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工程

汽车工程

时间:2022-11-06 13:1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工程

第1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XX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机械等人才的重点培养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吉林大学南岭校区汽车学院则被誉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匪浅。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汽车理论、汽车及车身设计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前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吉林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XXX

XXXX年XX月

第2篇

关键词:智能自动化技术;汽车工程;智能控制;模糊控制技术

引言

随着智能技术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和智能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汽车更能满足人们的智能化需要。

1智能控制技术及系统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智能化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控制领域对智能技术的一种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和理论同控制技术和理论结合在一起,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对系统的自动控制。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一种具有智能行为的系统,智能系统具有某种智能化行为,对系统的问题可以发出正确的响应,这就是智能化系统的特点。智能控制系统中模块控制和仿人智能控制是两种重要的技术,模糊控制是在模糊控制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智能控制,模糊控制采用模糊推理作为主要的处理方式,以人们的控制经验为基础,对人们的控制决策进行模仿。模糊控制技术是人们的推理经验,并且通过语言来表达这些经验。模糊控制工程的计算方法是采用模糊算法,从而得出系统的控制规律,模糊控制技术与传统的控制方法不同,它主要采用行为规则库,规则表达与人的推理系统比较符合,这样人们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很方便。仿人智能控制中的控制环节部分是以控制作用的人构成的,并对特性进行模仿从而构成数学模型,讲了与之对应的控制器,这样可以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2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汽车智能自动化技术是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两个领域相结合的,汽车电子技术改善了汽车的动力性能,使汽车在驾驶过程中更加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汽车电子技术中的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变速器控制和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结构主要有传感器和电控单元组成,保证汽车在不同的工作状况下可以稳定的运行,驾驶员可以很方便的对汽车进行操作,油耗降低了,动力传动系统的冲击也减少了,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牵引控制系统和驱动控制系统等,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在轿车的应用非常广泛。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座椅、自动门窗和视野照明控制等,可以增强汽车的安全性。多媒体娱乐和通信系统包括车辆导航、故障诊断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系统等,主要是把人、车和外界的信息连接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实现对车辆电子控制功能的协调处理,未来的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朝着移动智能办公的反向发展,把汽车和远程服务结合在一起,建立智能化交通系统。汽车的安全技术是智能自动化在汽车工程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雷达技术可以开发出车辆自动碰撞系统,轮胎的综合检测系统的应用可以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在汽车的安全领域的发展中汽车智能自动控制技术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3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3.1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后视镜位置随动系统中的应用

位置随动系统是位置控制技术,是对位置反馈的一种控制技术。位置随动系统根据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位置控制系统和数字位置控制系统两种。位置随动系统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位置随动系统的输入量是变化的,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相应的变化。系统中供电电路采用可逆电路的设计方式,伺服电机在正向和反向两个方向进行转动,这样可以把正向和反向的位置偏差消除掉。

3.2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后视镜模糊控制系统

汽车后视镜是汽车车厢外的关键零部件,安装在汽车驾驶室外的两边,驾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通过后视镜对车辆行驶状况进行观察。驾驶员对后视镜的调节通过X轴和Y轴的转动调节来调节位置的角度。驾驶员对后视镜进行调节主要是根据自己的视线高低和驾驶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通过后视镜观察行车过程中车辆左右的情况以及在驻车过程中车辆两侧和车尾的具体情况。驾驶员通过手动方式对后视镜的调节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很难达到精确的调整,准确度低。角度的大小和转动的速度的快慢等都是很模糊的,所以我们在对汽车后视镜的控制中采用了模糊控制技术,这样可以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驾驶员对后视镜进行调节主要是调整到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对控制的精确度要求不高,我们在对汽车后视镜位置进行控制采用单位制环控制的系统控制器进行实现。汽车后视镜模糊控制位置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在汽车后视镜模糊控制位置系统原理图中,位置设定的值以模拟数值的形式存在,位置设定值经过转换器进行转换后通过单片机来是实现模糊推理,单片机把数值进行精确的输出后转变为模拟量,然后在功率放大器的作用下实现电机的正向和反向转动,这样就可以实现后视镜的转动,与此同时后视镜的转动带动反馈电位器进行转动,通过模拟控制器进行控制,实现对后视镜的位置控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核心是模糊控制系统,控制器工作原理主要是把输入量通过运算推理得出理想的输出控制效果,模拟控制器是把模糊输入量通过相应的运算推理而产生输出控制作用。模拟控制器是把模拟量通过规则推理得出精确的控制量,我们在模糊控制器进行设计的时候采用模糊芯片,模糊芯片的特点是推理速度快,并且自动化控制精确度高。

3.3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智能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车辆的使用频率增加,车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气敏传感器智能化技术对车辆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驾驶员根据气敏传感器检测的结果采取车内空气改善的措施。车内空气质量智能检测技术结构原理图如图3所示。车内空气质量智能检测系统可以显示车内空气质量值的高低,如果空气质量值高,发光二极管就会发出绿色的光,如果空气质量值差,那么发光二极管就会发出红色的光,同时发出铃声提醒。车内空气质量智能检测安装对臭气味反映灵敏的AF20L气敏传感器,AF20L气敏传感器是一种半导体材料,AF20L气敏传感器的阻值随着表面氧化还原反应而进行变化,AF20L气敏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回路电压设置为10V-20V,使用非常安全。

