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设施管理

设施管理

时间:2022-07-01 12:28: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施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设施管理

第1篇

《油气田地面工程杂志》2014年第六期

1加强集输设施管理的对策

1.1建立组织管理机制(1)油气集输系统优化调整后,集输工艺、清蜡防蜡方式、计量方式等均发生了变化,增加了一定的生产管理难度,需对生产岗位操作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另外,对单管环状掺水的集油工艺进行管理,对油井热洗、软件量油、资料录取等这些方面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生产管理要求。(2)在油气集输系统中应用精细管理法,建立指标体系,落实责、权、利,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管理指标根据考核结果打分,打分结果与总收入挂钩,实现工作、分配的透明化管理。管理落实责任,真正做到指标到人、考核到人、分配到人,员工的工作职责实现了从行政命令调控到经济运行调控的转变,其岗位责任心明显加强,成本控制意识、产量增长意识以及强化管理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对站压、运行参数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调参、热洗、油井间开、单井吞吐等措施。(3)加强巡护线工作,建立集输气管网GPS巡检系统。为确保集输系统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一方面加大管线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在全厂实施了集输管网GPS巡检系统。(4)加强单位职工防火、防爆等安全教育。第一,合理安排组织生产,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健康状况,保证工作人员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胜任自动化操作的需要。第二,施工前明确消防管理负责人,明确各自的职责,分清责任,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第三,当有动火或高压危险施工作业需要的时候,必须有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批,严格按照高压、高危操作规范进行。第四,在进行动火、用火等施工作业之前,需有工程技术人员提前进行实地勘察。第五,提高企业消防队伍和动火、高压施工人员综合水平。

1.2改善工艺技术(1)加强技术改造。在确保油气水产品达标的同时,节能降耗,注重环保。采用区域阴极保护系统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运用先进的适用的阴极保护设备,以及内外层防腐工艺,实现油田设备、管线的腐蚀程度减缓和降低。(2)加强产品开发与科研攻关。继续加强下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充分利用油田的天然气及轻烃资源,减小放空量,提高效益。积极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地面工程技术难题。重点开展稠油开采、集输处理工艺系统以及老油田地面工艺测试与综合优化技术(如原油脱水、污水处理、油气稳定、产品计量等)的研究。(3)油气集输及油气容器动火、爆炸安全防护。首先,进行置换动火时要注意根据油气中可燃物元素的成分含量来选择置换介质,对含硫磷高的油气,要用水、水蒸气置换,切忌用压风机进行空气扫吹置换,以防硫化物等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反应而自燃。其次,在对油气集输及油气容器进行动火作业时,现场需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对站库内的大容器进行动火作业时要配有消防人员和消防车辆,并配备专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最后,油气集输及油气容器作业时,应切断转动装置、加热装置以及其他与容器有关的电源,并挂上相关安全警示牌。(4)在集输设施运行时降低油气损耗。首先,对接转站进行改造,使大量的游离水在接转站即被分离。其次,研究和采用寒冷冬季不加热集油、常温脱除游离水、降低电脱水温度、常温含油污水处理、提高加热炉效率等系统配套技术,提高原油集输热力系统热能利用率。

1.3加强设备管理(1)集输设备管理的基本思路。首先,加强企业层面的宏观管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力量,加大企业监管、协调控制力度,整体推动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理念、自然科学技术成果。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第四,坚持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有效、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设备管理人员、检维修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奠定基础。(2)集输设备的维护保养。集输设备的使用安全与其维护保养工作密切相关。集输设备的维护保养包括运行期间和停运期间的保养两个方面,集输设备维护保养的好坏与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直接相关,良好的维护和保养能保证集输设备安全运行。(3)油田企业设备管理中的维修策略选择。我国油田企业目前的设备维修还是以计划维修为主,不利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石油开采的成本。以集输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来制定设备的维修策略、维修方式和维修周期,并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可大大提高设备维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同时可以减少设备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设备维修工作的盲目性。(4)集输设备管理体制机制。首先,应用动态管理法,合理调度油气水处理设备。其次,要尽量降低领导层的变动、设备管理机构的改革和人员的变动,并且要适应自动化仪表等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的速度。最后,以设备管理评价结果为依据改进设备管理考核,加强设备管理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对设备相关人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从而进行奖惩。

2结论

我国石油企业集输设施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影响油气集输效率,从而对我国的油气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通过改善石油企业集输设施中人员组织管理机制、不断进行技术工艺改造以及加强技术设备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集输设施管理现状,促进油气集输的顺利、高效运行。

作者:吕肖东丁浩徐林颖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东营职业学院会计学院

第2篇

制定出台了《*旗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为我旗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保证,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和科学开发利用。在坚持水资源科学利用的基础上,20*年,我旗继续推进以水浇地开发为核心的基地建设,发展大型节水灌溉园区,培育肉牛育肥养殖基地。

1、我们提前规划了20*年节水灌溉园区建设2.5万亩,园区个体规模根据可开发土地面积确定为200—1000亩。为确保证明年春季农业生产,我旗从10月10日开始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秋季大会战,计划利用今年秋冬农闲季节完成大型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和农民联户开发水浇地5000亩,覆盖人口6000人,明年春季再完成1万亩。目前已经完成大型节水灌溉1*00亩,农民联户开发1300亩,共打井146眼,铺设管道13000米。

同时利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0万元,打井136眼,架设输电线路8.5KM,安装100KVA变压器3座,开发水浇地1360亩。

2、*乌日尼勒牧业公司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肉牛繁育、育肥、加工以及肥料生产、沼气发电为一体的综合项目。一期工程于7月18日开工,目前已完成投资1300万元,建成牛棚3000平方米,青贮窖4800立方米,办公楼800平方米,工人生活区500平方米。公司计划从11月底开始引调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小公牛300—500头,20*年育肥规模达到2000头以上。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养殖肉牛的效益,同时带动我旗肉牛育肥养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依托*乌日尼勒牧业有限公司的带动,大力发展肉牛育肥养殖业,计划到20*年,全旗西门塔尔牛发展到万头。

(二)设施农业

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要求,建设温室大棚,以西芹和瓜果种植为主,大力发展养猪业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计划从明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打造2000亩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带动,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计划20*年申请个绿色品牌认证,并打造1—2个有机食品品牌。

另外计划发展大棚蔬菜数量亩数。

(三)农牧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方面。引导农牧民调整种植业结构,继续稳定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稳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种植,计划20*年全旗总播面积为万亩,其中种植蔬菜万亩,马铃薯万亩,其他作物万亩。利用文冠果林带间和退耕还林带间发展高产饲草料种植,计划间种优质牧草万亩,可增加牧草万公斤,能为万头只牲畜提供饲草。

养殖业方面。从明年1月1日开始,我旗农区除牛以外的其它畜种实行全年禁牧(牛和贡宝拉格苏木的牲畜实行季节性休牧),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农民尽快调整养殖结构,将养殖结构从目前的以小畜为主调整为以奶牛和优质肉牛为主,计划20*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为万头只,其中奶牛头,西门塔尔牛头。

