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

时间:2022-11-22 09:1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

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近几年统计数据观察,民营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为国内就业、经济、社会发展等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市场的纵深发展,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风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是管理者、债权债务人等关注的焦点。大数据时代下,中小民营企业在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以对应当今的不确定性竞争环境。

一、中小民营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短缺,投资盲目、融资有限中小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趋于微小化,资金短缺是常见问题,而无论是启动资金还是流动资金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旦资金短缺,就会对企业的资金和财务埋下安全隐患。如果此时企业再盲目扩大规模,很容易产生流动资金链中断,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益,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获得了一定的原始资金积累后,有的会急于扩张,盲目寻求项目,分散投资;或为了分散和降低风险,选择多元化经营,没有充分分析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盲目扩张、多元化经营促使了中小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存在,甚至给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中小民营企业常用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其他借款、股权投资等,但源于自身的局限性其融资能力比较有限,这会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潜在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多以独资、合伙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存在,部分还是家族式企业,经营者就是所有者,采用集权式的管理。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机构设置欠健全。这就造成了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内部控制程序和审核流程等都不规范,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还有部分民营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缺乏财务工作的分析研究,在实际管理中未能及时处理应收账款、呆坏账等问题。

(三)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欠佳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财会体系不完善,财会人才的引进、培训等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企业财会人员工作中存在不足,不能有效适应多元化的商业需求,缺乏分析、判断财务风险的能力。不同业务素质的财会人员对财会事项评估、判断不同,可能使财会信息与财会业务的实际不相符。财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导致财会基础工作薄弱,或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等等,其所提供的信息失去可预测性、可防范财务风险性,从而影响企业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企业资金科学管理力度,提高企业信誉度,合理投资融资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应科学合理的安排生产和进程,全方位的加强自身实力,充实自身发展资金和流动资金。对资金管理严格审批、收支清晰、快速周转、提升效率,在此基础上科学谨慎的投资扩大再生产或多元投资。中小民营企业在结合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做出投资决策时,应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分析,重视投资风险,实施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并定期进行投资分析,设置必要的投资退出机制,从而达到降低和防范企业投资风险,提高投资项目收益。中小民营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采取多种企业内部、外部融资创新。在中小民营企业增加内部实力的同时,外部信誉度、征信度便会自然提高,从而获得跟高的融资贷款条件,并认真履行自身的偿还责任,继续赢得更加的信誉度。

(二)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总量虽然很多,但是规模企业不多,除了资源、技术等问题外,企业管理成熟度,尤其是财务管理成熟度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硬伤。有研究表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财务管理占到企业管理的50%。建立标准财务管理体系,增加数字化管理意识,减少以人治为主,跟着感觉走的管理。财务人员做好标准账本,对内准确:财务核算数据准确、会计计量科学、核算细化;对外安全:以会计准则处理账务,熟悉会计制度、财税审计标准,确保信息安全。从而形成财务管理体系标准化,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三)提升财务管理意识,加强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环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民营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并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综合性,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规避财务风险能力。一方面,认真严格的编写财务预算计划书,落实科学的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从而在全民收集市场信息的同时,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发展决策、或改变业务发展方向。

(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中小民营企业完善财务风险控制,可充分的分散财务风险并降低风险的影响。及时、准确的发现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进行风险防范的先决条件。常用企业财务风险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等指标,通过识别和评价之后,采取必要的风险处理机制,如风险转移机制、签订保险合同等,必要时放弃或改变方案,都可以降低甚至回避企业财务风险。最后通过资本的逐渐积累,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提升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困境;财务风险

任何事物都会面对风险,任何企业的成长都会经历风险,只有在风险中历练过的企业才是成熟的。对于大企业而言,它们已然从风险中成长起来,对待风险有自己成熟的经验可以把握;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它们具有相对强大的资金力量,在遇到风险时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是相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正处在成长过程中,风险会让它们措手不及,加上势单力薄,损失将是毁灭性的。所以,中小民营企业要认真地对待风险,积极制定切实的防范措施,保证企业稳步发展。企业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产品风险、政策风险、外汇风险、人事风险、体制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公关风险等等。本文主要关注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的财务风险。

一、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

所谓“中小民营企业”,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分析,中小民营企业包括规定标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暂行规定》)规模以下的各类企业,具体有:(1)个体工商户;(2)个人、家庭或家族所有的企业;(3)个人、家庭或家族所有制的企业改制而形成的股份制企业;(4)通过国有资产重组而形成的,既有国家投资,又有个人、家庭或家族投资的企业;(5)合伙制企业;(6)由公众集资而建立的企业。

中小企业的定义及标准,是由各国视其发展情况不同而定,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单是各国不同,就是在同一国家内部,不同行业、地区及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规模的概念,是相对与大企业,从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就我国目前而言,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暂行规定》。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困境

(一)融资难

融资难是长期困扰中小民营企业的难题。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采用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的情况比例很小,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和向民间借贷。当前,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几乎都是抵押贷款,必须提供土地、房产等做抵押才能给予放贷;民间借贷机构的逐利性以及不规范性,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很难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谈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也指出,专门以民营企业为贷款对象的银行太少,应增设中小银行。大银行从事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成本过大,这是事实。民间贷款则利率太高,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良性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都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经营能力比较强,盈利能力也比较好,但多处在成长阶段,内部资金需求大,如果不能及时增加现金流,会造成财务风险,从而进一步影响市场运作,面临经营风险。

(二)资金回收难

在2009年8月29日召开的“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对洽会”上,厉以宁表示,政协经济委员会派调研组在广州、珠海、深圳、大连、鞍山、沈阳等城市调研时发现企业欠债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当前企业的欠债问题与以往的“三角债”不同,现在欠债问题的特点是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的钱,大企业欠小企业的钱。这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又提出了一道难题。当前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普遍提倡零库存管理模式,这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契机。作为供货单位,这些中小民营企业为了争相给国有企业和大企业配送原料及零部件,必须增加储备,当然还要修建库房,一方面增加了内部资金的需求,另外一方面,这些国有企业和大企业在得到原料和零部件供应后,往往不能立即付款,要等到3个月甚至半年之后才能结账,因而又造成了中小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难,再一次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面临财务风险。

