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4 01:10: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涉外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最后,健康、必要的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燕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目前,除个别国家在某些场合另有规定(如典扎活动,禁止妇女穿长裤或超短裙)外,穿着趋于简化。
我国服装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一般地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着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额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
在涉外交往中,着装应注意下列事项:
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鞍应上油擦亮。穿中出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长裤裤筒也不允许卷起。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应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同志夏天可光脚穿凉鞋,穿袜子时,袜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在室内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镜。有限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在握手、交谈时将跟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内衣、睡衣、短裤、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仲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擂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我国传统的拱手行礼。这些礼节在一些场合也可使用。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时若超过三人,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同个别人只谈双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谈的问题不便让其他人知道,可另约机会。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老看手表等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或做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都要做到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知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讲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应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以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其他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先将身份低的、年纪轻的分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纪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交换名片也是相互介绍的一种形式。在送给别人名片时,应双手递出,面露微笑,跟睛看着对方,在接受对方名片时、也应双手接回,还应轻声将对方的姓名等读出,然后郑重地收存好。:
涉外交往在谈话时,内容不能涉及疾并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谎诞离奇、耸人听闻、的话题。不应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应究根寻底,对方反感约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在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加妇女圈内的议论。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宜询间妇女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不要说对方的身材、健康、收入及私生活方面的话题。不要与妇女开玩笑,更不要无休止的攀谈以免引起对方和他人的反感。
以东道主的身份设宴款待外国人时,需要注重的问题主要有菜单的选定、就餐的方式、宴会的位次、用餐的环境,等等。
首先,是要确定宴请的菜单。不宜宴请外国人的菜肴主要有下列在类。
一是触犯个人禁忌的菜肴。对此一定要在宴请外宾之前有所了解。在宴请多名外宾时,对每个人的个人禁忌都要有所了解。
二是触犯民族禁忌的菜肴。比如说,美国人不吃羊肉和大蒜,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蛰、墨鱼、木耳,英国人不吃狗肉和动物的头、爪,法国人不吃无鳞鱼,德国人不吃核桃,日本人不吃皮蛋。
三是触犯宗教禁忌的菜肴。在所有的饮食禁忌之中,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最为严格,而且绝对不容许丝毫有所违犯。
哪些菜肴适宜于宴请外国友人。按照一般规律,可有用以宴请外国人的菜肴基本上可以分作下列四类。
其一,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通常,春卷、元宵、水饺、龙须面、扬州炒饭、清炒豆芽、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咕老肉、酸辣汤,等等。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菜肴,往往受外国友人的欢迎。
其二,是具有本地风味的菜肴。在饮食方面讲究的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地的菜肴,风味不同。上海的“小绍兴三黄鸡”,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西安的“老孙家羊肉泡馍”,成都的“龙抄手”、“赖汤元”,开封的“灌汤包子",蒙自的“过桥米线”,西双版纳的“菠萝饭”,都在国内久负盛名。可用以款待外国友人。
其三,是自己比较拿手的菜肴。餐馆有餐馆的“特色菜”,各家有各家的“看家菜”。主人还须细说其有关的掌故,并且郑重其事向客人们进行推荐。
其四,是外宾本人喜欢的菜肴。在宴请外宾时,在有条件的时候,在以中国菜为主的同时,上一些对方所钟意的家乡菜。
其次,是要选择就餐的方式。世界上主要存在三种就餐方式:一是用筷子就餐,二是用刀叉就餐,三是用右手直接就餐。
使用筷子就餐时,可细分为下列四种具体形式。
一是“混餐式”就餐方式。它也叫“合餐式”就餐方式。
二是“分餐式”就餐方式。人们亦称之为“中餐西吃”。
三是“自助式”就餐方式。通常也叫自助餐。
四是“公筷式”就餐方式。
再次,是要排定宾主的座次。对于宴会的组织者来讲,宴会的座次问题,又可以进上步地分为座次的排列与座次的通知等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国内所通行的宴会座次排列方法。
其一,是“居中为上”。即各桌围绕在一起进,居于正中心的那张餐桌应为主桌。
其二,是“以右为上”。
其三,是“以远为上”。
其四,是“临台为上”。
在排列每张桌子上的具次时,主要有“面门为主”“右高左低”“各桌同向”等三个基本的礼仪惯例。
所谓“面门为主”,是指在每张餐桌上,以面对宴会厅正门的正中座位为主位,通常应请主人在此就座。
所谓“右高左低”,是指在每张餐桌上,除主位之外,其余座位位次的高低,应以面对宴会厅正门时为准,右侧的位次高于左侧的位次。
所谓“各桌同向”,则是指,在举行大型宴会时,其他各桌的主陪之位,均应与主桌主位保持同一方向。
在排定宴会的座次之后,应及时地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全体应邀赴宴者通告,通告宴会的座次有下列四种常规方法。
