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9:5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该调查报告包括七项主要内容,分别是: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途径、调查结果分析、青少年心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一 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12日~11月16日
二 调查对象
景泰县第二小学五、六年级和景泰县第四中学七、八、九三个年44个教学班的2433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346份。其中,农村学生1022名,占学生总人数的42%。另外,单亲家庭和父母离异的孩子69人,父母残疾的孩子21人,残疾学生18人,留守孩子132人,孤儿2人。
三 调查内容
主要从学生的心理现状(包括个性心理、学习动机等),人际交往(包括与同学、与老师、与父母间的关系等),心境状态(包括情绪变化、青春期心理等),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题目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
四 调查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学生集中采集信息,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同时就其中的焦点问题与学生进行座谈,最后结合调查问卷及学生自我分析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
五 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的心理现状
第一,个性心理。(1)69.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还可以,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很差,极少数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没感觉。(2)72.3%的学生最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36.1%的学生希望改变自己的性格。(3)78.1%的学生对“穿名牌”和“相互攀比消费”的做法持反对意见,25.8%的学生无所谓,0.5%的学生赞同。(4)76.2%的学生有信心改正自己的缺点,27%的学生有一点信心,极个别的学生对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全没有信心。(5)54.8%的学生遇到烦恼会向朋友诉说排解,27.9%的学生会向家长诉说,28.8%的学生会压在心底生闷气,1.2%的学生会找老师。(6)66%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情绪最大的因素是学习成绩,26.3%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少部分学生认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
以上调查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是满意的,能做到自信而不狂妄,且持有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状态。与此同时,青春期的学生闭锁心理表现得明显,他们有话、有秘密想倾吐,可对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他们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与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学习动机。(1)57.6%的学生学习压力较适中,32.4%的学生觉得压力较大,不到11.8%的学生觉得压力小。(2)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同伴的竞争,22.7%的学生认为压力来自于家庭的期望,15.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望。(3)调查结果还表明,71.2%的学生在考试时有点紧张,29.8%的学生考试时很轻松能够从容应对,4.1%的学生考试时很紧张、很焦虑。
以上调查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负担,这就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的心理疾病,从而不会调整自己考前的心态,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
2.学生的人际交往
调查结果:(1)67.2%的学生喜欢与人交往,3.5%的学生不喜欢与人交往。(2)45.8%的学生经常与父母沟通,37.3%的学生偶尔与父母沟通,8.8%的学生从不与父母沟通。(3)63.7%的家长重视关心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仍有22.3%的家长只过问学习,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4)50.5%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家庭是幸福的,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气氛是较融洽的,22.5%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家庭较不融洽。(5)50.6%的学生理解但不提倡男女同学的密切交往,17.7%的学生认为两情相悦可以促进学习。(6)53.5%的学生没有感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44.4%的学生很少感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2.8%的学生能感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7)71.5%的学生最不喜欢老师叫家长,42.6%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当众批评,13.5%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罚站学生。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与人交往,也能正确看待男女同学的密切交往。而能够与父母经常沟通,会让他们有幸福感,同时他们觉得与老师之间则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种现象说明多数学生有明显的闭锁心理。
3.心境状态
调查结果:(1)五年级:45%的学生时常会焦虑,12.8%的学生经常自卑,9.5%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2.5%的学生精神抑郁。六年级:49%的学生时常会焦虑,17.8%的学生经常自卑,11.6%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4.8%的学生精神抑郁。七年级:58.6%的学生时常会焦虑,22.8%的学生经常自卑,13.9%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5.3%的学生精神抑郁。八年级:32%的学生时常会焦虑,36%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九年级:27.5%的学生时常会焦虑,14.5%的学生经常自卑,42.8%的学生经常有逆反心理,16.3%的学生精神抑郁。(2)72.6%的学生偶尔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12.6%的
学生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14.5%的学生从来没有莫名其妙地感到烦躁、情绪低落、浑身无力过。(3)83.4%的学生从无自杀的念头,18.7%的学生偶尔或时有自杀的念头,0.8%的学生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的焦虑心理,呈下降趋势,学生独立意识增强的同时,逆反心理却呈上升趋势。这就说明了当今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性,少数学生有自卑心理,极少数学生会出现精神抑郁,而这种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当然,父母的性格特征和养育方式以及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4.承受挫折的能力
调查结果:54%的学生受过很大的挫折,认为能够承受;23.8%的学生没有受过很大的挫折,认为应该能承受;14.5%的学生受过很大的挫折,但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
