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业考察报告

产业考察报告

时间:2022-09-17 17:4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业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产业考察报告

第1篇

一、英国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调整过程

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20世纪初,英国还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工业大国,但由于结构调整缓慢,20世纪同时也成为英国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加快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之前,英国和美、德等国一样,也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进程缓慢,且成效并不明显。总体上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早在19世纪8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经济仍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先后被美国、德国超过,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地位开始削弱。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主的产业结构一直是英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这种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德、美等国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并拥有了一定的独占优势,而英国仍固守传统工业优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对传统工业投资的增加、劳动力的扩大以及产量的提高来实现,缺少技术变革,导致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逐步减弱。

1914―1945年,是英国经济转型的起步阶段,结构调整主要在工业内部。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削弱。特别是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英国传统工业部门受到沉重打击,煤炭、纺织和机器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幅下降,造船工业生产几乎停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被迫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即对传统出口工业进行消肿,加大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新兴工业的投入,同时从致力于发展外贸导向型的国际经济转向发展国内经济。这种调整,在工业化革命晚于英国的美、德等国于19世纪80至90年代左右已经开始,英国不仅在时间上大大滞后,且调整过程也相对缓慢。新兴工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就产值、就业人数和重要性而言,还不能取代传统工业的地位,即使在1932―1934年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新兴工业仍只占就业人数的7%和总净投资的3%。旧的优势失去的同时,新的优势迟迟没有建立,是这一时期英国较快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战后直到70年代,是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相对衰落最快的时期。主要原因是英国在新的技术变革中,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西德、日本等国。在经历五、六十年代短暂的制造业黄金发展期后,英国经济总体上“停停走走”。到60年代末,由于结构调整滞后、技术创新乏力、工业设备更新缓慢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加之二战后帝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英国丧失了在殖民地享有的特权和有利市场,特别是1972年“帝国特惠制”取消后,与英联邦各国的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60年的40%降至14?郾5%,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一时期,英国患上了以增长停滞、严重的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三者并存,以滞胀为主要特征的“英国病”,经济实力大大衰落。1950―1973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3?郾0%,远低于美、德、日等工业化国家。同时,英国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例由1880年的22?郾9%下降到了4?郾1%。这一状况,客观上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要求。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对英国工业生产造成较大打击。作为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英国在面临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污染的同时,也日益受到资源短缺的巨大压力,继续执守工业已难以为继。在这种压逼下,英国逐渐认识到必须限制大规模制造业在本土的发展,促使生产型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大批量、低成本生产转向数量少但更高端的产品生产,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得丰厚的利润。于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开始由工业内部转向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战略举措。不过,从石油危机引发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到最终确立以服务业为主,前后也花了近20年,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经济继续衰退。1974―1979年,英国经济年均增长仅为2?郾2%,而通货膨胀率年均12?郾5%,在主要工业国中最高。伴随着经济的低迷,服务业却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战后英国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卫生教育、公共行政等非物质生产部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则是6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工商业企业合并整顿,迫使大量工业企业职工转到交通运输、商业服务、财政金融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推动了服务业加快发展。到1980年,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970年的42?郾7%继续下降至40?郾2%,而服务业则由52?郾5%上升到57?郾6%,10年间上升了5?郾1个百分点。

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浪潮的冲击下,英国的经济政策转向强调增加经济供应,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政府提供巨额资助,鼓励工业部门积极采用微电子、光导纤维和光电子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材料,使高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80―1986年间,高技术部门年均增长达31%,远高于同期制造业增速5%,同时企业新产品投放市场比例逐渐在西方国家中位居前列。另一方面,政府对传统制造业、煤炭采掘业的补贴大幅下降,使得长期依赖政府补贴的纺织、造船、机械、钢铁等产业大幅度萎缩。其他一部分制造业,如航空、汽车、化工、机电、石油等在市场竞争中,逐步从规模型生产向高端的设计、集成、概念化产品和附加值更高的品牌产品方向转变。同时,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咨询性产业的扶持力度。但这些政策最初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因受整个西方经济衰退的大势影响,1979年7月开始,英国又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直到1983年初复苏后结构调整效应才真正释放出来。撒切尔夫人执政近12年,英国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效率明显提高,1980―1989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以上,年均增长4?郾2%,居西方七大工业国之首;服务业快速发展,到1989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2?郾2∶40?郾2∶57?郾6调整为1∶31∶68,基本完成了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此后,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90年代初,英国再次经历经济衰退,但工业生产率明显提高,即使在衰退低谷的1992年,仍实现了自1986年以来的持续增长,比1986年增长9?郾9%;同时,服务业经历了1990-1995年的继续调整,到200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7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06年,根据英国财政部报告,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1?郾5∶25?郾5∶73,服务业解决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数的80%左右,而30年前的比例仅为68%。

可以看出,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漫长过程。其中由工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成效最明显的时期为上世纪80年代,调整起因虽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根源却是传统工业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经济发展和市场力量的作用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内在要求,整个调整持续近20年,最终确立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

二、英国促进生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政策举措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一般特征,也是英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在英国服务业中,生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转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生产业,目前国际上对其具体领域并无统一的界定标准,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根据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将服务业分为11门类、26大类、134小类。如果按照服务对象,大致可分为为个人服务的消费者服务业、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业三类。其中,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即是生产业,具体体现在上游(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生产活动中。从其基本内涵看,一切为企业生产服务的,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都属于生产业。从这一概念看,过去25―30年间,生产业是英国增长最快的行业。1979―1988年,服务部门共新增240万个职位,其中银行、金融和保险部门就增加了100万个,占了近50%。到2005年,金融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已达8?郾5%,2006年净出口244亿英镑。目前,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增加值占英国GDP比重已超过25%,就业人口占了全部就业人口的32%。

通过与英国政府经济顾问史蒂夫先生的交流研讨,我们了解到:英国生产业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目前许多人理解为发达国家将企业的部分服务性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如美国软件业的部分业务向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但从服务外包的内涵看,主要是指企业将部分服务性环节由内部化转为外部化。国际间的服务外包,只是服务外包的一种高级形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做出是在自己内部生产还是在外部市场采购的决定。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外部组织能够做得更有效率,同时成本更低,那么此项活动就应该由外部的组织来完成。英国生产业自80年代加快发展,总体上与制造业结构的有效调整紧密相关,可谓前者支撑后者,后者为前者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正是由于这一时期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制造业企业的大量产生,使企业对生产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专业服务公司也应势而生。于是,一些制造业企业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逐步开始将内部活动特别是服务活动外部化。这种在保留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将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服务职能转移出去,从原来由企业内部提供资源或服务转向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组织来提供的行为,就是服务外包。

英国通过服务外包促进生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和产业的重组。同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世界性的企业并购浪潮,英国工商企业的合并重组达到空前水平。随着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调整,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一些企业开始逐步砍掉亏本的服务部门。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使能源和资源紧张的问题更为突出,工业企业为保留核心竞争力,纷纷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如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产品设计及金融等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以成立于19世纪的英国著名企业联合利华为例,该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核心产业战略,收购了大量公司和品牌,决定将业务重心重新放回到核心品牌上,产品品牌由50多个减少到13个,同时理性地舍弃包装业、运输业和渔业等产业,到1989年,核心产业得以明显增长,成为世界第26位的大企业。总体上看,服务外包对英国产业发展带来的作用主要有:一是使企业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由于企业将一些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交给专业公司完成,而专业公司因经验丰富和存在外部竞争,收费较低,企业因此节省了大笔成本,生产效率明显提高。1980-1987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2?郾5%,其中纺织工业上升到5?郾8%,钢铁工业成本远低于美、德、法、日等国。二是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由于传统上由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活动(如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物流销售、员工招聘、信息管理等等)逐步外包出去,企业更加聚焦于发展自己的优势领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是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转型。许多企业把服务外包后节省下的资金用于二次投资,主要业务逐渐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衍生和转移,服务在生产销售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日益呈现“服务化”的新趋向。四是促进了新的服务组织不断生成。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以及企业服务外包需求的增加,承接外包的专业机构不断建立,信息服务、咨询、培训等新兴服务业作为专门的产业形态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在英国生产业发展中,1979年开始的大规模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作为政府的服务外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英国国有工业大多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工党上台后开始实行国有化,到1979年,英国政府控制了煤炭、造船、电力、煤气、铁路、邮政和电讯等部门的全部,钢铁和航空部门的75%,汽车制造和石油工业部门的50%和25%。但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国有工业的运行状况普遍不好。根据1976年英国经济发展署公布的有关1960―1975年国有工业状况的报告,国有工业总产量年均增长1?郾1%,低于整个制造业的年均增幅2?郾7%,盈利低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私有化进程。1979年至1989年,政府先后将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了私营部门,到1990年11月撒切尔夫人辞职时,除英国铁路公司、煤炭公司和皇家邮政3个部门外,国有工业全部实现了私有化,600多万工人转移到私营部门,出售国有资产达550亿英镑,在经合组织国家中仅次于日本排第2位。由于私有化的推进,原由国有企业包揽的后勤、社会保障等服务被外包出去,原由政府各部门内部承担的清洁工作、垃圾收集、伙食供应以及从安全保卫、打字、照相复印、车辆维修到计算机服务、设计、审计工作等,也都雇佣私人承包商去提供,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生产业的迅速发展。

