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16 21:41: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第1篇

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

脱贫工作开展来,人社局高度重视包保帮扶工作,认真按照“六扶”包保责任要求,积极探索帮扶工作新模式、新措施,多次到包保村开展扶贫调研工作,切实履行帮扶单位工作职责,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提质提效。

一、**村基本概况

**村全村1209户,总人口5360人,耕地面积8600亩,位于**镇西侧,由11个自然庄组成, 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156人。目前系统内未脱贫59户104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户13人,低保贫困户21户53人,五保贫困户35户38人,由人社局10名干部职工负责包保30户66人。包保人每月走访贫困户至少一次,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就业 、产业发展等问题,投资10万元建设60㎡爱心超市,同时捐赠电脑、空调、办公桌椅等办公用品用以改善**村办公环境。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调研中发现,***村的贫困人口在生产、生活在都存在一些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难。“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村饮用水主要靠自家打井取水,到目前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三是用电难。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通过危房改造,三官村的贫困户住房问题已有很大改观,但仍有部分贫困家庭住房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并且村中卫生条件较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发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当弱。大部分群众还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群众文化生活贫乏,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小部分贫困户养猪、鸡、鸭、鱼或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村干部未能掌握实用技术,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三、导致贫困落后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从地理位置上说,***村主位于我县西北部,位置偏远,人多地少,缺水、行路难,生产和生活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通讯缺乏,信息闭塞,农副产品运输通道不畅,加上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开发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难以脱贫。

(二)因病致贫。由于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和设备的进步更新等多方面的原因,居民所承担的医疗费用正在逐年上涨,基本医保难以解决群众因大病承担的重负,在一些家庭,往往病倒一个,就塌下一个家。截至目前,系统内****村的贫困人口中,因癌症、先天性心脏病、慢性病等疾病致贫的有32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0.8%。

(三)自身原因。文化教育落后,人口素质还偏低;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事物、新产业的认识和接受慢,是造成贫困的内在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的层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

四、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村集体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实现***村率先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要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

(一) 提升站位,夯实帮扶工作基层基础。坚持将优秀干部沉到脱贫攻坚一线,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专干,锻炼党性、增长才干。做到把精兵强将选出来、派下去。真正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发展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实。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三大革命”中,要加大对***村的倾斜扶持和照顾力度,以帮助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二)改善条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今后要想方设法在公路、农田基本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自来水、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多组织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免费为贫困群众传授科技知识,送医送药,加大高新科技投入力度,用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的思路扶持****村发展。

(三)立足自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村的脱贫与增收,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只是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农民增加收入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民自身,有赖于农民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和艰苦的努力。人社局依托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针对****村有条件、有意向的贫困劳动者,采取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同时针对已经创业或者是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开设免费创业培训班,成功提高了这些贫困户的就业技能。

第2篇

“吉安县要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这是吉安县委、县政府向省市党委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吉安县是国家贫困县。按照脱贫摘帽工作要求,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577户48860人将减少到2133户491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8.4%下降到1.27%以下,贫困户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86个贫困村的水、电、路、通讯、文化等设施要得到明显改观,83个贫困村实现退出。

脱贫攻坚,历史使命。作为“四套班子”之一的政协吉安县委员会,牢记在吉安调研时“吉安、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要带好头,做示范”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巡视组关于“四套班子要形成合力”的要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高唱主旋律、共画同心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而勇于担当。政协主席郭钰山同志要求:“助力脱贫,人人有责,全县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不能缺位。”一年来,政协吉安县委员会积极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等优势,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出谋献策、贡献力量。

――深入调研,认真思考,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委员们通过提案、分组讨论,热议脱贫攻坚。委员提交提案 71 件,其中助推脱贫攻坚和经济建设的就有 26件。戴英和委员在《关于农业精准扶贫的建议》提案中建议要充分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扶贫;彭其厚委员对扶贫攻坚帮扶工作提出的五项建议均被采纳。特别是2016年11月开始,政协组织了一次“脱贫攻坚”专题调研活动,委员们深入最偏远的山区、贫困村实地考察,听取意见,提交了厚实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包括改进第一书记选派以及加强社会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等建议和意见20余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李克坚为此专门作出批示:调研报告针对性强,措施具体。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重点围绕2017年扶贫工作如何以“巩固”、“示范”、“榜样”为目标,提出具体意见交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

――广泛动员,汇聚力量,吹响“大扶贫”集结号。脱贫攻坚,人民政协义不容辞,政协委员责无旁贷。县政协发出了《开展助推脱贫攻坚履职实践活动的倡议书》,动员全体委员在全县脱贫摘帽进入决战决胜最后冲刺阶段的关键时刻,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为脱贫摘帽目标的顺利实现献计出力!一石激起千层浪。肖高龙委员利用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创办油田镇江下村黑木耳现代产业种植基地,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模式组建了黑木耳专业合作社,70户贫困户全部入股;陈朝明委员捐资30万用于登龙乡栋头村油发展茶产业;董仁权委员捐资10万元支助桐坪镇金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该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通过组织协调“百企帮百村”行动,促进了40余家非公企业和商会组织实施了产业帮扶、公益捐赠、就业用工,直接帮扶资金200多万元,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岗位千余个,落实“点亮乡村”公益项目覆盖86个贫困村……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县政协委员以产业发展、项目合作、援建设施、劳务扶贫、捐款捐物、捐资助学等各种方式,共筹集扶贫资金1200万元,受惠贫困户达5000余户。