3.4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驻车刹车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汽车使用自动变速箱的比较多,这样驾驶员在对汽车进行停车刹车的操作时候非常方便,而且还不需要进行换挡,但是自动变速箱和手动变速箱比油耗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市场中手动变速箱的汽车还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本文的研究是手动变速箱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汽车上坡停车制动的自动化,通过倾斜角度传感器获取汽车的倾斜方向角度值,汽车处于上坡状态的时候,脚踩刹车进行停车的操作进而出发开关实现开关的闭合,倾斜角度传感器把倾角转换的电压值反馈出来与功率开关的开启电压值进行对比,如果大于功率开关的开启电压值,那么继电器被启用,驻车刹车电路系统被驱动,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汽车在上坡过程中刹车系统的自动化。在汽车驻车刹车系统设计中采用高速功率的开关集成电路TWH8750,TWH8750的塑封结构采用TO-210模式,外部由5个引脚组成,其中TWH8750的第二个引脚的电压值达到1.5V的时候,电压就会被开启,器件电路开始工作,系统中继电器实现通电吸合,在汽车驻车系统电路中的接点实现闭合,驻车刹车系统启动,LED灯发光并发出警告。TWH8750在工作运行时候的电压值设置为10V-20V之间,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系统中设计了稳压电路。本系统中电路设计最关键的就是倾角传感器,对传感器的选择要按照以下参数进行选择,倾角传感器的检测范围-30°到+30°之间,FSO的值设置为60°,倾角传感器的稳定性0.03°MAX,响应时间为0.2S,倾角传感器的绝缘电阻100欧姆,倾角传感器工作温度-20°到80°之间。系统的整个电路在供电的时候采用12V的蓄电池进行供电,采用稳压电路对系统进行供电。

4总结

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对智能自动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工程的发展更加注重智能化电子技术的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新,袁冬莉,高佩霞.用于自控教学的位置随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1).

[2]梁郑岳,杨剑,潘斯宁,刘易,康兴裕,朱荣,田淋瑕,陈中柱,班智博,张松,林铁坚.基于电控集成智能控制的柴油机降油耗技术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7(03).

[3]周之光,张桂香.基于带切换增益模糊调节的滑模控制算法的车辆电液制动系统[J].汽车工程,2010(03).

[4]张硕,刘进一,朱忠祥,杜岳峰,谢斌,李伟.基于LabVIEW的电动车智能控制创新教学实验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7).

第3篇

1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校企合作中,必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企业以赢利为目的,旨在通过为客户服务创造价值,更注重短期的效果与效益,与学校的性质不同。学校为社会培养人,立足于为企业培养在后续发展中需要的人才。所以学校要寻找与用人单位的切合点,建立可行的运行机制,从而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在企业一线专家的指导下,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已完成与企业合作的方案的制订,使教学系在合作管理与硬件建设上的目标更加明确。1.1与企业共同制订了《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机制》为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人才培养适应企业的要求,做到把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堂,汽车工程系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修订专业标准、修订课程标准、制订课程实施计划、培养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教育能力。骨干校建设期间,我们依据校企合作的方案,与企业共同制订了《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机制》,将聘用企业技术专家进入课堂(参与教学)转变成专业教学中的工作常态,管理机制涉及企业兼职教师应承担的工作、聘任条件、聘用时间节点、管理办法。得益于几年来得到的企业的支持,无论是校内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还是学生实习管理等,企业专家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2与企业共同制订了《汽车工程系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学生顶岗实习与实训是高职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不影响企业的工作,学生在到企业实习之前,要先在校内接受职业规范教育,在仿一线实际环境中开展各项训练活动,达到企业要求的初级水平。依据校企合作的方案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汽车工程系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包括顶岗实习与实训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重点融入了企业承担的管理实习学生的技术人员(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办法。要让在校学生通过实习亲身感受到实际工作对他的要求,让学生在企业中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怎样做才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为就业奠定基础。1.3与企业共同制订了《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教师实践锻炼运行机制》在教育教学中承担工作的教师,多数来自于院校。从系里教师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有一部分来自企业技术人员,但是远远不够,教师的能力亟待提高。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决定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工作,结合学院的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企业锻炼运行机制。教师实践锻炼运行机制从组织管理、教师任务、工资待遇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目的是为成为具有“双教”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创造条件。三年里,我系已有五批教师按计划到企业参与了工作。

