维法、记忆法、想象法等,按照学科特点可包括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以逻辑推理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以观察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形态的学习方法等[1]。新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网络学习法[2]、体验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面对种类众多的传统和现代学习方法,大学生要结合个人学习实际,选择符合个人特点的科学有效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力。
(四)经常磨炼学习意志,增强学习毅力。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学习的过程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要经历许多曲折和反复。大学生要顺利、持久地进行学习活动,必须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3],增强学习毅力。首先要有自觉学习意志,这是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并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服从社会和时代要求,积极主动学习,并排除外界干扰,自觉努力学习,坚持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其次要有自制学习意志,这是善于控制自我的意志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要控制自己的知识发展,克制自己的欲望,掌握自己的心境,约束自己的言行。再次要有坚持学习意志,这是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大学生要勤恳踏实、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五)树立学习创新理念,提升学习创新活力。
学习创新活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结论,以所学内容为基础,独立思考,多向思维,主动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结论的实际本领。它是学习能力的高级层次,也是学习者学习力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习创新活力的要素包括创新学习精神、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品格和创新学习成果[1]P8。大学生要树立学习创新理念,运用创新学习思维方法,通过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信息网络等途径,着重提高问题学习能力、联想学习能力、迁移学习能力、组合学习能力、变通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独创学习能力、操作学习能力[4]P9-13等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创新活力。
(六)激发多元能力,挖掘学习潜力。
学习潜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发的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音乐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5]。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定的学习潜力,激发多元能力,是增强学习力的核心和目的。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学习力,就要了解个人学习潜能的状况,准确分析把握个人在多元能力上的优势与短处;要保护、巩固、扩大、提升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强项;要正确认识个人在能力上的短处与弱项,做到巩固强项,提升弱项,扬长避短,使之均衡发展,从而挖掘学习潜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林天卫.科学学习观的探索[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91-192.
[2]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
[3]叶瑞祥,吴华钿,陈洵.青年学习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5-86.
关键词:网络学习;网络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数字图书馆在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大学生有效学习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字化图书馆可以查阅各种文献,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网络资源提供的丰富的教学功能几乎被娱乐应用所覆盖,大部分学生上网期间集中于聊天、游戏、娱乐、购物,真正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间很少,网络学习已偏离了初衷。[1]因此,探讨提高大学生网络学习效率的策略,对于培养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利用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展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过程
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笔者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三个维度设计问卷。选取郑州、洛阳、驻马店市部分高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为99.2%。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学习动机
对网络学习进行监控、修正和评价,是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网络学习能力的表现。在问及“您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执行能力如何”时,42%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执行能力较差,34%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24%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执行力较强;在“您是否有明确的网络学习计划”的问题上,15%的大学生选择“有,并按时执行”,42%的学生表示执行力很差,其他同学则表示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
在上网目的问题上,42%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络主要进行聊天、发邮件、看娱乐综艺节目和热门电影等。10%的学生喜欢浏览知名的购物网。部分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上,其中44%的学生每天游戏时间不少于3小时,19%的学生每天游戏时间3-2小时,17%的学生每天游戏时间2-1小时。
2.2 大学生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大学生开展网络学习。调查发现,52%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帮助很大”,他们认为通过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增加专业知识。42%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6%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帮助”。在“您是否有专门安排网络学习时间”的问题上,16%的学生选择“有”;此外,部分学生对网络学习无任何主动意识,“能自主查找学习资源”的学生占10%。
2.3 大学生学习环境
针对网络学习环境,本次调查从学习内容、交互方式、学习氛围三方面进行。在学习内容方面,41%的学生认为网上的学习资源适合自己,22%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资源太少,不及课本学习效果。在交互方式方面,75%的学生认为信息得不到及时、快速地反馈,25%的学生认为反馈内容不全面或无用处,43%的学生认为交互模式不合理。在学习氛围方面,45%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氛围欠佳,在网络学习中太过孤单。52%的学生在接触网络资源后,容易受网上不良文化的影响。关于“您对网络学习中的交流协助、学习条件、网络资源因素的满意度如何”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3 研究结论