(三)人工成本增加

中小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方式具有灵活性,为稳定社会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用工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2008年1月1日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严格规范了社会用工制度。这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用工成本会造成一定影响。严格上说,不是《劳动合同法》使中小民营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而是《劳动合同法》提高了违法成本,中小民营企业不得不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主动承担雇主责任。例如,为了合法用工,中小民营企业将拖欠或克扣的工资给予补足、缴纳足额的社会保险、支付加班工资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行业,为了达到相关的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方面的标准,要增加人手的配备、设备的投入、工作环境的改良等。与以往相比,中小民营企业的灵活且廉价的用工状况得以规范,但是,增加了企业内部资金需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政策优势少

出台政策往往比较多地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相对来说对大企业优势多,中小企业考虑的比较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势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的比较少。比如,在税收政策方面,国有企业可以享受先缴后退,而非国有企业却无法享受这种待遇;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往往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发票不能抵扣,实际承担的税负重、采购成本增加;从所得税角度看,民营企业要先按利润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净利润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即股东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民营企业投资者而言,两者同出一辙,实属重复。再者,在银行的呆账坏账准备金核销制度方面,国有大企业可以被列入国家计划进行及时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而中小民营企业却无此待遇。此外,在土地政策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参与改组,而民营企业却没有这样的待遇。这些政策上的劣势,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无形中增加了现金流,扩大了财务的风险性。

三、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企业经营总是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企业的资金价值除了受到投资、筹资和营运管理等决策影响外,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即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财务管理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资源环境等。企业的财务决策是难以改变财务管理环境的,更多的是适应其要求和变化,但是这些要求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它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威胁,也就是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具备适应和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可是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机构设置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等现状,导致其缺乏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融资难和资金周转慢,是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内因

1.融资难。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在组织形式上不受政府控股,在经营管理上能够有较为完整的自,这种独特的优势使其发展具有更好的灵活性,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快速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却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首当其冲,资金短缺成为严重抑制中小民营企业活力,并制约其持续稳定和健康增长的“瓶颈”。通常,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间接和直接两种。首先从间接融资方面看,渠道主要是向金融机构贷款,包括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几种。由于政策性银行贷款多面向政府扶持性项目和国有大企业,信用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所提供的资金多为小额贷款,因此商业银行贷款就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中的运作成本和资信评价等方面的条件标准,又将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排除在外,就是符合条件的部分,贷款期限一般也较短(不超过半年),只能用于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如果中小民营企业想有更大的作为很难获取所需的资金支持。其次从直接融资方面看,渠道主要有发行债券和股票,中小民营企业想要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也是相当困难的。我国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高,加上管理日趋规范,只有那些大型重点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能获批发行债券,中小民营企业也很难像资本市场建立初期时靠“捆绑上市”获得上市资格,单个中小民营企业又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等达不到上市的硬性标准,因此,阻滞了中小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融资渠道的不畅通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始终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2.资金周转慢。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投放无计划,对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投放比例主观性强。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在缺乏投资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投资的严重失误,以致无法应付经营所需的周转资金。其次,中小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利用率低。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固定资产操作不规范、损耗严重;原材料消耗无定额、浪费严重;产品废品率高、成本高;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责任不明确、效率低等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管理混乱,资金占用多、成本费用高。再者,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处于劣势地位。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迫于形势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较多地采用赊销,致使企业资金较多地占用在应收账款上,大量的应收账款妨碍了资金的有效周转,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周转慢,直接导致现金流量少,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严重时会加速企业的破产。

(三)财务决策的失误,是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催化剂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构成了中国特色重要部分,然而,中国民营企业始终做不大,而且经常出现“昙花一现”的怪现象。中小民营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中单个业主制形式突出,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现象,决策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分析论证,再加上决策依据信息不全面、不真实,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不能获得预期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使中小民营企业缺少隔离财务风险的“防火墙”

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贯穿了企业的各类会计事项和业务流程。在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中,往往存在管理层重经营、轻内控,甚至把财务内部控制仅仅看成财务部门的事,没有将财务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层面加以重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也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未得到贯彻执行,甚至有的根本就未形成制度;在日常的财务人员任用上,偏重“能人效应”,且重使用、轻培养;忽视内部稽核和审计等问题。这些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的问题都使中小民营企业存在事故隐患且长期得不到发现,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完整性得不到必要的防护,加剧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根据以上对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中小民营企业应积极地做好以下应对工作,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第一,摒弃家族式经营仅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企业制度;第二,树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的理念;第三,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加强资金管理,完善企业的风险防控机制;第四,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建立适用的财务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 陈立文,陈敬武.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22-226.

[2] 江少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研究[J].财会研究,2005,(1):42-43.

[3] 徐颍.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0-42.

[4] 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警的实证分析[J].1999,(4):31-38.

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在近三十多年里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资料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主力军。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国工商系统共登记民营企业967.68万户,注册资本25.79万亿,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60%,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已达1.04亿,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约占全国总量的70%,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据有关资料表明,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5.9年,很多民营企业从创立到辉煌、再到关闭或衰落只有10年左右时间,如二株、巨人、德隆等一些著名企业都是威风一时就一撅不振或销声匿迹。这些尴尬事实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在这些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财务风险问题了。一方面由于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薄弱,另一方面在企业创立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理财能力的培训,财务运作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以致财务缺乏弹性、企业缺乏应变能力,严重危及企业生存。

一、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一)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1、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就来源于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财务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引起的企业普通股股东净收益的不确定性。因为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筹资决策引起的,所以也叫筹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或收益,它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分类。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险类型。关于财务风险的划分标准也很多,如以可控程度划分,以研究对象划分等。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四个方面。这里,我们主要以风险的成因为标志,将财务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等九种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管理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民营企业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但其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表现在财务上就是业财务目标。因此,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缺乏筹资渠道。当前,筹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由于受到了自身规模的限制,根木无法通过发行证券、股票等方式从资木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还有就是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小、信用度低以及没有相应的担保和抵押作为依据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通常不会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由于缺乏筹资渠道,致使民营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资金,对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筹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银行信贷依旧是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可是,在银行的信贷中,所增设的贷款一般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所以,银行贷款机率不高。就算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中获取了所需的贷款,但还是会因贷款程序复杂繁琐,手续办理时间太长,且收费高,最终导致民营企业需要支付过高的筹资成本。

