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技术

时间:2022-07-07 19:48: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玉米种植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玉米种植技术

第1篇

 

1合理选种

 

1.1深入了解当前市场所需的玉米

 

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玉米品种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对玉米品种的实际需求,着重、科学、认真地研究玉米的实际销售状况以及各类玉米种类的市场回收行情,进而对玉米进行科学选种,并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种植技术的推广。

 

1.2详细分析玉米种植地的土壤情况任何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会受到其所生长的土壤和日照情况的影响,玉米也是一样,土壤肥沃与否、日照热量充足与否都严重地影响着玉米的生长。一般玉米的生长周期越长,产量必然会增长,质量也会提高,同时质量的稳定性也会增强,也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此外,其产量与其生长还受到种植地块的湿度、温度、酸碱度及土地坡度等的影响。

 

1-3针对当地病虫害情况合理选种为合理地选取玉米品种,保障种植效益,需要对当地一些已经遭受病虫害危害的玉米品种进行研究,选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从而解决玉米种植品种遭受病虫害的现象,以免在玉米种植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上遭受损失。

 

总之,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优质的玉米品种能够在一定基础上提高玉米的产值。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一定要选择颗粒丰满、抗干旱和病虫害抵抗力较强的玉米品种,从而达到提升玉米产值的浦目标。麟,优质的玉米品种在提高玉米成活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娜[步提高玉米的产值。优质的玉米品种自然灾謝,损失也会相对跡。

 

2合理栽植

 

合理密植对于玉米的生长尤为重要,过密或者过疏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农作物营养吸收不全面,进一步抑制作物的生长。首先,需要依据具体种植土壤的肥力和土质进行科学的种植。针对土壤肥力比较高的地方,可以适当密植;土壤肥力比较差的地方,则必须适当稀植。同时,还需要根据所选玉米品种自身的种植要求来合理栽植。此外,在合理栽植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土地中土壤的具体承受能力来进行合理密植。

 

3科学施肥

 

土壤肥料对于玉米的生长至关重要。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其不同生育时期应选择增施不同类型的肥料,以满足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具体施肥应遵循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要养料、磷肥为辅助养料的原则。在具体的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配比的科学性,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相互间的比例,与土壤成分、温差及施肥方法的不同等有着紧密的关系。

        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程度存在不同,简单来说,玉米幼株对于氮的吸收量比较少,待玉米到了拔节和开花阶段,对氮的吸收量达到50%以上,在玉米灌浆的生长时期,对于氮的吸收量相应减少,一般在40%左右。而玉米对于钾元素的吸收,在授粉过程中为50%以上;在灌浆高峰期的生长阶段,玉米吸收的元素全部是钾元素。此外,在具体施肥过程中,必须注意施肥方法要科学。在给玉米增施肥料的过程中,应深施基肥,以保证玉米幼苗期和生长后期的稳定性;科学选用安全合理的原料作为种肥,不断满足玉米种子发芽阶段和幼苗期生长的不同营养需求。与此同时,需要分层次地合理施用追肥、孕穗肥、花粒肥及叶面喷肥等,最终保证玉米在其生长阶段中的不同营养需求。

 

四、田间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时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1)定苗、间苗:掌握“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定苗一般在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一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如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目标是:攻秆、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使植株整齐、茎节粗短、叶片宽厚,根粗量多,雌雄穗发育好。

(1)水肥管理: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 50克 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喷施。玉米从拔节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缺水,发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秃顶、缺粒或空秆,所以这时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为害的危害期,都要喷施500—800倍敌百虫或杀虫双+Bt粉混合喷施,防治玉米螟。

(2)中耕培土:为防止土壤板结,消灭杂草,提高根系的生长机能,促进根系的多发和深扎,穗期要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培土。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

3、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此期是决定有效果穗数,每穗结实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主要抓适量补肥(尿素10公斤)、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积水缺氧伤根。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秃顶。

五、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培养技术

一、玉米的种植技术和推广

1.选择优质土地,整地要精细

玉米的生长环境需要优良的土地,而且这对玉米种植也非常重要,进行土地的选择时,要选土层深厚的,通透性较好的,平整,质地疏松的土地,这些因素对玉米的种植与生长都十分关键,只有在达到标准要求的土地上进行种植,才能使玉米更加旺盛的进行生长,并要有足够的空间来让玉米进行更好的生长;另外,在种植玉米前,要做好整地的准备工作,这对玉米生长特别重要,由于玉米有发达的根部,能深入地下,对土地深处的养分也能进行吸收,整地是使玉米能生长的更好;把土地中的养分调整均匀,创造良好的玉米生长环境。

2.选择玉米种子

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主要考虑到土地的适度,软硬程度及酸碱度等诸多因素;由此看出,只有达到较高的稳定性,生命的周期也很长,这才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有更大作用。

二、培养玉米生长的技术

1.如何处理玉米种子

在进行玉米种植前要对其种子做相关处理,必须把残粒,病粒,种子中的杂质,发霉的种子等筛出,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非常高,这才能更好的确保种出的玉米有较好的产量与质量;在在进行种植玉米种子前一周要晒种子,提前三两天拌好种衣剂,因晒过的玉米出芽率高,并且苗出的也齐。

2.提高种子的播种质量

运用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对种子的播种质量特别重要,在播种过程中要依照当地的土地质量与气候环境适当调整播种的时间与过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应用机械进行播种种子,这有利于提高种子的播种效率。

在种植玉米时要进行因地因时的播种,种植玉米的关键就在于种子的播种,在播种玉米之前需要准备好各项种植工作,加强对玉米播种时的播种数量,深度以及播种的方式等;第一,在种植玉米时要依照该作物的适宜生长温度,选择适宜的天气与季节,对土壤的种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分析;北方地区进行玉米种植的最佳时期是在土地中水分含量充足时来播种;第二,选择适当的玉米种植方式;通常播种玉米都是利用机械与人工,在北方的平原地带多以机械播种为主,这能提高播种的效率,降低农民的工作量,减轻了劳动负担,便捷方便;如果是山地或丘陵,就不能应用机械来进行播种,因地形原因机械操作困难,这种情况下就要选择人工进行播种;第三,根据种植玉米土壤的具体情况,种子的大小及生长的条件因素等,在播种时必须注意其播种的间距与深度,通常玉米进行播种的标准深度是在四到六厘米。

