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5 00:5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工程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未来10年内,建筑工程对人才的需求仍然会呈现上涨趋势。而就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其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及校内优势资源,切实落实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此,高校必须切实落实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工作,以此全面保障该专业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适宜性。
一、国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融入现代化教育理念
虽然现今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大范围普及,但受教育者自身观念及校内资源等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在开展实训课程开发工作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开发理念与模式,即使引用了相应的项目化管理及校企合作开发的模式,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未对其进行本土化处理。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及“双师型”教师缺乏,很难切实将现代化教育理念融入该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之中[1]。
(二)实训课程教学过程过于偏向理论化
高职院校设置实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但大多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材的选用上,多直接沿用本科高校的教材,并未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存在过于偏向理论的实际问题。此外,受实训基地规模等的限制,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完成实训类课程,而由于该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系统指导,实训课程效果不明显。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的要点
高职院校在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及其相关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国家的优厚政策,以项目化实训课程开发的方式,切实开展校企合作,促使学生通过实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而在该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学生能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并促进各种能力的有效整合,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就该课程体系的具体开发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并落实实训课程开发工作
结合建筑工程专业实训课程实际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起以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基础的实训课程开发理念,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重点突出实训课程体系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可以将结构设计、材料质量检测、施工组织方案、招投标方案编制及相应的AutoCAD、天正和各类BIM建模软件的应用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重点突出部分模块的实践应用教学,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并结合本专业实际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夯实学生的基础技能,并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化标准设置对应的课程培养目标,提升实训课程的教学成效[2]。
(二)落实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及校内优势资源来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给学生提供较为完善的实践操作平台,确保其能够掌握设计、监理以及施工相关的专业技能。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切实加强与相关建筑类企业的合作,以项目化为导向,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通过企业的项目化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执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三)革新实训课程评估体系
在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工作,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后,为保障所开发实训课程的有效性,落实对该类课程的持续性优化,必须加强对其课程评估体系的革新工作。参照建筑工程的全寿命期的管理模式,教师应该建立起动态化的课程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实训态度、能力提升水平及各项综合能力水平等进行系统评估,建立动态化的评估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的控制,以此提高课程评估的有效性与精确性。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者必须结合该专业实际特性以及社会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指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为学生提供项目化的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化管理的实训过程之中,提高实训成效。
参考文献:
[1]邱耀.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与优化:基于九江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2(36):80-81,87.
(1)高技术发展。建筑工程涉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住房,而是结合了堤坝建筑、公共设施建筑、桥梁建筑、道路建设等于一体的建设,建筑涉及的领域覆盖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原理及方法,对于社会类问题也要进行考虑研究,同时,对于建筑行业工作者而言,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专业技能。
(2)智能化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注重智能化的发展,于是,建筑工程通过与计算机的融合,在建筑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建筑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加强安全系统的调控,为提高自动化水平,科学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相结合,达到智能化发展水平,例如:电梯里安装了监控系统,在室内安装智能化系统,用来控制开关亮度及室内温度等。智能化的实现使建筑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为建筑工程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在建筑行业中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3)绿色建筑。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污染现象逐渐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污染随处可见,建筑工程可以通过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对环境的伤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发挥到节能环保的作用,通过控制污染现象的不断加深,建筑师们不断寻找新方法,以节约能源、消减污染为目的,开辟绿色化、无害化新途径,绿色建筑在发挥其正常功能的基础上,对健康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
(4)做工精细。如今,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建筑材料与结构也越来越精细,为增加建筑的承受能力,通过增加材料的密度与硬度的方法,加强了建筑的稳定性与牢固性,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建筑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精细化的处理对技术人员专业性技能要求很严格,建筑工程技术的竞争,使得建筑行业的人才不断完善自身,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以丰富自己头脑,通过学习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2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多样性。建筑行业的多样化体现了建筑的独特风格,每一个建筑都具有其特定的结构模式,结合其特定的功能,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每个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与风格,根据当地环境、气候、地形以及文化的特点,通过建筑物的规模、外形结构体现出建筑的多样性,使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建筑工程中多样性的体现尤为重要。
(2)综合性。建筑工程的完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筑施工具有部门多,程序较繁琐,涉及面广的特点,为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施工单位不仅要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还要保证材料设施的齐全与安全。建筑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建筑个工程的完成需要经历繁琐的阶段,在此阶段,一定要考虑综合因素,保证工程顺利完成。建筑施工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施工时需多方面、多阶段、多工作种类的同时进行。
(3)流动性。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建筑行业的固定性与施工单位的流动性逐渐升高,每一栋建筑都有其固定的场所和与其对应的环境。为避免人员与程序的混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特点应分配给每个人工作程序与任务,合理安排并且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还要保证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不仅要保证质量的合理完成,更应定期完成任务,因此,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具有流动性,
3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1)信息化发展趋势。计算机更深层次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建筑工程技术的迅速进步,在建筑工程安装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于推广,促使了建筑系统的同步发展,使建筑工程向着智能化、结构精致化、功能多样化与运转长久化的方向延伸。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弊端与错误,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发挥了实施监督、控制、校对的作用,保证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以达标,在计算机操控下,只要输入指定的程序与指示,就能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设计出更准确、合适的建筑施工图纸,节省劳动力的同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信息化在建筑中的应用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监督效率与管理水平。
(2)集成化发展趋势。集成化是指将建筑安装技术、施工技术进行有效连接,为建筑工程技术的综合效益与水平的提高进行多种技术的结合,用来满足建筑的发展需求。以前中国建筑行业技术不够完善,手工出现单一化现象,以明显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大规模建筑施工设备及大量劳动力的前提下,建筑工程技术的集成化备受建筑工程的关注。建筑工程集成化成为加快建筑工程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3)精细化发展趋势。随着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建筑工程技术逐渐走向精细化,建筑行业对施工设备、技术等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建筑工程对钢结构技术的精细化不断提高,新的焊接水平越来越高逐渐成为结合多功能为一体的技术,在钢结构安装中,工程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监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建筑工程技术的精细化水平得以提升,精细化的发展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监督、质量的达标、工作的焦虑做出较大贡献。