其一,是在请柬上注明每一位赴宴者所在的桌次。
其二,是在宴会厅入口处四周悬挂宴会桌次示意图。
其三,是在现场安排引位员,负责来宾,尤其是贵宾的引导。
其四,是在每张餐桌上放置桌次牌以及每一位用餐者的姓名卡,以便大家"对号入座"。
人们在安排宴会时,通常被要求必须恪守“四M原则”。所谓“四M原则”指的是预备宴会时,必须对环境、菜单、举止、音乐等四个最重要的环节加以认真的预备。
安排涉外宴请的用餐环境,主要需要注重四点。
第一,环境要清幽。
第二,环境要雅致。
第三,环境要整洁。
第四,环境要卫生。
以来宾的身份涉外宴请时,需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大致上包括宴请的类型、付费的法、点菜的规矩、用餐的餐序、就餐的举止、进餐的技巧等。
第一,宴请的类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其一,是宴会。它是一种最正式、最隆重的宴请,可在早、中、晚举行,并以晚宴档次最高。举办宴会时,要提前发出请柬,届时,不仅宾主要发表讲话,乐队要演奏音乐,就连餐具、酒水、菜肴道数、餐厅陈设、用餐者的装束、侍者的仪态等,都要详尽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宴会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家宴等四种具体形式。
其二,是招待会。
其三,是工作餐。
第二,付费的方法。付费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
一是不必付费。二是定额付费。三是各自付费。需要付小费时,应注重两条。
其一,是应该付多少。
其二,是应该如何付给。
第三,点菜规矩。
其一,是告诉对方,自己完全“客随主便”。
其二,恭敬不如从命,但是,只点一道即可。
第四,用餐的餐序。
需要大家把握的正规的餐序主要有:
一是西餐正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上正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开胃菜、汤、海鲜、主菜、甜品、水果、红茶或咖啡等等几道菜式。
二是西餐便餐的常规菜序。一顿正规的西餐便餐,大体上应当依次包括头盆(开胃菜)、汤、主菜和甜品等几道菜式。
三是西式自助餐的常规菜序。享用自助餐时,其正规的用餐顺序,依次应当为: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
四是酒水与菜肴的常规搭配方式。在国外,西式宴会上的主角是酒水。
第五,就餐的举止。举止文明、礼貌、规范。
“就餐举止十忌”
其一,是在用餐时口中或体内发出巨大的声响。
其二,是在用餐时整理自己的衣饰,或是化妆、补妆。
其三,是在用餐期间吸烟。
其四,是再三劝说别人饮酒,甚至起身向别人灌酒。
其五,是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舀汤或选取其他食物。
其六,是乱挑、翻拣菜肴或其他食物。
其七,是用餐具对着别人指指点点,或者把餐具相互敲打,搞得铿锵作响。
其八,是直接以手取用不宜用手取用的菜肴或其他食物。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最后,健康、必要的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燕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目前,除个别国家在某些场合另有规定(如典扎活动,禁止妇女穿长裤或超短裙)外,穿着趋于简化。
我国服装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一般地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着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额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
在涉外交往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鞍应上油擦亮。穿中出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长裤裤筒也不允许卷起。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应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同志夏天可光脚穿凉鞋,穿袜子时,袜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在室内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镜。有限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在握手、交谈时将跟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内衣、睡衣、短裤、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仲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擂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我国传统的拱手行礼。这些礼节在一些场合也可使用。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时若超过三人,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同个别人只谈双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谈的问题不便让其他人知道,可另约机会。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老看手表等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或做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都要做到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知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讲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应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以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其他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先将身份低的、年纪轻的分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纪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交换名片也是相互介绍的一种形式。在送给别人名片时,应双手递出,面露微笑,跟睛看着对方,在接受对方名片时、也应双手接回,还应轻声将对方的姓名等读出,然后郑重地收存好。
涉外交往在谈话时,内容不能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谎诞离奇、耸人听闻、的话题。不应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应究根寻底,对方反感约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在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加妇女圈内的议论。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宜询间妇女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不要说对方的身材、健康、收入及私生活方面的话题。不要与妇女开玩笑,更不要无休止的攀谈以免引起对方和他人的反感。
在欧美国家见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即使是不认识。打招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你有进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种生活礼仪形式。其实不论任何人,面对有人微笑打招呼,都会受到感染,像是见到阳光心情跟着好起来一样,很自然会打招呼响应。因此,在西方国家旅游的时候,如果迎面而来的人对我们说哈啰,别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唷!那可是非常失礼的。
怎样打招呼?
