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调查报告

综合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01 13:34:53

综合调查报告

第1篇

一、全市综合招投标工作基本情况和主要作法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和全省综合招投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事前周密组织、事中规范操作、事后加强监管,进一步严格招投标程序,规范招投标活动,我市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已经初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市场经济秩序正在形成。近三年来,累计实施招标和政府采购项目500余个,涉及交易金额10.26亿元,节约资金9000万元。

(一)完善管理体系,着力搭建交易平台。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管理,我市于年7月成立了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主任,市发改局、教育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等14个单位为成员的招投标工作管理委员会,对全市招投标工作统一进行管理和监督。年,组建了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招投标监管工作。二是优化招投标环境。目前,市综合招投标中心已建有300平方米的办公和交易场所,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控制、查询和自动化办公系统,设置了电子大屏幕信息系统、触摸电脑信息查询系统和视频音频实时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招投标信息化。三是加强制度管理。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招投标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市综合招投标中心也制定了《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招标公告制度》、《招标文件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自身管理,保护招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部门积极配合,努力形成工作活力。按照全省建立“五统一”(统一综合监管机构、统一招投标综合平台、统一行政监管规章制度、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行业自律组织)的招投标市场综合监管体系要求,各职能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确保了招投标工作顺利开展。市综合招投标中心严格按照统一信息、统一报名登记、统一交易场所、统一运行规则的要求,规范了招投标工作程序。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发挥评审职能,坚持评审工作有理有据、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市住建局、国土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等部门和单位把建设工程项目按各自行业要求纳入省、宜昌和市综合招投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加强对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各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市检察院、监察局发挥检察、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中的保障作用,认真履行工作职能,积极参与到招投标活动中进行现场监督。

(三)加强监督管理,力求公开公平公正。一是强化招投标工作前期监督。全市建立了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商预选供应库和评标专家库。成立了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投资工程的设计方案、概预算、工程增加量等内容进行审核。二是强化招投标过程监督。坚持严把“七个关口”,不断加强招投标过程监管,防止招投标中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即把好信息关、招标文件制作关、投标人保密关、评委抽取关、资格审查关、评标关和评标结果公示关。三是强化项目建设监督。综合招投标中心加强了对施工合同的监督管理,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正式签订合同前必须经招投标中心审查备案;招标单位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确保中标单位按中标合同履约;政府加强了对增加工程量的监管,明确作出了“对增加额度超过总投资额10%且大于15万元的,必须重新招标”的规定,防止设计与预算不符等现象发生。

(四)规范运作程序,营造良好交易环境。为进一步净化招投标交易环境,有效防止围标串标行为发生,市政府实行“五项制度”,打击围标串标行为,为构建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奠定了基础。即实行人员职能分离制度、投标保证金制度、招标文件会审制度、合理低价中标制度和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项目经理)现场参加开标评标制度。特别是在保证金缴纳方式上,实行投标保证金必须从投标单位的基本账户转入投标保证金账户,保证了有资质单位参与投标。在评标定标时,对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推行最高限价、无标的竞标和工程量清单招标,经评审由最低投标价中标的办法,对预防腐败产生、净化市场环境、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综合招投标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查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招投标期限过长。有的项目建设单位反映,一个项目从申请招标到施工单位通过招标确立的时间过程太长,程序过于复杂,容易延误工程建设时间。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建立后,由于评审项目多,数额大,人员少,无法及时完成评审。目前评审中心工程造价评审人员仅3人,按照《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每个项目评审时间为5个工作日,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评审。加之报送项目单位因缺乏专业技术知识,报送资料及预算电子文档不全等,致使项目评审时限过长。

(二)招投标限额标准偏低。省政府采购目录确定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为单项或者批量采购金额达到8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50万元以上的工程类项目,必须实行公开招标。而我市规定“单项或者批量采购一次性达到15万元以上的货物或者工程类项目,必须实行公开招标”。由于确定的限额标准较低,有些数额较小的招投标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设计、预算,导致招投标成本过高,浪费了社会资源,也增大了招投标中心的工作量。

(三)招投标中失信、违法现象依然存在。一是有的投标人暗地结成利益同盟,串通投标,如果其中某一投标人中标后,与其他同盟者利益共享,形成围标串标陪标。二是不具备招标项目资质要求或者根本没有相应资质的投标单位,挂靠有资质单位甚至高资质单位并以其名义投标,或从其他单位租借资质证书参与投标,还有的投标人借多个资质投标。挂靠和假借高资质单位投标现象带来的是“高资质”投标“低资质”施工的后果。三是投标单位中标后将工程违法转包、分包给其他单位施工,从中坐收管理费,使接受转包、分包的施工单位因不具备相应资质而影响工程质量,逃避了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管。

