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教师先进材料

小学教师先进材料

时间:2023-01-24 20:55: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师先进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教师先进材料

第1篇

小学教师先进性事迹材料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我们的国家将会面临科技上的新挑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在教育上领先一步,谁就拥有辉煌的明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她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一代的生活方式、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她认真地参加了学校隔周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贯彻和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她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她知道孩子是祖国明天的希望,少年儿童在观念和习惯上接受健康向上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完美的人格,无论对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她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她在教育教学上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孩子是花,那么她就是雨,滴滴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田,如果孩子是树,那她就是太阳,缕缕阳光伴随孩子的成长。她是一位教师,她心甘情愿把一生放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播洒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明天。

“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她教书育人的座右铭。她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出色地完成“五认真”工作,在教学中她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在市英语教研课上,她打破常规,把单词与句子合在一起教,将单词寓于句子中编成顺口溜,如“elevenelevenIcaeeeleven”这样一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获得了市教研员的一致称赞,这也充分体现了她在教育创新上的成功性。

她担任的是二年级的班主任,低段班主任的工作是细琐而又忙碌的,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有的任性、有的顽皮,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她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来对待我班的学生。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家境较好,学生中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吃剩的点心、没用完的橡皮、本子等比比皆是,畚斗里都是吃剩的零食,面对这种情况,她专门利用班队课进行教育,给他们讲革命故事,想想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叫他们各抒己见,谈谈面包是怎样来的,灾区的孩子需要什么。渐渐地,班级中浪费的现象少了许多,大家争着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给希望工程。

要想组织好班集体,可不能忽视了对“德困生”的教育。黄辉同学是她班出了名的捣蛋大王。别人打架他会拍手称好,爱打架骂人,故意损害公物,同学们都怕他。每当他做错了事,她并不当众责备他,总是单独地跟他谈话,可光说没多大效果。后来,她就抓住他爱动脑筋的“闪光点”。让他在课堂上,在集体活动中露了几手,还当众表扬了他,小朋友喜欢跟他做朋友了,他也由此改变了许多。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她都喜欢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势。她对班中的每位小朋友如自己的孩子一般,都有一份小小的记录,包括孩子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及生日等。每当有谁过生日,她会悄悄地送上一份小礼物,小朋友往往高兴地不得了,对她非常感激。当小朋友有什么不开心时,她就会像好伙伴一样去安慰他。她班还有位叫黄炯锋的孩子,父母离异,家庭条件不好。为此,她常常给他买学习用品。有时候,他父亲回家很晚,她就留他在学校吃饭并辅导他功课。好动、顽皮的他不善言语,总是默默地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为班级做好事。小朋友谁也没有瞧不起他,都待他如自己的亲兄弟。在班级中,她不仅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同时对后进生进行耐心地辅导,尽量不使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更好搞好教学工作,她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又把家长合理的建议运用于教学上。

她的辛勤工作换来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学习气氛浓厚,“小雷锋”层出不穷,如鲁辰飞同学拾到50元钱及时归还失主。她班参加校运会,校文艺会演皆获得了一等奖,四项竞赛在全校名列前茅。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个方面,她班在全校都是挺棒的,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校老师的称赞。她在教学工作上的认真及对学生的关心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她班还连续被评为校文明班级。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她顺利地拿到了普通话二甲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科并取得了大专文凭。而且,她还在拿到了英语上岗证书的基础上参加了英语专科进修(进行双专科学历进修),还积极参加市里的各种师资培训。因为她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

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她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市教案编写中荣获三等奖,在低塘镇教学片断设计比赛中获一等奖,试卷编写中获三等奖,全镇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同时她指导的学生分别在镇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表明了她在教学工作上的明显进步,我们坚信,不久的她会走得更远更好。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生涯,使她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她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并愿为此奋斗一生。

第2篇

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全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引导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激励广大教师更加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促进学校形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校风,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氛围,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二、活动对象和内容

(一)活动对象

全省各级各类普通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师德教育。各地、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师德教育。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执教水平,树立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三是要深入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关注教师心理成长,帮助教师减轻负担,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要让教师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手段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四是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依托有关培训基地,做好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师德集中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

2、加强师德制度建设。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学习教育制度、考评奖罚制度、档案建设、民主监督机制以及经费保障等制度。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年度师德考核工作。

3、构建良好师德氛围。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强化教学管理,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加强家长、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等多种措施,营造学校重视师德、教师注重师表、学生尊重教师、家长配合学校的良好师德育人氛围。

4、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创建工作。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是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各地、各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结合起来,与名师培养培育、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结合起来,与其他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树立典型、办讲座、搞演讲、开论坛、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动师德建设不断提高。

三、活动步骤

1、宣传动员(2010年1—3月)。制定印发有关文件,研究制定《河南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标准》(试行)(见附件),并在全省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评估标准,明确活动目的、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校具体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措施,做到广泛动员,积极宣传,深入人心。

2、组织实施(2010年4—10月)。通过树立典型、办讲座、搞演讲、开论坛、研讨交流等活动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

3、学校自评(2010年11月)。各地、各学校参照《河南省中小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评估标准》(试行),认真组织自评和总结。

4、评估总结(2010年12月)。省教育厅将在各地各学校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各地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进行评估,并对评估优秀的中小学校授予“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荣誉称号。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是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举措。各地、各学校要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部署,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2、加强宣传。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以主题性系列报道、专访、专栏、专题节目等各具特色的宣传形式,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中小学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为师德建设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第3篇

一、主要成绩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

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

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5、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6、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7、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第4篇