对方跟你说「Howdoyoudo?就是「你好的意思,不用按着课本教的说「Fine,Thankyou.Andyou?,除非这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你有比较多的时间跟他聊天,不然只要同样回答说「Howdoyoudo?就够了。如果怕自己英文不好听,至少微笑点个头。有时候他们会说「Hello!,其实相当于我们的「嗨,这是同辈或好友之间的应对方式,不适合用在对长辈或地位比较高的人。另外,他们也会问候「Goodmorning,「Goodafternoon或「Goodevening,同样问候就可以了。
怎样吃饭?
中国人吃饭比较随兴,很可能聊到开心处,就大声说笑,或是把餐厅当作自己家一样让小孩子跑来跑去,这在西方国家是相当不得体的喔!尤其如果我们是吃西式餐厅,而不是在中国餐厅,一定要注意餐桌礼节。餐巾应该要铺放在腿上,不是别在领口上的,更不可以拿餐巾来擦桌子或餐具!使用刀叉的时候,倒没有禁忌不可以拿着叉子讲话,因为在外国,放下餐具表示你已经吃完,准备请服务生来收走了。当然啦,如果要比手画脚的时候例外,毕竟拿着刀叉挥舞还是挺不安全的!
享用食物的时候安静是基本的礼貌,像是喝汤、嚼食物都不应该出声音,打嗝的声音尤其会惹人白眼,万一打嗝发出了声音,应该对同桌的人说「Excuseme表示歉意。千万不要塞得满嘴的食物,慢慢一口一口吃。发表意见时,应该等食物完全吞下去之后再讲话,不可以一边嚼一边讲话。如果有鱼刺或骨头,应该尽量先用刀叉挑出来或切除掉,再放到嘴里面,不适合嚼一嚼之后再用嘴巴吐出来,假如不得已必须要这样做,也最好悄悄地、稍微用餐巾布遮掩一下比较好喔。
西方的礼仪和我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零零总总谈了一些基本西方礼仪,其实最基本的还是爸妈平时生活教养的功夫。如果常常提醒孩子遵守礼貌规矩,让孩子懂得规范自己、尊重别人,相信在国外旅游的时候,也能很快就适应不同的礼节了!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西方的礼仪和我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在当前国际交往频繁的形式下,不论是在国内接待外宾或出国访问旅游,不论是将要留学国外或常驻国外工作都有必要学习一下西方的礼仪。
礼节有两个方面:其一要从内心去关心他人的需要和情感;其二要以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由此人们通常可以判断我们家庭教养的状况。礼节的实质就是处处为别人着想,这也就是要实行那条金笺: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该怎样对待别人。所谓考虑他人的要点就是要使自己的衣着和举止尽可能让人喜欢。一看到衣着雅致、彬彬有礼的人,你就会觉得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相反,看到的是衣着不整,礼节不周的人,你就会有明显的缺少什幺以及不舒服和烦恼的感觉。
中国的礼节与西方的礼节有时差别很大。
如果你想同西方人相处和谐,了解西方的礼节是非常重要的。
最简单的问候是说一声"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这种问候可以用于你不太熟悉的人或者任何与你匆匆擦肩而过的人。
若你不很匆忙时,对不认识的人可说一声"你好",回答你的也应该是"你好"。
当你第一次与别人见面时,通常要握手。此外,久违的朋友相见时,通常也要握手。然而,相遇时不握手也行,微微鞠一个躬,也是很有礼貌的。
如果谁要和你握手,你当然要同他握手——拒绝握手是非常不礼貌的。通常是由年龄大的一方或者女子先伸出手。
你在向别人问好时,直呼别人的姓名也常常是得体的。你可以说;"早上好,蒙克里夫先生"或"你好,富兰克林"。
有些问候在中国是合乎礼节的,而在西方却不被采用。如果你问候一个西方人说"你上哪儿去?"(Whereareyougoing?)或说"你去哪儿啦?"(Wherehaveyoubeen?)他会想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实在是太失礼了。
而如果你说:"你吃过了吗?"(Haveyouhadyourdinner?),他可能会认为你想邀请他与你共同进餐。因此,和西方人相处时,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问候方式。
当你受到邀请时,你必须立即作复,明确地说明你究竟能不能接受这次邀请。如果对方是在谈话中或偶然遇见时口头提出邀请的,你就应该立刻回答能不能去。如果当时不能回答,你可以说?"我今晚告诉你,行吗?"或诸如此类的话。但不管是口头邀请还是书面邀请,都应当给予明确的回答。
通常来说,表示你的确不能接受邀请的客气的办法是说出你不能不谢绝的理由。只是说一声"我不能去"或"我不去"是不礼貌的。说一声"对不起"也是不够的。只说一声"谢谢",那就只能使人莫名其妙,不知你到底是接受邀请,还是谢绝邀请。
如果你接受了邀请,忽然有事不能赴约。你应当把你不能前往的真实原因告诉对方,接受了邀请而又不赴约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情。
在经历了饮食习惯的历史沿革之后,当我们都围坐在铺着雪白桌布、摆着锃亮刀叉的餐桌旁时,吃饭已经从只为了充饥的需求而发展成为一种令人愉快在复杂的社会习俗。今天,在你应邀赴宴的时候,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实际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出,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在西方,汽车有优先通行权。几个人肩并肩地排成一行走是不礼貌的。因为那样会妨碍别人行走或耽搁别人的时间。
西方店铺,除极少数外,都对商品明码标价,没有讨价还价的习惯。店员们都很客气,尽力为顾客找到满意的商品。顾客也必须很客气,如果看了好几件物品以后,一件都不想买,顾客可以说:"恐怕这些都不是我所需要的,麻烦你了,多谢。"
"谢谢你"(Thankyou)这名话在西方比在中国用得要更加频繁得多。任何人替你做了一些事,不管事情多小,也不管他是你的上司还是佣人,你都应该说:"谢谢你"。
礼仪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最后,健康、必要的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们的尊重。
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燕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目前,除个别国家在某些场合另有规定(如典扎活动,禁止妇女穿长裤或超短裙)外,穿着趋于简化。
我国服装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一般地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着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额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
在涉外交往中,着装应注意下列事项:
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鞍应上油擦亮。穿中出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长裤裤筒也不允许卷起。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应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女同志夏天可光脚穿凉鞋,穿袜子时,袜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在室内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镜。有限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在握手、交谈时将跟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内衣、睡衣、短裤、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仲出手后再握。多人同时擂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在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什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我国传统的拱手行礼。这些礼节在一些场合也可使用。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时若超过三人,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同个别人只谈双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如果所谈的问题不便让其他人知道,可另约机会。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别人讲话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老看手表等做出不耐烦的样子,或做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都要做到自然。例如,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知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讲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应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以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其他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先将身份低的、年纪轻的分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纪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交换名片也是相互介绍的一种形式。在送给别人名片时,应双手递出,面露微笑,跟睛看着对方,在接受对方名片时、也应双手接回,还应轻声将对方的姓名等读出,然后郑重地收存好。
涉外交往在谈话时,内容不能涉及疾并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谎诞离奇、耸人听闻、的话题。不应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
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应究根寻底,对方反感约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在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
男子一般不参加妇女圈内的议论。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宜询间妇女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不要说对方的身材、健康、收入及私生活方面的话题。不要与妇女开玩笑,更不要无休止的攀谈以免引起对方和他人的反感。
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那么涉外礼仪有什么基本要求呢?
宏观上来讲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这个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你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关键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息,这恐怕是要点。但是尊重在国际交往中,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不能够偏袒于一方。
第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有同志这方面差点劲了,往人家对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对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异性,比较洒脱,比如腿伸出去,男同志,顺手把裤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但是此种人,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呢?所以要尊重自我。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
最后,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大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小到我们现在供职的地方,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但是,光讲尊重为本,在国际交往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第二个方面的理念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表达。?
你要把你对对方的尊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你不表现他怎么会知道你尊重他呢?
它有个表现程式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我们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是吧?来了话你要先说个欢迎光临,然后再说事。我在我们保卫处的同志讲过课,我跟他讲,“那要来了客人的话,你首先要问先生你好,然后再说事,你不能上来问,找谁,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吗?”你打电话也是,拿起话筒第一句话,“你好中国人民大学”,然后再说事,不能上来就喂喂喂,再问“有人吗?”那人家不是人吗?那你这是基本礼貌,你这个“三声”没有,你算什么?
语言之于文化,也象语言之于思维一样,是一种表达形式.因此,语言也是各种文化内容的载体.借助语言,可以触探文化的内涵;从表达形式的比较中,可以窥视文化的异同.比如,比较文学,比较语言学等.语言中一个丰富多彩,又广为流传的形式,便是'名言警句'.这些被广泛引用的精炼语句,往往积淀概括了人类文化经验的精髓,高度概括,又琅琅上口.又因为它往往触及人类生存的根本课题,且具有较深的历史渊源,所以不同文化中,往往可以见到相似的表达.学过外语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接触过类同于本族语的名言警句.下面试举一些多年学习英文所积累的中英文名言警句,与大家一起欣赏不同文化的共同经验积累.
最相似的一类,其表达方式与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看起来就好像是直接的翻译.比如:
Tostrikewhiletheironishot.
趁热打铁.
Goodluckwouldnevercomeinpairs.
福不双至.