――服罩行模身体力行,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班子领导分别挂点指导7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均取得了争取支持多、面貌变化大、群众满意度高的成效。郭钰山主席挂点横江镇大洲村,多次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走访慰问贫困户,核实相关资料,宣讲扶贫政策,倾听贫困户诉求,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出钱、出力、出物、出点子”。一年来,大洲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体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提振。同时,政协机关挂点扶贫梅塘镇河源村。在第一书记和结对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干部的密切配合,争取扶贫项目资金57万元,扶持资金37万元,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通电通讯、义务教育普及、医疗保障均为100%,发展了井冈蜜柚、养牛、光伏三大产业,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作者简介]

欧阳和德,吉安县政协常委、吉安县政协社发委主任。

第3篇

2019年以来,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茶桑产业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切实将行业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现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将2019年本中心行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帮扶村基本情况

按照县扶贫工作统一部署,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结对帮扶全县两个重点贫困村,漫水河镇平田村和东西溪乡杨树口村,2019年安排19位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55户183人。2018年度结对帮扶的平田村和杨树口村两个村已出列,结对帮扶对象已脱贫53户172人,还有2户6人拟2019年度脱贫。

(一)平田村辖23个村民组,606户,2228人。2016年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87户276人,贫困发生率12.8%。至2018年已脱贫73户24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5%,2019年计划脱贫13户19人。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现安排9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帮扶对象24户88人,2018年底已全部脱贫。

(二)杨树口村辖20个村民组,398户1460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394人,贫困发生率26.9%。至2018年度全村已脱贫120户35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以下,2019年计划脱贫3户11人,2020年脱贫3户7人。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现安排10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帮扶对象31户95人,2018年已脱贫29户86人,2019年拟脱贫1户3人。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全县43个贫困村都确定了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种养业专业村全部达标,其中确定特色主导产业的是茶叶的有37个村(杨树口村和平田村在列),15个贫困村实现了“一村一品”达标认定,其中十一个村是茶叶,占比73%。

二是2016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801户、32102人, 2019年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贫困户6589户,项目覆盖率达76%,其中2019年茶叶产业发展占比79%。产业奖补23368亩茶园。截止目前,共采购良种茶苗桑苗819.49万株,新建良种茶园桑园基地3210亩,15个乡镇,2401户贫困户受益。其中茶苗747.72万株,新建茶园2492亩,12个乡镇,55个村(社区),2205户贫困户受益;桑苗71.77万株,新建桑园718亩,

2019年杨树口和平田两个贫困村累计免费发放茶苗76.8万株,桑苗5000株。

三、帮扶举措

1、组织有力,责任明确。成立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分管负责,制定年度扶贫工作计划和帮扶工作制度。明确包保工作任务,定期研究部署扶贫工作。

2、定期开展调研。主要领导定期到村开展扶贫调研,认真查找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为结对帮扶村出谋划策。同时包保干部定期开展走访,扶贫领导小组根据走访反馈情况,认真开展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全体扶贫帮扶干部业务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中心脱贫攻坚工作。

3、主攻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第4篇

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交叉考核已经结束,从考核结果反馈的情况来看,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存在很多问题。4月15日上午县委常委扩大会上,我和xxx进行分工,我牵头包抓xx、xx、xx、xx4个镇。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座谈、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移民搬迁情况以及产业发展现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贫攻坚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在总结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了很多细节性问题,特别是脱贫帮扶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努力解决。总结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三个精准”不精准。一些达到贫困条件、应该列入贫困户系统的未被列入,而一些非贫困的农户反而被列入贫困行列,群众反响很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一些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致贫原因找得不准,没有针对贫困户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贫困户实际的、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而有发展产业的,没有与贫困群众充分沟通商量,帮扶措施不到位、不具体,形成的产业项目小而散,重点不突出,无法得到群众认可;由于前期工作比较粗放,一些贫困户没有达标就被退出,有的刚过贫困线也被退出,还有的贫困户程序上不完善也被“清理”出系统,“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的现象大量存在。

二是群众想贫不想富。部分贫困户将享受脱贫攻坚这一项扶民惠民政策,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坐享其成的谋生手段,政府长期的包办代替,养成了他们严重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甚至很多群众把贫困户当成了一种福利,一种荣耀,以能成为贫困户为荣、为本事,都不愿公开自己的真实收入,瞒报、谎报,不想摘帽、不愿脱贫,贫困户之间也存在攀比失衡心理,生怕自己脱贫之后吃亏,想方设法不脱贫。

三是干部出工不出力。一些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不经常,没有坚持每月走访帮扶。一些帮扶干部能够按时出工,

但遇到矛盾不先想解决办法,而是强调困难、上交矛盾,工作责任心不强,帮扶不积极主动。部分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责任未履行,只是“挂名”,形同虚设,上级检查了来转一转,出勤不出力,没有真正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四是工作队驻村不住村。部分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身子沉不下去、工作敷衍了事,存在浮躁、虚假、懒惰、扯皮等表现和纸上谈兵、得过且过、袖手旁观等不良倾向,来到村上只是做做样子,履行程序,导致了基础性工作严重缺失。比如一些帮扶干部的脱贫纪实手册填写不规范,部分贫困户家庭收入没有填写,家庭人员等基本信息变动的没有更新,个别帮扶责任人的二维码至今未上墙,甚至还有帮扶干部调动后,存在个别贫困户无人帮扶的问题。