(4)国际合作趋势。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在世界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很多国家选择了对于重大建筑相互合作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更好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提高建筑工程之间的竞争力,有利于建筑市场的壮大与聚集,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使建筑工程技术在研发与创新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因此,经过文化交流的建筑工程技术越来越受欢迎,国际合作的到来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5)生态化发展趋势。生态化建筑成为建筑工程行业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开发新质量产品,降低浪费的现象,坚持走废弃物循环利用路线,在建筑工程中生态化充分利用了高新科技,运用物理知识、建筑设计方案、科学材料气候学等知识为建筑工程技术服务,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对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考虑,以选取低成本,高质量,环保材料为宗旨,实现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路线,使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以提升,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生态化建筑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生态化建筑不仅仅为认为带来舒适、节能的环境,又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是目前值得推广的建筑工程技术。
4总结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因此,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技术管理工作的成效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作为影响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对控制项目成本、优化人员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建筑行业中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当前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1、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工程利润不断降低,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出发,提高施工技术力量与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科学的技术管理更多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但是也需要对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进行控制。通过对员工技术技能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降低设备故障与事故,减少施工故障费用,降低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进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工几率,减少了费用的增加,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强化工程测量工作、强化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监控、强化施工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施工技术参数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科学的技术管理从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工作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效实施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同时,应当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总而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重新组配施工作业层,无形中加大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难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活动都是在某个实力较强的企业领导下进行,各个成员企业各管一段,从而形成了集团企业、成员企业和施工队等三级管理模式。由于这种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管理人员比较多,各种施工设备不能有效地得到调配,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施工队伍建制逐渐被打破,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建筑企业的队级建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建筑市场环境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可谓履步维艰。
第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从目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一味地追究工程的进度,而没有认真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这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严重下降;同时,很多的工程技术资料和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都不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记录和管理,不能保证工程技术资料与工程实体进度的同步性,因此给整个工程技术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一些新成立的建筑公司迫切需要引进一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这就使这个领域变得鱼龙混杂。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一些急需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建筑企业就会降低用人标准,使一部分专业技能较差的人员进入到企业中,并担任着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同时,一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会同时担任几个工程项目或企业的技术管理职位。在这样的人力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措施
1、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制度优化
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为了使全体参与职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施工,可分级进行,分级管理。施工技术交底需要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新技术应用工程做详细的交底工作。技术档案管理包括交建设单位保管的竣工资料和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均应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测量、试验和工程变更管理。
2、施工当中优化技术管理措施
为了顺利开展施工任务,在施工准备时期需要进行技术准备工作,全面而又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任务能够顺利实行及降低的工程成本。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分析并熟悉建设工程的特点、要求、进度、客观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制定适宜的施工计划、周全且迅速地为施工项目提供技术、人力、组织、物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及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能够持续、稳定地实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高质量的项目工程,更重要的是做到以最低的工程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组织工作,对参加编写的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后汇总,修改定稿;(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基本内容应有统一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项目部为了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目标,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3、竣工文件管理
谈到竣工文件,其意指形成于建设项目过程中,切实反映施工过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具有留存意义以及使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图纸设计、录音录像等,这些施工项目当中的实情记录,可以作为建设项目开展监督审计、管理验收、养护修复等工作考察的依据。施工当中一大技术难题便是搜集资料的工作,施工问题常发生于组卷或移交之时,在组卷时进行盲目拼凑,待移交时发现同一工作的资料有很多版本,日期也随之不同,甚至规范要求和填写内容不协调,出现矛盾。有效的竣工文件管理,必须做到:(1)把握工程竣工图上没有的项目,对工程数量的增减,做到心中有数,不要遗漏任何相关技术项;(2)认真核查实验资料,施工工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保证各种施工资料的日期清晰、具有可对应性,便于日后的归类整理、利于查阅或核实。想要做到这些,即需要在平时填写施工资料时,以端正的态度、严谨的行事,及时并准确地实行记录或录入工作,尤其专业实验人员要严格把关,确保工作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控制项目成本,而且能够优化人员配置,对于企业成败具有关键性影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之中,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之,对于现代工程建筑而言,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能发挥越加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还因为其能够决定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是工程施工之本,企业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李磊.浅谈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2
[2]许宇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4)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基坑支护;逆作法;高支模板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发展越来越快,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工作和生活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建筑工程一旦发生危险,不仅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经济财产,甚至会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建筑工程独特的施工特点决定了其施工的艰巨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因此有必要详细研究建筑工程技术。本文就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的。
1.建筑工程技术概述
(1)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是为了给人们提供生活和工作的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而进行的,与建造新建筑、改建或扩建现有建筑有关的规划、侦察、施工、设备安装等一系列工作。而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就是所谓的建筑工程技术。
(2)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建筑工程是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个行业。而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要求施工中需要采用先进、可靠的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众多的人口散布在不同地质的地区,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地点的复杂性;各种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以及建筑工程没有涉及当地实况,使得施工事故频繁发生;建筑工程中施工环节紧凑,各环节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即使施工出现问题,也无法明确判断产生问题的具体环节。这就是施工问题的隐蔽性;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工程产生质量事故,就会对用户产生巨大的损失,情节较轻的是财产经济损失,情节较重的就会危及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这就是事故损失的严重性特征;建筑工程的宏伟使得工程返工的工作量太大,难度很高,因此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弥补的难度很大。这就是事故弥补的艰难性。