20__年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推进年,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要在获得“省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区”荣誉的激励下,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创新。根据20__年区教育工作意见,确定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如下:

1.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构筑教育人才高地。畅通骨干教师培养、促进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渠道,继续采用选送外培、区内自培和活动推进等多种形式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提高骨干教师高位素养。

2.抓实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根据《__市__区20__-20__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落实新教师培训等各系列培训,突出师德内容,抓好新课程、信息技术等各类专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施水平。以贯彻《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抓手,加强对骨干教师发展的引领,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优化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努力形成__校本培训特色。

4.多渠道着力,促进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多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高中、职高、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85、98.9、99.7和100,初中、小学教师中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比例分别达70、83,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3.6。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抓好新教师培训。对20__年进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任学科课程标准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规范实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达标活动,热情帮扶,严格考核,促使青年教师稳步、快速成长。

2.促进教师学历提升进程。根据局20__年学历达标要求明确任务,通过组织函授、自考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特别是要加大高中教师合格学历和初中、高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学位)的提升力度。

3.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按《__市__区20__-20__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确保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和培训的培训。要精选和完善培训基地培训内容与形式,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

4.强化骨干教师培训。①高质量举办区教学新秀教学研究班和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做好研究班第二期结业、第三期开班(含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各项工作。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要在特级教师任导师的优势、强势中办出高水平。

②做好选送外培工作。积极组织区内教师参加市、省乃至出国培训,多渠道提高我区骨干教师队伍实力。

③实施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抓实已结对学校的培养实施工作,通过双向的听课、评课,以及备课、课堂教学方法等的交流切磋来加速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学校要按《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书》认真落实各项活动,抓出成效。

④办好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坚持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制度化,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论坛举办质量,以此形式引导较高层次骨干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激励他们高位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年内论坛活动向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延伸。

⑤完善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制度。做好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题的更新工作,并不断充实讲座内容。各校要根据要求选好、用好专题讲座内容,不仅要用好本校骨干教师的,同时要用好区内外校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选用中要按要求认真填写《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用反馈表》和《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反馈表》。

5.规范高效实施校本培训。要以《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纲,根据20__年召开的“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推进会”要求,切实把校本培训摆上重要位置,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落实校本培训的地位。要着力解决教师发展的内驱力问题,对教师进行责任感教育,进行发展的目标引领,落实推动机制。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统筹,落实好各层面、各部门在校本培训中的责任。要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花力气将这一最常态、最基本的校本培训形式抓出成效。要关注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以优化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组织校本培训诊断与指导活动,推进校本培训的均衡发展。

6.扎实开展各类专题培训。①深入开展新课程培训。根据新一年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按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个模块,组织高中教师参加岗前培训以及后续培训。小学、初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要在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效能上下功夫,为确保我区课改实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跑地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②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事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

③继续实施班 主任培训工作。完成第三批初、高中班主任培训,适时启动小学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④启动培训者培训。基于学科(教研)组长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年内启动培训者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着力提高参训者教科研知识与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

7.全面启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基本按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逐步从新教师培训、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多条途径使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正常化、系列化,不断提高我区幼儿师资水平。

8.注重突出师德教育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各类培训别是全员培训、校本培训中突出师德教育内容,促进教师规范教育行为,显著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向德艺双馨发展。

9.认真做好各类考评工作。①完成区第三批学术荣誉评选工作。年内完成区第三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充实区骨干教师队伍。具体评选出区教学新秀150名,教学能手60名,学科带头人15名。

第5篇

一、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并落实师德建设制度。

1、我校建立完善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师德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队伍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方案中有师德考核的内容、等级的确定、考核的措施、考核的程序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等内容,这样学校就能把握住队伍建设的方向。

2、我校还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按规定组织学生上课,无违规现象。学校在教师大会上多次强调不得有偿家教。在与教师签订的承诺书中也明确提到禁止有偿家教。应该说,有偿家教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师德建设列于首位,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1、强化宣传动员,认真组织学习。

(1)及时地召开了全体教师会,传达上级师德建设工作精神,明确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工作要求、步骤、达到的目标等。

(2)以不同的形式向社会宣传,引起社会的关注,让全社会来监督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设出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使全体教师都能履行好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

(3)本学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了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等,并联系实际撰写学习心得,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深化素质教育、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来探讨。

2、密切三结合教育联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本学期我校召开了“我为学校添光彩”承诺和“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演讲活动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校还向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家长、学生随时可向校长通过写信、电话、等多种形式反映问题。这一举措不仅使校长及时调控学校工作和师德建设方向,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修养,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称赞。

3、加强班级管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我校在班主任的选拔任用上,注重挑选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热情高、干劲足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集体建设,各班在本学期初制定班级目标,期中落实实施,期末评比表彰。

组织好班主任培训系列活动,通过探讨德育理念、交流工作经验、观摩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理论等多种形式,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实行班主任例会,选取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交流研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的班主任,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上予以优先考虑,以鼓励先进。

4、典型引路,带动群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利用身边的师德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等手段来鼓励、激发、引导全体教师,重视师德修养,提高人格魅力。我校教师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的践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学习了运城市师范附属小学的焦云竹老师,她只是一个农村学校的民办教师,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自修高中文化课程和教育类书籍,1987年,她取得了县教师进修校毕业证和稷山师范毕业证。在教学实践中,她除了教语文,还学会了弹琴,教学生唱歌、跳舞、排练文艺节目。1984年,在全县“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研教改活动中,她的个人经验材料在全县推广,同时上报国家教委给予肯定。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 教育科研 合理定位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分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教育科研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教育科研的内涵。

