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时间:2023-01-24 15:1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质量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质量管理制度

第1篇

一、项目部质量安全例会制度:

项目部每一周一次进行安全、质量例会和每周的班前会制度,强化全员安全、质量意识,提高防范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的能力,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检查上次例会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分析未完成事项原因。

2、检查分析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阶段进

度目标落实措施。

3、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状态,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检查工程质量核定及工程款(人工工资)支付情况。

5、解决一些需要协调(处理)的有关事项。

二、项目部评比及奖罚制度:

项目经理部按项目工资总额的5%作为质量、安全奖励基金,由项目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考核使用,项目考核内容为:

1、科室质量、安全管理考核;

2、工段班组质量、安全考核;

3、质量安全事故处罚;

4、各单位工程质量责任人考核奖罚。

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全体员工,搞好工程质量的积极性,坚持做到奖罚兑现。

三、工序三检及交检制度:

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层层严把关,上道工序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各分部、分项工程,尤其是隐蔽工程每个工序施工完成,必须班组自检。未达到合格不予验收。

2、班组自检合格后,由项目部施工质量管理人员验收,验收通过再通知公司技术人员进行验收。

3、公司验收后,通知监理,由监理组织业主、设计、质监等有关部门代表参加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履行鉴字手续。

4、对连续作业的工作,实行交接班制度,各个施工环节,上一班人员必须对下接班人员进行质量、技术、数据交接(交底),并做好交接记录,保证施工质量不受影响。

四、质量与经济挂勾制度:

为保证工程质量、实现计划目标,项目部建立一套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各项内容,计划目标作为一项硬指标,与经济利益挂勾,对目标计划未实现,项目管理人员扣工资总额20%,并全年奖金扣发,目标计划实现,公司给予表彰,经济奖励、晋级、高功等。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任务和目标,分清职责,严格遵循一级抓好一级。

项目经理由企业管理部门考核。项目部其它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由项目经理负责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分配的依据。

五、设计交底与技术交底制度

设计交底与技术交底是工程施工前一项重要内容:1、在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提交完整、正式工程施工图纸数套。

2、在设计技术交底前,总工程师应组织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对图纸以施工图册为单位进行审阅,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应记录,以书面形式

打字成文。

3、为了减少图纸的差错,将图纸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与问题消灭在工程施工之前,使图纸更不符合工程施工现场具体要求。

4、设计技术交底与设计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召开,由设计单位负责将设计意图、工艺布置、结构设计特点、工艺要求、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技

术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进行认真细致的交底,并对参加会议的各单位提出疑问,存在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答疑、研究、协商、拟定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5、设计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为了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了解工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意图,正确掌握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顺利进展。

6、技术交底:以设计图纸施工质量计划、工艺流程、施工工艺。质量检验评定为依据,分别以书面形式向班组做交底,并在实施过程中做跟踪检查。

六、挂牌制度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项目,必须实行挂牌制度,使整个项目全员都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度。了解工程中所使用的机械操作规程,了解工程中所用建筑材料、技术指标参数,使用方法和工艺。

1、国家有关政策、方针、法令、法规、需要上墙挂牌。

2、公司有关规章、制度、技术措施,需要上墙挂牌。

3、各级人员质量、安全职责、责任制,需要上墙挂牌。

4、建筑材料使用应分规格、分型号、分堆进行标识挂牌。

5、施工机械操作规程应分类挂牌。

6、施工区域易发生危险地段(部位)应标识挂牌。

七、原材料及施工检验制度:

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关键问题,把好材料供应关,做好供方的评审工作,合格供方和合格材料方可采购,并做好验证工作,严格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并及时进行退货清场。

1、每进一批材料均应有出厂合格证(质保书)。

2、钢筋、红砖、水泥进场后,必须由监理或业主现场抽样,检测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3、砂要求含泥量,泥块含量,筛分析试验,淡化砂,还需有氯离子含量试验,石子要有压碎指标试验,试验不合格,不准使用。

4、塑钢窗,要用三项指标、角强度试验,其它材料试验按有关规定执行。

八、搅拌站管理制度和计量设施精度控制措施:

(一) 管理制度:

1、搅拌站场地周围应设置统一围档并搭建防雨操作栅。

2、搅拌站机体应安装平衡、牢固,并有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并设专人负责操作,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3、黄砂、石子骨料集中堆放在搅拌站围档内并按级配做好标识。

4、当班作业完毕后,及时清理干净,并要确保搅拌站场地内排水畅通。配电箱应及时关闭上锁。

5、施工所用的配合比要明示挂牌,材料必须过磅计量。后台专人负责监护,应接受监理傍站人员监督,并按规定做好试块留置工作。

(二)、计量设施精度及控制措施。

1、砂石子。水泥用料必须车车过磅计量,水要用自动控制水泵,每盘称量的偏差应控制在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在2%以内,粗、细骨料在3%以内。

2、随时做好水灰比控制,当黄沙含水量变化较大时,应及时调整用水量。并做好坍落度测试。

3、搅拌时间根据砼坍落度要求确定,一般不少于60 秒。

九、现场材料、设备存放管理办法:

(一) 钢筋加工场

1、钢筋机械安装应平衡、牢固,要有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和可靠的安全操作防护装置。并由专人负责操作定期维护保养,当班人作业完毕后,及时清理干净,如场地内的钢筋头和杂物。

2、钢筋堆放应搭好堆放架子,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做好标识,同时保持场地排水畅通,并有防雨设施,以免生锈。

(二) 模板加工场

1、各种电动工具的电源配电箱内,按操作规程,加装漏触电保护器,并有专人负责操作,定期检查维护。

2、凡需加工的模板料应按规格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当使用完拆模后,应及时清理干净。

3、模板加工场内严禁吸烟,并悬挂,禁止烟火警告牌,同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三) 砂石料堆场:

砂石料堆场,统一设置在搅拌站内,并对堆料场地做好硬化地处理。进入堆场的砂石料应按不同级配,规格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确保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四) 砖块堆场:

进入工地的砖块统一堆放,在各个区指定场地内。并按规定的高度码放整齐。同时及时清扫使用后的砖块碎屑杂场,保持作业区内的环境整洁。

第2篇

1.药品购进

1.1药品营销企业的审核要求与首营企业的审核内容、办法一致,只有经过审核并认定为合格方可建立药品购销业务关系。

1.2制定计划由药库保管员根据库存情况、销量以及用药趋势、临床需要编制采购计划。

1.3采购计划的内容包括品名、规格、剂型、产地、数量、最新进销价等,报科主任审核,经分管院长批准后执行。

1.4采购药品和一次性医疗器械根据规定参加集中招标或者集体议标,服从招标办的统一管理。临床临时用药由临床科室主任提出,经药剂科主任报分管院长批准后采购。因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需要临时采购时可以不受招标限制,在分管院长、科主任组织下进行。特殊药品采购执行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

与药品经营企业签订合同时,必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单位、数量、价格等详细内容,必须有供(送)货期限和违约处罚条款,必须有产品质量保证条款。医药企业应履行合同,药剂科应当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议。

2.药品验收

2.1执行“二核对”、“一查验”:核对医药企业的发票和随货同行、核对采购计划(订货合同),查验质量检验报告书、进口药品注册证等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2.2 对照发票验收检查药品外包装是否破损,如破损应及时处理。拆零包装的应验收到中包装或最小包装。

2.3如果送达的药品的规格或送货数量与采购计划(订货合同)不相符,应当及时查明情况并做好记录。

2.3.1验收内容对药品外包装、中包装、内包装上内容逐项验收。

2.3.2查说明书:对药品说明书上内容逐项与批件核对。

2.3.3特殊药品必须两人共同验收;必须逐项验收至最小包装。

2.3.4进口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检验报告的复印件必须加盖医药企业红印章。

3.陈列存放

3.1将合格药品按药品养护和陈列要求存放到,常温库(<30℃)、阴凉库(<20℃)、冷藏库(2~10℃)、特殊药品专用库。

3.2验收时发现不符合以上规定的药品视为不合格品,移至退货区,并填写退货记录。

4.将验收情况及时如实填写药品验收记录。

5.将发票、随货同行交药品调拨员办理入库手续,然后交药品会计做金额帐。

6.验收时限

6.1一般药品应在当日内完成。

6.2特殊药品应在药品送达时当面验收。

第3篇

二、本公司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之质量管理工作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具体负责部门为工程技术部,其他部门进行配合。

三、本公司安防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

2.器材与材料的质量管理;

3.工程实施的质量管理;

4.系统维护及维修保养的质量管理。

四、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

1.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工作,由工程技术部负责实施,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2.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3.设计前业务人员应该提交尽可能详尽的设计委托书,使得设计人员清楚明白用户的需求、现场条件以及设计目标。有可能的情况下,还应与设计人员一起实地考察现场,与用户深入沟通,确保设计的工程方案可以达到用户的要求。

4.设计人员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系统方案,必须符合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可以达到国定相关规定的检验要求。

5.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专业器材必须是通过公安部门检测的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五、器材与材料的质量管理

1.建立供应商档案,包括:所代物资的资质证明、合格证、检验试验报告、价格、功能、质量等有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采购部必须确保采购的器材与材料符合工程需要,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技防工程专用的专业器材必须选用通过公安部门检测的合格产品。

3.工程技术部必须对采购回来的器材和设备进行质量把关,对主机等关键设备必须要检查合格后才能送往工地现场调试。

4.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按质、按时、按期采购材料设备,保障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到施工现场。做到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的收集,并保证真实、齐全、完整与工程施工同步。

六、工程实施的质量管理

1.工程技术部在工程开工前,设计人员必须将技术交底卡提前交给施工班组的负责人,明确相关工程质量与技术要求。

2.施工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

gb50348-XX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308—XX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74—XX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0—XX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

ga/t367—XX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68—XX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394—XX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a/t269—XX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ga/t72—1994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38—XX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3.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4.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狠抓工程质量,落实设计方案中的各项质量要求,以确保没有工程质量隐患。

5.所有线材及材料必须经过现场检测后才能入管布线,不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有故障隐患的材料绝对不可以勉强使用。

