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8 20:3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准扶贫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作总结网权威2015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更多2015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相关信息请访问工作总结网。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县 “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 “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胡吉宏书记到海雀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林泉之窗》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海雀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林泉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清塘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林泉镇惠鑫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林泉社区、增坪村、山海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新水村500亩蔬菜基地,周寨村、营脚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清塘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周寨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林泉镇新水村2013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4、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到营脚、增坪等村组织农民培训2期1289人,职业院校到新水村举办培训班1期60人,农民讲师培训10次600余人,计划输送60人到职中学习培训。
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施涉及清塘、新水、余姚、卫星、海子、周寨、林泉、增坪等8个村的通村水泥路共26.4公里硬化工程,现已完成路基13.6公里、路肩8.5公里、基础垫层1公里、路面硬化0.3公里;投资各200万元的清塘村、卫星村的“烟草扶贫新村”建设工程,“一事一议”部分已基本结束,涉及招投标的项目,目前正进行人饮工程水池的修建、管道的铺设和太阳能路灯的安装等设施施工中;清塘村“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总投资226万元,目前进度已过半;新水、海子、卫星等村计划农网改造1057户,新水村已改造51户,海子村、卫星村正进行线路施工中;深圳光明新区对口帮扶项目已落实规划和制定方案上报;烟草机耕道建设项目正在协调中;高锦村移民整村推进及避险解困项目也正在规划中。
20xx年上半年,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全县“5335”发展战略,扎实开展扶贫工作,积极推进扶贫包保户的工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上半年,我局扶贫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四个联系、五个帮送”制度要求及提出的“菜单式”扶贫政策,对包保的贫困户实施帮扶,并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进行跟踪。通过每月不少于5次的电话沟通和不少于3次的走访慰问等形式,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和脱贫意愿。分类建档立册,按照“一类一法、一户一策”的要求,建立结对帮扶台帐,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措施。与各贫困户签订鸡雏养殖销售合同,帮助销售成鸡,以增加经济收入。
下步打算:
(一)做到扶贫对象精准,信息精准。
(二)抓好驻村帮扶工作。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驻村帮扶的工作要求,责任到人,确保完成2017年帮扶工作。
(三)坚持因户制宜,科学制定扶贫规划。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科学制定贫困户扶贫帮扶三年规划,进一步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确保联系的帮扶户的特殊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扶方案,切实深入困难户家中,推动帮扶,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四)坚持部门协作,整合资源统筹施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帮助各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长效发展的优势产业,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
(五)坚持基础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涉农项目等,积极协调,积极推进文化体育方面建设,使之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长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帮扶村上半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杨家沟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围绕县、镇两级“春季攻势”工作进行,帮扶单位疾控中心领导把此项活动作为中心的重点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深入包抓村组,履行帮扶职责,落实联系任务,有效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上半年帮扶工作总结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脱贫攻坚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我中心把帮助杨家沟村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是发好一个文件。