五是部门职能不发挥。脱贫攻坚是当前各级各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些帮扶部门没有从头等大事、第一民生的高度来认识脱贫攻坚工作,没有结合部门特长对贫困群众开展帮扶,比如技能培训力度不大、医疗救助不尽全面、产业带动不够清晰,特别是金融机构,行业自行设置的贷款条款多,放贷受限,放贷积极性不高,造成在产业发展资金上收到严重制约。

六是镇村责任不落实。有的镇办等靠要思想严重,讲脱贫就要钱,没钱就不扶持。个别村(社区)认为脱贫是

政府的事,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热情不高,没有发展思路。部分村两委班子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战斗力不强,依赖思想严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足,对脱贫工作无思路、无办法。

七是产业带动不明显。“三带一创”精准扶贫模式落实力度不大,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效果不明显,个别组织或合作社将产业资金直接发放给贫困户,没有真正发挥资金优势,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原因分析

一是认识不足。一些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这项工作认识不足,主观能动性不强,扮演着应付上级检查的角色,总认为自己多年来想尽办法都没有脱贫,政府这三五年时间就能让我脱贫,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一些贫困群众自身也是在走过场、重应付,甚至是抱着一种看“笑话”的心态对待,私底下依然是我行我素,自我发展意识越来越差;一些帮扶干部在思想上不能正确的对待脱贫攻坚这项工作,认为上门帮扶就是填表记手册、照相做记录,只要做好了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二是“扶智”空白。在智力扶贫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有些部门即使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也只是浮在表面,没有深入,效果不明显,一方面由于培训内容老套,导致贫困户兴趣降低,另一方面培训知识不够专、精,对提高就业、实现脱贫帮助不够大,加上大部分贫困户

本身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层面过低,对培训知识的接受和消化有难度。

三是派人不硬。一些帮扶单位由于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够重视,在选派驻村工作人员时,将平时不想干工作、也不会干工作的干部派驻进村,还有的将临近退休或常年有病的干部派驻进村,应付充数。这些干部驻村后,不知道从何干起,不知道重点在哪,也不愿意干,形成了有人无功的“空架子”。

四是追责缺位。从国家交叉检查、第三方评估、考核点评、各级领导暗访和我们县上自查情况看,存在问题非常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追责缺位,总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严格执行责任追究机制,出现了一大批“慢作为、不作为”现象。

三、对策建议

精准扶贫必须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精准识别对象。本着“不漏掉一户、不虚报一人”的原则,以“六清五落实”的精准要求,采取入户调查、走访群众、大会评议、公开公示、交叉复核等办法,精准识别贫困非贫困。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的动态数据库,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是扶持主导产业。着力解决贫困户造血不足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逐一制定扶持菜单,推进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扶司要充分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控股、参股,在每镇办扶持发展一个镇办企业。各帮扶部门要在包抓村扶持一个集体经济实体。各部门要发挥好行业扶贫作用,抓好基础设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搬迁扶贫等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是强化政策宣讲。坚持立体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相关政策及主要措施。在县电视台开辟“脱贫攻坚集结号”专栏,每周播放“脱贫攻坚在行动”节目3期,开设“柞水脱贫攻坚微前沿”微信公众号,开展“脱贫攻坚最美人”评选活动。广泛采取扶贫脱贫政策培训、考察学习、典型引导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热情、干劲和主动性,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第5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等会议,安排布置全乡精准扶贫、县乡村三级新村规划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成立精准扶贫等当前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乡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自职能职责,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的动员、培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组织部部长同志就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做了培训。

二、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目前,全乡共有建卡贫困人口802人,311户,贫困率为5%。在深入调研的基层上,对两个精准扶贫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即:《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同时对全乡的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

全乡311户贫困户每户门口悬挂精准扶贫帮扶信息牌,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及责任人电话进行公示,方便贫困户的联系。

要求帮扶领导及帮扶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次数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时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问题。

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乡政府已制定出贫困户信息明细表,增收产业培育类由乡畜牧站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养猪、养牛、养羊等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环境建设类由乡农整办、国土所、房管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危房改造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能力提升类由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劳保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劳务扶贫、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有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四、抓住时机,把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省市县全委会的召开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人才等机遇,落实好方家嘴村、花朝门村、地母哑村等村的生猪、肉牛、白羽肉鸡产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幸福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养老社区安置近400户,撤迁钉子户5户,落实了小区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人员,基本完成村办公室的整改装修,新村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第6篇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X县统计局成立了调查组,抽取省级“三变”改革试点示范村X镇x村和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X村作为调研对象,采取入户访问、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人员与上述两个村村干部座谈并共同填报《乡村振兴相关统计指标调查表》,在每村选取x户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实施现状,梳理和汇总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通过对X村和x村全面深入的走访了解和“解剖麻雀”,我们对于近年来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乡村振兴”。

x.基本情况。调研人员通过查阅X村和x村村上档案的方式,对以上两个村子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x)X村。全村贫困人口占x.x%,属于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率达x%。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好,占总耕地面积的x.x%,主要是香菇、水果,有“三品一标”x个,“三品一标”基地面积x亩。农产品销售方式紧跟互联网发展浪潮,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农户x户,占比达x.x%。本村上学x-x岁儿童较多,占总人口比例达到x%,劳动力相对减少。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达到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达到x岁。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留守儿童x人,留守老人x人。通自来水农户x户,占比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占比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占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经济严重依赖财政投入,总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收入x万元,财政补助资金x万元。