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在面对挫折时都能够承受,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式来面对。
5.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调查结果:(1)82%的学生觉得心理健康发展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2)6.5%的学生觉得很需要心理老师的帮助,41.3%的学生觉得有一点点需要,32.5%的学生觉得自己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帮助,其余学生认为无所谓。(3)35.8%的学生会去心理咨询点咨询,20%的学生不会去咨询,37%的学生会看情况。(4)33.9%的学生认为咨询时面对面交谈比较好,27%的学生选择网络咨询,18%的学生选择书信交流,14.7%的学生认为电话较方便,15%的学生选择了随便。
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了解不够、认识模糊,对心理咨询抱一种观望和怀疑的心理,但对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基本上持欢迎态度。
6.其他方面
调查结果:(1)3.3%的学生认为上网应适当指导,19.5%的学生认为要严格控制上网。(2)55.6%的学生上网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26.8%的学生上网是学习需要,18.5%的学生上网是因为无聊。(3)53.4%的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55.9%的学生上网听歌;49.4%的学生上网查资料;41.4%的学生上网看电影;21.5%的学生上网看新闻。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对上网的兴趣浓厚,但利用上网学习的很少,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游戏、聊天和娱乐上,而有网瘾的学生只占少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上网应给予适当指导。
六 青少年心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存在焦虑心理
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恍惚,紧张不安。
2.逆反心理表现突出
青少年经历青春期,心理上逐渐成熟和独立,总幻想自己可以展翅高飞。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
3.少数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信心、谨小慎微、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严重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在特定的条件下或可能酿成离家出走、自杀,甚至犯罪等。
4.明显的闭锁心理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发的不良情绪若不能及时排除,日积月累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5.个别学生精神抑郁
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颓丧,自我评价消极,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病,有的会做出自伤或轻生行为。
6.情绪不稳定性
这类学生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兴奋过强或紧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应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易激惹性增高。
7.人际交往问题
正确引导青少年理性的处理好与家长、老师的关系是其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等能力的前提,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可更和谐地与他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七 对策及建议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一,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多参阅相关书籍,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定期咨询相关心理导师,避免心理问题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正确科学地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第二,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应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第三,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时多观察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积极地给予关心和引导。只有了解了他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帮助他们。还应立足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游戏活动、问题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与个别辅导工作。采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对症下药,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真诚地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进而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做好自己情绪的主人。
关键词:了解;调查;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41-01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必要前提。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高中教师104名,参加统计的问卷为104份。
2、调查工具:《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项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组成,80项问题分为10大类:(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2)心理承受力差;(3)适应差;(4)心理不平衡;(5)情绪失调;(6)焦虑;(7)抑郁;(8)敌对;(9)偏执;(10)躯体化。每类包含8个题目,每题分值为0.1―0.5分,总计4分。每类分为四个等级:A:低于0.99分,为正常;B:1-1.99分,为轻度心理问题;C:2-2.99分,为中度心理问题;D:3-4分,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在调查的高中教师中,除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一类有50%心理正常,其余各类均有80%―9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附统计表)
第一类: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A:10人 9.6% B:64人61.5%
C:14人 13.5% D:16人15.4%
第二类:心理承受能力差:
A:52人 50% B:2人1.99%
C:30人 28.5% D:20人 19.2%
第三类:适应差:
A:8人 7.7% B:60人57.7%
C:18人17.3% D:18人17.3%
第四类:心理不平衡:
A:14人 13.5% B:52人 50%
C:18人 17.3% D:20人 19.2%
第五类:情绪失调:
A:2人 1.9% B:58人 55.8%
C:20人 19.2% D:24人 23.1%
第六类:焦虑:
A:6人 5.8% B:64人 61.5%
C:12人 11.5% D:22人 21.2%
第七类:抑郁:
A:4人 3.8% B:46人 44.2%
C:30人 28.8% D:24人 23.2%
第八类:敌对:
A:10人 9.6% B:70人 67.3%
C:4人 3.8% D:20人 19.2%
第九类:偏执:
A:14人 13.5% B:64人 61.5%
C:8人 7.7% D:18人 17.3%
第十类:躯体化:
A:8人 7.7% B:66人 63.5%
