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2-02-24 03:0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论文

第1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的要点

激励手段要设置不同层次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激励学生也大有技巧可言,在什么时间激励、达到什么程度激励都需要教师认真考虑,不能简单一概而论。简而言之,班级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基础方面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开展激励要兼顾整体,不能完全局限于几个语文学习优秀生,要致力于从整体上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因此,优秀生回答出较为困难的问题时要加以表扬激励,而基础一般甚至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出一些超过他们自身能力的问题时,教师也要送上激励性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这就体现了激励手段运用的层次性原则。针对不同基础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对的激励门槛,做到心中有数、灵活运用,在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差异的同时,恰当运用激励手法,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这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激励手段要控制好节奏频率。有些教师走进课堂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同学们今天状态很好、教室非常干净等等,一节课下来激励的范围非常广,激励的次数也非常多。实际上这样的模式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过多的激励手段运用反而让学生觉得获得老师的肯定非常容易,内心那种渴望的状态不再有,降低了激励手段的含金量。另一方面激励次数过多,其中有一些属于为了激励而激励的内容,反而冲淡了教学激励主题。因此,教师要控制好激励手段的运用频率,一节课运用多少、哪些时候运用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详细标注,教学组织活动中灵活把握,既要保证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要避免过多过滥。激励手段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前课后也要加以运用。有些教师课堂上对学生大加激励,而课后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则大加训斥,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伤害。因此,对学生的激励要贯穿语文教学始终,要融合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要对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同时对课前预习认真、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较好以及在语文学习中乐于助人的学生都要给予同样的表扬激励,对学生在课外语文拓展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进步也要同样加以表扬。教师将激励手段运用于课堂内外,贯穿学生语文学习全过程,可以为学生创造更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整个语文学习活动都充满了快乐,以积极的情感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手段运用注意点

激励手段的运用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乐此不疲的有效手法,运用激励手段可以显著提升学生语文积极性,让师生互动更加和谐,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过多过滥。上文已经提及,过多过滥的激励会降低激励手段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控制好频率,以较为恰当的次数、恰当的时机运用激励手段,方能发挥最为明显的效果。二是要兼顾学生年龄特点。小学阶段低年级与高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之间都有着年龄发展的差异,学生的思想观点、认知基础都不相同,在激励手段的运用方式上也要针对学生特点因人而异。

作者:余正明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大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第2篇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1.开展合作学习策略。开展合作学习策略就是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所不同。通过学生合作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篇古诗的时候,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接着教师给大家讲解诗词的内容,表达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背诵《静夜思》这首诗,但是由于班级学生数量比较多,如果教师轮流提问每个学生那么会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考核,学生们就积极地找合作伙伴,然后相互监督对方背诵诗句。过了几分钟,教师再抽查个别学生的背诵情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时间讲授更多有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开展课堂提问策略。开展课堂提问策略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注意听讲,达到使学生认真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位置不转移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一节课的时间一般在40~45分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溜号的现象,所以开展课堂提问策略可以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并间接地鼓励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小白兔与小灰兔》这篇课文时,教师发现小明同学正在溜号,就马上提问小明:“小白兔和小灰兔谁的做法最值得大家学习呢?”小明马上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说:“小白兔。”教师要注意学生上课的反应,及时地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抓住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获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创新作文策略。开展创新作文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创新写作的教学方法。语文试卷中的作文成绩占据语文试卷总成绩的30%~40%,所以必须关注作文的教学质量,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教学生在作文的题目、内容等方面与众不同,这样在众多的文章中才能脱颖而出。例如,在学习写作“观察日记”的作文时,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们针对“观察日记”这个题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要观察老师,有的同学要观察同桌,有的学生要观察黑板,有的学生要观察粉笔,有的学生要观察墙画,学生在思维不断开拓后,按照自己的创新思路,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品,才会在作文成绩上略胜别人一筹。这样在整个语文考试中才会获得更高的分数,同时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结语

在小学语文中,教师通过合理地运用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开展课堂提问的策略、开展创新作文的策略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挖掘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节省课堂的有效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者:宋朝健单位:广西田林县浪平乡八号小学

第3篇

从本质上来讲,学生本来就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从学生手中抢走,严格、严厉的控制了整个课堂的教学程序。经过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将课堂学习的主置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沉香救母》这一课时,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妈妈做过哪些事呢?”提出问题:沉香为什么苦练功夫并不顾一切地前往华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自己对母亲的爱来探究沉香救母的心理活动,进一步阐述沉香对母亲的爱,逐步激发出小学生们的主体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模式能够充分让学生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思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学、会学、乐学,以便于更全面的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起语文技能。

