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视教育

电视教育

时间:2022-02-21 20:3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视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视教育

第1篇

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学校提出了以建设校园电视教育为突破口,构建科学的校园电视教育实践模式,利用形象性、时效性、感染性、拓展育人渠道,传播知识,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电视台简介

南山中学校园电视台成立于2009年,学校投入资金150余万元购置了摂像、编辑设备,建设了100 m2多功能演播厅,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校园电视台的日常管理由学校信息中心负责,电视台主持人的选拔与培训、节目策划等工作由学生会宣传部完成。学校先后制定了《南山中学校园电视台设备使用、维护制度》《南山中学校园电视台直播细则》等相关制度,保证了校园电视台正常运行。

校园电视台节目播出时间为每天下午6点到6点30分,分新闻时讯、书香南山、动感音乐、娱乐八卦和英语天地5个栏目,栏目分组负责。校园电视台的节目不仅有校园专题讲座、科普专题、百家讲坛、学科学法指导,学校各项大型活动也全程录播,如校园十佳歌手初赛海选、南山达人英语歌曲大赛初赛海选、诗歌朗诵赛、英语演讲赛等。还拍摄制作校园公益、优秀班会录像等近20个。有代表性的节目同时也上传到学校网站《南山视频》栏目,进一步扩大了影响。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了校园主旋律。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

校园电视台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校园电视台拍摄制作了近20节历史、化学、政治、物理、语文等学科教师新课程教学大赛课堂实录,参加全省、全国评选均获一等奖;校内优质课展示课示范46节。校园电视台录制的新闻、综艺等多个节目送绵阳市参评,均取得一等奖。2012年7月参加第七届四川省中小学校园电视台评选获优秀校园电视台,节目评选中有1个金奖,2个铜奖和2个优秀奖。省市领导、友好学校、外国友人多次到校园电视台参观,均给予极高评价。

校园电视台定位

学校电视台的功能目前主要定位在宣传和服务两个层面:电视能通过生动、真实、形象的画面,将繁琐的理论、优美的景物、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等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视听欣赏中得到“德”和“美”的熏陶,成为学校办“健康教育”的重要宣传途径。

校园电视台能够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资源,形成一个多元互动的教学平台,是服务学生学习生活,服务教师教育教学,服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阵地。

校园电视台的作用

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树立信心

校园电视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才干、拓展视野、培养兴趣、提高技能的大舞台。校园电视台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职位都经过严格的招聘选拔,由电视台教师对他们进行管理、指导和培训。按个人所长分担策划、摄像、主持人、后期编辑等职,培养学生学会摄、录、编、播等技术工作。校园电视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校园电视台学生是主体,通过校园电视台这个全新的载体,学生要参与包括策划、导演、采访、拍摄、写作、编辑、主持、播音以及工作人员选聘、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具体实践,对其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当学生采播的节目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或是学生从电视中看到自己的表演形象,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通过校园电视台节目播放后的信息反馈,既增加了广大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增加了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的热情。

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刚接触电视台工作的学生常常很兴奋又很茫然,常常会有“不知道可以做什么节目”的疑惑。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留意生活、注意积累,发现切入点并且深入思考,认真挖掘事件的原因、内涵。

现在,电视资讯节目、报刊内容丰富,是学生获取社会热点时事信息的主要途径。电视台的学生可以通过收看学习,从中获取选题灵感。此外,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延伸到校外去采访、寻找素材。通过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学生对生活现象、社会热点保持敏感,有自己较独立的看法,一旦有需要,可以调动日常的积累,形成电视台节目的选题。也正是这种能力的培养使校园电视台的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宽阔的视野,聪敏的悟性和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校园电视台具有声与像、动与静、虚与实相结合和相互转化的特点。节目制作的过程强调创意和参与,既是一项操作性强的创作活动,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要求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感悟、探索。节目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活动图像、字幕、动画、语言、音乐、音响等多种信息,在采访和编辑过程中,还要处理大量的文字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不仅要求学生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他们有创新的思维模式。

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主导努力营造宽松、积极、创造的气氛,倡导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对学生创新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渐增强学生的创作意愿,营造出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和人格全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南山中学校园电视台的建立,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一档成功的校园电视节目需由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完成节目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有了校园电视台工作的历练,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不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沟通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校园电视台是学校教育教学重要的补充

南山中学校园电视台具有电视媒体传播的迅速性和辐射的多元性,是学校教育、教学有益的补充。如召开小型的表彰会,让受表彰的同学到电视台以直播的形式进行表彰仪式,简单又见效,既鼓励了受表彰的同学,同时又激励了很多电视前的小观众;“百家讲坛”栏目,可以邀请外校和本校的专家老师在直播间开展讲座,进行学习和交流;家长会也可以通过电视台直播的形式,简洁大方,又具有科技含量;另外,给优秀课堂录像,也是校园电视台的重头戏。

第2篇

    不能为了电视节目画面好看、观点醒目,就片面放大家庭教育中“暴力残酷”的一面,屡屡上演的“动作戏”,把成才成功说成是“打骂”的功劳,甚至推导出“高压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手段、不打骂就成不了才”的结论。日前在上海举行的民生服务类电视节目座谈会上,一些教育学者指出,不少家庭教育类电视节目把“鹰爸”、“狼爸”、“虎妈”的教育方法剪辑成概念,却剪掉了家庭亲情培养、爱心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残酷教育”走红教育家庭节目

    不久前,“鹰爸”带儿子小鹰多多亮相某卫视的家庭节目,父子间充满“火药味”的互动,让节目备受争议。节目要求孩子完成一个高出地面近3层楼的高空悬吊动作,哭着说“爸爸我怕”的5岁多多想要退出时,“鹰爸”却严厉地将孩子一把推出高台。最终,多多顺利完成比赛,成功晋级。正当不少观众觉得“鹰爸”的做法有些不近人情时,“鹰爸”解释说:“多多从小身体不好,被医生判定为可能脑瘫或痴呆,所以才对孩子进行"鹰式教育"的强化训练。”

    “鹰爸”和“鹰式教育”成名于一段小鹰多多被逼在零下13摄氏度的暴雪中裸奔锻炼的视频。问及接受如此家庭教育的感受时,多多表示,“很不高兴,我恨爸爸”;“爸爸是个凶狠的人”。

    不过,暴雪裸奔以及推出高台的片段,却在网上获得很高的点击率,还被不少电视教育节目引用,成为家庭教育有必要在极端环境中逼迫孩子发挥潜能的佐证。而“鹰爸”、“狼爸”、“虎妈”等人也是近年亮相电视教育节目频率最高的嘉宾,他们严苛的家庭教育,因为孩子考上名校或多才多艺,被追捧为棍棒出孝子、打出高材生的所谓家庭教育新概念。

    “不亲而教”让孩子不知为何挨打

    “动作戏”式的教育行为不能被放大等同于教育和对待孩子的方法。“电视教育节目中的"动作戏",有的是为了锻炼孩子,有的是哗众取宠,还有的是为了推销商品……”复旦大学心理系副主任吴国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说,家长不能偏听偏信教育节目中的“动作戏”,这些“动作戏”中有不少是为了收视率和点击率刻意剪辑出来的。