3.合理科学的密植

玉米种植的远近距离也有一定的科学性,调整好种植种子的距离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按照雨水量与土地质量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调整好种植的距离;如果是雨水量不足的地区在播种时就要稀疏些,而雨水充足且土壤丰富的地方就要把播种的种子加大其密集程度,距离近一些,针对同一品种的种子来说,若是种植的地方不同还需要对其种植进行相应的计算。

4.定期对作物进行合理施肥

每一种农作物都需要化肥,然而在进行施肥时还要把握好肥的用量,还要选出适合作物的肥料;比如有的地区需要基肥,磷肥,氮肥等;同时在进行肥料的使用时,还要依照科学方法来合理施肥,为符合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对花粒肥,提苗肥,孕穗肥,叶面肥必须进行合理科学的分层施肥。

5.及时灌溉作物

玉米作物的种植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有所不同,种植玉米要求水分必须充足,在玉米进行生长过程的全部生命周期内都离不开水分的需求,因此种植玉米的农民必须随时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还要对作物进行定期的灌溉;玉米作物在整个发育阶段中,必须要及时灌溉相应的水分,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玉米对水分的需要就更加大了,特别是在作物的大喇叭口阶段,对水分的要求非常敏感;若是此时在赶上干旱的生长气候作物就会出现缺粒秃尖的情况,这对玉米的产量有着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对作物施肥两次才是最合适的,第一次施肥是在农作物的大喇叭口的阶段,这是避免作物出现“卡脖旱”的情况,第二次施肥是在作物的灌浆时期来进行施肥最为适宜,这个时期的玉米作物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这个时期种植玉米作物的工作者必对玉米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随时的观察,及时了解玉米生长情况,如果玉米作物有水分不足的迹象出现,就能对玉米作物进行及时灌溉来补充其所需的水分。

6.对农田进行科学的管理

对农田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玉米作物的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作用,玉米作物在进行生长过程中不单要有充足的水分与肥料的供应,还要求农民对农田生长的杂草等进行及时的清除;认真对作物进行施肥,防治病虫害,进行中耕除草,在田间做好定苗间苗等的诸多工作任务,把这些田间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这样才能确保玉米作物产品的质量与产量的提升。

三、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

我国的粮食产量当中玉米占有重要的比重,这不单是由于玉米作物与大部分土地的质量相适应,而且它更是相当重要的工业原料与饲料品种的供应资源;畜牧业的养殖中几乎都需要玉米来充当喂养的饲料;我国的农业年年在玉米行业中收入都非常可观,并且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使我国农业的玉米能有很好的未来与发展前景,必须要提高对玉米种植时的生长特性与细节问题加以重视,共同努力把玉米行业的发展越做越好。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的玉米种植在现代的发展前景良好,只要相关技术人员对玉米种植进行精心的培育与呵护,在玉米种植的行业里我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因此提高玉米的种植技术并对其进行推广应用,这对玉米质量与产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培训农民进行科学种植玉米,推进玉米种植行业能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琴.浅谈玉米种植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6(13):113-114.

第3篇

一、隔离种植

甜玉米不同品种及与普遍玉米之间,种植间隔距离要达400米以上,否则串花授粉,产生的籽粒都是普通玉米的胚乳,导致产品不甜,影响质量和销售,如空间距离不够,应错开播种期保证花期相隔30天以上。

二、整地

由于甜玉米(特别是超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所以要精细育苗,在种植时要精细整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20~30cm,结合耕翻施足基肥,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酸钾20kg,硫酸锌1~1.50kg或玉米专用肥20kg作基肥。

三、品种选择

选择种产量高,生育期中等,鲜籽粒含糖量16%以上的品种。

四、种子处理

玉米在播种前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1、晒种。将选出的种子在晴天中午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翻晒2-3天。

2、浸种。一般采用冷浸和温汤方法。冷水浸种时间为12-24小时,温汤(55-58℃)一般6-12小时,也可用25公斤腐熟人尿兑25公斤水或沼液浸种12小时,另外也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微量元素浸种12-14小时。注意:浸过的种子要当天播种,不要过夜;在土壤干旱又无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不宜浸种。

3、拌种。可以用农药拌种如50%辛硫磷乳油,每公斤种子2.5ml辛硫磷乳油,也可用微量元素如“傲绿”牌营养素拌种,每公斤种子4-5克营养素。包衣种子无需浸种和拌种。

五、适时播种。根据市场和气候确定播种期,大面积种植时应分期播种。

1.分期播种

种植甜玉米主要是在市场上出售鲜嫩果穗或供应工厂加工罐头食品,这与种植普通玉米完全不同,同时,甜玉米采收后不能久放。因此,种植甜玉米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量和工厂的加工能力、订单进行分期播种,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

2.精细播种

每穴3~4粒,下种后应及时覆土并精细平整畦面,播种深度比普通玉米略浅,一般覆土4cm左右即可确保全苗。

五、种植密度。甜玉米完全是一种商品,因此,要注意果穗的产品特性,不能单纯考虑单产。果穗是分级收购的,尤其用于出口或加工用的,要尽可能提高1、2级产品率,要依据商品要求、经济效益的大小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尽可能在单位面积上有更高的经济收入。在一般中等肥力土壤。以4000株/667m2为宜,早熟品种可密些,晚熟品种可稀些。

六、田间管理

1、苗期。及时追施苗肥,促进早生快发。在移栽后5天,亩用稀粪尿20担和尿素6公斤淋施,促进根系生长,为高产打下基础。

2、拔节、成穗期。促扎根和平衡壮秆,争大穗,防空秆和倒伏。8~9片叶时施拔节肥,亩施尿素14~16公斤、氯化钾14~16公斤,并进行中耕培土和适当灌水,促进气生根生长。在大喇叭口期(约12叶)施攻苞肥,亩施尿素8~l2公斤、氯化钾8~12公斤。

3、果穗成熟期。此期要确保安全授粉,养根攻粒,防植株早衰。为此要做好清沟、防涝、抗旱工作,遇连续阴雨、干旱、大风天气要辅以人工授粉。散粉期根据苗情增施壮粒肥,亩施尿素3~5公斤,确保能延长绿叶功能期,使籽粒灌浆饱满,增加果穗鲜重。

4、虫害防治

抓好苗期害虫和中后期玉米螟的防治。为了防止食物中毒,在中后期要慎用农药,授粉后要用生物防治虫害,尽量少用化学农药,决不能用残效期长的剧毒农药。防治地下害虫每667平方米用3%米乐尔颗粒剂5公斤,混细砂在播种沟撒施;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枵用杀螟杆菌、白僵菌粉等灌心叶。药剂防治在抽雄前花叶率达10%时防治为适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10~15毫升灌心,防治效果达85%以上,可兼治玉米蓟马。用菊酯类农药制成毒土、或稀释液灌心,效果也较理想。