2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

2.1做好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得以生存的关键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中还有技校、中职、高职不同层次的划分,学院在升入高职后,在教育内涵上有待提升。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校企合作,找准学校培养的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确定人才培养方向。(1)建立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两级专家工作团队。教学系为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首先面临着专业建设,把握北京市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开发新专业,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在确定专业的基础上,对本专业面向行业的各个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将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训练中。针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我们成立两级专家工作团队:一是以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为主进行机制建设及专业发展及教学方案建设的研讨,做好方案的制订;二是在合作企业中聘请一线专家与技术中心主任骨干教师共同做好课程建设的研讨,完成各项骨干校课程建设任务。除此之外,每年召开两次校企合作会议,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展开讨论,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教学系工作开展。(2)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在生产一线,我们将多个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的成长经历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成长为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的工作经历和必备的知识与技术能力,让我们看到对学生的培养从专业能力、职业规范方面进行培养仅仅是他们成长为优秀人才的一个方面。企业专家们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除专业以外的沟通、应变、表达等综合能力,是决定学生成材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制订素质培养方案,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2.2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石。实践中应以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形成、与企业合作的不断深入与拓展为核心。几年中,汽车工程系始终坚持与企业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上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对学生的教育坚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放在首位,从爱企、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生的质量得到企业的认可,成为企业用人的首选。(1)找准就业工作岗位。以汽车相关专业为例,教学系开展企业调研,确定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针对与高职教育对应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对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未来发展应具备的能力分别进行探讨,确立38项能力培养目标,分布在5门核心技术课程、8门专业限选课程和9门实习实训课程中。这些能力是围绕维修顾问、维修技术、维修工程师、服务专员、技术总监、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等人员确定的应具备的能力。入门岗位包括机电维修、车辆保养、销售、配件管理、售后服务岗位。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打下基础,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2)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学生实习任务。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学生要成才,其能力需要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承认。因此,我们在校企合作中积极开发用人单位,学生实习与就业的企业达到三十多家。2010年至今完成了企业认知实习的有3届学生12个班,生产实习的有3届学生8个班,毕业生顶岗实习的有3届学生16个班。将校企合作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列入日常的教育环节中,按照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的考核办法,由企业参与教学的人员直接给学生打分,企业实习学生请企业人员写出评语。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委员们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将实习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学系,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会议上提出育人或训练方面的改进意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化,教学更加开放,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即可了解企业的要求,感受到企业文化,为就业做好准备。通过合作,不仅仅学生走出去了,学校还将企业技术人员请进课堂,形成课堂与企业一线的互通,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与训练环境。

3结语

校企合作是教学系做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环节,我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初步形成,将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实现学校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作者:赵便华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第4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03年10月14日~16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暨2003中国汽车工程学术年会”。参加庆祝活动的有对汽车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一代专家、工作在科研生产一线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大型企业集团、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代表,还有长年默默无闻、辛勤劳动的学会工作者,也有团体会员、个人会员、海外会员的代表共300多人。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相关产业部门的领导、国内外各兄弟“学会”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李岚清同志专门发来了贺信,周光召同志特别题写了贺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1963年8月31日成立于长春,在期间,学会工作曾一度中断,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开始恢复正常工作,先后有、胡亮、张兴业同志担任一至五届学会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不断发展,形成了由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科技展览、书刊出版、工程师继续教育、科普宣传等组成的核心业务,创办了一批在行业中有很高知度名的精品活动或项目,并且作为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的理事单位、国际太平洋地区汽车工程师会议的发起国之一,与世界各国汽车工程学会和知名汽车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友谊,在国内外汽车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进入21世纪,汽车学会将过去主要面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转为面向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使汽车学会在行业中的作用正在被更多的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所认知。建立了汽车专家库,共聘请了汽车行业20多个领域里的179名学科带头人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特聘专家,参与国家汽车工业科技发展战略方面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及汽车行业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和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跟踪等一系列涉及我国汽车工业科技发展方向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汽车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会的工作和在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凡是涉及到汽车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的制定,都有学会的有关专家参与,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委托参与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的调研和论证工作有所增加。学会代表汽车科技界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许多重要的观点得到采纳,使汽车工业的科技发展能够遵循一条适合中国汽车工业实际情况的技术路线。

要把汽车工业从汽车生产大国建成汽车工业的生产强国,科技发展是先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作为汽车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在这一进程中是大有作为的。现代化的汽车工业是以电子化和信息化为根本途径,现代科技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汽车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汽车学会正在尝试开辟新的领域,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为行业的发展做更多的工作。今年汽车学会与国外合作,成立了世隆华汽车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开办了学会的第一个网上刊物“汽车每日咨询”,用最快的时间为行业提供国际汽车动态。最近又与搜狐网合作,共同开办了“搜狐数字车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示中国汽车的发展水平,使广大的网络用户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汽车产品的最新信息,同时为企业搭建一个长期的产品展示平台。

第5篇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专科隶属于吉林大学,一共开设24个专业,学生可通过网上报名,电话报名等方式进行招生报名。

专业有汽车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车身数字化设计建筑系、法律、护理学、生物制药、药物制剂、项目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公司管理、国际经济与管理、国际贸易、投资理财、商务英语、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艺术设计、学前教育、视觉传达、汉语言文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关键词:深度融合;地方经济;车辆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168-02

通过大量调研,构建与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增加我校培养的汽车专业学生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融合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本专业的就业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满意率,实现新办专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定位

目前,安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拥有奇瑞、江淮、华菱、合力、扬子、飞彩、合肥昌河等一批国家定点汽车生产企业,具备生产轿车、重型车、轻型车、微型车、客车、专用车、改装车等多个品种汽车的能力;同时,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和有较强竞争力、能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零部件制造群体[1~2]。安徽省、市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我校“车辆工程”这个新办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大舞台,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也理应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地方汽车工业的发展要求,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专业定位的依据。

对我校而言,车辆工程新专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办出专业的特色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3~4]。据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应该适应当前我省汽车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胆创新,与地方汽车工业充分融合发展,积极面向汽车制造业和销售服务业,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拓宽专业面,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培养宽口径的应用型车辆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们的定位是准确地、可行的。

二、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目标和步骤

1.发展目标。我校建立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示范专业,其在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机械自动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基础和优势。因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确定为: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平台,逐步体现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方向,以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育才理念,注重与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的融合。争取在“十二五”末,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梯队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建立起完整的车辆工程实验室;在四个研究方向(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汽车CAD/CAE工程、车辆系统动力学及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和汽车电子与故障诊断技术)上力争取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逐步快速地将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品牌专业。