    剪出“动作戏”的同时,剪掉的可能恰恰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雪中裸跑"、"高台推一把"只适用于一时一地,并不意味着家长一直可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否则换来的只能是怨恨和不解,孩子很可能"只记得挨打,却不知道为什么挨打"”。有教育学者说,从教育和心理的角度分析“狼爸”、“鹰爸”的教育方式,可以发现他们家教的成功不能归功于“简单粗暴”,而是长期和孩子共同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的结果。“一些电视教育节目,有意无意剪掉了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部分"亲子交流",而教育学恰恰认为"不亲而教"是无效教育。”

    有学者同时提醒,每个家庭应该寻找自己的教育方式。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不同、孩子的个性不同,意味着没有万能的教育方式可以当做家教的模板。某些教育节目、亲子节目中上演的“动作戏”,抛出的“新概念”,不过是打着教育幌子的噱头而已。

第3篇

一种与传统的学校面授教育不同的教育形式,其本质特征是“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在时空上是分离的”。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函授教育在时间方面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二代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远距离教育引进电话、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卫星、双向电话、语音信箱等现代通讯技术,出现了电视大学等新的远距离教育形式;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为辅助,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现代远程教育是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态而言。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是: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需要说明的是,后一代远程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前一代的否定或取代,不能把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看成是过时的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体手段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可以说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更好探讨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此的重要性。[1]

二、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特征

1.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赋予了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性特征。现代远程教育不受地域的限制,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都是开放的,学习者不受职业、地区等限制,这将有利于解决偏远地区受教育难的问题,有助于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衡的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了物质支持;现代远程教育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接收需要的教育信息获得自己需要的教育内容,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性特征,还带来了远程教育大众普及性的特点,教育机构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提供及时优质的培训服务,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2]

2.技术先进性

远程教育的资源的依靠先进的技术为支持,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撑是以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数字化与网络化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技术特征。先进和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教育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形象生动,提高了远程教育质量,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习者潜能的发挥,启发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移动通信的3G、4G网络应用和推广,以及个人智能手机的普及,都将为学习者打造随时随地学习的移动终端,做好了技术准备!

3.自主灵活性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之一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助学为辅。它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使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学习,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它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可以灵活自主地安排时间进行学习,不受传统教育方式时间固定的限制。

4.资源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各种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可以集中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优势资源,以满足学习者自主选择信息的需要,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学校不必为学生安排集中授课,更不必为学生解决食宿交通等问题,方便了学生学习,节约了教育成本。[3]

三、如何创新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1.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远程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利用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现代远程开往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2.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参与、体现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体现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

第5篇

论文摘要:对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建设项目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指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建设提出了相关的意见。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是指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则指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设施建设和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一般包括:班级电视教育系统、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络建设等。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不但影响着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也反映着学校办学总体的水平。搞好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这项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

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对于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有利于学校群体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第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室,对工程制图课程或房建课程的教学采用投影仪进行作图投影,就能节省教师在黑板作图的时间;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人机互交,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官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功能。

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势在必行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是体现教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标志。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具有现代化教育技术条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科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已成为可能。半个世纪以来,每当新的技术有所突破,就有人尝试把它应用于教育领域,其目的在于教育要保持领先水平。教育领先,就意味着人才领先,人才领先,就意味着经济建设能快速发展,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决定了国力状况。所以说,一个国家能否保持教育领先关系着国家的成败兴衰。要使教育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建设提高到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高度来认识。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着差距,要想在短期内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加快教育的改革,必须加快教育技术环境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满足国家对建设人才的需要,才能使我们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对此我们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势在必行。

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项目分析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不同于学校其它环境建设。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时,要考虑它的功能和特点满足当今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项目选择方面也要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应该加强建设的项目有:

班级电视教育系统。班级电视教育系统就是在班级配置电视和VCD,组成教育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使用灵活方便、高效和经济的特点。用班级电视教育系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课程教学,是通过收看电视广播或播放VCD教学光盘完成的。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不但能节省师资力量,而且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它是加强建设的首选项目。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是指具有多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专用教室。在多媒体教室中,一般配有大屏幕投影仪、电影放映机和音响设备。投影仪可供胶片或实物投影。用透明胶片投影时,教师可事先在胶片上写好教学内容,也可边教边写,并且由于投影仪具有代替黑板的作用,教师教学不必因板书而背向学生,所以一般教学效果较好。投影仪也可当幻灯机使用,特别可以做多层次复合胶片,可供随时迭加,平面旋转,能清晰地表现运动发展过程。使用投影仪和电影放映机进行教学,由于表现动态效果好,所以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投影仪作为现代教学设备,目前在高校已较普及;而电影机则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才可考虑配置。

计算机室和语音实验室。计算机室一般指配有多台计算机的工作室或学习室。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把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习题编成教学程序输人计算机,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人机对话,可以自学、自辅、自检式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音实验室,则是专门用于外语课程的教学。语音实验室目前在高校已普遍建设,它备有学生的隔音座和教师控制台,每一座位和控制台上都配有耳机和话筒,教师通过控制台对学生进行授课、提问、答疑、对话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语言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校园网络和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络是把校园内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信息交流和信息传输系统。学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网络了解各个部门工作情况和指令;师生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和信息交流。如果把校园网络与电子阅览和国际互联网连接,则可实现教学、管理、资料查询的升级,即实现教学、管理和资料查询的全面网络化和信息化。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措施和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和学校的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目前从各高校的建设情况来看,发展很不平衡,有的高校好些,有的却与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极不相称。学校的教育技术环境的建设,只有在学校领导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建立起来。

在进行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时还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时,首先要统一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投资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建设与一般建设的统筹安排,适当集中资金重点装备、配套购置,使之迅速形成优势并发挥效能。

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在加强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时,要能体现和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并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教育内容和手段也更新很快,因此建设要充分考虑适时性和方向性。

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就是在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中,要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使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并节省开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离不开装备先进的设备,但现有各学校的财力毕.竟还是有限的,所以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时,一方面要考虑购置新设备,另一方面要考虑对旧设备的改造和利用,使在装备现代化设施的同时,充分挖掘原有设施的潜力,通过对旧设施的改造来满足对新的教育技术的要求。

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视频;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11-03

一、引言

学生课堂上接受老师辅导课后进行课程学习,这种反转了传统教学安排的教学方式被称作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后来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办可汗学院将技术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并采用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小学开展实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2年在TED大会上萨尔曼・可汗发表了“用视频再造教育”的演讲将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带到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眼前。国内外很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纷纷开展了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国内,重庆聚奎中学等学校以可汗学院为蓝本率先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尝试。通过视频教学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翻转课堂中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老师也能够从繁复的讲课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二、微视频的兴起

以视频进行教学并非可汗学院的专利,早在电影出现的年代就已经将电影用于教育领域。随着电视的普及,远程电视教育逐渐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卫星电视教育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应用,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几乎都可以看到电视教育的身影。[1] 但是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投入以及相应数量的专业人员,因此电视教育依然很难撼动传统教学的地位。网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电脑以及个人数码产品的普及,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悄然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和学习内容的偏好。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对于大容量的信息和学习资源缺少了耐性,人们更青睐于微型化、碎片化的信息和学习资源。而且视频的制作已经不再是专业人员的专利,只需要一部手机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会将所见所闻录制成视频,甚至将其到网络供所有网民欣赏。计算机拉近了人类彼此的距离,方便了信息的获取,同时也加快了人类生活的节奏。微视频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由于微视频具有时间短、内容精、使用灵活等教学特点,因此在翻转课堂中采用微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三、微视频特点分析