在个人层面,大学生自身控制力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学习氛围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在现实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往往逃避现实,沉迷虚幻的网络,寻求自我安慰。
在学校方面,随着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部分高校过于重视硬件的建设和投入,忽略了软件环境的建设,如优良的网络学习环境的创建。对学生的网络资源利用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控,缺少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机制。
在社会方面,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相关部门难以对不良信息和游戏严格过滤,导致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娱乐和泡沫文化,极易误导学生。
4 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的相关策略
如何提高网络资源利用,促进大学生科学的自我管理,是网络时代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4.1 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学生要积极制定学习计划并随时调整学习进度,监控、测试、修正和评价学习过程和效果。加强自律,努力实施学习计划,自主开展网络学习,快乐、主动、积极的学习。[2]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诱惑因素远大于传统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学习中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自觉抵挡外界的各种诱惑,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自我管理。同时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充分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提高自己。
4.2 学校加强管理与疏导
良好的学习资源是网络学习开展的基础,学校要创建优美、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首先,从网络课程和课件设计出发,把网络学习环境营造成能够吸引学习者学习的良好环境。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发学习课件,使学生能够方便的获取所需资源。另外,加强网络学习中的交流功能建设,保持老师和学生沟通渠道的畅通。使网络学习社群、班级真正活跃起来,让学生把网络学习社群作为自己生活、学习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强监管力度,通过相关技术对学生上网进行监控和记录,将记录反馈给学生以便反思和调整;屏蔽不良信息,降低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学校应做好宣传工作,举办与网络学习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接纳网络学习的益处。[3]
4.3 相关部门完善管理机制
教育部门应重视大学生网络文明安全教育,加大对学生健康上网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的宣传力度。如开展“绿色网络、文明上网”教育行动,鼓励高校召开“遵守公约,文明上网”的专题会,倡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诱惑。尽快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制定策略,对违规营业点加大处罚力度,禁止网上的不良信息传播,努力净化网络环境,给学生一个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已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尽快适应和驾驭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克服网络的负面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伟剑.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06):101-105.
[2]罗浩.大学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汪琼.网上教学成功四要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0-120.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和要求
Henry Holec是最早将自主(autonomy)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界的学者。他提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不同学者对自主学习所下的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所有的定义都强调了学习者自己的学习责任。而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意味着学生在了解教师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基础上,能自己确立学习目标与制订学习计划、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并能自己监控英语学习的过程与评估学习的效果。它集中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强烈求知欲、主动的参与行为。
自主学习的特点要求学习者必需具备以下学习能力:(1)能动性思考。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自觉地负责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下的各种消极地反应。(2)独立性活动。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并独立承担自我学习责任。但是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不是完全脱离教师指导和帮助的孤立性。
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完成语言教学的基本目标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一)教会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计划性不够,即使有计划也难于保证实施。因此,教师应该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们学会制定切合自身学习目标需要的学习计划。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长远的目标,也包括在校学习期间的具体的短期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就要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差距,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多样性,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教师应在课程开始前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方面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计划的制定应尽可能的详尽,既应包括在听、说、读、写、译以及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总的计划安排,也应包括日常的具体学习时间安排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内容。
