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8 22:5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作流程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PDM;电子数据;流程;审签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系统为企业的设计和生产构筑一个并行产品开发的平台环境。PDM系统作为企业信息集成平台,起到了沟通设计部门与管理信息系统及制造资源系统之间的桥梁作用,解决了设计、生产计划、经营管理等信息的传递和数据共享问题。PDM的基本核心是管理产品设计数据和设计流程,它解决了制造企业信息化中的产品电子数据来源问题。
PDM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是一门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据库记录、数字化文件等)和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的技术。PDM提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制造和设计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PDM的基本原理是在逻辑上将各CAX信息化孤岛集成起来,用计算机系统控制整个产品的开发设计,通过逐步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描述、生产过程描述及生产过程控制数据。技术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构成了支持整个产品形成过程的信息系统,同时也建立了CIMS的技术基础。通过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PDM系统可以有效的、实时的、完整的控制从产品规划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复杂的数字化信息。
在20世纪的60、70年代,企业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开始使用CAD、CAM等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制造企业而言,各单元的计算机辅助技术虽然已经日益成熟,但都自成体系,互相缺少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并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也急剧膨胀,对企业的管理形成巨大的压力: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重复冗余,数据检索困难,数据的安全性及共享管理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目前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实现信息的有序管理将成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新的管理技术,即PDM。PDM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PDM管理的两条主线是静态的产品结构和动态的产品设计流程,所有的信息组织和资源管理都是围绕产品设计展开的,这也是PDM系统不同于其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项目管理系统(PM)、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等。
西开电气自2004年实施PDM,目前已被设计部门广泛应用,并为生产管理系统、车间装配系统等提供源头设计数据,成为下游部门信息来源的重要依据。设计部门应用三维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同时也应用一些有限元分析软件等。随着产品设计手段的转变,传统的纸质图纸逐渐向电子图纸转化,并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数据。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有效控制及管理,可以使电子图纸、文件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利用,使电子数据的更改、归档、存储等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采用工作流程管理的目的是对设计过程中的动态数据进行管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工程设计体现为产品数据的创建,发放及更改。比如在一个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设计成千上万的零件,对每个零件,由不同的人创建、修改、浏览、校核和审批,而且设计每个零件使用的应用工具不同,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数据。当一个产品的设计人员被要求对某个零部件进行更改时,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原有的设计和工程进行更改,还需要参考许多设计文件、表格,而且也有可能牵涉到其他的产品设计成员。
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与工作流程管理相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签署及发放
对产品设计结果进行审阅、校核等。CAD技术给原来的工作流程管理带来了新问题, 如电子文件无法用手工签字的方法来进行校核、审批及发放。原有的手工审批制度在用CAD设计的电子文件前变得毫无办法,设计人员则把计算机中的二维工程图样打印输出,然后再拿去审签,这样则大大减少了使用计算机的优势。
2.设计流程及更改流程
一个产品的设计需要经过许多次的更改,传统的更改完全依靠人工管理,更改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差错,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可以较好地改善更改管理环境。工作流程大到一个产品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小到一个审批流程。同样,工程更改流程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另外,流程也可以嵌套,工作流程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串行的也可以是并行的。流程管理有助于增强实时监控、跟踪管理,及时掌握产品的技术准备情况,同时通过对企业流程的管理,可以发现原有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瓶颈,实现对企业工作流程的重构。
3.信息传递
目前我公司的产品开发及设计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设计人员利用PDM平台和三维软件进行产品设计的技术准备工作,生产计划人员利用生产管理系统完成其规定的作业计划。由于设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缺乏信息交互和状态控制,给设计和生产部门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计划人员需要获取产品数据的状态并需要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生产系统中,以便可以实时控制产品开发设计进度,有效的协调生产过程。
我们公司在PDM升级项目中将工程设计数据流程审签作为重点实施内容,实现了电子图档生成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使得相关人员可以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得到正确的任务,并可以实现电子签名,从而能够保证企业设计工作有序地进行。通过设计部门全面应用PDM系统,统一设计平台,并按照企业相关标准定制审签流程模板。使设计员设计的技术文件在PDM软件中进行电子流程审批,包括技术文件的编制、校核、会签、标准化、审定、批准等环节。在技术文件入库前,改变原来同一文件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同时审批为只进行电子流程审批,节省纸质文件打印,生效的技术文件最后统一由底图室打印入底图库。
解决了电子流程审批问题,使目前的设计方式变为设计人员以底图为中心的设计方式。方便技术管理部门理顺产品电子图档审签、流程并实现数据流程审签。
根据PDM系统的特点,结合本企业建立起工作流程管理模型,实现对工作流程的定义以及产品设计过程中工作流程的管理和控制,能够解决企业在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的数据流动控制问题,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产品开发、设计环境。当排除困难,成功的实施PDM流程管理后,可以极大的推动企业无纸化办公的进程,形成真正的基于网络应用的工作环境,加速企业现代化计算机管理的步伐。 [科]
【参考文献】
[1]范文慧,李涛,熊光楞.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原理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斌,王爱玲.PDM系统中流程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实现.中北大学机械工程系,2006,02.
[3]梁萍萍,宋曰聪.PDM系统中工作流程管理模型的设计[J].考试周刊,2007,(22).
关键词:流程管理;动态联盟;ISO9004;质量管理模型;
作者简介:周福新(199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与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管理;E-mail:zhfxbjtu@sina.com
过去十几年一直是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市场顽疾也逐步显现,其中建筑质量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发生的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上海景苑花园的楼倒倒事故、奉化楼房坍塌事故,不断触碰着人们脆弱的神经,也时时提醒着人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现代工程的发展特征来看:大型化、复杂化、专业化趋势明显加强,这些工程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已有质量管理理论进行总结与升华,从新的视角审视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已成为工程管理领域无法逃避的话题。
从目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与发展现状来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低,尚且没有形成全行业的通用化质量管理模板;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较差,照搬照套企业质量管理程序的情况严重,与工程项目的实际质量管理情况严重不符;三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性薄弱,各项目参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项目质量管理目标难以统一化。显然,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在体系建设、体系运行、组织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将从流程管理的视角入手,借鉴生产性企业流程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现代质量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的ISO9004和动态联盟思想,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基于流程化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运行模型,与此同时,利用流程软件分析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的控制要点,最终利用常用的质量管理分析软件进行流程运行问题的诊断,从而促进一个动态的项目质量管理的循环上升过程。最终希望为中国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思路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1流程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流程管理是一种管理过程和系统化方法,以规范化地构造卓越业务流程为核心,以持续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本身包涵着丰富的工具和技术,其关键词是流程、规范化、持续化、系统化[1]。流程管理的应用范围广泛,社会组织的高效运行离不开一个合理的、高效的流程体系。
1.1流程管理在质量管理领域的应用