年初,我中心根据县委县政府下达的《长武县2018年整体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布置了具体的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史新和为组长,副主任马喜信副组长,各帮扶责任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长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帮扶相公镇杨家沟村脱贫“摘帽”工作计划》,文件附有长武县疾控中心帮扶杨家沟村《脱贫攻坚人员分工》《杨家沟村贫困户一览表》《贫困人口进出流程识别》《精准脱贫熟记应知必回一卡清》《干部帮扶全覆盖一卡清》《十查一追责一卡清》,文件进一步工作明确了方向和人员分工,使帮扶杨游家沟村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算好一笔账务。为了使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和精准,我中心设计了《2018年杨家沟帮扶贫困户家庭收入测算表》,表格包含了各户的所有转移性收入、务工收入、分红收入等内容,使大家对户里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三是答好一份试卷。为了切实增强村“四支队伍”和各位帮扶人对村里基本情况及各项扶贫政策的了解,我中心安排人员围绕今年的重点工作只做了一份试卷,并组织了考试,使相关人员深入掌握了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四是办好一件实事。单位主要领导和扶贫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多次亲临帮扶村,走访120余人次,帮扶责任人根据杨家沟村的具体情况,与帮扶户共谋发展路,共商致富良策,为30户建档立卡户面对面制定了中长期产业规划,并送去总价值8000元的化肥,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三、瞄准对象,抓住重点一是积极推进“四个一”产业扶贫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建西瓜种植示范园。杨家沟村地处泾河沿岸,具有自然灌溉能力,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是理想的西甜瓜种植区,为此,我们发挥村主任成立的宏兴果品专业合作社作用,积极动员引导有劳动能力的10户贫困户种植45亩西甜瓜。二是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园。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我中心创新扶贫思路,盘活有限资源,多次与相公镇政府协调沟通,通过招商引资,联系长武盛农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此处投资建设了一处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占地500余亩,有黄芪、党参种植示范区400亩,种苗繁育区80亩,中药材种植试验区20亩,搭建围栏5000米,建设培训展示大厅5间,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目前有入社会员127名。三是建龙头企业。依托已经建设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园,我中心协调成立了长武盛农中药材种植公司,公司初步预计投资30万元购买设备,加工中药材,在本村招工30人。四是建电商平台。5月份,根据镇上安排,我中心协助村上建成了杨家沟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目前已开始运营。二是全力推进“三房”工作。我中心高度重视危房改造户、移民搬迁户、地灾户的住房安全问题,从联系领导到驻村干部,层层压实,各司其职,每周三召开工作的扶贫汇报会听取一周以来的工作实施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截止日前,杨家沟村危房改造户2户、地灾户2户、移民搬迁户1户房屋即将建成,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三房”工作,继续推进此项工作。
三是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工作。我中心认真对照中省2017年脱贫攻坚第三方成效评估9项反馈问题、市长卫华检查4项反馈问题,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剖析我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用严和实的作风推进整改工作,拿出绣花的劲头,在精准、细致上狠下功夫,坚决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积极查找“资料填写不完整、书写不规范、数据来源不清、帮扶政策记忆不全”等4类6项问题,先后到相公镇芋元村和南村学习经验举行了民情日志大展评活动和帮扶政策现场随机提问活动,促使工作继续深入。我们严格按照扶贫对象识别“七步法”的工作程序,一步不少、一步不省,对已识别的扶贫对象进行了“回头望”、再复核,确保真正贫困的农户列入扶贫对象。目前,杨家沟村共有17户58人,计划2018年脱贫16户56人,2019年脱贫1户2人。
四是扎实开展“六必访”活动。6月6日以来,我中心放弃双休日,走向"田头"深入"户头",严格按照全县"六必访"活动安排部署,分为3个访谈小组,对全村126户群众进行了大走访。帮扶责任人严格按照"三送三帮三解"要求,冒着酷暑进村入户,同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相关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措施落实到位情况,认真听取贫困群众对脱贫的想法、看法和期望,通过为期一周大走访、大座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计划在杨家沟村征地100亩,种植中草药黄芪、党参,可以安排就业30人。二是联系落实金融扶贫政策,给贫困户每户贷无息扶贫款5万元,计划成立“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殖业(养羊),每户贫困户入股5万元,作为股金,每年预计可以分红3500元。三是与农业局联系计划投资70万元,新建大棚10座。
总之,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离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一些距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带领群众积极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一、活动目的
通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总结表彰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宣传中央、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和精准扶贫工作政策。向辖区村民总结报告贫困村一年来扶贫工作成效和下一步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点内容、目标任务、方法措施。表彰奖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主动发展、支持扶贫、遵纪守法、文明孝道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全面调动广大党员干部、贫困群众、辖区村民、社会各届参与扶贫、支持扶贫、主动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唱响感恩曲、传递正能量、倡导好风气、引领好风尚、促进大和谐。
二、活动内容