(3)建筑工程技术现状
目前,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建筑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先进而合理的工程技术是建筑施工质量的保障,因此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主要有桩基、基坑等基础施工、混凝土使用、钢结构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建筑业的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下文针对其中的三项技术来阐述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
2.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指的是为了保证在地下空间施工的安全而对基坑侧壁以及周围环境安装支档、加固和保护措施。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主要包括:挖掘基坑、基坑支档、对施工设备的使用以及控制地下水源等内容。因此,这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征,选用合适的挖掘和支护方法,进而设计出合适的施工工艺。
(2)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测定施工地点的实际大小和方位,根据当地的地质和土质,在整个施工场所进行划分。据此设计出可靠而且有效的基坑挖掘方案。在基坑挖掘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临时增加支撑设备的数量,从而保证基坑挖掘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支撑设备的设置必须与挖掘工作同步进行。基坑完成后,应该留出一段距离进行人工挖土。基坑支护是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不同的支撑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基坑。锚位支撑指的是利用柱桩和挡土板的综合作用来为较浅、较大的基坑做支撑工作;临时挡土墙支撑是为保证坡脚处的安全性临时堆积出来的,一般适用于挖掘宽度较大的基坑。
3.逆作法施工技术
(1)逆作法施工技术
逆作法施工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基坑支护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地下空间的安全性。不同于建筑施工的一般顺序,逆作法利用地下结构自身的能力作为基坑支撑结构的基础,而后进行自上而下的施工。逆作法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基坑较深的多层地下室和多层地下结构。同时,逆作法施工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实施过程不涉及大型设备,从而增加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当然,这种技术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如支撑位置不能随意设定,而要根据地下结构的层高来决定。
(2)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逆作法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过程主要包含连续墙与冲孔桩、支撑柱、土方以及核心筒施工四个环节。其中不可避免的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数据来测算相关的指数或尺寸。连续墙以及冲孔桩必须要符合建筑工程的基本要求,其顺利完工是其他后续工作的良好开端。支撑柱是逆作法施工技术的重点,其可靠性能够保障建筑工程地下空间的安全。同时,这一技术对施工土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时空效应性。土方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基坑压力问题。而核心筒的完工必须要在最后一层建筑施工之前。
4.高支模板施工技术
(1)高支模板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建筑物逐渐向着楼层更高、跨度更大的方向发展,这就增加了建筑物模板支撑系统的要求。高支模板施工技术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一种,它主要是使用混凝土来增加建筑物的支撑力量。高支的全称是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筑施工地点的混凝土构件模板的某些物理属性达到最低要求,比如构件的高度不少于八米,构件的跨度不少于十八米,又或者是构件总荷不低于每平方米一万五千牛。高支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正确应用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
(2)高支模板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高支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过程主要包含高支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工程设备的安装以及施工之中和之后的检测监控。
① 高支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国家已经对高大支撑模板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确定建筑工程满足这一要求的基础上,要根据建筑工作的具体情况设计对应的高支模板支撑系统。设计过程的第一步是考虑这一系统所用的材料,材料的物理属性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来确定。设计过程的第二步是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最有效率的高支模板系统。有关对于模板与支撑设备的强度以及挠度也很重要。其中挠度衡量的是相关部分应付弯矩的程度,强度衡量的是香瓜部分应付破坏行为的程度。这是设计过程的第三个步骤。
② 工程设备的安装。安装支撑设备时应该注意要先确定脚手架的位置,然后再按照正确的方位进行安全。同时一层脚手架在安装后要进行校正,然后再继续安装下一层。安装主梁模板时要注意钢管的位置和长度,同时也要在安装之后进行校正。主梁的具体构成如下图:
图2 主梁结构图
③ 检测监控。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最后一环。首先,查看高大支撑模板所需材料的质量、大小以及所处位置。其次,应该查看高支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最后就是交货之前的监测工作,检测的内容要符合国家的具体要求。
5.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技术能够解决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和高支模板施工技术都是高效的建筑工程技术,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筑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建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和竣工核定的必备条件,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生产以及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修、管理、使用、改建、扩建、工程结算、决算、审计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资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管理水平的重要见证材料,也是对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处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因此,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对工程创优评审以及竣工结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作用
1、工程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其需要的程序复杂,经历的时间长等,加上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由于施工原因、人为原因或者自然因素,很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一旦这些问题出现,就需要我们查询技术资料档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问题顺利解决。
2、工程技术资料是建筑工程质量评定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质量问题,而且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部分,都必须严格按照技术的规定及标准来进行。此时,技术材料的重要性就凸显了,技术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凭据,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技术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及高效。 3、工程技术资料是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工程技术资料是一个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体现,是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也在间接地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的标准化、正规化。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1、健全资料管理制度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负责人应该注重技术资料的管理及运用。在做好施工进行的前提下,提高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及时发现技术资料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的解决,也要做好记录,防止下一次同样的错误不再发生。根据施工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工程资料的整理和完善。不断的对技术资料进行完善和健全。在项目竣工后,做好日记的记录和统计,不断的发现问题,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2、充分运用资料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扮演者行为准则的作用,因此,要从分引起对技术资料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要将技术资料和建筑施工保持一致性外,还要认识到技术资料在施工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在各种不同的施工环节里,都要对前期技术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对后期的施工以及操作给予明确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充分的利用技术资料的目的,减少工程的投资,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从工程项目立项抓起
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大多实行项目法人(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模式,项目法人既然对整个项目负责,自然也就意味着对项目的工程技术资料负责,从工程项目立项开始就设立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工程项目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管理工作。工程技术资料编制工作实行“三同步”管理制度,即工程立项开始与施工技术资料收集同步;工程施工过程与施工技术资料形成同步;工程完工验收与工程资料验收同步。将资料管理贯穿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4、深入现场勘察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保证技术资料的真实性,让技术资料更加具有说服力,就需要工程单位安排专业的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日常的记录,甚至参与的其中的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技术资料。而作为管理技术资料的人员,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对施工图纸布置熟练掌握,积极参加图纸会审及设计、技术交底等工作。
5、加强过程控制
施工单位负责人、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工程建设与资料整理同步进行,避免施工与资料整理两张皮,切忌先完成施工任务,而后补资料的现象发生,负有管理职责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资料的同步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检查,建立过程控制奖罚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施工资料。
