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6 01:2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中国烹调数字化技术的形成中国烹调数字化技术,是以典范模拟化中国传统烹调技术为对象,以原料所含营养成分为物质基础,以原料营养成分的性质变化为理论参数。以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方法为标准,对传统烹调技术进行改造使之达到科学化生产的要求,从而使具备一定操作技能者可以生产出既营养科学又味、色、香、形俱佳的食品。它涵盖了研究营养素来源为主的烹调原料学,研究营养素性质、结构为主的烹饪化学,研究营养素功能、作用为主的营养学,和以营养素组成的原料变化为生产工艺的烹调工艺学和面点工艺学,并将以上学科以营养素为纽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首先,具体表现在中国菜、点制作过程中。以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为标准,以营养学理论为基础和核心,以原料学为对象,用组成原料的营养素性质作为原料定性的依据,确立了科学的定性方法,作为烹调的核心要素,走出“以味感受或以味为核心”的误区。其次,以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方法为标准依据,将烹与调中模糊的计量方法,转变为标准化的数字计量方法;从营养素组成原料选用、初加工、切配、烹制、调味直至成菜、装盘等各个环节,一切技术信息以标准计量,用数字传输,按数字操作。烹调的温度用摄氏度(℃),时间以分钟、秒表示;原料以克、千克计重;将原料老嫩转换成用生长期或含水量等表示;将颜色的深浅、味道的咸淡、酸、甜、转换为以“色度”、“味度”表示;形状的大小按“厘米”计算;等等使传统烹调达到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要求。第三,将菜、点产品营养与味、色、香、形的感性认定方法,改变为以客观为依据的两种认定方法:即直接客观认定营养与味、色、香、形和以营养素性质为依据的感官认定方法。味、色、香建立起以“度”计量机制,形以尺寸作计量等;使之达到科学化认定的要求。数字化烹调以营养为核心,绝不是否定了味的作用,味是营养素组成原料的一种性质,它虽无营养,但可以促进食欲,使人产生享受的意识。所以在数字化烹调中,“味”,仍列为感观标准、色、香、形之首。所要指出的是味感、味享受不是先天的,是后天形成的。刚出生婴儿的第一口奶,形成的依赖性,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人们以营养为核心的味感意识,使营养好与味好相统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对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的排斥,也说明味感后天的可以改变性。第四,菜、点的制作用实录手段按工业化生产要求,设计制作配方(又称菜、点的生产工艺,即传统烹调中的“菜谱”),然后,由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人员按配方、工艺进行生产。理论与实践之间,师傅与徒弟之间,厨房从采购到初加工到炉灶,一切技术信息交流都以数字化的方式传输,凭数字说话,达到科学化、工程化生产的要求。有关菜、点配方的设计,有了“实录法”后,具备一定操作技能水平的厨师即可完成;而好的配方、高质量的配方还应由烹调高级技师、技师完成。
(二)构建数字化的生产模式烹调数字化生产与工程化接轨,负责设计菜单和菜、点配方的人员组成,可以是十几个、几个,甚至一个人。研究院人员的组成应包括营养学专业人员、烹调高级技师、面点高级技师、厨房设备技术人员,以及卫生、消防、中医学人员等组成。负责全国、全行业标准制订,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专用定量的数字化设备的研发等。研究所、研究室负责单位甚至是个人饭店生产工艺流程、菜单及菜、点配方的设计等。菜单和菜、点配方的设计可以是市场化的,由专业部门(如烹饪研究院、研究所或设计室)编制、出版、发行,提供给市场;也可根据大多数客人的要求、原料情况、饭店定位水平等专门设计。星级以上饭店应成立自己的设计室,由1—2人专门负责本单位菜单和菜、点配方的设计,操作人员的培训,产品质量的检查。自己有的好处是灵活、花式品种翻新快,根据客人反映与要求不断修改、完善菜、点配方,淘汰过时的菜、点配方,不断创新,尤其是大型连锁店、快餐公司,更应具备自己的研究设计机构。小型饭店、食堂、小家庭等可到市场选购营养菜谱,从中选择适合的菜、点配方,先按配方工艺试生产,再不断根据客人和自己营养要求、口味等修改工艺。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在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方法下进行,一切做到有数据可依。菜单设计人员或单位还应负责操作人员的培训、与客人沟通和意见反馈,以便不断提高设计水平。这样才能出精品、出名品。一个时期的精品,必须不断改进才能成为精品。精品的唯一标准是消费者的认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正宗菜系也将淡化。数字化烹调技术的生产模式,以营养为基础和核心,以保护营养为手段,以合理营养为目的,与工程化生产方式接轨,它科学,易推广,几乎不要经费投入,仅是生产方式、生产理念的变化,它适用中式烹调饭店、小家庭等所有烹调领域。
(三)实施数字化操作应具备的条件1.转变观念近代科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革新,势不可挡地全面进入了中国烹调领域。经过刘正顺三十年的实验研究,在生物科学、化学科学和一切技术科学的支持下,中国烹调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操作技术(简称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已初步成形,它是以现代营养科学为基础的应用技术科学,是烹调科学的一场全面的革命,被人们所接受,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人们的观念。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食”愈来愈讲究科学,重视营养。实践证明,中国烹调数字化的关键,是从业人员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烹调理念和方式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遵循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烹调尽早实现数字化。2.培训人员培训具有菜、点数字化制作工艺设计能力的烹调技师和按数字化工艺操作的厨师(即操作工)。首先,为现有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菜谱编写能力,又有一定实践操作经验的技师、厨师长,办工艺设计师培训班,使他们掌握数字化菜、点制作工艺编写能力、操作方法;其次,在现有厨师中,举办数字化操作培训班,使他们能掌握数字化操作技术。即将来的烹调操作工,可由烹饪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培养,或由有关机构组织培训,也可在烹调技师、高级技师指导下,在实践中培养。对人员的技能要求:红案厨师的技能,应熟练掌握初加工,刀功、勺功和数字化估量功及其相关名词、技术,能看懂菜肴配方;白案厨师应熟练掌握面团制作、馅心制作、成形与熟制技能及其相关名词、技术,能看懂面点配方,切配岗位掌握了刀工基本可以上岗,炉灶岗位掌握了勺功,数字化估量功,及相关应知内容可以上岗。
二、中国烹调数字化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早在1994年7月和1995年4月,钱学森教授曾预言,烹饪工业化将引发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产业革命,那就是将在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首先出现的产业革命。在1998年通过国家部级技术鉴定前的一次研讨会后,与会专家在写给部领导的信中指出:“刘正顺同志历时8年,不畏艰辛,自费研制的工作成果,为中国烹调逐步走上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石,为中国烹饪若干重要成果转化为现代工业大生产准备了基础条件。”成果鉴定后,刘正顺又经过15年的研究,以传统烹调经验型、模拟化操作技术为基础,以组成食物原料营养成分的性质变化为理论,将传统烹调的以“味的享受为核心”转变为“以组成原料的营养成分为核心”,并以此为定性的基础,以其在烹调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为理论指导定量,以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和实录法为手段,对传统的烹调技术进行改造,使之发展成为合理化的理论,体系化了的技术,达到了科学化的要求,于2013年6月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烹调数字化工艺学》,从理论上以营养成分为对象,对数字化烹调技术进行论述,从实践中介绍了技术体系建立的方法。该书出版之后,又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于2013年12月之后,陆续出版了《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食堂炊事员数字化烹调手册》、《小家庭数字化烹调手册》。使有了菜谱可以做出菜来,也就是实现了工业化的生产,烹调中,先按营养要求设计菜、点制作工艺,再按工艺组织生产,从理论上建立起以营养为核心的数字化烹调技术体系。同时,在实践中以“盐城迷宗菜”作平台,用五十年前的厨房设备,建立起21世纪饭店、宾馆工业化生产模式,即由中式烹调技师,负责饭店菜单和菜、点工艺配方设计,厨师长行工厂车间主任职责,负责组织厨师生产。顾客认为“价廉物美,经济实惠”,满意度达95%以上,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进行数字化教学研究,一个大学三年制烹饪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烹调工作七年不能胜任炉灶岗位工作,数字化培训后,一个月即可胜任数字化体系下的炉灶工作。用数字化方法培养初中毕业生成为操作厨师,由过去的三年缩短到一年。2014年元月以《小家庭数字化烹调手册》作教材,用小家庭现有炊具,义务举办了首期小家庭数字化烹调技术培训班。一堂理论课,两堂课操作演示,每课3小时。培训后的信息反馈,学员基本掌握按手册提示做菜,并受到特邀教育专家的肯定,反映数字化烹调方法简便、易学,做出的菜营养好、味道好。食堂则根据其各自条件,现有厨房设备,就具体对象以《炊事员数字化烹调手册》为教材,为其编写一周的菜单,再进一步编写成菜、点生产工艺,后培训炊事员和组织生产。至此中国烹调中的饭店烹调,食堂烹调,家庭烹调,三大数字化生产体系建立,也为各式饭店、宾馆的餐饮部、餐饮连锁店,各式快餐店、小吃店等,为军队、工厂、学校、机关等各式食堂,为全国小家庭烹调数字化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培训提供了样板。