(四)恶意低价中标后患多。目前我市推行“合理最低价中标”进行评标定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合理最低价”难以确定,有的投标人为了中标不计成本,恶意低价中标。《招标投标法》第33条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对于投标报价是否“低于成本价”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界定。导致在招投标过程中,对标的额下浮率过大,最高达到20%以上,常常出现整体废标、流标的情况。工程造价的大幅下浮,严重压缩中标单位的合理利润空间后,很难保证工程按质完工。这种不计成本的恶意低价中标会导致行业间形成恶性竞争、工程偷工减料、拖延工期、变更工程量、招标单位与中标单位推诿扯皮等现象发生。

(五)综合监管工作力度不够强。目前,监督部门多注重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监管,而对成为招投标市场通病的围标串标行为没有强有力的整治手段,执法查纠力度较为薄弱。对评标结束以后,评标结果是否合理、工程开工后合同实际履行情况如何等问题关注不够。一些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上顾及部门自身利益,尤其是在标后监管工作上,往往忽视对中标人的跟踪管理,造成招投标与项目实施的相互脱节,施工变更、工期延误、超概算等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

(六)招投标中心建设有待提升。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市综合招投标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与省政府建立综合监管机制的要求还有差距。市招投标中心招标项目多,任务重,人手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只能应付日常事务。评标专家力量薄弱,参加培训少,知识更新慢,未形成完备的培训、考核、评价和管理制度。招投标的硬件设施也需提档升级。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合同法》等法律的宣传为主线,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招投标方式、招投标限额标准、招投标程序、行政处罚规定等内容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招投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规范、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投标企业数据库、从业人员数据库、表彰及处罚情况数据库。研究制定招投标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和完善招投标质疑、投诉处理制度和招标机构失信、违法行为惩戒、记录、公告制度,严格限制不良行为者参与市场竞争,采用适当政策和措施鼓励诚实守信者、特别是外地企业到我市参与市场竞争。

(三)探索完善评标方法。要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技术简单的建设工程中,推行和完善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或合理低价办法,把制止盲目压价,坚决否定不理性的最低价作为规范最低价中标评审方法的重点,探索完善配套管理措施,合理科学确定成本价。对中标价明显偏低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监督,防止恶意低价中标、高价结算。改革现行招投标制度中易发生问题的程序和方式。要结合我市实际,合理确定招投标限额标准。

(四)多管齐下强化监管。要发挥各行政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寻求切实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方法。纪检监察、检察院要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现场监督,保证评标依法依规进行,真实地体现公平公正。要发动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高度重视群众投诉和举报,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受理和查处制度,对在招投标活动中不按规定招投标,明招暗定,串通投标,贿赂评委、营私舞弊,出卖资质、挂靠投标,签订虚假合同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全力打击,公开曝光,维护综合招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2篇

派出所的基本概况

**县位于**市最北端,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南北较窄,东西狭长,地表坎坷不平,交通不便。全县共有14个乡镇,总人口21.2万余人,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较落后,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共设9个派出所,共有民警36名,其中党员31名,团员5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4名,中专文化有16名,高中以下文化有16名,50岁以上的有8名,40—49岁的人有13名,40岁以下的有15名,5人以上所2个,3人以下(包括3人)所4个。9个所都配有一部车,都安装了电话。

派出所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警力严重缺乏

派出所现有警力严重不足,平均每名民警管辖着5000多人口,加之工作繁忙,更显不足。国家规定农村每名民警管辖3000人,而我县大大超过这个比例。如城关派出所所辖1镇2乡74个行政村,辖区人口47970人,只有7名民警,平均每名民警6000多人口;北社派出所,辖区人口36211多,只有4名民警,每人管8000多人口,故城所辖1镇1乡54个行政村辖区人口26295人,共5名民警,每人管5000多人口。加这重点人口,出租房屋,特种行业,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等,可以想象工作量之大,民警工作状态只能是疲于应付。推行市公安局“十个一”工作法中,我县碰到的问题是由于辖区人口多,警力少,困难大。如城关派出所7名警力,辖区有11935户、47970口人,现划为七个管段,每名民警平均管近1700户,居民按每周熟悉2户居民计算,需要约15年才能熟悉所在辖区居民,而民警根据工作需要有调动情况,不可能10多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即使不动,也不能高效完成所承担工作,因此警力缺乏是当前派出所工作的一个制约因素。

二、年龄结构老化

9个派出所的人员中,45岁以上的有21人,占58,这些人多担任所长、指导员职务,并且担任这些职务已多年,虽然有丰富经验,但文化程度不高、体力下降,加之有保本守摊思想,有一部分年轻的同志是以工代警,干了多年,又不能到执法岗位,而警力得不到及时补充,对工作有影响。

三、干警素质偏低

派出所现有民警中,高中以下文化的有16人,文化素质较低,加之人员不足,不能进行正常的理论业务培训学习,因此,与现代科技建警,人才兴警的形势不相适应,由此带来,民警业务素质得不到及时提高,办案效率不高。个别干警对待群众有“冷、硬、横、推、拖”的现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基层警力必须充实,实现年轻化,提高素质。

