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品质管理制度

品质管理制度

时间:2022-03-14 08:3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品质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品质管理制度

第1篇

9 生产过程管理

9.1 生产管理制度

9.1.1 应按产品品种分别建立生产工艺和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车间、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考核。具体内容在各类食品厂的卫生规范中分别制定。

9.1.2 各车间和有关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工艺卫生管理人员,按照管理范围,做好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

9.1.3 应教育、培训员工依照制生产工艺及管理制度开展生产,使能符合生产、卫生及品质管理的要求。

9.2 原材料管理

9.2.1 原辅料的采购需符合采购标准,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投产前的原辅料应做感官检查并经过严格检验,不合格或过期的原辅料不得使用。合格原料与不合格原料,应分别贮放,并作明确标识。

9.2.2 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

9.2.3 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9.2.4 生鲜原料,必要时应予清洗,其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用水若再循环使用时,应适当消毒,以免造成原料二次污染。

9.2.5 需冷冻的原辅料,储存温度应保持-18℃以下,需冷藏的原辅料,储存温度应保持0℃~4℃。

9.2.6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的规定。

9.2.7 原料使用应依先进先出的原则,冷冻原料解冻时应在能防止品质劣化的条件下进行。

9.3 生产过程

9.3.1 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应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9.3.2 各项工艺操作应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应严格控制物理条件(如时间、温度、水活性、pH、压力、流速等及制造过程(如冷冻、冷藏、脱水、热处理及酸化等),同时确保不致因机械故障、时间延滞、温度变化及其它因素使食品腐败或遭受污染。

9.3.3 用于输送、装载或贮存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容器及用具,其操作、使用与维护,应使制造或贮存中的食品不致受污染。与原料或污染物接触过的设备、容器及用具,除非经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否则不可用于处理食品成品。盛装加工中食品的容器不可直接放在地上,以防溅水污染或由器底外面污染所引起之间接污染。由低洁净区进入高洁净区应有适当的清洗与消毒措施,以防止食品遭受污染。

9.3.4 加工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冰块,其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并在卫生条件下制成。

9.3.5 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金属或其它外来杂物混入食品中。

9.3.6 食品添加物的秤量与投料应建立重复检核制度,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

9.3.7 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9.3.8 成品应有固定包装,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包装上的标签应按GB 7718的有关规定执行。成品包装完毕,按批次入库、贮存,防止差错。

9.3.9 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清毒。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10 品质管理

10.1 品质管理制度

10.1.1 工厂应由品质管理部门制定品质管理制度,缁经生产部门认可后实施,应包括本规范10.2、10.3、10.4、10.5的内容。

10.2原料的品质管理

10.2.1 应建立其原材料供货商评价及追踪管理制度,并详订原料及包装材料的品质、规格、检验项目、验收标准、抽样计划及检验方法等内容,并确实实行。

10.2.2 选择资质齐全的合格供应商,每批原料须经品管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厂使用。

10.2.3 各种原料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空瓶(罐)及瓶盖经清洗消毒、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0.2.4 食品添加剂应设专柜贮放,由专人负责管理,其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10.3 加工中的品质管理

10.3.1 应找出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制定检验项目、缁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并进行实施。

10.3.2 加工中的质控结果发现异常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并及时纠正。

10.4 成品的品质管理

10.4.1应规定成品的品质、规格、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等内容。

10.4.2 成品检验:产品出厂前应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依照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做到检验合格后出厂。

10.4.3 每批成品应有留样。

10.5 检验状况

原材料、半成品、最终半成品及成品等的检验状况,应予以适当标示及处理。

11 仓储与运输管理

11.1 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其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

11.1.1 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应有定距离,便于通风。要留出通道,便于人员、车辆通行;要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录。

11.1.2 要有防鼠、防虫等设施,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卫生。

11.2 运输工具(包括车厢、船仓和各种容器等)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根据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保温等设施。

11.2.1 运输作业应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成品外形;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作业终了,搬运人员应撤离工作地,防止污染食品。

11.2.2 生鲜食品的运输,应根据产品的质量和卫生要求,由专门的运输工具进行。

12 客户申、投诉与产品回收

12.1 应建立客诉处理制度,对顾客提出的书面或口头抱怨与建议,品质管制负责人(必要时,应协调其它有关部门)应即追查原因,妥善处理,同时由公司派人向提出抱怨或建议的顾客说明原因(或道歉)与致意。

12.2 应建立成品回收制度,以迅速回收出厂成品

12.3 顾客提出的书面或口头抱怨与建议及回收成品均应形成记录,并注明产品名称、批号、数量、理由、处理日期及最终处置方式。该记录应定期统计分送有关部门参考分析改进。

13 记录处理

13.8.1 记录

13.8.1.1 品质管理人员除记录定期检查结果外,还应填写卫生管理日记,内容包括当日执行的清洗消毒工作及生产经营人员的卫生状况等。

13.8.1.2 品质管理部门对原材料、加工、成品所实施的品质管理结果应有详细记录。

13.8.1.3 生产部门应填报生产记录及生产过程的管理记录。

13.8.1.4 各项记录需用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字迹材料填写,并由执行人员和有关负责人签字。

13.8.2 核对

所有生产和品质管理记录应分别由生产和品质管理部门审核,以确定全部作业是否符合本规范,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13.8.3 保存

第2篇

 

 

车间生产工作计划范文1    20xx年,为配合公司的发展规划,方便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保证生产连续性,确保公司的企业形象,完善生产部管理。结合20xx年的生产情况。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充实自我

   由于工作岗位的调整,自身经验的缺乏与不足,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调整自我,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更快的开展工作。首先熟悉整个车间的运转情况,了解各个班组的具体工作内容,然后深入到各个班组中,学习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要点。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生产实践,制定完善生产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设备操作标准,各工序作业指导书等,为日后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三、加强劳动纪律,促进管理工作

   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班组长的管理作用,加强现场管理,实现全年安全生产。

   四、实现全年安全生产

   1.人员安全:安全生产全年目标—无重大生产设备事故,无重大事故隐患,把工伤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主要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

   (2)培养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了解安全对公司生产及个人的重要意义。

   (3)定期检查车间生产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最大限度的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

   2.质量安全:对产品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控,避免私自添加、更改等情况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稳定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

   实现无大批量产品报废,降低产品次品率和报废率。

   主要措施:

   1.严格按照生产作业指导书操作。

   2.加强员工对质量检查的培训,牢记产品检查的重点、要点。

   3.建立操作人员、班组长的日检查制度。

   4.增加产品入库前检查,保障产品的入库质量。

   5.组织重要岗位和班组长定期进行学习和技术交流,改善加工工艺,优化加工程序,提高产品质量,使产量再上新台阶。

   六、生产成本控制

   1.节约人员成本:积极响应厂部号召,个别班组实行绩效工资,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返工率,保证产品质量。

   2.合理使用资源: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节约水、电等能源,在员工中宣贯,在例会、晨会中反复强调,加强节约精神,提高员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节约意识。

   3.加工前做好加工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细节的控制,降低生产成本,加工时及时和基地部门做好沟通,每天根据基地的采收计划做好生产加工计划。

   七、人员管理

   1.人员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规章制度,操作标准等的培训,更好的执行各种制度,严格生产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2.各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完善本部门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各岗位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实现绩效与产量和产品质量挂钩。

   3.培养人才:培养每各岗位的操作能手,减少工人老年化,打造一支年轻有干劲的团队。

   4.减少人员流失:配合厂部的福利及优惠政策,留住老员工,发展新员工,为公司扩建做好充分准备。

   下半年到来,我愿与公司共成长,祝愿公司业绩年年长,共创新辉煌!

