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23:1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产业化经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产业的必要性;存在问题;主要措施
0.概述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已被社会所公认,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创新了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企业带农、惠农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它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是工农业由非平衡发展转向平衡发展的载体,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关系着结构调整的成败。目前,干部和群众对结构调整的重要和紧迫性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还没有完全做好,结构上的问题,品种品质上的问题,布局上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种什么?养什么?发展什么?还不完全清楚,甚至顾虑重重。具体体现为:市场还看不准,发展路子还不宽,对农民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还比较滞后。
2.当前农业产业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措施
2.1农业产业经营的主要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晚,发挥作用较小。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较快,但大多数是近年成立的,尚处初级阶段,缺乏工作经验,经营规模小,服务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生产基地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和向非农产业转移,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矛盾常有发生。农村土地流转大多属于自发状态,以农户间相互流转为主,难以向种养大户、种养能手转移;新增产业化项目不多,发展速度较慢。目前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集中在粮食、水产品的初加工和农产品的购销行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农产品加工链条伸展不长;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还未真正形成。目前现状还是农户重生产、轻流通,企业重销售、轻生产,出现产加销脱节、贸工农分离,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的不多,有的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免会产生丰产不丰收现象。
2.2农业产业化经营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极其复杂、逐步完善的过程,它将伴随着农业经济组织的创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农业的市场化和农业科技进步一起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据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大产品、大市场、大龙头、大基地”的要求,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抓基地、建龙头、兴科技、转机制。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2.1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在产业化中,龙头是最重要的,它起着承上启下、加工增值的作用,没有龙头,农产品失去了规模加工增值和销售的载体,产品销、贸工农各缺少了两个环节,产业化也无从谈起。当前我们要按照搞大集团、大公司的思路和“大、高、外”的标准,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大”,就是规模大,围绕主导产业拳头产品,培植传递信息、推广信息、深化加工、贮运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或集团;“高”,就是高起点,不管新上项目,还是老企业改造,都是坚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标准;“外”,就是外向型,重点扶持面向国际市场的龙头企业,扩大出口创汇。目前,发展龙头企业,还要与乡镇企业对接,充分利用乡镇企业现有的资金、设备、厂房、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2.2.2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农产品生产基地上联龙头,下联农户,是产业化经营的物质基础,是龙头企业得以发展的依托和条件。首先要面向市场,突出效益,基地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品、名牌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食品为重点,坚持高标准、高效益,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品种。其次是上规模,发展集约化经营。对重点产品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采取小群体,大规模的经营模式,实现成方连片,专业化生产。再次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现代化水平。基地是龙头企业生产原料的来源,也是现代农业的试验场,在基地建设中要大力推广普及新产品和先进适用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和养殖技术,并带动周边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带。
2.2.3强化科技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科技贯穿其全过程,从产前品种选育、产中栽培管理到产后生产加工,都要充分重视科技的重要作用。实施科技兴农,这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首先要普及推广常规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其次要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有可能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再次,要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只有牢牢抓住科学技术信息、市场供求信息、资金信息才能使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2.2.4发展外向化农业
农业外向化就是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广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改造嫁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发展外向化农业要把建设龙头企业作为重点,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使全市的龙头企业向大规模、高水平、高档次发展,提高龙头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2.5加强领导,搞好协调
第一,做好区域性生产规划。各级政府在确立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是,要坚持先规划、再论证、后动工的原则,不能你上我也上,你下我也下,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第二,支持龙头企业扩张。各级政府要从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重点扶持。第三,要积极推行配套改革。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强化市场机制,组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3.结语
农业产业化经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继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必将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表现,原因,防范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表现特征
农业产业化发展到现在,已出现多种形式,而且大多数是跨行业的,但农业产业化的起点是农业,基础是农户,因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有四种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
1.自然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风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业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而在农业生产受天然地理环境、大气、气候、光照、温度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波动幅度较大。由于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因此,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自然灾害风险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也是不小的。其突出表现特征是:(1)客观存在性。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几乎每年都有自然灾害的发生,只是地区不同、程度不同、时间不同而己。(2)波及范围大。如果由于自然灾害导致农业产业化生产原料的供给不足,农业产业化的其他产业链会因原料的供给不足而失去运转的可能,它造成的危害波及整个产业链。(3)难以控制性。人们只能通过事先预测,在灾害发生前采取一系列防灾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而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能完全控制的。(4)影响程度越来越深。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条件的影响,使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自然灾害更是频频发生,发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市场风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不存在市场风险的,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都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这样,市场风险则是经济转型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产物。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表现为价格风险。波动的价格尤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只要价格有足够的弹性,价格就能平衡供求,实现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增进社会及个人的福利。但另一方面,价格的波动必然引起市场经济的波动,使市场各主体时刻面临着因价格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除了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要受价格风险除外,农业产业化经营链中其他加工业、深加工业的产品也要遭受市场风险。
3.信用风险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为较好地维系龙头企业与农户或基地的关系,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一些地方探索出了合同、契约农业产业化之路。也即人们常说的“订单农业”。但是,在当前我国各级监督管理体制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合同订单的执行情况比较差,存在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履行合同时农户由于缺乏较好的信用意识,往往是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自己产品的归属,而不能较好地履行合同规定。龙头企业有时也会因为市场行情突变,在农业生产前对某一产品的较好的预期被现在较差的现实代替之后,龙头企业也会因为产品效益差的缘故而不生产或减少生产,从而不收购或减少对农户或原料的收购量。即使收购也不按合同价。信用风险的存在,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约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某个生产过程中采用某项技术所带来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用到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化中的其它产业,如加工业、深加工业同样也要运用不同的技术。但是,技术的运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收益和效率,其背后一样隐含着风险。农业技术与其他技术要求运用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大多数以农民为主而其文化水平太低而难以掌握技术要求带来的风险。另外,每一项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农业技术的应用有一个适应的特点。论文大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技术优势的体现要更多地依靠自然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项先进技术的运用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收益,而且在中国加入WTO后,各种贸易壁垒客观存在,使中国农产品本来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的局面更加被动。论文大全。因此,经济转型时期,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技术风险将更突出和加强。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产品的产量减少,达不到预期的产量,二是产品滞销。这样,实际上,技术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转化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缘由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
1.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农业生产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改变其生产是以土地为基础,光照、肥、水为必要条件的生产模式。从种子播种到成熟收割,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为三到五个月,其生产周期过长。其中如果某一环节出问题,则农业生产的收益效果就会打折扣,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农业生产也不是一年四季都能随心所欲种植想种的作物,它必须按作物生长的规律办事。季节不符合作物生长所需,则农业生产难以成功。最后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如风调雨顺,则农业丰收;但事情往往不会尽人意。每年水灾、雹灾、虫害的威胁不断,农业生产往往会因自然环境影响而达不到理想的效益。所以,农业生产理想效益的不可能性将给农业产业化带来经营生产的风险。论文大全。
2.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市场风险的存在。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各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这一大体制下进行产业化生产,其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1)市场的飞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随之产生的企业与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市场的变化速度加快,且更加出人意料,(2)市场难以正确预测。市场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对农业产业化形成客观上的影响,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方向更难以确定。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对市场的预测能力有限,只能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大致的判断,或者说市场预测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这就产生了风险。(3)市场的扩大化。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市场竞争将会更直接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农业方面,农产品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的进口量会大大增加,会使原本就己十分落后的农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3.农民素质偏低。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的农民,其素质偏低,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1)缺乏风险意识。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的反应还不敏感,风险管理的意识还不强。(2)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农业生产是人类有目的的社会经济在生产过程。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过度向自然的索取,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引发各种危害人类经济生产的破坏性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正常生产秩序。(3)信用意识淡薄。我国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不高的事实决定了在当前我国农民信用普遍低下的现实,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们很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因此,农民信用意识的淡薄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的客观存在。(4)农民素质不高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术,而目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民素质不高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
4.合同不规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与农业签订的合同由于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内容不详细,不具体和不完整,合同条款表述含糊,缺少违约处罚条款等使合同变得不规范,不合格,使其失去法律效力。农户和龙头企业在违约后,由于合同是无效合同或合同内容表述不当,不易追查具体责任人,使合同的履约方权益得不到保护,合同的违约方得不到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违约行为的发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体重合同,守信用意识的建立。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防范
1.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自芝加哥贸易所于1848年成立以来,美国已有多家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自中国开放郑州谷物交易市场以来,中国虽然有了自己的期货市场,但农民并不能用作为防范风险的工具。一是因为农民经营规模太小,而期货合同规定量大;二是期货市场目前运营还不规范。今后,我们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已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另一方面在条件的地区建立一批农产品期货市场,同时以龙头企业作为主体参与期货市场,以满足期货市场交易量。
2.建立风险基金制度。这是世界各国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政策上普遍的做法。这种方法就是在经营利润较多的时期,企业应从经营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保障基金,这样在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龙头企业才有可能按保护价收购,农户与企业订立的合同才能落到实处。此外,风险基金制度还可以用做农户防御自然灾害的保险,以此来为农户分担风险和保护农民利益,进而保证企业自己加工和销售的货源。
3.引导经营主体参与商业投保和合作保险。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由于高风险、高赔付率,赢利低,商业保险在农业领域不活跃,保险的范围、灾种都十分有限。所以,今后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组建各种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此外,还要发展合作保险方式。行业性、地区性的合作保险组织以互助共济为目的,不追求赢利,又可以降低成本,是解决一般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来推动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建立合同约束机制。合同(契约)约束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普遍采用的运行方式,“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资金扶持合同和科技成果引进开发合同等,明确规定各方的责权利,以合同关系为纽带,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谋求发展。合同一经签订,应当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基地,农户接受龙头企业指导,搞好农产品的生产,按合同规定向龙头企业交售产品;龙头企业为基地,农户提供服务,按照让利原则保护性地收购农户签约产品。签约双方必须履约,违约必究。一方面要防止龙头企业利用自己强势地位对农户进行强买强卖,与农户争利,甚至侵害农民权益;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农户违约,搞签约产品谁出价高,就卖给谁的违约活动。争取让合同(契约)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5。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不仅包括文化科学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教育,还包括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加强文化和技术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生产方面的知识,有利于降低技术应用方面的风险,加强对他们的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可以使他们增强信用观念,提高合同(契约)的兑现率,减少违约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明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风险及其防范.农业经济问题,2001.8
