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工程与管理

工业工程与管理

时间:2022-07-24 00:0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工程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业工程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C931.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由人和计算机网络集成,能提供企业管理所需信息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的人机系统。是一个可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下面就对管理信息系统及工业工程在各领域的生产应用中做一些探讨。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优化应用中的重要基础与手段,工业工程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指导与数据支持。两者相互作用,取长补短,为企业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生产、信息系统。它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二、工业工程的含义

工业工程(简称IE)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科学、技术、管理被称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IE是一种围绕管理目标,为解决效率与效益的管理支持技术体系。IE为管理目标服务,将管理活动和专业工程技术活动结合、协调。IE的管理方法具有规范性、标准性、综合性、系统性、集成性的特点。IE是将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的有机、系统地集成,去研究如何使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更高和更有效运行的系统。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导致新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原理及方法不断出现,为IE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三、管理信息系统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工业工程的一个应用领域,其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MIS的组成、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MIS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用户——计算机综合系统,包括应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操作程度、分析模型和数据库等,是IE应用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四、工业工程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其作用就主要体现在管理与数据中。首先在管理方面,作为一个企业,当面临着从旧的手工账务到新的信息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希望只是单纯的将旧的模式照搬过来,而是最好能够在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系统,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从预测、MRP、采购、库存、生产、财务等,每一个流程,都要用工业工程中运作管理思想,进行重新排程。其次在数据方面,数据是信息化的基础,高度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就是大量的工作必须由系统自动进行计算,计算的基础为我们预先维护好的基础信息,例如:物料的生产周期、损耗率、采购周期、安全库存、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工业工程的工序细分等分析手段进行准确的预定义,实现信息化的准确运作。

工业工程具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功能,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思想方法,以社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主要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规范、设计、评价、创新,使之组成有效、合理、综合优化系统,从而达到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IE是对MIS的优化技术,是杜绝一切无序、浪费、超载,以其系统、整体、综合,改善企业的管理,优化生产过程,在企业内建立起以生产系统为基础,以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高效系统,为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五、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信息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对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MIS的对象是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是反映与控制管理活动的经过加工的数据,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使用五方面组成。拥有一批善于交流、善于利用信息资源的优秀管理人员,是MIS成功的保证。

结束语: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管理信息技术与工业工程有效的结合,成为现在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管理信息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信息管理技术和工业工程各自领域的充分分析,以及两者之间相互的应用,更加说明了管理信息技术在工业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更为深刻的去研究探讨的。

参考文献:

[1]石合.内部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性[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2]蒋知非.论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03).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工业工程;企业管理;应用创新

0引言

工业工程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在工业工程理念中,世间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在工业工程中找到原理,通过工业工程原理进行优化,进而找到达成目的的最佳途径[1]。工业工程学说诞生在20世纪的美国,最初是以工程类学科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工程得到全方面发展,并且在很多工厂管理中普及开来,经过长时间的时间和研究,时至今日,欧美国家的工业工程系统发展相当成熟,协助众多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进行管理和优化。工业工程在其发展情况上又分为传统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传统工业工程是对时间和动作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进行活动优化,现代工业工程是利用计算机的精确计算,以系统工程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运筹学来进行管理活动的优化。总而言之,现代工业工程是对于社会学、管理学、运筹学以及工程技术学的高度融合,进而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优化、精简及合并,达到工作简化、多快好省之目的。

1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的关系

现代工业工程和管理学一样,都是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优化,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本质上,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学又存在一定的差别。1.1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学之间的差异现代工业工程以系统工程学作为理论基础,因此带有很强的技术性质,主要目的在于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由于现代工业工程带有的技术性质,因此现代工业工程师也带有一定的技术性,属于技术型人才,服务于管理人员,对其提供企业相关的可行性方案。管理学则是以管理技术为理论基础,对于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决策、指挥和监控,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管理学则属于顾问性人才,接受并参考现代工业工程师提供的建议,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员工等方面进行控制、管理和领导。1.2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相辅相成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学之间联系相当紧密,管理者听取现代工业工程师对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并加以实施,现代工业工程师的优化建议通过管理者的决策才能加以实施,而且,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学对于企业的目标基本一致,都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于企业经营活动加以研究并进行优化,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存在,因此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在企业管理中两者相辅相成。

2现代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现代工业工程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围绕市场进行的,不论是建设工程项目方面还是开发新产品方面,都是通过市场导向对于企业内部资源分配合理化,进而创造更高的企业收益,这恰恰是现代工业工程的工作基本原理,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投资前阶段、投资阶段、生产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现代工业工程都可以对其进行优化,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在投资前阶段中,现代工业工程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和市场情况进行合理化分析,帮助企业合理规避投资风险;在投资阶段,现代工业工程为企业设计谈判方略、拟写生产合同等等,在生产阶段,现代工业工程协助企业进行项目各个环节设计,通过对于企业自身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优化,达到产能最大化,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资本,可见现代工业工程对于企业工程项目建设有着极大的作用,通过现代工业工程进行项目建设优化不仅能够节约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合理规避竞争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2现代工业工程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人员管理成为最为核心的问题,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和经济形势进行改革和结构调整[2],因此会出现员工管理上的不稳定因素,员工流动性增大,对于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隐患,使得很多企业在日常经营上出现了种种问题,诸如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产品生产效率受到影响等等,这是很多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通过现代工业工程体系进行企业生产活动研究,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合理优化,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控制,有利于企业的定岗定员,减少人员流动情况的发生,降低企业员工的心理波动。一般而言,现代工业工程系统中控制企业生产成本主要分为两种。2.2.1作业指导来控制企业生产成本作业指导主要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研究,在操作上,作业指导对于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员工抽样结果的调查研究,确定员工工作的标准,制定员工工作的标准时间,以此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减少员工在生产时间上的浪费,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量。2.2.2工作研究来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工作研究主要是针对员工的工作方法的改进,通过对于员工的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最合理、最高效的工作方法,进而得出工作标准时间,利用工作研究法来进行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能够节省企业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消耗,并且有利于企业的定岗定员,合理进行员工安排。

2.3现代工业工程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现如今,很多国外的优秀企业管理理念逐渐被国内的企业管理人员所接受,现代工业工程一般在国内企业中普遍认为可以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企业采购环节等等,企业的现代工业工程意识越来越强大,国家推行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就是现代工业工程在企业成产质量管理的体现,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使得企业生产活动有规则可依据,通过最合理和高效的方法来改进生产工作,同时产品质量也得到了管理和保障,能够稳定企业生产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竞争力。

2.4现代工业工程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工业工程与传统工业工程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方法和理念上的改进及完善,现代工业工程已经具备完整的思维模式和理论基础,具备极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能够对于企业情况和需求进行整体把握和研究,对于不同企业、不同生产情况下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优化企业的生产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现如今的企业普遍采用人机一体化生产模式,现代工业工程对人、机器、环境之间进行优化与重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企业内部营造出高效、平衡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企业实施现代工业工程中的问题