(二)引导学生积极选用和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使用的各种技巧的总称。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为。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是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一般的学习者都具有一些有关自身学习活动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累积;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有关学习成败的体验等。而在进行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对策略掌握的数量和程度,,都成为学习者在自我监控过程中解决问题的依据。但是,由于受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策略培训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策略了解甚少,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只是遵循多年来养成的学习习惯(徐锦芬,2004)。因此,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结合教材进行外语知识传授的同时,灵活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技巧。在此基础上指导和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和大胆的尝试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并学会对不同策略的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形成适合自身学习特点和需要的策略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评价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是承认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根本体现。"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题属性,以能动性为核心。而能动性可具体分为目的性、选择性、自我调节性等(熊川武,1999:115)" 。作为外语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性的形成则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基础,而自我监控能力的存在是这一基础的先决条件之一。学习者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必须处理好学习兴趣与目标需要之间的矛盾,还应明确自己学习特点,并善于调整学习的心态。
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活动所能达到的效果进行评判的过程。"在一定环境中,只有当学习者作为组织活动中的一分子融入自主学习时,自我评价需要才会产生"(Gardner&Miller,2005:206)。对学习所采取策略的有效性和学习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自主检测与评估,是学习者适时调整其自主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学生只有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才能从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进行自我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才会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进度,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树立外语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靳玉乐.自主学习.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徐锦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关键词:不同群体;学习时间管理能力;意识;方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65
1研究背景
时间的价值不言而喻,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时间管理特别是学习时间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且不同群体的时间管理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实践经验表明,女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似乎强于男生;成绩较好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普遍高于成绩一般的大学生;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也比不是学生干部的表现得更好,本文将对此做出检验,分析不同群体的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差异。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意识和方法两个维度,探究三种指标划分下,不同群体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差异。意识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节律性”和“自律性”四个子维度;方法包括“有目标、计划”、“抗干扰”、“执行力”、“效率高”、“做事轻重缓急”及“合理安排,适时控制”六个子维度。通过李克特量五量表,利用差异显著性T检验分析按照性别、是否获得过学业优秀奖学金(获得过被认为成绩较好,未获得过则认为成绩一般,下同)、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这三种指标划分下不同群体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差异。
3结果分析
3.1从性别角度
结果表明,女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总体上高于男生,但两者差异并不显著(P>0.1),这与实践经验相反,说明性别不是影响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在意识维度,两者间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P
在方法维度,不同性别基本不存在差异(P>0.1),男生学习时间管理方法略好于女生。在方法6个维度中,“有目标有计划”、“执行力”、“合理安排,适时控制”、“注意轻重缓急”这四个维度下男生和女生基本不存在差异(P>0.1),他们在前三个维度的表现都比较差,尤其是“有目标有计划”,说明同学们做事缺乏清晰的目标规划,同时执行能力又较差,也不能很好地调控时间;但两类学生做事均注意轻重缓急。在“抗干扰”方面,二者略有差异(P
3.2从成绩水平角度
在总体上,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其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得分极显著高于成绩一般的学生(P
不管是意识维度还是方法维度,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得分均极显著高于成绩一般的学生(P
3.3从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角度
结果表明,在总体上,是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学习时间管理能力极显著高于不是学生干部的学生(P
在意识维度,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在方法维度,两者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
4对策与建议
在上述三种角度下,由于性别不是影响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主要根据不同成绩水平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两个划分角度,对不同群体大学生提出提高其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建议。
(1)从成绩水平角度:成绩较好和成绩一般的大学生均需要学习在学习活动之前进行计划、在学习活动时严格执行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方法,更好地提高学习时间管理能力。
除此之外,成绩一般的学生对自己时间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加强自己学习自律意识,加强自我调控,主动利用更多时间来学习;其次应提高根据身心时间变化的特点来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意识,而不是盲目努力;同时还应该提高对学习的专注能力,有效利用学习时间,提高成绩。
(2)从承担社会工作角度:两类学生都应当加强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状态节律变化的思考,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增强时间管理的主动性和敏感性。同时两者均需指定学习计划,以使学习安排有章可循,并严格执行学习计划,高效利用学习时间,科学管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不是学生干部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学习时间管理意识,提高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的自律意识,以及培养自我在学习过程中更专注的能力,他们也需要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平衡学习、工作、娱乐时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4).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20-05