车间生产工作计划范文2

   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公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确保车间2020的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借鉴2020的管理工作经验,不断推动车间的综合管理,现根据车间工作的实际情况,拟定了本车间2020度工作计划。

   一、认真学习会议精神

   切实做好车间的各项工作,紧密联系本车间的工作实际及车间职工情况,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修身,用党的精神完善自身。进一步明确本部门的具体奋斗目标,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车间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我车间将继续高度重视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将提高职工思想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只有提高车间的全体素质,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踏实学习,敢于创新。

   继续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主线,严抓本车间末端安全管理,打造和谐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三、深化管理,优化班组建设

   根据总厂相关条例,综合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制定合理,细致的车间考核制度。开展6S管理标准化建设,依据指定的岗位人员考核制度进行考核,以班组为基本单位,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在考核机制中加入质量考核,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奖优罚劣。

   四、规划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维修保养工作进行期间,将明确班组的调配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设备维修单位生产时间进行人员分配,执行早中晚三班轮流制。为不断提高设备保养技能,有力的保证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1、生产工具规范使用,车间将定期清点整理工具,明确维修过程使用时,定点摆放;生产完毕后即时存放,对于发现损坏和缺少工具进行申报,做到即配备生产。

   2、是制订设备保养及管理办法:对设备的日保、周保、月保制度化,定期检查,实施各种激励手段,引导职工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设备保养。

   3、要加强设备保养技能交流、培训,定期召开管理会议:主要是纠正不良设备使用和保养行为,交流工作技能。

   4、是对于大修、日常保养以及定期计时保养情况所需的配件将集中分类存储,在发现配件不足时,及时补充货源,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5、定期将每月的生产数据纳入结算核对后及时上报财务。做到不缺少数据,真实反映工作情况,避免总厂效益受损。

车间生产工作计划范文3    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订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质量管理计划和目标,组织下属开展标准化体系的完善、维持以及产品的标准管理、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等工作;组织下属开展来料、成品和生产过程检验、检测等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控制检测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公司各部门业务和客户的需要。

   1.组织结构

   目前,品质部人力短缺,共有2人,弹性人数为 1人,但是职责范围甚广,包括:来料,生产线,入库,出货,投诉处理,还要包括体系完善,部门建立等,而且随着走上正规,因此,品质管理工作越来越需要系统化,标准化。

   1.1组织架构

   为适应目前生产需要,暂时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后续需要增加检验员。我希望增加的检验员要求素质比较高一点,现有的质检员再培训也只能做到防止不良品出货,而不能做到有质量意识,乃至能产生质量预防改进的动行等:

   当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品越来越丰富,业务量就会越来越大,工作重心将 相应变化,计划将来组织后期发展需要,品质部还需要建立供应商质量管理,出货检验等。

   1.2部门职责

   为贯彻质量管理体力,促进公司产品品质管理及质量改善活动,保证为客户 提供满意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以达到公司利益最大化,暂定以下职责:

   A.贯彻公司质量方针,不断完善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确保ISO9001质量

   管理体系能持续运行并有效执行。

   B,根据公司质量目标,督导各部门建立相关品质目标,负责对各部门的品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业绩和生产情况组织检讨,规划。

   C.负责公司各种品质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组织与推进各种品质改善活动,如“QCC品质圈活动”、“7S活动”等。

   D.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人),建立并完善品质考核制度办法,执行“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依据,作业有标准,层层有监督”。

   E.制定本部门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并提供各项质量问题统计数据,配合行政部对各部门绩效考核过程进行监督。

   F.制定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检验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操作员等不同岗位的质量教育培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公司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G.加强对有关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及技术要求等信息的收集、整理,然后发行到相关部门及人员学习掌握,并落实执行。

   H.参与特殊订单的审核与产品设计,并制定出相应的检验规范以及质量控制计划。

   I.负责样品的检验,将检验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促进项目改善,并按照质量控制计划归档相关文件。

   J.落实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参与公司合格供应商的评定。

   K.参与新设备/量具的台帐管理,检测确认,系统分析,并将检验记录反馈相关门。

   L.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参考检验标准或检验规范对原辅材料,外加工品,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巡视检验,形成书面检验记录反馈相关部门。

   M.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客户投诉处理,主导异常原因分析并将改善措施切实执行,验证,减少内外部客户投诉,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N.负责编制年、季、月度产品质量统计报表,建立和规范原始检验记录、统计报表、质量统计审核程序;对产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并提出改善产品质量的措施。

   O.负责定期进行质量工作汇报。定期在生产会议中口头或书面汇报,对于重大质量事故,组织专题分析会集中汇报,特殊应急情况向上层汇报。

   P.依照质量事故处理条例负责公司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Q.严格控制员工编制、仪器设备维修费的消耗和浪费,合理安排作业,不断降低检测费用,控制成本。

   R,负责相关文件,记录,信息的管理,保证产品实现过程的可追溯性。 S.与其他部门相关工作的协调管理。

   T.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以上内容目前仅仅只规定了“品质部”的相关工作职责,对于相关工作还局限中问题处理阶段,而未能扩展到问题预防阶段,随着公司发展需要,那么相应工作职责也待制定。

   1.3岗位说明

   为了合理,高效地完成部门工作职责,让部门所有人员能各司其责,有的放矢,特制定各岗位相应工作职责。

   1.3.1品质主管

   1.3.1.1岗位目的

   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订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目标,组织下属开展标准化体系的维持以及产品的标准管理和产品质量异常处理等工作;参与新产品的质量策划,作出相应预防措施,控制检测费用和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定期执行质量工作汇报,以满足公司各部门业务和客户的需要。

   1.3.1.2工作职责

   A.管理体系的完善,审核与认证。

   B.督导各部门建立品质目标并进行业绩评估。

   C.技术要求及标准等信息的收集整理。

   D.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并推进。

   E.建立品质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精益生产 薄弱环节

我国引进精益生产的30多年经验表明,多数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均表现为开始有一定的成效,有的成效也很大,但在下一步深入的推进过程中就会遇到瓶颈,停滞不前。精益生产推进中的薄弱环节束缚了精益生产的深入实施,主要表现在:

1.长期理念。绝大多数企业迫于生存压力,对社会责任,企业的长远发展,员工的价值,企业文化等缺乏长远思考,没有长期发展战略,只考虑近期利益,忽略了对长远核心能力的培养。

2.持续改善。改善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持续是精益生产要求企业的文化,也是贯彻企业长期理念的基础。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对如何持续改善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很好实施精益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3.人力资源。精益生产要求有团队精神的人,关系企业的进步,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企业将人看做公司的资产,不断对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技能。而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精益生产对企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4.品质管理。多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对统计技术的应用一直很薄弱。即使在大型企业也只是应用了常用的统计技术如老七种工具,对要求掌握更深一些概率论、数理统计知识的统计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5.生产流程。中小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水平目前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定量的管理少,缺乏管理改善,在国有企业中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执行力差,在私企管理水平比较低,制度不完善。

6.看板管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在部分实施精益生产的要求,但在生产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精益生产的要求很少做到,原因首先是精益生产的条件还不具备,需要持续改善,另外对如何实施看板管理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深。

7与供应商的关系。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资源利用率普遍低,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还没有形成战略伙伴等具有战略联盟的关系。

我国中小企业面对现状,如何更好的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持续改善自身的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方面:

1.树立企业的长期理念。中小企业应该树立起本企业的理念,有一个长期的目标,能凝聚员工对企业和企业理念的忠诚,同时改变一直以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上的思想观念:习惯以大量生产方式的思想逻辑为出发点处理企业的各项工作,应转向用精益思想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量中小企业成功的案例表明,无论中外,在同样的环境下企业能够从小到大,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中小企业的业主和经理是富于远大理想和战略思维的企业家,他们要么有意识地实践了战略管理,要么就是无意识地这样做了。当代研究已经反复展示,战略思维和战略规划与中小企业的财务业绩关系十分密切,是企业生存和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具体的实施时,中小企业应在如下方面改善:(1)树立战略管理意识,突破观念障碍。中小企业业主、企业家树立战略意识,首先要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意识,克服“得过且过”和“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障碍,对自己的业务和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2)实行长期战略,保持自己特色。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过程远没有大公司那样正,但改进企业业绩的关键是战略规划的过程,而不是战略计划本身。只要进行了战略制定的过程,—般而言企业的发展总是比没有要好。当然,随着企业的日趋成熟,中小企业长期战略将变得越来越正规。(3)加快产权制度建设,促进长期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的性质很多是民营的或私营的,这种企业重大决策由业主独断专行,风险很大。所以,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应加快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变产权一元化为多元化,建立适当的治理结构,解决所有者经营能力不足的问题,让信奉公司的长期战略的人来经营企业。