四、制度建设尚有欠缺

基层派出所工作重点是防范和治理,如何在农村为农民提供治安形势预告,开展治安防范,加强治安治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办法,明确干警的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个别地方存在乱罚款,乱摊派,抛弃“治理就是收费,处理就是罚款”的陋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靠严格的制度。

五、经费紧缺

由于我县是贫困县,财政底子薄,经费的投入与工作的需要极不相适应。除工资外,公安部门的办公经费干警人均400元,即使加上企业赞助,罚没款返还也是杯水车薪。从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一个派出所日常工作中车辆燃料、维修费用、电话费、水费、取暖费、招待费等等,小所一年需要2至3万元,大所一年需要5至10万元。加之,目前形势要求车辆更新、网络建设、阵地建设、接报警处置等都是派出所建设所必需的,但因经费紧张,严重制约了这些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解决派出所问题与困难的出路和对策

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设施建设,确保派出所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层派出所基础薄弱,办公住房紧张,办公环境脏乱差,使公安干警难以安心工作。改善环境,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在这方面,**县公安局确立了“抓基层,打基础,下大力气,创优环境”的总体工作思路,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先后争取资金130万元,全县9个基层派出所全部有了新的办公场所,全部配备了交通工具,全部安装了传真电话、扫描仪等设备,派出所“五小工程”、户籍接待室、值班室、民警宿舍、党员活动室、留置室规范标准,彻底改变了派出所的办公环境。良好的环境和装备,激发了广大干警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奋发向上的热情,不仅能坚守岗位,而且能深入基层搞宣传,抓防范,并且出警迅速,侦破及时,农村治安实现了秩序好、发案少。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健康有序,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狠抓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确保公安干警执法公正公平

派出所处在最基层,接触广大群众最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安机关乃至党和政府的形象。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强化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把加强派出所队伍建设作为基层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以此带动促进整个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一是加强对公安干警的教育治理。教育公安干警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的不法行为,创造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环境。首先,坚持政治建警。开展对公安干警理论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广大干警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以提高,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执法观、人权观,树立执法为民思想,提高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其次,坚持以德治警。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干警中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教育,形成了以“保护人民、服务社会、打击犯罪、维护稳定”为宗旨的良好道德风尚。第三,坚持依法管警。公安机关执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活动。为防止把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干警的执法和公务活动中,坚持依法管警,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并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职权划分,加强了对广大政法干警执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党内监督及社会监督,加大了对贪赃枉法者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违纪民警处理不手软、不护短、不放纵、不放过、不掩盖事实,果断依法依纪严厉处理。

二是增加干警数量,强化技能培训。警力严重缺乏,影响公安机关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把增加干警编制作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公开招考各类警校毕业生,也可以从党政机关选拔一部分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热爱公安工作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公安队伍中,这部分人经过培训以后,可以胜任公安工作,再则是精减机关工作人员,把年富力强的民警充实到派出所。在编制暂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协勤民警,联防队员,暂时缓解警力不足状况。在增加干警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干警的技能培训,开展大练兵活动,既使他们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又使他们有较高的业务技能,从而提高干警的整体素质,达到一警多能。

三是要开展争创活动,增强干警必胜信念。为适应形势要求,**县公安局推出了值班签到好、环境卫生好、请假销假好、档案整理好、破案质量好、服务态度好、群众反映好等“九好”活动,在全体干警中树立“争一流、创佳绩、比贡献、促发展”竞争意识,增强干警的必胜信念,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健全制度,加快改革,提高执法效率

在狠抓基层基础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加快警务改革,充分调动全体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坚持局领导包片包点负责制,各警种岗位责任制,派出所所长负责制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各部门职能、任务,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使民警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

二是制定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治理网络,以110指挥中心为平台,设立警情登记、指挥调度、案件督办、法制督察、统计分析和信息反馈六个台位,天天将各派出所一天内所发生和承办的一切案件、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工作完成情况逐级上报,指挥中心汇总后呈报领导阅示。在派出所内部完善从领导到警长、到责任区民警的梯次包保监督机制,聘请警风警纪监督员,强化舆论监督和民警八小时以外监督治理机制。制订了具体的考核方案,对派出所业务考核突出破案绝对数、打击处理人数、安全小区防范、控制可防性案件等硬件指标完成情况,通过警务动态日报进行每日考核通报排位次,主要业务数字列表上墙。同时,还要加强错案追究力度和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对工作失职、失控、漏报、瞒报和违法违纪责任。定期召开局长调度分析会,通报案件情况,沟通信息,互相借鉴学习,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再则是局领导通过听取工作汇报,部署工作,下达指令,双管齐下。

第3篇

关键词 医院 肺结核 预防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2-0040-03

Survey on Fengxian polyclinic internet data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not be traced and verified