(四)项目争取情况

三、中现和谐生态产业区建设情况

(一)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中现和谐生态产业区建设是由*市中现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我旗投资建设的项目。20*年3月25日中现公司与我旗签订了投资协议,并于7月20日在我旗举办了“中现和谐生态产业高层论坛”。

产业区项目经过科研论证,已在自治区发改委核准备案,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通过了一期项目1000亩土地预审手续,现正在办理正式审批手续。企业已经完成注册,注册资金1亿元。已完成投资2100万,其中按国家标准补偿农牧民433万元,产业区总体规划、生活区详规、建筑设计费1450万,信息平台设备100万和其他费用117万元。生活区控制性详规已通过太旗规委会批准。

(二)20*年建设情况

完成和谐生态产业区生活区大蒙古包主体工程、俄罗斯风情小镇及私人会所三大工程,共投资3.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1亿元。投资2000万元完成和谐生态产业区生产区5万平方米舍饲牛棚的建设并收购京北蔬菜交易市场。投资4230万元建设两个年产5000吨燃煤添加剂和燃油添加剂环保节能产品生产厂,两个项目厂房建筑面积12500平米。投资3800万元建设年产1200万升有机肥生产线,建厂占地面积200亩,总产值4.5亿元,建设期18个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地方财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旗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速度,影响着我旗产业化格局的全面形成。恳请盟行署在水浇地开发方面解决应急抗旱资金200万元,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扶持资金200万元,在肉牛引调方面协调农发行贷款300万元。

2、为彻底解决我旗*镇后山椅村和后水泉村农民与蓝旗上都镇牧民的纠纷,我旗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本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对上述两村农民了实施移民搬迁。盟行署对此项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根据20*年1月23日盟长办公会议议定,行署有关部门对我旗移民搬迁给予340万元的资金支持,其中财政局100万元,扶贫办60万元,水利局50万元,农牧业局30万元,产业化办公室100万元。目前75户搬迁户的迁入地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共投入资金627.9万元,但到目前为止,只有

承诺的资金已经到位,其他部门的配套资金仍然没有兑现。恳请行署再次协调有关部门,及早兑现承诺资金,确保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今年我旗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冲毁和形成危房356户886间。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民政厅和盟民政局对我旗的灾后重建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受灾户的安全过冬问题基本解决。全旗受灾户中有47户进行了集中重建搬迁,由于受建设资金不足的影响,今年只给这47户建设了小房,作为暂时的越冬住所。恳请行署在明年的项目上给予安排,支持我旗对集中重建受灾户大房、牲畜棚圈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4、和谐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涉及范围相当广,为顺利推进被国务院西开办列为新农村示范的项目,恳请行署成立由发改、农牧业、土地、城建、旅游、文化等部门组成的项目推进机构,以确保产业区配套政策的落实和各项目的管理。

第3篇

第一条为加强市政工程设施管理,保障市政工程设施完好,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市、县(市)、建制镇规划区及市政工程设施延伸地段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市政工程设施包括:

(一)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环岛、分车带、路肩、边沟、街头空地、公共广场、代征道路用地及其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桥梁、人行通道、涵洞、隧道及其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排水管道、明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

(四)城市防洪设施:防洪堤坝、泄洪渠、防洪设施用地、水文监测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五)城市道路照明设施:道路、桥涵、绿地的照明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市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根据职责负责市政工程设施的养护、维修和管理。

县(市)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应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市政工程设施为载体建设的各类管线、构筑物,应与市政工程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建设。

第六条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的设计、施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第七条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应主持或参加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的设计审查,并与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参加设计会审。

第八条新建、改建市政工程设施,严格执行经济、技术标准,接受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并实行保修制度。

第九条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应贯彻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管养并重,逐步提高的原则。

第十条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维护资金应遵循先维护后建设的原则,列入城市建设资金计划。除政府投资外,可采用借款、贷款、合资、合作、受益者集资等方式筹措。

用借款、贷款、合资、合作资金建设的道路、桥梁、隧道及其他大型市政工程设施按规定收费偿还。

第十一条市政工程设施实行有偿使用。道路占用费、排水设施使用费,用于市政工程设施的养护、维修和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二条未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审定,不得改动、拆除市政工程设施或改变其使用性质。经批准改动、拆除市政工程设施的,须承担其费用。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有依法使用、保护市政工程设施的权利和义务,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对保护市政工程设施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二章城市道路、桥涵设施管理

第十四条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应加强城市道路、桥涵的巡视检查,并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实施养护维修,保证完好通畅。

第十五条禁止占用城市道路、桥涵和代征道路用地。占用城市道路设置的集贸市场、经营网点、停车场等应根据城市规划,限期迁移或拆除。拆除前由经营管理者承担市政工程设施的维护费用。

第十六条确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须经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向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交纳道路占用费和保证金,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纳交通管理费。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不得超过面积和期限,终止占用应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第十七条在人行道、公共广场、桥体或道路护栏设置广告,须持有关部门批准文件,到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占用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严格控制挖掘城市道路。确需挖掘城市道路的,应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准的有关文件,到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按规定交纳道路挖掘修复费、保证金和交通管理费。

因抢修地下管线急需挖掘城市道路的,可先行掘路施工,同时报告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并于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挖掘手续。

第十九条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五年内禁止挖掘。大修后的城市道路三年内禁止挖掘。禁止在每年十一月十五日至翌年三月十五日和全市重大活动前十五日至活动结束期间进行挖掘。确需挖掘的,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挖掘手续。经批准挖掘的,加收一至三倍挖掘修复费。

第二十条挖掘城市道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核定的位置、范围、期限施工;

(二)过路铺接地下管线应顶管施工,不具备条件的分段开挖;

(三)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围场作业、文明施工;

(四)遇管线冲突,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五)横破主干道管线工程完工后三日内,其他道路五日内修复路面,并保证质量。

第二十一条禁止机动车、畜力车在人行道上行驶和在非指定地段停放;严禁在铺装路面、桥涵上焚烧物品、拌合砂浆及损害城市道路、桥涵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城市桥涵保护范围内禁止爆破、挖坑取土、修建影响桥涵功能和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

依附城市桥涵架设管线或设施,须持有关部门批准文件,到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占用审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城市主要道路、桥涵设置限载、限高、限宽标志。

超载、超高、超宽车辆或履带车通过城市道路和桥涵,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采取安全措施后,按要求行驶。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代征的道路用地,应在办结征地手续后,及时将道路用地和地籍产权资料移交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

第二十五条城市道路上设置的各类井盖必须符合与路面的衔接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签发限期改正通知单,由产权单位改建、整修。井盖丢失、损坏的,产权单位应及时补装、修复。