(一)宣传政策形势。全面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县委全委会议精神,宣讲当前精准扶贫政策和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宣传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效、十三五规划和面临的发展形势和任务。
(二)总结发展成效。总结一年来扶贫攻坚的成效,梳理报告领导关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培育、住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配套、精准扶持帮扶、精准脱贫实效。
(三)开展先进表彰。对涌现出的创业带头人、致富标兵、道德模范、优秀教育示范户、党员先锋示范户、文明守法示范户、脱贫奔康示范户等先进典型人物进行表彰奖励。
(四)先进人物倡导。在各领域先进人物中找典型,用他们的思想、事例、经验、打算进行倡导引领。激发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和传、帮、带的社会风尚。
(五)开展文化下乡。组织富有本地特色、紧扣扶贫时代主题、群众喜闻乐见、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丰富辖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走基层送温暖。对辖区特困群众、五保孤儿、失独孤儿残疾、贫困党员、留守学生等各类特殊困难群众进行家中走访慰问,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传导各级党和政府的温暖。
(七)成功人士座谈。召集在外返乡成功人士座谈,引导回乡创业发展带动地方脱贫致富,激发热爱家乡、支持家乡、建设家乡、关爱贫困的热情。
三、措施办法
(一)活动开展时间:拟定于2016年1月20日左右。
(二)活动主体责任:由党委、政府主导,支部村委举行。
2、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一是统筹全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各村各组各通道,拟定了全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每日巡查反馈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村整改落实,按月及时上报环境综合整治报表、工作进度,按月制定督查考评办法,按问题拟定督查问题清单、督办通知,按成绩出督查考评结果等,及时完善相关资料备查。二是事实跟进项目进度。今年我乡的污水处理站和污水管网同时开展,我实时跟进工程进度,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有效加快了工程进度,同时配合完后项目工程款项的申报和支付工作。三是推进“厕所革命”工作。依托乡集镇污水管网系统,新建公共厕所2座 ,结束了我乡没有公厕的历史,同时引导金泉村一二三组及乡集镇群众实施水冲式厕所的改造,据统计,全乡目前已完成水冲式厕所改造566座,完成了年初市委计划的560个水冲式厕所的改造任务。
3、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二是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完善户级资料,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工作。四是完成建档立卡户群众的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催缴工作。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个人刚接手新农办工作一个月,在相关事务的流程和具体事务对接方面还需进一步熟悉加强。
二是新农办工作面广、任务较重,工作中统筹协调还做的不到位。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下一步,我将坚持问题导向,戒骄戒躁戒浮,着力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争取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在危旧房改造中持续发力,针对2018年未脱贫户,督促其新建改建住房,顺利完成2019年脱贫攻坚任务。
二是在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发力,乡村整体形象提升和厕所革命工作上,全力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关键词:大数据 精准扶贫 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83-01
大数据与大扶贫及精准扶贫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这两个相异的概念有了交集,这就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构建大扶贫,实现精准扶贫。
大数据时代,2011 年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的“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扶贫工作迈入大扶贫阶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1]中明确提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相对于以往依靠政府投资扶持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等的小扶贫工作模式而言,大扶贫即是以动员民营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板块开发、多元投入”的扶贫模式。
大数据与精准扶贫,2014 年 1 月《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即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级扶贫机构分级负责,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实施动态管理,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在2013 年 11 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借助“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开发贵州省“精准扶贫云平台”,实现了对 623 万贫困人口、9000 个贫困村、934 个贫困乡镇、66 个贫困县和有扶贫开发任务地区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
精准扶贫应用手段方面,云平台作为精准扶贫的辅助工具,正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目前国内外在精准扶贫云平台方面的研究论著极为有限,多数文章是进行科普式的介绍,如《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的落实――黔西南州扶贫攻坚战实践》[3]一文,系统介绍了黔西南的准扶贫云平台,此平台功能板块多元多样,且在扶贫云功能的拓展方面有着较大的启发,但其真实性和可行性尚待考察。