6.布线工程完成后,必须经过检测后才可以通电试机。不能通过检测的必须找出原因,排除后才能通电试机。

7.调试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试,确保将合格的系统交付给用户使用,未能通过的项目,必须与设计人员一起找出原因所在,排除后再行检测,通过后才可以投入试运行。

8.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记录,为以后的系统维护工作打好基础。

七、系统维护及维修保养的质量管理

1.工程完成后,售后服务部必须协同工程技术部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交接工作。

2.建立系统维护工作档案,按照公司的其他相关规定,落实好系统维护的日常例行工作,强化各种周期性的例行检查。

3.建立维修工作记录卡,按照公司制定的相关措施,保障维修保养工作的高效运作。

第4篇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高等学校;本科教育

一、引言

高校教学质量是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及其结果满足高等教育利益关系人需要程度的度量。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拟就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校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生存和发展之本,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在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必须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重要位置。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成效综合指标的高校教学质量,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等。“栽下梧桐树,可引凤凰来”,好的教师能引来资金,创造财富,吸引优秀生源,营造好的教风和学风。因此,好的教师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意义

(1)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促使教师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的根本手段。质量是一切工作的生命,教学质量决定着教学的生存和发展,“质量第一”应当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2)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明确和确定教师教学质量责任的前提。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权利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是说,有管理权利就应有管理责任,有责任就应有权利。教师具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因而就必须肩负起组织好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确保教学工作质量的责任。通过制度建设,确定出每一教学工作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从而进一步明确和确定教师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的质量责任。

(3)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工作质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通过制度建设,运用分析、总结、教育等形式,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学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四、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构想

制度的建设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制定制度,二是实施制度。因此,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既要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创造性,又要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当前应着重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基本制度:

1.教师教学质量教育制度

教师教学质量教育通常要在教学准备阶段以及人员变动、调整任务、变化形势时进行。教育内容:一是教学质量常识性教育;二是政策性教育;三是典型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的方法,可以采取知识竞赛、媒体宣传、集中学习、专家研讨会和其他形式。

2.教师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通常在每一教学事项结束后进行一次教师教学质量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一是当前教学工作质量状况;二是研究教学质量发生偏差的一般规律;三是根据上级通报或其他方面有关教学工作质量问题的信息,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现状,查找薄弱环节。在分析现状、研究规律、查找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分析方法一般有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在分析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师教学质量检查的结果。

3.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

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通常在每一教学事项结束后和年度教学工作总结时进行。通过定期进行考核,建立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将教学质量具体化、数量化。具体考核指标可以采用以下几个:①教学事项出错率;②教学过程的认可率;③教学效果的认可率。

第5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制度;西药制剂;质量管理;实施效果

西药制剂是各类常见疾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一旦西药制剂发生质量缺陷,则必然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提高西药制剂质量,强化西药制剂质量监管,有助于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1]。笔者对我院西药制剂使用、检验和保存等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常见问题

1.1西药制剂内在危险因素 从药理学理论来看,各种西药制剂都有可能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现象,药物本身具有天然属性,因而必然会存在无法避免的内在风险。各种西药制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准确分析其禁忌症和适应症,最大限度发挥西药制剂的治疗作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2西药制剂外在危险因素

1.2.1技术力量薄弱 很多医院药剂科都存在西药制剂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且药剂师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及时学习和运用新技术,专业力量较为薄弱,与其他医院药剂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会,西药制剂规范化管理能力较差,管理观念和管理意识较为落后,且医院并未定期组织西药制剂管理人员接受培训和教育。

1.2.2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 《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和《中国药典》等是现阶段我国制定并广泛推行的西药制剂管理规范,但是,对于相同的西药制剂,上述管理规范在检验标准、制备工艺和生产条件等方面也未进行统一的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各个医院对于自制的西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控制规范也各不相同,质量管理工作极其不规范,所生产的西药制剂质量得不到保障,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进而易造成临床用药安全事件。

1.2.3管理不规范 《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是现阶段各个医院西药制剂研发和生产所一直遵循的标准和规范,然而,我国很多医院在西药制剂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生产设备维护不及时、记录定期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规范执行不严格、留样观察制度不合理等现象,导致西药制剂面临严重的质量问题。

1.2.4生产设备较为落后 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主要物质保障就在于先进、可靠且稳定的生产设备,这也是医院西药制剂生产质量提高的基础。因为医院西药制剂使用量较大,且涉及种类较多,所以,基本上无法实现西药制剂生产设备的全面半自动化或是自动化[2]。现阶段,各个医院均使用容器容具作为西药制剂的生产设备,且均已手工操作为主要生产方式,这就导致西药制剂的生产质量得不到保障。

1.2.5总体设计不合理 目前,很多医院的西药制剂管理科室存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未能对室内布局工艺、室内功能区的划分以及总体布局进行严格合理的设计,所以,无法实现物流和人员的分类管理,受到这一现象的影响,医院西药制剂管理科室无法充分满足其他科室西药制剂使用数量、规格和种类方面的要求。

2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

2.1实现西药制剂管理人员技术能力的逐步提高 西药制剂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西药制剂的生产质量,因此,各个医院应定期组织西药制剂人员进行在岗培训、轮岗培养、学术交流以及外出进修,以此来提高西药制剂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2制定和实施规范化的风险管理制度 各个医院西药制剂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在西药制剂质量方面的相关规定,制定和推广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时发现和化解西药制剂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风险[3]。对于风险较大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的岗位,应实施岗位责任制,将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药品质量的稳定性。

2.3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相关标准 各个医院应组织西药制剂人员系统学习国家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的,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本身对于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标准,及时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掌握国内外医学研究人员在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方面最新研究经验,以提高西药制剂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在医院西药制剂质量管理过程中推广应用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西药制剂人员风险识别和质量管理能力,降低医疗纠纷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民健康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鲁明.风险管理在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7):136-137.