2.加强基础管理,持续改善品质。在我国中小企业,精益生产方式不能得到贯彻的原因中基础管理较差、不能持续改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没有好的基础管理稳定生产和质量,也就不能积累改善和持续改善,想跨越基础管理实现管理创新的结果只能是从头再来。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应该坚持下面的原则:(1)推行“三现主义”的工作作风,“三现主义”是指我们在推行工作时要从现场、现物、现实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把握和分析事件发生的真实现象、原始数据、发生比率、样品等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2)像丰田那样坚持“死板”的品质管理制度,特别注重建立和维持标准化的品质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并在实际执行时精益求精,不留变通的余地。(3)不断进取的品质改善,将不断改进的思想也具体应用在品质管理上,形成了品质维持、品质开发、品质突破的品质改善三步曲,不断将PDCA推向崭新的高度,让零缺陷的品质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成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动力。

3.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中小企业应着眼于长远为精益生产配备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企业人才,同时培养本企业的文化,把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关心员工,使之在企业里有归属感,树立起对自己岗位的责任感。同时持之以恒地进行面向全员的基本品质意识教育。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品质第一,顾客至上”的品质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质量的责任感和对上、下工序的关注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训练,对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还要进行经理品质教育。

4.实施看板管理和均衡化生产。在中小企业所做的看板管理最先能做到的是生产流程的牵引和控制过程的看板化,但难以很快做到的是作业的标准化和生产的均衡化,因为这些需要一定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的积累,中小企业对于均衡化生产应该在持续改善的基础上,逐步具备实施的软硬件的条件后,才开始全面实施。在硬件方面,有下列条件:(1)建立以流水作业为基础,批量生产为前提的生产线;(2)逐步提高设备、工装的稳定性,加强设备、工装的预防性维修和保养,以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的稳定;(3)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容器做到标准化、通用化、规格化,建立一个高效、快捷的物流体系,在较低库存条件下保证连续正常生产;(4)原材料、外协件供应数量、质量有保证,并且能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供应商全力支持企业内部生产。在软件方面,有下列条件:(1)建立~套快捷、严谨、科学的订单排产系统将市场订单转化为在一定期限内相对稳定的生产滚动计划,确保生产组织均衡稳定。(2)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质量技术体系,提高工序质量的稳定性。(3)建立一个以现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要求所有服务人员随时服务在现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4)所有相关员工应具备看板管理的必备素质和责任心,熟悉并严格遵守看板管理的运行方式,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为看板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第4篇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酒店餐饮业与国际迅速接轨。为适应国内外的消费者,我认为酒店管理必须要有一套现代化完美的酒店管理方案,尤其作为现代的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有新概念,新思想和新的管理理念,创建最新个性的酒店服务才能立足于当今的消费群中。

美食能否吸引人,首先是由味道来决定,但同时,美观的装饰能带来意外的惊喜,所以在注重味道的同时也要多加装饰。这里说的装饰并不是指把整个餐具弄得很复杂,而是看起来大方亮丽。有的菜品在装饰上面让人一看就很反感,花花绿绿,突显不出菜的美感。

最近几年,餐饮行业开始加入很多中西结合的元素,菜品的造型上面也有了很多改变,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中餐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

有不少的厨师只注重了菜品的表面,而把菜品的味道失去了。中餐之味在于“入”,是由里而发,不能仅仅是外表的诱惑。尤其最近,很多国家的食材纷纷进入了中国,他们的广告做得有声有色,中餐中也越来越增加了很多异域的食材。但这并不意味中餐就此演变成了一个拼食材的餐饮。很多大厨急于创新,可是你们真正了解食材的性质吗?我觉得中餐还是应该多加注重本身的味型,在味型上下足工夫。

说完菜品,我们再来说说经营。

酒店业现在的发展相当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却非常短缺,专业的服务人员知识面也较少。所以有的投资者投入资金后,颇为头疼。没有好的人才,管理就跟不上,营业额上不去,导致倒闭。

现代的酒店早已不是餐饮、客房和娱乐那么简单了。经营文化、管理体系、绿色健康,运营时尚,这些才是构成现代酒店的主题。我们必须要理解和摸清楚消费者最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哪些最切身的服务,怎样才能让消费者达到百分之百的满意,让消费者为我们的酒店做广告,这样经营起来当然就事半功倍。

现在的餐饮不是把菜做好就是水平,菜品要有一定的餐饮文化,所以不管什么菜系都一定要在经营上做到菜品与文化结合。

如今的餐饮市场相较于过去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美食的理解也随着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变化着,餐饮业的竞争压力自然不必说。因此,餐饮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帮助企业发展高标理念。在人员管理上要注重人才,通过鼓励士气和制度设计相结合的原则让员工满意,为企业在效益提升方面起到更大的推动力。

现在客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目的看似简单,但不同人群之间的消费理念又有着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我们厨师不但要有高超的厨艺,还要有综合的专业管理知识,为此大厨们应该多学习餐饮管理课程,以求让自己的工作有更大的突破,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漫谈全面品质管理

一家酒楼饭店内有多个部门,想实施现代的管理模式,必须要做到全面品质管理,即要求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谅解,衷诚合作。现将各部门之功能和应改善之处与大家分享。

1 出品控制

要出品精美,必须做到色、香、味、型俱全,盛载食物之器皿均须统一和清洁卫生,而在用料、搭配做法、调味、成分、斤两,甚至菜式伴边,装饰摆设均须统一,务令任何一位厨师均能按照准则,烹调出标准统一的菜式,严格来说,器皿、厨具、餐具、用料搭配均应按指定标准进行,以求出品制作统一,至于食品烹调、火候酱汁、原料的涨发斤两、存放、成本控制,毛利,均须依照制定标准进行,务求达到出品控制的目的。

2 原料处理

一般干湿物料必须妥善保管,经常查看,在取用时遵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务求推陈出新,确保食品新鲜,尤其是一般肉类若贮藏太久或暴露空气中过久,易爱细菌感染而变质,记住:“冷库、冰柜不是保险柜。”为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应尽量利用废材料,以此增加毛利,配合全面品质管理,应能奏效。

3 库房管理

管理上必须首先注意记录,把全部食品分类,详细记录,凡存入数量,品种都应一一记录,以便核查,确保无误,并注意每天收发数量必须明确,每月末盘点真实无误。库房管理职责繁重,必须用心处理。库房空气必须流通,卫生必须整洁,温度要恒定,货物分类存放,整齐规范,不能杂乱无章,因各种食品性质不同,易被串味和变质,先进先出,生熟分开,已开封食品应用干净容器加盖存放,避免变质受损。

4 部门合作

以营业部为例,如要做推广业务获取成功,首先要了解出品部的制作水平是否达标,强项和卖点在哪儿。迎合宾客所需,制订强有力的销售方案,确保达到预想效果,其余,楼面部、管事部,采购部虽各具专业技巧,但仍须经常互相保持默契,互相协助,衷诚合作,互补不足,谋求达到整体团队优秀的效果。

5 楼面服务

必须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例如,在仪容,仪表、礼貌、整洁、笑容,加上适当的热诚,恰到好处的服务,都应该经常灌输给所有的服务人员,并训令员工尽量与顾客保持恰当的距离,以示尊重,别因过分的奉承或过分亲热反招扰客之嫌,应以不亢不卑的服务态度待客,配合各部门同时行全面品质管理。

6 人事管理

第5篇

同得兴面业的连锁业务,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来执行。同得兴连锁业务的管理体系,主要由品质管理、服务管理、品牌管理、卫生管理、连锁店业务管理和岗位管理等标准组成,可以完整覆盖未来同得兴的所有连锁业务,保证各连锁店按照统一的规范经营,提供统一的苏式口味面点,提供统一的同得兴文化,使顾客获得同样的满意。

1 品质管理标准

品质管理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面点制作标准

同得兴面点在汤卤、面条、面浇制作方面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对制作配方、制作流程、制作方法、制作诀窍、制作用时等均进行标准化规范,形成操作手册。该类操作手册严格控制,设置使用权限,属于同得兴核心机密。