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收购无产权单位证明的城市排水井盖、井篦。

第三章城市排水、防洪设施管理

第二十六条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应加强城市排水、防洪设施的维护管理。排水设施出现堵塞溢流影响交通或生产、生活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每年汛期前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应对城市排水,防洪设施进行专门检查和维护,保持排水畅通。

第二十七条凡直接或间接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水的单位或个体经营者,须经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领取《排水许可证》后,方可排水。

第二十八条单位和个人自建的排水管道与城市排水设施连接,须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到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接管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向城市排水设施内排放污水的单位或个体经营者,须按规定交纳排水设施使用费。

第三十条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污水,应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应定期监测污水水质、水量,并建立水质、水量档案。

第三十一条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的下列行为:

(一)向泄洪渠内排放污水,漂洗有毒有害物品;

(二)向排水管道、明渠内排放含有固体、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酸强碱的污水和倾倒垃圾、水泥砂浆等污物;

(三)在排水断面内筑坝、设闸、横穿管线等;

(四)在排水明渠、泄洪渠用地范围内搭棚建房、堆放物料、倾倒垃圾、挖坑取土、种植、掩埋及其他损害排水、泄洪设施。

第三十二条跨越、穿越排水明渠、防洪设施架设、埋设管线或修建构筑物的,须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到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手续。

第四章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

第三十三条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应加强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维护管理。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及时抢修,恢复照明。亮灯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第三十四条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按照兼顾线路安全和树木生长的原则,共同维护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

城市道路照明线路先于树木架设的,由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负责修剪。晚于树木架设的,由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修剪,费用由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承担。

树木严重危及照明设施安全运行的,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可自行修剪,并同时通知园林绿化管理部门。

第三十五条悬空架设线路与已建的路灯专用线路交叉时,应符合安全距离。

第三十六条严格控制利用路灯灯杆悬挂广告。需悬挂时应持有关部门批准文件,到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占用审批手续。

第三十七条禁止利用路灯灯杆架设其他线路和接用电源,或在照明设施周围堆放杂物,搭棚建房以及从事有损照明设施安全、有碍维护作业的行为。

损坏道路照明地下电缆和城市照明设施的,应立即报告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并保护现场。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补交道路占用费,并处每日每平方米十至五十元罚款。损坏市政工程设施的应当修复或赔偿。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赔偿损失,并处路面修复费四至六倍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十条其中之一项、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赔偿损失,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其中之一项、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赔偿损失,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未经批准,在市政工程设施范围内,堆放物料,摆摊设点,施工作业,搭棚建房等,并在责令期限内不按规定清除的,由市政工程设施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清除。

第四十三条对破坏、盗窃市政工程设施,非法收购城市排水井盖、井篦、道路照明器材的,除给予经济处罚外,并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4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物业设施管理;科学化

1、物业设施管理

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都市中办公室建筑的兴建。80年代智能化大楼的出现,更使现代建筑设备和信息技术进入办公楼。如今,办公楼的设备已形成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企业需要有专业人员管理办公室工作流程的布置、室内环境和安全、建筑设备的维护运行、系统的改扩建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所以便出现了物业设备管理这一新的行业。越来越多的实业机构开始相信,保持管理得井井有条和高效率的设施对其业务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坏境意识的普及和对人的健康的关心,使物业设施管理专业人员更显得重要。物业设施管理不单为了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扩大收益,降低运营费用,也是为了提高企业形象、提供适用于用户的各种高效率的服务、改善用户的业务、使工作流程合理化和简洁化。

物业设施管理业务中的能源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和室内空气品质管理都与暖通空调有很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暖通空调占了物业设施管理的半壁江山。

2、暖通空调的设计

现代建筑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应考虑物业设施管理的需要。国外提出了“寿命周期成本”概念,是指设备或系统从诞生至报废的整个期间所需要的费用总和,它往往数倍于设备购置费用。

将设备或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全部开支加在一起在折现换算为等价均匀的费用。很显然,这项费用越小,其经济效益越高。物业设施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寿命周期成本。设计人员应不只为初投资负责,更要为降低设备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着想,为有利于物业设施管理着想,具有全局观和系统观,最终使业主得益。

寿命周期成本设计带来一些设计观念上的转变:

(1)建立系统节能的观念

在暖通设计阶段,选择能效比高的设备,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异议。但单机能效比高并不等于系统能效比高。空调系统的能耗是由冷水机组、锅炉、冷却塔、水泵、风机及末端装置的能耗组合而成的。把这些设备集成为系统,有相互匹配、相互制约的问题。因此不仅要注意设备在满负荷下的能效比,还要注意设备在部分负荷下的能效比,不仅要注意设备单独运行的特性,还要注意它与系统特性曲线的交点落在什么区域;不仅要注意新机组的能效比,还要注意考察机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能效比;不仅要注意系统在设计负荷下的能效比,还要注意系统的季节能效比。

(2)建立投资加回收期的观念

在暖通设计阶段,采取节能措施和新技术往往会带来初投资的提高。所增加的出投资如能在短时间内回收,则在寿命周期余下时间内所节省的运行费成为收益,从而大降低了寿命周期成本。例如,采用变频控制的变风量风机,在75%风量时耗电降至全负荷时的40%,而在50%风量时耗电只有全负荷时的15%以下。由于大多数空调系统常年负荷在90%以下,因此变风量系统所增加的初投资只要1-2年便可回收。

(3)建立能量效率的观念

近年来,许多文献谈及建筑节能,观念有了寿命许多改变。建筑能源管理已从单纯的抑制需求、减少耗能转变为提高能量效率。这主要是由于:第一,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大楼是兴建,用户对舒适度的要求提高。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已成为第三产业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尤其对室内空气品质给予特别的重视。这就必须在节能和室内环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第二,按照“终端节能”的概念,在能源消费的终端设备或系统上采取节能措施投资1元钱,相当于对能源生产投资5-10元钱。因此,在保证用户舒适健康和效率的前提下,提高能源的使用标准,而不增加或少增加能耗,就意味着可以少建电厂、减少大气污染和CO2排放量。提高能量效率,要从设计和设施管理两方面努力。例如,在增加新风量的同时设置然回收装置。结合冷媒替代而改用新型高效率设备。现在,用替代冷媒的离心式制冷机能效比可以从旧机器的0.26~0.34kW/kW(0.9~1.2kW/rt)提高至0.20~0.28kW/kW(0.7~1.0kW/rt),最好已能达到0.14kW/Kw(0.5Kw/rt)。