三、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一)彻底改变了传统烹调技术的以“味的享受或味为核心”,改变传统烹调方法的经验型与对烹调是艺术的定位,使其回归科学。
(二)确立食物营养第一的原则,它是亿万年人类进化,不断优选食物的结果,现代《食物成分表》的分析结果也得到证明,营养学家说,人吃食物就应该是吃营养素。
(三)确立中国烹调“以营养成分组成的原料为核心”,中国烹调中的一切变化都是物质———营养成分组成的原料自身或相互反应的结果,它同任何应用科学一样,必须用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手段实现它的重复生产,即科学化生产。
(四)以营养成分为纽带,将研究食物性质、功能的营养学与烹调原料学、研究营养成分在烹调中变化的烹饪化学,研究食品生产工艺的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学,及生物学、生理学等用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方法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烹调与食品科技、食品工程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它们仅是手工生产与工业化生产形式上的区别,产品性质等上的区别。
(五)确立以原料所含营养成分、性质为基础,以其品种、产地、生长期、性状等为依据的定性方法。
(六)在定性的基础上,根据烹调需要,进一步对营养成分组成原料的性质它在烹与调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等进行定量,并经过二十多年的试验,分析研究,确定了烹制的温度值,及调味的标准化方法与参数。
(七)在烹调过程中用标准化的手段规范一切与之相关的行为准则,为原国内贸易部编写了《菜肴配方编写标准》。
(八)烹调中的定性、定量、标准化的行为用数字相表示,一切技术信息以数字传输。从而使中国烹调达到科学化的要求。中国烹调生产方式的科学化,为中国烹调以营养成分为核心的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在理论上于2007年4月在《世界餐饮》杂志发表了“用数字化烹调制作营养餐”。2013年6月出版了以营养为核心的《中国数字化烹调工艺学》,12月出版了以营养为核心的《中国数字化烹调操作技术》,及以营养为核心的《食堂炊事员数字化烹调手册》和《小家庭数字化烹调手册》。实践中以数字化操作方法为手段,建立起饭店模式的数字化操作体系,小家庭的数字化操作体系和食堂数字化操作体系。成果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将营养学用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的方法与烹调工艺学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以营养素为纽带将营养学、烹饪化学、烹调原料学、烹调工艺学、面点工工艺学等诸多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应用学科,为21世纪中国饮食业的产业革命,为国务院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四、产生的主要效益
(一)数字化烹调对传统烹调以“味享受或味为核心”及操作方法处于技艺性的不可重复阶段进行改造。成为以营养成分组成的原料为核心,为纽带,用定性、定量标准化为手段。使营养学与烹调原料学、烹饪化学、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学、饮食营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理论上完整,实践中达到科学可重复生产的要求,并与食品工程化生产接轨。
(二)数字化烹调以营养为核心,为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指出的:改变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为保障食物有效供食,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提供了科学、切实可行的手段。若仍以传统以味享受或以味为核心,以技艺不可重复的操作方法推行纲要,很难落实到实处。
(三)确立中国烹调以营养为核心的理念,可提高人们的营养观念,让人们知道味是营养素的一种性质,它并无营养,但它可以促进食欲。以婴儿喂的第一口奶,和“三高”病人对高糖、高脂肪、高盐食品的排斥为例,告诉人们味观念后天的可变性,从而确立人们营养好,与味好的统一。
(四)数字化烹调技术,极大降低了中国烹调的技术难度,使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用传统方法厨师一辈子也难以掌握的油发干货技术,用数字化方法操作,一小时可终生掌握。火功菜也不复存在。既丰富了中式菜、点的花式品种,又保证的营养学家为人们制订的营养方案的落实,尤其是可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人吃前算或吃后算提供了依据。可以做到根据不同人群如部队、工厂、学校、运动队食堂等单位,不同营养需求,设计工艺配方,做到“看人做菜”。也为居民家庭提高营养和烹调水平提供了捷径。家庭主妇按营养学家提供的营养菜谱做菜,不但保证了营养,同时提高了菜肴质量,品种。中国烹调以营养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必将极大提高我国人民“食”的科学水平,增进健康。
(五)促进营养学和烹饪化学工作者对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之中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为厨师能动地控制和变革烹调工艺技术条件和方法而奠定必须的理论基础,和掌握研究营养素变化规律需要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按营养学的要求做到合理烹调。
(六)以营养成分组成的原料为核心的定性、定量、标准化、数字化技术是21世纪中国餐饮中,烹调工艺学围绕营养学为对象的一次重大产业革命,将使中国烹调的生产方法从技艺走向科学,走向工业化模式的生产,使饭店、食堂、家庭烹调等更加科学化、营养化、简单化,该成果的推广只是要求人们观念的改变,而不增加任何投入,仍使用原设备、灶具、工具惠及全体国民,走向世界,惠及世界民众,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七)树立顺应烹饪产业变革形势的理念。第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烹调数字化技术体系的变革有赖于先进的仪表设备,应实行开放型合作,协同创新,采用升级模式,在原有基础上按照标准化、数字化的要求,渐进式地渗透到烹调的各个环节,带动厨具、量具、专用设备、智能化仪表和家电制造业的发展,以满足烹调数字化操作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这是烹饪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减少废气、垃圾,建立绿色经济。人力节省了,原料利用率高了,废品少了,成本也就降低了。
(八)运用信息技术,根据烹调生产与产品的特殊性,运用实录法,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手段,将实际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制成“软件”,形成工艺配方,提供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公共技术研发服务,以企业为主体,发展应用技术服务,拓宽服务渠道。
(九)变革和创新烹调人才培训体制和方式,大专院校四年制培养技师,第一年基础理论教学,第二年实习,第三年理论学习,第四年半年实习,半年毕业综合考核,发给大学毕业和技师证书。技工学校二年制培养厨师,理论、技术各学一年,毕业合格发给相应的厨师证书。技术分工:中式烹调技师、高级技师负责工艺设计、厨师负责生产,中国数字化烹调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烹调技术的难度,缩短厨师成才时间,降低厨师培训成本,提高了烹调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
(十)餐饮业根据饭店定位、特色、风味等情况制定菜单,并由菜、点配方设计人员,设计成菜、点配方,并不断根据季节、地域、人群变化,做到常做常新,经久不衰。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中小饭店各自在菜肴制作中有了标准,便于实际操作,进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可以企业为研发主体,开展应用技术服务,拓宽服务渠道,带动整个烹饪产业的发展。将使中餐厨房发生历史性变革,煤气大部分被电力替代,厨房炊具节能、环保、卫生,将大大降低厨师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可改站着烧菜为坐着烧菜,增加了女性在厨房工作的机会,可延长厨师在厨房工作的工龄,提高厨师的素质。
(十一)国家、行业将建立数字烹调研究院、所,负责营养方面的研究,制定标准、法规,厨房设计、设备的生产等,单位成立烹调工艺设计室,负责菜、点工艺设计,新品研发,产品质量控制等。在保证菜、点营养的前提下,进一步满足人们适口者诊的要求,以促进食欲,变革饮食文化的内涵。
(十二)数字化烹调提倡,净菜进城,将部分餐厨垃圾留在田间作肥料,农民工留在家里就业,可减少城市就业压力。半成品工厂化机器加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厨师劳动强度,家庭主妇的技术难度。调料生产商、生产的产品应定性、定量、标准化,并应生产有区域性,针对性的红烧汁、糖醋汁等复合味调料,可直接应用予厨房,而不需要家庭主妇或炊事员自己配制。
五、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比较
从目前掌握的技术信息看,西餐的快餐领域的“肯德基”、“麦当劳”,无论是原料的定性、定量,还是生产工艺的可重复性,都有很高水平,但它仅是几个菜、点。而中国烹调数字化操作体系,是涵盖所有中餐菜、点的制作,包括生产流程设计,与其相比难度更大,水平更高。以营养为核心的数字化烹调技术适用世界各式菜肴的制作,方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中餐领域,该技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上的一次变革与创新,营养与烹调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人民。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es its work flow, and finally,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cadastral survey.