第6篇

一、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技术、现场施工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在执行期间,是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调控,以保证在建筑施工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分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降低施工中的影响问题,促进施工的安全运行,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建筑企业的运行效率,还能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实施质量。在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要实现专业的技术使用,并构建合理的实施方案,利用合理的解决措施不仅能够促进各个程序之间规范运行,还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

施工人员的自身技术水平一直是影响施工技术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存在关联。所以,建筑企业应重视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工作,并促进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在实际施工工作中,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选择一些技术水平比较低的人员,甚至选择一些没有经验的施工人员,所以说,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施工人员根本不能保证施工技术质量的有效控制[1]。

(二)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在建筑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中,根本没有体现出完善性。制度的建设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但在当前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些制定的制度还体现着较大的松散问题,从而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有利实施。如: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性,在较大程度上都制约了建筑工程的有效实施。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施工单位只考虑自身效益的提升,一些施工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也不够熟练,与下阶层人员的沟通不到位等,都引起了施工方式的不规范执行[2]。

(三)建筑材料质量差

建筑施工中的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主要部分,施工材料的质量与工程实施的质量存在较大关系。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单位为了在工程实施期间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常常使用价格低、质量低,也没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材料,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质量,降低了人们财产的安全性。而且,在对相关施工材料进行采购期间,也没有对其严格监督、检查,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严重的偷工减料等现象,从而出现了质量差的工程建设。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主要根据相关原则对其有效提高,一般表现在:第一,促进建筑工程中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使相关人员的技能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第二,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根据科学发展观倡导的相关原则,在保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下,促进施工中各个环节、各个工作的科学性、安全性。第三,要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在能够保证施工技术质量前提下,不仅要降低施工成本,还要提升建筑工程的生产效率。所以说,应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合理控制,并在以下几方面积极优化[3]。

(一)聘请技术水平高的施工人员

根据建筑工程在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不同需要,对施工人员的不同技能与水平进行合理选择。在考核期间,可以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标准对其考核,以保证能够聘请到技术、能力都比较合适的人员,同时,还要严格禁止出现施工人员滥用技术的情况。而且,还有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考核以及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工程中的建设人员能够达到较高的施工水平以及形成成熟的建设程度。其次,可以针对施工人员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赏罚制度,并对一些表现优秀的人员、技术水平高的人员予以奖励,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4]。

(二)加强施工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要促进工程实施的规范性,建筑企业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善与优化,这样才能在总体上提高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期间,要对多种因素进行有效实施。如:实现施工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发展,为了保证技术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性,可以利用相关的惩罚制度对其制约,以促进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实施。在整个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在其中发挥较大作用,是控制施工质量的核心部分。因为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的质量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自身信誉。在这种建设形势下,企业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及安全培训工作,根据合理的技术规范以及安全责任,保证建筑工程中的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能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从而促进施工管理制度的积极建设[5]。

(三)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

要提高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质量,要对施工中要消耗的建筑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例如:在对混凝土使用期间,如果使用过多的砂石或者水泥,就要严格把握材料使用的数量,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而且,还要对使用材料的用量与存货量合理控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促进施工作业的独立控制。如果期间遇到一些特殊状况,促进相互运输,能够在较大部分上提升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如果对施工中的一些大型项目,为了保证材料施工中的使用质量,还可以对其进行划分,并按照各个小细节进行控制。在材料使用期间,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及预算制度,保证在采购期间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所以说,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期间,只有保证材料的合理使用,并充分促进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7篇

某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企业简介

**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于2017年08月06日经**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并验收合格取得《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正式开始药品零售业务,属私营中型药品零售企业,现营业地址:为**市武都区城关镇北山路市医院家属院,营业面积500㎡,共有员工18人,其中法人杨康,从事药品经营管理工作5年,企业负责人张苗苗,执业药师职称,保管、养护人员刘桂芳大专文化。以上所有人员均经**市药监局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证,占员工总数的100%,其中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00%。