英国政府在促进生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主要采取了4项举措:

一是解除公司注册方面的壁垒,鼓励兴办企业。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财政及金融政策,放松或取消国家控制与干预,调动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主要包括:先后废除180多项对经济活动的限制规定。如取消最低固定佣金制度;废除折旧上税规定;废除私人企业中工人最高工资限额及对产品价格和企业持股者红利收入的限制等规定。推行系列减税措施,刺激个人、家庭和企业进行投资和参加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从1979年至1996年,政府先后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33%逐步降到24%,并不断提高所得税最高税率的起征点,将增值税率由原来的8%~12%提高到15%,将公司税由52%降到35%。积极改革劳资关系,重点削弱工会的权力和作用,先后通过5项重要工会立法,取消工会作为一个整体所享有的普遍的法律豁免权,缩小排外性雇佣制企业(即只雇佣某一特定工会成员的企业。70年代末排外雇佣制企业人数达520万人,占就业人数的25%)的合法性范围,解除劳动力市场壁垒,促进劳动力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此外,为便利企业注册登记,目前74%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网上注册,费用为20英镑;通过遍布全国的“商业链接”机构及信托基金等向创业者提供全套咨询服务及部分资金支持;建立“毕业生企业协会”,出台“毕业生创业方案”,鼓励毕业生进入商业领域。

二是开放资本市场,使企业融资更加容易。二战后,由于英国政府过度管制,金融业尤其是投资银行、资本市场逐步萎缩。撒切尔夫人上台,取消了对资本和外汇长达20年的管制,大量外资迅速涌入。同时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1986年10月启动金融改革,对传统金融制度产生剧烈冲击,人们称之为“金融大爆炸”。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取消经纪商和交易商两种职能不能互兼的规定,经纪人与出场人互相兼任,放开交易所会员资格的限制;取消证券交易的最低固定佣金限制,实行证券交易手续费自由化;取消非交易所成员持有交易所成员股票的限制,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参加证券交易所的活动;废除各项金融投资管制,银行开始提供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等。在监管方面,英格兰银行将监管银行业的职能移交给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这一改革,标志着金融服务业自由化的开始。由于资本市场全面开放,英国国内金融企业逐步走向混业竞争。同时,美国和欧洲大陆的金融机构纷纷到英国全面参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促进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使企业融资变得更加方便,为生产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金融环境。

三是政府做好咨询服务,对企业发展进行指导。英国政府对企业发展生产业的扶持重点不是拨款,而是非常注重对企业管理层的教育和指导,着重帮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发展生产业的重要性。由于市场状况复杂、信息掌握困难,不少企业家在扩大生产、经销、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以及对领薪管理人员的招聘、培训和提升方面往往踌躇不前。为此,英国政府在每个地区建立了顾问署,作为专门的企业管理和咨询机构。在全国雇佣了1000多名有公司背景的退休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高层顾问,负责帮助企业制订发展计划,引导企业改变经营策略,如帮助其上市、通过上市融资,同时积极开展企业高层培训,由企业自己报名,着眼于地区中最迫切发展的重点企业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此外,英国政府每年投入1?郾5亿英镑,积极搭建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的平台――企业网。具体做法是:通过9大地区的发展机构,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一批具有资质和竞争力的企业咨询机构作为合作机构。地区发展机构与这些中标机构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工作责任和服务内容。合作机构按照协议要求,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服务,通过派出企业顾问,上门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同时,建设和完善“商业链接”网络,方便企业获取法规、融资、培训等政府服务信息;税务署等部门开设了“电话服务热线”,开展“商业咨询公开日”活动;建立“跨部门工程”方案并实施“单一传输计划”,保持政府对企业支持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转向发展生产业。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使劳动者具备从事服务业的能力。英国政府在80年代提出了“国家教育培训目标”,内容涉及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各项主要指标,强调一切企业都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一切个人都有获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一切教育培训都应当朝向培养自信力、适应力、就业力的方向,特别是要朝向培育核心技能的方向发展。英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16岁以下孩子享受免费义务教育,16-18岁则不再享受义务教育,但由高中、继续教育学院或工作场所负责为该年龄段的青年提供教育和培训。政府把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增强英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联系在一起,相继颁布了有关法案、政府白皮书以及具体政策,并设立重大项目和重要机构来支持落实政府的战略。目前已举办462所继续教育学院,高等院校在校生中有12%的学生是继续学院毕业生中考入的。继续教育学院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主要承担者,在提高劳动者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继续教育和劳动就业有机结合,做到产销一体化,1995年7月,英国撤消就业部,有关培训方面的职能与原教育部合并,建立教育与就业部,成为世界上继澳大利亚之后第二个将教育与培训归口在一个政府部门下管理的国家。同时,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地位,使之与学历文凭并重,促进更多的优秀人材接受职业教育,朝职业方向发展。正因为政府对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高度重视,为生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三、几点启示

英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培训和考察,我们感到收获很大,深受启发。结合我省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大力发展生产业作为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英国成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制造业比重大、产业层次低、服务业发展滞后、出口依存度高,这些英国经济转型前期面临的情况也是我省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同时,英国是一个资源小国,我省是一个资源小省,面临生产成本较高、资源要素压力较大,也是一个共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现阶段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英国的经验看,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加快发展,在推动经济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省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一直为40%左右,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领域的低成本、集约化经营难以实现,大大制约了经济的转型。随着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深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生产业引领经济增长必将成为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此,我们建议,尽快明确把发展生产业作为我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通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业加快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生产业实现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针对我省目前生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重点研究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举措,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

2.加快制订鼓励工业企业服务外包的政策举措。英国的经验表明,服务外包是推动生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企业实现结构优化调整、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我省制造业发达,但绝大部分企业小而全,内部以生产部门为主,也有研发、信息中心、销售、运输等服务部门,甚至还有法律、融资、咨询等部门。随着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不断提高,这种全能型的企业结构必然面临竞争力日益下降的问题。借鉴英国经验,目前亟需对我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重新定位,即在保留企业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尽快将一些与服务相关的业务外包给低成本、高效率的专业公司来承担,从而集中力量发展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这既是我省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鼓励工业企业服务外包中,首先要根据工业企业服务外包的需求,着力培育一批高效率的专业服务公司。近年来,我省各类中介组织发展迅速,但有能力承接服务外包的专业组织并不多。必须进一步扶持各类研发、设计、金融、财务、物流、培训、咨询以及法律等专业组织的发展,着力提升其服务功能。同时,建议省里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尽快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制订出台鼓励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举措。其中,要重点分析我省企业物流、财务、设计、培训、咨询及信息等方面服务外包的现状,制定各领域服务外包的具体优惠政策,分步推进工业企业服务外包。

