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化学教学

高一化学教学

时间:2022-04-08 01:45: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化学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化学教学

第1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其他一切的前提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指出,即使是最好逻辑的形式整理好的最科学的教材,如果以外加的和现成的形式提供出来,在它呈现到学生面前时,也失去了这种优点。如果学习的内容是由外部力量规定他们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材是不会引起兴趣,也不能引起兴趣,只是用糖衣把材料包裹起来,让学生“正在高兴的品尝某些完全不同的东西时候,吞下和消化一口不可口的食物”。

在和高一新生的交流中,不经意间发现不少学生经过初三一年来的化学学习,非但没有对化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对化学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的心理。在他们一知半解的心中,化学物品是不环保的,甚至是有污染,有腐蚀性的物品。一些学生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都畏手畏脚,不敢做实验,老担心被腐蚀。

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是这样看待化学实验,那对化学科的兴趣根本就无从说起。对此,苏教版高中化学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初、高中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第一负责人王祖浩教授在高中化学课改的培训中专门指出,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不应当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相当有用的学科,化学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各方面好处。

二、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

纵观高一化学必修模块,其学习内容几乎是以前三年高中的全部化学内容,如果教师不认真理会新课标要求,就会出现任意拔高教学要求,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人为制造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紧张关系。高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

高一化学教材是依照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编排的,教材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如“胶体”,仅限于让学生知道会判断胶体、溶液、浊液和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从丁达尔效应、过滤等角度认识这三种分散系的不同,对于胶体的其它性质如电泳、布朗运动、聚沉等教材都以科学视野的方式出现,对学生不作过高要求。而且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虽然课堂上搞探究是轰轰烈烈,可学生一到考试就凄凄惨惨。

因此,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重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传统教学法也不排斥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教学法,教师要善于选取那些最有探究价值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探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探究。

四、正确处理好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关系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初高中衔接;策略

一、认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在课改理念下搞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分析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在课程理念上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性质上均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培养目标上均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2.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性.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1)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初中要求较低,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为“知道认识理解”,理解层面只包括“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而高中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增加了更高层次的“应用”,同时“理解”的层面也多于并高于初中,包括了“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和概述”等,即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初中要求较低,多为“认识”、“了解”、“感受”、“体验”、“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具体化.例如,要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对过程方法

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高中化学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化学实践方面,初中只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高中更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等,这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搞好初、高中的化学教学衔接工作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是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在课改理念指导下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衔接.

1.抓好知识体系的衔接.初中很多知识都是高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的基础.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燃烧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氧化、置换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酸碱盐电离平衡理论;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散系、胶体、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pH;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方程式计算;实验基础知识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等.对上述衔接性很强的基础知识,应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强调引领学生打牢基础.高中教学时应注意上述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进行复习和强化.

2.抓好教材教法的衔接.初、高中的化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以对话为场景的合作观和以探究为动力的学习观.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3篇

关键词: 高一化学有效教学学习兴趣基础能力科学与人文融洽

整个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总体格局是:高一重在基础关,高二抓好素质关,高三严把提高关。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一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可以概括为:激发学生兴趣,指导科学学法,抓好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入门,注重能力培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了发展的主体。笔者就如何实施高一化学有效教学谈几点探索与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与高一新生的交谈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虽在初三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然而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却不高,而且或多或少对化学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他们认为化学物品既不环保的,又有污染,而且带有腐蚀性。因此在实验室里就会经常出现学生做实验时缩手缩脚的情景。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第一负责人王祖浩教授指出,高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要告诉学生化学是一门作用巨大,对整个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的学科,而不要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化学对人类的贡献。例如:对化肥的认识,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使用化肥,可以使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然后教师向学生阐述如何合理使用化肥,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化肥并非有害物质,并非污染物,而是对人类影响重大的有用产品。多举一些此类化学有益的例子,可以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和自主性思维来主动获取化学知识。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并非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思维的独立性与创新性精神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