2。牛若峰,张集文等.农业产业化的市场与技术.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8
3.谢家智.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农民日报,2002.4.10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主导产业;龙头企业
[作者简介]张长厚(1970―),男,江西安福人,硕士,井冈山学院政法学院讲师。(江西吉安34300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因此,必须统筹规划,抓住重点,稳步实施。
一、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划
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该在坚持面向市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和自愿互利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起和低水平重复。规划应抓住重点和关键,分层次进行。
1、县市是规划的重点。县市规划中应确立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着眼点,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规模,即县市一级具有特色和知名度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要强调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真正形成一条龙产业。以县市为重点来规划农业产业化,可以发挥各县市的资源优势,能形成一定的产业化经营规模而且起步较容易。
2、省级规划的重点在引导和扶持。在农业产业化的起步阶段,省市一级领导的重要任务在于政策的引导,财力的支持,体制改革的配合,科技的支撑等。同时,对那些优势明显、覆盖面和规模大、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品),也可由省牵头,用更大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全省性的产业群(带)的发展。省市一级的产业群更应强调高起点、大规模。
3、乡村的规划要突出专业特色。要根据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规模经营水平。生产的农产品(包括加工品)有的可以直接进入市场,有的可以纳入县市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的轨道运行。乡村的专业化生产不应过分强调自成体系,不应过分强调高起点和大规模,要因时因地制宜,逐步走上一条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粗到精、由内到外的发展道路。
总之,这三个层次的规划应各司其责,协调发展。
二、确立和培育主导产业
确立和培育主导产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长远性基础。主导产业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布局合理,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前景看好,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一个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有自己特殊的和相对稳定的主导产业。所谓特殊,是指能独立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所谓相对稳定,是指主导产业不可能经常变动。这充分说明一个地方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主导产业不可能太多,不可能经常变动。
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按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合理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由于各地资源优势不同,发展水平不一,经营环境各异,发展主导产业也应因地制宜,以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培育主导产业应注意,从国外经验看,农业产加销一体化这种经营方式并不适用于一切农产品,而主要适用于一些商品率高、需要深加工的农产品。以美国为例,畜牧业的一体化经营程度比种植业要高得多,在畜牧业内部,养禽业和牛奶生产的一体化经营程度又要显著高于其他牲畜饲养,而在种植业内部,糖料作物、蔬菜水果业的一体化经营程度要比谷物高得多。
我国近年来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发展较快,比较成功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养禽业(主要是肉鸡生产)以及蔬菜和水果业等领域。一般来讲,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及产业链条较长的产业和产品,适宜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许多地区要求每一种农产品都要实行产业化经营,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
三、建设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是龙头企业所需的原料和销售的农产品的集中产地,是农产品批量、均衡供给的保证。因此,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扶持专业户和专业村的健康发展。具体些说,在各类农产品基地建设中,着重做到四点:一是要区域化布局。要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农产品基地,安排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走出一条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二是优质化生产。农产品基地要大力选育优良品种,搞好品种结构调整。实行优质优价政策,鼓励农户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三是集约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产品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引导农民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四是系列化服务。加强农产品基地的服务组织和生产实施建设,把龙头企业、公司、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结合起来,从技术、资金、物资、收购、储藏、运输、信息等方面为农产品基地提供有效的服务。
建设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可采取两种形式:(1)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经营的农场。从国外的情况看,这种农场大多是从事典型工厂化了的农产品的生产,如养禽工厂、养猪工厂。(2)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紧密型基地,即企业根据自己的加工需要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生产基地。从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意和实际情况出发,应当大力发展后一种形式的农产品商品基地。
四、建设好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在建设和培育龙头企业上,首先要明确龙头企业的内涵,而不要把它和一般的加工和流通企业等同起来。所谓“龙头企业”是指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过程中,下联广大农户,上联国内外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带动生产、深化加工、扩大农产品销售空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综合功能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龙头企业的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以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为主;(2)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3)让利于农民,使农民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利润;(4)与农民结成了不同形式的利益共同体。
其次,由于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成效。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1)培育和发展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围绕本地的优势产业和产品,通过农企、企企联合,建设大型的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企业集团,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2)加快龙头企业科技进步。搞好企业技术改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企业,增强企业的加工能力,尤其是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其综合加工利用程度。(3)充分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龙头企业。不论哪种所有制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就应给予扶持。(4)合理选择项目和产品。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销售服务,树立名牌形象,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创汇农业。
五、建立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结合起来为成员的独立经济活动服务的经济组织。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后,仍然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单位。合作组织与农民的经济联系在于合作组织从事的事业是成员生产经营活动的延伸或向成员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配套服务,而非取代成员的生产经营活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客观上要求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种植、规模经营,使种养加、产供销联为一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民权益的保障,呼唤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诞生和发展。农业经济合作是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之上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民自愿的联合。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以经济利益关系为纽带,不受地区、部门和所有制形式的束缚。它既可以是生产过程的合作,也可以是加工、销售过程的合作;既可以是劳动的合作,也可以是资本、土地、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合作;既可以是分散经营的合作,也可以是共同经营的合作。农业经济合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当前,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和规章条例,明确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六、完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
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内在动力。为此要注意四个方面:
1、积极开拓市场,培育市场体系。产业化经营组织应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组织加工,按加工需求安排生产,把一体化经营的立足点建立在适应市场需求上。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健全本地市场体系,与大中城市建立供销关系,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对外窗口,开展补偿贸易、期货贸易等多种形式,使产品有稳定的销路。
2、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进步。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力,最终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率先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加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投入,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应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和龙头企业管理人员的科技培训。
3、培育市场主体,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效能。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塑造高效率的市场主体,使每一个参与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农户既有积极性,又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按照自愿互利原则,有步骤地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引入产业化经营系统。
4、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通过签订合同,合理确定有关各方的责权利,妥善处理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关系以及各种服务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
积极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势头强,效果显著。实施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秀生.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韩俊.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对策
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发展是以市场发展为基础,将农产品作为商品生产的基础基地,构造出全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的全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将广大的基础农户和广阔的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使得经济效益及多方面资源利用率不断扩大,这也能够有效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自我国实行全面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产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连为有效的经营体制,能够更好地促进产业经营的有效管理。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组织的整体数量在不断扩大,各类组织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实际分布的范围也较为广泛,但是地域之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大多农业产业经营的产品都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大的产品。产业虽然分布的范围较广泛,但是经济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之前农业产业经营组织之间仍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联结是产业化经营的中心点,与农民的基本利益之间联系紧密。其中,各类制度中的合同制与过去体制相比更具稳定性,也更加突出了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这也表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当前农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不正确
在经济体制发生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各项管理措施在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政府的管理及对资源的协调利用作用重大。从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综合角度来分析,当前我国大多农户在市场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立的状态。所以,当前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做到“少干预,多服务”。在农业产业经营的过程中可以让多个产业之间合作,促进不同产业组织形式的形成,为维护产业经营发展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政策,更好地促进生产经营的有效发展。
(二)管理力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许多地方性企业在自身组织建设以及保障农民基本利益的环节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有的地区呈现出混乱无序的发展局面。比如,有的地方农业蔬菜市场分散与集中之间存在着重大的矛盾。有许多批发商直接避开市场的管理,与农户直接进行交易,这样严重破坏了市场发展的稳定秩序。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管理力度不够,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管理素质较低,责任意识较差。所以,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发展的良好秩序,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行政干预管理手段,更好地制止市场中的分散交易。
(三)未形成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
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是农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需要根据农业经营的基本规律建立起相关的市场运作方式。相关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建立相关的生产基地,过于追求大产业的发展会出现各类失误。在产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利益等分配是维护产业经营长久发展的源泉。但是,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经营的短期利益,使得农户处于被动的位置,自身的利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所以,在当前完善市场运营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三、我国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要创造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条件
政府要立足于当前农业产业经营的发展情况,积极创造良好的经营条件,进行有效的改革,加快市场之间各项生产要素的交流。深化改革发展,使得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共同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此外,还要对市场中各项基本的设施进行完善,使得农业产业经营成本不断降低。要打破地区之间管理贸易的限制,使得各类生产经营信息流通速率加快,政府要完善自身发展渠道,加大各项政策的支持力度,实现各类资金的有效利用。要在实际产业经营过程中对各类大型企业各项行为进行管理,避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二)推动农业市场化的发展
改变过去传统农业发展的模式,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建立全新的市场产品销售模式,使得各类生产要素能够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和管理机制,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逐步完善市场规则,整改所有的市场垄断,规范市场化的竞争。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推动劳动力的发展,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全面有效地发展。健全农村地区市场经营管理体系,建立资本市场及投资市场。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体系
当前为了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多层面及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政府要提供全面的社会化服务,强化农业产业信息之间的服务交流,使得农户更好地掌握企业发展的市场行情。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向要更加全面,包括农业机械的生产制造、化肥农药的生产供应等。应健全相关的法律政策,规范市场服务经营的范围。相关农户之间可以自愿成立农协组织,为了更好地防治市场的垄断行为。政府需要在制度及措施的层面上给予农户更多的扶持,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要想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就需要相关部门处理好农业和农民之间的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从根本上拓宽经营的有效方式,改善农业发展的基本形态,更好地促进农村和城镇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良,高建浩,王彬,等.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4(2):248-252.