现代工业工程作为一种优秀的企业管理体系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国内很多企业也进行了现代工业工程研究并实施,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了解和实施现代工业工程的时间还比较短,对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认识不够充分和全面,国内的企业管理专家对于现代工业工程的研究也不够,导致企业在实施过程中理论依据不够充分,同时在专业人才方面,由于现代工业工程管理体系专业人才不足,以至于企业实施现代工业工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国内的理论支持和相关研究比较少,一些国内企业选择照搬国外现代工业工程理论和研究,但是国内外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现代工业工程体系的侧重与要求也不尽相同,导致企业在实施现代工业工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打击了企业管理人员的自信心,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现代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4.1培养现代工业工程相关人才

通过现代工业工程相关的课程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由于我国目前的现代工业工程人才缺失,导致现代工业工程体系在我国的发展缓慢,因此应根据企业不同的规模和需求,制定相关的现代工业工程课程,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现代工业工程理论[3],通过多种培训手段和方式,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了解现代工业工程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找到适用于企业自身的现代工业工程方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4.2准确分析企业的相关需求

在进行现代工业工程体系构建之前,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找到企业的需求并加以分析,了解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并展开调查;了解企业的发展需要并给予建议;了解企业组织结构和员工安排情况并进行调整;了解企业业务开展流程并给出创新性建议等等,通过了解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分析,给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4.3企业与高校共同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进行现代工业工程体系建立缺乏一定的相关理论人才支持,而高校中的科研人员又缺少实践现代工业工程体系的机会,因此企业可以与高校之间联手发展,高校为企业提供理论研究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研究项目,两者合作进行发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科学、有效管理成为很多学者和管理者共同研究的课题,现代工业工程对于现代企业的优化和改进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我国在现代工业工程方面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对于现代工业工程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找到适合我国环境的现代工业工程体系和方法,与企业管理工作相结合,提高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樊乐.现代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创新[J].化工管理,2015(1):140.

[2]刘昕.现代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品与质量,2016(6):47.

第3篇

我国的工业工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尤其在制造业的发展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讨论工业工程在制造业的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

工业工程;制造业;趋势

1工业工程的起源和定义

泰勒(FrederickW.Taylor)和吉尔布雷斯(FrankB.Gilbreth)被认为是工业工程(IE)的创始人。19世纪80年代,泰勒主要研究怎样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人为研究对象,管理学史上称之为“科学管理学之父”。吉尔布雷斯主要从事作业过程中的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其中,动作研究是把作业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然后通过定性分析,找出最合理的动作,以使作业达到高效、省力和标准化的方法,管理学史上称之为“动作研究之父”。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提高了生产率,从而开创了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研究的先河。工业工程发展已有100多年,它包含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广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工业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地学者、专家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在诸多解释和定义中,美国工业工程协会提出的定义最具有代表性,其表述如下:“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字、物理学、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1]。”

2现代工业工程的内容和应用

现代工业工程讲究系统优化,是一门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层面,对企业的生产系统和管理进行优化,以供应链管理和运筹学为主要理论,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工业工程的重点是系统整体的优化,系统效益最佳是其最终追求,亦即提高效率,减少浪费[2]。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制造业企业开始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其中,计算机集成技术融入到了现代工业工程中。制造业是工业工程(IE)应用的第一个产业,至今已过去100多年,在这期间,工业工程(IE)扩展到了各个工程服务相关领域,其中包括建筑、煤炭、服务、餐饮、旅游等领域。虽然,现代工业工程应用如此广泛,但是制造业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3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制造业发展的特点是两个“M”(Manufacturing与Management)联姻,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MT)的一个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3]。在这种背景下,如精益生产(LP)、标准化管理(SM)、全员生产维护(TPM)、物料需求计划(MRP)等应运而生。在全球化贸易形势下,制造业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一个有力途径,是把工业工程融入企业的发展管理中。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管理”的学科,它包含着各个学科相关知识,是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的。同时,工业工程也注重人的因素,在应用工业工程的过程中,综合各种相关因素,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制造业应加强对外界市场的感应能力,深化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改革。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落后于世界知名制造业如西门子,丰田汽车,通用汽车等,主要原因是起步时间晚,理论体系不成熟,认识程度低,企业应用尚需研究与开发、标志性成果少,制造业员工素质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如下:(1)自主拥有核心技术不成熟,创新技术能力差,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少,制造企业多依赖于国外先进技术,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也就是工业2.0时代,而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产业。(2)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装配制造占制造业中的比重(2017年)仅为30.4%,落后于日、美、韩、欧等发达国家。(3)中小制造业企业只追求产量,不重视质量,员工素质整体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4)企业缺少系统理论的营销战略,仅靠劳动力成本低带来的优势同世界先进制造企业竞争。

4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4.1计算机集成技术与工业工程的系统性

提升研发制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水平,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思想(MRP、MRPⅡ、ERP)解决计划需求和制造能力之间的矛盾,及时进行全方位生产,加快供应链流通速度,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响应能力。

4.2强化制造业应用工业工程的系统性

企业首先将设立工业工程(IE)部门和岗位作为强化方式,逐步扩展工业工程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推动国内工业工程的较快地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实现跨职能团队的运行模式,要真正实现工业工程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平等关系,不参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真正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融通,通过这种跨职能团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强化工作授权,直接由部门经理领导,为制造企业管理层制定策略奠定重要的前提。

4.3产学研结合提高工业工程的研发和学科创新

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同企业的交流,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建立咨询公司,强化工业工程的交流和应用。

4.4充分依靠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寻找产品价值链中的优势环节

制造业的成本行为及其相对成本地位产生于制造业在一个产业里竞争时所从事的价值活动[5]。结合工业工程的价值分析,制造业企业分析制造过程价值链,确定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和成本差异的根源,根据价值链观点对制造业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来控制成本驱动因素和重构价值链,获得成本优势。

5结语

工业工程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文章主要探讨了工业工程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的工业工程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毫无疑问,工业工程的发展应用,可以作为我国制造业在危机环境下持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0-21.

[2]杨英慧.工业工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价值工程,2012,(21):32-33.

[3]郭重庆.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2):1-3.

[4]齐二石,等.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发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6):1-5.

第4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企业管理;应用

工业工程简称IE,其是将人、设备、信息与环境等生产要素进予以优化配置,根据工业生产与发展的情况来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及时开展工业生产评价,运用创新性的手段来辅助企业管理,旨在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以促进企业高效、健康的运行。工业工程是一门专业化的技术,其所包含的内容正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元素,将工业工程应用其中是正确选择。

一、工业工程概述

工业工程简称IE,其最早起源于美国,工业工程学者泰勒等利用秒表法、电影法等方式来提升工作效率[1],针对工作的时间、行为等要素进行深度的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业工程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工业工程技术在不断更新,将运筹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等相互融合[2],该理论方法主要研究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针对不同的部分提出了不同的管理与分析方法,其中包含工厂设计、物料的运输与搬运、质量的管理等内容,旨在优化工业工程运行体系,对企业管理来说是一项良好的借鉴。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

经过工业工程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其在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工程与管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早期理论方法的提出中也明显涉及。尽管两者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以下就两者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分析,为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其一,二者职能不同。在职能方面,工业工程重在强调服务效率的提升,以经济价值为主要考虑内容,强调节约成本,以联系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管理工作,涉及到领导、决策、监管等多项功能,涉及到的内容相对复杂,旨在维持企业健康的发展环境,其不仅仅停留在提高生产效率一个方面,还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