3、暖通空调系统的科学化管理

3.1 设备的长寿命周期管理

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采取预防保养可以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初期故障期,为了减少故障率,物业设施管理人员要了解装置中寿命最短的部件或组件,并加以特别注意。还要来了解设计,施工和材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找出造成设备不可靠性的原因并加已解决,尽快使设备故障率下降并进入稳定运行状态。为此,物业设施管理人员在大楼的施工安装阶段就应该到位,对工程实施监理并熟悉整个系统,学习运行操作和设备保养的方法和程序。在偶发故障期,设备的故障率下降到容许故障率之下。此时,应着重提高物业设施管理人员对故障的检测诊断能力和修理能力,加强对物业设施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备品的管理。为减少设备故障率,改善室内环境、延长耐用寿命,应进行必要的系统改型设计。在磨耗故障期,设备和系统接近或达到各自的寿命期,由于零部件的磨损和材质的劣化使故障率上升。但如果在磨耗故障期之前将部分零部件更新可以降低此时的故障率。在磨耗故障期还应精心进行预防保养,定期对零部件进行检测,掌握其劣化程度。同时坚持平时的清扫、给油、调整,减缓零部件的磨损和劣化速度,延长其寿命。

3.2 室内空气品质管理

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手段有很多,例如改用效率高(90%以上)的过滤器,不但可以清除循环空气或新风中的飘尘,而且可以提高空气处理的能量效率。还有,保证室内的干燥度,将室内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设定状态分别调整为26℃和45%,及时清除盘管的凝水和下雨后建筑物某些部分的积水,以杜绝细菌滋生的条件。还可以在自控系统中用室内CO2浓度传感控制新风量和循环风量。

研究还发现,对公司来说,改善办公室内空气品质和室内环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3个百分点。对业来说,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可以吸收更多的租户,大大提高办公楼的出租率。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80-02

一、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愈趋深化、高校扩招在校生数日益增多、校企合作开展范围愈加广泛,以往高校宁静的校园日趋喧嚣,尤其是进出校园的机动车辆给高校校园机动车管理带来亟待解决的难题。直面当下高校校园现状,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现状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新老校区建设标准不一

自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扩招,全国高校新建、扩建建设随之展开。现今大多数高校都在原校区校址基础上扩建或是另行选址建设新校区。大多数老校区建设年代在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新校区建设一般都在2000年后,因时代原因导致新老校区建设标准不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区分。建设于建国后的多数高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无不带有时代的印记,以单位为显著特征的建设思路就是将本单位人员衣食住行大包大揽,具体体现在不少高校老校区除了基本的教学、行政、学生宿舍、食堂、浴室、体育活动场所外,还兼办有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甚或附属中学,教职工家属区等。随着国内机动车日益普及,高校附属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优质与稀缺都导致老校区交通压力剧增。另外随着住房改革,原先福利分房制度下的教师住宅已成为个人资产,老校区教师住宅居住群体已不再单纯是高校教师,社会人员逐步取代原单一性住户群体。而在新校区建设中,更多将校区功能定位于产学研,注重高校基本的教学与科研两项主要的功能。针对部分新校区远离主城区,在大学城、高教园区聚集区由政府牵头兴建教师住宅区、政府或社会办学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同时兼具社区医院、菜场、超市等配套设施。

2.道路宽度。高校机动车停车方式构成比例中,占据主要比重的是路内停车和集中停车场停车[1]。多数高校老校区内道路多为双向两车道,宽度为6m左右。仅能满足基本的小型乘用车辆会车要求,在学生上下课等人流密集时,将导致人车汇流、人难行车难走的局面。对于消防车辆、医护救援车辆等大型专用车辆而言,需要提前或及时做好疏导,才能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路内停车将导致交通拥挤。对于新校区而言,在总体规划中一般考虑了学校远景发展需要(一般为十年,以核定发展规模为纲),校区道路较为宽敞,一般为10m左右,这为路内停车提供了可能性。

3.集中停车位与可扩潜力。集中停车位无疑是高校校园内规范停车最优选择,但无论是老校区还是新校区,集中停车位主要集中在行政办公楼、体育馆等行政性事务及对外交流活动楼宇周边,对于教学楼、实验楼等场所周边设置的不多。从可扩展潜力看,老校区一般地处城市繁华区域,寸土寸金,集中停车位扩建困难。新校区虽大多地处郊区,可扩展空间广阔,但需要在综合停车高峰与低谷需求、校区可容纳机动车数量与学校综合发展的前提下审慎的进行,单纯为满足停车需求建设集中停车位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异地重置等固定资产浪费现象。

(二)规划及设计前瞻性不足

当下高校校园机动车行车难、停车难是全国机动车数量激增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在校园总体规划或是单体设计中,设计师偏重于建筑物功能满足性,对停车位等附属设计仅仅在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最低限,很少能从使用者使用机动车实际可能量上去进行设计,缺少实际调研而以可能滞后的规划设计标准进行的设计或许仅仅是满足了规定要求但不符合实际使用需要,必然带来使用中的两难困境。

(三)建管缺乏联动性

高校内机动车通行及停放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方面的问题[2]。建设一般由基建部门负责,管理则有两种模式:学校保卫处单独管理或学校委托管理公司代为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学校自管或代管对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都很少从实际使用数量需求上进行思考分析,仅仅是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收费,违停车辆告知;基建部门除了在整体规划中对校园停车设施进行主动需求性分析,对既成事实的校园停车需求很少分析,仅仅是对破损设施进行维护。这就导致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与管理缺乏联动性,失去主观能共性的管理是没有创造性的管理,不能解决停车难的实际情况。

二、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原则

如何解决好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做好停车设施的基建工作,首要明确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基建管理原则,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管理先行

高校校园机动车主要来源是教职工私家车、社会车辆。正常教学期间以教职工车辆为主,毕业季、开学季及重大活动社会车辆数量激增。本着高校产学研特性及可预判性的机动车数量增减,制定动态的高校校园机动车管理措施。以城区公交、校内公交方式提升校园通行便捷性,倡导绿色交通。

(二)结合实际,应地制宜

不同高校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应地制宜的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若是已建成校区,机动车停车设施应以重点区域展开调研,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建设集中式停车场、立体式停车场以有效利用土地。若是拟建建筑,机动车停车设施可综合考虑地下停车场、架空停车场甚至是顶层停车场的方式。当校区内有较大高差,对于综合性建筑可利用地形,将顶层设置为停车场。

(三)绿色校园,人车和谐

高校校园是高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目前大多数高校校园生态丰富,青松碧水营造出怡人的学习环境。虽然校园内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多,但不能以损失校园环境为代价扩修道路、兴建停车场。有效利用现有场地,兴建林间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都是绿色校园可采用的有效措施。在校园大门附近集中设置大型停车场,校区内以校园电动公交的方式贯穿各个区域,减缓校园内交通管控压力。

三、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措施

(一)建章立制

我国现行交通法规对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权、行驶速度、处罚细则均无明文规定[3]。但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不能因此停滞。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应从校园总体规划发展出发,从需求、建设、维护、管理四个方面明确各方职责,并由某一部门牵头各参与方协调的方式明确任务分工。在管理中区别对待日常态与特殊态时期不同的车辆管理规定。建立起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缓解校园内停车难的症结。

(二)合理规划

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合理规划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不能将现有的问题全部归结为过往的规划,也不能在后继发展中无视可能发生的变化。高校校园内的停车位数量不是高校自身的事,应当将其纳为城市发展的大视角中去,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将包括高校在内的周边企事业单位停车难等问题综合解决。这将极大缓解闲时停车位浪费,忙时停车位一位难求的局面。