**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诚信为宗旨,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经营品种主要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物制品(除疫苗)***  ,在经营品种、数量、质量方面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并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8年上半年,根据省市药监局的要求,积极准备GSP认证,投入15万元资金对软硬件设施进行新一轮改造,努力提高员工素质,要求员工在准确理解把握GSP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自觉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在药品购进、验收、保管、养护、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上,严格审查供货方资产、规范药品进购合同,尤其是质量条款(或质量保证协议)的签订,提高药品的养护频率和养护质量,合理安排药品的储存量,严格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要求陈列,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各个环节制度的落实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未发生质量问题或顾客不满意的地方,保证了药品质量、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我公司在2017年08月投资300万正式运营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程序,经过几次市药监局组织的有关GSP培训和GSP认证的要求,在2017年08月我们按照GSP的要求,制定了符合GSP管理要求的质量管理文件,包括质量方针目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设置及其岗位质量职责、各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药品购进管理文件制度、药品检查验收管理制度、药品陈列管理制度、药品保管养护的管理制度、药品储存管理制度、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药品销售管理制度、处方调配管理制度、药品拆零管理制度、药品购进的控制程序、质量管理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中成药的购、销、存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的控制性管理规定等,并根据人员自身素质和培训考核情况,重新确定了质量管理组织及其成员构成,其中法人杨康,兼企业负责人,负责药品采购,任命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张苗苗(执业药师职称),全面负责药品质量管理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兼药品验收和处方审核工作。营业员周丽兼养护及销售方面的信息收集、药品的分类管理、拆零药品的销售管理等工作。

     我公司从成产开始,一直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认真学习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积极参加有关部门尤其是药监部门组织的培训教育,严格规范药品经营行为,2017年新的质量管理文件和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组织正式运行后,由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张苗苗全面负责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工作,起草了培训教育制度,制定了2007年教育培训计划,并按照教育培训计划的规定,积极参加药监局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同时根据企业自身工作需要和人员素质提高的需要,组织多次内部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GSP对小型药品零售药店的规定,药品的分类管理,药品的验收、养护、陈列、广告、销售等进行内部或外部交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使企业所有员工熟悉了GSP对各自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得以在实践中实行,使得药店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尤其是在销售、陈列、保管、验收、养护及进货等环节进一步保证了药品质量、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在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我药房从维护员工身体健康和保证药品质量等多方面考虑,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员工的健康检查工作,统一由药房组织员工的上岗体检和一年一度的体检,严防有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

按照GSP的要求,我药房以所有员工的教育培训及健康体检都建立了符合规定的档案,以备案。

按照《药品经营管理规范》对中型药品零售企业的要求,我公司对营业场所和仓库进行了调整和重新封刷,撤出了原有的生活及其他辅助设施,使营业场所与仓库有效隔离,按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进行合理布局、整齐摆放,使得营业场所明亮,清洁,干燥,各货架和柜台的分类标志醒目,针对武都当地气候条件和药品储存的要求,添置了冰箱用于存放需冷藏药品,空调和干湿温度计用于监测和调控室温和温度。为了进一步保证药品拆零销售和处方销售要求,我药房配齐了必要的设备和包装用品,如药勺、乳钵、酒精棉球及拆零包装袋。

重新布局后,门窗结构严密、牢固,有保证药品正常储存的货架,使药品与地面不少于10cm,与墙面、顶面不少于30cm,货架与货架之间不少于50cm并配备防鼠、防虫、防尘、防火、防污染等安全设施和温湿度检测调节设施,各种设施设备登记造册、统一归档保管。

我公司在进购药品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把好药品质量关,在确定供货企业,首先审核供货单位的合法性,再对与我药房发生业务关系有关系的供货方销售人员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同时对供货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考察。在以上几方面等满足我方要求后,被确定为合格供货方。在药品采购方面,我药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进货质量管理制度组织采购活动,首先由保管员根据实际销售情况、库房的存储结构、市场需求预测编制购进计划,报企业负责人批准后在合格供货方各名单中按质量优先、信誉优先的原则确定具体供货方,并与之签订包括有药品质量条款的购货合同,待药品到货后验收员对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进行审核,如发现有质量不可靠药品或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药品立即组织退货。

第8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发展方向;解决方法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在新发展背景下,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不断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随着我国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改善和研究。

1 环境监测的含义

环境监测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环境的变化进行随时监测和数值变化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评价环境质量的好坏。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空气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和物理污染监测[1]。

环境质量检测使监测的重点内容,它主要是对环境中污染的状况和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改进,判断改善的进展,对数据进行保存,以确定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和趋势。

2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2.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整体发展较慢

我国对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已经实施了几十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大方向上来看,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这就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存在的这些年,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导致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发展的比较缓慢[2]。例如,目前我国监测设备仍缺少一些技术规范和更新,这就会严重阻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整体的发展。

2.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性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发展模式和体系都比较简单,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3]。因此,想要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就必须改变现在的单一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2.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不足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资金和物质保障不足。现今,我国环境管理的相关部门不断增加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力度,对环境检测的资金投入也是不断增强,但由于受我国环境监管模式单一的限制,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投入来讲,对环境监测侧质量管理的资金和物质保障仍显不足,这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无法正常有效的实施。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技术保障不足。技术不足主要表现在新的监测技术还没有设立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技术检测并没有应用在新的自然领域中,没有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持;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模式、系统都出现一些问题;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没有在监测设备中得到应用[4]。

2.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缺乏专业人才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个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不少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会选择热门的专业,不利于我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发展,人才缺乏了,技术相对发展的比较慢。

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的对策

3.1 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这是在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最基础的一点,这同时也为更好地实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让管理人员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才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确立制度化的管理观念,共同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做出贡献;最后,需要对质量管理团队进行强化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重视人才的发展。