0 引言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实质上就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国各高校就必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大学生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学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多学业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学习适应性问题,如学习动机不足、适应学习环境能力差、教学方式不适应等,这些问题在新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不仅仅只是会对其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还会诱发心理问题,影响其日后的社会适应性,进而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高校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既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学习适应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平衡的一种能力。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外研究者认为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个性因素包括自尊、心理控制感、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等。环境因素方面,如大学生与教师的非正式联系程度、同学交往、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在国外研究中,“学习适应性”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与学业不良、学校适应、社会心理适应等概念相结合,较少单独探讨。有关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专门研究还不够充足,已有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对现状的调查及简单的相关分析,故对我国教育实践的指导、借鉴意义有限。国内学者也对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张宏如研究发现,许多学习适应性问题的根源在于其价值观念,最密切相关的是自制力和学习取向。白晋荣、戴育红研究发现“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和“身心健康”是影响学习适应的主要原因。穆怀容、程刚将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为个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两类。冯廷勇和李红[1]的研究将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归纳为五类: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教学模式和社交活动。国内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适应性现状。但由于取样不同,分析的侧重点也有差异,研究结果也出现了不一致,不方便进行比较。另外,由于目前国内没有统一权威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全国常模,无法全面分析国内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这些是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国内学者还进行了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研究。其主要差异维度划分有:(1)年级差异。王华荣[2]的研究表明,大四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明显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章明明的研究表明,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占总体不适应的27.8%。赵富才用自编量表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明显,表现为缺乏专业兴趣、学习态度消极、不适应大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紧张。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是最亟待解决的;(2)性别差异。牛丽凤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男生学习适应性水平与女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学习能力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在学习态度因子上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葛明贵和于益兵[3]、王霞、王华荣[2]、张宏如和李伟明、胡琳丽和胡基贤认为女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比男生强。冯廷勇和李红[1]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好于女生。而徐小军[4]认为男女生在学习适应性上没有显著差异。由上可知,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是有争议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校别差异。已有调查表明,一类院校学生学习适应性高于二类院校,如王霞和范红霞[5]的研究表明山西大学学生与中北大学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已经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冯廷勇等人研究发现,综合性大学的学习适应性状况明显优于理工类和农业类,师范类大学学生学习适应性处于中间水平;(4)专业差异。唐文清的研究表明,工科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相比其他专业来说是最低的,文科学生的专业适应性总体水平较高,而医学、农学和理科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处于中间程度。王华荣[2]的研究表明,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得分普遍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理工科类大学生的适应总分普遍低于其他专业大学生,有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理工类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普遍较低,具有研究价值;(5)独生子女差异。张大均[6]、牛丽凤等人的研究均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的整体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非独生子女的学习能力适应性维度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基于国内已有的差异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相同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不利于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引入其研究成果,所以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自编问卷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问卷编制
早在 1968 年,荷兰学者就编制了适应性问卷来测验大学生适应大学环境的总体情况。不过国外适应性研究应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还是Baker 和 Siryk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问卷(The 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它从学习适应、社会适应、情绪适应等方面对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评估。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测量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Simon 等人编制了大学生反应与适应性问卷(TRAC)。此问卷共包含信念、情感和行为三大基本维度和考试焦虑、考试准备、害怕失败等九大因素。遗憾的是,此问卷并没有被引入到国内。国内也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测评工具。一般来说,学者们大多以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为蓝本,结合研究需要改编成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也有少数研究者运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如冯廷勇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