在质量管理领域,流程管理的思想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生产性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就已广泛地采用了流程化的思想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伴随着产业化革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流程管理在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科技化、理论化。从以前的流程控制逐渐转移到流程的改造上,把已有的产品生产流程中无法造成产品价值增值的流程剔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新颖、更加适应顾客需要的产品生产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流程业务重组思想(BPR),这一思想的产生是流程管理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最早提出与研究这一思想的是Hammer等人,但是,这一思想在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与控制中的执行效果并没有像质量管理专家预期的那样成功,高达70%的失败率使得专家们不得不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张志刚等[1]从现代的项目质量管理视角认为,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在流程改造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无法有效剔除;二是该思想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与经验主义者的思维相碰撞,这影响了其的推广与实施。进入21世纪以来,流程管理以企业流程管理系统BPMS为支撑,通过自动化技术对工作流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的同时,将“人”的因素在流程化质量控制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这使得流程管理在生产性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大行其道。截至到目前,80%以上的产品生产企业都采用了流程管理作为本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3],可以预见,未来流程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1.2流程管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度所带来的施工成本的增加;加之过去十几年建筑市场的粗犷式发展方式,以投标价格作为衡量工程施工方的主要参考指标,这些因素促使着施工单位逐渐养成了以团队长期的施工经验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显然,这是不科学的。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无不是因为质量管理流程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曾辉等[4]认为,流程管理能够促进项目绩效的提升,改善项目的质量管理能力,分散工程质量管理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由此可见流程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的价值增值过程是不可估量的。熊瑛等[5]基于ISO9004分析了目前常见的“大企业病”问题,认为将流程管理有效的融入到目前主流的智能管理中,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刘扬[6]将精益质量管理思想与流程管理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流程化的精益质量管理体系,并利用流程框图的形式详细描述了操作说明,论证了利用流程化思想为指导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能性与科学性。
从流程管理在质量体系建立的总体研究与应用现状来看,虽然目前针对项目的流程化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实践还相对较少,但是通过对目前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得出两方面结论,一是将流程管理思想应用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领域是可行的,能够促进项目工作流程的价值增值,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流程化管理的思想在工程质量管理领域随着现代项目的复杂化与大型化而逐渐成为行业发展与进行质量管理的新趋势。通过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践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已有的大型化、国际化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正逐步向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向靠拢,但是从实际的管理与运行状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在理论上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
2流程化工程项目质量体系构建
2.1构建基础
项目的复杂性、一次性等特点决定了进行流程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站在已有的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成熟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结合目前制约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瓶颈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质量体系构建。
2.1.1理论基础——ISO9004质量体系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是ISO9000标准族的核心标准之一,与ISO9000质量体系相比,ISO9004更加强调质量与业绩的持续改进。从其与流程管理的关系来看,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是流程管理思想应用到质量管理领域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质量管理专家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点。一般来讲,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扩展模式,以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战略和方针,资源管理,过程管理,监视、测量、分析和评审,改进创新与学习6个过程构成的循环系统为基础,强调平衡组织中所有相关方的需求与希望,为组织在复杂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取持续的成功提供操作指南。虽然目前ISO9004质量管理是针对组织质量管理而进行设计的,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项目也是组织的一种类型,因而将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上是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
2.1.2组织基础——动态联盟思想
动态联盟(Dynamic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特定事业部和职能部门,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通过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7],在建设项目中,动态联盟的核心思想是在优化与重组项目建设业务流程,选择联盟成员,设计或调整系统组织结构与耦合方式,确保项目动态联盟组织的敏捷性、柔性和管理效率,从而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8]。在工程项目的质量运行中引入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以建设单位为主导,由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政府部门以及其他所有参与项目的单位和部门,通过一定方式形成一个虚拟的网络化组织。在项目联盟中,各参与方之间都是一种平等的组织关系,而不是传统组织模式下上下级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有利于消除传统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壁垒,将项目各个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目标统一化、协调化,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2流程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针对目前项目质量管理领域前沿知识的研究可以发现,通过将基于动态联盟思想的系统化方法与基于ISO9004的流程化质量管理思想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运行模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型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组织保障,二是流程化质量体系运行。
在组织保障方面,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参照动态联盟的思想,项目参建各方在基于WBS任务分解的基础上订立合作契约,成立一个由建设单位主导的质量管理虚拟联盟,以这个虚拟联盟作为项目质量管理的沟通、协调平台,力图最大程度消除传统质量管理模式项目各方之间存在的利益壁垒。在联盟成立初始,项目参建各方共同协商形成一致的联盟运行章程,制定项目目标体系与责任体系,各参建单位以联盟制定的质量管理文件为纲领,细化分解,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研究质量管理流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流程化质量体系运行方面,通过对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流程进行分类,从质量意识、质量行为、实体质量的3个维度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运行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流程化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反馈,由动态联盟组织质量管理专家对流程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制定改进计划方案。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质量管理经验的不断转化,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流程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分析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一般可以将流程划分为作业性工作流程与管理性工作流程两大类。但是与传统流程分类不同的是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领域,对于管理性工作流程,根据流程持续时间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将其分为过程性与验证性两种工作流程。显然,这3种流程的有序运行是流程化质量管理模型的核心。
3.1作业性工作流程质量管理框图
建筑工程项目作业性流程主要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持续时间长、技术条件复杂、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影响较大的工作流程,该部分流程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对本类流程通过规范化的工作程序设计(见图2),在不断促进工程质量提高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
从图2可以看出,由项目各方在项目正式开工之前建立的动态联盟将作为各方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协调沟通机制,由其制定作业性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施工程序,各单位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各自对于作业性流程管理的责任与管理体系,在单位内部之间,设计单位给予施工单位足够充分的指导,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最终由联盟对项目各方的作业性流程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运用传统的质量分析方法,如鱼刺图、雷达图等进行流程运行问题的诊断与分析,在识别关键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改进方案的制定与动态调整,其具体表现在于施工方案的不断优化与实体工程项目质量的不断提高。