二、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掌握学法

有效学习是高中课改的主要任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教会他们怎么学化学。教学实践表明,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瓶颈之一,是学习观念和方法上的落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墨守成规,总是按照初中已形成的学习方法,把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原封不动地照搬到高中化学学习中来。然而由于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多而深,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不能奏效,结果使得成绩急剧下降。为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这也是新高考方案的重要指向。联想、总结、对比是思考的主要方式。

何谓联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各方面知识和事物的本质联系起来,同时扩大到同一类事物的过程就是联想。例如:在教学制取氯化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联想:(1)从制气的装置上可以联想到制取氯气、氧气、氢气,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制气装置的一般规律。(2)观察反应物,并联想到其它氯化物和其它高沸点酸可做替代物。这样的联想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设计出可以联想的知识点。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顾此失彼、漏洞百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归纳联结。因此,笔者认为在平时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广泛联想,深刻思考,在进行课堂小结、单元复习和综合练习的过程中强化训练指导。例如:卤族元素以氯为代表,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卤族元素的相关知识点联结起来。

内容零散、知识点多是高中化学特征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总结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总结来抓住知识的重点,掌握学习的规律。学生一旦学会总结,而且善于总结,他们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不断渗透上述思维方法的指导,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抽象思维的习惯,并能很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三、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抓好基础重视能力培养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学生在化学模块学习中的学分,一要看其考勤情况;二要看其在终结性的考核中的成绩和过程性评价中获得的成绩。

但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评价还是决定于高考。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发展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凸显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然而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难度越来越大,都有“解题难”和“没思路”的苦衷,这表明学生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碍。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构建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心理素质的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其也是一种能力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从高一就做起,运用于平时教学之中,循序渐进。具体的做法是:

1.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认真做好“讲、练、评”结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编练习题和测试题,而且要分出练习的层次,注意从多种层面多种角度多练学生易错、易模糊的知识点。

2.冲破思维定势的桎梏,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多种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教师可通过逆向思维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变形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变换信息的能力,锻炼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通过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法”,将一道题演变为若干题,这样就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3.教会学生解题技巧。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会解题,更要教会学生巧解题。例如化学计算,可以使用关系式法、差量法、估算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守恒法、讨论法等几种技能技巧。

四、有效教学的精神动力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高一化学教学中需要认真探讨与解决的问题。化学教育要实现科学人文价值,应处理好这样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求善的良好品质。如教师可以介绍门捷列夫、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及其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真正让学生懂得化学理论推断、实验证明的严谨性,结论的准确性,体验和感悟到“求真、求实”是一切行为的准则,感受到人性中“善”的一面。

2.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如介绍“燃烧学说”史料时,教师可以介绍有具有科学严密实验设计、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拉瓦锡;有无法打破陈旧观念而留下终生的遗憾的舍勒、普利斯特里;还有陷入“无人喝彩”深深寂寞的罗蒙诺索夫;更有人们对自然奥秘艰苦卓绝并锲而不舍的追求。所有这些都将激励学生大胆去探索实践,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以化学史来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学《钠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侯德榜制碱法等事例,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心。

4.充分体现化学的美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商。缤纷的实验现象、精美的结构模型,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欣赏、享受和感悟之中,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这是教师应该遵循的高中化学教学的认知框架。教师应有机地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和对化学实验室的科学探究紧密联系起来,拓展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百含.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第4篇

关键词:化学;新教材;教学感想

在新教材实施的情况下,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对新教材的教法要有更深一步的探讨。以下是我在使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

一、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

1.学科特点鲜明,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新教材学科特点鲜明,充分体现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编排上第一章便是“从实验学化学”,且每个章节中都安排了演示实验、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使化学学科特点贯穿全书。老教材也有实验安排,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实验习题。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注重于学生接受知识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新教材编排了“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将这些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的内容合理编排,强化了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功能,强化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如老教材中的“钠与氧气的反应”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先在教室里演示,然后是学生到实验室重复演练一次教师在教室里的操作。而新教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直接带到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材上的提问,亲自探索和体验实验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又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法时,教材编排了“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物质之间的联系及分类方法,而不是去死记硬背物质的分类结果。新教材中还编入了大量的实验和科学探究,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直至解决,于“自然”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2.利用多种现代表现手段,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适用于老教材的传统教学活动中,主要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教材采用多种知识的表现手段,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多途径的教学,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例如通过《图书馆中分类陈列的图书》图片引入化学物质的分类,再通过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学习物质的分类。通过资料卡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图片《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使学生增长了一些有关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常识。在上述这些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教学实践的实践者。新教材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性增强,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书本走向生活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新教材适当引入科技新闻、资料、照片等实例;又如,介绍材料的选用、饮用水消毒、海水的淡化,介绍未来金属钛、酸雨的形成等。总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二、目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使用新教材遇到的问题