精准扶贫结合大数据方面,国内的学者研究基本着眼于两个方面,即现存问题和未来应用。详而言之,一种是结合现有云平台的案例,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和归纳,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另一种则是对大数据应用于精准扶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阐释和论证。不同的论著,对这两个方面各有偏重。
第一种是以实地案例为出发点的论著,其优势十分明显: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这类论著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其研究成果具有实在的社会效益,可信度高可行性强,令人信服。如《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4]一文中,主要针对广西贵州等地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详实细致的建议。然而,此类论著数量较少,并且在与实际案例结合方面仍有所欠缺。
在第二种针对大数据应用的论著中,许多学者将关注点放在论证大数据的优越性,将眼光放置于大数据未来的应用情况,提出大数据实现精准扶贫的方法和建议[5]。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一位学者在论著中强调配套政策对大数据运用的重要性。如《“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提出“配套政策要托底,防止虎头蛇尾”[5]的观点,在《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6]一文中更是对配套政策及研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这提醒着团队在对贵州省扶贫云平台进行研究时不能忽略对其配套政策的调研,必须将政策研究重视起来。此外,这类论著往往缺少实地调研的材料作为支撑,仅仅是在理论上的进行设想和推论。
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对于精准扶贫云平台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呈现理论性强、实证性弱的态势。而且普遍存在理论研究缺少实证支撑的问题。
针对于以上问题,接下来的大数据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
1.将时事热点“精准扶贫”与“互联网+”相联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的大数据优势实现“精准”要求。
2.不仅仅从“扶贫云”平台本身出发,而从如何应用平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对后期精准扶贫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τ诰准扶贫现状的深刻剖析,总结归纳现行政策方针存在的问题,针对于部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以及发展建议,旨在为精准扶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J].老区建设,2011,(23):12-18.
[2]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J].老区建设,2014,(01):8-13.
[3]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的落实――黔西南州扶贫攻坚战实践》,智慧城市
[4]《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新余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实施精准扶贫,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一、减贫摘帽督导工程。完善贫困村脱帽退出机制,按照“鼓励摘帽、政策保留”的思路,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脱贫摘帽考核、约束、退出机制,实现精准摘帽、精准脱贫。在实现2015年减贫4195人贫困人口的基础上,2016年实现减贫计划10000人,力争到2017年,在现行标准下,17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摘帽”,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
二、结对帮扶指导工程。制定新一轮“十三五”贫困村市领导、市直单位、驻市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计划,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推进驻村帮扶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驻村帮扶与新农村建设深度融合,切实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的问题。
三、产业扶贫推进工程。建立“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拓宽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一是使用原中央苏区县产业扶贫资金和移民贷款风险补偿金等,以生态效益为导向,选择中药材、西瓜、蒿菜、养猪、养鱼、红薯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扶持。二是通过上级产业扶贫资金和市、县(区)筹集资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电站所得效益反哺到贫困对象,确保贫困户增收的长期性、可持续性。
四、扶贫政策落地工程。要在政策措施上形成合力,推进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等政策无缝对接,从制度层面实现能扶尽扶、应保尽保。要在资金安排使用上形成合力,加强对各类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的整合,积极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向扶贫。要在项目实施上形成合力,统一建立扶贫项目库,实行联合审批、共同实施,支持贫困群众通过项目带动实现脱贫。
五、扶贫绩效验收工程。抓住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关键环节,对各地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贫、科技培训、搬迁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五个到村到户”。完善以扶贫为导向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强化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扶贫攻坚责任,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扶贫、重视扶贫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扶贫、参与扶贫和帮助扶贫的良好氛围。
一、指导思想