LU Qun1, HU Zhu-ran1, SUN Hong-zhuan1, QIAN Yao-zhong1, ZHANG Jin2

(1. Fengxi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400; 2. Fengxian Guhua Hospital, Shanghai, 201400 )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Fengxian polyclinic about discover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factors that result to internet data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not be traced and verified. Method: Collec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are suspected of diagnosed a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hich transmited through internet from Jan of 08 to Dec of 10, make analysis to the records of first consultation and some correlative data. Results: The number of people suspected of /diagnosed as tuberculosis is 1040 which occupy 73.6% from total number transmited by whole meidical institutions affiliated in the popedom. Thereinto 150 cases are diagnosed as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hich occupy 72.5% in total number of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ransmitted on the Web from whole mei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popedom. Verified case is 885, of which the rate is 85%; unverified case is 150, of which the rate is 15%. The reason for 85 cases of unverified patients information is due to returning back home, which accounts for 8.2%; 30cases are due to no body found by the name, which accounts for 2.9%; 18 cases for incorrected address accounts for 1.7%; death numbers are 4 cases accounting for 0.4%; there are two cases refusing to see a doctor accounting for 0.2%; others are 16 cases accounting for 1.5%. Conclusion: Patient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s mainly discovered by polyclinic.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result in inability to verify to informatio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Hereinto, returning back home, no body found by the name and incorrect address are main factors which account for 86% in total unverified numbers of patients.

KEY WORDS hospital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综合医院是发现肺结核患者的主战场[1]。因此,综合医院及时报告和转诊肺结核疑/确诊患者到专业结防机构进行及时治疗,阻断结核菌的传播环节,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中肺结核患者追踪到位率是提高患者发现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卫生部要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五率”中的组成部分。但是,在综合医院传染病网络报告肺结核疑/确诊患者实际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对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肺结核患者追踪到位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综合医院肺结核患者网络报告、追踪不到位具体原因进行调查,旨在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肺结核患者的追踪到位率,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海市奉贤全区3所综合性医院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疑似肺结核患者报告卡资料和同期结核病疫情登记管理卡、结核患者初诊登记本,疫情追踪登记本等相关资料。

1.2 方法

1)每天将前一天本辖区所有患者的信息资料分别导出、录入奉贤区非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防治)机构发现肺结核患者追踪情况登记表(结核病防治指定机构),然后根据导出和录入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疫情核实、确诊、追踪。

2)按导出录入资料中提供的电话并于当天进行电话追访,对录入资料中未提供电话的则按资料提供的地址进行家访,对录入资料中患者地址有问题的,向报告单位查询与核对。

3)每月底再将本辖区全部疑似肺结核网络报告疫情资料导出及下载。然后将导出下载的资料与初诊疫情追踪登记本进行查询、核对。

4)将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导人Excel建立数据库。同时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用SPSSl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综合性医院网络直报肺结核疑似病例情况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共传直报疑似肺结核患者数1 414例(已剔除重卡数),其中综合性医院传直报1 040例,占总直报数73.6%(表1)。

2.2 综合医院网络直报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到位率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全区3所综合医院网络直报的疑似肺结核患者1040例(已剔除重卡数),其中追踪到位885例,追踪到位率85.0%。因外来民工返乡、地址不详、电话随访查无此人、拒绝就诊、死亡及其他等因素影响追踪不到位的患者155例,追踪不到位率15.0%(表2)。

3 讨论

3.1 综合医院是发现肺结核患者的重要来源

由于综合性医疗机构硬件设备、诊治水平等医疗资源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和优越,所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之后大多就诊于综合医院。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约有一半痰菌阳性患者未被发现和登记,70.0%~90.0%以上肺结核首诊医院为综合性医疗机构。从这3年网络直报肺结核疑/确诊病例结果来看,综合性医院网络直报数占总直报数70.0%以上,与全国流调结果相吻合。2009~2011年全区共确诊菌阳肺结核患者207例,其中150例来源于综合性医院,占全区菌阳肺结核患者总数的72.5%。可见综合医院是发现结核患者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后,全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充分利用这个信息平台及时掌握辖区内肺结核患者的疫情,在第一时间内积极开展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疫情核查追踪,及时了解患者未到位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对策,缩短了肺结核患者发现的时限,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登记管理率。

3.2 资料准确性差和人口流动性大是追踪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随着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健全和结核病归口管理在卫生系统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上海市奉贤区已规范执行肺结核疑/确诊患者转诊制度。总体到位率水平高于全国水平,近年来虽综合性医院网络报告人数在上升,但总体到位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统计结果显示,返乡、查无此人和地址不详是造成肺结核疑/确诊患者转诊、追踪不到位的主要因素,该部分患者数占全部未到位患者数的85.8%(133/155)。如果这些疑/确诊病例不能及时转诊、追踪到位,将造成传染源发现延误,使疾病传播蔓延,或者得不到规范治疗和管理而引起大量复治、耐药和难治病例的产生,成为结核病控制的巨大难点。