七、适时收获

第4篇

摘 要:我国做为拥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国,玉米不但是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用科技种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更能优化品种,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于玉米的产能的需求。

关键词:玉米种植;经济收入;优化品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98

玉米作为农产品中主要农作物,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无论是作为粮食加工,食品应用还是经济价值都在市场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玉米种植技术将多种农作物种植方法植入到玉米种植技术中,利用农药包衣技术,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市场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有效的优化了玉米品种的更新和产量的提升。与此同时,良种补贴惠民政策的出台,也更大的促进了农民在种植玉米领域的积极性,推动了玉米种植的产业化,也推动了玉米加工的产业化。

1 现代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种植的融入,高产量种植技术是经过科技人员不断研究探索,及试验创造出的科技成果。为了达到市场上对玉米的需求,就要在玉米的种植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代的科技种植技术就是在传统的栽培技术上加以创新和研发演变而来的。中国的科技种植技术发展要比国外的时间短,这就可以在分析我国的土壤环境,气候温差,水利灌溉的同时,借鉴国外的种植技术及经验来研发自己的玉米种植技术。国外的先进机械化种植,正是要进行改革吸收的新技术。

1.1 科学种植

以往传统的人工作业,不但浪费劳动力,而且对于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也是一种负担,会因人力不足而错过最佳的播种时间,造成产量损失 。现代科技种植技术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即省时又省力。机械作业远比人工作业在播种的准确率上高出很多,也解决了农村因劳动力不足矛盾。玉米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玉米存活率,也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1.2 良种优化

想要达到玉米产量上的提高,不但要有先进的种植技术,还要有好的籽种。玉米籽种的不断更新,得益处我国一直在玉米品种上不断的试验研发,良种优化也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温差也有区别,所以在籽种研发上就必须结合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因素,水利等多种条件来因地制宜地进行籽种优化,以确保玉米在不同的地域环境里正常的生长收割。据调查显示,根据地域不同所研发的玉米品种在产量上都有一定的提高,这是因为针对各地的土壤成分结构的不同,开发出了适合在其环境下生长的玉米新品种,科学的选择适合本地区高产,抗病能力强的杂交品种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种植效果。生长环境不同,就要选择适合当地所有条件的种子来进行种植,要敢于尝试,更要敢于走在科技的前沿,只有这样,科技种植才展示它真正的意义。

1.3 技术管理

种子与人一样需要呼吸,如果土地没有湿度,没有了较好的通气性,种子的营养也跟不上去,要种子保持良好的生长过程,就需要有深松蓬软的土壤,为玉米后期扎根吸收土地营养做准备。在这一点上,秸秆还田是一项不错的技术选择,即蓬松了土地,又有了有机肥料,还解决了到处烧荒的混乱局面。在后期的管理中,水与肥是2个主要因素,如果在有机肥料充足的情况下,加入少量的化肥,科学配比,这样对玉米后期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在种子播种前,一定要埋入足够的底肥,而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氮肥的摄用量,避免盲目的施肥,引起玉米徒长过速。另外玉米抽穗与灌浆期尤为重要,这阶段一定要做好灌溉工作,以免水分流失造成玉米产量的下降,充足的水分是玉米高产的必要条件。

2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想要快速的让农民走出传统种植模式,就要加强对科技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普及。大多数农民对于科技种植技术还处在盲从期,没有真正了解科技种植实际意义,要尽快的让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加深对科技种植的了解程度和信赖,才不会阻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要培养更多的科技型农业技术人员,让他们走到田间地头,与农户相互沟通,宣骺萍贾种步给他们带来的高产收益及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让玉米种植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3 结语

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玉米种植技术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应用科技种植技术上的同时,管理技术也取得收获。玉米产量上的连年增收,说明我国在玉米种植技术上正在不断的进步提高。

第5篇

关键词:宁蒗县新营盘乡;玉米种植技术;分析

尽管我乡种植玉米的面积大,但是每年玉米产量一直难以提升,主要原因就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不先进,无法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在我国南方山区地区玉米种植一直延续传统的栽培模式,农民群众种植玉米都是靠多年的种植经验,对先进玉米栽培技术掌握和了解能力不足。宁蒗县新营盘乡是典型的农业乡,,由于地处二半山区,昼夜温差大,种植的玉米确具有“甜、糯、嫩、香的特点。近些年,该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思路近年来,利用独特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广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产业,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经济收入。

1 科学选种

科学选种是确保玉米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关键,玉米品种选择要结合地区气候环境、种植制度和病虫害发病规律,选择生产潜力大,抗病性能优异,耐寒耐旱的杂交玉米品种。最近几年,在宁蒗县新营盘乡种植比较广泛的玉米品种主要有京玉、罗单2号、保玉系列,路单8号、10号系列。

2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首先,晒种选种。在播种前2~3天将种植置于阳光下暴晒,杀死种子表面的致病菌,提高种子吸水能力。然后科学选种。将种子中的小粒、秕粒、破粒、坏粒、虫粒、一次性剔除,使种子大小整齐一致,籽粒饱满、健壮。经过挑选的种子播种后表现出苗率高、出苗快、苗匀、苗齐、苗壮。使田间后期群体均匀一致,无断垄和大小苗现象。是保证稳产、高产的基础;其次,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对于为了预防治丝黑穗病和苗期病害,用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以选择使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重的0.2%拌种。具体做法100g乳油兑5K水均匀喷撒在50K种子上,闷2~3小时后摊开阴干后播种,对于有条件的种植户我们推荐使用包衣种子。

3 育苗

采用育苗移栽省去了中间间苗环节,提高苗的质量,保证每亩有合理的株数,实现全部全苗和壮苗,同时还能够节省一定量的种子用量,采用育苗移栽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配制营养土,适时播种

50公斤细土和50公斤厩肥混合均匀,向其中添加5公斤尿素,5公斤普钙,充分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的铺在苗床上等待播种。苗床最好选择在靠近水源,地势较高,土壤层深厚,未种植过玉米土地建设苗床。育苗前,在苗床上覆盖一层地膜,将经过消毒的营养土放在薄膜上。育苗时间要根据进入雨季时间和前茬作物收获时间综合确定。对于冷凉山区,玉米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行。中北部地区和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育苗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之间进行育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育苗。南部大部分地区对玉米播种期要求不严格,可以结合降雨量适时播种。播种时每个育苗钵放入1粒种子,播种后立即灌溉,促进种子萌发早出苗。播种后在苗床上方覆盖一层稻草或者秸秆,密切观察营养土湿度,及时补充水分,保持田间湿润。