(三)综合利用

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可综合利用各类可利用资源,大致有以下几类途径:(1)利用宽阔路面划分停车位,进行路内停车;(2)利用宽阔路边草地,以植草砖等方式进行路面硬化,进行路外停车;(3)整合办公教学车辆停放频度高区域,建设集中停车场;(4)建设校区集中停车场,校区内采用步行、自助自行车或校区公交方式通行;(5)新建建筑结合人防工程考虑地下停车场或底层架空停车场;(6)尝试综合立体地下停车场与多层框架式停车场修建。

四、结论

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过程,应充分考虑实际校区使用需求,综合城市建设发展,以管理求实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后继发展中充分考虑可能发展才能解决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立志,马林,屈泊静,赵晨,李宇.北京市小面积高校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

第6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 设施管理 系统集成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设施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以软件技术和空间信息处理和挖掘技术为一体的地理信息技术在设施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对企业的发展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地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管理应用中的属性数据的管理,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建立对空间数据的管理机制,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将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在企业设施管理中的应用作一有益探讨。

2.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管理目标

我们所设计的系统是针对为某一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它要求首先实现对企业的空间数据管理,包括空间数据查询和属性查询;其次在数据采集中,尽量用其原有的数据格式;同时实现与现有的MIS/OA系统进行有机集成;同时还要对重要的管理设施实现三维显示等。针对上述的一些要求,我们采用了由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SuperMap2000。

该软件集成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GIS软件开发技术,如COM技术、海量数据压缩、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线性四叉树快速索引等,并可方便地嵌入到流行开发程序设计语言(如VB、Delphi)中,使用户可以开发出基于Windows风格的MIS和OA等办公自动化系统,方便用户使用。且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非常适应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情况。

此外,SuperMap2000是全组件、开放式的软件系统,并具有强大的桌面地图编制功能,设计的地图美观、漂亮,并可以实现对设施管理线路的动态显示跟踪查询,同时可非常方便完现对指定路段的管道立面、埋深、管径等属性的查询,且可实现对任一重要企业生产设备的实时跟踪和监控。

2.2 系统实施方案

在系统数据采集上,该企业原有的数据格式主要是AutoCAD的dwg和dxf数据格式,数据量巨大,为了不浪费现有的数据资源及节省开发成本,我们采用了SuperMap2000的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实现了对AutoCAD不同版本(如AutoCAD 2000及R14、R13、R12)的完全兼容,并且转换效率非常高,集成后分别建立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形成SuperMap2000的图形和属性数据文件格式sdb和sdd。

数据管理方法,我们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基于Active X的复合文档技术,实现了双文件管理方法,这种数据文件管理方法的优点是每个非常大的图形文件只有两个文件,即图形文件和属性文件,且方便用户进行目录文件管理并占用较少的硬盘空间。其中sdd属性数据文件格式与Access数据库文件格式完全相同,可利用Access数据库打开 sdd数据文件格式,进行任意属性数据的添加,并通过相同的系统ID值(smID)实现空间数据集与属性数据集的连接和双向查询。

在数据查询方式中,利用SuperMap2000 可以方便地实现基于空间查询属性和基于属性查询空间。同时SuperMap2000是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处理方式,可快速地实现所需数据的查询,同时支持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ADO数据库引擎,实现对SQL Server和Oracle数据库的访问。

三维影象制作上,我们利用Supermap2000前端数据采集生成的矢量图形数据,通过设置高程值,得到三维正射影象图,如果有该地建筑物的实景照片,还可实现对建筑物的纹理贴图。

在系统集成上,主要利用SuperMap2000提供的核心控件(SuperMap和SuperWorkspace)及SuperGrid和SuperLegend等控件嵌入到Visual Basic 6可视化开发工具,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

图1 系统开发主界面

3.系统的主要功能

3.1 与MIS系统的集成

利用SuperMap2000提供的控件,可使本系统与原有的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在需要时只需调用本系统所提供的属性和方法。这种功能是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不具备的。同时可减少系统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

3.2 系统双向查询

本系统主要提供两种查询方式,即图形查询属性和属性查询图形。同时对指定的设备可实现快速检索,使企业经理可快速了解该设备的主要去处和管理情况。双向查询主要是依据SuperMap特有的面向对象数据管理方法,建立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联系,同时利用其数据管理引擎可实现对大量数据库的访问。

图2、系统查询示意图

3.3 管道的实时查询

对管道的实时、动态跟踪查询,是传统管理信息系统所不具备的,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非常容易地实现了上述功能。因为地理信息建立了这种图形与属性数据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指定的断面横、纵两个方向,实时查询管道的埋深、管径、用途、材料组成、拓朴关系等。

图3 管道横断面图示

3.4 系统设备的优化

系统可实现对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人员配备等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如需引进一批先进设备,通过该系统可查找利用该设备的最佳车间和厂房,厂房的面积大小,人员配备,现有设备情况,固定资产和设备情况,实现最佳人员组合。方便企业领导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快速决策。

The Application of Faci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SuperMap2000

Chen Yingbiao1 2 Zhao Mingmei3 Chen Yanping 3 Tan Xiujuan3

(1 Center for GIS Industry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ic of Science,Beijing,100101)

(2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Gu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405)

(3 Beijing SuperMap Geograph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Beijing,100101)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d system solution method in facility management by using SuperMap2000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software.. The system realize some function that classic management can’t solute. For example it present a method in spatial and attribution query in two directions, make attribution query for appointed route, and make a integration wit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Keywords:geography information faci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tegration

参考文献

[1] 理解SuperMap GIS,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0.

[2] 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寇有观等,第四届ArcInfo暨ERDAS中国用户大会论文集,地震出版社,2000.

第7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福州市鼓楼、台江、仓山、马尾、郊区五个行政区域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拥有或者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污染治理设施(以下简称治理设施)是指防治废水、废气(烟尘、工业尾气、恶臭),废渣、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等污染物的处理和防护设施,以及"三废"综合利用设施。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按拥有治理设施单位的隶属关系,负责对治理设施进行监督管理,并对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第五条治理设施建成后,应由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送同级环保部门审核验收。验收申请报告应包括:工程总结、污染物排放情况测试报告、环境保护验收表及施工图纸一套。

新、扩、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治理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其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

第六条拥有治理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做到:

㈠经治理设施处理后排放的污染物应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㈡治理设施的污染物处理量不得低于相应生产系统应处理的污染物排放量;

㈢治理设施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予以妥善处理或处置;

㈣治理设施的管理应纳入企业管理体系,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建立设备、技术档案,配备专职的操作管理人员,并建立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运行费用核算、监视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

㈤每年年终向同级环境保护部门书面汇报一次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包括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

第七条治理设施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报经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㈠需要暂停运行的;

㈡需要拆除或者闲置的;