视频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相比其他的教学方式而言有很多的优点。微视频作为视频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视频教学的所有优点,同时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1.内容表现生动,便于学习和记忆

视频的特点就是画面生动,表现能力强。在抽象概念的表达上,视频相比语言、图表等方式可谓是占尽优势,通过动画、3D等技术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做成动画演示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同时,对于一些在课堂上不便于演示的实验、现象等都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出来。

2.内容短而精,重点突出

微视频对视频时长有严格要求。因此在制作视频时必须保证内容的短小和精炼,一方面是由于时间有限必须要对内容进行筛选和重新组织,保留核心内容去除冗余信息;另一方面,内容精炼重点突出不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认知负荷有利于学习者学习,保证了学习效果。

3.视频短小便于制作与传输[2]

短小的视频内容在文件体积上很小,便于进行网络传输。学生可以轻松地将视频下载到手机或者手持视频设备上,方便开展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4.支持个性化学习

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持播放设备或者个人电脑可以很轻易地将微视频学习资源从教学网络中下载下来观看。观看时还能够随时的暂停、快进、快退,不会遗漏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可以在任何零碎的时间里,例如图书馆、食堂、公交车上,开展移动学习。

尽管微视频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微视频的长度短小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微视频在要求内容短小精炼的同时必然会压缩甚至省略掉大量的实例,而实例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复杂的内容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大量的实例来说明,但是由于时间的要求这些内容就必须通过被拆分、细化为更小的知识点的方式来重新组织,这样就会从一定程度上减弱知识间的连贯性。而且内容细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视频资源数目增多,这又给视频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呈现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要进行微视频课程设计还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四、课程设计思路

微视频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视频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也需要根据微视频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同时也要厘清微视频和一般视频的共性与特性,把握住微视频短、精、活的主要特点,设计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微视频课程。

1.突出重点,控制视频长度

翻转课堂的学习阶段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己观看视频节目来进行学习。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完全由自己完成没有老师的督促,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很难保证长时间学习而不分心。所以时间上要求每个视频时间控制在10钟以内,一方面尽量保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里完成学习,另一方面时间的减少要求教学内容必须精炼,重点突出,最好是将学习内容划分成知识点来进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也能够保证学习效果。

2.注意引导设计和课程间的过渡设计

微视频课程细化后使得整个课程知识的讲授比较零散,缺乏传统教学的连贯统一性。实际中存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不便于进行分解细化,或者是分解成数个教学内容后还是需要保持前后的联系,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引入和与衔接过渡。在进行引导设计时要合理运用镜头切换、ppt、画面切换等技术手段来为学生提供视觉导航,及时地选择关注点,维持关注度,避免注意力分散[3]。在进行过渡设计时要保证知识前后承接自然,保证知识的一致性。而且在组织视频资源的时候可以将这些视频组成一个视频集合来进行管理。

3.控制教学视频难度,课下学习要与课上辅导相配合

微视频学习只是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在课下学习中学习者是独立进行的,没有老师辅导也没有学习同伴进行合作学习,这种环境下教学视频资源必须控制学习内容的难度,如果难度过高将会导致学习者出现学习障碍,并影响课堂上辅导的效果。通常建议把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放到课上的辅导中,课下的学习主要完成一些基础的难度适中的内容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课上课下教学内容的层次清晰,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课上教师辅导的压力。

4.引入督导机制,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

微视频课程虽然通过减少教学时间和控制内容难度等方式来保证学习者学习效果,但还是不能保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因此引入督导机制减少学习者注意力分散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借助提示性画面或者警示性的声音来回笼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层次分明。[2]

5.合理组织呈现课程视频资源

教学内容拆分细化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课程资源数量庞大。数量众多的视频资源如果不善加组织会给学习者带来困扰,组织结构良好的视频资源对于学习者学习甚至是搜索都有积极的帮助。可汗学院在组织视频资源方面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知识地图,如图1。

在可汗学院的知识地图中,厘清了每个知识点的前后关系,学习者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一目了然。通过学习地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当前学习者所在的位置,已经学习了哪些内容,后面可以学习哪些内容以及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通过图表可以清晰的看到。学习者通过合理组织视频资源可以很方便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向。

五、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需要依靠技术的支持。而微视频资源在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微视频资源能够保证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翻转课堂后续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微视频课程的设计制作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肯定要经历一个实践、改进、实践、再改进的反复循环过程。相信在未来,经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以微视频课程为基础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2]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7-30.

第7篇

目前,我国以传媒命名的公办本科院校只有3所,即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和山西传媒学院。前两者是老牌的传媒院校,也是历届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难以取舍的两所高校。后者是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的,于2013年7月正式揭牌。

中国传媒大学:让梦想落地,用情怀生根

喵喵

一提起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也就是改名前的北京广播学院,许多人都不陌生。如果你恰好关注媒体动态、喜欢广播电视,或者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或导演,那么这所学校一定是你心目中的“哈佛”或者“牛津”。就算你对这所学校的了解不多,但你一定知道从这所坐落于古运河河畔的校园中走出来的众多杰出传媒人,比如语言犀利的白岩松,睿智幽默的崔永元……

中传送给追梦人的最美礼物

话说,中国传媒大学有两宝声名远播,一个是水煮鱼,一个是核桃林。北京人爱吃辣,又香又辣的水煮鱼几乎是逢席必点的一道佳肴。据说全北京城味道最好的水煮鱼莫过于中传的水煮鱼餐厅了,连歌手王蓉也在她的专辑里怀念了一把母校的水煮鱼。

核桃林是在学校教学楼前的一处小花园,现在它和小白杨成了学校的标志。白天的核桃林属于爱学习的男生女生,因为那里树叶沙沙,让人神清气爽;晚上的核桃林属于恋爱中的男生女生,因为那里清风送爽,从来不缺浪漫。学校著名的BBS就是以核桃林命名的,那里已成为校友分享校园生活和交流信息的平台。

在中国传媒大学求学的这4年时光里,核桃林里有我无数的足迹。核桃林见过我勤奋学习的身影,挽留过我疲惫不堪的步履,倾听过我内心最甜美的秘密。其实,核桃林早已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情结,融入到每个中传人的血液里,无论我们看见或看不见,核桃林都在那里,在我们的心里。

“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披着彩霞,傍晚你吻着夕阳……”这个旋律中传人不仅熟悉,还将它唱响祖国的大江南北,而白杨树的不朽生命力正是中传人蓬勃朝气的写照。没错,正如校歌《年轻的白杨》中所唱:“我们是年轻的白杨, 我们是未来的栋梁,枝条捧出朝阳, 绿叶伴着星光……”每一个中传人都无时无刻不在汲取知识的营养,不断成长。

众所周知,电影和电视是一种群体艺术,拍摄影视剧或制作电视栏目都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因此中传人都格外团结。在这里,有一个延续至今的优良传统,无论以前是否认识,学子们都亲切地称呼所有年长和已经毕业的校友为“师哥”、“师姐”,而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师哥师姐们也都会耐心地为师弟师妹们传道解惑。

在中传校园里,最常见的景象是学子们对着湖水、大树大声地朗读,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而旁边走过的同学也丝毫不感到诧异,因为这里的所有人都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核桃林、白杨树、水煮鱼,还有学子们银铃般的笑语声、朗朗的读书声,以及师哥师姐们温婉美妙的成长故事、被夕阳拉得很长的努力奋斗的身影……这些都是中国传媒大学送给每一个来到这里追梦的年轻人最美好、最珍贵的礼物。