Keywords: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P6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具有人力及物力资源消耗少、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精度高、数据量丰富、成图美观、易于修改等优点,且存储形式为计算机存储的矢量图,便于利用、管理和共享。因此,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可以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
1 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的特点及分类
1.1 数字化测绘的优越性
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它改变和弥补了传统测绘方法中线条、符号、数字和文字等信息揉杂在一起,必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能读懂的缺陷。通过计算机摸拟,可以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一目了然。
1.1.2 通过对数字化测绘各种技术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此外,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缩放、拼接以满足不同用户更为广泛的需求。
1.1.3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被大大提升,数字化测绘的应用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就可以利用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成果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还可以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选,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
1.1.4 数字化测绘还能通过计算机的储存与管理来实现即时打印服务,其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非常方便与快捷,而且经济实惠。
1.2 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的分类
目前,数字化测绘已成为绘制大比例尺地籍图或地形图及其他专业图的主要途径。其又可以分为野外数字化地籍图测绘和对原有地籍图进行室内数字化两种类型。
1.2.1 野外数字化地籍图测绘就是通过专业设备和数字化成图软件,在测区作业现场进行全解析法测绘,最终得到数字化地籍图成果。其具有地籍图现实性强、信息完整度和精度高等优点,但投入的软硬件设备都比较高昂,成本较高。
1.2.2 将已有地籍图在室内进行数字化就是利用专业软件,将其转换成数字化测绘成果。这种方式优势在于投入比较少,数字化成图周期也较短,但缺点在于地籍图的现实性较差,信息完整度和精度也比较差,最多只能维持原图的表示精度。
2 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流程
地籍测绘作业流程是否科学,不仅关系到地籍测绘工程的进度、数据的安全性,还会对最终成果的质量和精度产生影响,以下对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主要流程进行介绍。
2.1 外业作业
2.1.1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一般采用由 GPS 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方式为静态、快速动态定位。点位一般选在空旷地带或道路主干道旁,这是为了方便利用实时动态GPS(RTK)、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的测量。此外,要注意点位应远离微波站、强功率电台、变电所、电视发射台、高压电线等。
2.1.2 碎部(界址点坐标)测量。采用 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将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包括四至名称、房屋层数、房屋结构、房屋权属、院落门牌号、街坊等),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测图范围内的所有界址点要进行分析和统计,一般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十分隐蔽的死角,只能借助与其他点、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来确定其位置。有时界址点之间的距离难以量取实际距离,而我们能看得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具有免棱镜功能的全站仪进行测绘,这样克服了人无法到达且无法司镜的问题。
第二种类型,界址点位于开阔地带,或位于一般建筑物的房角或墙角处,或在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一角的地方。这类界址点和碎部点应用RTK技术(实时动态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测量。
第三种类型,当建筑物层数较高且不宜到达顶部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碎部点,则首先利用 RTK 测设一组图根点,然后再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测量。
2.2 内业编绘
每天外业结束后,应及时把电子手簿中的数据传送到微机中,利用大比例尺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在编辑过程中,绘图员应对草图中的标注和微机中的标注进行校核以保证准确无误。连图过程中需对地物编码准确应用,应随时进行检查,并在后期到实地进行查图和补测。经实地校核的地籍图绘成后,组成两人一组的作业组,带着作业原图和调查成果,走家串户,一宗地一宗地的进行核实,做到实地、调查表、地籍图三对照。
2.3 面积分类统计
地籍测量最繁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按分幅控制、逐宗汇总来进行面积分类统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面积量算也摆脱了传统的方法,可以在微机内进行,并且有较高的精度。尽管如此,在面积量算时仍应按照由高级控制到低级,再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汇总,也就是说应由测区到街道、由街道到街坊、由街坊到宗地,然后再倒过来逐级汇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精度和准确性。
3 应用实例分析
受某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委托,对某规划中的工业园区进1:500 数字化地籍测量,测量面积约为14km2,经过宗地权属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完成了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任务,并建立了该工业园区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整个地籍测量成果已通过验收。
3.1 测区概况和设备
调查及测区面积为14km2,测区地势较为平坦,地面平均高程约为 6.5m。测区内用地类型错综复杂,有住宅、工业、商业、行政事业用地等,交通较拥挤,小巷多,通视条件差,地籍测量难度大。采用的仪器有:Leica 公司生产的 GPS1230 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4 台;Topcon 全站仪 5 台;南方测图软件 CASS8.0 一套;惠普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各 5 台及相关的通讯设备。
3.2 作业实施过程
3.2.1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采用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 4 台GPS 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定位方式为快速静态定位。以测区附近的 20 个 D 级 GPS 控制点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的起算点,在约14km2的测区内均匀布设了140个 F 级 GPS 控制点,其平均了密度为10/km2个 F 级以上的控制点。为方便利用实时动态 GPS(RTK)、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步点测量,点位一般选在高层建筑物上或主干道路旁,所有点位均做到稳固可靠、便于到达、使用方便和可长期保存。内业计算为采用随机软件严密平差,并将其平差值直接建立控制点数据文件,以备测图与绘图之用。
3.2.2 碎部测量。本测区利用增城市 2004 年摄制的正射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为了注记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出图时影像图的色调要偏淡一些,这样可以使外业效率大大提高。
3.2.3 内业数据处理。晚上利用全站仪通讯软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通过编辑将数据存为 *.dat 格式,在计算机上用 CASS8.0 成图软件展绘碎部点,结合白天所画草图和预设编码进行初步成图,以检查所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做到当天的图当天绘完,以免事后遗忘,影响成图的准确性或返工重测,并为图形编辑做好准备。
3.2.4 数字地籍图编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通过内业检查全面审核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如注记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河流的名称等。确定无误后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
关键所在,工作尽量做到细致、耐心。如果发现错漏,则应立即补改。此时由流水编号以后的界址点坐标数据文件,生成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正式地籍图,主要给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审查完毕后,作为编辑宗地图及地籍图的基础资料。最后,利用南方公司的CASS8.0 地形、地籍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成图的工作。
4 结束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精度越来越高,在工程实践中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数字测绘技术的应用除了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必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覃其进.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应用与建议[J].广西经贸,2001,5:39-41.
【关键词】数字化;地形测量;精度分析;误差
1引言
地形测量是研究小范围地面地物、地貌特点,并采取正射投影的方法,依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按一定比例绘在图纸上的过程。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经历了由小平板、大平板到目前的数字化3个阶段。随着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发展,用计算机进行图纸的管理成为当今各
个行业的主流,因而,数字化成图已经成为地形测绘的重要方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测绘地形图的基本工作是如何准确地测定地物特征及地貌特征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根据这些特征点的位置和高程来描述地物及地貌,而特征点的位置和高程精度将直接影响到图纸的质量,也对图纸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考虑工作效率的同时,必须对影响图纸质量的各种误差进行分析研究。
地形测图的首级控制部分无论是小平板、大平板还是数字化都有着相同的施工过程,因而作业组织和最终结果都极为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下面着重对3种测图方法作简单的比较分析。
2小平板测图
小平板测图的方法有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法和经纬仪配合半圆仪法2种。其最大的区别就是一种以经纬仪对中,另一种以平板仪对中。
2.1图根控制
由于小平板测图受视距的限制,首先必须在首级控制的基础上布设足够数量的图根点以满足测图的需要。
2.2测图前的准备
首先对小平板仪及其附件进行检定和校正,为了避免测图时的阳光反射刺眼,通常在图板上裱糊一张浅色薄纸,其次在聚酯薄膜上绘制坐标格网,最后展绘控制点。
2.3误差来源
(1)坐标格网误差:如果是人工绘制坐标格网,则有因为视差、经验、格网尺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采用计算机绘制坐标格网时,则受到绘图仪的分辨率、进纸等因素的影响,规定纵横向误差小于0.2mm,对角线误差小于0.3mm。
(2)控制点展绘误差:主要是比例尺精度、经验和尾数取舍等因素。
(3)仪器固定误差:主要包括视距常数误差、测斜仪结构误差、半圆仪刻划误差、比例尺刻划误差、标尺刻划误差等。
(4)仪器安放误差:主要是经纬仪或平板仪对点误差、定向误差、平板仪倾斜误差及仪器沉降误差等。
(5)外界环境误差:主要有大气折光、空气对流造成的成像不稳定误差;风力大造成标尺不稳的误差。
(6)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在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误差来源,如视距读数误差、立尺误差、经纬仪与平板仪位置改正误差等。
2.4保证图纸精度的方法和措施
(1)保证仪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2)提高坐标格网和控制点的展绘精度;
(3)仪器安放稳定、水平、精确对中、一点定向另一点检查;
(4)标尺应竖立在地形特征点上且尽量垂直和稳定;
(5)视距控制是地形测量中最主要的控制量,即使在外界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视距精度只有1/200~1/300,而外界条件较差或标尺不稳不竖直时只有1/100,因此测绘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时,必须严格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
3大平板测图
大平板测图的图根控制、测图方法、误差来源等基本与小平板测图有很多相同之处,但这种方法比小平板测图有较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组成更加合理,大平板仪能完全取代经纬仪,便于操作。
(2)人员组织结构合理,测站只须一人,提高了工作效率。
(3)避免了小平板测图的仪器与平板之间的间距改正误差。
(4)大平板仪比小平板仪重,仪器的稳定性好。因此,采用大平板测图法很快应用于地形测量工作中,尤其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测图。
4数字化测图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地形测量技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采用数字化电子图进行管理和设计已经成为当今测量工作的主流。
数字化成图就是将地形要素数字化,形成相关的数据体,运用相关的软件进行处理,最终输出地形图。数字化成图从根本上改变了平板仪的生产和工作模式,通过全站仪直接测定各地形点的坐标,经过电子记录和数据传输,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的地形图。所以,数字化测图使地形测量工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比平板测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4.1图根控制
由于使用全站仪测图,图根点的数量大为减少。在平坦或通视良好的情况下,首级控制点已基本能满足测图的需要,即使在隐蔽地区也可以做部分支站,精度完全满足要求。图根点的布设也不必过分考虑图边图根点的共用和均匀程度。
4.2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简化
数字化测图法省去了很多平板仪测图的前期工作,如图纸的裱糊、坐标格网的绘制、控制点的展绘等。
4.3外业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减轻作业队员的仪器运输负荷,避免了绘图人员因观测、刺点、连线的长期弯腰工作,从而减少了劳动强度。
4.4减少了内业工作量
数字化测图省去了内业图纸的整饰、接边、清绘等工作,修改更为简便。
4.5图纸管理十分方便
数字化纸图在管理方面的便利之处就是可以随意提取任意区域进行图纸输出;对地形图发生变化的区域可以进行局部修改,使纸图更新速度加快;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进行各类工程设计;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层进行综合利用,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可以通过提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5数字化测图的精度分析
目前,全站仪(以TOPCON220为例)可以预置棱镜常数、测距加常数、乘常数、气温、气压等,以上内容可以由仪器自动改正,同时全站仪的自动补偿系统能对X、Y方向进行自动补偿改正,因此地形点的误差对仪器对中误差、定向误差、照准误差、外界因素来说,这些误差对全站仪来说几乎很小,而棱镜的竖立偏差则是影响点位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因此对棱镜的竖立误差进行简要的分析。棱镜杆上圆气泡不居中所产生的偏心距是多少呢?