C:8人 7.7% D:22人 21.2%
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灰心,心理压力大;心理不平衡;适应性差――对环境及人际关系不适应;情绪失调――心情不愉快,情绪不稳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焦虑――心理烦躁,对许多事情感到心烦,无缘无故紧张;抑郁――情绪低落,感觉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虑等;偏执――对人不信任,固执已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作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等;敌对――喜欢与人争论,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爱挑毛病,爱刺激或激怒别人;躯体化――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四、影响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成因
1.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教师的工作量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和试卷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等。高中教师更是还有周一至周五的早晨、中午、晚上和周六、日全天的值班工作。此外,新课程改革推进以来,教学方法如何更新才能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更新的考验。工作上的压力、更多精力的投入,使得教师身心疲惫。
2.升学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调查发现,许多老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教师的最大心病,学生考试学绩不理想是教师生活中的最大挫折。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也都以学生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家长把学生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加大投入,给孩子开小灶,通过各种渠道加重教师负担。升学的压力不仅加剧了校与校之间的竞争,还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升学压力既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杀手,更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杀手。
五、改善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全面提高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恐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大,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改进和建议
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平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怀、宽慰、理解和开导,帮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我们不能辜负他人的期望,我们要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调查背景与目的】: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来适应这个社会,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调查的基本方式】:
我们主要通过会议和访谈等形式来了解我系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
1、 资料收集:整理原有的相关材料,查看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 调查走访,开展会议。
3、 问卷调查
4、 资料整理:问卷分析研究,并且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成文。
【各年级的调查情况及解决方案】:
一、12级新生
1、关于学校 初进大学后,一些学生不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面对宽松的学习方式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打断的空余时间。*解决方案:校方应开展一些讲座,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学会自己怎样规划人生,使他们更加了解大学生活。
2、学习方面 存在调剂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不是很感兴趣,总觉得上课无趣,没有用处,且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学习压力大。*解决方案:班委应积极主动营造学习气氛,引导同学主动学习,建议制定学习计划,尽快投入到大学课程中。
3、人际关系 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发觉与周围的同学无法沟通交流,无法投其所好;与舍友相处不和睦,对于一些小问题无法合理解决。*解决方案:多开展一系列互动活动,增添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宽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4、性格问题 相对自闭,自卑,不敢表现自己,否定自己,无法自信、快乐地面对生活、面对大学这个小社会,不知如何做到取舍。*解决方案: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加入到集体中;而班委对于这些同学应多加关注,多与其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大学里基本是学生自主管理,班委担负的责任就更重大,工作与学习时常发生冲突。*解决方案:学会信任他人,将一些工作分与其他班委,但要在不涉及一些隐私及重要性大的情况,明白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作,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
6、环境适应 进入大学后,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认识新的人、事、物等,会感到迷惘、失落 、甚至想回到曾经的冲动。 *解决方案:学会适应,慢慢调整心态,自我激励。
总的来说,新生们已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但仍存在小部分孩子有着不适。
二、11级
经过大一的适应,生活和学习都比较平淡了。很多大二的学生会面临一个相对艰难的缓和期,有些同学会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时常感到无趣,有压迫感,爱瞎想等问题。这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同学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鼓舞他们在不影响课业的情况下,积极参加一些团体互动活动。例如,可以与同学三五结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心情。
通过对我系大二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二学生有些存在三慌,即年龄恐慌,学业恐慌,爱情恐慌。
1、年龄恐慌 很多学生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迈去入二字头,已经开始奔三了,觉得自己的青春正在快速地悄然流逝,且当有新生称呼学长学姐时,表示会有压力,所以不禁对自己的年龄产生恐慌。其实,只要我们以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年龄这个问题,认清事物总在发展的原则,不必太过在意,这个恐慌是能得到合理地解决。
2、学业恐慌 一进入大二,每个人都觉得学业压力加大了,看到大家都如此努力,我也要去努力才行,不甘落后,从而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其实,做好自己,给自己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并落到实处,你也能做一个很棒且不一样的自己。