3.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英国是一个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体、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传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主要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如着力消除公司注册方面的壁垒,积极鼓励兴办服务企业,主动提供各类信息和各种帮助等。这方面,我省可积极借鉴:一是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标准,逐步减少服务业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的行政限制,不断扩大服务业向私人资本开放的领域。二是鼓励全民创业,特别是鼓励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大学毕业生或困难群体创办服务企业。三是积极提供资金、土地等支持。加大对中小服务企业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建立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供给土地,特别对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团在浙设立研发机构、大型金融保险机构在浙设立分支机构和第三方物流等项目建设,要在国家法规允许范围内及时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此外,还要通过整合扶持各类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4.加强对企业的咨询和服务。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要扶持一个产业,不在于增加多少投入,出台多少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关键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特别是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咨询和培训服务。英国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调整,以及服务外包的发展,都是企业借助政府的咨询和服务,自身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并进行了准确定位,才最终获得了成功。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是我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不过,咨询顾问人才缺乏是我省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办法可考虑:一是建立一个类似于英国顾问署的机构,从国内外招聘部分优秀的退休企业家或MBA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知道如何为企业做好咨询服务。然后通过他们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战略咨询、管理培训、营销策划等各种专业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确立正确的经营策略,而不是对企业指手划脚。二是加大对企业高层的培训力度,由专门部门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各类民间咨询机构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经历了80年代中期的探索起步、90年代的全面推进、新世纪以来的深化提高三个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把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政府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已成为该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方式。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00多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已超过60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整个工业销售收入的15%;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134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已达67%。农业产业化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概括为“四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规模化、农业标准化、农业国际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产业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一)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规模化相结合,以规模化促进产业化

**打破区域界限,狠抓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和市场方面上规模、上档次,形成规模优势。为此,他们提出了"四个一批"的工作目标: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过得硬、打得开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粮油、畜牧、水产、园艺、瓜果等区域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效产业带;形成了一大批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720多处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业部定点市场46处;形成了以鲁花、金锣等为代表的在全国知名的一批大企业、大品牌,全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有1200多家,过10亿元的70多家,过50亿元的4家,过100亿元的有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5家。

(二)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以标准化提升产业化

重点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生产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二是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并按照国际规范标准加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企业的标准质量认证,努力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全方位接轨。全省已有1099家企业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904家企业通过HACCP体系认证。三是企业建立质检机构,全省已有5151家龙头企业建立了质检机构。

(三)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国际化相结合,以国际化带动产业化

一是坚持积极“走出去”,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组织实施了“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努力扩大山东农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影响,不断提高山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已形成了农产品市场份额省内、省外、国外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二是坚持大胆“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宽松招商环境,增强招商引力,积极引导和依托企业创新招商模式,大规模地吸引国外资本和国内巨头,一大批国际、境外和国内著名企业纷纷落户山东,有力地吸收了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山东农业产业化快速腾飞。

(四)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相结合,以城市化引领产业化

随着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快速扩张,这些企业在膨胀城镇规模、带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使龙头企业获得了城市的聚集效应和整合效应,从而形成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互促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种态势主要呈现为三个“集中”:一是农民向企业集中,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企业和二三产业的转移;二是企业向园区集中,在政府的主导下,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园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园区;三是园区向城市集中,按照科学定位、产业聚集的原则,山东许多市县在城市周围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使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

三、几点启示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政府必须持续推动大力扶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委、省政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解决“三农”问题工作中,始终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主旋律,政府一届一届地坚持推动,使农业产业化成为全省经济工作中的强项和亮点。他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龙头企业、鼓励招商引资、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项目审批、资金投放、用地用电、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2002一2005年,省里安排了5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重点装备了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省财政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捆绑滚动使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去年增加到了7000万元,今年将增加到1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贪资金的安排使用,也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从多种经营资金中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直接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省农业银行每年两次召开银企联席会议,并以信贷总规模的10—15%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各市也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全省市一级每年用于扶持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达2亿多元,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山东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在政府的推动和政策的引导下,外来资本和本省资金纷纷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一大批强势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快速崛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正是这些强势龙头企业,带动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生产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外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多元化市场的形成;带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了经营理念的变化,促进了农业产业的不断升级。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创新永无止境,是发展的永恒动力。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上,从一开始的“龙头企业+农户”,发展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再发展到“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国外市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问题,逐步形成了“企业跟着市场跑,结构围绕企业调,项目依托基地建,农民照着订单干"的产业化格局。在探索农企利益联结方式上,由松散型联结逐渐向产权式的紧密型联结转变。农户由最初的卖出农产品获得一次性收益,逐步发展到与龙头企业共同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不少地方已经实现从订单、合同契约关系发展到合作制按利润返还、股份制按股分红、反租倒包、兼并联合等关系。这种由简单买卖到产权联结的演进,使得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成为现实。

(四)必须实施科技带动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山东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化动作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点突破,努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改良品种,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大力培养科技型农民,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引导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目前,全省龙头企业拥有研发机构1937个,专职研发人员2万多名。

第3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鼎力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主计谋,把成长纺织财富作为县域经济快速成长的打破口来抓,纺织财富迅速成长成为全县的主导支柱财富和主要经济增添极。若何进一步做年夜做强纺织财富,打造全国一流纺织财富基地,是晋升××县工业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成长面临的一项重年夜课题和紧迫使命。

一、成长现状

2003年,××县委、县政府灵敏地把握国内纺织财富重心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域转移的有利机缘,实时确立把纺织财富作为主导财富来抓的计谋抉择妄想。几年来,纺织财富成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总体上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成长速度快。五年内先后引进了天顺纺织、恒昌纺织、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宏丰制衣、宝源彩纺等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12家,占地面积1100多亩,总投资达15亿元。

二是财富规模年夜。全县已形成75万锭纺纱规模,占全省纺纱规模的1/3,年织布可达800万米,年产针织服装可达630万件(套),初步形成了“纺纱纺线织布制衣”的纺织财富链。企业95%的设备达到了国内国际前进前辈水平。2007年,××县被省经贸委授予“江西省纺织财富基地”称号,今年8月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财富基地”称号。

三是经济效益好。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纺织财富仍连结精采的成长势头,出产总体连结不变,平均达产达标率接近80%。上半年,园区纺织企业实现发卖收入10.7亿元,同比增添113.2%,占园区工业发卖收入的27%;实现税收3200万元,同比增添111.3%,占园区税收的27%。

四是就业人数多。今朝,纺织企业直接吸纳了6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占园区就业总人数的23%。以天顺纺织公司为龙头,采纳“公司+农户”的供销一体模式,成长农村家庭纺织100多户,引进织机近600台,每年可辅佐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有用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全平易近创业。

××县纺织财富在成长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首要默示在:一是财富结构不够优。纺织财富以纺纱为主,织布、服装加工占的比重较小,不到总产值的15%。纺织企业的原料供给、产物发卖“两头”在外,企业只进行来料加工。此种经营模式不仅利润率低,而且抗风险能力差。二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现有纺织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焦点手艺年夜多是从外部引入或者与外部连系开发。企业产物首要为化纤纱、纯棉纱,加工模式以粗加工为主,精湛加工所占比重小,产物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今朝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智能化转杯纺、慎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手艺在该县纺织行业中所占比重较着偏小。三是财富规模不够年夜。今朝,纺织基地化纤产能仅12万吨,与外埠财富基地对比,差距较着。好比浙江萧山区汇集的纺织企业达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0家,2007年的化纤产能达404.7万吨。

二、成长机缘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力密集型财富的影响斗劲较着,但从总的成长趋向看,纺织财富成长正在逐渐好转,再次面临可贵的成长机缘。

1、国内国际的需求潜力是最久远的机缘。从国内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年夜的内需市场,13亿生齿的纺织服装品消费绝年夜部门靠国内的纺织财富来供给,跟着经济社会的成长,纺织服装品的需求还将不竭增添。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从2000年的7.5公斤增添到今朝的15公斤摆布,但与发家国家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对比,还有很年夜差距。我国内需市场也存在新的增添点,近年来普遍应用于基本行动措施培植、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非凡材料等规模的财富用纺织品需求量迅速增添,估量未来三年将每年增添80—100万吨。这些意味着纺织财富成长还有很年夜有空间和潜力。从国外来看,我国已成长成为世界最年夜的纺织品出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国际纺织行业中具有财富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晰、劳动力成本低等较强竞争优势,在全球纺织商业市场据有1/3摆布的份额。

2、国家对纺织工业的正视是最直接的机缘。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纺织工业被定位为“我国国平易近经济的传统支柱财富和主要的平易近生财富,也是国际竞争优势较着的财富,在繁荣市场、扩年夜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添农人收入、促进城镇化成长等方面阐扬着主要浸染。”基于纺织工业的极端主要性,国家将会对对纺织工业成长越来越正视,为纺织财富成长供给更多的政策撑持,营造更为有利的成长情形。