(1)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甚广,有的知识还比较抽象,如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生不容易理解。

(2)新教材在使用时,教学内容的安排跨度大,联系紧,知识网络性极强,学生不易接受。

(3)新教材在设计练习时,例题较少,缺少必要的解题指导,造成课文、练习“两张皮”的现象。

(4)教师的观念和角色转换慢。新教材的内容与传统化学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变,所以教师的观念,授课方式也应改变。但由于长时间受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影响,教师一下子难以适应。

2.解决问题的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新课标就像是新教材的使用指南和灵魂,要使用好这本新教材,就必须先学好新课标。我们组织全体课组教师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收集有关新课标的资料,交流意见,互相探讨。努力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重视共同基础、提供多种选择、优化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并完善评价体系。

(2)重新定位练习的功能,搞好练习系统的设计,尤其是教学时注重练习与“课文”的交叉编排,避免在课堂上重演课文与练习“两张皮”的现象。同时我们还采用补充练习环节,增强练习的适应性,加大练习题的梯度变化,使之适用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尽量做到通过练习使所有学生的化学素养都有提高。

第5篇

关键词:高一;化学;新教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高一化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一)高一化学教材改革的目的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本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加强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高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核心,高中教育改革应运而生,面对社会和国家对高中教育改革要求,高中各学科都以不同方式对本领域内教育工作进行改革,高中化学新教材就是化学领域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二)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分析

针对化学教学改革所要面临问题,新教材的编写,凸显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新教材的整体结构,章节设置,知识点安插方式等都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考量。将化学知识与化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是新教材的特色,强调将学生还原为化学课堂以及化学活动的主人是新教材的亮点。新教材更加着重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1.新教材内容更易理解、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化学知识,通常是由抽象化学概念,复杂化学符号,繁琐化学反应方程式组成,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着重了对教材本身叙述方式的研究,新教材以一种更加简单明了的方式对化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将复杂化学问题简单化,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化学知识进行阐述,使学生可以轻松理解化学知识,并在文章中配合了大量图片,所以更会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新教材更侧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针对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了实验内容量。化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晦涩的特点,新教材恰恰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增加了实验项目内容,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反应方程式演变理解能力,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在学生亲手操作实验的同时,化学反应变化在学生手里实现,对培养学生化学兴趣也很有帮助。

3.新教材更加符合时展要求

“节能减排”是现在广为讨论的话题,新的化学教材也紧跟时代脉搏,对当代一些与化学有关时事问题进行了介绍,可以有效建立起孩子对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加强学生对化学重要性的

认识。

二、应对高一化学新教材特点的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的,加强教学方式调研

高一化学一线教师,要满足对学生的化学教学目的,实现利用新教材提高学生化学教学质量这一根本目标。就要求高一化学教师要明确高一化学的教育目的,加强对新教材教育方式的研究。明确教育目的,要求我们高一化学教师要对高一阶段的化学教育内容应该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相关知识所占比重进行掌控,这也就要求高一化学教师要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通过研究新教材,找到切实提高化学教育质量的方法。

(二)学生是课堂主体,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

高一化学教师,应该利用高一新化学教材的特色,将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利用实验、习题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切实加强学生化学能力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三、加强对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化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化学成绩方面,而应将化学教学目的放在对孩子化学兴趣培养上,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关化学能力训练,并予以化学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课下或者课余时间对化学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养成化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化学兴趣。

第6篇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 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 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詹海东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