3、爱情恐慌 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已度过了一个懵懵懂懂的大一时光,因而便会开始担心自己这四年里没有机会去体验爱情,对待校园爱情便产生了恐慌。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份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相信能得到一定的疏导。
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并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积极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要求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的给予沟通与辅导,为在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出一种更友爱,更和谐的氛围。
三、10级
1、 学习压力 大三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各种考试考证接踵而来,深入学习难懂复杂的专业知识,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解决方案:身为班委,应主动学习,平常与同学多沟通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为班级营造学习氛围,有人请教时,应耐心解答。
2、 恋爱问题 恋爱在校园里司空见惯,告别了大一大二的轻松日子,随着学生的年龄渐长,许多同学有了依恋。解决方案:校方应对学生恋爱进行积极引导;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护好自己。
3、 人际困难 有的同学较孤僻,喜欢单独行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解决方案:班级有活动应多鼓动同学们参加,让其感受到班级的氛围,融入班集体中。
4、 学业加重,班委的工作与学习容易发生冲突,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解决方案:若工作不涉及隐私问题,班委应懂得信任他人,适当将工作分配给他人帮忙,同时也能让其他人了解班级内务,提升班级凝聚力。
5、 更换季节,天气变化也带来了心情改变。解决方案:不要把时间排得太满当,节假日应多与同学出去放松放松,懂得认真工作,轻松玩。
四、09级
1、本学期大四学生已在紧张准备着毕业论文,选择导师,根据自己的课题准备着实验,查找文献,一切忙碌而有序进行中。部分学生已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如:参加考研、公务员队伍,但据说我校考研压力大,因为多数人选择报选外校,然而授课方式及资料差异,造成难度加大。
2、据调查仍有部分学生未通过英语四级,因其与我们的学位证书密切相关,大家十分担心,正在紧张准备着即将到来的考试,但有小部分学生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弃。
3、面临毕业,意味着即将踏进社会,即使已是足够优秀的学生也担忧着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激烈地竞争。
4、积极应战的大队伍中仍隐藏着自我堕落的小群体,经寻访得知,当看到同学或舍友前去自习、做实验,发觉自己缺少了目标,会感到不安、失落。
5、本学年首场毕业生招聘会已开展,据调查得知,此时,我们的简历还未准备好,或是发现简历上唯有荣誉缺少经验,或是简历上一片空白,种种问题令他们越发感到担忧和恐惧。
总而言之,大多数学生已准备好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份子,问题是有的,但总会解决的。我们已长大,要学会思考,学会承担,学会忍耐,。
结论: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106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58人,女生48人;大一学生约占55%,大二学生约占30%,大三学生约占8%,大四学生约占7%。被访学生都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19岁。
1.2方法。
前期组织编制调查问卷,进行测试筛选项目,最终确定问卷项目。在网络问卷星中设置问卷进行调查。在网络社群如班级群、学生干部群、社团交流群等大学生群体中随机邀请被试进行测试。
1.3数据处理。
问卷星网络施测后后台自动进行数据分析。
1.4调查内容。
了解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及行为,大学生对待上网的态度及网络对自身的影响。
2.结果分析
2.1当代大学生平均每日上网时间偏多。
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每个人上网时间都平均增加,相较以往一般成倍上涨。而且现今大学对学生的管束比较松,很多大学生在大一就带电脑进入寝室、进校园,这样上网时间增加则理所应当。就调查结果来说,一半以上的人群平均上网时间都在三小时以上,剩下的一半人群里也有44.34%的人群在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仅有6.6%的人在一个小时以下。
2.2大学生平日上网为了娱乐多于学习。
在现今信息业发达的时代,上网大学生做得最多的事情无非是打游戏、网购、交友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或连续剧等。当然不乏一些人上网是为了看新闻、查资料。大学课业比较轻松且课程较少,所以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经历了高三繁重课业的同学们一下子不太适应,从而觉得无聊、没事干。空闲时间里做得最多的便是浪费时间,做一些高中没时间做的事以打发空闲时间的无聊。调查中,上网看新闻、查信息、学习、查资料、更新博客、跟帖灌水、收发邮件的人群没有超过50%。而打游戏、网购、交友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或连续剧则一般高达70%~80%之多。由此可见,大学生上网娱乐多于学习。
2.3上网与人交流为了排遣压力、诉说烦恼的人群偏多。
对于现在很多人而言,网络是一个与人交流的很好平台,不局限于时间、空间,只要你有一个聊天工具、一个账号,就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就可以和他们交友聊天、谈天说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消除压力、打发时间、述说烦恼、分享快乐的平台。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不用有心理压力,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不爽的、想倾诉的都可以说,解决了人与人面对面说话尴尬的问题,也解决了见面时间、地点确定的麻烦。但也有不好之处,那就是长时间网上聊天使人与人的交流能力减弱。使很多人在网上能聊得很好很多,大话侃侃,可是一到现实当中,就变得腼腆内向、不善交际。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们是为了疏减心理压力和烦恼才上网聊天的,但也有很多人是为了丰富精神、满足心理才上网聊天的。当然也有人为了网购才与人聊天,但这只占10.38%。所以大部分大学生上网聊天都是为了交友,释放压力。
2.4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还是比较少的。
很多人在一些方面不是很文明,因为网络上很多信息都是虚假的,许多人顶着假信息做出不文明行为。但在这次调查中,76.42%的人从来没有在网上进行过不文明行为,说明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程度上说,素质文明还是不错的,但也有23.58%的人使用过一些不文明语言或者对一些人在网络上进行过语言攻击。说明现今素质培养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种国家性质。
2.5长期使用网络使很多人在一定程度上现实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长时间使用网络交际,使很多人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出现一些问题,他们常觉得和周围人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话题,与他人不亲近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不喜与他人交往,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顺利,感觉其他人都容易和自己发生矛盾。心情烦闷,觉得现实没有网络世界好。调查中,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并且在信息时代这一问题是逐步深入化的。
2.6信息发达时代,网恋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
对于网恋,人们众说纷纭,有赞同,有反对,也有中立的。赞同的人觉得网恋是一种人际交往、拓宽交际面的手段,使身处不同地点的人们也能聊天交友,甚至恋爱。反对的人则觉得网恋存在种种风险,现今很多人都借着网恋进行欺诈行为,又因为网恋具有“见光死”的常态,使很多人对网恋持避而远之的态度。对于这个问题,持中立态度的人最多,调查中高达72.64%,中立的人觉得网恋,或许说恋爱是顺其自然之事,并不那么排斥网络恋爱,但也不是很提倡,持“无所谓”态度。