同得兴下面、捞面工作根据面条品种、季节等要素,核定标准流程,计算标准时间、分解标准动作等,制定手册,分发各店相应岗位使用。

(2)面点材料标准

同得兴面业门店所有食品所用材料,均有使用标准。具体规定材料产地、规格、新鲜程度、色泽、保存条件、使用期限等。本标准手册分发到各连锁门店,由具体采购岗位执行。店长负责监督。因店长失职造成违规使用配送材料,追究店长责任,严重者立即解聘并按照合同进行经济赔偿。

(3)配送材料使用标准

由总部配送中心或区域中心配送的半成品材料,在连锁店方面进行使用时,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比例等操作,不可私自违反要求操作,否则就是损害同得兴的声誉,需严厉查处。本标准手册分发到各门店,由相应岗位使用,店长负责监督。因店长失职造成违规使用配送材料,追究店长责任,严重者立即解聘并按照合同进行经济赔偿。

2 服务管理标准

服务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顾客接待标准

具体涉及迎宾方式、迎宾用语、迎宾肢体语言、迎宾流程等,由迎宾服务员执行。

(2)点餐服务标准

顾客点餐接待分解成标准规范,分成流程、用语、肢体语言等,由桌位责任服务员执行。

(3)收费服务标准

顾客点餐后服务员应收取餐费,应按照菜名、报额的流程,找零、返回小票、发票均应一一说明,分别分解成步骤,形成标准,由桌位责任服务员执行。

(4)食品上桌标准

顾客点餐上桌,应通过传菜员传送、服务员上桌的流程进行,具体环节分解成标准。

(5)完成接待送客标准

完成接待送客,由责任服务员送客至服务区边缘,迎宾服务员负责送至大门,并使用规范送客语言。

各流程均分解示范,形成标准,手册分发至各服务员,并作为考核标准。

3 品牌管理标准

同得兴品牌是同得兴的宝贵财富,是长期经营形成的文化资产,其日常使用均应规范,以免影响品牌形象。品牌使用制定相应的标准,具体包括:

(I)品牌视觉标准

制定品牌VI手册,对品牌图形、品牌名称、品牌色彩以及组合使用进行标准化,严格控制,防止违规使用。

(2)品牌使用标准

具体涉及品牌使用场合、使用载体、表现形式等,均按照品牌使用手册规定进行。

品牌管理标准手册授权连锁店店长使用,但由总部进行监控,严格杜绝非规范使用。

4 卫生管理标准

餐饮关系公众健康,卫生尤为重要,执行严格的卫生标准,是同得兴一贯的传统。连锁经营中,各店均应按照卫生标准执行。

(1)采购进货卫生标准

对于采购进货,是同得兴食品卫生管理的首要目标。同得兴将制定统一的采购卫生标准手册和进货卫生标准手册,对采购和进货各环节的卫生要求进行明列,规定卫生参数,并规定考核程序及标准,另外还将规定奖惩标准。

(2)面馆营业区卫生标准

地面卫生标准、餐桌清理标准、清扫时间标准、清扫程序标准。

(3)餐具消毒标准

餐具消毒程序标准、餐具消毒时间标准、餐具消毒方式标准。

(4)厨房卫生标准

厨房地面卫生标准、锅台卫生标准、盛具卫生标准、冷藏柜卫生标准、厨房消毒标准、营业后清理标准。

(5)个人卫生标准

个人衣着卫生标准、个人头发和指甲清理标准、个人健康标准。

(6)卫生间清洁标准

卫生间责任标准、卫生间打扫标准。

5 岗位管理标准

主要指连锁店岗位管理标准,主要包括:

(1)岗位设置标准

(2)岗位职责标准

(3)岗位考核标准

(4)岗位晋升标准

(5)岗位奖惩标准

岗位管理标准是连锁经营的基本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必须按照岗位标准执行。各直营店、连锁店店长是岗位管理标准的实施推进人,负责门店内岗位管理的工作实施,并负责考评。总店将采取一定方式进行抽查、监督,发现岗位管理标准执行不力,则立即追究店长责任,情节严重者立即停职整顿,直至解聘。

6 店址选择标准

同得兴连锁加盟店的开设,应该遵循严格的选址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1)商圈确定及考察标准

连锁店所在商圈的总人口、家庭数;

连锁店所在商圈的机关单位数、写字楼数、艺术及文化单位数、高校及研究机构数;

连锁店所在商圈附近构成交通流量的场所(包括百货商店,大型集会场所,娱乐场所,公共汽车站和其他交通工具的集中点等:

连锁店前的人流量(应区分平日和假日),人潮走向:

连锁店所在商圈有无大型公寓或小区;

商圈内的竞争店和互补店的店面数,座位数和营业时间等;

(2)商圈调查方法

具体包括抽样原则、样本数量确定方法、样本抽取方法、有关误差处理、问卷设计要点、数据统计方法、报告内容等。

第6篇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施工 质量管理 养护措施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ighway bridges, which requires the highway bridg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level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highway bridges,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highway bridge.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highway bridge more demanding. Highway bridge structure is complex, high technical standard, on the highway bridg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48.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桥梁的养护管理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的桥梁建设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桥梁运营使用。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贯彻这一原则。确保公路桥梁使用时的交通安全、维护公路桥梁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节约养护开支以及合理使用有限的养护资金,也就成为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目的。

1.公路桥梁质量管理和控制

管理是工程的生命,质量 是工程的灵魂。没有管理的工程注定是一盘散沙.没有管理的工程注定是失败的工程,一个高级工程管理人员只要到施工的现场转一圈就立刻可以知道这个工程的未来品质如何。没有质量保证的工程注定问题多多,没有存在价值,很快就会变成一堆废料。有施工计划,还要有质量保证计划,更要有质量控制计划。这才是优秀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才。要树立质量出于细节这样的观念,抓好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和细节,并强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目标的质量控制。因此要实现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让公路桥梁未来发挥出最大服务效益,就必须抓住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建设。

1.1施工前控制

施工前的控制至关重要,但是往往被没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所忽视。施工前要对准备进行施工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的调配,做到一切有序,要让施工人员切实感觉到这是正规工程,产生归属感与紧迫感。这样管理之下的工程才会是优质工程。

1.2施工过程控制

(1)传统的施工都是由人控制人。但是国外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的品质管理是以制度控制人。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质量控制的先决条件,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方能确保质量控制目标顺利达成。

(2)制定完善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品质管理实现的具体手段。更是质量保证体系得以有效落实的保障。建立、健全质量自检措施,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检测手段,尤其是要注重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和隐蔽工程的自检,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坚持质量检查制度。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并且不定期抽查工程质量。及时通报质量部门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务求做到防患于未然。施工过程中实行工序间、班组间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针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设立质量管理站,由专属人员定点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1.3进度控制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进度控制是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合理的进度控制会让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而好的质量工程就在这有条不紊中不知不觉的产生。一个好的进度控制是首先确定关键工序,然后逐一确定其他工序与此工序的及时有效衔接并及时排除各干扰因素。

1.4成本控制

1.4.1从施工工艺、工序上控制成本

成本控制对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是仅次于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成本控制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取决于进度控制,进度控制得好的话,节省的时间会极大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人员组织,一个优秀的项目管理者会针对不同项目调配不同数量的人员以保证工程进度得以提前优质完成。

1.4.2从质量、进度上控制成本

盲目的控制成本势必忽视质量,盲目的追求进度势必会降低质量。优质高效才是我们要达成的终极目标。如果过度追求成本和进度最后导致严重事故,这样付出的将是最高成本。其实一个优质的工程本身就是最低的成本。

1.4.3从直接费和间接费控制成本

(1)材料费的控制。首先确定施工过程中用量最大的材料,然后针对用量最大的前三种材料进行选购前的准备,比如货比三家,比质比价比距离比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考虑,价格放在第二位考虑,距离的远近也是考量的重点,距离近时间就会节省很多,要知道在工程施工中时间的节省才是最大的节省。要对施工现场进行预先合理规划,必须做到一次到位,避免二次搬运。制订严格的领料制度,降低材料消耗。