[2]李秀芬.靖远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4-5.
[3]刘纪梅.忻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2(11):58-59.
?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 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农业区划的成果,因势利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等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大力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全省有60多个县开展了土地流转,面积达340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势头良好,有各类种养专业大户23万余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大户16万户,经营面积408万亩。全省以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如衢州市每县都形成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品牌的主导产业,全市粮油、生猪、白鹅、水产、柑桔、食用菌、笋竹、名优茶、蔬菜等9个主导产业产值达36.8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0%,农民收入的65%来自主导产业。
?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各地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作用,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不断壮大。据统计,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除杭州灯塔养殖总场外拥有资产15.96亿元,固定资产8.7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交易)31.17亿元,创利1.11亿元,上交税收0.4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7%、21.05%、14.93%、13.98%和10.14%,带动农户14.93万户,建立基地57万多亩。23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资产31.22亿元,固定资产9.9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25.78亿元,创利1.2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1%、15.72%、2.55%和4.96%,带动农户62.64万户,建立基地205.6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开始向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如温州安达集团公司原是一家以加工淡水鱼和海洋低值鱼为主的水产加工企业,近几年向农产品加工方向转移,加工出口毛豆、芋艿、马蹄笋、榨菜、速冻磨菇等5大系列26个品种,迅速发展成为一家集农水产品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 (三)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和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0年底,全省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62个(据省工商局统计),年成交368亿元。从城乡布局来看,位于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32个,2000年成交210亿元,农村的230个,成交158亿元。全省以销地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市场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到9月底,13家市场拥有资产1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和17.6%。1—9月份成交各类农产品371.4万吨,成交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51.4%和33.4%,带动农户54万户,建立基地221.2万亩。有1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 (四)合作组织得到发展。随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向市场的同时,已经深刻地体会到提高自身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较快。到2000年全省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67个,社(会)员数20.18万余个,固定资产5.21亿元,2000年经营服务总收入27.55亿元,纯收益2.42亿元,返还社(会)员收益1.73亿元。省级22家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209万元,入社社员7820个,固定资产6237万元,2000年经营服务性收入6.06亿元,经营纯收入4389万元,返利农户641万元。通过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专业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⒓庸ご⒃说然方谑敌凶晕夜芾怼⒆晕曳?窈妥晕曳⒄梗?蟠筇岣吡伺┟窠?胧谐『团┮瞪??淖橹??潭取H缦羯叫陆只?静?敌?帷⒘??褚岛献魃纭⑸嫌菔懈潜逼咸阎种残?帷⒃坪拖嘏┎?纷ㄒ岛献魃绲龋?馀??嵩诖??钡嘏┟穹⒄古┮瞪??衅鸬搅嘶??耐贫?饔谩?BR>? (五)“名牌”战略初见成效。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注重品牌意识,以名牌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优质农产品开发步伐,倡导品牌农业发展,全省已制定600多项农业标准和规范,经报经国家工商局核准的农产品注册商标4874个,有35个农产品制订了省级地方标准,被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的有39个,占全国的1/5强。在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我省共有168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农业名牌产品,列全国名牌数第二,品牌产品名牌效应日趋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去年,我省农副产品出口创汇达26.58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农副产品出口创汇13.89亿美元。
? (六)订单农业开始起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经营程度明显提高,企业与农户的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机制有所紧密,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契约、合同方式,采取保护价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我省今年粮食市场化改革之后,订单农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一大新亮点。据统计,全省粮食、经济作物订单面积达到531.3万亩,总量252.75万吨;畜牧业生猪订单184.3万头,家禽订单1670万羽。如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去年8月召开新闻会,郑重承诺,对全省种植的“双低”油菜籽,按每50公斤到厂价95元保护价收购,并通过乡镇、村经济合作社、农民等多种形式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共发展订单农业基地118万亩,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双低”油菜的快速发展。
?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制约因素
? 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难点。
? 一是总体规模小。经过近年发展,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提升,但与其它行业、兄弟省份相比还相对落后,与经济发达省份不相符。受自然资源和生产规模的影响,“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带动力不强。全省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十多家,至今还没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也仅有三家。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科技进步与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随着加入WTO日趋临近,农业产业、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我省企业如何应对、增强竞争能力应引起企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 二是加工能力弱。适宜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少,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特别是深加工、精加工相对薄弱。以柑桔为例,全省柑桔总产量达200万吨左右,但经过加工的仅17万吨,占7%,与世界柑桔鲜果与加工比例的65∶35相比,差距很大。加工环节薄弱,不仅限制了对初级农产品的消化吸收,同时也造成了农业产业链不长,难以实现拉长销售时间、拓宽销售空间和加工增值。初级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过多,成本高。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主体分散,力量不集中,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份额的知名品牌更少。
? 三是利益联结松。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处在初级阶段。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3/4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普遍存在订单好下,兑现难问题,纠纷较多,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四是政策到位难。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诸多部门,一些地方、部门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认识不足,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是现有的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虽好,但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如税收、信贷、绿色通道等,落实起来更加难。二是一些政策本身存在不科学性,如很多扶持政策往往限定特定的对象,忽视面上情况。三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税环节税赋过高,粗、精加工标准界定不清,税率设定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本积累,发展进程不快。
?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 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产业化组织的实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按照大发展、大提高的思路,着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坚持以发展效益农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 (一)扶强扶大农业龙头企业
?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
? 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建立生产基地,能够带动农户,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要根据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及建立基地情况进行扶持,逐步把目前由政府和部门建的示范基地转变成在政府规划引导下由龙头企业作为运作主体实施的农产品基地。省重点扶持50家带动农户1万户、建立基地面积1万亩以上、与当地主导产业关联度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市县要对经营机制好、科技含量高、产品有特色,有发展前途的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 二是把培育、催生农业龙头企业与“扶强、扶优、扶大、扶特”结合起来。鼓励国有企业、工商业主、个私经济等多种成份通过多种途径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推广万向集团通过控股临安人长久投资开发农业的经验,引导有品牌、有实力的知名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途径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如蛙哈哈、旺旺食品、农夫山泉等。
? 三是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不同的扶持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要对25个经济欠发达县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每个县扶持1—2家。
? 四是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应对我国加入WTO,引导同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商会、协会等途径组建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今年开展以蜂产品、茶叶、出口蔬菜加工经营为主的行业协会试点工作。重点在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要在用人制度、产品品牌、科技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今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领导轮训一遍。
? 五是对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每年根据考核评价指标,对建立基地面积大、带动农户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十佳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对确已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取消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
? 一是统一规划,加强立项管理。逐步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产销结合、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农村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如台州、衢州、金华的果品市场,庆元、磐安的食用菌市场,舟山、象山、温州的海产品市场,新昌的茶叶市场、嘉兴的仔猪市场等。
? 二是要扶持市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重点支持市场的冷冻、冷藏、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推行电子统一结算管理系统,提高交易和管理效率。鼓励探索竞价拍卖、直供配送和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引导优质、有品牌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发挥市场的信息窗口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采集、整理和系统,为农民、经营户、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 三是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重点以果菜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窗口,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加强管理着手,配置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进场交易。在加强农业产前、产中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产后流通环节的抽检力度,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确保居民吃上安全、卫生的农产品。
? 四是加强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贩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培育,以市场为依托,通过组建农产品贩销户行业协会的途径,提高农产品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贩销大户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以市场为中介,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牵头与大中城市市场建立业务关系等多种途径,扩大当地农产品对外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使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 制定制度,加强规范,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 首先要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条件。从我省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会员,会员数一般在5人以上。二是要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三是要有一定的经营基础,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等生产经营和服务要素。
? 其次要制定示范章程,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组织建设。示范《章程》应包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性质、原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活动范围;会员的资格和会员的权利、义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股金设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构设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方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盈余分配原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变更、解散、清算等规定。
? 其三要明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和确认部门,形成统一指导、多部门多形式兴办的格局,改变目前的多部门指导和确认混乱的状况。社团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由民政部门登记,专业合作社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确认后如需开展经营活动,应当允许进行工商登记。
? 其四要抓紧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办法,通过法规或规章形式,使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议省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除财政支持外,要明确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税收优惠,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输社员的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免缴过路、过桥费。在用地、用水、用电方面要对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一定的照顾和优惠。
? (四)努力提高产业化科技水平