2.7现今很多人都患上IAD网络成瘾综合征。
在调查表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是否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调查。就调查结果来看,106问卷中,13人在一定程度上患上了较轻微的IAD,网络成瘾综合征的比例说明现今很多人没有网络、没有电脑就不能生存,当然这一现象不止出现在大学生人群中,很多人群,甚至小学生中都存在这种网络成瘾现象。体现出很多人对网络的依赖性,体现出现今许多人在网络方面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危急的。
3.小结与建议
调查全面,学生参与度高
据悉,这次调查方式为问卷式,分别在《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上刊登调查问卷,同时,在课堂内外官方网站设立“2010中国小学生成长状态调查”专区,点击后进入相应的问卷调查栏目。问卷的统计采取随机抽样统计。另外,通过网上调查专区填写问卷的,其调查数据自动进入信息统计库。这部分青少年必须是有上网条件和上网时间。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往往来自城市和城镇,在周末集中上网的比例很高。一些青少年在回寄问卷的时候特别写信说明,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但因为住校上网受限制,或者上网填写问卷需要注册,不如直接寄信来方便。
2010年青少年成长调查从今年1月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共回收邮寄以及网络有效问卷超过十万分。采样范围包括中国内地所有地区,来自生活于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问卷占大多数,其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了这部分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自我认知。
网络游戏并不是狼来了
调查结果显示,当今中小学生对于网游的选择上更加趋于理性,每周玩两个小时网游或者基本不玩的小学生占到了64.21%,这一选项在初中是84.30%,高中生则达到了88.37%。
66.67%的小学生、72.36%的初中生和62.06%的高中生认为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不沉迷就好。”网络游戏在中学的盛行度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严重。
韩寒不敌郭敬明,鲁迅成为中学生最喜欢的现当代作家
在中学生最喜欢的80后或90后作家中,郭敬明虽然饱受抄袭门、炫富门等种种非议,但仍显示出其强大的人气力量,在初中生中以50.63%的支持率超过了第二名韩寒(43.72%)以及第三名张悦然(10.18%)。在高中阶段,郭敬明仍以43.17%的支持率超过了第二名韩寒(29.36%)以及第三名徐鹏(18.31%)。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90后作家无论影响力与支持率仍旧无法与80后作家们相抗衡。
与80后和90后作家之间的竞争相比,现当代作家之间的选择则显得平和许多,初中阶段的前三名分别为鲁迅(50.75%)、冰心(39.20%)、朱自清(29.40%),高中段的鲁迅仍旧成功成为第一(33.87%)、余秋雨则以21.37%的支持率紧追其次,金庸的排名是第三,支持率为19.19%。
90后消费更显理性,国货整体不如国外品牌
在消费分栏调查中,71.10%的高中生和68.86%得初中生认为质量是第一位的,价格其次,但在外形、款式与功能上,初中生更注重前者,说明针对初中生的产品在外形设计上要更加前卫时尚,满足他们追求“酷”的性格特点。高中生则没有太多区别。
在同时的“2010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排行榜’可以看出,在消费领域,在休闲衣物、食品等方面,国货整体支持率要高于过国外品牌,出电脑品牌外,绝大多数电子消费类产品均是洋品牌的天下,而国货品牌仍未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多数中学生承认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消极心理
在关于心理方面的调查中,68.49%的初中生和78.11%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心理比较健康,但有时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其中69.75%的初中生和67.84%得高中生认为已普遍出现过焦虑情绪的体验,同时,来自身边人的影响(尖子生、学习竞争、找不到朋友)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个别人产生自卑、嫉妒、封闭心理。
面对这种心理焦虑,极少数同学作出的类似离家出走、自杀或犯罪等极端行为,对此,大多数高中生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成绩不好,学习、升学压力太大,其次是心理有障碍,认为是因为家庭不幸、不适应社会、失恋的比例要低于初中生的选择,说明高中生更愿意从当事人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今青少年普遍缺乏专业心理健康老师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训练和培养,称之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我在教学中对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的小结。
1 利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依法统计,严守秘密”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在统计领域的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比如有针对性地选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因虚报、瞒报、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而被绳之以法的事例,告诫学生统计必须遵守《统计法》,它是每个统计人的职责和义务。同样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纪守法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否则必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表明统计是服务于社会的,要赢得统计客体的支持和赞誉,统计人必须做到严守国家、企业、个人的秘密,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孕育德性的基础;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建立一个公正有效、有序运行体系的基本保证。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国民经济的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识我祖国,爱我中华”。
2 利用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我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使用小案例教学法与行为教学法,结合具体情景,教给学生体现职业素质的具体方法,制定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社会与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和道德方面的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上网、看电视、看报纸杂志,去国美电器,去菜市场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查阅及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中以一个社会调查活动项目为中心,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2.1 分组准备阶段
向学生阐述考评方法、步骤,列出各步骤完成的时间表,让每位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推选出小组长,拟定调查课题,申报课题,确定调查范围,写出调查方案。
2.2 分组调查阶段