二、锻炼学生的主体能力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重视起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进而锻炼其自身的主体能力。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自身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锻炼自身的主体意识及主体能力。第一,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动机,以本身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学习语文知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起对于语文的兴趣,有了对于语文活动的兴趣,学生们才能逐步去钻研语文学习的技巧以及方法。

例如,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概括总结能力强的学生,总结文章的重点问题;引导擅长朗读的学生来探究课文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进而更好的体会文章的神韵;引导不理解文章内涵的学生相互讨论,探究文章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就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合作讨论,使学生每堂课都与不同的伙伴进行交流,进而更好的实现优势的互补,逐步培养起小学生们的主体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选主题进行小组探究,为了达到更高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安排同学分小组进行配合,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力。

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之时,以班级内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刺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学习之中。从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水平及其学习需求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之时,也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以及问题的引入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好奇心,引导学生入境。

三、注重自主式学习方式的运用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是组成语文思维逻辑能力的关键要素,亦是推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终极目标,对问题进行设置,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问题设置时,不可一次性暴露出所有的重点,反而需要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探究。学生对通过自身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自然会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基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课堂的最后与学生就本节课的授课进行交流,并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学习《好学的爸爸》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交流。“在你们的心里,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呢?”学生们可能会同时大声回答“坚强”“伟大”“勇敢”,等等,然后教师就可以以阅读内容为方向进行引导,“那么,你们的爸爸是否好学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好学”“不好学”,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课文里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内,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并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相联系。此外,从环境氛围来讲,教室的有效位置最好有自主学习及自主阅读相关的名人名言的悬挂,便于随时提醒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自主式学习方式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就意味着要把学生的主置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激发出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同时学会同学之间的通力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快乐,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塑造自信心,在持续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四、结语

第4篇

一、结合育人的思想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首先,要结合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连接教学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学生主要接触的是课本文章的时期,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材的应用过于重视考试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的考察点,而忽视了教材本身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教材中宣扬的人性。教师转变对教材的关注的落脚点,看待教材的视角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关注语文教材。不再单单注重教材文本的知识点,而是关注教材内容对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意义。关注其中的育人意义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关于课文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等方面进行解读,学生对课本的学习也就止步于浅显的层面。其次,合理的教学方案还需要对课堂的受众即学生进行一定的解读。教学方案的设计的作用对象是学生,如果不能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状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那么。这要的教学方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学生的解读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整体的心理分析和知识经验的解读、对不同个体的差异性的分析、对不同个体的发展的前途和方向的估计。

二、教学活动的设置坚持贯彻尊重育人的理念

育人的理念不仅仅是体现在观念上的更新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的层面,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体现对学生的育人。通过比较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教学活动的设置对学生的主要育人的方面体现在培养学生创新型、主动性和人文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首先,增加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沉闷,乏味。小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中很统一感到枯燥无趣而丧失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创新性的授课方法,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意义。例如在学习《锄禾》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教具来让学生认识锄头、镰刀等农具,并且亲自做出锄草的动作来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其次,从阅读量的增加上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语文的学习时一种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生可以通过博览群书来体会语文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教育过程和在阅读中独特情感和美感的熏陶。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参与的素质,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设计学生能参与到教学中的单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参与感强的教学单元的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之上自由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之上,更重要的是人才素质的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的基础教育中,语文作为对学生有重大影响力的一门学科,应该在培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时代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将育人的事业做得更加出色。

作者:许兰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第5篇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而作为学习重要环节的预习,它的动力源泉也必然是兴趣。不管教师怎么向学生灌输预习有多么的重要的观念,如果学生对预习根本没有产生兴趣,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个性特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情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利用学生的比较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让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举行班上的讨论活动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一定的褒扬。小学生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就会自发地去想,为什么别人能获得老师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而自己却没有呢?其就会重视预习环节,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发现预习的重要性和优势,不知不觉间,会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其次,要让班级有一种预习的氛围,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氛围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班级形成一种都有良好预习习惯的氛围,就会使学生自觉地、享受地去进行语文预习;最后,以激励为主,对做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预习不尽如人意的同学积极鼓励。