通过“扶贫日”活动的开展,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扶贫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推动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主题和目标
以“用爱心点亮希望,用行动播撒阳光”为主题,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扶贫积极性,广泛开展募捐、特色扶贫、“结对认亲,爱心扶贫”等系列活动,精准帮扶太平镇马石沟村贫困群众,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广泛开展活动宣传。采取广宣传、广动员、广发动方式深入开展活动宣传,通过在投资促进局网站、投资促进微信平台、公告栏等宣传渠道扶贫帮扶公告,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和社会公众参与扶贫济困活动的自觉意识,营造踊跃捐款的浓厚活动氛围。
(二)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开展机关干部职工爱心捐赠活动,集中捐赠时间为2016年9月1日—10月17日,严格管理募捐款项,及时公布和上报募捐金额和募捐明细,并将所募集资金直接捐赠给太平镇马石沟村贫苦户。
(三)开展“送鸡仔,暖民心”活动。为大力帮扶困难户发展养殖业,由投资促进局采购一批鸡仔赠送给对口帮扶户,并联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鸡仔养殖培育过程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困难群众自力更生,突破困境,努力改变贫困面貌。
(四)开展招商特色扶贫。在扶贫帮扶过程中,立足招商引资工作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扶贫机制,结合精准扶贫对口联系村实际情况,以种养殖业扶贫为突破口,采取发展种养殖基地、加强技术培训的办法,壮大扶贫产业规模,拉长增收链条,多渠道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积极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养殖种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四、活动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体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扶贫日”活动,要切实履行扶贫帮扶职责,以身作则,扎实工作,确保扶贫日”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本刊讯 (记者 刘秀峰)1月7日,国安社区在北京全精准扶贫产品即“国安社区扶贫1家1产品”。贵州省扶贫办社会扶贫处、国安社区相关负责人和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多家企业负责人以及众多社区居民参加了产品活动。
当天,“扶贫1家1”产品通过国安社区线上线下平台正式。北京市崇文门外、六里屯、呼家楼、广安门外、金融街等地社区居民可通过国安社区APP在线下单,也可到国安社区线下实体店现场购买。在当天的活动中,国安社区扶贫事业部负责人讲述了5个月来在贵州扶贫一线所了解到的贵州故事,在活动现场由贵州省黔东南州花山沟养殖基地的负责人提供了贵州特色生鲜食材的试吃体验活动,社区居民品尝了由贵州原生态黑毛猪、林下土鸡、散养土鸭、鸡蛋和农家土特产等优质食材所烹饪出的特色美味。
本次活动得到了贵州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据国安社区扶贫事业部负责人介绍,国安社区贵州“扶贫1家1”产品是“订单农业、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该产品以贫困户家庭生产能力和社区居民对肉蛋类食品的消费习惯为核心,一份扶贫套餐售价5988元,内容包括贫困户饲养的1头黑毛猪、6只林下土鸡、2只林下土鸭、24盒土鸡蛋以及贫困户自家的土特产品。当社区居民购买了一份扶贫套餐后,当地龙头生产企业会与该贫困户针对该份订单的产品签署《定价回收养殖合同》,让贫困户真正放心生产。该份套餐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都将归属贫困户,经过测算,一份5988元的套餐,贫困户预计收入在1500元左右。
国安社区“扶贫1家1”产品实现有三个核心:一是依靠国安社区自主开发的农村和社区端的大数据精准应用系统,通过农村数据采集平台和农村地图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调研,通过社区地图和用户画像实现对社区居民的精准营销。二是在贫困户所在的县域内要找到适合的龙头生产企业,依靠其技术、管理和市场优势,带动贫困户专业化养殖。三是要依托国安社区在城市社区端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过扶贫专员、线下门店和线上运营的有效结合,搭建贫困农户和社区居民之间的桥梁。
通过国安社区“扶贫1家1”产品,让贫困农户与北京社区居民建立信任和情感的桥梁;通过创新城乡订单农业的产销方式,让贫困户安心生产,让社区居民放心消费;通过消费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贫困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提升了生活水平,让社区居民轻轻松松参与扶贫事业,让脱贫攻坚融入社区生活。
据了解,中信国安自去年10月16日与贵州省政府举办“黔货进京―助推贵州扶贫”活动以来,经过5个多月在贵州贫困地区的深入调研和走访,总结出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扶贫理念和扶贫方法。中信国安社区将继续秉承“专业、精准、务实”的扶贫宗旨,充分整合企业自身和社会扶贫资源,搭建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扶贫1家1”自组织平台,以“扶贫+”的开放、共享理念,为贵州扶贫开发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做出自身贡献。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要求,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构建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全面调查,分级负责,民主公开,客观公正。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组织动员(2016年1月25日—2月5日)
1、组建机构。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指导、督查推进。
2、组织培训。根据《镇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召开由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和全体村干部参加的全镇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动员培训会议,就国家扶贫政策、精准识别的意义及农户调查登记表的填写方式、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宣传培训,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3、宣传发动。通过村组会议、公开信等方式,结合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宣传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农户申请(2016年2月6日—2月20日)。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自愿填写《低收入户申请书》。