每个小组根据本组课题查阅资料,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打印并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调查进程,当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问题时,及时进行点拔。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动手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责任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
2.3 分组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各组对问卷汇总整理,画出整理表,撰写调查报告提纲,应用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撰写调查报告并打印,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2.4 学生讲解阶段
这是一个知识的主流反馈阶段,各组制作口头报告PPT,主要针对各组调查报告进行陈述和归纳,把调查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制作口头报告PPT,以恰当的形式传达给其他同学,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5 交流心得体会阶段
小组间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选出调查报告优秀小组到各班汇报,各班互相学习。
2.6 教师评价阶段
上述五个阶段每一步骤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学习成果,教师给出相应阶段的分数,即最后每一组的档案袋中有五项内容。在小组合作考核教学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考核所追求一种境界,小组成员间的使命互助活动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合作学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存在竞争,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合作成绩既是个人成绩又是小组成绩,各小组既是调查者也是被调查者,小组之间也要互帮互助,把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考试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当某一小组或某一人有一点一滴进步时,教师和小组成员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从而发挥合作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7 体会与收获
学生选择的调查课题内容广泛,有中职生的学习态度、理财观、人际交往、礼貌礼仪、职业生涯规划、技能训练、安全消防知识、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调查,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是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行为的检查与反思过程,同时是对小组长领导能力的检验过程,在调查报告中,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体育活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小组口号也有创意,有“让微笑充满校园,自信从我们开始!”充分展示了当代中职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实践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随着社会转变,我国19~35岁的年轻人面临多种心理困扰,众多年轻人正在使用专业心理服务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日前,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简单心理与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在京联合《2016心理健康认知度与心理咨询行业调查报告》,公开心理咨询行业的移动医疗数据群。这也是国内首次关于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报告。
报告指出,98.1%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两级分化。一方面,多数国人不了解专业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以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女性群体为主的心理咨询来访者已经开始主动求助。简单心理抽样分析的5000位真实付费来访者(使用心理咨询服务的人)中,平均每人预约9.6次咨询,平均每人在咨询中花费4631.1元,有15.5%的来访者在简单心理进行了20次以上咨询。
报告匿名抽样选取了真实案例共计5000人,国内顶尖心理咨询师386位,参考了上世纪90年代到2016年为止的心理学学术文献276篇,调研收集样本量1291个。
报告中分析了众多有关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反常识事实。例如,以消费或美食来舒缓情绪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使用这种方法应对心理困扰的人群有更多心理问题;海外留学生与华侨经常远程使用国内的心理咨询师,频率甚至超过国内多数一二线城市;98.1%的受访者均面临心理困扰,88.5%的人面临两个以上心理困扰。
有需求必然会催生市场。自2014年以来,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咨询移动产品由1家增长至64家,心理咨询师数量达到95万,呈现爆发式增长。简单心理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与移动医疗相结合,具有极高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
针对多数国人不了解专业心理咨询的必要性的问题,壹心理等平台以普及心理知识为主,同时用付费心理测试、线上课堂等方式变现;另外还有大部分平台以轻心理咨询为主,想要解决轻度的大众心理问题。
多位专业的心理行业从业者认为,在创业者试图使用互联网改变心理行业的同时,也要具有足够的专业精神,对各类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更清晰的界定和服务。
1.对象
某高级技工学校新生,平均年龄16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人数为680人,有效问卷631份,占96.7%。其中男生510人,女生121人。
2.测评工具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尊水平评定量表(SES)。SCL-90共90题,10个维度,分五级评分,1分表示没有症状体验;5分表示症状严重。该量表是心理健康普查常用的量表。自尊水平评定量表(SES),取总分作为变量,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及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SCL-90统计结
果显示10个因子分在1.28~1.79之间,各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结果显示,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等4项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强迫症状、恐怖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
2.SCL-90因子分
大于2表示被测试者在该项目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因子分大于3表示被测试者在该项目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SCL-90总分超过160分可考虑筛选阳性,632份有效问卷中,有124份总分超过160分,占19.62%。SCI-90因子分≥2分、≥3分的情况(%)
三、结果讨论
1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的首要条件。而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却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可喜的是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使他们更加专心地投入学习,让学生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兼而有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譬如利用学生渴望了解奥运会、世博会实况、神舟飞船发射实况等心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