6、切实做到职责分明,签认齐全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了“质量检验评定程序及组织”各级质量把关人员都应明确职责,不可超级评定,马虎过关。自检要通过现场与技术员、质检员,工长共同检查,对混凝土、砌砖、钢筋、水暖、电气等的施工质量进行记录,做到实际施工质量与评定相吻合,并一一签字确认;对于各种隐蔽、变更及关键部位均要求相关人员参与见证并一一签字确认。
7、做好施工阶段资料整理
施工阶段资料整理要认真仔细,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填写要完整、规范。在建筑施工阶段,要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施工技术资料,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生产分部,要严格遵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并按施工管理、材料试验、施工试验报告、验收记录、验评记录的顺序,分门别类地填写完整。对于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的填写,要结合技术复核、质量检查工作进行,并按材质、标高、工程名称、部位、隐蔽检查项目、检查意见及检查人、检查日期等要求填写。
8、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保管
由于现场的技术资料分散在很多施工人员手中, 因此要有专人把资料收集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资料要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逐项分类整理。对技术资料建立专门的台帐,台帐要求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内业资料同步,内业资料完整,方便查阅。最好能实现微机化管理,要求在电脑上能及时查找到每一个项目的施工时间,每一份资料的存放地点, 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版的台帐, 可以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还能减轻内业人员的工作强度。要建立相应的全宗卷、卷内目录和备考表,不仅档案盒内有手工版的,在电脑上还要有份电子版的,方便查阅。随着档案建设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内业资料也将实现标准化、微机化和信息化管理。将整理好的资料移交档案室保存,等工程竣工的时候,竣工资料也就完成了。资料的保管也很重要, 很多项目要有单独的档案室,有专职档案员,要有健全的资料保管制度和借阅制度, 档案柜内要存放防虫、防霉等物品, 要有放尘、防潮的措施。档案跟我们人一样是有寿命的, 应此,我们要妥善保管好档案, 使它的寿命能更长。
综上所述,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各个专业技术部门的一项复合性工作,要保证工程竣工资料完整、准确、系统、齐全,真实地记录和反映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就必须不断加强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成一流的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从而为建设一流工程项目提供资料方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冯瑞刚,王洪亮,周字龙.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J].科技信息,2008;(15):91
[2] 兰科富.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刍议[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09)
[3] 段丽. 工程档案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有效运用[J]. 科技与企业. 2012(08)
现代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能力上,同时还需要在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但对于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来说专业技术仍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理论知识培养方式导致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比较差,很难在实践工作当中快速的找到技巧并投入当中去。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建筑工程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的目的是丰富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以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当中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于市场的需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的专业建筑团队是施工单位的重点发展内容,对此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的探寻新的培养方式,从而促使专业人才得以提升。下面将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详细讨论。
1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今年来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并逐渐的与世界接轨。当前建筑行业已经采取投标制的方式来进行招工,并且有专门的监理人员和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的负责,使得建筑市场已经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人才建设对于企业方面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一个岗位都能尽快地适应,并且在组织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因此,现阶段的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教育中应当积极的将理论知识教学转换成为实际的操作,从而帮助从业人员能在实际的工作单重快速的适应社会需求,并且成为一名专业性强的实用技术人员。
2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中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对建筑工程的技术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建筑工程的技术性员工,只有达到了专业性和技术性才能真正的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当中主要突出的就是技能方面的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却缺少关于专业技能上的培养。应根据从业人员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知识能力结构等来进行课程设计,形成统一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同时应根据能力要求来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并最终找到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实践。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培养的目标一定要以先进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实际需求作为主要的目标,并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人才培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课程设计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以培养岗位能力作为主要线路,进一步的加大日常教育证的实践性课程比重。虽然短期的技术专业培训主旨在于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但同时也应当适当的融入文化课元素,构成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知识为主要的特色性教学课程体系,从而促使从业人员能在未来投入工作岗位时得到实践性的应用。同时,需要对当前市场环境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分析,对各个岗位中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解,并根据敢为需求来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教育。
3.2加强专业性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已经成为了市场不可获取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拥有技术管理是从事建筑工程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为主线的相关工作要求[2]。在实际的教育中应当重视起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操作性知识的培养,要求始终将实践放在首要位置上,并充分的利用短期教育时间来进行基本的技能培训。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对施工工艺、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检验等部分进行重点教育,并且将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教育等列入到教育行列当中去。很多的从业人员在接受教育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在他们的操作中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规范问题,对此,还需要在教育中重视起规范性教育,明确的将操作规范传授给从业人员,促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规范性操作,促使专业能力更加强。
3.3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训过程中,专业素质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对此,在教育当中应当通过、法律法规以及道德基础等课程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应当在授课的过程更正对从业人员适当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不断的接触到这样的知识,从而强化他们内心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这样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素养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促进他们在社会立足的重要内容。
3.4强化认证教育
所谓认证教育中要求从业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工作当中做到持证上岗。对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过程中应当安排他们在合理的时间内参与到从业资格证考试当中去,虽然一本证书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但却能给予一个人专业性的肯定。
3.5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在当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教育当中要想促使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性的提升,那么一定要重视起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3]。对此,可以让一些高校内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建筑工程的技术专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当中去,以他们专业的理论知识来强化技术人员对于工程建设的从新认识。其次,应当根据课程的设置情况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实践课程,并且需要适当的要请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实践指导,为学生的实践性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3.6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团队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部分。对此学校可以适当的安排专业教师参与到工程的实践当中去,强化他们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先进的技术掌握能力[4]。同时可以聘请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教学实践讲座,从而满足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作为专业指导教师,首先应当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有充分的把握,这样才能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以知识性教育为教学基础,以实践性教育为主要,并且在当中适当的融入一些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内容,从而促使这部分工作人员能在未来发展中得到进步,并且更加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作者:蓝英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城乡规划建设教育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沈洁颖.基于职业素质提升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2(02):80-82.