1.科学方法。教育科研中的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问题、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中介和桥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所以我们必须以专业理论做引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小学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教育统计等。

2.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过程,而不是一种盲目的活动。开展教育科研,首先要选择好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制定好实施方案,然后进行具体的实施,并最终形成研究成果。事先若没有目的要求,心中没有计划,临时想到什么就干什么,然后写一小结完事,这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

3.创造性。创造性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所谓创造,就是运用已知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工艺、新技术、新作品等。对于小学教育科研来说,不是去复述前人已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接受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钻研,进入前人还没有进入或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包括内容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和方法的创造性等。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教科所陈复兴认为:中小学教科研好比人生,可以用五重境界来概括:为成长“上下求索”的学习境界;立项前“两情相悦”的自发境界;立项时“结婚登记”的责任境界;立项后“生儿育女”的自信持恒境界;出成果“继往开来”的生态境界。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研究过程一般可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第一,计划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选择课题、制订计划、申报课题、搜集资料。选择课题即对发现的教育问题进行选择,确定最有研究价值、最适合自己研究且能在相应的期限内完成的教育问题。这是科研的第一步,选择什么问题不仅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方向。制订计划即设计研究方案,是教育研究的施工蓝图。通过方案设计来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进度等,这关系到研究的成败、价值与效率。申报课题即研究人员或研究单位,按立题审批手续,将所选定的课题向有关科研规划部门申报。申报成功后,要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别人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做好准备。可查阅的文献包括:专题著作、报刊杂志中的有关文章、经验介绍、教学实验报告,等等。

第二,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是把研究方案变成现实的具体操作,一般包括研究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的具体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等等。认真进行材料归类整理工作,对于搜集到的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运用逻辑的、数学的及其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操作要符合研究设计的要求,并不断控制和调整实施的过程,这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和主体,对达到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有着决定意义。

第三,总结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并将研究结果及结果的来源用一定的写作格式表达出来,是研究的收获阶段。教育科研的结果经严格的整理之后,用论文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是有益和必要的,它将科研中的发现加以推广,有利于今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走出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误区

教师是一个离不开“研究”的职业,小学教师同样肩负着科研的重担。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完善需要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地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提出新对策;能够承担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一定科研素养的研究型教师,这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小学教育科研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阻碍着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走出这些误区。

1.教育科研观念的弱化

许多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师中间还存在教育科研“神秘论”、“无用论”、“随意论”等观念。

“神秘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科研偏向于理论,是教研院和专家、教授等专业人员的事情,小学教师能力和水平不够,也出不了什么成果,于是,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就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无用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科研对实际工作的意义不大,对学生水平的提高也不明显,还加重了负担,存在“费时、费力、费钱”的问题。另外,有的老师做科研很“随意”,不注重过程的规范和方法的科学,研究流于形式,实效性差,甚至三分钟热度,造成教育科研队伍不稳定,研究工作开展比较平庸。

2.教育科研过程的虚化

一些小学的科研过程过于形式化、单一化,学校课题出了,申报书像模像样,对人员安排、时间分配和成果形式等也做了一定的安排,可长时间不见其有实质性的科研进展,只是请来教科室的同志来听一听课,查一查报告,就算是汇报了、交差了。到研究阶段结束时,却能拿出科研报告、总结,这样的闭门造车又有什么科研价值呢?教育科研方法有很多:观察法、调查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统计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及其局限性,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到科学的研究结果,研究者必须掌握多种科研方法,根据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规定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来,其中包括选题、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制定研究工作计划、收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报告等环节,必须克服课题组组内分工不明确,组织混乱,各搞各的,自行其是,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3.教育科研缺乏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经验对实践的指导,理论、经验与实践的对话,是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动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不少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了问题,但没能搞清日常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的关系,这就是缺乏专业引领。

大家都认同,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离开理论指南的实践往往是茫然的实践。有些小学老师埋头于实践,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但往往所得甚少;实践有时使人感到充实,但一味实践,又会使人陷入盲干的困惑和茫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体验和实践知识,蕴藏着许多智慧和经验,但大部分教师却难以将隐性的经验外显化,或将感性体验理性化,使之成为能与人共享的资源。如何把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上升为教育科研,这就是对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发挥专业引领提出的新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我们应该及时走出误区,科学地、系统地认识教育科研。

三、小学教育科研的合理定位

小学教育科研是人们对小学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林炳伟老师曾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研究的对象是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不是为了研究出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理论。……”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应有合理定位。

1.小学教育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

小学教育科研应该面向实际,面向课程改革,着眼于应用,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应用研究是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它着重于针对某一实际问题,深入考察其规律,提出比理论研究更加具体的对策与方法。实践中的小学教师,由于承担着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很难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一般基础理论研究的周期比较长,须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难度较大,而具体化、实用化的应用研究更适合小学教师。

2.小学教育科研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主

日常教学的课堂是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教师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对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来源于日常教学实践。教师一直生活在日常教学的实际现场,是在日常中感受教育事实,发现教育问题,提升教育智慧的。只有当小学教育科研与日常的教学工作密切联系,才能得到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

3.小学教育科研以校本教研为主

小学教育科研要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始终围绕学校,找准科研工作与本校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科研兴校”。校本教研是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小学教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发展或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其代表性的三个特征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教师参与校本教研,不但可以提升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而且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进而提升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陈复兴.中小学教育科研五重境界链接人生[N].中国教育报,2005,(7).

[4]林炳伟.成长即成果[N].中国教师报,2009,(1).