3、财务风险控制缺失。财务控制在企业则务管理工作中属于核心部分,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则务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则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起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大多存在着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情况,并且资金管理不严,资金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企业资金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大大降低了资金实际使用效率。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内部原因。(1)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往往采取简单的家庭式治理结构,向成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而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势必凸显其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固有问题,并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随着民营企业成长和扩张,这种简单原始的公司治理结构势必无法满足需要,而其管理环境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造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更多的利益冲突,产生更多的成本。(2)缺乏内部控制与 风险管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而成长型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多都应归咎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对于仍在摸索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民营企业,其管理者往往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具备正确的风险观念,很多民营企业由于人员、机构和管理成本所限,不愿或者暂时难以专设内部控制机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很难建立。(3)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夹缝中产生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这些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财务知识。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财务人员听命于管理者的意志,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这些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外部环境制定财务战略,即使是日常的财务决策也缺乏科学性。而业主又不敢放手引进外来专业人员,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2、外部原因。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具体分析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向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但是引发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还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防范制度。企业内部体制的健全还要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综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筹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有效结合,对于资金的额度以及期限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估算出成本,对成本进行控制,管好资金,将资金用在正道上。另外,还要制定出一个还款的计划。财务要做到严格的事前控制,做好预算工作;做好资金的事中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的有序流动;事后还要构建一个资金审核体制。

(二)选择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1、筹资风险的管理策略。资金结构具体指借入的资金和自有资金两者间的比例。最优的资金机构指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的风险范围之内,在总的资金成本最少且企业的价值最大的时候的资金结构。可以用负债的比例去表示最大的筹资风险。一个只具备自有资金而没有借入资金的企业尽管实现了无筹资风险的愿望,但是它的总成本是比较高的,也不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债务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总额降低了,进而收益也可以增多,但是筹资的风险会愈加的大。

2、投资风险的管理策略。作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要内容组成部分的投资决策可以直接左右到企业在长时间内的经营效益以及资金结构,投资决策一旦失误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令企业遭遇困难险境甚至破产。在选定投资项目之前一定要对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进行缜密的研究,要秉承投资决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对投资资金必须合理配置,处理好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散开来。

3、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在对客户的赊销行为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好、信誉不高、来历不明确的、负债比例高的,上一次的赊销还没有结账的企业都不应该再次给予赊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资金不外流,避免给企业带来亏损。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货款的回收考核制度去强化收款、企业可以将货款的回收程度作为销售人员的重要考核标准,还要和企业的内部经营责任联系起来,共同促进货款的及时收回。

(三)加强日常资金管理以保证资金合理分配。一定要做好信用调查和评价任务,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强化存货监控,预防信用风险的产生,进而盘活存量资产。另外,要配置好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比例,要对短、中、长期的负债进行均匀的安排,还要对期间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试,在保证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尽力将资金的使用率用到最高。(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它通过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来预知财务风险,分析企业的实际财务运行数据,及时地向管理层汇报相关的风险,以做出预防风险的决策。中小企业应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促使管理者及时改善经营管理,防止陷人财务危机。首先,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预警短期风险。为此,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科学规划现金的流向与流量,合理调度资金,加强现金管理来实现短期财务预警;其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预警企业筹资风险。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财务风险现状,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企业发展潜力和财务结构等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设立预警指标的临界值。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内部制度不完善,缺乏风险意识,容易因为财务危机而破产,本文虽然对于民营企业目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提出了小的建议,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目前的状况,制定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机制,重视事前事中控制,科学地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才是当务之急。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实现企业目标,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

作者:于春晓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占荣.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2)

[2]丁洁.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76)

第4篇

一、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资本结构失衡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初期资本匮乏,资本组成单一,致使许多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经济学原理指出现代经营中要多运用负债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但是,具体就我国而言,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进行转变,这一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负债的运用必须谨慎、适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表现为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企业过度筹资举债,大大增加了财务负担,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是30%以上,有的高达80%以上。资金结构失衡导致企业财务负担上升,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若不能按时偿债,企业还将面临丧失信用、违约赔偿,甚至导致破产的局面。

(二)融资困难

我国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以及非正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但是在上述融资渠道中,中小民营企业都遇到了种种障碍。首先,中小民营企业在各大商业银行贷款困难,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从各大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极其困难,各家商业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中,民营企业只占21%,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比率更低。其次,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受限,难以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是优先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

我国尚未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体系,无法从企业前景、信用调查等方面为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同时银行贷款往往带有经济政策导向性,手续繁琐,融资成本较高,最终能够取得贷款的企业数量也是很有限的。

(三)资金流动性差

1、各业务部门主动性不够

各业务部门只是为了满足财务部门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而进行管理,没有对本业务部门资金收支进行准确度量和预测,尤其是对资金收入的预测相对忽视,且缺乏科学的预测方法,准确性重视不够。

2、商业信用风险

在经济疲软或市场竞争加剧的时候,商业信用具有较为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商品、开拓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大量赊销,为客户垫付相当数量的债权性资金,货款不能及时回收或超过预期还不能确认回收金额,形成坏账风险。同时产生债权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费用。

3、存货管理水平落后

由于中小企业人员较少,缺乏对销关键环节的市场预测和监控。易造成企业存货积压使资金周转速度减缓。同时,存货管理不规范,容易造成账实不符。

4、管理模式落后、内部控制体系缺失

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中小企业老板不了解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者也是经营者,决策权高度集中,运作程序简单,管理行为缺乏独立性。往往采用家族化管理,聘用的财务管理人员多为亲属。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漏洞,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二、规避和分散财务风险,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完善组织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是要完善企业管理结构,从家族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调整资金及资产结构,减少和降低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使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注重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谨慎签订合同,定期分析账龄,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合理制定收款政策,控制风险,减少坏账损失。对于存货,在保证生产和销售顺利进行的同时使存货总成本达到最低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调查、总结已有的经验,运用存货管理中的最佳订货批量模型来确定存货量,以减少损失。同时,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

(二)强化风险意识观念

现代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各部门、各级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将其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三)选择资本结构、降低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的目的是发展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科学融资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事先要做好财务预测与计划。要根据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及短期生产经营活动,预测出对资金的需求量。同时,要认真分析、评价融资的各种因素,制定好融资规划,合理安排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的比例。企业销售收入的规模决定了企业的负债临界点。负债临界点=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借款年利率。若超过这个临界点,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因此,要促使企业在融资后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