但凡经过,总有收获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网络以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为数不多的占齐“211”、“985”头衔的重点大学之一。

学校有着非常鲜明的传媒特色: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育人特色。其播音与主持、动画、电视等优势专业拥有国内顶尖水平,新闻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第8篇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育技术;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03-01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发展很快,开办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急速增长,不仅很多师范类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一些非师范类院校也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空前繁荣”的背后,也孕育着一些危机,存在着一些困惑,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现象,特别是作为主力军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我们国家原本是人才稀缺的国家,但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现状

1、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取得的成果

(1)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立了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还办起了教育技术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44个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点,22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83个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因此,教育技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多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健全了教育技术发展所必须的组织机构

2004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除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外,有些省市也成立了自己的电化教育馆,如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深圳市电化教育馆等。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学校教育技术系统三大主要领域组成的教育技术系统。因此,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所必须的组织机构基本趋于成熟和完善。

2、教育技术学专业缺乏特色的表现

(1)培养目标宽泛而不专精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专业是否具有前景和生命力,主要看这一专业培养出来的产品――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能否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实质上也就是人才培养是否具有高质量和专业特色。

(2)课程体系纷繁复杂

教育技术学科是一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新型综合性学科。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知识,导致本科生的课程数量一直在增加,课程体系也越来越纷繁复杂。从课程的内容上看,设置的课程能够反映出学科所包含的知识,但这种包含却没有核心,由于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都有其他学科的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无法把握其专业性,专业课、基础课和选修课之间的衔接存在较大问题,不是大量内容的重复,就是知识衔接不上,课程相应的实践环节也明显脱节,课程安排上实践课安排不足。

二、缺乏特色的原因分析

1、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认识不够深入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且缺乏对于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很多方面没有达成共识,在一个学科里,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学派是完全正常的,也是促进学科发展所必需的,但是对于学科能够成立的最基本的核心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共识,比如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等。

2、教育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分散

教育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各级师范类院校教育技术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校主要是电教管理、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育课等,各省市、区县电教馆(站)主要从事电教管理、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教学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广告公司中广播电视节目和网上栏目的创意、策划和编制,IT产业中教育产品(教育网络、教育软件)的开发。这么多的就业岗位乍一看似乎很吸引人,对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其实不然,由于有这么多的就业岗位,为了兼顾每个工作岗位上专业课的学习,在课程的设置上就会很庞杂,由于课时有限,每门课程只是一带而过,如此一来就很难培养出某一岗位的精英。

三、解决的对策

1、加大对教育技术的宣传,获得社会认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专业对自身的形象宣传和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有利于专业的品牌建设,促进专业的发展以及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大对专业的宣传是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2、加深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认识

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认认真真地坐下来,把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梳理清楚,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历史,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理清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清清楚楚的表达,用来作为本领域人员的共识和其他学科交流的平台,避免急功近利的名词炒作和认为虚构的“创新”,是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3、使教育技术本土化

第9篇

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总的或根本的策略应该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支持和指导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要求从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学习者能够有良好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好的机遇,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学习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乃至教育体制等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来考虑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

新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必然地发挥作用,它必须要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对发展全民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把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目标,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用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支持和指导,才能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做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新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系统的目的,实现全民教育的宏伟目标。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各种教育系统进行全面地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环境和条件。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扩大了学习的资源,改善了学习环境,丰富了传授的方法与途径,但必须对与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关的教学过程和新信息技术所构建的学习资源环境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才能保证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这正是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的组成部分。

二、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一般策略

(一)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决策

教育中应用新信息技术是百年机遇,不可放过,但必须走一条自己的路,要面向未来、着眼现阶段,作好分阶段总体规划是当务之急。

应建立各种专家咨询和调查研究的机构和组织,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重大决策应在有关专家多角度、多层次评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连续性。

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投入较大、影响深远的课题。国家教委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围绕这一新课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应从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整体改革,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方法和过程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有效的实验,并定期地、有组织、有计划地作定量定性的跟踪调查,以及时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修订策略,推动进一步发展。

要重视对信息社会中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模式的研究,建立适应国际化、个性化、信息化的信息教育课程及其它相关课程目标,着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尤其在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内容、课程方面作深入思考,重新确定计算机教育的政策和目标、学科内容,摆脱强调程序设计语言的偏向,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把计算机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其它手段去探索、获取和处理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

要重视对新信息技术所构建的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建立与新信息技术应用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开展与新信息技术应用相适应的课程目标、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的研究,重视对新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包括对成本效益的评价、对应用新信息技术的教育系统有效性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等与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关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各方面的评价。

要研究制定信息社会中的教育政策,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规划、政策和策略。无论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还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它们在教育中的应用都需要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尽快作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和策略,并切实有效地组织实施,这是当前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所要求的。

(二)加强政府行为,切实处理好几个关键的问题

1.领导的重视与认识问题

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推动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关键。领导者的重视及正确的认识可以直接转化为政府的一系列有效行为。由于存在经费、认识、师资、软件以及升学压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发展十分缓慢。如果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行为来推动,十分有利于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发展。

2.经费投入问题

首先,各级政府应为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确保经费投入,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可供选择的措施:

(1)在中央和地方财政中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拨款、奖励、补助、贷款等形式向中小学增加投入;

(2)通过制订企业向学校资助经费可抵税收的政策,鼓励企业向学校提供资助和各种设施;

(3)通过教育附加、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同时通过奖励、补助等形式鼓励中小学继续自筹经费,投入新信息技术的应用;

(4)考虑确立教育部门购置教育资源的价格优惠政策;

(5)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和一些民间组织与中小学共建。

其次,切实保证硬件、软件、培训和管理维护的合理投入比例,发挥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再次,国家在经费投入政策上应有所倾斜,尤其对经济落后地区和条件较差的中小学,要增加拨款和补助的比例,以加快其发展速度,缩小教育差距。

3.硬件问题

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程度取决于国家、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不应盲目追求最新、最高技术。每个地区、每所学校要根据自己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教育教学需求、资源与约束条件来确定自己最基本的教育技术设备作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条件。

同时,必须对硬件维修、维护措施作出有效的安排,以保证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4.软件问题

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保证新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去改善教育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有效的教材建设和软件开发机制与科学的质量标准教学软件的质量和它能否被教师和学生接受是使用新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材建设和软件开发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与科学的标准。

中小学教材的设计、开发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的组织规划下,由学科内容专家、学科教学教师、教育技术专家、教学媒体专家、软件编程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小组共同设计、开发,并要有相应的政府行为,形成相应的规划、投入、管理、设计、开发、试用、反馈、修改、评审、生产、推广、出版发行的工作系统。

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视听教材和计算机课件的开发标准和纲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软件规范标准,加强视听教材和计算机课件的评审。所有软件均应有配套的使用说明或手册。

软件开发中要特别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参与,要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并考虑到教师和学生在相应教学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要注意软件不是课堂教师的电子替代物。

(2)建立若干高标准的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骨干编制基地当务之急是中央和地方应建立若干高标准的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骨干编制基地,统筹规划,重点投入,分区协作。采用政府与企业联手的方式开发软件(由国家教委提出软件产品的详细指标及要求,让企业投标制作,版权归国家教委所有)以增强软件开发能力,克服开发人员和资源的严重不足。软件开发必须重视前瞻性、适应性、交换性,以实现资源共享。