3.2过程性工作流程质量管理框图
过程性管理工作流程是管理性工作流程的一种,与作业性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这种软性的管理要求就造成了过程性管理工作流程在运行中的一些特点。一方面,在联盟对管理性流程制定的纲领指导下,各单位应该明确各管理性流程的工作节点,从而建立相应的责任矩阵制度,通过自评价与联盟监督评价两种方式,不断查找管理性流程在运行中的薄弱环节,通过不断地总结与深化,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的调整与更新,这样的更新有利于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施工经验制度化、理论化,从而促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制度保障。同时,各个联盟成员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建设单位应在联盟的统一指导下,对施工、监理、设计单位针对质量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保证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因各自的项目利益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工作搭接,影响项目的质量管理效率与水平的直接提升。具体如图3所示。
3.3验证性工作流程的质量管理框图
验证性工作流程,顾名思义,其强调的是对已完作业性流程的一种检查与验收,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最终的考核环节。因此在识别验证性工作流程关键工作节点的基础上,构建合理化的验证性工作流程框图(见图4),从而有效的指导验证性工作流程的运行,保证联盟对项目的质量管理实施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保证项目质量管理经验的有效总结与推广。
在验证性流程框图中,虽然从整体上看其仍然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结构,通过循环来促进验证性工作流管理状况的不断优化。但是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与过程性工作流程实施不同的是,验证性流程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通过多方合作与监督机制,来保障验证性流程的实施效果。
4企业建立流程化管理的建议
基于流程化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了目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将流程化思想与动态联盟思想应用到工程质量管理领域,体现了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在工程项目建立流程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还应遵循如下建议:
(1)加强对质量管理流程的分析。基于流程再造的思想不断优化流程的价值增值过程,将流程化思想植根到具体的项目工作流程中去。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流程化质量管理的模型与整体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各个单位仍然需要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利用WBS技术进行分解[9],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从而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上下的一致性与协同性。
(2)构建基于项目各方的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目前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具有涉及单位多、流程关系复杂,管理幅度大等特点,建立一个项目参建各方都能进入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各参建方通过信息平台传递项目质量管理资料,从而降低项目质量管理的沟通成本,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3)加强运行结果控制。质量管理大师JamesHarrington曾经说没有控制就没有提高,基于流程化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联盟应组织专门的评价考核小组就流程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分析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借助雷达图、鱼刺图等分析工具进行结果的运行控制,从而保证质量持续改进过程的实现。
为适应和满足CSEA+PCEA(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自控镇痛)分娩镇痛的需要,提高分娩镇痛质量和产妇的满意度,2009年1月开始,对分娩镇痛的管理,在评估原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流程管理,与2008年分娩镇痛相比,镇痛的效果,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都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现有分娩镇痛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流程分为核心流程,支持系统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流程3。
核心流程方面的问题:核心流程为各班次的流程,如助产士观察产程流程,麻醉师的工作流程等。问题:①助产士每人观察一个产程的功能制护理方式不能满足分娩镇痛的需要,分娩镇痛缺乏专人管理。②缺乏统一规范的分娩镇痛观察记录表格,助产士对分娩镇痛中产妇的观察记录主观随意性大。③缺少足够的麻醉师,麻醉师对分娩镇痛热情不高,麻醉科与妇产科协调不良。
支持系统工作流程方面的问题:支持系统工作流程包括各项护理活动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如器械物品的管理、各类人员培训流程等4。问题:①产房抢救及监护设备不全,现有设备的使用、管理存在随意性,缺乏统一性和专业性。②人员培训缺乏系统性,尤其是对分娩镇痛的原理、方法、管理与监测,疼痛的评估,常用镇痛药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镇痛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等培训不到位。
质量控制流程方面的问题:质量控制流程为对产房工作目标进行控制的流程,如产房管理流程,消毒隔离流程等。问题:①缺乏分娩镇痛的专用分娩室,镇痛分娩与普通分娩的产妇同处一室,增加了感染的机会。②缺乏对消毒隔离工作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如镇痛分娩设备和器械的使用、清洗、消毒灭菌、保存等流程。
改进后的流程管理
改进后的流程:①取消原来的功能制护理为整体护理,由原来的3名助产士分别护理3个产程改为1名助产士全产程护理。产房助产士分4个工作小组,1组白班(8:00~16:00),1组夜班(16:00~次晨8:00),另外两组休息(1组夜班休,1组白班休)。产房设护士长1名,负责产房的护理管理工作。②设立分娩镇痛记录单,严格执行分娩镇痛操作常规,选择无剖宫产指征、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经L2~3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5cm,蛛网膜腔注入0.2%罗哌卡因3mg,注药后30分钟将PCEA泵接于硬膜外导管。PCEA泵药液配方: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50~80ml,设置方法:首次剂量6~10ml,自控剂量5ml/15分钟,持续剂量5ml/小时。助产士全程陪产观察并记录分娩镇痛过程中的VAS评分、母体生命体征、胎心音及产妇宫缩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及分娩方式等,并填在分娩镇痛记录单内。③培养团队精神,医院领导协调麻醉科与产科关系,给予政策,麻醉医师实行24小时值班,由麻醉科值班大夫兼职负责,麻醉科与助产士共同母婴监护。④加强培训,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由专家讲课,目的是让全体医务人员都了解产科模式的改变,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可能性,对产房工作人员做重点培训,要求转变观念,熟悉分娩镇痛的目的、意义、方法,实施及管理模式。⑤对现有产房进行改造,建立分娩镇痛专用产房,严格无菌操作。产房配备品、抢救及监护设备,选择一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负责品与抢救监护设备的管理、保养及维修,以保证各种药品、器械设备的正常使用。⑥产后2小时,母婴各方面情况好,即送回母婴同室病房,助产士要负责物品的添加,产房的清洁、消毒、通风,为下一位产妇使用做好准备。
改进流程后的效果
助产士观念改变:改进后的流程管理及对助产士的不断培训,使助产士的观念逐渐改变,不再认为产痛是一种“生理痛”而忽略。在工作中能积极、准确地对疼痛进行评估,以产妇、胎儿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服务,给产妇全面的支持。
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提高:改进后的分娩镇痛管理流程适应了产妇及家属的需求,起到了支持、保证分娩镇痛的作用。在产程中严密观察并给予产妇精神、生理、病理、情感的支持,保证了分娩镇痛顺利进行及分娩镇痛效果,保证了母婴安全,产妇及家属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分娩镇痛效果及产科工作质量提高:通过改进后的流程管理,提高了分娩镇痛的效果及质量,产程时间缩短,镇痛并发症及剖宫产率降低,分娩镇痛效果大幅提高。
[摘要]流程和制度正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离开了流程,企业就失去了规范;离开了制度,企业就缺失了对员工的约束力。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各个环节的流程和制度,来编织一道闭环的钢筋网络,来搭建企业的框架。
[关键词]制度 流程 企业框架
不管是哈佛大学还是联想集团,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组织,都有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密规范的工作流程,组织可按照既有制度和流程自行运作。正如德鲁克所言:管理得好的企业,每个人就像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在有条不紊地运作。流程和制度是企业管理刚性的表现,是企业大厦的框架,科学管理管理首先应该是规范管理、流程管理,离不开流程和制度的支撑。流程和制度正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离开了流程,企业就失去了规范;离开了制度,企业就缺失了对员工的约束力。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各个环节的流程和制度,来编织一道闭环的钢筋网络,来搭建企业的框架。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企业管理人员说:“某某是我们企业的顶梁柱,离开了他,我们的工作将无法开展。”分析其原因,就在于某某掌握着企业一些专业的技能和特定的工作流程,但是没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制度和流程文件,只是掌握在他个人的大脑中,使得在他离职后,别人都不能接替他走后的空缺。这是一个典型问题,这种情形的出现至少说明这个企业的制度和流程管理不完善。如果一个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得非常到位,任何人离职,其他人都可以依照制度和流程将这项工作做好,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这也正说明了制度和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做好制度和流程管理,首先需要企业有完善、成体系的管理制度和精细、可操作的工作流程,凡事均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实行制度和流程管理,就是要完全掌控达成工作目标的所有步骤和因素,按照工作的顺序和递进关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清晰明确的工作流程,让员工按照制度和流程做事。这就要求管理者把每个员工的智慧都凝结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当中,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并科学分配到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当某位员工离开某岗位时,离开的是个人,而留下的则是制度和流程;既使接管其岗位的后来者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这项工作的人员,也能够迅速地遵循现有的制度和流程展开工作,继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这就是许多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也可以频繁流动或较长时间休假,但公司照样能有效运转的奥秘。