? 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以省级五大种子种苗工程为龙头,加大新品种研究开发、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 品质,发展名特优新稀农产品。二是要加快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农业 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试验和示范的窗口及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三是加强农产品质 量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逐步把 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重点加强省级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机构建 设,逐步在全省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逐步把农业龙头企业 发展成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生力军,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实行 产学研结合。五是鼓励农技人员、科研单位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重点培训50万户农业专业大户。六是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重点抓好“一库二网”建设,即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农业产业化信息网、农产品市场信息网建设。
? (五)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 针对我国加入WTO的现状,着重发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一是进一步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外良种、技术、设备、资金、人才及经营管理经验,吸引国外客商到我省建基地、兴办加工企业,改造和提升我省的传统产业,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二是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产品比例,尽快改进我省加工、贮存、保鲜、包装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出口机制,重点扶持和发展外向型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出口产业。三是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营出口,建立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基地,参与国际竞争,鼓励有条件的龙头组织到省外和跨国经营,开发农产品原料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通过国际性的农产品展示会、博览会,加大我省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使我省更多的农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 (六)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一是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户与企业之间签订规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由企业提供销路,农户按订单发展生产,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最低保护价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二是鼓励和提倡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方向发展。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吸收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形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 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根据WTO的有关规则,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点地进行扶持。
?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1)在保持原有2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资金的基础上,每年有所增加,专项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用于农产品基地、龙头组织培育、农业科技投入等。(2)在省扶贫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重点扶持25个贫困县的农业龙头企业。(3)为解决农产品集中上市问题,延长销售时间,建议对龙头企业兴建冷库进行补助。
? 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1)针对农产品季节性强,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缺的现状,建议每年召开银企座谈会,由各银行根据农业龙头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确定授信额度。(2)对具备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先安排发行债券,优先推荐股票上市。
? 三是加大用地、用电扶持力度。(1)支持大型出口创汇企业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新办畜牧场用地,视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龙头企业在非基本农田保护内从事水产养殖、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只备案不审批,在签订复垦协议的基础上,免缴土地复垦押金,临时用地土地管理费减半征收。(2)对列入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用地优先安排指标,免交土地出让金。(3)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种植养殖的生产用电按农用电价计收。(4)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产性用电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同等政策。
? 四是建立风险基金及组建担保公司。(1)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允许按订单额度的一定比例建立风险基金,在税前列支,用于抵御发展订单农业承受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资金来源让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省政府重点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给予一定的补助。(2)鉴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建议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通过政府出一点,企业筹一点,运作公司拿一点组建担保公司,重点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
##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加强宏观指导,明确今后若干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围绕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上新台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从农业的个别领域向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经营规模由小型、分散向集中和区域化发展;经营模式也由单一向多种形式发展。经过几年实践.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
(一)区域经济初具规模,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引导农民瞄准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渐趋集中,主导产业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创汇蔬菜、蔺草、竹笋、榨菜、禽蛋、水果、茶叶、花卉、生猪、名优海淡水养殖等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农产品基地。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结构中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的比例已调整为38.3:53,其中渔牧业比重已分别占到33.9%和15.9%。
(二)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体化经营初见成效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也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已有各种类型、年加工经营值在百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近千家,1998年加工经营产值达50多亿元,其中1998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6家。龙头企业的兴起,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转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外向拓展势头良好、传统农业改造步伐加快。
随着##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农业主导产业中外向型经济比重不断提高。1998年全市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近3亿美元,其中十大主导产业的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占60%以上,从事农产品种养加的三资企业达258家。近几年我市还引进了一大批适合当地种植和养殖的良种,以及先进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使水果、蔬菜、畜禽等产业一些多年不变的老品种、老面孔有了突破性改变。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以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已有农民购销员8万人,年购销农副产品几百万吨,建立各级各类区域性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780多个,联系劳动农户26万多户,初步形成了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系列化服务,为农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引导,不少干部思想观念不适应,产业化意识不强。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不具备深度参与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能力。三是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产、加、销脱节现象仍比较突出。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没有建立起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运行机制。四是产业化建设科技含量 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农业主导产业技术层次低,高档次 的深加工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布局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资源开发为基础,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依靠高新技术,积极调整优化结构,努力发展主导产业,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培育中介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种养产业为基础,以加工产业为龙头,以流通产业为桥梁,以科技产业为先导的高效产业群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基本目标
1.农业生产结构明显优化。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着重抓好资源优势、产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蔺草、创汇蔬菜、竹业、榨菜、禽蛋、水果、茶叶、特种水产、远洋渔业、浅海滩涂养殖、生猪、花卉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幅度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到2002年,以上12个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到2010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全面实现大宗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
2、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发达。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服务部门,以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骨干,建立比较完善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20个规模大、带动面广、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值上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集团。
3、科学技术含量持续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发展深度加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到2002年,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 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各主导产业的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农业商品率达到85%以上,创造出30个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到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农业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
4.外向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品种、技术、设备,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出口比例,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到2002年全市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外贸出口额达到4亿美元以上,到2010年达到8亿美元。
(三)重点产业、产品发展目标和布局
粮食在大规模整治土地,建设150万亩标准农田的基础上,以24个商品粮镇(乡)为重点,依靠科技,发展冬季,优化夏季,稳定秋季,主攻水稻品种的优质化。保持全市170万吨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 150万吨(其中稻谷130万吨)的粮食总产水平。
创汇蔬菜巩固慈溪、象山、奉化等原有生产基地,逐步在郊县、镇海发展新基地,重点扩大设施栽培。高山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国外优良品种引进,增加名特优新蔬菜。依托“两头在外”,开发脱水、速冻、保鲜、配合、调理和蔬菜汁等加工产品。出口蔬菜总产量要从目前的4万吨增加到8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蔺草生产基地以部西等地区为主,在强化宏观调控的同时。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重点要加强新品种培育,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加快新加工产品的开发。总产稳定在6000万公斤左右,保证外贸收购额稳定在5千万美元以上 。
竹业生产基地以我市西南部余姚、都县、奉化、宁海山区为主,笋用林和竹笋两用山面积从33万亩发展到40万亩;高产用竹林达到20万亩。另外在奉化班溪、楼岩、慈溪鸣鹤、余姚三七市。北仑柴桥等地建立20万亩雷竹、象牙竹、高节竹、水竹等食用菜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到100万亩。竹笋产品加工要在稳定水煮笋产量的基础上,拓展深加工产品和菜竹笋产品的精细加工,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竹笋总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创汇2千万美元。
榨菜生产基地以余姚、慈溪棉区为主,近几年要稳定现有面积,建立良种提纯复壮基地,发展新优品种。要扶持重点龙头企业上规模,逐步改变“小、杂、乱”状况,注重加工产品的系列化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档次。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拓展外向,增加出口创汇能力。面积立稳定在13方亩,总产值达2.5亿元,出日创汇2千万美元。
特种水产以慈溪、余姚现有的万亩连片鱼塘及“一江一湖三库”(姚江、东钱湖、胡陈港、四明湖、大塘港)为主要基地,改善基地设施和养殖条件。在巩固传统四大家鱼基础上,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河鳗、河蟹、青虾、鸟鳢、刀额新对虾等名优水产品,扩大稻田养殖。养殖面积从10万亩增加到15万亩。努力实现淡水养殖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浅海滩涂养殖到2010年,全市浅海、滩涂、围塘养殖总面积达到50万亩左右,其中浅海养殖4万亩,围塘养殖12万亩,滩涂养殖34万亩。浅海养殖中海水网箱养殖以象山港为主,总量发展到5万箱,品种以市场适销的大黄鱼、黑鲷、鲈鱼等为主,积极引进拓展新品;贝类养殖以牡蛎为主;藻类养殖以发展条斑紫菜为主。滩涂养殖以三门湾沿岸的宁海和杭州湾南岸的北部海滩为主,采联蓄水养殖、低坝高网、平涂养殖形式,大力发展以蛏子、泥蚶、海瓜子、泥螺等贝类和青蟹等名特水产品及其它新品。围塘养殖以对虾养殖为主,提倡混养,提高单产,实现高产高效。
外海、远洋渔业生产基地以一海两洋(东海渔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为主。外海渔业要在稳定渔船总量前提下,有计划更新旧小渔船,加快研制发展400马力以上先进的尾滑道钢质渔轮。远洋渔业近期以有一定经验的渔业公司为龙头,以南北两钓为基础,带动群众性远洋渔业发展。远洋渔轮要从目前的20艘,年产2万吨,到2010年争取发展到250艘,产量6万吨,逐步建立起一支陆上有基地、海上有船队、销售有渠道的##远洋船队。
生猪在巩固、完善现有77个规模猪场和近4000个专业大户基础上,重点建设好鄞县、余姚、江北和北仑的瘦肉型猪基地,并在近郊新建或改建5-6条工艺先进、设备完善的万头生猪生产线,推动生猪生产向集约化、效益型、瘦肉型转变。到2010年万头猪场达到40个。基地出栏肉猪从目前的86万头提高到152万头。占全社会生猪出栏总数比例从67.6%提高到80%。
禽蛋重点建设余姚、象山、江北三个肉鹅基地,达到年养白鹅400万羽;在现有存性较多的地区宁海、奉化、镇海、慈溪、江北等地继续发展蛋鸭基地。达到常年存栏600万羽;在余姚、鄞县建立数个年出栏200万羽的肉鸭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鄞县建设5-6个百万羽以上的肉鸡生产基地;在余姚、慈溪、象山等地巩固和发展蛋鸭基地。与此同时,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禽产品,到2010年,家禽饲养量达4000万只,年提供商品蛋10万吨。积极扶持畜品加工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从种鸡、孵化、饲料供应到商品鸡饲养、屠宰、深加工的一条龙生产体系。
草食动物在宁海、余姚、象山、鄞县的山区半山区发展牛、羊、兔业生产;在北仑、鄞县、奉化、宁海等地建立千头以上的奶牛生产基地;在沿海平原和海岛滩涂、部分山区推广波尔羊等良种山羊,杂交改良、种草圈牧、生态养羊,逐步形成规模,建立基地。在发展长毛兔同时,建立2-3个年出栏20万只的肉兔生产基地。到2010年,全市奶牛发展到6500头,年提供鲜奶3.1万吨;羊存栏20万只。
水果在扩大象山港、三门湾岸陆柑桔、奉化江两岸水蜜桃,姚江流域杨梅和慈溪、余姚等地的梨、葡萄基地同时,调整优化品种结构,逐步改造老果园,提高质量和加工经营水平。全市新发展脐橙、特早熟温州蜜柑、优质杂柑、早熟梨。水蜜桃和葡萄等优新水果5万亩,高接换种和改造低产园5万亩,使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 50万亩。总产量达到40万吨。水果及其加工品外贸收购值达到3.5亿元,创汇450万美。
茶叶生产基地以四明山、天台山为主的高山茶区。象山港沿岸的港湾茶区,柴桥郭巨地区的平丘茶区为主。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发展无性系早生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发展名优茶基地。茶园面积从现在的18.3万亩发展到20万亩,茶叶总产2万吨,其中名优茶300O吨,实现总产值3亿元。出口量达到1万吨。创汇2千万美元。干果根据山区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情况,全市新发展板栗、银杏及香榧等干果基地5万亩,在我市西部山区形成10万亩干果商品基地,年产干果1万吨。