3.2 加强苗床管理

玉米出苗之后,及时揭去上方覆盖物,促进幼苗通风透气,并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幼苗生长到两叶一心之后,应该控制好灌溉量,及时进行蹲苗处理,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移栽前两天停止灌溉,方便搬运。玉米生长到2~3叶之后,喷施一次多效唑进行蹲苗。在4叶期之前进行移栽。

4 覆膜移栽

4.1 做好整地施肥

深耕土地25~30cn,确保地面平衡,土壤细碎,地表不存在大土块,表层存在一层细土,将田间前茬作物全面清理出去,上虚下实。结合整地还要做好施肥工作。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普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分,复合肥50公斤,将肥料混合均匀后随整地一起施入。种植地一般开厢3尺,每厢种植两行,行距1.5尺,株距1~1.2尺,每亩定植4000~4500株。

4.1 地膜覆盖

选择普通农用薄膜,采用地膜覆盖机械进行地膜覆盖或者采用人工地膜覆盖。覆盖前整地施肥,灌溉后立即覆膜。移栽时用开孔器开孔⒂酌绨凑展娑ㄐ芯嗪椭昃嘁圃缘街种驳刂校并用土壤将地膜孔封堵住,移栽之后要及时查苗,查看移栽苗的成活情况,并做好补苗工作,确保出全苗。

5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首先,及时中耕除草。玉米整个生长期一般需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工作。第一次在移栽成活后进行,中耕深度在10~15cm,浅培土,中耕时避免对地膜造成损害,第二次中耕在玉米拔节期进行,进行浅培土,中耕深度维持在17cm左右,第三次中耕一般在玉米抽雄前进行,中耕深度为10cm,高培土,同时还要做好灌溉和排涝工作,做好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次,做好追肥工作。玉米生长到6~7片叶子之后,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进入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进入孕穗期之后,每亩追施尿素18~20公斤。以后结合田间玉米生长情况,适时追施粒肥,并做好叶面施肥工作。

参考文献:

[1]党红凯 李伟 曹彩云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乳熟后灌溉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干物质运转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4(05)

[2]符榕.昭通市昭阳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6)

第6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 玉米 种植技术 效益 对策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95-01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播种面积位居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第一位,玉米主产区自然条件较好,种植面积大,单产高。玉米是主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因此,玉米生产形势的好坏、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黑龙江省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 选地、整地环节,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春耕整地要尽可能早,搅动土壤次数要少,深度要浅。对于30cm土层有底墒的地块,要及时旋耕,能起垄的起垄,起垄后及时镇压,防止跑墒。春整地要做到顶凌耙地,顶浆打垄,翻、耙、起垄、镇压连续作业。无条件翻耕的地块,要采用重耙灭茬、耙、耢保墒的方法。

2、 玉米的生长特点

2.1 生育期

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是一种适宜高温、短日照条件生长的作物,其生育期一般在80-130天左右。其中:早熟品种70-100天,中熟品种100-120天,晚熟品种120-150天,我省多种植早、中熟品种。玉米生长各时期长短不一,一般播种到出苗7-10天,苗期(发芽到拔节)25-40天,穗期(拔节到抽穗)30天左右,粒期(开花到授粉完毕)10天左右,成熟期30-40天,出苗至抽雄占总生育期的60%,抽雄到成熟占40%。

2.2 温度

玉米是高温短日照作物,整个生育期温度不能低于15%,以22-250℃为宜,全生育期≥10℃的有效积温2200-2500℃,早熟品种1800-2000℃,中熟品种2200-2500℃,晚熟品种2500-2800℃,其中出苗到抽雄的积温占全生育期积温的40-45%,抽雄到成熟占56-60%。

2.3 需水量

全生育期需水250-400M3/亩,其中:播种至出苗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1-6.1%,出苗至拔节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8%,拔节至抽雄需水量占总水量的30%,抽雄至灌浆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13%,成熟期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36%。

3、 合理排灌水

玉米苗期怕涝,在春播多雨季应注意排水,苗期要“蹲苗”,就是促进根系下扎。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及抽雄前10天――花后20天,是玉米生长发育、灌浆、鼓粒的关键期,这时期一定要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田间土壤持水量应保持70%以上。

4、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粒大、饱满、具有本品种特性的籽粒作种子,最好选用包衣种子。种子质量标准应达到纯度≥96%,净度≥99%,发芽率≥90%,含水率≤13%。未进行包衣的种子可用40%辛硫磷15ml加2.5%适乐时20ml兑水1kg拌种,或用玉米专用拌种剂进行拌种,堆闷6-8h,晾干后播种,可防治粗缩病、苗枯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虫。

5、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使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处于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既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又充分利用光、温、气、热等生态条件,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适宜于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

温度。玉米适宜于播期的最佳温度是:5-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在摄氏10度-12度以上,随温度升高而出苗期缩短。在一年一熟制的冬闲地、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及高海拔的山区,春玉米的播种在适宜范围内宜早不宜迟。

6、 播种方法

播行笔直,株、行距一致。播种穴深浅一致,下籽均匀。早熟品种宜密,60厘米等行距播种,株距为32厘米,每亩保苗3500株;晚熟品种宜稀,60厘米等行距,株距37厘米,每亩保苗3000株。每亩用3-4公斤复合肥作种肥施入播种沟或播种穴内,覆盖均匀、严实。

7、 追肥

玉米需肥较多,单靠基肥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尤其是夏、秋播玉米,大多基肥不足,增施化肥更为重要。玉米追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亩追肥数量折合尿素30公斤左右,追肥的分配大致为苗期10%,拔节肥20%,穗肥60%,粒肥10%。

7.1苗肥在玉米定苗后施用,每亩可施尿素5公斤。

7.2拔节肥在玉米拔节前后追肥,根据苗情,每亩可追肥尿素5公斤。

7.3穗肥是玉米高产最关键的一次追肥,一般在抽穗前10天左右即大喇叭口期追肥,每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无论是春玉米或夏玉米,重施穗肥,都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7.4粒肥是指玉米授粉前后所施的肥料。施用粒肥能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防止根茎叶早衰,促进灌浆,增加粒重,一般每亩追肥施尿素5公斤,也可用0.5公斤尿素加100-150克磷酸二氢钾加水50公斤喷施。