(2)机械费的控制。对于租赁的大型工程机械,要制度严格的台班制度,避免机具闲置,增加设备的利用率。对于自有工程机械要在使用前做好保养,提高自有工程机械的使用率。

(3)人工费用的控制。对于人工费用的控制要做到合理配备人员,避免工序内的人员的闲置:同时避免工序间的衔接等待时间过长造成的人员闲置。

(4)对其他费用支出的控制。严格做好工程保障,控制好工程进度,避免因工期拖延或工程事故而造成的额外损失。

2.加强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配备专职检查人员

要了解桥梁的实际状况,需要对其进行检查。就必须配备必要的专职检查人员,相关公路桥梁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产生桥梁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是做好桥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措施,应根据养护里程、辖区内桥梁数量设立若干名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证其工作性质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换动,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制定、安排桥梁年度定期检查计划,组织实施辖区内桥梁养护的定期实施、检查。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5-01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Methods The job quality of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before implement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as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job quality of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after implement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as chos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job quality effect of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Results The disposable sterile item management,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instrument and the Endoscopic equipment cleaning pass rate afte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activity(P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Quality;Continuous improvement

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对医疗用品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责任,是为医院提供无菌医疗器械的场所,同时也是污染医疗用品的集中处理点[1-3]。其涉及临床各个科室的无菌安全,关系到医疗、科研的工作质量,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紧密联系,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4-5]。目前,品管圈已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教学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效[6-7]。我科运用品质管理圈工作模式开展工作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实施品质管理圈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作为对照组,2016 年1~12月实施品质管理圈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作为观察组。对照期间,两组护理人员共有27名且均未发生变动,其中女21名,男6名,年龄32~52岁,平均(37.9±6.5)岁;岗位:护理人员23名,消毒员2名,工人2名;每日平均包装复用无菌器械包、医疗器械389件,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4 065件。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前后两组消毒供应物品、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依照自愿参加方式成立品管圈小组,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圈长,负责QCC活动的开展;辅导员邀请护士长担任,对QCC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及建议;组员包括?t院感染监控人员和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共12名。

1.2.2 明确主题 圈长组织召开全体圈员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列举,采用“5、3、1”评价法确定活动主题,用甘特图拟定活动计划表。

1.2.3 现状把握及要因分析 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质量通过日常管理指标落实情况检查分析,在我院46个临床科室发放一次性物品领用、存放、监管调查表,如一次性物品请领方式、物品存放环境、是否存在过期及物品周转使用情况;全院腔镜类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包发生缺陷率等情况。从人员、环境、物品、消毒设备4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工作质量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主要原因。采用柏??图及根据80/20原则进行要因分析。

1.2.4 制定对策并实施 根据二八定律(80/20 原则),确定消毒供应中心在护理工作上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品管圈活动小组每周进行小组开展活动情况讨论1次,充分发挥全体圈员的作用,尊重不同意见,科学客观的分析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对策。如在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管理,加强人员的分层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相关科室人员操作规范、岗位职责规范,制定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各个圈员掌握相应的流程和规范[8];一次性物品领用、存放、监管不合理问题的对策,在护理部的协调下改变输送方法,做到病区一次性物品由专人管理,时时监管、合理调配、按要求存放使用,避免一次性物品积压过期问题;腔镜类器械的消毒管理,科室管腔器械使用后立即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保湿处理,避免体液或隐血干涸后留存于管腔壁内致使清洗难度加大,降低湿包率;工作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制作器械对账卡,减少器械包差错事故和缺陷等情况的发生。

1.2.5 检查效果、标准化、总结经验 品管圈开展过程中将有效的对策制定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若对策实施无效,将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1.3 评价方法

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圈员分别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工作做了如下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圈员对全院46个护理单元的一次性物品领用、存放、监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一次性物品请领方式、物品存放环境、是否存在过期物品及周转使用情况等,圈员们共调查282次,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不符合一次性物品使用及管理要求的内容进行汇总并比较;圈员对腔镜类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工作质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腔镜类器械是否完全拆卸、目镜和光纤等是否以擦拭代替清洗、清洗用具的选择是否合理、多酶清洗液是否及时更换等8项内容,对活动前后腔镜类器械清洗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向手术室的手术间发放调查表,由手术室护士和医生对使用的器械包名称和出现缺陷的内容进行登记,圈员对器械包发生缺陷的例数、出现缺陷的内容进行调查,将活动前后的内容进行汇总分析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QCC 活动前后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情况比较

QCC 活动前后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不合格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71,P

2.2 QCC 活动前后腔镜类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

QCC活动前后对腔镜类器械清洗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58,P

2.3 QCC 活动前后器械包发生缺陷情况比较

QCC 活动前后对手术室使用的器械包发生缺陷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10,P

3讨论

品管圈的管理模式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品管圈的特点是参加人员强调领导、技术人员、员工三结合[9],充分发挥参加人员的专业所长和团队合作精神,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QCC 管理法的应用效果,不仅体现在工作效率和成果上,还能充分激发实施者思维[10-11],护理理念不断更新,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课题中小组成员工作质量控制意识明显增强,养成工作质量自查的习惯,人人都是质量管理者,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质控潜能和创造性思维,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圈员集思广益,运用品管工具科学分析主要原因,按照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标准提出解决对策,并检验对策的实施效果,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8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呈现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趋势,尤其是作为特定商品的专业化批发市场,成为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会聚之地,既为本地的商品生产提供了流通渠道,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产业链条延伸至加工、配套、流通等环节,形成了全链条协作,又在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实现城市与市场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是一项庞杂而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在市场的规划建设及布局发展上,却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循。

1科学的规划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南针

市场发展规划既是对市场未来发展所做的预测性计划,又是指导市场沿着既定的方向,不偏离发展轨道的控制性约束。在市场规划的编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市场发展前景、人口规模、区位优势、地理交通等综合因素,合理布局各类市场的位置和建设规模,保证市场的发展阶段与居民及社会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业态的设置和消费力能容纳的市场规模既不可太过超前,带来资源的闲置,也不能滞后于市场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

市场建设规划应当包括综合性发展规划和专业市场发展规划。综合性规划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居民需求实际,对主要发展的市场类型、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等进行宏观调控,合理确定商超、农副产品、日用消费等各类市场的规模和区域布局,控制总量扩张,限制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无优势市场的发展,做到定位准确,特色突出,与周边地区之间形成差别竞争力。专业发展规划是对专业市场的发展进行详细规划,对市场需求、发展规模等作出科学预测,明确预期目标和发展措施,指导各专业市场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尤其是对大型商业网点,要根据市场容纳数量和网点辐射范围,对发展数量、规模等进行严格控制,既要符合便民利民的消费原则,又要防止因过度竞争等掠夺性开发破坏商业环境。

2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大型市场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市场的发展,如同一个规模庞大、事务繁杂的企业,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就难以驾驭市场在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单体专业化市场仅靠其自发发展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分散经营也缺乏引导和运营机制,在市场形势把握、市场战略实施上处于劣势。因此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通过成立市场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市场组织的主体地位,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让市场主体在市场大潮中成长、发展,按公司化要求进行市场建设,以市场化运作赚取市场利润。

对组团发展的市场群,由于各市场(商业街)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如果彼此之间发展定位模糊,经营产品同质,容易造成行业的分散,不能形成集聚效应。而通过成立市场(行业)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各市场(商业街)的发展定位,有效引导资源的定向集中,调节市场资源的统一配置,使不同行业的同类网点各归其位。同时管理机构对经营业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倡导诚信经营,营造和谐的商业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3因市制宜的发展模式是市场繁荣发展的发动机

再好的规划市场,如果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就只能是一座矗立的风景,失去了市场建设的意义。商业模式的选择,如同战场上的兵法一样,只有适路才能赢得胜利。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在城市CBD,同业的集聚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以商流吸引人流对人流形成商流的反鉴。

市场发展模式,外显为行业构成,内化为市场所提供的服务价值。在模式基本固化为批发贸易的前提下,品质管理决定了市场的前景。规模大、辐射范围广的市场,对其进行技术化、信息化改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技术化严控品质管理,以信息化提高交易效率,才是现代市场建设的要求。

4高效的服务平台是市场提高交易效益的加速器

市场交易环节众多,市场信息千变万化,如何让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程序化繁为简,从烦琐的市场信息中过滤出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市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来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集中,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价格、供求、品质等市场信息变化也能及时地反映在信息平台上,给参与者决策提供信息指导。