(x)x村。常住人口x户,常住人口x人,其中贫困户x户x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x%,属于贫困村。村上生活垃圾经过集中处理方面比较到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本村x户,覆盖率达x%。在特色产业方面规模较小,“三品一标”基地面积只有x亩粮食种植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一半还多,农业生产依赖财政投入。使用沼气农户比例较高,达到x户,占比x%。在乡风建设方面,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儿童入学率达x%。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很大,达到x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保人数x人达x%,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基础设施建设较好,通自来水农户x户,达到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达到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x.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未脱贫人口仍占大部门,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集体收入严重依赖财政补助,没有经营性收入。

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乡村旅游产业链有待延伸。受限于信息、技术、资金等因素,X村和x村均没有开展乡村游的农户,村旅游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X村有x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食宿等接待条件有限,游客吃、住、游、娱延伸不足,尚未形成乡村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二是干部后备力量比较缺乏。

总体上看,目前X村和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干部缺乏、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达到x岁。

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尚在筹建之中,经营收入较低或无。

x年,X村村集体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x万元,x村村集体收入x.x万元,全部为财政补助资金。村集体经济后续发展乏力。

x.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能人治村”的优势,注重村年轻干部培养,通过村干部“传、帮、带”,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在农村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等环节加强规范化管理,让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首先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由政府帮助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务工技能。其次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当前,新农合医疗保障虽已全覆盖,但门诊报销比例低,看病住院仍然是农民的大笔开销,农村因病返贫现象还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及时实施困难救助。一些缺乏劳动力的低保边缘户,生活上的困难还不少,需要各级多加关心,定期摸底、掌握动态,及时予以帮扶。

三是进一步坚定绿色发展路径。

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逐步把自然生态优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扩大有机蔬菜和优质水果规模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品牌农产品。

四是进一步健全工作帮扶体系。

发挥政府经济部门的业务优势,帮助村里挖掘特色产业和资源潜力。帮助加强技术指导,在农业栽培、林业种植、等领域下派专业力量,帮助发展各类生产活动。有些基础相对薄弱的行政村,工作合力形不成,特别需要上级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指导员,帮助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合作,把那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并且认真负责的同志选派到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

二、“三变”改革工作。

x.改革实施总体情况。X县采取一系列硬措施,提早谋划、统筹部署x年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工作,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县上制定了《X县x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和《X县x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县“三变”办拟定了《X县x年“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和《X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按照整村推进、整流域推进、整沟域推进、连片开发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确保x年度x个贫困村x.x万人口顺利脱贫退出。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将清产核资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变”改革的基础和着力点,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计划x月底前完成股权量化、股份合作和项目实施工作。

x年继续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对初步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区域,先行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市场前景较好的初级发展平台。围绕食用菌、猕猴桃、有机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坚持因地适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推动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激活发展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x.试点示范工作开展情况及现状。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

x.“三变”改革试点示范取得的成效。脱贫攻坚中,X县按照试点先行思路,先期选择x个村社区试点,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三变”改革。县上从清产核资入手,认真摸清每个村社区的土地、山林、水域、旅游等资源底数,弄清楚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推动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激活原先闲置低效的资源。X镇X社区依托靠近X景区的区位优势,统一租用x户村民的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x家,每户每年获得租金x万元。

同时,积极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通过发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土地流转,引导吸纳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入股,建设农业园区、产业基地,让农民或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金分红等多重收益,加速发展农业产业、振兴村域经济。目前,X县已流转土地x.x亩,打造了万亩白茶、万亩猕猴桃等x个连片产业基地,新培育x家龙头企业、x家专业合作社、x户家庭农场。

期间,X县出台了《实物资金入股“三变”实施办法》《“三变”改革企业配股办法》等规定,强化利益分配导向,兼顾企业、集体、个人利益,明确界定了集体、合作社、农民等独立实体入股权重,企业根据规定对流转资源和入股资金分股配股实行保底,优先保障贫困群众,确保群众股权实现收益。县财政列支x万元,专项用于试点村“三变”改革;捆绑整合涉农资金,实行政策优惠,将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列入规划,优先扶持发展。依托政府在制度、财力、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X县“三变”改革进展顺利。

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x.x亿元,x个试点村共流转土地x亩,x亩山地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财政投入和吸纳社会资本x万元资金变成股金;全县x户农户入股变成股东,其中贫困户x户x人。

第7篇

2016年,XXX镇党委、政府为了快速有效推进畜禽养殖取缔和脱贫攻坚工作,更新工作理念,把脱贫产业发展同畜禽养殖取缔转产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到该地区有传统的食用菌、药用菌、中药材种植习惯和基础,明确提出“以转产促取缔、以产业带脱贫”的新理念,打造了畜禽养殖转产扶贫示范区,发展了香菇、茶树菇等食用菌,天麻、茯苓等药用菌,栝楼子、丹参等中药材产业。其中,栝楼子因投入少、适应性强、回报快、经济效益好等因素,再加上区域试种,带动全镇共发展300余亩,已成为XXX镇新兴产业。