各村组织人员入户调查,采集各项基础信息,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表不漏项、项不出错”,调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5年12月31日,收入计算时期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三)评议公示(2016年2月21日—2016年3月5日)。
1、村民小组评议:村民委员会对提出申请的农户进行初审后,将名单交由各村民小组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小组负责对各户登记表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评议。各小组将评议结果在本组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村委会。
2、村民代表评议:村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各组上报名单进行评议,评议采取票决的方式。评议结果在村组显要位置张榜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实情况进行反馈。经公示无异议报镇政府审核后确定为初选名单。
3、对村组评议未获广泛认可的农户,村委会负责通知到该农户,并做好解释说明。
(四)镇核查(2016年3月6日—2016年3月15日)。
镇政府对上报的初选对象组织核查,主要核查宣传发动是否到位,是否有申请书、是否自愿申请、申请书是否本户填写,民主评议是否进行票决,是否公示到位,申请农户与初选名单是否认真审核、有无优亲厚友等违规行为,审核结果是否公示,农户异议是否处理到位;全面入户查看初选农户情况是否属实,有无不符合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条件的对象。镇核查结果公示到村组,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
村民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审核结果公示之日起7日内向镇政府提出复核申请,镇政府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公示复核结果。
(五)县复审(2016年3月16日—2016年3月23日)。
镇公示无异议后将初选名单报县复审。由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逐村复核,对审核结果进行确认,复核采取查阅资料、走访农户等方式进行。经确认后的低收入农户名单由村民委员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六)调查建档(2016年3月24日—2016年3月31日)。
对公示后确定的低收入农户的信息,由镇统计站组织人员将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同时报县扶贫办备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此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策性强,各村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意义,迅速行动,严格按照程序和步骤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走过场等行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情义之华”为你整理了这篇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实现扶贫对象精准管理,扣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颗纽扣”,我县紧扣精准为“第一要义”,不断深化工作、强化安排,保证工作落实到位,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梳理和排查贫困人口,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进行“回头看”,做细做实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一是由驻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对所有贫困户进行过筛式排查,采取大数据比对,综合考虑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因素,筛查出不符合贫困标准的贫困户,并予以删除,坚决防止和杜绝“颠覆性”错误的发生;加强“档外人士”的排查识别,对遗漏识别和返贫的重新纳入,特别是低保对象和残疾人,对符合贫困标准的,严格按照整户识别原则和识别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做到应扶尽扶。
二、针对贫困户的自然增减,通过村摸排、乡核实、县操作的工作流程,及时将贫困户家中成员增加或减少,确保动态管理工作行之有效。
三、开展数据质量清洗工作以来,不断强化安排,层层部署,保证工作落实到位。县扶贫办做好数据通报和反馈的同时,要求各乡镇依托驻村小分队、村组干部、帮扶干部开展排查核实工作,核实核准建档立卡信息,并安排专人负责数据清洗工作。同时乡镇扶贫站与县扶贫办做好对接反馈,层层严把质量关,防止出现数据缺漏、失实、逻辑错误等问题。
四、创建了数据比对共享工作群,各政策落实行业部门定期将贫困户享受的政策数据发在工作群供各乡镇下载查看,乡镇如有疑问也可直接在群内咨询相关行业部门。确保了扶贫系统数据与各行业部门数据一致,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及时出台和顺利实施,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小扶贫”模式向“大扶贫”模式转变,扶贫理念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方式由“漫灌”向“滴灌”的精准扶贫转变。
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来加快推进大扶贫的改进步伐,最终实现精准扶贫,不仅是各级扶贫开发工作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大数据和大扶贫及精准扶贫的简要阐述和分析,拟通过建立“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来逐步加强和完善扶贫工作。
大数据与大扶贫及精准扶贫
大数据与大扶贫及精准扶贫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这两个相异的概念有了交集,这就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构建大扶贫,实现精准扶贫,这不仅是大数据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期下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的内在要求。
(一)大数据