花卉发挥我市现有花木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在花木基础较好防奉化、北仑、余姚、江北等地建立花木和苗木基地,巩固扩大“北仑杜鹃”、“奉化五针松”、“四明山红枫”三大花种,建设江(口)一溪(口)花卉产业带。全市花木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花卉年销售额6亿元。
三、加快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是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着力抓好以 下具个方面:
(一)发挥资源优势,培植主导产业,建立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一要稳定粮食基础,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前提和保证。加快标准农田建设,到2002年全市争取有45万亩耕地建成标准农田,到2010年全市标准农田达到150万亩。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耕地结构,逐步建立耕地的粮经饲肥复合弹性种植结构和养殖混合结构。粮食生产经营走品种优质化。用途多样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路子。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从目前448亩调整到400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30亿斤,其中稻谷产量26斤,在促进粮食品种结构和耕地经营结构优化的同时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根源。
二要巩固改造提高现有传统特色产业,着力构筑区域特色农业新格局。我市的蔺草、竹笋、茶叶、水果、榨菜、创汇蔬菜海水养殖和禽蛋、花卉等产业、产品。要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健全服务等措施,致力深度开发,努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小型分散向规范化基地化发展,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民促使这些产业、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
三要着眼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对那些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产业、产品,如长毛兔特种动物养殖、余姚的茭白、慈溪的丝瓜络、鳗鱼等,要组织重点开发,逐步拓展成为新的区域性主导产业。
四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在发展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一方面要用绕传统名优农产品创名牌,通过提纯复壮,嫁接改造等措施来改良品质,促其上档次。上水平;另一方面要围绕“引洋、养野、串季、返古”特色农业,新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名牌产品。要提高商标意识,重视农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宣传。制订完善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逐步实行统一品牌策略,真正做到。“树一个品牌,舞一个龙头,带一个产业”,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在每个主导产业中都有几个在国内国际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二)抓好龙头企业,构筑农产品加工作系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继续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 关键来抓。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到2002年全市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省内或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30家能带动本地区主导产业发 展,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5千万元、利税超300万元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到2010年全市形成2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真正确立农业龙头企业在全市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现有各类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着重做好四个引导:
一是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向外延扩大,把龙头搞大。对现有的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城乡联姻、内外嫁接、合作联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建成一批技术起点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或农业产业化企人集团,也可围绕本地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引进设备,新上一批高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是引导小型分散的加工企业聚拢成龙。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是小规模、低档次。因此兴办农业龙头企业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防止盲目发展,遍地开发,不搞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如目前蔺草、水煮笑和榨菜的加工能力已超过市场需求量或基地生产能力,不宜再新上加工企业,进口加工机械,而应该引导现有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技术改造等办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走集团化经营道路。
三是引导有实力的工商贸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行列。大型企业介入农业项目开发,可凭借他们自己在市场、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不论在产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上,还是在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上,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我市在这方面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积极鼓励这种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把兴办农业企业作为二次创业的重点。
四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农业的名牌战略。名优产品的有无和多寡是衡量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兴衰成败的标志。因此在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也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技改扩能、更新设备、深度加工。创出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名牌产品,以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农业
##地处东窗沿海,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充分依托地位优势和农业生产的特点,把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突破口来抓。在稳定发展蔬菜。茶叶、水产品、蔺草、食品罐头等传统出口创汇产业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创汇产业或项目。要引导农业外向型企业拓宽商路,调整和扩大农产品出口渠道,开拓新的国外市场。要采取优惠政策,有重点地扶持现有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上规模,并逐步争取赋予自营进出口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放开外商投资农业的领域,大力引进国外及港台地区的资金开发农业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创汇农业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要鼓励发展“两头在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开拓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制订出台的扶持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达到“以外引外,的目的。
要重视农业对外合作和科技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农产品名优品种、先进技术、农产品精新加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鼓励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与国外著名的科研机构。种苗公司、企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开展学术、信息交流,尽快改变我市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等技术落后状况,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精深加工比例,建立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产业。
(四)搞好服务,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结合自身职能,发挥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健全和完善五大服务体系:一是增息服务体系、市里建立联系各县(市)区、有关镇(乡)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户、龙头企业、基层政府及时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二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协会,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普及网络;三是良种繁育体系,通过农业科研和种子(种畜)部门以及原良种场的引进、选育、繁种和推广,扩大农、林、牧、渔各业优良品种的覆盖面;四是物资服务体系,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服务一条龙;五是运销服务体系,以各类流通企业、经销公司、供销合作社、专业购销合作社为主体,扶持发展农民购销队伍,形成家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要鼓励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产销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以产业区域为基础组织的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协调生产、组织交流、开展服务,使之作为农民的真正代表进入市场。
(五)培育市场,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培育、完善市场体系,是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应采取国家、集体、农户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建设市场。一是办好已有的专业批零市场,引导其上规模、上档次,向多功能发展,扩大其吸附力和辐射力;二是围绕区域性的大宗农产品,发展特色专业批发市场;三是政府牵头,鼓励部门兴办一些规模、 档次高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四是要着力培养扩大农村购销队伍, 把那些市场经济意识强、信息灵、眼界宽、思路广的农民组织起来, 使他们成为率领农民进入市场的主力军,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在全市农村形成以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民购销队伍为补充,集贸型初级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政府扶持,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保障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培育中介组织政策、资金扶持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教政策等,营造出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鼓励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包括大型工商企业在内的社会上各种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在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立项审批方面给予优先权,并在建设资金和配套条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要注意规范这些主体与农户的关系,防止坑农、害农的现象出现。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除鼓励农户增加对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外,各级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贷款等都应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统筹安排;要改变支农资金撒“胡椒粉”的传统做法,重点支持以产业化经营为导向的农业项目;市委、市政府近年出台的各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要切实贯彻落实。对于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经营及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在税费、贷款、用地、出口上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
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农户和企业加强.对各类生产基地的保护,切实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利益。
(七)培育机制,逐步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导的新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触及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条块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重点是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
要大力推广和完善合同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通过签订合同或签约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龙头企业要把扶持农民生产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通过对生产者提供良种、物资、技术、资金等服务,以及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等措施,使龙头企业和农户或其他服务组织的关系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发展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的有效实现形式。本文阐述了永靖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的措施,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困难;永靖县
永靖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高起点谋划工作、高质量推进工作,强化农牧科技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夯实农牧产业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农牧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的措施
1.1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永靖县以“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做大规模、提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发展旱作农业产业。按照“稳面积、增单产、提效益”的发展战略,着力落实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各项增产技术,旱作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16年,全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1万hm2,全县覆膜量达2398.4t,其中省、州补助地膜797t。经测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产量达到9073.5kg/hm2,全膜黑膜垄上微沟种植马铃薯,平均产量达到31512kg/hm2,比普通沟垄种植增产1875kg/hm2。二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依托川塬区6乡镇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按照“流转集约化,建设机械化,管理园区化,运作企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向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已建成三塬、岘塬、盐锅峡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马台、罗川台、西河等8个蔬菜生产基地。201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44万hm2,其中设施蔬菜0.13万hm2,新增12hm2;钢架大棚0.09万hm2,新增13.33hm2;露地蔬菜0.21万hm2,新增11.33hm2。百合留床面积达到0.31万hm2,新增66.67hm2。三是发展脱毒种薯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脱毒马铃薯产业,建成以永靖县金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原种繁育基地,杨塔万佛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合作社、坪沟金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原种繁育基地,实现马铃薯种植一级种薯全覆盖。2016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苗1000万株,原原种1600万粒,建立原种繁殖田66.67hm2、一级种薯繁殖田0.07万hm2。四是助推农业产业化。建成省级农字号龙头企业8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创建县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8家。组建成立了国有独资的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有绿能草业公司、太极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个子公司,全力打造“刘家峡”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认证了鸡蛋1个有机食品,申报认证了辣椒、茄子、西红柿、甘蓝、娃娃菜等13个绿色食品,完成了三文鱼等3个绿色食品的复查换证工作,注册了“刘家峡”普通商标,促进了全县农业向“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
1.2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永靖县不断强化监管措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一是严格落实监管任务。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担负起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把抽样检测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共抽检蔬菜产品27大类,抽检样品1362个,合格率为100%。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了《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三是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监管。强化定点屠宰场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其落实进场检查登记、检验等制度,严格巡查抽检,坚决杜绝屠宰病死动物、注水等行为。切实做好畜禽屠宰检疫工作,共检疫各类动物31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共计1853.2t。