通常圆气泡的球面半径在0.5~2m,以圆气泡最小的球面半径0.5m计算,若气泡偏离圆心1mm,所产生的角度值为ρ″#500,若测量地形点时棱镜高为2m,则偏心距为4mm,这是平板仪所不能达到的精度,点位完全可以作为临时图根点使用。由于全站仪具备自动记录与计算机直接进行数据通讯的功能,杜绝了记录和展点的错误,在编辑过程中,因微机操作人员亲临野外现场作业,编辑速度快,错误率大大降低。微机自动成图使线条粗细均匀,图面美观清晰,其精度也是平板仪测图无法达到的。
6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大平板优于小平板,数字化则表现最为先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测绘软件的不断完善,三维地图将更加直观地反映地形特征,因此,数字化成图是今后地形测量的发展方向。
1 数字出版技术
1.1 数字出版内涵
数字出版的实质是指用二进制技术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数字化操作,实现编辑加工、校对、印刷、复制、销售、阅读数字化。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流程大致相同,具体如下:严格审核预出版的作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编辑加工;针对作品提出意见,要求作者根据意见进行修改,确保符合出版要求;出版单位对原始作品的所有表现形式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数字化版本;进行数字化校对,及时对发现的错误予以数字化标注并改正;在校对完成后,确认数字化版权,运用数字加密技术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在信息库中分类储存已完成的作品,并以付费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1.2 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
数字出版在技术运用方面不同于传统出版,其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最为常用的技术包括:
1.2.1媒体加工技术。编辑在数字出版中负责的主要工作是对内容媒体的组织与加工,具体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以及动画等等。为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编辑必须多各种媒体的格式、标识、转换、属性、剪辑等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如图片的格式转换、尺寸调整;视频的剪辑、压缩、合成。
1.2.2数字出版网站技术。该技术中涵盖了以下几个系统:CMS、SSO、电子商务、广告管理等等,同时,按照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还有一些特定的系统,较为常见的有题库系统、论坛系统以及博客系统等,上述系统的分工十分明确,并且各个系统均处于相互独立,彼此之间可以通过数据交换的形式协同运作。由于系统较多,所以编辑要了解系统的功能和数据的交换规则,以便提出需求,让系统开发人员在扩展性方面予以更加充分的考虑。
1.2.3 XML技术。多样性的数据格式是数字出版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而XML的出现,使数据格式的统一成为可能,为数据交换提供了便利。XML除了可以使用文档类型对数据进行描述之外,还能存储数据,并且它的数据存储格式不受显示格式的限制,正因如此,使得XML数据能够跨平台、跨系统。由于XML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数字出版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以XML对数据进行保存,现已成为数字出版的主流,鉴于此,编辑必须对该技术予以重视。
1.2.4数据库技术。SOL、MySQL、Server、Oracle是现阶段应用较广的集中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之所以获得广泛应用,与其自身所具备的多种功能、安全性和扩展性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数据库的选择是技术人员的工作,但作为编辑,也应当了解与数据库技术有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数据库的规划设计。
1.2.5检索技术。信息检索包括以下过程:分类、标引、检索、评价和反馈,较为常用的有关键词检索、数字检索等等。在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对出版物的内容进行管理时,需要面对大量的文稿数据,这就要求编辑应当在进行方案策划时理解并掌握检索技术,以便快速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资源知识关联体系。
1.2.6数字版权保护技术。DRM是该技术的缩写,它具有双重特性,即有效保护与妨碍使用,为此,编辑必须了解DRM中各类保护技术的操作技巧及其保护强度,以便作出正确的评价及合理的选择。
数字出版技术为实现编辑出版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使编辑出版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大幅度提高审稿效率和编辑工作价值。为了保证编辑出版数字化的持续推进,建议采取以下发展策略。
2.1 加强出版物的版权保护
网络信息能够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并且数据的复制也不会产生成本,但盗版问题却随之出现,从而使得作者的著作权与出版商的版权无法获得有效保障,不但影响了作者创作作品的积极性,而且还对相关产业造成了消极影响。为此,必须加强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首先,建议加快有关方面的立法速度,可以通过对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颁布数字版权法,借此来保护作者的创作,同时可对授权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则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侵权行为予以严惩。其次,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数字出版物加以保护,控制其传播范围,减少或杜绝信息的盗取行为。
2.2 制定数字出版物信息标准
形式多样性与传播途径灵活性是数字出版物最为突出的特点,由此使得市场上出现了种类非常繁多的信息载体,读者需要下载不同的浏览器对不同载体的出版物进行阅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读者的阅读成本,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共享性。不仅如此,不统一的格式标准也给产业链的整合增添了难度,制约了该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鉴于此,制定一套统一的数字出版物信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可将基础标准与关键标准作为立足点,逐步细化到各个流程当中,相关部门应当对市场急需的技术标准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将之当成首要问题来优先解决。在对行业标准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行业协会参与之外,还要有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不断地优化改进和创新,确保标准的可用性,构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竞争能够促进行业发展,但却并不是最佳途径,只有强强联合才能实现共赢。从国内目前的情况上看,传统的编辑出版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退出市场竞争,故此,应当积极推进其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一方面,要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以出版管理及其相关措施为立足点,逐步适应当前形式对出版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数字化的管理理念及方法的优势,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数字出版管理问题的反思,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M,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出版的融合与发展。除此之外,可在全面、系统地分析市场后,对两者的融合策略进行优化。
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对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当不断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以适应数字出版的需要。编辑应当全面了解当前受众的需求,从而明确自身的职责,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媒介受众的交流互动,借此来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这就要求编辑必须能够对媒介产品的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估,借此来发挥出媒介产品的最大价值。同时,编辑要积极学习先进的传播理念,扩大信息资源的传播效果。编辑部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专题交流研讨会,为编辑媒介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相关媒体则应鼓励编辑提高媒介素养,并为他们提供平台,让编辑在平台上交流心得,提高创新能力。
3 结论
总而言之,编辑出版数字化是出版行业适应数字时展的必然选择。为此,编辑出版工作要合理应用数字出版技术,弥补传统编辑出版方式的不足,提高编辑出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在数字化环境下,还要重视出版物版权保护,推行数字出版物信息标准化,培养一大批具备较高媒介素养的编辑人员,为编辑出版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游祯武.数字时代编辑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8):76-77.
[2]任岩,张暾.数字化编辑模式: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谈《数字化编辑――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新模式》[J].现代出版,2014(1):25-26.
[3]陈东华.基于资源重构的移动数字出版加工流程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5.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技术;矿山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D17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181-01
高速发展的经济使我国社会各领域对矿业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我国矿山建设与生产的要求,而矿山测量工作是矿山建设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对提高矿山开采安全、保障矿山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到矿山测量中已成为其主要发展趋势。传统的矿山测量技术由于受到自身因素限制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疏忽和误差,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因素和人为操作因素等两个方面,而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矿山测量精度,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在矿山测量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发生。
1.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概念
矿山测量中的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包括采集、调度、功能、包装以及核心等五大系统,其中矿山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功能都是通过采集系统完成的,采集系统在实际上具有测量、勘探、传感以及文档等四个子系统,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矿山测量中将数字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的调度系统主要负责提供拓扑的建立和维护等功能,同时也负责查询与分析空间、制图并输出、数据访问控制、接口开放以及生产调度等功能,功能系统在数字化测量技术中主要负责提供各种专业模拟和分析功能等模块,其主要包括SC、SA、AI、MCAD等。包装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主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三维建模工具,并可以对多源异质矿山数据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过滤、封装以及组合,核心系统主要负责对矿山测量数据、模型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整个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决策、分析和支持等功能都是在核心系统中实现的。
2.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2.1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其主要通过对模型进行立体化描绘和理解的方法实现数据体表形式的一种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对矿山内部空间信息、矿体与地表地形的空间位置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可以帮助测量人员更好的对矿山内部空间、矿体等进行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三维动画软件作为主要手段,而3DS MAX和Maya等软件一直被广泛运用到三维可视化技术中,这是因为这两种三维动画软件不仅具有视觉效果和三维效果的制作功能,同时还具有当前较为先进的毛发渲染、运动匹配以及建模数字化等实用功能,而且三维可视化技术所运用的这两种软件具有灵活、简单以及完善等特点,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更好的提高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品质,同时也可以保证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制作效率可以满足矿山测量要求。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中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建模、贴材质、渲染、动画制作,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无法脱离三维动画软件的支撑,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数字化测量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矿山测量领域。
2.2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
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是数字化矿山测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对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储存等,而矿山测量数据一般都是数字、图形、文字以及表格等类型,传统的人工处理矿山测量数据容易因为疏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而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主要依靠计算机进行辅助绘图,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预设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电子图表化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测量资料、数据的共享等,大部分矿山测量人员都会根据实际需求使用AutoCAD和VB等软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而二次开发主要是面向对象的CAD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矿山测量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利用Activex Automation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并通过绘图对象或非绘图对象对其提供的AutoCAD对象进行操纵,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中的测量绘图的开发,基于二次开发所建立出的数字化测量应用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更加方便、准确的实现数字化测量数据处理和图纸制作等功能。
2.3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是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以及计算机等设备支持下建立的,其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并按照测量重点进行工作,同时也要求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应用中要根据测量工作地点以及内容对其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提高矿山测量质量的目的。现阶段电子经纬仪、全站型仪器、GPS接收机以及多种岩层变形监测仪器都已广泛运用到数字化测量技术中,这些新型数字化设备仪器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矿山测量的工作效率与精度,在降低测量工作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等。矿山测量部门在使用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过程中要选择新型设备仪器,要求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在使用中必须具有先进性、综合性等特点,例如,电子速测仪、GPS技术、数字摄影测量、遥感以及GIS等,这些现代化的矿山测量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都具有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在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资料处理技术后,可以更好的实现数字化矿山测量工作并提高测量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对促进我国矿山企业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结语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数字化测量设备仪器被运用到其中,同时数字化测量技术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行创新,对实现我国煤矿产业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本立,周青青,王建有.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0.