做好制度和流程管理,更要避免制度和流程缺陷,如果执行有缺陷的制度和流程反而会制约企业发展。我们也遇到一些企业,员工每日加班加点,都按照企业制度和流程认真工作,但企业效率仍不能有效提高。这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流程有待完善。流程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首先应检查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简洁和高效,能否有改进的地方,改进的可能性有多大。检查流程应首先检查流程系统本身。组成企业的流程系统绝不是简单的业务链条,而是复杂的封闭的循环系统。因此,检查企业流程是否出问题应首先检查企业流程的循环系统:总系统、支系统、细支系统、末梢系统是否通畅;所有的系统连接起来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有没有断裂、梗阻、栓塞的地方,有没有冗余和不够的地方,是否需要添加新的系统。其次,检查流程循环系统是否格式化、模版化,是否流向稳定,即方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是否回流、乱流,流量是否合理稳定,每一管道上的设计的流量是否合理,而实际流动中是否达标、超标和不达标。流程检查还应包括检查流程上流动的内容,流程流的是什么呢?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设计流程,都在进行流程优优化工作,那么流程上究竟流的是什么内容呢?其实流程流的内容很简单,概括起来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物流:企业日常业务运营生产所涉及的物理性的东西和管理工作所涉及的所有的物理的内容都要在流程上流动;二是信息流:伴随企业的业务生产所带来的内外左右的信息都要通过流程来传递,同时伴随企业管理的信息的上传下达都要在流程上传递,上传的是企业方方面面信息,下达的各级的命令;三是现金流:企业最低的逻辑目的就是赢利,企业的一切活动的最基本诉求归结为赢利,每一活动都同时伴随着资金的流动,所以流程上流的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钱,每时每刻流程上流动的最简单的符号就是钱;四是文化流:流程上流的是企业的个性和特色,是企业的文化,之所以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被顾客识别出来,关键的原因是企业的流程上流动着企业的与众不同的基因,流动着企业员工行为的方式方法,流动着企业基本的价值趋向和理念。明白了流程上流的内容,所以在检查流程时还应包括要检查的内容。(2)制度支持不力。检查完流程后,再检查制度。如果流程没有什么问题,那么检查管理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流程的实施,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是否支持流程上流动的内容,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也许有很好的流程系统,但是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匹配,管理制度不支持流程系统,或制度之间相互掣肘和矛盾,或漏洞百出。是否所有的流程都有制度作保证,或制度的制订有没有充分尊重人文情怀,制度过于严格了,会遭到员工抵触;制度过于宽松时,约束力不够。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的,过严的制度和过宽松的制度均不利于流程系统正常的实施。如果说,流程是水的话,那么制度就是流水的管线,如果管子不严密,管子粗细搭配不合理,或管子根本没有对接起来,那么将直接影响系统流水。
市场形势和外在因素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会有各种突发事件,已有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不能解决这类问题。对于这样的事件,必须加以重视,持续不断地探求做好这类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逐步将这些突发事件纳入正常程序来管理。同时,任何一项工作制度和流程制订后,都不能一层不变,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结合做事的效果和企业发展情况,分析制度和流程的不足和缺陷,切实加以修正和解决,持续优化,不断完善,让制度和流程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其科学性。
(作者单位: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
以流程管理为核心的办公系统,主要以提高作业效率为目的,是第一次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转变以往的经验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的管理领域,实现了流程管理思想的迅速发展,实现自身业务过程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建立企业行政办公系统,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提高企业在同类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一、行政办公系统的概念分析
所谓行政办公系统,指的是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中通用型的网络办公平台,运用浏览器与服务器相结合的架构,不需要安装客户端,在内部配备网络短信与手机短信功能,促进各个审批流程的快速性和迅捷性,是企业政务管理系统、权限分配与数据流转审批工作的非常重要的办公平台。该系统包含的模块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收发电子邮件、公告通知、安排日程、档案信息管理、讨论区、文件柜、网络硬盘、网络会议以及系统日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模块都具有自身的作用,例如系统进行收发电子邮件,能够有效的提高公文的处理效率。
二、办公系统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有效的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在企业内部通过构建行政办公系统,有效的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中资源信息的共享,进而显著的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效率。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企业日常办公的无纸化和网络化,而且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充分的将流程管理的功能进行发掘,通过固化、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进一步促进企业朝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1.稳定强化工作流程、促进精细化管理
为了有效的稳定、强化工作流程,在企业内部通过设置流程管理委员会,来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由每个部门中的业务骨干人员进行梳理流程,并对其进行培训工作,进而确定业务流程整理需要的规范与模板,促进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职责,对其赋予相应的业务流程办理权限。对流程权限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明确定位各个岗位的责任和权限,实现分工明确。另外,为了实现业务流程管理的细化,对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在各个流程设定责任部门,加强对流程运行情况的监控工作。为了保证流程的规范性,企业要制定管理制度,对负责流程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2.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伴随着行政办公系统的深入应用和流程化管理理念的日益深入,业务流程管理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流程审批的环节出现冗余现象,一个流程被部门多次审批,进而导致流程的运行效率比较低。在使用的过程中,旧的流程已经不能顺应企业业务的发展,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和优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通过开发检测工作运行效率检测系统,使用该系统能够对行政办公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进行监测,发现其中运行效率低的原因,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监督,有据进行考核
办公系统在企业行政管理中,进行的流程审批程序与文件处理流程要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并实现监控可视化,在工作人员的审批时间与审批意见中均有明确的记录。为实现各个单位、部门管理业务的可视化和可控化,企业可以通过实行分级管理适度放权来有效的加强流程的监控,针对每一项事务处理都进行详细的追踪和记录,给以后企业进行考核与实行限时办结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办公系统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创新
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中应用办公系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办公系统的创新,扩大其应用。可以通过开发行政办公短信办公系统与自动考核系统,进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1.开发行政办公短信办公系统
企业通过开发行政办公短信系统,来进一步提高企业行政办公系统业务流程的办理效率,方便业务流程的审批和管理,该系统主要有流程短信及时提醒、回复,流程手机委托代办、审批等功能模块。
如果用户选择业务流程代办时,运用流程短信及时提醒功能,短信及时通知用户进行办理,提高行政办公业务流程的办理效率;用户不能亲自进行流程的办理时,通过运用流程手机的委托功能,将所要代办的流程委托给其他人,能够防止出现拖延办理流程的情况,提醒信息发给用户后,依据流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机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流程短信回复功能的开发,用户收到代办信息后,运用短信通知的形式告知提交人员流程正在办理,具有业务流程办理的全面追踪功能,进而能够使流程提交人员及时、快速的了解到业务流程的办理进度。
2.自动考核系统
通过对企业办公行政办公系统的运用进行分析,虽然对其工作流程进行了固化与优化,但是流程还具有一定的缺陷,给办公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开发自动化考核系统,来对行政办公系统中流程的审批、处理进行规定,针对超过规定流程时间的工作人员自动考核,以便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开发的自动考核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流程管理模块、流程考核模块和节假日管理模块。其中,流程管理模块以实现加强考核流程管理为目的,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录入与编辑考核流程的信息进行了解掌握,实现对流程考核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工作;考核管理模块主要以促进考核数据的生成为目的,系统在接口程序下火的行政办公系统的流程办理数据,并对流程办理数据进行分析,与考核流程时间限定进行比较,针对超过期限的办理流程人员进行考核,在使用系统接口程序的条件下,将员工的考核数据输入到企业员工业绩系统中,然后将员工的考核信息反馈给用户,催促用户进行流程处理;使用节假日管理模块来对流程进行分类管理,依据行政办公流程的特点,分为全日制考核类型与排除节假日考核类型,实现考核的人性化,并显著提高系统考核的灵活多变性。
四、办公系统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某公司建设的行政办公系统进行分析,其在建设行政办公系统后,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转变了其办公方式,由以往的纸质化办公转变为现在的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公司各个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提高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效率。促进了公司内部日常办公朝网络化、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对繁琐的工作流程进行简化,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该公司在应用行政办公系统的过程中,将行政系统中的流程管理进行深度挖掘,并监督流程管理业务的运行情况,最终实现公司的精细化管理。