对木材、钢材等以大宗货物交易为主的专业化市场,涉及海关、工商、税务、商检等多个领域,审批服务环节的分散容易造成服务低效率。而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税务、海关、金融、商检等功能进行整合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就可以缩短审批流程,实现“进得一家门,办结天下事”。

5充裕的资金是市场发展壮大的新鲜血液

第9篇

摘 要 目前,5S管理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现场管理的基础,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场管理应该如何借助5S理论来进行优化还是中国企业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本论文对5S管理方法的内涵及关键要素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5S理论在现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5S 关键要素 现场管理

5S活动起源于日本,它的前身仅仅是日本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的管理模式。5S管理是日本企业最独到、最成功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基础,它能够在生产现场中对人、机、料、法、环等五大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整及有效的管理。有效的运用5S管理理论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生产的安全性,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

一、5S的内涵及关键要素

5S是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这5个单词,因为它们的首字母都是“S”,所以统称为5S。

1.整理:整理就是要明确的分开要与不要的东西,不要的东西处理掉。它是进行现场管理的第一步。整理是要对整个现场所有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工位器具、工装夹具、模具、设备、工艺文件及记录表单进行分类,不要的要坚决的处理掉,需要的要定置、定位挂牌标识。

整理的目的是:(1)增加现场作业面积,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2)库房占用率减少,有利产品周转;(3)物品寻找的时间减少、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2.整顿:整顿就是人和物放置方法的合理化、标准化,是科学研究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整顿的关键是(1)科学地规划人的工作位置和工具设备的最佳摆放位置,使工人在工作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拿取到自己需要的工具;(2)使物品的摆放做到定置、定位、定量。

整顿的目的是:(1)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2)防止磕碰划伤,提高产品质量;(3)保障生产的安全。

3.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清理干净,把工具、工位器具、设备等擦拭、清理干净,消除工作现场的脏乱。清扫的关键在于:(1)明确进行分工,用自己的物品清扫自己的辖区;(2)对设备进行清理的同时,检查设备的状态,做好设备的点检。

清扫的目的是:(1)使现场洁净美观,增加产品合格率;(2)对设备进行点检。

4.清洁:清洁就是在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维持活动。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保持和深入。清洁的关键在于:(1)时刻保持设备、工位器具、工装夹具、模具等物品的摆放整齐、无灰尘;(2)工作人员本身的清洁,如:着装整洁、形象整洁等;(3)工作人员精神上的清洁。

清洁的目的是:(1)保持现场的美观;(2)保持现场良好的环境,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3)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5.素养:素养就是努力提高全公司员工的素质和修养,让员工们能够熟知公司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并养成自觉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习惯。素养是5S活动的核心,5S活动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先进的,但最终还要人去实行,因此,只有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有效地开展5S活动。

二、现场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现场管理是指用科学的、标准的管理方法对人、机、料、法、环、测等生产要素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以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运行,以达到高效率、低能耗、均衡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企业并不是花钱盖了厂房、建了生产线、招聘了员工、购买了原材料后就能够正常进行生产了,这些生产要素需要现场的优化组合后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现场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了生产的效率、产品的质量以及设备的磨损和能源的消耗。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5S管理在现场管理中的作用

5S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素养五项活动在生产现场中对人、机、料、法、环等五大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整及有效的管理。它作为现场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使企业的现场生产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具备良好的品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准时交货,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服务质量,极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如何开展5S管理

1.建立专门的推动组织

成立一个专门的现场5S推动小组,每个部门都要至少派出一名负责人员加入

小组负责现场5S推动的规划,并及时与公司各部门进行沟通,逐步完善5S管理。

2.推行标准化的工作方式

(1)强调系统的管理。即强调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做多少、数量多少。

(2)以品质管理为目的。即把顾客作为中心、领导表率、全员参与,还要注意过程控制和管理。

3.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员工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积极努力地配合现场5S的推广,使员工形成自己就是推广小组的一员的观念,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加快现场5S的推广速度。

4.注意利用五项活动的联系,逐步推动

整理是整顿的前提,整顿是整理的巩固,清扫是显现整理、整顿的效果,而通过清洁来持续保养并巩固之前取得的成效,通过持续的宣传和实施、总结与改进,使之上升为一种习惯,即修养,从而使企业形成整体的改善气氛,能够进入良性的循环之中。

总之,5S作为现场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使企业的现场生产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它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具备良好的品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准时交货,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服务质量,极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5S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管理人员只有运用正确的推行方法,持续的进行现场5S的完善才能建立起最适合企业发展的5S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崔立坤.试析5S管理及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商场现代化.2011(02).

[2]黎旗明.破解企业5S管理中的认识误区.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09).

第10篇

住院药房不仅是医院重要的职能部门,也是展现医疗水平的一个关口,无形之中也影响着医院的生存状态。故药房的管理是相当重要。

1人员管理

1.1药师技能。

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使药师如今的工作不再只是简单的调剂发药。而是必须集多种技能于一身,比如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分析药方,为临床提供正确和准确的用药等等。所以要定期对药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并让每一个药师亲自参与。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形式来打破传统枯燥无味的学习形式,让大家有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些知识,掌握这些知识。

1.2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肩负众人安全用药和为患者提供药物指导重担的药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医生风范,主动参与各项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品格的培训和活动。一个合格的药师,会视他人之需为己任,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心思缜密,恪守各项药师原则,紧抓药物品质等。与此同时,药房各个规章制度的健全是完成调剂工作的根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调配处方的正确性。职业不分卑贱,事情不分大小,住院药房常规工作较散碎,所以要及时对工作进行整理和汇总。温故而知新。

2药物品质管理

药物品质的好坏和是否合理的使用关乎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否乃至生命,因此,药房所有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药物品质的管理。提高和加强药物品质的管控,就是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负责,对患者生命的尊重。

2.1药物储存与管理。

要保证药物品质,首先要掌握药物的储存条件和保养知识。确保药物品质。一定要注意防火,避免潮湿,通风,另外也要按照分类存放的原则,从作用、功效、药品价格等各个方面来分开处理,做到“不压箱底,随手可得”的原则。

2.2一般药物管理。

按药物注射方法、特殊药品、危险药品分类摆放;每种药物根据其不同的药理功能进行分类摆放。同厂同药不同规格的药物进行分开摆放。

2.3特殊药品管理。

麻醉和精神药物的管理要使用专用处方签,且要有医师的签章。药物配发时,双人都要签名、并建立品处方登记册。交接班时,一定要严格做好交接班和使用消耗记录。另外,对于物和精神药物的申领,一定要有专人把控,专册记录,定期开对精神药物和物进行查对。发现问题应当立即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查处。

2.4贵重药品管理。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片剂单价1.00元以上者,针剂5.00元以上者列为贵重药品管理范围。贵重药品应定期检查有效期限,严防过期失效的药品使用于临床。值班人员必须每天进行查对,填写逐日消耗交班表,如有差错和异常现象,按医院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另外,要严格遵守贵重药物管理制度,防止假冒劣质药物流入。

2.5有效期药品管理。

对于药物效期的管理,要及时,认真。由于效期药品具有时效性,所以,购入时,要根据用量,有规划的购买。定时对药物的有效期进行排查,核查生产日期、过效期日期、外观等信息。药物有效期小于六个月的药物,要有专人专门登记在册,及时和临床沟通,做到能够及时安全的使用。如果短时间不用或者用的很少的药物,要做好记录,再退回药库。由药库方面进行退货处理,切实做到优化药房结构,保证需求,避免药物过度积压和过期失效。

2.6过期药物处理。

过效期的药物,坚决不能出售。在发放药物时,要认真仔细的核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对于过效期的药物,不可随意丢弃,要找出其过效期原因,并书面形式上报,等候处理办法的下达。另外,要专门设立一个不合格药物存放区,专人负责,并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和有关规定进行销毁。