1.3强化科技服务,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一是农业科技培训方面。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结合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刘盐八项目(农业工程)等,通过“请专家现场培训、带群众外出学习”等方式,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暖棚养畜、肉羊快速育肥、配方饲喂等农牧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并邀请全省设施蔬菜专家,组织部分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赴靖远、高台、榆中等地实地观摩学习设施蔬菜、高原夏菜标准化种植技术。共举办各类培训450多场(次),培训农民5.9万多人(次),发放科技材料8.9万份(张)。二是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把科技创新、集成示范、推广应用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来抓,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县良种场开展百合组培繁育和种球生产,在关山、徐顶、陈井3乡镇建立百合综合增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培训基地66.67hm2,开展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三塬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岘塬镇尤塬村、杨塔乡徐湾村、陈井镇仁和村等种植基地,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点24个,引进6大类120多个新品种。
1.4加强环境保护,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全面落实禁牧封育、草畜平衡、牧草良种补贴、草原防火、鼠虫害防治等措施,加强草原巡查力度,强化草原监测,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64.9%,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97万hm2(多年生1.63万hm2)。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21个,回收废旧地膜2431t,回收率达到85%。引导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公司组建成立绿能草业公司,按照“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原则,示范推广以玉米秸秆全贮、青贮、微贮、黄贮等为主的饲料化利用技术,加工玉米秸秆16.1万t,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75%。同时,在盐锅峡、西河等镇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1.3万t,还田率达6%。在岘塬镇推广秸秆能源化(碳化)利用技术,加工秸秆0.9万t,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达4%,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
2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围绕以农兴工,调优产业结构,打造大农业发展格局;立足强工促农,做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坚持科技兴农,做优发展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对领导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会讲话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要优化三大区域布局、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造名优品牌,一手抓市场开拓、首先,坚持科技兴农。在抓好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农业技术和人员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具体材料请详见:
建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全县15.0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13.07万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推进建宁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紧密结合县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委七届五次、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为立足点,以农业产业化为着力点,创新农业经营理念,进一步整合现有的产业优势和独特的资源条件,做大龙头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以产业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建宁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
一、围绕以农兴工,调优产业结构,打造大农业发展格局。建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当前关键是要解决好区域开发重点、资源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等问题,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乡一业、几村一品”的形成。首先,要优化三大区域布局。一是构建以城区为中心,里心、均口为两翼的V型特色经济区,着重巩固“三子”(果子、莲子、种子)基础,加快品种更新,推进科技兴农,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比重。二是构建以黄埠、客坊、伊家为主的西部种养经济区,重点发展烤烟、食用菌、仔猪、肉牛以及草食畜禽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畜牧业作为新增后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到200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0%。三是构建以溪源、黄坊为主的东部经济区,充分开发笋竹资源,培育林业资源,提高笋竹转化增值和加工增值的效益推进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其次,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抓好无公害水果和绿色莲子基地建设。同时,加快农业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农业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第三,要大力突破创汇农业。坚持外向型农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绿色食品品牌和原产地注册保护等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作用,着重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建莲、速冻鲜莲、孟宗笋系列等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加快推进对台农业合作,以应德公司4000亩黄花菜示范项目带动,促进以商招商,吸引台湾资金和技术投入农业领域;大力发展养鳗业,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重点扶持里心、黄坊、溪源等乡(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年产量达500吨。第四,要夯实农业生产基地。立足于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建好生产基地,对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重点培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当前,重点是建好七大生产基地。一是果子基地。以黄花梨为主的水果基地面积力争达12万亩,年产量6万吨以上。二是莲子基地。随着文鑫万吨莲系列、鑫达10万吨系列饮品等项目的投产,种植面积2005年要力争达到8万亩以上。三是种子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年供种量5000吨。四是烟叶基地。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确保烟叶收购达6万担以上。五是笋竹基地。高标准建好10万亩"两高一优"笋竹两用林,建成10个毛竹5000亩生产大村。六,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是食用菌基地。以茶树菇、竹荪、反季节香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种植突破2000万袋。七是畜禽基地。重点建设万头仔猪基地、百万羽养鹅基地和肉牛养殖基地。
二、立足强工促农,做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快引进。改变山区县无法发展工业的旧思维模式,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破区位、资金、能源等劣势,在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活动中,通过资源开发、资产重组、技术对接、嫁接改造、租赁经营等形式加快区外资金、技术、设备等引进,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成长,促进原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当前重点是要通过引进,盘活县猕猴桃厂、胶合板厂等一批老企业。二是加强帮扶。进一步调整和充实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对确定扶持的省、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至少安排一名处级领导帮扶。每年择优选调10名以上科技人员到龙头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开发、行政管理和市场营销。当前,要重点帮助鑫达、文鑫、孟宗加快10万吨“闽江源”绿色饮品系列、万吨莲系列、100万箱笋系列项目实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县级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40万元资金作为县级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和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和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补助和奖励。此外,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税费减免和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服务,支持、鼓励企业通过租赁、购并份制改造等形式壮大自己。三是突出重点。围绕莲子、果子、种子、笋竹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当年产值或营销额在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年上交税收2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600户以上,农户从中增加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带动型”龙头企业,力争每个产业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四是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对龙头企业的管理,严格考核、评审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关于县级龙头企业考核评审办法》,促进龙头企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资产联结、供求衔接、价格保护、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规范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新模式,使企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
三、发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造名优品牌,一手抓市场开拓。一是宣传品牌。全县登记注册的农产品商标共有59个,其中获福建名优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2个、绿色食品使用权3个、原产地产品标志3个。要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项目推介会和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宣传面;对于已被认定和获奖的“闽江源”、“山雪”、“文鑫”、“孟宗笋”等优质特色名牌农产品,鼓励和扶持企业筹集资金在中央、省级媒体上投放宣传广告,并多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声讯服务、邮政广告等新式宣传手段,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二是创新品牌。大力营造争创品牌氛围,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农产品注册商标、条形码、绿色食品标志权,不断创立新的市级优势品牌、省级著名商标等。今年,要着重做好申报进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前期工作,大力支持孟宗笋制品和猕猴桃汁争创省名优产品,力争莲子、水果、笋制品系列产品中再有2-3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三是保护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统一标识包装,分级包装等;严格产品生产管理措施,从各个环节严把产品质量关。同时,加强对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地产品品牌。四是建好产地市场。以边贸重点县为依托,进一步完善边贸交易市场、莲子专业市场、果子交易市场、种苗交易市场等19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培育2-3个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的闽赣边贸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五是培育营销组织。积极鼓励和扶持地产品销售行业协会、黄花梨协会、莲子协会、食用菌协会、笋竹协会、农副产品信息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实行联合经营,加快“农民经纪人”培训并进行资格认证,扩大民间营销队伍规模,充分发挥营销中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要大力培育一批参加人数100人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年营销额1000万元以上并能提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服务的“带动型”营销龙头中介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协调运作。六是拓展营销方式。一方面,积极参与或举办各类农产品订货会、推介会、交易会等,加强上海、南京、广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的营销窗口建设,推动产品进入大型超市、商场,牢牢把握住销售主渠道。另一方面,注重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以县政府信息中心为基础,开设建宁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网站,积极推行网上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式营销手段,并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预测、价格、销售等信息。同时,认真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帮助龙头企业申报产品自营出口权,在巩固美国、日本、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出口业务,把产品做向海外,走向全球。
四、坚持科技兴农,做优发展环境,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后劲。首先,坚持科技兴农。在抓好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农业技术和人员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品种改良。充分利用“福建猕猴桃、梨优良品种选育与基地建设”项目课题和“建莲产业关键配套技术研究”成果,认真做好翠冠早熟梨、建选17号、金魁猕猴桃等新品种及水稻杂交“两系法”的推广工作,着力解决“三子”品种退化、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巩固主导产业优势。同时,加大对毛竹山扩鞭垦复改造力度,培育笋竹丰产林;积极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加大畜牧业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果树点花授粉、养蜂授粉、果实套袋等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抓产品升级。发挥莲科所、果树研究所、食用菌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作用,对产品的高产优质组织技术攻关,重点抓好与省农大联合开发优质莲种单细胞培育,与省轻工食品研究所联合开发鲜莲保鲜和鲜莲加工技术。抓紧莲叶莲梗成份提取及速溶茶系列产品开发,加快猕猴桃、黄花梨加工储运高新技术综合应用及“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签约项目的实施,使产品提档升级。三是抓人才使用。立足乡土人才的培养、贮备,完善留用人才机制,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业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承包或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生产,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采取借地生“才”、租赁人才、乡情引智等办法,加大“借脑引智”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引进人才、智力的自觉意识,提高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待遇,保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其次,做优发展环境。着重在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政策方面抓好落实。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职能集中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处级领导联系龙头企业、部门服务承诺等制度,切实兑现扶持发展政策;创新“一线工作法”,规范干部驻村服务,加快县、乡、村农业“155”服务队伍建设。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水毁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恢复进度,扎实开展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水、电、路为重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当前,着重做好创建国家生态县、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金溪流域防洪一期工程实施、建泰公路改建、农村道路硬化和金溪工业园区的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三是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已经出台的简化项目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土地使用优惠、户口迁移、引资奖励等鼓励项目投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在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土地经营集约化,促进特色农业由分散、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转变。同时,抓住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银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政策性金融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3-0068-03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一、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经验