Fireprovesgold,adversityprovesmen.
烈火显真金,逆境识英雄.
Longhairandshortwit.
头发长,见识短.
Bloodisthickerthanwater.
血浓于水.
Ifyouwouldnotbeknowntodoanything,neverdoit.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Inunityhereisstrength.
团结就是力量.
Hewhosebellyisfullbelievesnothimwhoisfasting.
饱汉不知饿汉饥.
Easiersaidthandone.
说时容易做时难.
Idlenessistherootofallevil.
懒惰是万恶之源.
Wallhasears.
隔墙有耳.
这类对应谚语,从形式上几乎看不出任何文化差异.在谚语的起源上,有些甚至可能是相互的借鉴或翻译.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比较研究,或许会提供一些证据.但不同文化中能有如此相通的谚语流传,也说明人类社会的文化积累过程有很多基本的共同进程.
还有一类谚语,所表达的含义完全相同,但所隐喻于的事物略有文化上的差异.比如:
Betterbetheheadofadogthanthetailofalion.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Theforemostdogcatchesthehare.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Everypotterpraiseshisownpot.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Thefoxpreysfarthestfromhome.
兔子不吃窝边草.
Theproofofthepuddingisintheeating.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是亲口尝一尝.
Oneswallowdoesnotmakeasummer.
一花独放不是春.
Onedropofpoisoninfectsthewholetunofwine.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Setafoxtokeepone''''sgeese.
引狼入室.
Whatdoyouexpectfromapigbutagrunt?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Hethatcomesofahenmustscrape.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Whenthecat''''saway,themicewillplay.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鸡头凤尾对狗头狮尾;鸟儿吃虫对应狗逮兔子;卖瓜变成卖瓦罐等.这种借喻事物上的差别,并不影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一致.中文的某些谚语来自文化传统中的典故,英文也许有此原因.比如凤凰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突出的象征意义,而不同与凤凰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
第三类谚语也是表达的内容相同,但语言表达方式有异:
Sinkorswim.
不进则退.
Hethathadnocrossdeservesnocrown.
不吃苦中苦,难得人上人.
Jackofalltrades,masterofnone.
博而不专.
Opportunityseldomknockstwice.
机不可失
Amissisasgoodasamile.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Bettertobesurethansorry.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Enoughisasgoodasafeast
知足者常乐
Whospitsagainstheaven,itfallsinhisface.
自作自受
Anunfortunatemanwouldbedrownedinatea-cup.
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Romewasnotbuiltinaday.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Ittakestwotomakeaquarrel.
一个巴掌拍不响
Failuresarethepillarsof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
Truthneedsnotmanywords.
有理不在声高
无论您是出国旅游还是出差,如果有人邀请您参加正式宴会,那么您需要了解一些西方社交场所的基本礼仪。
到达:你最好按时到达,迟到四五分钟也行,但千万不能迟到一刻钟以上,否则到时为难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去的是富裕而讲究的人家,你进大门时遇到的第一个人可能是个男当差,负责帮你挂衣服或者是给你带路的,所以你先别急着跟他握手,观察一下再决定。
准备:进了客厅,你不要着急找位子坐。西方人在这种场合一般都要各处周旋,待主人为自己介绍其它客人。你可以从侍者送来的酒和其它饮料里面选一杯合适的边喝边和其它人聊天。等到饭厅的门打开了,男主人和女主宾会带着大家走进饭厅,女主人和男主宾应该走在最后,但如果男主宾是某位大人物,女主人和他也许会走在最前面。
入席:西餐入席的规矩十分讲究,席位一般早已安排好,这时,和你同来的先生或女士绝不会被安排坐在你身边。欧美人认为熟人聊天的机会多得很,要趁此机会多交朋友。男女主人分别坐在长方形桌子的上、下方,女主人的右边是男主宾,男主人的右边是女主宾。其它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间。男士在上桌之前要帮右边的女士拉开椅子,待女士坐稳后自己再入座。
大家落座之后,主人拿餐巾,你就跟着拿餐巾。记住:不管这时出现什么情况(如主人有饭前祷告的习惯),主人没拿餐巾之前你不能拿餐巾。
用餐:一般的菜谱是三至五道菜,前三道菜应该是冷盘、汤、鱼,后两道菜是主菜(肉或海鲜加蔬菜)、甜品或水果,最后是咖啡及小点心。吃饭的时候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胃的享受上,要多和左右的人交谈。甜品用完之后,如果咖啡没有出现,那可能是等会儿请你去客厅喝。总之,看到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站起来后,你就可以放下餐巾离开座位。这时,懂礼貌的男士又要站起帮女士拉开椅子,受照顾的女士不必对这一前一后的殷勤有特别的想法,这是他应该的。
告别:如果你不想太引人注目,你最好不要第一个告辞,也不要最后一个离开,在这其间你什么时候告辞都可以,只是一旦告辞就应该爽快地离开。
[关键词] 礼仪课程;涉外礼仪;职业形象;文化内涵;群体形象
[基金项目] 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号:201202017。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23-2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形象描绘与分析
历年来,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印象应该是用这些美好的词汇:天之骄子,出类拔萃,国之栋梁,志当存高远,他们应当是心志高洁,追求理想,崇尚科学,革新社会的一批人,他们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人群,众人的行为表率。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高洁的道德素质。
然而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大学生各种事件的曝光使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印象急转直下,很多震惊社会大事件如:复旦投毒事件,清华虐熊事件等都发生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我们有什么能做要做并且必须要做的。据有关网络媒体调查:76.2%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作为大学生的自身形象并不满意,52.3%的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形象的树立选择了迷茫状态,32.7%的对自身的形象定位模糊。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明白社会对自己的形象期待,占调查大学生的37.5%,那么可以知道有62.5%的大学生对此并没有概念。
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从事涉外工作的过程中,或者是唯唯诺诺,显得自惭形秽,或者是在没有了解国际涉外礼仪通则的情况下,言语不当,影响了自身工作进一步展开,甚至影响了国家形象。