本研究所用问卷,是在参考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冯廷勇《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为蓝本进行改编的问卷。问卷一共37道题目,3个主要维度,分别是基本信息、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基本信息考量样本的性别、院所、生源地、独生状况;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这6方面的内容[7];而改进措施维度上,对学生们已接受的学习适应帮助和希望得到的学习适应帮助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后期实践工作提供启示,将帮助来源划分为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以北京某大学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向本科新生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05份,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201个样本中,男生101人,女生100人,各约占50%;京内生源89人(44%),京外生源112人(56%);独生子女135人(67%),非独生子女66人(33%);样本采集涉及到建筑工程学院(14.9%)、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13.9%)、经济与管理学院(19.4%)、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11.4%)、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7.5%)、软件学院(7.5%)等12个院所,能够代表北京某大学以工科为主的理工科高校性质。总的来说,样本能够比较完整的体现出总体的特点。
3 调查结果
3.1 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总体水平良好, 同时也存在适应不良群体,而且群体间个体 差异较大
问卷的第6题到第28题目的在于测试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的水平。题目均采用五级计分制,分别是1-非常同意;2-比较同意;3-不置可否;4-比较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对于逆向题目给与重新记分,得分越高则说明其学习适应水平越低,反之,得分越低说明其学习适应水平越高。统计结果表明,201个被试中,最低得分40分,最高得分103分,平均分55分。因为没有常模作为对比,所以本文将自定义去除极端值以每10分为一段,将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划分为三个水平,最高水平为适应优良者,得分区间是40~50分,共有58人;中间水平为适应一般者,得分区间是51~60分,共有101人;第三水平为适应较差者,得分区间是61~103分,共有42人,约占样本总数的20%,由此可知,学习适应不良群体在理工科高校存在且人数较多,需要给予关注。同时,第三适应水平得分为:57、58、59、60、61、62、64、65、66、68、71、72、73、76、81、83、103,频数分别为:10、8、7、9、3、7、7、5、6、4、3、1、1、1、1、1、1。由此可见,第三水平的学生得分分布很广泛,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46分,还有极端值存在,个体间适应水平差异明显大于第一和第二适应水平。
3.2 学习计划、学习效率、课堂习惯、课堂管理 和厌学情绪是影响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 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1)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在自我效能感、气质性乐观、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良好。
问卷从自身因素、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环境因素这6大方面,探究影响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在以下方面表现优异,不是学习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我效能感、气质性乐观。从表2中可以看到,被试面对大学学习生活信心度是非常高的,选择“非常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人占到76%;同学们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选择“积极乐观”和“比较乐观”的人有82%。(2)被试在学习能力的两个方面表现良好,包括思维方式和竞争意识。如表3显示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升入大学后都成熟了一些,这对于他们面对学习适应问题的心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面对竞争上,有67%的被试都能够保持较强的竞争意识。(3)学习定位、专业态度和学习方法。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在回答“你对大学学习的最高定位”时,显示出了较高的定位水平,有80%的被试认为,学习是“丰富人生的重要内容”,是“未来职业生活的重要保障”。表4显示半数以上的被试对其所在专业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77%的被试认可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表2 自我效能感、气质性乐观
自我 非常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不置可否 不太有信心 没信心 效能感 12% 64% 14% 9% 1%
气质 积极乐观 比较乐观 无所谓 有点消极 消沉
性乐观 20% 62% 8% 9% 1%
表3 思维方式、竞争意识
思维 非常成熟 成熟一点 没变化 幼稚了点 过于幼稚
方式 5% 71% 16% 7% 1%
竞争 不懈努力 有点儿竞争意识 没什么感觉 随遇而安 鄙视竞争 意识 17% 50% 20% 12% 1%
表4 学习定位、专业兴趣、学习方法
学习 丰富人生 职业生活 拿到毕业证 不用太认真 丰富的社会
定位 重要内容 重要保障 的基本前提 及格就行 实践更重要
37% 43% 13% 3% 4%
专业 非常 比较 不置 不感 非常不
兴趣 感兴趣 感兴趣 可否 兴趣 感兴趣
12% 52% 22% 10% 4%
学习 非常 比较 不置 不 兴趣
方法 重要 重要 可否 重要 更重要
33% 44% 15% 6% 2%
2)学习计划、学习效率、课堂习惯、课堂管理和厌学情绪是影响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最主要的因素。(1)学习计划、学习效率。如表5所示,只有40%的被试能够做到按照计划安排学习,其余60%被试一般没有计划或者无法按照计划安排学习。在“你的学习效率如何”一题中,回答“非常高”与“很高”的学生只占到总数的26%,学习效率“一般”和“比较差”的占到73%,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2)课堂习惯。问卷第13题“你有以下哪些课堂习惯”共设计了6个答案:“玩手机电脑等”、“吃东西”、“耳语”、“瞌睡”、“翻看其他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书籍”、“一个都没有”,选项分别有143人、65人、43人、115人和59人选择,只有11人选择一个也没有,仅占被试总体的5%,由此可知在大一群体中不良的课堂习惯普遍存在,特别是玩手机、电脑和瞌睡。(3)课堂管理、厌学情况。如表6,有61%的同学认为,大学的课堂管理过于或者比较严格,成为其学习适应的重要影响因素。问卷统计结果表示,有7%的同学有非常严重的厌学情况;24%的同学经常会厌学,偶尔有出现厌学的高达52%。可以说,厌学的情况在大一新生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表5 学习计划、学习效率
学习 完全按照计 有计划且 有计划 没有学
计划 划安排学习 大部分完成 但较少完成 习计划
2% 39% 41% 18%
学习效率 非常高 很高 一般 比较差 非常差
5% 21% 68% 5% 1%
表6 课堂管理、厌学情况
课堂管理 过于严格 比较严格 不置可否 比较松散 松散
8% 53% 26% 11% 2%
厌学情绪 有且非常严重 经常有 偶尔有 很少有 从未有过
7% 24% 52% 10% 7%
3.3 学校和教师是改进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 适应教育的主体