3、现有纺织财富的结构调整是最有利的机缘。今朝,全国已形成广工具樵、浙江萧山、福建长乐等有规模的纺织财富集群110多个,其中绝年夜部门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域,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的纺织财富集群就占总数的90%以上。受土地资本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身分影响,沿海发家地域纺织财富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慢慢向中西部地域转移,同时国家鼓舞激励东南沿海地域重点成长手艺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本耗损低的纺织财富和产物,敦促和指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鼓舞激励中西部地域操作资本优势成长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江西在承接纺织财富梯度转移中有着凸起的优势,如邻接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位置、诸多的优惠政策及较低的资本和劳动力成本,对全省四年夜“纺织财富基地”之一的××来说,是一个可贵的成长机缘。

4、××纺织财富取得的成长成就是最现实的机缘。××纺织财富经由近几年的全力,在园区平台、交通区位、财富聚积、出产成本上具备了加速成长的优势。平台方面,纺织工业园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行动措施完美,功能齐全,情形美妙,规划中的××纺织印染集控区今朝已顺遂经由过程省环保局的环评审批;交通方面,××距离省会南昌仅50公里,距口岸城市九江168公里,南昌与临近省会城市和首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并可实现铁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当,已经开工培植的昌奉高速公路和规划培植的杭南长铁路、九长铁路将使××的区位优势加倍凸显;财富聚积方面,集中了以金源为龙头的纺纱企业4家,以三邦为龙头的纺线企业2家,以及宏丰制衣等针织服装加工企业4家,纺织财富已初具规模。依托现有的聚积效应,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本共享,形成对上、下流财富成长的辐射带动能力;出产成本方面,纺织企业对用电和用工的要求较高,用电、用工成天职袂在出产成本中占40%和20%摆布的比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为企业久远成长供给了不变的电力保障,而且执行的工业用电价钱为全省最低,对纺织企业具有较年夜吸引力。此外,××有较为充沛、不变、廉价的劳动力资本,能较好地知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思虑对策

1、出力延长纺织财富链条。按照“做年夜中心,做深两头”的思绪,壮年夜纺纱出产规模,积极延长上、下流财富链。上游财富要出力引进原料出产企业,下流财富要出力引进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一是凸起财富特色。重点抓好原料、织造、印染三年夜基本项目,原料项目重点成长涤纶短纤和再生涤纶短纤出产项目,力争引进年产20—30万吨涤纶短纤维出产线,知足××纺织原材料需求;织造项目以配套当地原材料产物为主,阐扬手艺装备优势,晋升织造能力和水平,重点出产高、中档服装面料;印染项目尽快启动纺织印染集控区的培植,抓好印染、水洗、清算企业的合理结构,做到高起点规划,高尺度培植,为吸引相关企业落户缔造有利前提。二是狠抓财富招商。抓住国内纺织财富转移的历史机缘,积极开展财富招商,重点瞄准国内纺织财富原料出产、织造、印染、服装加工行业的百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纺织财富链各个环节的同步成长,增强财富链的慎密度和不变性。三是搞好政府指导。安身久远成长,注重培育抬举纺织器材出产、物流仓储外包、印染污水措置等联系关系配套财富,并指导成立响应的行业协会和处事机构。按照××纺织财富成长方针,合理确定配套财富的种类和规模,有针对性地鼓舞激励当地私营企业和外来企业的成长,做到“及早规划、政府指导、慢慢形成、滚动成长”。

第4篇

桑树为桑科落叶乔木,是国家天然林禁伐后,解决农村用材与造纸业、板材业原料的替补树种之一,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重庆、四川、江浙一带居多。

2000年末,国家东桑西移、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全国各地再度掀起蚕桑发展热潮。2001年大足区县委县政府也再度把蚕桑生产列入了议事日程,并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规划在原珠溪片区、龙石、龙水、宝兴、复隆、中敖、高坪、天山等镇乡打造5万亩蚕桑产业化工程。龙石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有桑园1万余亩,嫁接优质良桑1500亩,年养蚕5000余张,产茧150000公斤,推广省力化蚕台32台,总收入达30万元左右,通过了“千担村”茧工程检查验收。桑树的种植和养蚕业的发展,成为我校特有的教育资源,为本主题活动提供了独特的活动载体。因此决定开展《我爱家乡的桑树》的科技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桑树的分布、分清叶桑和果桑、了解桑树的各种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知道科技新品种如何与经济效益联系,树立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四)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桑树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家乡特色发展”的兴趣

三、活动对象

活动学生:龙石小学学生。

活动指导教师:科技辅导员,有经验的桑农,蚕桑技术员,果桑技术员,中药铺老先生,酒厂厂长,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学生家长及邻居等。

四、活动内容

(一)了解龙石镇的桑树的规模、特性、作用、价值

(二)学习桑树的种植技术、嫁接技术

(三)学习桑葚酒的炮制方法

五、活动形式

在全校内,以学生个人、小组、班级等方式,并以主题方式开展活动。

六、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全校动员,明确活动意义

(二)利用基地,开发课程资源

(三)选定学生,依托课程活动

(四)座谈分组,确立活动主题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一)桑树种植组:认识桑树、学习种植、嫁接技术

1.组织学生到蚕桑基地去实地认识春天的桑树。观察桑树的茎、叶的形状。

2.完成表格。

[名 称\&基本介绍\&种 类\&产地分布\&生长习性\&种植技术\&\&\&\&\&\&\&]

3.学生小组分析考察资料,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观察日记。

4.活动预期成果。

(1)活动相片、观察日记、考察资料、考察报告、活动总结。

(2)向全校学生宣传“家乡的桑树”专题知识。(板报、手抄报)

(二)桑树种类组:分清叶桑和果桑

1.组织学生到白土村蚕桑基地、万福村果桑基地去考察认识常见的叶桑和果桑。访问蚕桑技术员,果桑技术员,并做好记录。

2.完成表格。

[名 称\&叶 子\&外 形\&味 道\&作 用\&叶 桑\&\&\&\&\&果 桑\&\&\&\&\&]

3.填写活动日记。

4.活动预期结果:

(1)活动相片、活动日记、观察资料、考察报告、活动总结。

(2)向全校学生宣传“家乡的桑树”专题知识。(板报、手抄报)

(三)桑树价值组:了解桑树的绿化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

组织学生去蚕桑基地学习种植绿化技术;去医院访问中药铺老先生;去酒厂访问酒厂厂长,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就桑树的各种价值做好记录:

(1)学生从蚕桑技术员处了解到蚕桑的园林绿化价值。

(2)学生通过访问得知桑树可以作染料:桑树的枝叶和桑皮都是极好的天然植物染料,染料使用部位是枝叶、树皮。

(3)学生通过访问中药铺老先生得知桑树全身是宝。

(4)组织学生去酒厂参观酿酒过程,对酒厂厂长进行访问,让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介绍桑葚泡酒、酿酒方法。

(5)桑叶创新使用:“把桑叶打成浆,按一定比例混入面粉,制成面条。

(6)活动预期结果:学生活动的结果以相片、记录(笔记)、汇报(发言)、图片资料及实物标本(展示)为主。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到校外去考察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庄稼,讲文明礼貌,真诚虚心请教,观察仔细,详细记录。

2.注意交通安全,确保组织纪律,防水防电防火,防岩坎等。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

(一)收集资料

收集整个活动期间教师的讲稿、记录、照片等,收集所有学生的记录、照片、汇报等。

(二)写活动总结

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这学期研究桑树的成果总结汇报,教师汇总写出这学期研究桑树的成果总结汇报,并将该项成果上报区教委。

(三)活动评价

对学生的记录、汇报、图片资料及实物标本集中放置于学校科技室,请全校师生参观,家长会时请家长参观。由学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给每位同学的成果打分,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2名、4名、6名,在校会上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七、活动预期成果

(一)学生全面了解龙石蚕桑产业,掌握桑树的种植技术、嫁接技术,掌握桑葚酒的炮制方法

(二)学生科技探究能力、科技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三)形成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桑葚酒,桑叶标本等实物成果

(四)形成以桑树为资源的特色校本课程

第5篇

一、建立旅游项目管理组织

成立县旅游投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旅游项目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府办联系副主任、项目办负责人、旅游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规划局、国土局、农办、林业局、水务局、农业局、文广新局、体育局、365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旅游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县旅游局,由县旅游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旅游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负责旅游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二、加强项目落地管理