其二,人才专业性不同。工业工程师与管理人员在专业性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工业工程师属于技术性人才与专家,强调技术的专业性,其可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企业生产与加工方面的建议与技术咨询,其附属于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凌驾于工业工程之上;而管理专业人士属于顾问性的人员,重在对企业管理观点的解读,其主要是辅助决策、领导与控制策略,工业工程人员、基层部分等都属于管理人员的工作范畴,其工作的内容相对宽泛,工作范围要远远大于工业工程师。

其三,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影响,工业工程人员表现不足或生产效率不高会影响整体管理水平,同样,若企业管理不善,会制约工业工程技术的规范化实施,缺乏相应的管理目标,其在人力、时间等资源的配置方面会受到制约,进而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作效率。由此可见,IE与企业管理工作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彼此相互支撑,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二者相互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美好。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在建筑项目上的应用

新时期,工程项目类型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在逐渐增多,应提前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查,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际运作情况来优化企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旨在获取高质量、高效益的工程项目产品。若想提高企业生产与加工效率,应将IE应用到项目建设中,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制订一套完整的IE体系,对于项目的实施划分阶段,以“投资前――投资中――生产期间”为主要运行脉络。在三个模块中,每个模块都有其重要的运行程序与工作方法[3]。若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利用好现有的程序手段,对IE技术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优化,以提升项目的实施价值与运行价值,也有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2、强调按产定员的模式

人员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但是人员冗杂现象相对严重,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有限的工作量员工的分胆量少,会为企业的管理与生产带来制约。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实施下岗再就业的模式,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可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避免物资的过多损耗,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施按产定员的模式,根据岗位的需求设定相应的人员,避免工作少人多的情况。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应积极实施“工作研究”技术,其包括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两项重要技术[4]。企业应就目前运作的实际情况来估量生产量,进而采取按岗定员的方式,能实现人员的高效利用,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基础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相较于传统的模式有了明显的进步。再就业方面,以工效学原理进行相关的人才选拔与培训,能实现下岗再就业工程的良好实施。

3、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新时期,市场体系变得异常复杂,竞争变得愈发激烈,部分企业出现严重落后的现象,且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对企业的整体实力构成威胁。为改变当前的现状,应增强IE意识,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生产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控制成本,可在同行业中占据优势,获得客户的信赖,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是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涉及到生产、加工、人员与经营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在管理方面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全面提升,为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工业工程是经济与管理的充分融合,为了提高其应用效果,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结合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定,旨在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诚. 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2014,20:229.

[2]樊乐. 现代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创新[J]. 化工管理,2015,01:140.

[3]何银莲. 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9:36.

[4]尹航标. 工业工程方法在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4,03:11-15.

第5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创新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已经从“知识经济”转向“创新经济”,称之为“创新力经济”。有效利用人力与资本并鼓励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全因素生产力”。在历次科技革命的高新技术发明的前提下,信息与信息之间、经营与管理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着交融互促的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应运而生,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必要的技术与理念的前提。

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工业工程将人、信息、物料、设备、过程和能源集成到产品、服务或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把获利性、效率、适应性、响应能力、质量同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贯穿整个寿命期做为目标。

工业工程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围绕提高作业效率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工业工程阶段;与运筹学相结合进行更系统和精确设计的独立活动阶段;以系统工程为新的支柱,形成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系统科学体系阶段;目前可以认为是工业工程应用各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的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工程在其发展和应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职能。

一、工业工程的内涵

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

工业工程不仅用于生产事业,还可用于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由其广阔的应用范围可以看出它的内涵相当广泛。工业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多,研究方法多样,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工程学中的分析、规划、设计等理论,另外与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工业工程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不断改进,追求创新的过程。坚信“改善无止境”――“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工业工程强调人的因素,它将影响人的因素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追求人――机――环境关系的最佳、最和谐状态。工业工程是集成系统的整体优化,将系统中的各要素孤立考虑和仅仅将各要素简单相加都是不合适的,它追求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生产要素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整体效益,要产生1+1>2的效果。

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评价、完善改造以达到促进系统不断创新的目标,是工业工程的功能之一。这里的创新主要包括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设施改进、系统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改进、技术创新的激励与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作开发等。

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它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做每件事,总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从其内涵可看出,改善是实现工业工程任务和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工业工程的永恒目标,是工业工程的灵魂,而改善的结果是创新。

工业工程是一门对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综合技术,其工作过程是一个集体努力和综合创造的过程。如果把它理解为管理,它需要不断探索改进管理系统与工作程序以提高效率。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除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外,就是创造性技术。随着发明学、创造工程、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先后提出了一百多种创造技术和方法,其中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4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5个方面(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6大提问技术(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这些都是改进与创新工作必不可少的关键。由此可见,工业工程需要高度的改善改造性,改善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功能。

三、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的特点

信息环境下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可以概括为:针对知识资源无形性,使用价值的间接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征,并有利于实现集约发展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它的研究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集群性。把市场需求和技术供给、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全方位的改善效益。

(2)虚拟性。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就是虚拟就是与信息紧密挂钩的高智能性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产业。创新技术的虚拟化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

(3)融合性。创新技术应当是多元、合作与共享的集合。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享,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改善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忽布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形成双赢或多赢的管理运作。

(4)模糊性。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使创新的来源无处不在,没有明确的边界。

四、小结

工业工程是解决各生产要素达到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中各种复杂矛盾的创造性方法。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研究领域,凡是有利于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以及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方法,都被及时纳入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信息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为一种社会主题。而工业工程从一诞生起就强调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业工程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考察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的实践中,永无止境地改革、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第一,工业工程大部分专业定位于工程专业,美国的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工程学科课程为主,辅以管理学科课程;

第二,国外的工业工程专业第一学年就开始安排管理类及工程类课程,基础课程相对较少;

第三,国外的工业工程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很早就通过与企业合作安排实际工业工程项目研究方面的实习,来提高学生对工业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生产过程的机会,为以后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2年我国才开始试办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本科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对国外院校,我国工业工程专业存在专业定位模糊,有的学校是定位于工程专业,有的学校定位于管理专业。同时工业工程还存在课程数量多,基础课比例高,以及实践环节不足等现象。

2卓越工业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业工程是“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的工程专业[1]。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既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又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和熟悉现代管理理论,成为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控制和创新活动的高级工程人才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的特征,充分考虑东莞制造业发达的地方产业优势,我们将工业工程专业专业设置设在机械工程学院,定位于主要为机械、电子等相关工业企业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并为工业工程专业确立“宽口径,懂技术,重实践,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和确立“会管理、懂工程”的专业培养目标。“宽口径,懂技术,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指导,注重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互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实行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宽专业口径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创新和创业的“三创”教育[4]。而且工业工程的教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强化工程,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