[2]时宁宁.论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开发应用.2012.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技术;矿山测量;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逐渐运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之中。因此,在矿山测量领域运用数字化进行建设也是各个矿山企业的最佳选择。在运用数字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一定要认识到数字化测量对于矿山行业的重要地位,然后要结合矿山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进行测量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格要求,要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建设,与此同时,资金的投入也要加大,这样才能使用数字化测量技术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在崛起,进行社会建设离不开矿产资源,这就决定了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保证矿产资源的质量以及矿山企业的作业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保证矿山资源的测量数据必须是可靠而十分准确的。因此,在矿山行业当中,我们要不断提高矿山测量的进度,这就涉及到了对于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很好的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以及测量的效率,因此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劳动,还大大的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当然也节省了不少资金。因此,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是势不可挡的。
2、数字化测量技术介绍
数字化测量技术运用在矿山测量当中所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首先,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保证了测量的精度;其次,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都非常的可靠。总体上来看,数字化测量技术运用在矿山测量中比传统的测量方法要先进很多,传统的矿山测量的工作强度非常大,而数字化测量技术运用在矿山测量中大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
数字化测量技术运用在矿山测量中主要涉及到几个主要部分,那就是采集矿山数据、对数据进行调整、数据的应用以及数据的核心等。采集数据主要包括对环境的测量、对矿山的地址勘探、数据的传感以及对于测量数据的处理这四个方面。采集的这些数据主要是储存在设备当中。采集数据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于数据进行数字化的科学处理。而调度系统的作用也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分析并且查询空间,可以建立与维护拓扑,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开放接口,还可以进行生产的调度等工作。功能系统主要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专业模拟,还可以提供各种分析模块。主要有AI以及SC等。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包装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供我们建模时所需的工具,对于矿山的测量数据进行选择与过滤,还可对其进行组合与封装。主要内容有3DGM以及测量数据的挖掘工具等。最后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核心系统就是测量的数据。
DM 系统基于与矿山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仓库与属性数据仓库进行使用,DM的地理空间数据仓库的工作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主要是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例如,DM可以管理井上以及井下矿山的地物信息,还可以管理它们的拓扑信息;DM的属性数据仓库的主要作用则很不同。它主要是对矿山相关的属性信息进行严密的管理。当然这部分工作内容更的完成,和严密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是分不开的,通常要以矿山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起DM的模型仓库,这样就可以对各种各样的不同专业模型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内容也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矿产的生产,矿山的管理以及生产决策,矿山的经营以及安全系数等。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可以进行计算,针对围岩建立动态的模型结构,对开采的沉陷进行预测,计算矿产的产量,以及对顶板的垮落程度进行计算等。
如果用专业术语来描述数字化测量技术比较晦涩难懂,那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那就是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数据仓库就是车辆,数字化测量技术管理的数据以及各种各样的模型就是车辆里的货品。因此,数字化测量技术采集到的测量数据以及科学的管理都是服务于地理空间系统的。
3、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3.1提高企业对于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的重要性的意识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怎样才能科学的运用好数字化测量技术,那就需要矿山企业对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尽量要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意识到数字化测量技术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出发人员的积极性,一定要对这种技术进行普遍的推广。因此,管理人员要进行科学的测量管理,保证资金的使用,并且要继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这样才可以实现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进一步推进,可以使数字化测量技术在更多领域所接纳。
3.2数字化测量技术中的三维可视技术
数字化测量技术中的三维可视技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模型进行立体扫描,有助于工作人员对于模型的正确理解,这也更好的为矿山企业工作人员提供了分析数据的便利。三维可以技术离不开三维动画软件的使用,可以使用3DS MAX 或者是Maya, Maya软件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三维动画软件。它有先进的视觉效果的制作功能,还可以进行毛发的渲染以及匹配运动,对于布料也可以进行模拟。因此,Maya的使用十分的灵活多变,操作非常简单。因此,Maya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三维可视技术的工作效率以及模型的质量。
Maya在使用过程当中,首先是要进行模型的建模工作,也就是建立场景或者某些道具。模型结构都是有点线面组合而成的,因此模型的布线方法非常的重要。其次,对于建立的模型要进行质感的建立。最初建立的模型没有任何的特征,比如颜色与光泽等等。因此要进行模型的光滑度或者颜色等工作,这些都会大大的提高模型的真实性。对于其他难以完成的效果,可以使用特殊的绘图软件进行完成。随后的工作就是对于模型的渲染,一般来说是可以通过灯光的合理搭配来实现的。最后一步工作就是动画,一般是要按照摄像机所拍摄的实物,将模型与其要进行时间与位置上的正确结合,当然还要使用Maya 中的蒙皮等技术完成特效工作。
3.3 数字化测量资料的处理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进行应用的另一个主要技术就是对于测量数据的处理。矿山采集的主要数据包括很多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文字、图形、数字以及表格等。对于矿山测量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也就是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的绘图工作,还有就是对于测量的资料进行电子图标化。为保证这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数据共享就显得尤为必要。一般来说,矿山行业工作人员要使用一些特殊功能的软件如AutoCAD等进行开发运用。开发的语言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VB 或者VC。
结 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进行应用,这使我们对其有了更多的了解,还让我们认识到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进行应用的巨大意义。要实现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进行有效的应用,就需要矿山企业进行不断的努力,对于这种技术的优点有广泛的共识。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在测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因此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进行应用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邱本立,周青青,王建有.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2]王洋,姜亦亭.数字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3.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 广播电视技术 优势 实现 发展前景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是将传统的模拟信号传递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递,传统的模拟信号传递,在传输的容量和质量方面相对来说不稳定,容易造成画面变色和噪音等现象,严重影响到传输信号的质量,而数字化信号传递,将原始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网络技术传输,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随着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必然取代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当前,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
(1)数字化发展。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信号数字化特点,它通过对传统的模拟信号进行加工,转变为数字信号,对于有杂波和易产生失真的外部环境和电路条件来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广播电视信息数字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都是毋庸置疑的,它减少了周围环境和外界信号对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的干扰,所以,要想为人们传播更清晰、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广播电视节目,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
(2)网络化发展。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就可以足不出户知天下,人们在日常生活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大,在网络世界中遨游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充实感。在日常生活中,广播电视节目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网络又有快速、稳定、多样化的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和娱乐信息。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到广播电视技术,不仅可以扩大广播电视的收视范围,同时还提供了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平台,促进人们的信息交流,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1)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广播电视网络数字信号实质上是对传统的模拟信号进行了加工处理,将传播的信号数字化,便于工作人员对其有效的控制。每个电视节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都是经过网络化和数字化处理的,首先利用网络化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进行整理优化,之后利用数字技术把声像转化为数字代码,从而确保所需编辑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视频质量,保证视频品质。利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可以使大量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便于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利用,从而从多方面满足了人们信息要求。