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注重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通过伦理展示思想品德课的美,去说服和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思想品德课。同时,要改进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走科教兴国之路”为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创设情景,话题切入,让学生观看我国神舟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场景,待学生充分进入情景,教师适时抛出话题:看了刚才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靠的是什么?给学生稍稍留出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竞相发言,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2 利用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特点,激活学生思
维,展开合理想象,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初中学生的思维具体,感性形象成分居多,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鲜明、直观的形象上。只有给他们提供趣味性、可读性、可视性强的学习资源,才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新教材在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灵活、新颖、多样,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参与。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新教材,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促使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下面以第一单元为例谈一谈。
2.1 利用好故事引导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新教材以“孟杰和他的伙伴们”的系列故事作为各单元的开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节曲折而又合情合理。故事里的主人公既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情节中有对话并通过对话将一些主要的观点隐藏或渗透其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发学生对生活主题的思考,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单元内容的学习和探究中去。
2.2 利用好专题课的导言
每课的导言用简练优美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专题课的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如第一课导言选用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短诗《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以一个较为轻松活泼、学生较为喜欢的形式将学生带入生命问题的思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对生命的美好和价值切实有所感,有所思,达到教学目的。
2.3 利用好学习项目的内容
每课均分层次设置探究情景和探究活动,引领教学,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适时呈现基本价值标准和行为要求;另外,灵活设置“相关链接”“照片”“读一读”“议一议”等栏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活动中进一步确认观点,在实践活动中验证观点,努力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如在学习第一课“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材首先设置一组活动。1)看一看,即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照片――“高原鹿群”“海底世界”,对生动、多彩的生命有所思,并产生一定的联想。2)“收集与交流”,即课前收集与课上交流结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实体的图片,并对自己收集的图片中的生命实体进行简要介绍。3)“说一说”,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生命世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勾勒出心目中美妙的生命世界。这种形式生动活泼,拓宽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4)利用好“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我在成长”等板块。给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与周围同学相互讨论、协作学习或向教师请求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可对学生个别指导,学生则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交流等形式,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3 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作业的布置与反馈渗
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
力训练
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与其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教师去开发和科学利用。教师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通过作业进行记忆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张扬,潜藏的能力被充分挖掘,思维的空间得以拓宽,多器官合作运转,有效地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
3.1 注重作业的布置
笔者注重作业形式灵活多样。譬如,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最感兴趣的一个主题,阐述自己看法的课前演讲;让学生在每天记一条新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最新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总结成新闻评述;还有活动课作业,如根据课本中关于调查报告类的活动课,布置“校园环境现状调查”“学生自立自强情况调查”等活动;也让学生根据所学课堂知识办手抄报、撰写小论文等。学生在上述作业过程中发挥了聪明才智,磨练了能力,在成功中品尝喜悦。
3.2 注重作业的反馈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演讲、评论类作业由学生现场点评、打分;小论文、调查报告类作业由学习小组层层筛选,推荐优秀作品张贴宣传栏中;手抄报则直接在班级中张贴,由全体学生欣赏和鉴别。学期末把作业分成优秀的和有特色的两大类,装订成册,加以保存,形成作业资源库,让学生浏览自己的作业,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学习之路,体会自己在每次作业中的进步,从中体验到完成作业的自豪感和乐趣。
实践证明,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信只要勇于探索,长期坚持,学生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张迷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 R 395.9 G 444
【文章编号】 1000-981