2.发展步骤。着眼于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安徽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应用型车辆工程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宽口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心。用“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来实现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一步,在实现硕士点突破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以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国家级教改示范专业为依托,充分、高效地利用本学院现有各种教学资源,如技术基础课中有多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实训工厂、省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等等,加速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方面建设。第二步,争取达到重点建设专业的验收标准后,在不断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本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

三、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经验

为达到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全面进行教学支持系统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条件建设等。

1.教学观念转变。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更加理智,主要表现在对学科和专业的选择、所学专业对今后就业的直接作用或帮助、就业岗位变化后的适应能力等等。这就使得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的培养时,按“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原则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服务。

第7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汽车工程制图;应用;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1-0094-03

“汽车工程制图”是高职高专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典型零部件的表达方法,能够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汽车零部件图样。目前设置100课时,5.5学分,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该课程较为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体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较高,故大学新生感觉难度较大。

在进行教改之前,老师课堂讲得多,学生自己思考得少,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是几个积极的学生回答就算解决了问题。所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人数就少,大多数同学不能主动的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机械接收状态。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同学回答的问题不关注,不倾听同学的发言,也不能及时做出补充评价,学习状态松散,缺少相互促进、共同达成目标的氛围。为了培养新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校“汽车工程制图”课程组成员三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述如下:

一、有机整合“汽车工程制图”课程的知识点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学、工程制图基础、零件图与装配图,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如果一个个知识点学起来,理论体系虽然完整,但学生学完后,没有整体意识,一旦接触生产中的实际图样还是出现问题,其绘图与读图能力不尽如人意。为此,本课程组成员深入研究课程,归纳课程内容,把制图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计成职业活动中的项目、任务,立足于为后续课程提供支撑与服务的宗旨,培养学生工程制图的基本能力,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以完成汽车典型零部件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过程形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研究,探索出学习“汽车工程制图”的新路子。

例如,这门课要求学生首先熟悉常用制图工具,掌握基本制图标准,掌握常见尺寸注法及几何作图的方法,如果按传统教学,则由教师把这些内容在课堂进行讲解,然后做相关习题进行巩固,这样的教学学生最后也掌握了相关知识,但是略显单调和枯燥,现在把这些内容都归到“汽车工程制图的认知”这个项目里,设计一个任务---绘制汽车起重吊钩的平面图形,把知识点融入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阶段是教师首先布置汽车起重吊钩平面图形的绘制任务,讲解任务要求,使学生明确目标、领会任务,然后在教师协调下,学生分组结成协作学习小组。接着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学习完成本任务需要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绘图工具的使用和图线练习;工程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几何作图方法和步骤;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作图方法和步骤等。这阶段工作需要教师讲解时抓住重点,讲解十分钟左右,就布置相关习题练习,边讲边练。以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阶段是在教师引导下分组观察汽车起重吊钩,对汽车起重吊钩进行形体分析,并明确绘图步骤。最后能正确选用绘图工具独立合理绘制出吊钩平面图形。这个阶段要求教师课前设计好完成每一步需要的时间,并要求教师组织好课堂。

第三阶段是对所画图形的图面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首先由学生自评,再进行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体评价。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最后教师再布置绘制其它汽车零件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巩固绘图步骤。

通过实施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达到了使学生正确绘制汽车零件平面图形的目的,同时任务驱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设计的每一个任务都是选择汽车典型零部件为研究对象,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一致。制图的其它知识点也是把内容融合到相应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里,来完成汽车典型零部件的绘图、读图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任务完成了,知识点也掌握了,学习效果良好。

二、采用项目引导、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做合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怎样能够通过制图项目的实施,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是我们教改的重点,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课程组不断探讨的新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让学生对每个项目要完成的任务清楚明白,为了完成任务所用到的知识点也做到心中有数,具体到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法

首先把学生按5-6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相对固定,选出一名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实践证明,分组开展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思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例如,学习绘制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利用学院地处汽车城的优势,到汽车零件生产企业,购买汽车连杆轴承盖零件,布置给同学讨论以下问题:该零件绘图选择多大比例、选择几号图纸? 怎样选择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及绘图的基准线? 怎样布置图面?怎样确定绘图步骤?

任务布置完后 ,进行小组讨论。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讨论完成以上任务并写出结果,再把结果贴在白板上。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从每个小组随机抽出一个学生到白板前介绍自己组的绘图方案,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教师对每组同学的汇报进行评定打分 ,把方案不同的地方标下来,在课堂上进行总结。通过这个环节之后,每个学生对整个零件表达的分析过程都清楚了,明确了应该怎样表达连杆轴承盖的三视图。以后再遇到类似零件三视图的表达,只要按照这个步骤去做就行了,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小组讨论学习促进了同学们团队意识和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的形成 ,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学风。

2.讲授法

讲授法是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一中的“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教师直接讲解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的概念,这样能让学生直接、快速、精炼地掌握。

3.案例教学法

这种方法在工程制图的课堂上我们也经常使用。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例如:螺纹紧固件连接画法中的螺栓连接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由于线条较多,再加上若干规定画法,学生的作图往往错误较多,我们课程组把五六类典型的错误画法总结下来,然后用PPT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挑错,让学生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再与正确画法进行对比。通过讨论、分析与对比,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4.体验学习教学法

“体验学习”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而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例如,在 “汽车装配图识读”项目教学中,组织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齿轮泵装配图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搞懂工作原理、装配关系,读懂一个个零件,想象出零件实形;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阐述展示,之后再把齿轮泵实体发给每个小组,进行拆卸,学生从中体会自己想象出的零件实形和真实的零件的异同点。这种亲自体验的学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唤起了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在“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的支持下热情地求知。

三、结束语

经过三年行动导向教学的教改实践 ,我们体会到 ,教改之后教师教得轻松了 ,学生也学得轻松了,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变得爱学习“汽车工程制图”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了大大改善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 当然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必须有足够的专业技能知识 ,课前备课也要足够的充分 ,还要精心设计每一次课。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 2007:18.