2011年,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大数据越来越被重视,联合国的“数据脉动”计划、美国的大数据战略以及英国的“数据权”运动等逐渐开启了大数据的大幕。
简而言之,大数据就是通过捕捉、挖掘、分析网民上网留下的数据的痕迹,揭示背后隐藏的规律和趋势,其具备大量、高速、多样和价值即“4V”的特点。
大数据是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获得极大发展的背景下而产生的。未来几年,大数据的应用及影响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通过大数据挖掘新的知识和利润增长点,继而创新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模式,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政府对大数据的挖掘,使政府决策更加精准、更加高效;三是人类思维方式从追求精确性到容忍混杂性、从关注因果关系到关注相关关系。
(二)大扶贫及精准扶贫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由此,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开始迈入大扶贫阶段。相对于以往依靠政府投资扶持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等的小扶贫工作模式而言,大扶贫即是以动员民营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板块开发、多元投入”的扶贫模式。
今年1月,《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在大扶贫的基础上,又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即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级扶贫机构分级负责,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实施动态管理,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大扶贫特别是精准扶贫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责任,拓宽了社会扶贫领域,精确了扶贫对象,提高了扶贫成效,加强了扶贫监管,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扶贫工作确立了目标。
建立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面对大数据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需要实现新的转型;构建大扶贫格局,扶贫的理念、思路、机制需要经历新的转换;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需要进行新的转变。这要求深刻考量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特征,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并利用数据业务主营化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升级。同时,应建立“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密切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与扶贫对象的联系,切实落实扶贫措施,加强扶贫统计与监测,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信息化,促进帮扶对象与社会共同进步,进一步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系统目标与总体设计
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管理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综合利用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通过采集帮扶村、家庭及个人等基本信息,对扶贫政策、扶贫资金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动态管理监测和决策服务的数字技术系统,可提供帮扶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地理等复杂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仿真化、持优化决策和可视化等强大功能。
1. 总体设计
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方便可视化查询、统计、分析,及时显示各级机构在扶贫工作中的各类信息,满足全省及各市、县扶贫开发部门的需要,实现国际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与扶贫开发机构、帮扶对象三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合作,对全省扶贫开发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管理和服务等提供综合决策的现代化支撑,还对完善扶贫工作方式、创新扶贫内容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加强扶贫管理、展示扶贫工作、扩大宣传效果、总结推广经验的重要抓手。
2. 系统目标
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仿真化等多种科技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计算机管理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它除了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构建模拟区域,展现帮扶地区、人口、资金的分布状态,还能在对各类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融合、分析,促进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进而对扶贫开发信息进行整体处理研究,实现全省各类扶贫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有效加强扶贫政策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科学决策。
系统建立的目标主要有三个阶段:短期目标――实现扶贫统计监测数据化;中期目标――实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电子化;最终目标――实现扶贫综合管理信息化。
具体来说,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如下:
(1)实现全省扶贫基础数据统一采集、管理,建立全面详实的“村、户、人”管理信息模式;
(2)扶贫管理功能全覆盖,一站式管理(涉及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以及贫困村信息化等),逐步拓展功能,为扶贫工作信息化奠定基础;
(3)支持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图像文件输入和照片信息管理,涵盖现有各项业务系统的纸制表格和电子表格,强大的决策分析系统;