2)突出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多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原则。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应体现以机械制造过程技术为主线,以制造工程技术与现代管理理论为核心,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思路。卓越工业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三个不同层次课程体系构成。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通识教育和提供专业学习和应用必要的基础理论:包括外语、数学、工程数学、体育、政治理论、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来设置课程体系,包括工业工程研究对象模块、工业工程技术与方法模块、计算机辅助技术手段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4个模块:

1)工业工程研究对象模块:工业工程是以制造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机械制造工程是经典的制造工程,所以工业工程专业选择机械制造过程为代表。机械制造工程模块:主要设置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学、控制工程等机电工程课程。

2)工业工程技术与方法模块:主要包括传统和现在的工业工程方法和技术,设置运筹学、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人因工程、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先进制造系统、工业工程基础、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系统仿真技术、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及等课程。

3)计算机辅助技术手段模块: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辅助技术,本模块设置: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包括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业工程专题训练、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计算机综合训练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等内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体现了工业工程专业以机械制造工程为主线,以工业工程方法与理论为核心,以计算机为辅助,突出实践性环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制造工程基础,掌握丰富工业工程理论和技术技能,并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工厂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能较好地适应制造业的用人要求[5-6]。

3卓越工业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3.1合理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实现相关知识大融合工业工程专业作为复合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涵盖的知识范筹十分宽广,教学内容多。必须有效解决教学学时少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因此,需要精选课程、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需要增加人文艺术类的选修课,并安排有关本专业的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知识,了解工业工程的最新动态,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此同时,由于专业知识涵盖面大,如果我们只是将多个学科的知识简单的堆积和拼凑,那么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就缺乏关联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就成了“四不象”。实现复合型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是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根据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几年的办学实践,我们认为实现复合型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科学适用的教学体系。它包括专业培育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设置、实验室建设、综合实践环节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与教学的协调等。为此,我们将在总结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几年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多方面进行复合型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的尝试。专业知识结构的厘定,从简单上说,就是确定工业工程专业涵盖的知识范筹。工业工程专业是机械工程、管理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7]。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制造模式、制造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制造工程管理专业涵盖的知识范筹十分宽广。目前,已基本获得认同的核心知识范筹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东莞建设国际制造业名城的产业特色(如中小企业偏多、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企业集群现象突出等),以及东莞对制造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及其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情况,进行知识的取舍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厘定,建立有东莞特色的制造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教学体系。

3.2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业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要实现多层次多角度教学,具体包括:

1)多开实验课;

2)增强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教学,使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就能开始认识工厂及其运作模式;

3)加强课程设计的安排。我们开设了“网络与数据库原理”、“电工电子”、“机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和“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等课程设计;

4)应用ERP沙盘进行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模拟企业进行实际运作,把企业搬进课堂。通过ERP沙盘实践使学生熟悉企业,认识了专业,提高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5)综合性实验的设计。通过综合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及相关技能的能力,巩固课程知识。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对一个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要求学生在对生产过程、生产计划、编制物料需求、制造资源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成本核算等教学研究分析后。对企业现有的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综合性实验内容可以涵盖工作研究、作业测定、装配作业仿真、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监控、设备管理、生产线分析等方面内容

;6)利用当地和国内知名的企业,如中国一拖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等,作为IE教学实践基地,使实践环节全部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鼓励学生从大三开始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特别是新建专业的学校更是如此。针对工业工程专业实践应用性的专业特点,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有助于建设一支结构优、素质好、活力强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应该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专家为兼职教授;举办学术报告,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本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选送青年教师进修或做访问学者。

第7篇

作者:张福兴 李军 王健 李宁宁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工业工程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工具或某种方法,它更多的是包含人的思想和企业文化因子在内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变革,并最终以包含科学管理理念和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国外企业到我国投资建厂,真正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的很少,使得工业工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在中国无法得到体现或实现,后来有学者研究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适应中国的本土文化[4]。而后继投资中国的众多企业站稳脚跟并取得良好发展,同样得益于对本土文化的适应与融合。因此,若要在中国成功实施工业工程,必须与中国独特的文化相融合,对企业员工需求和管理方法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土特色、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组织的挑战工业工程在中国企业推进和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原因是无论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的操作人员,惯性式地坚持在企业已经根深蒂固了的生产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而对企业的变革普遍存在免疫性。据了解,现有的组织结构一般都是按金字塔模式建立的,这种组织结构的不足之处就是执行效率不高。在组织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机构臃肿、关系复杂、易产生官僚化,这与工业工程所要实现的精益、精简、高效的目标、要求存在很多的冲突,对工业工程在企业的生根发芽、长期发展造成障碍。同时工业工程在企业的推广过程中容易出现企业管理高层“热”而基层一线职工“冷”的现象。因此一个组织若要使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中落地生根,就必须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变革。作为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工业工程同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中并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必须积极面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并且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来。工业工程本身的挑战现代工业工程在工程经济分析、物流工程、人机工程等分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敏捷制造、精益制造、虚拟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灵捷网络化制造模式[5]等先进生产模式。然而,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生产方式被精益生产方式所取代,以生产者为中心的生产逐步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精益生产方式,资金集约型向科研成果集约型转变,体力作业者向智力作业者延伸,通过准时化生产消除“七种浪费”、实现“七零”目标[6]等,现代工业工程已跳出制造业领域并迅速扩展应用到制造业以外的更广大的生产领域、服务业和政府部门,在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与调配也已经跳出现场管理的狭小范围,开始逐步渗透到企业财务、技术、人力资源、市场等各个子系统。因此工业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应由效率向效益发展,由现场管理向管理的各个领域发展。工业工程本身也要与时俱进,扩大本身内涵,创新内容和方法,以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服务业的挑战当今世界,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工业工程的许多方法都是从制造业领域总结发现的,而对与制造业有许多不同的服务业来说如何应用工业工程的方法提升一个组织的效率和效益,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用系统的观点来看,服务业作为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它与制造业系统的本质有相似之处,即有形产品的生产与无形服务提供都可被视为“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但又由于服务业产品本身无形性、即时性、异质性等特点,使得如何运用工业工程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来处理好服务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服务效率低、服务质量差、客户满意度低[7]等矛盾,已成为时代背景下工业工程在服务业领域应用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针对以上工业工程在我国应用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如下应对策略:1.人才培育人才培育是企业成功推广工业工程的关键所在。人才培育,重点应从学校抓起。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程度方面,认为目前至未来五年非常需要该专业毕业生且人力严重不足者占12%,认为需要且人力稍有不足者占65%,认为已足够者占18%,而认为不需要本专业毕业生者仅占5%。在校求学期间,应督促每位学生把握好当下机会,加强充实自己的学识,不但对传统工业技术,如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工作分析、工厂布置等要精通,而且对现代工业工程技术如作业研究、线性规划、数理统计分析等更要努力钻研,做到专而精的程度。另外除了工业工程技术及各项工程知识外,还应加强学生在一般管理横向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行销管理、研究发展管理等)和纵向管理功能技术(规划、组织、领导、控制)方面的培养力度,以使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上具备相关的知识与能力。2.理念更新近百年来工业工程一直在推动着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早在泰勒时期,工业工程的开拓者们就始终恪守这样一条工作信条,即“对于一个人工或人参与的系统,总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试验与研究,应用人的智慧(知识、智慧、才能和技艺的总称)进行创造与改进,找到一种比现有运作方法更好、更省、更快和更简单的新方法。”现如今,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已从过去的成本同质量的竞争,转向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同上市速度,制造系统的设计、构建、运作的质量与成本保证及快速反应能力同产品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抗劣化的能力,以及以服务质量为主线的新一轮竞争。质量同成本仅仅成为参加市场竞争的“及格赛”标准,而产品开发、制造系统和服务则成为主要竞争力的因素。3.组织变革工业工程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要在企业中实现这一核心目标,不仅仅是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更包括组织结构、工作特性、人员因素、组织间关系的适配性变革[8]。只有这样,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在企业落地生根,持久地发挥作用。组织变革过程中,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减小变革阻力,完善组织的运行模式,形成新时代背景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建立起现代企业的文化,最终达到组织中思想、文化的彻底变革,就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企业全体员工有关变革的培训,使其从思想上接受变革,在行为上践行变革。在急剧变化的当代,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旧有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参与未来全球竞争的瓶颈,进行组织变革是中国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4.方法创新应用工业工程技术全面改善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是深化我国改革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的迫切需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迈出国门、迈向世界的最佳选择。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等使得企业的资源累积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应用应由单一的现场管理逐步向财务、技术、人力资源、市场等各管理系统辐射、延伸和发展,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系统的优化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总之,运用国内先进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充分发挥其最佳效益和效能,使企业的产业定位、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9]更加准确。5.服务渗透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近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如何提升服务业的效率和效益,是工业工程发挥作用的又一个广阔天地。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过,“在中国最大的商机不是在制造业而是服务业”。我国著名学者梁小民也曾指出,当我们把经济增长的目光盯在制造业、高科技时,往往忘却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行业——服务业。虽然工业工程发源于制造业,并在制造业中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它从来就没有限制在其他行业的广泛应用。服务业(包括金融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医疗卫生产业等)都蕴藏着对效率和效益方面需求的巨大潜力。如果将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拓展到上述产业部门,必将极大地改善我国服务业的基本素质,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6.精益文化积累精益生产是企业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基础,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有力保障。精益生产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将工业工程(IE)理论与实践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如今精益生产已经成为先进制造的代名词,精益文化已成为企业追求和向往的新目标。工业工程在企业推广的最高境界是在本企业中形成精益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上下下真正以主人翁的心态进行工作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业工程在本企业生根发芽,才能将精益生产方式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企业在推行和推广精益生产管理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在企业上下营造出一种持续改善的精益化生产氛围[10],使员工参与到精益化活动中,形成精益化生产格局。同时,大力开展有关精益生产的业务培训,使企业全体员工形成积极的精益化思维,让精益化思想在企业中永驻。