[3]魏文杲.汽车工程制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12.

Application of Action Oriented Method i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Graphics” Teaching

YU Yan-ling,LIU Xiao-ji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Department,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Shiyan 442000,China)

第8篇

关键词:汽车工业 国家竞争优势 钻石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2001年,全国《目录》内103家企业汽车总生产量233.44万辆,比1981年增长了12倍。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施,即通过设置高关税壁垒和其它非关税壁垒,实行汽车工业进口替代。中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按照WTO的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关税壁垒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拆除使得“散、乱、差”的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考虑到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因此,调整和制定正确的新时期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在WTO架构下推动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和结构优化,对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在WTO架构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

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发表以后,在西方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受到国际贸易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的关注。

波特认为,“企业是国际市场上所扮演的主角。企业不只在一国之内发展,还各自有一套全球竞争战略,进驻许多国家。”⑴而“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因为它能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条件。国家不但影响企业所做的战略,也是创造并延续生产与技术发展的核心。”⑵波特指出,“产业是研究国家竞争优势时的基本单位。”⑶可见,“国家竞争优势”就是国家整合相关资源,协助和促进特定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波特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取决于该国的生产要素、内需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结构、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等四个关键因素,这四个因素构成了该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

在WTO架构下,中国汽车工业能否持续增长,取决于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笔者认为,基于汽车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呈现的新特征,应该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作为制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要着眼于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这是因为:

⒈斯密指出,“分工的范围必然总是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换言之,即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⑷在WTO架构下,中国汽车市场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导致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之间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一个汽车厂商甚至整个汽车工业都无法在一个自己可控制的区域内创造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或产品组合。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依赖于政府、社会、相关行业及支持性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生产出满足国际消费者偏好的拳头汽车产品组合。

⒉发达国家正在设置更高的汽车产品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以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并保护本国的市场。尽管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某些技术,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技术,如汽车新产品研发技术、关健系统总成制造技术等。于是,发展中国家在汽车市场竞争中将会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⒊发达国家在实现汽车工业现代化之后,正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自己的汽车工业,使得他们的汽车工业日益信息化、知识化。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尚未实现汽车工业现代化,现在又面临着汽车工业信息化、知识化的挑战。单独依靠一个汽车厂商,不可能自主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汽车工业,很难应对跨国垄断汽车集团的强有力挑战。

二、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

波特强调,“政府的政策其重要性不在于政策本身,而在于它对钻石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⑸ 因此,政府应当通过改善汽车工业的“钻石体系”结构,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汽车厂商作为汽车工业的微观基础,应当为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推动汽车工业制度良性变迁

不少人强调技术创新对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强大作用。但是它是以制度不起作用、不存在交易费用为前提的。必须认识到,技术创新的绩效受一定的制度安排制约。诺斯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要素;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就在于发展了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⑹因此,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最终是由制度决定的。

⒈推动汽车工业宏观管理体制创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汽车工业是为数不多的政府长期实行严格行政审批的领域。政府通过实行“目录制”来控制新汽车厂商准入、现有汽车厂商投融资以及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等微观市场行为。行政审批机制长期僭越市场机制,造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缓慢且缺乏活力。目前国家经贸委已经用所谓“公告制”取代目录管理。然而,公告制的基础仍是目录管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应当加快推出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制度,尽可能地让汽车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复位。

⒉完善汽车工业企业资本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我国大多数汽车工业企业是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与国有汽车工业企业投资主体单一、政企不分相适应,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这往往使得国有汽车工业企业目标不明确、缺乏效率,甚至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则因其固有的资本结构缺陷,往往受到跨国汽车集团全球战略的制约,其技术研发部门被合资外方掌握。为此,政府应当努力完善汽车工业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

其一,积极推动国有汽车工业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有资本充分介入汽车行业,坚决避免“一股独大”的资本结构。

其二,下大力气扶持中外合资汽车工业企业的中方母公司,帮助其成立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和汽车研发机构,改变合资外方掌控技术研发的被动局面。其三,严格执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了的汽车工业企业构建有效制衡、规范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⒊持续推进微观财政政策供给创新

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作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增殖税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企业所得税不是按地域而是按所有制性质征收,即中央企业的所得税由国税局征收,而地方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然而被选举经任命当政的政治家和官僚与其他人一样,他们的行为至少有一部分是受个人利益的驱使,而不是受社会利益之类的崇高思想支配。”⑺现行分税制所造成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博奕格局使得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地保护当地汽车厂商,外地产品很难进入本地市场,全国统一的、竞争有序的汽车市场难以形成。对于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反对地方本位主义,地方政府总是“阳奉阴违”。地方政府还极力阻挠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并购重组行为,其动机是防止税收流到其他征税主体手中。为重构全国统一的汽车大市场,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优化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中央政府有必要持续推进微观财政政策供给创新:其一,将汽车工业增殖税划为中央税,按某一特定时间段地方政府征收的增殖税为依据确定中央向地方返还额度,以维护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其二,将汽车工业企业所得税划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政府按企业所属地域征收应得企业所得税份额。其三,汽车消费税或类似汽车消费税的税种应当由地方政府征收,以提高地方政府发展与汽车有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积极性。 转贴于