(2)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首先,通过运用网络数字化电视技术,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大量的最新信息,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到电视机中,这就便于人们对信息的高效获取和利用。其次,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筛选和分类,将信息进行有效的共享,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识别率和利用率。
3、网络数宇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实现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主要有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处理两个部分构成。首先,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网络平台,设置网络站点并建立广播电视服务器,确保广播电视在进行网络数字化操作时可以有效的提高传输质量。同时还要通过远程控制设置一些应用菜单,对各个需求的应用建立有效的链接,通俗的说就是要建立一个反应机制,当用户编辑命令时,通过数字化处理将文字转化为数字信息,服务器能通过网络技术智能筛选反找出正确且对应的资源。[4]其次,当用户进行选择时,用户可以实现智能化数字电视业务,除了依靠电视缺损有效控制数字广播电视的智能方法。越来越多的用户也可以利用网络应用程序选择的优势,通过广播电视设备,数字化的有效连接的网络,它可以确保网络信息可以更好地转移到数字广播电视。由用户选择后,该预先设定的广播系统的需求,广播系统服务器作为智能响应技术,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基于网络的,进行过数字化操作,实现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技术。
4、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当今信息时代,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一个落后水平,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发展方向的广播电视技术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因此,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机遇和挑战是相对的,我国要想加快广播电视技术在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速度,就必须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理念,把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广播电视系统数字化系统相结合,同时,还要立足创新扩展新的业务,例如,电视购物、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和付费电视等,打造立全方位、多样化、互动性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结语
总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显著的优势,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发展前景也是可观的,它既能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能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要想不断的缩小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不断优化与创新,从而使得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探析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
[2]魏家军;网络技术在电视广播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4年
[3]吴永锋;浅析数字传输技术在提升广播节目质量中的运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年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土地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并且使得数字信息化的时代诞生。然而测绘的技术也开始逐渐步入正轨,由传统的人工测绘,更新到了由测量器械进行智能绘制的方式,在测绘的绘制工作中,应用到了这一突破性的数字技术,使得土地的测量工作呈现出精确的稳步姿态。国家对于我国的土地开展规划和管理的基本核心,则是土地测量的工作,在土地利用的时候,可以在传统的土地测量阶段建立的数据库当中,搜寻出有关的资料,所以在这其中,测量方式的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
数字化的测绘技术
(一)数字化测绘的含义
数字化测绘指的是采用具备现代化的测量仪器,对其地质开展采集并且要以坐标的形式升级为数字化的信息,接着要利用计算机通过相应的专业软件处理后,得到相关地图的电子绘制方法,其中采用的现代化测量仪器可以是: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GPS等等。数字化的测绘以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作为精准、快捷、高效、基础的测量结果,其采用的方式与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极为相符,把在纸上画图的传统模式加以升级,并具备了较短的测量时间和精确测量精度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的内容
1、将地图进行数字化:在某地区需要数字地图,并且在时间不允许或者测量经费不足,不能够对于这一地区开展数字地图绘制的时候,采用地图数字化的方法就可以将这样的问题解决。把现有的地图进行数字化,就是通过采用绘制仪、数字化仪、扫描仪、软件以及计算机等对于地图进行处理,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获得完整的数字化地图。一般情况下,会采用扫描矢量法,此方法的精度非常高,可是它主要是依赖原图的绘制精度。但是,在扫描的时候产生的误差成分也是难免的,而且绘制的结果把原图进行数字化是最主要的目标,从而造成了时效性不足,因此,这样的方法只可当成应急时的方法。
2、数字化地图的绘制:这种方法在我国每个企业单位,进行测绘的时候都是有限选择的方法。在测绘的地图要求比例大或者没有地图能够数字化的时候,都会选择此方法。数字化地图在测绘的精度上极高,可以将标记事物的精确度严格控制在5cm左右。
3、航空测量的数字成图:测绘的地图其面积很大时,会采用航空进行拍摄,来获得地面的影像,接着会进行外业的判读,和内业的建模,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对于获得的数字资料开展模拟的方式,能够快速的绘制数字化的地图。航测成图是采用在空中拍摄的影像,来获取数字影像的资料,接着利用业内航测的软件进行严格处理,之后会成为数字化的信息,然后采用计算机对数字化的信息和影像的资料,进行对比后将模型建立,最终采用科学专业的软件,对其绘制出数字地图。航测成图其成本很低,精度和效率都很高,可以把在户外开展的测绘工作,极大程度上的转移到了室内完成。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一)碎部的测量
地根测量
此测量方式可以采用PTK技术在平坦的地域中,开展图根控制网的设置,依据GPS观测网的动态数据,能够看出点位的误差,并且其误差是非常大的,想满足比5cm误差小的临近范围是难的。因此,对于建筑密集地区或者城市的街道,其布局时有必要采用全站仪的方式,把图根的布局设立成结点网,这样就可以消除误差,并且也会避免在结合边界的附近出现超限的问题。
2、开展数字化采集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会利用测界址点的方式,对于可形成封闭权属的单位开展测量活动,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对于其他的地物开展测量。在测量采点的过程中,为使得记忆深刻,测量的工作人员一般会把不相同的地物,编制成相应不同属性的点。在打点测量的阶段,必须先测一个地物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地物的测量,把点经过内业进行数据转换,消除散点太多的情况而妨碍了绘图。
内业的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在结束的过程中,要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可是采用的测量仪器是不同的,造成导出的一些数据格式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有必要将全部的数据格式都统一转化成SCS的标准格式,这样才有利于之后的数据处理。数据在转换之后,可以开展地图的绘制,测量的人员,可以依据树木、房屋、街道的打点顺序,快速的绘制出其初始的数字化地图。
外业的调绘
完成内业的数据在处理之后,其地图的全部内容已经接近完成了70%左右,这时只要把外景实体,和初始的数字化打印出来的实体相比较,然后对于一部分空白的区域开展打点补充之后连接上就可以了。最终会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地图。
对于外业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
提高数字地图绘制的精度其主要的控制方法:1、在野外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于转战的次数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连续转战的次数是不应该超过三次的;2、在碎部测量的过程中,必须要规范的使用立镜,地物的要优先测量,然后才能在制高点上利用打散点的方法对于内部进行测量,最终要用丈量等等的方式进行精确的测量,此外,工作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整体的统计,并且要做好界址点中精度检查表对应的精确统计。
(三)土地测绘上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1、对于测绘结果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对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结果,都是呈现在计算机上,而且是用于特别直观的形式显示出来的,这其中包括了地貌形态、地籍要素以及地形特征等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测绘结果在查看上是非常方面的,即使非专业的人员也可以将数字化的测绘结果清晰读出。
2、使用的便捷性
数字化的测绘师采用智能化的操作方法,让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地测绘的时候非常的方便。在此期间,技术的创新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数字化的测绘更是要求严格,因为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智能绘图的测量方式,因此更新的速度是相当快的。然而数字化的测绘只要求对于软件开展简单的升级,就能够将技术的同步创新实现。
3、对于测量结果的适应性
每一个工程在测量结果中,对于每个方面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测量方式测出的结果不能够进行一次多用,而数字化的测量结果能够依据需要使用的不同侧重点,开展其数据的加工,使得与要求符合。
4、对于结果分析的基础性
把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所绘出的地图当成基础,经过软件进行加工,要以地图为模板进行规划,然后将实施的方案展现出来进行模拟。最终经过不同因素的制约分析,得出一个相对真实的方案模拟结果。
总结:
我国的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姿态,想要与社会建设同步进行,就需要精确、细致的地质形貌资料的搜集。为了能将地理信息实现数字化的处理,就要设置对应的信息资料库,同时要采用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对于地质的形态,进行科学化、现代化以及智能化的处理。数字化的测绘技术,极大程度上将传统的户外测量流程,转移到了室内完成,一方面将工作的环境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少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先进技术的有效引入,使得测绘的结果更加的精确。在先进的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等的作用下,人们全方位的共享数据库的资源也已经实现。
参考文献:
[1]欧柳环.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探索[J].广东科技,2012(5).