五、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办公系统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了解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推动企业流程化管理的建设、促进企业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是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运用稳定强化工作流程、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监督、开发行政办公短信办公系统以及自动考核系统等方法,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云,吴伟,张松.论行政办公系统在企业中的深层应用[J].中国信息界,2011,07(2):12-14
关键词:计算机 软件工程 信息化 网络 知识 改进 发展
计算机的广泛的使用,自然在工程项目上也是不断的应用,从工程的投标、管理、设计等等方面计算机都在开始不断的应用其中,而计算机相应的软件的研发和广泛的使用也是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一个探讨。
1 软件工程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概述
从理论上来说,现代意义上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系统基本驱动力是工作流的形式化表现,基本手段是执行软件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包括工作流定义、管理以及执行等多种任务。通常情况下,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构建分为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和模型执行阶段三个阶段。在模型建立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在分析了整个企业的工作特点及生产步骤之后,依据工作流程建模工具或是人工操作,实现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模拟,使企业中的各类经营管理行为活动都能实现计算机化;在模型实例化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给每个过程(即PDM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所称的节点)来设定其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基本参数,同时给这些过程分配相应的资源,在此基础上限制各个过程的使用权限;在模型执行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这一阶段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指标,依据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强大的人机交互界面与应用功能,更好的实现整个流程管理系统的优化整合。
2 计算机软件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应用
对于一个工程的管理成败来讲,信息的最好的交流和传递是很重要的,当今这样信息化的社会,不管是方式还是数量上信息的交流都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就对于一些工程的交流有着一定的困难。
这样就造成了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用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来找到适合的信息,产生这样的问题,都跟信息沟通的好坏或多或少有着关系,而工程成本的增加一部分也是受到它的影响的,所以很好的解决沟通的问题也会是工程控制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的地方。
2.1 国内的发展应用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中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这9个知识领域的项目管理,实际进行工程项目时,工程管理人员对管理的范围、时间、成本以及质量关注比较多。
我国的项目管理兴起的不算早,从1982年引进,但发展速度很快,到了1993年,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正式推广,大量的业主和承包商接触并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开始对项目管理的探索研究以及应用投入极大的关注。
2.2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可以看到计算机和项目管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样的进度,前者的发展为后者提供一定的基础,而后者的不断进步又促进了前者的更好应用。信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整体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加强了应用软件的使用和发展,这也是工程人员使用的一个助手。当前项目管理的软件可分为下面两个档次:
像P3、Artemis、WorkBench和Open- Plan等的高档次的专业项目管理应用软件,功能上的优点很多,但是价格较高。
低档次的像Micro-soft开发的小型项目管理软件,如TimeLine、ProjectScheduler和SureTrak等,通常仅仅能完成项目管理某阶段和某方面的功能。
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Primavera项目管理系列软件,从而探究高档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现状。
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P3软件作为一个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它是可以很好的对于整个工程做好各方面的管理的,做好整体的进度和实际的定量的协调管理,做好进度的设计合理的科学的计划。
而且一个好的优秀的商业的使用软件,P3软件可以做到数据资源的共享,保证了工程的实际参与的所有人员可以一同使用同一个工程的数据资源,按照各有的权限进行数据的读取和管理。这个软件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的使用非常的简单方便,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改变视图和整体进行更新,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等等。
伴随着工程各个项目管理的相应软件的研发和发展,这也就使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更加的合理、科学,在整体的工作中也会更有计划性,保证所有的工程人员都能向着一个方向努力,一起更好的做好这个项目。达到整个项目的最好的效益化和更好的完成工程的进度。
2.3 重要意义
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完善,会在整体上更好的把握整个项目的思想,更好的控制工程的方向,按照设计的要求,更好的完成工程和实际的发展模式和方式受到管理,这就在最基点的地方改变了工程原来的施工方式,最终完成了把目标作为指导更加成熟的管理体系。
3 计算机软件在工程制图上的应用
对于整体工程的发展,计算机有着更加广泛的使用,尤其在工程制图方面更好地发挥它的效能,也正是计算机的使用开创了了制图科学化合理化的新时代,从而使整体的工程进度不断的增加,帮助工程的实际工作人员更好的依照图纸的要求来做好工作。
3.1 计算机工程制图的发展
正是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还有它在实际的设计中起到的辅助作用的不断发展,对于整个工程制图的发展都是有着不能想象的远大影响的,这不但对于计算机的整体的性能的提高起了加速剂的作用,也差不多影响了全部的技术领域,从而对于原有的工作方式有了改变。甚至可以说计算机辅助设计整体技术的水平将是一个全新的衡量国家的工业技术标准的全新标志。
关键词:机电;成本;管理;信息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090
1 前言
在目前的项目管理中,机电安装工程多为建筑项目管理子工程。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定位,无论是工程成本管理还是项目管理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些年,随着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愈发复杂化,成本逐渐增加,因此,造成工程管理难度日益增大。
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与建筑工程相比,操作系统更加复杂、涉及的专业内容更多、成本构成也更复杂,这使得成本控制难度加大。相比较其他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有着较大的成本和利润空间较,因此,对机电安装工程实行成本管理系统化是大势所趋。
实现机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现代化[1],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将系统升级为更加高效、快速、安全的信息化系统。由于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远程传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实现信息化提供很好的平台,可以解决成本管理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以及项目远程控制分析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ERP)在社会各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得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系统信息化成为现实,同时提高了安装工程管理水平。为了更好地为实际施工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实际中施工成本信息化管理经验,客观的为机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提供合理化建议,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其进行信息化研究。系统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为管理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随着研究的深入,成本信息化管理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 成本管理信息化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高速发展,企业经营已经正式迈入了信息化经营的时代,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对于机电安装施工成本控制而言,对其施工成本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正是在大环境影响下的必要措施,对施工成本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在施工中实现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不仅如此,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可以有效的保证资产安全性,确保投入的资金全部合理的用咋施工项目之中,避免可能出现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
机电安装成本控制融入信息化技术,可以健全工程成本管理体制,并根据机电安装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科目,实现账目统一管理。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地对各类成本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和监控。
通过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机电安装成本控制对其成本控制实施动态化管理。系统上就会记录相关的成本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准确的掌握工程的成本变动,有效提高成本控制水平。而且近些年来,经济改革不断推进,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会计结算,都提出了高要求。因此,需要对成本控制系统进行整合,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
2.1 机电安装工程流程
(1)工作流程管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工作的流程管理提供了自动处理业务的功能,将业务与文档签审、产品开发、数据归档/发放、工程变更等相关业务用电子化的方式实现。