3.2 完善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行业中的基本准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应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按照制度办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有依据可循。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做好环境监测的重要前提[5]。在制定制度时,必须根据我国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明确质量检测的内容和本质,并定期对制度进行检查和更新,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3.3 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

想要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监督,就必须建立专属的监督部门,并强化对他们的管理培训,用这样一个监督部门来有效纠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错误。

管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必须是有专业技能并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人员。该部门可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项目、工作要求、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将问题记录在固定的位置上,保证记录的详细性。

3.4 设定专项资金

由于大多数资金都没有用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能很好的实施。因此,政府必须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设立专用资金,保障监测活动的发展和壮大。这项资金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可以被挪用,并且,监督部门需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向社会公开。

3.5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报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学生人数不多,并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这就出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员工可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另外,应与各个大学联合办学,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并加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改变大学生对相关专业的想法,投身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为该行业储备人才。

另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考核绩效制度,讲求赏罚分明,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了二十多年,在发展中取得了不算少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进步,导致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使其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我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为创造美好的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彭刚化,梁福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1:12-13.

[2]希海明,李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措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7:45-49.

[3]王向明,黄文.上海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划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3:11-13.

第9篇

一、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依法使用药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及时、方便;

二、在“质量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药品质量管理,组织本单位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对本单位所使用的药品质量负领导责任;

三、组织、督促有关人员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签发药品质量管理文件;

四、定期召开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

五、督促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保证药剂科有效行使职权;

六、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保证职工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业 务素质和药品质量管理水平;

七、重视患者意见和投诉的处理,负责质量事故的处理、质量问题的解决和质量改进;

八、督促、检查各岗位履行质量职责,监督药品管理制度的落实;

九、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各项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和维护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主持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检查与考核工作;

十、负责协调部门之间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十一、负责药品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的组织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38-01

近几年来在荆州市护理质控中心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护理质量标准的修正、质量评估方法的改进、护理工作流程的重建等方面, 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实效性探索, 取得初步成效,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 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质量管理重规范化, 轻人性化

部分护理管理者护理质量管理的理念陈旧保守, 片面的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而忽略了病人的感受和护士的感受, 从护理管理制度到护理质控措施, 未紧贴临床实际.如过于强调病室整洁, 规定床头柜上只能放几样物品, 造成病人取物不便。护士为执行“ 发药到口” 制度, 常以命令的语气要求病人立即服药, 造成护理工作与病人心理感受之间的冲突, 病人从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管理中得到的却不是温葬的服务。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化要求很高, 但又没有为其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有些质量标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执行起来难度很大。如医疗物品流通应遵循“ 洁进污出” 原则, 但污物室通常设在病区的尽头, 护士处理污物要走很多的路。

另外, 频繁的质量检查, 多源的质量指导, 多方的工作考核, 教条的工作形式, 造成护士极大的逆反心理。曾对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410名护理人员对全市性护理质量督查方法、督查内容、督查人员不满意度为25%。

处在不良工作心境的护士, 不利于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1.2 护理质量管理结果重形式化,轻实效性

护理管理者在质量管理结果上存在过分追求形式的盲目性, 如护理交班本的记录要求不得涂改, 护士写错了就重抄, 但交班本不是法律生效文件, 是否需要这样规定值得商榷。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用500mg/L有效氯即可,很多医院为了质量检查不失分, 误认为浸泡物品的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 常用1000-2000mg/L有效氯, 不但造成浪费, 也减少了物品的使用寿命, 也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迎接全市护理质量检查, 绝大多数医院都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对以往的工作作一些修正。我们曾对157名护士长作随机调查, 其中质量检查前加过班达到99.96%,形成检查时和不检查时工作状态的不一致, 这样应付性、突击性的

质量管理, 产生的结果是护理质量“ 高分低效” , 使质量检查未能发现一些真实问题, 这对护理质量的改进和提升作用甚微。质量督查中发现许多医院护理质量检查方法简单和机械, 常规性制度化质量检查, 形式上的走过场, 因而出现上次检查存在的质量问题等于下次检查存在的质贵问题, 发现问题大于解决问题, 处理问题大于预防问题, 构成质控无效环,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在低位徘徊。

二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实效性的对策

2.1 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制度

部分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条款多, 文字繁琐, 不易被执行者理解和掌握。护理质控中心专家讨论决定选择其中必要的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等20项护理管理制度, 其余由医院自行修订, 要求简明、扼要、可操作, 并在质量督查中查各级医

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制度执行者的知晓率。护理管理制度还需随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作适时性的调整, 如增护理危机及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 目前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可行。

2.2 实施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

护理质量监控是减少护理质量偏倚的基本保证, 质量监控措施使用不当, 会起误导作用, 故我们采取调研的方式, 发现质量的弱点、难点, 采取暗查的形式, 了解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质量检查不仅是评估出质量的高低, 更为重要的是寻找质量改进点, 将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主动应用科学方法, 查找缺陷原因和如何使护理工作改进再改进, 在质量的督查评价中不以找出问题为重点, 而以评价工作成绩为重点。我们在质量督查别注意把某些项目管理上有成效的医院树为典型, 介绍兄弟医院学习。