(四)适当采用防范风险的技术方法

一般来讲,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风险,股权投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风险,所以,企业在理财投资时,要尽可能采用风险低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通过回避法减少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通过分散法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充分利用日渐成熟的保险市场,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购买财务保险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或者将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也就是使用转移法来降低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

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风险 制度设计

1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1.1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是指民营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存在的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或可能性。

1.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负债经营和资金周转慢,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源于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财务决策失误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催化剂,而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又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1.3 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2008年以来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世界经济动荡不定,危机四伏。纵观欧美很多“巨人”企业如英国的巴林银行、韩国的大宇集团、美国的安然公司、美国雷曼兄弟集团等企业相继破产。我国数家上市公司也沦为ST行列直到退市,有的在濒临破产边缘徘徊。这一切让我们意识到民营企业自身潜伏的财务风险与危机遇到外界环境因素的推动就会爆发。前车之鉴,使我们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与必要。

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2.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因企业筹集资金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目前企业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有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两类。所有者权益是股东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包括企业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这部分资金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不用还本。负债是企业的借入资金,包括企业从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借入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这部分借款需要在一定时期还本付息。无论是企业的股东还是债权人等把资金投放于企业都是为了获得满意的报酬。企业有偿使用这些资金,必须从其经营收益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支付给投资者,还必须在财务支出中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偿还到期的债务。如果企业筹资活动组织不当,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经济效益下降,就会引起不能及时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或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2.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是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会可能有收益受损甚至蚀本的风险。它也是一种经营风险,通常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只有风险和效益相统一的条件下,投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类型主要是相关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这些投资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金额大、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系数高。所以民营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投资决策失误、投资会形成不合理的资产结构,预期的投资效益就会达不到,从而影响民营企业的运营,这种影响可以让企业发展倒退几年或者几十年,严重的会使企业濒临倒闭。

2.3 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在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过程中,由于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致使应收账款无法全部收回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资金回收风险由客户超过规定信用期限付款而产生的拖欠风险和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产生的坏账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的产生将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仅使企业再生产资金相对不足而且使应收账款成本增加,更会使企业的税收负担和现金支出增加。当然,风险和收益同在,应收账款在给企业带来风险损失的同时,也会扩大销售和增加盈利,从而带来风险收益。因此,民营企业应权衡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在利用应收账款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同时,注重对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2.4 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收益分配不当导致的财务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包括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和股东、员工积极性降低的风险三种。虚盈实亏、过度分配的风险是指民营企业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当或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虽然账面盈利,但由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当或通货膨胀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实际上是不能够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降低企业偿债能力的风险是指民营企业过度发放盈余或选择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加大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股东、员工积极性降低的风险是指过度保留留存收益,会引起股东及员工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当企业保留盈余时,其假设前提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未来收益,但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的激烈,其投资报酬率长期是逐渐下降的趋势,当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无法满足股东和员工的最低要求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3 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制度设计

3.1 针对筹资风险的制度设计

避免筹资风险需要考虑的方面是。一是提高企业信用。企业的信用等级越高,越为社会公众所信任,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也就越容易反之,若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社会公众对该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表示怀疑,则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就比较困难。企业只有积极参加信誉等级评估,提高信用等级,才能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及时有效地筹集到所需资金。二是合理确定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对一个企业来讲,资金不足固然要影响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但资金过剩也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果,因此,企业筹集资金的数额必须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来确定。对于还款期限,企业应尽量使之分散化,这样,就可能用实现的利润逐期偿还债务,避免还债高峰,从而降低企业筹资风险。

3.2 针对投资风险的制度设计

从预防角度来考虑,企业应在投资项目开始以前,通过加强可行性研究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国家经济政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资源供给情况等内容,从而正确选择投资的最好时机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测算各种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现金流量,来选择正确的投资方案。从分散的角度来考虑,由于风险是未来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要合理选择各种投资工具和应用金融工具和手段来防范财务风险。投资于外币资金时,应尽量选择硬货币,减少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应用金融工具和手段,将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转移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3.3 针对资金回收风险的制度设计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企业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对大宗购买的客户,要预防坏帐损失的发生。对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要慎重选择结算的方式,最好选择即期结算方式。注意评估对方的资信状况。资信状况是指一个企业在经济交往中,贷款的结算与支付是否足额及时,遵守合同,格守信誉。一般来说,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资金收回的风险较小,资信状况不好的企业,资金收回的风险较大。加强销售货款的催收。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对于超过期限的应收账款,应区别超期的长短,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

3.4 针对收益分配风险的制度设计

要避免收益分配风险,关键在于民营企业能否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不能过分强调民营企业的利益,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不能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既要控制资金成本,又要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总之,对于任何一个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其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应及早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于未然,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朱勇.探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09.

第6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改进方法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因子。但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核算不规范以及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等。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重视其财务管理改进办法的探索。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家族式财务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在民营企业中,其很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绝对地位,财务管理方面的人员也大多是家族成员。在部分民营企业中,居于财务管理岗位中的家族成员并不具备全面的财务管理技能,又加上精细化分工机制的缺乏和越权行为,使得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极为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也流于形式,财务数据信息存在失真问题。这极大的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认为,在民营企业中,其主要工作内容是登记企业中的出账、入账并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编写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中的所有数据主要来源于税务发票,并且此项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在此种认知的影响下,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于相关数据中的问题不会认真思考,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极低。这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工作人员不重视企业的资金流向,对每一阶段的的财务信息也没有进行严格把控。因此没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数据,增加了财务风险,弱化了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力有待提升

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都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然而在民用企业中,其存在较大的财务内部控制漏洞,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不明,会计、出纳以及审计之间没有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内部监督处于失控状态。再加上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流于形式,审计与财务职责混淆,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使得民营企业存在较多的烂帐和坏账问题,降低了企业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长此以往,民营企业很容易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缓慢和资金受困难等问题。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看,其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升,部分会计工作过人员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以及敬业精神都还需要强化。在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工作能力不高,在工作中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引,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再加上,很多中小型民营管理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是同一个人,其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主要是听从管理者的安排,使得企业所获得的财务信息真实度有待考证。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是登记相关信息和编写报表,由于其认知的缺乏,财务人员通常不会主动分析数据信息,也不能够发现会计信息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强化