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

关镜青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知识;高中知识;承上启下;衔接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

1.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

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他们中不少在初中成绩不错,上了高中感到很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也吃力,初中基础知识不扎实是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的变化。近年来,初中课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有的教学内容被删减了,有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虽然在新课改中高中的内容也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高中内容概括、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例如,初中学习物质的性质都是从身边的物质学起的――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碳单质等;还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酸碱盐的知识在难度、深度、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删除了有关溶解度的复杂计算,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另外,初中新教材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形象生动,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因为受到高考的限制,教师大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材难度反而比以前差距更大。

1.2 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练得熟,考试一般都能取得较好成绩,因此,学生乐于跟着老师走,较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在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典型、讲规律,注重培养能力。例如,初中化学很多时候会用“活动与探究”形式解决一些小的课题,有时会利用一个课时完成一个“活动与探究”,初中化学共有30个“活动与探究”。高中必修一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课题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没有时间去花一整节课去探究,这就在学习习惯上有了很大不同。

1.3 课时的变化。初中课堂容量小,课时充足,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巩固,不仅如此,最后中考冲刺复习时反复做了大量练习题,及时的反馈小结了每一部分知识点。而到了高中,高一周课时数4节,但是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致使课时容量大,进度快,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问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巩固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积压的盲点越多,既影响新知识的学习,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改衔接的教学

针对初、高中课程体系脱节的问题,如何破解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难题,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就成为高一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一的化学课,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异同,把握好教学的衔接,对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我以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2.1 坚持新课改理念的衔接。

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已接受了新课程理念,也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坚持课改理念不动摇,不观望,不彷徨,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按新课标的要求改进课堂教学,还要主动和初中化学老师进行适当的交流和联谊,尽快熟悉和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顺利完成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2.2 注意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均较差,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研究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难度、进度不要赶得太快,要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特别注意加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内容跳跃性大,抽象思维增加,起点的难度加大。高一化学教学与初中课程的设置,其总体学习目的是一致的,它的研究对象都是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化学变化的规律,但他们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初中偏重于化学的基础知识、一般性概念和最基本的化学变化,化学课堂学习的节奏比较慢,老师运用课堂的联系、口答、板书、讨论等的时间比较多,复习时间比较充裕,无形中养成了“慢慢来”的惯性。而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化,知识密度加大,不仅信息量增大,而且深度和难度也加大了许多。高一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孩提时代的痕迹,有着天真贪玩的习惯,进入高中面临在短时间内要容纳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少。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节奏的改变,逐步由慢节奏迈向快节奏,把握住整体学习的进度。比如物质结构中的离子键、共价键概念及电子式表示等内容都比较抽象,就要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表1 教学内容详解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详解

1、化学用语

(1)按1-18号元素顺序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2)增加元素化合价的概念、高中学习所需的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记忆,训练化学式的书写技能;

(3)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复习与训练。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学习,能熟练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根据元素的电子层结构,进行元素性质的初步判断,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

(3)增加物质形成中电子转移的观点,并能进行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学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从电子转移的的角度分析物质所发生的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关系

(1)学习电离概念,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并能进行判断,完成物质的分类教学;

(3)在复习具体的酸、碱、盐的基础上,总结出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学习溶解性规律,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1)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基本操作的复习和高中所需基本操作的学习;

(2)实验技能的训练:除杂与分离、离子的鉴别、探究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方法、物质贮存和实验操作规程。

6、化学计算能力

(1)基本化学计算原理复习(含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和简单的溶解度计算);

(2)常见的几种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能。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要求介绍