2.7药物申领与验收。

首先,药物的申领,要有计划行。全面且适量,从而避免药物不足或者药物积压两种极端。所以根据药库工作时间安排,进行及时和合理药物的申领。然后,在申领的时候,一定要把好药物质量关。认真核查药物数量以及是否与申领单上的药物相符。避免不合格和不相符的药物进入药房。对于药物的验收,要有一定专业技术性,且一定要严格履行药物验收制度,按抽样原则进行抽样,所抽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验收时要有验收记录,而且准确无误。

2.8虚拟计算机网络,构建医院药房管理平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让对药房信息的统计和查询更加的方便和简单。信息资源的共享也更加简单容易。同时,对于药库和药房的库存数量一目了然,也简化了取药的过程,很大程度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让医院和药房之间的沟通实现了无延迟。也逐渐取代了药房纸质化,也间接为环保贡献了一份力量。也改变了医院人工操作的方式,使整个操作更加具备简单性和高效性。

3结语

第11篇

一、物流园区物业服务特点

目前,在管物流园区物业服务内容还是以四大基础服务为主,但呈现出与其他业态不同的特点。

1、客户多元

客户结构复杂且要求不同,且许多客户在园内有包装运输等环节;园内租户众多,多为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

2、秩序复杂

客户进出货物集中,容易造成堵车、交通事故,甚至损坏设施设备情况发生。

3、体系严谨

普洛斯、阿里巴巴菜鸟园、京东、中外运等品牌运营商,都有着其自有管理体系,因此现场服务除按照公司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外,还要同时接受业主方体系的监管和考核,因此物业管理服务工作都在严谨的制度体系下进行。

4、政府关注

物流园属政府消防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高,对消防安全货品存放、安全生产等要求极高,政府各职能部门检查工作频繁。

二、服务保障体系

公司通过标准化运营体系、人才建设和三级品质管理,为物流园区物业管理服务提供保障。

(一)标准化运营体系

首先是标准化。公司以2001年开始创建的由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构建的基础管理体系,2009年创建的“三级管理制度体系”和2013年创建的“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这三个制度体系共同构筑了物流园区物业管理服务的保障基础。其次,结合各园区业主方要求,共同拟订有针对性的物流园区物业管理制度,如《***物流园物业管理手册》,内容包含:总述、物业资料和文档管理、物业服务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公共秩序及消防管理、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环境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物业移交流程、租房服务和客户满意度等11大项40小项内容,涵盖了物业管理基本流程和物流园业态所要求的服务流程。

(二)人才建设和专业提升

公司在园区类服务团队和人才的建设和使用上,也形成了独有的经验。为培养物流园区类项目管理人才,在宏观上,公司专门建立了物流园区管理人才库,搭建了经理、经理助理、主管级别的三级人才梯队,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培训计划,为培养对象配备专门导师,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展全年跟踪。在微观上,公司对园区类项目开展共环节的培训,如治安维护、交通管理、沟通技巧、应急保障等。同时,片区不定期开展园区类项目经验交流,包括撰写理论和实践文章、参观不同类型园区等等,使管理服务经验不断得到提升。

(三)完善的品质检查制度

采取“公司三级品质检查体系+园区业主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

1、公司三级品质检查体系

公司采取项目“月度自查+片区季度核查+公司品控部季度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园区项目进行三级品质检查。其中,公司重点稽查各阶段整改提升情况和业主方要求落实情况。

2、园区业主方检查

园区业主方每季度均由其母公司或上级公司用飞行检查的方式,对园区物业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如普洛斯中国、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中外运等等,每半年均对全国物流园区进行巡回检查,检查后进行排名通报。

三、园区管理服务的两点经验

1、车辆管理:交通堵塞问题

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某物流园区,两侧毗邻招商局物流、中外运物流等多个物流园区和工业企业,西面北面均是断头路。由于园区业务量大,在工作日内大量货车、通勤车、私家车出入。特别是上午下午两个高峰时段,经常造成路口及道路拥堵,车辆长时间无法出入。解决措施:(1)调整线路将园区北门变成入口,东门变为出口,使两个出入口在一条道路上,并将车道改为单向行车,出行车辆全部采取左转,从园外道路直接进入市政大道,实现车辆有效分流。(2)高峰疏导在高峰时段,设4名秩序维护员在这两个高峰时段内进行现场车辆指挥疏导。在对园内行车线路进行了调整的情况下,使在园区出入口50米范围内行车顺畅。(3)交警协助协调当地交警部门,对园区周边道路交通进行治理,有效减少了相当部分非必要的车辆停滞。在以上三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该园区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保障了园区正常业务的开展。

2、工程改造:屋顶渗漏问题

由于物流园仓库结构特点,以及华南地区多雨的特点,普遍存在屋面渗漏水、包边脱落等问题,反复维修均未能彻底解决,影响了仓库的正常使用,此问题在多个运营商的物流园区均存在。针对此情况,2014年,粤华物业以增城某物流园为突破口,提出了在加装溢流系统的措施,得到了园区业主方的大力支持,在该园区共加装了350多个溢流口和50多个集中导流管。同时,物业服务中心制定防漏水巡查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每到雨水天时,服务中心都会安排工程技工到各仓库对库内进行检查漏水点并做好记录,待天晴时就安排修补,并在修补后跟踪修补效果。这一系列举措,基本解决了由于设计缺陷带来的渗漏水问题,也通过此园区的示范作用,在其它园区有效推广。

四、延伸:智慧园区管理

第12篇

2012年3月24日,城市信报记者应聘到岛城如家快捷酒店中山路劈柴院店,以客房服务员的身份卧底暗访,发现真实的内部服务质量和其倡导的“干净、温馨”背道而驰,让人大跌眼镜,最为突出的方面表现在卫生方面,比如:擦马桶、脸盆和杯子的抹布胡乱用;白抹布变黑了也不换;脏毛巾擦完马桶再擦茶具;任何地方看出有灰才擦,规章成空文;安全消毒间成了摆设,用具从不消毒;用过的毛巾又摆上架子。

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后,立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热议,基本上都是在表达自己对如家酒店的厌恶和不满。笔者也曾经在如家酒店消费过,看到这一消息后也很震惊,但在除了释放这些情绪之外,更多的还是想透过这一现象,和业界同仁探讨一下陷入品牌危机背后的品牌管理问题。

两根导火索引燃品牌危机

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失职、失误,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缺漏等,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被市场吞噬、毁掉直至销声匿迹,公众对该品牌的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等现象。“如家”酒店“毛巾门”事件生动诠释了这一概念,如不加以关注,必然会产生后面的结果,演变成更大的危机。

“麻痹心”导致“忽视细节”

名门意识,过于自信,忽略了细节管理。企业一旦感觉自身名气已很响,规模和实力已足够强大,在公众心目中已形成了很深的烙印,位置不可替代……这种心态一长,尤其在生意比较顺畅的时候,思想上就容易逐渐放松警惕,自以为是,甚至感觉飘飘然,即便个别环节出现了问题,凭自身壮硕的体魄、游刃有余的社会关系网络,也有足够的本事来消化任何问题。于是,在工作中,知与行不再统一,开始“偷工减料”,忽略必要的工作程序,寻找“捷径”,耍小聪明,做小动作,贪图省事,忽视细节,让制度成了摆设,这种不良思想和行为占了上风,服务品质紧跟着急速下滑。有什么样的因必结什么样的果,这类企业这种行为即便侥幸没被发现也只是偶然,最终的涩果肯定要自己来品尝。

“趋利心”侵蚀“品质文化”

小农意识,目光短浅,利欲熏心。在市场经济压力下,经营收入不高,日常运营成本太大,利润较

薄,于是在节约成本这一块,没有选择科学的方法,仅简单草率地选择了强压成本、忽略服务品质这条路,还自认为这种投机取巧、暗箱操作的方式别人不会发现,心想只要“茶具”外观看着明晃晃的就行了,消费者总不会拿着茶具去检测化验吧。恰恰就是由于这种“萌芽行为”没有被及时发现、阻止,才促使这种行为开始茁壮成长并广泛蔓延,难于控制,完全扭曲了公司原本倡导的“干净、温馨”的文化。这种片面追求成本、欺骗消费者的做法,一旦曝光,除了让人震惊之外,就是被人毫不留情地唾弃。