工业工程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推广和应用具有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工业工程是全面改善我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与改革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宣传、培训、教育和试点工作的同时,必须对工业工程进行应用创新。工业工程应用的关键是在企业采用精益生产并辅之与其配套的组织变革,双管齐下,推动生产体系彻底变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总之,工业工程是中国企业的兴业之道、成功之术,但要实现其在中国企业的全面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8篇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在阐述工业工程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并且提出了在企业中如何更好的应用工业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

工业工程;IE;科学管理;应用推广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及工业化的兴起,出现了工业工程,其英文翻译为Industrial Engineering,可以简称为IE,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它描述的是工程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倡导利用管理理念策划工程及利用工程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创造出很多的新方法及新技术,并在诸多领域和行业中应用。应用工业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

1 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综述

工业工程(IE)起源美国,19世纪末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出现,它的理论始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大体上来说,它的发展可以分为奠基期、发展期及创新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IE发展的奠基期,时间由19世纪末至1945年二战结束。早期的IE从科学管理发展而来,主要研究工程现场,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吉尔布雷斯夫妇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动作研究,提出了一个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及一个定律(动作定律),并开始了工作疲劳学最早期的研究。泰勒的研究从改进工资制度开始,研究生产企业的一系列的基本管理问题,如人员招聘和培训、生产进度控制、测定工时、车间组织等。由于吉尔布雷斯、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成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效用,在被被管理者广泛应用的同时,又被工人强烈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帮助资本家进行剥削的手段。所以,在这样的情况和背景下,为了继续和推广研究科学管理的这一理论体系,对其进行更名,更名为“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的科学管理成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为工业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1908年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工程体系诞生了,它是由美国的宾夕法尼亚理工学院建立的,这也标志着正式出现了IE学科。

第二阶段IE的发展期,时间由上世纪4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选用军事方案时,运用了统计学及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促进了IE的发展,为IE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手段,比如管理及生产系统的创新和设计、规划等。二战后西方经济开始复苏,很多企业开始采用批量生产及流水生产线的模式,加速了交易市场的形成,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的焦点在这个阶段也发生了改变,由追求生产效率转向了追求实力和资本,IE在企业中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比如物料运输、生产计划、设计工厂、贮存控制、人机工程、质量控制等,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IE的理论体系也由于出现了众多的现代管理的理论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在1948年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为IE在美国的推广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IE在全美的应用。在此期间IE被成功地引入亚太地区。在战后经济复苏期间,日本引入了IE管理理论,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化和改造,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丰田生产方式:准时化等IE技术方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除了日本之外,韩国、台湾、新加波、香港也加大了IE的转化和应用力度,使这四个地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三阶段为IE的创新期,时间由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上世纪70年代初,IE领域中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及原理,以优化整体系统为目标,研究各个子系统和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使工程管理拥有更加先进的分析手段和更加完备的技术体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为IE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从而促进IE的发展,提高IE的影响力。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定量化技术成为IE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复杂的工业系统,实现了各个环节,如信息、价值等之间的相互集成,为经营者制定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IE学科是至今应用的最为广泛的学科,如服务、卫生、生产、教育、行政、等,所以它还被韩国学者称为“产业工程”。IE研究的工作系统如图1所示,对制造业来说,IE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系统,工作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输入、转换、产出、反馈调整过程。输入材料经过IE定量化技术对设备、资源、人力等进行分析,形成产品或者是服务输出,以时间、品质、成本作为评价尺度对产品或者是服务进行评价,再对输入材料进行调整,分析。

2 工业工程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IE已经在发达国家成熟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IE技术在企业中主要应用在工艺技术方面,也就是应用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的问题。IE在日本的应用较早,已经形成了工业工程的特色应用,尤其是精益生产方式(JIT),它是在二战之后形成的,因为那时日本的汽车工业面临“资源稀缺”及受到制约的情况下产生的。日本丰田公司作为汽车生产的大型企业,引进工业工程之后将其成功扩大,这对其他行业的生产起到了引导和借鉴的作用。其他各行业也相继模仿,引进、转化并应用工业工程,企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成果显著。