关键词 数字化 检测 数据 管理 快速
中图分类号:TP8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飞机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向多样化、多品种的方向发展,为满足客户要求,飞机制造企业必须具备快速研制和快速迭代的能力。传统的飞机制造模式已很难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必须有一种新的制造技术来替代,这就是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
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采用的一项新技术。本技术将三维产品制造信息与三维设计信息共同定义到产品的三维数模型中,代替二维图样,直接作为制造依据,实现了产品设计、工装设计、零件加工、部件装配、零部件检测检验的高度集成、协同和融合,开创了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崭新模式,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了飞机的主要研制手段。
为适应数字化条件下产品快速高精度验收和数据有效传递的需求,我们必须对数字化检测技术进行专门的研究,近几年,我国在数字化检测技术研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国际先进航空制造业的数字化检测技术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只是热衷于购买一些先进的测量的设备,在局部的一些点上干出一定的成绩,而没有从全局角度来考虑如何发展数字化检测技术,没有考虑如何合理经济地配备并使用测量设备,没有考虑如何对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也就是缺乏数字化检测技术基础性工作的专题研究,我们只有从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基础工作踏踏实实做起,循序渐进地发展,使数字化检测技术变成一种文化,变成一种习惯,最后才能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检测。
一、在数字化检测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一)应把数字化检测的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工装设计和工艺设计过程中。
设计模式往往可以决定制造体系的模式,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检测,就必须把数字化检测的理念融入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把设计基准、关键装配尺寸、辅助测量点、标注的注释、尺寸公差、容差分配、状态协调、测量点等关系到数字化产品检测的要素通过数字模型准确地表达出来。并做统一的规定和说明,形成一套专门的标准和手册,用于指导检验人员准确全面地识别检测要素,保证产品的正确验收。另外,工艺人员在进行工艺策划和工艺规程的编制时,要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地沟通,要把工艺文件中的一些制造信息如飞机分离面的确定等及时反馈给产品设计、工装设计人员,使产品设计和工装设计尽量与生产实际相符合等便于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能准确全面地识别出相关的设计信息,对一些在测量时很难确定基准的零件(如钣金件),工艺人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在设计时可在这部分产品上设计一些辅助测量基准。工艺人员在进行工艺规程编制时,要合理地设置检验工序,并选取合理的检测工具,把检测要素准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在考虑测量精度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生产效率和经济性因素。
(二)数字化检测技术应与生产实际与制造水平相适应。
数字化检测工作应与生产实际与制造水平相适应,对一些高精度复杂零组件,在制造精度可保证的前提下,我们尽量采用一些高精度的自动测量设备来进行检测,以满足其检测要求;对于一些制造水平无法满足设计精度要求的产品,如一些薄壁易变形的钣金件、复合材料零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制造精度,而不是刻板地在其上面推行一些高精度测量技术;对一些数量少、结构简单、精度较低的零件,我们一般采用常规的测量手段即可;对于一些需求量特别大的简单零件如螺栓、铆钉类,建议在专用的检测设备上对多件零件同时进行测量;对于一些铸造和锻造毛坯件,在入厂验收时,也建议在这些件上选取一些特征点,采用简便的数字化测量设备进行检测,以快速判断是否可满足后续的加工要求,避免投产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建立基于质量产品结构的集成质量管理系统。
应建立基于质量产品机构的集成质量管理系统,开发集成质量管理系统的共享平台,检验人员可在生产现场适时把采集飞机检测数据,并建立检测结果与质量产品结构的关联关系,纳入集成质量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飞机的质量档案,真正实现检验数据的高度共享和科学的管理。
(四)加强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培训工作。
在传统的飞机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检验人员一般以二维图纸和工艺文件为检测依据,采用通用工具测量,这种工作方式在检验人员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要他们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和适应以三维数模为依据并采用大量先进自动检测设备来进行检测的方式,难度很大,还需要一定的过度期。因此,我们必须对检验人员进行大量有关数字化检测理念与技术的培训工作,通过日积月累,让他们从根本上接受并适应数字化检测的这种工作模式,并具备一定的识别与操作能力,从中体会到这种改变所带来的乐趣。
二、结束语
我们只有从头做起,从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基础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进行发展,我国的数字化检测技术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才能适应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苏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吕琳,胡海明.浅谈数字化制造技术.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
关键词:数字化;测量;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去进行对土地的境界、土地的权属位置以及土地的面积测量,可以说是一种反映出国家土地利用的类型、分布的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业测量,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和重要的依据。
一、数字测图的概念
数字测图的方法有手扶跟踪数字化以及扫描矢量化两种。如果说某一个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但却因为经费的困难或者是时间的限制难以进行的时候,那么数字化的测绘方法将会是最合适的、最好的选择。数字化测绘方法能够充分的运用已有的地形图,要做的仅仅只是配备计算机、数字化仪或着扫描仪、绘图仪以及数字化软件就能够立刻展开相关的工作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就得到数字化的成果;而当地区的面积比较大的时候,则可以运用航空摄影机进行对地面影像的摄取,然后经过外业判读以及建立地面的相关模型,最后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测量,就能够直接的得到数字的地形图了。
二、数字地籍测绘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对于数据文件的管理
数字地籍测绘,其所涉及到的数据文件是非常多的,所以必须要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一般来说,绘制地籍图的时侯有四个重要的文件,分别是平面图的图形文件、界址点的坐标数据文件,地籍权属的引导文件以及权属信息的数据文件。基于方便识别以及管理原则,这四个文件的名称应该用街坊号来开始,而后面则用汉语拼音的缩写来表示出不同的文件。
(二)界址线的设定
界址线,可以说是进行地籍测绘的关键要素了,而界址线的设定是不是合理,对于地籍测绘工作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最初的地籍测绘中,大部分的地区界线都没有设定好,所以需要相关的政策来进行确定;而过去的单位在进行征地的时候,大多数都预留了1mm左右的影射地。由此可以看出,很多的宗地界址线其实并不是在围墙或者是墙壁,这样一来也就给地面标定界址点以及测绘界址点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街坊的划分
一般来说,在进行数字化测绘的时候都是以街坊为单位,从而进行地籍权属的调查,并且接下来的工作也是以街坊为单位来绘制地籍图、管理地籍调查表、地籍测绘成果。所以在进行划分街坊的时侯,其分界线必须是划分在街道、胡同的中心线或者是空闲的位置,不能够划分在单位的围墙上。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一)对测量的控制
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采用全球的卫星定位系统,也就是由GPS接受机以及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的快速动态定位系统。为了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对全站仪进行碎步点以及界址点的测量,而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其点位大都是选择在比较空旷的地带,根据GPS的测量规范,点位的周围垂直角15°以上的天空,都应该是没有任何障碍物以及大范围的水面的,而且点位要远离强功率的电台、微波中继站以及高压电线、变电所等等。
(二)利用已测地籍图进行室内数字化成图
手扶跟踪数字化:要让计算机和数字化仪进行连接,通过专业的软件用数字化游标来对地籍的要素以及相关的地形图进行跟踪、采集,并得出数字化的地籍图。其优点是能够利用数字化菜单以及屏幕菜单的操作,使得操作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整个作业的全图,从而方便分类以及选择性的采集,尤其是对于线条比较长的图形数字化采集,可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利就有弊,其缺点就是在进行作业的时候,每个作业员都要具备数字化仪,这样一来,投入的成本就会有所增加;进行操作的时候,作业员必须是站立着来进行作业的,从而也就使得整个工作中的轻度过大;采集中需要通过人的眼睛来进行判断和游标十字丝来采点,使得整个采集的结果无法保证高精度。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扫描矢量化:扫描矢量化这种方法是这一、两年才兴起的室内数字化方法,其操作的步骤主要是先将原图通过扫描仪来进行相关的扫描,从而得到栅格图,再运用专业的扫描矢量化软件,把扫描出来的图通过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方式进行跟踪矢量化,由此来实现原测地籍图的数字化测绘。这种扫描矢量化方法的优点就是能够直接的通过计算机屏幕来进行操作,从而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操作,其劳动的强度也相对的比较低,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可以进行放大采点,确保了采点的高精度。由于扫描矢量化软件是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操作过程,所以也大大的提高了数字化的作业速度。但是扫描矢量化也同样是存在缺点的,其缺点就是屏幕的范围是比较有限的,不能一次就看到整个图像的全部范围内的作业面。对于大量的室内数字化工作,扫描矢量化算是比较好的选择了,而且随着软件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优越的性能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三)地籍调查
将已经预编好了的地籍号的地籍图进行缩小打印以后,把它当作地籍调查的基本底图,而图上的宗地要按照预编地籍号打印成宗地图,并且由国土局的工作人员在底图的指引下,挨家逐户的进行地籍的调查,而界址点则可以利用已有的数据,在图上用几何作图的方法来进行相关的解析。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利用数字化的测绘技术来对地籍图进行测量,是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的,而且数字化的测绘技术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具有投资比较小、工作效率比较高、成图比较美观、精度比较高等等的优点,除此之外还方便修改,便于利用以及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志敏,李海生.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
[2]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7.
[3]高恒昌,段朝晖,张澎.数字化测图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2.
[4]姜法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资源与产业,2007.