[2]张义先,李一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5):42-46.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六十余年,建筑业一路走来,从自建民房小草窝棚到高层别墅,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中,高楼大厦不断的拔地而起,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迅猛,无论是工程项目管理,还是施工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茅草屋顶、从孔板楼面、从木条门窗到现在的全钢筋混凝土浇捣结构配上铝合金钢化玻璃门窗,建筑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建筑工程技术创新。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百色宫殿”――布达拉宫,到新世纪北京的“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筑无论在工程技术,工艺,建筑选材方面进化都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由原来单一的技术发展成多元化的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水平。尤其是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施工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出来,使原来很多存在的难题都迎刃而解,破除了很多限制技术发展方面的瓶颈。新的施工技术的不断引导和推广,大大改变过去施工效率低下的现状,使施工效率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新的施工技术使施工成本大大降低,增加了单位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量;二是使工程施工的安全度大大提升,将施工风险降低了更低的程度。目前建设部推广的的一些新技术,如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运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运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运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运用和管理技术。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相当成熟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的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建设部重点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包括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在现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对于原本水准仪、经纬仪卷尺满身背的状态,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
全站仪具有测量精度高,仪器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已大量应用于各类工程的施工测量中。坐标法放样是充分利用全站仪的这些优点,直接利用施工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工作,避免了大量的放样数据的准备工作,提高了施工测量的工效,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放样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该技术对一些形体复杂的建筑物放样工作有明显的优势。
2.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
高程传递一般采用水准测量和悬挂钢尺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所需时间长,且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有时得不到保证。现代测距仪具有测量精度高,观测快捷、方便等优点,只需将目前常用的测距仪或全站仪稍作改进,就可完成高程传递的测量工作。该技术对超高层建筑物的高程传递特别有效。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掘和调动人们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与进步,这是建筑创新研究的根本目的。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施工技术的创新来进行的,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逐步扩大、施工难度的日益提升,以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互不完善,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了,只有适时的对其加以创新,才能有效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稳步提高和科学发展。
①具有较强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地点还往往不固定,很多基础建设在大西北、大东北,去那边工作的学生,还要面临严寒、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考验,这都需要该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很强的适应不同环境、地域、语言及风俗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②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通过笔者对于学校毕业生工作岗位的特点分析,该专业毕业生需要有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才能较好地与项目部各种工作人员进行沟通。特别是他们刚工作阶段,和建筑工人打交道多,还要以老工人、老师傅为师,这需要他们克服很多沟通障碍和由于价值观不同带来的思想冲撞。学生在刚开始如果不能和身边工作人员有效地沟通,就不容易融入企业集体,这也是一些学生刚工作就离职的主要原因。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有效沟通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品格基础。
③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社会国家责任心。建筑行业属于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管理复杂、相关影响安全因素众多的高危行业,从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行业安全意识和社会国家责任心。同时,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的第二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无论是一些公共基础建设,还是民用住宅,不仅要保质保量,有时为了赶工期,还要加班加点,长期不能回家,这都需要有很强的奉献精神。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专业教育中灌输奉献意识和精神。
④具有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意识。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该专业的毕业生要能把节能减排、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作为自己的己任。在工程建设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要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除了平时要开设相关的节能课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节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方法能力
①制定工作计划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设置中,其中一项是在工程一线五年实践锻炼后能力突出者可胜任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核心领导岗位。核心领导岗位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需要制定工程项目工作计划,计划能力是项目经理的核心能力。这不仅是对制定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专业能力的考量,更是对制定者工程项目预定工作计划能力、全盘决策能力的考量。虽说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岗位大多数属于行业一线的技术人员的职位,能上升为核心领导岗位的毕竟只有少数,但这毕竟是我们这类毕业生以后发展的晋升之路。因此我们在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为他们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②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的工作岗位,建筑行业的工作往往具有“挑战性”,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在岗者要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各种类型的专业实习、实训、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过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③技术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建筑施工项目由于具有施工场地固定、施工人员流动、建筑材料各异的特点,再加上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作为现场一线的技术负责人员,必须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能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该专业毕业生全备的处理事故的能力是保障国家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要求。
④终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各个产业的多方变化,建筑行业也是如此,这要求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还要具有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校知识教育中,要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正规教育、以多种培训为主的非正规教育和以信息网络、多种媒体以及工作经验等构成的不拘形式教育相互补充的格局。