每次全市质量督查后作详细的资料分析, 对存在问题严重的医疗机构发出整改通知, 并跟踪督查, 整改率达100%。对质量处于较低水平的医院派护理专家现场指导, 并要求各医院护理质量检查要进行质量讲评, 及时反馈信息, 纠正错误, 使护理质量控制充分体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2.3 重建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流程

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是工作成败的关键, 在质量控制中既重视护士工作完成如何, 也要注重护士工作如何完成, 许多医院设置让护士“ 少站一会, 少走一步” 的工作流程。

近2年来, 我们重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流程, 要求各医院门诊注射室、换药室等提早上班, 中午留班, 晚下班, 满足“ 上班族” 病人的需求, 门急诊箱液流程把“ 病人围着护士转” 改为“ 护士围着病人转” 。住院病人作息时间要贴近病人生活习惯, 各病区6点和13点前不能进行常规护理操作等, 并将上述内容纳人护理质量督查项目。

2013年全市护理质量督查,95%以上医院护理工作流程作了符合工作要求和满足病人需求的调整, 病人对护理工作流程满意度高达90%以上。

三 小结

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使护理人员的业务行为活动符合工作要求和满足病人需求, 有效的质量控制就是用最佳的参数、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技术、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优质的护理。护理质量难控因素多, 可变因素多, 只有将严密的质

量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 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的最有效合力川, 以达到质量自律状态的质量管理最高境界。我们将在质量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质量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如何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更注重预防

质量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汝宽.踏着信息和智能时代的浪潮前进.医学情报工作,2004,1:78-79.

[2]殷磊.中国护理的发展需要原创性护理理论指导.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15.

第11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

西药制剂是临床使用非常广泛的药物种类之一,西药制剂的品种比较繁杂、药理作用各不相同、规格也比较多,在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时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临床医学应关注和重视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如果在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发生疏漏,则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的不安全用药因素。为此,笔者分析了风险管理在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中实施的效果。

1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潜在风险分析

1.1内在风险

从药理学角度分析发现,每一种西药制剂都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就是西药制剂存在的内在风险,这种内在风险是西药制剂的天然属性,不可避免的发生[1]。所以,临床使用西药制剂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药房人员和临床医生应加强交流和沟通,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进而有效预防和降低西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临床疗效实现最大化。

1.2外在风险

(一)西药制剂室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从现阶段医院的西药制剂室设计情况看,大都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因素,并没有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标准,设计建设不按总体布局、功能划分和工艺布局合理的西药制剂室,就不能有效满足内服制剂和外用制剂分开、人员与物流分流等要求。这样面对临床实际所需的西药制剂的各种数量和规格,西药制剂室就不能有效保证生产制剂。(二)缺乏统一的标准。《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和《中国药典》等规范是国家关于生产西药制剂的强制标准[2]。然而,在生产条件、制备工艺以及检验标准方面,相同西药制剂也可能质量不同,所以在国家颁布的相关强制标准规范中,也存在西药制剂相同,标准规范不同的情况。(三)缺乏完善的管理。《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是医疗机构开展西药制剂管理工作遵循的主要规范,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开,各个医疗结构在理解此规范时存在差异,在制定力度方面也各不相同,存在的问题较多,如:(1)缺乏关键的工作制度;(2)配制时没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3)配制记录缺乏及时性;(4)没能严格执行留样观察;(5)没能及时维护生产设备;(6)没能定期校定称量器具等的正确性。(四)缺乏雄厚的技术力量。现阶段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剂科都存在缺乏西药制剂专业人员的问题,西药制剂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管理意识也不强;缺乏和同行业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医疗机构自身的技术力量不强,不能对新技术进行及时更新,导致产品质量缺乏稳定性。(五)生产设备落后。生产设备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证西药制剂管理质量的基础[3]。西药制剂的特点主要为数量少、种类多,西药制剂的生产设备主要为手工操作和容器容具,在生产设备方面很难有效实现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生产,进而影响了西药制剂质量,同时也是西药制剂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实施风险管理制度

2.1严格遵循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

对于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来讲,应积极组织西药制剂管理工作及相关工作人员学习西药制剂生产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加强考核工作,让工作人员能真正领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国家关于药品生产标准规范的变化,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新,对西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最新发展进行及时了解和追踪,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西药制剂质量标准,提高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最终让西药制剂的质量保持稳定和可靠。

2.2综合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西药制剂的质量风险控制工作中,应认真执行和落实《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在配制西药制剂的实际过程中,应结合潜在风险的程度,制订科学和合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如果某岗位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则应结合岗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岗位工作责任制,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严格执行自身的岗位职责,认真落实自身的职责,让质量管理体系更加严格,进而提高质量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产品的质量隐患的发生率。

2.3提高制剂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西药制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所以要想提高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就需要提升西药制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医疗机构的药剂科来讲,应为工作人员努力创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包括在岗培训、轮训培训、学术交流以及进修学习等机会,让西药制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不断更新和强化西药制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让西药制剂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能自行遵守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西药制剂的质量。