1)学校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及主要方式。表7中,仅有18%的学生认为在大一期间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学校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方面,同学们更喜欢口耳相传和开设相关课程这两种方式。
表7 学习适应教育的必要性与方式
学习适应教 非常 比较 不置 没什 多此
育的必要性 有必要 有必要 可否 么必要 一举
13% 51% 18% 13% 5%
学习适应 网络 宣传 展板 口耳 开设一
教育方式 宣传 手册 海报 相传 门课程
10% 15% 11% 35% 29%
2)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习适应性教育的现状。如表8,同学们普遍认为任课教师、同学及学长学姐这两类人群是对自己学习适应能力影响最大的,选择分别占到总数的23%和56%;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的学习适应教育体现不够充分,能够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的才占总数的26%左右。
表8 学习适应水平影响人群、辅导员学习适应教育
影响 辅 任课 学校咨 同学及 都
人群 导员 教师 询人员 学长学姐 不是
7% 23% 5% 56% 9%
辅导员学 非常 经常 偶尔 开学 从未
习适应教育 频繁 进行 会提 提过 说过
5% 21% 43% 27% 4%
4 分析与讨论
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北京某大学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学习适应较差的群体。在适应较差者的群体中,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所以实践工作中学校的学习适应指导教育一定要因人施教、个性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影响自己学习适应水平的因素,寻求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改进工作。从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来看,同学们都比较认同学习定位、学习方法、专业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学习适应的影响,并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但是在学习计划、学习效率、课堂习惯、课堂管理和厌学情绪等方面表现较差。大部分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的课堂习惯和厌学情绪,其学习效率大部分处于一般水平。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产生是内外因综合的结果,因而提高也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着手解决。外部而言,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应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入手;内部而言,需引导学生从自身层面出发,采取措施预防和改进学习适应水平。
4.1 学校层面
学校是提高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宏观层面。首先,在新生适应教育中,应加强学习适应教育的内容。北京某大学近些年来实行的新生适应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包括自我认识、思维情绪、心态调节、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心理适应等内容,其中并没有突出学习适应的内容。学习是新生进入大学以来首先接触的内容,课程安排也比较紧密,学习不适应问题很容易累积,所以有必要强化学习适应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的地位。
其次,根据问卷反馈结果,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开设一门选修课程,供有学习适应教育需要的同学进行选择。学习适应选修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加强学习适应教育的专业性,为有学习适应教育需要的同学提供专业指导,引导其尽快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另一方面对有学习适应教育需求的学生集中进行辅导,有利于提高学习适应教育的效率,解决本科新生学习适应问题。
再次,学校还要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在学习方面进行沟通交流的渠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生认为同学及学长学姐对自己的学习适应能力影响较大,且是当自身遇到学习适应问题时,最乐于求助的对象。所以学校要重视高年级同学对新生学习适应水平的影响作用,积极搭建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互助的平台。
最后,学校还要明确辅导员对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与帮助的责任。辅导员不仅要做好新生班级的行政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是由于缺乏强制要求,有的辅导员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即课程通过率如何、成绩如何,但是极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习的适应程度怎么样、是否能够转化学习方式、是否出现学习适应困难等问题。所以学校层面要特别强化辅导员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的责任意识。
4.2 教师层面
一般而言,本科新生在入学之后,接触的教师主要有两种,一是他们的班级辅导员,二是各任课教师。
辅导员在新生学习适应教育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首先,在入学之初,就应该对所负责新生班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及时引导他们注意改变学习方法,摆正学习态度;其次,对班级内出现的学习适应问题较明显的同学给与关注,着重帮助其度过适应困难期。最后,还要为同学们介绍、提供解决学习适应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任课教师是本科新生学习生活的主要负责人,是影响其学习适应水平的重要外部因素,调研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对于各任课教师而言,首先,要积极了解本科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其次,改善教学方法。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关注学生的接受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预防学生的学习不适应;最后,任课教师还要从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中接收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4.3 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其学习适应水平的重要内因。所以从新生自身层面出发提高其学习适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新生首先要主动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在大学中既不能只看重学习,也不能忽视学习。比较大学与以往高中学习的不同,寻找差异,制定学习计划,改变学习方法。
其次,要注意加强沟通交流。一方面是与同学的沟通交流。通过访谈和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新生们普遍认可高年级师兄师姐及同学在改进学习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所以新生应该多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交流学习体验,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彼此的学习适应性。另一方面是与教师沟通交流。当遇到学习适应问题时,要勇于向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其他老师寻求帮助,听取老师的建议和指导,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
最后,本科新生要正确认识学习适应问题,了解学习适应问题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当面对学习适应问题时应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保持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探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1):44-48.