我国农业银行自1979年恢复后,成为以农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后,加快了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多年以来,各地农业银行都将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这是农业银行向商业性银行转轨,以及进一步为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做出新贡献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经营层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农业银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重要内容。总起来看,各地农业银行已在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
(一)在选准重点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指导,长短结合找准突破口
各地农业银行通常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效益第一,择优扶持”等原则,积极主动地参与农业产业化的规划与经营。比如: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和组织,重点扶持其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对只具备农业产业化经营某个环节的地区,重点支持、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萌芽阶段、经济基础还比较差的地区,重点支持培育主导产业,建立和发展商品基地。同时,还注意抓好不同层次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典型示范,起到了“培养一个,带动一方,推动一片”的作用。
(二)在多方筹资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靠严格管理提高效率
各地农业银行在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通常是一手抓存款增长,增强信贷实力;一手抓存量调整,优化贷款结构。为确保贷款投向准,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一方面坚持贷款条件,择优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另一方面,为加强风险防范,对贷款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实行了派驻企业代表制度,实施全程管理,及时发现、化解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贷款风险,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三)在发挥整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强部门协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在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各地农业银行通常是协助各级政府围绕资源优势制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帮助地方选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项目,帮助企业和农户开发市场和扩大生产规模,以承诺方式综合运用现金、汇票、承兑、信用证等金融工具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同时,为了保证各项服务措施及时到位,有些地方的农业银行还从上到下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并层层界定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从而加快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
二、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和深层矛盾
多年的实践业已证明,各地农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有裨益,不仅社会效益显著,而且经济效益可观,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但在操作实践中,也有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化解,还有一些深层矛盾需要克服。
(一)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难点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缺乏坚实的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想基础。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关范畴不了解,或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心中无数,既不能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导致了行为上的某些随意性或盲目性。
二是仍然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和信贷资金计划管理机制的影响和束缚,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缺乏应有的调控力度。信贷资金计划管理僵化的局面始终没有彻底打破,层层砍指标、分规模,而且项目、科目之间界定过严,造成系统调控功能薄弱,经营层次多,信贷资金分散使用,平均用力,重点难以突出,不能形成“拳头”,致使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好的企业“吃不饱”,差企业又“扔不了”。
三是信贷管理手段落后,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必要的应变措施。信贷资金常规走路,手段弱化,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一些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借转制和破产之机逃避贷款债务的行为,以及少数集团企业统一承贷、子公司或农户分割用款的运作方式。
四是信贷风险相对加大,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比如:贷款企业由于为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贷款行无法事先控制,企业破产贷款债权遭受损失等。
(二)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深层矛盾
一是集约性与粗放性的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集约化经营方式。信贷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应该集中信贷资金。而农业银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以计划配置资源,管理意识相对淡薄,信贷投入量散而小,经营的粗放导致难以有充裕的资金进行集约性投资。
二是综合性与单一性的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贸、工、农三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配套服务和全方位服务。目前农业银行仅给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支持,而且贷款门槛大有越来越高之嫌。大多还没有以投资者身份主动寻找、联合有关部门形成整体合力,多角度、全方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是完全商业性和准商业性的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利益驱动为联结、合作机制,以效益为目标,是一种完全商业性的经营过程。而农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认清业已变化了的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性质,仍不断加大行政干预力度,片面追求信贷投放,使农业银行的经营不能自主,难以无法按照商业银行运行机制运作。
四是低效性与高效性的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期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因产品尚未完全成熟、市场正在开拓,一般只有较低的效益。而农业银行商业化过程中必然要按照商业化经营的原则,注重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在这种经营前提下,便难以保障产品开发阶段的资金投放,从而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三、农业银行进一步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农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有可为,任重而不能道远。农业银行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必须切实采取如下一些对策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农业银行植根于农村,其优势和潜力仍在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为农业银行的贷款经
营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各级农业银行一定要充分认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从“小富即安”和传统农业的圈子里跳出来,适应大农业、市场农业和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树立学习农业产业化经营、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观念。从农贷方面讲,要达到“三破除三树立”:一是破除单纯为农户贷款的“小农贷”观念,树立为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层次、多元化贷款的“大农贷”观念;二是破除只发放农业生产费用贷款的“老农贷”观念,树立信贷支持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农贷”观念;三是破除信贷支持自给半自给基础农业的“狭隘信贷”观念,树立信贷支持集约化现代农业的“产业农贷”观念。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完善的农村机构、多年的支农经验等优势,增强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紧迫感和使命感,迅速调整经营战略,把农村业务重点转移到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投入。
(二)研究市场,抓住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载体的培育
从长远的情况看,农业银行仅在农村吸储而不主动放贷,将会严重影响到其声誉和经营。各级农业银行一定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与农业产业化部门建立起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围绕助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等目标,坚持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支持一批竞争能力强、带动农户面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尤其是,要着力支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长远来看,农业银行也只有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出击”,优先占领广阔的农村阵地,才能获得声誉和经营的“双赢”。而目前需要做好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支持当地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和辐射力;二是重点培植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三是支持商品基地建设,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四是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支持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六是支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明确“航向”。
(三)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亚
各级农业银行要根据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发展的新要求,稳步增加贷款投放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比如说,重点支持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附加值高、技术和市场比较成熟、政策扶持的企业和项目,优先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知识产权、节能环保的企业和项目。尤其是,对于农业产业化部门推荐的、符合本行信贷规定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可及时纳入营销和信贷支持范围,按照择优扶持、控制风险的原则,优先受理、优先调查评估、优先安排资金规模。同时,各级农业银行可根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特点,积极推广季节性收购贷款、龙头企业集群客户融信保业务等特色产品;可努力创新担保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大型农机具抵押、林权抵押等新型抵质押方式的适用范围;可加强与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的合作,拓宽担保渠道,解决龙头企业担保难问题。对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还可采取信用贷款方式;对重点企业的优质贷款,还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下浮利率,优化期限结构,积极探索对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信贷支持的新模式。
(四)加强银企合作,促成“联姻”和“结盟”,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
各级农业银行要把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与农业产业化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高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为此,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与国家农业部已经建立起了行部联席会议制度,正在重点做好政策研究、信息交流、重大项目协调以及监督检查等工作。省级以下农业银行也可仿效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与国家农业部的做法,切实加强与农业产业化部门的沟通,共同确定重点支持的企业和项目。一方面,要迅速促成各级农业银行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的“联姻”和“结盟”,以至于形成“难舍难分”的一体化经营格局,最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另一方面,各级农业银行要与农业产业化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要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及时向农业银行通报农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及龙头企业动态监测情况;各级农业银行要将相关金融服务情况向农业产业化部门及时通报,加强对龙头企业使用贷款的指导。
伴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低位徘徊,市场日趋饱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来自农业的收入下降。加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国际农产品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重大冲击,使我国农业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受到国内外市场的严峻挑战,并由此引发“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要对农业和农村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组织化,这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
(一)当前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推行至今,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农业产业化的推广过程也并非尽如人意,其中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
(1)不少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有的地方由于龙头企业重复建设,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基地生产缺乏规模,资源优势发挥不够,更有部分地区由于信息滞后,或没有结合自身实际,从自身优势出发,在确立主导产业中存在趋同性,缺乏特色,不能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虽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十万多个,但是大部分组织的龙头企业还是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3)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关系还不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现阶段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
(1)定位要准,落点要实。不同的地区,农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天时、地利等优势也不同,应做到定位准,落点实。
(2)突出特色。当前的农业是开放型的农业,而且农产品数量供大于求,因此,农业产业不仅要突出特色,而且要强化特色,加强品质调控和售后服务。
(3)既要从长远考虑,也要有风险投资。农业规划的战略定位要着重于未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同时,规划也要有风险投资意识。过去,农业一直缺乏风险投资,常常是引进、试验、中试、推广,把许多市场机会都错过了。
(4)完善技术保障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了农业,科技推广上的这一陈规,实现了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保障机制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
(5)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科技含量。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想要保持市场竞争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三、农民组织化
(一)现代农民的组织特征
现代农业组织的重要特征体现为农业产业的准一体化经营。准一体化经营是指农户及其下游企业或组织按照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组织方式联结起来,形成节约交易费用、增加生产价值的强大“生命共同体”,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准一体化经营是通过特定契约安排形成的特殊组织,它打破了分散的小农经济运作模式,建立了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下的小农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机联系,它通过农户与中间组织、龙头企业按照最大化准租的一致目标组成。这种组织形式既可以克服企业激励不足的弊端,也可以减少市场交易不确定性、机会主义行为等的不利影响。
(二)农民组织化的社会必然选择
(1)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民组织化。解决农民与市场对接困难的较为有效的办法是农业组织化。通过组织的力量,农民可以获取大量的市场信息,筹集到足够的生产资本,享受知识培训服务,取得有效的实用技术,这不仅改变了单个农户的弱势地位,而且增强了农户的市场谈判和抗御风险的能力,最终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2)的完善离不开农业组织化。尽管传统家庭联产承包曾极大地释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能量,以一家一户为独立的生产单位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成本问题,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它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新的矛盾。