一、栝楼子发展优势

栝楼子,葫芦科植物,别名瓜蒌仁、栝楼仁、瓜米,分布于甘肃、陕西、江西、湖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全身是宝,根(中药名天花粉)、果(中药名括楼实)、果皮(中药名括楼皮)、种子(中药名括楼仁),都是名贵中药,具有解热止渴、滑肠通便、镇咳祛痰、抗肿瘤、延缓衰老作用,并能治疗冠心病等;经传统配方采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栝楼子”,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被誉为“瓜子之王”,为中国特色保健食品。目前,栝楼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具有很大的医用开发价值和经济效益。

在我国,栝楼子以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种植面积最大。浙江长兴县种植栝楼子有近百年历史,浙江安吉县、庆元县,湖南桃江县,安徽岳西县,河南镇平县都有大规模种植。

该镇栝楼子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适应性强。栝楼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平原和山区的沙壤土、红壤土上都能生长,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环境,可耐受—17摄氏度低温,但不耐干旱和涝洼积水。在滩圩和山地可连片种植,也可在房前屋后、路边荒地零星种植,还可在香菇棚四周、衰败果园套种,使大量农村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具有节本增收、加速土壤熟化、减少杂草生长等好处。二是技术要求不高。栝楼种植技术简单易学,劳动强度低,适用粗放型管理,三月育苗,四月种植,八月下旬收取青瓜,九月底收取瓜籽,十二月收取根,全年只需抓好浇水、施肥、除草、剪枝等关键环节,非常适合千家万户种植。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后,在家留守的中老年人、妇女及低收入农户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自留地、责任田进行种植,可达到人人可种植、户户能增收的效果。三是经济效益好。栝楼子为多年生植物,每亩投入4000元左右,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种植当年即可收获,第二年达到正常产量,能连续高产5年以上,青瓜亩产量可达4500斤以上,市价1-1.2元/斤,瓜籽第一年亩产量即可达250斤以上,自第二年起亩产量可达300斤以上,市价稳定在20-25元/斤,利润是种粮的2—3倍。同时,冬春季栝楼子地也可套种生长期短的叶菜类、青椒等蔬菜和油菜等经济作物,充分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若加上叶、根、茎、皮,开发瓜子、食用油、天花粉蛋白等产品,经济效益会更高。

二、栝楼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种苗。

2.种植时机把握。

3.不适合作为林下经济套种。

三、发展建议

1、适度发展。栝楼子作为新兴种植品种和产业引入我县,从技术人员到农户接触时间都较短,从引种到栽培技术经验较少,还处于探索摸索的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引导,适度发展,防止出现“井喷”现象,从而造成积压损失。同时,建议农业、科技等部门加大对栝楼子产业的技术研究,并提出符合该县生产实际的技术规程,同时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推广到农户。

第8篇

2020年是全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科学决策,提高履职水平,我对我县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农业发展状况、农产品加工、销售与政策扶持情况

(一)我县农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状况

脱贫攻坚以来,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立足本县实际,经过全县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有机旱作农业、“两红”经济、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新格局。2018-2019年,全县粮食产量连续2年超过了1亿斤大关,其中2019年1.25亿斤,为历史最高。红枣年产量4000余万斤,海红年产量2000余万斤,肉类年产量4000余吨。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0余家,2019年销售收入完成6.3亿元。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以山西**食品有限公司、大河山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瑞义合作社、鑫土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杂粮食品产业集群,年加工能力可达1万吨小米;以**食品公司的沙棘饮品、红枣固体饮料,**公司的海红果饮品,**乡连翘有机茶为代表的果饮品(药茶)产业集群;以**公司的海红果酒、**公司的红枣养生酒、**公司的红枣醋为代表的酿品产业集群;以**乡连翘有机深加工厂的中药材饮片、中药材保健品的药业产业集群;以保润肉业及王家洼屠宰厂为代表的肉制品产业集群及**公司研发生产的功能食品生产集群。呈现出农产品加工的多样化,精细化,逐渐向产业链条纵深化发展的特点。

(二)农业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2018年以来,全县出台了助推脱贫攻坚的农业产业奖补政策共44项,涉及经营主体奖补、种植、养殖、大棚、土地流转、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光伏、“三品一标”等方面的补贴,内容多、涉及面广。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小杂粮加工企业,奖补300万元;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小杂粮加工企业,每个奖补50万元;订单收购本县小杂粮的主体,收购数量达10万斤者,奖补3万元,超出10万斤部分,每斤再加奖补0.1元;红枣订单收购实行阶梯补贴,每斤补贴0.2-0.35元;加入“山西小米”产业联盟的本县企业,奖补20万元;标准化肉联场,民营公助,奖补400万元;无公害认证,奖补3万元;绿色认证,奖补5万元;有机认证,奖补10万元;SC认证,奖补3万元;地标认证,奖补20万元;评为市知名商标,奖补3万元;评为省著名商标,奖补10万元;评为国家驰名商标,奖补100万元。