(3)在软件开发上提供特殊政策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属于特殊商品,既要面向教育市场,又要实行特殊政策,在一定时期以文字教材的收益补贴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建设,国家和地方都应有重点投入,或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吸收社会资金编制中小学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通过确立对教育行业优惠的市场机制,教育电视台或计算机网络传送等多种形式促进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的流通。通过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评选、软件竞争等方式鼓励优秀教师参与教材或软件的开发,对编制视听教材与计算机课件应视为“著书立说”,国家和地方应有相应的认定与奖励办法。

(4)适当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适当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实际进行改造和编译,提供给中小学使用。引进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借鉴国外软件制作的经验和技术。

5.培训问题

任何一种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造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教师使用新信息技术的自觉要求和能力。因此,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稳定合格的现代化干部教师队伍,是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成功应用的关键。

(1)建立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的培训体系要在教师继续教育以及师范院校中开设教育技术课程和计算机等信息文化课程,培养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和在校师范生的信息文化意识和适应新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管理能力。培训必须形成制度,经常地定期进行,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2)要特别重视对校长的培训校长是推动新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关键力量,因此要特别重视对校长的培训。教育行政人员对信息文化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与新信息技术有关的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执行程度,重视对他们的培训,有助于为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行政支持。

(3)要重视专兼职电教教师的培训首先要普遍地进行岗位培训,实行凭证上岗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分级组织专业进修、学历、双学历教育和骨干教师培养,逐步形成一支合格的、稳定的、拥有更多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和媒体专家的电教教师队伍,适应新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

(4)对学科教师实行全员培训学科教师是应用新信息的主力军。对学科教师要实行全员培训,除了关心他们技能的提高外,还应注意他们态度的转变,利用一切机会阐明新信息技术和相应的教学软件改进教学过程的教育结果,要尽可能联系课程、联系教师的经验和观点来进行培训。要注意到教师使用新信息技术的勉强性常常是设备使用中实际困难的反映;要注意消除教师对媒体会代替他们或降低他们的地位和作用的担心;要注意消除教师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他们对新技术的不适应的心理。

(5)重视加强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把“教育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基础”列为必修课,为学校输出适应信息社会和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合格教师。

(6)重视对教学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重视对教学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尤其要加强教与学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

(7)建立分级培训体制采用分级培训体制,利用和改进现有的培训系统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除调动中央和地方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外,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培训。

(8)重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价要以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规范、吸引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参加培训,并重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对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和干部要有一定的政策鼓励他们通过自考、远距离教育等形式进修第二学位或获取证书。

6.管理体制问题

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必须按照系统原则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和效益。

要将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纳入中小学“双基”督导、检查、评估范围,制定评估标准和相应的政策,分类推进,督导检查,促进新信息技术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1)尽快改变视听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分而治之、多头管理的状况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基本上是分别管理的,从国家教委到地方,甚至到学校,多为两个工作系统,彼此分离,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也常把二者分割并列,这已带来管理上的很多问题,对于未来的发展更为不利。因此,只有采取相应措施将二者统一起来,才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规划与设计使用,才有利于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协调发展。

(2)教育电视台的建设与管理在当前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卫星电视教育网络的发展和卫星电视教育的成败,对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目标至关重要。国家教委应尽快与广播电视部门协商,制定一个教育电视台管理条例,促进教育电视台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对于教育电视节目进入有线电视网,国家应在立法上加以考虑。

(3)搞好教育电视栏目,合理设计和编排节目内容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搞好教育电视栏目和节目内容、形式的合理设计和编排。卫星电视教育的主要落脚点是中小学及家庭、社会,卫星电视教育节目播出的主要对象和客观评价者之一是中小学,优化节目播出的基础源泉之一是中小学教育与教学实践。因此,教育电视台应针对中小学实际,播出与中小学教学配套的小版块节目,配合课堂教学,同时办好“开放性课程”和各类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校内电视接收和闭路系统,同教育电视台“联网”形成相互配合施教、两翼齐飞的态势。

教育电视要为中小学提供与学科教学配套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总体上要做到与中小学教学进度基本同步或略超前,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中小学教师提供一种教学示范,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将有关的教学材料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充分发挥教育电视资源的效益。

(4)重视教育电视节目的反馈要重视教育电视节目的反馈,建立有效的教育电视节目收视情况反馈网络,定期开展节目收视调查,收集反馈意见,以调整播出计划和修改教学节目。

(三)普及和提高基于视听技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育等)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大力发展基于卫星通讯技术的远距离教育形式,积极试验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和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这一策略的实现,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策略:

1.分类指导,分层推进

当前在经济比较发达,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发展较好的地区,多数中小学的校舍、师资、一般教学设施、正常经费等办学的基本条件已经达到基本要求,学校科学管理基本成型,教育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校长一般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意识,在这些学校中应大力提倡应用新信息技术。在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较差的地区,多数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在这些学校应首先改善基本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利用已有的新信息手段开展师资培训。对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考虑到既能在有条件的地区与学校迅速有效地发展,又能对较为落后地区与学校进行辐射与扶持。

有条件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不同层次的应用新信息技术的目标和模式,分步推进。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兴起的情况下,必须仍然重视以投影、幻灯、录音、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应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确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应用模式的示范校,要重视和扶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学校积极试验和推广多媒体教学形式和网络教学形式,影响和带动一般。

我国多数乡村贫穷落后,中小学布局分散且条件较差。对这些学校来说,首先的是确保最基本的办学开支、维持正常教学、改善办学条件等问题。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应用新信息技术发展教育可以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以中心校为点,充分利用县乡建立的广播电视接收装置,接收广播、电视教育节目,获得教学资料和教育信息,建立县乡教学资源中心,开展教研与教师培训,进行德育与公共课教学;二是在学校和班级进行以常规媒体应用为主的实验,取得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广。

2.多类型、多层次布局

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新信息技术,可按照如下四种类型和层次布局:

(1)重点配置,形成若干应用新信息技术的教学点有些中小学的班级、学科较多,物质条件与经济力量有限,教育方式和手段又需逐步更新。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把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放在年级和学科上,在一些宜于应用新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又需重点保证的学科与内容上,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与计算机等设备和相应的软件。

(2)以班级为基点,形成应用新信息技术的班级体系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适应班级授课制,把应用新信息技术的基点放在班级,在每个教室里装备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等视听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给教师提供相应的软件和教材,方便教师使用。也可以在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音像阅览室等一室或多室配备投影、幻灯、电视、录像、计算机等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供一些学科使用。

(3)以学科为基点,形成应用新信息技术的学科专业体系在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班级授课趋于“专业化”,个别化教育逐步得到发展,多数学科教学在专业教室进行。适应这种情况,学校把新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点放在学科,在每个学科的专业教室除装备相应的演示、实验设备,挂图、教具与学具外,根据学科需要装备特定的视听设备、计算机设备和教学软件。

(4)以多媒体教学形式和网络教学形式的试验为中心,将基于视听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和基于卫星通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等多种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组合形成现代教育技术体系。

在少数办学条件有根本改善的中小学,在新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以发展多媒体技术为重点,建立校园网,形成包括广播电视、录像、通讯、计算机与投影、幻灯、实验设施等各种应用形式在内的网络系统,覆盖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并留有接口同国内外联网。