对于自身的身份不认同,人际交往意识差,交际技巧不够,不能正确看待群体合作和个体价值体现之间的关系,道德价值标准模糊,自私自利,常常与大学生的行为相伴,在某些情况下会触犯法律,挑战公众和社会的道德底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群体形象,也影响了国家形象,如若不加以重视引导教育必然也会影响他们自己职业形象的建立和职业前途。
二、对高校礼仪文化课程设置现状的思考
礼仪是一个国家整体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甚至是物质文化水平在社会交往层面上的显现。也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表现。作为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培养注重礼仪,注重自身形象,高道德素质的大学生是责无旁贷的。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导出一条公式:个人的成功=15%的人际关系加上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作为大多数即将大学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讲,参加礼仪教育课程,建立自身形象意识也是走向社会实现职业理想的必经之路。
在礼仪课程的设置方面,各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设置方式,一般采取开设共选课,举办讲座,班级入学教育的方法,在涉外专业的范畴内设置礼仪专业的必修课等等。但是,这些课程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行为分析环节。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根据该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一角, 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的那个巨大的三角形的底部支撑着人类的行为。因此,高校礼仪的培养应扩充礼仪冰山文化的下层,通过讲解,实践,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礼仪的真正内涵,通过实践之后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接触到礼仪文化的冰山下层,使礼仪所附着的文化带动礼仪素养的提高,让冰山底层的文化作为礼仪教育强有力的支撑,这包括礼仪文化思想的摄入,礼仪文化认同和文化包容。
从“冰山理论”进行分析,高校的礼仪课程效果不理想,除了非学校所能控制的社会因素以外,不可否认的一些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如:高校对礼仪文化教育和其课程设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开设的礼仪讲座多是随机性质的。而所开设的课程例如:《社交礼仪》、《公共关系礼仪》多为公选课程,并且课时比较少,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实践环节。再有,高校对礼仪课程和礼仪教育缺乏客观理性的思索,涉外专业的学生当然应该在学习好传统礼仪的同时加入涉外礼仪的诸多内容,然而礼仪课程分类不完善,没有做到细化到每个涉外专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效果不好。而且,高校没有把礼仪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道德素养的教育这两个最应该完成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社交课程变成了学生完成学分目标的任务,教师教授课程时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而礼仪教育可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职业素养等多种优势也成为空谈。
三、高校在礼仪文化教育实践方面应做出的改善
(一)高校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重新定义礼仪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根据“冰山理论”,个人的礼仪教养只是冰山露在外面的一角,事实上礼仪教养是内在素质及修养的外化反应,其核心是夯实冰山的下部,即强化人的道德修养。因此礼仪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应是重中之重,而不是一般的文明礼貌教育。应从培养有理想,对生活有设想,拥有健全人格和正确道德价值观念的方向努力。从尊重自己到尊重他人,从职业设想出发到达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工作。引导学生理解礼仪文化在中国及其它国家由古到今的历史,了解礼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从而教与学双方都能真正注重礼仪教育。
(二)高校应系统设置礼仪教育体系。认真系统规划设置课程,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开始,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教学计划,建立不同专业学生的礼仪课程实习分类。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礼仪教育制度。
高校应该杜绝几节公外课程和几次讲座就完成大学礼仪教育的做法,把礼仪教育分阶段安排到大学的八个学期当中去,如:在大一的两个学期,可以进行大学校园礼仪,自律礼仪,成人礼仪,道德修养等适合刚刚进入大学且十八九的青年学习的礼仪,而对于大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应该开设职业形象礼仪,服饰礼仪,社交礼等课程。对于涉外专业的学生,应该把礼仪分为国家礼仪和涉外礼仪两部分,缺一不可。要根据涉外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把礼仪课程细化分类。
(三)利用高校的多种教学手段,探讨礼仪教育课程的实践化。应该在礼仪课程上打破传统以教授为主的陈旧模式,结合不同专业的礼仪培养目标,采取授课,讲座,座谈,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在课堂上也可以进行讲授,模拟情景教学,微电影展示,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每个人手上的手机拍照功能和大学校园美丽的校园场地设置场景,让学生从身边的情景评析礼仪文化现象。
(四)多元化复合式考察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礼仪教学效果如何考察,应该不仅仅靠试卷分数或者论文这些单一的方式。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析之外,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具体到每学期的礼仪课,要合理解构分数,平时成绩必须占相当的比重,包括课堂情景表演,随堂测验,讨论小组递交的讨论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和思考价值。每个学期的礼仪课程成绩应累计,在大四即毕业前夕。给每一个学生一个综合评定的分数,最好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关于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的评估,应培养在礼仪教学方面有研究并能具备良好礼仪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每个学期中和学期结束前,应通过师生座谈,探讨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通过督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学生给授课教师量化打分,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反省和提升礼仪教学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和形象树立,不仅代表着大学生本人,也代表着他所受的高等教育院校所具备的教育水平,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也是一个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展现,更是一个国家形象的展现。因此,高校礼仪教育必须内外兼修,与时俱进,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礼仪素养和个人形象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胡清华.跨世纪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汕头大学教育文汇,1994,(2).