第9篇

2012年11月24日,正值广州车展期间,在美丽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园,也上演着一场关于奥迪的小型“车展”。以关注本土汽车人才培养、激发学生进取精神为目标的2012年“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在历经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后,走进了华南理工大学。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站的活动是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科技文化节”闭幕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与广大师生见面,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活动中,奥迪未来三大先锋科技,以及“全方位未来汽车解决方案”以更加生动的形象体现出奥迪“进取、尊贵、动感”的品牌价值,并将品牌的精神传递给在场的所有人。

而作为年度的最后一站,华南理工大学的科技日活动也为2012年“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走得更远合作更深

回顾2012年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活动,在2011年原有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三所高校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三站,这也是“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首次走进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高校。

201 2年的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活动不仅走得更远,同时借助这一活动,各高校与一汽-大众之间的校企合作也变得更深更密切。

自2007年一汽一大众奥迪将“奥迪科技日”从德国带到了中国之后,奥迪便借助“奥迪科技日”将最领先的高效环保技术展现给中国的媒体与消费者。而从2011年开始,通过举办“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来作为“奥迪科技日”的一种延伸,将奥迪所倡导的领先科技带入校园,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汽车发展的未来趋势,充分感受奥迪“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内涵。在此次系列活动中,在校学生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环节,全面感受奥迪领先时代的科技魅力。

2012年,在“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活动中,校企双方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比如在同济大学站的时候,就启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联合培养卓越汽车工程师”项目,来作为该站“校园科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汽车工业人才。而在吉林大学站,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就2013预开发班选拔活动作为“校园科技日”活动的一部分,面向本、硕毕业生,旨在从大学时期到毕业,实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真正的“零缝隙”衔接,全面提升汽车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的汽车工业人才。除此之外,针对各高校汽车院系即将毕业的学子们,一汽-大众奥迪带来的校园招聘宣讲会更是受到了热烈欢迎。

奥迪科技人才是根本

作为世界高档车领军者,奥迪品牌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发展核心,而科技发展的关键,就是人才。在2012“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活动中,奥迪“以人为本”的科技理念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比如在最后一站的华南理工大学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科技文化节”中获奖的同学在现场就得到了学校领导与奥迪嘉宾的双重嘉奖。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泽的话说:“今年是一汽-大众奥迪第一次走进华工大,作为国内著名的高档车品牌,一汽-大众奥迪在普及汽车知识方面不遗余力、真心实意,为同学们打造全方位接触世界顶级汽车工业科技的机会,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也让同学们从实践中领略世界汽车工业前沿科技的魅力。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彼此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

的确,无论多先进的科技,没有人才的奉献和后备人才的储备,都是空谈。对此,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相关领导也是高度认同,表示“一汽-大众奥迪作为国内第一高档车品牌,24年来广泛吸收国际汽车工业领先科技,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顶尖汽车人才,全面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今天的莘莘学子正是未来的中流砥柱,决定了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高度。我们希望通过长久、广泛的校企合作,将奥迪最领先的科技带进校园,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本土化’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形式更新颖 内容更丰富

在2012年的一汽-大众奥迪校园科技日系列活动中,一汽-大众奥迪以很气势和高品质、多功能的展台亮相各高校,成为了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10篇

2012年7月,“首届全国汽车教学名师研习班”正式开班。该研习班分维修、营销和钣金3个方向,其中维修和营销2个方向于7月14—19日在山东潍坊举办,钣金方向于年7月23—28日在北京举办。本次班研习内容包括2个方面。

1 公开课交流

邀请“2011全国汽车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围绕相关课题讲授公开课,并邀请朱军、赵志群和陈永革等著名专家和所有学员一起进行现场点评交流。

其中,汽车维修方向的课题范围包括:发动机电控系统、电器和空调的故障诊断与修理;汽车营销方向的课题范围是:整车营销、配件营销、二手车营销、保险以及维修接待;汽车钣金方向的课题范围为车身测量技术。

2 专题讲座与研讨

对于汽车维修和营销方向的研习班,将举办有关“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和“自动变速器新技术”等讲座和研讨。对于汽车钣金方向研习班,则就“汽车钣金专业建设”和“车身测量新技术”等主题进行讲座和研讨。

此外,研习班举办期间,还结合“汽车双师认证培训”项目内容,对学员进行中国汽车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以下简称汽车工程师认证)考核。通过考核的学员可以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颁发的“专业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并可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申请认证评审。如能通过评审,则可取得汽车工程师认证证书,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人才。

作为汽车维修领域的专业媒体,同时也作为本届研习班的支持单位之一。《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向受训学校赠送了全年的杂志一套,为受训教师们提供了掌握最新维修技术、了解维修行业最新动态的渠道。

为了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加强汽车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双师”型人才的精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自2007年起,正式启动了“汽车双师认证培训”项目。“双师”型人才,是指汽车专业职业教育师资不仅仅是教师,还应该是具有专业技能的技师,更应该是能够充分研究专业教学的工程师,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到为什么这样操作。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被称为“双师”型人才,而“汽车双师认证培训”的目的,就是培养汽车专业教师成为工程师。

迄今为止,全国共有来自各中、高职院校的1000多位教师参加了“汽车双师认证培训”,通过工程师认证考核的有700多人,最终通过评审,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认证为工程师的约400人。通过“汽车双师认证培训”,使一批中、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每期“汽车双师认证培训”中务实而又有针对性的内容,都给受训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汽车双师认证培训”在国内各类汽车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项目中认可度非常高。