8、 田间管理

8.1 前期管理

①化学除草;

②。出苗前及时检查,如发现粉种、烂芽、芽干要用催好芽的种子坐水补种;

③补栽。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催大芽及时补栽;

④管理。对田间长势弱的补种、补栽苗要进行提前、分次、多施肥等特殊管理;

⑤铲前深松、趟地。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

⑥定苗。4-5片叶时,按保苗要求每穴留1株,将弱苗、病苗、小苗拔掉,做到一次等距定苗。

8.2 中期管理

①铲趟。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②追肥。结合趟地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幼苗长到7-9叶时进行,占追肥总量的30%,第二次追肥在12-14叶期,占追肥总量的70%。追肥部位距植株8-10cm,深度10-15cm。

③灌水。在拔节期间和灌浆期,如遇干旱要进行灌水。特别要加强密植栽培田块的水分管理。

9、 综合防治病虫害,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

推广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重点防治粘虫、玉米螟、穗蚜和叶斑病等病虫害。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清除病株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安全防治。化学防治,建议每亩用12-20ml的氯氟氰菊酯喷雾防治粘虫。用100克~200克的B.T乳剂与3.5~5公斤细砂充分拌匀,制成颗粒放入心叶中,防治玉米螟。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防治玉米穗蚜。用75%的百菌清300倍液、50%的退菌特1000倍液防治叶斑病。

10、 结束语

在全国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实呈苞叶状、枯白色,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玉米品种籽粒色泽时,玉米已成熟,即可收获。注意一定要在玉米充分成熟后再收获,以保证玉米的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之一,也是粮食加工的重要素材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玉米产地之一,但是多年来,我国的玉米种植水平都有待提高,玉米栽培不是简单的控制产量,提高技术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从每个环节着手控制与改善,增强玉米种植水平,改善玉米种植技巧,增强种植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玉米栽培的技术。

1 玉米各个时期的特点

1.1育苗期 是指玉米出苗至拔节前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以长根为中心,根系生长较快,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这一时期为营养生长期。苗期的田间管理目标是苗全、苗齐和苗壮。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根深叶绿、叶片宽短,苗基较扁,节间粗短,群体整齐一致,长势旺盛。

1.2出穗期 玉米的穗期是根茎、叶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分化发育的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快,也是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期,要求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这一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以控制植株营养牛长,使其不过旺,促进茎杆粗壮和果穗发育,争取穗大粒多。

1.3开花结粒期 茎叶生长量已达到最大值,并停止生长,转入以开花授粉和结实成熟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管理到位就能防止茎叶早衰,促进开花授粉、灌浆,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

2 各个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2.1苗期管理 首先,加强苗期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是注意幼苗生长的情况,保证苗齐、苗壮、植株矮壮、叶色浓绿,同时要注重根系的发育情况,这一时期主要做好查苗补苗、间苗定苗、同时要做好追肥中耕,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蹲苗。

2.2拔节长穗期

拔节一抽雄之前历时30 d,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并进,以雌雄穗分化发育为主。

2.2.1春玉米出苗一拔节以后常遇春旱,是否浇拔节水,视降水量的情况而定在玉米需水关键期,降水量不能满足需要,经常遇卡脖旱的威胁所以春季保墒、大喇叭期及抽穗前后的灌溉是保证春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套作玉米6月底7月初拔节雌雄穗分化需水量大,不一定时逢雨季,即使浇过春水,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失墒快。遇旱的可能性也很大,灌溉是获取高产的必要措施。

2.2.2灌好攻苞水 玉米抽雄前10 d至抽雄后20 d是玉米需水临介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如遇干旱必须浇水防旱、抗旱保证雌雄穗发育及以后生育期的需水,才能争取大穗获得高产。上述时段若遇大雨,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若遇人风要培土防倒伏。①重施穗肥。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十分旺盛,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应肥水齐攻,穗肥用量可在总施肥量的70%,可在大喇叭口期每亩可施用40 kg尿素。②中耕培土,防倒伏。拔节孕穗后,植株逐渐高大,遇大风雨易倒伏,应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支持根迅速入上,增强植株抗倒能力。中耕培土可结合施穗肥进行。

2.3开花结实期管理

(玉米从抽雄开花一成熟)历时45~55 d此时期开花授粉籽粒灌浆充实的生殖生长旺盛时期,决定构成产量要素:果穗数、果穗粒数和粒重。

2.3.1浇足抽穗扬花水,促进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防止茎叶早衰,争取穗多粒重。

2.3.2浇好灌浆攻籽水 灌浆期植株叶片自下而上枯黄,植株早衰应施肥、浇水增加粒重。

2.3.3排涝 因降大雨,田间积水要及时排除。

第8篇

关键词:玉米;种植现状;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4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玉米需求量越来越大,玉米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相应的玉米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玉米种植技术已经成为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1 简述我国玉米种植现状

我国种植玉米的历史悠久,是玉米产量大国。目前,我国的玉米种植现状具有以下3方面的特点:玉米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我国的农业部门也在玉米种植方面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致力于不断优化玉米的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玉米的种植规模在逐渐增大。玉米不但可以作为粮食供人们食用,同时还可以作为其他物品的原料、能源等;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这是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表现,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玉米生产工作的效率的提高。

2 对玉米种植中新技术应用效率的分析

2.1 对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

高产栽培技术是每项农作物品种种植的必须技术之一,应用于农作物生根发芽和后期的成长过程之中。所以,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保证玉米的质量,在基本的栽培技术上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评判栽培技术的先进与否则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来进行具体分析。由于国外的玉米种植与栽培技术研究早于我国,并且国外的技术创新发展也早于我国,因此,国外很多优秀的玉米栽培和种植经验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当然,国外的经验是不能照搬照用,因为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种植玉米的实际情况也会大有不同,因此需要在引进国外技术经验的同时,综合考虑我国本土的玉米种植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做出必要的调整,从而研发出属于我国的、适合我国玉米种植需求的栽培种植技术。

2.2 对密植技术的分析

目前,我国农业种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土地利用率低和单位面积种子种植数量有限,而在玉米种植技术中,密植技术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技术。密植技术是我国在进行玉米种植研究的过程中研发的重要技术,是对我国农作物种植技术的革新,大大提高了玉米的产量。种植玉米的必备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阳光以及肥料等,这些是实现玉米生长的基本条件,只要具备这些条件,玉米就能够成熟,创造产量,而如果能够合理地为玉米提供充足的条件,则能够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密植技术就能够为玉米成长提供这样的条件。因为科学合理的密植技术在充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设计了合理的株距,保证了每颗玉米植株都能够接受到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加之合理的肥料施放。节约了种植面积,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种植株数;没有浪费多于的土地和肥料,是一项一举两得举措。因此,密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是值得继续推进和改进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2.3 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