(1)高中化学学习与初中化学学习的不同

(2)学习高中化学的心理准备

2.3 确保教材体系自然衔接。

处在初高中教材不统一的阶段,面临选用的教材版本不尽相同,教材的编排迥异,甚至相关知识在不同阶段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教材上教学内容不衔接,部分内容初中没有强化或一笔带过,高中却陡然要求很高,所以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异同,利用初中原有化学知识,将其引导和应用到高一化学的教学上,有意识地将有关知识连接好,衔接好,就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初三学教材只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介绍给学生,并不作重点要求,学生的掌握也较肤浅。高中阶段要求多角度认识和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其主要要求有:一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二是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初三的“得氧失氧”观点过度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再上升到“电子转移”观点,这种思维的变换,使概念不清的学生感到更加困惑以至无所适从。因此高中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初三的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上升到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复习元素化合价升降与原子或离子的电子转移关系,并上升到从电子转移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要在初中掌握物质溶解性的基础上,高中要求熟练掌握《溶解性表》,并在相关章节适时补充硅酸盐、亚硫酸盐、金属硫化物、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的溶解性,进而解答有关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等问题。另有关元素化合价与和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初三已不作要求,高中阶段应在相关章节对此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在结构的层面对物质性质进行深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力求教学方式连贯一致促进衔接。

初中课改中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重视科学探究的指导,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较多。而高中阶段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初中课改强调与生活实际结合,而高中教材则注重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上的训练。如果按照考试来评价,“课改生”不占优势,解题能力相对而言不是很强。因此,大多数高一新生认为高中化学课程太难学了,有些学生常常感到上课听不懂。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继续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作法,尽可能留时间给学生练习和复习,消化新的课本知识,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读课本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帮助,搞好查漏补缺,特别要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新奇感和兴趣感,保护和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学习差的同学多鼓励,备课时想到他们,讲课时针对他们,对他们多进行拉、帮、带的教学方法。

2.5 夯实基础知识衔接,实现化学平稳过渡。

要注意循序渐进,设置合理的台阶进行过渡,通过教学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切不可高难度、高速度地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补缺漏和做好与高中教学的接轨,实现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选择必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衔接是合理而又必须的。在教学中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要突出知识、方法、心理的三维目标融合的原则,做到将知识与技能的补缺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建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方法、心理各方面都做好衔接。以下内容和教学建议仅供教学时参考,各位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时补充和相应调整,并将三维目标融入其中进行教学(见表1):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好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这个学习台阶。通过衔接教学使学生复习和强化那些对高中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为高中学习作好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更好的实践高中课程,应遵循心理转变、由浅入深、习惯养成等规律,一开始不拔高、扎基础,循序渐进,注重过程性的学习指导,多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这门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龚丽洁,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 (4 ) :102- 105

第8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仍是一个热点话题,在此,本文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谈一些认识。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反思

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化学实验教学未能摆脱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使得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这样的实验教学有两大特点:其一,实验大部分是演示为主,约占实验总数的80%以上,其二,实验教学以验证性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按“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教学的。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但在这些过程中,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因已掌握新知识而在实验中缺乏新奇感的负效应,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大于主动,学生在实验中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询问和尝试,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是求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优劣的标准也主要是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较少得到锻炼和培养。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而且这种情形与我国目前大力推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只重结果,也不只是进行单一的智力的培养。以此指导化学实验教学,将会发挥它应有的强大功能,完成化学实验教学育人的任务。

二、更新实验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

1.确立实验教学的价值功能,拓宽实验的教育性。

杜威曾提出“任何知识的学习,既是为某理论提供依据,又是创建和形成新理论的素材”,杜威的这种教学思想促使我们去重新认识化学实验教学价值。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达到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目的,体现新课程中三位一体的功能。

2.切实关注学生,体现学生的全体性。

新课标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对每一个阶段学生的发展应达到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学生的体验、体会、感觉、经历。要想把新课改的观念落到实处,就应在具体教学环节上时时提醒自己:真正关注学生,想他们所想,给他们所需;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多元智力水平,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指挥下的“机器人”。

三、重视运用“发现法”探究实验过程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发现不仅限于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布鲁纳的思想启发我们处理化学实验教学时不是直接给结论,而是先引导学生观察,再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或分小组讲座后解决问题,最后概括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多元智力,再通过多元化的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这种发现问题,推进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四、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想法与措施

高一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化学实验能力是随着学习化学的深入而逐步提高的,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及要求也是应有阶段性。高一学生只学习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少数典型的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缺乏系统性。因此对于高一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除了要树立上述的实验教学观念外,重点应放在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上,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的实验习惯。