[2]林华坤.多途径进行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J].太原城市事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胡芳萍.浅谈大学生的礼仪教育[J].黑河学刊,2010,(3).
关键词: 高职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 实践教学
礼仪,包括一个人的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精神面貌,是人与人之间相关沟通了解,进行商务活动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对外商务活动中,规范的礼仪不仅影响到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公司甚至国家的荣誉。目前,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涉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这几年一直高速增加,很多高职都开设了涉外专业,并将《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列为核心课程。但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何设计,一直是教学难点,部分学校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完全流于形式,加上学生自身不重视,使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构建一套适合高职特色的《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简介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是高职涉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结合涉外企业工作人员在工作及业务中的相关礼仪环节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涉外交往的相关礼仪规范。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二、学习《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交流的时间、地点、方式都带有国际化的特征,就算在具体的货物交易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次数、时间也非常有限。一个具备高素质国际商务礼仪的工作人员将在商场上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国际商务活动最核心的两个环节分别是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和后续交易、资金结算,这两个环节既是情感沟通的环节,又是经济利益重新分配的环节,因此,周到的商务礼仪将是很好的剂。
高职涉外专业开设《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满足涉外商务企业对员工的需求
根据我校涉外专业(涉外秘书、涉外旅游、国际贸易等)的人才需求调查表显示,浙江省的涉外企业在对商务礼仪的重要性的选项,有87%的企业选择非常重要。同时,通过企业座谈,很多企业经理都感叹,学生的商务礼仪环节应加强培养,这是与国际客户打交道的重要基础,也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关键。
(二)提升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率
近几年,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不仅在涉外专业开始开设,在其他相关的经管类(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也相继开设,这就不难看出,在商务活动中,礼仪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很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商人都是国家商界的精英,对商务礼仪必然非常看重。同时,在商务活动中,由于交易双方都要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因此冲突在所难免。但即使发生冲突,良好的商务礼仪将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寻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提升商务活动的成功率。另外,外商一般是认人做生意,如果员工可以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客户就会变成公司终生的财富。
三、高职《国际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国际商务礼仪》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企业要求你会做,会用,而不是光懂理论。因此,礼仪教学必须强调理论与训练的有机结合。就目前国内的教材来看,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相关的教材内容也是理论和描述内容较多,加上很多学校由于场地、师资等问题,课程中很多开设实践环节或者干脆不开设,而高职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及对该课程的不重视,使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二)国际商务礼仪教学针对性不强
《国际商务礼仪》主要在一些涉外专业中开设,和一般的商务礼仪课程相比,更加强调国际性,而在目前的专业教学中,商务礼仪课程内容极其相似,国际性根本不突出,所以,在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感觉学的内容与企业的要求还是无法适应。特别是针对不同国家的客户,如何针对性地进行礼仪教学,仍需要改进。
(三)不同企业对国际商务礼仪的需求不同
涉外企业由于其经营的客户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每个公司对员工的礼仪要求完全不同,比如与德国客户合作的企业,德国人特别注重礼节形式,尤其是在商务场合中,他们乐于享受各种礼节的形式,打招呼时要称呼头衔,与他们交往要非常遵守时间等。但与法国客户合作的企业就不同,法国人谈话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法国商人保守而正式,珍惜人际关系,一般做生意前提是必须和你成为好朋友。因此,不同的国家客户造成不同企业对国际商务礼仪的需求不同,给教学造成困难。
因此,构建符合高职特征的《国际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四、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符合高职特征的《国际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思路一是结合区域的典型国际客户,进行实践教学层次设计;二是根据教学具体内容,确定教学模块,并由相关涉外企业论证教学模块;三是根据相关的教学模块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项目和实现方法。具体详细介绍如下。
(一)实践教学层次设计
在设计本课程内容前,我调研了浙江省内约500家涉外企业,并与相关外贸管理部门、外贸服务部门(海关、商检、货运公司等)沟通联系,其中商务伙伴的国家分布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在浙江省范围内,企业合作客户较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欧洲、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韩日等。因此教学层次的针对性分别可以是美国、欧洲、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韩日客户的国际商务礼仪。
(二)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
确定了以国家为基础的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后,就要根据相关的国家客户,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块,常规的交易环节中设计礼仪包括展会礼仪、工厂接待、平时来访等。以下是我设计的关于接待美国客户的商务礼仪设计案例。