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加,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民营企业规避风险。但在民营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中,其缺乏风险评估部门,不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工作。其次,民营企业自身的规模一般较小,其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程序不透明,信用等级也比较低,这些固有缺陷进一步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再者,在生产经营上,民营企业对风险的关注力度不够,对风险控制的投入力度也不够,不能够较好的防控风险。

二、原因分析

(一)规章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企业规章制度、内部控制机制、会计基础以及职权分配制度都还不完善,企业运行的秩序相对比较混乱。再加上管理人员过渡重视生产和销售,对理财的关注不够,使得民营企业在运营中出现了财物资源的浪费问题,制约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二)缺乏危机意识

由于民营企业存在严重的家族式成员问题,在财务管理中,这些人员不仅缺乏工作经验而且也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再加上各项决策都是由经营者自行决定,但并不是所有的经营者都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较高的财务素养,这极大的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管理技能较差

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其财务管理人员主要是家族内部成员,由这些人员所组成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技能和雄厚的财务知识背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了财务管理质量。其次,民营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存在盲目接受经营者命令的情况,财务数据失真问题存在,并且工作人员不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系统的分析其已经掌握了的财务数据信息。再者,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不会在财务人员入职前进行培训,不仅使得财务人员流动频繁,而且还会降低财务核算质量。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改进方法分析

(一)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民营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因子,其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居于战略地位,民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获得自身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摒弃之前的传统认知,不能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财务信息的记录上而必须要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准确记录并分析处理企业中的财务数据,强化对财务预算项目的管理,做好财务结算工作。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利用己有的财务数据对民营企业中的资金资源进行调整,优化资金资源的利用结构,以保证其财务资源处于最优化状态。

(二)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在民营企业中,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财务人员的素质决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工作技能和财务知识,还必须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综合素养,以便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民营企业的运营中,需要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会计技能,全而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做好财务人员的激励工作,让他们都完全按照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具体而高,民营企业可以采取思想与法制相结合的教育体制,引导工作人员的思想,并深化其对税法和会计法的认知。其次,民营企业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帮助他们与时俱进,获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能,提高其业务技能。再者,民营企业要强化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职业操守,并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此外,民营企业还要建立健全内部惩罚制度,严格打击违法乱纪行为和假账坏账行为,加大财务工作人员犯错成木,以此全而提升其素质。

(三)加大内部控制力度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质量,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又离不开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因此,为了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必须要加大对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人员的工作。具体而高,在内部控制中,要依据岗位选择管理人员,并将会计、出纳与审计等财务职能部门分开,让其处于独立办公状态,形成三足鼎立,让其相互监督。这三大部门要形成独立体系,并让审计部门为财务的核实检验提供切实数据,强化审计部「〕与其他两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让其共同发挥保护民营企业财产安全的作用。在民营企业中,加大财务内部控制力度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为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打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一般而高,民营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其在财务管理方而的重视度相对缺乏,风险预测控制体系也还不完善,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地域财务风险。为了提升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其运用财务信息的能力,发挥其对财务风险预警方而的作用_具体而高,财务工作人员要对各类会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了解民营企业的生产运营状祝,利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分清主次风险,事先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减小财务管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c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在民营企业营运过程中,周转时间短、形态变化大的营运资金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提高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首先需要做好生产环节的经营管理工作,依据民营企业生产的实际情,控制好营运资金的使用量,并烙守勤检节约传统美德,挖掘资金潜力,有计划的使用资金,进一步提升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现金和}存款管理中,需要遵循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定期核定民营企业中的现金限额,将管账和管钱的财务人员分开,让其相互牵制。同时,民营企业要做好银行存款的结算和清查工作,以保障存款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存货管理方而,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规范物质采购、领用程序,强化对样品的管理,做好存货的盘点工作,避免其在财务管理中出现漏洞。在应收账款管理方而,要严格调研评价赊销客户的信用,做好征信工作,按照规定日期及时收取相关账款并妥善处理死账和呆账

四、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新形势 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新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并在新形势背景下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由小微企业或是手工作坊等家族企业发展壮大而来,在发展中创造显著业绩,还有一些民营企业虽然成立时间短,但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洗礼,迅速构建系统化管理框架,顺应市场规律,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为了规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资金风险,民营企业必须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强调财务管理的独立性。但就目前而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制约民营企业发展,这就赋予本文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一定现实意义。

一、新形名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意义

在现代化技术不断革新形势下,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并受“一带一路”宏观环境影响,要求民营企业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民营企业要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重视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实现新形势下的发展任务。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配置资源

在新形势下进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构建规范化管理制度,约束财务行为,提高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为民营企业各项决策提供依据。而这一举措帮助民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结合民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财务规划,在科学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企业资源流动监管,进而维持良好的财务情况,促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

(二)集中财务力量

在新形势下进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可以集中企业财务力量,通过财务目标引导企业资源朝着战略目标发展,以利益最大化为基础,对民营企业财务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加大投资获取大收益,并与企业战略融合在一起,形成战略经营中心,进而构建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纽带,提高财务管理效益。

(三)加大成本控制

在新形势下进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可以加大企业经营成本控制,明确企业盈利空间因素,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将其内化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拓展经济市场所占份额,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一层面上看,立足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通过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流程,加大对资金流向跟踪,控制民营企业在生产、流通、储存、销售等经营环节成本,规避资金风险,以达到民营企业稳定长久发展的目的。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存问题

(一)产权模糊

从根本上而言,民营企I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很大部分源于产权模糊,产权制度的不明确使得民营企业无法正确区分家庭财产与企业财产,对企业产权随意分配,却没有按照资产流程进账,进而存在财务管理漏洞。这种原始产权界定模糊除了源于家庭成员产权界定模糊,还源于民营企业和外界产权的模糊,使得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界定不分。

(二)模式僵硬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以家庭式管理为主,所有权和经营权几乎一致,投资者即是经营者,这种模式会增加财务管理难度,领导者集权现象过于突出,很容易出现越权行为,无法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而使得民营企业管理管理模式过于僵硬。