⑤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学习的能力。建筑行业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全体公民切身利益的行业,国家为了协调整个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转,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法规。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不仅要熟练掌握建筑施工技术,还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学习的能力,以建筑法规来指导自己的建设行为,真正做到遵章守法、关爱生命,才能在建筑行业中更好的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⑥创业技能。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建筑专业的学子具有创业意愿的非常多,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或者创业成功的很少,工作几年后创业成功的比例就很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在校学生综合素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的,专业教师应该结合专业课程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方法的讲授,指导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毕业生中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及经验,为学生毕业后创业成功奠定一些必要的基础。
三、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1 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目前对于文明施工以及安全意识不够,我们国家的一些建筑施工工程依然有着场地不平、道路不顺、材料混乱存放、防火设备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施工人员对于文明施工以及安全施工的了解和意识非常缺乏,如果不能对这个方面的问题形成充分的重视,那么安全标语、标识设置将会是一种摆设。
1.2 建筑工程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非常不完善,有些建设施工单位不具备良好的生产技术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对建设施工的不同环节没有制定明确、有效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以及管理制度,有时候这些安全制度仅仅趋于形式主义,本质上并不具备规范施工、保证安全的功用。
1.3 建设单位对技术安全管理以及临时设施的投资不够,管理费用和安全设施是保证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以及途径。但是,在现场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建设施工中的垫资、缺资、非法竞争以及不正规的转包分包等原因造成了资金困难的问题,导致工程建设的安全保护用品不充分以及质量较差,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
1.4 建筑工程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一般比较低,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行业起步的比较迟,它的基础、技术以及管理水平和国外相同行业比较,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施工建设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的工作人员一般来自农村,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以及业务素质通常比较低,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够,安全措施准备的不充分,导致大量的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2 强化建筑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施工企业要强化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力度,采用不同的宣传活动,增加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使这些人真正能够把安全生产意识放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
2.2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施工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安全建设生产方面法律的以及在建工程项目的真实状况和工程特点,安排编制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确定出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的安全制度和标准,编写施工安全责任书,把安全责任贯彻到具体的个人,进一步建立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科学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2.3 建设施工准备时期的技术安全管理,建设单位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以及建设项目的标准来对施工单位工程招投标的审核和确定。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施工的前期工作。比如,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方案,确定施工的工期、要求、材料、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各个部门的安全责任与分工,同时向有关的安全监督部门做出计划。并且,还需要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做到工程的专项安全措施以及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2.4 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安全管理建设施工时候的技术与安全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材料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取规模比较大同时具有质量安全许可证的厂家所出产的产品,用来保证它的质量安全。并且,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以后,应该马上进行严格、全面的检查以及抽样,并送往具有检验资质的试验所进行试验,保证它的质量安全。经过合格的检验之后,才能够安排入库,入库时应该按照材料的种类、规格和标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放置存储材料,时刻保持仓库的通风、采光、干燥程度等条件,同时派遣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
(2)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施工企业要对全部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行为、质量安全等要求,来确立施工不同阶段的技术关键和安全标准,明确事前、事中、事后施工技术的控制以及质量安全的管理,增加对施工现场以及关键环节的控制。并且还要尽可能的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同时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时刻总结经验教训,针对目前的施工技术实施创新和改革,同时用来增加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和有效性。
(3)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做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同时对员工配备安全帽、安全服等安全保障设备要明确相应的安全标准与制度。同时分派人员负责巡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状况。对于高空作业的人员一定要配备安全带,同时在它的作业项目的横向、纵向以及四周设置安全的防护网,用来避免高空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在实施交叉施工的时候,应该搭设安全防护棚,用来保证人员的安全。
(4)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施工企业需要强化对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对机械设备的维护要根据规范要求实施操作;增加对设备的用电、用水等的管理以及控制;设备的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应该具有需要的上岗证,才能够上岗作业。
2.5 对于建设工程后期的技术的安全管理,施工企业要配合监理部门做好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要求对建筑项目的重要结构竣工验收的不同环节、工序实施的质量、安全的监测,以确保安全质量不达标以及技术标准不合格的建筑产品,不会进入到操作使用的环节,进一步防止和避免由于质量缺陷的建筑产品对国家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造成影响以及危害。并且,还应该把建筑工程的维护、装修等辅助项目的安全质量检测,结合到工程建筑全寿命的安全质量检测控制范围内,防止或者减少由于工程维护、装葺等原因所造成的事故,从而减少对国家以及社会形成的间接或者直接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延长建筑工程的寿命,强化它的安全使用功能,确保建筑工程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
2.6 强化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培训。施工企业要尽快的吸收和发掘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强化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以及专业素质。并且,还需增加对单位的在职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和安全意识的培训 ,强化他们的施工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3 结语
建筑工程的安全牵涉到建设施工单位的利益,同时进一步的影响着国家社会的良好发展和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方面也有着相同的提高以及要求,但是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所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应该强化工程建设施工的技术水平以及安全管理问题,了解和认识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以及缺陷,同时积极的探索和寻找处理的途径和方案,才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安全管理的效果,确保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穗茵,李文雄.浅谈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概况[J].山西建筑,2008(3).