第7篇

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学习阶段。首先,就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讲,与小学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再者,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初一的学生生理、心理都经历着一定的变化,而又面对着的是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这些所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体验、心理倾向的极大不同。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习惯,怀旧、厌学、缺乏信心,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至焦虑不安。如果忽视这一问题,不注意教学的衔接和过渡,不仅不能搞好学科教学,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的成长与发展。而语文阅读教学又是其中甚为重要的一环。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的学习中70%~80%都是通过阅读教科书和相关的参考资料来进行的。因而做好中小学衔接期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中学的发展,还能够缩短中小学过渡中的适应期限。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一、 透过《语文课程标准》看中小学衔接期的语文阅读教学

在课题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信息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学习了课题研究方面的有关理论,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等,同时对六七年级的教材、《课程标准》中有关衔接期阅读教学目表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其存在差异的根源,使本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对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开发、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有了更先进的理念,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比较好地衔接了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要摸清它的规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肯定会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细看了一下新课标中关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并将它列成表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这些区别又都存在着共性,那就是它们都是围绕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制定的。

相对于旧的教学大纲,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要达成这九年的总目标,中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保持一致性、连贯性。比如,小学的目标里有这么一条“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中学里提出了“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更应保持一致。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开放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自己寻找阅读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去感悟,去发展,切不可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探究。这样的阅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学中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又都是循序渐进。比如对于表达方式,小学高段的要求是“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初中的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小学的要求是“领悟”,中学的要求是“了解”,这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我们在具体组织教学时,要根据本学段的目标进行。如,对于议论文,小学里没有具体的目标,尽管出现了像《精读与略读》、《学与问》这样的议论文,却没有议论文的学习目标,只是让学生有个接触,有个初步感知,初中教师切不可以为小学里出现过议论文,学生就掌握了议论文的知识或技能。

可见,中小学教师只有明确了各阶段不同的要求,向着共同的总目标挺进,那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也就不再是件困难的事了。

二、 寻求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的突破口

课题研究中,通过中小学衔接听课,搜集相关学生的个案材料,制定了《乌江学校中小学衔接期阅读教学问卷调查表》、《浦口区乌江学校中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从回收答卷上分析并总结出了关于制约中小学学生语文学习困惑的因素。

1.对中小衔接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对此,中小学教师都认为问题较多,应当引起关注,但认为此问题严重的中学教师明显要比小学教师多。中学教师中约有九成的人认为对此问题需进行专题研究,小学教师中有七成的人认为应探讨,其余30%的人认为有研究的必要。

2.导致中小衔接问题的原因。半数以上的中学教师(58.1%)与小学教师(65.2%)都认为,小学生进入初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环境不适应”。其次,中学教师认为是组织纪律性差(21.6%),学习方法不恰当(14.9%);小学教师则认为是基础知识薄弱(15.2%),学习方法不恰当(12%)。这表明,除了环境因素外,中学教师认为是学习方法,而小学教师则认为是学习内容是导致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52.1%的中学教师认为问题出在教学方法上,而72.4%的小学教师认为问题出在初中和小学的评价考核手段和标准上。

对如何解决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问题,大部分人都建议中小学要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听课,互相帮助;一部分人建议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还有一部分人建议加强初中新生入校的培训工作。

我们把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对他们进行了如下的研究:(1) 收集小学毕业成绩表、日记、作业、作业记录等小学个案材料。(2) 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重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访谈记录、笔录。(3) 小学进入初中以来,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习惯的个案记录。(4) 初一年级单元测试成绩、日记、作业、期中期末成绩,对照《浦口区乌江学校中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从中寻求突破口,加以填充、强化;发现小学、中学语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发现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认知、习惯上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探讨学校、家庭、 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教育功能,建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

三、 对比中小学衔接期教材的差异,摸清阅读教学的规律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中小学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恰当,以及训练不到位是造成初中小学学生阅读脱节的原因。阅读教学主要指现代文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如果中学教师仍然把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当作每篇文章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必然认为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没有层次跳跃,靠吃老本也够了。从而缺乏新鲜感和学习动力,渐渐地对中学语文失去了兴趣。如果中学教师把时间过多地用于重复小学的培养目标,那么这必定要影响中学层次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其次是中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提高层次问题,相应地若没有进一步的鉴赏能力培养,也会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

第8篇

一、转岗教师基本现状

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乡镇幼儿园进行了走访,该乡镇陆续有 56 名小学教师转岗进入幼儿园。这 56 名“转岗”教师中,13 人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由于多种因素,幼师毕业后直接进入了小学任教,现在回归幼儿园,专业对口; 36人中,45 岁以上者 18 人( 最大年龄 55 岁) ,35 岁以下者 14 人 ( 最小年龄 26 岁) ,其余年龄一般都在 40 岁上下。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该乡镇大部分转岗教师学历高 ( 在皖北农村,有很多只是高中毕业,有中师以及专科的教师在此就算有学历的教师) 。据初步统计,这 56 人的平均年龄为 36. 5 岁,平均教龄 18. 5 年,他们在小学时任教的学科多为数学和语文,均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有丰富的小学教育经验,这一批学历高,年龄相差大,有男有女的转岗教师队伍,他们的加入打破了幼儿园原有的教师队伍结构,为幼儿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其中 40 人转岗非个人意愿,而是由于小学教师富余现象日益凸显,竞争日益激烈,而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存在普遍缺乏的状况,教委以及学校的一些领导优先选择那些教育经验丰富、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对幼儿发展规律比较熟悉的教师参加培训,使其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另外的 16 人则是由于个人的原因,他们认为幼儿园工作与小学工作比较,前者的工作压力相对小,没有升学与成绩排名方面的要求。作为长期在一线的小学教师难免对小学教育工作产生职业厌倦感与疲惫感,自己想要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因此这部分小学教师主动要求转岗到幼儿园工作。通过调查发现转岗到幼儿园的教师的现状基本令人满意: 56 名转岗教师中 23 人从事一线教学及管理工作,工作表现得到所在幼儿园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可。56 名转岗教师目前有幼儿园管理工作的 6 人,带班教师 17 人( 其中 55% 的教师兼任珠心算、英语、美术等兴趣班课程教学) ,另有 15 位教师从事后勤工作,一线教师比例在 62. 5% 。转岗教师的到来有效地改善了幼儿园师资结构的不良状况,实践证明,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与此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转岗教师及所在幼儿园仍存在若干问题,如个别教师缺乏合理的自身定位,不能迅速完成角色转换; 部分幼儿园对转岗教师的使用及管理存在误区,导致双方的磨合出现偏差。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转岗教师面临的问题: 不知“转”入此中来