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农作物种植必须进行解决的问题,因此与病虫害作斗争是农作物种植者需要不断思考、研究的问题。只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将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降到最低,保证农作物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要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进行控制,可以通过无菌培养的方式培养玉米种子,从而保证玉米种子在发芽生长期内不受到细菌的不良影响,提高玉米种子的成活率以及生长速率。种植人员还要随时关注玉米的生长情况,提高对病虫害的敏感度,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一旦发现便立刻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解决;日常管理中还可以通过定期喷洒农药的形式将病虫害扼杀在摇篮之中,防患于未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3 小结

我国的玉米种植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保证我国农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推恿ΑMü对我国玉米种植现状以及各种新技术应用的分析,阐述了新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玉米种植的巨大促进作用。虽然我国的玉米种植技术已经实现了极大的提高,但仍然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第9篇

    关键词:玉米; 高产; 种植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多以玉米为主要的种植作物,但是在玉米的种植中,因为劳作的繁重,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危害逐渐加重,生产管理的松散,使玉米的产量逐年下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改良玉米的种植技术,增加玉米产量,是值得农业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1 我国玉米种植的现状

    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平原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很适合玉米的生长、种植。随着机械化种植的宣传,一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普及机械化生产。但是一些较偏远的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玉米的产量小,质量差,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

    2 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

    2.1 改革种植方式 

    多数地区都以清种为主,即以玉米种植为主,少量插以黄豆等低矮作物。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放大行距、缩小株距的二比空种植形式,增加玉米的通透性。另外,还可以采用玉米与大豆等低矮作物的交换带间作种植方式,增加玉米之间的间距,提供玉米充足的光照、水分、肥料等生长必需能源,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2.2 大垄双行地膜技术 

    在不改变原垄宽度的基础上,采用大垄双行的方法,实行小轮耕。发挥边行的优势,将玉米垄的通风、采光等做到最好,促进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对玉米实行覆膜技术,有增湿、保肥、早熟、增产等功效,是玉米增产的新技术。

    3 其它种植技术

    3.1 合理选种、处理种子 

    种子是玉米种植的基础,所以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高产种植的成败。在玉米种子的选取中,应选晚熟或者中晚期成熟的高产的种子,同时,优良的杂交品种亦是首选。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提前进行育苗,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另外,气候适宜的地区可以先晒种,进行种子包衣,还可在温水中浸泡种子,提高发芽率。

    3.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玉米的种植应该在适宜的土壤以及温度下进行,采用点播方式来进行播种,合理密植,株距35-40cm为宜,尽量做到给每一株玉米以充分的生长空间,玉米植株之间都具有充足的土壤、肥料和水分的供给,保证大部分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

    3.3 巧施肥、广除草 

    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选择高效的复合肥料,将种植过程中多次施肥简化为只施一次基肥,一次给足玉米生长所需的矿物营养,增加农肥的使用,补充养分。肥料营养丰富,不仅仅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同时还会使田间杂草得以快速生长,杂草将田间裸露的土壤覆盖,影响了玉米根系的呼吸。使用化学除草剂拌以细沙,用喷雾法施药,除草效果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尽量小雨后喷药,因为这种方法对干燥土壤的除草效果不理想。合理施肥、除草,给玉米生长以良好的环境,促进玉米高产。

    3.4 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多以玉米的白斑、根腐病、玉米螟、玉米粘虫为主。对于玉米的白斑和根腐病,正确分析余米的冰的原因,多数采用施以相应的肥料来解决,另外,轮作也是一项很好的解决办法;对于虫害,可采用生物除虫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人工饲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喷洒除虫精粉来除虫。

    3.5 节水灌溉 

    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地区种植玉米,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灌溉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保证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充足水分。通常汲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在整块地的整理工作完成之后,以水泵喷洒的方法对玉米田进行灌溉。注意节约用水,根据玉米生长需要的水分来调节灌溉的水量,以水来调节发挥肥料的作用,使玉米在水肥的共同作用下,良好生长。

    4 结束语

    在追求玉米高产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适宜所有地区的玉米种植。由于土壤、气候等等原因,农业工作者应该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适应本地区玉米生长、高产的技术,适当播种,及时收获。

    参考文献

    [1] 矫贺霞.高产优质玉米种植实用技术.作物栽培,2011,(03):35-40.

    [2] 李严.简化玉米栽培兼顾高产高效.作物栽培,2011,(05):67-70.

第10篇

摘 要:玉米作为绥化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的种植技术关系到玉米产量的高低,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高低,所以对于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研究对于玉米种植意义重大。本文将主要对宽窄行种植基本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宽窄行种植方法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玉米;宽窄行;种植技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63

1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特点

宽窄行种植可以保障种株之间具有良好的通风并很好地保障了苗圃的透光性;可以起到防止风蚀和雨蚀的目的,因为通过苗带平作根茬还田相结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中的肥力;田间管理,实现了由传统反复追肥到现在一次深松追肥的转变,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业效率,减轻了人力物力的开支,提高了生产效益;跟以往相比宽窄行种植可以使土壤的蓄水能力增强,保证土壤中含有充足的水分供植物吸收;通过宽窄行种植技术可以适当增加种株的种植密度,通过密度的增加来使产量得到提高。

2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具体过程

2.1 对玉米种植地进行有效的翻整

第1年利用宽窄行技术进行栽培时,要全面地对所有土地进行灭茬旋耕。而且整地最好的时机是在秋季,在进行整地的时候最好可以在田地中施入农家肥,来保证土壤的肥力。如果是进行一次性施肥,那么在整地的时候要严格根据土壤肥力的区别,进行适量合理的底肥施入。在第2年的时候,只需对上一年中宽行休耕带进行旋耕。在整完地后,如果土地表面有大概1cm的干土层时,可以用机械进行填压,保证土壤的结构。

2.2 正确的处理种子

正确处理种子可以提高出芽率以及成品率,一般在播种前一个星期左右将玉米种子在太阳下晾晒,并且经常翻动,最好是连续晾晒2d以上。用合适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