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对于语文课前预习,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教师在预习前可给学生一点目标和探索空间,从而激起学生认真预习的欲望。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按照预习的基本步骤预习,进而提高预习效率。我将预习方法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初读课文,从字词入手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从生字词入手,对于生字词,要求学生要读准其字音,明白其含义,较为通达流畅地朗诵课文,并想想课文大概讲了什么。过去学生只是单纯地读书识字,不会去深究字词的含义与用法。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善用字典,对生字词不懂时,要去查字典,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并标注到书上或者笔记本上。这样,在课堂上教学效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深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进行深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下来,并体会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作用,并找出一些与文章中心有关联的句子或段落。在这点上,教师还得注意对学生分层次要求,不能一蹴而就。因为班级中的学生水平高低不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过高,可能适得其反。

(三)细读课文,思考并标注疑惑的地方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细读课文,并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积极感悟和思考文章的内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学生用特殊的标注方式,比如用红笔或彩色笔把文章精彩的字、词、句以及段落划上波浪线条;并在相关的词、句子旁用简要明显的语言加以标注。为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中所需的资料积累做好准备,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在预习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又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检查反馈,维持学生预习的热度

坚持不懈地预习对孩子来说是件“吃苦”的事,很多学生预习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因此,对预习的完成情况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教师检查

教师检查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可以在课余时间找个别同学谈谈话,检查笔记本,了解他的预习情况。同时,从侧面打听一下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并顺便给其鼓励、纠正。这种方法对于学生个人习惯的养成最具有积极意义。

2、课堂检查

每次上课,教师都可以设置“预习抢答”环节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检查

第6篇

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在目前教育部对德育教育提出的建议中有明确的规定,大概的规定是能够通过德育教育初步让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等等,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家长,同学,老师,养成尊敬的喜欢,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品质。因此根据这些目标,小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这些目标进行强化性和针对性提高小学语文道德水平,这样能够帮助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能够顺利的展开,同时也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方法。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点

1、审美性小学语文,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中,很多文章在语言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不错,语言运用符合我国文学审美特色,因此教师针对这个特色,对学生在文字以及在整个段落上展现的思想上的美需要进行感知和欣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德育教育渗透的主要思想就是培养小学生在审美能力方面的提高。其中对于审美性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实现,首先是通过一些美感教育,让学生在这样的思想中进行熏陶。其次学生在这些较为丰富的语言中,感知美,欣赏美,因此自身对美的判断也不断的进行提高。

2、共鸣性小学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教育部的专家针对我国目前小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通过科学的考核,而设立的文章,因此在这些文章无论是在修辞手法上或者是在思想的表达上都展示出“情”字,而这些感情是人们思想上面的共鸣,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了共鸣,那么在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层次性由于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智力上以及在语言表达水平上会展示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层次性非常强,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的教育,也要展示出不同的层次性。例如针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很多影响题材,如《刘胡兰》是小学低年级出现的,那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只用简单的强调主人公在敌人面前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即可,但是到了中年级,就需要学生继续进一步对敌人进行思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同样要掌握要对主人公面对敌人不屈不挠,而且为了人民献身的英雄事迹进行赞颂,这样有层次的进行交流,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在该年龄段进行接收,另外一方面是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渗透性谈到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性,也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识字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中的字形和字义和名族的荣誉感进行挂钩,这样能够激发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爱国之情,例如对于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于穿插了阅读,而阅读是小学进行德育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关键的因素进行有力的挖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教学系统中,教学正常完成。另外谈到语文教学,由于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因此作文中穿插的的德育教育也得到了充分的渗透,一方面是由于作文需要构思,那么学生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无疑是将自己的审美态度以及生活态度进行了巩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性”保证了整个过程的正常进行。

三、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内涵

1、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由于小学生处于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不同年龄阶层的学生应该根据心理情况不同分别进行教育。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情感特征要采取分别涉及的教学方式,将德育完全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低、中、高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有明显的不同。对于低年级的教学,着重从了解入手,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就应该有进一步的要求,将思想带入精神情感的层次。

2、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要注意情感的融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情感交融。小学语文老师是环境的编织着,也是环境的制造者,在生动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充分领会到课本中的思想内涵,这样阅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才能够和学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效果。

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要注重美的教育美育是一种情感方面的教育,和体育以及智育相比有非常大的去区别,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时美育能够塑造出学生美好的心灵以及和谐完美的个性,同时还能培育出小学生高尚的情操。那么小学语文是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仅是表现在课文的文字上面,还需要表现在人物的情感以及人物的思想上。因此在我们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美育制定相应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出学生高尚的情感,提升学生审美境界。