三、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

(一)构建科学化财务管理体系

相比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属性和运行管理特点,使得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结合企业现有资源,构建科学化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会计制度,遵循操作原则和强制原则,使得财务管理机制符合民营企业发展要求。对此,民营企业要设立独立财务管理机构,赋予财务管理机构足够的财务监管权力,负责资金融通、工资核算、现金出纳、预算编制等一系列财务工作,规划现金制度和报销制度方案,提高考核力度和监督力度,以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

(二)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在新形势环境背景下,民营企业要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满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日渐复杂的需求,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财务控制系统形成有利支持,进而促进民营企业财务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将民营企业各个部门经济活动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财务信息的直观性,有利于管理者的监督和调控。在此基础上,将财务控制渗透到各个组织管理阶级中,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控制,形成信息对比,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对经营者财务行为进行约束,设立财务审计机构,与财务管理机构相分离,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

(三)构建日常经营活动管理机制

在进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要结合财务信息和企业经营现状,制定财务战略,加大财务风险控制,并找出衍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做好风险预防和应急预案,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基于此,财务管理人员要构建日常经营活动管理机制,从日常财务控制入手,保证日常现金流量的合理流通,明确现金流入方式与流入实现,并做好未来资金需求的预测,及时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充足资金,进而保证民营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规避资金风险。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要加大库存管理力度,防止库存量过大而造成资金流动危机,合理监控销售资金和仓储情况,合理控制存货,进而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的研究,得出:

(1)结合新形势,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可以合理分配资源、集中资金力量、加大成本控制,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

第8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多元化经济格局逐步形成。民营企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而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效的财务管理。本文从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创新财务管理目标、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建议,以期对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有所参考。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财务管理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在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对其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受到民营企业内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一)外部环境制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1.观念歧视仍不能消除。改革开放30年,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超过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偏见,要想完全消除“防私”观念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2.市场准入仍受到限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行政性垄断,公平竞争在部分产业中未能完全形成,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受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目前民营企业所进入的产业范围仍然狭窄,尽管一些行业和领域已无公开限制或表面上虽已开禁,但仍主要局限在传统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我国政府部门仍然存在“重管理、轻服务”倾向,对民营经济提供公共服务明显不足。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但是仍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投融资体系等。

4.法制环境仍不健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公有和非公有产权实际地位并不完全平等,民营经济财产权利的保护水平较低,市场经营环境不佳。

(二)内部制度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僵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领导者集权现象相当严重,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

2.企业内部未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严,在实际财务管理中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未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3.投资决策缺乏科学可行性分析。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投资缺乏整体战略意识以及科学可行性分析,表现为财务预测简单,容易盲目投资及投资者一人拍板,极易引起决策失误。

4.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经验和有力措施,不能为决策者提供有用财务信息。

上述民营企业内外不利因素制约着民营企业发展,而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财务管理内容不全面、财务管理缺乏创新意识、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问题成为其中重要的障碍性因素。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创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分析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首要地就是创新财务管理的理念。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集约型财务管理模式,树立成本管理理念、货币时间价值理念、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信息化管理理念等,运用现代化、国际化的财务管理思想来“统领”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运用现代财务会计数量分析方法、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全面、快速、精确地搜集企业内外部信息,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符合企业发展、行业竞争的需要,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创新财务管理目标

创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规范民营企业管理、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1.财务利益主体多元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的财富、价值不再仅仅归“家族”所有,债权人、员工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也是企业财富的拥有者,尤其是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来说,企业的财富还归广大的投资者所有,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必须树立财务管理要满足众多相关利益者需求的财务管理目标。

2.注重成本管理与费用核算。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提高定价的主动权就必须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竞争力,从源头上加强费用与成本核算的控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分析企业必要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传统的财务会计现代化的管理会计转变,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达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三)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民营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创业初期,财务管理的重点是筹资,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的扩大,财务管理内容会变得更为复杂。

1.注重预算管理,针对民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环节薄弱的特点,在企业内部实施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将企业的发展计划、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的盈利目标结合在一起,设置阶段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落实、分解、调整、优化以及严格执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的决策。

2.提升财务资产投资管理能力,盘活企业资产、提升企业资产的运营能力,比如,科学地选择财务杠杆,优化利润分配,制定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财务投资方案,尽量不用短期债务进行投资,尽量降低财务销售成本等等,这对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1.完善民营企业财务分析评价机制,企业财务分析是企业评价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公司在评价其经营绩效时,不仅需要采用传统的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其财务分析机制,利用市场附加值、自由现金流、经济附加值等。在分析企业财务的时候,将知识资本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知识资本价值的评估,企业可以向信息使用者披露其在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投资收益信息,从而提高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了解。同时,企业利用知识资本的利润率、利用率和创新力等指标,充实财务分析内容,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评价目标。

2.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财务风险控制导向为原则,针对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潜存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实效性、针对性,将财务风险防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解决民营企业财务控制“不力”的问题。

第9篇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在我国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却是: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受到融资困难和投资领域限制,降低了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缺少应有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的问题。

二、制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个人储蓄和民间借贷;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民营企业高速发展通常伴随着高风险,这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很顾虑。其次,在经营战略上,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四重”战略,而民营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低,银行出于风险考虑无法提供支持。再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环节多,手续杂,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高频率、小金额、快周转、强时效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2、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有关信息分散,银行不易收集,贷前调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不熟悉金融政策、信贷政策,一些拥有偿债能力的企业,实质要件已具备,形式上却不具备贷款的条件,例如房产证、土地证等产权证不齐全等。这往往造成两难的局面:一边是企业抱怨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另一边则是银行顾虑重重,感觉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把款贷出去。

3、抵押和担保是制约民营企业获取贷款的瓶颈。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缺少有效抵押物,而且抵押、担保手续杂,费用高,企业无力承受。虽有部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但被担保的贷款品种单一,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和企业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几乎没有,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也很少;难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4、诚信缺失加剧了民企的融资困难。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诚信,骗取银行信用进行企业的扩张,致使银行面临巨大的信贷风险。虽然,这只是个别民营企业的做法,但却会产生“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不良影响;此外,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的负面影响更加剧了民企的融资困难。