(三)农场品销售情况

从2018年开始,全县实行订单收购红枣补贴政策,由**公司、吉旺枣业等8家企业收购红枣227万斤,涉及贫困户697户、非贫困户52户。2019年又实行了订单收购谷子、红枣等农产品补贴政策。今年,正在组织20家企业分区域、分作物种类、定任务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涉及农产品类别有红枣、山楂、谷子、杂粮、海红、海棠、秸秆、畜禽粪便、玉米、饲草、荞麦、高粱、麸皮、酒糟等14种,订单任务有海红果850吨、红枣6250吨、谷子4000吨、杂粮565吨、其它1860吨,力求充分发挥企业带贫益贫效应,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此外,电商销售也是农副产品销售的一大渠道,全县建有一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位于西城区移民楼门面房),乡镇级电商服务覆盖率100%,行政村电商服务覆盖率87%。2019年全县电商总交易8741.99万元。(包括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77.51万、服务型网络零售额771.5319万元、其他253.9581万元)、网购6838.99万元。电商交易实现减支增收,惠及5000余贫困户,涉及15000多人。期间涌现出一批电商(微商)达人,比如保德县杨家湾镇石洼村第一书记刘晓辉,通过网络帮助农民销售红枣(醉枣)7万斤,为村民增收8万余元;余铁村第一书记王森浩通过微信销售小米22000余斤,销售额超过15万元,帮助35户农户增收近9万余元。

二、存在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一)我县立地条件差,长期靠天吃饭。今年春季先是开花期遇上霜冻,导致水果将近绝收,接着春夏季长期干旱无雨,谷子无法播种,刚有起色的有机旱作农业遭受沉重打击。农业生产长期存在的“小、散、弱、低”特征,导致我县农业综合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龙头企业影响力、带动力有待加强。

(三)品牌宣传、市场开拓受企业经营规模小的限制,难以兼顾。

(四)经营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五)仓储设施不健全,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六)农产品基地建设未形成规模,产业化体系难以建立。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拓宽财政补贴险种,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强化科技支撑、人才支撑。进一步加强种养殖技能下乡、技能培训。通过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让农民多环节受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农业企业的金融融资;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

(四)加强政策引导。引导农业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加大企业投入;增强农户增收信心,继续大力发展谷子、马铃薯等有机旱作农业,两红产业、养殖产业。

(五)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贫特惠政策、行业部门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六)加强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建立由工信局牵头,涉农企业入驻电商服务中心,物流企业参与的联盟机制;构建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确保农民既种得好又销得好、能赚钱。

(七)建议各小杂粮加工企业加大粮食仓储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开发糜、黍等产品的市场,解决今年旱情后老百姓大量补种糜黍带来的销售难题。

第9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曼秀伦敦”为你整理了这篇某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雷吼村地处于塘湖镇东北部,东与崇阳县高枧乡接壤,是一个边缘山区贫困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445户,1790人。其中适龄学生134人,其中幼儿园34人,小学67人,中学33人,县外就读18人。全村低保户62户100人,五保户7户7人。残疾人70人。留守儿童10人,留守妇女5人,留守老人8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814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其中因病致贫的148户,因学致贫的28户,因残致贫的有36户,因灾致贫5户。雷吼村2014年建档立卡232户878人。其中2014年脱贫26户107人,2015年脱贫62户261人,2016年脱贫55户193人,2017年脱贫82户279人,2018年脱贫7户28人。2019年脱贫1户4人。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应急局精准扶贫驻村和帮扶工作从建章立制入手,重点建立了四项工作制度:

一是例会制度。规定每周四为扶贫日,要求全体帮扶干部下村入户走访。

二是学习制度。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学习有关扶贫方面的理论、方针、政策,以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

三是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县委和镇党委的统一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坚持吃住在村,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制度,帮扶干部每月走访贫困户至少2次,同时,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四是请假制度。切实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

二、吃透村情,制定规划

通过反复深入农户座谈,真实了解村民意愿,通过多次召开村民议事会,联系村情、立足村情,结合建卡贫困户的现状。

一是制定了雷吼村扶贫规划,根据县精准扶贫指挥部要求,从精准脱贫、收入增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村级扶贫规划。

二是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年度减贫计划,雷吼村2014年建档立卡238户902人。目前国网216户809人,线下管理4户19人,贫困户212户790人。其中2014年脱贫24户105人,2015年脱贫59户243人,2016年脱贫40户139人,2017年脱贫81户272人,2018年脱贫7户27人。2019年脱贫1户4人。

三、真抓实干,深化帮扶

为进一步搞好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重点抓好了基础资料提档升级,建立和完善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台帐,包括建档立卡系统导出的《贫困信息表》和每月《国网疑点数据整改情况汇总表》等资料。并按照“户户过关、村村过关”要求,完善基础资料;做到真实准确、填写规范、要素齐全、进出有序、全程留痕。

(一)产业扶贫

1.2018年建设产业基地1个:油茶基地60亩带动贫困户10户39人.

2.2019年新建产业基地3个:油茶基地150亩带动贫困户37户147人;西瓜基地50亩带动贫困户38户164人;玉米基地50亩带动贫困户38户134人。

3.新型经营主体共1个,共带动5户20人贫困户就业。

4.2017年到户产业奖补资金101500元(87户)

2018年到户产业奖补资金385130元(共三批)

2019年到户产业奖补资金251876元(171户)

(二)就业扶贫。目前外出务工贫困人口354人;安排贫困户就业12人(保洁员7人、护林员2人、护路员3人)。

(三)住房安全

1.易地扶贫搬迁户共30户87人,其中:2016年易地搬迁8户12人,(集中6户6人)(分散2户6人)。2017年易地搬迁22户75人。(集中9户26人)(分散13户49人),入住率达到了100%,拆旧复垦达到了100%。