加强旅游投资项目落地全过程管理,明确项目落地的考察、协调和许可办法,规范项目落地行为,加快项目落地进度。

(一)项目考察

1.凡在县境内投资开发景区、水上活动、休闲运动、度假区(村)、星级宾馆、规模休闲山庄等旅游项目,须经县旅游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批;对投资200万元以上或需安排用地或占用特殊及重要旅游资源的,均需经有关部门联合考察,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2.项目考察由项目落地单位(乡镇、有关部门、新城区、工业园区、云山旅游度假区,下同)提出申请,县旅游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组织有关部门、项目引进单位及有关乡镇进行联合考察。重点考察内容:

(1)投资业主的实力、资信等综合情况;

(2)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省、市、县的旅游产业政策和旅游产业布局规划;

(3)项目能否达到资源环境保护要求。

3.项目考察完成后,由县旅游项目管理办公室填写《县旅游投资项目考察报告表》(见附表),考察小组成员在考察报告表中签署考察意见。县旅游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考察小组成员的意见,提出综合性意见,明确以下内容:

(1)是否同意项目落地和占用资源;

(2)项目范围;

(3)项目用地面积;

(4)项目开发建设标准;

(5)环境保护等控制性要求;

(6)其它需要明确的事项。

(二)项目协调与决策

一般性的旅游投资项目,经县旅游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考察并经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可进入项目许可阶段;对项目投资2000万元以上,需用地20亩以上,占用特殊及重要旅游资源的投资项目,经县旅游项目领导小组研究,按程序报批同意后进入项目许可阶段。

(三)项目许可

1.项目用地的招拍挂和资源使用权取得

项目用地须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项目资源使用权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拍卖、协议等方式取得。项目用地招拍挂前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评估。

项目业主竞得项目用地后,县国土资源局要及时与业主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补充合同。

项目业主及时与资源所属单位、相关部门签订资源使用协议。

2.项目投资协议书

根据项目考察意见或协调会议纪要,项目落地单位要及时与项目业主签订投资协议书。

3、项目审批

项目投资业主按相关规定到365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三、做好项目服务

业主在项目供地、取得资源使用权后,要及时开展项目建设。项目落地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联系服务,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做好服务工作;对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由县领导联系,并落实跟踪服务;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成立专门协调小组,由县领导任组长,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

四、严格项目验收

项目建成、基本具备对外营业条件后,由县旅游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对项目履约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对未完成协议投资计划或未按规划设计要求建设的项目,要求限期整改,在项目验收合格以前,不得对外营业。

五、项目督查与违规处理

县旅游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实施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督查,项目落地单位及主要职能部门要及时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分析研究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落实相应的措施。

县旅游项目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项目落地单位每半年对旅游投资项目进行一次检查,对违反投资协议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资源使用协议约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县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约作出处理。

第6篇

        城市规划与建设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加拿大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先进经验,4月10日至30日,以××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希平为团长的"浙江省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培训团",成员除来自××市以外,还有台州、绍兴、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市的政府分管领导、建设(规划)局长,在加拿大进行了为期二十一天的考察培训活动。此次学习培训活动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和省人事厅的高度重视,浙江省外国专家局和国家外专局驻加拿大代表处负责组织实施。范文搜版权所有

在加考察培训期间,培训团先后访问了多伦多、蒙特利尔、京士顿、温哥华等加拿大主要城市,重点考察了城市古街区市政中心、中央商务区及规划区范围的城市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建设和发展情况,听取当地政府官员及城市规划和管理专家的介绍,并就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培训团一行受到蒙特利尔、京士顿、温哥华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蒙特利尔市市长热拉尔·特朗伯雷(geraldtrembly)、京士顿市市长哈维·罗森(harveyrosen)、温哥华市副市长施民信(timsteveon)与培训团全体成员进行了热情交流。

培训团还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瑞尔森大学、麦吉尔大学、女王大学、bc大学等著名学府,聆听知名教授和专家的讲座。传承英、法文化和体现北美区域特点的加拿大,在规划理念的人本性、程序的民主性、实施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艺术性等方面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培训、考察,培训团成员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一、重视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

加拿大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优越,当我们乘坐的飞机越过加拿大领空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蓝天、碧海、雪山、森林。然而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不仅赞叹加拿大国土优美的自然生态大环境,更敬佩近百年来历届城市政府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所到的每个城市分布着无数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小区绿地。在风景如画、森林环抱的滨海城市温哥华市中心的史丹利公园(stanleypark)里,竟然还完好地保留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在经济发达、寸土寸金的多伦多市中心区,仍建有许多供人休憩的街头绿岛、小片绿地。城市政府不仅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对环境建设的投入也非常重视。如多伦多市一个旧砖厂原想搞商业、住宅房地产开发,但市政府与业主多次协商、谈判,力劝业主放弃房地产开发,买下这片土地,认真规划,多方筹资,逐步改造成一个绿树常青(evergreen)的环境保护游览基地。在女王大学约翰(johnmeligrana)教授陪同我们考察的京士顿郊区的别墅小区,不仅考虑生活污水处理,而且还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经生物处理后排放到河流。在京士顿湖滨一家工业企业搬走后,原厂区的土地经翻新等技术处理后才允许搞房地产开发。在城市公园里,到处可见人与和平鸽、小松鼠追逐游嬉,融为一体,好一幅人、自然、动物和谐共存的画卷。

营造环境可改善生存条件,提升土地价值,集聚人气,发展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女王大学规划建筑学院院长、国务院特聘外籍专家梁鹤年教授说得好,如果没有纽约中央公园,就不会有曼哈顿周边高楼的价值连城,甚至不会有纽约在世界的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地位。冷静分析,放眼国际国内特别是浙江省的区域背景,××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市是中国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第一市,庆元县是中国环境质量第一县。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是××实现跨越发展的资本。我们一定要更加清醒,更加执着,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改造好大自然赋予××的这片大好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我们要顺应时展潮流,不仅要认真保护好自然环境、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更重要的是按照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好城市,近期要建设好江滨公园,改造好城市内公园--万象山公园,有计划改造好街头绿地、小区绿地,营造优美的城市小环境,把××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理念

宜居城市是西方城市规划建设追求的主流,在加拿大到处可见以人为本的例子。在我们接触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讲得最多的是在规划建设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吸收公众参与,满足市民各种不同的需求。在公园里,街头绿地内,人行道旁随处有座椅,公交亭配有遮风避雨设施,还配置凳子,有的电话亭还提供了供人查阅的电话号码本。市政厅开放布局、有纪念品商店,可供人游览、婚庆活动。大型商场里内廊环形布置,每隔一段就有休息的地方,并且造景不同,温馨大方。宾馆大堂虽不大,但布置温馨宜人,宾客有"家"的感觉。街头有很多无人售报箱、免费取报箱、分类垃圾收集箱。公厕布局合理,内部设施齐全,对儿童、老人、残疾人考 《城市规划与建设考察报告》出自:查字典

链接地址:fanwen.chazidian.com

第7篇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应丽君

“数字说话”,会展统计数据是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会展统计对建立公平有序的会展竞争秩序、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是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对会展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督的成功做法,凡是经过业界权威部门组织的统计并由专业审计机构的审计会展数据,一旦向社会公布便逐渐成为会展品牌和信誉的象征。这对参展商、观众和会展活动的组织者是十分有价值的服务。

在会展评估中,会展活动的统计指标是最主要的内容。可是我国会展活动长期以来缺乏一个依据真实数据统计形成的、科学的会展评估体系,缺乏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统计与评估机制,缺乏国家一级的权威会展统计数据。在会展活动运作中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垄断使得组办商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或者虚假信息泛滥,无法了解会展活动的准确信息。在组办商与参与者之间形成矛盾冲突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不仅使对会展市场经营管理产生负面影响的重复办展、骗展屡屡发生,从产业战略角度来看,对产业的高速度规模增长、提高产业生产力效率也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没有评估不成其为产业,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无法准确定位会展产业。统计是会展评估的前提条件,是会展产业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的、由评估价值链构成的产业支持性模块之一。张西振曾在其“展览会评估刍议”一文中谈到:“所谓“评估”,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衡量,也可称为量度或者计量,即为数量的计算和比较。第二部分为判断,就是对于一切不能量化的因素所可能采取的研究判断手段。衡量是客观的,而且一定要有作为衡量标准的共同点。判断是主观的,而且也不能用某种单位来直接加以衡量。评估必须把客观的衡量与主观的判断结合为一体。”在《新加坡会展业及统计工作考察报告》所涉及内容即为“衡量”标准建设。会展统计是会展评价值链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会展评估价值链是由从会展相关信息采集调查开始,与统计分析、审计、认证、培训等相互关联要素构成的系统模块。相对于象新加坡、德国、香港的等发达会展国家和地区,我国的会展统计严重滞后,评估工作举步维艰,尽管北京、上海、温州、深圳、长春、南宁等部分省市在会展活动的评估方面做过相应的尝试,原经贸部也颁发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行业标准《专业性展览会等级的划分及评定SB/T10358―2002》以及行业评估标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多年来一直倡导会展评估,广州市对新加坡、香港的考察结果也很明确,然而,鉴于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约束和会展产业的幼稚,使得我国的会展评估始终没有真正走上正轨,其难度十分大。如果从国家统计管理角度来看,到底如何归口进行统计?哪些属于统计范围?如何组织统计?等等,另外,各个国家的会展统计有哪些差异?最有权威的会展统计机构有哪些?权威会展统计如何建立?会展业的概念定义与会展统计之间的关系?会展统计会涉及哪些关联机构与指标?我国的会展统计特殊状况?政府在会展统计中扮演什么角色?会展统计与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等等,均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获得解答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会展评估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可以考虑“地方到中央的”策略。北京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广州可以马上开展本市的会展统计,不求“高、大、全”,先从点滴做起,从城市会展业的会展统计开始,把一个一个的城市会展统计做好,如果有多个城市统计数据,国家会展统计机制的建成自然水到渠成。