2.3 合理的播种技术

一般在土壤温度和深度达到合理比例时进行播种,在土壤深度为10cm时如果土壤温度达到10℃就可以播种。在进行翻地的时候可以将种植行距进行调整,将之前65cm行距改为40cm的窄苗带和90cm的宽行空白带,可以借助机械进行精准的宽窄行播种密度的调控。对于播种后出现土壤干土层现象时,同样也是用机器对土地进行填压,如果土地很干旱要立刻进行填压。最后在播种结束时要及时合理的对土壤进行苗前封闭除草,可以选择效果快、残留少的除草剂。在所有工作结束过后,对宽行带再次使用深松追肥机在90cm处进行施肥。

2.4 深松追肥

一般在6月份中下旬雨季来临之前,对土地进行深松追加施肥工作,用深松追肥机在90cm宽行带实施。

2.5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做好苗期地下害虫防治,玉米茎腐病以及玉米大小斑病防治等。

3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作用效果

3.1 倒茬休耕

玉米种子带是在通风透光窄行内,而宽行则是休耕带,一般作物都是在窄行种植生长,宽行进行休整,第2年种植的时候将种植带移至宽行,使之前的窄行变成宽行,通过这样轮流种植的方式,实现种植和养护土地的结合,它有利于改善田地气候,使透光性得到增强。

3.2 通过高留茬增加土壤肥力

对土壤进行深层次翻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

3.3 可以有效的防止风蚀和水蚀

高留茬根茬可以对地面风速进行阻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风蚀;而且在降水的时候因为水分都深入到土壤层深处,不仅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还有效避免了水蚀。

3.4 轮流作业可以减少作业环节和作业面积

通过进行隔年交替深松和旋耕作业,可以有效的减少作业面积,提高机车利用率,减少非必要环节和程序,降低作业成本。

3.5 大大的便于作业和管理

宽行休耕带是为机车作业提供了工作道,可以防止苗种被压烂的情况发生,而且在整个生产环节中也只需要用一台机械作业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田间作业,方便管理。

3.6 可以实现增长,保证质量

通过良好的耕种技术的使用可以使玉米产量逐年上升,而且玉米的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4 注意事项

在苗种生长中期时要避免对土壤进行深松,因为中期容易出现土壤干旱,如果再ν寥澜行深松会加重干旱的程度,可以适当对深松期进行延长。

在选择玉米种子品种时最好是选择耐密性强的,这样可以在播种时加大播种密度。

此种种植技术不适合在低洼易涝地实行,因为平作不利于地温的提高。

将底肥、口肥以及追肥3者相结合,做到底肥深施,在玉米拔节前结合深松进行追肥工作。

进行机械作业时,必须在固定的通道上进行作业,在播种和进行田间管理时机车要在宽行上进行作业,秋收和征地时,机车要在当年的生长带上进行作业。

第11篇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玉米这项作物的种植技术也有很大的创新,其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并不能够提升玉米自身产量,而且还会导致玉米生长时发生病虫害,降低玉米自身质量,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对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有效改变,并对发生的病虫害现象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本质上促使我国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升。

1 玉米栽培技术

要想保证玉米自身产量有一定提升,就需要在进行玉米栽培的时候选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这样对于提升玉米自身产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对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全面研究中,发现这项技术在实施中涉及的栽培方法也非常多,以下笔者就针对于玉米种植中采用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1.1 选地

在选取玉米种植区域的时候需要对玉米自身生长特点有一个全面了解,并根据对玉米自身生长特点选取合适的种植区域。在实践研究中了解到要想保证玉米产量有一定提升,就需要在种植的时候选取内部酸碱度和肥水含量等都符合玉米生长环境的区域。除此之外,技术人员在对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内部含肥量进行研究中,还要对其是否适合管理和灌溉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1.2 整地和施基肥

在进行玉米种植前还需要对选取好的种植区域进行合理整地和施基肥,为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提供相应营养物质,这对促进玉米生长速率和提高玉米自身产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选种

对于这一步骤来说,在实施之前还需要技术人员对选取好的玉米种植区域进行全面研究,并根据突然本身特点选取适当的玉米种子进行种植。在对土壤成分进行研究中,需要对土壤内部成分做出综合考量,这样能够有效选取合适的玉米种子,促使产量提高。

1.4 玉米种的处理

在对玉米种植之前还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有效处理,在这一过程的处理方式主要在于对玉米进行晾晒处理,其根本目的是将玉米种子内部原有水分析出,防止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因为土壤内部水分过多造成玉米种子腐烂的现象发生。在进行晾晒之后还需要对玉米进行短时间浸泡,保证玉米种子表面含有一定水分,这样对促使玉米快速发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玉米种子浸泡的时候还要保证其浸泡时间在规定的范围内,这样做能够从本质上防治玉米在种植中发生腐烂现象。

1.5 合理密植

要想全面提升玉米自身产量,就需要在进行玉米种植的时候对其自身的感光程度和地力状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为了增加玉米产量,技术人员在播种和栽培的时候还需要对株间距离进行有效考虑。在对玉米种植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玉米在种植的时候主要有两种株型,包括紧凑型和平展型,在对玉米种植株型进行选取的时候还需要按照玉米种子自身生长特点进行选取,并且对种植宽度进行有效控制。

1.6 田间管理技术

前面对玉米栽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进行玉米种植和栽培过程中必须按照玉米自身生长状况选取有效的玉米栽培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自身质量。在进行玉米栽培之后,还需要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有效的田间管理,这一步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病害,从本质上保证玉米种植的顺利实施,进一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

1.6.1 苗间管理。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是苗期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苗状、苗齐、苗全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具体操作中应遵循“去弱留强、简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原则进行定苗、间苗操作,一般在5片真叶时开展定苗,并留1株壮苗于每个穴中,查苗补苗同时进行。移苗时应带土进行,保证浇足定根水,尽可能提高幼苗成活率。对于缺苗过多的情况,技术人员可选择补播种子的方式解决。对于中耕除草,玉米苗期可进行一两次中耕,并同时进行施肥。同时,技术人员应遵循定苗后深、定苗前浅、循苗旁浅、行中深的原则确定中耕的深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病虫害防治。对于水肥管理,当玉米芽生长出五六片叶时,技术人员可进行首次追施苗肥,按照尿素7.5~10.0kg/667m2的量进行。具体操作中,应在畦中开沟,施肥完成后进行盖土操作。