虽然转岗教师大都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幼儿园与小学并不只是不同年龄段教育的差别,幼儿园的工作管理制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及专业需求,与小学有明显的不同。尽管小学教师可能学历层次较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强,但他们普遍缺乏适应幼儿需要的教育语言,缺乏保育经验。在工作中出现种种不适应也是必然的。

( 一) 角色转换方面

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大部分教师因为工作需要被组织安排到幼儿园工作,但也不排除个别教师是自愿报名的,我们也知道在广大的农村,与小学教师在学校受到家长尊重和学生尊敬的情况不同,幼儿教师往往被认为是照看孩子的“高级保姆”“阿姨”,只是教育工作中的配角,这种现实状况很容易使转岗的小学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消极应付。

( 二) 教育观念转化方面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转岗过来的这些教师是一批教学素养以及学历层次高,但年龄相差大、有男有女的转岗教师队伍,他们的加入打破了幼儿园原有的教师队伍结构,为幼儿园注入了新鲜活力,他们思考问题逻辑性强、分析问题全面、对工作责任心强,大多数有比较强的科研意识,反思能力较强。但他们进入幼儿园后在教育观念上有明显的不适应,存在一系列问题: 缺乏儿童化的教育语言,没有保育以及游戏化的教学经验。在随机教育、幼儿教师需要的技能技巧运用方面无所适从,不能很好地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特别是在环境创设、投放材料和区域活动指导方面束手无策。在调研阶段就小学与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与转岗教师进行交流,有的说: “不知道要怎么教? 我教小学生,一走进教室,只要把讲义夹往桌上一放,学生全部安静了,到了幼儿园,什么都不是,我站到班上好几分钟了,喊也喊了,琴也弹了,就是没人理我。”还有的说:“在小学,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老师的威信很高,而在幼儿园,老师是朋友、是父母、是长辈,要你有耐心。如小班幼儿一入园便会哭闹,你要去哄,就像有个小朋友哭着找妈妈,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 有幼儿吐了,尿了,你就是保姆,你必须帮他打扫干净,不吃饭你得喂,不睡觉你也得哄。”还有的说:“现在幼儿园老师难当,有个家长今天递张纸条,明天又递张纸条,哎,现在的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到幼儿园就不能疏忽,你要很用心地照看他们,所以你必须做到,而且一定要转变对待小学生那种态度,对她们呵护倍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爱上幼儿园。”

( 三) 教学方式方法方面

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不同,学生有较大的年龄跨度,比如原来的小学五年级的教师如果接手幼儿园小班,教育对象年龄相差六七岁,原来小学的教育方法肯定不能照搬套用。从教学对象来分析,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强,应着重于文本解读和概念性的教学; 从教学目标来看,小学生主要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 鉴于 3 - 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幼儿园课程应以游戏、儿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如果转岗的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数学教师过多,再加上培训不到位的话,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

( 四) 工作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看工作量的计算方面: 小学是以教师上课的节数来计算工作量的,没有固定的坐班制度,有课则上课,没有课的时间可以灵活安排,并且有着较为充裕的课余时间,让教师可以轻松休息,不易产生疲惫感。而幼儿园是以天数为单位来计算工作量的,与小学的工作量相比显得大了很多,而且幼儿园实行坐班制,工作时间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四点半,每天工作时间长达 9 个小时,甚至更多,加之工作地点固定、工作对象固定,没有灵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工作单调,极易使转岗教师感觉工作繁重、难以应付,从而产生严重的疲惫感与懈怠感。

( 五) 转岗教师心态方面

小学教师在小学工作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小学定位于正规的学龄段教育,其尊师重教的气氛较浓; 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工作成效有数量化的可测指标。在小学,老师靠班级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业绩,学生成绩好就是个人价值高,就会受到上级奖励。幼儿园的工作则与此不同,幼儿教师没有可测的工作标准与指标,而且转岗到幼儿园当教师,容易让人产生教师是不是不会教小学或是小学不要了才被分流过来的错误印象。导致转岗教师的心态急剧下降,心理不平衡。另外,转岗教师在幼儿园开始往往只能担任生活教师的角色。这也使他们难以马上找到主人翁的感觉,致使其心态严重失衡,产生消极情绪。