3.3 减少网络直报患者追踪不到到的对策

为了提高综合性医院网络直报肺结核疑/确诊患者的追踪到位率,必须针对未能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结防机构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减少肺结核疑/确诊病例的流失,不断改进和细化工作范畴,从而进一步提高总体到位率。具体措施为:1)呼吁国家、各政府有关结核病管理部门尽快出台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结防机构对流动肺结核疑/确诊患者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促进疫情追踪的连续性,以减少流动人口因返乡而造成的疫情丢失。2)加强综合医院和结防机构的合作,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完善院内报告、转诊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增强医务人员特别是首诊医生的责任心,对患者做好宣传教育,使患者明确肺结核病的可治愈性、其复发的危害性,消除患者对肺结核病的传统偏见,积极配合医生诊疗方案,继而提高肺结核疑/确诊患者基本信息登记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减少查无此人、地址不详因素引起的到位率下降。3)建议职能部门建立社区医生追踪患者的激励机制。综合医院是发现肺结核患者的重要来源,要提高这部分患者的定诊和规范化管理,及时转诊,基层医生主动追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社区医生在工作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向患者告知国家对肺结核病治疗的减免政策及上海市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免费筛查政策,降低患者的就诊经费,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追踪到位依从性。4)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列为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政策策略。在美国,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监测、疾病调查等共同成为传染病控制的主要措施[3]。所以应争取政府大力支持,增加对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全面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普通大众对肺结核的防病意识和就诊意识。

参考文献

[1] 高晓凤, 陈建, 杨晓东, 等. 综合医院住院结核病患者特征与治疗转归的对应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8): 716-720.

[2] 赵晓, 栾明明, 李洁. 城市综合性医院在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作用[J]. 中国防痨杂志, 2002, 24(4): 205-206.

第4篇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第5篇

九台市位于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腹地,吉林、长春两市之间,耕地面积16万公顷。下连15个乡镇,3个办事处,310个行政村,2784个社,174567个农户,总人口85万人,农村人口64万人。

九台市是典型的北寒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日照2615.5h,日平均气温4.7?C,有效积温年平均2881?C,无霜期140d,年平均降雨550mm,雨热同季,有利于各种春播农作物生长发育,玉米主要推广128-130d左右的中晚熟品种,水稻推广136-140d左右的中晚熟品种。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

九台市农业局下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植保站、农广校、农经总站、能源办、种子管理站、种子公司市直单位,十五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事处下设十八个农业站,共有农业技术人员18885名,其中高级职称553名,中级职称8542人,初级职称9310人。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员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丰富,在我市农业科技推广上发挥着主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几年来,九台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医药、食品两大产业,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突破口,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目前初步形成苗木花卉、芸豆杂粮、绿色大米、粘玉米、中药材、酱菜、果品、珍禽、经济动物等九大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一定效果。上河湾镇和波泥河镇先后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和“中国北方苗木花卉之乡”,“天景”牌速冻粘玉米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但由于乡镇机构改革,推广服务体系网破线断,农村服务整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农业整体产出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就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科技服务为手段,以提质增效为目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多年来,九台市在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尤其在农、科、教统筹,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培育了一批典型,如各种类型的技术经济服务组织建设、行业学会(协会)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但从总体上看,九台市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主要是两个问题没解决好:一是理论上缺乏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研究,导致典型多,前瞻性、突破性、带动性小;二是在实践上忽视对农业科技服务性能力的建设,资源整合不够,导致整体推广服务能力不强。同时,由于农民缺乏科技知识、信息以及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高投入、低产出、质量差、收入少现象,制约农民增收。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依据九台市地理区域分布和种植业区域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以技术服务为主体,主要建设一个中心,五大基地。建设一个中心就是在九台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基础上,建设一个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农民之家”,实施公司化运作。建设五大基地即:上河湾芸豆、果品基地,龙家堡水稻、玉米基地,卡伦蔬菜、玉米基地,九郊大豆基地、波泥河苗木、花卉、中草药基地,每个基地建设四个服务区,即科技培训区、示范推广区、鉴定和检测区、销售和售后服务区。并根据各基地特点,在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基础上,面向九台农业局系统招聘科技人员,通过项目建设,逐步成为“农民之友”、“致富之桥”。

三、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情况调查

1.十五项新技术落实情况调查

针对省重点推广的十五项新技术,入春开始,农业局领导就将各项技术落实到相应的农业部门,并责成专人负责主抓。

2.高产创建、体系建设等重大项目工作开展情况调查

按照国家省市要求,2012年在我市落实了22个高产创建示范方,其中玉米11个,水稻11个,示范方落实在我市主要玉米、水稻乡镇。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项目今年在我市主要抓了10个示范基地(6个玉米,3个水稻,1个马铃薯),100名技术指导员主抓了1000个示范户。由于市乡各级行政领导重视,专家组成员认真负责,项目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取得了圆满成功,深受国家省市领导的认可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

第6篇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问卷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选取高校学科性质差别大,地域不同,具有代表性。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来自省内外各大高校(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结合)。经过为期约30天的问卷发放,最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1556份(在校大学生1133份,本科毕业生问卷423份)。