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喜爱比责任是更好的教师”。化学实验具有机动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创新精神,但是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与教学,使化学实验的“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正在降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当然不仅是化学实验造成的,但如何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使之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2.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探究性实验通常的程序是“实验问题讨论”或“问题讨论实验结论”,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生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

第9篇

关键词:情境;化学教学;情感教育理论

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体系。本文根据情感教育理论,研究如何在高一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情境设置以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1 情感教育理论

1.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

以马斯洛(Maslow·A·H)和罗杰斯(Rogers·C·R)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学习”,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 [1]。

1.2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Cyxomjnhcknn·B·A)提出教学过程的动力乃是“强烈的学习欲望也就是在掌握知识或完成实际任务的每一具体阶段上,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满足感”,这种学说即是情感动力说[2]。

1.3 斯卡特金情感教学思想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CKaTKMH·M·H)对教学中的情感功能进行了理论探究。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如何,取决于学生参加活动时的情感气氛,只有积极的探究活动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3]。

2情境创设策略

情境的创设应该为主题服务,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理解当中的部分事实和现象,并留有思考的余地;情境的创设要尽量真实、形象和生动,激发学生直觉的情感体验。

2.1 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热点新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媒体,将热点新闻和化学知识相结合,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回归课本。

当然,此类新闻的引入并不是要让学生感受事故带来的恐慌,而是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不可或缺性,知道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后的紧急处理方法、救生方法以及如何挽回损失和应对事故造成的后果。同时,还可以结合化学事故新闻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社会责任感。

[例1]京沪高速氯气泄露事件(必修一:4-1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引入新浪网新闻视频]

[教师提问]从新闻片段中,你能够获取怎样的信息?假如当时你就是村子的人,你怎样做?为什么?

[聆听学生的意见]

[继续新闻播放]事后专业人士说:一旦发生氯气泄漏时,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可用湿毛巾捂住眼睛和呼吸道,应该向上风地势高的地方撤离,千万不要顺风跑。

[教师提问]为什么专业人员会这样说?

[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入氯气性质的学习]

[例2] 广州珠江河段金属钠“水雷”事件(必修一: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引入广州日报2001年新闻]广州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六个来历不明的铁桶漂浮在水面上……

[老师提问]从新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信息?你对其中的那些信息感兴趣?有疑问?处理这些危机不仅仅是化学家的责任,当你学习了化学后,你的处理方案怎样?

[聆听学生的回答]

[分析、引导]

[引入后续报道]怎么处理漂浮在石溪涌内的这几桶金属钠,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

[老师提问]你从消防人员的处理方法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请你根据新闻中得到的信息,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在实验中你应该注意那些操作?请在你的设计方案中体现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钠和水的反应]

2.2 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再现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例3] “滴水生火”(“吹气生火”)实验(必修一: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讲述过氧化钠性质的时候,我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的化学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设置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3 利用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密切相连,营造令学生跃跃欲试、寻根问底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助欲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例4] 月饼包装中的脱氧剂(必修一:2.3 氧化还原反应)

我鼓励学生带月饼回课室,用手感觉脱氧剂温度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并在课后完成了探究性实验“独立月饼包装中脱氧剂成分的探究”。

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发掘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资源,设置相关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投入体验,并给予适当的支持肯定;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及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情感的力量——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第10篇

关键词: 基础教学; 弹性教学; 二度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17-01

化学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可以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化学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学习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的必要基础。教师在设计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活动时应努力再现化学基本原理的发现和推导过程,重视在相关物质性质教学中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

面对新的课改方案如何搞好高一化学教学是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高一化学必修课程是为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化学课程,要让每个高中学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化学素养。高一化学必修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还要能为学生在高二高三阶段学习化学的其它模块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因而做好高一化学必修课的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我认为在实施高一化学必修课教学时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防止盲目拓展教学内容

纵观高一化学必修模块,其学习内容几乎涵盖了高中的全部化学内容,更注重知识的宽度,如果教师不认真理会新课标要求,就会出现任意拔高教学要求,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课程进度滞后,人为制造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紧张关系的情况。