(二)投资领域受限制,投资成本高、风险大

1、民营投资领域仍受限。尽管国家强调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但垄断行业仍存在歧视性的准入政策,民间资本难以进入。二是有些领域虽然放开,但仍存明显的不公平竞争。三是审批环节多,准入条件苛刻。在参与国际竞争上,民营企业也存在许多限制。如进出口方面,获得经营配额许可证的商品较为困难;对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权以及工程劳务承包权方面还没有放开,致使其“走出去”没有合法的渠道等等。即使在允许进入的领域,民间资本的审批程序也要复杂、困难得多。

2、资金成本高,对投资风险缺少认识。融资难造成民营企业的资金紧张,投资所需的资金缺口多靠民间借贷,即使能够得到银行的贷款,所负担的利率基本也都是上浮的利率,融资成本都比较高。高的融资成本必然要求要有高的投资回报率来收回投资成本,增大了投资风险,限制了民营企业的投资范围。其次由于财务管理落后,缺乏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分析,不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盲目跟风投资,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三)管理粗放,忽视企业财务管理

1、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一是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不足,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实际实施出现了问题,二是家族式企业成员有特权思想,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愿意下放权力,使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2、对财务管理的作用不够重视。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记记账报报税,不会带来经济效益;不重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只对货币资金的收付及费用控制比较严格,而对于非货币性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档案文件资料的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原始资料记录对实物资产的控制缺乏效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

三、改善制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加快民营企业发展

(一)完善和调整民营经济融资体系,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引导,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来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如江西在推进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政策时,就采用了存贷挂钩的办法,哪家银行愿意做,社保资金就往哪家存,在实施的当年全省落实小额贷款3个多亿。

2、加强银企合作。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的了解,根据企业需求开发金融产品,简化手续;企业应当熟悉信贷政策;加强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准确提供企业信息资料。通过银企沟通合作,降低双方在资金借贷方面的成本。

3、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严格失信惩戒可以发挥两个机制的作用,一是政府部门要依法行使对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二是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商务惩戒作用,增加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改善诚信经营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4、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资。通过吸收员工入股,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宿感,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改善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

1、改善民营企业投资的环境。民营经济是从资金、技术门坎低的竞争性产业领域生存并发展起来的。目前民营经济在经济和技术实力等方面都大为增强,已经具备了进入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的能力,进入的门坎只剩下政策壁垒。市场准入的限制制约了民营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民营经济投资法律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解放对非公有资本的束缚,在经济领域全面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对内开放。

2、民营企业应当建立长远的经营目标,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正确制定投资决策。充分考虑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的管理能力合理选择投资项目;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重视投资项目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分析,正确认识和对待投资项目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强化民营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理清股东与企业法人的区别;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管理者应起带头作用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经营管理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企业内控的总体效果和主要风险;内审部门应对内控系统定期进行独立、有效和全面的评价,并及时将结果特别时所发现的内控缺陷向企业领导层直接报告,加强监事会对内控制度系统的监督作用。

2、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定额管理、财产清查及盘点、财务预算编制、各项资产控制、成本费用利润分析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正确运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的方法,评价和选择投融资方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率。

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并购重组 财务风险

一、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

(一)并购重组的动因风险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风险是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动因不明确导致并购重组过程困难重重,效绩不明显。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存在一定的政治干预,政府为了发展劣势企业减轻财政负担,强制性指导劣势和优势企业进行合并重组,这不仅不能创造出更高的利益,反而会降低企业资源流动性。企业双方在并购重组前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只关心对方的资源和优惠政策,并购动因不明确,这实质上并没有改变两个企业的产权,并购融合效率低,因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确定目标并购企业时,双方企业应对自身资产负债进行评估,供双方参考,作为成交底价。但是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国有企业不能客观公正自我评价,甚至出现故意隐瞒负债状况,导致后期合并重组时出现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并购重组前采用的是重置成本法,将目标价值企业等同于企业价值评估,忽略并购重组后企业整体价值,不能对比并购价值,这种并购行为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并购企业税收风险

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对象可能是国企,也可能是民营企业或外企。众所周知,国企和外企管理相对规范,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需要完善、提升的地方。无法否认,众多民营企业存在“两本账”的情况,其大多采取隐匿收入、现金交易等手段偷逃税收;国有企业在并购该类企业成功后,可能面临被补缴税收的风险。

(四)融资支付风险

国有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资金,而资金的支付存在一定风险,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融资风险,并购资金通常包含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方面,内部融资不需要企业偿还,但因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会降低企业资金周转率,无法应对企业突发的财务风险。外部融资可能会分散企业所有者权益,造成企业对外负债累累、内部资本结构混乱,其造成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二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表现在因支付现金而产生资金流动性、汇率、税务等的偿债,所造成支付方式、结构不合理造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

(五)整合期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整合期在整个并购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并购重组后的整合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国有企业并购的成功率较低。企业并购整合期包括战略整合、人力和组织整合、财务整合等,涉及面较广,若没有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很容易造成企业财务运作不当,造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

(一)明确并购重组目标动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根本动因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和市场占有率。所以国有企业在并购时应时刻关注这两个目标,规范政府行为,适当干预并购企业,关注劣势企业的优势企业合并的关键点,关注合并后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能够有效缓解政府负担,增强合并企业的发展能力。注重合并企业的产权变化,保障企业并购重组的实质性,才能够有效推展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工作,促进社会资源整合,创造更多价值。

(二)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完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建立企业评估法律政策,保障企业并购重组自我评估的真实性、合理性。国有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并购价值评估、杠杆融资等方面工作。价值评估体系是以企业并购战略为思想目标,定性、定量的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行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营运情况,确定目标企业范围。同时国有企业应认真做好自我评估工作,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状况,客观公正自我评价,为并购重组后的价值计量做基础,避免企业财务风险。

(三)税收风险防范

认真履行并购尽职调查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和评估等中介机构在尽职调查和并购过程中的作用,在资料数据完整的情况下,评估税收风险,提出并购实施的具体方式。为彻底防范并购后的税收风险,可建议被并购企业补缴税收或采取收购资产的方式来完成并购,避免股权收购完成后的税收风险。