第8篇

查看更多《北京规划建设》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北京规划建设》编辑部

(6)北京:总规实施评估实践之探索 无

话题

(8)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进一步发挥规划对首都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谈开展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黄艳

(10)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王飞

(13)面向国际化的首都职能新定位——新一轮北京区域空间战略的定位思考 王凯 徐辉

(17)北京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研究 潘一玲 仝德良

(21)依托重点产业功能区推动北京中心城职能优化 李晋 贾映仑 王悦 李苏宁

(26)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困境及对策 赵峰

(30)“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调控北京过快增长的人口规模 崔承印

(3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于彤舟

(36)创建“三大体系”推动新城发展——顺义新城规划建设展望 路林

(38)北京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施评估研究 姚智胜 王晓明

(43)面向宜居城市的北京住房建设规划 石晓冬 廖正昕

(48)北京产业发展总体特征与未来发展策略 和朝东

(53)北京产业发展空间特征及利用策略 李秀伟 路林

(57)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关键对策思考 赵晔

(61)从社会和谐角度对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再思考 王雅捷 廖正昕 史妍萍

(65)北京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评估 阳文锐

(70)创新规划思路,破解城乡结合部发展难题 谢欣梅

(76)面向区域化的首都空间边界认识 李浩 李建东

(79)北京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准则研究 黄斌 李伟

(8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居民满意度调查研究 李东泉 叶裕民

研究

(84)院线制下的北京影院布局初探 兰俊 朱文一

(89)北京中关村广场空间行为考察 李馨 朱文一

(93)大众滑冰空间与北京城 汪浩 朱文一

(98)城市住区规模研究 刘晓波 李珂

(107)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动力分析 肖亦卓

(111)北京市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实践与探索 叶以农

(114)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墨西哥、美国两国老年福利工作考察报告 孟钧 李绍纯

(119)大型赛事活动运行设计系列论文之五——浅论运行设计的应用(下) 付圆圆 伍孝波 王宁

(123)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棕地再开发探索——以包头市华业特钢搬迁区域为例 俞剑光 武海滨 傅博

视觉

(127)修缮:赋

院落新的气息 无

(152)北京城里最美丽的地方——“朝阳门一阜成门大街沿线”记录 温宗勇 龚渤 张韶华

观察

(160)保障房须广覆盖 无

(163)散记(15) 无

(166)城市规划为什么需要伦理学?(二) 无

(168)阿姆斯特丹:喜欢不是爱 无

(171)罗克格:在中国卓有成就的德国建筑师(下) 王栋

人物

(176)吴焕加:有容乃大 平

访谈

(181)他山之玉 可以攻石——借鉴欧洲经验解答北京城市积水难题 无

资讯

(183)资讯 城市广角 无

(185)海外资讯 无

(187)杂志世界 无

(189)弘愿筑广厦 都市绘丹青 杨宝林 黄志刚

(193)行走在蒙太高的城市空间 历史记忆的生产与消费 宋静

(f0003)组织国际研讨会 无

第9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做不到在实际当中的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此次实习就是将我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中的一次真实的演练。

如何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恰当的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去,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如何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8年9月15日,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应聘了华恒赋绘(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的客户经理助理职位,获得面试成功,并在此公司完成了学院安排的为期两周的实习。在那里,我接受了更为有用的设计管理知识,而每天的实际工作任务,又增强了我的实战能力,使我们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实习给了我处理事情时最好的精神状态,使我在处于紧张的状态处理一些对自己来说棘手的事情时,这能从根本上激发自己认真上进的潜力。于是,我的精神状态也跟随着工作亢奋了这些天。

我感觉,在“华恒赋绘”里,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多。在此,我感谢给我这次实习机会的王经理和给予我帮助的公司同事们,以及配合我顺利完成工作的项目部的同事们。

二、公司介绍

华恒赋绘(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提供展览展示设计、工程建造、商业会议活动等服务为主的专业公司。服务范围包括:展览展示设计及搭建、建造工程、会议活动策划、室内室外装饰设计、专卖店及展示厅策划等。总部设于北京,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青岛、大连、长沙等各地均有自己制作工厂及仓库。我担任的职务是客户经理助理,负责展览活动的流程管理。

三、实习心得

首先,我运用实习期的第一周时间,认真考察了华恒赋绘公司的基本状况、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关系、公司的制度和运作流程、公司公关活动的基本内容、公司的企业推广战略、员工的业务素质等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实的报告。

其次,在接手展会流程管理之前,我通过研究公司资料和向公司资深员工谦虚提问学习,了解了展览的分类、北京各展馆的展会信息、展览活动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个人、商业展览的操作流程等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并对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都只能在实践中获得,而且通过写考察报告,这些知识更加深刻的融入我的血液中,成为我知识构架的一部分。日后倘若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定会水到渠成,更加成熟和自信,也定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通过自己只是构架的再次梳理,我将整个展览活动管理流程分析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客户提供资金;

2.设计师完成设计;

3.展览活动贯彻完成。

四、会展运作

设计是与商业紧密相联系的,因为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增值,两者合作,以一种同时增加利润、创造商业价值的方式共同发展。会展的运作亦是如此。它以城市会议和展览设施为依托,以城市文化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为条件,通过各种运作手段,以展览和会议为载体,能够直接为社会和运作主体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属于一种经济经营活动。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在加强力度发展会展经济,我们大连也是如此。

会展经济能够直接利益许多群体,例如会展活动的运作主体、会展活动服务的提供者、会展活动的扩散影响人群,以及会展活动直接导致的商品、物资、人员、资金、信息的流动。这些对经济、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效益。

五、流程管理

两周的接触和考察,我发现展览活动(商业的)筹办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推销策划的过程。这要比我再学校中策划一个活动需要打通的环节更多,考虑的受影响人群也更多,而且展览活动策划行为离不开市场。虽然不能这样一言以蔽之,但是我仍能从中找寻到交叉点。这样的理解方便了我去做好这个流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我成功的信心。而现在我从事的是商业活动,因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策划行为都要以市场为导向,策划应考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营造势力,利用公司的各种宣传、广告手段,以及公司积累的成功策展案例,为公司制造市场声势,为公司赢得目标客户——参展商;二是:通过专业的展览活动流线服务,赢得客户公司的认可和信赖,并在此基础上赢得其他参展商的青睐,争取日后的合作与服务。

一个好的展览设计是从优秀的展会策划开始的。我把操作过程简单概括为如下图表:

对于流程管理各个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我均做了详实的考察报告(详见考察报告文件夹)。简单来说,策划阶段主要是对策展项目的市场调查;对于办展所涉及到的各项目的资源整合和人员管理;以及沟通设计师并提出对展台设计的建议和规划。

实施阶段是更为复杂和琐碎的工作,我把这一系列的工作看作是实践在课本上学到的《对设计过程的管理》需要实际掌握的知识,因此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努力去完善这个项目。概括起来包括安排工作日程、展开设计项目、组织展览工程业务、预定展区展具、展会现场服务等等。