(2)流程定义。图形化的工作流程编辑器,建立工作流程模板。用该工具描述各阶段获得的设计管理流程,只需简单的操作就能使这些流程生效。
(3)流程自动化。在通过工作平台描述流程后,将其初始化建立工作流程项目。用这种方式将任务自动分发到参与人员的电子邮件中,实现自动化,最大限度提高流程的效率。
(4)流程进度管理。根据平台提供的图形方式,工作流程管理员可以监视和管理工程正在进行的工作流程。并且明确表现出各种活动的状态,开始,结束,人员,可以加快、暂停和跳过、恢复某些过程的活动。任务进度用图示显示,更加直接,简化工作人员操作。
2.2 产品变更管理系统
工程中有关产品信息的变更是由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来决定的,一般变更的范围无法确定。工程师通过设计新零件来处理工程中的问题,更改一些通知不及时,造成重复设计或误工,使得产品综合成本无法控制。
2.3 成本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
(1)整合成本控制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全面整合成本资产管理体系,应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整个体系可以分为:总账处理体系、出纳和资金管理体系、银行对账体系、凭证及账表管理体系等,从各个体系分别入手,来进行全面整合控制成本。
(2)建立预算管理信息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2],成本控制体系不能忽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收集相关成本信息,分析并进行整合,可以对安装时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成本监督。
(3)建立成本核算信息体系。无论哪个单位,成本影响都很重要。在建立信息化条件的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成本核算信息体系的建立。该模块主要用于成本掌控和核算,并及时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调整。
(4)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模块,如采购管理、固有资产、库存管理及合同管理等。各个模块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构成统一整体。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之间存在的关系,全面管理机电安装设备。
(5)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以系统化为总体核心思想,以咨讯技术为基础,为企业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核心受用范围是大中型企业,ERP软件做为管理日常工作流程的工具,在许多大型企业中广泛使用,得益于ERP软件,企业流程更加规范,也管理系统的处理数据量也呈现指数增长。
3 总结
实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管理模型,并将设计管理系统信息化这一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于系统之中,可以为成本控制管理信息化提供充分保障。现代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机电安装施工项目实施合理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共享信息,提高项目的协同能力,有效避免因信息传递失误或管理实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年上半年,我们共完成商品销售。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回顾上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⒈上半年××××除根据××总部策划的营销方案开展促销活动以外,另外结合寿光当地的特点积极开展了有特色的营销活动都取得了较高的人气和理想的销售;
⒉在充分进行销售分析和市场调研后在经营中不断淘汰了近种销售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商品,引进了多种适销的商品,另外我们根据当地水果、蔬菜生产量大、供应量足的特点扩大地产品的当地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扩大了毛利率、提高了销量。
⒊完善了超市商品质量管理体系,对超市内商品以及超市外加工点进行了多次检查,并进行了有效的整改,从根本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经营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但管理是经营工作的保障,××一直坚持经营与管理两手抓的工作思路。
⒈经过充分研究在加大日常巡视力度的基础上从各部门抽调责任心强、敢于负责的员工兼职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对超市范围内的营业秩序、工作纪律、商品质量、仪容仪表、卫生状况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监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⒉完善各项制度与流程。按照集团公司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对超市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进行了详细地理顺。
⒊月份开展了骨干员工、管理人员的大培训活动,以看录像、授课的形式分别对主管、员工进行了培训,开展了超市服务月,对有关超市营销的的环节、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整改。
在××年下半年当中,××××将继续按照市委、市府及贸易局的指示精神
开展各项工作,尤其在经营方面将投入足够大的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各项营销活动,力争使寿光店的经营业绩在上一个新的台阶。
⒈在区域内继续进行市场拓展工作,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企
业的社会责任心,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文明建设、人员就业等问题中去,帮政府分忧解难。
⒉继续深化环节控制流程管理的工作思路,找出工作开展的瓶颈,改善工作流程,为员工营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⒊通过各种形式增加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超市与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现员工优点、鼓励员工,使员工进步。【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⒋做好公司的安全工作。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工作流;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76-002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近三十年来的一场信息化革命,随着网络的发展、硬件性能的提高以及价格的降低,大部分企业、事业、商业单位都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使单位管理工作在科学性、规范性、民主性等方面提升到更高层次。我国的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历了单机应用、局域网应用两个阶段,现在正进入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第三代信息化管理模式,其应用模式也由独立的业务系统向协同的业务发展。本文从校园OA的用途、功能模块、设计思路、建设原则、技术路线以及系统特点等方面介绍了校园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用途
1.集中的平台管理
集中的平台管理支持跨部门、跨地域的办公模式以及移动办公,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系统进行办公。系统根据不同的职能人员的工作特点设计了全面、便捷的功能。
1.1面向高层领导。高层领导要实现对全校的科学化管理,不仅要能够灵地的查看和使用各职能部门包括教学、行政、学术研究等的独立信息,还要能够查看各种信息的组合,这样才能满足学校高层领导对不断变化着的信息的需求。
1.2面向中层干部。中层干部是学校领导层与一线教学工作者的桥梁,担负着繁重的管理任务,通过OA系统流程自动化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工作任务。
1.3面向教职工。通过工作管理、流程管理、信息沟通等功能可以方便教职工灵活地了解学校动态和汇报工作信息,实现对教师管理的规范化。
2.行政管理平台
2.1流程管理和控制。实现对各种流程的自定义,支持多种行政办公流程,包括公文流转、会议管理、出差申请、请假等;支持多种流转方式,如直流、串行、并行等;并可实时跟踪流程、短信催办提醒。促进各人员、各科室以及与外部资源的协同工作。
2.2复杂工作简单化,事务处理流程化。通过流程和模板将原本复杂繁琐工作大幅度简化,降低了领导、教师工作难度,减少了行政事务干扰,让领导、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业务上提高。
3.教学管理平台
通过各种自定义的模板和挂接的自定义流程,可以实现多种教学业务的流程化管理。譬如日常的工作计划表、工作总结表、教学情况分析表、教育教学活动登记表、教育科研课题申报、选修课申报、教师科研成果申报等。OA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强大的表单流程自定义功能使得学校今后扩展教学业务功能模块变得更加容易和自如。
4.交流平台
4.1学术交流。通过技术论坛、技艺切磋、知识管理等让各级人员感知知识环境变化,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向学校内部现有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4.2文化建设。通过公告、论坛、文化娱乐活动、民意调查等文化活动激励教工提高士气和凝聚力。
4.3通过多种沟通工具(如手机短信、即时消息、在线交流等),使各级人员快速准确的了解校园动态。
二、功能模块
1.日常办公
其中包括我的日程、部门日程、工作进程、工作周报、任务管理等功能。系统遵循人们的日常办公习惯,把日程安排放在日历上,使用者可以安排自己每天的工作,预约他人和自己一起分工协作某项工作,查看部门内部其他人的公开的日程安排。
2.学校安排
包括学期校历、教学观摩、考试安排等功能,主要用于、查询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上级部门和学校面向教职工颁布的文件。
3.教师档案
包括聘用记录、个人荣誉、辅导获奖、升学考评、校内科研、校外获奖、继续教育等功能,主要用于管理教师的教学和工作记录,对教师受聘在校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登记管理。
4.交互信息
包括手机短信、即时信息、留言信息、通知公告、工作论坛、自由论坛、网上调查等功能。主要实现信息的交流传递,通过信息共享以及交流来提高办公效率。同时也使领导和员工交流更加方便,缩小领导和员工之间的距离。
5.公共咨询
包括常用电话、常用网址、邮政编码、列车时刻、航班时刻、单位换算、法律法规等信息,提供了便捷的信息管理以及查找功能,为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6.邮件管理
系统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邮件系统,包括邮件收发、通讯簿、垃圾邮件处理等功能,用户不仅可以做将其用作内网中的信息交流,还可以和外部进行邮件交换。
7.公用文档
包括文件管理、文件搜索等功能。通过文件管理,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方便的使用需要的各种文件以及技术资料,减少了繁琐的文件保存以及查找工作。
8.车辆管理
包括车辆使用申请、车辆使用审批、使用完毕确认、车辆日检、车辆资源管理等功能,可以方便学校管理车辆,同时也方便使用者查看车辆状况以及申请车辆。
9.会议管理
包括会议安排、会议查询、归档纪要、会议资源、基本设置、权限设置等功能,方便综合办公室对会议要求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
10.公文管理
包括收文管理、发文管理、催办督办管理、流程定义等功能。收文管理和发文管理实现了公文的自动流转,避免了拟办人找领导层层审批的过程,同时拟办人还能了解公文流转的各环节的情况。督办催办可以设置提醒相关流程办理人员,用户可以自定义流程过程,公文的自动流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公效率。
11.流程管理
健全的工作流引擎是OA的核心功能,包括可视化流程自定义、可视化流程跟踪、可视化流程监控。系统所需要的工作流程均由流程管理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方面使信息管理更集中,另一方面也使用户更容易使用。流程管理主要用于日常办公审批流程的处理,它可以通过申请、上报、审批、发放等流程动作来设置工作流程并对其进行查询和监控。
三、系统性能要求
1.实用性
系统能满足学校实际的工作需要,切实能够减少业务人员的繁琐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规范业务流程;
2.稳定性
系统性能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尽量减少和避免死机、系统崩溃、运行速度极慢等现象;