对于我国来说,工业工程的起步和应用非常晚,上世纪80年代,工业工程采开始引进,其先进的管理方法才开始在我国应用。比如:系统工程、全员生产维修(TPM)、网络计划技术等,企业应用工业工程之后,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业工程在企业中作为一种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工作研究,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最重要的基础基础。工作研究又分为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消除作业现场一切不经济的浪费,改善作业环境。工作研究的特点是只需很少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方法研究包括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程序分析以整个生产线流程作为分析对象,以流程中具体工序作为最先分析单位;作业分析以具体工序作为分析对象,以工序中每个操作过程作为最先分析单位;动作分析以每个操作过程作为分析对象,以操作者完成操作过程的具体动素作为最先分析单位。三者之间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粗到细依次完成对整个生产单元的现状分析。

作业测定包括时间分析和标准工时测设定。作业测定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确定合格工人按照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时间的过程。其目的是(1)科学制定完成某项作业所需时间;(2)制定和贯彻作业标准时间。它遵守了以人为本原则和竞争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该理论适用于任何人,它以工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较高水平作为衡量的标准,并不是空泛的教条,以实际为出发点,所制订的标准并不会使工人感觉标准太高难以超越或太低毫无挑战性,可以使工人不断进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呆板或愚昧最终会被淘汰。竞争原则主要表现在为生产过程中的动作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以此标准来衡量工人并对其进行奖罚处理,以此来确保工人可以达到这个标准并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这个标准。不断提升标准,以此来激发工人的进取心,生产效率也会随之攀升。

在工作研究的基础上,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制定工作标准,寻求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

工业工程的应用与推广不仅包括它的方法和原理,树立工业工程的意识和思想更为重要。工业工程不仅是一种方法技术,它更是一种思想和意识的体现。IE并不包含复杂的数学推导和高深的理论,只要对生产力的提高有利均可被采纳利用,集先进的技术、理论、方法以于一身,以此来促进工业工程的长远发展。工业工程的发展不仅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还与工业工程奠基人泰勒所恪守的工作信条关系密切,他坚守“做每件事总有一个最好的方法”的工作信条。在此基础上,工业工程师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在有人参与的系统当中,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试验等,进行创新与改进,寻求一种比现有运作方法更快、更好的新方法。由以上信念还得出了以下公理:一个系统只要它没有消亡还有利用价值总是有改进空间的,这就是工业工程的精髓,这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思想,具有深远意义和利用价值,终身受用不尽。各专家对工业工程的归纳不尽相同,大致如下所述:整体化和全局意识;效率和成本意识;工作标准化和简化意识;改革和问题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等。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工业工程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自从IE体系诞生以来,它一直处于发展的过程,并且发展速递十分迅猛,不断进行完善形成科学体系。到目前为止,工业工程的应用十分广泛,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充满着更多的挑战,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工业工程会在这样的条件下继续发展创新,为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宜美.齐二石.杨文生 工业工程应用趋势研究【期刊论文】,2004

[2]易树平 基础工业工程,2013

[3]刘喜双 谈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第9篇

1人因工程实验室

首先,人因工程实验室一定要有。人因工程在我国的名称有人因工程、人机工程、人体工程、人体工效、工效学、宜人学等等,人因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并且对于提高工业工程意识、工业工程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的工业工程灵魂、效率意识、最优化思想等等都是从人因工程课程的学习开始的,更多的学生也是从人因工程课程的学习中逐渐“入道”工业工程的。另外,在我国大陆,除了在人体学、环境宜人学、载人航天学中涉及到人因工程之外,也只有工业工程专业明确的开设人因工程这门课程了,所以工业工程专业还肩负着把人因工程学科发扬光大的历史重任。人因工程实验室,可根据经费情况自行设计,实验室建设投资可多可少。上海海洋大学人因工程实验室建成于2007年,共投资约5万元。投资虽少,但购买了多种人因工程实验仪器,目前开设了14个人因实验,包括:人的形体尺寸的测量实验、人体血压测量实验、视觉反应时测试实验、闪光融合频率实验、光亮度辨别实验、光的照度测量实验、声级的测定实验、注意分配实验、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实验、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实验、记忆广度测试实验、空间知觉测试实验、深度知觉测试实验、定时记时计数实验。另外,上海海洋大学人因实验室还采购了几套人因软件,包括DELMIA、ManneQuinBE等,主要用于课程教学和科研需要。

2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

众所周知,基础工业工程(有的教材也称:工业工程基础、工作研究等)是工业工程专业最核心、最经典的一门工业工程专业必修课,其中讲授的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亦即“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专业最经典的理论和知识,也是最传统的工业工程研究内容,是整个工业工程理论大厦的基石所在,所以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也不可或缺。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的构建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侧重于经典工业工程理论和内容,包括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作者称作此类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为“经典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在这个方面投资约3万元,购买的仪器可共开设的实验有9个实验,即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镜画实验、追踪实验、动作稳定实验、双手调节实验、动作判断实验、动觉方位辨别实验、反应时运动时测试实验、自行车功率与速度测试实验。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构建的另一种思路就是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基于现代工业工程理论构建“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在这个“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上共投资30万人民币,建成了一个可用于多门课程实验的“U型生产流水线系统”,包括1个主机控制单元、8个工作台位(含显示器和控制机)、6个倍速流水链(滚轮式传动链)、2台转角机以及生产托盘等组成。除了上述硬件设备以外,该实验室还购置了部分软件,主要包括:LEANGLEIE、IEMS动作分析系统、MiniIE等。目前实验室主要承担着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生产管理等多门课程的实验任务,运行情况良好。

3物流实验室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也有两个思路,一个是硬件建设,包括立体仓库系统、AGV小车、出入库平台、物流装备等。上海海洋大学在该方面的投资大概在50万左右,建成了自动化的立体仓库实验系统。另一个思路就是建立物流实验室的软件系统,主要指物流类、仓储类、供应链类软件,上海海洋大学购置的物流类软件包括:CNEE-LL供应链与物流集成系统、清华-物流网络实验平台、清软英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Xpress、Proplanner、Anylogic、ProModel、ServiceModel等。该实验室主要承担物流信息系统、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建模与仿真、运筹学与系统工程、运输经济学、交通工程、食品配送与管理、生产管理、ERP实践、生产系统仿真、专业综合实习等课程的实验任务。

4制造系统实验室

目前先进的制造系统很多,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精益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重构制造、定制生产、成组技术、虚拟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等。上海海洋大学重点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来建立自己的制造系统实验室,投资50多万购置了铣床加工中心、自动化机器手、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出入库传送带等。目前该实验室承担了工业工程专业的大部分生产系统类、制造系统类、计算机辅助设计类等课程的实验和实践环节,运行情况良好,很好的满足了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需要。

第10篇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集成化、全球化、信息化”等趋势,其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大制造、全过程;要求设计、制造和管理一体化。因而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掌握系统化的制造科学与技术知识,具有系统思维的能力及多学科协作工作能力。工业工程作为集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型学科,同时具有与制造产业的人才需求直接关联的特点,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拥有强烈的工业工程思想意识及基本工业工程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设立的归属方面,国外普遍是把工业工程专业设立在工学院系,比较重视专业的工程基础教育和工程背景培养。而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设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把工业工程专业设立在机械工程学院系,二是把工业工程专业设立在管理工程学院系,三是个别学校把专业设立在经济管理学院系。工业工程专业设立的归属不同,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也就不同。目前国内高校工业工程的培养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