(二)走访调查

随机选取部分四川省在校大学生及本科毕业生进行走访调查,共计16人(本科在校生10人,毕业生6人)。

参与问卷的在校大学生男女人数百分比为:男40.95%,女59.05%。其年级情况为大一23.48%、大二48.54%、大三12.44%、大四10.59%、大五4.94%。参与问卷的毕业生中男性占43.20%,女性占56.80%,其中超过60%是在2000年后毕业的。

二、调查数据及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

1.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基本较好,但存在轻微极端分化现象。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近一半的大学生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持茫然消极态度。在学习政治理论的认识中,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且不够关注。但同时他们又认为坚持做一个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2.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对于大学的集体生活,超过80%的学生能适应并参加各种活动。就当前大学生的熬夜情况而言,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导致70%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熬夜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兴趣性的态势,其自我培养提升情况较为合理,希望自身科学文化能得到充分发展。对于每天的学习,大学生的计划性强弱总体呈现出消极势态,近一半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计划,再根据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不能主动控制自己的学习,完全听从老师安排。而对于大学期间最希望获取的知识,英语、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分布较均匀。而在众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心中,英语仍然占据了重要地位。除了获得各科知识外,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其他有效途径中,他们更倾向于课外阅读和参加社会活动,这与已毕业大学生提出的建议相一致,由此,我们呼吁大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下快速发展。

4.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现状尴尬,强弱分化,偏向弱势。同学们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交叉多学科知识、科学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就创新创业而言,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接受创新实践培训和专业指导,但仍有少数人不愿行动。在内容方面,大部分学生想进行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创新活动。根据走访调查,虽然我国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并给予了有力政策进行扶持。但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手续繁琐,规定存在较大漏洞,加上部分大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因而这方面仍面临窘境。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可以看出他们对自身综合素质较为乐观。最后的主观题中,很多人都不约而同的提到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能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与上述情况相符。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走访,我们发现,很多认为自己综合素质较低的大学生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够自信,在遇到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时,他们不能勇敢的去尝试。关于创新,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他们在遇到创新类的活动时,创新思维不能发散开,常需借助网络抄袭,或完全通过篡改网上已有成果进行“创新”。因此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二)毕业大学生

1.当代大学生目前最需改进的综合素质中,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比身心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更被看重,而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被认为是最应该在大学期间锻炼的。调查中被问到所在单位招聘员工最看重哪一点时,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选择了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就进入社会后的经验而谈,他们认为在大学期间大学生最应着重发展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2.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进行创新活动,且需树立团队意识进行创新。团队的完美合作被毕业生认为是大学生在科技创新类实践中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且他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国家及地区提供的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及良好的舆论支持和价值引导,加上国家经济转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机遇,因此大学生更应该好好把握。

3.大学期间制定职业规划较为重要,并且应在大学期间多参加活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超过50%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有初步的职业规划。对于业余生活,则应多选择与其专业有关的活动。他们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应主要收获自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牢固的专业知识,并且沟通和适应能力是其最应该学会的技能。

在对已毕业且较有成就的人士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大学期间都侧重于学习和交往能力的锻炼。对于学习能力,他们普遍认为平时只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并且课余时间花一点功夫进行复习,常总结并理清知识主线,就是对学习能力最好的锻炼。而对于交往能力,他们认为在学习之余要多参加活动,这样不仅能在活动中积攒人脉,提高办事能力,对以后就业还有极大助益。一个学历达到甚至超出标准并且经历丰富的人比只有学历达到或超出标准的人更具有优势不是吗?

三、结语

对于在校大学生,亟待提高的综合素质主要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对于前三个方面,大多学生都希望通过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来得到提高。从毕业生就业后所获得的经验的角度来说,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多看书看报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而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活动也是提高身心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在校大学生还应积极健身,严格控制熬夜次数,为学习、工作和生活锻炼出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也形成良好的体型和精神面貌。对于这一方面,已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一个形体面貌较好的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往往能得到更多的机遇。

第7篇

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个乡镇11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众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实施情况

正值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全面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经科学整合、合理规划,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四个方面,项目涵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确定11个村为重点项目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实施、全面发展,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原则。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按照理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当前先行实施风貌改造、户间路、“四改两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池等村庄建设项目,11个重点村于9月30日前完成,70个工作村于底前完成。经实地调查了解,11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各村都在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有序推进,但建设进度不一,有的村行动早,措施得力,进度推进快,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并且在工期安排上自加压力,力争提前完成,薜城镇建山村力争于8月20日前完成,夹壁乡猛古村、杂谷脑镇关田村、上孟乡日波村力争于8月底前完成。有的村行动迟缓,到实地察看时尚无多少看点。一些非重点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动员,狠抓落实,各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施工中,大多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制约建设进度的客观因素,需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一是一些农房重建扫尾工程尚未结束,砖混现浇结构的房屋还未脱木,还不能粉刷墙面,影响风貌改造进度,甘堡乡尔布村97户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由于支木、关板等建筑材料缺乏,加之停电现象较多,大多房屋尚未封顶,不仅影响农房重建进度,也影响了村庄建设的一些项目实施;二是用于项目施工的砂石特别是用于装饰的细砂等材料紧缺且价高,运费也高;三是采摘花椒造成劳动力紧张,我县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采摘时间长,如木卡乡三寨村需40天左右,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大多家中无人,一些项目工程施工难以开展;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封备施工,相关材料无法运进村。蒲溪乡休溪村自6月27日开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乡沙吉村因欧苏桥建设也影响了农房重建和村庄建设进度。另外,技术工匠不足、停电现象较多等也影响建设进度。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业主负责制,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8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 运作模式 工作机制