1.6.2 穗期管理

(1)水肥管理:当玉米苗长出八九片叶时,技术人员可以开始施攻秆肥,通过条施方式施加总施肥量的1/4;当玉米苗长至十四五片叶时,开始施攻穗肥,结合大培土施总肥量35%的肥料;玉米的旺盛生长期是从拔节到抽穗期,此时需水量增加,其蓄水的临界期是抽雄前后,这个阶段应当将土壤持水量控制在70%~80%。(2)中耕培土:从拔节到抽雄阶段应进行一两次中耕,行间的中耕深度应控制在2~4次,通过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促进植株抗旱能力的提升;下一次深耕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并将土垄培高。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药剂拌种

通常境况下,购买的玉米种都会经过种衣剂包衣,在抗虫害方面的能力较强,能够抵御地下虫害和大部分的苗前害虫。如果不确定购买的是经过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可进行药剂拌种来促进玉米种子抗病虫害能力的提升。

2.2 及时除草

封闭性管理适用于没有麦茬的玉米田,可667m2施用200mL左右浓度为40%的乙莠悬浮剂,喷洒完毕后再进行播种。苗后防治适用于贴茬直播的玉米地,此处应注意有机磷杀虫剂与除草剂合用会产生药害,应先后2次喷洒,相距时间应大于7d。

2.3 防治褐斑病

预防是解决玉米褐斑病的主要方式,可选用浓度分数为12.5%的烯唑醇在玉米定苗后到小喇叭口期间,可湿粉2500倍液喷洒。

2.4 苗期害虫的防治

技术人员进行药物喷洒防治苗期病虫害时,可在玉米定苗后至小喇叭口期间根据当地可能发生的重点病虫害进行针对性防治,对于灰飞虱可采用浓度为10%左右的呲虫啉经过湿粉1000倍液喷洒,对于蚜虫则可采用浓度为1%甲氨基安微菌素乳油湿粉2000倍液进行喷洒。

结束语

在对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要想全面保证玉米自身产量提升,就需要在栽培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选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促使我国玉米种植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对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实施之前还需要对玉米品种和其自身生长状态有一个全面了解,并根据了解选取有效的技术方法,提高玉米栽种方病虫害防治水平,促使我国农业有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德仁.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9).

[2]李亚东.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9).

第12篇

【关键词】玉米;种植;发展

中图分类号:S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43-01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的玉米总产已经达到粮食总产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其地位的举足轻重。在玉米种植中,种植技术对玉米的产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必须注意对其种植技术进行管理。

一、玉米种植特点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必须对玉米的安全生育期加以注意,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栽培才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玉米。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地处高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玉米的种植最佳季节在4月份,无论气温、日照时常还是降水量都比较适合玉米种植。在玉米安全生育期的确定上,秋季时地面温度应在小于0℃下且玉米生育期间的水温由后向前进行预测和确定。一般来说,玉米播种的安全期在4月下旬,出苗的安全期在5月上旬,拔节的安全期在6月中旬,玉米吐丝的安全期在7月上中旬,其成熟的安全期则在9月下旬左右。如果超过10月上旬种植玉米,玉米将会在低温和初霜的影响下产量相应减少。因此,玉米的种植必须根据其特点来进行。

二、玉米种植技术发展

(一)等行距种植

我国玉米的栽培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前多为等行距栽培,推广黑龙江省肇源县“等距、宽播、间苗、保苗”高产技术经验。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小麦―玉米两作农业机械化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提出玉米种植方式逐步实行间套作畦式规格化,以适应机械作业的需要。这尽管确定了不同地区玉米清种或与其它作物套种的种植方式和耕作方法,但从种植方式上玉米仍为等行距种植方式。这种等行距种植方式的弊端是:玉米群体内通风透光受到影响,限制了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而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

(二)宽窄行种植

该技术始于1980年12月在天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作物栽培科学讨论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紧凑型玉米的推广,深入地研究了玉米群体的光能利用、合理叶面积指数、源与库的辩证关系等,使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每666.7m2再次增加800~1000株。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1986~1990年主持“松嫩平原玉米主产区高产稳产耕作技术体系”课题,着重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提出的窄行栽培法取代了传统的宽行大垄耕种法,他们集东北地区玉米产区科研成果、生产经验编制的《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技术规程》1990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在东北玉米生产区实施,标志着玉米宽窄行大小垄种植方式的形成。华北地区的宽窄行大小垄种植比东北地区整体要晚近10年。20世纪80年代山东莱州李登海先后培育成一批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如掖单2号、掖单4号等,一般666.7m2产量在500 kg以上。1983年,农业部科技司和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山东黄县(今龙口市)召开“北方玉米高产示范现场观摩会”,使紧凑型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宽窄行种植模式的弊端是:虽然增加了玉米的种植密度,解决了行间的通风透光问题,但是株间的通风透光及根系争肥争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不同行内的株间空间排布不合理。

(三)玉米“双株”等行距种植

在云南、贵州和西北部分地区,多采用“双株”等行距种植模式,如贵州清镇市的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陕西岐县“2000×2(穴/亩×株/穴)”的双株栽培。据研究,双株栽培主要是降低了空秆率,提高了单株(同密度)生产力,对产量构成因素来说,增加了密度,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很小,调查数据表明,双株栽培较对照每666.7m2增加330株左右,增产34kg左右,空秆率降低5.2%。这种种植方式的弊端是: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适应了大穗型品种,解决了其综合性差和植株高易倒伏问题,但播种费工,不便于田间管理。

(四)未来发展

小行双行单株交错种植方式是未来玉米种植方式的方向,这需建立在每粒种子均能发芽且能健康长成植株、获得较高单株产量的基础上。玉米高产进程中,这一种植方式将逐步推广,依靠自动化精确控制的单孔排种器来实现大小行双行错位排种。但现阶段我国玉米种植领域由于受条件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普及玉米单粒播种。山东农业大学毕建杰等人历时十余年研究出“双行交错稀植”玉米播种机,2009年8月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首次提出了“双行交错稀植”的种植方式。所谓“双行交错稀植”,即将原来大小行中的每一行改为距离只有15 cm的两行,定苗时再将原来一行的株数分配到两行中,然后再适当增加每行中的株数,即两行株苗交错排布。这样虽然单位面积总株数增加了,但每行的株距加大了,即“稀植”了。这样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从而增加单产。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适应这种“双行交错稀植”种植方式的播种机。

三、结语

基于目前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玉米产业总体效益和增加收入为目的,以提高玉米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以优化玉米种植方式提高玉米转化能力。以上关于目前玉米种植方式发展作简要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吴雪梅,陈源泉,李宗新,史学朋,王彬彬,高旺盛,隋鹏.玉米空间布局种植方式研究进展评述[J].玉米科学,2012(3).