㈢需要改造、更新的;

环境保护部门自接受到报送文件之日起,申报暂停运行的,应在五日内批复;申报其他事项的,应在一个月内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八条治理设施因事故停止运行,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污染物排放,并立即报告同级环境保护部门。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有权对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测,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环境保护部门有责任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十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㈠治理设施操作规程和制度健全,运行率达到95%以上,污染物达标排放或污染物去除率达到设计要求的;

㈡在治理设施运行中,因工艺革新而降低运转费用(包括节水和节能)并有推广价值的;

㈢设计、制造治理设施有创新或发明、效益显著的。

第十一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依法给予警告或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含五千元)罚款。

㈠治理设施改造、更新、暂停运行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污染物又超标排放的;

㈡二次污染物未妥善处理或处置,造成环境污染的;

㈢拒报或谎报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

㈣治理设施设备管理混乱,不按工艺要求操作,造成环境污染的;

㈤拒绝环境保护部门现场检查或弄虚作假的。

第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含五万元)罚款:

㈠治理设施处理的污染物量低于相应生产系统应处理的污染物量的;

㈡擅自拆除或闲置治理设施,造成污染的。

第十三条与建设项目配套的治理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其主体工程投入生产的,除给予伍万元以下罚款外,经批准可以给予责令停产或限期治理的处理。

第十四条治理设施擅自拆除、闲置、停用或不按规定工艺操作,造成环境污染的,除给予罚款外,应加征二至五倍的超标排污费。排污费的计征时间为,从检查发现之日起,推至上次检查之中或当年初。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福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8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发展体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体育设施,是指用于体育训练、竞技和健身的体育运动场地、建筑物和固定设备,包括:

(一)由国家投资或者筹资兴建的公共体育设施;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体育设施;

(三)各类经营性体育设施。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体育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

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依法对体育设施进行管理。

第四条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内部体育设施应当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为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供服务。

第五条公民应当爱护体育设施,遵守体育设施管理规定。

第二章建设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乡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建设规划,并逐步建设和完善。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鼓励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兴建内部体育设施,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捐赠和资助。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的建设和开发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建公共体育设施,保证公共体育用地面积。

第九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设施。

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设施配置和管理列入检查考核学校工作的内容。

新建、扩建的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设施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体育设施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校,应当采取措施逐步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设和配置相应的职工体育活动设施。

第十一条体育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当按照建设规划的要求进行,符合消防、安全、卫生和环保等方面的国家规定。

改建、扩建公共体育设施,不得减少原使用面积,不得降低建设标准。

确因建设需要改变公共体育场地用途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不少于原面积和不低于原标准的要求,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第三章使用管理

第十二条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完好和使用安全。

第十三条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每天开放,并保证晨练和晚练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全天开放;

(二)不需要增加投入和专门服务的活动项目,不得收费;需要消耗水、电、气或者器材有损耗的,可以适当收费,但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收费标准由省物价、财政会同体育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三)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优惠,提供方便;

(四)训练场地在不影响正常训练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

第十四条公共体育设施在保证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有益于社会的其他活动。

第十五条体育行政部门对以体育设施从事健身、竞技等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经营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

第十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性质。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

第十八条学校体育设施用于体育活动,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设施或者擅自改变学校体育设施用途。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体育行政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给予管理单位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清退或者修复,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体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为载体,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切实提高现有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水平,确保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一)县城北部污水处理厂环境管理体制健全,实现规范、稳定、达标运行;县城南部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进度,按期通过环保验收。按照省市要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到设计能力的60%或达到应收水能力的75%以上。

(二)对各类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做到环境执法监察到位,运行管理台帐健全,运行情况良好,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三)加强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规范建设。三阳焦化有限公司、吉泰特钢有限公司和天福水泥有限公司要按期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和联网。奎山冀东水泥有限公司要定期进行在线校验比对,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充分发挥监控作用。

(四)全县各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和操作人员按时参加各级环保部门组织的专业岗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三、工作重点

(一)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包括运营标准、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监测办法、安全要求等在内的系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进出口流量和水质、运行时间、处理水量、生产用电量、污泥产生和处理量、药剂投加量、自动监测仪器的校验报告等在内的运行档案,落实制度要求,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污染防治设施规范、稳定、达标运行。

加强对进入县城排水管网和县城污水处理厂的企业污水水质的排查,严防超标污水进入城市管网,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同时,加强和完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污泥产生、运输、接收台帐,确保按环评批复要求和有关规定,使全部污泥得到规范处理处置,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二)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县政府要组织有关乡镇和部门全面开展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专项执法行动,定期和不定期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现场监察,加强节假日期间环境现场执法检查,及时对环境违法行为整改情况进行后督查,以暗查为主,明查和暗查相结合,全面掌握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建立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台帐。

各类重点排污企业都要建立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档案或台账,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建立岗位责任、操作技术规程、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落实定期维修制度,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落实维修资金,备足维修配件,确保设施完好,不得擅自拆除、闲置、关闭或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确保污染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达标运行。

(三)各类环境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县环保局要负责和监督有关重点排污企业按期完成不符合稳定运行要求的自动监控设备更新改造;积极配合由省、市统一招标确定的自动监控设备运营单位做好运行管理工作,确保全县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按要求建设到位。

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要保证污染防治设施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规范,定期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和自动监控设备校验比对,保证设施完好和与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运行,保证自动监测频次,数据全面、准确、可靠和规定保存期限。严禁擅自停运自动监控设备或更改、设定监控数据,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监控系统稳定运行,为污染减排核查核算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执法监察。县环保局具体负责日常检查工作,对全县辖区内的污水处理厂和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检查,每月不少于两次,对其它重点污染源每月不少于一次,对一般污染源每季不少于一次。环境执法的检查应以突击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为主,并现场填写监察报告,记录现场执法检查情况,依法提出整改和处理意见。

(二)切实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监督性监测。县环保局要加强对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库,对占辖区内污染负荷80%以上的污染企业的监测每季不少于一次。

(三)切实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的监督作用。县环保局负责对新调整的重点污染源和需更新自动监控设备重点污染源的安装督导,保证自动监控设施与省市环保部门实现稳定联网运行,县环保局负责自动监控数据的有效性审核。

五、时间安排

自方案印发之日起开始,至12月底结束,各重点排污企业自查与自我整改贯穿始终,各有关部门检查与监督整改贯穿始终。

(一)动员部署。县政府制定印发实施方案,进行工作部署。县环保局认真落实方案要求,积极动员,各企业要提高认识,在厂区醒目位置至少刷写两条以上的标语,营造开展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企业自查自究。时间为3、4月份。各重点排污企业要对照环保法律法规要求,自行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重点排查,看设施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满足现有排污负荷需要,技术和管理人员是否能熟练操作,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实现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设施有故障的要尽快检修,不能满足现有排污负荷需要的要尽快报请深度治理,人员不适应岗位需要的要及时进行培训调整,制度不健全的要尽快完善,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三)环保部门检查。时间为5、6月份。县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方案,对照环保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对各重点排污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进行逐个检查,发现和梳理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分析原因,拿出解决办法,明确工作标准,制定具体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四)企业对照整改。时间为7、8月份。各重点排污企业根据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要求,采取切实措施,逐项整改到位,确保设施完好,管理规范,运行正常。县环保局要全程参与企业对照整改,全面开展督查督办,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整改到位。