>>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相关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形成与干预机制的理论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个性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与预防及疏导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武汉市高职高专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研究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现状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心理机制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对策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许珊丹.大学生伤害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韩慧,汤建军,张勤.蚌埠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研究,2012,4l(3):508-510.
[6]孙国仁,李红.网络成瘾与伤害的选择性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5(2):119-120.
[7]王严严。影响徐州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1):2卜23.
[8]袁杨,龙榕,苏斌.大学生运动伤害情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06-107.
[9]李振英,郭向晖.朝阳区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6):724-725.
[10]梁维君,龚萍,杨学文.湖南农村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流行特征与疾病负担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635-636.
[11]王声湧.伤害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
[12]毛迪,洪晓波.参与体育运动是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手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7):119-122.
[13]柯惠新,郝向宏,金锐,等。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2010.
[14]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36―01
一、小学寄宿制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 年龄过小寄宿导致学生情感缺失,感情冷漠。一些家长认为,在全日制寄宿学校就读后,学生的独立能力有所增强,而他们没有想到,这种独立能力的增强是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和感情为代价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对父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相应的父母的关怀与情感的交流及抚慰也是他们最需要的,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我们城区寄宿制学生过早地隔断了与父母的交流,也过早地割断了与父母的情感,致使学生在情感方面比较冷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缺失,这种现象易导致学生成为没有责任感、价值观、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上极其空虚的“孤儿”。
2. 学生长时间远离父母的监管致使行为出现偏差。学生远离家长的监管,加之他们本身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比较差,攀比和摹仿的心理较强,极易出现做事拖沓、做事没有条理性、过度依赖老师、说脏话、卫生习惯较差、自私、行为懒惰以及偷窃等行为。没有家长的指导和管理,坏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在平时的做事以及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行为就会出现偏差。
3. 长时间待在学校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学生无论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还是小学进入初中、高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人生的一个转折,他们的心理以及和同伴交往的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就会出现不良的身体及心理不适,主要表现是情绪喜怒无常;有的学生自卑心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失去信心,不能适应新环境,进而产生失落感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反应。
4. 寄宿制学校较为紧张的学习、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学校、家庭、社会等过分看重分数,因而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而这一点对寄宿制学生而言危害性更大,因为寄宿制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缺少业余生活,求胜心更切,压力更大,心理更敏感脆弱。
二、小学寄宿制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首先,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在中小学未全面普及,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其次,在学校里,平时更多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是班主任,相对其他老师关注的就少一些,忽视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或者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最后,家长缺乏和孩子的沟通以及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好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孩子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孩子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一些养成的习惯又丢失了。
三、解决策略
1. 合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要通过讲座以及校本课程向寄宿制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让学生了解自己,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周围的人支持的。为此,我们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确保每周一节(四十分钟),采用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为教材。通过集体辅导,解决个体咨询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互助中学会沟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在团体辅导课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松弛学生在寄宿制学校产生的紧张和不安,释放学习中积聚的压力,使平时的学习更加有效。
2. 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测试,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些调查报告可以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他们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为我们老师和家长敲响了警钟,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我校寄宿制学生正面对刚从家到学校的转变,对其心理状态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可以更客观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指导,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