3.可扩展性
系统必须考虑到将来的扩展,例如各种字段的属性能够自定义,减少系统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过分依赖;
4.易用性
系统必须简便易用,用户能够快速学会使用;
5.兼容性
系统应能够和现有的软硬件的系统有一定的兼容性;
6.安全性
系统应能够实现权限控制和系统监控;防止非法人员进入系统,防止操作权限之外的数据,对所有系统的操作系统应有相应的日志记录。
四、技术路线
OA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B/S架构, B/S架构使得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使用者、WWW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结构。B/S架构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方便了使用,节约了开发维护成本,是一种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B/S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文件共享及C/S模式的限制,实现了更大程度的信息共享,任何用户只要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数据库,从而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S架构不仅在操作易用性方面表现出色,而且使软件的维护和更新也变得异常轻松简单,因而能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1.开发工具:C#
2.部署环境::Windows 2000Server、Windows 20003Server,IIS 5.0+.NET Frameworks
3.数据库:支持结构化查询语言的关系型数据库(推荐MS SQL Server 2000企业版)
五、系统特点
1.模块化设计
OA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模块化进行设计,各功能模块内聚性强,耦合性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组合不同的模块来搭建适合自己的OA系统。同时模块之间又可以相互调用,比如公文流转中的催办督办可以调用短信模块进行提醒。
2.集中的流程管理,强大的工作流引擎
系统以一个标准模块方式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工作流程管理引擎中心,独立于应用模块而存在,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表单绑定流程的方式来实现流程化的工作处理。
3.统一的权限体系
系统统一的权限体系,实现了整个平台上各种应用系统的权限集中管理与控制。系统的使用权、系统管理权、人事管理权三权分离,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软件系统中系统管理员拥有超级权限的不合理性,系统管理员只能分配权限,而不能拥有权限。
六、安全性
1.入网访问控制
通过对用户名以及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确定是否为合法用户。
2.跟踪记录
系统平台提供日志审查功能,采用类似Windows的日志机制,可以对访问者的操作进行全面记录,当系统发生问题时,可以通过日志追踪问题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访问者,方便系统管理人员维护。
3.设置权限
通过对不同用户组进行权限设置以及对相同用户组的不同用户进行权限设置来限定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确保资源的安全。
4.数据加密
将数据经过加密密钥及加密函数进行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进行传输,之后再使用解密函数、解密密钥进行还原,通过加密来保护网内数据的安全。
5.备份机制
为了防止系统崩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损失,系统提供了备份机制,可以对系统进行恢复。
校园OA通过工作流功能,促进了业务流程的快速运转,使得业务流程更加规范、清晰;通过日常办公、学校安排等管理模块,使得个人、部门能够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计划以及工作完成情况,方面检查考评,也方便期中、期末的个人考评。多种交流工具使得校园不同部门、不同校区的员工可以随时沟通,提高办公效率,同时,员工可以随时了解决策层的战略思想,了解学校的动向,可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OA系统的不断完善,人们应用信息系统意识也在不断增强,OA将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最终OA将充分发掘和释放人的潜能,并真正让学校的数据、信息转变为一种能指导人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亚玲.高校办公自动化的系统设计,科技教育,2008年第7期/总第213期
[关键词] 计量管理系统;信息系统;BPM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19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34- 02
炼化企业的计量管理是企业生产的基石,为改善长期以来石化行业计量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实施计量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必然的选择。计量管理系统利用BPM理念整合计量管理中各个业务环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计量从采购到产品出厂的整个过程实现全面管理模式,信息技术与计量管理相结合,能够给企业带来业务流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巨大变化,实现工作自动化,使“挖潜增效”的目标成为现实。
1 计量管理现状与问题
(1)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共享性要提高。计量数据管理是管控计量数据信息运动的整个过程。人工记录数据填写表格,上报再梳理审核,这种管理方式不但低效,也不利于数据的共享。
(2)计量管理业务层次冗繁,工作效率低。计量管理应从提需求开始到器具的报废都进行管控,现实则不然,许多业务流程没有合并而达不到高效简化,而另一些业务流程又因长期有规章没作为使计量管理工作变主动为被动。
(3)计量人员管理和考核不科学,企业应保证所有的计量工作都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来实施,并有人进行监督。但当下企业计量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变动频繁,许多计量操作人员交接班错班工作培训时间难以同步。
(4)计量工作与企业其他业务不能有机融合。计量管理部门在工作中要与各部门协作,每个部门有如ERP,MES,OA等不同的信息系统,将企业其他业务有机地融合,整合标准流程与管理系统是难题。
2 利用BPM构建炼化企业计量管理系统
2.1 BPM的概念
BPM即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BPM的核心是通过对企业运营的业务流程的梳理、改造、监控、优化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2.2 BPM方法论
计量管理系统是基于BPM方法论建立,以铁路出厂计量业务流程为例,简述BPM与计量管理系统的联系。
例:铁路出厂计量业务流程
(a)通过ERP和MES获取生产计划,并建立出厂批次记录;
(b)获取过衡毛重、皮重、净重或定量装车流量计数据,采集LIMS数据;
(c)记录槽车检尺数据;
(d)单节车不同计量方式数据比对;
(e)按单位和批次组成批量;
(f)交接量与监督量比对;
(g)审核出厂票据,并与客户交接;
(h)处理客户投诉和计量纠纷;
(i)审核铁路出厂记录,生成计量报表,并返回MES和ERP。
2.2.1 面向工作流
工作流就是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计量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业务流程标准化模块。计量管理系统通过支持复杂工作流程,进行动态审核,实现系统与人的互动处理工作。上例中,我们将其原本的原始化工作流程标准化,在系统中建立标准工作流程格式,自动提示下一步业务节点,有效梳理业务流程标准化工作程序。
2.2.2 面向文档
文档管理和工作流齐头并进。利用系统实现当文件穿过工作流时,追踪文件去向以及它们的变动,维护文档记录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铁路出厂计量业务流程中从开始的建立出厂批次记录到记录槽车检尺数据生成计量报表,并有文件流转会签审核功能。
2.2.3 面向EAI
EAI即企业应用整合,仅指企业内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连,以期通过应用整合实现数据在多个系统之间的同步和共享。目前,炼化企业出现了很多分散式的应用与系统。但是系统却成为了企业的“信息孤岛”,系统与系统之间无法交换信息。利用EAI的理念,例中计量管理系统为实现与第三方系统集成,提供标准的数据访问接口,可提取LIMS实时数据,实现与ERP、MES、实时数据库等系统集成。
3 计量管理系统的实现
该系统主要帮助企业将计量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借信息化手段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完善整个计量管理管控网络。
3.1 系统主要功能
(1)建立文件化的测量管理体系;
(2)实现对测量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3)实现对测量设备的科学、动态管理;
(4)实现常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自动计算;
(5)实现测量过程统计控制图的自动生成;
(6)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控制;
(7)实现人员管理培训考核无纸化自动化管控;
3.2 产品性能指标
(1)数据可靠性指标;
(2)数据集成性指标;
(3)系统安全性指标;
(4)系统可维护性指标。
4 实施成果
[关键词] 流程再造;组织架构;流程管理部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39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75- 03
1 引 言
流程再造理论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时期。
企业再造是一种企业活动,从根本重新而彻底地去分析与设计企业程序,并管理相关的企业变革,以追求绩效,并使企业达到戏剧性的成长。目的是为了改进成本、品质、对外服务和时效。
2 流程再造的突破性观念
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为了将流程再造的设计工作顺利完成,需要做好以下5个观念的转变:
(1)以全流程的观点来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观点,强调全流程的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打破部门本位主义的思考方式。
(2)强调顾客附加功能,因此促使流程中没有附加价值的活动的减少,让部门成员专注于增加附加价值的活动。
(3)强调重新思考流程的目的,使各流程的方向和经营策略方向更密切配合,不致只流于“依法行事”。
(4)强调运用信息工具的重要性,以自动化、电子化来取代人工操作。但并非流于IT形式,应在企业业务流的基础上实现流程的再造。
(5)重视逆向思考,以外部顾客的观点取代内部作业面的观点来设计任务。在流程导入前需要彻底思考流程的目的,使得策略性需求和系统的效益有效连结。
3 企业流程再造的核心工作
流程再造的源头是确定业务流程,并在无流程基础的组织上,实施流程再造工作,所以首先得准确判断出谁是我们的顾客。这个问题是整个企业流程再造工作的基本方,也牵引着整个企业经营策略的方向。在判断企业所服务的客户时需要全面的分析。
(1)决定改造的关键流程:选取正确的流程进行改造与辨识客户一样重要。基本上所选取的关键流程需要能够满足顾客的关键需求,满足经营目标,以及满足竞争需求。
(2)标杆学习,订定流程绩效目标:为了满足竞争需求,应以最佳典范为目标,流程绩效目标的制定,需要经过一番评估包括顾客评估、经营评估、流程评估、标杆学习以后,才能予以订定。
(3)改变思维模式,塑造新文化:新流程的规划设计与实践、甚至再创新,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人,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对于新流程的设计品质,导入的接受程度,以及后续的执行成效与再创新的高度,因此企业流程再造的设计与执行工作应建立在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之上。
4 流程再造对铁路企业的影响
4.1 某铁路企业的组织架构现状
某企业目前处于职能管理与流程管理并重阶段(组织架构图见图1),组织结构采取总公司和分公司模式,总部有一级职能部门,负责总公司运营。分公司按照产品分为六个业务单元,每一个业务单元都有相对独立的运营机构,而每个单元的部门根据职能进行分配,所以此阶段的特点是部门内部事务管理较为正常,但对于跨部门的工作,就显示出停滞、拖沓及推诿现象的出现,中层领导层80%左右的时间在进行内部会议和解决内部问题的处理上。而公司员工普遍认为企业的流程管理和制度的问题较多,主要在流程透明度不高、可操作性差、执行不到位等方面。
4.2 组织架构所导致的问题