3.建立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强调媒体的优化组合利用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 适度 适时

课堂提问的适度、适时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是教师们在教学时务必要注意的环节。但在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则不尽然。因而,这个问题有值得探索的必要,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肤浅的看法和认识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课堂提问的适度

(一)课堂提问过难

有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向学生发问,不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而是想当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高深莫测的问题。曾记得有一位小学教师在讲李白的《赠汪伦》这首古诗时,问:"同学们,李白是一个什么东西?"作为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弄不明白什么是东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无从回答,这同没有提问有何两样。长此以往,学生将对该门课程产生恶感,不喜欢这门课程,导致不喜爱这位老师,从而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地位。哪怕你再认真备课、讲课、批解作业、辅导,他们都会对该门课程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教师不理解他们,不根据他们的现有水平发问,故意提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来为难他们,更为突出的是有的教师向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而学生不能回答时,还说一些挖苦的话,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你们太笨了,像猪一样。"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怎能有心思听课,当然教学效果就不言自明。因此,课堂提问过难是影响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课堂提问过易

有的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毫无科学性,非常简单,学生根本不需要考虑都能回答。例如,有一位小学教师讲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像这样的问题,学生看着书本就能回答,根本用不着去思考,这犹如无病。我们提问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注意,启发思考,而上面这一位教师的提问只引起学生注意,却未能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得到锻炼,反而浪费了时间,扰乱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显得随便,显现不出那种严肃的课堂气氛。因为这位教师的提问是随便提出来的,是未经过思考而提出的问题。给听众带来一种举手可得而不予珍惜成果的感觉。这好比一个人想摘树上那鲜红的果子,举手就摘到了它,因而吃时觉得味道不怎么样。 所以教师的提问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该提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该提,哪些问题不应该提,提的问题既要能引起学生注意,又要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其思维有所锻炼。

(三)课堂提问恰如其分

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提问过易过难都会防碍教学的顺利进行,过难使得的学生的思维受阻,过易使学生的思维没有参加教学活动。而恰如其分就处于这两者之间,如果把握不好,将恰如其分的两端左右摇摆,要么过难,要么过易,给教学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把握提问的分寸就是恰如其分。张老师讲《泊船瓜洲》"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时问"只"字该如何理解?有的学生回答当"只有"讲,有的回答当"只要"讲,有的回答当"仅"讲,她最后肯定当"仅"讲是对的,"只"字有多种解释,在我们学的这首诗中只能当"仅,仅仅"来解释。同样,张老师在讲《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时问"坐"字当什么讲,有的学生说当"坐下"讲,有的说当"坐着"讲。于是她又提问"停车"是什么意思,学生们说"就是把车子停下来",她接着又问:"为什么停下车来?"学生回答"是因为作者喜欢晚秋的枫林"。于是她说这"坐"字只能当"因为"讲。通过这种适度的一再向学生发问使其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思维,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并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适时

(一)以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教师进行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作为教师教学决策内容之一的课堂提问时机,则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现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那么,以学生的心理状态看,课堂提问的订良机有哪些呢?

1.当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在教学中,学生对某些知识的学习或某一内容的理解可能出现思维受困,无法突围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及时予以疏导、解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旋即低沉。因此,此时就应用时进行疏导性提问,为学生的突围铺路搭桥。以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顺利地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

2.当学生受旧有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实现知识迁移衡量教学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志。当学生受旧有知识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时,巧妙地通过课堂提问,就有可能实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例如,钟老师讲《伐檀》,学生对《伐檀》一文"置之问之于"一句中两个"之"字的理解,受到以往学过的"之"字的影响--《为学》"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当到讲时,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时,他提问,大家闺秀查一查《古代汉语常用词典》,看看"之"字有多少种用法?想想按以前学过的"之"与后一个"之"应该怎样解释?这样及时提问,适时白摘花,遇早降雨,启导迁移,就能使学生打破旧有知识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知识。

3.当学生疑惑不解,紧急双眉,厌倦困顿时

在课堂中,学生面对所学知识产生疑惑,或是 面面相视,或是双眉紧锁,或是神智呆滞,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顿的信号,对这种困顿不予及时排除,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心理就随之而产生并迅速强化。此时教师如能及时提问,就犹如在即将沉寂的课堂湖面上投进一块石头,使之顿然注入活力,生起波澜,学生的思泉随之喷涌,智慧之花,灿然开放。例如,赵老师讲《药》当讲到茶客们谈论夏瑜在狱中的情况时,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于是问;"茶客的谈论与康大叔买人血馒头有什么时候联系,从茶客们的谈话反映出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人血馒头是沾有革命者夏瑜鲜血的人血馒头,反映出革命者缺乏唤醒民众,人民麻木的这样一个社会现实。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相准提问的有效时机,及时、机智、果断地进行有效的提问,使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当学生胡思走神,精神分散,心不在焉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胡思走神,精神分散,心不在焉,这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要学习的知识上时,精神和思绪就会处于一种自觉的紧张状态,一切无关的胡思乱想就会停止下来。而课堂提问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办法,它为学生所面对的无声的教材造就了一种有效刺激物,使得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收拢集中所学习的知识要点上。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课,教学进行到路中途时,突然,教室里有一条狗串来串去,此时学生追赶狗的口哨声、笑声充满了整个课堂,没有一个人在听课,见着此情景,这位待学生追喊一阵后发出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狗吗?你们该知道狗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等学生们回答后接着又问:"既然这样,那么它今天在教室里来为我们学习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于此时推出提问,对学生的注意作出有效的调控,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5.当学生有所发现,心情兴奋,跃跃欲试时

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和产生了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与亢奋,才会开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维。而此时正是课堂提问的心理学依据之一。当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心情兴奋,跃跃欲试时,说明学生思维之门已经打开,甚至对所思维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

(二)从教师的教学视角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学视角即教学的着眼点或者力点。教学视角一般是根据教学需要而定的,而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最佳时机"。然而,提问时机的把握是要受到教师教学视角的制约的,因此,把握提问时机需要从教师教学视角来考虑。

1.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

所谓关键处,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工作或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词句章节。在这些关键处及时提问,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知识,体会作者感情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从多方面发散,增添思维训练的强度与力度。例如,黄老师讲《桂林山水》第一自然段"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时问"'甲'是什么意思?"以引起学生注意、思考,从而理解"甲"是"第一"的意思,说明桂林山水在天下数第一,这为后文理解山"奇、秀、险"和水"静、清绿"起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此时抓住提问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2.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

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及时提问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解惑除难,自求而得,使疑点得以解开,难点得以突破。例如,陈老师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降到廉颇和蔺相如不和时,问"廉颇和蔺相如假如一直不和会给赵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什么要躲避廉颇?"通过这些提问,课文中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3.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含蓄处时

教材中。一些语言文字表面浅显但含义深刻,表达含蓄,需要透过其表面所描写的现象,当能体会带它暗暗蕴含着的本意,这些地方我们称之为"含蓄处"。教学到达此处时,就应该着力设问探究。例如,刘老师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时问"碰壁"当什么讲,它与"四周黑洞洞"构成什么关系,"四周黑洞洞"与"碰壁"分别指什么?"四周黑洞洞"与"碰壁"就是文中的含蓄处,只要抓住它进行提问,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4.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