3对策与讨论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维权意识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药品的潜在风险。各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高,药品不良反应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应肩负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责任和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任,不断强化药物制剂的管理,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最终保证患者的医疗和用药安全。笔者通过分析和总结西药制剂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了解和掌握了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制订出科学和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以风险管理制度为准则,分析和总结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严格循证质量控制标准和制订科学的管理体系等措施,开展岗位责任制,严格把关,让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隐患有效减少或避免发生。使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得以提高;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西药制剂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标准进行不断了解和学习;对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标准得以有效提升;让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保持稳定;对质量管理的标准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让西药制剂的质量更加可靠和稳定。

作者:吴磊 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科

参考文献

[1]张鲁明.风险管理在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7):136-137.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议与措施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原因分析

(一)建筑质量意识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往往看重公司的经营,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他们看来是头等大事,建筑施工企业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质量管理部门从以前的独立机构,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依附于工程部的一个岗位,甚至空有虚名、流于形式。施工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质量意识。

(二)建筑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

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和落后,我国企业生产出来的材料在质量上还有很大的差异。在施工企业材料符不符合标准,达不达标,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材料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1、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工程成本,未按国家规范、施工设计图纸及甲方业主的要求选择材料。

2、施工材料选择监管不严格。供应商泛滥、产品不明确、信息不完全,以及供应商为了获取更高的材料价差,提供货未经部门检验的材料,或者提供货不对板的材料,

3、建筑材料管理上验收不过关。施工单位未按材料验收标准严格按验收,导致材料不符合要求,不合格。

4、施工过程管理不合理。仓库的管理不严,材料的搬运、及防护不合理。材料在使用中,及施工工艺没有严格控制和管理。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跟不上。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施工队伍没有及时进行新工艺的学习和培训,出现脱节现象。

(四)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1、质量方针不明确,质量目标没有细化。

2、组织机构不规范,质量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分配不够合理,部门及个人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3、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4、没有做好材料采购、验收、施工各个环节数据和记录。

5、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分析,进行质量改进。

(五)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很多在建工程没有质量监督小组,没有专职的质量员,有些质量员身兼几个工地,身兼数职,导致建筑质量监督力松散,制度没有真正得到实施,违章操作现象到处可见。

二、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必须要树立良好的质量观念。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建筑质量造成严重的后果。质量是施工验收的保证,质量不合格,不符合规范,导致验收不合格,返工整改,反而得不偿失;做好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能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二)严格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关。

1、做好合同技术交底。按《合同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要求,做好工程施工合同、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技术方案的交底工作。严格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施工合同、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技术方案的要求,对材料的采购进行质量控制。

2、选择合格供方。对供方的评价和选择,调查相关供方的情况。对供方的资质证明、产品生产许可证明、产品质量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状况、产品质量状况或相关经验、交货期的保证能力、供方交付后的服务和支持能力、履约能力、财务状况、价格进行评价,形成《供方评价表》,送管理者代表审批,确定“合格供方名录”。对发包方指定的供应方同样要进行评价,选择合格供方。

3、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项目部在采购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之前,编制《主要材料设备订购申请表》,明确所采购产品的种类、规格、型号、数量、交付期、质量要求以及采购验证的具体安排。公司根据施工需要确定和平配备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并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批各类采购计划。

4、做好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验收。材料进场后,由项目部质检员核对材料购买审批单,按照材料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向现场管理员发出“材料报验意单”,请求期对材料进行确认。经现场管理员验收合格后的材料方可投入施工使用。必要时对材料进行抽样,送监督站进行材料分析、检查,以确保材料质量。

5、严格做好材料设备的存放及使用管理。坚决拒绝一些不法分子希望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方式和手段,对建筑施工的材料进行抢占或者是在材料之中加入不必要的成分和杂质,进而从中获取收益的行为。

(三)加强技术管理。建筑施工质量和技术因素密切相关,我们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及时引入。技术因素包括人员的技术素质外,包括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等。要着重培训与之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在建筑施工中运用新材料、新产品,不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他们运用工艺、技术、材料的动手能力,进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四)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质量方针,比如,对各部门的质量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建立公司质量宗旨,如“质量第一、恪守合同、文明施工、和谐发展”,形成企业质量管理的文化。就要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提高施工监督人员素质,增强质量意识。

2、规范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及专职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能,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同时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专职施工安装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规范。

3、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完善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施工质量检查制度》、《质量管理与自查评价制度》、《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4、做好材料采购、验收、施工各个环节数据和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包括《项目施工管理交底》、《供方情况调查表》、《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工程中间验收交接记录》、《施工日志》、《工程内部验收表》、《广东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等等。

5、对施工过程信息及记录进行收集与分析,采取预防措施。对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度具体改进措施,督促改进措施实施,组织对改进措施实施结果的跟踪验证,确定工程质量。

(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企业建立各样的施工质量体系及《质量管理制度》,就必须严格按要求实施。从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到施工竣工验收,贯穿整个施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杜绝使用劣质、不合格产品,杜绝偷工减料。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及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必须把质量管理看作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关键内容,它不仅会关系到单位、施工企业的利益,也会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过程每一个环节,加强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并且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条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实现施工过程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够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产品和成果得到保证,进而全面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综合效益,实现预期的建设目的,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GB/5430-2007《工程建设公司质量管理规范》、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