2.危房改造户共68户,其中:2014年危房改造6户,2015年危房改造10户,2016年危房改造12户,2017年危房改造19户,2018年14户;2019年申报危房改造8户(非“四类”4户),四类4户。

(四)健康扶贫。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部落实。4月19日,组织全村所有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

(五)教育扶贫。2019年享受学前教育资助16人、九年义务教育享受“两免一补”83人(其中小学教育56人、初中教育27人),高中教育学费减免及享受助学金1人,职业教育享受雨露计划2人。全村无一人因贫失学。

(六)兜底保障。2019年全村低保人数57户87人,(其中非贫困户6户8人)。五保对象7户7人。残疾人64人,(其中享受国家补贴的41人,重大残疾补贴17人,困难残疾24人),都达到应保尽保。

(七)生态扶贫。雷吼村共有国家级公益林500亩,生态林300亩,两项奖补资金1万元。(已发放到户)

(八)金融扶贫。2018年小额扶贫信贷共45笔,贷款金额共237万元。2019年正在续贷。

(九)公共服务。2019年,硬化基础设施项目库已申报完成,共计申报项目18个,主要涉及公共服务、新修(从大埚村至方琼纪念馆公路)、环境保护等。

(十)人居环境整治。围绕拆、清、改、种、建措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拆除违建3处,清理废土废物垃圾355吨,改厕75户;沿村级公路进行绿化植树,共栽植桂花树、紫薇树、红叶石楠500棵;道路硬化拓宽3.6公里,组织挖机刨土施工修整路面、沟坡4公里。

创新村册户档管理,将村册户档全部录入电子档,实行电脑管理。雨露计划按时间节点完成网上申报1人,易扶对象入住3户(3人),做到应住尽住,入住对象程序资料完善。11月5日,雷吼村顺利迎接市精准扶贫检查。同时,还组织结对帮扶干部分9批次进村入户,通过“屋场会”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医疗保障政策等,让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熟悉了解政策。

另外,我们驻村队员每月都准时参加雷吼村“支部主题党日”,进一步宣传扶贫政策。主动帮助村“两委”规划、实施、验收扶贫项目,加快政策落实落地,切实将好事办好,事实办实。

四、工作亮点

1、招商引资。雷吼村村民、方氏后人方小桃等人士对方琼纪念馆发起重修,原为忠臣庙,主要纪念一门三尚书—兵部尚书方琼、吏部尚书方迪、礼部尚书方琳。2019年5月,鸿森钢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小桃还在方琼纪念馆旁边投资5000万元,依山傍水建设一座红色旅行颐养文化苑,集旅游、养老、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功能为一体,建设过程中带动全村210户贫困户务工增收,同时带动雷吼村旅游业发展。

2、脱贫之星。原雷吼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李国甫于2019年6月21日在雷吼村河马港水库防汛值守的过程中,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扶贫工作岗位上。他在雷吼村开展驻村扶贫帮扶工作期间,兢兢业业,严格遵守扶贫工作组纪律,是雷吼百姓口口称赞的好书记。

五、工作完成情况

1、精准扶贫:对全村212户贫困户790人(其中2018年7户27人)继续帮扶、加强巩固,对2019年计划脱贫户,1户4人加大帮扶力度。(已完成)

2、加强对150亩油茶基地、玉米基地及西瓜基地进行抚育管理。(已完成)

3、廖家岭大弯至八组公路沿线绿化栽树(桂花树、红叶石楠、紫薇)。(正在进行中)

4、精准灭荒370亩。(已完成)

5、全村主路路灯安装240盏。(正在进行中)

6、完成2017年道路加宽硬化3.6公里。(已完成)

7、厕所革命工作。(已完成)

8、落实4-8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

9、改善办公条件(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等),村级阵地办公楼改造(已完成)

10、集中安置点配备生产性用房,加装健身器材(已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大扶贫项目争取力度,让更多的项目、资金进入村。2020年争取县村居环境整治项目150万,正在实施当中。

二是突出增收产业培育,将规划变成现实,让百姓见到效益。

第10篇

根据县委、县委教育工委要求,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报告如下,请领导考核评议。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践行初心与使命,主题教育结硕果

在教体局第二巡回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两次、发放调查问卷九百多份,形成调研报告三份,梳理出幼儿伙食、家园沟通等9个问题。针对问题,我们及时整改,更新流动小书包书籍500余册,邀请家长志愿者随时进厨房监督幼儿伙食加工、食材进货、验货的全过程。为进一步提高炊事员技艺,2019年11月我们举办了实验园第一届厨艺大比拼,受到家长代表和评委的交口称赞。

(二)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党建活力

支部在落实“”制度的前提下,丰富主题党日形式。通过参观招贤镇本色展览馆和到扶贫结对村共同开展脱贫攻坚主题党日活动,密切了党群关系。通过“三亮三晒”活动,引导党员铭记党员身份,增强服务意识。党员教干到同心社区,和他们一起开办四点半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剪纸、一起制作小制作,把实验园先进的教育理念送到家长门口。

(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党建+”发展模式

去年9月,党支部牵头为患有绝症的教师亲属捐款一万三千多元,12月份认真落实送温暖工程,为老公患有重症的教师从县总工会争取救济金两万四千多元。每年评选“最美编外妈妈”、开展“让梦想在青春中飞扬”演讲比赛,鼓励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理论学习整体有待提升