品牌危机滋生的负面后果

经济损失。危机一旦发生,不管当事者再做任何解释、检讨,有多后悔,公众也不会轻易饶恕,起码在短时间内不会光顾你的市场,观察处理情况和后效,多少也会有一个再接受的过程。尤其那些对公众身体健康安全产生影响的产品,公众往往是零容忍的,如医药、食品、营养保健产品等。一旦出现品质危机,极有可能一下子就激怒了公众,触及到他们的容忍底限,一下就会把它给抛弃了。

声誉损失。“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品牌是圣洁的,容不得半点污染,否则,在社会公众心里的光鲜形象一下子就有可能失去,品牌美誉度会随之迅速下滑,要想恢复声誉,重塑形象,绝非一日之功。

不能翻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舆论传播手段的助推下,品牌危机对持续发展的名企来讲往往是致命的,大家都熟悉的三鹿奶粉、三株口服液等,就是身边很典型的例子。那些造假行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产品,都为公众所不齿,如达芬奇家具的造假行为等事件,都属此列。大众的眼睛毕竟是雪亮的,任何“自作聪明”和欺骗行为迟早都会被发现。一旦事情昭然于天下,公众被蒙蔽、欺骗的感觉会立刻化为怒火,弃之如敝屣,唯恐避之不及,这样,就白白断送了企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消费者忠诚度,致使自己品牌难以翻身。

品质是造就品牌的核心元素

简单说,产品品牌就是公众认可的产品,并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益。“公众认可”和“口碑”这两个词,决定了要真正诞生一个名副其实的品牌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要想持续保持和提升价值更难。造就品牌的因素很多,有两个根基性的基本因素必须做到,这就是品质和服务。

过硬的产品品质是脊梁骨

产品是品牌之基,品牌是产品之本,产品就如躯体,品牌犹如灵魂,没有灵魂的躯体就是行尸走肉,反之,没有躯体的灵魂也无从依托。要想打造优秀的品牌,拥有过硬的产品品质是前提,一切其他的包装手段都是短效,长久不了。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培育民族品牌、做强民族企业”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伟表示,建立和培养中国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品牌,首先需要解决质量和信誉问题,在“优质优价”和“劣质低价”的按质论价中,商品的品质应该始终摆在第一位。

温馨的服务是剂

有了无可挑剔的产品品质,再加上臻于至善的服务,建立起友好的买卖关系,消费者往往更能投去青睐的目光,并心甘情愿用兜里的钞票来换取你的产品,促使你的产品美誉度不断攀升。“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往往不是只看重单一产品本身,还有购买的切身体验也很重要,你让他买的放心,用的舒心,他们自然就会自动自发地为你的企业构建起“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体系,公众广告信息不胫而走,你的产品及企业就会被更多消费者所了解和接受,品牌影响力随之扩大。

品质是品牌的根基

品牌是一棵树,要想使其茁壮成长,参天入云,成为业界标杆,靠的是不断地浇灌它、培育它,靠的是注重细节和务实精神,靠的是永不褪色的品质。

诚信是金,打造品质信誉

人的思维品质决定了产品品质。一是一,二是二,是什么就是什么,能做什么就承诺什么、兑现什么。投机取巧,丝毫的“坑蒙拐骗”都是行不通的。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一企业某项产品由于品质问题被客户退货,企业老板很是痛心,但不去反省自己做错了事,反而觉得浪费成本,于是便指示下属部门将这些劣质产品分批或零星掺合到合格品中以次充好,继续外销,客户发现后,很生气,一下子和其断绝了业务往来关系,当这些信息传播开来后,很多客户也都弃之而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企业便丧失了近50%的市

场份额,而企业员工效仿老板的行为作风,便都跟着不再进行产品品质控制了,最后,企业无路可走,只得选择破产。

扎扎实实做好品控体系,预防为先

品质问题一定要控制在提交给顾客之前,要保证流入市场的产品是合格品,一旦外部品质问题产生,不良影响就会迅速扩大。防范措施有二:

一是强化品质意识。企业发展离不开人,品牌保护也离不开人,人是品牌的缔造者,也是品牌的终结者。比尔・盖茨曾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这句铁铮铮、响当当的语言让他的员工都充满了危机意识,同时也让“微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海尔张瑞敏也提出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管理理念,有效避免了海尔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的心态,在商海披荆斩棘,稳健发展。微软和海尔如此庞大的企业集团对品牌还持如此之谨慎态度,更何况那些品牌一般的企业呢?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他们在企业各方面的观念和危机意识是品牌生存、发展的关键,所以说,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普通员工,都必须以负责人的态度,树立高度一致的品牌危机意识,一丝不苟,做好各自的工作,为公司品牌保值增值添砖加瓦。

二是将品质保证体系有效运行起来。品质是最为朴素的真理,离开它谈品牌等于零。目前很多国内企业搞品质管理体系认证,但据相关调查发现,为消除企业经营管理壁垒,近年来开展这方面工作的企业虽然越来越多,却越来越形式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又不当回事,几乎就是为拿证而拿证,套改其他优秀企业的品质体系文件,伪造运行记录,不求实效,有些不负责任的认证机构睁只眼闭只眼,彼此心知肚明不点破,只求有没有,不求真不真和有没有效,未在根本上有效支撑企业运作,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往往是导致企业品质管理效果很差的根本原因,然后企业不检讨自身行为,却反过来埋怨品质体系不管用,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凡是有志创立百年品牌的企业,一定要务求实际,投入必须的资源,脚踏实地开展好品质管理体系工作,保证体系运行的卓有成效。

服务能弥补产品品质“偶差”

一是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首先,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信息,将其转化为企业经营目标,并据此分解到各个部门职能中。其次,各个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目标,提供资源,采取妥善措施,付诸实施,确保目标实现。再次,要经常收集市场客户使用公司产品或服务信息,比如召开座谈会、调查表或者进行暗访等,尽可能准确测量顾客满意度,了解顾客意见和建议,不断进行工作改进。

二是基本服务要到位。增强信誉,一要产品硬、二要服务好。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为客户提供最起码的服务,这是企业要想活下去的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写在纸面上的有法律约束作用的“产品三包”服务,做到这个可以让客户买了你的产品后感觉放心。

三是服务要超值。企业想要不断培养顾客的忠诚度,超值服务就不可少,这可能没有写在纸面上,也没有人来强制要求,但这却会超越客户期望,更容易让客户感动。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和客户沟通,来了解服务差距,如服务态度、方式有没有问题,应如何改进,以此来不断改进服务措施和流程,优化公司的服务体系。

四是服务要延伸。客户已经很满意了,但作为企业在超值服务的基础上,仍然在竭力通过自身的努力,站在客户的角度不断思考问题,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务,不断给客户带来惊喜,比如为客户免费改良早期购买的产品,让客户用着更舒适。

周到的服务能弥补产品品质方面偶尔出现的问题。海尔的产品质量都没有问题吗?不见得,但它用品质中的售后服务弥补了产品质量上的不足,“五星级”的服务品质是海尔的独特定位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其他企业的服务或许比它更好,但也很难再在服务上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因此也只能在品质上提升自己。其实品质是品牌最根本的资产,最主要的因素,它是支撑一座品牌大厦的真正根基。

化危机于无形的措施

为防止由于品质问题引发运营风险,不管有没有危机,都应策划建立一套高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如图1)。

一是对信息处理要迅速高效。对品质管理信息加以“四必须”控制。第一,必须有机制和制度保障。设置专门的品质管理机构,从品质问题信息收集、识别和处理整个过程,构建、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流程,并强化监督检查和落实。第二,收集品质信息必须全面、准确。第三,必须对收集到的品质信息,主动采取“四不放过原则”,即: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责任人没受到处理不放过;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第四,任何品质信息的处理必须限定时间、明确标准,有监督检查部门全程跟踪,保证处理结果合格后方可向下传递。

二是要科学构建监察预警系统。第一,研究分析影响公司安全运行的关键项目内容;再运用统计工具(如控制图),构建预警系统模型,设置每项指标权重,描述安全控制标准,说明单项指标的安全报警范围。第二,动态监测这些指标的运行表现。第三,发现控制指标项目进入了报警范围,就要立刻引起重视,当无法用企业常规基本流程有效处理时,要由总经理牵头组织形成危机处理小组,启动应急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