2011年11月,为了检验全国汽车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举办了“2011全国汽车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大赛”。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突出的专业教师,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明显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一线实践的能力,离汽车工程师的要求相距颇远。因此而带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面,教师们普遍思维模式固化,无法掌握其实质性的内涵。

为了进一步加强汽车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在保持原有“汽车双师认证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汽车教学名师研习班”项目,来强化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研习班举办的目的,就是让专业教师能够充分领会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质内容,掌握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专业教学中。

“全国汽车教学名师研习班”项目可以说是“汽车双师认证培训”项目工作的延伸,二者又互为补充。为此,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对这2个项目的定位,既可以单独举办,也可以在内容上进行交叉。像本次举办的“首届全国汽车教学名师研习班”,其内容除了对教学方面的研修之外,还有“汽车双师认证培训”的内容。对受训教师而言,培训内容有所拓展。

第11篇

关键词:塑料材料;汽车工业;应用;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87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技进步,汽车生产中应用塑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对提高汽车效能、美观及轻量化的要求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目前,汽车用塑料已由普通的装饰用途,发展成为制造结构性及功能性的部件,要求也不断提高,如耐热、高强度及抗冲击性等,塑料合金、改性塑料以及复合型工程塑料等应运而生。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高性能工程塑料发展前景广阔。

一、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从全球汽车产量来看,近10年年均增长率达3.18%,到2011年,全球共生产汽车7520.23万辆,其中中国汽车产量达到18通3.18万辆,位居世界第1,美国、日本汽车产量分别为862.40万辆和839.87万辆,位居第2,3位,此外,德国、韩国、印度等国家汽车生产量也较大。在同比增长率方面,增幅超过10%的国家有墨西哥、日本、美国和印度,增长率分别为14.4%,12.8%,11.3%和11.3%。详见图1。

图12011年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产量及增长率

二、塑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概况

全球14.3%的温室气体来自汽车工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节能和环保是汽车行业面临的两大难题,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可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减轻汽车自身重量是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汽车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0%-80%,CO2排放量降低50%-60%。如果我国平均车重减轻50%,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140万吨,而汽车采购成本也将有所下降。我国汽车行业产能增长迅猛,车用塑料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发达国家汽车的单车塑料平均使用量超过150kg,占汽车总重量的12%-20%,而我国单车塑料使用量约占汽车自重的7%-10%。在车用塑料中,通用塑料(PP,PF,PVC,ABS)价格最低,使用量比例约达到50%,其次是工程塑料(PA,PC,PPO,PBT,POM)约占14%左右,特种工程塑料(PSU,PEEK,PES)价格较高,使用比例较低。车用塑料品种及其使用量所占比例见图2。

图2车用塑料品种及其使用量所占比例

汽车用塑料零部件分为三类:内饰(装)件、外饰(装)件和功能件,部分车用零部件材料应用现状与改进效果见表1。

图2车用塑料品种及其使用量所占比例

三、工程塑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一)、尼龙(PA)

在汽车工业中,PA主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及其周边部件。发动机周边的零部件主要是发热和振动部件,要求能承受-40℃~140℃的环境温度,而且要耐砂石冲击和盐雾腐蚀,以及各种油、洗涤剂的侵蚀。

(1)进气歧管

中国一汽已经建立了PA66进气歧管的加工生产线,宗申集团与天津大学合作成功开发出465QE汽油机塑料进气歧管,二汽和几个企业也在筹建。随着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其他汽车厂也会相继采用尼龙66进气歧管。这样,PA66产品在汽车行业的使用量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PA进气歧管有四大优点:一是轻,通常重量为铝合金的40%;二是快,由于构件内壁光滑有利于提高进气冲量,可使动力加速3%~5%;三是省,PA进气歧管能带来良好气流,有助于汽油充分燃烧;四是廉,成本比铝合金低20%~35%。

(2)制动管和油管由于PA11管路具有质量轻、耐腐蚀、不易疲劳开裂、使用寿命长、安全方便、密封性好等优点,欧美国家广泛使用其作为汽车的制动管和输油管。我国大部分汽车采用PA11输油管。世界PA11、PA12的总产量约8万t/a,其中40%用于汽车工业。

(3)其它应用除了进气歧管、制动管和油管外,PA在汽车工业中还用于发动机汽缸盖罩盖、发动机装饰盖、散热器水室等,详见表3。

表3PA在汽车工业中的其它应用

(二)、聚碳酸酯(PC)

PC占5大通用工程塑料总消费量的56.1%,是唯一透明的工程塑料产品。2012年我国PC消费量约为148万t,进口量达137万t,市场缺口很大。预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PC仍将是国内最主要的通用工程塑料,在华投资PC项目的有拜耳、帝人、三菱等国外大型企业。PC具有透光率高(达85%~90%)、吸水性低、尺寸稳定性好、易着色、刚硬而富有韧性及耐热性、耐寒性、耐蠕变性、电绝缘性、耐候性、耐老化性优良等特性,但因其抗划痕和耐磨性较差而影响了它在汽车领域的单独应用。目前PC主要以合金的形式应用在汽车内饰件和外装件,主要为PC/ABS,PC/PBT,PC/PET合金,主要应用在灯具、仪表标牌、遮阳板和窗玻璃等方面。