设计效果图与客户达成共识后,开始一周时间的备材。就是把效果图中的大大小小的所有物件,全部按照规格尺度准备好,之后就是二到三天的布展期也就是在规定场地内搭建展台的时间。其中也出现了不少失误,于是又协调施工人员重新准备制作。

从展台的设计到布展搭建,再到最后的展示活动,整个一个流程都是要自己操心和负责的。而整个活动的目的,也就是我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要设计并且制作符合企业整体形象的展台,使得客户公司企业形象在短期内能够被大众认知、识别和记忆,促进和促成客户公司与参展商的交流合作关系。

其实在整个流程管理中,要负责的是很多琐碎的、微小的细活,精神往往要保持高度紧张一整天,生怕出现遗漏和错误。例如效果图的每一次修改,都与客户公司的负责人时刻保持紧密联系,频繁地传达、沟通和阐述客户公司负责人和我方设计师双方的见解和意见,还要协调施工负责人、电工、美工、模具制作方;例如在展台搭建开始前,到达展览馆为施工工人领取施工证、布展期间用到的大大小小的产品的制作和检验、预付展区的租金和购买布展期间的各种费用、为客户公司准备展会期间用到的大件小件的产品等等。

最后就是安排撤展和展后评估总结,当然在展会期间我也注意留名片并和潜在客户公司的沟通,争取日后的合作关系。

六、实结和建议

短短两周的实习,却带给自己很大的影响,整个工作期间个人的发挥也是比较好的,同时也获得了上司的满意和同事的赞扬。一个人能够处于亢奋的状态处理一些对自己来说棘手的事情时,能够激发自己认真上进的潜力。于是,我的精神状态也跟随着工作亢奋了这些天。每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身体都是很疲惫的,但大脑却运行不止,一直思考着很多东西。现在阶段,对我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思考和热情,因为如此能够激发我更多的潜力。

这两周的工作,不仅是对我的考验,也是对我的水平的检验,值得开心的是,我交上了令自己满意的答卷。虽然公司面试时要求有相关工作经历才可以,但是我用两周的时间证明了我符合了华恒赋绘(北京)国际有限公司对客户经理助理这一职位的要求。我也在实际项目中,更加明确的认知了自己的公关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职业素质、专业水准等等。虽然自己仍有很多稚嫩的地方,但是我终能令人相信:“只要你给我这个舞台,我会表现的比你想象的更加出色。”

实习结束的时候,我对对我表示信任和认可的客户经理表示了感谢,并对公司的品牌推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工作之余,我利用两个周末的时间赶了两场展览——中央美术学院的「师法自然山水写生作品展和故宫书画院的「历代名画展,受益良多。

第10篇

(2008年3月)

一、学习考察概况

3月16日,我随县党政考察团一行60多人,先后参观考察了宁夏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平罗县工业园区。每到一处,我都被那些规划超前、规模宏大、环境优美的园区、企业所吸引,都被那些热火朝天、蓬勃快速的建设场景所感染,都为他们崭新的思想、超前的理念叹服,为他们那过人的胆略、宏大的气魄而折服。特别是参观考察了圣雪绒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中银绒业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更为他们那骄人的业绩而感到心灵震撼。他们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抓住了机遇,找准了定位,抢得了先机,敢闯敢干,敢谋大事,敢做大事。他们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二、主要特点和感受

这次参观学习,我收获很多,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每个地方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虽然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特色产业、运营模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比较鲜明的共性特征,给我感受最深的有几下几点:

(一)规模大。

一是面积规模大。灵武羊绒发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3600亩;贺兰县德胜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达到16.32平方公里;平罗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96平方公里。二是投资规模大。至目前,银川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已完成项目投资14.8亿元,其中过亿元企业5户,20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德胜工业园区已完成投资约5亿元。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大。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灵武羊绒产业园区以圣雪绒羊绒制品公司为龙头;德胜工业园区以大北农科技公司为龙头,年产值达4.3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

(二)起点高。

一是规划水平高。每一个园区内的企业,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投入,做到了规划先行,科学规划,超前规划。二是资源配置水平高。参观的大型企业集团都是建立在生产原料集中,电力、水资源充足,地域拓展空间大,水、路、空运输发达,离大中城市比较近的地方,不仅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办企业所需的最基本的资源需求。三是基础设施配置水平高。德胜工业园、羊绒产业园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网络、通讯及场地平整“五通一平”。四是目标定位高。灵武羊绒工业园提出的口号是:“世界羊绒在中国,精品羊绒在灵武”的口号,全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羊绒生产、加工集散基地,形成一个从原料资源到终端产品的交易市场,形成一个世界羊绒产业知名品牌的加工地。

(三)特色明。

每个市县区和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坚持立足本地资源或优势,各展所长,走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是由34家羊绒加工企业构成的纯羊绒工业园区,羊绒产业一支独秀,园内云集了中银、嘉源、荣昌3家绒业集团公司,规划面积大,投资规模大,企业集团大,展现了大手笔、大气魄、大发展的局面。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突出发展生物制药、食品保健工业,坚持高科技发展之路,全力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德胜”品牌。

(四)科技强。

贺兰县德胜工业依靠科技支撑,积极引导支持区内企业,创名片,树品牌,形成了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德胜”这一园区品牌。枸杞系列养生饮品、枸杞系列保健食品,大北农科技园饲料、油脂、兽药等,泰丰生物科技都是一些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项目。有了这些高科技含量项目的支撑,极大地提高了园区的产业档次和经济效益。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千年古语说得好:羊毛(绒)出在羊身上。作为我们解语花羊绒公司来说,要在近期内做大做强,必须破解羊绒原料短缺的难题。为此,做如下建议:

1、辽宁省盖州绒山羊品种优良,产绒量高,是目前世界上绒毛品质优良、产绒量最多的绒山羊品种。具有绒纤维长、粗细度适中、体型大、遗传性能稳定等显著特点。成年原种公羊平均产绒量达1386克,最高达2082克;成年母羊平均产绒642克,最高达1390克,绒长度平均在6.5厘米以上,绒细度平均在15.5微米左右。建议由政府出资,引进盖州绒山羊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绒山羊养殖业。饲养绒山羊有喜人效益:一般每饲养一组绒山羊为31只,其中母绒山羊30只,公羊1只,利用自家作物的秸秆和庭院舍饲饲养。每年挠一次绒剪一次毛,每组出绒在30公斤以上,每组成年羊绒收入9000元以上;成年绒山羊每年可产三只羊羔,每组每年按产羔30只计算,收入在30000元左右;每组绒山羊售羊粪收入在1000元以上,每组绒山羊每年收入在45000元以上,扣除饲料、防疫等投入每组每年可获纯利30000元是饲养本地羊的4倍。况且绒山羊属草食动物,而我县玉米秸秆、农作物秧蔓和杂草树叶等饲养资源丰富,养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解语花公司完全可以就地消化。

2、我县的农户养羊管理粗放,大多以放养为主,精养舍饲的很少。建议政府聘请盖州专业技术人员对饲养绒山羊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避免近亲繁殖,为养殖户提供了高产、优秀、遗传稳定的改良种源,保障绒山羊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11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

园区承载强基础。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积极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红金四期。把四期建设成以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壮大钨、稀土、铜、铝、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率先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让优惠政策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倾斜,在用地指标、资金、水电、交通运输、招工等方面,优先满足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二、

项目建设促发展。要紧紧盯住国家投资政策,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确定了三十大工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三、

龙头引领强带动。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擎”。一是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优化结构,升级开发产品,使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并购,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县内企业与国企、央企对接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资、引智、引制,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企业中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至少有1家,年产值达20亿元的至少有3家,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至少有5家。

      四、

链式突破增效益。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必然形成产业链条,产业链条的完善又会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今后,要以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为支点,培育新型建材、和机电产品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

      五、

集群发展扩规模。产业链的发展会形成产业集群,而集群发展有利于产业配套,降低生产成本,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在区位、资金、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放大“乘数效应”。要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规模扩张等手段,壮大提升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和机电产品等潜力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

      六、

管理创新激活力。管理创新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引导企业家革新传统管理模式,朝着资本股份化、管理规范化、分工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要积极与对口院校进行人才、技术交流,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上市。近期要帮助中瑞新材料,红金稀土等企业的上市工作,“十二五”末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上市。