随着铁路改革的深化,尤其是现代化高速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高科技、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对铁路型企业的产品质量、交付及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同时,随着铁路市场不断向全球扩展,此种组织架构的不适应性逐步体现。
(1)职能交叉。一些联系密切的职能,分设在不同的部门,部分分工造成职能交叉。
(2)内部机构领导负责制。每项工作需多环节把关才能完成,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工作流程顺畅度不高。
(3)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目前企业分为决策层、部门管理层、小组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等。领导决策需经过从上而下逐级批阅传达,自下而上逐级申报审定,环节多、耗时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4.3 某企业流程再造后组织架构设想
流程型组织结构是以客户为导向,通过业务流程搭建企业的运行秩序。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以及价值形式都体现在业务流程上,相对直线型、职能型等传统组织结构形式而言,流程管理是水平化的,更加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某铁路企业按照“创新管理理念,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工作流程,实现扁平化管理”的要求,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简化工作流程,实现“精简、统一、效能”。清晰界定各岗位的职能和责任,减少职能交叉和结合,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办事直接到位。
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企业职能向责任型转变,管理机制向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变,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效率,并做到: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平稳过渡,衔接有序。此组织架构体现如下特色:高层领导决策,中层领导分工负责,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直接领导由流程经理担任,对员工的绩效拥有绝对的决定权,而职能部门领导作为间接领导对员工绩效进行小份额评定。在公司范围内,设置流程管理部并授权流程经理对重点流程进行管控。流程经理的设置一般是在直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流程上面设置,来管控跨越了前后台多个职能管理部门及业务部门的流程。
关键词:办公OA流程;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093-02
信息化的发展已非常明@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的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企业管理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相互合作,协同办公、应用软件的应用已深入人心,信息的交流和互换更加透明、开放、快捷,且对现代办公提出了更全新的需求,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更是演变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刚性需求。而路桥施工企业大都是在野外施工,施工地点较偏僻,工作场所流动性大,不固定,施工面广线长。企业所管理的各公司、各项目、各部门文件、资料等信息的上传下达速度相对较慢,企业管理难度大。而办公OA工作流系统正是路桥施工企业协同办公应用软件的核心,他的使用可以推动企业更加高效、稳健、规范的运营,能大力提高工作企业的执行力和准确度。
1 OA系统运行操作管理
Office Anywhere 工作流系统简称为OA工作流系统,OA系统中的公文称为电子公文,电子公文与纸质文件在企业范围内具有同等效力。各部门、各项目可以将电子公文作为企业内部事务办理的依据。
企业员工应熟练掌握OA系统的操作方法,OA系统在实际业务使用时,应遵守下面规定:
(1)通过OA系统的信息,发起的协同,OA使用人员视同知晓,应及时登录系统获取办公信息,处理相关业务。
(2)应保证通过OA系统、流转的信息和文件内容完整准确,并对所的内容负责。
(3)应保证OA系统处理办公业务的响应时间,但凡在网上公文处理流程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在处理文件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个工作日,如有请假、培训、出差等特殊原因离开时,须通过OA流程系统中委托工作中指定相关人员代为办理。
(4)OA系统用户登陆密码应经常更换修改,并严守秘密,以防止他人存心或不小心对流程系统数据库获取相关重要信息,滥发电子邮件、短信、恶意增删资料或干扰公司公文、资料信息的正常运转。
2 工作流的原理
Office Anywhere工作流系统简称为OA工作流系统,何为工作流,简单地说就是把一项工作有计划地分解为多个分步骤,由多人各付其责协同来完成这项工作,犹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工厂流水作业生产服装的。上一个环节完成,再进行下一个环节……所以各个环节的协作性、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OA工作流系统由表单和流程两个重要元素构成。(1)表单:是与公司工作有关的数据的载体,类似于我们传统工作中的纸质版工作单,纸质工作单上的手写数据通过表单上的各类实际控件使其正常运转执行;在表单以外相关位置,通常可以通过上传附件,传送一些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以便于更好地完成工作流程。(2)流程是工作过程和环节的描述,流程中由工作的多个步骤组成,每一步骤由系统管理员按事先指定的经办人填写指定的表单控件内容,参与的各指定人员都不能跨越这个权限,体现了一种制度和规范。工作流就是多人有计划地按指定步骤协同完成一项工作,各参与经办的人员按顺序依次填写同一张表单,或者在同一表单上填写相关会签意见,传送一些附件内容,在企业日常工作流设置中,不同步骤的主办人对有无上传附件的权限,都可以单独进行设置。
2.1 表单设计
(1)表单分类:进入系统管理工作流工作流设置分类设置,新建表单分类。表单分类更方便表单的管理,也方便了表单的查找,同时,根据表单分类的所归属的部门,实现设计表单分类依照部门独立管理的目的。
(2)表单设计:表单基本样式设计可以使用office的word工具,同时也可以使用网页工具制作提前把设计好的表单基本样式做好,制作完成后的表单样式按步骤导入系统中,可以也用Office自带的Word设计样式做好后直接复制,粘贴到表单智能设计器中,最后按需在相应位置添加表单控件即可。
2.2 流程设计
(1)流程分类:进入系统管理工作流设置分类设置,设立流程分类。流程的分类更便于流程的实际管理。不同性质的各种流程依据类别放在不同分类下,实际工作中方便了流程的精确查找。同时依据流程所属部门分类的不同,实现了流程分类按所属部门进行独立管理的目的。
(2)设计流程:用于设计流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流程管理Office Anywhere 2013工作流采用全新的设计流程向导模式,可以使工作流设计过程简化,同时将流程定义的相关操作统一在同一页面,用户可以一目了然。进入OA系统系统管理工作流设置设计流程,就可以对各流程进行定义和管理。
2.3 流程设计器
(1)流程设计器用来设计流程的步骤走向,是流程最重要的操作。流程设计器提供了两种显示方式分别为图形视图和列表视图。
(2)流程的类型。流程分为两种类型:固定流程和自由流程:
固定流程:顾名思义为固定步骤组成,通常由流程设计人员(管理员或其它指定人员)事先定义好,用户在使用中必须按照事先定义好的步骤进行转交,每个步骤由具体哪些人办理都是原来事先做好的。参与办理流程管理环节的人员决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办理。
自由流程没有必要事先定义流程步骤,只需按指定流程发起权限,有流程发起的用户就可以建立相关流程的工作,用户自己主观的判断进行流程的转交,包括下一个步骤由谁来办理,可以具体填写哪些基本内容,都是在流程转交时设置的,而并不是事先定义好的。
固定流程中每一步骤经办权限、可写字段都需要事先指定,还要指定下一步骤以及转入转出条件等信息。固定流程的第一个步骤(序号必须为1),前面设定的具有经办权限的用户,才有权限新建该流程的实际工作,通常在工作流新建工作页面才能看到相关流程;自由流程不需步骤设置,流程发起权限需要设定好。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找不到新建工作,固定流程的类型,就是第一步骤的经办权限设置的不合适或没有设置,或第一位步骤的序号不是1;类型的另一种自由流程,就是由于流程发起权限没设置好。
通过工作流下工作查询都可以进行查询执行中的工作和已完成工作,但首先是对流程查询有权限的用户和有需要工作查询的菜单权限的用户,系统默认的所用户都可以在过工作流下工作查询页面查询自己办理过的工作。
任何流程可以由流程管理人员指定管理人员、监控人员、查询人员。工作流下管理人员有工作查询和工作监控页面的用户,可以对管理的工作进行结束和删除操作,在工作流下的工作监控那一页面可以对监控的工作进行转交、委托操作、查询人员和监控人员都可以查询该流程全部工作。特别就应注意:管理人员和监控人员在工作监控页面只可以监控执行的工作,对于管理流程权限(权限类型包括:管理、监控、查询、编辑、点评),OA系统管理人员必须设计流程下的管理权限中去设置。
3 OA系统设计原则
3.1 实用性原则
系统以用户(如系统管理员、各公司、各部门、各项目等)所需为目标,用户使用方便,工作准确度、专业性、工作效率提高为原则。
3.2 易用性原则
结构使用户不必安装客户端就可以使用系统,受客户端以及不受地域限制,免除了非专业人员尤其是普通员工安装系统与高效、实时工作的困难。
3.3 先进性原则
本流程系统设计能满足企业内部办公的广泛需求。在充分应用现有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企业用户提供高性能的系统。
3.4 安全性原则
系统设计过程中对安全机制充分考虑,加强了操作权限的设置与管理。采取对权限多级限制,确保系统稳定、安全可靠。
3.5 实时性原则
在系统中的所有数据都一律采用实时处理方式,例如消息的传递、投票管理、日程的安排,、考勤的统计等,确保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3.6 经济实用性原则
整个系统的建立充分考虑到实际业务操作的实用性和响应速度。前台操作直接应对用户,快速处理,及时响应。后台管理系统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充分分析考虑系统的响应速度。在设计系统时,尽量利用已有的设备,僻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4 OA流程O计中应注意问题
(1)word设计表单复制粘贴到智能设计器表格变宽的解决办法:在word中将表格固定列宽,再粘贴到智能设计器。
(2)在表格的单元格中,可以用键盘移动光标,用Backspace键删除控件前的多余空格。
(3)可以选中控件,点(居中)键,可以使控件位于表格中央。
(4)如果设计人员想要改变表单样式,则可以把新的表单先拷贝到原表单上方,把原来的控件拖动到新表单合适的位置(但必须保持原控件顺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排序原则)。
(5)应特别注意特殊的控件,文字格式设置中,当打印表单时,控件所处的位置,显示的是实际输入的文字,对文字格式如果不够满意的话,重新设计表格通常费时费力。解决此问题有一个小技巧。具体操作:可以在word中随便输入几个字.如:“正确”,字体的格式设置好。复制粘贴到表单设计器的控件哪边;然后把控件拖放到“正 确”这几个字的中间,再删除这几个字,这样最后打印时,控件所输入的文字就会和所设定好的格式相同了。
(6)请勿将设置好控件的表单拷贝回Word或网页设计工具再编辑,这样,控件的属性信息可能会丢失。
(7)修改已经在使用的表单时,控件顺序应该保持原顺序,按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排序,否则表单将无法与历史数据对应。
(8)控件名称不能含有空格,也最好不要使用标点符号。
(9)同类控件不建议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快速添加,最好一个一个添加。表单设计时控件名称绝对不能重复。
(10)在各种流程设计开发时,每个步骤的经办权限都要设置好,尤其是该流程的发起权限是由第一步骤的经办权限控制的,没有该步骤经办权限的用户在新建工作中根本无法看到这个流程的。流程设计人员可按部门、人员、角色进行选择,可以只设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流程系统在流转时经办人的选择时,会按这三项的并集选择。
参考文献
[1]薛海棠.2013版OA6.0通达OA工作流程使用详解 通达信科Office Anywhere,2013.
[2]梁育燕.关于应用OA系统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2(22):55-56.
[3]万亦明.0A系统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界,2013(14):62-63.
[4]韩友君.关于OA系统的应用方案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79.
[5]曹辉.OA办公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J].商情,2014(1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