四、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

1、课堂教学首先对于小学教育而言,课堂教育毕竟是进行小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其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材为主,那么目前教材对于爱国主义以及民族自豪等德育是最为关键的特色,都放在教材中使用,因此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应该重要的放在课堂上进行使用。那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是通过讲析促进学生的理解。德育其实在教学中和智育应该是一体进行,其中语文训练不应该对德育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引导,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文字进行理解,特别是对于字,句,以及段落的和通篇文章,多以在讲析的过程中将德育和智育完美的结合起来,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其次进行情感方面的熏陶。对于语文的教学,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对于语句中的情感,应该采用相使用的语境进行介绍,一方面这样能够制造出课堂上面的气氛,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加的集中,另外适当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和更深刻对文章进行理解。目前很多学校在语文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已经采用的艺术的方法,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最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榜样学习法,榜样学习法是在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借助于文章中的英雄人物,为学生建立英雄形象,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2、语文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目前已经在很多地方的小学中已经展示,而且已经出现了不错的效果。其中课外语文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一方面语文的课外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思想方面进行提高,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另外一方面,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思想,因此在设计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在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还处于不成熟,独立性较差的阶段,所以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尽量选取正面的形象,由于小学生模仿能力非常强,因此通过一些爱国教育,或者是诗歌朗诵比赛,一方面丰富了课余生活,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小学德育教育的进行,起到了双重效果。另外课外活动,朗诵诗歌,在国情或者是重要节日上唱国歌以及表演节目,都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课堂外的表现机会。

3、课外阅读小学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课外阅读,由于课外阅读中,有丰富的知识,因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另外一方面对于学生意志品格的提升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教师而言,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进行课外阅读的选取,学生如果遇到了课外阅读中的疑惑,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加强学生的课外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另外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课外知识。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4,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的思想品格很大一方面是受到了教师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情感,和教学过程中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应该将生活中的特殊情感带到课堂中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第7篇

一、重视读写结合

读写训练强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读写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每一节语文课上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说一说或写个小感想、小片段,或续写,或改写等,让学生读后必动笔,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材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学会说话与写作。我们要通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自求得知,从而方便其自主学习。

二、教会学生预习

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预习,要求他们通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要指导其运用审、读、划、提、查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即,注意文章题目与内容的关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圈点文章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提出不懂的问题,以便课堂上有目的地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深层次理解课文。这样科学的预习方法,学生不会盲目读书,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现代化竞争意识

语文教师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以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竞争。竞争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然上课的时候听讲认真,积极主动,勤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自觉地研究课题,目标明确,从而很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在教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速度、比正确率;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感情、比体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各式各样的比赛。

四、作业生活现代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和课内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对身边的环境和人物进行调查活动,从而了解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身边的榜样……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对学生人生的发展很有好处。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留心身边的广告语、警示语,把学生家庭生活、社会实践、其他学科等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从而深化和应用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合理地将课外知识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层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放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此时的学生精力充沛,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效率非常高。小学语文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脚步,积极探索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吴明霞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小学

第8篇

本文作者:邢胜月 单位:隆饶县固城校区

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实行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作文写作为例,文从心生,心有所感,感从生活中来。这就是一条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的主线。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时候,可以从这条主线入手。例如,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学生们的心中对XX有印象还好,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印象,那么就应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去亲身观察,绝对不能总是让学生们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着那些基础知识,而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些。写作是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关键。写好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而不是在教室与课堂上去凭空想象。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留意对于生活中点滴的感触。最好是让学生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应该作为首要课题。而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其次,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唐诗的时候,很多小学生也曾经想过,这些这么久远的知识我们学习有什么用呢?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课文以及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写作,而写作的目的则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描绘现实的生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以体现,尤其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要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学习写作也是要能够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实践性的融会贯通。实践教学是为了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告诉小学生们,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使用。语文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有素质以及涵养,写作可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批判或者是赞扬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三鹿奶粉”事件。如果我们能够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来批判这些丑恶现象,为社会做贡献。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那么教学的意义才真正得以体现。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实践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要通过创造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语文的实践性教学。学习一定是为了要使用,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真正拥有学习的。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要从根抓起,并给予重视。