(三)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每个实践项目按照能力的要求进行具体的内容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以下是我设计的按照能力本位设计的教学项目案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
[3]郭能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国际商务礼仪》课程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2011.
[4]王宏旅.游类高职高专国际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
一、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
1.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医者,德为本”,可以说涉外护士的责任心是涉外护理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护士尤其是涉外护理的学生必须真心地热爱护理工作,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面对灾难和危机必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要具有科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服务于病人,才能做好涉外护理工作。
2.精深系统的专业知识素质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精深系统的专业护理知识,并且要能熟练运用自己所学的护理知识分析和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另外,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还必须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护理技术,并且尽力做到操作正规和手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国际护理的需要。
3.稳定健康的身心素质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环境复杂,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就要求不但有稳定健康的心理,而且还必须有强健的身体。涉外护士一定要待人诚恳,内心宽容豁达,遇事要稳重冷静,面对各种紧急救护处变不惊。另外,涉外护士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尤其是通常需要在晚夜班工作,这就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身体素质。
4.熟练丰富的外语知识
涉外护理专业因为面对的护理对象不是国内患者,直接面对的是外国友人。这就要求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有熟练丰富的外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沟通和语言交流上的困难,才能使得自己的护理工作开展得顺利高效。
5.良好的外表形象素质
国际护士会对护士的形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就要求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按照国际护士的要求尽力做到热情开朗,要富有活力,要做到内心豁达大度,外表温文尔雅,性格要温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从外表形象到内在气质都符合国际护士的需要。
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拓展途径
1.要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
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是世界,随时都面临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的革新,所以对于他们不能保守陈旧的理念,必须抱着很高的学习热情去主动学习国际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及新设备的使用等,必须使自己的知识同飞速发展的护理科学相适应,必须坚决做到用到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知识就及时补什么知识。
2.针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学校可以将英语学习同涉外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要向学生讲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及社会人文知识,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专业用语及常用对话句型。再就是帮助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雅思英语口语以便能顺利通过雅思考试,因为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出国留学或者深造是必须过雅思英语考试的。
3.培养学生的礼仪和沟通技巧
学校可以邀请航空公司等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或专家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服务礼仪、外交礼仪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交往礼仪等,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4.加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对涉外医疗法律和法规的学习
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涉外医疗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白涉外医疗紧急救援流程,要学生都能熟悉各种国际医疗保险文书,对于涉外医疗纠纷要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5.结合我国中医特色,推进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
涉外护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面向世界的,为了能提高我国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可以大力推进中医特色护理。为此,学校可以深化和改革涉外护理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不但能拥有娴熟的西医护理技能知识,同时又具备针灸或者按摩这样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技能。
参考文献:
礼仪的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礼仪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礼仪的种类礼仪内涵丰富,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识人到交人到工作,可以说处处都要应用礼仪。
那么,礼仪有哪几种类型呢?总的来说,礼仪分为四大种:
(1).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馈赠礼仪、探病礼仪。
(2).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习俗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3).涉外交际礼仪。包括见面礼节、交谈礼节、拜访和赴宴礼节等。
(4).商务礼仪。包括会议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其他还有公关礼仪、公务礼仪、家居礼仪和求职礼仪等。一般而言,礼仪知识并不是生搬硬套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要想活学活用礼仪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修养和文化知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