三、解决对策: 让转岗教师顺利“转”入此中来

( 一) 转岗教师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迅速审视自身定位

记得有哲人说过: 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就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与其牢骚满腹不如全身心投入,转换角色是转岗教师需要完成的的首要任务。这部分教师应该迅速审视自身定位,转换角色,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一方面转岗教师要勇于面对新的工作形式和新的挑战,在工作中勇于反思自身的问题,多向同行专家请教; 另一方面,转岗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以增强专业工作能力,不断更新现代教育理论,把握幼儿发展的时代性,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从整体上提高专业素养,为自己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在幼儿园方面可以创造条件让转岗教师尽快进入角色: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教学的转岗教师不必急于让他们马上进入教学状态,可先让他们进入到幼儿园的课堂,实际观摩幼儿园一日活动,在此过程中,刚转岗教师可以尝试与幼儿沟通交流、互动游戏,以此近距离地体会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性格与年龄差异,有助于帮助转岗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特性。总之,转岗教师只要扎实肯干,无论小学还是幼儿园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做出骄人的成绩。

( 二) 选择合适的小学教师转岗,使岗位与人才匹配

针对转岗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教育管理部门应为转岗教师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做好全局统筹调配工作,使岗位与人才匹配,发挥最好的效益。幼儿园课程应以游戏、儿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各地在小学教师转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与学科特征应以年轻、人文、艺术为主,转岗教师一般不宜超过 35 周岁,而且应优先让起始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转入”; 同时 我们还应考虑班级的选择与教师的配备。如班级的选择,可以先让转岗教师担任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因为大班的孩子心智、学习能力与小学孩子比较靠近,有利于转岗教师构建适合幼儿、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配置上,我们可以针对转岗教师的弱势,充分发挥其原有的教学优势,并与幼儿园现有的教师进行取长补短的搭配,如有音乐、美术特长的转岗教师,就可以搭配语言能力好的幼儿教师; 文字写作能力强的转岗教师,可以搭配善于维持特有班风班貌的幼儿教师……对于 40 岁以上的教师,其适应新环境与新工作的能力有限,可以转至幼儿园从事后勤服务类岗位,如保育员、食堂管理员、采购员、档案员等。总之,在转岗教师实践的过程中,要引导教师结合自身优势主动选择幼儿园岗位,提高转岗教师适应新工作的速度与质量。

( 三) 转岗教师的心态管理

针对转岗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幼儿园领导阶层应该从生活上、工作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关心、关照和关注,我们不仅要尊重和信任转岗教师,依靠和支持他们,还应心存感激,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归属感。如: 通过沟通交流来减缓转岗教师的内心压力; 通过合理的岗位安置来发挥转岗教师的内在潜能; 通过多渠道培训手法来提升转岗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帮其更好地渡过“从陌生到熟悉,从困惑仿徨到理解融入,从束手无策到游刃有余”这一适应期。在日常工作中, 常与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想法,有困难时能及时提供帮助。如果发现他们情绪低落,要及时疏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摆正心态。另外,在对转岗教师的工作职责要求上要体现出他们是幼儿园的主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仍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例如: 让在小学工作时教研能力强的老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参与科研课题; 让有美术特长、手巧的老教师为全园的环境创设出谋划策,让有舞蹈特长的老教师指导新教师编排节目; 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 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感到每项工作的成果都有自己的付出。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心理上要接受她们,尊重她们。增强他们对幼教事业的责任感,既能充分调动他们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热情,也有助于他们心态的平衡, 让她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他们重新看到自身的价值。

第9篇

关键词:观念;技能;课程改革;方法;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2.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43-01

近几年来,我市小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深入探讨了素质教育的问题,即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改革小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当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又一重大变革,课程改革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搞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取得共识。

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长此下去,将使学生驯服奴化,人格失调;思维定势,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怀疑;因循守旧,不能创新;缺乏闯天地、担风险的勇气,丧失独立生存、应付挑战的竞争力,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格格不入。

二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因为,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1.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能力可以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

2.板书。板书是小学教师的第二基本功。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理解概念、系统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影响,并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应规范、有条理、重点突出、简练明确、布局合理。板书的方式要不拘一格,有的用表格式,有的用提纲式,有的边讲边板书,也有的在新课结束时系统板书。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一节好课的板书,在教学时犹如一幅具有整体结构的蓝图,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鲜明而又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3.教具、学具的使用和制作。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学科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解决这个矛盾,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就十分重要了。使用和制作教具、学具也成为小学教师的另一个基本功。首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具和学具。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低年级可多用大小、颜色不同的纸或其他材料剪几何图形;中年级可多用钉子板;高年级可发动学生自制教具。其次,使用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使用时要注意恰当的时机,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以达到直观的目的。教师还要具有操作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基本功。

三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应围绕下列3个方面进行。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既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

2.把原来单一的学科课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只有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才能使学生动静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展语言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掌握基础知识与发挥特长相结合。

3.国家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配合进行。学校必须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不能削弱音、体、美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挂起钩来,既有育人性,又有社会性。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素质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体现素质教育。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但方法不能只限于几种,它应随教学任务、教材及教学对象而不同。如:讲解法、练习法、实验法、启发式谈话或发现法等,都是在一定情况下适用的。总之,无论那个学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重视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培养能力,体现素质教育。

五开展课外活动

第10篇

论文摘要:教学应用是保证“农远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有效应用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的前提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就需要首先明确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关措施来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1]这既充分肯定了“农远工程”的意义,又为我们指明了促进工程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诚然,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我国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因此,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2]自试点工作以来,国家、地方已投入上百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覆盖了全国大约36万所农村中小学,使1亿多的农村中小学生共享到了优质教育资源。[3]可以说,工程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目前,“农远工程”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如何使投入巨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地发挥作用和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早在2005年8月,周济同志在“农远工程”卫星数字频道开播仪式上就曾说过:“这项工程能否真正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学应用,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4]所以,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就成为影响“农远工程”能否正常运转、持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当前,各省市都展开了配合“农远工程”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如火如荼的热闹表象背后,对于培训的效果却颇多诟病。究其原因是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明确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结构至关重要,它是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评价标准等环节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能力概述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获取、加工、管理、交流、表达和传递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5]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一般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标准规定为以下四方面:(1)意识与态度(包括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等几方面);(2)知识与技能(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内容);(3)应用与创新(涉及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技与发展、合作与交流等几方面);(4)社会责任(包括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等内容)。[6] 