[作者简介]张稷锋(1980- ),男,重庆人,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庆 400020)陈国梁(1963- ),男,辽宁昌图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学生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深圳 518055)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8年度课题“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30120080307)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0922040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79-02

一、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2009~2010年期间,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试运作模式探索课题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专题,在广东、湖北、上海通过专题调研、定向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

1.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调查: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六所高校为数据采集点,发放《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测评状况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调查内容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情况、综合素质自评、综合素质培养和测评状况、重视的素质类型四部分,共25项具体内容。用人单位调查: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招聘为依托,向用人单位发放《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调查内容包括单位类型、在岗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重视的素质类型、对学校培养建议四部分,共19项具体内容。上述调查均采用无记名、非强制方式。

2.典型高职院校专题调研。课题组选择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方面具有典型特色和突出成效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三所高职院校开展专题走访调研。

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调查数据

1.学生综合素质的自评。综合素质自评:与社会一般劳动者相比较,高于、相当、低于、说不清分别占33.7%、40%、5.8%、20.5%;卫生习惯:很好、较好、一般、不太注意分别占51.6%、40%、6.8%、1.6%;不良嗜好:无、吸烟、饮酒、网络游戏、晚睡分别占71.1%、9.5%、13.2%、19.5%、1%;精神生活:很充实、较充实、不充实、空虚分别占22.6%、55.3%、19.5%、2.6%;专业水平自评: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分别占9.5%、28.4%、52.1%、10%;学习习惯:高效学习、很少自习、偶尔自习分别占28.9%、39.5%、31.6%。

2.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综合素质总体状况: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分别占5.1%、56.1%、38.2%、6%;综合素质相较于本科生:无差别、较差、较好、很好分别占55.4%、5.1%、28.0%、11.5%;专业能力: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分别占1.3%、57.3%、40.1%、1.3%;道德修养:很好、较好、一般分别占17.8%、61.8%、20.4%;工作责任感:很好、较好、一般分别占18.5%、52.9%、28.7%;组织纪律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分别占20.4%、55.4%、23.6%、0.6%;赞赏素质依次为积极进取、为人朴实、团结协作、踏实肯干、作风扎实、吃苦耐劳。

3.高职院校学生受重视的素质调查。学生最为关注的素质依次为:诚信、坚强、知识、心理、社交。学生希望在校期间提升的能力依次为:沟通、专业、自学能力。用人单位最看重的素质依次是:性格、成绩、能力。用人单位认为重要的职业素质依次为:责任意识、专业技能、团队精神。

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状况的调查数据

1.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调查数据。综合素质测评的必要性:必要、一般、没必要分别占64.2%、33.7%、2.1%。曾接受综合素质测试的学生占84.7%,其中收到结果和发展指引的情况:均未收到、收到结果但无指引、均收到分别占49.7%、33.5%、16.8%。测评应否包括专业水平:认为是的占77.9%。测评的应然主体:学校、社团、自评、社会机构、家庭分别占56.3%、32.6%、28.4%、54.7%、17.4%。测评的应然周期:半学期、学期、学年、仅毕业前分别占34.2%、44.2%、16.3%、9.5%。

2.重点院校调查情况。(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情况。制定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案》,成立综合素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下设机构,统筹全校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包括人文艺术与修养、高新技术与现代管理、创业方法与创新精神、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课程均为选修课,每科2学分,上课时间均安排在周六、日。课程成绩仅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定指标之一。(2)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专门负责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和测评,下设成功素质教育研究所、理论教学部、素质拓展部、实训测评部等机构。将非专业素质教育和学分纳入教学计划,总学分240个左右,必须修够80个非专业素质学分才能毕业。非专业素质教育涉及创新、创业、素质拓展、演讲、读百本好书、一笔字、一口话、一手文章、社会实践等40多个方面。特色为:成绩单管理,将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学分所涉及的成绩分别设置成绩单;非专业素质学分分级评价,同一科目的学分,根据分值等因素的不同,设置为2、4、6、8四个等级;非专业素质测评的实施机制,学生自主申请,测评由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共同实施。