[2]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602-606.
[4]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5]王霞,范红霞.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7):62-64.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效果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在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中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学生访谈为辅。问卷的调查内容涉及自主学习的安排、动力、学习时间等问题。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48份,有效问卷98%,访谈累计超过50人次。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生自主学习状况
为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从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动力、期末备考等几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学生能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其中只有29%的人能够坚持课下学结并调整制定下一步计划;有94%的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但是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的人数却减少到35%,56%的人会将精力用在学期末备考。这一现象表明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是仍然缺乏努力实践的过程。
2.2学生课余时间安排
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分配很不合理,其中玩手机、上网所占的比例占46%,阅读课外书的有8%,学专业课的占14%,锻炼身体的占3%,勤工俭学的占5%,这一数据着实令人担忧。说明大多数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缺乏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的规划。
2.3自主学习时间的分配
对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间分配情况调查表明:有81%的学生每天能坚持学习在1个小时以内;每天学习专业课2小时的人只有45%,每周累计坚持自主学习的人只有50%。这一数据反映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投入的时间很少,能完成规定任务70%的人数不足27%。自主学习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说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无计划的学习,在课下自主学习时间分配上明显不足。
2.4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提高的方面
本调查对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提高的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数据表明:有83%的一年级学生认为学习目标明确。主要是因为对于大一年级,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是在老师安排下的学习,来到大学,学习环境、授课方式明显不同于高中,对未来的渴望,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但是这一阶段对于自主学习的认识还很模糊,只有10%的人能够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大二学生随着在校时间的延长,对大学教育的神秘感消失,同时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意识增加,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下降,特别是在制定学习计划并付诸行动方面明显欠缺。大三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对多一些,就业的压力隐隐表现出来,所以自主学习时间比大二年级有所下降。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即将走入社会,这时才深切体会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就业压力增大使得学生开始重新制定自主学习计划,为毕业就业做更多准备,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非常明确,出现数据偏高的现象。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3.1将专业教育融于教学过程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在开始时选择了学校,选择了专业,但是他们没有深层次了解相关专业,对其充满了迷惑,这需要专业教师循序渐进的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对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逐步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安排自主学习的内容,这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3.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思想
教育要以人为本,“能不能搞有质量的教育,根本还是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积极性,在于教师的学业和专业的水平,在于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向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要引领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能力。教学中要将单一讲授式课堂教学与启发、探究式教学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学设计中要更加突出对学生课下学习内容的安排与设计,让学生有目标、有目的的学习是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体现。
3.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要因材施教,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范围和参考,结合课程考核要求,通过布置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例如,在讲授高分子导论课程选修课时,因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广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课下搜集高分子材料以及材料加工中感兴趣的知识,制作专题PPT,每人讲授10分钟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现场考核。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下要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还要按照要求制作PPT,再把学习内容展示给大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通过自主学习能加深对某一专题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丰富了学习内容。
总之,自主学习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更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自主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几方面的结合,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和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范魁伟,杨家福.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研究,2012,(2):20-23.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8-83
[3]章新胜.09年高校毕业生何去何从――专访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N/OL].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