不少课文在内容上有些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用笔的着力之处,当教学至这些地方时进行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有效的训练。例如,周老师讲《项链》讲到路瓦栽夫人还项链时,而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似乎显得矛盾,不符合常理,别人还自己的东西时却不打开盒子看,使人不相信这是真的,而恰恰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是为后文安排两位女人见面设的机关,讲到此处时问"佛来思节夫人为什么不打开盒子?"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围绕着作者的思路在后文找到答案。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异常处时。有的课文突然出现不同于一般生活规律的记叙、描写、议论,这就是异常现象,然而它又是合符情理的,这很可能正是作者匠心独具的地方。例如《范进中举》一文叙述范进知道自己已经中举时却疯了,其家人由喜而悲。尤其是描写胡屠户,当别人叫他打范进时他却说那是天上的文曲星,是打不得的,与前面骂范进尖嘴猴腮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异常之处。此时抓住时机提问,"范进中举了,他与胡屠户籍的表现各自怎样?"从而揭示出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的这害以及胡屠户那趋炎附势的嘴脸。当教学到达教材的重点处时。许多课文从段落上看,都有一些重点段。这些重点段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全文的宗旨,教师讲到此处时进行提问,能使学生把握重点,抓住要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李明老师讲《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时问"桂林的山和水各有哪些特点?"从而使学生掌握山:"奇、秀、险",水:"静、清、绿"这一特点,这第二、三自然段就是课文的重点,抓住它进行提问就达到了目的。

5.从教师的教学进程把握提问的时机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复习巩固-结束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进程,课堂提问的时机可以根据教学灵活把握,不过,根据教学进程去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必须要把提问时机与提问类型结合起来考虑。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常规武器",因此,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不但关系到课堂提问的成败得失,而且更关系到启发式教学的成败得失。作为一名教师,了解把握课堂提问的适度、适时,并且能把握提问的时机方法,精通捕捉提问时机现技巧,这是特别必需品要的。是关系到每一位教师教学成败得失的关键,是教育者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沟通学生与教师的桥梁,是教学的常规武器。否则,无从谈起教学。一句话,没有课堂提问的适度、适时,就没有好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赠汪伦》,唐,李白,选自《儿童古诗读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选自《儿童古诗读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山行》唐,杜枚,选自《儿童古诗读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4]《段于焉》,选自《左传》,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5]《诗经.魏风》,选自《左传》,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6]《为学》,彭端淑,中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7]《药》,近代,鲁迅,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8]《我的战友》,小学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1篇

一、美国电影电视教育发展现状

美国电影教育的发达,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电影产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和电影教育近百年的积淀1929年,好莱坞早期著名演员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就创立了南加州大学的电影制作专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三十余年来美国独立电影的繁荣,更多的电影节、基金会资金进入,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了制作电影的可能性,拍摄技术和成本逐步降低也让人们通过电影表达成为可能。因为起步早、产业发达、教育总体实力强,美国的电影教育的持久蓬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据《综艺》杂志(Variety)统计,美国的电影学院、大学里的电影院系约有90所,公认出色的电影学院有25所。排名靠前的包括: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choolof Cinematic Arts),简称USC-SCA,一大批业内精英在此执教,著名的校友包括《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也曾长期在此执教)、《达芬奇密码》导演朗 霍 华 德 等;纽 约 大 学 帝 许 艺 术 学 院 (NewYork University-Tisch School of the Arts),简称NYU-Tisch,著名教员包括斯派克 李(SpikeLee),华 人 著 名 纪 录 片 导 演 崔 明 慧 (ChristineChoy),电影研 究专 家 罗 伯 特 斯 泰 姆 (RobertStam)等,校友里则有马丁斯科塞斯、李安等大导演,将近半数奥斯卡奖最佳短片获得者也都出自这里;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简称AFI,这里以评选AFI影史最佳100部影片而出名,兼有研究院和教育机构双重使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Columbia University,School ofthe Arts),以传播和文化研究最先享誉美国,这所学院近年来的制作专业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美国顶尖影视制作培养机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和戏剧系(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Department of Theater and its Departmentof Film,Television and Digital Media),最著名的校友是教父系列的导演福特科波拉(FrancisFord Coppola);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这所学院集中设置全配置的艺术学科,是美国一流的专门艺术学院。其中的电影电视学科划分极为细致,从导演、摄影等常规专业到特效、化妆等全部包括,旨在培养非常专业的制作人才。

除此之外,很多大学都开设电影专业并各有侧重,比如芝加哥大学(Chicago University)、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电影研究在全球范围都有很强影响力。

在影视教育的高端特点之外,美国的电影教育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化态势。从上述最高端的一批电影学院,到大学里一般性的影视学院,再到一些社区大学里的影视系,以及专门的培训学院,为各种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而且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很多电影院系和业界的联系非常紧密:一则表现为许多业界人士直接就被大学聘为教职人员;二是,大部分著名的电影院系都位于洛杉矶、纽约、旧金山-湾区、波士顿这些影视制片发达的地区,这也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行业成为可能。比如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从日常教学到毕业创作,校内学习和电影行业操作规范高度接轨。这座学院的艺术硕士的毕业作品里呈现出的:无论是制作流程,还是资金运作,与不远处好莱坞制片厂内的电影运作几乎是没有区别的。

二、美国电影教育的类型划分

美国的电影教育相关专业,大致可分成两类:专业学院和大学里的影视院系。所谓专业的电影学院或者艺术学院,是独立的、专门的艺术、电影电视教育学院,大体类似俄罗斯的莫斯科电影学院、法国Le Fmis电影学院或者中国的北京电影学院。这类中最著名的为美国电影学院、加州艺术学院等,这类院校提供细分化的影视教育,比如导演、摄影、录音、灯光、特效、美工等,但这类学校一般不颁发学士学位,而是提供一种副学士学位(associate),大概可以翻译成专业或专科学位。因为这类学校偏重培养的是专门人才、非常实用性的行业人员,所以能进入这类学校里学习也是很多致力于此的学生梦寐以求的。比如位于好莱坞的美国电影学院(AFI)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但因为在里面授课的都是行业里的杰出人员,甚至包括马丁斯卡塞斯这样的大导演。所以能进入其中,获得一张文凭,是极为不容易的。2013年,美 国 年 轻 导 演 达 斯 汀 布 朗 (DustinScott Brown)从 社区大学圣莫妮卡学院 (SantaMonica College)电影制作系毕业后,众筹资金、独立制片拍摄出了短片《团结》(Solidarity),入选了法国戛纳电影节,并被票选为美国圣巴巴拉电影节观众最喜爱短片,凭借此片,他获得了进入AFI导演专业深造的机会。由此可见,能跻身其中进修的,都是获得不俗成绩者。

大学中的电影院系是依存于综合大学的影视院系,虽然不完全独立,但也有相当强的自主性。比如纽约大学的帝许艺术学院、南加州大学的电影学院,这两所学院也被认为是分据美国东西海岸两所最强的电影学院。这类学校一方面重视学生制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也注重研究和综合素质的 提 升。能 颁 发 学 士、学 位 硕 士/艺 术 硕 士(MA/MFA)甚至博士学位,不过博士学位只在电影研究领域颁发。这类院系是美国电影教育的重镇,它们在大学的体系之内,在培养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提供更加综合的人文、艺术类课程,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是更加综合的课程体系,因而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而且,综合大学电影学院里面,本科教育是最为重要和完备的。比如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电影研究专业(Cinema Studies)所规定学生需要获得的128个学分里,40个学分来自电影制作课程,46个学分来自电影史和电影批评课程,其他的学分必须通过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获得,这就保证了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很高的全才,而不仅仅是专业制作人员。