(三)、聚酯(PBT、PET)

PET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磨损、耐摩擦,抗蠕变性好、刚性和硬度大、吸水性低、尺寸稳定性高。缺点是结晶速率小,模塑温度高,热机械性能和冲击性能差。PET很少单独使用,大都采用GF增强或通过填充、共聚、共混等方法改性后使用。改性PET在汽车上的应用包括车门反射镜架、雾灯、音响喇叭、天窗边框和顶棚等。克莱斯勒公司将PET/PP/PS共混并GF增强后应用于该公司的Wrangler吉普车的顶盖,使顶盖部件由原来的5个减少为2个,成本降低10%,生产率提高30%,且不需喷涂。

(四)、聚甲醛(POM)

目前国内能够掌握POM工艺技术并正式投入生产的企业并不多,产品品种很少,云天化是国内最大的生产企业,年产规模达9万t。目前国内POM的主要消费领域是家电及轻工业行业,汽车行业消费较少。2012年国内POM产量为29万t,进口量为21.3万t,出口量为5.7万t,表观消费量为44.6万t。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市场应用的不断拓展,POM消费量必将进一步增长。聚甲醛树脂是高度结晶的聚合物,具有类似金属的硬度、强度和刚性,很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都具有很好的自性、良好的耐疲劳性以及低磨擦系数,主要用于定性要求比较严格的滑动和滚动机械部件。

四、工程塑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展望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广泛,但企业在发展中仍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

一是汽车零部件标准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覆盖率低;标龄过长,跟不上技术发展;标准可操作性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等。二是产品基础原料国产化程度很低,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主要靠引进国外技术,而且生产装置规模较小、产品种类少,企业多从事工程塑料改性,基础原料生产的企业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工程塑料的发展。三是国内企业科研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有些品种尽管国内拥有自主技术,但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还应重视产业链的延伸,走原料开发、树脂合成与改性一体化路线。

(二)、应用展望

低碳时代大步走来,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发了绿色风暴,其中汽车塑料材料的绿色环保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性、可循环性、可再生性,以及汽车尾气的低碳排放,这也是汽车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1、复合型工程塑料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RT)LFRT在汽车中主要应用在保险杠、行李仓底板板、蓄电池槽、车门、车身、座椅靠背、备胎架、发动机底座、仪表盘等。LFRT基体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泰科纳工程塑料为其LFRT生产线引入了一款新型基体材料,导电和不导电的POM和PPS,具有重量轻、价格低、易于回收重复利用的特点,代表了LFRT未来的发展方向。

2、环保型塑料材料

以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5000万辆计,据专家估算,国内每年报废总量在250万辆以上,且还在逐年递增。全国有汽车拆解企业1000多家,拆下的巨量废塑料通过焚烧或是填埋的方法来解决。若能把这些数量的废塑料合理利用,不仅能解决环保问题,而且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未来的汽车是属于适应环境保护的绿色汽车,因而在此不可避免的要提到复合材料的环境意识。聚丙烯及其复合材料能提高材料性能,延长使用期,加强功能性,这些都是对环境有利的特性。但应认真对待并努力克服复合材料的再生问题,使复合材料朝着环境协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拥有国内最早的车辆工程(汽车)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内燃机)和热能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内唯一的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首家汽车风洞实验室和轿车车型开发中心;拥有汽车工程、内燃机工程及车身工程相关的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及7个硕士点;在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两个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现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队伍。

学院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和国外相关高校、研究所和汽车公司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在内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建立了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上世纪80年代起,学院就有访问学者和毕业学生到通用汽车公司参观、访问、学习和工作。每年都有通用汽车公司的学者和专家到学院进行学术活动,并且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尤其近几年来,双方的合作更加频繁和密切。仅2006年以来,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技术部的有关专家和领导就6次来学院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就整车控制、动力总成等主题和学院师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双方还围绕车辆动力学建模及其控制、轮胎模型、驾驶员模型及其控制、汽车空气动力学、车辆热管理、车辆(包括内燃机)的发展趋势、车辆自动变速理论、车辆的前瞻性技术等内容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和专题讨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此外,汽车工程学院和通用汽车公司还就整车控制、轮胎建模、动力总成等多方面正在进行密切的科研合作,尤其在轮胎建模及其应用方面更显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从1998年到现在,学院为通用汽车公司承担了8个轮胎建模及其应用方面的课题和2个动力总成方面的课题。大约有20名教师和7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双方的研究。

以轮胎建模为例,双方分两个阶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第一阶段(1998年至2004年)主要从事建模、验证与评价,第二阶段(2004年至今)主要从事应用研究。研究分为:非线性动力学轮胎模型、预测车辆在平滑路面上滚动的非稳态非线性轮胎模型、关于轮胎与路面动态摩擦特性及其对轮胎建模和车辆动力学影响的试验研究、非线性轮胎模型的开发、UniTire轮胎模型的开发及其应用、UniTire轮胎模型在ADAMS软件上的工程应用、轮胎非稳态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及驾驶员建模等8个课题。

通过双方几年的研究,建立了“统一轮胎”(UniTire)模型,该模型已经在ADAMS中得到应用。

在前阶段的研究基础上,双方还将就轮胎的耐磨性模型、重建低速轮胎试验台、建立高速轮胎试验台等三个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在学科建设的国际化进程中,汽车工程学院还聘请了包括通用汽车公司专家在内的国际级汽车人才来此交流。其中,通用汽车技术研究院的Dr. Hossein已经被吉林大学聘为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