(五)环保部门验收。时间为9、10月份。县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专项验收,看企业是否整改到位,没有整改到位的进一步提高整改要求,实施限期、停产治理,直至关闭取缔;对于已经整改到位的,适时进行环保后督查,确保稳定运行。

(六)总结评比。时间为11、12月份。县环保局要在全面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建立健全加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县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结合环保专项行动、污染减排、建设项目“三同时”检查等,适时抽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检查情况作为评比依据,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有效开展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县政府成立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环保局副局长同志担任。同时,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和排污企业也要成立相关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年活动。

第10篇

关键词:市政设施管理;改革;事权下放;管养分开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使旧的市政管理体制日益现出弊端,影响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为促进市政设施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上海市在1996年最先进行了市政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并在之后的几年中,以“两极政府,两极管理”为原则,逐步建立了“事权下放、管养分开、企事分开”的新的市政设施管理体制。

市政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对城市道路、桥梁的合理规划及养护维修进行更合理的专业管理,保证市政设施的正常运作和城市的持续发展。从市政实施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市政公用事业各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城市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但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市政设施管理改革中的问题

1.急于求成,操作不规范

在进行市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中,由于急于求成,对行业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摸清,也未对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研究,制定出的管理制度缺少理论指导,也不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使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给管理制度在实际的操作中造成困难,也导致改革的实际操作不规范,甚至严重变形。

2.管理分散无序,职责不明

市政设施的管理属于地区管理,由各地区的政府负责,国家及省级主管部门仅作政策上的指导。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和改革框架方案,市政设施管理行业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管理分散无序,行业内良莠不齐,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定位不明确,使政府管理职能的履行无法到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3.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冲突

市政设施的管理是一项公益性的管理工作,承担着高度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在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市政设施管理中,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难以准确划分,市政设施管理的市场化引入了市场力量的参与,这就使得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产生了必然和常态的冲突。

二、市政设施管理改革中的建议

1.精心设计,循序渐进

市政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其运行中必然会呈现改革的过渡期特征,出现攻坚阶段。

因而在改革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需要结合实际认真设计,循序渐进,分类分步地实现改革的步骤,不断完善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才能进一步推进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推动整体的改革取得成功,最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明确权责,统一定位

市政设施的运行,关系到社会民生、城市安全等各方面,在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深化“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相关制度,能够是政府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3.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

在进行市政设施管理改革中,应将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参与的合理运行机制,管养分开,转换机制。在确保政府的主导地位下,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对市政设施管理进行优化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公共利益。

根据各地实际和行业特点,已经实行了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城市中,已基本形成公开招标、特许经营和委托管理三种运行机制,从改革的实践效果来看,运行机制的多样化更有利于市政实施的建设,各地在进行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已有的运行机制中灵活选择。

但市政实施管理的市场化并不是私有化,市政设施的养护和维修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如果市政公共行业私有,其私人垄断会造成十分严重的问题,因而为了保障政府的主导地位,市场参与市政实施管理必须适度。

而由于各地区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环境差别大,在将市场力量引进市政设施管理中时,应根据当地的财政状况,及市政管理体制决定市场参与的比例,并进行实时监督,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

4.以公共服务为核心,协调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往的市政设施管理中,养护管理和作业方式通常是被动性的粗放管理,在进行市政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应将粗放型的管理养护转变为及时、规范的集约型养护,切实保障公众的利益和安全,履行政府的社会责任。

在市政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应将道路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理念转变到“建设和管理”并重的科学管理理念,以公共服务为核心,公众利益为价值取向,进行利益调整,协调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市政管理体制的科学合理,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城市的稳定发展,最终实现为公众服务的根本目标。

另外,在“两级政府,两极管理”的原则下,加强行业社团协会组织的建设,充分开展市区联动,加强协会与政府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协会内部机制的专职化和专业化,使行业与市政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达成一致,也能更好地推进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结语

我国的市政设施管理制度改革还处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只有在改革中不断地思考总结,完善市政设施管理制度,将开放市场与强化监督,提高效率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加强专业管理力度,体现市政府“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改革方向,开创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贺明.发挥协会专业优势 促进行业改革发展——写在“全国市政设施管理养护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举办之际[J].市政管理设施,2011(1).

[2]张敏毅.推进管养分开 创新管理理念——上海市市政设施管理行业改革介绍[J].市政设施管理,2002(1):43-46.

第11篇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公用设施应有效益,明晰管护责任,夯实工作任务,解决当前农村公用设施管理粗放、无人管理等问题,召开村代表会议,聘用村级公用设施管理专职人员。

第二条 按照本村人口规模在1500人以上,聘用村级公用设施管理专职人员6名。

第三条 聘用人员条件: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男女不限,年龄在60岁以下,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无心脏病、脑血管、高血压等病史)、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热爱本职工作。

第四条 聘用程序:由本人申请,村委会初审,上报镇政府审定,并报县级农村共用设施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五条 农村公用设施管理专职人员负责通村公路、小型公用水利设施、公用厕所、公用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农村互助幸福院日常保养、卫生保洁、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农村公用设施管理专职人员要熟悉本村各类公用设施及结构,做到日常维护,保证各类设施正常运行。

第七条 农村公用设施管理专职人员工资薪酬分为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基础工资标准为700元/月,绩效工资标准为300元/月。村委会对聘用人员每月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

农村公用设施管理专职人员实行年聘用制,聘用人员与村委会签订劳动合同,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可续聘连任。对工作不积极、任务落实差的可予以解聘。

村农村公用设施管理站管理制度

1、坚持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会议由管理站站长主持,村“三委会"主要干部列席。主要由聘用人员汇报上周工作,站长通报检查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

2、管理站站长负责管理站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因事因病不能正常上班的人员,必须向站长履行请假手续。

3、按照分段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由站长划分聘用人员管护区域,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时限和标准。

4、坚持每周检查一次,考核工作完成情况,指出存在问 题,并造册登记,作为月末考核的依据。

5、劳动用具由公用设施管理站统一管理,造册登记,不得借用或挪作他用,因公损坏的,经站长核实核销后交旧换新,因借用或保管不善损坏的,由个人负责赔偿。

6、按照公开、透明、规范原则,农村公用设施管理站设财务人员一名,做到日清月结季公示。按月发放专职聘用人员工资,对社会捐助的资金建立专账,严格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村农村公用设施管理站考核制度

1、农村公用设施管理站聘用入员考核实行日常考核与月末考核相结合,注重绩效,严格管理,按月公示,接受监督。

2、农村公用设施管理站站长对聘用人员工作情况每周检查一次,每月考评一次,每月出勤少一天扣发50元,连续请假三天以上扣发绩效工资。

3、检查中发现卫生保洁差、设施损坏未维修、活动不经 常,每发现一次扣50元.