第9篇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心甘情愿地、全身心地投入。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进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建设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使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因素。以语文魅力激发起小学生的共鸣,逐步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使小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还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喜欢语文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日益形成和加深。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故事、成语接龙等。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优势不同,有的字写得漂亮,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与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给予小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在小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避免小学生知难而退。让小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主动学。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二、让小学生养成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不光要随时要求说和写,表达意思要明白,还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例如,教师要求小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小学生从浅蓝的天空知道是早晨,从倾斜的树冠、天上漂浮的白云知道有风等等。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学到学多知识,多观察也会丰富自己的阅历,为写作积攒素材。所以,仔细观察这一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三、让小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小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语文课堂,了解小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和不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原因。根据获取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消除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乏味性,让小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还应该给小学生人文熏陶和情感体验,还要给小学生自由思维空间。通过研究让更多小学生喜欢参与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把课堂当成自己表现的天地,让语文课堂学习更有效果。让小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教师能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学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能很好地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四、让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有的小学生胆子很小,上课不敢发言,怕说错。可是,要想学好语文,敢开口讲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小学生的大胆发言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要笑对课堂,笑对学生,使小学生在心理上不惧怕教师。对于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的学生,也不打骂不责怪,而是要鼓励他,给他信心。对于不作声的学生,要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同桌间或者前后桌间进行讨论,也有助于锻炼发言的胆量。还有教师要多组织小学生进行发言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每节课都叫学生去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讲解一道题。要求讲解时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保证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到能听清,如果能加上肢体动作那就更好了。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上课发言情况,然后及时作出总结,平时发言比较积极的,要鼓励他继续保持,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要多让他发言,并多鼓励他,帮他树立自信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来想,让学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讲解问题,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小学生,有助于小学生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五、让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年级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的确,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但想要写好作文,就要增加课外阅读。希望小学生要多读书,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读课外书,慢慢地,在写作上,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信手拈来。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面广,知识渊博。也希望家长可以重视阅读,给孩子多准备几本课外读物,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六、让小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第10篇

一、着眼学科特点,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除了包括教学生认识字、词、句的过程,也是其认知母语与培养热爱之情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得采取各种方法,尽可能地凸显出小学语文所具有的特点,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文字、积极融入语文学习,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正面情感,增强其对语文知识的丰富性、社交性以及生活性的认知能力,培养其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此当作基础,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更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中的“摇、甩、摆”这几个动词,依次描写的是小鱼、黄牛以及燕子尾巴呈现出来的动作。对小学生而言这是一个较难理解的地方,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来扮演这几个角色,让其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摇尾巴,并让他们表演完之后派一名代表谈谈本组跟其他组的表演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来便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抽象文字所表达的实际意思,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这跟传统的灌输式课堂相比,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快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二、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做好保障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十分关键的。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没有很好的自制力,好动多动是小孩儿的天性。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纪律问题。倘若无法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算教师讲课讲得非常好,也无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凭借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觉得,语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做到下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管理观念。很多教师觉得,良好的课堂纪律即学生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全都听从教师的安排,其实这是不对的。事实上,良好的课堂纪律同样也包括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表达出来的,经过认真思考、讨论而知晓答案时的兴奋心情。作为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去表达这份情感,但是必须适可而止。第二,良好的纪律管理观要求学生自觉进行纪律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彼此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约束的观念,进而让学生能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自身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

近年来,教师队伍逐渐扩大,教学方式也不断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早就无法满足新时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能继续把课堂变成简单的读写课堂,还得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既然如此,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中,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对所有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得以提高第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用新颖的课堂导入来开课,如用一首歌曲进行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第二,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融入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讲解《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阅读完后,让一位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讲给其他学生听,这样学生不但觉得非常有趣,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明确。课堂教学应将学生当作主体,教师所起的仅仅是解惑和引导作用。仍然将故事性文章作为例子,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进行提问,然后各自解答,而且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四、优化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观点便是要重视人的发展。而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将学生作为灌输对象,而教师却是唯一的课堂构建者,独自占据着语文课堂的话语权和评价权,再加上语文教师和学生在身体与心灵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教师严重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导致教师没办法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学生对教师同样也是敬而远之,进而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这样的话就很难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努力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让自己变成学生们的大朋友;为学生开放课堂空间,赋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在思想与行动方面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们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同时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五、结语

小学语文除了包括教学生认识字、词、句的过程,也是其认知母语与培养热爱之情的过程。所以,教师一定得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没有很好的自制力,好动多动是小孩儿的天性。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纪律问题。同时,教师自身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也非常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