高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高一化学教材是依照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编排的,教材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

当然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实施化学教学时要适当注意教学的弹性要求。所谓弹性要求就是教学中在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好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基础上,有条件的结合学生实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弹性增补,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但这种弹性教学并不是随意对所教内容进行拓宽、加深,前提是要在加强基础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上作适当的拓展,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过难,而且拓展也不能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二、正确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加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无法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教师要重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各种传统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无所谓优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正确处理好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关系,防止出现弱化学生实验的现象

高一化学必修课程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没有像旧教材那样在教材后面安排专门的学生实验,这是不是认为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安排学生实验呢?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实验既浪费时间,又耗损精力,不如一概改为教师演示实验,这样既方便又省事,这是违背新课标的精神。要知道新课标不是弱化学生实验了,而是对学生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一化学必修课虽然没有在教材中安排学生实验,但并不是没有学生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对教材中有关实验的栏目要进行深入研究,要确定好教材中适合学生做的实验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正确处理好知识科学呈现方式的关系,积极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开发”

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专题式的模块结构,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不强,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许多逻辑思维上的不便,许多学生反应“一学就会,一用就混”,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例如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这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本节知识的呈现方式不是像旧教材那样以元素周期律理论为主要线索,而是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为横向分类,并作横同比较,突出物质的性质特征,这样的知识呈现方式很容易让人感觉凌乱,学生找不到学好这些知识点的方法,易陷进死记硬背的泥坑。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开发”,以更加科学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各知识点,教会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要实现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必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科学、激励、开放的总结,使学生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乐学、肯学,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1篇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xxx和xxx老师、xxx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xxx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xxx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xxx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xxx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xxx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xxx和xxx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

xxx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xxx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

第12篇

初中化学教学是为高中化学教学进行铺垫的基础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还有待完善,经常导致高一新生难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导致高一化学教学的质量较低.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以求能够让高一新生快速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谈些体会.

一、影响高一新生化学学习的因素

1.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不到位从当前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并不到位. 首先,初中化学只是为了给高中化学进行铺垫,其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拥有多么强的化学能力和化学基础,而是让学生逐步了解化学、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这种课程设置的理念就决定了初中化学的内容相对基础,远远无法与高中化学所包含的知识难度相提并论. 这就表示,学生虽然能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却不一定能够快速适应难度更高的高中化学,并不能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获得快速提高. 其次,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从主观上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同时,由于高中化学学习难度的显著提升,学生没有相应的能力快速适应新的教学内容,也就无法在高一时期高效高质地进行化学学习.

2. 教师不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高一新生的特殊性,也就是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的变化,没有注意学生面对的新的学习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高一教师只是将工作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没有通过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也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和意识进行有效的疏导. 因此,高一新生不但无法获得教师的关怀和帮助,还需要直接面对学习难度更高、知识体系更难掌握的高一化学课程.

二、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的方法

1. 加强知识巩固和复习从根本上说,导致高一化学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较差. 一方面,初中化学内容相对基础,知识理论并不过于抽象,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低,而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深奥,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直线上升. 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特别是长期从事高三化学教学的教师,其对于高一新生的能力预估错误,导致化学教学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因此,要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学习效果,教师就应该巩固学生的初中化学知识,不仅要针对初中化学的知识理论,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有效的化学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化学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探究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顺便引出中学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在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深刻认识的同时,复习初中化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只需让他们记住升失氧化还原剂,即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还原剂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对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反之亦然. 顺便探究一下四大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初中知识得到巩固,同时高中知识也得到了复习和升华.

2.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关怀与引导,要帮助高一新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更为关键的是,教师需要明确的是高一化学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环境,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的高一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不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开展教学. 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现象和具体的化学变化.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来印证自己的推测.最后,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能够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快速适应高一化学的内容和难度.

总之,高中与初中化学具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经常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导致高一新生的化学工作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明确高一新生化学教学的难题,并在实践中总结与交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同时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氛围、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动高一新生化学教学的发展,引导高一新生更有效率的学习,大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