1.设立于机械学院,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以机械工程技术为背景增加管理知识,强调制造工程相关技术和理论在工业领域内的应用。

2.设立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以管理科学为背景增加机电基础知识,突出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机械与材料学院是我校最早开办的学院之一,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输电线路工程、金属材料、材料成型等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与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教学科研力量雄厚。

我校在2004年筹备工业工程专业时就充分考虑了校企互补、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人才的目标,将专业设置在机械与材料学院,定位于近机类专业,明确了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方向定位为主要为机械制造企业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业工程依托机械优势学科开展专业建设,因此专业建设强调制造工程相关技术和理论在工业领域内的应用,应体现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生产系统管理基本理论为核心,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思路。

二、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实践

机械学院在工业工程专业的规划与建设中,基于机械大类教学平台,注重依托本学院的湖北省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实验室,充分利用该学科较强的师资力量及制造实验大环境,使工业工程专业成为学院现代制造系统大平台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工业工程定位为:在其中主要承担制造系统规划设计管理、系统优化、先进生产方式的应用研究等作用。要建立工业工程专业完整的教育体系,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着手。

1.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等方面采取符合该培养目标的形式。工业工程专业是集工程技术、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应该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复合型跨学科的高级技术人才。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既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知识,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运作和管理,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生产制造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工厂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具备经典工业工程的应用能力和现代工业工程的创新能力。

2.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目前确定的培养方向为生产系统规划与运作,学生应具备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和改善的能力;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和优化的能力;制造过程运作管理的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学生以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知识为主,同时要具备管理与经济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的宗旨是:结合学科优势,强调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的核心方向,体现自身的学科特色。因此,在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的制订方面遵循以机械工程和工业与系统工程课程为主线,强化管理工程课程的学习;以制造技术基础等制造大类平台课程为基础,强化制造工程与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模块课、专业方向模块课四大模块组成,除公共课外,其他模块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其中,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学分占理论教学总学分的40%,体现了厚基础的基本思想,依托机械大类平台课程: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机械工程控制基础、CAD/CAM技术基础等多门机械大类平台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学分占理论教学总学分的14%,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工程、人因工程、基础工业工程等工业与系统工程特色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学分占理论教学总学分的14%,主要包括: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专业方向课程。机械工程类课程、工业与系统工程类课程、管理工程类课程的学分比例为:1.25:1:0.8,较好地体现了以机械工程和工业与系统工程课程为主线,强化管理工程课程学习的宗旨。

3.构建合理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工业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要求理论联系实践,特别强调实践环节对学生的训练。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就把实践环节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实践环节的设置、课时的分配等问题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比例达到20%。本专业先后开设了依托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课程11门,依托企业等实践教学基地的课程3门。为此,学院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设备,建立和完善专业实验室,迄今已建立人因工程实验室、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现代制造系统实验室等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实验室,满足了专业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另一方面,学院与本地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沟通与合作,先后与多家知名制造企业如葛洲坝集团船舶工程公司、力帝机床工业公司、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达成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开展实践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从大三开始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校的创新大赛,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人才培养效果

经过近5年的实践,工业工程专业已成功培养了一届毕业生。2010年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反映良好,15%的毕业生考取重点大学研究生,可以看出,依托机械制造大平台培养的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相关用人单位的需要,达到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11篇

0 引言

现代工业工程是将管理学、工程学以及运筹学等理论结合后再利用计算机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独立且系统的学科,是一门技术科学。

工业工程的目标是实现系统的最优化以及作用的最大化,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1 工业工程的形成过程

工业工程,是在美国工业发展背景下诞生的一门工程类学科[1]。在20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工业工程学者首次在现场作业过程中使用动作法、电影法以及秒表法,工人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工程与统计类学科逐渐融合到一起,由此产生了行为科学、系统工程以及运筹学等先进的理论及方法,并且这些理论方法被应用到工厂中来,在工厂的系统整改以及效益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逐渐形成了质量管理、工厂设计、工程经济分析以及物料搬运等方法,现代化的工业体系逐渐成型。

2 管理学与工业工程的关系

管理学与工业工程之间有许多的共同点,并且关系密切,但是在本质上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2.1 管理学与工业工程的职能以及作用不同

工业工程的技术性非常强,并且侧重于系统的优化,以降低系统运行的成本,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及服务效率;与其不同的是,管理学比较侧重于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系统运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且具有管理、决策、监督等职能。

2.2 管理学与工业工程的人才属性不同

工业工程的专业人才属于技术型人才,其主要职能是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建议以及可行性方案等,并且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处理企业经营中出现的管理技术问题[2];而管理学的专业人才属于顾问型人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处于决策地位,对企业的全部员工,包括工业工程人员进行管理,是企业的领导者。

2.3 管理学与工业工程的联系

管理学与工业工程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对方而具有存在意义,两者失去任意一方,对方则失去了存在价值。工业工程的价值体现在为管理者的工作服务,管理者又依靠工业工程给予的建议进行决策,实现管理者的价值。

3 现代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3.1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创新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行质量,使企业的效益难以大幅度提升。经济不合理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以及重复建设,因为有上述情况出现,我国的经济素质以及经济效益偏低。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摒弃过去的管理模式,及时创新管理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问题解决,从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将市场需求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顺应市场的发展规律,营造一个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推动企业资源逐渐流向市场需求大、能耗少、效益高的工程项目和产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就必须有一套系统且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经营状态进行全面的掌控,避免“丢散落四”的现象出现。现代化工业工程管理体系的出现,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管理的各项需求。工业工程体系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成功调整,进而促进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展开。

3.2 在定岗、定员中的创新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但是企业的改革与经济调整使员工的流动性增大,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员工的流动问题是目前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若是不能处理好下岗员工的问题,会使企业的员工产生心理波动,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对此,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工业工程体系中的工作研究技术,不仅可以使员工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还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以岗定人,按产定员。企业生产成本工作研究包括两种技术,分别是作业测定以及方法研究。作业测定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抽样调查以及工作时间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员工的工作规范标准,为员工的工作提供指导标准。作业指导主要是研究员工的工作方法,通过探索生产时间和辅助时间,从而减少工作过程中的无效时间,制定出标准的工作时间;方法研究是通过操作分析、程序分析以及动作分析等方式,寻找最为合理、经济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损耗,使工作方式标准化。总而言之,通过方法研究技术,可以寻找出最优的工作方法,从而达到定岗的目的,在完成定岗之后,通过作业测定技术,制定出标准的作业时间,以达到定额、定员的基本目标。

3.3 在市场竞争中的创新应用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企业实现由亏转盈的关键步骤。现代化的工业工程管理观念,可以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新办法,创造新路线,以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为目的,实现对质量的管理,规范职工的质量行为,从而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跟随市场变化的脚步,能够时刻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加企业的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对现场的管理不能忽视,现场管理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产品的质量以及员工的生产效率会明显上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4 我国企业在实施工业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我国企业在实施工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企业运用工业工程体系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对其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没有完备的理论作为管理的基础,专业的技术人员也不足;第二,我国部分企业照搬国外的工业工程体系现象严重,国内与国外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加任何改造就照抄照搬,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内部的工业工程部门要从改善现场作业开始,从基础部分开始进行工业工程改造,然后再不断扩大改革范围,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3]。