(四)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防范企业融资支付风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科学构建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支付成本。首先国有企业优化企业融资管理,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合理运用企业内部资本和外部债券,能够提高融资弹性,切实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注重融资工具的重要性,在会计评估、工商注册促进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五)重视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首先应提高领导对企业并购重组的整合期的财务风险重视,重点关注并购期后的财务整合,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招聘专业财务人才或实施委派财务负责人制度,配备专业设施,为合并后的企业做好债权、债务等财务整合。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度,改善国企存量资金、资金流失等问题。同时对不良资产、获利能力弱的产业进行合理处置,明确并购重组后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完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企业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建立奖惩机制,规范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在国内愈演愈烈,为扩大企业经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竞争力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财务风险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国有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应合理分析可能发生的原因,及时提出防范措施,才能使国企并购能够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乏

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是影响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民营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财务管理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家族式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民营企业财务人员尤其是出纳人员一般由其亲属担任,这些人大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会计知识,这些人员对财经法规制度了解,更难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二)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到旧的财务制度的约束,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滞后。多数民营企业家只注重生产和技术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这一切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反映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便是滋生了许多不科学的做法。许多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只注重眼前利益,经常会决策错误,造成盲目投资。

(三)财务管理制度欠缺

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性值得怀疑,账实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在内的会计核算程序并不能得到保证,从而严重影响到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使财务信息失去应有的经济价值;企业账面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据有关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财务上的内部控制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就根本没有设置。对会计职责的分工不明确,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审核程序,就容易造成资产的内部盗用和流失。

(四)税收筹划意识淡薄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会计人员不能很好地领会国家的各种税收政策,从而不利于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更有少数企业领导者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资料,以达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没有考虑从税收筹划角度进行合理避税。

二、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融资环境

(1)借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等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拥有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还可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促进建立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2)对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为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同时运行负荷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二)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岗位要积极从采取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并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鼓励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实施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划分收入、成本及费用中心,同时企业要实行会计电算化,把重复的、繁杂的计算交给计算机来处理,让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中解脱出来,进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企业管理者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伴随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这是民营企业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1)以人为本观念企业财务活动的成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重视人的作用与人的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只有以人为本,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实行民主式和参与式财务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员工在不断的学习与知识积累中,实现个人潜力的外化,才可能使个人、企业和社会都获得自我实现和发展。

(2)现金流量观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从获利性经营中获取现金的可能性、企业内部产生现金能力的大小和企业外部获取现金的相对可靠性等方面来评价企业的生存能力。如果没有现金流量,企业的资金周转必然受阻,企业就难以生存下去。不管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会计账面利润有多大,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保持财务生存能力,这也是民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四)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

(1)加强库存管理,实行定期盘点和对账制度。规定各项财产物资的购入、收发、销售、盘盈、盘亏、毁损的有关手续和管理制度及定期财产盘存制度。

(2)强化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除加强收账的日常管理外,将工作细化,针对不同账龄应收账款采用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提前准备,充分估计其对损益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课后建立信用档案,凭此档案给不同的信用待遇。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民营企业在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都相对薄弱,七财务风险防范难度较大,要从技术和制度方面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开展措施,用制度来规范限制企业个人行为,防止企业管理者个人说了算的弊端,来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五)利用税收筹划行驶合法权益

(1)选择恰当的经营组织形式减少纳税次数。我国税法对公司制企业和合伙企业作了不同的纳税规定,如对公司制企业需要征纳两次所得税.一次为企业所得税,另一次为个人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而对合伙企业只需就各合伙人分得的收益征纳一次个人所得税。不同的经营组织方式带来的企业税后净收益亦不同,对其选择是民营企业税收筹划不可忽视的方面。

(2)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合法减少计税基数。税收与会计是紧密相连的,企业在处理同一经济业务时有时有几种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核算方法涉及到的税收是不同的。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如成本核算、费用分摊、利润分配等都规定了具有一定弹性和灵活性的核算方法,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就有不同的选择方法,企业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利用选择性条款,将费用充分列支但不要超过限额,通过对成本内容的计算和组合,使得企业当期组合成本最大,计税基数合法减少,以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三、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3-0049-03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国际上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了财务危机。例如,美国安然公司(Enron)超过12亿美元的假账;美国世界通信(Wofldeom)一年中虚增38亿美元收入和16亿美元利润:意大利帕玛拉特近40亿欧元的财务黑洞等令人触目惊心。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仍居高不下,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2006年平均为56.8%。民营企业短命现象仍较普遍,据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10年,不少名声显赫的企业。如巨人集团、三株实业、德隆集团、格林科尔等都似昙花一现,还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则负债运行,勉强维持。导致这些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较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和防范机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有关财务风险的认识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危害损失观”,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危害和损失;二是“收益差异观”,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差异:三是“不确定性观”,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经过系统对比分析。本文将企业财务风险定义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受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出现与初衷利益相悖的潜在损失。它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三层管理属性:一是由资金运动而引起的风险;二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三是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潜在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源于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又包括内部管理因素。内、外部因素的变化都会产生或改变企业的各类风险,而各类风险最终表现为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既反映了各类风险的一般性规律,又蕴涵着自己的特性:

1、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产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

2、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4、随机性。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因素是复杂的、多变的,既有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国家和地区性经济政策调整、金融市场波动、科学技术进步、竞争对手成长等因素的影响。又有企业内控制度、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事先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准确把握,即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事先难以准确预测。

5、收益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对我国企业而言。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收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筹资规模策略不科学、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筹资方式及时间选择不恰当、信用交易策略和筹资顺序安排与企业的发展不相称。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风险、利率变动、物价风险。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等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此外,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全面,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会计因素

首先。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普遍较低。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营决策的影响程度很高。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决策者对企业以往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形成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其次。会计制度约束性。会计信息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虚假的会计信息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加大市场风险。而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经济主体,其财务风险水平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稳定财务运行、降低财务风险显得十分重要。

(四)外部法律的不健全

企业财务管理是在国家的法律和企业内部制度下进行的。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外国企业纷纷进入我国,我国内部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国家对于外来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内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竞争不平等的现象,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这就需要国家制定应对全球市场的健全法律,以保障企业的平等竞争,降低企业的风险。

(五)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我国企业的监管和考核机制还很不健全,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资产监管机构,但管理活动中的政府作风依然十分严重。直接干预企业运作、以管理代考核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受到很大干扰。进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构建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在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达到了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作风好、技术强、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队伍。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是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的自控,其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根据决策的特点来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身的失误。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风险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其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提出解决方法;要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一员。与生产、市场、人事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风险。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同时,聘请中介机构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进行评价,接受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并及时加以整改,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