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建构的思考

1.指标结构及层次。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根据对高职院校学生各项素质的调查以及用人单位的重视程度,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建议将测评的一级指标设置为德、识、能、身心四个方面。德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作为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德,主要指品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具有良好品行素质的人。德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行为操守、政治表现、社会活动、信用记录四项二级指标。识即为见识、知识,包含专业、通识两方面内容。专业指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识指学问广博,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课程成绩、专业表现、通识素养三项二级指标。能的本义是才干、本事,主要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的表现,以及素质拓展和生涯规划情况,反映学生的生存、适应和发展能力。能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载体,是综合素质展示和发挥功能的外化平台。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工作表现、实践情况、特长优势、生涯规划四项二级指标。身体和心理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条件,作为测评一级指标,可设置体检报告、体能状况、心理健康报告三项二级指标。

2.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机构。校内测评机构。建议各高职院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测评中心(下称测评中心),下设德测、识测、能测、身心测四个分中心及数据中心。测评中心的职责在于定期出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报告》及《学生素质发展指引报告》,分中心的职责在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及机构,建立科学的测评机制,完成相应指标的测评工作。数据中心的职责在于建立全校学生综合素质数据库,建立网上评价(含自评和他评)、数据查询、修改、申诉、报告的系统。校外测评机构是测评中心功能的重要补充,在对某些指标测评难以在校内完成、新建机构成本较高、校外测评能够实现功能的情况下,可选择有资质的校外测评机构进行测评并提供数据。可与校外机构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测评外包、软件授权、师资培训等方式,实现测评目标。

3.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工作机制。(1)数据收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行的第一阶段为测评数据的收集,包括自动导入、学校组织测评、学生主动测评、自主录入等。在数据收集前,测评中心需对每一个在校学生自动生成或新建个人综合素质(测评)档案。数据类型方面,包括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量化数据和描述数据、自评数据和他评数据、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关于数据收集的周期,建议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期、学年为固定周期临界点,建立实时开放的数据库模式,保证数据收集工作的及时、灵活、有效。(2)数据查询、使用及变更。数据输出包括测评数据和信息的查询、使用和变更。数据查询的主体包括在校学生、学校有关部门,对于校外机构需学生素质报告的情形,应由校外机构经由校内有关部门批准后,向测评中心申请。学生可以自主、实时查询个人测评数据信息,无须申请,对于临时性测评报告的需求,应向测评中心申请,由测评中心按程序提供;学生对于数据有权提出异议和修改申请,由测评中心审核是否修改并通知申请人。学校有关部门取得查询资格应以测评机构的书面授权为准,且每次查询均须经过申请、审批程序,上述部门负有数据保密、用于规定目的的义务。关于测评数据、结果、报告的适用范围,应制定规范,并严格限制评优评奖用途。(3)数据反馈。数据反馈区别于数据查询,主要指学生数据经过整体统计分析后,由测评中心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及变化以报告的形式在校内予以公布,学校有关部门通过上述信息了解综合素质培养的情况及效果,并以此为依据评估相关综合素质培养制度,为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在关注整体数据的同时,应认识到综合素质个性化的重要性,在数据反馈的共性面前,保留综合素质测评的个性化特征,争取做到对学生个人的全面评价。

4.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报告。一是报告的形式与适用。测评报告应以学年为周期,每年形成一份。关于报告的作出机制,可依学校实际,确定主动或学生申请的方式。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后决定以主动方式对全体学生作出报告,基于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应当逐步转化为测评报告一律由申请而作出。由于测评报告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报告全部使用经验证的数据。报告作出后,著作权归测评中心,学生有使用权,未经学生同意,测评中心不得将数据开放给其他机构和个人。二是报告的结构模板。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班级、报告时间。测评报告阅读提示:测评报告具有参考价值,是特定阶段综合素质指标的固化,并不具绝对性,特别是对某些过高或过低的指标,应综合分析。道德品行素质:日常修养、遵纪守法、社会活动、行为及工作中表彰或处罚等具体指标按照权重折换分数,辅之各种行为、活动表现的文字性表述。知识技能:成绩、技能资格、获奖、通识测试等具体指标按照权重折换分数,辅之《成绩单》、证书之类的文字表述。能力表现:社会实践及工作经历、工作岗位指导教师或领导对其表现的描述性证明、能力特长优势,辅之《职业规划报告》。身体心理:体能状况自评数据、医疗机构出具《身体检查报告》、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出具《心理健康报告》,心理素质仅作参考,不宜折换分数。测评分析及建议:以所在学校有关学业平均水平为基础做出学业优劣势分析、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组织及社团指导教师的描述性主观评价和建议。

第9篇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第10篇

一、调查报告的类别

调查报告亦有别称,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一)专题型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某个事情或问题撰写的调查报告。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二)综合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三)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四)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五)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

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六)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二、调查报告的写法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主要是:一、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首先,我们来看调查报告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根据这些内容所形成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作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一、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二、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三、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作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一)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二)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四)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五)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其次,我们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宜集中;要尽量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二)取舍材料

首先,要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舍弃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其次,要经过鉴别,精选材料,不仅使每一材料都能有用,而且能以一当十。

(三)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四)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在写的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标点符号和表达方法,还要注意灵活地划分段落。

第11篇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

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

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

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第12篇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 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

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