4.2 我国企业在实施工业工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4.2.1 确定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发展路线

我国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对工业工程目标进行确定和定位,包括对工业工程中的工作职能、范围以及组织结构、工作方法、流程以及各个工作部门之间的工作目标的确定,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定位。与此同时,要建立一个跨职能的团队,通过其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确定适合我国企业的工业工程发展模式,从而使我国企业工业工程管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4.2.2 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通过和国外企业的交流学习,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再联系我国的时间情况,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工程管理体系,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让企业得到最大化的效益。

第12篇

工业工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这期间,工业工程为世界经济带来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工业工程,包括工业工程的指导思想、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内容,并开始在高校培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但由于社会背景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工程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引进的培养模式与中国的教育环境不相符,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等。虽然国内工业工程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相关的解决方法,但是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中,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冲击,复杂就业环境的压力,这些都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改革教育体制,培养符合我国企业要求、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人才[1-4]。

一、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

(一)企业人才需求特征

为了更好地研究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目前的供需状况,我们对重庆长安汽车、中国嘉陵集团等十几家有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大型企业进行了调研,共调查工业工程专业相关人员300余名,归纳总结调研信息,得出目前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逐年上升

为适应当前迅速变化的大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性。作为一门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核心的学科,工业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这部分企业的重视,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为当前社会所急需。笔者根据对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调查结果,得出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仍将大幅度提升,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在未来的市场中还是有很强竞争力的。

2.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我国接受世界先进生产管理知识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泛,各种先进的制造、管理技术涌入我国,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掌握该专业的相关知识,而是扩展到了对多学科知识的把握上。据调查,主管目前希望工业工程专业人员应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的有51.61%,法学的有25.81%,另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哲学、文学、理学等知识。除了掌握这些传统的学科知识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理论模式的逐步确立,对工业工程专业人员掌握各种先进工具及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利用计算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控制,利用成组技术等先进制造理论指导生产等[5-6]。

3.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创造力、技术及素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仅要求员工具备单方面能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尤其是对于工业工程专业人员,从最初将其定义为单一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发展到要求其是集管理、研究、技术于一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应全面把握生产管理技术的各个方面,涉及运行机制、生产线、机构的重组与优化等。另外,工业工程专业人员作为通过改善企业不合理的管理、技术,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必然要求他们能够打破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具有创新的头脑,而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在工业工程专业被引入我国后,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现在,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他们不断要求工业工程专业人员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中国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高校渠道。目前,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内高校有一百多所,其中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办学处于国内比较领先的水平。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几所大学进行研究。

1.培养目标研究

培养目标的制订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一个好的培养目标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鉴于工业工程是从国外引入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对国内外几所知名工业工程高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研究。发现国内高校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高校的培养目标比较细化,具体到要求学生掌握哪方面的知识,懂得哪方面的技术,最终归结到拥有何种能力上去。学生通过培养目标能够对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领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明确学习任务,这些是国外一些著名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所不具备的。

(2)在对于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系统培养等方面,国外的培养方案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而国内大学的培养目标中却没有相关的规定,这就弱化了高校在这方面课程的设置及师资的配置,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提升也就受到了限制。

2.能力培养研究

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国内高校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研发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而这正是当今国内企业所急需的。美国作为工业工程的发源地,对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因此,我们选取了工业工程专业办学水平较高的普渡大学作为比较对象,在国内选取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大学来进行比较研究,二者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管理以及工作方面的能力,重庆大学和普渡大学都是非常重视的,每个方面的能力都有几门课程作为支撑,但是对于当前我国企业非常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重庆大学的培养力度还比较薄弱。在开设课程这个方面,涉及团队合作能力的课程仅是普渡大学的一半,而涉及交流能力的课程不足普渡大学的1/3。不难看出,在我国的培养模式中,能力的培养是不足的。

(三)素质培养研究

在素质培养这一模块中,重庆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都非常注重创新能力、外部与内部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但在对世界、社会、智慧与技术的责任感、工作热情及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方面,重庆大学的培养方式有所欠缺;在工作热情的培养方面,重庆大学几乎没有相关课程涉及,而普渡大学却有6门课程在相关方面有要求;在责任感的培养方面,普渡大学也有6门课程,而重庆大学的课程培养目标中对这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没有体现,尽管有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责任感的树立方面可能会有所涉及,但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也仅限于部分教师的课堂。因此,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通常会感到难以适应,这与平时接受这方面的素质锻炼比较少是有很大关系的,而普渡大学设置了两门课程来加强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在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人员的能力及素质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知识储备方面也是不够的。为此,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点改革措施,并在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进行试点,期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一)完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企业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笔者对重庆大学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方面

鉴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信息方面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养,从算法到网络技术,新开设统计方法与软件应用、算法导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课程。

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应加强对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养,因此,新开设了机械CAD/CAE/CAM、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国际经济学等课程。为了解决学生对法律知识,尤其是经济类法律知识的欠缺,新开设经济法来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制宣传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新开设创业管理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创业,开启学生的创造力,启迪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科划分方面

除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大类、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外,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专业方向模块课,其中专业方向模块课由两个方向组成,即管理技术和工程经济。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模块课来进行选修,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3.课程要求方面

为了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对项目管理概论等课程要求其为全英文授课,对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质量管理等课程要求其为双语授课。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很多专业词汇的英文名称,在阅读国外专业书刊时就会更容易。

(二)壮大师资力量

社会迅速变化,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时刻把握知识的前沿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既要不断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先进专业知识,又要不断引进具有国外知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学习经历的教师。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这种培养模式,使教师能够与国际社会的大环境接轨,时刻把握国际前沿知识,掌握领域最新动态,从而为学生传播新鲜知识,导入新的理念,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至于跟社会需求脱节,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转变教学方式

在我国,“一堂灌”的授课方式一直以来为大多数教师所采用,这种授课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只是一直苦于找不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替代,很多教学研究人员也尝试过一些新的方法,但最终多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应结合国内教学的大环境,吸取国外教育的精华,改变原有的“一堂灌”的授课思维,改变原来只看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来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过程。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采用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方式授课,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学生组织讲课,学生完成某项课题,学生组织材料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开展辩论等;而测试、开展团队技术演讲、提交团队技术报告等形式。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决断能力等。

(四)改变培养模式

为了达到因材施教、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的,应从如下两方面对培养模式进行突破:

1.重点培养优异生,通过优异生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在大学二年级选取成绩优异、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由专家对其进行专门指导,让他们参与实验室的项目工作,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再由他们在业余时间带领那些掌握知识比较慢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整体效果最优。

2.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学生锻炼的机会一方面,学校应不断与企业接洽,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赢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工业工程专家到学校授课或作专题报告,介绍工业工程专业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上述改革措施在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2007级学生的培养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在培养方案方面,能更加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经与美国普渡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多所学校建立了师资培养关系,互动式教学的授课方式已经在部分课程中运用;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在长安汽车、嘉陵摩托、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学生毕业设计的表现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学生们在专业基础知识和实战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