【关键词】数字化X线技术;口腔整形;根尖片
口腔整形之前,临床医生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详细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新技术,对口腔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X线平片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一系列的组织结构不清及边缘模糊等。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通过把光信号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显示在显示器上,减少了其他因素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亦提高了效率[1]。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口腔整形患者206例,均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进行辅助检查,其影像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口腔整形患者206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96例,年龄13~36岁,平均年龄15.1±2.5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D型牙科X线机、Digora系统设备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进行检查。
1.2检查方法:
1.2.1首先将CCD 传感器置置于患者口内所拍摄牙的腭(舌)侧,采用传统根尖片的分角线技术摄影。患者、水平角度和 X 线中心线与传统根尖片摄影方法相同,但选择垂直角度时因 CCD 质硬、厚,且不能弯曲,不易贴近牙齿和颌骨的腭(舌)侧,不易与牙龈紧密贴合,故应选择校正的垂直角度投照。
1.2.2数字化成像操作:曝光时间选用 0.08~0.16 s,曝光后通过Digora系统去除塑料封套,再将影像板放入Digora扫描器,关闭扫描器窗口进行扫描,此后读出装置将数字化X线图像读出,并显示在监视器上,进行后处理之后,将最为清晰的数字化图像用佳能打印机打印出来。
1.3评价标准:对根尖片数字化图像质量分成优、良、差三个等级。优秀:被检查牙齿位于图像中心。牙齿结构完整,垂直角度正确;正确的水平角度,即牙齿的邻面不重叠;正确的X线中心位置其他结构无重叠;照片具有明显的对比度和合适的清晰度。良好:有一项未达到优秀标准。较差:两项或两项以上未达到优秀标准。
2结果
本组206例数字化根尖X线片图像质量分为:优秀为165例(80.1%),良好为34例(16.5%),较差7例(3.4%)。对于处于良好及较差的数字化X线片中,包括:图像边缘切空较轻的21例;图像清晰度及对比度模糊的10例;牙齿长度变长或缩短的5例;图像清晰度锐化过度或图像严重失真的5例。
3讨论
上世纪80年代末,法国首先将直接数字成像系统应用于口腔医学,由此第一个口内X线摄影术RVG被发明[2]。而现今最新的数字化X线系统,则包括:信息采集部分、信息转换部分以及信息处理与记录部分。其原理在于可以把IP置于扫描器中,并转化为模拟电信号后,再次转换为数字信号。一般扫描在半分钟之内既可以完成。图像直接出现在电脑显示器上,非常方便快捷。
数字化X线牙片与传统根尖片相比,其优点包括以下几点:①数字化X线牙片无需胶片,X线图像能够实时的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不必显影。此外,其曝光及影像诊断的时间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小了器材的损耗。同时,其曝光时间可由低到高,不影响影像分辨率,这也让患者收到的辐射水平降低,更加安全。②数字化X线牙片摄像的宽容能力很强。传统根尖片需要根据被照牙随时增减曝光条件,而数字化X线牙片仅仅采用单个档位的曝光时间就能够完成所有牙位成像[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曝光后获取的数字信息既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又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操作上更为简便。③根尖片数字化摄影技术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图像的各个局部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同时还可以进行再加工处理,如对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调节,边缘增强、黑白反转、三维重建,局部放大,伪彩复制、存盘等[4]。这些都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获得更多更为精准的口腔内的细微诊断信息,这也是传统根尖片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④数字化X线根尖片技术还能够将照片复制、打印。这对制作患者的病案资料的工作来说,无疑是高效流畅的,因为可以采用电脑自动完成,可随时调用、检索照片。
数字化X线根尖片应用于口腔整形中的不足点包括:①数字化牙片技术采用的CCD 质硬、厚,由于 CCD 板的厚度和硬度,投照时必然跟牙根尖产生角度[5]。②尽管Digora系统在电脑显示器上所显示的牙齿及根周组织结构亮度可调,影像清晰。但一旦将其生成为纸制打印报告时,则会发生部分细节信息的脱失。由此可见,打印在纸上的图像其总体显示效果不如传统的根尖片摄影报告清晰。③对专业技师的要求较高。首先,在照片投出以后,先要调整其清晰度和对比度,直到其可以达到最佳诊断效果时,进行发送到系统网络中[5]。但是,准确并快速的调整其清晰度和对比度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员才能熟练掌握,否则速度过慢或图像清晰度不够,都可能影响患者诊断。
尽管目前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随着电子软件的开发以及性能更为优良的感光材料的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克服以上这些不足,取代传统根尖片而广泛应用于口腔整形领域。
参考文献
[1]肖玲.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术在口腔医学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02)
[2]姜毅.口腔X线摄影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05)
[3]张万林,张刚,马绪臣.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装置的研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04)
[关键词]计算机数字化 测绘技术 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243-2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硬件的制作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全球都进入到了信息与数字年代。而在测绘领域中,各类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方式(如平板成图、简单调绘)。数字化的工作方式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于成熟,不仅减轻了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强度,同时也提高了测绘范围和准确度,现已逐步成为主流的测绘方式。
1计算机数字化测绘技术简介
1.1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由美国国防部发明,即Global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此技术是运用同步卫星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定位,且定位精确。当前GPS 卫星数量非常的多,全球范围所有角度至少都有四颗卫星,实现了全球24 小时定位。且具有定位精度高、操作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主要包括:静态定位技术(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
1.1.1静态定位技术(GPS)
GPS 定位技术需要1-2 小时的时间才能实现同步观测。伴随对GPS 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此传统方式无法满足人们需要,因此静态定位技术由此产生。此技术具有适应性强,不被天候影响和网型构造影响等特点,可以解决点、点不能通视问题,通常运用于大型控制测量。
1.1.2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
RTK,又称Real-time kinematic,是实时动态的差分法。此方法是当前常用的新的GPS 测量方法。传统的动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静态测量想要获得厘米级精度需要在测量后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而RTK 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法,可以实时在野外得到精确度为厘米的测量结果。
RTK 工作形式:通过数据锭- 调制解调器基准站把观测值、站点的坐标信息以电磁信号在同一时间发送至流动站。流动站接收数据同时采集GPS 卫星信号后取得观测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及时给出精度为厘米级的流动站点位坐标。RTK 广泛运用于线路中线定线、用地测量中。
1.2光电测距技术
此技术的载波是采用红外光或可见光,通过测定光线在沿线两个点间的来往传播时间来计算距离的技术。该技术主要运用在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中。
1.2.1电子水准仪
电子水准仪亦称为数字水准仪。由20 世纪90 年代蔡司公司发明,在自动安平水准仪基础上发展来的,以自动安平水准仪作为基础,在望远镜光路中增加镜、探测器,采用图像处理电子系统二构成和条码标尺的光机电测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此技术有效补足了GPS 定位技术的缺陷,且具有测量速度快、精确度高等优
点。电子水准仪在数字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1.2.2全站仪
全名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可将电、机、光集合成一体的测量仪器。且具有测量速度快、操作方便、精确度高等优点,可以实现一次安置仪器即可完成测站上的所有测量工作。通常运用于大型建筑及地下隧道施工等变形监测和精密工程测量中。
2传统测绘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作效率不高
传统的测图方式采用的是仪器测图,通使用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平板仪、经纬仪等。运用仪器测到点平面坐标或水平角等来确定点的位置,之后绘图工作人员通过计算得出三维的坐标,按坐标把点展至图纸上。跑尺按照实际地形向绘图员报告测的是何点,此点应与哪点连接等,绘图员当场按照展绘点位关系用图式符号把地物描绘出来。这样不但增加了野外工作时间也增加内业工作量,且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差错。
2.2测图精度差
传统测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到以下误差的影响:展绘、测定、地形图上地物占刺点误差等。当前虽普及了红外测距仪器、电子速测仪器,测距与测角精度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运用白纸测图方法绘制的地形图无法展现出仪器的精度,其图解地形图精度未能得到应有提高。
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运用中的特点分析
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运用中具有以下特点:
3.1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化测绘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仪、GPS、数字摄影测量仪、数字化仪等为数据采集工具,在外接输入输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的数字空间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综合测绘系统。采取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最直观的反映事物的要点,大大提升了工程测量的自动化程度。
传统的对工程图和比例尺过大的地图需要进行复杂的野外测绘,其工作时间周期长。由于运用了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野外测绘人员的劳动量和强度。
3.2数据整理快捷
数据化测绘形成的图形承载的信息量很大,对于不同的数据可以进行分层存放。数据化测图整理非常方便,携带式计算机应用可让部分编图通过掌上电脑等外来数据采集完成,让数据整理或更新快捷、方便,测绘人员只需要存入数据的一些修改即可得到全新食物数据图形。
3.3测绘精确度高
数字化测图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即可方便、简单的完成图形编辑操作,测图的时候也避免了复杂的记录、考核、计算等。数字化测图是通过数字化技术自行更新而实现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出现误差机率较小。数字化测图让数据在传达过程中减少了误差,可以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
3.4图形属性信息丰富
进行数字测图时不单单是要测定地形点的坐标,还要知道所测的点属性是什么,当时就记录下此点的测点的编码以及连接信息,显示成图时利用测图系统中图式符号库,只需要知道编码即可从库中找到和此编码相应的图式符号就可以完成图形。所以,数字测图时所采用的图形信息,其包括点定位信息、连接信息以及属性信息,方便查找。
4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4.1数字测图技术的主要内容
4.1.1原图数字化
如果一个地方要用数字地形图,但因为一些外在原因制约的时候,原图数字化是非常合适的。可充分利用现在地形图,只需要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数字化软件即可工作,且能在较少时间内得到数字化的结果。
工作方法有两种:手扶跟踪数字化、扫描矢量化,矢量化精度和效率更高。但利用此方法获得数字地图的精度要比原图精度差。且反映的只是白纸成图时地表上各种地物、地形、地貌,同时性不好。所以仅可作为应急的方法布局。为了有效利用此方法得到数字地图,可通过侦测、补测方法,实测一部分地物点精确坐标,之后再用这些点坐标替代原坐标,调速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原图精确度。且随着地图不断更新,实测坐标的增加,地图精度也可得到相应提高。
4.1.2地面数字测图
在没有适合要求大比例尺地图的地区,可直接运用地面数字测图法,此法也称为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是我们国家目前各个测绘公司运用最多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得到的数字地图精确度非常高,只需要采用一定方法,重要地物相对于接近控制点的精度在5 厘米之内的,完全可以胜任。
4.2数字测绘在数字地球中的运用
数字地球指的是将社会与经济各方面的信息统一到一个地理坐标总体中,按数字形式存于计算机内,所有机构、个人都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方获取相关信息。
数字地球是非常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复杂、涉及部门较多,没有任一部门或团体可以独自承担,需要信息科学、空间技术等部门周密配合。测绘作为信息学及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空间基础信息的处理和获取,向信息者提供多元化的数字信息已成为测绘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因此,数字测绘在数字地球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5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