[2] 王淑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一、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核心就业岗位是施工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模型化展示、项目化教学、视频化助学、个性化实训”的四化教学体系,以培养“操作能力与设计能力并重”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并构建了与专业技能培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图纸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设计人员所有的思想、意图都通过图纸来传达给建筑施工人员,建筑施工人员也要通过图纸来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凡是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都离不开施工图纸,图纸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在施工图识图过程中,从平面施工图建立三维立体感的认识过程中比较困难,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
二、专业人才培养操作实践
鉴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1]。我们在学生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增加模型制作项目,学生通过模型设计与制作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设计创作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以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是近多年国内高职院校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喜欢动手实践的高职类学生教育[2]。
1.理论课程教学。我们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建筑细部构造模型制作。在学习三面投影的知识时,让学生利用纸板制作各种形体,辅助学生对点、线、面的空间感知;在学习建筑构造时,让学生利用塑料板等制作楼梯、墙身等大样构件,以更好理解并掌握所学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制作细部的结构或者形体的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施工图识图教学的内容,同时更好地理解建筑构件的具体施工工艺过程,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原本模型展示的理论教学,学生理解困难,效果一般,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课程教学。在《房屋建筑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并绘制满足教学要求的建筑施工图后,让其利用塑料板材、泡沫塑料、胶合板、涂料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制作其所设计的小型建筑模型。模型的制作过程正好是由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立体的过程,与施工图识图理解的过程不谋而合。在实训教学中引入模型,将施工图中的实际尺寸按比例缩小,从而实现将二维施工图中需要对照识图的第三个尺寸在实体模型中展示,实现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及模拟应用过程。本法作为提高施工图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兴趣,寓学于乐、融学于做中,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烦琐的空间想象思维引导过程[3]。
3.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一项有经费资助人才培养特色项目。项目的实施唤醒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自主意识,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了大学生的领导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每年均组织学生申请项目,如2012—2013年度“校园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图1),2013—2014年度“建筑构造教学模型制作”,2014—2015年度“绍兴桥梁文化的探寻与模型制作”和“学院二期工程实训比例建筑教学小模型制作”,通过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各类模型制作,增强动手能力,扩宽知识面。通过建筑模型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各种模型材料的选取与制作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比于建筑模型制作本身,学生在设计方法上的收获更大[4],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4.新苗人才计划。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浙江省科技厅、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新苗人才计划”,每年在省内高等院校中择优选择约300个项目进行资助。我们通过发掘模型制作方面优秀的学生,指导其申请项目,其中“新农村住宅模型设计与制作”(2013R458002)项目组织实施较好,团队学生设计并制作多套符合新农村需求的住宅建筑模型。
5.学生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活跃学校学习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活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引导下,成立专业学生社团“建筑模型社”,社团组织兴趣相投的同学,制作了众多经典的建筑模型及建筑小品,“建筑模型社”在2014年度被学校评为三星级社团。社团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程的授课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制作好模型,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形成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更扎实。通过以上的手段,我们将建筑模型制作慢慢糅合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去,通过统计《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11级至14级年学生的平均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图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结语
一、绿色建筑理念融入教学的必要性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业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1/3,浪费极其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比例还将上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在建筑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绿色建筑已成为最高级别的战略共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将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思路,以促进全社会在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它不仅对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工程总承包、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懂结构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掌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建筑全过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探索、开发与研究,将绿色建筑理念及相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专业层面上学习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结合建筑业发展前沿和绿色建筑的生产实践,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理念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为满足广东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及走向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以绿色建筑为特色,将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材的理念及知识和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技术推广有机地融入到了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核心的理念是各阶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对提升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改进绿色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可缩短约8成的造价估算所需时间,且使造价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约4成预算外的更改。通过BIM的三维模型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冲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价格,使项目工期缩短,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学院在2011年即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方提供软件和技术,建成BIM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BIM教学资源库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了将BIM技术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等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安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虚拟建造、工程造价确定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成虚拟的BIM咨询项目,使学生体验到BIM咨询服务的全过程工作方法,为今后真实项目的参与和实施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参与真实的BIM咨询项目,至今共完成39项,包括“慈溪大剧院”“蚌埠博物馆”等,共同培养具备“工程能力+BIM能力”的人才。BIM教学基地建成至今也培养了一批具有BIM技术的骨干教师,多次为设计院、施工企业进行BIM技术培训同时完成BIM省培项目2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建筑工业化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建筑的工业化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建筑工业化是主要指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建筑施工机械化和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建筑工业化是按照大工业的生产方式,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对建筑业进行改造,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使建筑业从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现场人工湿作业及手工业生产方式,过渡到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运用预制混凝土结构(PC)构件在现场以高度机械化的方法施工的大工业生产轨道上,使建筑业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实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目的。建筑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建筑业设计与建造环节分离的特点,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具有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的优势,且工业化建筑施工现场没有传统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由于目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材滞后于新的国家设计和施工规范,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将建筑工业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补充,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了建筑工程技术新进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了解到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对建筑工业化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将建筑工业化的相关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如,在《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对工业化建筑的起源、具体特征、特点、建筑方式和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讲解,观看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新型的结构体系,包括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的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增加了组合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预埋件设计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中增加了预制装配式住宅和装配整体式住宅的建造方式,内容有施工工序的特点、施工中的关键点、预制配件的吊装计算和施土组织设计等内容,还介绍了现场建造的工业化住宅,如,大模板住宅、滑升模板住宅和隧道模板住宅等;此外,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讲授中介绍模数等标准化设计的内容。第三,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关于建筑工业化理论及实训课程的开发,开设选修课,使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行业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了解国家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广方向,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认识更进一步,从而主动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最后,在条件允许时,学院还安排学生在工业化建筑工地进行参观,鼓励学生到相关建筑工地进行实习、实训。