(3)是破解“三农”问题的路径依赖。解决“三农”问题,现实的选择是在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农业组织化。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发挥家庭分散经营管理成本小的优势,实施规模化运作可改变农民进入市场的弱势群体地位,增强谈判能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4)农业产业化的兴起需要农业组织化。
国内外实践证明,实施农业产业化,使有组织的农户作为平等的经营主体共同进入大市场,能以现代企业形式,利用现代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发展集中连片的种植和养殖,进行大规模的加工和销售,赢得市场,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四、结语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对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结合起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现代农业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产业,是运用现代生产要素,在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前提下,以合理稳定的组织形式,通过高效的制度安排来生产和分配价值的经济运作过程。选择有效的产业化组织形式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
参考文献:
[1]徐 睿.对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理论前沿,2005,(11);
[2]王金华、吴继良.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的几点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5);
[关键词] 市场信息 农业产业化经营 作用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18-01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时刻都离不开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方式已逐步由传统型向产业化经营型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的经营方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中优势凸显,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市场信息,它贯穿于经营过程的始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导向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流通企业为依托的企业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它延长了农业产业的链条,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非常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我国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展现了希望之光。
市场信息是指对市场上各种经济关系和各种经济活动现状、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种消息、情报、图表、数据资料的总称。市场信息来源于市场,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当然起导向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目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一个地区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准何种主导产业组建龙头企业、发展多大规模进行产业化经营。除了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外,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广泛收集与该产业密切相关的市场信息,并对它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遴选、运用。按照市场需求指导主导产业的选定和龙头企业的生产,龙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占领国内外市场;农业产业才能做大做强,产业化经营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农业产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产业化经营将血本无归,出现“粮贱伤农”的现象。前些年有些地方不以市场为导向,不认真研究市场信息而盲目调结构、办产业,造成农产品“卖难”的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此,紧紧依靠市场信息的导向来选产业、兴办龙头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至关重要。
二、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起基础性的配置作用,其配置情况往往通过一系列市场信息表现出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无论是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还是经营,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市场信息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使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急需要的部门和环节中去,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序推进,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德江县“鸿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依靠市场信息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二0一三年该公司紧紧抓住“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契机,发展万亩白茶基地,充分整合资源,使公司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短短五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茶叶固定基地12000多亩、带动农户2300多户 、知名品牌 5个。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三、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拓展市场的作用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市场信息是龙头企业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是龙头企业寻找市场机会的重要依据。龙头企业通过市场信息所反映出来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经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发掘经营机会、制定经营战略与策略,从而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市场份额,达到扩大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增产、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市场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随时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情况,树立信息观念,才能发挥企业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德江县“鸿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依靠市场信息不断拓展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8月,在“第三届香港国际茶展与名茶比赛”中,该企业生产的“鸿泰茗珠”茶叶产品荣获绿茶组“第三名”,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名次的茶产企业;2012年5月9日,在“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及茶艺博览会”上,“鸿泰金毫”、“鸿泰春葵”两个茶叶产品获金奖。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不仅在省内占有一定的市场、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正在向国际市场进军。
四、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发展市场农业。该经营方式是以市场 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带动尤为重要,“龙头”企业和农户一定要根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立足长远,用营运约束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正常进行。这就为龙头企业提出了很高的严格要求,要使单个农户经营的边际生产率大大低于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边际生产率;在保证本企业利润不断增长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农户的利益,必须要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的收入明显提高。这就要求龙头企业根据所掌握的大量市场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运用,制定多个生产经营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组织实施。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农户收入的最大提高。
德江县“鸿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努力打造“云露清羽”成为“中国著名品牌”,并对基地和产品进行有机茶产地、有机茶产品认证,使公司经济效益有了质的飞跃。201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是上年全年的三倍多,联接的农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市场信息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资源,各龙头企业只有对它进行广泛收集、运用,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带动更多农户致富;才能使广大农民早日圆同步“小康”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业务指导全书
[2]朱海安.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点思考[J]. 新疆农垦科技,2012,05:63-64.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山西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山西作为一个内陆资源型省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相当艰巨,因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便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山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2009年已发展到4200多家,销售收入达到420亿元,对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明显带动作用,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落实难,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不高等。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山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充分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落实力度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政府可通过制定实施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来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每年从全省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中切出一块作为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并整合各种涉农、支农资金,优先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或关联项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及金融机构的作用,对国家和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要重点给予信贷支持。
三要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高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开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真正享受到国家和山西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四要进一步改进和适当放宽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地管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需非农建设用地,可优先安排国有土地,也可采取作价入股、联营、租赁等方式,盘活集体存量土地,还可引导农户依法有偿转让承包地使用权,或以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此外,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电、通路、办证、收费等方面,也应制定和完善具体优惠政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鼓励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为主体的中介组织,是连结市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机制好、服务优、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大市场与小生产中的纽带作用及农户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其次,要建立和发展行业协会。按照“民办、民营、民建”的原则,重点扶持建立和规范一批规模较大、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的行业指导协会,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发展格局,发挥协会在行业指导、价格协调、信息交流、科技推广、产品流通和企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要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和扶持农民经纪人改变发展初期的“单兵作战”模式,鼓励由个体营销逐步走上联合之路,靠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开展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农民经纪人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实践证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机制,是把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一)要加速培育、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引导其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要加大品牌开发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取每个龙头企业都能培育出一两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得出、叫得响的精品名牌。
(三)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鼓励煤炭、房地产、钢铁、采矿行业的老板投资农业产业,同时采取“内联外引”的方式,实施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实现龙头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四)要积极引导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农户和中介组织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稳定的融购销、服务为一体的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带农增收的作用。
四、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家素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措施。要采取“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常规或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标地分期分批组织龙头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到省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到有关高等院校进行研修,或就地举办培训班聘请高级专业人才集中授课,以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高经营管理和市场策划、营销、开拓能力。
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视引进高、新、先进科技,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研项目,各级科技、财政部门要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应用科技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发挥山西农业的比较优势,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山西特色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的思路,着力打造九大产业链,全面构建山西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一)是依托长治、晋中、忻州等玉米优势产区,打造玉米产业链,大力发展以饲料、淀粉及其深加工为重点的玉米加工企业。
(二)是依托太原、晋中、吕梁、朔州等高粱优势产区和东西两山杂粮优势产区,打造小杂粮产业链,大力发展白酒、老陈醋为重点的高粱、杂粮加工企业。
(三)是依托晋城、大同、朔州、太原等生猪重点生产区,运城、晋中、吕梁等肉鸡产区,中北部肉牛养殖优势区。忻州、朔州、大同等肉羊产区以及特种养殖优势区,打造畜禽产业链,重点布局建设一批猪、鸡加工企业,稳步发展肉牛、肉羊加工企业。
(四)是依托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打造奶业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乳制品加工企业。
(五)是依托中南部水果产区,东西两山核桃、红枣产区,山楂、沙棘等特色果品区,打造果类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果汁、核桃、红枣以及山楂、沙棘等果品加工企业。
(六)是依托晋中、运城、临汾、大同等蔬菜主产区,打造蔬菜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蔬菜加工企业。
(七)是依托朔州、大同、运城、太原等优势产区,打造薯类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薯类加工企业。
(八)是依托运城、吕梁、朔州等油料优势产区,打造油料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油脂加工企业。
(九)是依托晋北黄芪,晋东南党参、黄芩,晋南生地、柴胡等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打造中药材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药材加工企业。
总之,要围绕九大产业链优先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推动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