三、综合大学里影视学院的课程特点

综合性大学里的影视院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从遴选学生和基础课程设置都可以看出来。拿纽约大学帝许艺术学院举例,如果要申请进入其中学习,除了学校规定的成绩之外,还要提供很详细的专业素质考察材料,并需要面试。这些个人材料包括:

1.一页 纸 的 简 历,要 包 含 从 事 类 似 创 作 的经历;

2.带领一个团队或与他人合作的经历简述;

3.讲 一 个 自 己 生 命 中 重 要 的 或 者 有 趣 的故事;

4.描述一件对自己产生影响的艺术作品;

5.视觉化故事讲述。可以是一部短片、一组照片、绘画作品或者写一个可以视觉 化 呈 现 的故事。

第五项是最为重要的,很多学生也在入学前为了准备第五项费尽心机。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戏剧学院的入学资格考察都和此类似。可以看出,这类院校看重的是学生讲述故事以及视觉化呈现一个故事的能力。随后,这些院系会对学生进行完备而严苛的基础教育。这里的专业划分并不特别详细,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导演、编剧、摄影、录音和制片的课程,以及相关的文学史、艺术史、社会学课程。在高年级才进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室项目,比如有志于摄影的学生进入摄影工作项目(workshop或studio),到了这个阶段,课程才会有详细划分,比如黑白摄影、彩色摄影、摄影机械、胶片和数字、数字调色等。

尤其受到NYU-Tisch重视的,是创意和戏剧写作视觉传达和纪录片。首先,这个学院里不仅有专门的写作专业,而且每个学习制作的学生都要经历至少长达一年的写作课程训练,包括电视脚本、视觉故事写作、戏剧剧本、电影剧本等。此外,学生要学会用各种媒介讲述故事:图片、活动影像和广播。纪录片也是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其中包括一般性的纪录片拍摄和录音,也有高级的纪录片制作工作坊,还有其他院校里不太常见的纪实广播写作和制作只能使用声音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其实,重视纪录片制作的训练是美国很多影视院系共同的特点。在USC电影学院,纪录片制作分成三个等级。所有学生必须经历第一和第二等级,每个人拍摄一部纪录短片,如果想进入第三等级(Advance),则必须提交一个拍摄好的题材小样,受到教授肯定之后,提交者可以成为导演,没有被选上的则从事制片、摄影、录音和剪辑工作。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学生的纪录片制作要求是极为苛刻的,每个学生都要受到摄影、录音、导演和剪辑的训练,每个学期,学生要轮流制作一部自己的电影,也就是两学年才能完成纪录片专业的学习。最为不可思议的是,纪录片摄影要求使用的拍摄设备是摄影机和16mm胶片。按照系主任詹克洛维茨(Jan Krawitz)的说法我们按照老派的做法训练学生。

在大学之外的独立电影电视学院,本科或者副学士教育是重点。但在综合大学的影视院系,学生可以进入更高一步的学习阶段。大学里的电影教育实行制作和研究型教育分别对待的做法:制作教育偏向高级制作人才的培养,最高学位为艺术硕士(MFA);电影研究教育则更多和艺术、人文、社会学交叉,硕士为艺术学硕士(MA),最高为博士(Ph.D)。这种分别对待的作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和学术的精英化,MFA主要任务就是学好制作的本领,不必在理论研究上有很高的建树,毕业作品一般要求为30分钟以内的影片。影片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很多毕业作品直接就进入各电影节、进入院线发行,甚至获得奥斯卡短片奖。制作领域没有博士学位,所以没有我国存在的那种导演博士、摄影博士的现象。电影研究有些在专门的影视院系,有些分布在综合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等相关人文院系里,比如耶鲁大学东亚系、迈阿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这类学科要求学生有达到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才能完成学业,而且越来越看重和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一般说来,美国的电影学博士能在5年以内完成学业、通过论文答辩的,会被视为极出色的电影研究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师资的配备上,二者也体现了很大差别。MFA的教师大部分聘用业内杰出制作人才任教,教师本人的学历不是最严格的杠杆。比如在NYU-Tisch里面,任课的全职教授只有4人,而兼职、聘任教师则多达100多人,连担任电影制作系主任、大名鼎鼎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都只是兼任教授。而电影研究领域的教授的资质审查就和其他学科相当,要求有博士学位,要求 有 质 量 过 硬 的 专 著 和 论 文,比 如NYU-Tisch的纪录片研究副教授乔纳森卡哈纳(Jon-athan Kahana),他的博士论文《情报作品:美国纪录片的政治学》(Intelligence Work:the Politics ofAmerican Documentary)在完成当年被评选为该年美国电影学最佳博士论文,把纪录片和政治学这一研究领域的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有资格毕业后到纽约大学任教。

四、结 语

第12篇

李佰森是河北省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生就业指导科科长。他在这个极其平凡而又任务艰巨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履行着一名农民职业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003年,为了服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学校开办了全日制职业中专班。由于初涉全日制,农村青年对学校不甚了解,缺乏认同感,生源组织成为一大难题。对此,李佰森主动请缨,勇敢担当,承担起生源组织任务。他背起行囊,乘坐大班车,奔走在承德坝上坝下,基层农村、学校,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向每一名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家长苦口婆心,谈形势,讲前景,讲解党和国家各项惠教惠农政策,宣传学校办学宗旨、开设专业就业安置渠道和学生发展前景。让学生及家长破除辍学打工、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青年潜在劳动力成长发展的守旧思想,千方百计动员农村青年主动参加系统性职业教育,掌握转移就业创业技能本领。

丰宁县黄旗镇大院村的初中毕业生王鹏,父母年迈多病,为了缓解家庭困难,他初中毕业后打算外出打工。李佰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登门,耐心细致地讲解党和国家各项对农业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和农广校为就读学员争取得到的各类助学补贴待遇,经过反复疏导,王鹏同学进入学校机电专业学习,经过两年的专业技能学习,现就职于北京一家显示技术公司,月薪4000元多元。

方静是丰宁县坝上大滩镇的一名女孩,父母离异,母亲重新组合家庭,父母无任何劳动技能,靠原始种地谋生,家庭陷入困境,辍学在家务农。李佰森五次入户做学生及学生家长思想工作,家长最终同意孩子来校进入电子商务专业学习,在校两年经过了系统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现就职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月收入3800多元。

为了完成好生源组织工作,李佰森背着一个书包,带着一套泡面碗常年奔波在基层农村农户。没公车就坐班车;不通车就靠徒步;没旅店就住农家;没饭店就吃泡面。不知道多少次他在农民炕头上过的正月十五、端午节、中秋节;孩子高考、妻子生病他顾不上照顾;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深入农村一去就是几个月。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市110多个乡镇、3000多个自然村、20000多个农户。

十年来,经李佰森宣传发动来校就读职业教育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达到3000多名,占学校全日制职业中专和技工班招生总数的40%。其中,一大批学员在北京、天津、青岛等地知名企业成为技术骨干或基层班组长,部分学员已经实现自主创业。为学校趟出了一条培养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农村人才培养之路,赢得了农民及学员的信任和赞誉,成为广大农民和学员心目中的贴心人,也为学校全日制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佰森同志8次被市政府记二等功;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德市分校 张洲平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