对理论学习的紧迫性认真不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不够,针对性不强,深度不足,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通读文章较多,认真坐下来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少,真正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更不够。对如何上好幼儿园的思政课认识不深,在厚植孩子爱国主义情怀上有所欠缺。

(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实验园的搬迁,我们现有的校舍受限,每年的招生数量难以满足广大家长愿望,个别家长颇有怨言;另外随着去小学化的逐步深入,个别家长也对当下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到了困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看似是我们缺乏家园沟通,深究其因,是我们群众观念弱化,服务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把家长之盼、家长所愿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致使工作方法简单,上级通知只是简单传达,实际效果不走心、不暖心。

(三)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少

由于在管理岗位上久了,慢慢产生了一定的官僚主义,深入一线教学逐渐少了,即便代课也达不到规定的代课量,时间长了课堂语言生疏了,听评课的指导意见也不接地气了。

三、 整改思路和下步打算

(一)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以致用的本领。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加深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入脑入心。增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锤炼意识,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二) 提高服务意识,牢记党的宗旨。

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及时解决群众急、忧、盼、怨的热点问题,拓宽沟通方式和途径,党员教师带头开办家教讲座,多向家长宣传先进的幼教理念,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第11篇

关键词:项目孵化;课赛融合;教学改革;电子商务

2016年12月,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和发展改革委三部门印发《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电子商务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电子商务“双创”催生规模化就业新领域、“电商扶贫”开辟“脱贫攻坚”新途径。同时部署了17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11项 即为“电子商务人才体系建设行动”,并要求各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批创新意识高、执行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同时,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和赢动教育联合的《2018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50%企业亟需淘宝天猫等传统运营人才;54%企业亟需新媒体、社群方向人才;32%企业亟需美工、视频制作等技术性人才;32%企业亟需推广销售人才;16%企业亟需供应链管理人才;33%企业亟需复合型高级人才;17%企业亟需产品策划与研发人才。各高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正迎接 着巨大的挑战。从调查数据分析,运营人才、互联网营销人才、高级复合人才是目前企业亟需的专业人才,而每年举办的《三创大赛》与企业需求一致。本文将大赛项目与《网络营销》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孵化互联网项目,同时通过实操项目, 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转化。

一、《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经验丰富且熟知各类互联网营销渠道的专业教师。网络营销是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促进销售。因为互联网营销环境多变,且随着科技的进度,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媒体渠道。这需要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专 业技能,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各类新型渠道的特点、优势,并且能够进行实际的有效的利用。(二)教材教学内容更新时速落后于互联网营销渠道发展。目前课本教材内容虽然涵盖了互联网大部分主流营销渠道,但是因为互联网营销环境更新速度极快,各类新媒体营销方法 层出不穷,教材内容的丰富与编撰,不能及时入课进行教学;同时,对于教材的更新也存在一定难度,它不仅要求作者熟悉新媒体渠道,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战运营经验。(三)学生缺乏系统性的营销实践。互联网平台是开放性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实践。但因为课本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即使有部分实践内容,也是零散不成体系,导致学生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实践锻炼。

二、《网络营销》课程“项目孵化+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

(一)“项目孵化+课赛融合”的课程模式改革。“项目孵化”是指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寻找与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蕴含互联网基因的项目。并将项目融入课堂,通过所学内容,完成项目的筹划与宣传推广,从而让学生以自己的项目,系统化地在开放性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实践营销推广,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赛融合”是专业课程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传统模式是上完课后选择部分学生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课赛融合,可以充分利用课程的孵化项目,选拔优秀的项目参加《三创 大赛》,不仅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可以进行系统性的实践,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课程内产生的成果转化成实际的参赛项目。《网络营销》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导向,将《三创大赛》的创新创意创业电商项目、市场分析、项目策划、营销模式搭建、实践营销 推广等内容融合到课堂中,培养锻炼学生网络市场分析、消费者分析、4P策略制定、网站营销、网络推广等等技能。并凭借开放互联网平台资源优势,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结合。以微信营销模块为例,在课堂讲解完微信营销各项理论知识后,以具体任务形式,让学生 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比如让学生为创意项目搭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详细介绍该项目,并要求进行微信运营吸粉,达到指定的粉丝量,以此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实践技能。(二)课程教学形式改革。第一,项目是以一个团队为单位进行,故而在开课的时候即会对全 班同学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员在4~5人左右,并确定小组长,所有的课程内容与实践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此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与责任心。以网络市场调研模块为例,单个学生要想利用互联网资源,完成信息收集是比较困难的。通过以小 组为单位,小组经过仔细讨论研究,明确调研内容与方法,并将调研任务进行细分,每个人负责一个小任务,最后进行数据汇总、数据分析,完成调研报告。第二,按照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组织优秀小组进行经验总结分享,各小组进行学习;存在问题的小组则进行复盘,全体成员进行问题分析,最终找出核心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也将以实际的互联网项目进行展示与分析,让学生以不同角度的身份进行分析(如以管理运营者和消费者身份),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三)课程考 核方式改革。《网络营销》是一门考查课程,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40%和项目成绩60%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课堂表现(10%)、作业(20%);项目成绩为小组成绩,根据每次具体任务在互联网平台实际完成指标给分(如关注量、转发量、咨询量等) ,从而将考核方式变化为实践考核,不仅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同时也能检验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结语

电子商务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将“项目孵化+课赛融合”与《网络营销》课程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结合,并充分发挥课赛相互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xx年x月x日至x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项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