第12篇

关键字中药产业物料供应商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是我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贡献之一,然而这一优势正逐渐被打破,据统计,在如今的国际中药市场上,日本、韩国产品占据的份额高达90%;国内市场上,“洋中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中药所占比率不足5%。中药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由于中药生产原料供应的链条比较长,因此原料供应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目前由于人们对于中药越来越重视,一方面,中药治疗对病人的副作用比较小,另一方面,中药是天然药物,对当今追求“天然产品”的人们讲,中药治疗肯定是最佳的途径。随着中药产业规模的扩大,中药的原料供应越来越成问题,一方面,天然原料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人工种植的中药在环保标准上总是不尽如人意,所以中药材的供应成为影响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药生产的特点及对物料供应的要求

中药生产的特点及原料的利用情况

产业链条长,环节众多,每个环节的生产要求都非常高,因此,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中药的生产如果从原料供应至产成品到消费者手中,纵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如果按照国际GMP规范生产,可以想象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中药产业其产品对患者的作用机理目前并不是非常清楚,其理论依据多是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而国际市场上对药品的要求必须有产品的成分、作用机理的说明,否则是不能够作为治病的药物出现的,而只能作为普通的保健品,因此中国的中药生产面临相当大的药理知识的障碍,使得中药产品多以保健品的形式出现在国外的超市中。

中药产业其产品多是复合制剂,其原料为许多种中药材,因此其生产过程中多种原料之间的数量的协调和质量的控制都显得非常困难,再加上医药生产本身就特别严格,因此,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中药材生产的特点

中药材的栽培,既有和农作物、果树、蔬菜栽培一致的方面,也存在有别于这些植物栽培的一面。由于种类繁多,生长地区的不同,各种中药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中药材栽培方式的多样性。总的来说,中药材生产应注意以下特点:

中药材生产讲究产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栽培的中药材,最终是用来防病治病。如果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低或者完全没有,就降低或失去了药用价值。而产量过低,又影响了药农的收入。药材的质量主要由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疗效决定的。此外,药材的形态、大小、色泽,即商品性状(俗称“卖相”)也是质量的一个方面。

中药材栽培有忌连作的特点。很多中药材,特别是一些根茎类药材如白术、、地黄、丹参等都不宜连作。一方面是由于土壤肥力、土壤结构改变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病虫害严重。此外,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分泌一些有毒物质在土壤中,也使得连作的效果不好。这就使得原料的总供应量受到限制。

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由于不同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栽培年限的不同,形成了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

中药生产企业物料供应商的选择

根据中药生产的现状和中药材的生产特点,结合供应商的选择理论,提出如下的选择方法:

根据ABC法粗选供应商。根据表1所列数据对中药材供应商进行分类,在保证供应方面,对这三类供应商的要求是一致的。但A类供应商,为生产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供应且数量少,对其加强管理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潜力所在,所以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而对于BC类供应商,因其所提供的物资比重小、数量多,他们不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点,可以作一般管理。我们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将A类供应商作为主要的供应商。

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构造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内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次各目标的权重。计算组合权重,即得到各方案的相对权重。根据相对权重,选出最优供应商。

集团对物料供应商的管理

建立供应商的竞争机制。根据中药材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制定响应指标的阈值,供应商们在这个阈值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只有进入ABC法粗选出的供应商才有资格进行有关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交货期等方面的竞争。这样,一方面使管理工作得到简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主要的供应商感到有压力,督促他们做好物料供应方面的工作。

做好物料供应的质量审验工作。中药的质量与中药材收购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GMP明确规定:“药品生产所用物料应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得,企业应确立定点采购并依规程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的基本原则。

审验的内容。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包括对新选择供应商的质量审验和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质量审验。对新选择供应商的质量审验内容有:供应商基本材料审核,样品检测、验证,实地考察,结论与信息反馈等;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质量审验内容有:物料质量状况回顾,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调查,供应商业绩综合考评等。

审验的程序和方法。对新选择供应商的审验。

成立审验小组。企业以规程形式,明确规定对新选择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时,审验小组由供应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物料使用部门、科研技术部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其中,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协同质量审验工作。审验小组成立后,依规程确定一名组长并由其对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部署。

材料审核。对供应商基本倩况的掌握和了解是进行供应商质量审验的第一步,一般通过对其提供的文字材料的审核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供应商材料审核包括两部分,即: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材料的审核和法定材料的审核。

样品检测、验证。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的确定:审验小组应明确所采购物料的质量标准,此标准可为法定标准或高于法定标准的药厂内控标准,需注意,有内控标准的必须执行内控标准。

实地考察。审验小组在对供应商所提供物料表示满意后,应安排对供应商的实地考察。有时实地考察可不进行或推后进行,在何种前提下可不进行或推后进行,需提供哪些补替材料等,企业在规程中予以明确规定。

信息反馈及跟踪审验。对供应商所提供样品的检测、验证情况及实地考察情况,审验小组应做好向供应商的反馈工作,对于某些检测指标和结果可能还需同供应商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和确定,供应商也可通过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改进,使其产品达到要求或提高质量水平。对质量审验存在问题需做整改的,审验小组应进行跟踪审验并随时记录。

起草审验报告,批准审验结论。审验小组在进行以上工作后,应由组长根据审验情况起草审验报告。药厂应规定审验报告的书写内容和格式。审验报告应对所进行的审验活动进行总结性说明并做出质量审验结论,由审验小组成员讨论通过并签名,提交总工批准。

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审验。

供应商确定后,在其少量供货及长期供货过程中,应对该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验。审验的周期和内容应依据供应商的不同和所供物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定期或不定期审验可围绕如下方面进行:物料质量回顾,包括合格率、退货率、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供货的及时性;质量保证体系或生产设备、设施。发生重要变化时,定期、不定期审验可成立审验小组,或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验应有报告。

质量审验档案。从事质量审验活动的所有材料归入质量审验档案,作为供应商档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审验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或调查表);供应商法定材料复印件;供方质量标准及出具的样品检验报告单;本药厂物料采购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及本厂出具的样品检验报告单;物料正式采购后三批进厂检验报告单复印件;物料均一性验证“评价及结论”复印件;现场考察报告;质量审验报告;定期、不定期审验材料及报告。供应商质量审验档案应由企业规定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和管理。

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联盟关系。正如在前面看到的那样,中药行业的物料供应商与其他行业有明显的不同,其所提供的中药原料质量及价格差别也非常大,究其原因在于:其产业链条太长,供应商就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来看,是非常难以做好的,为此作为生产厂家,中药生产企业采用中药产业化生产的模式,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确保物料供应的畅通和安全。

中药产业化发展就是根据中药生产GMP规定,从中药的种植一直到加工、销售,采取规范化操作,在中药种植领域实行GAP规范种植,并在每个生产环节尽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中药价值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集团公司+供应商+农户”这样的发展模式。

生产企业主要在市场信息的搜集、资金支持、技术咨询等方面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使供应商有实力能够带动中药基地的建设,通过规范化的基地建设,才能够保证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

对于加强供应商管理的政策建议

由于行业特点,目前中药生产企业的物料供应商大都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比较低,大都停留在中药材的收购、批发等业务领域,真正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的供应商还比较少,而且,供应的原料质量和数量极不稳定,对生产企业的稳产优产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供应商的选择时,应当立足于实际,不能要求太高,应当着眼于未来。

正因为目前供应商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生产企业应当立足于加强供应商的能力建设,供应商的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供应商的原料基地建设。目前虽然大多数地区都在进行中药产业化基地建设。但是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项目往往都中途流产。按照现代医药GMP管理的相关规定,建设一个GAP中药材基地,无论在技术、资金还是管理等方面都要求非常高,实力弱小的供应商想完成这样的项目几乎不可能,因此中药生产企业必须与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精心培育一两个大型的供应商,按照国家GAP中药材规范化建设的标准,生产合乎产业发展的原料。

供应商的市场反应体系建设。由于传统中医药大都是以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的,但是现在随着野生动植物的减少,中药产业的原料供应越来越成问题,通过原料供应的影响,市场的波动加大了,因此供应商对市场的反应体系建设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加强供应商同产学研的结合。正如前面论述的那样,中药产业在新世纪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要想使这些好的机遇变成经济优势,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来武装传统的中药产业。在中药的种植行业里,着力用现代的育种技术开发新的医药品种,用现代的栽培技术,人工培育产业化生产所需的大量药材。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人工中药材代替野生药材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的广泛参与,最终实现原料的安全供应。

参考资料:

1.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利关系研究,经济学研究,1994.10-12

2.赵希男等,供应结构与供应商的选择,决策与借鉴,2001.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