(4)友好、灵活的用户操作界面,实用、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各平台模块要求
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结合扶贫工作的具体实际,可以将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为统计信息监测、项目资金管理、扶贫信息共享、综合信息分析四个子系统。同时,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共享功能,将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信息与互联网信息对接,通过大数据来规范工作、提高效率、总结经验、宣传成效,逐步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信息化。
1. 统计监测信息平台
该子系统对符合帮扶条件的对象资料进行登记、核准及查询,精确到户,精准到人,其数据以家庭户为单位,由县级扶贫机构录入,通过市级审核,最终由省级核准并备案。结合当前的建档立卡工作,将帮扶对象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以GPS定位的方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为准确识别对象、科学划分类型、精准施策帮扶奠定基础。
2. 项目资金管理平台
该子系统将全省扶贫项目及资金的信息进行集合整理,对扶贫项目的立项、实施及验收等各环节进行科学规划、动态管理,对扶贫资金的发放、使用等进行实时跟踪、集中管理,确保扶贫项目严格按照既定目标实施,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规范使用,有效提高扶贫项目的竣工率和扶贫资金的利用率。
3. 扶贫信息共享平台
该子系统作为扶贫工作信息的对外联系平台,一方面可以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将帮扶对象的扶贫信息与社会扶贫组织和个人的信息进行一对一对接,不仅使帮扶对象尽快得到帮扶技术、资金等服务,还能使社会扶贫力量得到高效释放。
4. 综合信息分析平台
该子系统通过对各级扶贫机构工作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一方面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另一方面,结合各地扶贫开发工作成功经验与客观实际,对扶贫工作进行系统总结,逐步完善我国特色扶贫理论和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
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大数据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等方面,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之后,也存在此类问题。但就当前工作而言,构建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管理、信息安全、法律规章这三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
第一,加强组织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省级单位为基础建立的,因此,系统的开发、维护及后续功能的完善与改进都需要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应制定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与操作说明,一方面可以规范工作流程,另一方面也便于各级扶贫工作人员操作实施。
第二,健全保密制度,保障信息安全。大数据时代中最大的威胁就是信息安全,伴随着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推广应用,作为政府扶贫开发的主要信息网络平台,将承载越来越多的关注度。这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帮扶对象及帮扶者隐私泄露的风险,同时也加大了扶贫项目资金数据等敏感数据泄漏的风险。为此,在建立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之初,就应该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对网上与网下信息进行物理隔离,确保扶贫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第三,完善法律规章,提高扶贫成效。扶贫信息的与利用应当有法可依。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施后,将拥有包括扶贫对象及社会组织及企业个人在内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在一定范围内要数据共享,同时还要防止数据被滥用。要在保护个体隐私的前提下,使相关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因此,要尽快制定扶贫开发相关信息的法规,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允许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在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后享有一定税收优惠,同时鼓励脱离贫困的地区及个人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帮助其他帮扶对象,使扶贫开发惠及最大范围。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带来的快速、便捷和高效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利用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现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到人;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最终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徐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叶婷,王春晓:“大数据”,新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作为模式转变的分析[J]. 领导科学,2012,35:4-6.
于施洋,杨道玲,王璇,张勇进,王建冬: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政府门户:从理念到实践[J].电子政务,2013, 05:65-74.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郭汉文:创新多元化融资机制构建“大扶贫”格局[N]. 人民政协报,2009-03-04B07.
龚亮保:关于构建“大扶贫”格局的几点思考[J]. 老区建设,2008,17:16-17.
予枢:大扶贫有大智慧[J]. 中国西部,2013,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