赵勇认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关键是要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确定具有相应功能的技术,把技术潜力转化为解决教学问题的手段。更重要的要包括教师对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尤其是技术与目前实践的一致性与技术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所具备的潜能认识。[7]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构成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仅仅是操作层面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优化教与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实施“农远工程”项目的视角,笔者以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技术意识与态度 

这一层面主要涉及:要求教师明确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具有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教学光盘、卫星ip、计算机等),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和态度。 

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熟知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明白信息技术常用术语的含义,知道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与趋势等;知道信息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如数字化原理、程序、算法与数据、卫星ip的接收原理等基本知识;熟悉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形式与功能,如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中央处理器、卫星接收装置及其功能等;掌握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word、e-mail等理论知识。 

3. 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 

这部分内容比较繁杂,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安装与启动,如操作系统、ip接收软件等的安装;准确操作信息系统,如光盘播放机的操作、卫星ip资源的接收、投影仪的使用、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常用媒体的操作、排除信息系统发生的故障等;使用一些开发工具进行软件与数据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的搜集、课件的设计、多媒体著作工具及开发平台的使用,如powerpoint、方正奥思或authorware等;网络知识与技术,如ie浏览器的使用、电子教室教学平台和管理平台的使用方法、校园网络管理与应用、网页制作等。 

4. 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 

这一层面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是教师利用信息的重要且实用的一种能力,包括如下一些方面:具备良好的检索技能,能在备课和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现有材料,或是借助浏览器、搜索引擎等工具查找有关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下载所需资源;对于现有资源或检索结果,能够依据教学需要予以准确的识别和理解,并做出正确的时效性与价值判断,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重新组合和编辑加工,或者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和图像处理,并以便捷的方式进行存取。[8] 

5. 信息交流能力 

这里所讲的交流涵盖了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主要包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定期举行的多媒体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等教研活动中,同校内外同行相互切磋,分享成功经验,弥补自身不足;能利用演示文稿软件、网络工具(如bbs、博客等)等与同事、专家进行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通过撰写教学叙事进行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得以提升;能采取多种途径,如家访、电话、班级qq群、e-mail等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6. 社会责任 

这一层面主要涉及: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即保证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传授,促进学习者合理、合法地使用技术,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利用技术资源,如遵守与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涉及隐私问题、版权问题和计算机病毒等方面的伦理道德观念等。 

7.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 

农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农远工程”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一层面尤为重要,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核心。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能力,如利用教学光盘、卫星ip资源、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等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教学设计能力,即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够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评价方式等,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即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将相关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于教学中,如积极探索基于模式一的有效教学,ip资源、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把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以灵活多样的、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等。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以上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能力的发展必然需要诸多环节的共同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庞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培训基地,我们需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为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28/content_13069032.htm.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z].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30920/11543336.html. 

[3]我国投资111亿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工程[eb/ol].news.qq.com/a/20071130/001786.htm. 

[4]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数字频道开播仪式上的讲话. moe.edu.cn/edoas/website18/17/info15217.htm 

[5]任儆,常咏梅.信息时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2004,(6). 

[6]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s].2004-12. 

第11篇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在师德建设方面,各县市区和学校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从形势的发展和群众对教育期望值的增高,以及行风评议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师德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年,又适逢我国第20个教师节,现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就今年继续深化师德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全市师德建设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强化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下简称“三个服务”)的意识,把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与家长“望子成龙”的良好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今年的师德建设工作,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行风评议中群众提出的师德方面的问题,重点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个别教师廉洁从教意识差,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精神缺乏等问题。

二、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师德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认真抓好学习提高。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国际教育新理念》等材料,结合学习开展“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怎样搞好‘三个服务’”和“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大讨论,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实到头脑中,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实践的各个环节。在学习的基础上,从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到教职工都要对照师德规范,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写出自查自纠报告,对问题的具体表现、危害和产生问题的原因都要做出深入细致的剖析,明确整改方向,立说立行,即时整改。在查找差距与不足时,学校领导要带头示范,要向学生和家求意见,并采取措施,鼓励和保护学生及家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服务真诚地体现到每一个细节中。在个人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学校要对整体师德师风建设状况作出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形成报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要借今年第20个教师节大表彰和隆重庆祝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优秀教师的宣传工作,在教育内外大张旗鼓地弘扬师德典型。市教育局将会同市有关部门在教师节期间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做巡回报告。各县市区和学校也要通过多种形式,利用新闻媒体,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了解教师工作的辛勤和奉献,充分认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丰富内涵,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三是,建立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搞好教育信息网上“三方对话”专栏,各县市区和有条件的学校也要在网上设立相应专栏或“师德意见箱”,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各学校都要在校门口设立固定的“师德意见箱”,由校长负责开启并处理和保管来信。要设立校长接访日,实行定期接访,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回复。要实行班主任家访制。家访时,要注意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学习和思想情况,争取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四是,推行师德承诺。从今年起,每学期开学初,各学校都要组织教师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公开做出师德承诺,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三、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印发以来,各县市区和学校认真组织实施,并进行了首次师德考核。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尤其是各层面评议权重、考核小组成员组成、考核结果的使用等环节,要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做到对考核工作动真的、来实的,使考核工作起到应有的激励、警示、鞭策作用。从今年起,师德考核增加学生评议满意率一票否决制,凡学生评议满意率达不到90%的教师,师德考核和年终考核定为不合格。教师整体满意率达不到90%的学校,取消学校和校长当年评先树优资格。