3.将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融入教学过程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选址、规划、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建筑材料、建筑产品和建筑设备,以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给排水管道系统、采暖供热、通风、空调等系统的运行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尽可能降低能耗。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先导和核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新建建筑必须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并逐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规范。建筑材料是建筑的载体。绿色建材是指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低能耗制造工艺,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是实现绿色建造的物质基础。绿色建材的推广与应用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学院以绿色建筑特色为导向,通过设置专业群平台课,整合设计,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中增加了墙体节能构造、屋顶节能构造、门窗节能构造等知识,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增加了绿色建材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绿色建材的含义、种类、基本特征、初步评价标准,引入新材料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随着绿色建材的不断涌现,学院还布置学生参观建材市场,调研绿色建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撰写绿色建材的课程论文。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绿色建材的理解。此外,学院引进企业——荷兰澳柯玛设计公司等合作共建“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工作室,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绿色节能材料、工艺、构造为研究重点,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教师和企业建筑设计师指导学生开展绿色节能材料的创新设计活动提供了实验实训条件。另外,还拓展与省市各类建筑业行业协会的联系合作,借助协会培训平台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打造建工论坛,举办以建筑节能和绿色生态建筑为主题的新技术产品展示会,交流展示行业新技术,形成了既满足企业用人需要又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作者:朱艳峰 路浩东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发现日新月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一良好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也是相当迅猛,而且它的发展方向到目前为止已经趋于多元化,这多多少少也给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带来了困扰。因为建筑工程的进展、质量、成本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势在必行。
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职责与任务
建筑工程的实质就是运用技术活动产生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智能的管理手段是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和任务。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还未能形成一套科学管理体系,只是停留在粗放型管理的层面,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成本,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国家的有关技术法规,积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技术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大力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能够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
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管理意义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业的承包量和竞争力,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执行和监督,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实现安全防护,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实现对不同项目实行不同管理的目标,有效地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有序进行,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辅助建筑工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目的。
4、 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管理体系不健全的主要表现:⑴管理制度
不够完善,执行制度不够严格。比如说:质量保证体系没有确切的运行、技术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地落实到工作当中、奖惩制度不够明确等;⑵相关职责履行不够。
建筑工程的项目在较多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各部门的人员都未能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员工没有履行好职责,工作力度和效率提不上去。如:技术管理人员没有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进行考核和监督,导致技术人员工作水平层次不齐,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者项目管理部门没能对项目工程的相关文件进行整理和归档,导致发现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4.2 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⑴资料管理部门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必要的记录、收集和整理,造成工程项目施工技术资料和工程施工进度不一致,既影响了工程资金周转,又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与验收;⑵没有切实按照《建筑项目施工方案》和《安全方案》进行施工操作,致使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最终影响整个工程;⑶目前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存在着较多漏洞,没有及时给予修正和完善,给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经验的总结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3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准
当下,建筑行业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扩大。这就造成了建筑工程中缺乏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而在岗的工作人员中有些纯属滥竽充数,无论是资历、经验,还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都不达标准,这些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和未来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4.4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经验的总结不到位
当下,很多建筑企业或其建筑工程项目部在某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成之
后,对在工作实践中收获的经验与教训没有采取必要的保存措施,没有对许多相当重要的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施工数据以及施工过程当中所提出的合理化意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存档,即使进行了存档,也只是当作摆设,不加以利用。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不但需要各个部门的合作和努力,而且还需要管理部门够积极发挥管理职责,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对建筑技术管理应引起足够重视,有效发挥建筑工程技术最佳的功能和作用,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5、 工程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加强措施
5.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要想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指定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建立科学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在建筑工程工作展开之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核对和审查,监理单位也要发挥好自身的监督功能,与其它两个单位相互合作、相互扶助,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从而达到事事有人抓、项项工作有章可循的目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5.2 严格市场的准入制度
建筑工程在开工之前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建筑企业从机构、行政管理、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技术管理、流动资金量、企业保证金标准、机械设备、技能掌握、技工配备比例、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全国联网量化的准入限制;再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提前搞清楚施工过程的相关内容和准备工作,有针对形的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对于到场原材料,要进行检验和登记,一定要仔细检验,确保其质量合格,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取样合格后方可使用。由于施工现场的材料品种比较繁多,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分工,对于每一种材料的使用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并指派专门人员进行监督。
5.3 以法治企,强化落实
要想科学技术的管理和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队伍,首先就得制定有效可行的发展策略,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不断地发现人才来达到施工技术的提升。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主题,管理人员是技术管理的主体,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是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建筑工程中所有项目的实施必须通过技术管理人员才能得到落实。技术管理人员要对员工的组织,以及技术干部学习工作进行规范,大力培养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规范学习,必须要明确各个程序步骤,这样才能提高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技能,使建筑工人队伍整体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5.4 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强度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建筑工程的强度指的其实就是混凝土的强度,因为整个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使用量较大,再加工程的施工周期以及施工环境等条件对混凝土的使用的影响,所以必须合理有效的控制好建筑工程的施工强度。
5.4.1 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
正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期,都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对混凝土按照规定进行配比,方便施工人员使用,在这期间,还要进行严格的实验,在得到科学的级配报告以后,才能够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5.4.2 实行严格的养护制度
混凝土的运送方式一般都是采用泵送,这种方式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它不但能够节约施工的周期,而且能够更好的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根据混凝土测试数据得知,在混凝土强度养护的方面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维护方案,特别是对浇筑量度比较大的工程,需要使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养护工作,在现场有效的进行跟踪,避免出现任何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总结:
充分掌握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方法尤为重要,不但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还能减少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错误,同时对施工人员的着整体素质和修养也是一种条,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方法,是整个施工队伍的风气和专业技术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