4、根据每月检查发现问题次数,确定考核结果,没有问题为优秀; 3次以下为良好、5次以上为不合格三个格次,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考核工资(优秀300元,良好200元,不合格格次者不予发放绩效工资并予以解聘)。

第12篇

    一、机械设备的购置

    机械设备是水利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任务所必需的工具和手段。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科学配置企业有限资金,不断购置(或自制)新设备,逐步淘汰陈旧老化设备.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一)调研购置计划

    设备的选择与添置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前半部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随着市场拓展和工程项目的增多.施工企业要根据市场预测和产品开况。认真做好设备购置计划和选型,使所选购的设备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环节相匹配,有目的、分步骤进行装备更新。目前,施工机械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化且价格较低,致使一部分施工企业在购置设备时忽略了可行性论证这个环节。临时需要什么设备就买哪种设备,很容易造成设备不适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情况,最终导致设备闲置,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选匹配方案

    设备的购置计划在机种、型号和规格上应适度超前、质量从优.结合市场存量和使用频次合理配置。为满足工程需要,购置设备时应从设备的生产效率(功率、速度)、对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维修的方便程度、能源和材料的消耗程度、安全环保性能、设备性能及能力的配套性、机械使用的专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等方面优选和匹配设备添置方案。以适应本单位工程施工的需要。如土方工程中,不仅有挖土、运输机械,还有平整、压实机械,自卸汽车应和挖掘、装载机的容量配套,组合机械中应以关键及重型机械为基准,其它配套机械都应以确保关键及重型机械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前提。对于一些必须用但用量少的设备可采取租赁方式.这样既节省了购买费用,也避免了设备闲置。

    二、设备登记与建档

    新购设备要有严格的到货、验收、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手续。购入的机械设备在列入固定资产后,应及时记入机械设备台帐.并进行分类编号,一机一卡。

    (一)建立设备档案

    为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情况。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好这些设备,除了应建立机械设备卡片外,还应对主要机械设备建立技术档案。设备的技术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履历书、原始技术资料、原始检验资料和各种技术鉴定资料以及其它有关资料。通过这些技术档案,可以了解这些机械设备的使用运转情况。大中修记录、事故记录、改装记录、基本折旧情况和大修情况等。有些企业和个人对机械设备技术档案不很重视。对每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经济效能没有清楚的概念和合理的对比,设备拿来就用,坏了就修,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二)做好成本核算

    在经济核算方面,根据以往经验采用“单机核算”制度,对配件消耗、燃油、油消耗和维修费等实行单机登记,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情况。应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产量、油料、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和调整。通过统计核算,从数字上反映设备的经济效益和使用管理的好坏;通过对施工生产经营活动各因素的分析,找出有影响的因子及其影响程度,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水平,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三、设备的使用管理

    从设备使用和管理上讲,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选择、调配和组合机械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调度员除了应很好地了解施工进度、工序和任务外。还应熟悉机械设备当前的性能和状况,两者不能偏废。正确使用好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速、低耗地完成施工任务,不仅是使用机械设备的目的,而且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只有做到管、用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技术经济效能。

    (一)贯彻“人机固定”使用制度

    大型机械应交给以机长负责的机组人员。中小型设备应交由以班组长负责的全组人员。“人机固定”应贯穿在机械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中,由使用责任人负责保管、操作使用、安全生产、保养、日检等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司机的责任心.还可以把机车的好坏作为评定司机技术和工作好坏的参考。有些企业对“人机固定”不太在意.为了提高机车的利用率。存在一人多机情况,比如在A机车维修时正赶上B机车司机休假,让A机车司机操作B机车,这样一有问题很难追究责任,时间长了,彼此的责任心大大降低,对机车不加爱护,不按规定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认为反正是单位的车,有什么损失单位承担,这样就造成了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二)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为避免机械设备损坏和机械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操作机械。在我国,施工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不一。施工机械是特种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现在,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让学员更快上岗,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强度、实践严重不够,一些人员可能今天还在人力资源市场等待用工,明天就成为了一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许多操作人员仅仅只会动按钮,而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作业都不懂,这给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作业埋下了祸患。

    (三)落实“岗位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机械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是管好、用好机械设备的必要条件。岗位责任制应明确操作人员的内部分工、机(组)长的职责和职权、机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必须遵守和执行的机械操作规程及有关制度与规定等。机(组)长在班组管理中担负着“设备管理”和“操作指导”的双重职责,对本组的生产操作、生产安全、机务工作、料具使用管理、工时统计考核以及设备保养工作等负有直接的责任,应明晰职责,并应与劳动工酬挂钩。

    四、设备的维修保养

    水利机械设备要保持良好状态、维护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按时并且有计划地做好维修保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强日常维护,保养与维修相结合。提高设备维修保养水平。

    (一)设备维护

    设备的维护由操作工人承担。主要包括日常维护(设备和冷却系统维护)、定期维护和定期(精度)检查。设备日常维护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定期维护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纳人机(组)承包责任制考核内容;定期(精度)检查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检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还要有一定的检查工具和仪器,以确定设备的实际精度。现在有些工程工期较紧、任务急,对设备维护保养往往重视不够,造成了一些设备不能按时保养,设备经常带病作业,除非实在无法工作才会停下来维修。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设备如不按时保养,可能引发小故障,小故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大故障,不但耽误工期,影响工程质量,还会增加设备后期的维修费用。

    (二)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是修复由于日常因不正常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通过修理更换磨损、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性能得到恢复。设备的维修和维护是设备保养的不同方面,二者由于工作内容与作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应把二者同时做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设备修理可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类。编制维修计划应切合实际,必须掌握工程任务、施工计划、设备状况、已运转台时、维修周期、维修作业时间等资料。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地点多在野外或山区,工地流动性较大,维修条件有限。同时还存在工地机械维修技术人员水平有限、维修技术力量薄弱、故障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等不足的问题。在尽量克服上述不足的前提下,更应该总结、探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的维修保养方法。

    五、设备管理创新

    企业内部许多员工对设备管理的认识是不到位的。他们在观念上轻维护、重检修,轻预防、重事后,做事随意、不守规则;一旦设备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应接不暇,操作人员却袖手旁观,除耽误工期、浪费财力外,设备故障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提倡设备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

    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设备的优化配置和现场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并经常性督促检查、抽查,把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量化指标列入对机组人员和项目的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单机核算和指标考核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二)抓好人员培训工作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提倡和鼓励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意识,要把对操作人员进行的维修保养技能培训做到现场,人人参与。根据企业的设备状况、工人素质和技术水平。制定出可以指导操作工人、维修人员及生产辅助人员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作业规范,通过宣传推广和培训。形成可执行的设备管理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