加强师德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狠抓落实,抓出实效。今年下半年,市里将对师德建设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

第12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与培训工作。现在广大中小学教师除了在本校参加校本研修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之外,不少教师还有机会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如市级培训、省级培训,甚至有的老师还有幸参加国培以及某些高层次的专题研修活动乃至出国研修。许多参训者可谓眼界大开,收获多多,满载而归。但此时此刻,我们要提个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中小学校以及参与暑期研修的教师们千万不要忽略甚至忘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教师培训后的推广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财政部门也逐步加大了经费的投入,这使得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出现了空前高涨、快速发展的局面。据了解,现在许多地、市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费用已多达数百万至上千万元,不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师资培训经费可达数千万元以至更多,而每年国家用于国培项目的投入则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投入多本是一件好事情,但其培训质量与经费使用效益究竟如何,则需要由实践及效果来检验,需要进行认真监测与评估。笔者认为,我们除了在培训过程中要加以严格监管以确保培训质量之外,更需要强化培训后推广与提高这一环节。千万不能只重投入,只抓培训,而忽略了推广与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力争使各级财政投入的效益实现最大化与最优化。

那么,中小学教师培训后的推广工作应当怎样开展呢?笔者认为,可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自身推广。所谓自身推广,是指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接受培训回来以后,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所“表示”,要展开“行动”,要把在培训中所接触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方法等加以合理地吸收、消化,并努力内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积极地展示出自己接受培训之后的新姿态与新风采。我们试想,一个教师外出培训归来之后,如果把培训材料与听课笔记束之高阁,教学行为依然故我、没有一点儿动静与起色,周围的同事们也没有感觉到他外出参加培训的任何信息,那么这样的培训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历来倡导教师培训中的“行动研修”,这就是强调教师在参训后要见诸于“行动”,而这种“行动”本身也是培训所包含的应有之意。因此,我们认为,这种自身推广的重点应放在对课堂教育教学的实验、探索与创新等方面。一个教师在参训后能在某种教育思想或理念的引领下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教学的实验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种自身的推广,一个教师若能在教育教学的实验中获得新的感悟,对课堂教学有新的认识,对教学方法有新的探索,对学生学习有新的设计与建议,那么,他外出参训的价值与意义才能最终得到了呈现与展示。

二是学科推广。所谓学科推广,是指教师参训后应在其任教学科中开展培训成果的推广工作,让本学科的全体教师受益。我们知道,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从属于某一个学科,除了某些专题培训(如班主任培训、德育工作培训)之外,教师外出主要是参加自己任教学科的培训,包括所教学科的高端研修等等。正因如此,我们强调教师培训结束后要做好在学科方面的推广工作。这种学科推广的范围一般来说是该教师所在教研组的同仁及有关人员,而推广的重点则是在培训过程中所涉及的本学科近年来的新发展与新动向,学科教学方面的新进展与新变化,学科建设方面的新要求与新趋势,学科改革方面的新方向与新目标等等。通过这种推广工作,可以有效加强本教研组的团队建设,提升学科同仁的教学水平,实现了一人外出培训、大家同时受益的目标,从而有效地放大了培训效益。

三是学校推广。所谓学校推广,是指教师外出参训后应在本校范围内开展培训成果的推广工作,让全校教师都来受益。这样的学校推广应走出教师个人与任教学科的范畴,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更大的范围里进行。如只局限在教师本人或某个学科,与本校其他学科的大多数教师形成不了交流与共鸣,就达不到应有的推广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推广的重点应该抓住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们所共同关心的教育现象等等,如关于某些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与传播,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一些思考与做法,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方法与新成果,以及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一些新案例与新启示等等。总之,参训教师要有这样的责任感,主动而有意识去做好学校推广工作,要让本校所有教师都知道外面世界的动向、进步与风采,从而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同呼吸、齐律动、共发展。

四是片区推广。所谓片区推广,是指教师培训归来之后,应在学校所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片区推广工作,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拓展培训的效益。在这方面,我们认为,特别是那些参加了教育部国培项目培训的教师,更应该主动地思考与谋划这种片区推广工作。我们知道,在国家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这些年稳步推进了国培项目计划,许多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走出大山深处,参与国培,广为受益。这种培训层次高、代价大、耗资多,而参与研修的教师人数难与省培、市培相比,因而开展片区推广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把这种片区推广工作做好了,让许多没有机会外出参训的老师享受二次培训,才能较大幅度地放大国培的效益,从而拓展国培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片区推广的重点应放在对先进、发达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做法等的研讨与学习方面,要关注与重视沿海发达地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及其转化,要找出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等等。由此可见,这种片区推广十分重要,作用相当明显。

为了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后的推广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广大中小学校以及外出参与研修的教师们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教师参训后的推广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层次、数量、范围等等;参训教师所在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推广方面的工作安排,为参训教师开展推广工作提供条件与方便;而参训教师本人则应认真梳理培训内容,系统总结培训成果,精心准备,科学安排,根据需要在本校或本片区的各种场合及时做好相关培训的推广工作。我们始终认为,参训很重要,推广须及时,接受培训与训后推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只重视培训而轻训后推广。正因如此,台湾地区把参训教师看作是“种子”教师,其师范院校无一例外均设有“进修暨推广部”,道理也正在于此。

(作者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