作者:宋烩烩单位:山东邹城石墙中心小学

第11篇

在所有的学校中,教师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一观点是不容置疑的。虽然书本教科书仍在教学地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它的内容是书面的、限定的。因此,全国的大部分学校都开始引进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教学。如今,它已然成为一种常见的、重要的教学工具,帮助教师进行多元化教学,也帮助学生进行有声有色的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是需要学习者不断付出的,不是每个人从一出生起就愿意不疲不倦的学习,在漫漫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与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己应该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没有形成对语文的一种基础认知,他们只是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新鲜的事物都能吸引住他们。而多媒体恰恰符合这一点,它的声态教学与动态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创造了一个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能够充分展示课本内容。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一味的书本教学是古板的,枯燥的。然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讲透教科书,让学生理解到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这在另一层面上也是影响学生听课和学习的一个因素。多媒体教学的引进,很大程度上地帮助语文教师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多媒体教学能通过图像、文字、音频等相关情景去直观地讲述课文里所要教的内容,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去更加生动简单地学习新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的是超媒体的结构,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在认知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快速地学习到新知识,当然,从一定角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升语文教学的综合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比起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具有表现的张扬力与带动学生的吸引力。它能快速地吸引到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自主产生想学习的想法,这就很大程度上地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因为,只有当学生自主地产生强烈的学习渴望的时候,才能开发学生大脑思维,从而能够快速有效的找寻到所需要学的知识点,然后聚精会神的学习。再加上这种教学工具可以进行无限压缩,让教学信息可以无限储存、利用,这就更加方便学生细致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三、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学会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优化教学条件,并不是借用多媒体给学生大脑里强塞进各种新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教学时,不能有因为多媒体的科学技术很先进,很高超,那么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很好的想法。我们要学会从实际情况入手,不能把多媒体的技术质量与教学质量划等号,要明白怎样才是更科学的选择,不要每次上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最好把教学知识与教学方式相互统一,相互结合。

(二)处理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问题。

多媒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因为它采用的是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学生依赖网络,然后单方面的学习语文新知识。因此要注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懂得更科学化的、合理化的去有效使用多媒体,不要让学生淡然与老师的关系。

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熟练掌握多媒体科学信息技术。

引进多媒体教学,就要利用其丰富性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生动的相结合。要想使一节课讲授的有趣生动,使学生都愿意主动学习,那么教师就要熟练多媒体的操作,发挥多媒体许多可用的优势来进行高效率的教学。如果操作不够熟练,就会耽误课堂教学时间,打乱课堂的教学进度,这样可能就会打断学生的学习思维,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熟练多媒体的操控,才能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作用。

(二)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语文是所有学科里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书本里会描写到各种各样的情境,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虚拟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意境,使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新事物的认知,更加细微的、感同身受的去了解和学习新知识。这也迎合了当今教学时代的趋势,与时俱进。

五、结束语

第12篇

小学语文教学半自动化即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以上三大类别的教学模式可以以教学半自动化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半自动化的优点非常多,具体表现为:第一,具有直观性特点,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第二,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第三,具有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第四,具有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五,通过多媒体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第六,具有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第七,具有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第八,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2.1多媒体技术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主导力量

当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工作的辅远远的超过了其他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使用多媒体的某一方面的功能逐步的改进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伴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甚至使用多媒体的程序化的思维过程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教师开展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具有的新的教学理念即是多媒体技术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主导力量。

2.2正常化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优点,也各存在缺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着实的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真正地熟悉其使用的场合与时间点,切实的了解什么时候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而什么时候不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师开展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其次需要具有的新的教学理念即是正常化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现

3.1打破原来存在的“课堂+课本”的限制性

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现,首先需要打破原来存在的“课堂+课本”的限制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教师、学生三个主体构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对课本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剖与分析安排课堂教学,课本与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媒介,学生想要很好的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就要不断的借助媒介的力量开展接受性的学习活动,进而获取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成为新的教学媒介,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媒介力量,所以,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现,需要打破原来存在的“课堂+课本”的限制性。

3.2创造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

半自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现,其次需要创造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强调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种信息主动加工和信息主动处理的过程,重点是消除学生未知知识与已知知识的差异,最终实现知识体系的完整化与细致化。创造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需要切实的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情景化学习要素、合作化学习要素、开放式学习要素。在这种新的高效教与学的环境之中,多媒体技术就是学生不断的认知探究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就是激励学生情感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就是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工具。

3.3改善原有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